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物理第一部分教材知识复习第10章内能内能的利用备考演练

中考物理第一部分教材知识复习第10章内能内能的利用备考演练

中考物理第一部分教材知识复习第10章内能内能的利用备考演练
中考物理第一部分教材知识复习第10章内能内能的利用备考演练

内能内能的利用

一、填空题

1.(2016·贺州)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演示氧化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下__(选填“上”或“下”)方,抽掉玻璃板后,在常温下经过__20_min__(选填“30 s”“1 min”或“20 min”)可以明显观察到上下两个瓶子内气体的颜色变均匀。

2.(2016·淮安)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空隙__。

3.(2016·绥化)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双手发热,这说明__做功__可以改变手的内能,某同学用手握住棒棒冰给手降温,这是利用__热传递__的方法改变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4.(2016·泰州)汽车刹车的过程,伴随着能量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散失到空气中,此过程能量的总和__不变__(选填“增大”“不变”或“缩小”)。散失到空气中的内能无法自动转化为机械能再用来驱动汽车,这是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__方向__性。

【点评】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

5.(2016·张家界)在内燃机的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压缩__冲程;常用水来给内燃机降温,是因为水的__比热容__大。

二、选择题

6.(2016·乌鲁木齐)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D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

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7.(2016·无锡)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点评】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总动能越大;内能是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离开了热传递,就没有热量这个概念。

8.(2016·沈阳)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图甲,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解析] 图甲,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瓶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故A项错误;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对活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故B项错误;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C项正确;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即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故D项错误。

9.(2016·长沙)如图,是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被冲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越大,酒精的热值越大

B.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

C.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的

D.橡皮塞被冲开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解析] 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无关,故A项错误;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散失到空气中一部分,被试管吸收一部分,所以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故B项错误;加热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故C项正确;塞子冲出时,是试管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增加的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D项错误。

10.(2016·南京)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 kg·℃)]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

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昼夜温差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11.(2016·北京)(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 .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

B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D .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解析] 一杯水和一桶水比较,质量相同、体积不同,但都是水,物质种类、状态相同,所以比热容相同,故A 项错误;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B 选项正确;物质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C 选项错误;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不停地运动着,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分子可以互相渗入对方,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D 选项正确。

12.(2016·潍坊)(多选)下列关于热现象的一些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CD )

A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 .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 .高压锅是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D .海边比沙漠昼夜温度变化小,这与水比沙石比热容大有关

[解析]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等来修饰,故A 项错误;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处于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内能变大,故B 项错误;高压锅是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成的,故C 项正确;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和质量相同的其他物质相比,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故D 项正确。

三、简答题与计算题

13.(2016·南平)用电热水壶把1 kg 的水从25 ℃加热到100 ℃,消耗的电能为3.6×105

J 。[c 水=4.2×103 J/(kg·℃)]求:

(1)这壶水加热到100 ℃需吸收的热量Q 。

(2)该电热水壶的效率η。

解:(1)水吸收的热量:

Q 吸= cm Δt =4.2×103 J/( kg·℃)×1 kg×(100 ℃-25 ℃)=3.15×105 J 。

(2)电热水壶的效率η=Q 吸W =3.15×105

J 3.6×105 J

=87.5%。 答:(1)这壶水加热到100 ℃需吸收的热量Q 为3.15×105 J 。

(2)该电热水壶的效率η为87.5%。

14.(2016·枣庄)质量为2.5 t 的小型载重汽车,额定功率为100 kW ,车上装有5 t 的砂石,已知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是汽车总重的0.2倍,汽车先以15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到山坡底,消耗汽油2 kg ,然后又以额定功率行驶100 s 的时间,将砂石从坡底运送到50 m 高的坡顶施工现场(g =10 N/kg),求:

(1)2 kg 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汽油的热值取4.5×107 J/kg)

(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功率为多少?

(3)汽车从坡底向坡顶运送砂石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1)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 =mq =2 kg ×4.5×107 J/kg =9×107 J ;

(2)汽车的总重G 总=m 总g =(2.5+5)×103 kg ×10 N/kg =7.5×104 N ,f =0.2G 总=

0.2×7.5×104 N =1.5×104 N ,由于汽车匀速运动,则牵引力为F =f =1.5×104 N ;汽车在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功率P =W t =Fs t

=Fv =1.5×104 N ×15 m/s =2.25×105 W , (3)汽车在斜坡上做的有用功为W 有=Gh =mgh =5×103 kg ×10 N/kg ×50 m =2.5×106 J ,

由P =W t

可得,总功W 总=P 额t =100 000 W×100 s =1.0×107 J ,则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

=2.5×106 J 1.0×107 J =25%。 答:(1)2 kg 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9×107 J 热量;

(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功率为2.25×105 W ;

(3)汽车从坡底向坡顶运送砂石的机械效率是25%。

15.(2016·福建)天然气是一种热值高、污染小的清洁能源,2016年三明市迎来了天

然气时代。完全燃烧0.035 m 3的天然气放出多少焦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能

使多少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 ℃?[水的比热容c =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取q

=4×107 J/m 3]

解:(1)完全燃烧0.035 m 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Q =Vq =0.035 m 2×4×107 J/m 3=1.4×106

J ;(2)由Q 吸=cm Δt 可得,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后可加热水的质量m =

Q c Δt =1.4×106 J 4.2×103 J/(kg·℃)×50 ℃

≈6.67 kg 。 答:完全燃烧0.035 m 3的天然气放出1.4×106

J 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能使6.67 kg 的水温度升高50 ℃。

四、实验与探究题

16.(2016·南京)小明利用气球做了几个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要使两个气球靠近,应用吸管对准__B__(选填“A ”“B ”或“C”)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

(2)如图乙所示,将气球皮迅速拉长后,立即贴至额头上,额头感觉到气球皮变热,此现象说明的物理知识是__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__。

(3)如图丙所示,松开封气球口的夹子,气球向右运动。

①使气球向右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空气__;

②以吸管为参照物,铁架台是__运动__的;

③此现象可以说明__AB__(填字母)。

A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D .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17.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__混合__,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__小__。

(2)图2是__扩散__现象,说明__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__高__,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__大__离开水面后变__小__,说明了__分子间存在引力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__分子间存在斥力__。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过关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声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减弱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 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6、光的折射规律: 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 m/s 8、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反射光颜色决定.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注意和凸面镜、凹面镜的区别 10、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武汉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等大 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 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中考物理基本概念、规律、公式要点背诵 一、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单位: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 (nm)。 换算关系: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2.时间的测量:秒表,停表。 单位:国际单位s,常见单位小时(h),分钟(min)1h=60min,1mmiin=60s 3.参照物:作为标准的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 s 单位:m/s 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5.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的传播需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气体中最慢。 4.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粗细。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大小。物体的振幅的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5.超声波与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从 20Hz到200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 。 6.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能传递能量。三、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分类汇总带答案

2015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分类汇总带答案 二、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千米/时=________米/秒1毫升=________厘米3 1安=__________库/秒1欧=________伏/安 7.8克/厘米3 =________千克/米31标准大气压=________毫米汞柱 1伏=________焦/库=________________帕 1帕=________牛/米20.1伏=________毫伏 220千伏=________伏0.6安=________毫安 1焦=________牛·米1焦=________伏·安·秒 5千欧=________欧1瓦=________焦/秒 5微安=________安1吨=________千克=________克 1度电=________千瓦时=________焦 三、填写表中各量的数值: 四、初中物理常用的测量工具: 1.实验室中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天平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是利用_________条件工作的.液体的体积可以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测量. 2.弹簧秤是测量________仪器.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其刻度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4.电流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应________联在被测电路中使用.中学常用的直流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每个量程的最小刻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 5.电压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应________联在被测量的用电器或电路的两端使用.中学使用的直流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每个量程的最小刻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电压表可以直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 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 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8、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应用举例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和物体同侧 还是异侧 像距v和焦距f 的关系 u>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f2f 投影仪u=f 不成像 u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中考物理基础学习知识填空重点100题.docx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米/秒。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快。 4. 利用可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 :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有关系。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 在处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 Hz 的声波 ; 次声波:频率低于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 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 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 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 ( ℃): 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温度规定为 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在 0度和 100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 3.常见的温度计有 (1) 实验室用温度计 ;(2) 体温计 ;(3) 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每一小格是℃。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 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而非晶体没有。 10.(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2011年中考物理必考99条知识点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学号: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29、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1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2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中考物理 总复习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

2009年河南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简单机械和功 一、认识和利用杠杆 1、杠杆 (1)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影响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1l;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l; (方法提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1l= F22l 3、三种杠杆及应用举例: (1)省力杠杆:当1l>2l时,F1F2。例:钓鱼杆,船桨。 (3)等臂杠杆:当1l=2l时,F1=F2。例:天平 二、认识和利用滑轮 (忽略摩擦,=物+动滑轮) 2、滑轮组用力情况的判断 判断用力情况的关键是弄清几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重物,在数绳子时,不但要明确绳子是否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重力,还要看清滑轮组的组装方式,不能只看滑轮个数。 三、怎样才算做功 1、做功的条件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常见的几种看似做功而实际没有做功的情况: (1)物体靠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如推出去的铅球,投掷出去的标枪。 (2)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如搬石头未搬动。 (3)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或指向反方向。如:用手提着水桶水平运动,关闭发动机的汽车慢慢停下来。 2、功的大小 公式:W=F·s F是做功的力的大小,s是物体在F的方向通过的距离,它不一定等于物体实际移动的距离。 例如:从斜面上划下的物体,重力G对物体做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斜面高h,而不是物体实际移动

初中物理 知识点归纳汇总 按章节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 知识点归纳汇总 按章节汇总(人教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 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 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 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 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 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 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1 2 3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运动和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 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 F 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手的压力约 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 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也可以说成正比) 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1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一般取 9.8N/kg,用 g 表示,即 g=9.8N/kg,它的含义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13、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1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15、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 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16、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中考物理各章节详细复习要点

各章节详细复习要点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第二章热现象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三章光的反射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第四章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