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第一章

人力资源: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称。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系统优化原理-罗丹砍“手”的启示:群体整体功效达到最优的原则

激励强化原理-砸花瓶有奖的启示:对企业有利的行为进行激励,以使该行为继续出现的原理

反馈控制原理-通过反馈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控制

弹性冗余原理-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有余地,人力资源运行有弹性

互补增值原理-建设团队时,员工各方面因素互补,增值效应

利益相容原理-双方利益冲突时,寻求解决方案,使双方利益相容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补充所需人员、培训员工、激励员工,建设团队、职业规划、提高工作生质量和满意度、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章

岗位分析的意义:1、优化整合资源,为组织带来效益;2、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3、岗位分析是许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基础准备。

岗位说明又称工作说明或描述、职位(务)描述等,是指用书面形式对组织中各类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职责与工作环境等所做的统一要求,其主要功能为

(1)让员工了解工作概要;(2)建立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

(3)阐明工作任务、责任与职权;(4)为员工聘用、考核、培训等提供依据。

岗位规范又称工作规范或任职资格,是指任职者要胜任该项工作必须具备的资格,其主要内容包括:(1)一般性的人员任职条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经验、职业品德。

(2)管理岗位工作规范内容:知识要求、专业要求、经历要求、职业道德要求。

(3)员工岗位工作规范要求:应知、应会、工作实例。

岗位评价的基本方法:(一)排列法(二)分类法(三)配对比较法(四)要素计点法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一)人力资源供求平衡计划(二)人力资源招聘计划

(三)人员培训发展计划(四)人力资源职业生涯管理(五)人力资源的评价、控制和调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1、预测: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现时的人员状况,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人力资源的供给状况。

2、制作目标树:企业的总目标可以分解为若干子目标,制作目标树可以使规划更加系统和完整。

3、实施:包括招募选择、安置、培训开发、绩效计划、职业管理、激励、福利、退休等

4、控制与评价: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分析、实施情况的控制与反馈。

1、岗位分析对组织的发展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说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作用: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岗位分析对企业员工的选拔和任用具有指导作用;岗位分析将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岗位分析为员工绩效评价提供有效的标准;岗位分析有利于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岗位分析有助于实现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岗位分析对考虑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也很有价值;岗位分析有助于人力资源研究。

基石: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相关信息;为招聘和甄选提供依据;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指导;辅助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为薪酬设计提供参考标准。

2、请分析岗位评价与薪酬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完整的薪酬体系里面,岗位评价解决的是薪酬的内部公平性问题,通过岗位评价,内部的薪酬体系得出一个具体的高低层次划分。职位评价立足于岗位,从劳动多样性的角度设计薪酬,依靠价值定待遇,使不同职位之间的比较科学化、规范化,让员工相信公司每个职位的价值都反映了该职位对公司的贡献。由于它对薪酬的基础作了明确、清晰地限定,避免了由于薪酬基础限定模糊引起的员工不信任和对偏袒、歧视的怀疑。由于职位评价的作用,员工对各职位间的价值差的接受性相对较高,对绝对薪酬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随之增强,易于获得薪酬的内部公平感。

3、请你举例说明哪些岗位更适合外部招聘?哪些岗位更适合内部招聘?

适合外部招聘的岗位:流动性较强的岗位,如:销售,通用性、基础性的岗位,如助理、前台、文秘,还有就是专业性强的岗位,内部没有合适的人来做,就得进行外部招聘。另外,最底层的员工可以外招,因为几乎没什么要求,正常人几乎都可以胜任;技术人才外招比较好,这样有利于一个工厂找到更好的技术人才;适合内部招聘的岗位:需要对企业有一定了解才能做好的岗位,如:管理岗位,因

为管理岗位要求对企业的历史和企业文化以及业务状况等非常了解,在员工中有一定的威望,这样才能使员工信服,有利于企业的管理;有利于员工成长与职业规划的岗位,如前台转行政。

第五章

1、为什么能岗匹配原则是招聘必须遵循的黄金法则?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个个人能力很强但能岗不匹配的例子。

招聘的黄金法则—能岗匹配原理,是企业招聘行为的理论基础

能岗匹配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能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即所谓人得其职;二是指岗位所要求的能力这个人完全能达到,即所谓职得其人。能岗匹配原理指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能力完成匹配,即职得其才,才得其职,才职匹配,效果最优。

①人有能级的区别。人有能力的区别,不同的能级应承担不同的责任,不同的能级应相应表达出与他们在责任、权利、荣誉等方面的不同。

②人有专长的区别。不同的专业和专长,不能有准确的能级比较,一个优秀的电脑专家不能和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比较他们之间优秀的等级和差别。

③同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岗位对能力的结构和大小有不同要求。由于层次的不同,其岗位的责任和权利也不同,所要求的能力结构和能力大小也有显著的区别。

④不同系列相同层次的岗位对能力有不同要求。由于工作系列不同,虽然处于同一层次,其能力的结构和专业要求也有显著的不同。

⑤能级大于岗位的要求,优质人才留不住,人员流动快。当一个人的能力大于岗位的要求时,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会感到压抑,积极性也会受到挫折,有可能选择离开公司。

⑥能级小于岗位的要求,企业生产率下降,企业团队建设受到阻力,人心涣散,企业会产生恶性循环。当一个人的能力小于岗位的要求时,就无法胜任组织交给的工作,导致组织业绩降低。

案例:A老板告诉B老板他想开除三个人,这三个人的缺点是:甲太好动;乙太好静;丙强壮好动会打架。B老板是A老板的好朋友,B老板对A老板说,既然你不想要,那么就给我吧。B老板要来这三个人,指派这三个人分别担任以下职务:甲做销售;乙做财务;丙做保卫。过了一年,A老板问B老板,你要去的那三个人工作得怎么样,B老板说,干的都很出色。A老板觉得奇怪,B老板说,要用其所长,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他们自然就会干得出色。

2、你认为甄选过程有哪些步骤是最重要的?

甄选过程的步骤:①初步筛选:根据材料剔除明显不合格者;②初步面试:根据主管经验剔除明显不合格者:③心理和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剔除明显不合格者;④诊断性面试:根据面试剔除素质不合格者;⑤背景资料的收集核对:剔除材料不是和品德不良者;⑥匹配度分析:分析能岗匹配度,剔除不匹配者;⑦体检:剔除身体不符合要求者;⑧决策和录用。

3、甄选有哪些测试你认为是有效的?

甄选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面试,包括仪表风度、求职动机与工作愿望、专业知识与特长、工作态度、事业进取心、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反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个人的活力、兴趣和爱好等。②心理测验,即在控制的情境下,向被试者提供一组标准化的刺激,以引起的反应作为代表行为的样本,从而对其个人作出评价。包括智力测试、性向测试、心理健康测验、个性测试、职业兴趣测试、创造力测验。③评价中心法,即综合使用各种测评技术。④观察判断法⑤纸笔测评法,包括知识、分析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4、请你各出一道结构化面试题去测试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市场部经理的应聘者。

人力资源经理:如果你要新招聘一名程序员,老板向你推荐了一位他的亲戚,你自己务色了一个技术很过硬的应届毕业生,你最终会录用谁?

市场部经理:假如在你的部门,一位新来的员工销售业绩不好,另一位员工在公司工作两年了业绩却一直不好,你会怎么对待这两位员工?

5、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有哪些方法?

①简单寒暄,比如:你是坐公交车过来的吗?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吗?

②跟被试者聊些与面试无关的话题,调节面试的气氛,转移被试者的注意力。

③对考生的回答点头表示认可也可以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

第六章

新员工上岗培训的意义

1.使新员工熟悉工作场所,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晋升、加薪的标准,清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发展目标,以有利于新员工适应新的环境。

2.使新员工明确工作职责,适应新的职业运作程序,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逐步胜任工作。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4.为招聘、甄选和录用,职业生涯管理等提供信息反馈

5.通过一定的态度改变和行为整合活动,促使新员工转变角色。企业有必要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等融入到员工的行为与观念之中,从而使新员工成为本企业真正的一员。

1.录用决策需要收集哪些应聘者的信息?你认为哪一种信息对决策最起作用?

①应聘者的年龄、性别、毕业学校、专业、学习成绩;

②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工作业绩、原领导和同事的评价;

③应聘过程中各种测试的成绩和评语。

第二种信息对决策最起作用。

2.为什么说一个人的工作表现与“能做什么”和“愿做什么”成正比?你认为“能做什么”和“愿做什么”哪个因素对未来可能的行为影响更大一些。

3.录用决策失误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怎样有效防止决策失误?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阅历举一个录用决策失误的例子。

原因:录用前的面试不规范;评价标准不清晰;未对甄选过程中模糊的细节进行澄清;决策小组成员之间不协调;最终录用决策不当。

防止:在招聘之前,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由人力资源部门协调各部门统一评价指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人力资源部门承担招聘中专业性工作,帮助各部门管理者挑选合适的人选;用人部门则对岗位角色更为熟悉,了解岗位对人员的资格要求。双方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招聘任务。不同层次人员的最终决定权也不一样。对于一线员工,只要直线主管进行决策就足够了;而对于管理岗位,至少需要三个人一起讨论,进行最后的决策。当然这个小组必须有应聘者的直接主管。

4.新员工通常面临哪些困惑?你认为对新员工的培训有哪些内容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困惑:其一,是否会被群体接纳?每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时,都会怀疑是否自己会被这个群体接纳?同事是否能友好相处、工作环境是否融洽,是最困扰大多数新员工(特别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的问题之一。

其二,企业的价值观是否和我的一致?员工在接受企业的价值和理念之前,通常会思考这家企业的价值观是否和我的一致,它是否值得我为之效力?

其三,公司给我的这份工作是否是我所期望的?新员工进入公司迫切希望能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希望能让自己尽情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通过这项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们常常会比较关心公司将要安排的工作是否如他所期望的那样。

其四,我在该企业能否学到知识,得到提高?在这个流动愈加容易和频繁的社会里,在关心工资福利的同时,人们渐渐地更关心起自己的成长,关心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否能得到提高。

其五,我是否能胜任我的工作?新员工进入公司,可以说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学起,有的甚至是从写信函、接听电话开始。尽管大多数人都会很用心去学,然而,从陌生到熟练毕竟是需要一定过程的。在工作之初,工作绩效普遍来讲,都会低于其他的老员工。而且有时还会遇到难以预料的事情,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应对,导致工作的失误。这个时候,他们常常会产生羞愧、挫败感和尴尬的心情,甚至造成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怀疑和否定。

1.使新员工熟悉工作场所,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晋升、加薪的标准,清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发展目标,以有利于新员工适应新的环境。

2.使新员工明确工作职责,适应新的职业运作程序,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逐步胜任工作。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4.为招聘、甄选和录用,职业生涯管理等提供信息反馈。

5.通过一定的态度改变和行为整合活动,促使新员工转变角色。企业有必要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等融入到员工的行为与观念之中,从而使新员工成为本企业真正的一员。

第七章

什么是绩效评估?对评估内容和影响量的识别、对评估活动的管理、对绩效作出判断和评价

绩效评估的目的:(1)人力资源管理:晋升、解雇、薪酬决策(2)人力资源开发:改善员工绩效、加强工作技能

绩效评估的意义

对管理者:为合理的薪酬建立基础、为建立奖金制度提供基础、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使业绩期望明确化;加强管理者对员工的认识和了解、帮助管理者建立良好的团队。

对员工:需要并期望得到业绩反馈,有效提高个人业绩、正确认识自己绩效差异促进公平竞争、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

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歪曲性行为、平均性行为、集中倾向、近期效应宽容倾向、晕轮效应、评估体系、感情因素适当的、刺激性行为

应对评估中问题的对策:面谈、潜在合同、强制、分布、提高评估刚性、提高评估技能

1、通过评估面谈加强对评估的管理

2、对评估等级进行强制分布以规避集中倾向

3、用“潜在合同”补充评估中某些不确定的因素

绩效评估的基本方法:评估量表法、行为锚定法、关键事件法、360°绩效评估法

第八章

硬报酬系统:①薪酬主系统: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利润分享、净资产增值分享、股票增值分享、股票增值、职位消费货币化②薪酬辅系统:福利及福利措施:、教育培训、劳动保护、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离退休保障、带薪休假、旅游休假

职业指导软报酬系统:①工作本身:工作有趣、愉快、工作具有挑战性、有成就感、能发挥才华、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晋升和奖励的机会、有相当的社会地位、有荣耀的头衔

②工作环境:能力强且公正的领导、合理的政策、融洽的工作氛围、志趣相投的同事、恰当的地位标志、舒适的工作条件、弹性的工作制、便利的交通通讯

③企业形象:社会效益好、企业有品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被社会认可、企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企业的产品、受到社会公认、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属于前沿

奖金的特点:灵活性、及时性、荣誉性

薪酬体系的功能:保障功能、调节功能、凝聚力功能、激励功能

构建薪酬体系的原则:公平性原则、竞争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合法性原则

薪酬体系规划意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内部公平及分配的计划性、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薪酬体系的调整:奖励性调整、生活指数调整、效益调整、工龄调整、特殊调整

工资: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学历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

何谓高级雇员?个人行为对企业经营业绩有较大影响的首席执行官、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专家等。

第九章

团队:由为数不多的、相互之间技能互补的、具有共同信念和价值观、愿意为共同的目的和业绩目标而奋斗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优秀团队的核心文化——以人为本

优秀团队的特征:明确的团队目标、清晰的团队角色、强有力的团队领导、高度的团队信任、充分的团队授权、强大的团队凝聚力、顺畅的沟通渠道、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组织支持和外部环境、硬激励和软激励的有机结合。

团队文化:通过相处在一起而逐步形成的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的价值观、理念和行为准则。

团队文化的特征:与团队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密切关联;通过人的行为举止、管理风格等以及团队内个人和集体所起的作用反应出来;在共同的兴趣,相互的义务、合作、友谊和工作挑战中产生的一种社会交往方式;鼓励创新和冒险,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不以个人为中心、具有相互信任、绝对忠诚的良好氛围。

第十章

职业生涯:一个人一生中从事职业的全部历程。这整个历程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连续的,它包含一个人所有的工作、职业、职位的外在变更和对工作态度、体验的内在变更。

职业生涯管理:个人和组织对职业历程的规划、职业发展的促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包含职业生

涯决策、设计、发展和开发等内容。

职业生涯管理意义:1有助于提高个人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2有助于降低改变职业通道的成本3有助于组织的发展。

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一)萨柏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萨柏是美国一位有代表性的职业管理学家。他以美国白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二)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先驱和典型代表人物——金斯伯格研究的重点是从童年到青少年阶段的职业心理发展过程。他将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三个阶段。其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实际上揭示了初次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发展变化过程。(三)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萨柏和金斯伯格的研究侧重于不同年龄段对职业的需求与态度,而美国心理学博士格林豪斯的研究则侧重于不同年龄段职业生涯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并以此为依据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阶段:职业准备阶段、进入组织阶段、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和职业生涯后期。

(四)施恩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职业管理学家施恩教授,根据人生命周期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年龄段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九个阶段:成长-幻想-探索阶段、进入工作世界、基础培训、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职业中期、职业中期危险阶段、职业后期、衰退和离职阶段、退休。(五)职业生涯发展“三三三”理论

“三三三”理论是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每一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和再适应阶段。每一子阶段又可分为三种状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

案例讨论

一位交大博士的苦恼

小A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当时家乡种地需要的暖棚材料价格昂贵,父母觉得会制造暖棚定能赚大钱,于是便萌生了让小A报考材料学的想法。一向缺乏主见的他遵从了父母的意愿,考入了交大高分子材料系。

其实,小时候在少科站接触了计算机,电脑一直是他最大的兴趣。于是他在本科期间双管齐下,获得了材料和计算机双学士文凭。到了大四,由于成绩突出,校方给了他材料系硕博连读的机会,看着别人羡慕的眼光,他把兴趣甩在一边,顺理成章地踏上了学校为其铺就的光明大道,后来由于导师推荐改换专业方向,辗转6年才完成了博士学位。期间,兴趣的驱动让他考出了微软的计算机认证,有过网站维护的兼职经历,但后来随着本专业课程的加重,便再也无暇顾及计算机的学习。

毕业后,注重研究型的科研机构他不愿去,而想去的企业却需要应用型人才,他也想过靠计算机本科文凭求职,在喜欢的领域做,但他读博期间就再也没有学习过,早已生疏,相比计算机专业人才,完全没有竞争优势,况且多年学成的博士专业完全放弃,也未免可惜。他空有名校博士的荣誉,却无路可走,百般后悔。

讨论题

1.请评价小A的职业发展?你能给他一些什么建议?

2.请就“兴趣是最好的职业”阐述你自己的观点。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一)“职业锚”理论

埃德加·施恩首先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一个人进行职业选择时,始终不会放弃的东西或价值观。

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动态结果。施恩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五种职业锚: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创造型职业锚、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和安全型职业锚。(二)工作-家庭边界理论

2000年,美国学者克拉克提出工作-家庭边界理论:

人们每天在工作和家庭的边界中徘徊,工作和家庭组成各自不同目的和文化的领域,相互影响,

虽然工作和家庭中很多方面难以调整,但个体还是能创造出想要的平衡。

职业生涯设计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就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的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路径,或者说,是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案。

职业生涯的三维管理:职业生涯的开发应该同时进行三个维度的管理:职业管理、自我事务管理和家庭生活管理。

第十一章

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培养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称体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薪酬政策向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适度倾斜;校企联合共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规范现有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扶持权威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

第十二章

马论—机遇理论

马论是把人生的机遇比作一匹飞奔而来的马,任何人要获得机遇,均须有识马的眼力、跃马的勇气和驭马的水平,才能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上,得到机遇的帮助,最终获得职业的成功

马论的三要素:识马、跃马、驭马

识马要具备三个条件:1、自我发展的愿望2、要有分析能力3、要有判断能力

跃马:有跃马的勇敢和魄力;有承受落马痛苦的能力;有跃马的技术;有驭好马的决心;有驭马的本领;审时度势;善于学习

一匹飞奔而来的马犹如一次机遇,他将带给你成功,抓住机遇有三要素:识马、跃马、驭马。

识马靠知识,靠见识,靠眼光;

跃马靠勇敢,靠魄力,靠技巧;

驭马靠学习,靠借势,靠能力。

知识、技巧、能力三者均须学习,均须积累,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不断地探索、研究,不断地锻造自己的见识、能力、你才能抓住机遇的马,让飞奔的马送你到达辉煌的顶点。

红叶子理论——开发自己的亮点

我们把一个人的优点比作一棵树上的红叶子,把一个人的缺点比作一棵树上的绿叶子。红叶子理论认为:一个人职业的成功不在于红叶子数目的多少,而在于他是否具备一片特别硕大的红叶子。这片特别硕大,特别红艳的红叶子成为引起社会和人们特别关注的人力资本。这片能引起社会特别关注的红叶子,就是你的亮点,就是你个人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本,也是最能帮助你职业成功的红叶子。

红叶子理论的三要素:识别红叶子、发展红叶子、缩小绿叶子

识别红叶子:最具潜力的红叶子、最有价值的红叶子、最能取胜的红叶子

发展红叶子:百折不挠的意志、健康的心理素质、逆境中的奋斗、智慧与技巧

缩小绿叶子:绿叶子会遮掉红叶子、绿叶子不剪除,会长大、绿叶子会蚕食红叶子、红叶子与绿叶子此消彼长

交点理论—寻找职业成功的新起点

人们在从业过程中,常因客观环境的限制和本人条件的制约,不得不从事若干种类型或内容不相一致的工作,这些工作犹如平行线一样使人们对目前的职业成功感到困惑。但是,如果你能认真地去完成每项工作,并能主动去思考和研究这些工作的内在联系,勇于创新,就会发现一个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平行直线不平行,这些看似平行的直线在远处交于一点,这一点融合你过去所有的人力资本,这一点就是人们通往职业成功之路的新起点。

交点理论的要素:1、必须努力寻求工作的交点2、交点是以前工作的积累和结晶3、交点是人力资本而非物质资本4、交点预示了人生的新起点5、交点是过去努力学习和工作的蓄水池,是新的发展的动力泵。

平行直线不平行1、知识深层有相互包容和沟通的信息流2、交点产生于认真和努力之中3、被人认识有一个过程4、交点会产生新的智慧火花5、交点是创新的结果6、认识自己也是一个过程

交点是新的机遇:交点使你能准确的识马、交点积蓄了能量,敢于跃马、交点积累了经验,善于驭马有高成就需求的人,容易获得高起点:善于汇集知识、善于汇集经验、善于汇集力量、善于汇集新思想、善于汇集信息、善于捕捉机会

交点不是终点,只是新的起点:交点只是过去的积累、交点只是一个台阶、交点只是一个新开始

烧开水理论—证明自己存在需要过程

烧开水理论把人生从奋斗伊始到略有成就的过程比喻成烧开水的过程。把冷水烧成开水必须经历三个过程:不间断地添柴加火、耐心等待和终于沸腾。人生要获得成功,也必须经历不断积累知识、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和最终获得成功三个过程。这个过程的三步曲就是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

不断添柴1、这是一个不停顿、不间断的过程2、停止添柴时间长了火会熄灭3、“柴的燃烧”要求要有氧气4、“添柴”必须对柴进行挑选

“添柴”的艺术1、添柴时机的控制2、火势的控制3、添柴的数量4、炭的处理

不要急于掀锅盖:1、掀锅盖会散发热量,减缓水开2、不开的水也会冒气,“冒气”会使人预期过高,这种预期会使人摘下了不熟的青苹果3、沉得住气是一种修养4、寂寞也是人生一味5、寂寞也是一种锻造

证明自己的存在:1、水开了,就证明你的存在2、水开了,要防止水溢出锅面3、要作好烧第二锅水的准备

烧开水理论提出了追求职业发展的三个要素,即添柴加火、耐心等待和服务大众。在服务大众的过程中仍要继续添柴加火,同时要虚怀若谷,不骄不躁,不要急于表现自己。

烧开水的三要素:不断添柴――努力学习和积累。不要掀锅盖――防止热量的散发。水开了别让火熄灭――谦虚谨慎,不要过分张扬。

完成职业能力的三大积累:1、人力资本的积累2、品牌的积累3、资源的积累

绣花理论—奉献中求发展

“绣花理论”是指当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开始时,或者是职业生涯处于低谷时,他都必须努力借助他人的“资源”并主动义务或只取比市场更低的价格去为提供资源的人工作,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完成自己技能、关系、资金(或其他资源)的积累,求得个人人力资本质的飞跃,以获取职业发展的成功。“绣花理论”的要素:1、义务为他人作嫁衣裳。2、打别人的工,学自己的艺。3、品牌效应

为他人作嫁衣裳1、学艺要先学会吃亏,获得资源要付出更多的劳动2、学艺要肯下苦功3、做他人的嫁衣裳,学自己的绣花艺

完成职业能力的三大积累1、人力资本的积累2、品牌的积累3、资源的积累

收获品牌效应1、现代品牌效应2、收获品牌效应必须学会珍惜

(1)收获品牌效应要谦虚

(2)收获品牌效应要学会珍惜

(3)收获品牌效应时要有爱心

3、收获品牌效应时要尊重他人的品牌

失去机会与获得机会一样多

心理健康是成功的基础

执着、坚韧是成功的条件

目标和信心是成功的指明灯

案例描述:

某集团南方分公司有两位资历相当的同事王勇和李东,他们两人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王勇较李东早一年来到公司。王勇勤奋踏实,但略显笨拙,李东多才多艺、聪明机灵,但缺少韧性。两个人工作都十分努力,5年后王勇升为该分公司总经理,而李东仅仅是下属职能部门的高级主管。老同学见到他们的职业发展差距很大,都十分吃惊。他们认为李东应该发展得更好些。

案例讨论题:

1、李东李五身上具备很多的优点,为什么不能获得职业的成功,请你结合理论”提出你自己的分析。

2、王勇略显笨拙,为什么获得了职业的成功?从中你得到哪些启发?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章知识点整理-推荐下载

第四章人力资源规划 4.1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及程序 4.1.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与必要性 4.1.1.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人力资源规划是满足这些要求面设计的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 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我们要回答几个问题:一是人力资源的需求;二是人力资源的供给;三是需求和供给比较的结果. 4.1.1.2 人力资源规划的必要性(意义) 1、弥补职位空缺 2、应对流动率较高 3、保持劳动力水平的稳定 4、减少不确定性 4.1.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两个层次: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 4.1.3 人力资源规划的层次 人力资源规划按其应用用途及时间幅度,可分为战略性的长期规划(5年或5年以上),策略性的中期计划(2-5年)和作业性的短期计划(1-2年). 4.1.4 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分为四个阶段:1、调查阶段;2、预测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选择使用有效的预测方法。在整个人力资源规划中,这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部分,直接决定了

规划的准确性。3、制定规划阶段;4、规划实施阶段;5、评估反馈阶段。 4.2 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4.2.1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4.2.1.1 人力资源的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人力资源的需求包括总量需求和个量需求.总量需求是指一个国家,个量需求是指某一个组织. 人力资源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取决于以下四个条件: 1、劳动是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即可替代性 2、产品需求的弹性程度,弹性越大,工资增加,需求越减少 3、人工成本构成产品总成本的比重 4、其他生产要素供给的弹性程度。 4.2.1.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 1、主观判断法: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由管理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对未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做出估计。一般先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然后再汇总到企业最高领导层那里。它主要用于短期预测,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或者经营稳定、人员流动不大的企业。 2、集体预测法(德尔菲法):这是一种直观型的预测技术,是“专家集体咨询”的方法,它根据对影响组织的内部因素的了解程度来选择多个专家,常用于短期(1年内)的预测问题。 3、趋势预测法:根据企业过去几年的人员数量,分析它在未来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整理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 一、选择题 1.在下列活动中,()不应该由直线部门主管负责。 A.制定雇员晋升人事计划 B 拟定培训文件 C 评估雇员工作绩效 D 进行薪酬调查 2.对一名工人的绩效,从产量、质量、能耗等方面进行考察,这体现了绩效的 A.多因性 B.多维性 C.动态性 D.相关性 3.在进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分析时要考虑 A.人力资源流动情况 B.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程度 C.劳动力市场发育情况 D.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 4.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最直接影响绩效考评结果的是 A.直接主管 B. 一般员工 C.高层领导 D.人力资源部人员 5.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 企业外部环境 B 企业内部环境 C 管理者个人偏好 D 人力资源自身 6.人员招聘的直接目标是为了。 A.招聘到精英人员 B.获得组织所需要的人 C.提高单位影响力 D.增加人力资源的储备 7.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包括。 A.改善组织内部薪酬福利制度 B.建立更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C.为培训需求分析提供依据 D.预测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 8.绩效考评中的目标管理法,实际上就是绩效管理的具体体现,这个方法是系统的绩效管理方法,这里要求 A.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完全一致 B.个人目标与部门目标完全一致 C.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尽可能一致 D.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可以不一致 9.在工作分析中,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短期内可以掌握技能要求的工作岗位? A. 工作实践法 B.问卷调查法 C.工作表演法 D.阶段观察法 10.是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以及承担该岗位所需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文件的过程。 A.薪酬调查 B.岗位评价 C.薪酬管理 D.岗位分析 二、判断题 1.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职责。() 2.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 3.通过工作分析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可成为人员选拔的标准。() 4.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重点(精)

一, 考核项目 课堂作业 20 期末考试 60 考勤 20 二题目 第一章 1. 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有哪些特点? 2.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章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和目标有哪些 2.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第三章 1.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划分主要有哪几种? 2. 谈一下对我国人力资源现状的认识。 第四章 1、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要承担哪些活动? 2、如何来衡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 第五章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有哪些?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1. 人性假设有哪几种?各种假设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何意义? 2. 简要说明激励理论的类型及其应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第七章职位分析 1. 职位分析的含义是什么? 2. 职位分析的时机 3. 职位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第八章人力资源规划 1. 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 2. 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有哪些?(德尔菲法 3.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是什么? 第九章招聘录用 1. 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各有何利弊? 2. 选拔录用的原则有哪些? 3. 结构性面试的内容有哪些? 4. 效度的指标有哪些? 第十章培训与开发

1. 培训与开发的分类有哪些? 2. 培训与开发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一章绩效管理 1. 绩效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2. 绩效考核的作用有哪些? 3. 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二章薪酬管理 1. 报酬、薪酬和福利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2. 个人激励薪酬的形式(计件制、工时制、绩效工资 3. 经济性福利的形式有哪些? 4.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重要)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 2.组织规划 3.制度规划 4.人员规划 5.费用规划 三.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指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所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四.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 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和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的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五、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重要) 1.书面资料 2.任职者的报告 3.同事的报告 4.直接的观察 六. 岗位规范的概念:岗位规范也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七. 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 1.岗位劳动规则 2.定员定额标准 3.岗位培训规范 4.岗位员工规范 八. 岗位规范的结构模式: 1.知识能力规范 2.岗位培训规范 3.技术业务能力规范 4.生产岗位操作规范 九. 工作说明书的概念: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十.工作说明书的内容:(重要) 1.基本资料 2.岗位职责 3.监督与岗位关系 4.工作内容和要求 5.工作权限、6 劳动条件和环境7.工作时间8.资历9.身体条件10.心理品质要求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 十一.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准备阶段:1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一(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

2019最新整理00324现代人事管理学考试重点

1.人事管理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2.人事管理学是以人事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正确反映人事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事管理的含义? 所谓人事管理,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2.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人、事,以及人和事的结合 (2)古今中外人事制度。 3.人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1)人事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在需要和利益上的矛盾,以实现人们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2)人事管理的这一根本目标带有明显的双重性质。一方面,施加影响于人,使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服从社会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则要服务于人,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护。 基本原则:①适应需要;②任人唯贤;③竟争择优;④适才适用:⑤依法管理。 4.人事管理学的特点? (1)人事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管理科学 (2)人事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科学 (3)人事管理学是一门政治性较强的科学 5.人事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为每个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找到适当的职位,以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 2.为每个劳动者完成其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实现职责、能力和环境的协调,得到最佳的劳动成果。 3.在劳动者完成其职责的过程中,对他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并对其工作绩效作出评价。 6.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 1)必须以人为核心 (2)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3)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 (5)必须重视职位和人员测评。 7.人事管理学的作用如下 (1)科学的人事管理是巩固政权、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2)科学的人事管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3)科学的人事管理对开发人才资源起重要作用。 8.人事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如下。 (1)人事管理学,就是专门研究用人之道的学科。社会学,是对人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总体性研究的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2)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人事管理问题,这意味着:①要把人事管理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研究:②人事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社会中的人,而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打上社会的烙印;③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些观察、分析人事管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总结归纳

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4个(20分)案例分析3个(60分)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人力资源概念: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人力资本概念: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具有劳动能力(现实或潜在)的人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知识、技能、经验、体质与健康)所表示的资本,是需要通过投资才能够获得的。 3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组织战略为导向,根据组织战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与管理措施,以推动组织战略实现的过程。 5人力资源的性质:人力资源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即能动性、时效性、增值性、社会性、可变性和可开发性。 6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员工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以及员工关系等。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理解(案例分析)需求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意义。

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因素 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撤销 第三章(自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基础 1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1)专业知识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掌握与人 力资源管理所承担的各类职能活动有关的知识,具备设计和制定各种人力资源制度、方案及政策的能力。(2)业务知识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了解本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熟悉本企业所开展的业务。(3)实施能力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推行和实施各种人力资源制度及方案的能力。(4)思想素质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 2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同责任主要体现在三个对应关系上:第一个是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的关系;第二个是监控审核与执行申报的关系;第三个是需求提出和服务提供的关系。 3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主要有四种:战略伙伴、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变革推动者。戴夫?乌里奇在2005年对上述四种角色进行了补充,提出了人力资源 管理的五种角色。除上述四种之外,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 、、、辿、; //// \ 部门最为关键的角色是领导者角色,即将所有的人团结在一起,获得内外部人员的 信任。这种角色处于所有角色的中间,与各种角色都有联系。 第四章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 1职位分析概念:析是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 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能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 2胜任素质模型概念: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精心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期末复习试题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在经过比较分析后选择最优结合的方案,并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效益的人力资源管理原理称为(A) A优化原理B能位匹配原理 C互补原理D激励强化原理 2.“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B )心理。 A首应效应B回报心理 C晕轮效应D偏见效应 3.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之中期规划通常指(A ) A3年至5年B6个月至1年 C3个月至6个月 D 1年至3年 4.(D )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本企业内外部条件选择预测技术,然后对人员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预测。 A人力资源供给预测B人力资源数量预测 C人力资源预测D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5.组织发展的(B )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把在不同领域工作的具有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动态团体之中,共同完成某个项目。 A小型化B弹性化 C虚拟化D扁平化 6.招聘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专家教授等人员时,一般的招聘地点选择为(A )。 A全国或世界范围B跨地区 C招聘单位所在地D高校 7.因招聘不慎,导致员工流失而引起企业重新招聘所花费的费用,叫做(B )。 A安置成本B重置成本 C机会成本D离职成本 8.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主要关心工作中的成长、发展或晋升阶段,这属于萨珀职业发展理论的( A )阶段。 A立业与发展B职业探索 C职业维持D职业衰退 9.(B )是指确定和持续追踪高潜能员工的计划,以满足高潜能员工发展的需要。 A管理梯队B管理继承人计划 C员工接替模型D双重职业发展通道 10.(A )是一种信息双向性交流的培训方式,其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高两者融合到一起,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培训方法。 A案例研究法B角色扮演法 C头脑风暴法D个别指导法 11.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中,( B )是评价不同层次员工的绩效以确定培训需求的“压力点”、弄清解决当前和未来问题的培训需求以及重点培训人群。 A工作分析B人员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

\ 1、什么事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特征有那些 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目标的该系统的人们的能力的总和。 微观定义:人力资源指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 2、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已实现组织的目标。 3、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职能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工作主要分为五部分: > (1)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选拔 (2)人力资源开发 (3)薪酬和福利 (4)安全和健康 (5)劳动关系 4、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就是组织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才(包括数量和质量)并使组织和个体得到长期的利益。 5、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 (1)收集人力资源规划所需的信息

(2)预测人员需要 (3)清查和记录内部人力资源情况 (4)确定招聘需要 (5)与其他规划协调 (6)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6、什么是职位分析 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是全面了解一项职务的管理活动,也是对该项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任职资格)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描述书(一班包括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两个部分)的系统过程。 , 具体地讲,职务分析就是全面收集某一直无的有关信息,对该工作从6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内容(What)、责任者(Who)、工作岗位(Where)、工作时间(When)、怎样操作(How),以及为何要这样做(Why)等,然后再将该职务的任务要求进行书面描述、整理成文的过程。 7、职位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工作实践法 优点:1、可以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以及该工作对人的体力、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要求 2、观察、记录与核实工作负荷与工作条件 3、观察、记录、分析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找出不合理之处 缺点:适用于短期内可以掌握的工作,而对于需要大量训练才能掌握或有危险的工作,不宜采用此法,如飞行员的工作,脑外科医生、战地记者 二、访谈法【个别访谈法(individual interview),集体访谈法(group interview),主管访谈法(supervisor interview)】 < 优点:1、一种被广泛采用进行工作分析的方法,尤其是用来达到编制工作描述的目的; 2、经常被作为其他信息收集方法的辅助,如当问卷填写不清楚、观察员工工作时存在问题等; 缺点:对访谈者技巧要求高,如运用不当可能影响信息收集的质量;不能作为工作分析的唯

人力资源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4分)头脑风暴法中,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的阶段是 A. 准备阶段 B. 热身阶段 C. 畅谈阶段 D. 解决问题阶段 答案B 2.(4分)以提高员工分析和决策能力、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人际关系技巧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是 A. 技能培训 B. 知识传授培训 C. 态度转变培训 D. 工作方法改进培训 答案A 3.(4分)集体合同是 A. 约定要式合同 B. 非要式合同 C. 法定要式合同 D. 口头合同 答案C 4.(4分)适当拉开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体现例如()原则 A. 对外具有竞争力 B. 对内具有公正性 C. 对员工具有激励性 D. 对成本具有控制性 答案C 5.(4分)最具主观性的职位评定方法是 A. 岗位参照法 B. 排序定级法 C. 标准套级法 D. 标准评分法 答案B 6.(4分)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主要来自于 A. 技术环境 B. 经济环境 C. 组织内部 D. 组织外部 答案C 7.(4分)培训开发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是 A. 组织行为的中心内容 B. 一瞬间的行为 C. 贯穿于全过程的基础 D. 行动之前的准备工作 答案C

8.(4分)旨在对员工培训需求提供一个连续的反馈的是 A. 全面性任务分析模型 B. 循环评估模型 C. 绩效差距分析模型 D. 前瞻性培训需求模型 答案B 9.(4分)工序划分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劳动分工 B. 劳动协作 C. 劳动生产率 D. 生产过程 答案A 10.(4分)()是保证企业人员掌握新技术,学习新方法的有效途径。 A. 招聘 B. 激励 C. 培训 D. 开会 答案C 11.(4分)行为科学对于非正式群体的看法是 A. 具有积极作用应予爱护 B. 具有消极作用不予理睬 C. 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D. 具有破坏作用应予取缔 答案C 12.(4分)国家规定工人退休的年龄为 A. 48岁 B. 50岁 C. 55岁 D. 58岁 答案B 13.(4分)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性的是 A. 满足 B. 缺乏 C. 动机 D. 需要 答案C 14.(4分)按照考评范围与内容来分,可分为( ) A. 单项考评 B. 自我考评 C. 诊断性考评 D. 多项考评 答案A 15.(4分)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 A. 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就业:是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料的结合,是社会求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与状态。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但未能获得工作岗位。) 人力资源规划:广义上,可以定义为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切,以及为文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 工作压力:是指劳动者预见到工作中的身体或情感方面的危险而试图摆脱的高度心理紧张状态。 人管微观: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 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变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行为锚定法:是一种将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进行评分度量,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级分的考评办法。 360度考核法:是多角度进行的比较全面的绩效考核方法,也称全方位考核法或全面评价法。) 面试:是在特定场景下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地测评应聘者有关素质的甄选方法。 绩效考核: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进行评价,并用之判断员工与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以及工作产出能够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是赢得竞争优势的中心环节所在。) 人力资源供给:人力资源供给是指就经济活动而言,已经开发的、马上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者与正在谋求职业者所具备的劳动力的总合。包括就业人口和求业人口。需求:人力资源需求即一定范围内的用人主体对于人力资源所提出的需求。) 工作分析:也称职务分析,是全面了解一项具体工作或具体职务的管理活动,和确定完成组织中和项工作所需知识、技能和负担责任的系统方法 ①访谈法②观察法③问卷调查 工作岗位: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根据组织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人员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对组织全部岗位所进行的多层次划分 工作设计:将任务组合构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也就是确定工作的内容和流程安排。)薪酬:用人单位以现金或现金等值品的方式付出的报酬,包括员工从事劳动得到的工资、奖金、提成、津贴以及其他形式的各项利益回报的总合。狭义的薪酬与工资内涵相同。 目标管理;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过程,是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为目的的全面管路体系 薪点工资制:以岗位评价和员工技能评价为基础,以点数为标准,按照员工或团队的实际贡献点数,以结算工资定总额,确定劳动报酬的弹性工资制度。 员工招聘是指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向外吸收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的全过程。 人力资源的特征1.双重性(生产性和消费性)2. 能动性 3. 开发持续4时效性5社会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工作:1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选拔2人力资源开发 3薪酬和福利4安全和健康5劳动关系 人资的基本功能:1.获取 2 整合 3 保持和激励 4 控制和调整 5 开发 人力资源需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的类型: (一)企业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市场焦点战略 (二)企业发展战略成长战略、维持战略、收缩战略和重组战略 (三)企业文化战略大家庭式企业文化、官僚式企业文化、发展式企业文化、市场式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战略是为管理变化而制定的一种方向性的行动计划,是使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保持一致的手段。 人力资源需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的类型: (一)企业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市场焦点战略 (二)企业发展战略成长战略、维持战略、收缩战略和重组战略 (三)企业文化战略大家庭式企业文化、官僚式企业文化、发展式企业文化、市场式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一)防止人配置过剩或不足 (二)确保组织在适当的时间、地点有适当数量且具有必备技能的员工 (三)确保组织能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 (四)为所有的人力资源活动和体系提供方向和一致标准。

HR考试题含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创新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A.半年B.一年 C.两年 D.三年 2.当事人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A.5日 B.10日C.15日D.30日 3.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A.全体职工 B.职工代表大会C.工会 D.企业负责人 4.仲裁庭应当在开庭()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A.3日、5日 B.5日、7日C.5日、3日 D.7日、5日 5.影响招聘效果的外部因素之一是() A.企业的知名度 B.企业文化C.外部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D.企业的发展阶段 6.用人部门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交人员申请需求表时,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从以下哪个方面去审核其人员需求是否合理() A. 人力资源成本预算的角度 B.所需人员学历的高低 C.部门工作任务的分配、人员配置的情况 D.申请对象的薪酬水平 7.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支付给员工经济补偿金() A.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工作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的工资 B.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工作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50%的工资C.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工作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25%的工资D.不需支付补偿金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 一、判断题。 1.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成本中心。() 2.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 3.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职责。() 4.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首先就是要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5.在聘用评估中,录用比与应聘人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6.在提取工作信息时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7.员工培训着重于传授适用于员工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8.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薪酬增长率应该低于公司利润增长率。() 9.入职导引项目可以从内心“同化”新员工。() 10.事后评估的重点是确定受训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变化。() 11.绩效的标准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12.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 13.通过绩效管理活动可以掌握员工各种相关的工作信息,如劳动态度、岗位适合度、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程度等。() 14.企业应该无私地帮助员工发展各种兴趣和爱好。() 15.一个公司的薪酬调查一般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16.从广义上说,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也是一种薪酬。() 17.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直线主管的作用非常重要。() 18.薪酬一般分为职位薪酬、技能薪酬和能力薪酬几大类。() 19.当公司经营困难时,法律允许公司以自己的产品代替货币作为工资发放。()20.在社会化的磨合阶段,个人形成对企业的初步印象。() 21.工作分析中的准备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分析结果的表达形式。() 22.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常常处于供需矛盾之中,而非供需平衡。() 23.薪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企业成本。() 24.绩效考评的活动过程,不仅仅着眼于员工个体绩效的提高,而且还注重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25.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的总体策划和准备。()26.员工招聘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不大。() 27.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手段之一。() 28.员工一旦被企业招用,就属于被完全支配的资源。() 29.可变薪酬主要是对员工能力的报酬。() 30.高管人员薪酬的特殊性体现为长期激励,一般采用股票或股权的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1.将人视为“社会人”是哪个管理阶段的特征?() A 工业革命早期 C 行为主义理论阶段 B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D 战略管理理论阶段 2.员工招聘活动是一次组织的公关活功,对组织的()形成重大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人力资源的含义: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她包括了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2、人力资源的特征: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再生性、社会性、高增值性。 3、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指为实现组织目标对人力资源进行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 4、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对员工的招聘、录用、选拔、任用、调配、考核、培训、奖励、晋升、工资、福利、社会保险以及劳动关系的处理等。 具体职能有: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5、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优化远离、人事匹配远离、要素有用管理、互不增值原理第二章 6、工作分析的含义:也称作只为分析或者岗位分析,指了解企业内的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职位的有关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他人能了解职位的过程。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过程,工作分析的结果是产生工作说明书。 工作分析的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原因、工作主体、工作对象、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方式。 7、职位:又称岗位,有一个人完成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职责组成的集合。 8、职务:指一组重要职责相似或相同的职位。 9、工作分析的过程: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完成阶段。 10、工作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1、定性分析方法:资料分析法、观察法、工作实践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工作日志法第三章 1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定员计划、调配计划、晋升计划。 13、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其他计划。 14、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根据组织发展的要求,对将来某个时期内组织所需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 1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组织因素、人力资源自身因素。 16、人力资源需求的定性预测方法:经验预测法、综合预测法、德尔菲法、描述法。 17、人力资源需求的定量预测方法:统计学方法、劳动定员法(劳动效率定员发、设备定员法、岗位定员法、比例定员法、组织定员法)、计算机模拟法。 18、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是预测组织在某一未来时期内部所能应及外部劳动力市场所能供应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人员,以满足组织为完成目标而产生的人员要求。 19、内部人力资源供给分析的内容:现有人员的结构状况、现有人员的内部流动、现有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 20、外部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影响因素:人口因素、经济与教育因素、劳动力市场状况、科技因素、政府政策法规 21、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平衡分析:就是比较企业对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确定未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确定未来企业应该裁减哪些人员、裁减多少、什么时候裁减、

人力资源完整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题型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题,10分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题,20分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共6题,24分 四、归纳/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题,20分 五、情景模拟题:共10分,起重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四个选项为单选,五个选项为 多选题,问答题4分。(注意:新加题?拉差距。问题多位开放性) 六、案例分析:16分。(宁多勿少,不放弃。三步骤:1判断相关知识。2对题分析。3开放 部分自圆其说,可举例说明) 一、单项选择(为了省事,我就直接写正确答案了) 1.人力资源是(D)D.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 力的人口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是(A)A.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如果人力资源得不到及时和适当的利用,个体所拥有人力资源的作用就会随着时间 的流逝而降低甚至丧失,这天线了人力资源的(D)D.时效性 4.人力资源不一定越多就越能产生效益,这体现了人力资源的(A)A.内耗性 5.常言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体现了人力资源 具有(C)C.内耗性 6.“管理者已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者监督者,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从而给员工以 支持和帮助”这种管理方式所对应的人性假设是(D)D.“自我实现人” 7.下列属于需要型激励理论的是(A)A.ERG理论 8.(C)理论认为,只要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个体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C.“自我 实现人” 9.人们的工作动机不只是在于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工作中的各种社会关系,这种人 性假设理论是(B)B.“社会人”假设理论 10.对工作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综合以及做出明确规定的过程或一系列活动的是(C) C.工作分析 11.适合于那些以外显动作为主的植物,对于脑力劳动成分比较高的职务,效用不大的 工作分析方法是(B)B.观察法 12.(B)是指工作中不能再进一步分解的最小动作单元。B.工作要素 13.由任职者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工作内容,以达到工作分析目的 的方法是(D)D.工作日志法 14.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D)D.实现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15.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是(A)A.人力资源规划 16.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环节是(B)B.对人力资源的供求预测 17.(C)是指根据人力资源的预测结果而制定具体的措施和步骤C.人力资源的行动方 案 18.主要依赖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分析能力,惊醒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的方法是(C) C.德尔菲法 19.企业最容易出现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的时期是(C)C.企业稳定发展时期 20.招聘需求通常是由(C)提出的。C.用人部门 21.内部渠道就是从企业内部选拔合适的人才来补充空缺或新增的职位,以下属于内部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讲义整理(完全版)

一、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沟通。 2)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内容。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而决定着部门规模的大小及其构成,管理层次多少、管理幅度大小、管理人员比例、技术人员比例、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组织结构方面的很大差异。从技术稳定性角度看,对于较少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适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组 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等级关系为主;与此相反,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机式的组织结 构形态则是最有效的。 3)经营战略。结构服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化等问题;进入纵深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 革,即从集权制结构到分权制结构。 4)管理体制。 5)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 6)环境变化。外部环境越不稳定,越要求分权型的组织。 二、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 (一)组织结构的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 1、直线制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 而下形同直线。 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 缺点: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全才。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限,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适用范围: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2、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 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优点: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弥补不足 缺点:横向联系、协作困难;请示,汇报,无大问题 适用范围:规模中等的企业。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将倾向于更多的分权。

人力资源管理 陈维政主编(第四版)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版考点汇总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节人力资源的概念 1、人力资源的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目标的该系统的人们的能力的总和。(社会系统角度讨论人力资源,同时突出了人力资源的归属性、功用性和能力的包容性) 2、人力资源的微观定义:人力资源指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 3、人力资源的构成: Ⅰ、人力资源的数量: ①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 宏观: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 绝对数量=劳动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人口+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人口 ②人力资源的相对数量(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反映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③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 --1、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2、人口的年龄构成3、人口迁移 Ⅱ、人力资源的质量(宏观) ①定义: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和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②衡量指标: --1、健康卫生指标2、教育情况指标3、劳动者的技术等级状况指标4、劳动态度指标 ③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 --1、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2、营养因素3、教育方面因素4、人力投资因素5、社会文化与观念因素 ④质量的重要性(质量和数量关系): 人力资源的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较强,而数量对质量的替代性很差,有时甚至不能替代。 4、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①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②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发现;③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④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 5、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并保持成本优势的控制因素;②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和保持产品差别优势的决定性因素;③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④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6、人力资源宏观管理: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7、人力资源微观管理: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8、人力资源的特征:①人力资源具有双重性(人力资源既有生产性又有消费性);②人力资源的能动性;③人力资源开发的持续性;④人力资源的时效性;⑤人力资源的社会性 9、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汇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 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 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 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 划 三、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 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四、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xx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 要步骤。 五、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1、准备阶段 2、调查阶段 3、总结分析阶段。 六、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 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七、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 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八、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 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 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 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