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文化特征谈高级英语教学

从文化特征谈高级英语教学

从文化特征谈高级英语教学
从文化特征谈高级英语教学

Teaching eld?Intemet fortune

?网络财富从文化特征谈高级英语教学

蒋艳辉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由于所选文章的年代所限,其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教师应该因时而异地进行讲解。利用文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特征解读文化现象,既能避免学生的误读,又能增强学生探讨文化现象的兴趣。

【关键词】文化;教学;高级英语

由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教科书是一套经典教材,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它的选材大都是距今较早的作品。作品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与现在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变。然而,“文化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双重特征。”[1]教学时应利用文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双重特征对学生进行引导来阐释相应的文化现象,对比文化现象的转变。这种文化特征在教学中的引入,不但会提高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积极性,而且还解决了教学题材的“老龄化”问题。

笔者认为,对于特定的教材文本,作者由于写作时间所限定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理解即可视作文化的共时性特征。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上解读当时的文化内涵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文化现象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一味停留在某个历史阶段进行讲解,对于当代的大学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可能造成他们对当今文化现象的误解和误读。因此,笔者把文化在时间上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归为文化的历时性特征。

《马拉克什见闻》(1939)这篇文章是英国讽刺小说家、新闻记者乔治奥威尔在三十年代末期对非洲摩洛哥城市马拉克什描述的纪实性文字。作者分别对当地的土著居民、犹太人、黑人乃至家畜及野生动物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较为客观、准确地描摹和勾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文化的共时性特征的讲解、探讨比较容易把握。教师可借助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来解决许多问题。就此问题,已有许多教师探讨过,在此不再赘述。然而,教师可从网上收集材料,也可要求学生自行收集相关信息,侧重在时间上的对比。这样,既帮助学生们对当时殖民地人们境遇的理解,又使他们意识到随着时代变迁,摩洛哥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不然的话,学生会觉得这就是当地的现状。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会造成偏见,就像许多西方人以为中国现在就像他们读到的三、四十年代的状况一样。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把握背景知识的介绍,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各种文化现象,避免学生的误解和误读。这也正是高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值

得关注的问题。

由于学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

对于异国文化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对于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需要老师的引入

和介绍。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对作者客观

性描述中存在的主观性进行分析,从而批

判性地理解作者自认为的客观性描述。

在《马拉克什见闻》一文中,作者试

图以较为客观的态度来叙述,但是他在叙

述过程中还是难以避免地带入了个人的感

情色彩和观点。“在场的每一个白人心里

都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的心思。我有,其他

旁观者也有,骑在汗淋淋的战马上的军官

们有,走在队伍中的白人军士们也有。这

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而又彼此心照不宣的秘

密,只有那些黑人对此尚茫然不知。”[2]

对于这种带有种族偏见的观点,一定要引

导学生不要想当然地接受,要结合当时的

时代背景去理解,也要带有批判的态度去

衡量。在作者所生活的年代,种族歧视在

白人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

以此来推论黑人的心里,认为黑人心甘情

愿地接受白人的压迫和统治,只能被看作

是作者的主观臆断。从黑人的视角出发,

白人却似乎在盲目乐观了。在著名黑人作

家拉尔夫艾里森在1952年出版的名著

《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祖父在临终

前对儿子的遗言道出了黑人的心态:

儿啊,我死后,希望你继续战斗。

我没有对你说过,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场战

争。……你要在险境中周旋。希望你对他

们唯唯诺诺,叫他们忘乎所以;对他们笑

脸相迎,叫他们丧失警惕;对他们百依百

顺,叫他们彻底完蛋。让他们吞食你吧,

要撑得他们呕吐,要胀得他们爆裂。[3]

由此来看,我们得到完全相反的观

点。黑人并非像白人想象得那样愚蠢;白

人也并非黑人眼中的救世主。只有通过这

样的对比,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文化视角的

重要性。不能盲目地接受别人的观点,而

是要批判地看待一些文化现象,避免误解

和误读。

与基础英语不同,高级英语不应只停

留在对文章表层含意的理解,更应该挖掘

作者更深层次的文化思想内涵。因此,高

级英语教学应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为学

生提供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从天窗中消失》一文中,作者

主要阐述了科技的发展所引发的全球化趋

势,从而论证了文化的趋同性。他所探讨

的自然的消失、历史的消失,乃至于银行

的消失等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并且

所举例子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如果在教学

过程中利用文化的历时性特征,那么这些

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形象、具体。在讲解过

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用英语

发表自己的观点。关于自然的消失,作者

提出“自然已经消失。它已经成为一系列

存在于可见事物表面之下的几何和数学关

系”。[2]文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利用现在的文化现象来解释作

者当时的文化理解。如今,我们周遭的自

然已经是人工智能的结果,原本的自然已

经消失在人们创造的世界里了。

另外,就银行的消失现象,作者先从

银行的外观变化写起,由坚固的大理石或

花岗岩到钢架玻璃结构,再到自动售货机

一样的计算机终端设备。但是,作者难以

想象,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网上银行进一

步体现了实体银行的消失。人们可以通过

网上银行实现多种实体银行所能提供的服

务功能。在课堂中,与学生们的这种探讨

既进一步印证了作者当时的想法,又利用

了文化的历时性特征,通过不同时代对同

一文化现象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

复杂的概念,使他们意识到文化现象延续

和变化的特点。

《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这篇寓

言叙事文以奥米勒斯这一虚构的城市为背

景,探讨了快乐幸福这一永恒的主题。追

求幸福的文化现象可以说贯穿整个人类的

文明史,但是对幸福的定义,人们却有着

千差万别的理解。本文作者提供了一个较

为极端的例子:快乐的奥米勒斯人的幸福

建立在一个幼童的痛苦之上。去看望幼童

的人们对他(她)的境遇都深表同情,在

经历了痛苦的思考后,一部分人为了维护

20099

117

年月网络财富

网络财富?

Intemet fortune?Teaching eld

全城人的幸福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而另一部分人却毅然离开了这座所谓的幸福城市。这两种不同的选择提供给我们对追求幸福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刻思考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文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双重特征,分别对文本提供的文化现象和目前学生对此现象的思考进行探讨和评论。这种从文化视角对课文中的文化现象所做的开放性探讨必定会促进高级英语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之,高级英语教学要结合课文中的

文化现象,利用文化的双重特征,侧重不

同时代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培养

良好的思维习惯,避免误解和误读,使语

言和文化的学习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2001.

[2]张鑫友.高级英语学习指南[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M].任绍曾,张德中,黄云

鹤,殷维本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蒋艳辉(1972—),男,黑龙江鸡西

人,硕士,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

美文学。

论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主观教学

李义君

(集宁师范学院音乐系,内蒙古集宁012000)

【摘要】由于声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声乐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的特点。长期以来使得声乐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谈感觉”、“找感觉”这样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主观教学法。下面进一步阐释声乐教学中主观教学法的表现形式、不确定性、必要性及局限性,使广大师生对主观教学法有一个全面的、理性的认识,并使之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概念;表现形式;有用性及必要性;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意义

目前,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声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大都根据教师的经验,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歌唱方法和技能,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传授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启发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喑示、联想。尤其在对声乐及音色的理解上,往往常用“找感觉”等语言,这种语言表达在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也是本文所要表达的声乐教学中的主观因素。在此,把运用主观表达方式授课的教学方法称为主观教学法。由于此教学方法的有用性,目前在国内外声乐教学中主观教学法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占主导地位。

一、主观教学法表现形式

主观教学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教师对音色的形象思维和对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观表达方式;教师个人对声乐作品理解;教师对个人理解和个人感受的表达方式;教师对学生音色做出的比喻评价;以及学生在自己演唱中对音乐的各方面感受等等。其中,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强烈、最突出的就是教师把自己对音乐的主观感受用类似比喻的主观表达方式传授给学生,然后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发挥想象力,模仿教师的音色,将信息转化为自身的主观感受,借以指导自身的演唱技术。这种主观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典型的例子有:①威廉文纳在《歌唱——机理与技巧》中有:“声音越圆润,就越有‘向下’和‘向前’和‘向后’的感觉;越明亮就越好象是‘向上’和‘向前’。要记住的要点是,它必须同时走向两个方向。”②汤雪耕在《怎样练

习歌唱》中写到:“如果呼吸用的对,有

了支点的感觉,那么当我们歌唱发声时,

便会感到发每个音都是用气息支持的,发

出的声音不但响亮、悦耳,并且具有伸缩

性和色彩变化,而颈部肌肉、下颌、舌根

等并不感到紧张。”这些都是典型的主观

教学法。

二、主观教学法的有用性和必要性

由于声乐学习与学习音乐理论或器

乐门类明显不同的是,在学习声乐过程中

存在着更多的主观因素,这些主观因素有

其存在的有用性和必要性。我们赖以发声

的声带、喉咙等器官和气息存在的重要场

所,肺、气管,包括发声所需参与的肌肉

运动,用肉眼难以观察得到,甚至根本就

看不见、摸不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

有通过自身的主观感受或形象比喻等主观

表达方式使学生接受。

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在《中国民族声

乐教学探索》一文中这样写到:“在我的

教学中,也经常采用假设和比喻方法,避

免就事论事,用实际效果去启发学生。

比如:‘喉咙打开’、‘喉头稳定’、

‘位置要高’、‘气息要深’、‘共鸣要

大’,声音要‘明亮’、‘集中’、‘圆

润’、‘通畅’、‘靠前’、‘垂直放

松’等等。”

邹长海先生认为:“有时在一些只

能意会‘不好言传的情况下,凭感觉就会

有一个基本理解。例如:‘声音位置感

觉’、‘声音共鸣感觉’、‘气息控制感

觉’、‘读字感觉’、‘情绪和情感的感

觉’等等。

我们在演唱时,特别是在发声训练

时,往往“谈感觉”、“找感觉”、“感

觉好坏”等。感觉对声乐教学有一定的意

义,感觉在歌唱与发声中无处不在,无时

不有。感觉的产生是运动着的物质作用于

我们感觉器官而引起的。感觉有先天反应

和后天反应两重性。我们所说的主要是感

觉的后天反应,这种反应主要是在生活实

践和艺术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在声乐教学

过程中,师生之间感觉上的交流,认识上

的统一,是主观教学法能否成功应用的基

础。

三、主观教学法的不确定性及局限性

我们在教学中曾遇到过:当你告诉

一位语句不连贯、气息不均匀的学生“正

确的气息应该像在叹气”“是啊,我在叹

啊”。此时,教师和学生的理解发生偏

离,思想上得不到沟通,教师的意志不能

被学生所接受,主观教学法就行不通。这

一方面是因为养成习惯性不良歌唱方法的

学生往往不能对自己的歌唱状态有足够了

解,缺乏正确的声乐理念;另一方面是因

为主观教学法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美国

著名声乐教育家威廉文纳曾经讲过这样

一件事:一位歌者曾跟很多不同的声乐教

师学习歌唱。他唱给其中一个教师听,被

告知他需要“把音置于能获得鼻甲骨共鸣

的地方。但由于某些原因,一段时间后,

他改从另一位老师学习,这位老师极为提

倡充分打开喉咙。他说:“把音保持在

200991181..

网络财富年月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渗透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渗透 要想解决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脱离的问题,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引入,把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文化教学“绝不仅仅是英语课的附加成分,也不能因时间有无、方便与否来决定取舍。它是语言学习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及如何把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增强和提高文化背景教学的意识和素质 教师的知识和修养水平、文化水准、品德精神境界以及教学技能对文化教学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平时应不断加强对语言、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而在教学中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努力营造语言环境,掌握语言文化教学的策略和技巧,从而及时地、自然地、启发式地将语言教学和文化融合在一起。 二、充分利用教材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寻找切入点,增加文化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脱过去阅读课单一的语音、语

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传授方式,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其他国家语言背景、文化习俗的学习和了解。由于文化知识有着丰富的内涵,文化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使语言知识更易于掌握。此外,教师还要结合教科书多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习俗、政治经济制度、日常生活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等直观的电教手段,创造异国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例如,在初中英语第三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游互联网世界,了解世界各地名胜古迹以及各个国家标志性建筑,从而使学生获取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三、通过组织角色化练习,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提高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恰当使用语言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明确了自己在活动中扮演的具体角色,或者接受了某一具体任务后,他们更能积极参与活动和努力完成任务。而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角色扮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这是因为一方面它可以增强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学生按照所扮演的角色身份,根据当时交际环境,运用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思想表达的能力。教材中适合角色扮演的内容有许多,如购物、问路、看病、就餐、谈论天气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表演和体验来完成。角色扮演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就本人 多年的教学经验拙议如下: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5751730.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

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 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 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 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

浅谈英语教师英语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浅谈英语教师英语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作者:李俊 一、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化是密切相连的 我国的英语教育长期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为了促进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九十年代初推出了新的中学英语教材。新教材内容新,语言活,淡化了语法教学,加强了听、说训练,体现了听、说优先的语言习得原理。在教学实践中新教材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表现在虽然中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但却普遍不能用英语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进行交际。 高中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并没有实现,中学英语教学的低效率仍没有根本改观。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衡量英语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标志。交际能力应包括五种要素,即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也就是能够与处于另一文化环境中的人进行和谐交往的能力。就中国学生而言,英语交际能力就是具备一定程度的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成功交流的能力。我们的中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能力。原因何在呢?问题主要出在教学中。“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必须重视语言交际能力,重视对语言的社会运用能力。单单学习语言材料是不够的,要想真正理解这些材料,还必须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 使用它们。”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理解、懂得第二语言的社会文化,熟知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因为任何语言都和某种文化紧密联系着。英语语言也是如此。 一方面英语语言包含着深刻的英语文化内涵。语言结构中,尤其是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语言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了解。语言作用中的一些特殊模式和规则更与文化因素不可分割。当学生不了解母语为英语的人和他们的国家时,他们无法确切地意识到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与中国人有什么不同,这样,他们就会用中国人的准则去理解外国人的想法、行为甚至外表。因此,培养学生比较区分不同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避免套用本族文化的标准来进行英语交际,增加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就成了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的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有较深的了解,能够洞察两种文化的异同,传授准确的语言信息,并能在关键时刻 帮助学生避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用现象。 另一方面,英语文化又是英语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人们在学母语时,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是同时进行的。语言的习得及运用有赖于环境文化的领悟。语言的习得和文化的领悟相互补充,同是学会语言的运用规则和语言体系的文化含义。如父母对孩子说,“大人讲话小孩子不要插嘴”,“小朋友帮了你要说谢谢”等, 孩子既习得语言中的词汇和句法,也理解了词句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了母语的社会运用能力。母语语言教学正是在学生已初步具备母语社会运用能力的情况下进行的。母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已有的母语知识的意识程度,扩大他的语文知识范围,提高他的整体语言交际能力。而英语教学一般是在学习者对英语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的,既不懂英语语言,也很少知道英语文化,缺少真实的英语 环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依靠英语课堂,依靠英语教师的传授。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模板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董晓波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教授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教授文化的过程,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不可分离,两者相辅相成。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听、说、读、写“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背景中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真正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20XX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英语国家文化的情境,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为学生日后的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范围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习俗文化和自然概况等几个方面。 1.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它寓予人的思想之中,是人们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思考并使自己与之适应的活动,作为一种精神支配力量,是对人的行为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观念形态。一定的价值观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价值观念因其环境适应性、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表明了不同民族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一般来说,语言和习俗等方面的文化交流并不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价值观方面的分歧。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规范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方思想沟通困难、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对于社会成员的绝大部分来说,价值观念最初来自于家庭中父母的教育,随后在学校的正规教育中逐渐树立。由于中西方人所生活的家庭、时代等背景不同,其价值观念就不尽相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指出中西方人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 比如,美国人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将成功作为人生的一大追求,终生为之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5751730.html,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作者:邱胜尧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5期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5751730.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

浅析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

浅析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已是一个无可非议的事实,在我国科研创造、经济商贸和国际交往中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式,深入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全国多所高校近几年开展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本文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应试教学倾向等方面对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 目前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反响来看,大学英语教育水平的高低渐渐成了衡量当代大学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英语四六级在大学阶段的重要性逐年得到重视,也是应聘者简历上的重要参数,为适应时代发展,我国各地高校开始陆陆续续在英语教学上开始了新的尝试。 一、高校英语课堂亟待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据2010年央视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思想和语言学习特点缺乏基本的理解。而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意识薄弱,对大学英语教学却是致命的威胁。另外大多数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被学生认可的程度颇低。因为其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

的需求,从而导致大量学生缺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一本书”,“一只笔”,“一言堂”,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违背了语言的交际本质。然而,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正把人类带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取代物质、能源和资本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手段和方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课程教学的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大学的英语教学应该摆脱传统的单一模式,将大学教学内容与高中内容相结合、课堂授课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光盘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使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校对英语教学的投入较少,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在校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大学英语师资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校,外教资源严重匮乏,这种现状一部分导致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的门槛越来越低、绝大多数的新教师毕业后就立刻开始授课,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同时,这几年高等教育招生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发表时间:2016-08-11T10:37:25.680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作者:周岩[导读]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对文化因素的重视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目的能否实现。 吉林省扶余市三骏乡第一中心小学131200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要素之一,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要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其作为交际工具的实际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这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学习也是一种跨文化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对文化因素的重视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目的能否实现。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只注重对语言形式的讲解,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意义即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把英语仅仅看作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总和,认为只要掌握了语音和语法规则,多记一些单词,就能用英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结果尽管学生学了各种方法,知道不同的语气和语态等,然而在运用语言时,往往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为依据来理解与表达,而忽视了与之交往者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习惯禁忌、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因素,以至造成交际失误。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以及英语教学的改革,文化研究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新的教学大纲关于“要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的规定是过去历次大纲所未提到的。再者,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包括社会文化方面的教学。 文化方面的教学包括人类社会中人们共同具有的传统、信仰、价值观、知识和技能的总和,其中包括两部分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交际文化的范围较广,而知识文化在跨文化的交往中作用不大。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应包括以上两类内容,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在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把重点放在交际文化上,因交际文化是进行语言交际时所必须掌握的。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交往方面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语言形式和运用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称呼、问候、介绍、邀请、致谢、道歉等。 招呼、寒暄用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国人关于“吃饭”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心态;而英国人以谈论天气的话题与人搭讪,这与英国的地理环境、气候有关。 对陌生人的称呼也是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英两种语言在这一点上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比如,我们在问路时,首先要尊称“同志”、“先生”或“师傅”,然后说“请问往……怎么走”等。如果我们在英国街头问路时讲一句:“Sir/Madam,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听了一定可笑,他们一般说Excuse me,where is…”等。 讲英语的人听到别人称赞时,一般说“Thanks you”表示接受;受到感谢时,一般说“You are welcome”。中国人在受到表扬和感谢时,虽然心里也高兴,但并不如实说出自己的感受,一般比较谦虚。 至于说到和please相对应的汉字“请”时,应注意有些场合不宜用please。如请人先进门或先上车,中国人会说:“你先请”,译成英语就是:You go first ,please. 但英国人在这种场合一般说“after you”。 除以上所列举的几个方面外,英汉文化差异还表现在风俗礼仪和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但通过以上这些文化差异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只懂得语言或语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懂得语言的文化背景容易造成交往中的人感情的不愉快,甚至误解。 要把文化教学溶于英语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考虑有关文化方面的因素,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及时地、经常地进行介绍。此外,英语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材料、讲座、电话教学等各种手段把有关国家的风土人情、礼仪习俗贯穿到教学活动中,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Presentation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Presentation 摘要:本文介绍了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了这一方法在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Presentation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引言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各高校及外语学术界对英语教育都高度重视。如何提升英语综合能力,走向英语实际运用,是一个立足社会现实、尊重语言社会功能的学习视界。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这样一个新的起点,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言的输出能力,增强英语应用能力,成为各大高校英语教学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地突出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

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已经探索出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方法,如:看图说话、对话、演讲、辩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工具的大量运用,目前Presentation这一教学方式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大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学生做Presentation所存在的问题 不难理解,Presentation具备三个必要的因素:表述者、展示、听众。正常情况下,表述者将自己的观点向听众展示,在活动(展示)过程中,表述者和听众的身份随时可能互换,比如听众可以表达不同观点,这时表述者就变成了听众。 由于Presentation展示这种教学模式展开时间不长,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在做Presentation演示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水平参差不齐、内容新意不够、表现形式五花八门的情况,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有时候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总结起来,学生在做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 发表时间:2010-08-03T11:51:55.10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13期供稿作者:刘小兰[导读]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方面。本文结合JEFC新教材,介绍了几种英语教学中文化习得的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刘小兰 摘要: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方面。本文结合JEFC 新教材,介绍了几种英语教学中文化习得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文化习得;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刘小兰,任教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实验学校。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影响。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其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人教社JEFC新教材的编者们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安排:涉及文化介绍的课文和日常生活的会话题材比统编旧教材分别增加了10.2个百分点和36.2个百分点。这表明:通过日常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层面。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下面结合JEFC新教材,介绍几种文化习得方法: 一、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同等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把JEFC新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二是日常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道别、致谢、建议等。在此只需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喧问候的话和称呼等日常交际用语比较一下,就可知道其间的差异,同时也说明比较中西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英美文化差异的比较。例如:在建议表达上,英国人说“Let's go!”(我们走吧!)美国人说:“ Shall we leave?”(我们可以走了吗?)他们认为“Let's go!”有命令之意,很不礼貌。因此,我们在讲授第二册 Unit 6 “Shall we go to thepark?”时,就应该让学生注意“Shall we …”和“Let's …”作为两种不同建议的表达方法在使用上的区别。JEFC新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文化差异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我们都可将它们和文化背景及中英美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联系在一起讲,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是“中国式”的英语,而是比较地道的英美英语。但在比较中应让学生注意正确对待异国文化,既要防止对异国文化过高评价,也要防止民族中心主义。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在语言教学中也必然包含着文化的教学,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就有其必要性。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其文化知识的讲授应以适用性和相关性为原则。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应加强中西文化对比的教学,应多引入典故或俗语,应加大背景知识的介绍。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教学;原则;内容;途径 一、什么是文化教学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因此,只有深刻地了解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的文化,才能正确而恰当地使用该国或该民族的语言。胡文仲认为,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就必须使学生融入到目的语的环境之中,即同目的语民族语者进行亲密交流。那么,对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如何才能使他们融入到目的语的环境之中呢?这就不能不涉及到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外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得与国外人士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所以“语言教学必然包含了文化教学” (胡文仲,199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教学”?从狭义上讲,文化包括了文学、音乐、艺术、建筑、哲学和科技等人类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从广义上讲,文化还包括了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1]。文化教学的任务是教给学生以在不同国家或民族间进行交际的有关知识,是比较两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上的相同与相异之处,使学生对之有较高的敏感,并把它用于交际之中。Timothy Light曾指出,文化教学指的就是在外语教学中应向学生传授适当的目的语的文化,使学生了解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异同,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文化教学中应包括“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导入[2]。我们学习语言,必须同时也学习蕴藏在该语言之中或语言背后的东西,那就是文化。学习某种语言绝不能只停留在对该语言的词汇、语法及其语言结构的学习上,还要了解和掌握使用该语言的人他们是如何使用该语言的,还应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甚至世界观。马克思经曾说过:“只有通过对比,你才能够真正掌握语言。”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而适度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中的精华。 二、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1.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用外语与人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不仅指能正确而流利地使用外语,还包括要恰当而得体地使用外语。而外语的使用是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山东省茌平县茌平县第一中学任晓飞摘要: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一种语言也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因此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被作为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并重的一大板块,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本文试着从跨文化意识的意义,就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和内容,结合英语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全球意识不断增强,不同文化的接触更加频繁,对人们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而高中又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所以英语的教学尤为重要。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学习一种语言也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学。但长期以来,人们似乎认为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只注意讲解语法,单词。却忽视了交际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文化意识,导致交际出现失误。文化意识的培养一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恰恰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此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所学,所听,所读,致使许多人只会在考卷上做题,而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达不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我国新近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

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doc

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 【关键词】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教学艺术 【摘要】语言教学是一门教学艺术。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像、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去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愉快轻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才可能充分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富有成效的教学不仅取决于老师对教材的认识水平,也取决于老师对教材的讲解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教师以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基础,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语言、动作、姿态、板书、教具、教学环境的设置,真实地、具体地、生动地、准确地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潜能。 教学是一门艺术,大学英语教学更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视频、音频、音乐、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以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它注重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除了要具

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和美感,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他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使学生在艺术中和美中习得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运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和教师以较好的状态进入课堂教学的情景,而且能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一个很好的铺垫。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一定要有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更要有艺术性。 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看一个短剧,听一首歌曲等。总之,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要讲的课题。如《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中有篇文章Love Beyond the Grave,是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悲剧故事,讲述的是一份超越生死的爱。在导入的时候,笔者让学生欣赏电影Titanic 的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在欣赏歌曲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图片。一首动人、优美的歌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针对歌词,笔者提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Can love last forever?”“Can love last after death?”和“Do you believe the love beyond grave?”然后自然而然地导出了要学的这篇文章。还有,《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材》第三册中有篇课文Care for Our Mother Earth,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全球变暖给人类和地球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本文将从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文化教学的容以及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有的老师对于英美文化意识的培养并没有足够重视,使得学生对于很多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不够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一、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1.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即“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已提出明确要

求。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辅相成。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2. 在国际交流中的必要性。在交流中出现的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失败的场面比比皆是。如:用How old are you?来询问外国人的年龄,在中国人看来很正常,却侵犯了西方人的隐私,让他们觉不愉快。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Where?Where?”这样的Chinglish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 3. 在学生应试中的必要性。近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更贴近生活,同时,在语言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获取信息方面要求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这里就既有语言是否地道、标准的问题,也有关于文化氛围和背景的问题。学习英语不可能仅仅学习语言,它必须与学习文化同步进行。 二、文化教学的容 1. 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告别、打、邀请等用语的规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 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略谈】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略谈】浅谈初中英语教学 方法 【摘要】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深入研究文本资源,同时也要研究和探索英语课堂的高效教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中西文化的不同,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将文本知识开放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时效性,从而构建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差异中西文化 【】 G421 【】 A 【】 1006-5962(xx)03(b)-0094-01 1 词汇差异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并准确运用词语。 例如,上海有一种很好的电池“大白象”,而电池上印有英文white elephant。这种电池在国内很畅销,但在泰国却遭到冷遇,这是因为在泰国,大象不允许买卖。国王总给他不喜欢的人赐一头大象,

迫使此人花掉所有的钱来饲养大象。所以,white elephant 在泰国有“昂贵而无用之物”之意。 又如,在不同的国家,public含义不同。在英国,public school 是指a private school for young people between the ages of 13 and 18,即私立学校。而在美国、 __、澳大利亚等国家,public school 是指a free local school paid for by the government,即公立学校。 另外,我国常用国际制单位,如米、千克、开尔文等。但在英语国家,常用英制单位,如 inch,foot,yard,mile,pound,ounce,acre,hectare,barrel,gallon 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介绍国际制单位与英制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语法差异 语法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英语语法体系中, 有许多语法知识可以被当成跨文化教学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究语法形成的内在因素。例如,在The House of Lords——not yet reached a decision.这一句中的The House of Lords是指英国的上议院。这样的集体名词做主语,可视为单数,也可

浅析中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中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作出了要求,同时详细列出文化意识目标,这为中学英语的文化教学提供了大方向与范围。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现阶段的英语教材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多个方面均有涉及,然而中学英语教学所需要面临的文化素养培养难题仍旧不少。因此分析当前中学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实施可行性策略加以解决与完善,是中学教师在未来教学工作中所需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英语;文化;教学 语言属于文化载体的一种,能够直观清晰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而不同的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各不相同。无论是哪一种语言的教学,均需要对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及语言文化背景进行充分掌握。中学英语科目的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纳入中学英语教学的课程目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除了要对文化知识内容与范围进行逐步扩展以外,还应为学生拓展自身视野提供帮助,以提中学学生对于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鉴别能力等,打好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为此,在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除了要进行英语语言教学,还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英语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一、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1、欠缺教学大纲。一般情况下,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均是根据教学大纲展开的,因此在中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由于教学大纲的缺少,使得中学英语授课教师较难掌握文化教学的度。 2、欠缺辅助教材。目前,英语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均涉及到了英语文化元素,并且教材附录、教师用书等也附带有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然而此种零散安排方式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同时也导致教师难以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英语文化教学。 3、教师的英语文化素养有待提高。中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首先授课教师本身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然而目前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不少教师本身的文化视野较为局限,其文化修养难以支撑其进行英语文化教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上,他们常常力不从心。 二、中学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的重点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属于一项长期工程,当中涉及到英语教学的多个环节,例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教师在进行英语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期间,应对以下几点加以注意: 1、有计划、有女排地进行文化教学。教师在展开英语教学前,应首先结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制定教学整体计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

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5751730.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