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图解心理学(典藏版)

图解心理学(典藏版)

版权信息

书名:图解心理学作者:立群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ISBN:978-7-5113-6707-5

前言

说起心理学,它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初民便对梦境和死后生活有所猜测。他们以为,有一种像空气一样的灵气通过呼吸出入人体。做梦就是这种灵气出壳外游,死亡时它不再返回人体。进入文明社会后,欧洲的古代人把这种灵气称之为灵魂。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古希腊哲学家把心理看作是灵魂的功能。近代欧洲的哲学家继承发展前人的思想,把灵魂称为心灵,并和知识的起源问题一起讨论。到了19世纪中期,形成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心灵或意识的经验心理学思想。

在漫长的20多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的心理学思想主要是在哲学内部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称之为哲学心理学,或前科学的心理学。1879年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后,百余年来的现代西方心理学发展迅速。

这门年轻的学科如今已枝繁叶茂,在许多领域形成了分支学科,如基础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应用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不仅如此,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还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影响广泛。面对体系如此庞大复杂的学科,想要系统地对其进行了解将是一项耗时耗力的浩大工程。

为了帮助读者高效地掌握必需的心理学知识,我们采取了更为直观的图文呈现手法,通过科学的体例、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有机结合,带领读者轻松步入心理学殿堂。这是一本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必备工具书,分为心理学的历史、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

6章,从生物学视角、认知神经科学,到人的发展、心理障碍及治疗,全面解析心理学学科概貌;从心理学发展历史、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代表人物等多个角度介绍心理学知识。阅读本书,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及各个流派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对更深入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注重实用性,同时也没有忽视其自身的审美要求,配入的400余幅与文字相契合的图片,包括经久流传的心理学名著书影、记录心理学家音容笑貌的画像与旧照、体现心理学思想的照片和理论解析图等,精美的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构成一幅精彩的心理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心理学发展的脉络,使阅读变得更加轻松明快,让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无论是对心理学一无所知的人,还是浸染在浩繁巨著中的学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第一章 心理学的历史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学

在有文字记载以前,早期的人类就一直关心自己及其周围的世界。他们想知道人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使人产生了爱与恨,人是怎样掌握语言的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最终促使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9世纪以前,哲学家还错误地认为心理就是“灵魂”。首先开始真正科学地研究心理过程的是生理学家,他感兴趣的是脑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心理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仅隔4年,斯坦利·霍尔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又建立了一所心理学实验室。

早期的心理学更多地受到人们信念的影响,这些信念是关于“心理是怎样活动的”或者“应该形成怎样一个学派”来研究它。这些心理学的思想常常渗透到流行文化中,在社会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这幅图画是墨渍测验的一张样例。把这幅图画呈现给被试者,要求他们描绘自己看到了什么,他们的回答常常反映了其人格特点。对多数人来说,这个测试揭示了心理学的本质——它告诉我们关于自己的一些东西,以前我们无从知晓的东西。

构造主义建立在威廉·冯特的试验工作基础之上。构造主义采用机械观,将心理过程解析成各个组成部分——被称为“心灵主义”,并以此来理解心理过程。

机能主义是威廉·詹姆斯在其著作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研究心理的机能比研究心理的结构更为重要。

诞生于1910年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经验”,而不是构造主义所说的“部分”。格式塔心理学家主要研究视觉,不过他们的思想也渗透到心理治疗领域。他们认为在治疗心理疾病患者时,应考虑到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后来,这一观点成了现代“家庭疗法”的基础。

这是心理学中许多关于“早期生活经验对自我发展影响”研究中的一项。儿童是怎样学习的?是什么导致了其后来生活中的问题行为?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他认为无意识心理过程导致了精神焦虑和心理疾病。他对许多行为的解释被应用到了社会生活中。

20世纪20年代,约翰·华生建立了行为主义,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对其做了进一步发展。他们都认为心理学家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反对用其他方法研究内部心理过程。行为主义对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提出了通过适当的“强化”,能够促进人和动物的学习行为和控制人类大多数的不良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信奉现象学的思想,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该学派认为人类既不受无意识过程的控制,也不为条件反射所塑造,而靠自由意志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卡尔·罗杰斯根据这一理论观点发展了一套心理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方式是治疗师帮助病人找到认识他们自己的办法,并帮助其恢复健康。因此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小组治疗,如“偶遇”小组,以及自助运动。

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各种流派的观点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性压抑导致许多问题”的观点,已经对20世纪20年代社会观念的解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行为主义提供了一种社会模式:在这个社会里每个公民都能被“教育好”,并且都能被社会所操纵。相反,人本主义提出的个人价值的观点似乎削弱了人在社会中的竞争性。

产生于20世纪中叶的认知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中反对行为主义的一场革命。心理学家又重新开始研究心理,但是所采用的方法却是客观地测量外部行为。这样,使心理学更加具有科学性,为人类平等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因为人类都拥有正常的认知能力,而不管他们学到的经验是多少。

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上最显著的变化可能是扩大和借鉴了一些新兴中间学科的研究方法。许多心理学家与生理学家紧密合作,努力探讨特定行为与脑和神经系统的联系。比如,脑成像技术使研究者能够观察到:人在进行不同的心理活动时,大脑被激活的部分也不同。在人们感知或解决问题需要进行推理时,观察感觉传入的变化如何改变心理加工过程,这已经成为一件可能的事情。

进化心理学是最新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并且正对其他学科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科学的进步,心理学家能够检测关于行为的遗传性,这引起了一些心理学家的关注,并提出,有利于生存的行为可能

像身体特征一样能被继承下来。

心理学也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自身得到了发展。交叉学科就是典型的例子,如与计算机专家一起合作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与语言学家一起合作研究人是怎样学习说话、阅读和书写的;与人类学家合作研究文化怎样影响人的行为,并通过比较和对比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们的思维过程、社会态度和行为,努力揭示种族、性别、社会阶层等社会和角色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由认知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科学联合而成的认知科学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在简单介绍了心理学各流派的观点之后,可以看到,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规范的实验科学。在这门学科当中,传统的各个流派的排序已经不重要了。然而,各流派的思想痕迹还是可以看到的,特别是在应用心理学中。例如,心理学治疗师可以利用行为塑造的方法,可以运用卡尔·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或者心理动力学疗法(现代精神分析)。甚至有些心理学家自称是“折中主义的”,这就是说,他们将利用任何一种有效的方法。一些研究者也可能自称是某一学派,但是他们把研究的重心放在搜集资料和解释心理活动上,而不是努力去发展某一特定的理论学派。对他们的学术归类,更多的是根据其研究领域,而不是根据其理论派别来划分。

第二节 早期的心理学

当今的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而精神病学则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心理疾病的治疗。然而,它们起初都是哲学的分支,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两个独立的学科。

在西方,最早尝试研究心理学的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心理学这个词来源于两个希腊词psyche(意思是“心理”或“灵魂”)和logos(意思是“学说”或“推理”)。“精神病学”也源于希腊文psyche和iatros,意思是“心理治愈”。

古希腊的医师兼哲学家希波克拉底指出,疾病是由体液或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液体的不均衡造成的,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体液说。“疯狂”被认为是由于黑胆汁质过多造成的,在某些地方“体液说”直到19世纪末才被人们认可。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感兴趣。他直接观察自然界的方法促进了经验主义的发展,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习得的,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用这种方法研究自然界的西方人,他也用此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疾病。

此后,在罗马的希腊人主张治疗心理疾病应该采用安静又有效的职业和药物疗法。

中世纪的心理学

在中世纪(5~15世纪),西方学者从宗教而非科学的观点研究人类行为。他们对自然的兴趣胜过医学。在欧洲,医学领域大约2000年几乎没有什么进步。

人们普遍认为行为不正常的人是被邪恶的灵魂所支配,或是受到了魔法的影响。患者通常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合常理的行为。治疗的目的就是释放这种邪恶的灵魂,中世纪的“汗屋”就采用闷烧树叶、用烟来熏出“魔鬼”的方法来治疗这些受痛苦折磨的人。魔法的或宗教的行为当时也很流行。受害者被宣称是不正常的、疯子或是精神错乱者。一些人在宗教命令之下接受治疗了,然而大多数人被迫成为乞丐或是游民。维持希腊医学传统的任务就留给了阿拉伯人,他们在医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8世纪为心理疾病患者建立了第一个收容所。而直到15世纪早期,欧洲才建立了第一所精神病院。

心理学的诞生

在14~17世纪(即人们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心理和脑解剖的研究又恢复了生机。

研究者们不再研究动物,他们转而研究人类的行为和解剖学。1506年,克罗地亚的人本主义者马可·马乌力首先使用了“心理学”这一术语。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认为,身体和心理是彼此独立的,相互之间有着强有力的影响。他坚信躯体的运作方式是机械的,而灵魂的运作方式既不是物理的也不是机械的——它是经过脑与躯体的互动而产生的智能。这种身心关系的二元论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影响。

荷兰哲学家布拉什·斯宾诺沙(1632~1677年)相信身心之间不会相互影响,而是共同地、平等地影响着行为,因为它们受到同一个刺激物的影响。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导致了心物平行论(这种观点认为脑活动的过程和心理活动过程共存,不需要相互影响就能发生变化)。学者们曾尝试将这些哲学的原则应用到医学中去。

疯人院

在欧洲,17世纪之前被认为属于正常社会之外的人都被禁闭在疯人院等诸如此类的机构中,其中包括心理疾病患者、残疾人、罪犯和游民。

到17世纪,治疗心理疾病的人被称为精神病医师,尽管他们几乎没有接受过培训,治疗手段通常也很野蛮。1788年,英国王储乔治三世就遭受了他的宫廷医师和精神病医师——弗兰西斯·威廉姆牧师的折磨。他的处境在《乔治王储的疯狂》这部电影中被形象地描述。

18世纪法国医师菲利浦·皮内尔在法国巴黎的一所医院要求从心理疾病患者身上除去手铐和锁链。当时的疯人院由教堂或是慈善机构建立,它不像医院,而更像监狱。自愿前来的医师有时会去那儿给他们服用一些由灌木和药草做成的药品,例如,促使呕吐的药物。大多数病人被枷锁锁着,用链子锁在墙上或是捆在紧身衣中。在这种疯人院中,最古老的、最著名的要数英国伦敦伯利恒市的圣特玛利医院,这是一个充斥着残忍、忽视、鞭笞、枷锁和污秽的地方。伯利恒简称为伯利,早已成为“骚乱”的代名词。

1793年,法国医师菲利浦·皮内尔(1745~1826年)被任命为为法国巴黎的一个心理疾病患者服务机构的负责人。

皮内尔对心理疾病患者一直受到非人道的对待很反感,他要求给精神病院中的患者除去手铐,给他们舒适的房间,并允许他们在训练场锻炼。他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表现之所以像动物,就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残忍的对待。这种观点冲击了传统观点——精神疾病导致了人们的行为表现像动物。虔敬的天主教徒皮内尔提出了一种人性化、道德化的治疗方法。他将精神疾病分为精神抑郁、狂躁、白痴和痴呆等几类。他停止了给病人吃泻药和放血等治疗方法,而采取和病人交流并允许他们参加系列活动的方式。

皮内尔对他所负责的这个机构和与之类似的为妇女服务的医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他的作品影响广泛,被译成英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在其他国家这种道德化的治疗也得到了发展。例如,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维森·卡拉其(1759~1820年)在心理机构的组织方面实施了根本性的转变措施。

精神病医师

在17世纪,有精神病的人开始被安置到疯人院等诸如此类的机构中。这些机构很快与残忍、淫猥和堕落联系在一起,最声名狼藉的例子当属英国伦敦的疯人院。负责这些机构的医师被称为精神病医师或是疯人医生。

在19世纪,7位拥有革新精神的精神病医师永久性地改变了这个局面。他们将精神病医师的工作变成一种受人尊敬的职业。他们的观点也有助于引领心理疾病治疗方法上的多方面的改革。其中,约翰·汉斯莱姆(1764~1844年)是一位在疯人院工作的药剂师,开始研究那些患有精神病的人的特性。曾经在疯人院担任监督员的约翰·康纳利(1794~1866年)最先倡导无约束疗法。W.A.F.布朗(1805~1885年)是一位苏格兰该体系的积极的改革者。亚历山大·莫里森先生(1779~1866年)成为一名巡访医师,并且最先实行对病患们的会诊。塞缪尔·加斯克尔(1807~1886年)和查尔斯·布

克尼尔先生(1817~1897年)是非机构组织的支持者,他们主张尽可能地实施家庭护理疗法。亨利

·莫德斯雷(1835~1918年)在他的《心理科学》杂志中批判了传统的疯人院。

图克派

当心理学还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的时候,一门新的学科即后来的精神病学产生了。纽约和英格兰的精神病院的不善管理和对待心理疾病患者的残忍程度令人震惊。1796年,愤怒的信徒们组建了一种基于平静、舒适和良好氛围的慈善治疗法。图克派——管理这个机构的富有的茶商家族,在转变人们对待心理疾病患者的态度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威廉姆·图克(1732~1822年)将他的收容所比作儿童场所,他相信他的坚持不懈会得到回报,即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改善。这反映了当时主要的新变化:第一次使心理疾病患者有了治愈的希望。1813年,塞缪尔·图克(1784~1857年)给由英国大不列颠政府组成的议会委员会投递了一封措辞激烈的报告,让他们去看看疯人院。他描述了疯人院的治疗方法,将它比喻成充斥着野蛮和管理不当的地狱,并且将它与“约克疗法”作了比较。由于图克派的努力,心理疾病是一种需要特别治疗的疾病开始为人们广泛认同。

美国的精神病治疗法是由英国的模式发展而来,“约克疗法”影响了波士顿、哈特福德和费城的著名精神病院。然而美国的医学之父本杰明·拉什(1746~1813年)更倾向于采用抑制的治疗方法。他认为静脉切放血术是使精神病患者镇定的有效方法。

科学和心理学

在19世纪中期,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仍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时的德国科学家约翰斯·缪勒(1801~1888年)和赫曼·赫尔姆霍茨(1821~1920年)第一次开始系统地研究知觉和感觉,他们用观察的科学方法来考察心理活动。但是直到19世纪后期,在医学和生理学方面受过训练的威廉·冯特(1832~1920年)在德国出版了第一本实验心理学杂志,以仔细观察为基础的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建立。这些做法有助于将心理学从哲学和精神病学中分离出来,使其有自己独立的身份而稳步地发展。

这幅1880年的油画描绘了收容所改革之前,伯利恒圣特玛利医院中的病人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精神病学上最著名的方法是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发展起来的精神分析法。最初它是一种治疗策略,它也是一种心理失调的理论,是了解人类本质的途径。弗洛伊德认为深藏在潜意识

里的力量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如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是两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工作者研究正常和变态行为,取得了深层次的学术造诣,并转向更深的专业练习。精神病学属于医学领域——精神病学者致力于脑和心理障碍的研究,并获得医学学位。他们有权开处方药和给病人进行其他的治疗方式。

然而它们两者之间仍然有许多方面是交叉的。1879年,人们引进“临床心理学”这一术语,用以表述医院这样的机构给病人做的分析。以心理健康为工作中心的临床心理学家常在富有经验的精神病医师手下接受训练。心理学工作者和精神病研究者也将联合起来帮助病人解决各种问题和治疗各种心理疾病。

第三节 关于“先天与后天”之争

有关“先天与后天”之争关注的是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人的心理在多大程度上是先天或是生物遗传的结果?多大程度上是教育或是经验的结果?人们从考虑心理问题之时起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在过去多年的争论中,人们都过于偏向某一个极端。

先天和后天的问题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理解:人性中有多少成分是遗传的(与生俱来或是固有的)?多少成分是后天习得或培养的?答案似乎无法回答,因为它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

早期的历史

先天与后天的争论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将心理比作是一张要凭感觉印象来填写的白纸。这一观点直到中世纪还有人在坚持。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也认为人生来没有智力。因此,这些早期的思想家们反对人生来就拥有知识的观点。

16世纪,英国学者里查德·马尔卡斯特(约1513~1611年)提出了“先天”和“后天”这两个术语来指代这一争论的两个极端。他既不同于他之前的学者,又不同于他之后的学者,他持一种折中的观点。他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先天遗传和后天经验都很重要。虽然他的具体的观点已经被人们遗忘,但是他提出的两个术语一直流传了下来。

钟摆学说

1859年,随着查尔斯·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的出版,在先天和后天之争中生物因素的作用变得更大。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高尔顿(1822~1911年)是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进化论首先表现出兴趣的学者之一。他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之后,对将进化的原则用于人类产生了兴趣。然而,与英国的经验主义者不同的是,他关注的是“个体差异是由先天和后天中哪种因素决定的”。这种关注差异,而不是关注个体知识发展的观点是这一争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高尔顿推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只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由父母遗传的不同的生物特征;另一种是不同的环境的力量,包括人们的经验和学习。他进一步指出,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特性是如何在家族之间遗传的,去探讨遗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命运。他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与天才》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的“高级心理能力能够遗传”的观点,可以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

尽管高尔顿对于基因和遗传机制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创建了行为遗传学——如今成了更有影响力的一个学科,就像遗传学、生物学和统计学一样为人们所熟知。它也是先天和后天之争的主战场。

行为主义的兴起

当高尔顿和其他人在发展他们有关基因和遗传的观点时,另一个心理学派——行为主义诞生了,英国经验主义的观点得到了行为主义者的支持。与高尔顿信奉遗传决定性格相反,行为主义之父——美国心理学家约翰·B.华生(1878~1958年)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因此,行为主义者力求从事实上解释行为的各个方面,不管是人类的行为还是动物的行为,依据学习的法则,行为主义者提出了两种模式: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1849~1936年)偶然发现了经典条件反射。当他在研究狗的消化过程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在他给狗喂食的过程中,狗在食物到达之前就开始分泌唾液。经过更仔细地观察,巴甫洛夫发现在给狗喂食之前摇铃铛,即使是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狗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因为狗在铃声和食物之间已经形成了联系,这种联系是先前所没有的。

约翰·洛克

在马尔卡斯特提出人类的行为是由“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之后的100年,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1704年)提出一种相当极端的观点。在1690年出版的《理解人性》中,洛克创造了

其后200年中继续探讨这一主题的气氛。现在存留的出自洛克著作的一段著名的论述就是强调后天的作用大于先天:

“就让我们假设心理如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字迹,也没有任何思想,那么它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呢?具有无穷想象力的人又是从何处而来呢?知识和推理的素材又从何而来?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就是一个——经验。”

洛克是英国经验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经验主义学派认为心理是由经验来填写的一张白纸。依据这种观点,天赋或生物遗传仅仅提供了视觉、听觉、味觉等人们了解外界的感觉器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