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

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著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

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

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杨 - 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著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弗朗兹·布伦塔诺德国

Franz Clemens Brentano 1838---1917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布伦塔诺开创了与冯特不同的心理学研究取向,提出心理学要研究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的内容。他的研究观点是心理学中人文主义的渊薮,并且培养了大批的心理学人才,是科学心理学早期缔造者之一。著有《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心理现象分类》、《感觉心理学》等。

弗朗西斯·高尔顿英国

Francis Galton 1822-1911

英国科学家、探险家、皇家地理学会会员。高尔顿深受表哥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该思想引入到人类研究。他从遗传的角度研究个别差异形成的原因,第一个进行了双生子研究,开创了优生学。高尔顿是第一个使用调查问卷的人,率先提出了词语联想测验和智力测验,还是第一个对表象进行研究,并将相关统计技术运用于心理学的科学家。著有《遗传的天才》《人类的才能及其发展研究》《人类官能极其发展的研究》等。

英国科学家、探险家、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美国心理学家赫根汉在评价高尔顿对心理学的诸多贡献时说:“很少有人能像高尔顿那样对心理学做出了这么多的‘第一’——第一个研究了遗传和后天教养对人的影响、第一个使用了调查问卷、第一个使用了词语联想测验、第一个进行双生子研究、第一个研究了表象、第一个进行了智力测验、第一个使用了相关统计技术。著有《遗传的天才》《人类的才能及其发展研究》《人类官能极其发展的研究》等。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俄国

ИванПетровичПавлов 1849---1936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巴甫洛夫通过对狗的消化腺分泌的研究提出了条件反射理论运用条件反射研究大脑皮层的机能,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将大脑皮层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著有《消化腺机能讲义》、《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等。

爱德华·布雷福德·铁钦纳英国

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 1867---1927

英籍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的实验心理学,于1898年正式创立构造心理学学派,用严格控制的内省法将科学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引入心理学,并且创建了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学会。著有《心理学大纲》、《实验心理学:实验手册》、《思维过程的实验心理学》等。

威廉·詹姆斯美国

William James 1842—1910

心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对自我概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意识流学说和情绪理论,他的实用主义为机能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詹姆斯于1875年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著有《心理学原理》、《对教师讲心理学和对学生讲生活理想》、《实用主义》、《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等。

斯坦利·霍尔美国

Granville Stanley Hall 1844-1924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发展心理学创始人。霍尔作为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弟子,他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创立美国心理学学会,并将心理学运用于教育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先驱人物。他提出了著名的复演论,开创了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先河。著有《青春期》、《衰老》等。

爱德华·李·桑代克美国

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1949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桑代克首创动物学习实验,通过迷笼实验提出了尝试-错误说。他对学习心理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三条学习律,包括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著有《动物智慧》、《教育心理学》、《智力测验》、《人类的学习》等。

约翰·华生美国

John Broadus Watson 1878—1958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且都是由刺激-反应的联结构成。他主张环境决定论,提出“活动流”的概念,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化,华生的研究对心理学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发展。著有《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等。

威廉·麦独孤美国

William McDougall 1871--- 1938

美国心理学家,策动心理学的创建人,社会心理学先驱。麦孤独以本能-情绪说解释群体心理,反对以简单的物理刺激分析心理学现象。他指出心理学需要去研究统一体,提出团体心理假定,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著有《社会心理学导论》、《生理心理学》、《团体心理》等。

爱德华·托尔曼美国

Edward Chace Tolman 1886-1959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托尔曼提出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量的概念,弥补了华生行为主义的缺陷。他建立了学习的符号-格式塔模式,开创了认知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先河。著有《行为主义的新公式》、《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等。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美国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运用自主设计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并提出了强化理论。他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著有《沃尔登第二》、《超越自由与尊严》、《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的分析》等。

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

Albert Bandura 1925—至今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杜拉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观察学习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理论,并且他还提出了行为矫正技术用于行为适应和治疗。著有《行为矫正原理》、《社会学习理论》、《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等。

维果茨基苏联

Lev Vygotsky 1896-1934

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维果茨基创立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认为心理发展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发生过程,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他还倡导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他的众多理论丰富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宝库,影响了社会建构主义学说的兴起。著有《教育心理学》、《儿童文化发展的问题》、《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历史》等。

鲁利亚苏联

Luria 1902---1977

前苏联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之一,神经心理学的奠基人。鲁利亚以自己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文化历史理论的基本原理,对神经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提出了研究情绪的新的创造性方法——共轭方法和机能系统学说。著有《创伤性失语症》、《神经心理学原理》、《人脑和心理过程》等。

马克斯·韦特海默德国

Max Wertheimer 1880--- 1943

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韦特海默一生著述不多,但是通过对似动现象的知觉研究,提出了完形主义的观点,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他还提出了知觉组织原则,以及对创造性思维做出评析。著有《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创造性思维》等。

库特·勒温美国

Kurt Lewin 1890---1947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朴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先驱。勒温创造性地借用了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概念与心理学相结合,形成了拓扑心理学体系,并且提出了心理动力场理论和行为动力学说。勒温还开创了团体动力学,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奠基作用,这些也使得勒温在心理学领域获得了高度的社会声誉。著有《拓朴心理学原理》、《心理的力的表述和测量》、《形势心理学原理》、《社会科学中的场论》等。

心理学考研专硕347参考书目

心理学考研专硕347参考书目 心理学考研专硕(又称应用心理硕士)考研科目是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347心理学专业综合。其中心理学考研专硕347心理学专业综合,都是自主命题,备考前,建议选择好院校,并在院校官网查看具体的考试范围和参考书。对于没有给出考试范围、参考书目以及是全国版大纲的,博仁考研老师依据多年辅导经验,推荐以下参考书目: 一、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六、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车丽萍、秦启文武汉大学出版社 八、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统计与测量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暨南大学出版社 最后,博仁考研老师再提供一些心理学考研的复习建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注重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备考阶段一定要把基础知识打牢,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统计与测量、发展心理学等都是心理学基础学科,而大部分招生院校命题考查的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所以,首先要理解课本知识,要理解透彻,然后要记住各种名词解释以及带有明显简答特征的内容,同时要记牢各种实验和计算公式。 2、查找历年真题,熟悉命题范围和特点 由于347心理学专业综合是由各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同时,没有规定各科目分值比重,比如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占多少分,发展心理学占多分,这样命题的随机性就比较大,所以,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涉及不多或者指定参书里边没有的不一定不考。但是,考生可以找找报考院校历年考过的真题,真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学校的命题范围和特点,同时对照报考院校的考试大纲,也会发现一定的规律性。 3、注意报考院校的重点研究方向。 因为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命题老师一般都是这个院系中的学术带头人,所以,试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学校的学术专业方向,那么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查查这个学校的重点研究方向是什么,重点复习与之专业方向研究重点相关的知识,同时多看看与之相关的书籍。 关于心理学考研专硕347参考书和复习指导,就先介绍到这里,有更多考研疑问,欢迎留言咨询~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新东方在线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精编版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何为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包括认知、动机、情绪和人格,以及团体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等。 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哲学。而西方哲学则发展自两千多年的古希腊。到19世纪末,生物科学的发展让心理学脱离了哲学,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开始被界定为科学的范畴。 第一次使用Psychologia 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有古希腊的“psyche”与“logos”两个词演变而来,意识分别为“灵魂”、“讲述”,连在一起称为“心理阐述心灵”。 1502年,塞尔维亚人马如立克首次用psychology这个词发表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这是有记载的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最早用处。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公元七世纪,古埃及的一个国王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把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供他们吃饭饮水却不允许与他人交流。国王认为,等孩子长大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一定是人类祖先的语言。他希望这个音节属于埃及语言。事与愿违,孩子们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与埃及语言根本无关。国王伤心无比。 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虽然失败了,但还是说明前人栽探寻人类自己的道路上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

心理学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异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心理学也成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深受其他学科的影响 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分为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实验心理学是受物理学的影响;精神分析学是受医学的影响;社会学影响产生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学研究人以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个体心理学业研究团体心理、社会心理。 时刻都在发生的心理活动 不论我们自己有没有察觉。心理活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我们每天睁着眼睛的时候,它都切切实实的发生着。我们每天与人打交道时,有的人会让你高兴,有的人会让你郁闷,这都是一种心理体验;我们觉得饿了、心情愉悦了等等也都是心理活动的各种体验。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这些心理活动是如何发生的。 心理活动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的个性心理可以被直接观察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内在心理活动不能直接被观察,但通过某种途径可以间接的观察到,如认知、情绪、意志和人格等。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人有各种不同的“笑”:微笑,幸福的笑,苦涩的笑,痛苦的笑,奸诈的笑,艰难的笑,得意的笑,神秘的笑等等。尽管笑的内容、笑的方式都有不同的地方,但都是属于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学正是通过观察人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以此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社会心理学

41条社会心理学定律——欢迎对号入座 1 事后聪明偏差:一旦知道了某个事件的结果,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 2 阿伦森第一定律:做出疯狂举动的人未必疯狂,人们在解释令人讨厌的行为时,倾向于给作恶者贴上标签,由此而将这个人从“我们这些好人”中排除。 3 从众:由于受到来自他人或者群体的真实的或者想象的压力,一个人的行为或意见发生了改变。出现从众的原因有两个,一个事他人的行为可能使我们确信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可能希望在群体中逃避惩罚。所以,对于同一问题,最初的回答者的动机是希望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别人的最初动机是希望赢得他人的好感。 4 从众的减弱:个人的私密性越大;群体成员中有一个人做出了不同于多数人的错误回答;引导ta事先做出表态; 5 易出现从众现象的群体: a 由专家(权威)组成 b 其成员(无论从个人主义,还是从集群主义上意义上看)对个体是重要的(比如你的朋友) c 成员在某一方面和个体是类似的(比如大多数人都是白人)。 6 行为跟踪:当事实本身不清晰的时候,其他人便会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如果我们置身于一种不确定的场合,这是我们只能依据他人的行为去行事,那么再随后出现的类似的情景时候,无须暗示,我们便会重复刚刚学到的行为。 7 依从:表示一个人为了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而做出的某种行为。一个人的行为的持续时间与他所得到的奖励承诺或者所面临的惩罚威胁同样长。时间最短,关键词权利。 8 认同:表示个体希望与影响施加者保持一致,而对社会影响产生的某种反应。我们采取特定的行为方式,仅仅是因为这种行为方式能使我们与所认同的另一个(或一些人)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关系。关键词,吸引—被认同者所具有的吸引力。 9 内化:影响最持久,最根深蒂固的反应,一旦将他人信念内化,这种信念就会与它的来源没有任何关系,并且变得非常不容易改变。

北师大心理学考研大纲及参考教材

北师大心理学院2015年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5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考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相关心理学概念、实验与实践结合的深入论述。 四、考试内容 考试分为《心理学导论》、《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五部分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学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

《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

绪论 ●心理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 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心理学史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正式开始。以罗伯特·华生为代表的心理学史家对这一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 ●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反对灵魂不死, 认为世界不是神创造的,火是万物的本原。 提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原子论学派:德谟克里特,有关灵魂与感觉的认识,则显得更加贴近唯物主义倾向, 有些观点已接近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古希腊繁荣时期 ●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他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 想全面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在西方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表示事物的性质和

内容,形式表示事物的存在的方式或状态,动力表示事物在质料和形式之间不断转变或运动的力量,而目的则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目标状态或缘由) ●亚里士多德的记忆观。从日常观察入手,探讨了记忆的本质、特性、类别和条件,认 为记忆是过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记的再生,记忆代表着过去经验的一组意象,是感知活动的结果,具有“过去的”时间特性。并且,人的联想、情感、材料组织方式等因素,明显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回忆效果。 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视觉和人类表情的研究。 近代西方 ●弗兰西斯?培根,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哲学总结 ●唯物主义代表人物有:泰勒士、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恩培多克勒、 罗吉尔·培根、达·芬奇、特勒肖、布鲁诺、弗兰西斯·培根、笛卡尔、洛克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巴门尼德、奥古斯丁、阿奎那、 沃尔夫、康德、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完全可以成为一门科学) ●心身关系问题:一元或二元 ●知识的获得问题: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 ●天赋论学说(同经验主义对立) ●联想主义学说(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经验主义必须借助联想才能解释心理整体特性)●大脑机能定位与机能统一的争论有什么意义?一,巩固脑是心理的器官的概念。二, 所使用的切除法、临床观察法、电刺激法为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研究方法。三,推动了感觉生理心理学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概念

社会关系主要指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心理性的,是对两人(或多人)都发生影响的一种心理性联结。 社会态度是对待任何的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任何一种态度都具有完成某一行为趋向,即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所以,一个人的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动力性的影响。 在许多情况下,个体会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压力而不由自主地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同群体内的多数人相一致,这种现象称为从众。 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这叫做去个性化。 服从与从众相似,都是在群体压力下采取与群体规范相符的行为,但从众是自愿按他人的做法去做,而服从是元可选择地按别人的要求去做,有时内心有不情愿的体验。 个体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自我概念:是自我的客体部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形象及有关人格特质所持有的整合知觉与态度。 社会认知:是人对社会世界的认识,是对社会客体之间关系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 图式: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要存在着一定的有组织的思考和行动的模式,即用来了解世界的认知结构,也叫做图式。 认同:是指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念、信仰、行为准则和态度,并不自觉地模仿他人,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他人要求相一致的过程。 移情:是指个体能够进行心理换位,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体验和推测他人的需要、动机和情感。 基本归因偏差:也称主要归因偏差,是指当人们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低估情境的作用而高估个人内在品质的作用。 投射测验法:是给予人们一定的刺激物,让人们据此进行联想,并用口头或书面方式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人们联想的内容来推测人们的态度与个性。 社会角色:是假定的社会对具有某一社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和个体对这种期待的认识后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完成社会对自己某一角色期待的行为。 角色偏差:是指个人在扮演某种角色时,偏离了社会所期待(价值、道德、法律、规范、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资料竞赛题目

心理学知识竞赛题目 1.心理学是研究(D)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 C心理特征D心理现象 2.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 A学校教育B遗传C社会D实践活动 3.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D) A家庭B职业C信仰D文化 4.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是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D)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D强迫症 5.在心理治疗中,病人对心理医生产生的情绪依恋被称为(D) A自由联想B显相联想C阻抗D移情 6.下列哪一种治疗中最强调角色扮演(A) A心理剧B意识训练C家庭治疗D交朋友 7.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 A刻板印象B社会吸引C从众D服从 8.当你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时,开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你便可以看见周围的一切,这叫什么心理现象(B) A明适应B暗适应C色弱D视觉后像 9.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D) A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B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 C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 D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 10.心境具有(A)的特点 A弥散性B集中性C短暂性D突发性 11.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A情绪B气质C性格D行为 12.下述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期的描述哪一个是最为准确的?(C) A当该病出现于年龄较大的人中症状会更严重一些 B发病的高峰期在中年或成年期后期(45岁以后) C常常出现于青春期或成年人早期 D在各个年龄组出现的概率均等 13.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 A避免类似情境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4.(C)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A联想B幻想C想象D错觉 15.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C)

西方心理学史人物时间表(700B.C.——1971)(英文版)

From: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6200712.html,/museum/history/ History of Psychology Homepage History of Psychology Timeline In the beginning....... 700 B.C. Psamtik I conducts the first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in Egypt 625 – 546 B.C. Time period of Thales, who invented the idea of Nous. He was the first Greek philosopher, scientist, and mathematician, is credited with writing a book on navigation, and is rumored to have been Anaximander’s teacher. Circa 600 B.C. ”Discovery of mind”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580 B.C. The Greek philosopher Anaximander, a biologist, geographer, and astronomer, organizes a map of the world 550 B.C. Pythagoras, the first pure mathematician, completes his famous theorem 535 - ~450 B.C. The time Period of Alcmaeon, who proposed four 'powers' of the body: hot, cold, wet, and dry. Also asked the question, "Where does the nous live?" 507 B.C. Cleisthenes makes Athens the world’s first democracy. 500 - 428 B.C. The Time Period of the Greek philosopher Anaxagoras, philosopher, mathematician and teacher of Pericles 490 - 420 B.C. The Time Period of the Greek philosopher Protagoras, who believed that truth and knowledge are created by the mind. 469 - 399 B.C. The Time Period of the Greek philosopher Socrates, teacher of Plato. 460 - 377 B.C. The Time Period of Hippocrates, father of medicine, the Hippocratic oath, and the 4 "humors" (blood, phlegm, black bile and yellow bile) 460 - 370 B.C.

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分享

2017年347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分享 千呼万唤的2016年347心理学专硕考试大纲在今天终于发布了,勤思老师第一时间为广大考生们详细解读大纲变化,点拨复习要领。 特别说明:应用心理硕士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又称为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大纲发布以来,至今教育部没有发布过新的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所以,考生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依然以2011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版本为准。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目前部分院校有自己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所以,考生们在备考的同时一定要先选择好学校,参考招生专业目录,确定好报考学校是否有自己制定的参考书目。关于报考院校、参考书、报录比等考生疑惑,勤思347应用心理硕士的专业课程老师已经录制的专业的解析课程,欢迎广大考生们免费索取。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1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Ⅱ、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Ⅲ、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 变量与控制 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 反应时法 4. 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心理测量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 人格测验 5. 智力测验 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 1. 描述统计 2. 推论统计 (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认知心理学:奈瑟 附:冯特的简介 冯特(冯特一般指威廉·冯特)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一生作品达54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等。

童年时期 1832年8月16日,冯特出生在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市的内卡劳镇,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是一位路德教会牧师。他4岁时和家人搬到了巴登地区中部的海德尔斯海姆镇,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冯特有个哥哥叫卢德维格,比冯特大8岁。在冯特2岁时,哥哥就被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在那里上学。童年时冯特的伙伴很少,唯一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是一个比他年纪大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的孩子。他在镇里的学校上了2年学。在上学期间,冯特有严重的爱做白日梦的毛病,为此还被父亲训斥。 从他8岁开始,父亲的助手弗里德里克·穆勒牧师成为他的老师。他和老师关系非常好,以至于老师在教了他三年后,要到附近另一个镇当牧师,冯特也过去和他一起住和学习。 中学时期 184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冯特进入布鲁赫萨尔高中学习。害羞、胆小的冯特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和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

学业成绩也特别差。有时候他会逃回家里,但是母亲会把他送回学校。由于他的学业表现极差,甚至有老师认为一个比较适合冯特的工作是到邮局工作。冯特的父母于是在年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从1845年秋开始在这里上大学预科。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期间,冯特变得开朗了很多,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参加课外的活动。但是冯特在这里的学习情况还是表现平平。 大学时期 1851年,冯特进入图宾根大学,学医学课程。1852年,转学到海德堡大学,学医学专业。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期间,冯特学习非常努力。有一次为了研究食盐对身体的影响,他连续几天控制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直到身体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出现。基于这次研究,1853年他发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谈尿液中的氯化钠》。 1855年,冯特参加巴登大公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并且在各科考试里都名列前茅。这一年,他还在海德堡一家医院当了几个月的实习医生。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讲体验社会心理学 1、无名效应 2、皮革马里翁效应 3、如何识别部属的谎话(言语表情动作)(眼睛)(细节与情节梗概) 4、如何识别部属的性格(坐车奇遇) 5、如何识别部属的气质(看电影受挫后的不同反应) 第二讲导论心理学面面观 一、心理的实质 心理学( psychology )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心理的实质——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心理的结构 1、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 过程。 (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 (2)情绪过程(emotional process)是个体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A、愤怒:包含生气、微愠、愤恨、暴怒、敌意..等。 B、悲伤:包含忧伤、抑郁、寂寞、沮丧、绝望..等。 C、恐惧:包含焦虑、惊恐、恐慌、紧X、忧心…等。 D、快乐:包含高兴、喜悦、满足、幸福、兴奋、狂喜…等。 E、厌恶:包含轻视、轻蔑、讥讽、不屑、排拒…等。 F、惊讶:包含震惊、讶异惊喜、叹为观止…等。 G、羞愧:包含愧疚、尴尬、懊悔、耻辱…等。 (3)意志过程(will process)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指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心理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价值观则处于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制约和调节着人的需要、动机等个性倾向性成分。 (3)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和。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三个方面的差异特征。 A、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B、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灵 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C、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mental state)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如思维活动的灵感状态或刻板状态;情绪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心境或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结构: 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 1.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 17世纪唯理论(笛卡尔)、英国 17-18 世纪经验论(洛克、霍布斯) 2.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 年,【德国】冯特在德国 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西方主要 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主 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2.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 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1920s-1950s 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 格式塔心理学 / 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整体先 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一马斯洛、罗杰斯:1950s “第三势力”一一重视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意志。 7. 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1967)为标志、【瑞士】皮亚杰——研究信息加工 过程 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的分类: 1.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2. 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 合理组织活动; 3. 对兴趣的依从性; 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2.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3.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感觉。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用于度量感受性的高低的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两种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 11 1、简述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智力发展的特点:包括,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1-4.5个月),意向行为的形成时期(4.5-9个月),格式的初步联系运用时期(9-12个月),通过积极的尝试而创造新的格式(12-18个月),通过心理组合而创造新的格式(18个月-2岁)六个阶段(2)前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指2-7岁这段时期,儿童的智力活动呈现出以表象思维为主,自我中心主义,中心片面性,不可逆性,非变换性的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守恒;分类;序列;(4)形式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假设-演绎性;组合分析;四元变换群。2、三山实验(P287)证明了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3、格式皮亚杰提出,格式指操作活动,代表动作中能重复和概括的东西,它可以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外一种情境,换句话说,格式就是在同一活动中保持共同的那个东西。4、运算运算实质上也是一种动作,是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5、发生认识论发展认识论是皮亚杰学说的理论基础,用皮亚杰的话说“发生认识论试图根据认识的历史、认识的社会根源、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的认识”。6、简述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为:柏斯卡·莱昂内的辩证结构论、凯斯的控制结构论、卡米洛夫·史密斯的表征重述论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超越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对发展和学习加以区分、发展并非必然是“全系统性的”,在许多方面改变了皮亚杰理论的面貌,体现出“新”意。7、讨论皮亚杰理论的影响与贡献。影响:⑴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⑵对哲学认识论、科学认识史的影响⑶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远影响 心理学史 12 ⑷皮亚杰理论在建构主义运动中获得了新生贡献:⑴创立了发生认识论⑵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⑶系统的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⑷开创了儿童思维发展研究的新方法第十二章认知心理学1、信息加工论是最早出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它着重研究符号的操作与表征,力图寻找一种形式结构,将人类的认知或智慧活动转换成抽象符号系统的运作。2、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指通过简单加工单元之间的联结方式进行计算的一类理论模式。3、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有何积极意义?⑴是人类对智能研究从一种哲学思辩、依赖于直觉的猜想以及停留在过分经验式的观察结论开始转向对智能的产生和认知的本质的理论与科学研究。⑵开辟了心理学研究人类心智的新方向⑶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⑷解决了以往困扰心理学的许多问题,加深了对认知和智能本质的认识和理解。⑸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极大促进了人工智能研究和计算科学的发展。4、信息加工论的主要理论观点(1)人脑和心灵与计算机一样都是物理符号系统,都具有产生、操作和处理抽象符号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形式系统中通过用规则操作符号演算来生成智能。(2)任何信息加工过程都是先把信息符号化,然后操纵和处理符号。(3)信息加工系统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出目的性行为。(4)信息加工论主要研究信息的描述、分解、连续性、动态性和物理具体化。第十三章人本主义心理学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348): 心理学史 13 自我实现的需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需要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他们是人生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属于低层次的需要;另一类是特殊的或发展性的需要,也称成长的需要或超越性的需要,是在低层次的

社会心理学讲解

社会学研究 一、简答题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人口变动、民族、城市、乡村、社区、婚姻、家庭、信仰与宗教、现代化等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中的组织性或者团体性行为的学科。 2、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中城市特质增加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一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 3、什么是现代化?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因此欧美等西方社会开始,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不专属于西方社会。 4、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区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加速,消费型中心城市崛

起,并向群体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城市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存在,小城市将重新焕发活力,沿海发达地区城市进入高级发展阶段;城市经济活动日益国际化;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信息化重构城市空间体系,信息城市形成与发展;郊区与城市中心区共同发展。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力地推动城市化进程,未来中国城市将向国际化、连绵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5、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6、什么是文化堕距? 文化堕距又称“文化滞后”或“文化落后”,指在社会变迁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美国社会学家W·F奥本格首先使用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在变迁速度上所发生的时差。一般而言,物质技术方面的变化发生在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变化之前。但是,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的变化先于物质文化的变化的情形也常有发生。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化决定非物质文化,而非物质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因此,文化堕距是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文化差距是比较得出的产物,而文化堕距是一个社会中若干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文化堕距不可以理解成文化差距。 7、什么是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所谓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年龄等赋予的角色。在奴

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

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 (一)学习 1、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指通过练习而促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不能把个体的一切行为变化都称为学习,如疲劳、感觉适应、生病、生理成熟等虽然引起人的行为变化,但不是通过练习而产生的,就不能称为学习。研究学习规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对于学习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个体行为的产生、维持和变化的规律,同时对身心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对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矫正均有指导意义。另外,学习有关知识理论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学习的类型 对疾病发生、症状产生和心理治疗关系最大的学习类型有联系学司、认知学习和复杂学习三种类型。 (I)联系学习(association learning)。联系学习是指机体与外界事物间建立新的联系,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它可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是俄国心理学家此籽洛夫(nAB"0B·I923)提出。狗进食时会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刺激,狗不会分泌唾液,因为铃声与食物无关。但如每次在狗进食前给予铃声刺激,然后再给食物,这样多次训练以后,当铃声一出现狗就会分泌唾液,这就是经典条件反射。强化是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强化是指条件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食物)在时间上的相结合过程。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放弃非条件刺激,即不给强化,那么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称为消退。掌握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的规律,有助于理解行为的产生和变化。 操作条件反射(operateconditionedreflex)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B·F,I953:提出。他设计了一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将一只饥饿的老鼠放入箱内,老鼠在箱内乱窜乱跳,当它偶然压下箱内杠杆时,就得到一粒食物。经过多次的重复经历,再把老鼠放入箱内。它就会主动压杠杆来获取食物,这样操作性条件反射就形成了。在这个实验中,食物作为奖励与操作(压杠杆)在时间上的结合,成为正强化;如果同样的实验申,只是使老鼠在压杠杆时给予电击,那么它将不再压杠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消失,这便是消退,则电击惩罚与操作(压杠杆)的结合成为负强化。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也是强化,但斯氏强化的定义已和巴氏强化的定义不同。斯氏强化是指强化物(食物或电击)对某一操作行为(压杠杆)的反馈作用或两者的结合。凡强化物对操作行为起正反馈或增加作用称正强化;反之,称负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说明,人的某些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和身心疾病可以通过强化而获得,也可以通过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而消除。 (2)认知学习(cognitive learning)。认知论学者认为,学习是掌握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是在刺激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系,它的性质是突然的诚悟、例如苛勒(W.KObIeU的顿悟实验(insightexperiment):当猩猩发现悬挂的香蕉与箱子之间的关系后,它可立即去搬弄箱子,将箱子放在香蕉的下边,然后攀上箱子取下香蕉,这说明猩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认知参与到学习中。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因此,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障碍,就因为人们对外界环境歪曲错误的认知。而要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治疗心理障碍,就必须矫正其错误的认知,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信念。 (3)复杂学习(complicatedlearning)。人类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比联系学习和认知学习等简单学习复杂得多,比如弹琴、操作电脑,以及对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等。按照刺激一反映理论,也可以把复杂学习看成是具有条件反射特点的动力定型。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复杂学习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即初期较快→平台状态→再次提高。 (二)记忆 1、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指对过去已感知的事物及思考过的问题的印象仍保留在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能重现的心理过程。记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如果离开记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