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生子》主人公的心理和行为解析

《土生子》主人公的心理和行为解析

《土生子》主人公的心理和行为解析
《土生子》主人公的心理和行为解析

《土生子》主人公的心理和行为解析

王 平

(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摘 要:理查德?赖特的长篇小说《土生子》猛烈地批评了种族歧视的危害。在塑造别格这一典型形象时再现了

黑人群体交织着反抗与矛盾心理意识的萌动及其升华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土生子》;别格;种族歧视;群体心理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247(2004)0620081203

A nalyses of Native Son ’s P rotagonist ’s Psyche and

B eh aviors

W ANG Ping

(School of Arts and Law ,A HU T ,Ma ’anshan 243002,Anhui ,China )

Abstract :N ative Son ,a novel written by Richard Wright ,vehemently condemned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for its nega 2tive effe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es of Bigger ,the protagonist ’s major behaviors and hi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on which the unveiling of realistic and social critical significance is based.Wright ,in his molding of the protagonist ’s im 2gae ,intends to make use of Bigger to reflect the protest and conflicting psychology of black people as a whole which gradu 2ally evolves to acquire its rational sense of self 2recognition. K ey w ords :Native Son ;Bigger ;racial discrimination;integrated psychology

一、前言

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 ,1908~1960)于194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土生子》

(Native Son )是黑人文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这部小说中,怀特分析了一个黑人青年杀人犯罪的行为以及贯穿其间的心理活

动。塑造了种族歧视和社会压力下人格裂变的主人公别格的典型形象。赖特写道:“把别格?托马斯乘一千二百万,你就得到了黑人民族的心理。”因此,别格是黑人众生群像的心理再现。

别格在生活中一直感到压抑,对白人世界既恨又惧,试图报复;对于白人施予黑人的慈善、同情和所谓的“平等”保持警惕,并感到厌恶和不解。同时,他对某些黑人的顺从和麻木感到不满。在充满矛盾的心理状态中,一次偶然的误杀使他成为白人世界的挑战者。从此,别格的命运就像小说开篇那个拼命挣扎却无路

可逃的老鼠一样,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命运。临刑前,别格通过反思和内省完成了自我的理性回归。二、《土生子》的故事梗概

《土生子》共分三部分,即“恐惧”(Fear )、“逃跑”(Flight )和“命运”(Fate )。小说的主人公别格?托马斯(Bigger Thomas )是一个居住在芝加哥的贫穷黑人青

年,他一家四口人挤住在一个狭小的出租房屋内。父亲早亡,家中只有母亲、弟妹与其生活。别格无业在家,后经救济署介绍去白人富翁道尔顿(Dalton )家当私人司机兼烧锅炉。受雇当天便开车送主人女儿玛丽

(Mary )到大学去,途中玛丽邀其男友简(Jan )会面。简

是共产党员,他俩思想左倾,都同情黑人处境,对别格友好相待。他们硬拉着别格参加他们的活动,一路上还喝了不少酒。那天深夜回道尔顿家,玛丽已烂醉如泥,别格只好扶她入卧室,把她安顿在床上。恰在此时,双目失明的道尔顿太太走进来看望女儿。别格害怕玛丽发出声音,引起其母怀疑,因此他用枕头用力堵

住她的嘴。等道尔顿太太走后,别格发现无意中玛丽已被他闷死。

为了毁尸灭迹,他把玛丽的尸体肢解后塞进地下室的锅炉里焚烧。事后他又嫁祸于简,致使简被捕入狱。几天以后,玛丽的遗骨在锅炉里被记者们发现,别格畏罪逃跑,并向其女友蓓茜吐露了实情。由于害怕

蓓茜被捕后会出卖他,别格断然用砖头砸死了她,把尸体抛入通风筒里。警察进行了全城大搜捕,别格被捕入狱。简请共产党员律师麦克斯(Max )为其辩护。在法庭上,麦克斯作长篇陈词,指出形成别格性格裂变和命运乖张的社会制度应为他的犯罪行为负责。但最终别格被判处死刑。

三、别格心理与行为的多维解析 别格?托马斯是美国黑人文学中塑得很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赖特把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愤懑的黑人

青年的众生群像加以提炼和概括,塑造出一个性格与传统黑人文学中汤姆叔叔型截然相反的新黑人形象。

斯托夫人笔下的汤姆叔叔一类黑人多是老实人和受害

者,他们逆来顺受,笃信宗教,决不敢反抗白人社会。而赖特塑造的别格不耐忍受,试图挑战白人世界,反过来成了杀人犯,老实人变成了挑衅者,使白人世界大为震动。

《土生子》被后人称作“抗议小说”(protest novel ),因为它的基本主题是对美国白人种族歧视政策的挑战。对于白人世界的统治,黑人的反应呈现出复杂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渴慕白人的生存状态和机会选择,另一方面因为黑人被剥夺了与白人平等享有这一切而倍

感失落,只能以

“局外人”的心理无奈地观望。比如别 收稿日期:2004203223

作者简介:王 平(1965-),男,安徽庐江人,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1

8 

第21卷第6期2004年11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S ocial Sciences )

Vol .21,No.6

November ,2004

格飞行员梦想的破灭。他抱怨“他们(指白人)有机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并向往“要是给我机会,我也能驾驶飞机。”在别格被捕入狱后,他对白人控斥道“我曾经想当飞行员,可他们不让我进那个我可以学到飞行技术的学校。他们把所有的黑孩子都关在门外。”

正是由于长期受到白人的不公正待遇,以及无法改变自身贫穷和无望的境地,对于白人世界的普遍恐惧和仇视情绪弥漫在众多黑人的内心深处。因为惧怕白人,黑人犯罪的侵害对象大多同种族的黑人。别格和他的伙伴觉得:“抢劫本民族的人要容易和安全得多,因为他们知道,只要黑人侵犯黑人,白人警察从来不认真搜捕。”

具有反抗心理的别格,渴望对白人世界进行一次挑战。别格与其同伙曾经酝酿多日,准备选择白人布鲁姆的熟食店实施抢劫。但在付诸行动前夕,恐惧感罩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且逼得别格近乎歇斯底里。只好自找借口中止抢劫计划。对此,作者探察了别格等人的恐惧心理缘由:“他们依稀觉得,抢劫布鲁姆的铺子将是触犯最后的禁忌;他们一越过这禁区,一个陌生的白人世界将向他们倾泻全部怒火;他们渴望作这样的挑战,却又害怕。”

别格失手捂死玛丽,看似是一个偶然行为,其实蕴涵着黑人面临着巨大恐惧时刻的本能反应。别格扶醉酒的玛丽上床躺卧,俩人身体的密切接触模糊地唤起了别格的性冲动。但此时道尔顿太太飘然而至的白色人影吓得别格心胆俱裂。因为玛丽母亲的到来一定程度上象征着白人势力对企图针对白种女人实施性犯罪黑人的当头棒喝。而黑白性媾则是种族关系中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忌,这种观念已溶入黑人的血液。逼迫别格在惊恐中做出过激行为。

这部小说中没有残酷迫害黑人的白人种族主义分子形象。作者认为,社会上更多的是象道尔顿一家那样的白人,主观上同情黑人,甚至赠款给慈善事业来改善黑人的生活,但同时他们又是大量诈取黑人血汗的社会剥削者,例如道尔顿就在黑人聚居区拥有大量地产,对黑人租房者收取高额租金,黑人的贫困处境事实上就是他这样的剥削者造成的,别格对这些白人施予他的友善、同情和帮助非但没有感激之情,反而表示厌恶和反感。正是基于此点,《土生子》才摆脱了对美国种族问题的简单和表面化揭露,使小说主题得以拓展和深化。

对于救济署介绍的为道尔顿家开车的工作机会,别格不想去干,只是受到停止接济的威胁才勉强接受;在为玛丽开车的途中,玛丽和简请求别格和他们一同到黑人区饭店饮酒吃饭;不许别格称呼他们“先生”和“小姐”,而代之以彼此直呼其名;开车时三人同坐一排等,这些善意举动反而却使别格感到无可适从,甚至感到愚弄和羞辱。

作为长期受白人奴役的黑人种族,无法与白人平等相处的心理烙印,沉淀在他们的集体潜意识里。因此别格很难理解和接受来自白人世界的平等召唤。对于玛丽显示出对黑人民族的兴趣和关心,别格悲愤地谴责道:“他们把他扔到了城市的一个角落,居然对他说:‘我很想知道你的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可见,黑人不需要白人假冒为善的同情和居高临下的“平等”姿态。别格意识到完全消弭肤色差异的平等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即便在杀死玛丽后,别格并无悔改之情,反而说:“我恨她!尽管她已经死了!”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杀死对他友好的白人却并不无后悔。症结可能在于:在别格看来,亲近他的白人似乎别有用心,反而对他的安全构成威胁;而疏远他的白人世界反而使他感到真实和习惯。而造成这一悖论的根源在于长期的种族歧视的影响投射在黑人群体上的心理定势。 在对待同种族的问题上,别格不满那些温顺听话、认可命运现状的黑人的生活选择。使别格最为难受的是,“他不想假装问题已经解决,在他并不快乐的时候假装快乐。他恨他母亲就在于她的作风,它跟蓓茜的作风一模一样。他母亲所有的就是蓓茜的威士忌,蓓茜的威士忌也就是他母亲的宗教。”别格认为宗教、工作和酗酒等都是黑人自欺欺人、自我麻痹和自我安慰的手段,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黑人的痛苦现状。

对于某些黑人领袖的所作所为,别格嗤之以鼻。赖特通过别格的口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去他妈的,他们才不会听我诉说哩。他们都很有钱,在对待象我这样的人的时候,他们几乎跟白人一样。他们说象我这样的人使他们难于跟白人打交道。”由此揭示出穷富黑人间的阶级隔阂。

如果说别格杀死玛丽是由于失误,那么别格谋杀黑人姑娘蓓茜的动机,可以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焦虑说加以阐释。海德格尔认为影响人对自己存在态度的最强烈的感情是焦虑。这种焦虑强化了人自身存在的虚无性。别格对蓓茜的关系与其说情爱,倒不如说是性爱。出于生理欲望冲动上的需要,两人走到了一起。“他们相爱的程度不亚于相恨的程度”。当别格带她出逃时,蓓茜表现出犹豫、惧怕,这就使别格产生了焦虑感。他害怕蓓茜告密的念头加深了这种焦虑感。他通过杀死蓓茜化解了这种焦虑,达到了自我保护的目的。

四、别格自我人格的理性回归

别格出身低微,没受过多少教育,用弗洛伊德个性欲望说来分析,他的初期心理结构模式几乎处于无意识状态中,多以本能欲望冲动的快乐原则行事。别格失手闷死玛丽,只是在意识到危险来临时的本能反应,是本我的表现。而其悲剧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别格杀人后自我人格的理性回归。它主要体现在其道德良心的发现上。

在初始心理阶段,别格只是隐约意识到社会现实对黑人民族的不公,他想采取行动消除这种不公。但在行动的方式上,别格受到非理性意念的支配,其本我冲动产生了一种破坏和统治欲望。在杀死玛丽后,别格内心觉得“要消除恐惧和羞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所有这些黑人采取一致行动,统治他们……但他又觉得,这样的情况决不可能在他和黑人民族身上发生,因此他恨他们,想要一挥手把他们消灭干净。”此时别格的心理结构主要还是建立在本我基础上的。

别格被捕入狱后,简和麦克斯的实际行动使别格的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杀人前,别格从自我保护意识的“本我”出发,(下转第85页)

28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

“黑暗”(dark)一词,借此来象征都柏林社会悲观死寂的气氛、人们精神状态的瘫痪和消沉,同时也预示小男孩对浪漫爱情的盲目追求所必然遭到的厄运和美好理想的必然破灭。但是“光”的“昏暗”和“黑暗”对立面便是令人欣慰的“亮光”(light)。在描写小女孩时,“亮光”出现了:“半掩着的门透出亮光,映出她整个身体的轮廓”;而当有一天小女孩主动和他开口说话时,作者又写到,“门对面的路灯照射在她的身上,映出她那白皙的脖子,头发自然也垂在脑后,扶着栏杆的纤细小手,闪闪发光。”在小男孩的眼里,女孩的一切都富有奇异的梦幻和无穷的魅力,燃烧起他心中的激情和幻想。“亮光”(light)自然就“象征着少年纯真圣洁的爱情和玫瑰般绚丽的梦幻世界。”[4]令人遗憾的是:象征梦幻和纯清的亮光并不持久,在阿拉比集市,小男孩听见“回廓的一头有人喊‘熄灯了’,接着大厅上部的灯光全灭了。”随着一声喊“熄灯了”(the light was out),小男孩所有的梦想和期待,所有的幻想和希望,尽管无限美好,给人慰籍,但也随之破灭。此外,小说的名称“阿拉比”也寓含丰富的象征意义。“阿拉比”一词具有东方异域的神秘色彩,既令人神往又使人产生幻想,它是主人公小男孩对理想境界和探索和追求的象征。小男孩赶赴“阿拉比”集市不仅象征他踏上追求爱情、理想的浪漫之旅,同时象征他寻求自我、实现成长的心灵之帆已经抛锚起航。

《都柏林人》被西方文艺批评家赞誉为“用英语所

写的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乔依斯在这些短篇中追求的并不是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是在于通过对日常琐事的刻画来揭示理想的幻灭和探求人生的本质。但是“乔依斯作品独特的生活感不仅来自于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更来自于表现方式的改变。”[5]深刻的思想内容离不开表达它的艺术手法这一载体,他在短篇名篇《阿拉比》中,妙笔生花,用一代文学大师超凡的创作手法呈现给读者、论者一幅奥妙无穷回味亦无穷的艺术构建图,以别出心裁的叙述策略为墨、别具一格的背景氛围为彩,再以别有情致的象征手法为毫,成就出《阿拉比》这幅永镌其艺术大名的上乘精品,供世人观瞻、临摹。

注释:

①文中未表明出处的引文均选自James Joyce.Dubliners[M].

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96.

参考文献:

[1]侯维瑞1现代英国小说史[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51

[2]Harry Blamires.Twentieth Gentury English L iteraure[M].

MacMillan.1982.

[3]乔安尼?科客里斯1文学欣赏入门[M]1王维昌译1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1

[4]项凤靖1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J]1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3,(1)1

[5]戴从容1乔依斯与形式[J]1外国文学评论,2002,(4)1

(责任编辑 周运清)

(上接第82页)把白人简的一切友好行为都看作一种危险信号。别格认为“黑人和白人彼此都是陌生人,我们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所以,在杀人后,别格曾陷害过简,使简蒙冤。但简却摒弃前嫌,主动到监狱来看望身陷囹圄的别格。简的以来,使别格早已泯灭的人性开始复苏,为了拯救这个受害的“害人者”,简领来了共产党的律师麦克斯。当这位白人律师甘冒白色仇恨来为别格辩护时,别格突然感到“字眼变成了血肉,在他这辈子,一个白人第一次在他眼里变成了人;随着发现简的人性,他象刀割似地觉得悔恨:他杀害了这个人所爱的姑娘,使他受到了痛苦。”此时,别格对白人的认识渐趋理性。

当别格面临死刑判决时,他开始思考。此时他生存的欲望已被澄清杀人动机的欲望所取代,这是别格由无意识向意识转化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最后,别格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探问,并有了省悟:“干嘛不杀死他自己内心中那种刚愎自用的渴望,不正是它把他引向这样的结局?”这桩命案使别格从来自内心自省和客观外界作用两上方面的影响下重新审视了自己,使其心理无意识与意识达成一种调解,进而完成了自我的理性回归。而别格人格的理性回归寄寓了作者对黑人群体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策略的理性期待。

五、结语

从叙事方法来看,《土生子》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说。受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赖特在创作中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在主人公病态心理的分析和描写上。但是赖特超越了弗氏关于压挣出于性欲那部分学说,突出内心压抑变态的社会内容。而通过别格残忍暴力行为以及变形心理轨迹的夸张描写,作者试图集中展示处在种族歧视环境中黑人的群体心理感受。

别格的形象乃是美国文明的产物。《土生子》的书名就隐含这层意思。赖特把对美国社会制度的控诉包含在一个描写黑人犯罪故事的寓言里。别格象一度失去自我,对白人世界又惧又恨,对黑人民族的表现又感到失望。内心无助,萌动着无理性的破坏欲望。最后他通过杀人犯罪反而由本我回归自我,由非理性回归理性。这样就扩展了小说所要达到的社会效应。为唤起全社会尤其是白人社会的觉醒,改善黑人的悲惨生活状况和提高黑人的社会地位,争取人权的平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总而言之,《土生子》的出版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的成熟,他的作品为后来黑人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他的文学创作和成就影响了包括拉尔夫?埃利森和詹姆斯?鲍德温在内的一代黑人作家。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怀特1土生子[M]1施咸荣译1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831

[2]秦小孟1当代美国文学[M]1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

[3]杨岂深,龙文佩1美国文学选读[M]1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19871

[4]常耀信1美国文学简史[M]1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1

[5]吴定柏1美国文学大纲[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1

[6]李宜燮1美国文学选读[M]1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1

[7]A?T?鲁宾斯坦1美国文学源流[M]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19881

[8]Cunliff,Marcus.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M].

Baltimore:Penguin Books,19871

[9]Litz,A.W.Modern American Fiction[M]1New Y ork:Ox2

ford Univ.Press,1963.

(责任编辑 周运清)

58

尚必武:评《阿拉比》的艺术构建

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的分析

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的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是由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 促进、交互影响而造成的。企业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对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其关系的研究来掌握消费者行为的规律。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模式和历程 心理学专家把消费者购买行为用“S→O→R”的简化模式来 解释消费者购物行为。S是刺激,是给予消费者的商品刺激,刺 激也是施加到一个影响,O为有机体,就是消费者自身,R是反应,即可能产生购买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购物行为分为6个阶段: 1、知晓阶段。消费者发现商品(产品)的存在; 2、了解阶段。购物者了解商品(产品)的功用、质量、价 格、造型美观等; 3、喜爱阶段。对商品(产品)产生好印象; 4、偏好阶段。对商品(产品)产生好印象,已扩大到其他 方面,在感情上十分喜欢; 5、确信阶段。由偏好而产生购买的愿望; 6、由态度转变为实际行动。 上述历程包含认识(个人思维)→感情(个人情绪)→意愿 (个人的动机),这是一个心理状态发展过程。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和动机(一)消费者购买行为分以下类型 1、选购型。经认真选择、分析比较后下决心购买,比如为 个人购买小汽车。 2、习惯型。按传统习惯,或随大流,如北方人喜欢买桑塔 纳,天津人喜欢买夏利,长春人喜欢买捷达,上海人喜欢买帕萨特,广东人喜欢日本车、四川人喜欢买长安,武汉人喜欢买富康等等。 3、信誉型。相信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如欧洲人相信奔驰 车,日本人相信丰田车,美国人相信GM或福特车,中国人相信奔驰、宝马、丰田。 4、随机型。购买商品时比较随意,对品牌没有刻意要求, 在确定购买意向后,只要产品价格、性能、式样、色彩等符合预先制定的标准,就会在短时间内购买。 5、时尚型。购买或选择商品时,比较喜欢参考电视、报纸 等媒介的商品介绍,对流行的时尚商品非常感兴趣,也时常以拥有时髦用品而沾沾自喜。 6、独立个性型。这类消费者个性非常强,喜欢别出心裁或 与众不同,在选择或购买商品时喜欢式样、色彩、品牌比较独特的商品,以突出自己的个性。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作业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 姓名:于际都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学号:142002010229 对以下四个论述题的回答要作为一个附件,在线发送给我,时间截止 点是本课程第九周上课前。附件名称为:“考试”加上“你的名字”,如:考试张三。另请特别注意,第九周上课必须到课,并且将此考试 答卷打印好,写名字和学号交给我。 1、结合你看视频,对本课程的任意三节课的内容加以详述,说明哪 些地方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大约500字) 在第一节课中,翟学伟老师先提到了过去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 为的方法,是在各个学科中分散地进行研究。而老师则是进行了一次 整合,从精神、文化、伦理、美学等方面研究上述问题。其研究特点为:以社会科学的方式进入,以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作为基础。接着 又给我们梳理了本门课的十个专题。 随后就展开了第一专题的讲解。提到两大文明形态:农业文明和 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即乡土文明或称为农耕文化,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晚清之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文明形态。而 工业文明指向的是现代化,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生产资料极大交换 的市场经济。在现代化历程中,还不能说请当今的中国人具有那些稳 定的心理与行为。故而只能寻找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下中国人相对稳 定的心理与行为。

农业文明的本质特点是:人对自然的亲近;人对自然的顺应性,并对自然现象有敬畏之心;人的生活节奏及其方式跟随自然界的节奏和速度来变化;人的智慧在于调整人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在农业文明下,人所需的物质资料全部从自然中获取,人想控制自然但却能力有限,只能尽力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工业文明的本质特质:人远离自然,活在人造的环境中;人的大多数生活资料来自于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人不停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乃至破坏自然,让自然想人低头;人的生活自成系统,基本无需自然节奏的影响;人的自毁在于发明和制造,让自然中本来没有的东西,不可鞥的东西变成可能。从农业文明到现代文明,中国人正在从一种稳定走向另一种稳定,但目前处于过渡期的不稳定状态。 中国人在文明进程中的心态有四个方面:自从近代化依赖,开始有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晚清开始,向西方学习技术,办实业,继而学习西方政治与社会制度,最后大量接受西方文化思;整个过程体现了对落后挨打的焦虑,赶超的急迫心情以及洗刷屈辱的决心;迅速的工业化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成为时代的主题。而中国人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农村空巢化,农业土地的侵占与侵蚀,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问题,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个人偏好发生深刻的改变等。 这是本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印象尤为深刻。我对老师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深度尤为赞服。老师不是拿教科书化的知识给我们讲解,而是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尤其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本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趣味心理学实验 1、从众实验 (2) 2、服从实验 (3) 3、竞争实验 (5) 4、罗森塔尔效应实验 (6) 5、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论实验 (7) 6、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实验 (8) 7、社会助长现象实验 (9) 8、“迟延满足”实验 (10) 9、“感觉剥夺”实验 (11) 10、情绪实验 (12) 11、人为什么会感到快乐?为什么会感到痛苦? (13) 12、为什么女孩子爱笑? (15) 13、印刻实验 (16) 14、视崖实验 (17) 15、霍桑实验 (18) 16、神奇的"莫扎特效应" (20) 17、蔡格尼克效应 (22) 18、责任分散效应 (23) 19、习得性无助实验 (24) 20、证人的记忆 (25) 21、如何表扬孩子? (26) 22、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哪一个更客观? (27) 23、用绿墨水写红字 (28) 24、“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9) 25、“见钱眼开” (30) 26、汽车相撞之后地上是否有碎玻璃? (31) 27、美国人真的没有种族歧视了吗? (32) 28、第一印象重要还是第二印象重要? (33) 29、想自己曾经发生的错误还是想自己曾经获得的辉煌?哪个办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34) 30、中国人有两种不同的假设: (35)

1、从众实验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典型的实验材料是18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比较线段。被试7人一组,其中6人是实验助手(即假被试),第6人是真正的被试。被试的任务是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a、b、c三条线段的哪一条与标准线段x等长。 实验开始前几次判断,大家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试(助手)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开始观察其被试的选择是独立还是从众。面对这一实验情境,真被试在作出反应前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确信多数人的判断是错误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阿希从1951年开始,1956、1958年又多次重复这项实验,结果发现: ·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始终保持独立性,无从众行为; ·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 ·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三分之一的从众行为。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 2007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尝试式教学水平”的基本特征。 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P44 强调人的所有行为系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进步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其积极作用。他把“潜能”看做是人的内在价值,正如健壮者能运用他的肌肉一样。人有智力就趋向于进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能力要求被运用和发挥,并起到应有的作用。“自我实现”的实质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的价值或潜能。 3.列举三个说明感知组合律的例子。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28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德;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5.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主动交往;第三,移情 论述题 1.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教育意义。 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验室实验。 2.请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009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5.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消费心理与行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消费的概念:消费包括了广义消费和狭义消费。广义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狭义的消费专是指个人消费。(个人消费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 消费者概念:消费者指从事消费行为活动的主体人。广义的消费者是指“所有从事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消费活动的人。狭义的消费者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界定的。是那些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人。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即为消费心理,又称为消费者心理。而消费者行为则是指消费者在一系列心理活动支配下,为实现预定消费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反应,动作,活动和行动。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购买行为;群体心理行为;心理与社会环境;行为与市场营销; 学科性质:是现代经济与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具有综合性,经济性,发展性,应用性等特点。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的现实意义:对消费者意义:可以使他们学会科学地进行消费决策,从而使由于对商品不了解、认知水平差、消费观念落后等原因造成的消费盲目、效果差甚至利益受损的现象得以改善,消费者的消费趋向于更成熟、更稳定,使其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能被很好地引导,更加明确自己要得是什么,消费更有效,更经济,走出消费误区。 对行业研究者:行为研究者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创立一个有关人类行为这一方面知识的独立体系。使知识体系更为完备,建立更全的理论体系,对实践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对企业1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市场策略2用来测定市场成效3利于详细划分市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历史: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起步阶段(20世纪30—50年代)20世纪30年代,消费者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始受到各学派的关注,大大推动了对其研究的市场化。20世纪50年代,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逐步深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这一时期诞生。快步成长及成熟阶段(20世纪60—90年代)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组建了消费者心理学分支。1968年,俄亥俄州大学的恩格尔、科拉特和布莱克合作出版的《消费者行为学》成为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广泛应用阶段(21世纪至现在)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发展趋势 1.研究角度趋向多元化 2.研究参数趋向多样化 3.研究方法趋于定量化 消费心理和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访谈法 2.问卷法3.实验法。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在我过国的应用 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改善宏观调控效果,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消费者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地进行个人消费决策改善消费行为,实现文明消费;推动我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内在因素 一、生理因素:生理需要、生理特征、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的健全程度 二、心理因素: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地理区域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理化环境 2.社会环境:人口环境社会群体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结课作业)

201709考试批次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结课作业

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期末试卷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 结课作业提交起止时间:2017年8月2日--9月11日。(届时平台自动关闭,逾期不予接收。) 2) 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 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 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 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 4) 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 5) 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 小论文写作(请从论文选题围,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具体要求如下。总分100分) 一、论文题目 1、由消费心理学看假冒名牌商品泛滥现象。 2、我国健身行业顾客群体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的研究。 3、“黄金周”假日旅游消费心理研究。 4、大学毕业生择业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探析。 5、B2C电子商务中的消费心理研究。 二、论文写作要求 (1)字数要求至少2000字。容要求语言精练、通顺;文章切题、新颖;层次清楚,结构 完整。 (2)禁止下列抄袭现象:整段抄、整篇抄;移花接木;冒名顶替;直接从网上下载;雷同 现象。 (3)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统一使用小二号黑体,加粗) 摘要(暂只要求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 摘要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 摘要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社会心理学-从众

抢盐风波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1、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盲目从众的现象 2、盲目从众的现象有很大的危害。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人们是怎样想的世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没了;世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不好使;世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来,盐买太多了;世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将死了,盐没用完 第六章从众 第一节剖析从众 一、经典的从众研究二、从众心理与从众行为三、从众、顺从与接纳 一、经典的从众研究 1.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M.Sherif)于20世纪30年代完成的。此后心理学家阿瑟(S.Asch)于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个经典的从众行为实验 请想象自己作为谢里夫实验之一的被试,你会发现自己坐在一个非常黑暗的屋子里。在你对面15英尺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光点。起初,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了几秒钟,这个光点不规则地动了起来,最后消失了。现在,你必须猜测光点移动了多长的距离。黑暗的屋子使你根本无法准确做出判断,因此,你不大确定地说,“6英寸”。实验者又重复了这个程序。这次你说,“10英寸”。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你的估计会接近一个平均值,譬如说8英寸。 2.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 实验材料是12套成对的卡片(其中a与c韦等长线段),要求123名大学生判断b、c、d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于线段a等长。 判断在两种场合中进行,一种为单独判断,另一种场合是按组进行判断。在单独判断的时候,所有被均做出了准确无误的回答。但是在分组判断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分组判断时,每组7个人。其中6个人为实验者的助手,只有一个人为真正的被试。当实验者呈现一对卡片时,要求被示回答“b、c、d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于线段a 等长?(要求助手先回答,被试后回答)”,在18次实验的前6次助手的回答是正确的,预备试的回答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从第7次实验开始,6名助手异口同声、斩钉截铁的回答”a=b”,此时大约有32%的被试感到迷惑,弄不清楚为什么其他人的判断于自己的真实感觉不同,但最终屈于来自大多数人的压力而做出了与大家一致而错误的判断。由此可见多数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总是对的。这正印证了这样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心理学从众经典实验

心理学的从众经典实验 作者:08工商管理郑明贵 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当音乐会或是其他的什么演出完毕后,前排的观众一个接一个的起立鼓掌,当这股浪潮向你而来时,你也站起来了吗?如果你对这次演出不满意,你完全可以不站起来,不是吗?你有这样的自由和权利,相信在场的人中有不少的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对演出并不满意),可是为什么他们还是站起来了呢?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们这样做了,成为那样不从众的少数派便真的那么难吗? 那么让我们看看心理学对这些从众行为的研究吧-----三大从众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Sherif的规范形成 第一步:Sherif要求一个试验者A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用肉眼观察一个光点移动的距离长短,并说出光点到底移动了多少,因为是完全黑暗的情况下,所以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但是根据大数原则,在实验重复进行多次后,说出的答案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答案,事实试验者也是如此。 第二步:在第二天中,试验者A做同样的实验,不同的是身边多了倆个试验者B和C(但是B和C是Sherif的工作人员),这次的实验的标准答案是1.5米,按昨天A的表现,他会在多次实验后得出接近1.5米的答案,而在Sherif的安排下B和C的答案要求向2.5米靠近,结果在此后的实验中,A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做出1。5的接近答案,而是2.5米,这便是规范的形成结果。 在这次sherif的实验中,得出了从众可能是来源与规范形成,这很大程度上与人的社会性有关,人们在很多程度上的行为,比如:西方人礼貌性的吻别,中国人过年一定回家,走路向右靠,都是潜在的规范形成,换句话说,大家都在从众,这样的规范来源与暗示的影响的结果(起码sherf是这么认为的),而让我提到暗示又不得不提起的是暗示的另一种影响即“自杀是会传染的”人的本性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自杀的本性。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 简答题: 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 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个性是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 2. 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2.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其包括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不可分割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相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情绪的心境、激情、应激状态,以及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意志过程包括作出决定制定行动计划(或采取决定)阶段与执行计划(或采取行动)阶段。 3、简答人的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3、人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具有接受、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用。神经元经过复杂连接而构成神经系统,其中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构成.实现着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联系。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构成的,脊髓是低级中枢部位,脑是高级部位。脑又分小脑、脑干和大脑。小脑主要协调骨伤肌肉的活动,保持身体平衡;脑干主要起传递信息、觉醒和无条件反射的中枢;大脑两半球和大脑皮层是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高级心理活动的中枢部位。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四个叶区,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 4、.试述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之处:(1)无条件反射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而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不明确,只能说是动物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同刺激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后。(3)反应方式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动物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动物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4)学习的结果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属于刺激替代学习;工具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反应替代另一种反应,属于反应替代学习。 5、简答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①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这种做法不仅不经济,且不强化后会很快消退。②定比间隔

商业健身中的消费心理与行为

第三章商业健身中的消费心理与行为 经营性健身企业或酒店康乐体育中心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满足客人需求而进行的。消费者是否消费某一些体育项目或再来消费该项目,取决于支配客户顾客消费的心理活动。为了选择和确定最佳的健身经营项目与流程设计,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就必须对顾客的消费心理进行研究。 第一节商业健身的消费心理 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可分为两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的、共有的过程;个性心理活动的个性特征。二者密切相关,共同决定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商业健身参与者的消费心理同样具有一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 一、商业健身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从感觉到思维的过程。认知过程是商业健身参与者购买活动的先导。这个过程主要通过其感觉、知觉、记忆、联想等心理机能实现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1 .感性认识阶段 感性认识阶段是顾客通过感觉、知觉对商品或服务获得直观形象,并在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记忆实现积累,实质是消费信息的接受和储存。 2 .理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是顾客通过思维、联想、判断,获得商品或服务更为全面、本质的认识,实质是对商品信息进行加工、再储存。 当顾客进入经营性健身企业或酒店康乐体育服务中心,如果装修很高雅、大方、整沽,健身项目齐全,服务人员彬彬有礼、主动热情,就会给顾客以愉快舒适的感觉,产生消费欲望。否则就会引起消费者厌烦失望以致丧失了消费欲。可以看出,人们对体育消费有了一定认识之后,也并不一定采取消费行为,决定是否消费在很大程度主要受理性认识的支配。 (二)情绪过程 情绪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形式,指对客观观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随业健身参与的情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喜欢、激情、评估、选定4 个阶段。 1 .喜欢阶段 喜欢阶段指顾客在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健身产品或服务的初步印象.最初表示的是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的态度。 2 .激情阶段 激情阶段指顾客作对健身产品或服务由于喜欢而引起的一时的强烈购买欲望和购买热情,但还不是一定要购买,因为消费者情感的产生和变化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 评估阶段 评估阶段是指顾客在购买欲望推动下,对商品进行经济的、社会的、道德的和审美的价值评估,使自己的感情与理智趋于统一。 4、选择阶段 选择阶段指健身的顾客经过对健身产品的价值评估,产生了对某种产品的信任和偏好,并对它采取行动,形成购买行为。 当顾客进入经营性健身企业或酒店康乐体育中心,如果服务人员笑脸相迎,热情周到,服务标准规范.而且健身没施先进,就会使消费者产生美感,并以愉快、兴奋和欣喜等情绪反映出来,从而产生消费欲望。反之,服务人员的呆板严肃的表情,态度消极,其他设置没有特色,则会使顾客产生反感。经过情绪过程,顾客会产生购买动机,进一步发生购买行;但也可能产生消极情绪,中止购买行动。接着是否采取购买行动主要受顾客的意志心理活动的影响。 (三)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指健身顾客自觉地确定购买目标并支配自己的行动达到既定购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对顾客购买行为起到发动、调节或制止的作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做出购买决定阶段和实施购买决定阶段。 当顾客喜欢某种健身产品或服务时,无论消费欲望多么强烈,但在成交之际意志就起着关键作用。顾客

教学案例心理学中的从众实验_犯罪心理学

心理学中的从众实验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来说明从众现象,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希(S.Asch)在1952年设计的一项心理实验研究。七个男大学生坐在一张会议桌的周围,阿希告诉他们说这是一个视觉判断实验,几张有垂直线段的卡片将展现在他们面前,他们的任务是判断某些线段的长度。然后,他拿出来两张白色卡片,一张卡片上仅有一条垂直线段,称为“标准线段”,另一张卡片上是三条垂直线段,其中有一条与那条“标准线段”一样长,要求学生们找出第二张卡片上与标准线段一样长的线段。 实验最初的两次进行得颇为顺利。被试按座位的次序说出他们的判断。小组的全体成员两次的意见都一致,选择了同一条线段,说它与标准线段一样长。但第三次实验,坐在倒数第二个位臵上的一个被试却背离了别人的判断,他挑选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线段。他对别人的判断感到惊讶。第四次实验,还是这个被试,他再次表示不同意其他6个人的一致看法,这就进一步使这位越轨者感到迷乱。 然而,这位越轨者并没有意识到他是小组里唯一不知底细的被试。实验开始之前,其他6个人已经得到指示,让他们在绝大部分的实验中做出不正确的回答(组里第一个学生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什么时候作不正确的回答,其他五个学生完全由他指挥)。因此,作为目标的这个人确实提供了正确的答案,他是处于两种相对立的力量之间的少数的一方,这两种力量就是他的感觉证据和小组其他人的一致判断。他的任务很困难,因为他必须在一群一致不同意他的观点的公众前发表他的明确的看法。何况,那些人已经公开发表了他们的不同意见,而且还是在他做出回答之前就发表了。 为了消除这唯一不知底细的被试的任何怀疑,其他人要串通在一起反对他,实验者指示其他6个人在18次实验中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分析南大第一次作业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农业文明: ?1、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2、人对自然的顺应性,并对自然现象有敬畏之心; ?3、人的生活节奏及其方式跟随自然界的节奏和速度来变化; ?4、人的智慧在于调整人的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工业文明: ?1、人远离自然,活在人造的环境中; ?2、人不停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乃至破坏自然,让自然向人低头; ?3、人的生活自成系统,基本无需自然节奏的影响; ?4、人的智慧在于发明和创造,让自然中本没有的东西,不可能的东西变成可能。

如何用嵌套的视角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人的心理、行为? ?答: ?用嵌入的观点来看待儒家思想,首先看到的是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儒家思想的重心是在官和家里面建立它的秩序。中国人的一生加本身就在家庭中,若能把家庭的秩序建立好,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最稳定的社会。中国人是在家中生活,儒家思想将其一切重心都放在对家庭秩序的维系上,维系的核心是孝道。对孝进行扩展即儒家所关注的五伦关系。对家中秩序的遵守也会引起对官场秩序的遵从。儒家的重要性是在于儒家讨论官家的秩序。儒家的五伦包括:第一,最为重要的,是从孝的原始状态中建立的父子关系;第二伦即夫妻;第三伦,兄弟;第四伦,君臣; 第五伦,朋友。这就是第一个特点,即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其延伸。五伦关系的第二个特征是父子、夫妻、兄弟、君臣皆为不对等关系,只有朋友是对等关系。在一个重视秩序和等级秩序的社会,只有不对等的关系才能起到稳定秩序的作用。最后一个特点,因为有不对等关系,才在中国看到了权威的重要性。不对等导致中国社会是靠权威来建立秩序的。权威的两种分类:靠先天性建立的权威以及靠后天性建立的权威。先天性权威与后天性权威相比较,先天性权威在传统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上更占据主要的位置。中国人倾向于在先天性上建立权威,而今天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倾向于在社会性中增长权威,这便是反差。在此种层面上可以观察中国人的变化。

心理学的从众经典实验(终审稿)

心理学的从众经典实验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心理学的从众经典实验 作者:08工商管理郑明贵 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当音乐会或是其他的什么演出完毕后,前排的观众一个接一个的起立鼓掌,当这股浪潮向你而来时,你也站起来了吗如果你对这次演出不满意,你完全可以不站起来,不是吗你有这样的自由和权利,相信在场的人中有不少的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对演出并不满意),可是为什么他们还是站起来了呢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们这样做了,成为那样不从众的少数派便真的那么难吗 那么让我们看看心理学对这些从众行为的研究吧-----三大从众心理学的经典实验。Sherif的规范形成 第一步:Sherif要求一个试验者A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用肉眼观察一个光点移动的距离长短,并说出光点到底移动了多少,因为是完全黑暗的情况下,所以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但是根据大数原则,在实验重复进行多次后,说出的答案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答案,事实试验者也是如此。 第二步:在第二天中,试验者A做同样的实验,不同的是身边多了俩个试验者B和C(但是B和C是Sherif的工作人员),这次的实验的标准答案是1.5米,按昨天A的表现,他会在多次实验后得出接近1.5米的答案,而在Sherif的安排下B和C的答案要求向2.5米靠近,结果在此后的实验中,A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做出1。5的接近答案,而是2.5米,这便是规范的形成结果。 在这次sherif的实验中,得出了从众可能是来源与规范形成,这很大程度上与人的社会性有关,人们在很多程度上的行为,比如:西方人礼貌性的吻别,中国人过年一定回家,走路向右靠,都是潜在的规范形成,换句话说,大家都在从众,这样的规范来源与暗示的影响的结果(起码sherf是这么认为的),而让我提到暗示又不得不提起的是暗示的另一种影响即“自杀是会传染的”人的本性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自杀的本性。

心理简答论述答案

四、简答题 1.简述对习得无助的教育措施 (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 (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4)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2.体育团体凝聚力的特征 (1)多维性(2)动态性(3)目的性(4)情感性 3.简述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反应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否认。第二阶段是愤怒。第三阶段是许愿。第四阶段是抑郁。 第五阶段是承认 4.简述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门学科的异同 异: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门学科分别对应于不同研究领域,其研究目标、对象和侧重点不同。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3.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4.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三门学科的共同点:1 研究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2 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3 研究方法相同 5.简述运动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的关系 (1)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的关系呈倒U型,即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唤醒水平不利于操作,只有中等水平的唤醒有助于操作(2)完成简单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高位置;任务复杂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低的位置。 6.简述运动情绪调节的方法 (一)认知训练法(二)模拟训练法(三)表象重现法(四)表情调节法 (五)活动调节法(六)呼吸调节法 7.简述攻击性行为概念的基本特征 (一)它是有目的的行为;(二)攻击性行为包括言语活动和身体行动;(三)攻击性以外显行为为标志;(四)攻击总是指向有生命的对象;(五)攻击性行为既可以指向他人,也可以指向自己。 8.小学生的同伴交往的基本特点 (1) 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3) 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它儿童的活动; (4) 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9.简述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1)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之间存在的是相关关系,但不能被看作因果关系。 (2)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在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

中国高端人群之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中国高端人群之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上) 深圳市拓璞家具设计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向苏云 关键词:高端人群;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中国高端人群主要指拥有相当财富、身份和地位,处于财富金字塔上层的那部分人群,他们或拥有雄厚的经济资源,或占据独特的知识资源,再或是占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为己所用,不断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还拥有特质化的价值取向、生活背景、居住习惯和文化品位,对居住品质、生活环境有着超过一般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更追求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前瞻性的生活理念及功能多元化等,体现在对健康、人文内涵、生态环境、私密性、服务等方面的特别关注。此外,高端人群对于社交、商务、时尚、休闲、娱乐等上层生活的需求也有较高的要求。 一、高端人群的消费心理 炫耀消费:高端人群喜欢在既定的范围内,以常人无法企及的奢侈高端物品在一个特定的生活圈子里相互攀比炫耀,以显示自身财富与身份地位。 享受消费:高端人群大多对生活的舒适度和档次都要求高,特别是软环境,其大多有海外旅游居住经历,或者认同海外生活方式及标准,希望通过高端消费来获取相当的贵族式生活体验。 二、高端人群的分类分析 根据高端人群的情感偏好以及他们特殊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在此将高端人群主要分为四大类:尊贵型、享受型、标签型和理财型。尊贵型人群大多事业有成,拥有多套住宅及一辆以上名车,重视“尊贵身份”的概念;享受型人群则更多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方

式和生活理念;标签型人群大多属于高消费,热衷于品牌消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理财型的人群则更加注重投资理财,他们拥有丰富的投资经历和经验,当然这类人群本身就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且有境内外旅游和豪宅居住经历,对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要求均比较高。不同价值观的高端人群对生活方式的要求和理解不同,同时,他们对产品的消费取向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将分别对四种价值观的高端人群作相应分析:(未完,待续。。。)发表于:2010/09/28 产品战略--高端人群之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中) 深圳市拓璞家具设计有限公司. 研究中心向苏云 关键词:高端人群;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1)尊贵型——追求自然、闲适 高端奢侈消费体验对尊贵型人群来说是事业成功的标志,如高端豪宅、别墅则是释放工作压力获得独立自由的私密空间和独享心灵宁静的场所,也是体现他们生活品味、情趣、情调的地方。此类人群大多为企业家、名人或者事业有成的生意人士,他们中大部分处于中年或以上,也有小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年轻有为的创业型社会精英,也包含一些进驻内地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归国华侨等。 尊贵型高端人群在诸多价值观的关键要素当中,其更注重生活的自然、品质、安全环保等方面,在价格敏感、时尚等方面的关注比较少,体现了他们追求自然、闲适的价值观。在生活习惯方面,尊贵型消费人群很重视生活品质,注重休闲,经常和朋友聚会,活动丰富,在休闲活动方面开支水平也较高,同时也是一些高级俱乐部的会员。同时,他们也很爱好运动,高尔夫球是他们中多数人最喜欢的运动,同时也有部分人偏好马术等高端休闲活动;在生活态度方面,倾向于自然、轻松、简单的生活方式;在消费取向方面,相对而言他们消费时更希望得到身份和地位的认同,期待博得认同与喝彩。 (2)享受型——注重服务、细节 享受型高端人群更多的是享受生活的场所和氛围,同时也很注重产品消费

心理学的从众经典实验讲课讲稿

心理学的从众经典实 验

心理学的从众经典实验 作者:08工商管理郑明贵 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当音乐会或是其他的什么演出完毕后,前排的观众一个接一个的起立鼓掌,当这股浪潮向你而来时,你也站起来了吗?如果你对这次演出不满意,你完全可以不站起来,不是吗?你有这样的自由和权利,相信在场的人中有不少的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对演出并不满意),可是为什么他们还是站起来了呢?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们这样做了,成为那样不从众的少数派便真的那么难吗?那么让我们看看心理学对这些从众行为的研究吧-----三大从众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Sherif的规范形成 第一步:Sherif要求一个试验者A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用肉眼观察一个光点移动的距离长短,并说出光点到底移动了多少,因为是完全黑暗的情况下,所以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但是根据大数原则,在实验重复进行多次后,说出的答案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答案,事实试验者也是如此。 第二步:在第二天中,试验者A做同样的实验,不同的是身边多了倆个试验者B和C (但是B和C是Sherif的工作人员),这次的实验的标准答案是 1.5 米,按昨天A的表现,他会在多次实验后得出接近 1.5米的答案,而在Sherif 的安排下B和C的答案要求向2.5米靠近,结果在此后的实验中,A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做出1。5的接近答案,而是2.5米,这便是规范的形成结果。在这次sherif的实验中,得出了从众可能是来源与规范形成,这很大程度上与人的社会性有关,人们在很多程度上的行为,比如:西方人礼貌性的吻别,中国人过年一定回家,走路向右靠,都是潜在的规范形成,换句话说,大家都在从众,这样的规范来源与暗示的影响的结果(起码sherf是这么认为的),而 让我提到暗示又不得不提起的是暗示的另一种影响即“自杀是会传染的”人的本性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自杀的本性。 Asch的群体压力 这次提到的asch实验,有区别与sherif的规范实验在于它针对的不再说模糊的现实情景,而是更具体的东西,这有利于我们把从众的原因了解的更直白和客观。 第一步:请来7个试验者他们的任务很简单,便是给他们一个木棒A,在另外 的三个木棒B,C,D中,找到最接近A长度的一根,如图: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整理

第一章 1,准确理解消费者、消费者心理及消费者行为的概念。(P3—5) 2、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5—7) 3、如何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的学科性质(P9—11)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历史演进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P11—14) 5、学习和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有何现实意义(P19—24) 第二章 1.谈谈你对卢因一般行为模式的理解P27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内部因素有哪些 P28-P36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P36-P46 4.结合生活中实际例子谈谈你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解。P28—P46 ~ 第三章 1.知觉的特性:P55 -59 2. 通过一幅具体的成功广告作品谈谈注意理论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P62~63 3.结合消费实际分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关系。P67-68 4.应用学习理论思考企业如何培养消费者对特定产品的消费习惯P74—76 5.消费者情绪的分类 P81-82 第四章 1、什么是个性P88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P89 2、试阐述消费者的能力差异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 能力差异P93 影响P100 3、比较气质和性格的差异。试分析气质和性格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不同影响。气质P101 性格P107 气质影响P106 性格影响P112 4、什么是性格从性格对购买方式的影响来看,你认为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性格P107 性格影响P112 5、阐述自我概念的含义,消费者的自我概念与商品的象征意义有什么关系 自我概念P113 关系P114 第五章: 1,什么是消费者需要消费者需要有哪些基本内容P149、P129-P132; 2.没有; [ 3,什么是动机如何利用动机冲突推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实现P149、P144; 4,试阐述消费者需要、动机和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P121、P139; 5,试分析比较几种测量消费者动机的办法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陷。P148 第六章 1.什么是态度P153态度的构成和功能P155-P157 2.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P158-P160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考前练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研究消费者群体的意义。 答题要点: 消费者群体是某些具有共同消费特征的消费者组成的群体,同一消费群体内部在购买行为、消费心理及习惯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不同消费群体之间则存在诸多差异。研究消费者群体的意义: 1.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把握社会总体消费的运动规律; 2.有助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准确地细分消费者市场,制定最佳营销策略。 2.简述消费者的常见购买动机。 答题要点: 消费者的常见购买动机有: 1.求实的购买动机。这是以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 2.追求安全、健康的购买动机。抱有这种动机的消费者通常把商品的安全性能和是否有益于身心健康作为购买与否的首要标准。 3.求便的购买动机。受追求便利动机的驱动,人们把购买目标指向可以减少家务劳动强度的各种商品和劳务。 4.求廉的购买动机。这是以注重商品价格低廉,希望以较少支出获得较多利益为特征的购买动机。 5.求新的购买动机。这是以追求商品的新颖、奇特、时髦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 6.求美的购买动机。消费者对商品美学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的要求与购买动机。 7.求名的购买动机。这是因仰慕产品品牌或企业名望而产生的购买动机。 8.自我表现的购买动机。这是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威望及财富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 9.好胜攀比的购买动机。这是一种因好胜心、与他人攀比不甘落后而形成的购买动机。 10.满足嗜好的购买动机。这是以满足个人特殊偏好为目的的购买动机。 11.习惯性动机。它是指消费者对特定商店或特定商品品牌产生特殊信任偏好,从而习惯性地重复光顾某一商店或购买同一品牌。 12.储备性购买动机。消费者出于储备商品的价值或使用价值而购买商品的动机。 13.留念性心理动机。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记下当时的气氛、记住当时的情景、留下回忆等。 14.馈赠性动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馈赠他人。 15.补偿性动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补偿以前被压抑的购买动机。 16.发泄性购买动机。通过购买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3.简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含义和特点。 答题要点: 消费者购买行为指消费者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的购买商品的一切活动。消费者购买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消费者购买行为与心理现象的相关性。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消费者心理的外在表现,消费者心理现象是消费者行为的制约因素和动力。二者具有互相影响和作用的相关性。 2.个体消费行为受社会群体影响和制约。消费者是社会的人,其消费行为必然会受到所属群体的制约和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