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

?一、概述

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30年代文学

?30年代文艺的基本特征:

?(1)五四时期相对思想自由氛围消失,文学主潮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3)左翼文学之外,自由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共同发展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国民党的党制文化和党制文学

?占主流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及其文学

?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

?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

?

?(一)倡导

?主要团体:创造社(后期),太阳社。1926年郭沫若《革命与文学》一文可视作革命文学运动的宣言。

?人物:郭沫若、成仿吾、李初梨、彭康、冯乃超、朱镜我等。

?文章:郭沫若《英雄树》《桌子的跳舞》,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

?刊物:《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

?革命文学观点受当时苏联和日本等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左”倾机械论

?“无产阶级文化派”

?文学组织”拉普”

?(一)、革命文学内部

?革命文学派与鲁迅、茅盾等人的论争。

?革命文学派: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全面否定五四文学,就“中国浑沌的艺术界的现象作了全面的批判”。称叶绍钧“最典型的厌世家”,郁达夫

“悲哀者”。

?《文化批判》4月号出版了“批判鲁迅”的专辑,批判茅盾专辑。

?鲁迅反击《醉眼中的朦胧》《革命时代的文学》,茅盾《从牯岭到东京》“一切文艺固是宣传,一切宣传并不是文艺。”

?机械论-简介

?

?拉普-拉普

?

RAPP

(三)主张

?1、文学是有阶级性的,要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2、文学是宣传武器。

?3、无产阶级文学作家一定要获得阶级意识。

?(四)左联成立及经过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参加会议的有鲁迅、冯

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蒋光慈、钱杏邨、田汉等四

十余人。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都参加了左联。

?主要刊物:《前哨》《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十字街头》《拓荒者》等。左联主要以从事无产阶级文学为目标。

?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扶持信任的繁荣创作,作出了积极贡献。1936年宣布自动解散。

?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左联”的成就及局限

?成就:

?1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

?2加强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阶级运动的联系

?3推动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

?三、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两大思潮的论争

?自由主义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等人。

?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认为“文学应该关注人生” ,本质是承传五四文学的人文主义思想。

?

?(二)“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1928-1930)

左翼作家和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

?梁实秋:《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没有阶级性”“天才创造文学”

?左翼作家:鲁迅《文学的阶级性》

三)文艺自由的论争/“第三种人”的论争。

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

第三种人:文学绝不应当堕落为政治的一种留声机

创作的标准不只是正确,而更应该是真实。

瞿秋白:“文艺永远是,到处是政治的留声机”

?

?(四)对林语堂周作人性灵文学的批判(1932-1935)

? 30年代,林语堂以《论语》半月刊、《人间世》、《宇宙风》三个刊物为阵地,提倡自我表现的性灵文学。什么叫“性灵”呢?这里的“性”是指一个人之性,“灵”是指一个人的灵魂或精神。周作人和林语堂的主张是一致的。

?其共同特点是:都强调对灵魂的自我审视与表现,强调人的自然本性的流露,认为文艺应该摆脱社会的约束,回到自然,提倡小品文,重视明清小品,推崇闲适。

?同京派作家的论辩(1935)

?“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居住或者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它的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其代表作家是沈从文、朱光潜,主要的理论主张是: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朱光潜提出和平静穆的美是诗的极境,美的最高境界,而鲁迅立即对此提出驳斥,指出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热烈地提倡战斗的力的美。

他在《白莽<孩儿塔>序》中称殷夫的诗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炼,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此期,沈从文和茅盾还就作家把握文学的"艺术"与"时代"的问题上也发生了争论。

?30年代文艺论争的特点

?从以上几次论辩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论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始终集中在文学艺术发展的外部关系--诸如文艺与阶级的关系,文艺与政治革命的关系,文艺与生活、时代的关系、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上,而文学艺术内部的关系问题、美学范畴问题,却没能得到全面的探讨。

?

?四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影响30年代文学创作潮流因素分析

?(1)社会历史巨变:”五四”为个性解放,30年代为”社会解放”

?(2)中国作家结构巨变

?创作潮流表现:

?1题材得到开拓,表现角度创新

?2文学形式丰富,以小说成就斐然.

?3艺术表现出现新特点

?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

?一、文艺大众化运动

?二、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所谓两个口号,一个是周扬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另一个就是冯雪峰、胡风、鲁迅等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

?(一)、概述

?1928—1937,中国现代小说明显成长的十年

?原因:

?东南沿海一带的局部资本主义化,现代都市上海的勃兴,出版业的发达,城市阅读现代小说新读者群的形成。

?上海文人的大量涌入。

?三十年代小说的特点:小说作者新人迭出,小说体式日益丰富,中长篇数量激增,三部曲作品的大量出现。

?30年代小说的主要代表群体(流派)

?自然形成,地域文化特色

?(一)、左翼新人小说

?左翼新人:张天翼,沙汀,艾芜,叶紫等。

?左翼小说:从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走向现实主义。

?注:革命浪漫蒂克主要表现为“革命+恋爱”小

?说模式。

?1928—1930年,他先后出版《菊芬》《最后的微笑》《丽沙的哀怨》等小说,构成他创作生命的巅峰。“辉煌的蒋光慈时代”

?革命浪漫蒂克小说

?主题:革命决定爱情,或者革命产生了爱情

?缺陷:艺术上粗糙,简单,结构上通俗化,公式化,人物脸谱化,定型化,现实生活的理想化,神秘化。

?

?作者简介: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一定,祖籍湖南湘乡,出生于南京。讽刺小说家。

?擅长用讽刺的笔法触及三十年代社会的各种畸形病态现象,塑造了一系列独特的讽刺形象。

?作品内容:

?(1)从“笑料”暴露社会弊端,讽刺丑陋灵魂。

?A、暴露芸芸众生的社会相:短篇《脊梁与奶子》、中篇《清明时节》、长篇《鬼土日记》

?上层人物的“禽兽”面目——小市民的灰色人生——旧知识分子的

虚伪无聊

?B、讽刺传统的文化心态:《包氏父子》

?C、讽刺抗战阴暗面:《速写三篇》(《华威花生》《谭九先生的工作》《新生》)?《华威先生》

?人物形象:“忙”,性格的中心就是狂人的权力攫取欲。

?忙于赴会、忙于发言、忙于打探消息,忙于钻进所有的抗战团体。他忙得任何会议都坚持不到终场。

?他的忙就是要在各种会场上露面,要在任何一个与抗日有关的组织里插一手,要到处兜售他那个“领导中心”的滥调。

?写作手法:速写小说体

?“问题是在这一点:你们委员是不是能够真正领导这工作。你能不能够对我担保棗你们会内没有不良分子?你能不能担保——你们以后工作不至于错

误,不至于怠工?你能不能担保,你能不能?你能够担保的话,那我要请你

写个书面的东西给我,以后万一——如果你们的工作出了毛病,那你就要负

责。”

?当青年们去参加日本问题座谈会他没有到场的时候,非常恼怒:“混蛋!你们小心!

你们!你们!妈的!”

?

?1904——1986),原名蒋伟,湖南临澧人。著名女作家。

?生平经历:

?14岁以第一名考取女子师范,1922年到上海寻找学习和革命的机会。1924年北上遇到胡也频,与之同居。后辗转南京、上海、延安等地。政治上非常

积极,毛泽东有诗“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

? 1.个性解放和女性意识的反映:

?1927年底1928年初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

?早期小说主要收入《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等三个集中。? 2.反映革命与恋爱的冲突

?中篇《1930年春上海》,长篇小说《韦护》

?个性解放主题的淡化与阶级解放主题的强化

? 3.为工农代言

?中篇小说《水》是丁玲创作转换方向和内容的重要标志。

?《田家冲》、《母亲》、《奔》,早期艺术个性失落,革命倾向增长。

? 4.飞向新天地

?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夜》、《三八节有感》等

?其艺术个性的回归与拓展期。

?《太阳照在桑河上》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2等奖。

?5、在逆境之中

?复出以后:《牛棚小品》《杜晚香》

?评价

?丁玲是“满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作家”。

?丁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确强烈的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

?《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我在霞村的时候》等。

?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发表于《小说月报》1928年19卷第2号

?毅真《丁玲女士》:

?“好似在这孤寂的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免不了为她的天才所震惊。”

?茅盾《女作家丁玲》

?“丁玲女士是满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她的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莎菲女士是一位个人主义,旧礼

教的叛逆者,她要求有些热烈的痛苦的生活:她热爱着又蔑视她的怯弱的灰

色的求爱者,然而在游戏式的恋爱过程中,她终于从腼腆拘束的心理摆脱,

从被动的地位到主动的,在一度吻了那青年学生的富有诱惑性的红唇以后,

就一脚踢开了他的不值得恋爱的卑琐的青年。”

?莎菲: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

追求人格的平等——追求“灵与肉”和谐

莎菲狂狷孤傲乖张,但实际上这是她追求理想而不得的苦闷,追求理解而不得的孤独的表现。

反对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解放,尤其是女性的个体意识。渴望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坦率与真诚。对友情、爱情。执着追求而最终以放弃、自戕的生活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社会的失望和反抗。

?

③莎菲们——叛逆的、矛盾的、孤独的形象

?梦珂《梦珂》

?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

?阿毛《阿毛姑娘》

?贞贞《我在霞村的时候》

?陆萍《在医院中》

?“东北作家群”:形成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流亡到关内的东北籍作家组成。作品主要描写处在民族危难之中的东北生活和抗日斗争。第一次将作家的心血和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等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作品主要有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

?

?简介:(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著名女作家。是一个文学创造力特出的女作家。

?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

?成名作《生死场》

?描写了沦陷前后故乡东北人民的生活,愚昧的思想与异族的侵略,双重的挤压使人民几乎窒息。

?鲁迅称它为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往往力透纸背?代表作《呼兰河传》

?带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以童稚的目光为视角关注故乡。

?《呼》中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幕幕悲剧性生活图景:令人窒息的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举“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会、有二伯

的不幸遭遇、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冯歪嘴子的一家不幸生活……

?结构

?开篇写景,突出“严寒、冷酷”

?“大泥坑”——象征人们的愚昧、麻木、庸俗的精神状态和灰色生

活。

?其后写小城的精神盛举为鬼非人

?第五章写小团圆媳妇之死

对被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习俗荼毒了的人们的灵魂作了深刻的揭示。

?《呼兰河传》深刻揭示我国农村在封建统治下的社会弊端,特别是控诉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封建思想、封建习俗对人的戕害。

?李颉人的“大河”小说

?“大河小说”定义——

?“大河小说”的缘起:

?“大河”三部曲之一:《死水微澜》(1936)

?长篇小说《死水微澜》由昆明中华书局1936年7月初版。

?这部小说有着突出的生活和艺术魅力,写的是在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1895年)期间,在成都北郊一个小乡镇――天回镇上,袍哥与教民两股力量的消长,表现了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一潭死水似的现实如何掀起了微波,突现了封建主义与殖民主义两者对于中国社会的钳制。作品里面不仅提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的倡导新学、主张变法,同时也提到了义和拳,但是这种政治历史的背景在作品中是淡远的,小说所集中描写的是成都郊外天回镇的乡风民俗,揭示的是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悲欢离合。

?人物形象分析

?蔡大嫂(邓幺姑):

?泼辣刚毅

?温柔有主见能决断

?主宰自我

?

?李劼人"大河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创造了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一种新形式“大河小说”。

?在这个形式中,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大变动,被有声有色地以风俗史的面貌再现出来,而探讨社会历史变动的原因,也成为小说隐含的主题。

?二、

?注重细节刻画及环境描写的真实性和整体性,追求客观、冷静地再现现实。

?这一点体现着对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的借鉴,而与中国现代小说主流现实主义,即不避主观抒情的、表现手法开放的现实主义,有着明显的差异。

?三、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福楼拜、左拉作品女性形象刻画的某种特征。

?《死水微澜》中的邓幺姑,《暴风雨前》中的伍大嫂,《大波》中的龙兰君(黄澜生太太),以及后来写的《天魔舞》中的陈莉华等人一起,构成了李劼人小说的女性形象系列,而在注重女性形象塑造方面,法国文学对李劼人的影响是明显的。?总之,在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具体形态中,李劼人代表了一种古典的、法国式的追求客观真实的风格。

?30年代在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一)、“新感觉派”的定义及形成过程

?新感觉派是一个小说流派,发端于20年代末,形成于30年代前半期,是海派的第二代。以《现代》杂志为主要阵地,代表作家是刘呐鸥、穆时英、施蜇存,其作品多表现半殖民地中国现代都市的畸形和病态生活,刻意描写主观感觉和印象,着重人物的心理分析和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人物多具有"二重人格",一部分作品具有心理分析小说的特色,并流露出颓废悲观情绪。因主要受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所以被称为是中国的新感觉派。

?日本新感觉派,

?横光利一《新感觉论》:

“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928年9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这是新感觉派小说的萌芽;1932年5月,由施蛰存主编的大型文学期刊《现代》创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作为一个小说流派已经形成,并开始走向成熟;1935年初施蛰存因故辞去《现代》编辑一职,标志着这一流派的解体。

?

?新感觉派的若干关键词

?“将人的主观感觉、主观印象渗透融合到客体的描写中去。……将感觉外化,创造和表现那种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所谓‘新现实’。”

?“挖掘与表现潜意识、隐意识、日常生活中的微妙心理、变态心理等”。(严家炎)?1意识流

?常通过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旁白等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意识。由于自由联想带有随意性和跳跃性,故小说时空常常颠倒或互相渗透,改变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形式。

如《梅雨之夕》。

?2精神分析说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是可感知和把握的心理成分;

潜意识则是一些不见容于社会道德风俗而受压抑的内容,主要是原始本能性欲冲动等。

?当时的作家往往将造成都市罪恶的原因归结于侵犯冲动和性冲动。

?蒙太奇手法

?艾森斯坦“倡导把现实割裂,然后重新组合。通过剪接,把这组合变成电影蒙太奇的美学。”长镜头“比较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看到的状况,连续的,不切割,也不重新组合,基本上纪录片的精神就是长镜头的精神。”(朱天文)

?

?以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为例

?(二)、新感觉派小说出现的意义

?意义在于它是真正观照现代大都市的文学。

?(三)、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点

?1、擅长捕捉都市化意象

?"都市"是新感觉派作家小说中的真正主角,其具体化意象有:流线型的汽车、服装、广告、咖啡厅、摩天大楼、霓虹灯、电影院等,而最核心的意象就是"舞厅"。?2、在小说形式层面整合了现代都市的体验和感性。

?充分调动了各种现代技巧来传达都市的感性,动用自己五官感觉的复合体验、学习和借鉴电影蒙太奇的技巧,打乱叙事时间和结构,在形式上活用印刷字体来冲击读者的视觉感受,省略标点符号等。

?3、侧重于挖掘心理、潜意识、瞬间体验和感觉世界,不以复杂离奇的故事性情节取胜

?舞厅的视角是新感觉派小说核心的视角,小说的叙事者追寻的往往是舞厅中的主人公的眼睛,而不是故事本身,因为舞场上的男女大都是逢场作戏,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中的女主人公就坦然承认,她从来也没有和一个男人在一起待过三个小时以上,以这种主人公的眼睛为追寻对象,显然很难生成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

?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一)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

?(二)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三)穆时英:新感觉派圣手

?

?施蛰存(1905-2003)的心理分析小说

?

?①创作概况及作品分析

?施蛰存的代表作是《梅雨之夕》、《春阳》、《善女人的品行》、《将军底头》等。他更擅长描写现代人在都市中的孤独感和疏离感,特别注重挖掘都市市民的深层心理世界。这种倾向最终发展为他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

?②施蛰存小说的艺术特点:

?通过潜意识探索人性,是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核心追求。

?与刘呐鸥和穆时英比,施蛰存的小说有着同样鲜明的现代艺术,但是叙事的技巧相对传统些,将传统和现代有机地接合了起来。节奏比较平缓,故事性较强,有一种怀旧的气息和古典的诗情。这和他小说的都市图景后面的乡土背景有关。施蛰存虽然住在上海,但是在松江还有故居,这是他的文学后院,从而缓解了都市的忧虑感和孤独感。

?《将军的头》(1932年)

?《鸠摩罗什》写道与爱的冲突。

?《将军的头》写种族与爱的冲突。

?《石秀》重写石秀和杨雄虐杀潘巧云的故事,写性欲和暴力的心理转化。

?《梅雨之夕》(1933年)

?小说集表现的是“色、幻、奇”。

?《梅雨之夕》写主人公下班途中,为一位陌生女子打伞遮雨时的内心感受和意识流动。

?《善女人行品》(1933年)

?主题内容是描写“不贞”的念头在一个个“贞妇”日常生活中的活跃。

?《春阳》

?写富有却节俭成性的昆山寡妇婵阿姨二月下旬上海银行取钱,看见年轻的行员对着她瞧,不觉“心理一动”。在冠生园吃饭时,旁座的“一男一女,和一个孩子”的家庭温暖触动了她的情欲,又重回到银行,但他称呼她“太太”,美梦瞬间破灭。?

?二)刘呐鸥的小说

?①作家简介及创作概况

?刘呐鸥(1905-1940)的《都市风景线》

?原名刘灿波,出生于台南县。

?1928年创办第一书店、水沫书店等。

?1933年在上海创办《现代电影》月刊。

?1939年筹办汉奸控制的《文汇报》,任社长。

?1940因赌场的经济问题被青红帮打死

?1930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这也是他唯一的小说集,由8篇小说组成,是较早运用感觉主义写出的作品,如书名所示,这些小说是描写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现代“风景”的,它们采用与现代都市生活快速节奏相适应的蒙太奇手法和意识

流手法,着重暴露了资产阶级男女放纵、刺激的色情生活,写出了大都市的病态和糜烂。包括《游戏》、《风景》、《流》、《热情之骨》、《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礼仪与卫生》、《残留》、《方程式》8篇。

?另外,在其短篇《残留》和《风景》中,还表现出了都市生活给人造成的极度压抑,现代机械的压力竟然迫使人们逃离了城市。

?1、《都市风景线》的主题内容

?一个男性窥视者与欲求者,在一个现代摩登女性面前,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表现现代都市文明培育起来的享乐主义与颓废主义逐渐取代传统的文明形式。

?中产阶级消费的意识形态。

?2、《都市风景线》的人物形象:情欲式的勾画

?摩登女郎多是樱桃嘴、理智的前额、隆直的希腊鼻、受惊式的眼睛、浅黑的肌肤、高耸的胸脯、柔滑的鳗鱼式的身体。

?男子多瘦弱苗条,怯懦守旧,像个不懂事的“小男孩”,不仅不是智慧的主体,反而成为自信十足的现代女性的“玩物”。

?②《都市风景线》的艺术特征

?(1)都市现代背景与氛围的营造:娱乐场所、公园、街道、洋房、汽车、郊外?(2)电影般的“场景”叙事与结构方式

?刘呐鸥的小说创作将叙述者的感觉上升到了最显著的层面,注重意识的跳跃和流动,这种小说文体让人耳目一新。

?刘呐鸥所感觉到的上海,是五光十色的、又是混沌不清的,是充满活力的,又是冷漠、孤独、荒凉无边的,更接近现代物质文明下的都市本体。其局限在于:与中国现实结合不不够,洋味太浓,在暴露都市的病态和糜烂时,不无欣赏地流露出病态的情调。

?

?(三)穆时英的小说

?①作家简介及创作概况

?穆时英,浙江慈溪人,人称“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等等,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式洋场小说家。笔名伐扬,浙江慈溪人。

?1934年与叶灵凤合编《文艺画报》,又筹办《文艺月刊》。

?刘呐鸥被杀后,接替《文汇报》社长。

?1940年被暗杀。

?从他的新感觉小说开始,都市在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供人欣赏,并同时进行一定的文化思索。

?代表作品主要有(1)《南北极》(1930年)

?(2)《公墓》(1933年)

?(3)《白金的女体塑像》(1934年)

?(4)《圣处女的感情》(1935年)

?②穆时英小说的艺术特征

?1)女性身体的美妙描绘

?(2)印象主义的都市景观

?(3)意识流般的叙述与结构方式

?穆时英醉心于描写都市的爱情生活,表现爱情与死亡的主题。刊登在《现代》创刊号上的《公墓》以流畅、细腻的散文笔调抒写了一个凄凉感伤的爱情故事,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全文缱倦缠绵,把爱情和坟墓(死亡)联结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

爱情的现代主义的理解。

?(1)女性身体的美妙描绘

?《白金的女体塑像》:“窄肩膀,丰满的胸脯,脆弱的腰肢,纤细的手腕和脚踝,高度在五尺七寸左右,裸着的手笔有着贫血症患者的肤色,荔枝似的眼珠子诡秘地放射着淡淡的光辉,冷静地、没有感觉似的。”

?(2)印象主义的都市景观

(如《夜总会里的五个人》里的舞厅气氛)

?

?(3)意识流般的叙述与结构方式

?《黑牡丹》:西班牙风的长脸,鬓脚上有一朵白的康乃馨,大眼珠子……嘴唇软得发腻……(嘴唇上的胭脂透过衬衫直印到我的皮肤里——我的心脏也该给染红了。)?《CRANEN“A”》:舞女余慧娴“有一颗老了的心,一个年轻的身子”。

?“寂寞啊!我时常感到的。你也有那种感觉吗?一种彻骨的寂寞,海那样深大的,从脊椎那儿直透出来,不是眼泪或是叹息所能洗刷的,爱情友谊所能抚慰的——我怕它!我觉得自家儿是孤独地站在地球上面,我是被从社会切了开来的。那样的寂寞啊!我是老了吗?还只二十岁呢!为什么我会有那种孤独感啊!那种寂寞感?”?③艺术特点:

?穆时英的小说,可以说是现代的"有意味的形式",沈从文说他"所长在创新句、新腔、新境,短处在做作",所谓的"穆时英笔调"、"穆时英作风"在当时风靡上海滩,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穆时英的小说不但具有潜在的哀婉抒情气息,又随时能够做激烈的动作描写,讲究节奏、快速组接,特别富于刺激,因此有人说他是技巧派。

?穆时英的小说在总体上呈批判性,如《上海的狐步舞》,全篇表达的就是“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的旨意。但是对于一个个的局部,如舞厅、夜总会、饭店等,又呈现出迷醉的状态。

通俗小说(也称老海派)

?《金粉世家》(1927-1932)(金燕西、冷清秋)

?《啼笑因缘》(1930)(樊家树、沈凤喜、关秀姑、何丽娜)

?附录:左翼·京派·海派

1.左翼

2.京派以周作人为宗,有朱光潜、沈从文、林徽因等。

3.海派主要指新感觉派。

4.三派各有不同景观,却又可以找到共同的时代特征。这表现为三方面,即:题材与

表现角度的开拓,中长篇小说成为收获最丰的体裁,注重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塑造,以及心理刻画的重视,等等。

5.京派与海派之争

?思考题

?1、你认为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2、你认为新感觉派小说和传统写实主义小说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三)

老舍创作道路

?《骆驼祥子》

?一老舍创作道路

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老舍(1899-1966)是笔名,原名舒庆春。他的生日是1899年2月3日,即旧历腊月二十三,第二天恰逢立春,因取庆贺春天的意思而得名。笔名开始用舍予,即把“舒”姓拆开,后来在第一个字前面加老,“老舍”。

?

2、舒乙: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10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

3、关纪新:老舍是满族人,老舍是北京人,再加上下文将着重谈到的老舍出身于下层穷苦市民阶层,这三个基本属性,大约,就是营造起那后来看去极其辉煌的艺术殿堂的最初的社会人文支撑点。

?

?老舍生平简介

4、老舍创作道路

?1、英国时期(1924—1929)

?◆对国民劣根性的探讨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其间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2、回国后(山东时期)

?(1930—1936)走向成熟

?◆代表作《骆驼祥子》(1936年)

?◆短篇《月牙儿》、《上任》、《断魂枪》目光移向城市下层劳动人民及其不幸。

?◆《月牙儿》用一个少女的自述展开情节,语言比较优美,心理刻划十分细腻。

?◆《猫城记》(1932年)

?3、抗战之后(1937— 1949)

?◆1939年开始写剧本

?◆《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写)、《张自忠》、《面子问题》、

?《大地龙蛇》、《归去来兮》、

?《桃李春风》

?◆1946年赴美国讲学。

?1949年应周总理之邀回国。

?4、解放以后(1950——1966)

?◆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西望长安》、《茶馆》《红大院》《女店员》、《全家

福》、《宝船》、《神拳》等。

?◆创作热情格外高涨,题材扩大。

?◆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北京投湖自杀。

?老舍的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断魂枪》《柳家大院》《微神》

?剧本:《茶馆》《龙须沟》

?

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三七年写《骆驼祥子》之前,老舍写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牛天赐传》、《猫城记》、《小坡的生日》、《离婚》等长篇小说。

?

?

总的看来,老舍一开始创作就是走的一条现实主义道路。但在《骆驼祥子》之前,尚属于探索阶段,艺术上不够成熟。主要问题是表现浮浅,失之油滑。

?一九三二年以后,老舍陆续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开始是“随便写笑话”,以后技巧逐渐提高和成熟。这些小说大致上可分为三类:

?1、继承幽默讽刺的风格,但克服了“油滑”,在富有喜剧性的事件和人物中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如《上任》:写原土匪尤老二当了济南稽察长,每月薪水一百二,办公费八十。他想立功高升发财。上任第一件事是抓土匪,谁知道碰到六个哥儿们,要去了六十块钱搭车逃走了;第二次办烟土,又碰上六个弟兄要去了三十六。最后碰到土匪头目钱五送了大笔钱来,劝他不干。他只好辞职。

?小说通过尤老二与土匪的喜剧性冲突,表现出反动政府衙门的腐朽无能,官就是匪,匪就是官。

?2、以朴实的素描为主,风格明快简约,神韵质朴苍凉。

?如《断魂枪》(1935年):写孙老者风闻“神枪沙”的“五虎断魂枪”而上门切磋求教,沙子龙却敷衍应付,坚持不传。

?旧武侠的解释往往是持艺者依仗“绝活”生存,因为“艺”是生命的根本与自由的工具。

?老舍的回答是:“国术”无用!小说开头就写明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这说明在“火车与快枪”的时代,古老的国术只是摆设,不再是中国人的生命之本,传统的江湖及其英雄已是昨夜的梦境。

?但国术因为与民族的历史与国人的情感命运相联系,便产生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化魅力。沙子龙虽已歇业改行,“身上放了肉”,但还是留恋过去,经常自炼自娱,以身负绝艺却无用武之地而感伤和自豪。这是一种古典的力和美被毁灭的悲剧。

?老舍理性的意识到工业文明对古老文化冲击的必然性,又流露出国术衰微民族不振的忧患之情。

?小说还可以从超越历史与民族的层面上理解:生命的寞落感。人越是被逼向现实,其情感越是怀旧,以历史为美和寄托。

?3、以抒情为主,风格沉郁凄婉。

?《月牙儿》(1935年)根据老舍自己写的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而成,原小说未及发表而毁于1932年上海的“一二八”战火。小说写母女两代人相继沦为暗娼。

?老舍:“我的创作有两条道路,《月牙儿》和《骆驼祥子》各自象征了这两条路。”

一是抒情体,一是叙述体。

?《月牙儿》以第一人称视角切入,通过“女儿-我”的眼睛与心灵抒情表意,全文43节,如歌哭,如泣诉,优势不在叙事与性格。

?月牙儿既是实景,又是象征,总在主人公故事的关节处出现,陪伴着她,是她命运的见证,又象征着她的柔弱与纯洁。月牙儿作为抒情对象,更显出主人公的孤苦无依。作者常常变换月色,或浮云遮月,或夜黑无月,可无论望天叹月,闭目思月,总是无满月,无暖月,月牙儿总是柔弱悲凉,与主人公的心境命运浑然一体。

?

5、几个关键词

1)幽默

2)个人主义

3)市民情调(具有极大的独创性和一定的历史深度)

A、老派市民——马则仁、牛老者、祁老人、张大哥等。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B、新派市民——兰小山、马威、张天真、小赵、祁瑞全、等。是老舍嘲讽的一种新潮而又浅薄的角色

C、城市贫民——祥子、老马、沙子龙、小福子、《月牙儿》中的母女俩等。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

D、理想市民——赵四、李景纯、李子荣、丁二爷等。老舍写理想市民是为了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理想市民性格:侠客+实干家

?一老舍创作道路

4)京味

?老舍是使“京味”成为有价值的风格现象的第一人。

?“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

?老舍大量运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在俗白中追求考究与精致的美,做到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考究而不雕琢,俗而能雅,清浅中有韵味。

?老舍评价和北京文化

?老舍的长篇和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北京味儿”、幽默风

?◆基本主题: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老北京市民文化:不乏旷达和趣味,然而苟且偷安,敷衍,妥协并且妄自尊大,具有一种皇天在此的优越感。

?

?

?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1、创作缘起

?

?主要人物:

?祥子、虎妞、刘四爷、曹先生、小福子

?主要情节:

?讲述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纯朴勤劳的青年农民祥子,破产后进入北京当人力车夫。他想通过勤劳苦干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经过三起三落,祥子最终失败,

堕落了。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旧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表达了对挣扎在社会低层的劳动人民悲苦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同情。揭露了把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说明了仅靠个人奋斗去摆脱贫穷是行不通的。

?祥子形象:祥子的性格塑造是围绕买车丢车、买车丢钱、买车卖车的情节中完成的。

祥子是一个具有骆驼般坚韧性格的车夫,勤劳、纯朴、诚实、善良。但是在现实社会环境的重压下,祥子丧失了所有的美德,最后成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1、祥子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第一阶段:“祥子”。

1)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

2)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车与祥子=土地与农民)小农意识、狭隘的目光,个人奋斗的思想。

?祥子原是个农民,因为“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流浪到北京城。他强壮、诚实,为了挣饭吃,卖力气的活都干过。

?老舍真实的写出现代城市对农业社会的必然冲击。城市意味着人类在物质与文化方面更高阶段的生活。农民不再满足土地上的生活,被“引诱”到了城市。

?长期的游民生活使他有了心计,看出拉洋车“多一些变化与机会”。

?于是,他想“自由、独立”,自己买一辆车!他认为“这不是梦”,因为自己身强力壮,“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般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他确乎有点象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祥子开始攒钱,“病了,舍不得钱去买药”,“困难,更咬牙努力”。整整三年,他攒足了一百块钱,用九十六块买了一辆新车!

?他高兴地“几乎要哭出来,”“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从此,他从一个无业游民变为自由的洋车夫——高等车夫。“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赶上二年,至多三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农民-打工仔-老板,这种人生理想几乎是现代城市中一般人的梦,这种变化显出农民的本质特征正在蜕变,由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观念向资本主义的理想前进。

?这一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祥子具有一般小市民的那种心计和聪明,有时也做着当车厂主人的梦。

?但性格中更多的,是保持了农民的纯朴厚道。城市底层劳动者的勤劳坚韧。作为这一形象的鲜明特征是:体面要强。老舍有个比喻:“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

?没有买到车时,他觉得丢脸,“难道自己还算个不要强的人”?

?买到车以后,有一种“责任”心:这么大的人,这么美的车,不快跑就不足以“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尽管累得“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还是像“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路”那般骄傲。

?“他没有一般洋车夫的那些恶习,不愿学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也不讲价争座,绕点远也没关系。”

?总之,“那么诚实,那么简单可爱”,是一个体面自尊的人!

?没有买到车时,他觉得丢脸,“难道自己还算个不要强的人”?

?买到车以后,有一种“责任”心:这么大的人,这么美的车,不快跑就不足以“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尽管累得“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还是像“骑着

名马跑了几十里路”那般骄傲。

?“他没有一般洋车夫的那些恶习,不愿学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也不讲价争座,绕点远也没关系。”

?总之,“那么诚实,那么简单可爱”,是一个体面自尊的人!

?于是,祥子有了价值依托。祥子是在劳动中体会到个人生存的价值。老舍真实的写出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占有会自然的增长劳动者的生活信心,从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所在。

?但社会并不允许他做一个人,而是把他往堕落的深渊里挤。半年后,即1928年春,他连人带车被军阀张作霖的部队抓去,抢去了那套“干净体面”的阴丹士林蓝的夹裤褂,系腰的布带!

?他忘不掉那车,祥子“落了泪”,“至少还得几年的功夫!”所受的“欺侮”使他“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他喊出了反抗的呼声,尽管这反抗那么微弱而朦胧!?老舍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不可能正常的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动乱是影响的因素之一。战争动乱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特征。

?

?

?第二阶段:“骆驼祥子”。

?命运,有时也给祥子一点小运气。他从部队中逃出来,还顺手捡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块钱。回到城里,开始在人和车厂:不久到杨家拉包月,因受不了气而辞掉,仍然回到人和车厂。车厂刘老板的老姑娘虎妞看上并引诱他,他想摆脱虎妞,便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谁知曹先生被诬告成“乱党”,他也受牵累,被侦探敲诈光了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积蓄。祥子无路可走了。

?这一阶段中,祥子的志愿没有改变:买车,拉自己的车。

?得到骆驼后,马上想到卖掉得钱再买车。回到车厂,存下钱,又拚命积蓄,开始了第二次苦斗。每天,他对着瓦罐天真地喊:“多多地吃,多多地吃,伙计,多昝你吃够了我也就行了。”

?“这是他的自愿,甚至是宗教”。

?但是,“骆驼祥子”已经不同往日的“祥子”了。

?首先,理想开始动摇,内心常常出现矛盾,没有了往日的坚定和执着。

?“一天到晚他任劳任怨的去干,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呢,这个世界并不因为自己要强而公道一些”,“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赶上那样的事呢?”“他几乎不敢再希望将来。” ?“他觉得他这一辈子大概就这么完了,无论自己怎么要强,全算白饶。”“在小马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在老马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原先,他以为拉车是他最理想的事,由拉车他可以成家立业。现在他暗暗摇头了。”

?这说明他对现实的认识越来越清醒一些,但支持自己行动的内心目标却越来越模糊,终有一天将完全幻灭。

?再者,他性格中纯朴善良的成分逐渐减少,开始沾染小市民的不良习气。

?从部队逃走时,他留恋城市生活:“就是在这里饿着也比乡下可爱”,“有数不清的钱,吃不尽穿不完的万样好东西”,“要饭也能要到晕汤腊水的,乡下只有棒子面。”?回到人和车厂后,“有时候他看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几乎感到一点羡慕。要强既是没用,何不乐乐眼前呢?他们是对的。即使先不跑土窑子,也应该喝两盅酒,自在自在。烟、酒,现在仿佛对他有种特别的诱惑力。”

?正是因为喝酒,虎妞才趁虚而入使他堕落。

?他开始象一般人那样奉行城市的最高价值:金钱。“世上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钱是真的。”高妈放印子钱,他“表示佩服”。

?至于拉车的道德,与先前迥然不同。他象“一只饿疯的野兽”,无论老弱病残,他都“抢生意”,“许多次,他抢上买卖就跑,背后跟着一片骂声。”所以,“一来二去的,骆驼祥子的名誉就远不及单是祥子的时候了。”生活逼得他变得世俗狠心。?尽管如此,“骆驼祥子”还是“祥子”。在矛盾动摇中依旧拚命干,还存一丝希望,“他抬起头来,觉得自己是个好汉子,没有可怕的,没有可虑的,只要自己好好的干,就必定成功。”

?他还保留着一个车夫的体面和自尊,在曹宅摔坏了车,主动辞退,赔钱,觉得脸面上过不去。

?他还象以前一样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看见老马父子的惨状,他掏出所有的钱给他们俩买吃的。

?在曹宅受牵累被敲诈一空,自己性命危险,他还记着曹先生家属的安全,坚持把信送到。然后,替曹宅锁好门,分文不取,寸草不拿,只身走出曹宅。

?他虽然被虎妞引诱了,但在酒醒之后,尚能“羞愧,难过”。他恨虎妞把他“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自己一旦要娶,就必娶个一清二白的姑娘”,“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做”,自己也“必须规规矩矩,才能对得起将来的老婆”。?可见祥子的两性观与婚姻观此时还是传统的,在已经失足时,尚能保持观念上的纯正健康。

?骆驼祥子还是一个人,尽管心灵已经受到了城市生活的污染和侵蚀。他在挣扎!他凭原始的朴素的感觉,曹先生把他当人看,他要够“人味”,报恩。杨家不把他当人待,他辞了就走。在走兽的社会里,他争着人的地位。

?

?

?第三阶段:虎妞的丈夫。

?二次失车,使祥子不再奢想用自己的钱买车,“要强”和“争做人”的思想大大减弱了。他只得回到人和车厂,“决定不再充什么英雄好汉,一切都听天由命”,“一切都交给刘家父女吧,他认了命”。

?命,是个体面临强大的外在压力而无力改变人生时的精神归属,人总要找一个理由来解释个体与客体的紧张关系,替自己的无能与无助寻求原因。

?“他心中给自己另画出一条路来,在这条路上的祥子,与以前他所希望的完全不同了。

这是个见人就交朋友,而处处占便宜,喝别人的茶,吸别人的烟,借了钱不还,见汽车不躲,是个地方就撒尿,成天和巡警耍滑头,拉到‘区’里去住两三天不算什么。”?“老实,规矩,要强,既然都没用,变成这样的无赖也不错”。

?“无赖”,是现代都市的一种典型的人生样式,他产生于社会客观之恶与个体无力反抗自甘堕落的结合。以“恶”的形式生存,也是一种消极反抗。但它是以认可社会之恶为前提的。

?但生活没有使祥子即刻变成无赖。虎妞抓住他同他结婚。祥子象“小虫”一样做了虎妞的丈夫。虽然怕别人说自己是个“偷娘们的人”,但又想:“何必单在这一点上叫真儿呢?”昔日的祥子不存在了,他“连自己也不认识了。”

?但祥子还是个劳动者,他不愿听虎妞的:找刘老板开车厂,当剥削者。他“用她的钱买上车,自己拉”。刘老板跑了,虎妞只好依他。有了车,祥子过去的梦想又冒了头:“慢慢的攒钱,自己还能再买车。”

?于是,为了养活虎妞和自己,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中拉车。结果大病了一场。可自尊

还在,病鬼不能让人看出,“把帽子戴得极低”。而且,始终没学会“故意绷大价”,“中途倒车”,“死等好座儿”。他就这样“一半对付,一半挣扎”,“低着头苦奔”。?“无赖”,是现代都市的一种典型的人生样式,他产生于社会客观之恶与个体无力反抗自甘堕落的结合。以“恶”的形式生存,也是一种消极反抗。但它是以认可社会之恶为前提的。

?但生活没有使祥子即刻变成无赖。虎妞抓住他同他结婚。祥子象“小虫”一样做了虎妞的丈夫。虽然怕别人说自己是个“偷娘们的人”,但又想:“何必单在这一点上叫真儿呢?”昔日的祥子不存在了,他“连自己也不认识了。”。

?但祥子还是个劳动者,他不愿听虎妞的:找刘老板开车厂,当剥削者。他“用她的钱买上车,自己拉”。刘老板跑了,虎妞只好依他。有了车,祥子过去的梦想又冒了头:“慢慢的攒钱,自己还能再买车。”

?于是,为了养活虎妞和自己,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中拉车。结果大病了一场。可自尊还在,病鬼不能让人看出,“把帽子戴得极低”。而且,始终没学会“故意绷大价”,“中途倒车”,“死等好座儿”。他就这样“一半对付,一半挣扎”,“低着头苦奔”。?辛勤劳动,是劳动者之为人的主要标志,是祥子人生的最后底线。如果懒惰或变着法儿不劳而获,就是人的堕落和异化。

?自尊,不愿示弱,意味着内心深处还有价值依托,还在认可某种做人的规范。

?但生活并没有给祥子一丝同情,给他艰难做人的机会。虎妞难产而死,他用掉了虎妞所有的积蓄,还卖掉了车

?

?

?第四阶段:“无赖”式的车夫。

?第三次失车,使祥子真正走上了他上一阶段为自己画的人生道路。

?首先,失去了生活目标,没有理想,不再想买车。他把钱放在身边带着,作为灾祸的预备,也不肯借人。

?其次,拉车的职业道德变坏了。职业道德意味着社会化的个体对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的认可。不讲职业道德意味着理想与生活信心的丧失,一方面是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反抗,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放纵,是虚无人生的典型形态。

?对车的态度:不爱惜,碰坏了,该赔五毛的,他丢下二毛就走。

?速度:“不再拚命的跑”,“在拐弯抹角和上下坡”时,“过度的小心”;“有人要跟他赛车,不论怎样逗弄激发,他低着头一声也不出”,“他似乎看透了拉车是怎么回事,不再想从这里得到任何的光荣与称赞”。

?出勤率:不象先前那样火着心拉买卖,淡而不厌的一天天的混。刮风下雨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一歇就是两三天。

?对顾客的态度:先是一声不吭。后来“知道怎样对人瞪眼”,“座儿瞪眼,祥子的眼瞪得更大”。对于横竖而吝啬的,抓住他们五六十块钱一身的洋服的袖子,至少给他们印个大黑手印,将他们的小细胳臂攥得生疼。

?另外,他拉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怕满街横行的汽车,不怕巡警。

?最令人痛心的是,祥子的生活习惯变得十分恶劣。喝酒、抽烟、“那股正气没有了”。?肩头故意往前松着些,搭拉着嘴,唇间叼着枝烟卷。有时也把半截烟放在耳朵上夹着,不为那个地方方便,而专为“耍个飘儿,”

?脾气大,善打架,“把力气都砸在别人的肉上,他见了光明,太阳好象特别的亮起来。”

?赌钱,“输赢都不在乎”。

?夏太太引诱他时,他不再像在虎妞面前那样被动,反而认为“拾个便宜是一般的苦人认为正当的”。“干吗见便宜不捡呢?”事后得了性病,“平日最可怕最可耻的一

件事,现在他打着哈哈似的泄露给大家。”

?在两性关系上的随意放纵,显示祥子已经没有了基本的道德操守。作者写出了祥子无力抗拒都市堕落的男女风俗,也无力战胜人性深处的自然需求

?祥子做这些,是新的道德标准支撑着他,那就是“合群”,向被生活压成畸形的人看齐。

?“命既苦到底儿,身体算什么呢?”“连个苍蝇还会在粪坑上取乐呢,何况这么大的一个活人。”“生活的毒疮只能借着烟酒妇人的毒液麻木一会儿,以毒攻毒,毒气有朝

一日必会归了心,谁不知道这个呢,可是谁能有更好的主意代替这个呢?”

?他已不再争“人”的权利,人的独立,人的自由,往野兽的坑里直坠。

?但祥子生活的信心还没有全部丧失干净。有一次偶然碰见刘四,他把昔日的主人赶下车,似乎觉得自己还有力量,幻想“照旧去努力自强”,改掉恶习,变成“一个

新的祥子,比以前的还要好。”

?出路在哪儿呢?一是去找曹先生,他答应过雇他拉包月;二是去找小福子,她以前曾想嫁给他。

?但这只是一点火星而已,他自己也明白:“刘四,杨太太,孙侦探……并不能因为他的咒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

?

?

?第五阶段:走兽。

?祥子最后的挣扎犹如人临死前的回光返照,小福子不忍凌辱自杀了,至此祥子完全绝望了。

?他“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

他吃,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没了心。他卖了所有能卖的,换点好吃的,变成了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一个多月不剃一回。拉车故意的摔坏,不吭声,嘴只留着吃饭喝茶酗酒吸烟。

?他“后悔当初干吗那么要强,那么谨慎,那么老实”。现在专爱占便宜,少出力,多拿钱,多吸一枝烟。买东西使假铜子,而且利用自己过去的好信誉到处骗钱,借债。

?后来连车也不愿拉了,去充当“公民团”、“请愿团”里打旗呐喊的,连声也不愿吭,省点力气。

?到他二十六岁夏天时,告密出卖阮明换钱花;秋天,已病得不能再拉车了。也没人租车给他。只好帮人办红白喜事,在仪仗队里打一面飞虎旗,“有气无力的慢慢的

蹭。”执事的骂他,打锣的打他,“他飞了飞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留神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具活着的僵尸,只等着“到乱死岗子去”。

古人曰:“哀莫大于心死。

?

2、虎妞

1)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心理变态,有剥削的不良品格;又有追求自身幸福的合理愿望。2)有时蔑视宗法道德,有时又屈从于礼俗人情。

3)一个挣扎、周旋于不同社会层次与文化之间的具有多向意义的悲剧性人物。

4)虎妞既是祥子的拯救者,也是祥子的毁灭者。

?二《骆驼祥子》

3、刘四:残忍霸道、丧失人性的剥削者形象,视金钱超过女儿,不关心女儿的幸福。

4、小福子: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女子的形象。

5、城与人:老舍深刻地揭示了“城与人”的关系,即城市文明病与人性的冲突,对现代文明病源进行了探索。祥子为什么堕落?是腐败的环境、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他的人性。

6、艺术特色:北京生活、北京文化、北京话。

?祥子形象的悲剧成因

?社会的悲剧:军阀混战、侦探敲诈、病态的城市文明。

?性格的悲剧: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思想性格。

?婚姻的悲剧:虎妞闯入他的生活是一个重要原因。婚姻不合理想、生活的重压、虎妞的死。

?《骆驼祥子》的意义则在于:

?祥子,是由一个体面要强、纯朴勤劳的人力车夫堕落为失去人性的走兽的艺术典型。

?这一形象的出现,对文学史的贡献是独特的,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把车夫引进文学史,并非老舍始。五四时期胡适的《人力车夫》;郁达夫的《薄奠》;

都表示对车夫的同情。鲁迅的《一件小事》开掘出知识分子比劳动者渺小的主题。

?①揭示邪恶势力对劳动者灵魂的腐蚀,都市对美好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用小说中的话是:“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小说开头的祥子,富有纯朴勤劳的美,有着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他苦苦挣扎、反抗,结果不单没有争到“高等车夫”——高级一点的人的资格,反而丧

失尽了原有的人性。

?作者没有一般地描写车夫的悲惨生活,而是通过对祥子思想、道德、情操、以至灵魂“蜕变”过程的精确描绘,展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剥削社会把人变成了兽,城市文明加速了人的“异化”。这就比一般化地同情人力车夫的思想深刻得多。

?小说对旧制度的揭露是深刻的,彻底的,把矛头指向所有邪恶势力,通过祥子坠落的过程告诉读者:在这个社会里,要做人是不可能的。

?农村吧,地主剥削;上城拉车吧,刘四之类的厂主压榨;军阀的抢劫;国民党特务的敲诈,杨家的虐待,巫婆的勒索,都使祥子争不到人的地位。还有,夏太太的诱惑,小市民的各种坏习气,都一齐张着口向祥子扑来。他是被“挤”到野兽的坑里去的。

?那个社会容不得正义、善良和美好。即便去掉诸因素中任何一个或几个偶然事件,祥子的结局也无法避免。

?虎妞和小福子形象的出现,对祥子的悲剧,别具一番深意:作为底层劳动者的男人不可能争到人的基本权利,享受家庭、婚姻之乐。

?虎妞图享受,不劳动,摧毁着祥子的体力,腐蚀着祥子的道德观,拖着祥子往更深的陷阱里堕落。祥子除了应付社会上的压迫和排挤,还要拚出性命来应付这种畸形家庭带给他的苦难。

?小福子纯洁善良,但因有家庭拖累,祥子娶不起她。

?1945年英译本迎合美国观众,改为祥子振作起来找到小福子,大团圆了。这是非现实主义的,老舍自己也不满意。

?作者解放后删掉了最后一章半对祥子堕落的描写,有评论者指出“更为真实”。其实违反了祥子性格发展的自身逻辑。祥子三次失车尤其是小福子死后,他人格堕落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二下期重点考点

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 名词解释: 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一社会问题。此后不久,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 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人物形象有谢惠敏和宋宝琦 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 反思文学 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

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茹志鹃的小说创作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变为严峻 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蝴蝶》,路遥的《人生》,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代表人物是陆文婷,还描写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改革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乡场上》、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 开山之作: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主人公乔光朴,乔光朴和作者其他作品中的车篷宽、高盛五、牛宏、宫开宇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题b及参考答案

平顶山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卷 B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20世纪20年代,全国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其中,周作人等人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郭沫若等人 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_。 2.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_,散文诗集是_________。 3. 《铸剑》中塑造的复仇主人者形象是___________。 4. 1920年,胡适出版了诗集__________,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新诗别集,体现了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_,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5. 闻一多诗论的核心“三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__________,他们演__________。 7. 周作人的散文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风格,体现了他“叛徒”和“隐士”的双重人格。 8. 茅盾的长篇处女作是____________。 9. 老舍的带有科幻色彩的寓言体小说是_____________。 10. 巴金的小说____________标志着他文学生涯的正式开始,但是还没有跳出“革命+恋爱”的模式。 11. 戴望舒由于成名作的巨大影响,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12. 报告文学《包身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13.将“幽默”一词引进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的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小说界革命”中,有人提出了“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观念,这个人是: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陈独秀D 李大钊 2 文学革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 A.胡适和陈独秀 B.鲁迅和周作人 C.钱玄同和刘半农 D.沈尹默和叶绍钧 3. 因为发现了礼教吃人的本质而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之声的鲁迅作品是: A.《狂人日记》 B.《阿Q 正传》 C.《祝福》 D.《社戏》 ││││││││││ ( 第 一 页 ) │││││││ 共 五 页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密 封 线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30年代文学(革命文学) 一一、、3300年年代代文文学学思思潮潮((人人文文主主义义文文学学思思潮潮和和左左翼翼革革命命文文学学思思潮潮)) 1.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1) 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思想。他受美国白璧德主义的影 响,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为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籍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他在艺术上批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否定个性主义,几乎是整体地否定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梁实秋的文艺思想包括: 一、人性论。(他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标准。梁实秋认为,人性是超阶级的,他的人性概念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概念。他所谓的人性是二元的,一是以想象情感为代表的;一是以理性为代表的。他主张文艺上的“合于理性的束缚”。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二、天才论,声称“文学不是大多数人的”。 (2) 朱光潜30年代的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 《变态心理学》 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能,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 2.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1)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普罗文学”)兴起。。。 (2)左联: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人在上海霞飞路出席了中国左翼 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蒋光慈、冯乃超等制定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1930年11月被吸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1936年初经共产国际指示解散。 (3)左联进行的文学活动: 一、 创办刊物 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 三、 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四、 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五、 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 倡 六、 培植了大量的文艺青年 3. 30年代重大文学论争 (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以冯乃超为首的革命文学派对以鲁迅为首的五四作家进行批判,双方论争的焦点是五四文学是否已经死去。前者鼓吹“一切艺术都是宣传”的观念,鲁迅发表《革命时代的文学》加以反击,认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 (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这次论争是左联成立前后对新月派及其宣传的人性论的批评。就梁实秋提出的“文学是没有阶级的”以及天才论,左翼文学家认为这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的合理;鲁迅对梁实秋的观点全面批评,认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性”。 (3)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杜衡)和左翼作家之间,双方论争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坚持文艺自由论,反对艺术宣传政治;左翼作家冯雪峰(洛扬)却批评胡是“向普罗文学运动进攻”。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1.填空题15个共15分 2.选择题5个共10分 3.名词解释5个共25分 4.简答题3个共30分 5.论述题一个20分 填空题选择题 1.中国现代文学分期 1917~1927 第一个十年(20年代文学也叫五四文学) 1928~1937.6 第二个十年(30年代文学) 1937.7~1949.9 第三个十年(40年代文学) 2.周作人20年代早期文学观点:独立美与无形功利 3.胡适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4.丁西林的戏剧创作特点 ①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 ②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 ③别出心裁的结构。他的喜剧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 ④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5.孙犁和《白洋淀》 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是《荷花淀》,《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 6.曹禺的《雷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7.中国诗歌会的代表人物:蒲风、穆牧天、任钧(森堡)、杨骚 8.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代表作品:《沉伦》代表作品: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怀鲁迅》《薄奠》 9.郭沫若的六大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10.文学革命的标志(胡适与陈独秀发表的一篇文章):《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11.鲁迅《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故事新编》的写作手法以及涉及这三部小说的细节 ①地位: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②《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运用“油滑”的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 ③细节: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呐喊》包括《狂人日记》和《社戏》,《彷徨》包括《祝福》《离婚》《伤逝》;《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不周山)《奔月》《铸剑》(眉间尺)《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12.许地山的代表作品,代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创作特点 代表作品:《缀网劳蛛》尚洁:独立、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基督徒,具有博爱的宗教精神。与世无争、处变不惊,淡然从容、宽容大度。同时具有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考试和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考试和答案 1 / 13

————————————————————————————————作者:————————————————————————————————日期: 2 / 13

1、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 [A]《怀旧》[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D]《孔乙己》 2、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历史剧和()。 [A] 诗歌[B]小说[C]散文[D]甲骨文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 [A]叶圣陶[B]冰心 [C]王鲁彦[D]彭家煌 4、郁达夫的小说通过对精神困境的自述,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的形象。 [A]“多余人”[B]“彷徨者”[C]“精神者”[D]“零余者” 5、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 [A]《一九三零年春上海》[B]《莎菲女士的日记》 [C] 《水》[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6、1922年,“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的诗歌合集是()。 [A] 《蕙的风》[B] 《春的歌集》[C]《湖畔》[D]《女神》 7、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考察,从而创作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的是()。 [A]萧乾[B]冯雪峰 [C] 陈独秀[D]瞿秋白 8、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上海[B]北京 [C]广州[D]香港 9、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使其由“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转化为新文学的重要阵地的是()。 [A]陈独秀[B]鲁迅 [C]赵家璧[D] 茅盾 10、下列不属于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是()。 [A] 《老张的哲学》[B] 《四世同堂》 [C] 《二马》[D]《断魂枪》 11、执着的“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的作家是()。 [A]老舍[B] 沈从文 [C]巴金[D]茅盾 12、下列不属于“新感觉派”作家的是()。 [A] 曾虚白[B]穆时英 [C]施蛰存[D]刘呐鸥 13、樊家树、沈凤喜是张恨水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A]《金粉世家》[B]《啼笑因缘》 1 / 13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 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 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14.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1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绘了的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气味的卑锁形象,他苟且侥幸,表里不一。 16. 30年代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均为现实主义。40年代钱钟书《围城》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和小说《传奇》与散文《流言》,有着现代都市小说特征。 17.红色经典:写解放战争的《红日》,《红岩》;写农民(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的《红旗谱》,《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写(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简称“三红”一创一歌。 17.建国后,对《武训传》,《红楼梦》,胡风有批判。 18.莫言的抗日故事《红高粱》主人公人物形象自尊自信坚韧不拔与表现中华民族血性性格。 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50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1949.7)1、1917—1927: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和向革命文学发展的时期 2、1927—1937: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 3、1937—1949:抗战的民族的文学运动兴起和繁荣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7—至今)1、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创作两个阶段 一确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狂欢时代1序曲 诗歌何其芳长篇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组诗《时间开始了》 小说赵树理《登记》 话剧老舍《龙须沟》 2主旋律 诗集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 邵燕《到远方去》《给同志们》 梁上泉《喧腾的草原》 散文靳以《到佛子岭去》《佛子岭的曙光》 李若冰《柴达木手记.

小说赵树理《三里湾》 康濯《春种秋收》 马烽《结婚》 谷峪《新事新办》 萧军《五月的矿山》 周立波《铁水奔流》 3变奏 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 孙犁《风云初记》---抗日战争 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 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 话剧胡可《战斗里成长》 陈其通《万水千山》 二高涨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丰收时代 1 成熟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胡正《汾水长流》 陈残云《香飘四季》 陈登科《风雷》 浩然《艳阳天》

梁斌《红旗谱》 吴强《红日》 罗广斌杨溢言《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曲波《林海雪原》 欧阳山《三家巷》《苦斗》 冯德英《苦菜花》 短篇小说马烽《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耕耘记》 刘澎德《桥》 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禾场上》 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罗宾基《山区收购站》 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 生活小赋吴伯箫曹靖华人生漫忆,碧野山水游记诗歌贺敬之 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 闻捷《复仇的火焰》 李季《杨高传》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 绍钧、许地山等12人。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 被称为"人生派"。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 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9年2月该 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 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 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病状",因封建思想没有完全从人们头脑中清除,加上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尚不十分彻底,因此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窥测这种精神的病 容且时时警戒。 7、美文: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 术性的。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其风格是"真实简明"。"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 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 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 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 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 享受网络享受学习https://www.wendangku.net/doc/824474955.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本套试题共分8页,当前页是第1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