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婴儿大动作发展顺序及年龄

婴儿大动作发展顺序及年龄

婴儿大动作发展顺序及年龄
婴儿大动作发展顺序及年龄

婴儿大动作发展顺序及年龄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讲义

一、问题导入 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仅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在人类种系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一系列反射动作,另一种是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动作发展 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神经中枢、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身体动作的发展,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密不可分。 三、动作发展的规律 1.规律一:首尾规律 是由头部到尾端,由上肢到下肢顺序发展的过程。任何一个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都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这种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发展成熟的。也就是说,离头部近的动作先发展,离头部远的动作后发展。这种趋势还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 2. 规律二:近远规律 由身体的中线部位到身体边远部位的发展规律。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是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才是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就是说,靠近身体中线部分的头颈、躯干的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如臂部、手部、腿部、足部的动作。例如,图片中婴幼儿的上肢是从肩头—上臂—肘—前臂—手腕—手—手指组成,所以,婴幼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肩肘,用整个手臂去接触

物体,之后才能慢慢的学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 3.规律三:大小规律 先发展大动作,再发展精细动作。从四肢运动发展而言,婴儿一般先学会臂与腿的动作,以后才逐渐掌握手和脚的动作。下面请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小婴儿是用整个手臂去够物体,视频中的幼儿才会用手指去抓取物体。 4.规律四:正反规律 婴幼儿动作是正面的动作先发展,反面的动作后发展。在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婴幼儿先学会朝前走,后来才学会后退走;先学会抓握玩具,然后才学会放玩具;先学会上楼梯后学会下楼梯;先学会从坐位站起来后学会从站位坐下。 5. 规律五:泛化集中规律 婴儿出生后的动作发展从泛化的全身性动作向集中的专门化的动作发展。视频中这个手舞足蹈的婴儿,他试图想抓东西,手脚并用,多余动作很多,这种情况随着月龄的增加,躯干与四肢协调配合才能准确地抓到眼前的玩具。 婴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习得的结果,是由神经系统支配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的结果,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需要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本质,按照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正反规律、泛化集中规律五大规律发展。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

体由小增大的过程,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牵涉到个体细胞的增加、分化,器官结构及功能的完善。小儿生长发育总的特点为:出生后头2年身高、体重增长较快,2岁至青春期以前有较为稳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长,以后渐渐停止。体格发育有头尾规律,即:婴幼儿期头部发育领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增长不多而四肢、躯干增长速度加快。婴儿期头部高度占全身的1/4,成人头高占身高的1/8。 常用的小儿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一、体重 体重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孩子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个月次之,一般月增长60 0~800克。6~12个月平均每个月增长300克。1岁后小儿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3岁小儿平均每个月体重增长150克。1岁后小儿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2+7(或8)

二、身长 身长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长影响不明显。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身长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长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长4~7.5厘米。幼儿期孩子的体型由婴儿期的肥墩型向瘦长型转变。这期间躯干稍长些,下肢稍短些。幼儿期后,四肢的增长逐渐快于躯干的增长。一岁以后平均身长的公式为:身长(cm)=年龄(岁)×5 +80(cm)。小儿的身长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三、头围 头围是反映孩子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头围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时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长1~2cm。3岁时头围平均为48cm,已与成人相差不很多了。由此可看出,脑发育主要在生后头3年。正常小儿后囟门3个月闭合,前囟门1岁~1 岁半闭合。过迟闭合要考虑有无佝偻病的可能。有的孩子出生时囟门就较小,闭合也会早些。这与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较好有关。因此要综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超量服用鱼肝油或超量服用及注射维生素D,一般问题不大。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孩子头越大越聪明,聪明与否和头围大小并不成正比。孩子的头围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头围过大则要考虑有无脑肿瘤、脑积水的可能。 四、胸围 孩子在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随着月龄的增长,胸围逐渐赶上头围。一般在孩子1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但现在由于普遍营养状况较好,不少婴儿在未满1岁时胸围就赶上了头围。影响胸围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状况不好,缺乏体育活动及疾病造成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孩子1岁后,胸围增长明显快于头围,胸围逐渐超过头围。到青春期胸廓发育很快,向成人体型转变。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0-18岁体重身高头围)详细解析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0-18岁体重、身高、头围)详细解析 数字来源于全国学生体质调查,仅供参考。 表1 中国0~18岁男童体重参照值(kg) 年龄组下等中下等中等中上等上等初生 2.54 2.92 3.30 3.68 4.06 1月~ 3.84 4.47 5.10 5.73 6.36 2月~ 4.72 5.44 6.16 6.887.60 3月~ 5.40 6.19 6.98 7.778.56 4月~ 5.94 6.757.56 8.379.18 5月~ 6.267.148.02 8.909.78 6月~ 6.747.688.62 9.5610.50 8月~7.198.199.19 10.1911.19 10月~7.578.619.65 10.6911.73 12月~8.089.1210.16 11.2012.24 15月~8.489.5910.70 11.8112.92 18月~8.8710.0611.25 12.4413.63 21月~9.3110.5711.83 13.0914.35 2.0岁~10.0111.2912.57 1 3.8515.13 2.5岁~10.9012.231 3.56 1 4.8916.22 3.0岁~11.4012.911 4.42 1 5.9317.44 3.5岁~12.2713.8215.37 16.9218.47 4.0岁~12.6914.4616.23 18.0019.77 4.5岁~13.361 5.3017.24 19.1821.12 5.0岁~14.081 6.2118.34 20.4722.60 5.5岁~14.8817.1319.38 21.6323.88 6.0岁~15.7718.3720.97 23.5726.17 7.0岁~15.2519.3023.35 27.4031.45 8.0岁~16.2120.9725.73 30.4935.25 9.0岁~17.2222.9428.66 34.3840.10 10.0岁~18.4225.1531.88 38.6145.34 11.0岁~20.1527.9235.69 43.4651.23 12.0岁~22.2831.0139.74 48.4757.20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0~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指个体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进行有顺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有方向性的、由分化到完整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 2.婴儿发展变化的特征:⑴大小的变化: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 断提高。 ⑵比例的变化: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立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所以在比例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儿头占身长1/4,成人头占身长1/8。在个涔发睫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消失的现象:如幼儿期乳牙的税落二。 ⑶等待莅酌获得: 在学习过程中,婴儿会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及生理上 出现恒齿等。 3.发展的任务: 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寻找合适的角色,为实现这个过程,就要完成如下“发展”任务。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长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4.婴儿发展的主要特点: 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儿期的发襄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阶段性的。如,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l~3个月时以周为单位计算;4~6个月时以3个月为单位计算:6 -12个月时以半年为单位计算;1~3岁时以年为单位计算。 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能越级发展。如,婴儿阶段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规律。 婴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昀自然人,初步转变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独立的特点。“如,新生儿期主要是量主外界生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生活照料较多的时期:婴儿期是学会走路、说话,开始独立活动的时期。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既有明显的差别,又不能截然分开。由一个年龄阶段过渡到下一个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既有一定顺序,又不是等同的。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婴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及算莠耍_面夏面聂否_蘸等;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鼻:婴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黏膜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婴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拒抗晚乳。泪管和咽鼓管:婴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毗部,其瓣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引起炎症。婴儿的咽鼓管较宽,并且直而短,呈平位,而鼻咽腔开口处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人中耳,引起中耳炎。 喉:婴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黏膜F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易发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吉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育婴员考试卷及答案1套

育婴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题号一二总分 应得分100 实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中。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 1.()是婴儿教育的生理基础。 A、人的大运动的发展 B、人脑的发展 C、个体发展的关键期 D、人的神经系统的发展 2.()不是安排婴儿运动游戏的依据。 A、婴儿的身心特点 B、季节和设备条件 C、成人的喜好 D、婴儿的健康水平 3.铁、锌与()是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 A、钙 B、铝 C、碘 D、肽 4.人体测量学的各个参数属()范畴。 A、营养结局 B、营养状况 C、生长发育指标 D、健康水平指标 5.关于健康水平指标描述全面的是()。 A、生化参数和生活参数 B、生理参数和生活参数 C、营养参数和生理性参数 D、生化参数和生理参数 6.进食气氛包括()两个过程。 A、教育和进食 B、游戏和进食 C、烹调和进食 D、环境布置和气氛营造 7.婴儿摄取的各类食物都有一定的量,即()。 A、食品种类越复杂越适宜 B、膳食经构的科学合理 C、食物要是婴儿喜欢的 D、食品越是贵重,营养价值越高 8.每天应为婴儿选择()以上的食物。 A、4种 B、6种 C、8种 D、10种 9.夏季食谱要考虑的季节因素是()。 A、多选豆制品 B、多选肉、蛋、奶 C、增加含脂肪的食物 D、气温高、出汗多,已清淡为主 10.脱水导致()。 A、钾、钠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B、失水 C、水分摄入不足 D、无尿液排泄 11.睡眠是大脑皮层的()。 A、保护性抑制 B、生理保护 C、生理性保护性抑制 D、物理性保护 12.识别婴儿小便异常的方法是()。 A、望、闻 B、有无异味 C、观察尿量 D、注意观察尿液颜色 13.婴儿新陈代谢旺盛,皮肤易受伤害是因为()。 A、表皮层薄 B、角质皮层薄 C、角化层薄 D、脂肪层厚 14.婴儿生长发育的()是宫内生长发育。 A、次要阶段 B、第一个重要阶段 C、第一个基本阶段 D、主要阶段 15.下列()是宫内生长发育的正确规律。 A、生长速率慢 B、发育、分化、成熟过程不易受损伤 C、母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会影响到胎儿 D、生长速率快 16.婴儿出生后第一个月内()变化复杂,需逐周测量才能得到其真实规律。 A、大脑 B、饮食 C、消化系统 D、体重 17、()是婴儿大动作发育的顺序。 A、抬头、坐、立、行、跳、跑等 B、抬头、立、坐、行、跑、跳等 C、抬头、行、立、坐、跳、跑等 D、抬头、坐、立、行、跑、跳等 18、婴儿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按照()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A、亲子关系——玩伴关系——群体关系 B、亲子关系——群体关系——玩伴关系 C、玩伴关系——陌生群体关系——亲子关系 D、玩伴关系——亲子关系——群体关系 19、()是0-3岁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 A、冲动、易变、外露,年龄越大特点越突出 B、冲动、易变、内敛,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 C、冲动、易变、外露,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 D、冲动、易变、内敛,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 20、()是新生儿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没有意志力。 A、主观意愿 B、母亲的暗示 C、客观条件 D、本能的反射 二、判断题:共40分,每题2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错答、漏答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1、婴儿得水痘的表现是受传染后病毒会潜伏两周才发现。 ()2、轻度肺炎患儿应少饮水,有助痰液稀释。 ()3、良好的物质环境是指父母、育婴员的情感和态度对婴儿的正面影响。 ()4、在运用反复性原则时,施教者要从婴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出发来设计发展目标和游戏。

婴幼儿期的行为发育参照表

婴幼儿期的行为发育参照表 婴幼儿期的行为发育参照表 运动发育 运动发育的规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大到精细。运动发育可分为大运动和精细动作两部分。 大运动 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等。 新生宝宝:能在俯卧位将身体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1 个月:能在俯卧位短暂抬头片刻; 2 个月:能在俯卧位抬头 45 度; 3 个月:能在俯卧位抬头 90 度,竖直位能抬头但不稳定,可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 4 个月:俯卧位时用两手支撑抬起胸部,扶住髋部能坐; 5 个月:扶腋下能站直,能直腰靠背坐; 6 个月:喜欢被扶着腋下跳跃; 7 个月:会翻身,俯卧位可向左右追逐物体;

8 个月:长时间稳坐,开始学爬; 9 个月:扶着栏杆能站立; 10 个月:会自己从坐位攀栏站起; 11 个月:会扶栏行走或被大人牵一手行走; 12 个月:会独站片刻,约 1/4 宝宝会独走; 15 个月:走得好,能蹲下拾物; 18 个月:行走快,能扶栏独自上楼梯,会倒退走几步; 24 个月:会跑; 36 个月:双脚交替上楼梯。 精细动作 指手及手指功能,如取物、搭积木、绘图等。手功能的发育遵循先用手掌握物,再用橈侧(拇指侧),再用手指。先用 4 个手指一把抓,后用拇指和食指钳取,先会抓握后会放松。视觉的发育是精细动作发育的必要基础。 出生到 2 个月:握紧触及手的物体; 2 个月:短暂握住拨浪鼓; 3 个月:两手放松,常拉自己的衣服;

4 个月:两手在胸前玩弄,见到新鲜物体两臂会挥动; 5 个月:手伸向物体,碰到时会随手抓起; 6 个月:双手可各拿一块边长约 2.5 厘米的方木; 7 个月:可在两手间传递玩具,能用一把抓的方式取到小丸; 8 个月:出现敲打及抛掷玩具的动作; 9 个月:伸出食指拨弄小物件,用拇指、食指拿小丸,但近小指一面的腕部仍靠在桌上; 12 个月:可垂腕用拇指和食指拿起小丸; 15 个月:搭方木两块,将小丸放入小瓶中; 18 个月:搭方木 3 ~ 4 块,将小丸从瓶中倒出,会用笔在纸上乱画; 24 个月:搭方木 5 ~ 6 块,模仿画竖线、横线,会逐页翻书; 30 个月:搭方木八块,会穿短裤和便鞋; 36 个月:会用三块方木搭桥、串木珠、解纽扣、画圆圈和十字。 语言的发育 语言发育除受语言中枢控制外,还需正常的听觉和发音器官配合,分为理解和表达两方面,宝宝先理解后表达,先会发语音再会用词和句。 新生儿:大声啼哭;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发展的规律。即要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都是从简单、被动、具体朝着较复杂、主动、抽象的方向发展。同时,各个发展阶段之间按顺序衔接。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投奠定必要基础,若某个阶段发育出现障碍,都会对后一阶段产生阻碍作用。比如:婴儿的大动作发展总星道衛抬头ー-翻身-坐-爬-站-走的方向和顺序进行,这个方向和顺序是不可逆,不可变的。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指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阶段性是指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共同的特征,即所谓年龄特征。例如,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是由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同时,3-6岁幼儿思维又呈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3岁幼儿的思维带有较大的直觉行动性,四五岁幼儿的思维已经具有典型的具体形象性,到6岁,幼儿已经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了。 (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婴幼儿身心发展表现出时快时慢、时高时低以及发

展领域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如身高发展在1岁前发展迅速,由刚出生的50cm左右发展到1岁时的75cm左右,平均增加25cm,而3岁到4岁时,身高发展减缓,由平均97cm长到104cm,1年大约增加7cm. 2. 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即各个方长到104cm,1年大约增加7cm. 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即各个方面的发展不是齐头并进的,在某个时期,存在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就1岁以内婴儿而言,动作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由刚出生的无意识动作发展到有意识地控制肢体,由依靠大人抱到自己站立甚至行走;而语言发展在1岁以内却不明显,到1岁时言语才开始萌芽,能听懂并说出一些简单的词。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是指对于每个婴幼儿而言,其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是不同的。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种种原因,婴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婴幼儿在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即使同一个婴幼儿、其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也是有差异的。例如,有的幼儿擅长绘画,但数学能力却不能达到一般的要求。这种差异性还表现在不同婴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上,例如有的活泼好动,情绪表现明显,有的则沉静,情绪不容易外露,等等。 (五)发展具有互补性

婴幼儿每月生长发育指标(强烈推荐)

目录 0-1个月 (2) 2个月 (3) 3个月 (4) 4个月 (4) 5个月 (5) 6个月 (6) 7个月 (6) 8个月 (7) 9个月 (8) 10个月 (8) 11个月 (9) 12个月 (9) 13个月 (10) 14个月 (10) 15个月 (11) 16个月 (12) 17个月 (12) 18个月 (13) 19-20个月 (14) 21-22个月 (14) 23-24个月 (15) 25-27个月 (16) 28-30个月 (17) 31-33个月 (18) 34-36个月 (19) 3岁-3岁4个月 (19) 3岁4个月-3岁8个月 (20) 3岁8个月-满4岁 (21) 4岁-4岁半 (21) 4岁半-5岁 (22) 5岁-5岁半 (23) 5岁半-6岁 (23) 6岁-6岁半 (24)

0-1个月 一般掌握部分 出生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3.12—3.21千克;身高:49.6—50.2厘米; 头围:33.5—33.9厘米;胸围:32.2—32.3厘米。 身体发育:一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可以注视某一物体,1—2个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协调的动作(握拳)。 早期教育: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观点,色彩鲜艳、简单、种类不宜多,还可以挂带响声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刺激宝宝透视能力及听觉能力。采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训练宝宝听觉能力。 (1)体重:喂养得当,宝宝的体重就会增加,否则就会下降,生病时体重下降,恢复后又上升。因此,测体重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既方便又灵敏。 (2)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不是足尖)的长度,3岁以内的宝宝以仰卧位测量。 (3)头围:观察和测量婴幼儿头围,就可了解千口掌握婴幼儿脑发育是否正常,大脑发育不正常会导致头围过大,可能是脑发育异常。头围的大小决定了小儿的脑发育,正常发育:常态下的小儿出生时脑的重量平均为370克,约为成人脑的1/4。9个月时为出生前的2倍多,3岁时会超过出生时的3倍。 (4)胸围:代表胸廊与肺发育。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几厘米,从半岁开始胸围逐渐接近头围。 宝宝出生时体重约为3—3.5千克,不足2.5千克的婴儿称为“低体重儿”,需要在医院采用暖箱保持体温,待自身能保持体温时才可出院。体重超过4千克的婴儿称为“巨大儿”,如果母亲产后血糖升高,婴儿也需要住院观察。 由于呼吸与蒸发导致身体水分减少以及大小便的排出、母乳分泌不足、婴儿吃奶还不太多等因素,所有新生儿的体重都会减少,称为生理性失重,俗称“掉水标”,一般体重会减少3%—9%。待母乳充足后大概到两周,婴儿会恢复到出生体重,到满月时体重增加0.6—1.2千克。观察宝宝的体重十分重要,可以知道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母乳是否充足。家庭中最好准备磅秤,为宝宝定期测量体重。测量时可;曙宝宝直接放在垫好衣被的磅称上,减去衣被的重量;也可以由妈妈抱着测量,减去妈妈的重量,不过这种称法不太准确。 胎儿的胎红细胞携静脉氧,需要的量较多,出生后有了自主呼吸,红细胞需要的量减少,因此过多的红细胞会死亡,红细胞中的铁留在肝脏中,其中的胆红素由于肝脏的酶系统还未成熟,不能结合而排除,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黄疸。所以足月儿中70%从出生第二天起,皮肤、黏膜、眼的结膜、躯干、手足发黄,第4—5天最重,第7—10天开始消退,到第2—3周会痊愈。在此期间宝宝精神好,能吃奶、大小便正常、哭声洪亮。但是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程度重、手心脚心发黄、精神疲倦、不吃奶、尿布被染黄等,就应马上到医院检查治疗。溶血引起的黄疸需要换血,如果耽误,过高的胆红素会侵蚀脑的神经核,称为核黄疸,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智力甚至生命。所以黄疸期间,密切观察宝宝的全身J,青况十分重要。另一些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轻,只持续几月,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停喂母乳2—3天,黄疸消退,再吃母乳又出现黄疸,这种情况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由于母乳中的某种酶所致,此时不州亭止母乳喂养,但应把母乳吸出装瓶,放在56‘C的热水中水浴15分钟再喂宝宝。待宝宝能适应母乳后再正常哺育。但是黄疸过重时要暂停母乳,改用配方奶喂养,并对宝宝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宝宝出生后的前两周失水较多,需要补充。新生儿的肾还未成熟,出生后肾皮层的肾单位继续发育,

03岁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0~3岁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1)由上向下,又称上下规律,即先会抬头,然后坐,站立、走路。 (2)由近及远,即先从靠近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离躯干远处的动作出现,如先出现手臂的动作,然后出现手的精细动作。 (3)由不协调到协调,开始时为了完成某一个动作,如取胸前的玩具,小儿会手舞足蹈,全身肌肉在活动,可是还取不到东西;之后会弯腰,身体向前,轻而易举地取到了东西。 (4)由粗到细,开始时取一小丸,用手一把抓,然后用拇指与其他手指,最后用拇指与食指取物。 幼儿在动作发育过程中有些原始的反射到了应该消退的时候就消退,否则不利于动作的进一步发育。如3个月时,手不再握拳,应该手指放松,为取物创造条件。另外,积极的动作促使发育成熟。如首先向前走,然后学会倒退走;先从坐位到立位,经过一阶段后才从立位坐下。 每个具体动作的发育早晚与父母亲的训练有关,但训练应该与幼儿的年龄相符合,这样可促进动作的发育。相反,过早的训练对幼儿身心发育不利。 什么是动作发育 正常动作发育的进程是以脑形态的完善和功能的成熟以及神经纤维

髓鞘化的时间与程度为基础的,有一定的规律,同时还需要骨骼和肌肉的参与,因而运动的发育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全身的发育密切相关。 运动的发育主要遵循以下规律: 头尾规律 小儿总的动作发育方向是从头至脚,即顺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这一趋势逐渐成熟的,最早是头部的动作,先会抬头,再会转头,以后开始翻身,6个月左右会坐,在后是手臂和手的运动,最后才是站立和行走——腿和脚的控制。 由近及远 动作发育的先后以躯干为中心,越接近中心部位(身体中轴)的动作发育越早,而离中心较远部位的动作发育相对较晚。以上肢为例,先是肩部和上臂动作的发育,接着是肘、腕部,最后手指动作的控制能力才逐渐成熟完善起来。 先大肌肉动作,后小肌肉动作 粗大动作的发育先于精细动作的发育,如先是抬头、翻身、起坐等躯体大动作,手指的抓、捏等精细动作继后之。 先整体动作,后分化动作 小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泛化的,而后逐渐发育成局部的准确的动作。如对于1、2个月的小儿,若将其脸用手帕盖住,则小儿表现为全身的乱动,到了5个月的时候,小儿可表现为双手向脸部乱抓,但不一定能拉下手帕,而到了8个月时,即能迅速而准确地拉掉

婴儿成长发育对照表

婴儿成长发育对照表 4~6个月此期体格生长较出生头三个月有所减缓。体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长500-600克,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2.0-2.4厘米。有部分孩子在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一般为下门牙。 4-6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个月7.58 65.06 42.14 42.51 5个月8.24 67.46 43.24 43.52 6个月8.77 69.66 44.44 44.35 4-6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个月7.14 63. 98 41.39 41.58 5个月7.62 65.89 42.18 42.59 6个月8.27 68.17 43.31 43.57 7~9个月此期小儿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前面6个月来说,继续减慢,体重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左右,身长平均每月增长1.5厘米左右。 7-9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7个月9.12 71.2 44.9 44.9 8个月8.52 72.9 45.4 45.5 9个月9.72 74.2 45.9 45.7 7-9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7个月8.58 69.2 43.8 44.1 8个月8.90 71.2 44.4 44.5 9个月9.15 72.6 44.8 44.8 10~12个月体格生长进一步放慢。体重每月平均增加150-250克,身高增长1-1.5厘米。乳牙萌出约4-6颗门牙。 10-12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0个月9.90 75.4 46.3 46.0

婴幼儿动作发展顺序

婴幼儿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是在大脑、神经和肌肉的控制下进行的。婴儿动作发育和他们的中枢神经、身体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婴儿的中枢神经发育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婴儿动作发展是有规律的。 下面就是婴儿动作发展大致顺序表: 出生时动作行为和姿势随时变化,仰卧时头可以左右转动。 1个月,全身无规则的反应,仰卧时尝试着抬起头按来。 2个月,垂直位时头能竖直,但不平稳,能拿住放在手里的东西。 3个月,俯卧时以肘支起前半身,手触到玩具时偶尔能抓住。 4个月,扶着两手或髋骨时能坐,能从仰卧转到侧卧,手能有意识抓握、摇动玩具。 5个月,坐在父母身上能抓住玩具,能翻身,能拿着东西往嘴里放。 6个月,被扶着两个前臂时可以站的很直,会双手同时握物,能抓住悬挂的玩具。 7个月,能独坐,手能对换玩具,抓住成人的手能站立。 8个月,经训练能支撑爬行,能自己从坐位到卧位。能对敲玩具,会用拇、食指捏细小的东西。 9个月,能扶住栏杆站起,能独自爬,扶着试走。 10个月,能扶栏杆走,独立片刻,扶双手能向前迈步。 11个月,牵一只手能蹲下,能走,会搭一块积木。 12个月,会独走几步,会独自坐下。能从容器中取物。穿脱衣服能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婴儿的动作发展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而心理发展又刺激了婴儿的动作发展。由于每个孩子的遗传素质不同,大脑中枢神经发育的差异,以及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区别,因此,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也有着早和晚、快和慢、笨拙和灵活等各种差别和个性差异。 一般说来,孩子动作发育和常规标准会有±2个月的差异,这都属于正常范围,父母不能强

求统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发育特点对他们进行动作训练,使他们的动作灵敏协调,动作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婴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婴儿生长发育对照表

婴儿生长发育对照表 宝宝从母亲一朝分娩,来到人间,就意味着一切将由依赖到独立,我们关注宝宝健康的全面发展,给宝宝提供各种所需的物质和环境来 配合宝宝们的健康成长。那么,在宝宝的健康旅程中,怎么样的身体 成长指标才能算是健康的宝宝呢?为了让您能轻易掌握宝宝的各项健 康指数,现就宝宝的各项健康指标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0-1岁婴儿身高体重对照表 年龄男孩女孩 月身高/CM 体重/Kg 身高/CM 体重/Kg 0 50.50 3.30 49.90 3.20 1 54.60 4.30 53.50 4.00 2 58.10 5.20 56.80 4.70 3 61.10 6.00 59.50 5.40 4 63.70 6.70 62.00 6.00 5 65.90 7.30 64.10 6.70 6 67.80 7.80 65.90 7.20 7 69.50 8.30 67.60 7.70 8 71.00 8.80 69.10 8.20 9 72.30 9.20 70.40 8.60 10 73.60 9.50 71.80 8.90

11 74.90 9.90 73.10 9.20 12 76.10 10.20 74.30 9.50 婴儿期智力发育水平对照表 婴1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 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他会紧握拳头。 适应能力:眼球会跟红球过中线(稍有移动即可)、听到声音有反应。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声音。 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 预防接种 :初生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第一次);1个月乙型肝炎疫苗(第二次 婴2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短时(5秒) 精细动作:俯卧时头可抬离床面、拨浪鼓在手中留握片刻 适应能力:立刻注意大玩具 语言:能发出a、o、e等元音 社交行为:逗引时有反应 婴3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 精细动作: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 适应能力:眼睛跟红球可转180度 语言:笑出声 社交行为:模样灵敏、见人会笑

婴幼儿期智力发育水平对照表

婴幼儿期智力发育水平对照表婴幼儿期智力发育水平对照表 婴1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 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他会紧握拳头 适应能力:眼球会跟红球过中线(稍有移动即可)、听到声音有反应 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声音 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 婴2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短时(5秒) 精细动作:俯卧时头可抬离床面、拨浪鼓在手中留握片刻 适应能力:立刻注意大玩具 语言:能发出a、o、e等元音 社交行为:逗引时有反应 婴3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 精细动作: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

适应能力:眼睛跟红球可转180度 语言:笑出声 社交行为:模样灵敏、见人会笑 婴4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90度、扶腋可站片刻精细动作:摇动并注视拨浪鼓 适应能力:偶然注意小丸、找到声源 语言:高声叫、咿呀作声 社交行为:认亲人 婴5月 大运动:轻拉腕部即可坐起、独坐头身向前倾精细动作:抓住近处玩具 适应能力:拿住一积木注视另一积木 语言:对人及物发声 社交行为:见食物兴奋 婴6月 大运动:俯卧翻身

精细动作:会撕纸、把弄到桌上一积木 适应能力:两手同时拿住两块积木、玩具失落会找 语言:叫名字转头 社交行为:自喂饼干、如会找躲猫猫(手绢挡脸)的人的脸 婴7月 大运动:独坐自如 精细动作:把弄小丸(直径约0.5公分)、自己取一积木,再取另一块 适应能力:积木换手、伸手够远处玩具语言:发da-da、ma-ma无所指 社交行为:对镜有游戏反映、能分辨出生人 婴8月 大运动:双手扶物可站立 精细动作:拇指、无名指捏住小丸(直径:0.5cm);手中拿两个积木,并试图取第三块积木(正方形,边长2cm) 适应能力:持续用手追逐玩具、有意识的摇铃 语言:模仿声音 社交行为:懂得成人面部表情 婴9月

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顺序

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顺序 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顺序 精细动作的发展是以从头到脚和从身体中心到边缘的顺序展开的,比如,孩子在能控制他的手指之前就已经能够较好地控制并运用他的胳膊了。由于大脑的发育,婴儿在自主地伸手够物之前便可以利用视觉和听觉对物品进行定位了。 在婴儿有意识地运用双手之前,他必须感觉到自己手的存在。大约在2个月,婴儿开始玩弄自己的手,并且把手放在一起。之后,婴儿会很快习得手和手指的动作技巧。他会首先获得张开五指抓物品的技巧,而这种技巧在婴儿出生时是他们的一种本能。一旦孩子能够抓住一件物品,他将迅速学会如何长时间抓住不放,还会从一只手递到另一只手,并且把物品翻来覆去地探索研究。此后,婴儿将学会把物品捡起,然后再将它们放下。一旦孩子学会了基本的精细动作技巧,他就把这些技巧应用于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中——从建筑游戏、涂鸦到看书以及随后的乐器演奏。精细动作的发展会使孩子具备独立的能力,他们逐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洗澡、自己穿衣服。 孩子非常喜欢触摸和玩弄物品。父母应该维持孩子的这种爱好,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他提供大量安全、有趣的

物品玩耍。一开始,父母可以轻轻地展开孩子的双手,用不同质地的织物、人造皮革、绉纸板和羽毛来触摸孩子的双手,这样可以促进孩子触觉的发展。随后,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有趣的物品让他拿在手里把玩和探索。不久以后,父母可以给孩子食物,让他拿起来填到嘴里,这样可以让他锻炼新近发展起来的手指运动技巧。或许父母会惊异地发现孩子开始某项活动的时间是如此之早。比方说,一些学步儿童在15个月的时候就能够使用蜡笔,在18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画画了。

婴儿身高体重对照表

婴儿身高体重对照表 婴儿身高增长标准对照表

新生儿身高标准 新生儿男宝宝的平均身高会高于女宝宝一些,根据幼儿生长发育测评标准显示,新生儿的身高标准范围为男宝宝46.8-53.6cm,平均值为50.2cm,女宝宝46.4-52.8cm,平均值为49.6cm,伴随着孩子的月份成长,由于受营养、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孩子的身高在迅速生长的同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月份里,都要一份标准量表,家长可随时参考。 婴儿身高的测量方法 测量婴儿身高,最好由两个人进行。一人用手固定好宝宝的膝关节、髋关节和头部,另一人用皮尺测量,从宝宝头顶的最高点,至足部的最高点。测量出的数值,即为宝宝身高。 道具:两本厚重、不易移动的书(如字典)和一把卷尺。 方法:在宝宝熟睡时,把一本书轻轻抵住宝宝的头;然后将宝宝的身体放平直,在用一只手按直宝宝的同时,另一只手将另一本书抵在宝宝的脚掌后;最后把两本书都立稳后,将宝宝轻轻移开。这时两本书的距离就是宝宝的身高了。 温馨提醒:无需天天为宝宝测量身高,两三周测量一次即可。 婴儿发育标准 4~6个月此期体格生长较出生头三个月有所减缓。体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长500-600克,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2.0-2.4厘米。有部分孩子在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一般为下门牙。 4-6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个月 7.58 65.06 42.14 42.51 5个月 8.24 67.46 43.24 43.52 6个月 8.77 69.66 44.44 44.35 4-6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4个月 7.14 63.98 41.39 41.58 5个月 7.62 65.89 42.18 42.59 6个月 8.27 68.17 43.31 43.57 7~9个月此期小儿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前面6个月来说,继续减慢,体重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左右,身长平均每月增长1.5厘米左右。 7-9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 规律及特点 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头部动作的发展 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发展 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2个月,能挺胸。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4个月,能扶着坐。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12个月,站着时能 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发展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12个月,能扶着行走。14个月,能独自站立。15个月,能独自行走。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这种手的动作带有很大程度的不随意性,手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6个月,捏物体时还是一把抓,不会使用拇指,能够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手眼协调,看到物体后能用手抓住它。8个月,抓握物体时能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指头分开,使用拇指抓握住物体。10个月,能协调地配合手眼动作,把一样东西放到另一样东西上。18个月,能将2~3件东西搭叠起来,能推拉玩具。会同时使用四个手指和拇指,抓握动作得到充分发展。2岁,能用手一页一页地翻书。2.5岁,手与手指的动作相当协调,手指活动自如,会用手指拿筷子、拿笔。3岁,能用手拿笔画圆圈,会自已往杯子里倒水,能自己解开和扣上钮扣。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虽然主要由身体发育的成然而产生,但是也与环境影响有关系。例如,行走动作,是随着腿、腰部骨骼、肌肉发育而成熟的,儿童到一定时间,就会扶着东西站立和行走。但是独立行走的动作,却是在成人的帮助下,练习越多越熟悉。有些动作,没有相应的环境和练习,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印度狼孩卡玛拉由于长期在狼群中生活,没有行走动作发展的环境。到l4岁时,走路还没有2岁儿童稳。到17岁死去时,始终没有平稳地走或跑过。因此,父母应当根据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帮助儿童完善动作,提供动作练习的机会,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 1.从上到下 儿童动作发展,身体上部的发展先于身体下部的发展。从头部到下部,从上肢到下肢逐渐发展。 2.从大到小 这是指儿童最初发展起来的是与大肌肉相联系的动作,逐渐发展到与小肌肉相联系的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的发展,先发展的是与手臂大肌肉相联系的伸臂,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与手指小肌肉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0-6岁儿童每月生长发育指标(非常有用)

0-1个月 一般掌握部分 出生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3.12—3.21千克;身高:49.6—50.2厘米; 头围:33.5—33.9厘米;胸围:32.2—32.3厘米。 身体发育:一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可以注视某一物体,1—2个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协调的动作(握拳)。 早期教育: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观点,色彩鲜艳、简单、种类不宜多,还可以挂带响声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刺激宝宝透视能力及听觉能力。采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训练宝宝听觉能力。 (1)体重:喂养得当,宝宝的体重就会增加,否则就会下降,生病时体重下降,恢复后又上升。因此,测体重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既方便又灵敏。 (2)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不是足尖)的长度,3岁以内的宝宝以仰卧位测量。 (3)头围:观察和测量婴幼儿头围,就可了解千口掌握婴幼儿脑发育是否正常,大脑发育不正常会导致头围过大,可能是脑发育异常。头围的大小决定了小儿的脑发育,正常发育:吠态下的小儿出生时脑的重量平均为370克,约为成人脑的1/4。9个月时为出生前的2倍多,3岁时会超过出生时的3倍。 (4)胸围:代表胸廊与肺发育。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几厘米,从半岁开始胸围逐渐接近头围。 宝宝出生时体重约为3—3.5千克,不足2.5千克的婴儿称为“低体重儿”,需要在医院采用暖箱保持体温,待自身能保持体温时才可出院。体重超过4千克的婴儿称为“巨大儿”,如果母亲产后血糖升高,婴儿也需要住院观察。 由于口乎吸与蒸发导致身体水分减少以及大小便的排出、母乳分泌不足、婴儿吃奶还不太多等因素,所有新生儿的体重都会减少,称为生理性失重,俗称“掉水标”,一般体重会减少3%—9%。待母乳充足后大概到两周,婴儿会恢复到出生体重,到满月时体重增加0.6—1.2千克。观察宝宝的体重十分重要,可以知道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母乳是否充足。家庭中最好准备磅秤,为宝宝定期测量体重。测量时可;曙宝宝直接放在垫好衣被的磅称上,减去衣被的重量;也可以由妈妈抱着测量,减去妈妈的重量,不过这种称法不太准确。 胎儿的胎红细胞携静脉氧,需要的量较多,出生后有了自主口乎吸,红细胞需要的量减少,因此过多的红细胞会死亡,红细胞中的铁留在肝脏中,其中的胆红素由于肝脏的酶系统还未成熟,不能结合而排除,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黄疸。所以足月儿中70%从出生第二天起,皮肤、黏膜、眼的结膜、躯干、手 足发黄,第4—5天最重,第7—10天开始消退,到第2—3周会痊愈。在此期间宝宝精神好,能吃奶、大小便正常、哭声洪亮。但是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程度重、手心脚心发黄、精神疲倦、不吃奶、尿布被染黄等,就应马上到医院检查治疗。溶血引起的黄疸需要换血,如果耽误,过高的胆红素会侵蚀脑的神 经核,称为核黄疸,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智力甚至生命。所以黄疸期间,密切观察宝宝的全身J,青况十分重要。另一些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轻,只持续几月,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停喂母乳2—3天,黄疸消退,再吃母乳又出现黄疸,这种情况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由于母乳中的某种酶所致,此时不州亭止母乳喂养,但应把母乳吸出装瓶,放在56‘C的热水中水浴15分钟再喂宝宝。待宝宝能适应母乳后再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