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归因及其对策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归因及其对策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归因及其对策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归因及其对策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归因及其对策在现代快速节奏的生活中,科学文化素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开始慢慢关注发展中的人,重视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程度。因此,小学更加迫切深入了解,在小孩子的不同年龄段,会遇到哪些不同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小学生解决这些心理障碍。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对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孩子,需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做事态度。要想解决小学生交往问题需要依靠社会力量。那就需要学校与家庭配合,改善小学生与周围人的关系,特别是融洽他们与亲人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需要,让他们感到家庭和班集体的温暖,心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能够接受别人与之交往。同时要注意让他们扩大交往范围。当他们能够接受别人与他交往时,要多给予强化鼓励,也要能帮助他们主动与别人交往,从与亲戚交往,扩大到与亲戚的朋友交往;从与一个同学交往,到与这个同学的朋友交往,逐渐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对于严重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同比自己年龄小或低年级的学生交往,以显示他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特别是多与性格开朗的人在一起活动,情绪受到感染,也会使自己变得开朗起来。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

具有很明显的年级差异性。因此我认为,对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方法应该有所不同,因人而异地帮助他们。[1] 心理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主要通过交往主体的个性心理交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表现出来,个性是由气质、能力和性格三部分组成的整体结果,因此它对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除了这一核心的个性心理因素,还表现为交往技艺因素及交往行为因素,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归因整体。

(一)交往技艺因素

(1)性别问题:在小学生萌动的小心灵,特别是高年级男生女生中,这性别

问题有着特别严重性,其原因主要是:其一,小孩子的心理还存在着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偏见,封建思想的残余影响这他们的看法,他们经常对表现很正常的男女交往起哄,而自己也不敢轻易与异性同学交往,怕受到周边同学的闲言碎语。其二,小学生的异性交往经历了由两小无猜自然交往到相互忽视、排斥,再到相互吸引的过程。从小学二年级起,男女学生就已经表现出相互忽视。到了小学高年级,男女学生进入青春前期,不仅由于行动上的差异减少了交往,而且又在心理上产生了羞涩感,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倾向。

(2)仪表问题:由于心理效应中的/第一印象作用以及小学生交往表面特征,长相丑陋、不修边幅、不讲卫生、没有风度等,甚至有些小学生因为周边有同学长得不是很标致,就从同学的外貌上给同学

起绰号,进一步加深了同学间交往的隔阂,也造成彼此间交往的心理障碍。因此,仪表问题也成为小学生交往不良的重要因素。[2] (3)语意问题:因为小学生认知的层面不一样,接触的世面也有所不同,小学生在语言交流过程总会不经意间说些不恰当的话。比如说,他们的谈话态度不诚恳,说话喋喋不休,语音语调不恰当,开玩笑不经头脑,没有分寸,还有轻易打断对方谈话等以及信息交流沟通不畅,被歪曲或误解,断章取义,造成语意的障碍。[2] (4)态度问题:小学生对同学的简单认识,交往过程的不友好态度,以及小学生交往双方态度不端正,存在偏见、歧视对方、各存异心造成的相互排斥。[2]

(5)交往空间的狭小:大量出现的独生子女,使兄妹交往的机会缺乏。现代家居形式的改变,特别是城镇,使小学生交往的物质空间和环境受到制约。更有甚者,随着升学压力的加剧。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他们往往采取限制孩子的社会交往甚至与世隔绝的办法,强化儿童的学习意识,淡化儿童的社交意识,人为地剥夺了小学生本应获得的交往机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小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2]

(二)交往行为因素

(1)认知失调:小学生交往双方在信息交流中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有自身的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理解,对交往状况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评价出现了偏差。不良的交往很重要的一条是认知失调和不良的思维方式所致。人

际往中的自我中心、刻板印象、先入为主、晕轮效应等认知偏见和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信念,既不能准确地理解同学,又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必然导致交往行为的不当。因此,通过适当认知策略改变,如说服理解、情境讨论、互换角色、阅读辅导等,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人际关系。[2]

(2)情绪失控:据观察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生交往过程中,交往任何一方如果处于情绪不稳定时,周围人就难以与他们进行语言沟通,甚至有可能会产生更加恶劣的情绪。比如,在愤怒、苦闷、焦虑、怨恨、悲伤等不良情绪下都可能阻碍交往的进行。因此,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很重要的是情绪体验过程,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交流比他们一般的信息交流更加重要,要想促进学生人际情感由消极转化为积极,由表面现象深入到他们的内心,逐渐使其情绪保持相对的稳定,培养他们移情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2]

(3)行为失当: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可以说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小学生的交往活动需要通过外显的交往行为来进行。但许多不良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以及相对贫乏的交往技能训练,使许多小学生不能完美地处理交往过程的行为等方式,造成交往上的被动因此一方面要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使小学生熟练掌握交往技艺要领,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消除纠正小学生的不当交往行为,主要是攻击性行为及退缩性行为。[2]

(三)个性心理因素

(1)气质类型:在心理学上,气质型主要表现在小学生与生俱来的气质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虽然气质无好坏之分,但胆汁质的小学生表现得比较冲动,富有攻击性。而抑郁质、粘液质的小学生退缩安静,他们喜欢独来独往。此外,小学生个体的气质类型在人际交往的亲密性、稳定性及选择性上也各有不同,胆汁质、多血质的易于接近,交往选择上多而杂,但稳定性差。抑郁质、粘液质的是难以接近的,但稳定性强,选择上少而精。[2]

(2)不良性格特征:这个因素会引起很多表现,比如小学生会在学校活动中,不尊重同学的人格,对同学缺乏感情、甚至有着仇恶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人,对人不诚实,自私,过分依赖他人,不懂什么是自尊心,怀有敌对与偏激情绪,喜欢猜忌同学,甚至有自卑心理,妒忌心强,怀有偏见,固执。不愿接受同学意见,傲气的心理,过于苛求同学等等。这些不良的性格很容易诱渐的,这些小学生会变得活跃起来了,而胆怯心理现象,也会逐渐消失。[4] 另外,还可以引导这些小学生一起参加课余游戏,一起和同学参加放学后的活动,一起在操场、阅览室等公共场所参加同学间的人际交往活动。引导他们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参与各种社交实践活动。并设法让他们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喜悦感,然后再逐渐去引导小学生独立与人交往。

特别是有自负、逆反、倔强心理倾向的的孩子就更加不容易交到朋友。比如,有些小学生因为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出色,觉得其他人都比不上自己,有着很大的傲慢心理。慢慢的,他们变得非常的自负,

甚至和同学或老师说话的语气都很冲,和同学发生冲突时即使是自己的错也不愿承认错误,还总是和别人唱对台戏。因此,他的同学们都不愿意理会他们,慢慢地他们变得没有朋友了。

嫉妒心理也会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的妨害。因此,要善于引导嫉妒心强的小学生学会控制排遣自己的嫉妒心理,同时告诉小学生,人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应该鼓励他们化嫉妒为力量,多去发挥自己特长的学科。

对于那些有“势利”心理问题的小学生,他们喜欢吃东西,喜欢玩游戏,喜欢和有钱的小孩子一起玩,就是因为他们交朋友的动机不纯,也往往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认识到友谊的可贵,告诉他们友谊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要克服功利心理,结交真正的朋友。

2、从文明行为及个人修养方面来说, 对于喜欢欺负其他同学的小学生,他们的行为都是粗暴的、野蛮的行为, 与一个人的友善待人有礼是相去甚远的。伤害到别人、敲诈勒索别人的应该用法律来教育他们, 告诉他们侵害了别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 他们的行为是一种违法的行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 从而“勿以恶小而为之”。对经常欺负女学生的男学生, 我会找他们聊天, 了解他们欺负女学生的原因。并告诉他们, 我们生活的班级是社会的雏形, 男女搭配合座能够增进互相间的交往, 能够在交往中取长补短, 享受成长带来的欢乐, 这并非单纯情感的满足。因为我们面临的社会不仅是两性合作的社会, 而且是两性优势互补的社会。只有在群体的生活、

学习、工作中体验、辨别, 才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人格。我们也可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 建立对自己的新认识, 了解自己的魅力所在, 从

而增强自信心。

3、对于小学生模仿大人说些不文明的语言,甚至令人吃惊的脏话。这时这

时, 教师就需要给他们指出这些话不文明在哪里。小学生知道说这些话的不合理、不文明的地方后, 他们的“脏话”就会大大减少。还有一些小学生喜欢叫人的不好听的“花名”, 并觉得这样好玩, 以此为乐。但是被叫的学生很不开心, 甚至有时会发生打架的事情。这是一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不道德的行为。这时,小学教师就应该教育学生, 比如说教师可以用孔子的话“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样能让小学生推己及人, 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换成别人, 是否愿意被别人污辱地叫呢? 也许小学生想了以后, 都

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道德。

4、和小学生们相处多了, 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较温文尔雅, 容易和别人相处。但是有些小学生却不是那样的, 一旦他们和其他学生发生一点小磨擦, 就容易动手打人, 造成同学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和僵持。这些小学生的行为和他们成长的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 因此大人的行为问题也越来越多, 那些孩子受到父母的打骂越来越多。小学生缺乏爱,就会通过一些错误的方式发泄出来。如果那些小学生受到父母的打骂, 他们也许会把这些委屈发泄到其他同学身上。对于这些小学生, 唯有

及时跟他们的家长联系, 说明孩子碰到的问题,让其父母注意教育方式。并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多沟通,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加强家长的责任感。

5、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那种想表现的欲望越来越强, 这样就必然会出现小团体的情况。这时, 他们会合伙欺负其他同学。对于这类小学生, 要用道理上给他们上课引导:,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 “君子同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同。”君子是以道义和他人团结在一起的, 而小人是以私利, 如欺负别人, 让别人痛苦走到一起的。做君子还是做小人,其道理不言自明。其次, 给他们学习法律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人多力量大, 很容易侵犯到别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 是很容易违法的。小学生一般认识不到他们的行为已处在违法的边缘, 所以小学教师应该及时地告诉他们这种行为的严重性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形式、途径、内容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形式、途径、内容也在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还会不断地有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出现。因此,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对策进行辅导和教育,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众所周知,人离开社会是不能够独立存在的,共同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的个体,总会同他人建立起各种各样的联系,发生相互作用,自热而然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而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互相交往和联系,影响的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人

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卫生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养成独特个性,共性的影响源。因此,采取有效又可行的对策解决小学生人际交往过程出现的种种问题显得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苏彦捷,赵红梅,毕延文.中小学生学习和人际交往:问题与对策.中小学管理,2005.

[2]陈文彬.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表现及其归因心理分析. 2005(05).

(完整版)小学生个案分析

小学生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谢芳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谢芳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谢芳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谢芳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谢芳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学教材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的培养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的联系。因此,了解和把握小学生人际关系,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指导, 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小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人际交往;培养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研究表明,人是通过交往活动来发展自身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交往能力被视为一种生存的能力,被纳入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的联系。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因此,他们不善于体验共同享受的欢乐,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作为未来人才的培育者,放手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责无旁贷。 (二)人际交往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1.概念 [1]人际交往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为了达到彼此传递思想、交换信息、表达情感、满足需要等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心理上的沟通和行为上的相互作用。 2.理论基础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发展取决于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998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陈仙梅对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对于班集体的气氛具有重大影响。如果班级中同学都有知心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集体心理气氛,再者,一个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对他的心情和行为举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归因及其对策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归因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和周围人的人际交往的调查、观察和分析,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由此,总结出小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攻击型,差生型,胡闹型,孤僻型。其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依赖、自我中心、不合群。对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克服该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分析;对策 一、小学生人际交往情况的深入调查和观察 在现代快速节奏的生活中,科学文化素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开始慢慢关注发展中的人,重视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程度。因此,小学更加迫切深入了解,在小孩子的不同年龄段,会遇到哪些不同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小学生解决这些心理障碍。 2012年5月,我对广西玉林某小学一~三年级全体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人际交往是反映着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所以在调查学生心理问题时,我特别重视调查学生人际交往的状况。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75份,收回197份,回收率为72%。其中女生人数为92人,男生人数为105人。我试图通过对这个班的学生状况进行分析,以点带面地了解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真实状况,发现许多问题,并找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问题 调查结果发现,各年级小学生在交往中比较容易出现以下这些问题(见表): (二)、方法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发现三个年级中,三个年级大概有一半小学生都有

人际交往问题。首先,在与同伴交往方面,这三个年级调查报告有问题的人占大部分。其次,在与教师交往方面,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基本谈不上交流问题,基本都是有心理障碍的,怯与和老师沟通交往,有害怕的心理。相当一部分孩子怕老师,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听老师的话。最后,在与父母相处方面,孩子在上三年级以前,父母普遍认为孩子任性、自理能力差,对父母依赖性较强。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对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孩子,需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做事态度。要想解决小学生交往问题需要依靠社会力量。那就需要学校与家庭配合,改善小学生与周围人的关系,特别是融洽他们与亲人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需要,让他们感到家庭和班集体的温暖,心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能够接受别人与之交往。同时要注意让他们扩大交往范围。当他们能够接受别人与他交往时,要多给予强化鼓励,也要能帮助他们主动与别人交往,从与亲戚交往,扩大到与亲戚的朋友交往;从与一个同学交往,到与这个同学的朋友交往,逐渐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对于严重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同比自己年龄小或低年级的学生交往,以显示他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特别是多与性格开朗的人在一起活动,情绪受到感染,也会使自己变得开朗起来。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具有很明显的年级差异性。因此我认为,对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方法应该有所不同,因人而异地帮助他们。[1]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归因分析 心理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主要通过交往主体的个性心理交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表现出来,个性是由气质、能力和性格三部分组成的整体结果,因此它对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除了这一核心的个性心理因素,还表现为交往技艺因素及交往行为因素,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归因整体。 (一)交往技艺因素 (1)性别问题:在小学生萌动的小心灵,特别是高年级男生女生中,这性别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 (一)与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小学生认识过程的发展相适应,也与小学生在班集体中的集体活动经验有关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薄。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其一,他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其二,他们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二)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性别认同的作用。所谓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逐

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三)此外,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女生的文具藏起来,在课桌中间画一条界线等,表明这些男生对女生特有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人际交往技巧训练

小学生人际交往技巧训练 只有具备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和同学的小学生,才能爱学习。爱也是一种学习动力,人际关系的和谐能很好地推动小学生学习。 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善于与人交往和协调人际关系,已成为事业成功的必要前提。小学时期就注意培养自己掌握一些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对于现在的学习和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一.人际关系心理成熟标准 小学生不但生理上还不成熟,心理上也不成熟,而且小学生生理与心理上的发展也不同步。 在同样大的小学生当中,有的象幼儿一样幼稚、任性、无知,不能很好处理人际之间的关系;而有的却象大人那样,善于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但就多数小学生来说,总的情况还是处于心理上不成熟,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显得幼稚、无知的为多。 怎样衡量小学生自己在人际关系上心理成熟的程度呢?不妨让他们问自己以下一些问题: 1.行为举止文雅吗?自己爱和认识的老师、长辈主动打招呼吗?在家里遇到来访者能彬彬有礼地接待吗?与人交谈时能做到言谈举止稳重且不说脏话吗? 2.待人真诚、坦率吗?能做到有话直说、不拐弯抹角吗?是不是不愿说假话?是不是感到心里藏不住话,有意见偏要说出来不可? 3.信任他人吗?是不是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总是多数?是否相信“人心叵测”,“人言可畏”?一般来说,人在没有感情用事(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总是有良心的,你相信吗? 4.能宽容他人的过失吗?是否相信他人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总是有他的原因?是否相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否认为和自己作对的人或有过失的人,只要认真改过,就应“既往不咎”? 5.能助人为乐吗?帮助他人后感到一种愉悦吗?能事事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从他人角度看问题吗?还是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尔虞我诈”,和他人交往就是为了利用他人? 6.能折衷温和地处理冲突吗?能够在看到他人的缺点时也不忽视他人的优点吗?还是看待他人时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在遇到争执或冲突时,能做到“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吗?能看到好事情有坏的一

小学案例分析(人际交往方面)

小学家庭教育之人际交往问题 ------如何引导孩子尊重他人 问题 小鹏最近一段时间,在与别人交谈时,说话不分场合,没大没小,不尊重他人,有时弄得家长觉得很没面子,父母批评教育时也大声顶撞,如何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呢? 案例介绍 小鹏,男,10岁,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倔强,不懂得尊重人,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无论是朋友还是亲戚,他总是在别人面前做出一些不尊重人的举动。他经常讥讽他人,嘲笑他人,没大没小。比如,看见别人衣服上有个泥点什么的,他会故意做出夸张的样子说别人身上好臭之类的话,让别人很气愤也很无奈。他喜欢看卡通片,经常是喜怒无常的,有一点点小事就拉着个脸,有的时候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又不高兴。 原因分析 小鹏之所以出现在与人交谈时说话不分场合,没大没小,原因是:(1)长辈的溺爱,父母的粗暴管制而形成的。奶奶的溺爱使他目无尊长,长幼不分。父母的斥责、打骂使他在人格上受到伤害,长此以往的结果是让他更加排斥家长,亵渎父母的尊严。 (2)受社会上的不良儿童的影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小鹏经常和一些社会上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或多或少受到了他们不良习惯的影响。

(3)暴力的卡通形象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形成了他将个人意志凌驾于他人意志之上的思维模式,欺凌弱小,唯我独尊,不尊重他人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 (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鹏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在最初没有得到父母有效的纠正和约束,使他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他表示也曾尝试不再实施这种不尊重他人行为,但自己控制不住。在他内心深处也想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让家长喜欢,老师满意,学生仰慕,但他对于自己现在这种状况无能为力,且有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意识行为现象。 解决方案 1、老师加强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父母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哪怕是多打些电话,多写几封家信,多关心关心孩子。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都推到奶奶的身上,毕竟老人太溺爱孩子了,更不能随意打骂孩子。教育孩子要从生活细节上尊重别人,比如孩子如果蓬头垢面,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站着和别人交谈时,不要连连跺脚或随意插嘴;与老师、长辈交谈时,勿跷二郎腿。别人办喜事,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办丧事,就不要兴高采烈。类似上述的这些要养成习惯,都需要从小训练。 2、培养他的兴趣爱好,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适时地、巧妙的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发挥他的长处,他喜欢与人交流,人缘好,

最新小学班主任经验汇报材料:《浅谈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精编版

2020年小学班主任经验汇报材料:《浅谈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精编版

小学班主任经验汇报材料:《浅谈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 今天的小学生们热衷于交往,渴望友谊。但许多学生在师生间、同学间交往时,心理常会有一种无形的阻力妨碍他们与别人正常的交往。帮助他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教育者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和能力。如何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一、促进师生间的理解和互动。 首先,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端,为此教师对学生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与学生交往中自然要对学生的表现、行为进行归因,并形成一定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认知上的偏差。由于教师的偏见带来的对学生不公平的评判常常会引起师生间的矛盾,甚至导致学生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解释学生行为时要做到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注意避免形成刻板印象和归因时容易出现的一些偏差,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性。 其次,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自尊、自爱等自我体验方面的感受十分的强烈、敏感。他们力求维持这种体验,也希望别人的言行符合他们这种要求。如果教师满足了学生的自尊需要他们就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期望,相反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尊重学生不但要把他们当作有价值的人看待,还要把这种尊重表达出来,让对方察觉到。这可以通过让学生显露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经验;专注地倾听对方的讲话并作出恰当的反应来实现。当学生的行为不符合教师对其的期望时,例如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触犯纪律等等,教师在全班面前批评或责罚某一个同学是难免的,但如果教师在责罚学生时,对自己的情绪不能较好的控制,言词过于偏激或进行不恰当的批评和指责,非但不能使犯错误的形式受到教育,反而会引起其他同学对这个同学的同情,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如果这个同学在班上部分同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则教师的这种做法就会引起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师生的对立现象。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有效手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人格特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评价,进而对学生产生相应的期望。教师的期望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及行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密切与教师的关系。而对学生的消极期望,可能使学生产生能力低下的感觉,在学习上放弃努力,自暴自弃,与教师的关系逐渐疏远。 教师要发挥期望的积极影响,避免消极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广泛收集学生的有关信息,了解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怀有积极的期望,并使他们了解到这一点。 2、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对他们来说有适当难度的任务,并从中发现积极机的意义。 3、用发展、公正的眼光评价学生,尤其要特别注意对后进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气氛

人际交往案例分析

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辅导 一、心理案例: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二、分析问题解决方案: (1)原因分析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2)解决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就像前面所讲的那样,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并耽误了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于对别人的嫉妒之

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耽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础”——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开阔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正如我们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也不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抑制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产生的有效办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

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案例分析 因为种种原因,很多的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有着问题,甚至存有着人际交往的障碍,影响了他们心理、情感与行为的社会化发展,这种情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下面通过一个小学生案例对学生的交往障碍问题实行分析。(一)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案例 四年级(1)班学生XXX,平时傲气十足,对同学不屑一顾,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一些,与同学在一起,常常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如果同学不接受他的意见,他就大发脾气,甚至骂人,弄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不想理他。这导致应志濠在班级里很孤立,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二)人际交往不良的原因 XXX表现出来的是人际交往不适合,小学生出现这种交往不适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自我中心的影响 有的小学生自我中心比较严重,他们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这种自我中心的影响,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围绕自己转,所以导致交往不良。就应志濠来说,他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同学,认为别人都要听他的,影响了他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2、不良的情绪和自控力的影响 不良情绪也容易引起人际交往障碍。有些小学生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容易发脾气、冲动;同时,他们的自控水平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理解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容易与他人产生人际交往冲突,周围的同学不能接受他们,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如上例中,XXX平时趾高气扬,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所以同学无法接受他。 3.交往技能的缺乏 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刚由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由与父母交往为主,转为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为主。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对他们实行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他们不懂得在新的交往群体中如何准确地理解自己,悦纳他人,因而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影响交往的效能。 (三)教育指导措施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人际交往).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1.团体名称 “打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 2.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同质性、成长性 3.团体目标 本团体希望通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帮助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 4.团体对象 新造镇在校小学生,需有比较强烈的的认识自我的意愿,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能认真地对待小组活动。 5.团体规模 12~16人(团体人数为偶数) 6.团体时间 活动计划3次,每次2小时,在一周内完成。 7.团体地点 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8.团体领导者 领导者:吴丹婷,湛江师范学院大二在校生。2013年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现为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实习生。曾在三下乡活动中带过“人际交往”团队。 9.理论依据 1.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

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人际沟通具有传递信息、心理保健、自我认识和人际协调等功能。 人际沟通为团体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或减少交往障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团体领导者选择怎样的团体沟通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增进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协调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技巧。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咨询为来访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3.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他受经济交易理论的启发,而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其基本假设是,人们所付出的行为发么是为了获得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人们是按照昼缩小代价而昼提高收益的方式行动的。而后,发展出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提出了获得报酬与付出代价的关系,即对称的获利、对称的吃亏和双方代价与报酬的不对称。海斯(Hays,1988)对交换关系得失的研究表明,人们认为从人际关系中自己获益的方面是:陪伴、自信、情感支持、交换信息、物质或任务上的帮助、自尊及获得朋友的价值观。为对方付出的代价有:花费时间、增加责任、影响情绪、失去独立性及对其他人际关系的否定影响。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以及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团体可以满足人社交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10.团体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实际上首先是人际感情的交流,爱心构建“双向信任”的桥梁。这里特别要强调,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人际品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理解学生,另一方面就是与学 生和谐相处。具体说来,前者要求教师心胸豁达,能对在身体、智力、感知、运动、社交及情绪上各有差异的学生表示关切、接纳;对 学生产生的某需要、情感、冲突,能敏锐地察觉,并给予深入、自 发的反应;同时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后者要求教师不虚伪行事,与学生能开诚布公,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对学生持积极相待的态度;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和谐、自然、默契,这有利于协调师生 关系,取得管理效果。 教师通过自身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是师生交往的重要策略。一个有感染力的教师应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保持协调和融洽。教师用 爱心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 然地会把教师当作最可依赖、最可亲近的人,视为自己的亲朋好友,他就会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理想、谈学习、谈感觉,而教 师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 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交往意识,激发他们的交往兴趣 交往水平的提高,直接源于交往的正确认识和动机,交往态度直接影响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调查发现,多数小学生的交往意识淡薄,不会主动寻求机会与人沟通,有的还拒绝交往。培养小学生正 确的交往意识,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基础,因此教育者要努力让学生 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社会,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通过相互的合作才能取得学习和工 作的成功,努力克服学生交往的恐惧情绪,激发学生交往的兴趣。

儿童人际交往问卷调查

各位小朋友~我们正在进行一项调查学习,请回答以下问题,认真填写,谢谢^_^ 性别:年级: 请仔细填写下列问题,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选项。 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 1.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在互相不认识的情况下,你通常选择以下哪种类型的人做你的 朋友() A 住在你家附近的人 B 表现得特别活跃的人C你认为外表好看的人 2.你现在身边的朋友是哪个类型的() A 兴趣爱好和你相同 B 住在你家附近 C 在班级里表现得特别活跃 3.你的朋友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A 男生多 B 女生多 C 一样多 4.你通常和谁一起出去玩() A 父母 B 朋友 C 表(堂)兄弟姐妹 5.当你和你的朋友发生不愉快时,你会() A 不理他(她) B 吵架 C 主动沟通 6.你有多少朋友() A 没有朋友 B 只和一个人做好朋友 C 一群人互相都是好朋友 7.你和你的朋友们通常一起做什么?() A 有共同目标,学习上互相监督 B 一个人做自己的事,不交流 C 一起做一些 感兴趣的事 8.你身边受欢迎的朋友是以下哪种类型的() A 随和友好的 B 害羞腼腆的 C 狂妄自大的 在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 1.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更愿意向谁求助() A 爸爸 B 妈妈 2.当遇到困难向父母求助时,父母通常() A 告诉你一些你不太理解的大道理 B 通过他们的经历告诉你该怎么处理 C 鼓励你自己想办法解决 3.当你做错事时,父母通常() A 只是和你讲道理 B 批评你,并告诉你道理 C 不予理睬

4.当你考试取得进步时,父母通常() A 认为是应该的,并要求你下次进步更大 B 表扬你,并鼓励你继续努力 C 不关心你的成绩 5.假设你和妈妈一起去坐公交,看到妈妈给老人让座,你觉得() A 很自豪,要向妈妈学习 B 觉得没必要让座,又不是没付钱 C 没感觉 6. 在你的朋友中,有多少是你父母认识的() A 几乎不认识 B 一半认识 C 几乎都认识 7. 常和父母吵架吗() A 偶尔 B 从不 C 经常 8.父母经常鼓励你做家务吗() A 不鼓励 B 认为偶尔可以做 C 完全支持 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 1.你觉得每个老师都一样吗() A 都一样 B 不是,有喜欢的老师,也有不喜欢的老师 C 所有老师你都不喜欢 2.你喜欢怎样的老师() A 对学生一视同仁 B 有耐心,随和 C 对同学要求特别严格,经常批评同学 3.当你喜欢的老师批评你时,你感到() A 失望,羞愧 B 生气,厌恶 C 没感觉 4.当你讨厌的老师批评你时,你感到() A 失望,羞愧 B 生气,厌恶 C 没感觉 5.你认为你应该听老师的话吗() A 是的,老师是权威 B 不是,讲的没道理的不用听 C 不用听,老师的话都是 骗小孩子的 6.你觉得在你们班老师喜欢的学生是什么类型的?() A 家里有钱的 B 成绩好,长得好看 C 调皮但是有点小聪明的 7.对于你不喜欢的老师,如果他上课的时候你有问题听不懂,课后,你会() A 去问他 B 不问他,问同学 C 谁都不问,反正不喜欢他的课 8.你喜欢的老师的那门课,你的成绩() A 比其他科目好 B 和其他科目一样 C 比其他科目差 9.你认为自己对某些老师来说是特别的吗?() A 某些老师认为我特别好,有潜力 B 某些老师认为我特别差 C 没感觉

小学生人际交往调查问卷

《小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的编制 一.拟定量表编制计划 (一)查阅相关资料 1.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有关小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的文献资料 2.有关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调查问卷 鉴于此,下面是相关资料的陈述: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方面,主要指幼儿与同伴、成人(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态度、交往策略,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以及解决同伴间冲突的能力。荀子曾说:“人之初也,不能无群。”小学生从一生下来,就有与人交往的要求,是一种本能的需要。人际交往对小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小学生体验到友谊带来的身心愉悦,还能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力、情商的发展。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获得是靠后天的培养,对小学生交往技能、技巧的培养,直接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对交往能力的重视。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交往能力的培养,也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交往能力的好与坏,关系到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能否正确面对生活现状,热爱生活,乐观勇敢地面对现实。健康情绪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动机,增强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小学生交往能力培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为此,笔者对小学生交往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目前小学生交往能力状态层次,从而对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和建议。 (二)编制的进度 1.2011-4-1—2011-3-31 查阅资料 2.2011-4-01—2011-4-03 总和资料并决定量表的构架及问卷题数 3.2011-4-4—2011-4-12 选取被试进行问卷调查 4.2011-4-12—2011-4-13 用spss录入数据,并进行项目分析及信度检验,从而筛选问卷最终题目 5.2011-4-14—2011-4-15 完成本次问卷编制 (三)选取被试 在常州各小学选取不同年级随机选取200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7份,回收率为93.5%。 (四)经费的预算 文印费:25元 (五)所需时间 三个星期(2011-4-1—2011-4-15) 二.拟定量标的架构 (一)决定量表的因素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2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3. 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他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宋会军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是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辅导过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他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小强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胆小的宋会军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他的机会,我就发动他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他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他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他为典型进行了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她真的开始努力了,成绩也有了飞跃。 3、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宋会军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爷爷奶奶请来,详细地分析小强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他提供更多表现自己

加强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如何加强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具备较好协调能力的表现。同伴交往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但是他们在实际交往中又会因性格方面的因素、缺乏交往技能、学习成绩高低等影响而导致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作为教师应担负起引导学生有效交往的责任,做学生的引路人,提高学生对交往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实践,如何加强人际交往技巧的培养,改善学生与同伴交往的人际关系? 一、学生人际关系暴露出的问题 首先,性格因素。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自我观念突出,喜欢以个人利益为先,争强好胜,把自己和同学的关系更多的从“单向性”去理解,不顾别人的情感体验。他们为了自己的面子,高傲的自尊,谁也不肯让步。一点点小事,在成人看来一笑便可了之,然而他们谁也不愿吃点亏,导致同学之间矛盾重重,而自己又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从而游离于小伙伴之外。还有些学生很内向,在交往中很被动,胆小又爱揣测他人,这种过于敏感的性格也有其交往的障碍。 其次,缺乏交际能力,缺乏交往所需的基本技能是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朋友,如何维持友谊、化解矛盾,如何在恰当的时候表达好感、爱心,以深化友谊,导致自己不被别人理解、欢迎,使自己变得形单影只。 再次,受学习成绩的影响。学生的任何一种活动与学生成绩都密不可分的人际交往也不例外。有的学生学业太差,自卑心理过重,其突出特点是畏缩。成绩优秀的学生个性强,心高气傲,也容易“鹤立鸡群”,找不到“知音”。 二、引导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改善与同伴的人际关系 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学校班级是学生的这样生活圈,作为教师应负担起学生有效交往的责任,做学生的引路人。此时,教师注意引导小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备认识,而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 1.赢得他人好感 其关键是要具有一种吸引力,包括说服力、感染力、感召力、影响力等。比如发自内心的微笑和热情与人打招呼,都可以提升他人对你的好感。授以交往手段。对伙伴要笑脸相迎,主动问候,在行动上要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组织交往活动。指导交往孤独者学会与更多的人交往,指导他们学会邀请班里的同学到家里来做客,学会接受别人访问的礼仪,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他,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友谊。 2.真诚关心他人

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引导教育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引导 教育和研究结题报告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引导教育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实分析 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社会适应、自身完善、以及提高群体的内聚力与活动效率。人际交往能否成功往往会对人的个性及其认识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些社会技能(即人际交往能力)只能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学会与掌握。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到的七大智能中包括交往智能,其他如语言、逻辑、运动、音乐等智能学生都可以从各学科的学习中得到专门的训练与发展,而交往智能往往被忽视。 小学生主要存在以下行为: 1、交往不文明,待人不礼貌。骂人,欺负同学;不自觉遵守纪律,影响集体;不尊重父母,任性,好发脾气;写字潦草,学习马虎。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友好的态度、不求上进的表现引起同学们的反感,损害了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 2、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与同学交谈不多。由于与同学接触频率低,相互情感交流少,同学关系疏远。 3、心里闭锁。遇上高兴或不高兴的事,谁也不告诉,采取自我封闭的态度把自己与别人隔绝开来。有害羞心理,遇事退缩,缺乏自信,不善交往。 4、行为障碍。有些学生因先天条件差或后天某些原因形成了行为上、举止上、语言上的障碍,从而影响了交往的正常进行。久而久之,形成交往障碍。 5、认知障碍。学生在交往中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缺乏认识,如:在集体活动中用命令的口吻和同学讲话,作为班干部对其他学生指手划脚或大发脾气等,从而形成交往障碍。 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的主要原因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学生从小生活在舒适优越的环境中,娇生惯养,加上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致使孩子任性,事事以“我”为中心,与人合作能力差。在学

敞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方案

敞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方案活动名称: 敞开心扉交朋友 活动目标: 1.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互动程度。 4.让成员学会敞开心扉,主动去接纳、喜欢和肯定他人。 5.在朋友之间,要学会信任和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新型至卡片若干张,用硬纸绘制的标有十个等级的心情温度计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只。 活动程序: (一)“坐地起身”暖身游戏(10分钟) 1.将成员随机分成两组,确保两组的人数以及男女生的比例差不多。 2.每组先派出两名成员,背靠背、臀部贴地、双臂相互交叉地坐在地上。当领导者发出“开始”的指令时,两人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要求在站起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也不能触碰地面。如果成功站起,则该小组继续增加一人,三人一起手挽手地坐地起身。如果失败则重新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方可再增加一人。如此类推,小组成员全部成功地一起坐地起身者为胜方。 3.在游戏过程中,领导者负责发出“开始”的指令,并监督各小组不要犯规。 (二)“爱在指间”(30分钟) 1.活动过程 将团体成员分成相等的两组,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内圈,再让另一组成员站内圈同学的身后,围成一个外圈。内圈成员背向圆心,外圈同学面向圆心。即内外圈的成员两两相视而站。成员在领导者口令的指挥下。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领导者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1)伸出1个手指表示“我现在还不想认识你”;(2)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并和你做

个点头之交的朋友”;(3)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并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你做个普通朋友”;(4)伸出4个手指表示“我很喜欢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 当领导者发出“动作”的口令,成员就按下列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1)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站着不动,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做;(2)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1个手指,那么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地跺一下脚;(3)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2个手指。那么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4)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3个手指,那么主动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5)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4个手指,则热情地拥抱对方。 每做完一组“动作一手势”,外圈的成员就分别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站,跟随领导者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动作一手势”为止。 2.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1)刚才自己做了几个动作?握手和拥抱的亲密动作各完成了几个?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多(或为什么只完成了这么少)的亲密动作? (2)当你看到别人伸出的手指比你多时,你心中的感觉是怎样的?当你伸出的手指比别人多时,心里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3)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领导者点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接纳我们。别人喜欢我们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中喜欢与讨厌、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一般而言,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喜欢他,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接近他;而对于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或厌恶他。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交互原则。对于交往的对象,我们应首先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支持、喜欢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 4.成员分小组进行讨论:“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主动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喜欢和肯定?” 5.领导者小结与人主动交往的方式,如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关心别人,主动约别人一起出去玩,等等。 (三)盲人旅行(20分钟)

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导读:本文是关于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 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主阵地。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只重读写,而忽略了听说;而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培养训练往往仅局限于师生对话,很少出现双向互动的交际氛围;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设计师与生、生与生的人际交往的情境,使学生变“怕交际”为“敢交际”,“会交际”,最后达到“善交际”。那么如何创设人际交往的课堂教学情境呢? 1、创设角色表演情境;喜欢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对此兴趣浓,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分角色表演,训练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编故事或根据课文故事情节表演,寓教于乐,让学生大胆而有礼貌地“交际”。 2、创设相关事物情境;如:进行“采访”“辩论”“演讲”类的交往训练时,先陈设好介绍的实物、图片等,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会兴趣盎然,从而自觉地参与到交往中来。 3、创设绘制图画情境;如:进行“介绍类”训练时,就可以绘制相应的情境图画,让学生置于画卷中,尽情地交际,无拘无束的交往训练。 4、创设播放音、影、像情境;如:进行“表演类”的训练时,利用电教的美学功能,营造浓厚和谐的训练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交往中来不能自拔,让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感知有关知识和用语,

从而引导学生大胆而合理想象。 另外,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课堂游戏”等都是一种很好训练的方式,无论哪一种形式,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感到真实,感到无限快乐。 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实际上首先是人际感情的交流,爱心构建“双向信任”的桥梁。这里特别要强调,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人际品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理解学生,另一方面就是与学生和谐相处。具体说来,前者要求教师心胸豁达,能对在身体、智力、感知、运动、社交及情绪上各有差异的学生表示关切、接纳;对学生产生的某需要、情感、冲突,能敏锐地察觉,并给予深入、自发的反应;同时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后者要求教师不虚伪行事,与学生能开诚布公,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对学生持积极相待的态度;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和谐、自然、默契,这有利于协调师生关系,取得管理效果。 教师通过自身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是师生交往的重要策略。一个有感染力的教师应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保持协调和融洽。教师用爱心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教师当作最可依赖、最可亲近的人,视为自己的亲朋好友,他就会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理想、谈学习、谈感觉,而教师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 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交往意识,激发他们的交往兴趣 交往水平的提高,直接源于交往的正确认识和动机,交往态度直接影响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调查发现,多数小学生的交往意识淡薄,不会主动寻求机会与人沟通,有的还拒绝交往。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交往意识,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