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作业

第五章作业

第五章作业
第五章作业

一、单选

1、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一般表述为()

A.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

B.x=∑x f / ∑f

C.x= ∑x·f /∑f

D.M H=∑M/∑M/x

2、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的子项与母项必须是()

A.来自有联系的不同总体

B.在经济内容上存在着客观联系

C.同属一个统计总体

D.两个没有依附关系的总量指标

3、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A.x=∑x f / ∑f

B.x=∑x/ n

C. x=∑x·f /∑f

D.H=n / ∑1/x

4、表明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标指的是()

A.数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标志变异指标

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6、在变量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小而权数较大时,则算术平均值()

A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面B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

C与权数大小无关D仅与各标志值大小有关

7、算术平均数只受变量数列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与次数无关是在于()A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小B变量值较小而次数较大C变量值较小而次数较小D 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是一样的。

8、权数对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次数的多少B各组的标志值的大小、

C作为权数的频率的大小D作为权数的频数的大小

9、变量数列中的某项变量值是零时,则无法计算()

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标志变异指标D调和平均数

10、计算平均指标的前提是社会经济现象的()

A大量性B同质性C变异性D客观性

11、若在组距数列中,每个组中值减少10,各组的次数不变时,其算术平均数()A减少10 B不变C增加10 D无法决定

12、在变量数列中,各组次数增加1倍,则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

A不变B增加1倍C增加2倍D减少1倍

13、在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

A最小值B最大值C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D零

14、在某种情况下,简单算术平均数是()

A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殊形式B加权调和平均数的特殊形式

C简单调和平均数的特殊形式D几何平均数的变形

15、在计算平均指标时,容易受到变量数列极端值影响的是()

A众数B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D权数

16、各个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

A最小值B最大值C各标志的平均数D零

1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仅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B仅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取C受到各组变量值大小和次数的共同影响D与各组变量值与次数均无关

18、在下列平均数中,不属于计算平均数的有()

A众数和中位数B算术平均数C简单调和平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

19、中位数由分配数列中的()

A标志值的平均数值大小决定的B标志值大小决定的C极端值大小决定的D 居中的变量值决定的

20、某班组8名工人日产量(件)分别是7、8、9、10、11、12、13、14,则这个数列中()

A有众数B没有众数C10是众数D11是众数

2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假若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一样,则()

A众数在众数组内邻近下限B众数在众数组内邻近上限C众数就是众数组的组中值D无法确定众数

22、说明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标志变异指标

23、标准差是指各组变量值和其算术平均数的()

A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B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C离差平方的平均数D离差平方的平均数平方根

24、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

A计算前提不同B计算结果不同C数学处理方法不同D说明的意义不同25、在甲乙两个变量数列中,若甲数列的标准差小于乙数列的标准差,那么()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平均数的代表性甲数列高于乙数列

C平均数的代表性乙数列高于甲数列D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判断

26、比较两个不同平均数的同类现象或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同类现象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时,采用()

A标准差系数B标准差C平均差D全距

27、计算标准差一般依据的平均指标是()

A众数B算术平均数C中位数D几何平均数

二、多项选择

1.平均指标的特点有( )。

A.用一个代表性数值表现总体的一般水平B.表明总体单位的综合特征

C.是一个平均值D.动态平均状况E.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断

2.平均指标的作用表现为( )。

A.说明统计总体的综合特征B.具有比较分析的作用C.可以作为论断新事物的数量标准或参考D.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断E.揭示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趋势3.平均指标中属于计算平均数的有( )。

A.中位数B.众数C.简单算术平均数D.加权算术平均数E.调和平均数4.易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 )。

A.众数B.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E.平均差

5.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是因为( )。

A.各组标志值相同B.各组标志值不相同C.各组次数一样D.各组次数不一样E.各组频率一样

6.加权算术平均数采用的权数具体表现的有( )。

A.各组的次数B.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C.频数D.频率E.各组的变量值

7.运用调和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指标是因为( )。

A.没有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子项数据

B.没有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母项数据

C.占有总体标志总量和相应的标志总量

D.占有变量值为相对数与相应的标志总量

E.占有变量值为平均数与相应的标志总量

8.运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指标是因为( )。

A.占有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B.占有变量值为相对数与其应对的总体总量

C.占有变量值为平均数与其应对的总体总量

D.占有变量值为相对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

E.占有变量值为平均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

9.众数是( )。

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某变量值B.数列中出现最多的某变量值

C.依据各个变量值计算出来的D.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E.位置平均数10.中位数是( )。

A.居于数列中问位置的某变量值B.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

C.在组距数列中不受开口组的影响[).位置平均数E.各变量值加总平均的11.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出的平均数值大小受制于( )

A.各组变量值(x)的高低

B.各组变量值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f/∑f)大小

C.各组变量值之和

D.各组次数之和

E.各组的次数频率高低

12.众数的计算公式有( )

A M0=(L+U)/2

B M0=L+[△1/(△1+△2)/2]·d

C M0=U-[△1/(△1+△2)/2]

D (n+1)/2

E ∑f/2

13、按组距数列计算中位数的公式为( )。

A.M0=(L+U)/2 B M e=L+(∑f/2-S m-1)/fm ·i C. M e=U-(∑f/2-S m-1)/fm ·i

D.x=∑f/n

E.x =∑xf/∑f

14、调和平均数()

A.易受数列极端值的影响B.受极小数值影响大于受极大值的影响

C.受开口组的组中值假定性的影响D.没有算术平均数运用范围广泛

E.在某种意义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

15.算术平均数( )。

A.运用非常广泛 B.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C.受极大值的影响大于受极小值的影响 D.在数列中出现特大值与特小值,其代表性就很差 E.受开口组距中值假定性的影响

16.运用平均指标注意( )。

A.可以不考虑总体的同质性 B.用于同质总体 C.用组平均数补充总平均数D.用变量数列补充总平均数 E.和分组资料结合起来

17.对中位数的讨论,下面正确的有( )。

A.中位数是平均指标的一种 B.它是表示中间位置的平均数 C.在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标志值 D.数列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与其无关 E.中位数位置=∑f/2 18.标志变异指标是( )。

A.衡量分配数列的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B.测定分配数列的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 C.因反映备变量值的离中趋势,故又叫标志变动度 D.说明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E.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

19.标志变异指标的具体表示有( )。

A.众数和中位数 B.全距 C.平均差 D.标准差 E.标志变动系数20.有关“全距”的论述,正确的有( )。

A.全距是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之差

B.全距是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之和

C.全距越小,说明变量值越集中

D.全距越大,表明变量值越分散

E.全距只能说明总体中两个极端值的差异范围,不能全面反映各标志值的变异程度

21.平均差和标准差的相同点是( )

A.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相同 B.有简单式和加权式的计算

C.依据同一资料进行计算结果相同 D.将所有相关变量值都考虑在内

E.以平均数为中心测定各变量值的离散程度

22.平均差和标准差的主要不同是( )。

A.作用有别 B.计算公式的依据不同 C.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不同D.说明同质总体的变异程度有差异 E.受极端值的影响程度不同

23.标志变动系数( )。

A.是用绝对数表示的标志变异指标B.是用相对指标表示的标志变异指标C.计算公式:V=σ/ x ×100% D.计算公式:V=AD/ x ×100%

E.表现变量数列的集中趋势

24.运用标准差系数比较两个总体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情

A.两个平均数相等 B.两个平均数不相等 C.两个平均数反映的客观现象不同 D.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一样 E.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不一样

25.算术平均数与标准差( )。

A.都是用来测定变量数列的方法B.都是评价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集中趋势C.都是测定数列中各变量值的离中趋势 D.前者表示数列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后者不是 E.后者表示数列变量值的离散程度,前者不能

26.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是( )。

A.指标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B.具体的计算方法各一C.适宜运用的条件各不相同D.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有差别E.实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7.和算术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一致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系数 C.全距 D.平均差E.标准差

三、计算

1、某生产班组有10名工人,每人日产量分别为(件)66,68,69,70,72,75,78,80,81,83。计算(1)班组的日产量(2)班组的平均每人日产量。

2、某车间60名工人,日产量资料如表所示。计算:(1)该车间日产量(2)该车间平均每人日产量。

3、某单位职工工资情况如下:计算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

4、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组,见表,按算术平均法计算全体农户的平均每人纯收入。

人均纯收入的农户构成情况

5、某种商品在甲乙两地的销售情况如表:分别计算该商品在甲乙两地的平均售

6、依据下列资料,确定众数和中位数

某车间工人产量定额完成程度分组

7、有两个班组,各7名工人的日产量如表:计算各组的算术平均数、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并比较哪个组的日平均产量的代表性好。

8、某基本单位职工工资情况:550元有10人,650元有20人,750元有120人,850元有80人,950元有25人。据此计算该单位255名职工的平均工资,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计算;并计算平均工资的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9、某村两种水稻的收获情况如表,分析比较哪种稻的产量稳定性较好(计算标准

10、下列是两个成品包装组的每包重量的误差分组资料:试比较两个工人组的包装质量的稳定情况。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在此处键入公式。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 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A.13%-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 /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化工热力学第五章作业讲解

第五章 例题 一、填空题 1. 指出下列物系的自由度数目,(1)水的三相点 0 ,(2)液体水与水蒸汽处于汽液平衡 状态 1 ,(3)甲醇和水的二元汽液平衡状态 2 ,(4)戊醇和水的二元汽-液-液三相平衡状态 1 。 2. 说出下列汽液平衡关系适用的条件 (1) l i v i f f ??= ______无限制条件__________; (2)i l i i v i x y ?? ??= ______无限制条件____________; (3)i i s i i x P Py γ= _________低压条件下的非理想液相__________。 3. 丙酮(1)-甲醇(2)二元体系在98.66KPa 时,恒沸组成x 1=y 1=0.796,恒沸温度为327.6K ,已 知此温度下的06.65,39.9521==s s P P kPa 则 van Laar 方程常数是 A 12=______0.587_____,A 21=____0.717____ (已知van Laar 方程为 2 21112212112x A x A x x A A RT G E +=) 4. 在101.3kPa 下四氯化碳(1)-乙醇(2)体系的恒沸点是x 1=0.613和64.95℃,该温度下两组分 的饱和蒸汽压分别是73.45和59.84kPa ,恒沸体系中液相的活度系数 693.1,38.121==γγ。 1. 组成为x 1=0.2,x 2=0.8,温度为300K 的二元液体的泡点组成y 1的为(已知液相的 3733,1866),/(75212121==+=s s E t P P n n n n G Pa) ___0.334____________。 2. 若用EOS +γ法来处理300K 时的甲烷(1)-正戊烷(2)体系的汽液平衡时,主要困 难是MPa P s 4.251=饱和蒸气压太高,不易简化;( EOS+γ法对于高压体系需矫正)。 3. EOS 法则计算混合物的汽液平衡时,需要输入的主要物性数据是ij Ci Ci Ci k P T ,,,ω,通常如何得到相互作用参数的值?_从混合物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 4. 由Wilson 方程计算常数减压下的汽液平衡时,需要输入的数据是Antoine 常数A i ,B i ,C i ; Rackett 方程常数α,β;能量参数),2,1,)((N j i ii ij Λ=-λλ,Wilson 方程的能量参数是如何得到的?能从混合物的有关数据(如相平衡)得到。

操作系统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5章习题答案 3、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移动技术有什么优点?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要做哪些工作? 答:消除外部碎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回收后,会产生很多碎片,这些碎片都很小,不足以满足程序分配重内存的要求,但总和可以满足程序的分配要求.通过移动技术,在适当的时候,在内存中移动程序,把所有空闲碎片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闲空间放在内存一端,就可以满足分配的要求 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需要修改被移动进程的地址信息,还要复制进程空间;而且在移动时必须停止所有其他程序的运行。 4、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时,假定主存中按地址顺序依次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的大小依次为32K ,10K ,5K ,228K ,100K 。现有五个作业J1,J2,J3,J4和J5。它们各需主存1K ,10K ,108K ,28K 和115K 。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能把这五个作业按J1~J5的次序全部装入主存吗?你认为按怎样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答: (1)不行。 (2) 以J1,J2,J3,J5,J4 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以上述顺序模拟装入过程列表如下: 6、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存储保护的? 答:因为段是按逻辑意义来划分的,可以按段名访问所以段式存储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内存信息的共享并进行有效的内存保护。 段式管理的保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址越界保护法,另一种是存取方式控制保护法。

具体措施有: (1)利用段表及段长来实现段的保护,防止程序执行时地址越界。 (2)存取权限保护法:在段表中设有“存取权”一项,可对程序的保护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3)存储保护键保护: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还采用存储保护键保护。 地址越界保护是利用表中的段长项与虚拟地址中的段内相对地址比较进行的。若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系统就会产生保护中断。不过,在允许段动态增长的系统中,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是允许的。为此,段表中设置相应的增补位以指示是否允许该段动态增长。 建立存取控制指在段表的每个表目中,除指明段长以外,还增加“存取方式”一项。这种段的保护,对非共享段来说,主要是用来指示程序设计的错误。而对于共享段来说,则显得特别重要。 采取存取保护键。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的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除了段保护之外,还采用存储保护键。因为这种保护对I/O通道十分有效。 总之,在一个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通过建立段表,施加存取控制,以及设置存储保护键等,可以提供一个多级的存储保护体系。 10、有一个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方案,用户区内存为512K,分配时截取空闲块的前半部分(小地址部分)。初始时内存全部空闲。系统执行如下申请、释放操作序列。 申请300K,申请100K,释放300K,申请150K,申请50K,申请90K (1)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2)若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3)若随后又申请80K,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结果?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执行申请释放序列后,结果如下: a、如果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90k 10k 400k 112k b、如果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40k 60k 450k 62k c、若继续申请80k 如果之前采用首先适应算法,则直接分配起始地址为400k的连续80k空间 如果之前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需要首先采用拼接技术对空闲空间进行合并,然后在合并后的空闲空间中分配连续80k空间。 在上述情况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却导致后来的内存直接分配失败而不得不进行内存空间整理。这说明最佳适应算法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够保持大块连续的空闲空间。 11、假如一个程序的段表如下: 段号状态位段起始地址段长存取控制 0 0 100 40 W

第五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 1.which type of memory is volatile? A.ROM B. E2PROM C. RAM D. flash memory 2.which type of memory has 6-transistor structure? A. DRAM B. SRAM C. ROM D. EPRO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4370136.html,ing hamming code, its purpose is of one-bit error. A.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B. detecting C. correcting D. none of all 4.Flash memory is . A. read-only memory B. read-mostly memory C. read-write memory D. volatile 5.Which answer about internal memory is not true? A. RAM can be accessed at any time, but data would be lost when power down.. B. When accessing RAM, access time is non-relation with storage location. C. In internal memory, data can’t be modified. D. Each addressable location has a unique address. Page161 Problems: 5.4 5.5 5.6 5.7 5.8 参考答案:CBABC 5.4. word stored as 0111 word fetched as 0011 “异或” syndrome word:0100 =>syndrome word contains one and only one “1”. 5.5. Answer: (1) 2k-1≥m+k =>k=4-bit 1 1 1 C1(1,2,4,5,7)=0⊕1⊕0⊕0⊕1=0 C2(1,3,4,6,7)=0⊕0⊕0⊕0⊕1=1 C4(2,3,4,8) =1⊕0⊕0⊕1 =0 C8(5,6,7,8) =0⊕0⊕1⊕1 = 0=> old check bits:C8C4C2C1=0010 5.6. Answer: (1) 2k-1≥m+k =>k=4-bit (2)Set up a table (同上题) (3)Syndrome word: 0111⊕1101=1010 =>D6 is wrong, so the data from memory is 00011001.

统计学--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 1、按指数的性质不同,指数可分为 ( B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2、按指数研究的范围不同,指数可分为 ( A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综合指数是计算总指数 ( C ) A 、唯一的方法 B 、最科学的方法 C 、最基本的方法 D 、最不理想的方法 4、用综合指数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在于 ( B ) A 、确定被比对象 B 、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 C 、确定对比基期D 、计算个体指数 5、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划分的依据是 ( C ) A 、说明现象的范围不同 B 、指数表现的形式不同 C 、指数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统计指标的内容不同 6、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D ) A 、农产品产量总指数 B 、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C 、粮食播种面积总指数 D 、职工劳动生产率总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A ) A 、粮食平均亩产量总指数 B 、职工人数总指数 C 、股票流通量总指数 D 、房屋销售量总指数 8、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D ) A 、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 B 、全部商品批发价格指数 C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D 、职工人数总指数 9、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D )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C 、股票价格指数 D 、农产品产量总指数 10、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B ) A 、报告期 B 、基期 C 、计划期 D 、任意时期 11、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A ) A 、报告期 B 、基期 C 、计划期 D 、任意时期 12、数量指标指数 100 q p q p ∑∑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 B ) A 、11q p B 、00q p C 、10q p D 、01q p 13、质量指标指数 1101 p q p q ∑∑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 A )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题5.10 用分度号为K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温度,在没有采取冷端温度补偿的情况下, 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而这时冷端温度为60℃。试问:实际温度应为多少?如果热端温度不变,设法使冷端温度保持在20℃,此时显示仪表的指示值应为多少? 解: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时,查表可得此时显示仪表的实际输入电势为20.644mV 由于这个电势是由热电偶产生的,即()0,t t E =20.644mV 同样,查表可得:()436.2)0,60(0,0==E t E mV 则()()()0,,0,00t E t t E t E +==20.644+2.436=23.08mV 由23.076mV 查表可得:t =557℃。即实际温度为557℃。 经查表:550℃对应22.776mv ,560℃对应23.203mv 线性插值得到: 当热端为557℃,冷端为20℃时,由于E (20,0)=0.789mV ,故有: ()0,t E ()0,t t E =()0,0t E -=23.08-0.789=22.291mV 由此电势,查表可得显示仪表指示值应为538.6℃。 经查表:530℃对应21.924mv ,540℃对应22.35mv 查表线性插值得到:6.538)924.21291.22(924 .2135.22530 540530=-?--+ 题5.11 如题图5.11所示热电偶回路,只将电极[B]一根丝插入冷筒中作为冷端,t 为待测温度,问[C]这段导线应采用哪种导线(是A 、B 还是铜线)?说明原因。对t 1和t 2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解:[C]这段导线应用[A]导线代替,并且要求1t =2t 。因为这相当于由于[A]和[B]两种材料组成的热电回路,t 为热端,0℃是冷端,加入第三根导线是铜线在分开点处温度t 1=t 2时测量回路电势不变,仍为E AB (t ,0℃)。这就是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 560550 550(23.0822.776)557.12 23.20322.776-+?-=-

第5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 1.写出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逻辑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a)(b) 解:(a)Y1ABC(判奇功能: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Y2AB(AB)CABACBC(多数通过功能:输出与输入多数一致)(b)Y1(AB)A(AB)BABAB(同或功能:相同为1,否则为0)2.分析如图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a)(b)(c) 解:(a)Y 1ABAB(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011 (b)Y2(((AA)A)A)(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123 YAM 00 (c)Y 1 A M 1 (M=0时,源码输出;M=1时,反码输出) YAM 23 3.用与非门设计实现下列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1)实现4变量一致电路。 (2)四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 解:(1) 1)定变量列真值表:

ABCDYABCDY 0000110000 0001010010 0010010100 0011010110 010******* 010******* 0110011100 0111011111 2)列函数表达式:YABCDABC D ABCDABCD 3)用与非门组电路 (2)输入变量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输人为其他状态时输出为0。 1)列真值表2)些表达式 3)用与非门组电路 4.有一水箱由大、小两台水泵ML和Ms供水,如图所示。水箱中设置了3个水位检测元

件A、B、C,如图(a)所示。水面低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高电平;水面高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低电平。现要求当水位超过C点时水泵停止工作;水位低于C点而高于B点时Ms单独工作;水位低于B点而高于A点时ML单独工作;水位低于A点时 ML和Ms同时工作。试用门电路设计一个控制两台水泵的逻辑电路,要求电路尽量简单。 解:(1)根据要求列真值表(b) (b)(a) (2)真值表中×对应的输入项为约束项,利用卡诺图化简(c)(d) (c)(d) (e) 得:MABC s MB L (ML、M S的1状态表示工作,0状态表示停止) (3)画逻辑图(e)

OS第5章 作业18192

第五章设备管理 一、选择、填空题 1、设备管理的主要程序之一是设备分配程序,当进程请求在内存和外设之间传送信息时, 设备分配程序分配设备的过程通常是()。 A. 先分配设备,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通道 B. 先分配控制器,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通道 C. 先分配通道,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控制器 D. 先分配通道,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设备 2、通道是一种()。 A. I/O端口 B. 设备控制器 C. I/O专用处理器 D. 软件工具 3、CPU对通道的请求形式是()。 A.自陷 B.中断 C.通道命令 D.转移指令 4、()数据传送方式的作用是在外设和内存之间开辟直接的数据交换通道。 A 程序直接控制 B DMA C 通道控制 D 中断 5、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 A.缓冲技术 B.并行技术 C.通道技术 D.虚存技术 6、虚拟设备是指()。 A.允许用户使用比系统中具有的物理设备更多的设备 B.允许用户以标准化方式来使用物理设备 C.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换成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 D.允许用户程序不必全部装入主存便可使用系统中的设备 13、通道又称I/O处理机,用于完成()之间的信息传输。 A、CPU与外设 B、CPU与外存 C、主存与外设 D、主存与外存 7、以下磁盘调度算法中,()可能出现“饥饿”现象。 A.先来先服务算法B.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 C.循环扫描算法 D.电梯调度算法 8、在采用SPOOLing技术的系统中,用户的打印结果首先被送到( )。 A.磁盘固定区域 B.内存固定区域 C.终端 D.打印机 9、缓冲区的引入有多个原因,以下不属于主要原因的是( )。 A 缓和CPU和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B 增加设备的存储空间 C 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 D 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10、磁盘上的文件以()为单位读/写。 A.块B.记录C.柱面D.磁道 11、下列设备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方式中,并行效率最高的是( )。 A.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B.中断控制方式 C.DMA方式 D.通道方式 12、( )是操作系统中采用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技术。 A.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B. 通道技术 C. 覆盖与交换技术 D. SPOOLING 技术 13、缓冲技术中的缓冲池在()中。 A、主存 B、外存 C、ROM D、寄存器

数据库第五章作业

第五、六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子模式设计是在__________阶段进行。[ B] A.物理设计B.逻辑设计C.概念设计D.程序设计 2、设有关系R(A,B,C)的值如下: A B C 2 2 3 2 3 4 3 3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函数依赖A→B在上述关系中成立B.函数依赖BC→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C.函数依赖B→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D.函数依赖A→B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 3、数据库设计阶段分为(D ) A. 物理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编程和调试阶段 B. 模型设计阶段、程序设计阶段和运行阶段 C. 方案设计阶段、总体设计阶段、个别设计和编程阶段 D. 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实施和调试阶段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 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3NF B. 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BCNF C. 任何一个包含三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3NF D. 任何一个关系模式都一定有码

5、设有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函数依赖集,F={B→C,C→D},则属性C的闭包C+为( C ) A.BCD B.BD C.CD D.BC 6、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B ) A.需求分析阶段 B.逻辑设计阶段 C.概念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7、下述哪一条不是由于关系模式设计不当而引起的?(B) A) 数据冗余B) 丢失修改C) 插入异常D) 更新异常 8、下面关于函数依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 若X→Y,X→Z,则X→YZ B) 若XY→Z,则X→Z,Y→Z C) 若X→Y,Y→Z,则X→Z D) 若X→Y,Y′ Y,则X→Y′ 9、设U是所有属性的集合,X、Y、Z都是U的子集,且Z=U-X-Y。下面关 于多值依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 若X→→Y,则X→→Z B) 若X→Y,则X→→Y C) 若X→→Y,且Y′?Y,则X→→Y′ D) 若Z=Φ,则X→→Y 第(10)至(12)题基于以下的叙述:有关系模式A(C,T,H,R,S),基中各属性的含义是: C:课程T:教员H:上课时间R:教室S:学生

第五章习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设备管理 1.试说明设备控制器的组成。 答:由设备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与I/O逻辑组成。 2.为了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间的通信,设备控制器应具备哪些功能? 答:接收和识别命令;数据交换;标识和报告设备状态;地址识别;数据缓冲;差错控制。 3.什么是字节多路通道?什么是数组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 答:(1)字节多路通道。按字节交叉方式工作的通道。通常含有许多非分配型子通道,数量从几十到数百个,每个子通道连接一台I/O 设备,控制其I/O 操作。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 (2)数组选择通道。按数组方式传送数据,传输速率很高,每次只允许一个设备数据。 (3)数组多路通道。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的各子通道分时并行操作的优点结合而成。含有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和通道利用率。 4.如何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 答: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增加通道,把一个设备连到多个控制器上,控制器又连到多个通道上,这种多通路方式解决了“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个别通道或控制器的故障不会使设备和存储器之间没有通路。 5.试对VESA 及PCI两种总线进行比较。 答:VESA总线的设计思想是以低价占领市场。总线带宽32位,最高传输速率 132Mb/s。广泛用于486微机。缺点是能连接的设备数仅为2~4 台,控制器中无缓冲,难于适应处理器速度的提高,不支持Pentium机。

PCI总线在CPU和外设间插入了复杂的管理层,协调数据传输和提供一致接口。管理层中配有数据缓冲,放大了线路的驱动能力,最多支持10种外设,支持高时钟频率的CPU 运行,最大传输速率132Mb/s。可连接ISA、EISA 等传统总线,又支持Pentium的64位系统,是基于奔腾等新一代微处理器而发展的总线。 6.试说明推动I/O控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推动I/O 控制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尽量减少主机对I/O 控制的干预,把主机从繁杂的I/O控制事务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其数据处理任务。同时,中断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引入、DMA 控制器的出现和通道研制的成功使I/O 控制的发展具备了技术支持和成为可能。 7.有哪几种I/O控制方式?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共有四种I/O 控制方式。 (1)程序I/O 方式:早期计算机无中断机构,处理机对I/O设备的控制采用程序I/O方式或称忙等的方式。 (2)中断驱动I/O 控制方式:适用于有中断机构的计算机系统中。 (3)直接存储器访问(DMA)I/O 控制方式:适用于具有DMA控制器的计算机系统中。 (4)I/O 通道控制方式:具有通道程序的计算机系统中。 8.试说明DMA 的工作流程。 答:以从磁盘读入数据为例,说明DMA的工作流程。当CPU要从磁盘读入数据块时,先向磁盘控制器发送一条读命令。该命令被送到命令寄存器CR中。同时还发送本次要读入数据的内存起始目标地址,送入内存地址寄存器MAR;本次要读数据的字节数送入数据计数器DC,将磁盘中的源地址直接送DMA控制器的I/O 控制逻辑上。然后启动DMA 控制器传送数据,以后CPU 便处理其它任务。整个数据传送过程由DMA控制器控制。下图为DMA方式的工作流程图。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作业学习资料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作 业

第五章中断系统作业 1. 外部中断1所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H。 2. 对中断进行查询时,查询的中断标志位共有、_ _、、 _ 和_ 、_ _ 六个中断标志位。 3.在MCS-51中,需要外加电路实现中断撤除的是:() (A) 定时中断 (B) 脉冲方式的外部中断 (C) 外部串行中断 (D) 电平方式的外部中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级别的中断请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顺序响应。() (B) 同一时间同一级别的多中断请求,将形成阻塞,系统无法响应。() (C) 低优先级中断请求不能中断高优先级中断请求,但是高优先级中断请求 能中断低优先级中断请求。() (D) 同级中断不能嵌套。() 5.在一般情况下8051单片机允许同级中断嵌套。() 6.各中断源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是否能任意设定? () 7.89C51单片机五个中断源中优先级是高的是外部中断0,优先级是低的是串行口中断。() 8.各中断源发出的中断申请信号,都会标记在MCS-51系统中的()中。 (A)TMOD (B)TCON/SCON (C)IE (D)IP 9. 要使MCS-51能够响应定时器T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它的中断允许寄存 器IE的内容应是() (A)98H (B)84H (C)42 (D)22H 10.编写出外部中断1为负跳沿触发的中断初始化程序。 11.什么是中断?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12. 什么是中断源?MCS-51有哪些中断源?各有什么特点? 13. 什么是中断嵌套? 14.中断服务子程序与普通子程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15. 中断请求撤除的有哪三种方式? 16. 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有哪三大作用?

计网-第五章作业

Chapter 5 作业题,请同学们注意题目描述。 1.(R1)What are some of the possible services that a link-layer protocol can offer to the network layer? Which of these link-layer services have corresponding services in IP? In TCP? 答: 可能提供的服务:链路接入,成帧,可靠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差错纠正,半双工和全双工; In IP:成帧,差错检测; In TCP: 成帧,可靠传输,差错检测,半双工和全双工。 2.(R2)If all the links in the Internet were to provide reliable delivery service, would the TCP reliable delivery service be redundant? Why or why not? 答: 不会多余,因为TCP保证的是传输层的数据传送,而link提供稳定可靠传输保证链路层的传输稳定,二者不完全重叠,所以TCP可靠传输也不会多余。例如,链路层协议不能保证端到端的顺序,就需要TCP协议进行排序;路由器缓存溢出丢包,链路层协议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TCP可以。 3.(R8)How big is the MAC address space? The IPv4 address space? The IPv6 address space? 答: 248个MAC addresses; 232个IPv4 addresses; 2128个IPv6 addresses 4.(R9)Why is an ARP query sent within a broadcast frame? Why is an ARP response sent within a frame with a specific destination MAC address? 答: 因为新加入网络的主机是不知道路由器的IP的,自己也没有IP,所以只能广播才能得到IP,特定的主机就会特定响应。因为每个主机的MAC地址都是唯一的,而ARP建立转发表的时候会带上MAC地址。 5.(P5)Consider the 4-bit generator, G, shown in Figure 5.8, and suppose that D has the value 11111010. What is the value of R? G=1001 答: 的余数,∴ R=110 6.(P11)Consider a broadcast channel with N nodes and a transmission rate of R bps. Suppose the broadcast channel uses polling (with an additional polling node) for multiple access. Suppose the amount of time from when a node completes transmission until the subsequent node is permitted to transmit (that is, the polling delay) is d poll. Suppose that within a polling round, a given node is allowed to transmit at most Q bits. What is the maximum throughput of the broadcast channel?

第五章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为了区分重载多态中同名的不同方法,要求( A)。 A) 采用不同的参数列表B) 返回值类型不同 C) 调用时用类名或对象名做前缀D) 参数名不同 2、定义主类的类头时可以使用的访问控制符是( C )。 A) private B) protected C) public D) private protected 3、下列整型的常量属性i 的定义中,正确的是( A)。 A) static final int i=100; B) final int i; C) static int i; D) final float i=1.2f; 4、设x,y 均为已定义的类名,下列声明对象x1的语句中正确的是( C )。 A) public x x1= new y( ); B) x x1=x( ); C) x x1=new x( ); D) int x x1; 5、下列方法定义中,正确的是( D )。 A) int x( int a,b ) B) double x( int a,int b) { return (a-b); } { int w; w=a-b; } C) double x( a,b ) D) int x( int a,int b) { return b; } { return a-b; } 6、为了使包sos在当前程序中可见,可以使用的语句是( A )。 A)import sos.*; B)package sos.*; C)sos import; D)sos package; 7、下面是有关子类继承父类构造函数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C )。 A) 创建子类的对象时,先调用子类自己的构造函数,然后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B) 子类无条件地继承父类不含参数的构造函数。 C) 子类通过super关键字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D) 子类无法继承父类的构造函数。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 final 可修饰类、属性、方法。 B) abstract可修饰类、属性、方法。 C) 定义抽象方法需有方法的返回类型、名称、参数列表和方法体。 D) 用final修饰的变量,在程序中可对这个变量的值进行更改。 9、现有两个类A、B,以下描述中表示B继承自A的是( D )。 A) class A extends B B) class B implements A C) class A implements B D) class B extends A 10、Java中的每一个类:[ AC] A)只能有一个父类B)可以有多个父类

数据结构作业系统-第五章答案

5.21④假设稀疏矩阵A和B均以三元组表作为存储结构。 试写出矩阵相加的算法,另设三元组表C存放结果矩阵。 要求实现以下函数: Status AddTSM(TSMatrix A,TSMatrix B,TSMatrix &C); /* 三元组表示的稀疏矩阵加法: C=A+B */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类型TSMatrix的定义: #define MAXSIZE 20 // 非零元个数的最大值 typedef struct { int i,j; // 行下标,列下标 ElemType e; // 非零元素值 }Triple; typedef struct { Triple data[MAXSIZE+1]; // 非零元三元组表,data[0]未用 int mu,nu,tu; // 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个数 }TSMatrix; Status AddTSM(TSMatrix A,TSMatrix B,TSMatrix &C) /* 三元组表示的稀疏矩阵加法: C=A+B */ { int k=1,n=1,p=1; ElemType ce; if(A.mu!=B.mu||A.nu!=B.nu)return ERROR; while(k<=A.tu&&n<=B.tu) { if(A.data[k].i==B.data[n].i&&A.data[k].j==B.data[n].j) { ce=A.data[k].e+B.data[n].e; if(ce) { C.data[p].i=A.data[k].i; C.data[p].j=A.data[k].j; C.data[p].e=ce; p++; //printf("%d,,%d ",ce,C.data[p-1].e); } k++;n++; } else if(A.data[k].i

第5章作业答案

习题5 1.试说明以下指令中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如果是存储器寻址,请给出其EA计算公式,并说明所使用的段寄存器。 (1)MOV AL,08H 源操作数:立即数寻址 目的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2)MOV [0120H],B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直接寻址,EA=0120H,使用DS段寄存器 (3)ADD [BX],A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寄存器间接寻址,EA=(BX),使用DS段寄存器 (4)PUSH [SI]0200H 源操作数:变址寻址,EA=(SI)+0200H,使用DS段寄存器 目的操作数:隐含寻址(指令中未直接体现) (5)SUB AX,[BP] 源操作数:寄存器间接寻址,EA=(BP),使用SS段寄存器 目的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6)AND V AR1+4,D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直接寻址,EA=V AR1+4,使用DS段寄存器

(7)PUSHF 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均为隐含寻址 (8)MOV ES:[BX]0100H,A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基址寻址,EA=(BX)+0100H,使用ES段寄存器 (9)ADC BYTE PTR [BP][SI]0210H,45H 源操作数:立即数寻址 目的操作数:基址变址寻址,EA=(BP)+(SI)+0210H,使用SS段寄存器 (10)OR ARRY[BX][DI],C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基址变址寻址,EA=(BX)+(DI)+ARRY,使用DS段寄存器 2.试分析下列汇编指令是否存在语法错误,如果有语法错误存在,请说明是怎样的错误。(1)PUSH 8243H 错误,单操作数指令不能使用立即数 (2)POP AL 错误,进栈、出栈指令的操作数应为16位 (3)MOV AL,6543H 错误,源、目的操作数类型不匹配 (4)ADD [0100H],64H 错误,目的操作数应使用PTR运算符指出类型,否则具有二义性 正确的写法:ADD BYTE PTR [0100H],64H,(或使用WORD PTR)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9.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它们的标准差为和,则()。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10.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的标志变动度,需要计算()。 A.平均差 B.标准差 C.标准差系数 D.全距

AI第五章作业讲解

习题五 求下列谓词公式的子句集。 (1)?x?y(P(x,y) ∧Q(x,y)) 解:去掉存在量词变为:P(a,b)∧Q(a,b) 变成子句集{ P(a,b),Q(a,b)} (2)?x ?y(P(x,y) →Q(x,y)) 解:去掉蕴涵符号变为:?x ?y(? P(x,y) ∨ Q(x,y)) 去掉全称量词变为:? P(x,y) ∨ Q(x,y) 变成子句集{ ? P(x,y) ∨ Q(x,y)} (3)?x?y((P(x,y) ∨Q(x,y)) →R(x,y)) 解:去掉蕴涵符号变为:?x ?y(? (P(x,y) ∨ Q(x,y)) ∨ R(x,y)) 否定符号作用于单个谓词变为: ?x ?y((? P(x,y) ∧? Q(x,y)) ∨ R(x,y)) 去掉存在量词变为:?x ((? P(x,f(x)) ∧? Q(x,f(x))) ∨ R(x,f(x))) 去掉全称量词变为:(? P(x,f(x)) ∧? Q(x,f(x))) ∨ R(x,f(x) 化合取范式为: (? P(x,f(x)) ∨ R(x,f(x))∧(? Q(x,f(x)) ∨ R(x,f(x)) 变元:(? P(x,f(x)) ∨ R(x,f(x)))∧(? Q(y,f(y)) ∨ R(y,f(y))) 变成子句集{ ? P(x,f(x)) ∨ R(x,f(x)), ? Q(y,f(y)) ∨ R(y,f(y))} (4)?x (P(x) →?y (P(y) ∧R(x,y))) 解:去掉蕴涵符号变为:?x (? (P(x) ∨?y (P(y) ∧R(x,y))) 去掉存在量词变为:?x (? (P(x) ∨ (P(f(x)) ∧R(x,f(x)))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