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案3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案3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案3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教案3 华东师大版

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

〖课程标准〗

知道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说出《最后的晚餐》、《向日葵》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及其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和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知道荷兰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及其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通过欣赏《向日葵》,说出它的艺术风格,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及其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感受他同命运抗争的可贵精神,提高对世界名曲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多渠道搜集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作品,能说出一部莎士比亚或者托尔斯泰主要作品的故事梗概。从作品中体会他的艺术特点――批判现实主义。

学生通过欣赏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和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其艺术风格,体会画家用生命和灵魂创作作品,把精神和艺术达到完美统一的艺术品格。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通过创设催人奋进的历史情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感受贝多芬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以及与命运和社会不公进行斗争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托尔斯泰敢于揭露俄国社会黑暗、政府官吏腐败和教会虚伪的斗争精神,以及他对劳苦大众的热情和对人民教育的热心,体会作品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态度,敢于同社会邪恶势力及不公平现象斗争的勇气和关注同情弱势群体的人文精神。通过欣赏《向日葵》,体会作者用生命和灵魂创作作品以及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从小培养热爱生活、善待人生、善待生命的意识以及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

帮助学生感受贝多芬虽身处逆境,却发出“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呐喊的坚强毅力。坚信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成长道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历史上文化领域的五位大师和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难点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方法〗

在本课中,主要利用自主学习与问题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充分调动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积极性,感受作品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文学艺术的繁荣”是这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世界近代史上文学艺术领域的四位大师: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著名画家达芬奇、凡?高和音乐家贝多芬。这五位大师是世界近代史上涌现出的一大批文学艺术家的杰出代表。

17―19世纪,是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阴暗面也日趋暴露:血淋淋的原始积累、残酷的殖民掠夺、罪恶的奴隶贸易、一次又一次的殖民战争、对剩余价值的贪婪追求、贫富分化的日益严重、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再加上封建主义残余的存在,阶级矛盾变得更加尖锐。资本主义的先进性和残酷性决定了这一时期世界文化的发展,一大批文学艺术大师出现了。他们的作品深刻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批判、揭露不公的社会现象;他们的作品追求真、善、美,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明财富,堪称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的瑰宝。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能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但由于地处农村,可供利用的资源有限,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多指点、多补充,才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艺术大师的认识和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请教相关学科的教师,更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艺术大师的再认识、再理解。

2、收集有关四位艺术大师的作品,提前欣赏、体会,制作多媒体课件。

3、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学生准备

1、全班同学分三个小组分别搜集四位艺术大师的作品,通过小组的初步合作,认识这五位艺术大师。

2、学生尽能力所及准备相应的投影片。

3、准备相应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提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确立和发展,使我们感受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今天,我们再踏进文学与艺术的殿堂,领略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文学和艺术的魅力。如果说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果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那么文学和艺术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我们追求真、善、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设计意图:总结所学内容,陈述性导入,使学生快捷地进入到学习氛围之中)

小组介绍质疑,师生互动赏析。

师:请一位学生回答“大师”一词的含义。

生:回答(略)

师:大师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敬仰或崇拜的人。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第一位文学大师。

沿着第一小组的笔触品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

一、文学:

1、师: (多媒体课件展示莎士比亚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图片,请“同学分别回答关于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最基本的知识: 所属国家、文学艺术成就、主要作品等)

(设计意图:本课的基本知识已在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掌握,通过课堂上再次介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师:请这一小组的成员把自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生:(回答,略)

师:归纳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如下问题:

(1)为什么说莎士比亚和列夫?托尔斯泰是“文学巨匠”?

(2)莎士比亚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有什么艺术风格?

(3)莎士比亚和列夫?托尔斯泰分别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积累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师:请同学来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回答)

生:第一个问题,大家请看投影片。(展示投影片)

夜雾弥漫,月光神秘地穿过雾霭。“是啊,明天,明天!”他想,明天对于我或许一切都完了,不再有这些回忆,这些回忆不再有什么意义。也许就在明天――甚至,一定就在明天我有这样的预感,我终于有机会第一次表现我所能做到的一切……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擅长深刻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因此被称为“心理描写大师”。

生:大家请看本课内容,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展现了俄国社会最粗暴的贪欲和残忍,敢于揭露社会不公平现象,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了解俄国的历史。因此,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这真是恰如其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托尔斯泰作品的艺术风格――批判现实主义。

师:听了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老师真高兴,因为大家能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这种自学能力的提高,会终生受益。老师再来介绍一下“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思潮。

(设计意图:学生搜集的资料有限,对“批判现实主义”理解不够,通过补充说明能加深对托尔斯泰作品艺术风格的理解)

师:(介绍,略)

列夫?托尔斯泰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生:列夫?托尔斯泰敢于揭露俄国社会的阴暗面,说明他有和不公平现象做斗争的勇气。他还关注农民及农民的教育,体现了他关注和同情弱势群体的人文精神,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师:(对同学们的思考和见解表示赞许)请大家再来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态度和关注、同情弱势群体的人文精神)

随着第二小组的心声观赏凡?高。

二、美术:

师:除了莎士比亚和列夫?托尔斯泰,教材中还介绍了另两位艺术大师,他们是谁?

生:达芬奇、凡?高。

(多媒体展示凡?高图片)

请“达芬奇小组”介绍达芬奇的生平及其作品、“凡?高小组”的成员介绍凡?高生平。

(学生介绍)

师:为什么说凡?高是“用生命作画的人”?

生:(畅所欲言)他热爱生活,醉心于艺术和道德问题,他执着于绘画创作,苦心修炼技艺,是一位用生命作画的艺术家。所以称他为“用生命作画的人”……

师:(多媒体展示他的代表作《向日葵》,组织学生交流沟通)凡?高为什么喜欢向日葵?这符合他的创作风格吗?这与他一生的经历有何关系?

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精神和艺术统一”的艺术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凡?高热爱生活,对事业执着追求,用生命来创作,来表达他的精神。

借着第三小组的视角“弹”“论”贝多芬。

三、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师:凡?高给世界留下了许多启示,同样,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也给世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和精神财富。(多媒体展示贝多芬图片)

生:(回答基本知识)

师:请“贝多芬小组”的同学介绍贝多芬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

(设计意图:此设计旨在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自信心)

生:贝多芬5岁随父学习钢琴、8岁开始演出、10岁开始学习乐曲,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先后向莫扎特、海顿等名师学习。1800年前后听觉发生严重障碍,但是他坚持创作,相继完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传世之作。1820年失聪后仍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曲》以及最后的五部钢琴奏鸣曲等,所创作的9部交响曲均被誉为不朽之作。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贝多芬小组”所搜集的《命运交响曲》片断。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调动学生的感官,充分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提高学习质量)

(师生同欣赏乐曲的旋律、意境,体会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师:(尝试诠释音乐家在乐曲中所寄托的情感)贝多芬在耳聋、多病、生活困苦、家庭不幸的情况下坚持写下这部交响曲,表达了他与命运搏斗的坚强意志。他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也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精神,贝多芬才能成为一个音乐界的伟人,一个强者,他把全部激情融入到音乐之中,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交响曲《英雄》。

生:(欣赏《英雄》,介绍《英雄》的创作背景)

师:(归纳)《英雄》的命名,充分说明贝多芬的伟大品格,他是法国大革命的衷心维护者,“自由、平等、博爱”是他一生奋斗的理想。他了解法国革命的情况后,非常景仰比自己大一岁的拿破仑,因为此时的拿破仑正在率领法国人民摧毁专制,捍卫共和。他开始全力投入一部新的交响曲的创作,打算将此献给拿破仑。在1804年作品完成时,他在封面上写下“献给拿破仑、

波拿巴”,并且通过法国大使馆办理呈献手续,但是就在这时,他的学生却给他带来了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怒吼着、叫骂着奔向桌边把作品的封面扯下,撕成两半,摔在地上。半年以后,这部作品初演时,标题已经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这就是《英雄交响曲》的由来。

请大家谈谈我们应该学习贝多芬的哪些精神。

生:(畅所欲言)

师:我们在欣赏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度过了本节课,这些艺术家的共同点就是追求真、善、美,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人在欣赏艺术大师作品的同时会受到许多震撼,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同学们应该多欣赏类似的佳作,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准和生活情趣。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升华)

学生谈心,教师小结

(先让学生谈本节课学习中的感受与感动,然后教师进行小结)

在本章我们学习了17世纪至19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这一时期,科学进步,文化艺术繁荣,这些都建立在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和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所取得的成就,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既集中反映了时代风貌,也表达了人类理想,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设计意图:小结和导入前后呼应,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和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极大进步)

〖教案点评〗

1、本设计让学生在课前分成三个小组收集资料、准备问题,在课堂上分成“托尔斯泰小组”“凡?高小组”“贝多芬小组”,分别介绍艺术大师的生平事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启智明理、体验感情、升华思想,自始至终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2、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艺术大师丰厚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并有意识地初步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

3、通过赏析文学片断、观瞻绘画作品、倾听交响曲目,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有所培育,丰富了本节课的精神内涵。

4、本课教学设计补充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虽然超出了课标所规定的内容范例标准,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贝多芬同命运抗争精神的理解,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依据标准,但不拘泥于标准所规定的最低要求”的理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教案 华东师大版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 【内容标准】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探究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东方人民创建文明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教学要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导入新课】 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常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学生阅读教材地图,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见板书) 二、古埃及——金字塔的国度 1、古埃及是最早进入奴隶社会(阶级社会)的文明古国(前3100年)。 2、学生阅读课文,从数据方面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讨论:为什么古埃及人要修筑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里边存放着国王的尸体木乃伊(干尸)。古埃及统治者所以费尽心力建造它们,而且越造越大,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宗教原因。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独到看法,认为世界以南北走向的尼罗河为界,河东是生者世界,河西是死者世界,就像太阳在早晨从富有生机的河东升起,傍晚落到河西黄沙之中一样。因此,人死了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埋,要埋到西岸。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只不过到另一个世界去活罢了。为此,要保存好尸首,要有专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要准备死者在冥世生活的住所即坟墓,还要在住所内放上食品与奢侈品,供死后消费。其次是政治原因。古埃及人无论国王还是平民生前都营造坟墓,只是国王的陵墓要比平民规模大得多。这不止因国王富有财力,更重要的是死去的国王希望用巨大的陵墓表明他不仅在世时享有无比的威严和压倒一切的专制力量,而且死后也同样享有这一切。他们的金字塔具有君临一切的威严,使人们永远感到他们的存在,永远向他们顶礼膜拜。而且,那些活着的国王也希望利用死人的伟大来衬托自己统治的不可动摇。 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学生讨论教材上有关《汉谟拉比法典》图片与文字材料,回答联系中的一些问题。 【总结巩固】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第7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华师大版练习题二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第7课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爆发华师大版练习题二 第1题【单选题】 “见风使舵”比喻跟着形势转向,结合一战爆发前后历史,你认为哪一个国家的举动最符合这个成语的含义(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意大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882年形成的三国同盟不包括( ) A、德国 B、俄国 C、奥匈帝国. D、意大利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一组图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的征兵海报,但实际上各国参战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 A、巩固本国政权 B、欺骗国内舆论 C、重新分割世界 D、转移矛盾视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由英国、法国、俄国建立的是( )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法西斯集团 D、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 A、美国 B、意大利 C、英国 D、俄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答案】: 【解析】: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高密四中于秀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⑴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基本内容。 ⑵知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大致情况。 技能目标: 通过比较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异同,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对比中、苏改革概况,从而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探究法学习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解决问 题的习惯。 ⑶采用表格学习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谈谈对改革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改 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本国的实际状况。 ⑵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史实的了解,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曲折、艰巨和长期的。教学重点:⑴了解各次改革的内容⑵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重点突破: ⑴通过学生自读课本,自主学习各次改革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次改革的特点及这些改革的共 同点。 ⑵教师组织学生在比较各次改革异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教学难点:⑴各次改革遭到挫折的原因⑵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 ⑴范例教学法。(学生通过学习一个改革,自己“照方抓药”,主动学习) ⑵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 ⑴合作探究法(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⑵自主学习法(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自己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小短文集20180622

新题型训练:历史九年级小短文集 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 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创新 改变我们的生活(1分)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比尔·盖茨的微软品牌为代表,信息科技不断创新。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技术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字数不足80则酌情扣分。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2分,“创新”关键词1分,史实正确1分,共4分) 2.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形成了以英法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该体系崩溃。二 战后,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运作,进而形成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进入新千年 后,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形成,多强们正致力于发展经济,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3. 巴黎和会引发五四运动 1919年1月,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的愤怒。5月4日在北京引发了伟大的爱国运动: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华沙条约》签字 欧盟总部 科索沃战争 世界格局的演变 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1999 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凸显。欧盟是多强之一,进入新世纪后多强们的经济 迅速发展,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列宁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 中国革命 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以苏联为师,但两国国情不同,毛泽东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6. 伏尔泰 17、18世纪(1分),法国(1分)启蒙运动爆发,伏尔泰是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天赋 人权(1分)。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1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亚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1分)。 7.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为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8. 《独立宣言》的签署 林肯在战场上 汽船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美国的发展史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使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完成了工业革命的美国, 在第二次工业个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发展又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为美国促进生产力大发展并走向世界之巅奠定了基础。 五大国首脑在千年首脑会议上 巴黎和会四巨头 雅尔塔会议主要国家元首 巴黎和会三巨头 五四运动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八十四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 八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 ④北魏⑤东晋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淝水之战留给我们的成语有(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草木皆兵 C、三顾茅庐 D、草船借箭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读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C、汉武帝的大一统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答案】: 【解析】: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知识梳理型教案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知识梳理型教案【内容标准】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考试标准】 识记: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分析经济危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引导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教学要点】 要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重点: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难点: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 【新课探究】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协调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的关系)1、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大会的操纵国:美、英、法) 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和约》和对奥、匈、保、土等国的和约,这些和约构建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即“凡尔赛体系”。 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1)和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 1920年国际联盟(国联)成立,1946年解散,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实质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工具。 (2)和约第二部分是对德和约。 《凡尔赛和约》将战争罪责全部推给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实行严惩。

①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②军事方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东岸50千米内不准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只准保留陆军10万人。③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此外还有大量赔款,禁止德奥合并等内容。) 讨论:一战的责任仅仅是同盟国吗? 提示:双方都是非正义的,双方同样都有责任。 3、《凡尔赛和约》与中国的关系 《凡尔赛和约》在殖民地方面的规定: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这一条文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1)《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规定: 和约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2)《凡尔赛和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什么: 说明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4)中国人民和北洋政府代表进行了哪些抗争? 中国人民掀起了五四运动,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来源:学+科+网] (二)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协调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1、1921年美、英、日、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美、日矛盾激化) 2、1922年与会九国签订了有关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五国(海军军备)公约》等条约,构建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即“华盛顿体系”。 3、《九国公约》的内容与实质 (1)内容:《九国公约》名义上规定各国必须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但没有采纳中国提出的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实现关税自主等正当要求。其核心内容是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2)实质:《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有利于美国在华扩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进而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自然科学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学难点为: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用事先制作好的表格,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3)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的背景: ①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②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精神世界的控制。进而分析:随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从而掀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也就可以讲清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二.“人文主义”概念 ①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讲清其含义; ②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评价: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一定局限性; ③在介绍文艺复兴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时,要注意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三.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①注意强调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三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一位艺术大师;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向西欧发展时的一位英国文学巨匠。 ②要求熟识课本插图和有关史料,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他们勤勉治学,献身艺术,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可贵精神。 ③“天文学领域成就”虽然安排在课文小字部分,但同样不可忽视。应该强调天文学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率先发起反对封建教会的斗争。对哥白尼、布鲁诺等一批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及新天文学理论的创立可以简要讲述,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扩展学习内容。 ④自由阅读卡《欧洲最早的印刷机》,建议穿插在“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成就”之后指导学生阅读,使相关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进而引申: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⑤最后,总结出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四.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b8长泰一中09-1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长泰一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出土于 ( )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2.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生前,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B、8世纪中叶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C、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是帝国最繁荣的时期 D、1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 3.公元前490年,在马拉松平原激战中,雅典人以少胜多重创( ) A、波斯军队 B、马其顿军队 C、罗马军队 D、西班牙军队 4.亚历山大东征的后带来的积极意义有:①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②东西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③其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④雅典的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⑤希腊同时从东方汲取了不少的文化养分(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纪》流传后,产生的影响( ) A、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 D、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6.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7.下列关于阿基米德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发明家 B、几何学鼻祖,对天文学、光学和音乐也有所研究 C、毕生致力于科技研究,学富五车,成就斐然 8.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阿拉伯数字“0、1、2、3……”打交道。它的最早发明者是:() A.古印度人 B.古阿拉伯人 C.古希腊人 D.古两河流域人 9.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创造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 10.中古时期,西欧各地的天主教堂广泛采用的建筑风格是 ( ) A、多利亚柱式 B、爱奥尼亚柱式 C、哥特式 D、科林斯柱式11.左图雕塑作品的作者是() A、米隆 B、菲狄亚斯 C、波力克利特 D、荷马 12.恩格斯称下列哪位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A、达·芬奇B、哥白尼C、但丁D、布鲁诺 13.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无关的是() A、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 B、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的要道 C、西欧贵族和新兴商人对东方财富的炽热追求 D、“太阳中心说”的确立 14.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是 A、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B、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C、1688年“光荣革命” D、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 15.《独立宣言》是由谁执笔起草的?() A、华盛顿 B、富兰克林 C、林肯 D、杰斐逊 16.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17.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制宪会议的召开 C、攻占巴士底狱 D、《人权宣言》的发表 18.2008年是美国大选年,回顾历史,美国总统竞选的制度开始于( ) A、列克星敦的枪声 B、1787年宪法的制定 C、北美大陆会议的决定 D、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9.学习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后,九年级1班的同学对如何评价拿破仑展开了激烈争论,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拿破仑是独裁者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 C、拿破仑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从未打过败仗 D、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 20、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之处有 ①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②革命都以暴力方式进行 ③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九年历史期中试卷第1页共3页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八十六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华师大版课后练 习第八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结论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井冈山会师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矛盾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舒国惠在《红色大地》中记载:“对张学良来说,蒋介石反共和拖抗日后腿的做法,到1936年秋天时已忍无可忍”,这个晚动感情的人是东北军的头领,东北军的士兵特别反日,因为他们在东北的家乡,在 ______之后就被日本军队占领。”(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北伐战争、《辛丑条约》、九·一八事变 B、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C、重庆谈判、《辛丑条约》、七七事变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练习七十五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练习七十五 第1题【单选题】 如果你要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历史,需要查找的文献是( ) A、托尔斯泰的作品 B、《慕尼黑协定》 C、《凡尔赛和约》 D、“马歇尔计划”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5年3月21日,应纳米比亚政府邀请,习近平主席派遣特使出席了纳米比亚新总统就职仪式和纳米比亚独立25周年庆典。25年前,该国的独立标志着( ) A、欧洲人已经被彻底地赶出了非洲 B、美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 C、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D、欧洲与非洲的贸易往来最终结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关于这一组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订标志这一组织正式形成 ②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

③194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在中东地区实行印、巴分治 ④联合国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标志着欧洲殖民主义对非洲奴役达五百年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 A、埃及独立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C、纳米比亚独立 D、曼德拉当选为南非总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前世界形势的是( ) A、 B、 C、 D、 【答案】: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第15课 三国鼎立巩固辅导四十八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与民族大融合 第15课三国鼎立巩固辅导四十八 第1题【单选题】 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其主要原因是( ) A、黄巾起义的破坏 B、东汉政权瓦解 C、封建军阀的割据混战 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小刚同学为某位历史人物撰写《感动历史颁奖词》: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参考下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老臣”是?( )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05年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诸葛亮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南北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根据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共同点,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与其相符的战役(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赤壁之战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州之战 【答案】:

九年级下册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

九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世纪下半期,兴起于美国、德国,并很快扩散到西方各国。 特点: 电力的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标志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2)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的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成为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电力的使用使人类进入钢铁时代。 2.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1)卡尔·本茨 德国最著名的工程师之一。1885年,成功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 影响 汽车的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始进入“汽车时代”。 (2)莱特兄弟 美国发明家,1903年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架现代意义上的飞机。 影响:飞机的发明给人类插上了非凡的翅膀,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3.爱迪生 (1)爱迪生 美国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他一生共有2000多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等,被称为“发明大王”。 (2 )电器的广泛使用 从20世纪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洗衣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答: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面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国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注重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应注重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人类有利有弊,请简要说明。 答:工业革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也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遭到严重污染。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之父”“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他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2)达尔文及其主要成就 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1859年,发表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生物的进化,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3)爱因斯坦及其主要成就 爱因斯坦是是近代科学技术的终结者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创者,被誉为“现代物理学泰斗”。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影响:为原子弹的研制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 原子时代的大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启蒙运动 ①背景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虽然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依然受到封建君主专制严重的阻碍。壮大的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思想武器摧毁封建制度。 ②核心 理性主义。 ③影响 启蒙运动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2)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把教士称为“文明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提倡自由平等,开明君主制证的君主立宪制。 答:先进的思想解放引领社会的进步。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或变革需要有长期而深刻的思想理论准备。(认识)在改革开放的的新时期,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解放思想,提升综合国力。 新经济政策 年11月7日(俄历10月)。 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起义者攻克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结果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性质 无产阶级革命。 (5)历史意义 1、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3、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苏联国情。和平建设时期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2)实施 1921年3月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 (3)内容 1.农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 3.商业:实行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特点 社会主义与市场直接联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借鉴。 (6)评价 把社会主义建设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列宁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斯大林时期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严重弊端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经济上: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作风盛行。 (3)启示: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应该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适合自己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等。 年经济危机 年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资本主义各国政局动荡。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意大利、日本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年 ( 3)核心和基础 实施《国家产业复兴法》。 作用: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4)特点 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5)作用 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并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我国应不断改革创新,适时调整政策 (2)我国应重视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第16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课后辅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第16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课后辅导练习三十三 第1题【单选题】 下面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漫画中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美国( ) A、制造慕尼黑阴谋 B、出台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指挥“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人数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1980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已下降到13%,从事信息行业的人数则占总人口的72%。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新的经济危机打击美国经济 B、美国社会腐败程度加剧

C、技术革命推动美国经济进步 D、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46年丘吉尔曾说:“重建欧洲大家庭,或尽我们所能地给它提供一个机构,使欧洲大家庭得以在和平、安全和自由中安居。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20世纪90年代,丘吉尔这一愿望得以实现的组织是( )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B、美国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D、西欧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A、社会改革 B、适当的经济政策 C、美国扶持 D、朝鲜战争的爆发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以为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 ) A、争取美国的援助 B、引进科学技术 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 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答案】: 【解析】: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4.1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4.1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教案华东师大版 【内容标准】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考试标准】 识记: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有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社会主义的改革,探究苏联解体的教训。 2、过程与方法:比较探究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必须符合实际,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艰巨以长期性。【教学要点】 要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 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什么经验教训。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的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主要改革 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评价: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赫鲁晓夫改革归于失败。 2、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评价: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导致苏联解体。 3、匈牙利卡达尔改革 评价:将市场与计划结合起来,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中国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改革的成功是因为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东欧剧变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发生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三)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苏联正式解体。(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什么经验教训?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必须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5)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课后练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课后练习三十四 第1题【单选题】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A、汉武帝 B、秦始皇 C、汉文帝 D、汉高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建立皇帝制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西汉前期的在位皇帝,按照统治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汉武帝? ②汉景帝?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 )

A、西汉的建筑技术高超 B、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 C、西汉想统一的愿望 D、震慑少数民族的手段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一代雄主汉武大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国崛起,实现了汉朝的“大一统”。他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的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他是接受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 A、卫青 B、董仲舒 C、张骞 D、主父偃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史实:“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判;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土与儒生》 推论:秦始皇与汉武帝统一思想的做法本质上都是文化专制主义,只不过二人采取的手段不同而已。( ) A、正确 B、错误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史前时期的人类》: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史前时期的人类》是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内容,主要讲述了原始人类的出现、三大人种的形成和氏族社会三大问题。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开始,对以后世界历史学习起着引领和铺垫作用。而且本节课也是开始培养学生由中国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学习和思维。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积累本课基本史实,采用讨论教学方法,了解人类起源于进化论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地看待人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起源的共性。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特点。 难点: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4、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引入基督教上帝造人说故事,与中国古代女娲造人说进行对比,深化教材,使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的人类起源说。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尤其是初一中国古代人类起源的传说对本节课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学生还是首次接触世界历史,再加上知识迁移能力有限,中国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思维习惯对世界历史学习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作用。因此在初次进行世界历史的学习更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学法 1)课前要预习,了解本单元的前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收集一些人类起源、人种分布及氏族社会的资料。 2)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归纳法、图表法、分析对比法等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分组合作,互动探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分组,合理搭配,让讨论、分析、研究、交流落到实处,鼓励学生多发言,并做好课堂笔记。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收集相关材料,通过分组合作、互动探究,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分析解决课堂内容 四、教学流程 程序一:学生课前自学 程序二:师生、生生课上多向合作、交流、讨论 1、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