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新驱动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战略研究

创新驱动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战略研究

创新驱动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战略研究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陆岷峰,李振国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但“创新驱动”的瓶颈问题

在于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而导致的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转化率很低。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创新驱动”就意味着要运用金融杠杆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运用金融手段加快创新能力的转化以及运用创新手段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互联网技术革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发展科技金融、创新管理模式、跨区域联合发展、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申请专利保护和吸收金融高端人才以及培育创新文化等措施实现自身创新发展。

[关键词]创新驱动;商业银行;创新发展;金融创新[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15)03-0094-07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陆岷峰(1962—),男,江苏金湖人,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李振国(1990—),男,河南焦作人,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博弈论,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稳定性,互联网金融。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当前资源、环境的压力倒逼下,我国利用后发优势,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过度消耗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根据波特(M.E.Porter )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的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过程可以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经济的发展只有从依靠自然禀赋和资本推动上升到依靠技术创新阶段,才能从低层次的堆积规模上升到高层次的循环体[1]。“创新驱动”指的就是依靠科学技术革命、知识产权开发以及管理模式创新来提高企业生产要素的产出率、经营的效率,降低社会成本,从而实现经济体集约型增长。

2014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

合组织(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作为经济新常态的特点提出①。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降缓、外贸出口持续疲软、消费信心不足、投资结构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尽快向“创新驱动”作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型。

从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进入“创新驱动”的条件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科技创新对GDP 增长率的贡献在70%以上;第二,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第三,有很完善的产业集群、产品和服务,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第四,R&D 占GDP 的比例在2%以上,并且大部分源于企业自发投入,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第五,外在表现为产品技术附加值高和专利申请多,尤其是国际专利;第六,在环保、计算机、农业以及畜牧业等领域也充满技术创新[2]。

①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第3期2015年5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Editionn )

No.3

May.2015

doi :10.3969/j.issn.1007-5674.2015.03.019

-

-94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相对而言,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过度消耗和廉价劳动力供给,大飞机、汽车、手机、电脑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核心技术都依靠外来进口,每年R&D的投入都要依靠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而且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产出不高、产出的创新技术缺乏或无法转化成市场价值等。破解当前“创新驱动”瓶颈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体制创新,推动金融创新,明确创新主体。

创新需要雄厚的资本作为后盾,金融创新是推进“创新驱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创新型企业融资问题,我国实施了金融领域的多项重大改革,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建立创业板证券市场、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基金以及专门针对商业银行向科技类企业进行贷款给予税收和政策上的优惠。现在看来,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显著:许多在创业板上上市的公司,将募集的资金重新投放到货币市场而没有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商业银行也为了自身资产安全,将大量资金投放到国有企业和传统行业,对那些缺乏资金的创新型企业设置苛刻的条件和过高的门槛。

企业是创新的平台,科技是创新的支撑,而金融是创新的杠杆。在“创新驱动”大环境下,商业银行也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将产学研相结合,进行科技金融研发、知识产权开发以及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提供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瞄准国际金融发展趋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重点金融服务领域和关键风险管理模式上;三是要加强学习国际先进金融产品设计理念,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先发”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驱动的宏观与实证研究

当前研究者对“创新驱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宏观层面论证我国经济应该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大部分以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即国家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于各个产业中的企业活力即创新力为根据[3]。

卫兴华(2013)从两个方面论证将“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内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我国经济过去依靠过度消耗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集约型增长”的内涵应该重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二是只有抓住当前世界科技革命的新一波浪潮才能够实现

中国梦。李东兴(2013)指出,只有从要素推动和资本推动跃升到创新推动,才能使价值链从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在生产要素稀缺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人均产量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路径。

刘志彪(2011)认为在制度创新的支持下,加速发展创新型经济能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魔咒,我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具备了逐步扬弃“后发优势”战略和实施“先发优势”战略的基本条件,并指出过去一些研究对实施这一战略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所需要克服的瓶颈因素分析不足[4]。除此之外,他还指出创新驱动与要素投入之间并不对立,而是与生产率驱动或者说是广义的技术进步驱动相对立,最后指出现阶段应该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加大R&D投入。

上述学者只是从宏观层面论证“创新驱动”的实质,虽然也指出一些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但没有详细展开。吴宇军等(2011)根据“创新驱动”要素差异性,将其分为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两型示范创新以及综合创新等驱动模式,并指出:影响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支持创新的资金投入,创新产出中的知识产出和技术产出不仅需要银行提供资金促进其提高,而且需要商业银行支持将其产业化。

柏玲等(2013)利用1998至200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发展体系对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体系对技术创新有十分显著的刺激作用,对技术创新产出能力转化为经济增长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这就从实证的角度阐明了金融发展(商业银行发展)对技术创新的提高和转化对生产有积极的作用,但没有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给出具体的方案,也没有从商业银行自身的创新发展角度去说明商业银行发展对“创新驱动”的影响。

三、创新驱动的金融实质

实施“创新驱动”的瓶颈问题在于: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不够,创新企业的融资方式极为有限;技术创新水平落后,在核心技术环节与国际落差很大;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价值,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环境政策和机制不够完善,得到商业银行支持力度和方式不健全;商业银行由于分业经营,导致自身创新水平低下,对创新型企业贷

-

-9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