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多选题

马克思多选题

马克思多选题
马克思多选题

二、多项选择题

1 .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 .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 .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 .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2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6 .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 .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7 .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8 .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9 .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 .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 .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 .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10 .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 .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 .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12 . “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理论脱离实际 B .经验论 C .教条主义 D .唯理论

13 . “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C .唯我主义观点

D .反理性主义观点

14 .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A.生而知之(孔子)

B .不虑而知(孟子)

C .不行而知(老子)

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 .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 .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 .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 .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17 .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 .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 .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 .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1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 .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 .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9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

B .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 .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D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20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B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 .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21 .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

A.知行相互促进 B .行先知后 C .知行不可分割 D .知行合一

22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 .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 .认识是一个过程

23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A.真理原则 B .价值原则 C .效率原则 D .公平原则

24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 .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 .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25 .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 .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 .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26 .价值的特性是()

A.客观性 B .主体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多维性

27 .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B .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 .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 .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唯一的

B .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

C .主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

D .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29 .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A二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 .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

D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0 .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 .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31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 .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32 .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B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 ,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4 .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A.必然 B .必然王国 C .自由 D .自由王国

[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AB

2 . ABC

3 . BD

4 . ABCD

5 . ABCD

6 . CD

7 . ABD

8 . ABC

9 . CD 10 . BCD 11 . ACD 12 . ACD 13 . ACD 14 . ABC 15 . ABD 16 . CD 17 . BC 18 . ABCD 19 . BC 20 . BC 21 . ABCD 22 . ABCD 23 . AB 24 . BCD 25 . ABCD 26 . ABCD 27 . BCD 28 . CD 29 . ABCD 30 . ABCD 31 . ABC 32 . BCD 33 . BCD 34 . BD

第三章

二、多项选择题

1 .社会存在包括()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 .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 .经济关系

D .全部社会关系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 . 18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4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5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 .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 .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6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 .它属于上层建筑

C .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 .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7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9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 .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 .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 .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11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 .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 .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2 .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 .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13 .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 .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 .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14 .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 .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 .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 .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15 .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 .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 .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16 .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7 .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18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A.古为今用方针 B .历史分析方法 C .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 .阶级分析方法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ABC

2 . ABCD

3 . CD

4 . ABCD

5 . ABCD

6 . ACD

7 . AD

8 . AB

9 . ABC 10 . AB 11 . CD 12 . AB 13 . BC 14 . AB 15 . ACD 16 . ACD 17 . CD 18 . BD

第四章

二、多项选择题

1 .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D .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2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 .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交换价值的基础

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 B .社会劳动

C .具体劳动

D .抽象劳动

4 .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5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6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8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 .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 .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9 .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A.商品价值的变化 B .货币价值的变化

C .供求关系的变化

D .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10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 .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 .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2 .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13 .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 .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 .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 .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14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1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 .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 .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 .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16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 ,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7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8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 .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 .创造出剩余价值

19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20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 .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 .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 .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21 .借贷资本的特点是()

A.一种资本商品 B .一种商品资本

C .一种所有权资本

D .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 一G'

22 .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A.产业利润 B .商业利润

C .借贷利息

D .银行利润

23 .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 A.成本 B .工资

C .利润

D .利息

2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利润率的提高

C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 .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25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 .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 .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 .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26 .剩余价值规律()

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 .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 .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 .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27 .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不变资本 B .固定资本

C .可变资本

D .流动资本

28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 .创造新的价值

C .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9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 .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 .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30 .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C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D .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31 .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D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

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B .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C .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

D .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

3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4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B .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 .竞争规律决定的

35 .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 .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6 .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C .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 .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37 .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B .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

C .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D .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增加

38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A.工资被看做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

C .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 .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39 .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A.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

C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40 .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 .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41 .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A.个别资本增大 B .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C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D .平均利润率下降

4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4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 .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 .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44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A.立法司法职能 B .对内职能

C .对外职能

D .行政职能

45 .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

A.资产阶级政党 B .军队、警察

C .监狱、法庭

D .政府机构

46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B .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C .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

D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47 .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A.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B .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 .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 .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48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 .政治组织形式

C .选举制度

D .政党制度

49 .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A.主权在民 B .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 .分权制衡

D .自由、平等、博爱

50 .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主权在民

C .人们当家作主

D .分权制衡

51 .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A.立法权 B .管理权

C .行政权

D .司法权

52 .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

A.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B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C .操纵选举

D .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5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 .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 .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D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54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

A.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

B .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 .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

D .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55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 .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 .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 .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56 .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

A.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

B .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

C .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

D .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ACD

2 . ABCD

3 . CD

4 . AB

5 . ABD

6 . ACD

7 . ABCD

8 . ABCD

9 . ABCD 10 . ABC 11 . ACD 12 . CD 13 . BCD 14 . AC 15 . ABD 16 . AD 17 . BC 18 . ABCD 19 . ACD 20 . ABD 21 . ABCD 22 . ABD 23 . CD 24 . AC 25 . ABCD 26 . ABCD 27 . AD 28 . CD 29 . AC 30 . ABD 31 . ABCD 32 . BCD 33 . AD 34 . CD 35 . CD 36 . ACD 37 . BC 38 . BCD 39 . AB 40 . ACD 41 . BCD 42 . ABC 43 . ABCD 44 . BC 45 . BCD 46 . AB 47 . CD 48 . ABCD 49 . ABCD 50 . ABD 51 . ACD

52 . ABCD 53 . ABC 54 . ABCD 55 . CD 56 . ABCD

第五章

二、多项选择题

1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 .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

A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B .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

C .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

D .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 )

A .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B .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

C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D .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 .国营企业

B .国私合营企业

C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D .国家调节经济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

A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

C .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D .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

6 .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

A .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 .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 .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D .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7 .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

A .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 .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 .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 .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8 .垄断价格是( )

A .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B .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C .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 .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9 .垄断利润是( )

A .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 .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 .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D .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 )

A .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B .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C .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

D .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

11 .垄断形成的原因( )

A .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 .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C .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

D .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13 .垄断价格( )

A .完全是人为定价

B .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

C .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

D .违背了价值规律

14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A .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 .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 .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15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 )

A .可能相互交往

B .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

C .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D .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16 .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

A .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 .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 .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 .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17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 )

A .生产全面社会化

B .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

C .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

D .资本日益社会化

18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 )

A .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B .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C .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 .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

19 .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

A .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B .为商品输出开路

C .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D .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

A .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

B .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

C .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 .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 )

A .以跨国公司为主体

B .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

C .生产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

D .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

22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 )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实行部分国有化

C .实行职工持股

D .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

23 .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 )

A .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人再分配

B .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

C .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

D .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

24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 )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银行

C .七十七国集团

D .世界贸易组织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A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 .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 .资本输出的需要

D .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26 .经济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是( )

A .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B .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

C .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

D .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地

27 .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 )

A .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

B .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8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 .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 .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9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

A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0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 )

A .长期的历史过程

B .隐蔽的历史过程

C .曲折的历史过程

D .复杂的历史过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ABC

2 . ABCD

3 . ABCD

4 . ABD

5 . AD

6 . ABCD

7 . ABCD

8 . ABD

9 . ABD 10 . ABD 1 1 . ABCD 12 . ABCD 13 . BC 14 . ABCD 15 . ABD 16 . ABCD 17 . ABD 18 . ABCD 19 . ABCD 20 . ABCD 2 1 . ACD 22 . ABCD 23 . ABD 24 . ABD 25 . ABCD 26 . AB 27 . BCD 28 . ABCD 29 . ABCD 30 . ACD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A. 南斯拉夫

B. 罗马尼亚

C. 奥地利

D. 匈牙利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功绩是()

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 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 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

C. 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5.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 按劳分配

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0

A. 苏联模式

B. 南斯拉夫模式

C.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7 .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 .历史传统不同

C .指导思想不同

D .地域环境不同

8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夺取国家政权

C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9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 .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 .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10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 B .组织领导

C .思想领导

D .集体领导

1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 .坚持改革开放

12 .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

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 .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13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 .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 .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D .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

14 .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

B .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C .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

D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巧.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 .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 .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16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A . 18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 .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 .德国古典哲学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7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A.经济斗争 B .政治斗争

C .文化斗争

D .思想斗争

18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B .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 .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 .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9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 .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 .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 .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20 .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 .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 .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21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22.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 16-17世纪早期科学社会主义

B. 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 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

23. 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0

A. 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 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 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 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4. 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A.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5.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

26. 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

B.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 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

27.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 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

B. 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学说

C.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 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28.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A.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

B.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

C.,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

29. 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A. 社会主义将在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 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 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30.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

A. 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B. 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C. 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

D. 工人阶级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31.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 按劳分配

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

32.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0

A.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 国家开始消亡

D. 解放和发展生产拉

33. 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如()

A. 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B. 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C. 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D. 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34. 社会主义民主是()

A. 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 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 决大多数人的民主

D. 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35.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A. 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 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D

2.AC

3.CD

4.BD

5.ABCD

6.ABC

7.ABD

8.ABCD 9 . BCD 10 . ABC 11 . ABD 12 . ABCD 13 . ABCD 14 . ABC 15 . ABCD 16 . BCD 17 . AB 18 . ABCD 19 . ABCD 20 . ABC 21.AD 22.ABC 23.ABCD

24.ABD 25.BCD 26.BC 27.CD 28.BCD 29.ABCD 30.ABCD 31.ABCD 32.ABC 33.ABCD 34.ABCD 35.ABCD

第七章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 .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 .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3 .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 .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 .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5 .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 .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 .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 .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6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

A.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B .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C .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 .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7 .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 .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C .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 .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8 .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A.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 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

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观点属于(d) 1分 A.辩证法 B.不可知论 C.唯心论 D.形而上学 2.我国古代哲学家范缜讨论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时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一种(b ) 1分 A.有神论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3.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是因为费尔巴哈等人的观点是(a ) 1分 A.历史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4.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被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b) 1分 A.人的观念就是物质 B.观念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C.观念的形式是客观的 D.观念只是对物质世界的真实反映 5.中国有句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句话说明(a) 1分 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能动的 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结果 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6.毛泽东同志1958年写下名篇《送瘟神》,其中有一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诗句包含的哲理是(c ) 1分 A.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 7.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讲的就是仅仅因为一枚铁钉,最终导致英国查理三世王国最终易主的故事。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 1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范畴是( B )。 A ?—切哲学的基石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 C .辩证法的基石 D .世界观的基石 2 ?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C )。 A .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 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 D )。 A .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 .庸俗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4.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 .客观实在性 B .可感知性 5.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 .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6. 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属于( B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 C )。 A .互不相关的两回事 B.物质对运动来说可有可无 C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对物质来说可有可无 8.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观点是对运动的( D )。 A .朴素唯物主义理解 B .机械唯物主义理解 C .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D .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9. 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 A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 .否认静止 D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10. 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A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D .夸大静止的绝对性 C .具体性 D .真实性 A )。

马克思主义理论(多选题)

1、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 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的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属于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5、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 验活动 7、正确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的有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 然趋势、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9、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祸兮福所倚,福兮 祸所伏、物极必反,相反相成、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10、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庸俗进化论、冒险主义 11、正确揭示事物本质的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国家是阶级 压迫的工具、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2、各项体现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3、正确说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有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形式对内容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14、属于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的有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 活动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对于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15、人类意识具有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世界、指导改造客 观世界的实践 16、正确体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有自由是对必然的认 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17、属于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的有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认识主体具有有历史性、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18、能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的有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情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 19、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重 要,这是因为认识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到检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20、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 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多种矛盾的复杂的统一体、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认识受主体的生理因素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21、真理具有绝对性。能正确说明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的有任何真理 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22、能正确说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的有相对真理中含着绝对 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23、能正确说明真理的价值的表现的有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真 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真理具有教育的功能、真理具有激励的功能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五章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A.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B.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2.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A.实现了质变 B.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3.金融资本是( )。 A.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 B.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 D.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资本 4.垄断利润是通过( )。 A.操纵市场获得的 B.改进技术获得的 C.扩大投资获得的 D.增加贷款获得的 5.垄断价格表明垄断能( )。 A.创造出新的价值,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D.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的制约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二、多项选择题 1.垄断价格( )。 A.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B.是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C.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 D.是能获得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2.垄断利润来自于() A.国企业工人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C. 剥削和掠夺国外的利润 D.国家政权进行的再分配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 A.国有制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4.垄断资本向世界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第一章三、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朴素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具体科学的综合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 (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 (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 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 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诗在哲学上表达了(②③④⑤) 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①③④) A毛泽东思想B胡锦涛提出的“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C邓小平理论D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①②③)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活学活用E立竿见影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 B. 运动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 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 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 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 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 D. 具体同一 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 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 D.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 .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C 3.A 4.C 5.D 6.A 7.B 8. A 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D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 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单选)D A联系发展的观点 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人民群众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单选)A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单选) D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单选)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单选) D A求实创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包括(多选)BCD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是(多选)AC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科学社会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多选)(B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 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多选)ABD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单选)D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多选) 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意味着(多选)ABCD 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郑州大学马克思多选题

多项选择(每题2分) (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标码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所谓“真正的哲学”,……。(A、B、D) 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 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 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哲学 D.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一生主要完成的重大理论发现是……。(B、C) A.阶级斗争学说 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理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的哲学。(B、C) A.康德 B.费尔巴哈 C.黑格尔 D.斯宾诺莎 4.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 最大的是……的哲学。(C、D) A.康德 B.费希特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C、D)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6.促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得以确立的自然科学新发现是……。(A、B、D)A.细胞学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7.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A、C、D)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唯心主义一元论8.“世界是可知的”,这一观点是……都承认的。(C、D) A.一切哲学派别 B.一切唯心主义者 C.一切唯物主义者 D.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9.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C、D) A.绝对精神 B.理念 C.人的意识 D.自我感觉 10.哲学史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的有……。(C、D) A.黑格尔 B.孔子 C.贝克莱 D.王阳明 11.哲学史上不可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B、D) A.黑格尔 B.康德 C.贝克莱 D.休谟 12.割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就会导致……。(A、B、D)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 13.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B、C)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4.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A、B)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 C.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 15.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也就是说,……。(A、C、D) A.运动是由物质内在矛盾引起的 B.运动是由物质之外的东西引起的 C.运动根源于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D.运动根源于一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6.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就会导致……。(B、D)

《公共基础知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在社会科学领域,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所提供的思想材料,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思想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及时总结了工人斗争的经验,对前人的思想成果进行了积极的批判总结,特别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核”,经过艰辛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的规律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原或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唯物主义哲学主要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列宁科学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3.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

马克思 单选多选

第一章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 A 理在事先 B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 心外无物 正确答案:D 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正确答案:B 3.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A 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 B 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C 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D 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D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D 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 5.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有): A 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 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C 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 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CD 6.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是: A 混淆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割裂了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曲解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割裂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D 7.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有: A 抓典型 B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 一切经过实验 D 欲擒故纵 ABC 8.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练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练习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知识的汇总 C.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E.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实践基础和阶级条件是()A.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 C.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日益激化 D.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理论成果 E.前人提供的一切思想资料 3.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E.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4.坚持可知论的哲学派别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彻底的唯心主义 E.朴素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E.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的伟大变革,这是由于()A.实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历史观的统一 C.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群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 D.发现了唯物史观 E.代替了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 7.下列哲学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B.“心外无理” C.命中注定 D.***宣扬的“渡人上天堂”的理论

E.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的科学性的统一 B.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 C.联系和发展的统一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E.为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服务 9.下列哲学观点属于人本主义的有() A.超人哲学 B.“生命本身就是强力意志” C.“有用即真理” D.“人就是自由” E.“物是感觉的复合” 10.下列哲学派别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有() A.存在主义 B.实证主义 C.逻辑实证主义 D.实用主义 E.唯意志主义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表现在()A.阶级属性不同 B.服务对象不同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 A.科学性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D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 )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 ) A.物质性 B.运动性 C.精神性 D. 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8、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D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 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1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1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D )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 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4、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B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16、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 B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用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6-1848) 问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1)时代背景(2)思想背景 (1)时代背景(实践条件)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背景(理论条件) 1.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 2.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理论来源:英国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理论来源: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思想的影响 问题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史意义? (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 1)基本内容: 1.论述人与现实环境的关系时,强调通过改变环境来实现人的自由。 2.把自我意识看作世界发展的决定力量,强调哲学在改造现实世界中的作用。(同 青年黑格尔派一样) 3.反对黑格尔调和哲学和宗教的思想,反对宗教神学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4.马克思十分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高度赞扬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揭 露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妥协性及其根源。 2)哲学史意义: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的思想,不仅同黑格尔哲学有重大差别,而且也开始越过青年黑格尔派。 问题3:名词解释物质利益难题 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 问题4:简答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 (参见:教材22页到23页) 回答:黑格尔把国家看作自在自为的现实的理念,他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在国家之前只是现象和经验关系,本质的关系则是家庭和市民社会从属于国家。 问题5: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 回答: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的基本倾向仍然属于辩证唯心主义,但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急剧转向主观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发生了日益深刻的分歧。这突出地表现在:恩格斯坚持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展开了尖锐的、无情的批判,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在哲学上,当时恩格斯虽然还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精神的辩证发展,但他坚持哲学和行动、主体和客观力量的结合,强调实践上的批判是必要的。

马克思多选题

三.多选题(共98题) 334.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参考答案:CD 33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参考答案:ABCD 336.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具有启发作用的思想是() A.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B.对平均主义的提倡 C.对未来新社会的展望 D.对禁欲主义的提倡 参考答案:AC 337.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体现在( ) A.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B.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C.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D.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纲领 参考答案:ABC 33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有(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C.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参考答案:ABCD 339.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哲单选_多选(附答案)

※<绪论>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 A.古希腊哲学 B.近代欧洲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经验论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多选题) 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CD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CD )。 A.康德的哲学 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 D.费尔巴哈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BD)。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BCD )。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ABCD)。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6、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AB)。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 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 7、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BD)。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8、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BCD)。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CD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考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质的可知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 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B)。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D)。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 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A)。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