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浮生常恨欢娱少 诗情酒意谁与共(论唐诗与酒文化)

浮生常恨欢娱少 诗情酒意谁与共(论唐诗与酒文化)

浮生常恨欢娱少 诗情酒意谁与共(论唐诗与酒文化)
浮生常恨欢娱少 诗情酒意谁与共(论唐诗与酒文化)

浮生常恨欢娱少,诗情酒意谁与共

——论唐诗与酒文化

文/Lala

[摘要]

中国有着渊远的历史和久远的文化,唐诗宋词传承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化,它们不仅记载了我国亮丽的文化遗产,还将独特的酒文化充分的酝于其中,醇香而甘厚。酒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地位,它是祭祀、庆典的用品,也似乎成为广大文人墨客用以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唐诗乃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巅峰时期,文人雅士借由诗歌传达个人的情感和抱负,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不少诗作者与酒结缘,以酒论诗,并在酒力的刺激下挥写出不少著名作品,广为流传。可以说,浓厚的酒文化丰富我国诗坛以及文学和历史的发展内涵,而唐诗与酒则有着更加紧密和不可分割的联系。仿佛海与天的交接,唐诗与酒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作用,却在不断的延伸中交汇于一处,形成了“诗情酒意”的经典古籍。

[关键词]

唐诗;饮酒;文化;历史

中国有着渊远的历史和久远的文化,唐诗宋词传承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化,它们不仅记载了我国亮丽的文化遗产,还将独特的酒文化充分的酝于其中,醇香而甘厚。酒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地位,它是祭祀、庆典的用品,也似乎成为广大文人墨客用以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唐诗乃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巅峰时期,文人雅士借由诗歌传达个人的情感和抱负,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不少诗作者与酒结缘,以酒论诗,并在酒力的刺激下挥写出不少著名作品,广为流传。可以说,浓厚的酒文化丰富我国诗坛以及文学和历史的发展内涵,而唐诗与酒则有着更加紧密和不可分割的联系。仿佛海与天的交接,唐诗与酒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作用,却在不断的延伸中交汇于一处,形成了“诗情酒意”的经典古籍。

中国有着渊远的历史和久远的文化,唐诗宋词传承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化,它们不仅记载了我国亮丽的文化遗产,还将独特的酒文化充分的酝于其中,醇香而甘厚。酒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地位,它是祭祀、庆典的用品,也似乎成为广大文人墨客用以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唐诗乃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巅峰时期,文人雅士借由诗歌传达个人的情感和抱负,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不少诗作者与酒结缘,以酒论诗,并在酒力的刺激下挥写出不少著名作品,广为流传。可以说,浓厚的酒文化丰富我国诗坛以及文学和历史的发展内涵,而唐诗与酒则有着更加紧密和不可分割的联系。仿佛海与天的交接,唐诗与酒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作用,却在不断的延伸中交汇于一处,形成了“诗情酒意”的经典古籍。

目录

引言 (5)

一、酒在唐代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6)

二、唐代咏酒之诗中展现的不同情结 (9)

第一,伤别情结 (9)

第二,恋乡情结 (9)

第三,咏怀情结 (10)

第四,边塞情结 (12)

第五,系国情结 (12)

三、唐诗与酒的相处相融 (14)

第一,酒为“取兴”之饮,文为“放情”之作 (14)

第二,诗酒对举,风雅并联 (14)

第三,酒呈诗韵,诗予酒名 (15)

四、诗酒结合的解读 (15)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引言

中国有着渊远的历史和久远的文化,唐诗宋词传承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化,它们不仅记载了我国亮丽的文化遗产,还将独特的酒文化充分的酝于其中,醇香而甘厚。酒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地位,它是祭祀、庆典的用品,也似乎成为广大文人墨客用以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唐诗乃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巅峰时期,文人雅士借由诗歌传达个人的情感和抱负,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不少诗作者与酒结缘,以酒论诗,并在酒力的刺激下挥写出不少著名作品,广为流传。可以说,浓厚的酒文化丰富我国诗坛以及文学和历史的发展内涵,而唐诗与酒则有着更加紧密和不可分割的联系。仿佛海与天的交接,唐诗与酒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作用,却在不断的延伸中交汇于一处,形成了“诗情酒意”的经典古籍。

酒与诗文的创作有关,酒与诗人有关。遂古而上,大量的诗人与酒有着深不可破的缘分,尤其在国力昌盛、经济繁荣的唐代,酒与诗的融合达到了空前的默契,而酒也在不再是一味奢侈的“毒药”,它已经悄声的集合了艺术与气质,并经由文字发散着醇香。纵览历史,我们发现唐代的诗人不仅喜好饮酒作诗,还好以酒聚会、以酒为友,他们将朋友、酒饮与文学巧妙的融入统一的空间和时间中,以酒与友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无酒就无诗”,此言需用些许夸张,但在唐代的诗文化盛行期,诗酒相连就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酒过三旬,人处于一种精神飘忽、情绪激荡的境界,那种恍惚的美感,总能激发出各种灵感,于是诗人文思泉涌,挥毫泼墨,一蹴而就。也许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境界,赋予了唐诗难以言表的灵动感,无论是豪放还是婉约,都尽情淋漓的展现出来。唐诗中大量以《独酌》为题的诗文,即证实了这样一种以酒为伴的境界。唐代还以酒论人,比如李白被尊为“酒仙”,杜甫被尊为“酒圣”,李贺被尊为“酒鬼”等。还有一些诗以酒为内容,比如杜牧的“牧童遥指杏花村”,使得杏花村一举得名,传颂至今;白居易的“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又是一种别具情调的小炉暖饮的情形。可见酒能赋诗,诗能言酒,唐代的诗文与酒有关,诗人与酒有缘,无酒诗无味,有酒意更浓。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很少将诗与酒相联系,本文另辟蹊径,从酒与唐诗关系的角度解读唐代诗人的文学佳作以及诗人品格,希望能够为我国文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第一章、酒在唐代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唐朝的文学以诗为盛,因而诗人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爱戴与尊敬。随着诗文发展的成熟,酒也渐渐成为代表诗人儒雅风流的一种象征,被人所羡慕。著名的“醉八仙”,又被称为“酒中八仙”,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包含了唐代八位较为嗜酒的学者名人,他们是李白、李适之、贺知章、崔宗之、李琎、苏晋、焦遂。后期在各类瓷器制作、绘画等领域中,都将“醉八仙”作为绘制对象广泛流传。对“醉八仙”的记载,有杜甫之《饮中八仙歌》为证。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极具特色的“肖像诗”,诗中每一句均呈现了一位“仙”的形色尊容。被喻为“八仙”的八位均为唐代同一时期的文化名人,且据史料记载他们均在长安城内生活过,无论是阶段性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态度的豪放、旷达、爱酒嗜酒,都将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却又各有特色,不拘一格。杜甫用了描写的手法、洗炼的表达,以速写的形式将八位“酒仙”描绘于笔下,字句有力,掷地有声,不愧为一代文豪。

《饮中八仙歌》以贺知章开篇,他是八位中年事最高一位,资格也比较老,据李白的《对酒忆贺监序》一诗中称,“解金龟换酒为乐”,可见贺知章对酒的独爱。诗中讲述了贺知章酒醉之后,骑在马上的姿态就好象是乘坐船只时那样前摇后晃,却自得其乐,即使是跌落进井中,也会毫不介意的熟睡不醒。第二位出场的是汝阳王李琎,该人为唐玄宗之侄,敢于饮酒,也极好饮酒,在路上遇到运酒的车都会流出口水来,因而诗中细致的描绘了李琎一种醉酒享乐的态度。第三位为李适之,在其为左丞相期间,曾饮酒日费万钱,喜好豪饮,在饮酒方面非常奢侈,但后期李适之丢掉了权位,因而杜甫在诗中也以其权位得失为切入点来描写人物性格,耐人寻味。紧接着,作者又描写了崔宗和苏晋,二位算作是当时风流倜傥、英俊洒脱的名士雅人,崔宗之在饮酒时,高举起酒杯,并以白眼望向天空,旁若无人,醉后仍然玉树临风,极具韵味;苏晋虽耽禅斋戒,却又嗜酒如命,尽管这种矛盾时刻存在于他的生活当中,却始终是酒胜于佛,即“醉中爱逃禅”。李白在此诗中的出场并不早,或许是以前五位为铺垫,抛砖引玉,李白嗜酒是出了名的,他自己在诗中也常常表现出对酒的热爱,比如《江上吟》中的“兴酣落笔摇五岳”,再如《襄阳歌》中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可见其酒情之热烈,李白酒醉之后会更加豪放不羁,即使天子如见,他都会“天子呼来不上船”,且自称为“酒中仙”。接下来是张旭,也被世人称为“草圣”,善写草书,尤其是酒后笔锋更加奔放,字迹舒卷自如,杜甫以“脱帽露顶王公前”来描

绘其倨傲的性格,栩栩如生。焦遂乃布衣,其酒量好,五斗后才显微醉,也有记载称其为辩论高手,滔滔不绝,可惊鸣四座,诗中也表现出其酒后的口才之佳,确实描绘了人物的独特性格。

《饮中八仙歌》在杜甫的笔下将每一个人的性格和酒后特征都描绘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不愧杜甫“诗圣”之名,同时也展现出唐代诗人饮酒的豪情,以及美酒在诗人们心目中的高贵地位。可见,多数诗人诗不离酒,酒不离诗,酒似乎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知心朋友,离不开也抛不弃。唐诗与酒,好比于诗人的手足,缺一不可,又相辅相成,形影不离,诗句因酒而更显光华,酒因诗句而更现光彩。

从酒对人体的化学作用来看,酒是激发诗人情绪的良好催化剂,因此无论是与好友相聚,或是与知音离别,酒是少不了的桌上珍品。与此同时,诗人们借酒力和激情,带动其文化底蕴,发挥文学功力,挥洒出一篇篇独具色彩和发人深醒的美诗来。“劝群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展现出作者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惆怅心情。

第二章、唐代咏酒之诗中展现的不同情结

翻查古籍文献可以发现,唐代诗中咏酒的很多,似乎酒已经成为唐代诗人和佳作的一种必备品。根据诗人所处的历史环境、身份、地位、情绪、心情的不同,饮酒的诗也包含了多种不同的诗人情结,有豪放类的,有忆苦类的,有独酌类的,有换盏类的……笔者总结出五种唐代诗词中较常见的主要情结,包括:

第一,伤别情结

离别是人生常经历的事情,依依惜别之时,可能送朋友、送亲人、也可能是道别,无论怎样,都是一种伤感。饯行之时,共叙曾经美好的回忆,有时也对未来思量和憧憬,送上最温馨的祝福。此时,一壶好酒能够寄托浓浓的情思,也能将满怀的深情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描述了与友人之间的拜别之情。诗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腔伤别之情寄于“酒”中,主宾间有许多话语说不尽,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不如饮下一杯好酒,“劝群更尽一杯酒”,可见主宾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诗句中可以看出,主人每每劝朋友再饮一杯,总有饮之不尽、尚不愿惜别之情,对故人的一片心意,都在这杯酒之中。再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显得这酒饮的有意味、有真情。

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一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尽管该诗的全篇并非以离别为主旨,但也是经由送友人而遇到的一件故事,也写出了酒在伤怀离别时的角色和地位。

第二,恋乡情结

追忆家乡的诗句也与酒不可分割。唐朝时期,通讯和交通还不发达,许多离别家乡的人,很难与家人取得联络,或者是寄出一封信,不知道要多久到达家人手中,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到达。诗人又多为感情豪情之人,喜好遍走大江南北,感情咏物,常年的远离家乡。在这种情形下,多数诗作者流浪在外,漂泊异乡,

也有许多因为各种原因可能归途无期,只能以诗和酒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祝愿。

皎然在《送商季皋》中写道:“新丰有酒为我饮,消取故园伤别情”,记录了对故园的伤情和感怀;唐彦谦在《兴元沈氏庄》中以“异乡一笑因酣醉,忘却愁来鬓发斑”叹息情乡之情和鬓发斑白还不知归期的伤怀;岑参在《送韦侍御先归京》中也提到“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寄托乡思;还有杜甫的《春归》:“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白居易的《送萧处士游黔南》:“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等。

乡情是时时刻刻铭记在离乡游子心中的深沉表达,也是一道深深的伤痕。尤其在节庆佳节,合家欢乐之时,更使孤独的诗人们怀念亲人,只好以酒寄托,以诗挥懈情感。在这类唐诗中,也常能品味到诗人借酒激发苦闷之情绪,甚至对何时归去产生疑问,实则是一种遥遥无期的迷惘。像张谓诗中的:“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归乡已经成为一场大醉之梦,于是只好上酒楼去寻酒散解心结,却不知何时能够再回去。

以酒题诗表达恋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也有表达酒后情形的,比如储光羲的“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新丰主人》)借着酒酣之后的微醺,亦梦亦思,相信家乡的感情尽在文字之中。卢汝弼的《秋夕寓居精舍书事》,也是以梦境来表达醉后对家乡之感怀:“醉卧欲抛羁客思,梦归偏动故乡情”。

第三,咏怀情结

当然,诗人作诗喻情也不单纯是伤感、伤怀,根据诗人游走的地方以及情绪的变化,可能有不同的诗句表达。有咏物感怀的、有感慨人生的、有抒发豪情的……

最具代表性的可谓是李白的《将进酒》,也是流传已久和广为传颂的。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本身是汉乐府短箫铙歌当中的著名曲调,“将”取“请”之意,即为劝酒之歌的意思。李白写此诗,直接以酒为题,体现出李白对酒的痴迷和豪放自由的个性。《将进酒》是在诗人极度压抑的情绪下创作的,在压抑之后,借有酒力即转化成为一种发泄和狂放的情绪,并通过笔端表达出来。该诗是李白与友人岑勋、元丹邱在蒿山三人同饮时创作的,诗歌语言豪放,展现了诗作者乐观不羁、旷达自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现出其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寄托着李白本人对理想、对抱负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的矛盾心理。借酒浇愁,又在愁中取豪情,这是该作品极具独特之处。

同样的豪情,王维的《少年行》中又表现出一种年轻游侠的不羁性格,诗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还有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说道:“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是一种神采飞扬的唱咏抒怀之情;唐太宗的“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又是一种奢华盛宴的表达。

白居易有一首《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借酒将自己从少年到老年的人生感慨一番,其诗云: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片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诗人对自己自少到老的生平进行了一系列回顾,仅仅僚僚数字,却将一生的情怀都融入其中。诗者“沽酒”,正如诗中所提之“不忧生计”和“不惜酒钱”,隐含着作者深切的政治抱负。此时的“醉”,似醉又非醉,酒醉人来不醉心,心灵的乐意,仍然要通过诗句来一一表达和发泄出来。

第四,边塞情结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是唐诗中最具代表性的军旅边塞诗篇。军中的生活艰苦而单调,很多士兵以酒为乐,来排解枯燥的生活情绪。出征时也要饮酒,壮胆之外还是斗志的激励。此时,将柔美的“葡萄美酒”与硬朗的“沙场”相结合,刚柔并济,则展现出一种别具风味的诗律韵味。

另外该类军旅边塞情绪所系的诗句还包括:“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葡萄,平生寸是心。”(李欣《塞下曲》),“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鲍防《杂感》)“酒渴爱江清,余酣漱晚汀。软莎欹坐稳,冷石醉眠醒。”(畅当《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第五,系国情结

唐代诗人有多种身份,有当官的,有被贬的,有怀才不遇的……不同的生活境遇造就了不同的诗人和诗作,也通过美酒的激发表达着各类不同的感情情节。当然,一些诗者虽然已经脱离了权位,远离了国家的政治力量,但仍然存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通过诗句展现出来。杜甫的《登高》就是这样一篇佳作。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在晚年时分,遇重阳节登高时,远眺着长江的美妙秋景,被眼前景物所伤情,满目的萧然使他感慨起自己漂泊的生活和境遇。人越是走向老年,越是对过去有更深的怀念和回顾,而杜甫则在老年多病的情势下,通过《登高》来表达一种悲苦愤懑的感情特色。

第三章、唐诗与酒的相处相融

一盏浓烈的美酒,和墨染的笔锋,在似是迷离的飘忽境界下,无论是诗句还是酒香都显得格外的诱惑与辉煌。随着魏晋时期的文学继承以及酒的延续,唐代诗人又实践和胃蕾真实的将美酒重新定义,让它们与诗文结成了共勉的兄弟,互增韵味。可以说,唐代著名诗人大多喜酒,当酒力发作、思绪达到一个新的活跃程度,于是文思泉涌、诗兴盎然,持笔之手似乎不听使般自由挥毫,语言如佳酿般汩汩而出,美妙的诗句一懈千里,浓烈而遒劲。韩愈曾经这样形容唐人诗与酒的结合,他说,诗人饮酒其实是“文字饮”,可见诗之于酒,酒之于诗,在默契中交相辉映,互增光彩。唐诗与美酒之相处相融,主要本自于四个角度:

第一,酒为“取兴”之饮,文为“放情”之作

虽然诗与酒为唐代之“双美”,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但并代表有酒即有诗,有诗即尽酒。情绪、情感、或者说是心境,是酒与诗的结合体,是一种溶剂和催化剂,没有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诗酒相处相融。白居易在《移家入新宅》一诗中很好的说明了酒与诗的挥发境界。“取兴或奇酒,放情不过诗。”他说,当你以高兴愉悦的心情去饮酒时,诗作就如酒一般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就好象酒杯是魔术师的魔法杖,你轻轻一挥,情思就随着动荡起来,并通过笔端将诗情画意流畅的表达出来。杨乘还将酒作用于胃肠的物理作用以及某种类似于想象的感受描写的淋漓尽致:“酒肠堆曲蘖,诗思绕乾坤。”(《南徐春日怀古》)当美酒顺着喉咙流入胃肠时,随着肠子的蠕动,美酒七拐八弯,左飞右旋的,恣意游荡,与此同时,诗兴和诗意也如同肠中之酒无限散发,如开闸的流水般飞泄而出,飞流直下。

第二,诗酒对举,风雅并联

诗与酒分割不开,不仅仅体现在诗人的动作与豪情上,在很多唐代诗人的作品当中,诗与酒甚至被作为具有对举特性的事物被应用于对联当中,可见二者紧密的联系性。比如杜甫在《不见》一诗中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敏捷”对“飘零”,“千首”对“一杯”,而“诗”则于“酒”深深的契合和对属。《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中,“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也是“诗”

与“酒”完好对举的例子。

另外,不仅仅是对举,一些诗人也将诗酒并举,似乎它们如海天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可以分离。比如宋黄庭的“少年气与节物竞,诗豪酒圣难争锋。”(《和舍弟中秋月》)将“诗豪”与“酒圣”并举。《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中写道:“酒军诗敌如相遇,临老犹能一据鞍。”(白居易)。“酒军”与“诗敌”,也是很好的并举。

诗与酒浑然天成的相处相融,诗人的情绪巧妙的化于酒中,使饮酒、吟诗成为唐代诗人的本份,甚是风雅。

第三,酒呈诗韵,诗予酒名

诗与酒的关系,不仅仅是互为依拖,互为支撑。另一方面,酒为诗这媒,诗为酒之魂。古往今来,因诗而得名的美酒不占少数,而酒这成名,又反过来赋予原诗以更加惟妙惟肖的韵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杏花村酒”和“杜康酒”,杜牧的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杏花村酒”闻名天下,一举成名;而曹操的一句豪迈雄壮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使“杜康酒”至今仍为我国著名酒业集团,在市面上广泛销售。当然,曹操并非唐代作者,但可见我国历史早期就已经有以酒赋诗的传统,并经历了几千年的酝酿使酒更沉、使诗更香。李白有一句“且将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白居易的“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白云边酒”、“梨花春酒”也成为我国某一段历史时期中的著名酒品,尽管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极少闻及。酒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成为家家户户节假日、甚至是日常饮用的佳品,是一种情绪的催化剂,是表达感情的媒介。而酒也借由唐诗的丰富多彩而每每得名于天下,被追忆于时代。精明的酒商会借助于古诗的美名来使其酒品更加熟记于人心,从而扩大销量;而反过来,由于酒名的传扬,使作者的原诗更加具有深层次和经典意味,被更多的人吟诵,甚至一些被编入了我国中小学的教科书中,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

有人说:“酒入诗文香四溢”,我想可以加上一句,“诗源酒韵名万家”。诗酒的来自于原生态的默契与不可分割,即使是如今的我们也不得不叹服和相信的。

四、诗酒结合的解读

从酒精自身的作用而言,酒实际上是通过一种物理和化学性的作用进入和影响人体,尤其是精神状态。酒精会刺激人的交感神经产生兴奋,并使人的本真逐渐流露出来。也正因此,很多人喜欢在酒后表达感情,酒过三巡,在酒力的作用下,人的情感更加外化,语言更多,真心更多,沟通感情也就更加融洽。

酒不仅仅存在一种物理和化学性的作用,它同时也是一种国之精魂。中国被喻为诗的国度,实则也是酒的国度,一部悠远的诗史其实是与酒史分不开的,诗与酒相互拥抱着一路走向今天,也给中华的精魂填写了更多的美妙与雅致。中国的酒文化有极深的底蕴和沉淀,早在唐代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就表明了酒之于人和人生,有着不可割舍的感情。酒在我国的民族性不可磨灭。

在酒与诗的息息相关中,酒已经深深的融入到唐诗的灵魂当中,酒之欢则为诗之欢,酒之泣则为诗之泣;同样的,诗的精华也借由酒的作用完美的表达,可以说没有美酒即没有好诗。唐诗当中无疑大量充斥着浓厚的酒文化,而酒文化的精髓又继承了我国的儒学精神,于是文化与民族、诗作与美酒,共同将一种洒脱、自在、豪放、哀叹等感情和精神境界表达出来,让世人评介。

酒与诗的关联性还离不开时代的酝酿与渲染,与其所处朝代的政治性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允许随意饮酒的朝代数量并不多,甚至有一些朝代明令禁止酒饮。比如周代明令禁酒;而秦代则以高额的酒税来限酒;还有汉初时期,曾有规定如有三人以上无故群饮,则要“罚金四两”。当然,不限酒的朝代也有一些,比如魏晋时期以浪醉得名,并成为一些名士所追求的品格;而唐代诗人与酒,则更增加了一种风雅和情感的寄托,少了许多放浪醉饮之意。唐之诗人常对魏晋时期的诗酒名士崇敬有加,但诗人们却并不完全效仿魏晋之风。由于唐代的繁盛以及社会的稳定,使得诗人们与动荡的魏晋在饮酒方面有了明显的分野,体现的是更多的雅致与豪放,是潇洒而非放浪。

有人认为,唐代诗人在酒品和诗风上带有一种朝气,酒情热烈、诗情豪迈,有着难得的激越之情。在唐朝初年时期,社会昌荣,五谷丰登,由五谷而酿造出的酒香气四逸,蕴含着独特的豪迈和向往自由之情。超凡脱俗、才华横溢的诗人们追逐以酒为乐、以酒为风的情绪,也就借由这种美酒将诗意表达出来。唐朝时期尚文、尚酒、尚乐观、尚自信自强,因而酒之精韵也在于浓烈和雄壮,与人同

性,与诗同情。由唐代帝王的个性特征而起,向下传播到整个民间,再以盛世辉煌为物质基础,因而逐渐形成了一种豪饮的风气,向征了整个唐代汉民族的精神面貌以及内心强大的状态。

李白在其诗《江上吟》中提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明确表明了唐代诗风的主流特色,诗题“江上吟”,约为其三、四十岁左右浏览江夏时的作品。由诗中可以见到唐代诗词已经完全改变了魏晋时期的消极颓废之风,更加的积极乐观、豪放开朗。许多唐诗都很值得人们反复品味,而酒给予诗词的力量是不可言喻的。在现代人看来,似乎以酒为伴、以酒为乐、赋诗风雅的生活,有一些不谋生计、享乐主义的味道,在醉意朦胧之中,人开始怠惰、懒散,是没有出息之辈。但实则看来,唐代诗人与酒为武,饮酒作诗,并创作出大量的美文佳句,实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因唐代的风尚如此,尽布朝野和民间,都以饮酒为雅,男女老少百无禁忌。酒愈香、诗愈浓、品自高,李白感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今樽空对月”,酒与诗互为因果,互相融合,相得益彰。到达中唐时期,诗与酒的结合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不过,到安史之乱时期,由于国家的动乱,民心散乱,酒与诗开始走向衰落,风格上渐渐走向低迷和彷徨,表达诗人对社会的一种心境变化,诗情开始转为悲怆。像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里的酒意已非积极乐观,而是一种花天酒地的处事态度。作者通过夜泊秦淮时的见闻,充分的揭露出当时社会风气的颓废和黑暗层面,同时也对晚唐统治者的糜烂生活进行了讽刺。

诗与酒的结合,集合了酒之自身特性、国之文化精魂、以及时代的特色晕染,解读诗酒结合使我们看到,诗酒的默契与久远的不可分割,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历史和文化浸透的必然,也就是说,诗之于酒、酒之于诗,来源于文化之于历史、历史之于文化的特征和发展,它们是密切相关的。

结语

我国的诗词发展历经三千年左右,而酒文化的发源与延展也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在一代一代的文学传承过程中,酒与文学、酒与唐诗不断的相互渗透,借由文人之手、之口创造着美妙的酒与诗的共同体,展现着社会生活和心路历程。酒的介入,使诗人更加具有激情和灵感,将情感赋予文字当中添光增彩;而诗的包容,将酒的浪漫与美妙发挥出来,诗词获得一个更高的提升。酒文化的源远流长,把酒叙情,借酒寄情,唐代诗人们巧妙的将酒和诗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不少佳篇。研究唐诗与酒的关联性,我们发现二者相互寄托相互依存,而这也正是我国久远文化背景下所创造出的文学奇迹,是我国文明发展的灿烂一页。

参考文献

[1]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M]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曹寅、彭定求,等. 全唐诗[M/OL] . 扬州书局本.

[3]肖文苑. 唐诗与酒[M] .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

[4]刘墉. 唐诗句典[M] . 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9.

[5]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

[6]景遐东;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延梅,汪东锋.浅议唐诗中的酒文化.《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李靓.论苏轼的酒诗创作及其原因[期刊论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9]葛景春. 诗酒风流--试论酒与酒文化精神对唐诗的影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2期

《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

《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 2)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3)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及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作品的突出特点。 4)理解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师生对唐诗宋词的共同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宋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的能力。3)培养学生恰当地引用诗文引语说明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唐诗宋词的繁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诗、词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本主义思想。 3)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优秀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2、难点:诗与词的区别;诗词各流派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及回忆熟悉的唐诗宋词 2、教师准备:①指导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②制作多媒体课件。③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班肯定有很多同学去过诗城广场,那么你们在诗城广场看到了些什么,除了很多人以外还有什么呢?有很多诗人和词人的塑像,还有很多这些诗人和词的诗词。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上的主题:唐诗宋词。 师:说到唐诗宋词大家已经学过很多,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下,在你们心目中唐诗宋词是怎么样的。 生:句子优美、抒发内心的感情、对国家的热爱。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下唐诗宋词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从诗词中去感受魅力,用大家的激情,用你们优美的语言来吟诗诵词。 生:《鹅》、《春晓》、《静夜诗》。 师:下面我们两个小组来比赛,好,先这边的同学《草》白居易,《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节选)另外一组《登鹳雀楼》王之涣,《春望》杜甫。 师:好了,其实唐诗宋词还有很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诗宋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文学,说起唐诗宋词我们就要说到与之相关的诗人和词人,比如你们了解到的有哪些? 生: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柳宗元、韩愈、李商隐、高适、王勃、李清照、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师:诗人和词人非常非常多,那么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熟悉的诗人和词人,你眼中的他是什么样子的,用简单的语言。 生:李白的诗很豪迈飘逸,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是一个爱国的人,他的诗很真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好了,大家都非常勇敢,我们一起来看下其实在唐宋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非常重要影响的有哪些诗人及词人呢? 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和词人,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李白和杜甫的诗,他们的诗各自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读的时候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生:教材107页小字特点:夸张、豪放,感情激荡,场面壮观。 师:所以我们把李白称为哪一流派的诗人。

唐诗与酒文化论文

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 马成龙 B12020113 电子科学与技术

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 摘要借酒抒情也成了我国唐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古时的佳酿已无处可寻.而中国唐代诗人的“诗酒情结”,在醉境中忘怀世俗的荣辱得失,感悟生命的意义是历久弥浓,经久难衰。诗与洒的相映生辉,相映成趣,不仅形成追求与自然造化同一的人生境界,从而从心灵上超越人生,实现了绚烂的文明景观.而且这种传统的诗酒文化将绚烂千年,魅力自我的人生价值永存。 关键字杜甫李白杜牧团聚饯行犒飨独饮 引言唐朝自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国势强大,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加之国家政策开明,朝廷百官宴游,唱诗互和,以为谈佐之乐。这些共同促成了唐诗空前绝后的繁盛之势。诗人多爱饮酒,诗歌的繁盛隐映着酒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可以说,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是酒后兴起而作。诗人借酒表现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不经意间也展现了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又反过来促进诗歌的发展,正所谓诗酒相融成一家。 正文 白日放歌须纵酒 提到杜甫,不能不提的一个词语就是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一个理应忧思满腹的诗人,却也“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半生穷愁潦倒,历尽坎坷,看尽世道,诗中惊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到后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这点浊酒也喝不上,茅屋还被秋风所破,可他仍在那里“语不惊人死不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在旅途中闻听到官军收蓟北时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高兴得要发狂,为了表达这种心情,又是放歌又是纵酒,多么形象。“纵酒”中的“纵”字特别传神、贴切,符合此时的狂态。 杜甫还写了《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诗仙酒仙

柳如是诗词欣赏

柳如是诗词欣赏 柳如是诗词柳如是诗词欣赏金明池·咏寒柳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江城子·忆梦梦中本是伤心路。 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 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南乡子·落花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 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

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 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 愿他少识相思路。 2.杨白花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杨花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杨柳·其一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杨柳·其二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柳如是诗词梦江南·怀人其一人去也,人去凤城西。 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 其二人去也,人去鹭鹚洲。 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

古代诗词中酒的别称(终审稿)

古代诗词中酒的别称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文人墨客无不对酒这一佳饮挥毫渲染,顾盼流连。于是,酒不再单调地被称为酒,它被赋予了数不胜数的美称爱誉,在诗赋曲词中酝酿,在笙歌夜舞下醇香。 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 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谢逸《闻幼盘弟归喜而有作二首其二》)”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就把酒称作“般若汤”。苏轼《东坡志林·道释》:“僧谓酒为般若汤。”窦革《酒谱·异域九》:“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曾给甘肃皇台酒题词“香醇般若汤”。 3、杯中物:“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陶潜《三责子》)“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 4、壶中物:“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张祜《题上饶亭》)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 5、忘忧物:“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晋陶潜《饮酒之七》)“劳将箸下忘忧物,寄与江下爱酒翁。”(唐白居易《钱湖洲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斗酒相次寄道无因同饮聊咏所怀》)酒能使人忘掉忧愁烦恼,故以“忘忧物”为酒的代称。 6、红友:“偶然儿子致红友,聊为桃花飞白波。”(明王世贞《三月三日屋后桃花下小酌红酒》)“留君且住,唤红友传杯,青援剪烛,伴我夜深语。”(清朱彝尊《迈陂塘·答沈融谷即送其游皖口》词)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常州宜兴县黄土村,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 7、钓诗钩、扫愁帚:“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苏轼《洞庭春色》)古时诗人借酒激发诗兴,解忧消愁,故称酒为“钓诗钩”、“扫愁帚”。 8、春:“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杜甫《拨闷》)“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苏轼《洞庭春色》)“春”为岁之首,又喻大地生机勃勃,万物更新,从而引发人们的希望与向往。唐人好以“春”为酒的代称。《国史补》云:酒有郢之富春,乌程之若下春,萦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 一、研究题目: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研究 二、本课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1、中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其中又尤以山水诗分量最重。中唐山水诗与前代山水诗相比又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结合中唐历史,笔者发现中唐山水诗的独特气质与其时政治导致的贬谪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分析中唐贬谪文化对中唐山水诗人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倾向,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唐山水诗的文学内涵——清冷疏淡的意境和愤激哀怨的基调。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唐诗、中唐山水诗之特色以及中唐贬谪文化均分别有一定程度的深入探析。 1、有关中唐诗的论述: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 明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正变》; 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 许总《唐诗体派论》; 许总《论元和诗歌变态美特征的形成与走向》; 许孝萱《漫谈中唐诗坛》 2、专论中唐贬谪文学: 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 尚永亮《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 谭琳《浅论唐代贬谪诗流变》等。 3、稍涉中唐诗贬谪文化色彩: 戴伟华《唐代文学专论》; 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等 但是,对于鼎盛的中唐山水诗却少有专论,并且具体到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之间的关系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而更多的是将中唐贬谪诗人的山水诗作或归为山水诗或类为贬谪诗研究,这样的做法都不利于分析了解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之间独特而深刻的关系。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本课题针对课题研究之意义以及目前研究现状,亟欲通过分析中唐山水诗独特的创作内涵和诗人因贬谪遭遇而引起的心理特征与情感倾向变化,从而探索出中唐山水诗中隐含的贬谪情绪,反映贬谪文化在诗人创作中所产生的影响。具体思路简列为以下提纲: 1、中唐山水诗的独特气象——与盛唐山水诗比较 中唐山水诗非常鼎盛,其山水诗风对盛唐山水诗风既有承袭又有突破,成了自身的独特气象。这主要体现在中唐山水诗清冷疏淡的意境以及愤激哀怨的情感倾向上。 (1)清冷疏淡、寂寞萧索的意境。相异于盛唐山水诗的清幽泓澄清远高妙的特征,中唐诗在继承盛唐山水诗代表王维、孟浩然的基础上,又大多在清远当中显露出因积极用世又受惨重打击而来清冷疏淡,寂寞萧索的情致。如钱起《忆山中寄旧友》、韦应物《游溪》、戴叔伦《精舍对雨》、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司空曙《送下雪》等。 (2)愤激哀怨的情感倾向。沉郁之调贯穿唐诗,尤以盛唐杜甫为宗。中唐诗人在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现实情怀,但是中唐诗人更多的是愤激哀怨之调,在山水诗中时有对政治腐败以及自身无辜获罪的愤怨情绪。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正由于中唐山水诗承于盛唐又异于盛唐的特征,所以研究中唐山水诗背后的时代文化精神显得更加有必要。 2、中唐贬谪文化及其对诗人心理和情感的影响 (1)贬谪文化形成的原因 贬谪文化的形成有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 外部即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在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政治以及君权的集中,导致民主艰难地发展,即使得到短暂发展,比如元和中兴,那也只不过是统治者一时兴之所致,而真正主宰这些士人命运的是君主的利益,甚至乎君主的心情也能翻手为天,覆手为地。 “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间,有姓名可考并有贬地记载的贬官共2828人次。从其分布时期看,中晚唐人次最多;而列前九位者依次为宪宗、文宗、玄宗、宣宗、懿宗、德宗、武后、代宗、高宗诸朝。从其分布地域看,南方是唐王朝流贬官员的主要地区,岭南道、江南西、东道和山南东道因荒远偏僻,更成了处置贬官的首选之地,就中岭南道、江南西道所辖39州共有贬官721人次,占唐五代贬官总数的25.5%,故最值得重视。”“中唐自仙踪至敬宗二十余年是贬官高峰期。中唐虽时间不长,但贬官总数与年均人次都居首位”。(尚永亮《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这样的数据,可谓是道尽了中唐山水诗中诗人激愤悲伤心态的客观原因。 而内部因素则为士人们自身的心理性格,尤其是对于政治的热衷和浓厚的儒家士大夫精神。这种积极用世的心态,往往导致他们对于现实和政治怀有极高的理想和执着。然而他们“执着地坚持真理,追求理想,首先便已单方面地蕴积了与时代文化紧相关联的悲剧性因素”。 中唐许多著名诗人,如“元和五大诗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本身都是极具政治才能,有着崇高治世理想,并且也曾一再位于高位。如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当时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提出许多创见,

唐诗和酒

课程唐诗经典研读 题目唐诗和酒 姓名____________ 张思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3110100451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胡可先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动物科学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1101___________________

唐诗和酒 摘要: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唐朝沿袭了魏晋南北朝的生活风气,酒能表现了诗人乐观或者消极的生活态度,或喜或悲,饮酒知人冷暖。唐代的酒文化精神也很自然地融入到诗人们的诗作当中。而长安酒又是盛唐不得不提的浓墨一笔。 关键词:唐诗酒文化生活态度长安酒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始终与酒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诗人与酒似乎是千古不倦的话题。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并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口腹之欲的物质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文人与酒之间,总是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酒及饮酒行为,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人圈子里往往是诗增酒趣,酒承诗魂;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说来也巧,诗与酒不约而同,在唐朝迎来了巅峰。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唐诗中有无数名篇,都与酒有关。 一:洒脱物外之酒 饮酒,是一件俗事。《全唐诗》中直接与酒相关的诗就有6000余首,约占《全唐诗》总数的22%。良辰吉日,婚丧嫁娶,大宴亲朋,洗尘接风都离不开酒。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1它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东西,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生活,刺激着神经。文人却总是喜欢把他升华成一种艺术,酒也就渐生雅致,酒与诗的不解之缘也成必然。“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何也?我辈生性好学,作止语默,无非学问,其中最亲切而有益者,莫过于饮酒之顷。盖知己会聚,形骸礼法,一切都忘,唯有纵横往复。大可畅叙情怀,而钓诗扫愁之具,生趣复触发无穷。”2黄周星得之矣。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3瑰丽的饮酒场面可见一斑。君不见,饮酒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儒雅的一部分,酒中全是礼数。最风流的是三五知己,在一起推杯换盏,和风细雨,虽兴致昂然的时候,以酒助兴,千杯嫌少,却恭谦有余,大多适可而止,从不强人所难。浮生长恨欢娱少时的助兴,亦或花间留晚照的劝诫,酒如高悬明镜,将一个人最真实的生活态度映照得一丝不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百花行》 2酒社刍言(清)黄周星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3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将进酒》

柳如是诗词

柳如是诗词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如是诗词 1、《秦淮八艳题咏》 绣阁漾淮水,夭桃灼灼开。 抚琴余韵歇,掩卷尾声回。 溅血嗔权贵,却奁皈草莱。 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 2、《水绘园吊董小宛》 水绘青莲碧,隔帘梅影幽。 眉楼訾阉党,桃叶慕清流。 转叹琴台寂,堪怜镜阁休。 偶因尝洗钵,奁艳足千秋。 3、《访秋水阁吊柳如是》 隐隐河东柳,迎酬尽党人。 序题戊寅草,帐设绛云茵。 殉国艰于死,悬棺矢不臣。 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 4、《寻访眉楼遗址吊顾横波》 夕照清溪水,秋波脉脉横。

曲萦推第一,墨洒拟全能。 邀寿外味友,义延东蹈僧。 典封虽一品,风骨却崚嶒。 5、《访只陀庵吊卞玉京》 锦树纤尘绝,叩门乌鹊惊。 酒垆酣欲醉,弦索冷无声。 不忍经行处,偏教此处行。 惜哉莹玉质,空诵法华经。 6、《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7、《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8、《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 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 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9、《杨白花》 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 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 10、《杨花》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11、《梦江南·怀人其一》 人去也,人去凤城西。

最凄美古诗词

最凄美古诗词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选自《佛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选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选自《雨巷》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是谁?——选自《葬花吟》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选自《葬花吟》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选自《葬花吟》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选自《葬花吟》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选自《葬花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选自《雨霖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选自《青玉案》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选自《青杏儿》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选自《小阑干》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周邦彦《满庭芳》)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李鹿《品令》)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谢逸《江神子》)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魂,目断青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平乐》)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浅谈唐诗与宋词在艺术意蕴表述上的异同

浅谈唐诗与宋词在艺术意蕴表述上的异同 【关键词】:唐诗宋词诗体与词体继承性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宋词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诗宋词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类:一类是怀古诗词,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感,有沉郁的美;二类是咏物诗词。托物言志,有隐喻的美;三类是写景诗词,借景抒情,有自然的美;四类是战争诗词,戍边征战,有悲壮的美;五类是行旅闺怨诗词,旅途艰辛,有凄楚的美;六类是送别诗词,折柳相送,有深沉的美。一首首诗词充满美感,给人以美的启迪。 唐诗和宋词,在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也有所不同,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2、外部形式的差异:句式、句法、韵律、对仗,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4、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典型的语言艺术,词是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5、风格的差异:诗庄词媚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宋季承唐,然而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

浅谈酒与唐诗

浅谈酒与唐诗 姓名葛子轶 学号 B15030727 专业光电工程学院

酒诗相生其乐无穷 在中国文化初级发展阶段,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潮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正统地位后,其积极入世的思想成为主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唐代的才子们自然不可免俗。入世的最直观体现便是做官,唐代文人渴望建功立业,赢得生前身后名。然而仕途坎坷的现实将他们美好的理想击得粉碎,一腔忧愁在酒的催化下喷薄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篇。可以说酒诗相生,没有酒,绚丽的盛唐画卷将失色很多。 一、诗是酒之华, 酒乃诗之媒 好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且不说像王绩的《过酒家》、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醉时歌》、王维的《渭城曲》等一系列的咏酒诗,就是那些不是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所以说,唐人的诗是与酒有着密切关系的。可以说,唐诗中有一半诗是酒所催生出来的。因此,说诗是酒之华,从唐诗的实际情况来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诗是人在豪醉后的狂欢,是诗人郁结情怀的释放与升华,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催化人的情绪,而高涨的情绪自然是诗歌完美的培养基。且看下面几首诗: 满卷才子诗, 溢壶圣人酒。此时吸两瓯, 吟诗五百首。( 寒山《诗三百三首》满卷6) 醉后乐无极, 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 出语总成诗。 ( 张说《醉中作》) 灯花何太喜, 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 诗成觉有神。 ( 杜甫《独酌成诗》) 酒后得意吟诗,醉时出语成诗。这样福至心灵的状态是诗人可遇不可求的。寒山、张说和杜甫的诗很好的表现了酒与诗之间密切的关系,两者互为花木,不可分割。同时,酒的文化精神也是诗的一个

旧情新景入画来_柳如是诗词赏析

明清之际的柳如是是一位极富传奇色 彩的女子,其一生奋斗而不屈,悲惨而曲 折。她的作品有诗、词、赋、尺牍等, 博采众长,而又有卓然独立之处,展示了 驾驭不同题材、笔路多样、兼能并擅的文 思与才华,实为明清之际女性文学的奇 葩。正如宋代的吕东莱在《诗说拾遗》中 所说的:“诗者,人之性情而已。”她 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活力、激情、豪迈, 闪烁着哀而不怨、奋起抗争之气节之光, 体现着历代女子文学在感伤传统之下艰难蜕 变的痕迹,让我们怦然心动。她善于运用 勾勒、泼墨、绘彩的笔著,在诗中寄意 寓情,追求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中国诗与画的艺术之美在本质上具有 同源性,在创造、表现、审美感知层面 上是相通的,是相互渗透的,所以造就了 诗如画境的艺术魅力。柳如是擅长各种诗 体,她的诗文可用“描摹如画”来表示 摹绘风景、姿态、形象的真实、生动, 她的诗语言凝炼、含蓄、生动,注重表 达自然景象给人的总体印象和感受,力求 勾勒完美的画面,表现优美的意境。如 《寒食雨夜》其七“杨柳湖西青漆楼,闻 遐风起水须钩。无聊最是横塘路,明月清旧情新景入画来——柳如是诗词赏析 谭德红 潍坊医学院院报编辑部 261053 霜草亦愁。”①垂柳依依,湖波微微,孤 单的明月下,青漆楼、横塘路,白霜附草。是诗?是画?诗人用杨柳勾画一幅人去事非的写意画,在动人景致里透露凄清的寒意。她用绘画的语言,塑造如画的意象来表达心境,其寂寥的况味令人悠然心会。这种诗中有画的形式美,突出了诗歌的视觉形象,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在《柳如是诗文拾遗》中有两首同题的《题画梅》,其一为“媚如睡起欠伸时,不忍多看费所思。怪底笔端含造化,点睛惟尔镜中知。”②其二为“色也凄凉影也孤,墨痕浅韵一枝枯。千秋知己何人在, 还赚师雄入梦无?”③ 第一首写梅之娇慵、虬枝伸展之态。第二首刻画枝干瘦劲、色凄影孤之墨梅,而梅花的颜色是反映着她内心的感情的,墨梅的一枝独舞更代表着她的心声:我如梅花一般高洁、奇绝,而不以颜色媚人,可是,有无识者知我,有 无知己并肩?此诗神形交融,言深意远, 意境高远。翻检现保存下来的柳如是所绘 画册,其喜欢淡雅入色,她的画常常是几 棵小树,一个茅亭,远抹平坡,半枝风 竹,以普通、简单的景色,精练深远的 笔墨,抒胸中之意气,表个人之意兴,表 现出一种天真幽淡、萧条寂寥的自然之 美,是其作诗、作人之风格的表现。 她还善用绘画技巧把画的语言、画的 因素引入诗词中。如绘画中的色彩有冷 暖、有动静,以红色、黄色为代表的暖 色给人以动感,以蓝色、绿色为代表的冷 色给人以静感,所谓“诗中有画”就包 含着这种色彩因素。同时,诗是语言的艺 术,诗中用色是通过精心安排颜色字来实 现的,诗歌中的色彩美是诗的因素与画的 因素的统一。绘画中讲究色彩的冷暖协 调,动静均衡,柳如是则在诗歌中注意以 不同颜色的搭配,创造优美的和谐的意 境。《咏蕙兰》“碧雾晴霞蕙草轻”、 “青蕊有香皆是影,黄须无暖独多情。” 前句中的“碧”指青白色的玉石,又指 浅蓝色或青紫色;蕙兰是一种颜色略淡的 香草。在清凉的青蓝色的雾气里,亭亭玉 立着一株蕙兰。后句中是说蕙兰的花蕊散发出淡淡的馨香,像一股轻烟似的上升;那蕙兰花蕊的黄须,尽管没有得到温暖的光照,但它仍然痴情地期盼着得到春日艳阳的爱抚。这里,“碧”“青”是冷色调,是收缩中的静态;“黄”、“暖”是暖色调,“是影”、“多情”是情感中的动态;二者结合,便是一幅冷暖交相辉映,动静彼此映衬的优美的蕙兰特写,描绘出蕙兰淡雅、清高、纯洁、却情感炽热的形象,这正是诗人心灵的写照。诗画的结合就在这艺术的心灵上,以这一颗心灵去吟诗作画,画中焉能无诗,诗中岂能无画?再如《寒食》“石露澄松白,春风杂树黄”,滴在石上的露珠和“白”都是冷色,“澄”字又是一个表现慢动作的动词,用它联系两种冷色,更突出了它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特点,寒露中的松树更觉春寒给人凉意;下句春风拂面,春日照进松林,闪亮着金灿灿的光辉,又给人温馨的暖色。描写了一幅初春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景致,收到强烈的审美效果。柳的诗句中时不时出现的“青”、“白”纯色,显露了作者身处萍浮靡定的处境中的苍凉情绪和孤苦心事。 但是,柳如是常常以我之眼观物、著我之色彩,此即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书简》所谓“移情作用”。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作为自然万物中的色彩自然也是本无生命和情趣的,但他们在诗人们的笔下却有了人的灵性、人的感情,这便是色彩描写的移情作用。绿色具有宁静、清幽的特质,很容易引起人们冷落感伤的情绪。“红”本是热烈的,使人感奋的颜色,但也要看诗人移什么样的情给它。如《西湖八绝句》其二“年年红泪染青溪”,伤心的血泪竟然把青溪染 DOI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7.121

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

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 几天前,某晚报登出一篇“时评”:周杰伦新歌入试卷是汲取营养还是拨弄垃圾?原来,武汉市一中学语文试卷中,有一道选做题是默写周杰伦新歌《青花瓷》的歌词。老师因为学生喜欢所以大胆尝试一下。专家则认为,流行文化无孔不入,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由此引发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其实,我们谁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流行音乐,更具体地讲,流行歌曲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你喜欢或是不喜欢,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你他们的存在,打开电视,周杰伦在深情款款地唱着《菊花台》;走在大街上,震耳的音响里阿信正声嘶力竭地叫着《死了都要爱》;在擦肩而过的年轻人的唇角里,隐约传来的是周笔畅婉转悠扬的《笔记》。 而提起唐诗宋词,我们总会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和杜甫的“好雨知时节”,抑或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唐诗宋词之于流行歌曲,好像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 如今,流行歌曲,其实,而且已经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称之为通俗文化,它来自于生活的同时也充当着生活的代言,这一点上,它和文学作品相辅相成,异曲同工,更何况它包含着一个词的创作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文学扯上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歌词创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而且作为同一种语言文化,它的起源也必定与我国古代诗歌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反观整个诗歌的起源,唐诗也好,宋词也罢,其实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所以,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两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首先:采取“拿来主义”,直接把唐诗宋词谱曲成为流行歌曲,传唱一时。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尽管现在已经是处于新的世纪,远远不同于那个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不相同,由此衍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许会相去甚远,但作为人的一种情感的基本反映,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正如“爱与死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一样,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天也同样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应照,正所谓“今人不见古人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本身就是用于传唱,而从另一个角度上,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讲究含蓄婉转,迂回曲折,这些恰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像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

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南京邮电大学 唐诗与酒文化论文 题目: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B110206 学号:B09020616 姓名:王鑫

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在近三百年的岁月中, 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发展态势,国力强盛且文化环境宽松促进了唐代文化的全面发展。较为宽松的酒政策更使得酒文化日趋繁盛, 作为促进唐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酒文化在诗歌中也得以集中体现。 唐朝时期, 诗歌进入黄金时代, 诗人们大都嗜酒, 酒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也是他们创作诗歌时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诗人与酒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纵观《全唐诗》及补录收录的近五万首诗作, 其中有“酒”字的有4466条记录, 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多达万首。可以说, 唐代的酒文化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唐代酒品丰富、酒业兴盛 ( 一) 酒出品的渠道多样化 唐代的酒主要由官营酒坊、民营酒坊和家庭自酿三个渠道来供应。官营酒坊由朝廷和各级官府控制, 形成统属严密、产品专用的生产体系。官酒大致可分为御用酒和地方官酒两部分。御用酒是专供皇族或国事使用的酒。如刘宪《陪游上苑遇雪》中写道:“花光并在天文上, 寒气行消御酒中。”宋之问在《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中写道:“帝歌云稍白, 御酒菊犹黄。”徐彦伯在《侍宴韦嗣立山庄应制》中写道:“御酒瑶觞落, 仙坛竹径深。”陈子昂在《登泽州城北楼宴》中写道:“且歌玄云曲, 御酒舞熏风。”岑参在《送郭仆射节制剑南》中写道:“玉馔天厨送, 金杯御酒倾。”在这些诗句中提到的酒即是宫廷中的御用酒。 而地方官酒是各州镇官营酒坊酿造的酒。如元稹诗中提到“院榷和泥碱, 官酤小曲醨”、“官醪半清浊, 夷撰杂腥膻”。白居易在《府酒五绝》中说:“自惭到府来周岁, 惠爱威棱一事无。唯是改张官酒法, 渐从浊水作醍醐。”从中也可以看出, 官营酒业尤其是地方官酒酿酒实力并不雄厚, 所生产的酒类产品较为低劣, 与御用酒有着较大的差别。

试论柳如是诗歌的情感与意象

试论柳如是诗歌的情感与意象  刘勇刚 (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浙江杭州 310028) 龚自珍《湘月》词云:“狂来说剑,怨去吹箫,两样消魂味。”[1]这两句词可移评柳如是的情感世界。柳如是是双重性格的组合,一方面慷慨激昂,颇有英雄之气质;另一方面,缠绵多情,自是姝女本色。这双重性格,一刚一柔,相反相成地统一在柳如是身上。 一、阳刚与阴柔 柳如是有任侠之气。“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2](P101)她创作时能师心独运,表达嵚崎磊落之情怀。《剑术行》诗(《戊寅草》)云: 西山狐鸟何纵横,荒陂白日啼鼯鼷。偶逢意气苍茫客,须眉惨淡坚层冰。手无风云但悍疾,挟我双骑 西南行。未闻马上言龙骧,已见门前悬弓戟。拂衣欲 走青珊瑚,鸿洞不言言剑术。须臾树杪雷电生,玄猿 赤豹侵共冥。寒锋倒景不可识,阴崖落木风悲吟。吁 嗟变化须异人,时危剑器摧石骨。家徒壮气满天下, 广陵白发心恻恻。视此草堂何为者,雄才大略惟愁疾。 况看举袖星辰移,海童江妾来迟迟。杰如雄虺射婴茀,矫如肋鹄离云倪。萃如列精俯大壑,翁如匹练从文貍。 奇鶬孤鹗眼前是,阳云老鹤徒尔为。丈夫虎步兼学道。 一朝线与神灵随。独我忼忾怀此意,对之硉矹将安之。此诗意气豪纵,笔力扛鼎,可称“狂来说剑。”诗中以剑客自比,欲挽狂澜于既倒。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国势衰颓。“吁嗟变化须异人,时危剑器摧石骨。”时代呼唤“异人”,手持倚天长剑,澄清天下。柳如是一个“婉娈倚门之少女”,有如此壮志,如此笔力,委实令人感佩。《神释堂诗话》激赏此诗,说:“河东君早岁耽奇,多沦荒杂。《戊寅》一编,遣韵缀词,率不可诘。最佳者如《剑术行》、《懊侬词》诸篇,不经剪裁,初不易上口也。然每遇警策,辄有雷电砰火霍,刀戟撞击之势,亦鬟笄之异致也。”评价可称中肯。钱谦益诗云:“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简庄周说剑篇。”[3]此心此志,可与柳如是《剑术行》相视莫逆。柳如是作此诗时,当不满二十岁,胸襟气度学养已迥异常人,难怪明朝灭亡后,她深怀反清复明之志,联络义军,赞画方略。他日“沉湘复楚”之举,此诗中实已初露端倪。清人叶燮《原诗?内篇》说:“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剑术行》这首诗凸现了柳如是男儿般的胸襟。《朱子 摘要:本文探讨柳如是诗歌的情感与意象。柳如是具有英雄与才女的双重性格。柳如是特别钟情于“杨柳”意象,这是她情感世界的感性显现。 关键词:柳如是;双重性格;情感;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2X(2003)03-0087-06 87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引导语:宋词是中国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唐诗宋词的区别,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诗中有画”是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古典缠绵诗词

古典缠绵诗词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