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磁法考试提纲

磁法考试提纲

磁法考试提纲
磁法考试提纲

1.水准面:平静的水平面为水准面,一般为海面

2.角灵敏度:单位重力的变化所能够引起的平衡偏角的大小,偏角越大灵敏度

越高

3.三重小循环观测:观测点号是1-2-1-2-3-2-3-4-3-4….的观测方法

4.重力异常: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规则造成的重力场中各点的重力矢量g和正

常重力矢量γ的数量之差。它是研究地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和重力勘探,以及修正空间飞行器的轨道的重要数据。

5.重力异常计算公式:重力异常为改点实测异常值与正常重力公式计算值的差

(Δg=g-γ)

6.卡西尼正常重力:g

φ=9.78049(1+0.005388sin2φ-0.000007sin22φ)m/s27.布格重力异常:重力观测经高度校正及中间层校正所得到的重力值为重力值

的布格重力异常

8.特征点法:根据异常区县上一些点或特征点的异常值及相应的坐标求取长远

的几何或物性参数的方法。应用条件:1因为反演公式是由正演公式推出的,所以用实测曲线进行反演,事前要对异常曲线做平滑处理,并要尽量准确地确定坐标原点位置;2本方法针对孤立异常体引起的异常,因此反演之前要进行相应的异常分离;3不同几何体反演公式不同,应先对异常进行分类,判明异常体接近于何种几何形状,再选用相应公式。

9.7个地磁要素:磁偏角D,磁倾角I,总场强度T,垂直场强Z,水平场强H

及北X东Y分量

10.地磁脉动:是指地磁场的各种短周期变化。其周期范围一般为0.2~1000秒,

振幅一般为百分之几到几十个纳特。地磁脉动可分为两大类:①连续脉动,形状为正弦型或近似正弦型,振幅较稳定,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②不规则脉动,其振幅逐渐衰减,类似于阻尼振荡,可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地磁脉动的周期很短,只能在地壳上层产生感应电流,因此研究地磁脉动可以帮助了解地壳上层的电导率分布。

11.混合改正:在进行中、低精度磁测时,将日变、温度和零点掉格的影响混合

在一起加以消除,这种改正称为混合改正。

12.日变改正:在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中消日变影响的改正称为日变改正。进行

日变改正时必须设立日变站,观测日变情况。根据日变数据和测点观测时间,对观测数据进行改正。

13.磁化强度:描述磁介质磁化状态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M表示。定义为媒质

微小体元ΔV内的全部分子磁矩矢量和与ΔV 之比。

14.它们被称为某某年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V)。这是由于地磁场具有长期

变化的特点,所以在一个模型提出来以后,每经过五年又要根据新的资料对它进行一定的修正,以提高这些参考资料的精确度

15.切线法:利用异常曲线上一些特征点(极值点,拐点)的切线之间的交点坐

标间关系来计算磁性体产状要素的方法

16.二度体:形状和埋深沿某个水平方向均无变化,且沿该方向是无限延伸的地

质体被称为二度提。引起二度异常的地质体称为二度体,如层状矿体、脉状矿体、向斜、背斜等。具有一定走向,且沿走向方向异常值变化不明显的异常,称为二度异常。它是二维空间坐标(x,z)的函数

17.化极:化极就是把斜磁化的异常化为垂直磁化(化到地磁极),是消除由于

磁化场的倾角和偏角引起的磁异常的不对称性的一种滤波技术。

18.地形校正:①布格校正、重力均衡校正的一个组成部分。重力测量中,每个

测点上为消除地形起伏产生的重力影响所进行的校正。②由地形负载所引起的对地震数据进行的校正。重力测量中经过地形校正后的重力值就相当于观测点周围完全是平坦地形的重力值。如果解释的区域较大、成果精度要求较高时,地形校正则要考虑到地球的曲率影响。一般采用量板或电子计算机进行地形校正。

19.区域异常:由区域地质因素(多为分布范围较广、埋藏较深的地质体)引起的

物探异常称为区域异常。如由区域地质构造等因素引起的区域重力异常。20.解析延拓:按照解析函数的要求,根据观测平面或剖面上的重力异常值计算

高于或低于他平面上或剖面上异常值的过程成为向上或向下延拓的方法,分为一维和二维

21.磁导率:表示在空间或在磁芯空间中的线圈流过电流后、产生磁通的阻力、

或者是其在磁场中导通磁力线的能力、其公式u=B/H 、其中H=磁场强度、B=磁感应强度,常用符号μ表示,μ为介质的磁导率,或称绝对磁导率。22.视磁化率:有限物体受外磁场磁化时,由于受物体退磁作用的影响,测量得

到的磁化率往往比物体真正的磁化率要小。设真磁化率为k',测量得到的磁化率为K,则有:K'=K/(1+Ns:),式中Ns为消磁系数,它随物体形状的不同以及磁化方向的不同而变化。K '即叫做视磁化率:。在磁异常换算中,有时也称反演计算的磁化率为视磁化率。

23.剩磁的分类:由于剩磁形成条件的不同,分为:热剩余磁性(强度大,稳定

性高,服从叠加定律),碎屑剩余磁性(强度正比于定向排列的磁性颗粒数目,磁性颗粒大多来自于火成岩,等轴颗粒状,碎屑剩磁方向和外场一致),化学剩余磁性(弱磁场中生词强度正比于外场强度,稳定性高,强度小于热剩磁,但大于碎屑),粘滞剩余磁性(强度和时间对数成正比,温度增高磁性增大,不宜于古地磁研究),等温剩余磁性(没有加热的情况下受外场作用获得的,极不稳定)

24.影响磁性的主要因素:铁磁矿物含量,磁性矿物颗粒大小结构(越大越大),

温度压力(方向一致的压力成反比,垂直的成正比),消磁作用和视磁化率

25.变化磁场:

26.地磁台:有固定测点的,连续的测定地磁要素绝对值及随时间变化场值的

测点

27.消磁系数:均匀磁性体中与磁性体形状有关的张量

28.磁力仪类别:第一代(应永久磁铁与地磁场之间相互力矩作用的原理,或利

用感应线圈及辅助机械装置)第二代(应用的核磁共振特性,利用高磁导率软磁合金及专门的电子线路,如质子或磁通门磁力仪)第三代(利用低温效应,如超导磁力仪)

29.比例尺:磁测工作比例尺是工作基础,线距不大于最小探测对象的长度,

点距保证至少有三个点反应异常,航空1:20万~1:100万,油气航磁1:5万~1:10万,专属性航磁1:1万,高度250米时不大于1:5万,高差大于600山区不大于1:20万

30.磁测精度:依据磁力仪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分为特高精度(均方误差≤2nT)

高精度(5nT),中精度(6~15nT)低精度(大于15nT)。采用何种精度首先考虑磁测任务,及探测对象的最小有意义磁异常强度B。根据理论,大于三倍均方误差是可信的。根据物件要求,等值线间距不小于三倍均方误差

31.ΔT的物理意义:总强度磁异常,通常是电子仪器的测参数,定义与A

a 和H

a

类似。磁异常强度矢量T

a 是磁场强度T与正常场T

的失矢量差(T

a

=T-T

),

而ΔT是T于T

0的模量差(ΔT=|T|-|T

|)

32.重磁位场的泊松公式:V=G s

1

r

d

v

V

òòò与合并的到

泊松公式,表示同一个既均匀磁化又密度均匀的物体的磁位能用其引力位来计算

33.化磁极:低纬度地区,所观测到的磁异常比高纬度地区相同地质条件下复杂

得多为了简化异常需要做化磁极处理。

34.多解性的原因:1观测的异常数据通常是有限和离散的;2地球物理反演问

题本身固有问题,如影响场源的几何和物性因子的不同组合能获得相同的异常分布特征。

35.解决多解性问题:1,计算中多用已知的地质、地球物理及钻探资料对所求

场源参数进行约束,提高仪器精度,修改算法以便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用于反演

36.重力测量分类:区域重力调查(研究内部构造,研究大地及区域地质构造,

探测隐伏岩体或岩层),能源重力勘探(油气藏),矿产重力勘探,水文及工程重力勘探(研究浮土下基岩起伏和有无影藏断裂,空洞,保证工程安全;

寻找水源,地下河道;危岩,滑坡体检测;地面沉降研究),天然地震重力测量

37.重力测量比例尺:基本比例尺(四种1:100,1:50,1:20,1:10【万】),

研究基底断裂,古潜山等局部构造(1:5,1:2),一般有探测矿体大小及异常特征确定。

38.精度、误差分配:重力异常精度一般由均方误差来衡量,均方误差由地质

任务的工作比例尺确定,在金属矿重力普查时,通常选用最小的,有意义的

的异常幅值的1/2~1/3作为均方误差。不同比例尺,有关规范手册给出了可供选择的精度要求及均方误差,根据仪器及要求选择均方误差。误差分配合理可以提高功效,减少成本。

39.零点校正:消除仪器零点漂移之后各测点相对于基点的相对重力值。

40.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一般有1岩石中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

2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填充物的多少3岩石所受压力大小。火成岩(矿物成分多少,酸性→超级性过度是随着铁镁含量增加密度增大)沉积岩(压力,孔隙度影响较大,老岩层比新岩层密度要大)变质岩(变质程度大小决定,硅化,碳酸化,重结晶后密度变大)

重力反演问题

41.直接法:直接利用由反演目标引起的局部异常,通过某种积分运算和函数

关系求得与异常分布有关地质体的某些参量。该方法较少受解释人员主观影响,但只是粗略估计,解决问题的范围有限。

42.地质因素:地球深部因素(地球结构,地壳深部因素),结晶基岩内部密度

变化,结晶基底顶面的起伏,沉积岩的构造和成分变化,其他不均匀因素43.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区域(分布范围较广,相对深得地质因素引起的重

力异常),局部异常(范围较小的研究对象引起的幅度和范围较小的异常,异常梯度相对较大,有“高频特征”)

44.重力异常数据处理的意义:1消除因重力观测和对测量结果进行各项校正时

引起的一些偶然误差或与勘探目的无关的某些近地表小型密度不均的干扰;2从叠加的异常中划分出与勘探目标有关的异常;3进行位场转换以满足解一场反问题所需

磁共振诊断学试题

磁共振诊断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磁共振成像 2.磁共振T1加权像 3.磁共振T2加权像 4.脉冲序列 5.驰豫时间 6.流空效应 7.纵向驰豫时间(T1) 8.横向驰豫时间(T2) 9.磁共振质子密度像 10.磁共振水成像 11.M RCP 12.M RU 13.M RM 14.“灯泡征” 15.高场MRI 16.M R血管成像 17.“束腰征” 18.直角脱髓鞘征象 19.M RS 20.磁共振功能成像 21.磁共振电影 22.S E序列 23.G RE序列 24.平面回波成像 二、简答题 1. Chiari I型畸形的MRI表现? 2. SE序列成像上长T1及短T2信号组织常见于哪些形式?3.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 4. 脊髓肿瘤MRI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5.垂体微腺瘤的MR表现有哪些? 6. 磁共振检查的绝对禁忌症有哪些? 7. 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一般MRI特点是什么? 8. 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的MRI表现? 9. 脊椎转移瘤MRI表现? 10.脑转移瘤MRI表现? 11. 脑脓肿MRI表现? 12. 肾错构瘤的MRI表现有哪些? 13.肝囊肿的主要MRI表现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脑出血亚急性期MR SE序列图像的特点是什么? 2.脑梗死的分型,MR对脑梗死诊断的优点及主要的MRI表现? 3. 原发性肝癌的主要MRI表现? 4. 脑膜瘤的主要MRI表现有哪些? 5. 恶性胶质瘤的主要MRI表现有哪些? 6. 垂体大腺瘤的MR表现?应与哪些常见的鞍区肿瘤相鉴别?MRI 上主要的鉴别要点有哪些? 7.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特点及MRI表现? 磁共振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 种成像技术。 2.MRI的图像如主要反映了组织间T1特征参数时,为T1加权像。 3.MRI的图像如主要反映了组织间T2特征参数时,为T2加权像。 4.是指射频脉冲(RF)的组合方式,常由90?RF与180?RF构成 5.指从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到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时间。 6.由于信号采集需一定时间,快速流动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良好对比,这种现象就是“流空效应”。 7.称T1,是纵向磁化由零恢复到原来数值的63%所需的时间。 8.称T2,横向磁化由最大减小到最大值的37%所需的时间。 9.由质子密度差别形成的图象,其信号差别主要由质子密度来决定。 10. 是采用长TE技术,获得重T2WI,使静态或流速慢的体液呈高信号,背景的其它组织呈低信号,获得犹如造影效果的图像。11.即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是水成像的一种,主要用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12. 即磁共振尿路造影,是水成像的一种。 13. 即磁共振脊髓造影,是水成像的一种,主要用于椎管病变的诊断。 14. 肝海绵状血管瘤为缓慢流动的血液,T1时间长T2也长,故在

汽车理论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填空、判断、问答、叙述分析、概念解释、计算 第一章 1.基本概念:后备功率、汽车的动力因数、附着力 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是后备功率。 汽车单位重量所具有的第二牵引力,为汽车的动力因数,通常用“D”表示。 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 2.什么是汽车动力性?其评价指标有哪些? 汽车的动力性系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有:1.汽车的最高车速Ua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最大爬坡度imax。 3.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阻力由哪几部分组成? 压力阻力(占91%)指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分为形状阻力(58%)、干扰阻力(14%)、内循环阻力(12%)、诱导阻力(7%)。 摩擦阻力(9%)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4.写出用汽车结构参数和使用参数表达的汽车行驶方程式 5.写出用汽车结构参数和使用参数表达的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 6.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附着条件 汽车的动力性能不只受驱动力的制约,它还受到轮胎与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 附着条件:地面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切向反力小于驱动轮的附着力。

后轮:(T t-T f2)/r=F X2≤F Z2φ 7.影响滚动阻力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车速:车速达到某一临界车速时,f迅速增长,产生驻波现象,高温、脱落和爆裂。(2)轮胎结构、材料 (3)轮胎气压:气压越高,轮胎变形及由其产生的迟滞损失就越小,滚动阻力也越小。(4)驱动力系数 (5)路面(6)转弯行驶(7)温度 8.汽车在转弯时候和直线行驶阻力是否一致? 不一致,在转弯行驶时,车胎发生侧偏现象,滚动阻力大幅度增加。 第二章 9.什么是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其评价指标有哪些? 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前提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 10.汽车的燃料经济性评价试验方法有哪些? 1.不加控制的道路试验; 2.控制的道路试验; 3.道路循环试验(包括等速油耗、加速油耗、制动油耗、怠速油耗等); 4.在室内试验,如汽车底盘测功机(即转鼓试验台)上的循环试验。 11.为什么公共汽车起步后驾驶员很快换入高档? 主要是减少后备功率达到省油的目的。即汽车起步后换入高档,此时发动机负荷率大,后备功率小,燃油经济性较高。 12.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有哪些(一是使用方面,二是结构方面)?如何在汽车使用 方面来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 使用方面:行驶车速、档位选择、挂车的应用、正确的保养与调整 机构方面:缩减轿车总尺寸和减轻质量、发动机、传动系、汽车外形与轮胎 行驶车速:汽车接近低速的中等车速时燃油消耗量Qs最低。 档位选择:使用高挡可节省燃油、汽车起步加速过程中,从经济性角度出发要尽早换入高挡;从动力性角度出发要用足低挡。 挂车的应用:拖带挂车后,虽然汽车总的燃油消耗量增加了,但100t·km计的油耗却下降了、汽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增加了=装载质量/整车整备质量 正确的保养与调整:汽车的调整与保养会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与汽车的行驶阻力,所以对百公里油耗有相当的影响。 13.电动汽车的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根据动力系统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哪几类? 电动汽车的类型: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根据动力源的数量以及动力系统结构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 第三章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版)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版)注:蓝色为08年大纲变化;红色为08年大纲内容;紫色为09年大纲变化;橙色为09年大纲内容。 第一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基本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 考查的知识范围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基本题型示例参见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 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07年的为: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删减了“基本”二字。) 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07年的为: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07年的为: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二)答题时间 180 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00 分。其中,必答题为90 分,考查范围和内容比例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约22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约20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约18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约20分 形势与政策约10分 选做题为10 分,考生应在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第I 道试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内容,第n 道试题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中的一门或多门的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若考生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 道试题的成绩记人总分。 (四)题型比例

《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法基础 适用专业:2015级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科函授)、市场营销(专科业余) 辅导教材:《经济法基础》宋文霞李世炜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经济法是经济管理专业所必修的一门专业法律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体系,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各项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初步具备运用经济法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分析经济现象,理解经济政策和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为学习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主要有:法学基础理论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本章主要了解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律关系。重点是掌握经济法的概念与经济法的渊源。 第二章合同法 本章主要了解合同的概念、特征;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消灭;违约责任。重点是掌握合同的概念、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和违约责任的认定以及违约救济措施。难点是要约和承诺的构成要件;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区别;无效合同和有效合同的区别;合同解除的概念和后果;违约责任的认定以及违约救济措施。 第三章公司法 本章主要了解公司法的定义、特征;公司的资本制度;公司的章程;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终止。重点是掌握公司的资本制度;公司的章程和公司治理结构。难点是公司的特征;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公司资本三原则;章程的效力;董事的义务和责任。 第四章市场竞争法 本章主要了解市场竞争法的起源、发展;市场竞争法的内容;市场竞争法的地位;市场竞争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具体规定。重

长安大学汽车理论806

806汽车理论考试内容范围 参考教材:汽车理论(第4版)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与要求: 一汽车的动力性 内容:1动力性指标;2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3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4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5汽车的功率平衡图;6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动力性。 要求: 掌握动力性指标及汽车的驱动力、汽车的行驶阻力的概念; 掌握汽车行驶方程式,汽车的行驶条件与附着率;了解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的意义和制取方法; 掌握汽车的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的概念; 掌握汽车的功率平衡图; 了解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动力性。 二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内容:1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2 燃油经济性的计算;3影响经济性的因素;4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5汽车的动力性与经济性试验。

掌握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掌握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 掌握影响经济性的因素,掌握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了解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了解汽车动力性与经济性道路试验方法。 三汽车动力性装置参数的选择 内容:1发动机功率的选择;2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3最大传动比的选择;4传动系档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5利用C曲线确定动力性装置的参数 要求: 掌握发动机功率和最小传动比的选择,掌握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掌握最大传动比的选择,掌握传动系档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掌握利用C曲线确定动力性装置的参数。 四汽车的制动性 内容: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2制动时的车轮受力;3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4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5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6 汽车制动试验

《国际贸易理论》考试大纲【模板】

《国际贸易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专升本考试是为大学专科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而组织的选拔性考试。 二、考试科目 《国际贸易理论》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考试适用于报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考生。 四、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在由专科升入本科后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 五、考试内容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大纲的要求,并考虑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章导论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含义,起源和发展,重点掌握国际贸易分类和常用的术语。 1.1 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及作用 1.2 国际贸易的分类 1.3 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国际分工含义,国际分工的发展,掌握战后国际分工深化的特点,了解世界市场的概念,国际市场的表现形式,了解世界市场的种类,掌握贸易条件的定义及其计算,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因素。 2.1 国际分工概述 2.2 世界市场 2.3 世界市场价格 2.4 贸易条件 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评述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论相对优势论要素禀赋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生命周期说需求偏好相似说产业内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国家竞争优势说 3.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3.2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对外贸易政策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掌握保护幼稚工业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政策

4.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4.2 重商主义 4.3 自由贸易政策 4.4 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政策 4.5 超保护贸易政策 4.6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政策 第五章关税措施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关税特点,关税种类,进口附加税中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和普惠制税等。关税名义保护率和有效关税保护率 5.1 关税概述 5.2 关税类别 5.3 关税征收 5.4 关税保护率 第六章非关税措施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非关税措施的含义和特点,了解并掌握常用的几个传统非关税措施。掌握现代非关税措施的特点及其种类。 6.1 非关税措施概述 6.2 传统非关税措施 6.3 现代非关税措施 第七章出口促进措施 本章要求考生掌握鼓励出口的主要促进措施,了解经济特区的种类和特点。 7.1 出口促进措施 7.2 经济特区 第八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掌握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掌握关税同盟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8.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8.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8.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8.4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九章世界贸易组织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GATT的基本情况,关注乌拉圭回合,了解WTO和GATT的联系区别和WTO的运行机制,掌握WTO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9.1 WTO的发展历程 9.2 WTO的宗旨职能及其组织机构 9.3 WTO的运行机制

《汽车理论》考试大纲10车辆

青岛理工大学10车辆工程《汽车理论》考试大纲 1.试卷形式:闭卷,试卷中必要时会给出部分分析、计算可能用到的公式。 2.笔试 3.答题时间:110分钟。 4.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100分) 内容分值比例实际A 实际B 汽车的动力性约20% 实际1921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约10%109 约10%10~12分8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 定 汽车的制动性约25%23分25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约25%实际23分22 汽车的平顺性约10%实际10分10 5.题型比例 填空题15% 选择题20% 名词解释15% 简答20% 计算题约16% 综合题约14% 第二部分各章考查要点 1.汽车的动力性 定义、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和动力因数;汽车的功率平衡;汽车的附着率; 汽车的动力性计算; 2.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措施。 3.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 发动机的选择、汽车最小传动比确定的原则、最大传动比确定考虑的因素、汽车挡位数确定的原则4.汽车的制动性 定义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车轮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和路面附着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滑动率与制动力系数之间的关系;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与同步附着系数;利用附着系数与附着效率;汽车制动性计算。 5.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操纵稳定性的定义与评价指标;轮胎的侧偏特性;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稳态响应及评价方法;瞬态响应及评价指标;悬架系统、转向系统与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关系。 6.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单质量与双质量振动系统及其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 第三部分复习要点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复习点: 1.汽车的动力性的定义和评价指标。

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大纲(飞机)

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大纲(飞机) 三、考试内容 1、与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权利、限制和飞行运行有关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2、航行资料汇编、航行通告及咨询材料的使用; 3、气象学,包括天气图、气象预报、气象术语缩写和符号,与锋面有关的气旋知识,识别临界天气状态,通过锋区和绕过复杂恶劣气象区的程序,影响航空器活动的天气条件,云的形状,结冰状况和高空风,地形对气象状况和发展的关系及其对飞行操作的影响,气象资料收集和传播的方式方法,从地面和空中观测天气获得气象信息; 4、空气动力学和适用于相应航空器的飞行原理,航空器动力装置、各系统的原理和功能及其检查、操作使用; 5、导航,包括航图、无线电助航设备和区域导航系统的使用,导航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仪表飞行规则(IFR)条件下飞行,各种导航设施的使用及机载导航设备的操作; 6、航空器安全和高效的运行及空域系统内运行的规则和程序,包括飞行计划和适合于仪表气象条件下运行的程序,防撞、空中交通管制以及无线电通信程序,夜间和高空运行; 7、重量和平衡的计算和对飞行特性的影响; 8、飞行性能,包括性能图表的使用以及超过性能限制的后果; 9、机动飞行操作程序和应急操作; 10、航空医学知识; 11、载运货物的程序,包括载运危险品; 12、人的因素; 13、航空决断和判断; 14、机组资源管理。 1. 与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权利、限制和飞行运行有关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1.1 民用航空法 1.1.1 颁布目的、颁布和生效时间和颁发部门 1.1.2 立法依据、法律地位和作用 1.1.3 我国对主权原则的声明 1.1.4 总局和各地方管理局的职责 1.1.5 民用航空器的国籍相关 1.1.6 民用航空器的权利相关 1.1.7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 1.1.8 我国对航空人员管理(主要指机组)的相关规定 1.1.9 民用机场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相关 1.1.10 飞行管理 1.1.11 飞行保障 1.1.12 飞行必备文件 1.1.13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相关规定 1.1.14 公共航空运输的凭证、各方职责的相关规定 1.1.15 搜寻援救和事故调查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1.2.1 颁发部门及时间 1.2.2 立法依据和法律地位 1.2.3 约束范围及颁发目的

《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经济法基础知识》是技工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法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和基本原则以及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构成要素和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 2、使学生掌握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宏观调控法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的重要的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掌握对相关经济纠纷进行案例分析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及实践环节 1.讲授。即通过正常教学时间对学生讲授教材基本内容,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强调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授课,突出课堂讲授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2.有条件时组织小组并经常进行学习讨论,特别是在进行案例分析授课时要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注意激发学生在一起学习时相互辩论、互相启发、公正评判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还应结合经济法在国际上和我国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特别注意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经济案例和事件进行讨论。 3.辅导。即在学生学习基础上由授课教师进行适当的辅导。辅导课一般以平时作业评改,期中考试讲评等方式进行。 4.作业。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地完成,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并据以评定

平时成绩。 5.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四部分,主要分为:考勤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比例为:2:1:2:5。期末考试按学校具体要求命题考试。 学时分配表

汽车理论面试问题提纲

第一章汽车动力性 ?汽车的6项基本性能包括哪些? ?研究汽车性能、学习《汽车理论》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汽车的各项性能,学习思路如何? ?汽车动力性的三个评价指标的含义? ?驱动力的计算公式及内涵? ?什么是发动机的外特性和使用外特性? ?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轮胎型号225/45 R17 91W是何含义?如何计算车轮名义半径? ?三种车轮半径的概念及区别? ?滚动阻力、滚动阻力系数各受哪些因素影响? ?什么是驻波现象? ?驱动力是否为真正作用在汽车上驱动汽车前进的(反)作用力,请说明理由。 ?受力分析中会出现驱动力和滚动阻力吗?为什么? ?什么是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的组成? ?什么是空气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解释汽车加速行驶时质量换算系数的意义。 ?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由哪几部分组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写出汽车的行驶方程式,说明其含义。 ?什么是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如何分析汽车动力性的3个评价指标? ?什么是动力因数?动力因数的大小能直接反映汽车动力性吗?为什么? ?什么是动力特性图?如何分析汽车动力性的3个评价指标? ?货车的一挡最大动力因数通常多大?为什么? ?什么是汽车附着力?如何计算?与哪些因素有关? ?汽车驱动-附着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汽车的附着率,哪些情况汽车的附着率较大? ?写出汽车功率平衡方程。通常用功率平衡图来分析汽车的什么性能? ?什么是汽车的后备功率?后备功率与负荷率的关系如何? ?空车、满载时汽车动力性有无变化?为什么? ?超车时该不该换入低一档的排挡?为什么? ?汽车车轮半径增大,其他参数不变时,对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有何影响? ?说明小排量轿车、豪华轿车、商用车(载货汽车、大客车)、越野汽车采取何种驱动形式,并说明原因。 第二章汽车燃油经济性 ?美国、日本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是什么? ?我国货车和轿车的经济性评价指标有何不同? ?评价燃油经济性的工况包括哪些? ?写出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计算公式。如何应用该公式计算某挡某车速时的汽车百公里油耗? ?加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如何计算?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使用因素有哪些?请说明原因。

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法 学分:3 学时:51 先修课程:《宪法》、《民法》、《法理学》 适用专业:法学、经济学 开课学院:法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课程性质是指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科类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经济法是法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以讲授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为核心内容,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又注重经济法具体制度及其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际事务问题。 同时,经济法是一门有相当争议的法学学科,它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劳动法以及国际经济法等法律学科联系紧密,对于经济法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以及它与民商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争论不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对上述学科的知识,尤其是民商法和行政法的内容有一定掌握。 经济法是法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以讲授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为核心内容,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又注重经济法具体制度及其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际事务问题。同时,经济法是一门有相当争议的法学学科,它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劳动法以及国际经济法等法律学科联系紧密,

对于经济法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以及它与民商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争论不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对上述学科的知识,尤其是民商法和行政法的内容有一定掌握。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经济法基本理论(4学时) 了解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渊源及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理解经济法律责任、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终止等。第一节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二、经济法的法律渊源 第一节经济法律关系 第二节经济法理的变更与解除 第三节经济法理的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经济法律责任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四、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三节法律行为与代理 一、法律行为 二、代理 第四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期间 三、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与延长 第五节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违反经济法法律责任的形式 三、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 第二章企业法1、教学目的和要求

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

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之所以后来不称为核磁共振而改称磁共振,是因为日本科学家提出其国家备受核武器伤害,为表示尊重,就把核字去掉了。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 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MR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 MR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 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 Lauterbur 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

车辆工程技术基础考试大纲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6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车辆工程技术基础》考 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15日通过。 I.考试性质 《车辆工程技术基础》是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为我校招收本专业硕士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专业基础水平考试;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与车辆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这些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能较好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 II.考查目标 《车辆工程技术基础》考试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机械和汽车理论三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在检查考生对这三门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应用,难度适中,覆盖主要章节,能区分学生优劣层次。要求考生: 1、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考试涵盖机械设计和部分机械原理等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程。要求考生: ①、掌握机构及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与结构特点等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 ②、掌握机构运动学的基本理论和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③、掌握机构结构拟定,进行运动分析、力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2、工程机械

①、了解工程机械待业动态及发展方向; ②、熟悉典型工程机械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 ③、熟悉典型工程机械的结构,掌握其工作装置的结构。 3、汽车理论 ①、了解汽车的基本使用性能; ②、掌握汽车各种性能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③、熟练掌握汽车的性能预测计算的基本方法; ④、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与发展。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其中机械设计基础部分分值为90分,工程机械部分分值为30分,汽车理论部分分值为30分;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⑴、机械设计基础 60 % 90分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分析 10分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力分析 10分 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传动特点、设计 10分

理论批评考试大纲

《理论批评》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硕士点以及中文系民俗学硕士点、美学硕士点入学考试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基础课程的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论述分析题:5题选做3题,共3题,每题50分,共150分 三、考查范围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一)考查目标

1、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 2、具备阅读和理解基本文献的知识,诸如字词、篇章结构、典故等。 3、运用中国文学史知识和基本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进行分析、评价和鉴赏。 (二)考查范围 1、中国古代文学中代表作家的作品。 2、唐、宋诗、词和散文。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考查目标 1、牢固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深入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 2、熟悉重要理论批评家及其代表作、主要理论贡献,把握重要文学思潮,熟悉学科概况; 3、能运用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鉴赏、分析和评论作家作品。 (二)考查范围 1、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概述 (1)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轮廓和总体特征 (2)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1)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 外国文艺思潮概述;外国文艺思潮涌入的经过和意义。 (2)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五四”文学革命的经过、意义和不足;胡适、陈独秀的理论观点;周作人的理论贡献。 (3)鲁迅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鲁迅出现的背景;鲁迅的成就;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4)三大文学思潮 文学研究会和现实主义;创造社和浪漫主义;象征派和现代主义。 3、30年代的理论批评 (1)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左联”的功绩和缺点;左翼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和运作规律;茅盾的作家论。 (2)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新月派的保守主义诗歌观念;梁实秋、李健吾、李长之、朱光潜、沈从文等人的批评实践;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和运作规律。 (3)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新感觉派;现代派。

长安大学车辆工程806汽车理论考研大纲

长安大学官网公布的806汽车理论考研大纲 参考教材:汽车理论(第四或第五版版)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内容:1动力性指标;2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3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4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5汽车的功率平衡图;6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动力性。 要求:掌握动力性指标及汽车的驱动力、汽车的行驶阻力的概念;掌握汽车行驶方程式,汽车的行驶条件与附着率;了解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的意义和制取方法;掌握汽车的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的概念;掌握汽车的功率平衡图;了解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动力性。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内容:1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2 燃油经济性的计算;3影响经济性的因素;4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5汽车的动力性与经济性试验。 要求:掌握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掌握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掌握影响经济性的因素,掌握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了解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燃油经性;了解汽车动力性与经济性道路试验方法。 第三章汽车动力性装置参数的选择 内容:1发动机功率的选择;2最小传动比的选择;3最大传动比的选择;4传动系档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5利用C曲线确定动力性装置的参数 要求:掌握发动机功率和最小传动比的选择,掌握最小传动比的选择;掌握最大传动比的选择,掌握传动系档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掌握利用C曲线确定动力性装置的参数。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内容: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2制动时的车轮受力;3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4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5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6 汽车制动试验 要求:掌握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掌握制动时的车轮受力;掌握制动效能的概念及评定指标的计算,了解制动效能恒定性;掌握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掌握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了解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 五汽车的操稳性 内容:1汽车的操稳性的研究内容及方法;2轮胎的侧偏特性;3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4汽车操稳性与悬架的关系;5汽车操稳性与转向系的关系;6汽车操稳性与传动系的关系;7汽车的侧翻。 要求:了解汽车的操稳性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轮胎的侧偏特性;掌握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特性;掌握汽车操稳性与悬架的关系;了解汽车操稳性与转向系的关系;了解汽车操稳性与传动系的关系;掌握汽车的侧翻的条件和有关计算 六汽车的平顺性

传播学理论考试大纲

传播学理论考试大纲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概念 二、传播与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 三、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 二、象征符与信号 三、非语言符号 四、符号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一、意义的定义 二、意义的类型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一、象征行为与象征性互动理论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三、现代社会的符号环境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三、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 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二、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人内传播 一、人内传播的定义 二、人内传播的环节和要素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第二节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定义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三、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四、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 第二节组织传播 一、组织传播的定义;组织传播的特点与功能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第七章大众传播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大众传播与现代人生活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汽车理论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第一节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主要可由三方面的指标来评定: 1)汽车的最高车速uamax 2)汽车加速时间t 3)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max 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要进一步说明的是:imax代表了汽车的极限爬坡能力,它应比实际行驶中遇到的道路最大坡度超出很多,这是因为应考虑到在实际坡道行驶时,在坡道上停车后顺利起步加速、克服松软坡道路面的大阻力、克服坡道上崎岖不平路面的局部大阻力等要求的缘故。 越野汽车要在坏路或无路条件下行驶,因而爬坡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的最大爬坡度可达60%即31‘左右。 应指出,上述三方面指标均应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测定。有时也以汽车在一定坡道上必须达到的车速来表明汽车的爬坡能力。 第二节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确定汽车的动力性,就是确定汽车沿行驶方向的运动状况。为此,需要掌握沿汽车行驶方向作用于汽车的各种外力,即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根据这些力的平衡关系建立汽车行驶方程式,就可以估算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度和最大爬坡度。 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为 Ft=ΣF 式中,Ft为驱动力;ΣF为行驶阻力之和。 驱动力是由发动机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得到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和坡度阻力。现在分别研究驱动力和这些行驶阻力,并最后把Ft=ΣF 这一行驶方程式加以具体化,以便研究汽车的动力性。 一、汽车的驱动力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rt产生一对地面的圆周力Fo,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方向与F。相反)即是驱动汽车的外力(图1—2)(),此外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其数值为 Ft=Tt/r 式中,rl为作田于驱动轮上的转矩;r为车轮半径。 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TL是由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 至车轮上的。若令Ttq表示发动机转矩,ig表示变速器的传动比, i0表示主减速器的传动比,VT表示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则有 Tt=Ttqigi0ηt 对于装有分动器、轮边减速器、液力传动等装置的汽车,上式应计人相应的传动比和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官方发布word版)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 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 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1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 分( 16 小题,每小题 1 分) 多项选择题 34 分(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 分析题 50 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 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第一章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法和法律、法的本质与特征 (二)掌握法律关系的要素 (三)掌握仲裁与民事诉讼 (四)掌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五)熟悉法律事实、法律责任 (六)了解法的形式与分类、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七)了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考试内容] 第一节法律基础 一、法和法律 (一)法和法律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而广义的法律则是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二、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或者说,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通常划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是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现象。 法律行为是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根据:合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行为作不同的分类,如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等。 四、法的形式与分类 (一)法的形式 我国法的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特别行政区的法、行政规章等。 (二)法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如可以划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本法和普通法;实体法和程序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和私法等。 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又称部门法。 一个国家现行的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可以划分为以下七个主要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民法商法法律部门;行政法法律部门;经济法法律部门;社会法法律部门;刑法法律部门;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 六、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是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 1.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是指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具体表现为国家计划调控关系、财政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