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临床护理学笔记

中医临床护理学笔记

中医临床护理学笔记
中医临床护理学笔记

内科病证按病因分为外感与内伤,按病机分为热病与杂病。

周代的医生分为四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疾医就是最早的内科医生。《伤寒杂病论》是方书之祖。

中医的四大难证:风、痨、鼓、膈。

(本节重点)感冒: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外感病证:凡六淫等病邪由皮毛或口鼻侵袭人体所致的疾病。以起病急、变化快、病程短为特征。

感冒之名,首见于宋代《仁斋直指方·诸风》。

六淫之邪以风邪为首。感冒的病变在肺卫,基本病机是外邪侵袭人体肺卫肌表,导致肺卫功能失调,使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尤以卫表不和为其主要方面。

感冒的范围: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护治原则:解表达邪。1、风寒证:辛温发汗;2、风热证:辛凉清解;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

感冒的辩证分型:1、风寒束表:⑴症状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痰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⑵治法:辛温解表;⑶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2、风热犯表:⑴症状表现:发热,恶风,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口干而渴,痰黄而浓稠,苔白或微黄,脉浮数;⑵治法:辛凉解表;⑶代表方剂:银翘散;3、暑湿袭表:⑴症状表现:见于夏季,头昏胀痛,身热不扬,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⑵治法:清暑祛湿解表;⑶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

风寒证与风热证症状的区别:

身热不扬:病人自觉发热,按其肌肤却不甚热的一种症象。见于湿温病,热为湿遏,以致发热在里,热势不扬。治宜用渗湿透热或清泄芳开之法。

感冒的病证观察:1、观察病证特点:若患者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为风寒感冒;发热重而恶寒轻,咽喉疼痛明显,为风热感冒;若身热不扬,头昏胀重或胸闷泛恶,多为暑湿感冒;若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且同时多人发病,考虑为时行感冒;若患者体质素弱,自汗、倦怠无力、气短懒言等症明显,为气虚感冒;见心烦、手足心热,多为阴虚感冒;2、观察症状表现: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卫表不和的症状最为突出。轻者自然病程3~7天,重者高热持续不退、喘促气急、唇甲青紫,甚则出现咯血或神昏谵妄,小儿可发生惊厥;3、观察分泌物:⑴一般鼻流清涕、色白为风寒;鼻流浊涕、色黄为风热;若由稀变稠、由白变黄,为寒郁化热的表现;若鼻涕黄稠臭秽,有可能为鼻渊;⑵风寒证多无汗,风热证多有汗;汗出热退则病退,汗出热不解则病进;若大汗淋漓,口渴引饮,则津液耗伤,有传变入里或竭阴亡阳之虑。

恶寒,即病人有怕冷的感觉。畏寒与恶寒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得温则缓,属内伤,是阳气不足而致。后者得温而不减,属外感,乃外邪束表,阳气被郁而致。恶寒发热是病人在发热的同时,必伴有怕冷的感觉,其程度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犹不能解其寒。恶寒发热是外感表证的主证。

壮热是病邪入里的标志之一,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后期阶段。

往来寒热:往来寒热是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的一种热型,其病机是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而致。

烦热:烦热是病人因发热而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的症状,亦称五心烦热或五心如焚。五心即指两手心、两足心与心胸处。

潮热:特点是午后发热加剧。有些内伤病出现潮热多是阴虚,因此称为阴虚潮热。凡久热不退、气血不荣、形体消瘦,其热似骨髓蒸发而出者,称为骨蒸潮热。

自汗是指不因劳动、天气过热而汗出,动则益甚,称为自汗,多由阳气虚衰、表卫不固而致;盗汗是指睡后汗出,醒后汗止,多由阴虚,阴不敛阳,汗随阳泄而致。

感冒的辩证施护:1、环境与生活起居护理:注意防寒保暖。时行感冒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隔离,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2次,患者擦拭口鼻分泌物的用品不可随意丢弃,痰盂等用具应每日消毒。2、给药护理:解表药不宜久煎;服药后以遍身微汗出为佳;嘱患者不要汗出当风;3、饮食护理:⑴多喝水,饮食宜清淡,以半流质或软食为主;⑵风寒感冒可食辛味发散之品,可助药力散寒驱邪;⑶风热感冒可用清凉解热之品,保持大便通畅;⑷暑湿感冒应避免过食生冷及甜品,可用鲜藿香、佩兰开水冲泡代茶饮以化湿解暑;4、情志护理;5、对症护理:发热且有恶寒者,不可冰敷降温;高热而恶寒不明显者可用温水擦浴,亦可针灸退热。水温宜在32~34°C;穴位可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亦可配合刮痧、放血等疗法;6、皮肤护理;7、小儿感冒的护理:小儿感冒可夹痰、夹滞、夹惊;8、老人感冒的护理:老人感冒可诱发他病;9、孕妇感冒的护理:运用食疗或中成药或传统疗法。

(本节重点)咳嗽:是因脏腑功能失调,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咳,非独肺也。”

(了解)咳嗽的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为六淫外邪入侵肺系,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病机的关键是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咳嗽的范围: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

咳嗽辩证分型:1、燥邪伤肺(风燥咳嗽):⑴症状表现:(咳嗽+风燥表证)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⑵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⑶代表方剂:桑杏汤;2、痰湿蕴肺(痰湿咳嗽):⑴症状表现: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胃脘胀满,纳少,舌苔白腻,脉滑(多由肥甘厚味冷饮所致);⑵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⑶代表方剂:二陈汤。“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肺痨的主要症状表现: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顿咳:小儿出现阵发的痉挛性咳嗽,并有鸡鸣样回声。(即百日咳)

咳嗽的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肥甘油腻,忌辛辣刺激咽喉之物;2、燥邪伤肺者宜多食黄瓜、番茄、油菜等多汁蔬菜及梨、枇杷、荸荠等新鲜水果,也可用川贝炖梨以清热润肺化痰。遵循多汁多汤多饮的原则;3、肝火犯肺者可选用疏肝泻火的食物如芹菜、香菇、柑橘等,忌油炸、香燥之品。

(熟悉)小儿咳嗽的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注意冷暖;3、控制饮食量;4、顿咳小儿应予隔离4~6周,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痉咳发作时,较大患儿应教其坐起或手扶他物倚立而咳;婴幼儿应予抱起,使其上身前倾45°,同时用手轻拍其背,但不能紧抱或拍背用力过大,以防阻碍呼吸道引起窒息。

咳嗽的健康指导:慎起居,适寒暖,节饮食,畅情志,远房帷,免劳累。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哮病的主要病因是宿痰内伏于肺,而宿痰形成的原因有外邪侵袭、饮食失宜、正虚久病。基本病机是痰阻气道,痰气搏结,肺失宣肃。《金匮要略》将本病称为“上气”,指出其发作时的典型症状为“喉中水鸡声”;《证治汇补·哮病》:“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病为本虚标实之病。

哮病的病证分型:1、冷哮:⑴症状表现: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滞,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⑵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⑶代表方剂:射干麻黄汤;2、热哮:⑴症状表现:喉中哮鸣如吼,气粗息涌,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黏稠,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⑵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⑶代表方剂:定喘汤。

哮病发作诱因及先兆:发作前常有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诱因,出现鼻塞、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哮病的护治原则:发时治标,通过宣肺豁痰;平时治本,通过补益脾肺、肺肾双补。

哮病的辩证施护:1、环境与生活起居的护理:⑴保持病室明亮整洁。冷哮病室宜阳光充足,热哮病室宜凉爽通风。避免接触致敏物;⑵哮喘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半坐位或端坐位,持续低流量吸氧;2、给药护理:哮病给药在发作前2小时为宜。冷哮宜热服,热哮宜温服;3、饮食护理:⑴禁食曾诱发哮喘的食物,忌食生痰食物,戒烟酒;⑵冷哮患者饮食宜温不宜凉,可用豆豉、葱白、生姜等辛温之品助散寒;

⑶热哮患者宜凉性饮食,但不可过食生冷,可服食荸荠、枇杷、柚子、海蜇等以清热化痰;4、情志护理;

5、对症护理:吸氧、排痰;

6、小儿哮喘的护理:“幼稚天哮”为遗传性。发作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病情观察,合理饮食。

(了解)哮病的病后调护:适寒暖、慎发物、戒房事。

(了解)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惊悸是因惊恐而诱发的自觉心跳不安的病证。怔忡是不因惊恐而自发的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心悸的范围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心功能不全、神经症等。

(了解)心悸的病因有体虚、外邪内舍于心、情志所伤;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

心悸的辩证分型:1、心虚胆怯:⑴症状表现: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数或细弦;⑵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⑶代表方剂:安神定志丸加减;2、心脾两虚(气血亏虚致心血不足,即左心衰):⑴症状表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舌淡红,脉细弱;⑵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⑶代表方剂:归脾汤加减;3、阴虚火旺(肾阴不足,水不济火,以致心火内动,扰动心神):⑴症状表现: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脉细弦数;⑵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⑶代表方剂: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4、心阳虚弱:⑴症状表现:心悸不安,动则加剧,胸闷气短,畏寒肢冷,面色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⑵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⑶代表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水饮凌心(脾肾阴虚,即右心衰):⑴症状表现:心悸怔忡不已,胸闷气喘,咯吐大量泡沫痰涎,渴不欲饮,下肢浮肿,目眩,尿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数疾;⑵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⑶代表方剂:苓桂术甘汤;6、心血淤阻:⑴症状表现:心悸怔忡,胸闷心痛阵发,痛如针刺,舌质紫气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⑵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⑶代表方剂:桃仁红花煎。

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惊悸与怔忡:1、惊悸,因惊而悸,时发时止,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全身情况好,病势轻浅而短暂,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2、怔忡,无外因而悸,发无定时,心中惕惕,稍劳即发,病来虽渐,全身情况差,

病势深重,虚实夹杂;3、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怔忡受惊亦可加重。

心悸急救:用压迫颈动脉窦或压迫眼球法止悸;可针刺或指压神门、内关等穴。

护治原则:1、补虚:气、血、阴、阳;2、祛实:化痰、祛瘀+养心安神、镇心安神

(本节重点)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范围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其合并症。(多看书)《灵枢经·厥病》中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胸痹的辩证分型:1、心血瘀阻症候特点: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加重。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黯,皮肤甲错,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血府逐瘀汤);2、痰浊内阻症候特点:心胸室闷如物压,气短喘促,多形体肥胖(宜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蒌薤白半夏汤);3、寒凝心脉症候特点:心胸痛如缩窄,遇寒而作,形寒肢冷,胸闷心悸,甚则喘息不得卧(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胸痹与胃痛的鉴别:

胸痹的病情观察:1、观察疼痛的轻重顺逆:辨别真心痛的顺逆应把握神志、气息、汗出、痛势、手足温凉、舌脉等情况;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情况及伴随症状:⑴部位:以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为主,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至可窜及中指或小指;⑵性质:刺痛多由阴虚或痰火所致;绞痛多由阳虚、阴寒凝滞所致;闷痛多为气滞兼痰阻;⑶发作情况:突然发作,时作时止,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用药物一般可缓解。但真心痛心痛剧烈、持续、经休息或服药仍不能缓解,同时伴有心悸气短、烦躁、汗出肢冷,唇紫面白,脉结代,属危重症候,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

胸痹的辩证施护:1、环境与生活起居的护理:休息,避免噪音。真心痛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第二周可上床小坐,第三周可床边站立、扶床轻微活动,第四周可缓慢行走;2、给药护理:注意用药后的观察;

3、饮食护理: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忌浓茶、咖啡,戒烟酒;

4、情志护理:心血瘀阻者更应努力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保持心情愉快;

5、对症护理:⑴发作时的护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情况及伴随症状等,加强心电监护。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药物、吸氧等;⑵真心痛的护理:立即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绝对卧床;时刻关注病情变化;救治原则以通为主,兼顾正气。

(熟悉)眩晕:是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的病证。以头晕目眩、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耳源性眩晕、脑性眩晕、神经衰弱等病。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眩”;《灵枢经》有“脑转耳鸣”之说;《素问》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是本虚标实之证。

眩晕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

眩晕各证型的症状特点:1、风阳上扰(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易躁,每因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失眠多梦,或面红目赤,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滑(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乏力,心悸少寐,面色淡白(宜补益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3、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精神萎靡,健忘,遗精,五心烦热,腰酸膝软(宜滋补肝

肾,养阴填精。左归丸);4、痰浊上蒙: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宜燥湿祛痰,健脾养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眩晕发作的先兆:胸闷、泛泛欲呕、视物模糊等;中风先兆:唇舌发麻、肢体麻木、持物不稳、口眼

(熟悉)眩晕的健康指导:1、增强体质,避免和消除各种导致眩晕发作的因素;2、饮食宜定时定量,勿过食肥甘厚味;3、避免突然或强力的头部运动;4、眩晕患者恢复后不宜高空作业,避免游泳、乘船及各种旋转大的动作和游戏;5、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贫血、颈椎病等。

(本节重点)(熟悉)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卒然昏扑、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不经昏扑而仅见口眼歪斜为主症的疾病。因其起病急,见证多端,变化迅疾,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亦称“卒中”。其范围包括急性脑血管疾病。

《金匮要略》首创“中风”之名。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类。

(了解)中风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在情志过极,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等的诱发下,致瘀血阻滞,痰热内生,心火亢盛,肝阳暴亢,风火相煽,气血逆乱,上冲犯脑而形成本病。病机概括为动风、化火、生痰。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逆血瘀。而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为其基本病机。(肝肾阴虚是致病之本,风、火、痰、瘀相互为患是发病之标)

中风发病的先兆症状:经常一过性头晕,肢麻肉惕者,倦怠嗜卧,步履不正等。

中风的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概括为昏、瘫、涡、謇、麻。

中风急性期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而神志障碍的有无是其划分的标准:1、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护治原则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语言和肢体的功能恢复为主;2、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护治原则以熄风泻火,豁痰开窍为主。

中脏腑分闭证与脱证:1、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面色红赤,目直视或斜视,呼吸气粗,两手握固或拘急,二便闭,肢体强痉(即昏、瘫、痉、闭);2、脱证-目合口开,手撒肢瘫,二便自遗,鼻鼾息微,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痿,脉微细欲绝(即昏、瘫、软、开、遗)。

中风护治原则:1、急性期--“标实”;2、恢复期--“本虚”:益气活血、育阴通络、滋阴潜阳、健脾化痰。

阳闭代表方剂有安宫牛黄丸和羚羊角汤;阴闭代表方剂有苏合香丸和涤痰汤;脱证有参附汤。

中风的康复训练:中风康复越早越好。康复的最佳时期是中风发生的3个月之内。1、半身不遂的康复训练:锻炼应逐步进行。无自主运动能力患者,应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位。功能锻炼可选用推拿按摩法、针灸与点穴法。2、语言不利的康复训练:要耐心做心理疏导,尽早进行体语指导,做好非语言交流,同时认真进行语言训练,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亦可结合针药以配合语言训练。

(熟悉)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包括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癌,胃下垂,胃神经症等。

(了解)胃痛病因有外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脾胃虚弱;病机为胃气郁滞,气血不畅,胃失濡养;病变脏腑关键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胃痛的护治原则:实证以祛邪为急,正虚以养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则当邪正兼顾。遵循“通则不痛”原则。

胃痛的辩证分型:1、寒邪犯胃:⑴症状特点: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不渴或渴喜热饮;⑵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⑶代表方剂:轻症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较重者用良附丸;2、食滞肠胃:⑴症状特点: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⑵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⑶代表方剂:保和丸;3、肝胃气滞:⑴症状特点:胃脘胀闷,脘痛连胁,疼痛拒按,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⑵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⑶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中病即止)(气多走窜游移,故疼痛攻撑连胁);4、胃热炽盛:⑴症状特点:胃脘灼伤痛,痛势急迫或痞满胀痛,泛酸嘈杂,心烦;⑵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⑶代表方剂:丹栀逍遥丸;5、瘀阻胃络:⑴痛如针

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⑵治法:活血化瘀,和胃止痛;⑶代表方剂: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虚:⑴症状特点:胃痛隐作,喜热喜按,嘈杂似饥,食少;⑵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⑶代表方剂: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十二指肠溃疡):⑴症状特点: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⑵治法:温中健脾;⑶代表方剂:黄芪建中汤。

胃痛观察病症特点时,应注意鉴别胃痛的寒、热、虚、实、在气、在血的不同症状表现。

观察胃痛的发生与变化: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开始时间、程度、伴随症状、发作的规律性、诱发和缓解的因素,并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

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著《脾胃论》有言:“寒温不适,脾胃乃伤。”

饮食停滞患者的护理:1、病情观察:⑴观察病证特点:注意鉴别胃痛的寒、热、虚、实、在气、在血的不同症状表现。食滞肠胃者疼痛且胀,多属实证;⑵观察疼痛的发生与变化:病人可能有呕吐腹泻,应注意观察脱水情况;⑶观察伴随症状:食滞肠胃者疼痛多伴有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2、辩证施护:⑴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以细、软、少量多餐为原则。应控制饮食,食物以宽中、和胃、消食之品为宜,如萝卜、山楂、柑橘等,忌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病愈后要做到饮食节制,不暴饮暴食;⑵对症护理:患者停食之初,可采用探吐的方法,将停滞食物迅速清除。停食日久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熟悉)胃痛的健康指导:1、平时应注意气候变化,局部保暖防寒,节制饮食,避免情绪过激,适当加强锻炼;2、嘱患者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进食规律,不暴饮暴食;3、尽量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4、查明引起胃痛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证。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应定期作有关检查,防止恶变。

(熟悉)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泄泻的病变主脏在脾胃,并涉及到大、小肠、肝、肾。泄泻之病机为脾虚湿盛。因湿盛而致脾病者,多为暴泻,因脾虚失运,湿邪壅滞者,多为久泻。包括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等消化系统疾病。

泄泻辩证首先应区别寒、热、虚、实。一般而言,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者,多属寒证;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热证;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多属实证;病程较长,腹痛不著,喜温喜按者,多属虚证。但病变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出现虚实兼夹,寒热互见,临床还应结合病史和兼证,予以分析。

泄泻常见证型的粪便特点:1、寒湿困脾(风寒泻):泻下清稀,甚至如水样,无臭、无酸腐之气。有明确风寒证(藿香正气散);2、肠道湿热(湿热泻):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可伴风热证(葛根芩连汤);3、食滞肠胃(伤食泻):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夹有不消化食物,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通因通用——保和丸);4、肝气犯胃: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5、脾气亏虚:纳少,腹胀,便溏,稍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即增多(参苓白术散);6、肾阳亏虚: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即五更泻。伴有肾阳虚证(宜见泻止泻——四神丸)。

五更泻: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下趋肠道而泻;黎明之前阴寒较盛,阳气未振,故见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又称为五更泻。

泄泻与痢疾的鉴别:1、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均在肠胃,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2、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液者为痢疾;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如水样,而无赤白脓血便,亦无里急后重者为泄泻;3、泄泻亦有腹痛证,但多与肠鸣脘胀同时出现,其痛便后可减;而痢疾之腹痛是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其痛便后不减;4、泻痢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有先泻转痢者,亦有先痢转泻者,故临床见证有同有异,当须详察。

泄泻的护治原则:运脾化湿,暴泻重在化湿,参以淡渗,配合运脾;久泻健运脾气为先,佐以化湿利湿,若夹有肝郁和肾虚者,配合抑肝扶脾或补火暖土。

(掌握)小儿泄泻发病率较高,年龄多在3岁以下,尤以1岁以内的居多,好发季节为夏秋两季。辩证特点为:伤食泻常兼见不思饮食,夜卧不安,大便臭如败卵,夹有残渣及奶瓣;湿热泄泻患儿常伴发热,

呕吐,烦躁口渴,大便色深臭秽,泻下频繁急迫;寒湿泄泻患儿常有恶寒发热,大便清稀多泡沫,臭味较轻;脾肾虚弱泄泻患儿常见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大便稀溏,反复发作,有时伴有完谷不化。若见小儿精神萎靡或烦躁,眼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口渴、暴泻不止为伤津耗液表现。

(熟悉)泄泻的对症护理:1、注意腹部保暖,按摩腹部;2、辅助针刺疗法取足三里、天枢等。寒湿困脾泄泻可配合温针灸或炒盐热熨。肝气郁滞可加中脘等穴。脾气亏虚小儿可配合推拿和捏脊疗法;3、食滞肠胃泻下不畅者,可遵医嘱给予大黄粉吞服;4、小儿泄泻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水分;5、小儿应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防止红臀。

(本节重点)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以目黄为主的病证。

(熟悉)黄疸的病理关键:黄疸形成的病理因素主要是湿邪为患,乃脾胃运化失职,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所致。

黄疸的辩证以阴阳为纲。护治原则为化湿邪、利小便。阴黄与阳黄的鉴别:1、阳黄以肝胆湿热为主,黄色鲜明如橘皮,起病急,病程短;2、阴黄属虚寒证,寒凝阳衰,黄色晦黯如烟熏,起病缓,病程长。急黄为黄疸之重症,发病急骤,热毒炽盛,黄色强烈如金,多具传染性。

小儿黄疸应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14天之内的多为生理性的。

(熟悉)黄疸的辩证施护:1、环境与生活起居的护理:保证休息和睡眠,因“大卧血归于肝”;有传染性者应严格执行消化道和血源的隔离制度;保持皮肤清洁,有皮肤瘙痒者可适当增加皮肤清洗次数;2、给药护理:不用变质、过期及有损肝脏的药物;3、饮食护理:⑴饮食宜疏利为主,忌发物、辛辣腥味之品;

⑵呕恶者应予清淡饮食,必要时滴生姜汁;⑶多予清淡易消化之品,利水食物如薏米、绿豆、赤小豆等为佳;⑷母亲在哺乳期如果患有黄疸应暂停喂哺。

(熟悉)黄疸的健康指导:1、黄疸具有传染性,应加强防疫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隔离从发病开始,至少40天;2、加强对环境、牲畜、水源的管理,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应煮沸消毒。从事饮食业的患者应立即隔离;3、黄疸消退,不可骤然停药,定期门诊随诊;4、积极治疗原发病;

5、注射肝炎疫苗,或在流行期间预防用药;

6、慎起居、饮食,勿嗜醇酒,勿食辛辣肥甘及不洁之品。畅情志,远房帷,清心寡欲,勿纵欲过劳。

(熟悉)鼓胀:是腹部胀大,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的病证。鼓者外形坚满如鼓,胀者自觉胀急之感,此二字即概括了本病的主要特征。包括肝硬化腹水,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晚期恶性肿瘤等疾患。

(了解)鼓胀的病因为情志失调、酒食不节、虫毒感染和病后续发等,主要病位在肝脾,其形成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瘀血、水饮互结于腹中。

鼓胀辨标实:1、腹部膨隆,脐突皮光,喛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为“气鼓”;

2、腹部胀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为“水鼓”;

3、胀病日久,腹部胀满,青筋暴露,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而颈胸部可见赤丝血缕,为“血鼓”。

(熟悉)鼓胀的辨证分型:

鼓胀早期

?主症:腹大胀满,叩之如鼓,持久不减。

?兼次症:胁下胀满或疼痛,纳食少馨,食后脘腹胀满益甚,以喛气或矢气为快,肢体沉困乏力,小便短少。

?舌象:舌质暗,或有瘀点,苔白腻。

?脉象:弦滑。

?治法:理气和血,行湿散满。

?方药:以木香顺气散为主方。

?方解:方中枳壳、木香、青皮、陈皮、川朴、乌药上中下三焦气机一起疏理,再配合香附、川芎、桂心,气血并调,以期气血调畅而消腹胀;苍术、砂仁理脾行湿以散满;甘草和中。

鼓胀中期

?主症:腹大坚满,撑急,动之有振水声。

?兼次症:面色苍黄无华,神疲肢怠,脘腹痞胀,不敢进食,口渴不欲饮,颈部、面颊或胸背部散在红痣血缕,腹皮脉络怒张,手掌赤痕,大便或秘或溏,小便短少。

?舌象:舌质淡,体胖有齿痕,或紫暗,或有瘀斑,舌苔厚腻。

?脉象:沉细滑。

?治法:扶正行气,化瘀利水。

?方药:扶正以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为主方;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以调营饮为主方。

?方解:用四君子汤和黄芪、黄精健脾益气以扶正,黄芪、黄精用量宜大。虽然肝脾肾三脏俱伤,治当从后天脾胃调治入手,以资化源。调营饮中当归、川芎、赤芍等以活血化瘀;莪术、延胡索、大黄以行气活血;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茯苓、桑白皮等以行气利尿;陈皮、大腹皮、白芷理气消胀;细辛、肉桂温阳利水;炙甘草、姜、枣调和诸药。

鼓胀晚期(正虚邪恋)

?主症: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

?兼次症:神倦懒动,气短声怯,骨瘦如柴,面色苍黄或恍白,或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男子阳痿,女子停经;或五心烦热,肌肤甲错,头晕耳鸣,少寐盗汗等。

?舌象:舌质淡,体胖,苔白,或舌红少苔。

?脉象: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为主。

?方药:温补脾肾以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化裁。滋补肝肾以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饮为主。以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振奋中阳;以济生肾气丸温肾助阳,化气行水,脾肾阳虚者,两方可以交替服用。麦味地黄丸能使肝脾肾之阴一起补养;滋水清肝饮既滋补肝肾,又能疏肝健脾活血。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滋阴补肾,柴胡、当归、白芍、山栀、丹皮疏肝气、养肝血、泄肝火,茯苓、泽泻健脾利水,酸枣仁养心安神。

鼓胀出血

?主症:腹大胀满伴出血。轻者呕吐物中夹有鲜血或血块,或大便色黑。重者吐血盈碗盈盆,或大便暗红而溏薄。

?兼次症:口干口苦,胃脘灼热,肠鸣腹胀,或心悸气短,汗出肢冷。

?舌象:舌质红,苔黄,或舌淡。

?脉象:弦滑而数,或沉细而数。

?治法:泄热宁络,凉血止血;气血耗伤者合益气固脱为法。

?方药:泻心汤或大黄白芨三七粉凉开水调为糊状,慢慢吞服。

?方解:药用大黄、黄芩、黄连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大黄粉、白芨粉、三七粉凉血、止血、散瘀。

?若吐血、便血来势猛烈,病位在贲门上下者,可先用三腔管送入胃中,令胃囊充气,再吞服大黄白芨三七粉半次量,再将食管囊充气,以增强止血功效。

?若气血耗损,汗出肢冷时,可煎服独参汤,或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以益气固脱,或服黄土汤亦可。

鼓胀神昏

?主症:腹大胀满伴神昏。先见烦躁不宁,逐渐嗜睡,终至昏迷。或先语无伦次,逐渐嗜睡,终至昏迷。

?兼次症: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大便不通。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或舌淡红、苔白腻。。

?脉象:弦滑数,或弦滑。

?治法:醒神开窍。

?方药:

?湿热蒙闭心包者,用局方至宝丹,研化,吞服或鼻饲,以清热凉开透窍。

?痰湿蒙闭心包者,用苏合香丸,研化,吞服或鼻饲,以芳香温开透窍。或用菖蒲郁金汤鼻饲,以芳香豁痰开窍。

?也可用清开灵静脉点滴;治疗湿热蒙闭心包者效佳。

鼓胀的护治原则:1、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总以攻补兼施为治则;2、临床应按气滞、血瘀、水停、正虚的不同侧重,在理气消胀,活血化瘀,利尿逐水,扶正培本中化裁;3、早期以祛邪为主,中期和晚期均宜攻补兼施,中期以利水消胀为目的,晚期应重视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鼓胀预后:1、本病在临床上往往虚实互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如攻伐太过,实胀可转为虚胀,如复感外邪,或过用滋补壅塞之剂,虚胀亦可出现实胀的症状;2、鼓胀早期及时投疏肝理气、除湿消满之剂,可使病情得到控制。若迁延不愈,正气渐伤,邪气日盛,病情可进一步加重;3、若水湿较重,迁延日久,伤及脾肾之阳,可转化为脾肾阳虚之证;4、湿郁日久,或过用温热之品,亦可化热,转变成湿热蕴结之证;

5、湿热久恋.耗伤阴液,伤及肝肾,可转化为肝肾阴虚之证;

6、若病至晚期,腹大如瓮,青筋暴露,脐心突起,大便溏泻,四肢消瘦,或见脾肾阳虚证,或见肝肾阴虚证,则预后不良;

7、若见出血、神昏、痉症则为危象;

8、鼓胀久治不愈,数年之后可转化为肝癌。

攻下逐水法:用于患者正气未衰时,常选甘遂、大戟等药或舟车丸、十枣汤等。服药前应向患者讲明注意事项,遵循“衰其大半而止”即中病即止的原则。以清晨空腹服为宜,药液宜浓煎,少量频服,或装胶囊、枣汤送服。药后以泻下稀水为佳,及时记录大小便次数、量及颜色,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鼓胀的预防与调养:却盐味,厚衣裳,断妄想,禁愤怒,积极治疗原发病。

(本节重点)(熟悉)水肿: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的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及内分泌失调等引起的水肿。

水肿的病变脏腑: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水肿的基本病理变化: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

《景岳全书·鼓胀》:“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水肿的护治原则:上半身肿甚——发汗为主;下半身肿甚——利小便为主。阳水——表热实证——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祛邪为主;阴水——里虚寒证——健脾、温肾,以扶正为主。

水肿常见分型的症状表现:1、风水相搏:开始眼睑水肿,继则四肢全身皆肿,小便不利,来势迅速,伴有发热,恶寒或咽痛等症(越婢加术汤);2、水湿浸渍:多有下肢先肿,逐渐肢体浮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不易随复。胸闷腹胀,身重体倦,纳少泛恶,小便短少(五皮饮);3、湿热内蕴:全身肿胀,肌肤绷急,胸闷烦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宜分利湿热);4、脾虚湿困:面浮足肿,反复消长,纳少便溏,神倦乏力,尿少色清(实脾饮);5、阳虚水泛:全身高度浮肿,卧则喘促,畏寒神倦,纳少,尿短少,舌淡胖(真武汤)。

阴水与阳水的鉴别:水肿辩证以阴阳为纲。1、阳水起病较急,肿多由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肌肤绷急发亮,按之凹陷即起,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证;2、阴水常积渐而成,病势缓,病程长,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难复,兼见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

(熟悉)水肿与鼓胀的鉴别:

(熟悉)水肿的给药护理:1、勿滥用驱水峻烈之剂;2、阳水多以祛水为急务,适当选用攻下逐水法时,药宜浓煎,中病即止,及时记录24h出入量。

(熟悉)水肿的饮食护理:1、水肿患者宜低盐或无盐饮食,戒烟限酒,忌辛辣、海腥等食物以防水肿复起。严格控制进水量,以“量出为入”为原则;2、外感症状明显者予半流饮食。可食赤小豆汤、鲫鱼汤、薏苡仁粥、玉米须煎水服等利水之品。

(熟悉)水肿的健康教育:1、防止外邪侵袭;2、防止水湿外侵;3、注意调摄饮食;4、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皮肤;5、记录每日水液的出入量;6、坚持治疗,定期随访;7、劳逸结合,调畅情志。

(熟悉)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欲出未尽,或兼小腹拘急引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包括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疾病、尿路结石、泌尿系肿瘤以及乳糜尿等疾患。

淋证病因以湿热为主,病机为湿热蕴积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泌浊。

六淋的症状特点:1、热淋: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尿黄混浊,急迫不爽,腰痛拒按(八正散);2、血淋:尿血而痛为血淋。尿色红赤,小便热涩刺痛,小腹胀满疼痛,舌尖红。病久迁延,小便热涩刺痛不显著,尿色淡红,或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小蓟饮子或知柏地黄丸);3、石淋:小便涩痛,尿中夹有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断,窘迫难忍,或发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尿中带血。久病气虚时可有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阴虚时可有五心烦热,腰酸隐痛(石韦散);4、气淋:小便涩滞,点滴不畅,小腹急满疼痛,苔薄白,脉沉弦。或见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苍白,舌淡,脉沉细弱(沉香散或补中益气汤);5、膏淋:小便混浊,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排尿时阻塞不畅,尿道热涩疼痛。若反复发作,小便涩痛减轻,尿如脂如膏,形体消瘦,腰酸无力(膏淋汤);6、劳淋:小便淋沥不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无比山药丸)。

淋证与癃闭鉴别:《医学心悟·小便不通》所云:“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点

各种淋证之间又可相互转化,六淋往往互见,如热、石、膏淋可伴见血淋;劳淋因复感、疲劳、情志刺激而复作,可见血、热、气淋症状;诸淋日久皆可见劳淋、气淋特征。

六淋的护理要点:(一)病情观察:1、观察病证特点:六淋除小便频数、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等共同症状外,各有特征。小便灼热刺痛者为热淋;尿中有砂石排出者为石淋;尿中夹血而痛者为血淋;少腹坠胀,尿出不畅或尿有余沥者为气淋;尿液混浊或夹凝块者为膏淋;小便淋沥、遇劳即发者为劳淋;2、观察小便:注意小便的色质量味及伴随症状如有无疼痛,排尿时是否通畅等;3、病情变化;(二)辩证施护:1、环境与生活起居护理:寒暖适度防外感,休息适度节房事;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温水清洗;2、给药护理:谨慎应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不偏食。石淋者宜多饮水,少食菠菜、草莓等含草酸较高的食物;4、对症护理: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血量;若排尿困难可留置导尿;可针刺、按摩止痛。

(了解)淋证的健康教育:1、避免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的因素;2、心情愉快;3、积极治疗消渴等原发病,减少尿道不必要的器械操作;4、运动锻炼;5、保持个人卫生,尤其小儿。

(熟悉)血证:指血不归经,自九窍排出体外,或溢于肌肤的一类出血病证。包括再障、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等,其他系统(呼吸、消化、泌尿等)疾病中的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肾炎、肾结核、维生素缺乏症、肿瘤等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血证的病机可概括为“火、气、瘀”。

血证总的护治原则:治火、治气、治血。治火:实当清热泻火,虚火应滋阴降火;治气:实证应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治血:血热者凉血止血,久出不止者收敛止血,血瘀者活血止血。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咯血与呕血,血液均经口而出,但咯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鲜红,常混有痰液,咯血之前常见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如大量咯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由胃及食道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多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常见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鼻后部出血在仰头时血亦可从口中而出,但低头时血仍从鼻道流出。

倒经:如女性患者吐血、鼻血丑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当考虑为倒经。

因血汗同源,故“血丑家不可发汗”。另“血丑家慎用火灸”。

(熟悉)常用的止血方法:鼻血丑时取半坐卧位,头可偏向一侧。出血量少时可用拇指和食指将鼻翼向鼻中隔处按压10~15分钟,同时用冰袋放鼻根、额部冷敷;若效果欠佳时,可用消毒棉球蘸云南白药、三七粉或0.1%肾上腺素填塞压迫止血。出血量多者,可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或单气囊双腔鼻管压迫止血。用鼻粘膜电灼止血亦有良效。

(了解)血证的预防与调养:1、防止外邪侵袭;2、保持乐观的情绪;3、饮食宜清淡;4、锻炼身体;

5、各种出血证应进行有关检查以明确西医诊断。

(本节重点)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病证。包括糖尿病及尿崩症等。

(熟悉)消渴病变机理:多为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使人体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

消渴的临床分类有:上消,病变在肺,表现为渴而多饮;中消,病变在胃,表现为消谷善饥;下消,病变在肾,表现为渴而便数。

(熟悉)消渴常见证型的症状表现:1、燥热伤肺: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小便量多,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用消渴方(黄连、天花粉、生地汁、藕汁、乳汁);2、胃燥伤津: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口干欲饮,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脉滑有力。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用玉女煎;3、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混如脂膏,头昏目眩,耳鸣,视物模糊,五心烦热。宜滋阴固肾。用六味地黄丸;4、阴阳两虚:尿数,饮一溲一,色混如膏,面色黧黑,耳轮枯焦,腰膝酸软,消瘦显著,阳痿或月经不调,畏寒面浮,水肿。宜温阳滋阴,益肾固摄。用金匮肾气丸(以阴中求阳)。

(熟悉)消渴的辩证施护:1、环境与生活起居的护理:劳逸适度,衣着宽松,寒暖有节,注意四肢末端保暖,节制房事;2、给药护理:注意用药后的低血糖反应如头晕、心慌、无力、汗出、饥饿甚至昏迷等虚脱表现;3、饮食护理:定时定量,少主食,多青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蛋白质摄入应保证定量;

4、情志护理;

5、对症护理;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修剪指甲切忌太短。

消渴的健康教育:1、提高认识,注意预防,消渴存在遗传因素,但关键是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中年以后,形体肥胖、坐卧少动者尤易发病。《儒门事亲》说:“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2、坚持正规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3、合理控制饮食,应限制粮食、油脂的摄入,少食动物内脏,忌食糖类,饮食宜以适量米、麦、杂粮,配以蔬菜、豆类、瘦肉、鸡蛋等,定时定量;戒烟酒、浓茶及咖啡等。;4、生活有规律,适当运动锻炼,以不感到劳累为度;5、节制性欲和生育,免伤肾气;6、节喜怒,保持情志平和,避免情绪过激;7、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和局部清洁,尤其口腔、外阴、足部的防护;8、凡中年以上,反复发生疮疖,或“三多”症状不典型而有消瘦乏力的,应考虑到本病,进行有关检查,早期诊断与治疗;9、消渴为一常见、多发、慢性的病证,只要护治得当,生活有节、起居有常,充分注意及早防治各种并发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节重点)(熟悉)头痛的病因:外感、内伤(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体虚、摄生不当)、外伤。

风、火、寒、痰、瘀、虚是其致病的主要因素。病机:清窍不利。

外感邪袭三阳,上扰清空

情志失调肝郁化火,肝阳上扰实

内伤饮食不节脾虚失运,湿痰上蒙头

久病体虚气血亏虚,清宫失养虚

摄生不当精气耗伤,髓海不充痛

外伤瘀阻络道,清窍不利实

头部经脉循行的特点:1、太阳经头痛,多在后头部,下连于项--葛根;2、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白芷/蔓荆子;3、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川芎、柴胡;4、厥阴经头痛,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吴萸/藁本;5、满头痛--羌活、防风。

头痛的分类: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1、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每因外邪致病,多属实证,护治以祛风散邪为原则;2、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痛时止,多属虚证。当以补虚为护治原则。但亦有虚中挟实者,如痰浊、瘀血等,当权衡主次,随证护治。

头痛各证型的症状表现:(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头痛喜裹,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芎芷石膏汤加减);3、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羌活胜湿汤);(二)内伤头痛:1、肝阳上亢:头痛而胀,或抽掣而痛,面红目赤,心烦口干(天麻钩藤饮);

2、痰浊上扰:头痛胀重,或兼目眩,胸闷脘胀,恶心食少,痰多黏白(半夏白术天麻汤);

3、气血亏虚:头痛绵绵,两目畏光,午后更甚,神倦乏力,面色恍白(偏于气虚用顺气和中汤,偏于血虚用加味四物汤);

4、瘀阻脑络:头痛反复,经久不愈,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通窍活血汤);

5、肝肾阴虚:头痛且空,五心烦热(大补元煎)。

头痛发作的时间:气血亏虚头痛多在清晨发作;肝阳上亢头痛多在中午较重;午后傍晚疼痛加重多是血虚头痛。

(了解)头痛的预防与调养:慎起居,避外邪,畅情志,疏气机,节饮食,免劳累,积极治疗头痛的原发疾病。

(本节重点)(熟悉)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包括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熟悉)痹证的病因病机:患者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致气血痹阻不通,而成风痹、寒痹、湿痹;素体阳胜者或阴虚内热者感受风寒湿邪后,邪从热化,而成热痹。

痹证分类及其症状特点:1、行痹: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可见恶风发热等;2、痛痹: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剧,得热痛减,痛处不红,触之不热;3、着痹:关节疼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阴雨天气加重;4、风湿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近,兼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等。

痹证常用外用措施:1、患者注意保暖,适当活动。需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活动功能不良;2、使用热敷、药熨、熏洗,或是药酒外涂,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熏洗时要注意药液的温度;

3、局部痛重者,可用按摩、温针灸等方法缓解疼痛。贴敷膏药时注意皮肤有无过敏现象;

4、针灸取穴:行痹一般取膈俞、血海,痛痹取肾俞、关元,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风湿热痹取大椎、曲池。

护理学笔记

《外科护理》自学笔记 自学主题(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1) 自学笔记 1. 概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指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2. 病因病理 病因: 1.休克各种类型休克,如感染性、出血性心源性和过敏性等,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所致的感染性休克。 2.创伤多发性创伤,肺挫伤,颅脑外伤烧伤、电击伤、脂肪栓塞等 3.感染肺脏或全身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的严重感染。 4.吸入有毒气体如高浓度氧、臭氧、氨氟、氯、二氧化氮光气、醛类、烟雾等 5.误吸胃液,特别是pH值<2.5溺水、羊水等。 6.药物过量巴比妥类、水杨酸、氢氯噻嗪秋水仙碱、阿糖胞昔、海洛因美沙酮、硫酸镁、特布他林链激酶、荧光素等。毒麻药品中毒所致的ADRS在我国已有报道,值得注意 7.代谢紊乱肝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胰腺炎2%-18%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8.血液系统疾病大量输人库存血和错误血型输血、DIC等。 9.其他子痛或先兆子痫、肺淋巴管癌。肺出血一肾炎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肺复苏后,放射治疗器官移植等。 综上所述创伤、感染、休克是发生ADRS的三大诱因占70%-85%,多种致病因子或直接作用于肺,或作用于远离肺的组织造成肺组织的急性损伤,而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直接作用于肺的致病因子如胸部创伤、误吸、吸人有毒气体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和放射性肺损伤等;间接的因素有败血症。休克、肺外创伤药物中毒、输血、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体外循环等。 病理 损伤疾病一引起肺泡和(或)肺血管内皮受损,使血管通透性增高,体液和血浆蛋白渗出血管外至肺间质和肺泡腔内,形成非心源性肺水肿。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和活性降低,使肺泡发生早期关闭肺功能残气量降低及广泛性肺不张导致肺顺应性下降,通气/灌流比例失调和肺内分流量增加,引起顽固性低氧血症。 3. 临床表现 ARDS一般在原发病后12~72小时发生,表现为呼吸费力、深快,达28次/分以上,伴明显的发绀,一般氧疗不能缓解。早期体征:可无异常或仅闻少量细湿啰音,后期肺部啰音增多。临床分四期: 1期:除以上体征外,出现自发性过度通气,呼吸频率稍增快。 2期:发病后24~48小时表现为呼吸急促,浅而快,呼吸困难,发绀加重肺出现细小啰音,呼吸音粗糙,肺内分流量为15%~20%。 3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明显,两肺有散在湿性及干性啰音,肺内分流量为20%~25%。4期:呼吸极度困难,脑功能障碍,神志障碍或昏迷,肺部啰音增多,管状呼吸音肺内分流

精深中医药大学临床症状护理学第三次作业

中医药大学临床症状护理学第三次作业 注意1、题目多的课程如果做作业时题目不好找,可以试试用编辑中的查找,很方便。 2、做完一道题删一道,方便快捷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属于干性咳嗽的原因是: [1分] E.咽炎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引起充血性心衰的诱发因素: [1分]

C.重度二尖瓣狭窄 3. 引起刺激性呕吐的是: [1分] B.咽炎 4. 属于心源性呼吸困难常见的原因是: [1分] B.急性心衰 5. 导致肢体动脉缺血的生活因素是: [1分] A.吸烟 6. 咳嗽伴有呕吐的原因是: [1分] E.咽部刺激 7. 发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的是: [1分] B.尿道炎

8. 生理状态下,不能改变屈光度的屈光间质是: [1分] E.角膜 9. 疼痛常于吞咽食物时加剧的原因是: [1分] D.食道疾病 10. 肢体静脉回流受阻的临床表现是: [1分] A.踝部溃疡 11. 指导肥胖病人减肥的最佳方法是: [1分] A.控制进食总热量及运动疗法 12. 物体成像位置主要是在: [1分] C.视网膜黄斑 13. 因腹膜发炎而导致腹痛的原因是: [1分] D.阑尾炎穿孔

14. 咳粉红色泡沫痰的病证是: [1分] B.肺水肿 15. 因代疾病而导致腹痛的原因是: [1分] B.铅中毒 16. 心电图对下列哪种病理状态最有诊断价值: [1分] B.心肌供血情况 17. 心源性水肿首先出现在: [1分] A.足部 18. 干性咳嗽主要见于: [1分] D.胸膜炎 19. 肝硬化病人最危险的表现是: [1分]

E.消化道大出血 20. 突然发生刀割样腹痛多见于: [1分] C.脏穿孔 21. 可见急性腹痛伴有黄疸的疾病是: [1分] D.胆囊炎 22. 胸痛伴有高热、咳嗽的原因是: [1分] A.肺炎 23. 肝硬化出现低蛋白血症时的表现是: [1分] B.腹水 24. 剑突下痛多见于: [1分] E.胰腺炎

护理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

护理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周礼?天官》所记载医事制度中,除医师外还兼有护理职能的专职人员是() A .士 B .府 C .史 D .徒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是() A .《皇帝内经》 B .《肘后备急方》C.《诸病源候论》 D .《伤寒杂病论》 3.我国医学史上,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的著作是() A .《皇帝内经》 B .《肘后备急方》C.《诸病源候论》 D .《伤寒杂病论》 4.创造“五禽戏”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华佗 C .孙思邈 D .葛洪 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是() A .《肘后备急方》 B .《刘涓子鬼遗方》C.《千金方》 D .《外台秘要》 6.关于古代医家说法错误的是() A .“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两篇文章的作者是孙思邈。 B .扁鹊首创了用细葱管进行 导尿,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橡皮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C.唐代王焘所著《外台秘要》,是一部综合性的巨著,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传染病的论述。 D .李杲的《脾胃论》,提出了“安养心神,调治脾胃”的学术见解。 7.《瘟病条辨》的作者是() A .吴又可 B .吴鞠通C.叶天士 D .陈耕道 8.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成立于() A . 1979 年 B . 1984 年 C . 1993 年 D . 1995 年 9.首次举行全国范围内的护士职业考试是在() A .1994 年 B .1995 年 C .1996 年 D .1997 年 10.“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出自()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C.《养生延命录》 D .《饮膳正要》 11.情绪刺激或情致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失调,气机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过喜”会出现() A .气上 B .气缓 C .气消 D .气乱 12.首创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华佗 C .孙思邈 D .葛洪 13.阐述病源学的专著是() A .《皇帝内经》 B .《肘后备急方》 C .《诸病源候论》 D .《伤寒杂病论》 14 《皇帝内经》成书于() A 夏至春秋时期 B 战国至东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五代时期 15 《诸病源候论》成书于() A 夏至春秋时期 B 战国至东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五代时期 16 关于《脾胃论》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 患者当保持清静,精神愉快 B 宜常服淡渗利尿之方药 C 不宜吃酸、咸、苦、辛 等食物 D 切忌大喜大悲等情志剧烈变化 17 《瘟疫论》的作者是() A 吴又可 B 吴鞠通 C 叶天士 D 陈耕道

中医临床护理学复习题和作业

中医临床护理学 1、简述月经先期血热型的中医护理特点(分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三个方面)。答:阴虚血热: 1)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避免淋雨和洗冷水澡等。。2)嘱病人多饮开水,以充分补水,汗出时应及时擦干,以防着凉。 3)中药汤剂不宜久煎,宜偏凉服。可选用乌鸡白凤丸或六味地黄丸,经后始服,经行停药。4)平时配合滋阴生津之食疗。如:炖甲鱼、玉竹煲鸡菇汤、茜草乌龟汤、淡菜墨鱼汤、阿胶炖瘦肉、等,多食鱼肉、蛋、银耳及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频服莲藕汁、甘蔗汁以清热生津,忌燥热、辛辣刺激助阳之品。 5)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激动,忧郁过度等情绪变化。 6)可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毫针刺平补平泻法。 7)教导病人有关本病的知识。对已婚妇女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指导病人使用合适的有效的节育措施,尽量减少人流损害宫腔,宜节制房事,防止房劳伤肾。 阳盛血热: 1)如有腹痛禁止热敷下腹。注意多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 2)可服食藕汁、生地汁、鲜旱莲草汁等以清热凉血止血,忌食辛辣煎炸助阳动火之品。3)中药汤剂宜饭后凉服。可选用固经丸或宫泰冲剂。 4)针灸方法:取关元、气海、曲池、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烦躁、恼怒等不不良情绪的刺激。 6)指导病人有关本病的知识。 肝郁化热: 1)生活起居有常,注意多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等。 2)饮食宜选用月季花粥,或用佛手10g泡茶,随意饮用,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3)中药汤剂宜饭后凉服。可选用丹栀逍遥丸服用。 4)调整心态,以保持气血平和,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针灸方法:取气海、三阴交、太冲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6)教导病人有关本病的知识。对已婚妇女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指导病人使用合适的有效的节育措施,尽量减少人流损害宫腔,宜节制房事,防止房劳伤肾。 2、简述月经后期血虚型的中医护理要点。 答:月经后期血虚型的中医护理要点为: 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室温宜偏暖,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应卧床休息,经期不宜劳累。 多与患者交流,以了解其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志等情况;及时与病人的家属共同做好病人的情志护理。 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脉象、舌脉、汗出、二便、月经周期等,必要时嘱病人保留经垫,估计出血量或观察经血的颜色。 保持外阴清洁,指导阴道分泌物多的病人每日清洁会阴,对不能自理者,每日应予会阴消毒1-2次,勤换内裤及经垫,内裤在阳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或及时烘干。 加强营养,胃纳佳者,可进血肉有情之品补之,如瘦肉、猪肝、肌肉、鱼肉之类;如脾胃欠佳者,则宜先健运脾胃,以素食为主,适当顿服精瘦肉淮杞子汤,或牛腩杞子汤。忌辛辣油腻之品。 中药汤剂宜用文火久煎,热服、顿服。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B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B 第一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中风脱证的主要症状?B.大小便闭 2. 关于胃阴不足型呕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适当提高室温 3. 使用攻下逐水法注意事项下列哪项不正确?D.药液宜轻煎频服[1分 4. 使用膏药后,如出现皮肤发红,起丘疹、水疱、瘙痒、糜烂等,形成“膏药风”者,应停止使用膏药,皮损处擦:B.青黛散软膏[1分] 5. 感冒属于下列何种病证? [1分] A.外感病证 B.心脑病证 C.肺系病证 D.内伤病证 E.肝胆病证 6. 患者,女性,38岁,结喉正中靠左侧有一半圆形肿块半年,初如小核桃,现如鸡蛋大小,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压痛,皮色如常,能随吞咽运动而上下活动,应为: [1分] A.瘿痈 B.血瘿 C.气瘿 D.肉瘿 E.石瘿 7. 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后状如蜂窝,范围较大,范围常超过9cm,大者可至30cm的是: [1分] A.流注 B.瘰疬 C.痈 D.有头疽8. 发于头部的黄癣中医称之: [1分 ] A.肥疮 B.鹅掌风 C.脚湿气 D.圆癣 E.白秃疮 9. 女性肛裂易发生在: [1分 ] A.截石位的6点处 B.截石位的12点处 C.截石位的3、7、11点处 D.截石位的11点处 E.截石位的3、7点处 10. 哮病发作时忌食? [1分 ] A.桑椹 B.蛤蚧 C.枇杷 D.荸荠 E.螃蟹 11. 干性坏疽不宜采用: [1分 ] A.75%乙醇消毒 B.新洁尔灭消毒 C.干纱布敷料包扎 D.软膏外敷 E.熏洗法 12. 可用于阳证肿疡的是: [1分 ] A.生肌玉红膏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 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 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3答案

A型题: 1. 气血虚弱缺乳的主要证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乳房胀满,乳汁难出 2. 小儿咳嗽与肺炎喘嗽在症状方面的区别是 B.气急 3. 患儿,4岁。急惊风后低热不退,形容憔悴,手足心热,肢体拘挛强直,舌绛少津。其病机是: A.阴虚风动 4. 消渴患者用药后出现头晕、心慌、无力、汗出、饥饿甚至昏迷等表现,为: E.低血糖反应 5. 阴虚肺燥咳嗽可见痰液为? C.痰中带血 6.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主证特点是: D.经行小腹胀痛拒按,乳胀胁痛,经行量少,淋漓不畅 7. 鼓胀的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 A.薄衣裳 8. 患者女性,21岁,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淋漓日久不净,血色深红,口干欲饮,烦躁面赤。应诊断为: B.血热型崩漏 9. 关于紫癜病证虚实的判断,错误的是: B.紫癜颜色较鲜明者多属虚 10. 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E.肺脏娇嫩 11. 适宜应用探吐法的呕吐证型是: E.饮食停滞 12. “五迟”中不包括: A.囟迟 13. 以下属于特异性感染的是: A.烂疔 14. 开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皆肿,皮肤光亮,按之凹陷易复,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数。可诊断为?

B.风水相搏型水肿 15. 哮病的特征性表现是? C.喉中水鸡声 16. 紫斑病位在: C.皮肤 17. 感冒的病机为? A.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18.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此眩晕证属: A.肝阳上亢 19. 猩红热的舌象为: C.草莓舌 20. 麻疹的皮疹首先见于: C.耳后、发际 B型题: A.头痛如裹 B.头痛绵绵 C.头痛且空 D.头痛连项背 E.头胀痛如裂 21. 风热侵袭头痛特点: E 22. 肝肾阴虚头痛特点: C A.堕胎 B.胎漏 C.滑胎 D.小产 E.胞漏 23. 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 A 24. 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 D A.气滞血瘀 B.气不摄血 C.血热妄行 D.外感风邪 E.阴虚火旺 25. 紫癜鲜红,发热心烦,口渴便秘,应为: C 26. 紫癜色淡,病程较长,神疲纳呆,应为:

中医护理学基础综合测试题(五)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的(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的是(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的是( ) 来源: A.心血的盛衰 B.脾气的运化 C.肝血盛衰 D.肾精的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髓海空虚 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的组成包括( )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的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的是( ) A.血热妄行证 B.气不摄血证 C.瘀血阻滞证 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的表现。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的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的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肾阳虚 D.伤食证 18.脉形细小如线属( )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19.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脏腑辨证属( )证。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十一)

护理学专业 20XX年级 《中医临床护理学》期中考试(B) 考试时间:20XX年10月25日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8题为A1型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 1. 泄泻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 腹痛肠鸣,攻窜不止 B. 脘腹胀满,得矢气后痛减 C. 腹痛,纳呆 D.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E. 大便粪质稀糖,次数增多 2.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指的是 A.发病2周以内 B.发病3周以内 C.发病4周以内 D.发病6周以内 E.发病8周以内 3. 提出“无虚不作眩”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朱丹溪 C.虞抟 D.张景岳 E.王清任 4.“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于 A.《素问·咳论》 B.《景岳全书·咳嗽》 C.《河间六书·咳嗽》 D.《一门法律》 E.《诸病源候论·咳嗽》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胃痛与泄泻共同的发病原因 A. 外邪侵袭 B. 情志失调 C. 饮食所伤 D. 脾胃虚弱 E. 肾阳虚衰 6. 胸痹必备的理化检查项目是 A.心电图 B.心血流图 C.心功能测定 D.超声造影 E.运动功能试验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眩晕患者自我调控、制怒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等待法 C.躲避法 D.释放法 E.理智制怒法 8. 胃痛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 A.寒邪 B.湿邪 C.风邪 D.热邪 E.燥邪 9—12题为A2型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9. 患者,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适合该患的饮食护理是 A.热稀粥 B.生姜红糖茶 C.西瓜汁 D.鲜芦根煎汤 E.黄芪大枣粥10. 患者与家人生气后,感觉脘腹胀闷疼痛,痛引胸胁、少腹,嗳气、矢气后疼痛减轻,苔薄,脉弦。其护治法则为 A.滋阴益胃 B.活血化瘀 C.温胃散寒 D. 疏肝理气 E.疏肝泻热11. 患者,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其辨证为 A. 风痰入络 B. 痰热腑实 C. 阴虚风动 D. 痰浊瘀闭 E. 痰火扰心 12. 患者,症见头胀而眩晕,因烦劳或恼怒加剧,兼见偏头痛,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最适合该患者的食物是 A.百合、银耳 B.蛋类、红枣、山药 C.芹菜、海带 D.羊肉、胡桃肉 E.冬瓜、薏米 13—16题为B型单项选择题:每两题对应同一组(5个)备选答案,答案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请根据题干要求做出选择。 A. 甘蔗、莲子、海带、菠菜、冰糖 B.荔枝、花生、胡萝卜、茄子、红糖 C.山药、红枣、莲肉、香菇、黄花 D.茴香、苏叶、薤白、桂枝、白酒 E.苦瓜、冬瓜、西瓜、萝卜、荸荠 13.以上各项中,属清补类食物的是 14.以上各项中,属温补类食物的是 A. 心悸健忘,少寐多梦 B. 心悸胸闷,面白肢冷 C. 心悸不宁,心烦失眠 D. 心悸少寐,善惊易恐 E. 心悸胸闷,痛如针刺 15. 心虚胆怯型心悸的特征是 16. 心阳不足型心悸的特征是 17—20题为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包含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做出选择。 17. 中风病发生的诱因包括 A.烦劳过度 B.气候骤变 C.情志过极 D.暴饮暴食 E.跌仆用力 18. 胸痹心痛常可窜及的部位有 A. 肩背 B. 前臂 C. 咽喉 D. 胃脘部 E. 腹部 19. 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临床共有的症状是 A.鼻塞声重 B.鼻流浊涕 C.咳嗽咯痰 D.肢体酸楚 E.头痛汗出 20. 下列各项中,适合气虚感冒患者的饮食调护内容是 A. 生姜红糖茶 B. 鲜芦根煎汤代茶 C. 藿香、佩兰煎汤代茶 D. 山药粥 E. 黄芪大枣粥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 中医临床护理的特点是()和()。 2. 感冒的护治原则是()。 3. 胃痛的病机关键是()。 4. 中风中经络和中脏腑的鉴别要点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中医临床护理学 2.哮病 3.胸痹 4.胃痛 5. 中风 订---------------- 线----------------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 医护理学基础》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阴阳这对纲领是用来辨别() A. 病位的深浅 B. 邪正的盛衰 C. 疾病的类别 D. 疾病的性质 正确答案:C 2. 口渴而不多饮,兼见身热不扬,属() A. 阴虚 B. 湿热 C. 痰饮 D. 瘀血 正确答案:B 3. 下列经脉中分支最多的是() A. 胃经 B. 三焦经 C. 胆经 D. 膀胱经 正确答案:A 4. 与酸味药作用相似的药味是() A. 咸味 B. 辛味 C. 苦味 D. 涩味 正确答案:D 5. 下列哪项不是风邪的致病特点() A. 善行而数变 B. 耗气伤津 C. 易袭阳位 D. 为百病之长 正确答案:B 6. 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 A. 气 B. 血

C. 津 D. 液 正确答案:C 7. 针刺头顶和项背部腧穴最宜选择() A. 侧俯卧位 B. 仰卧位 C. 仰靠坐位 D. 俯伏坐位 E. 正确答案:D 8. 主治肺、胸、喉病的经脉是() A. 大肠经 B. 胃经 C. 小肠经 D. 肺经 正确答案:D 9. 刮痧的常用介质有() A. 粉剂 B. 膏剂 C. 丸剂 D. 水剂 正确答案:D 10. 麻黄汤与三拗汤的变化属于() A. 药味的增减 B. 药量的加减 C. 剂型的更换 D. 药味、药量均变化 正确答案:A 11. 位于肘横纹上,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的穴是() A. 小海 B. 少海 C. 天井 D. 曲池 正确答案:A 12. 善于治疗崩漏的腧穴是() A. 厉兑 B. 隐白 C. 至阴 D. 少商 正确答案:B 13. 下列哪项不是寒邪的致病特点()

中医临床护理学

一、感冒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 二、咳嗽:是因脏腑功能失调,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哮病的主要病因是宿痰内伏于肺,而宿痰形成的原因有外邪侵袭、饮食失宜、正虚久病。基本病机是痰阻气道,痰气搏结,肺失宣肃。《金匮要略》将本病称为“上气”,指出其发作时的典型症状为“喉中水鸡声”;《证治汇补·哮病》:“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病为本虚标实之病。 哮病的病证分型: 1、冷哮:⑴症状表现: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滞,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⑵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⑶代表方剂:射干麻黄汤; 2、热哮:⑴症状表现:喉中哮鸣如吼,气粗息涌,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黏稠,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⑵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⑶代表方剂:定喘汤。 哮病发作诱因及先兆:发作前常有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诱因,出现鼻塞、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哮病的护治原则:发时治标,通过宣肺豁痰;平时治本,通过补益脾肺、肺肾双补。 四、喘证 1.实喘2.虚喘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 五、胸痹 病名首见《金匮》,“阳微阴弦”创立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明清《玉机微义》鉴别心痛与胃脘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中医临床病证护理学B》第5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患者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黯,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尺弱。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1分] B.热饮红糖黄酒 2. 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可诊断为?[1分] B.胸痹 3. 水肿乃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其本在?[1分] A.肾 4. 心悸发作的诱发因素除外?[1分] A.跌仆损伤 5. 患儿,1岁。体重7.2 kg,面色无华,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饮食,腹大如鼓,青筋暴露,双踝浮肿,按之凹陷,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其证候是:[1分] A.疳肿胀 6.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痄腮腮肿的特点[1分] D.皮肤发红 7. 患儿,2岁。发热咳嗽2天,高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呼吸困难,突见面色苍白,口唇紫绀,精神萎靡,右胁下痞块,舌质紫,苔薄白,指纹紫滞。其证候是:[1分] A.心阳虚衰 8. 下列特点不属于癥的是:[1分] C.推揉转动 9. 麻疹见形期约为[1分] D.2~3天 10. 患者人工流产后6天,高热腹痛,下腹痛拒按,阴道流血气味秽臭,量较多,脓血混杂,大便燥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辩证为:[1分] C.热毒炽盛 11.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此眩晕证属:[1分] E.肝阳上亢 12. 下列证候哪一项不属于血瘀癥瘕[1分] E.固定不移

13. 产后感染邪毒发热的主要证候表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1分] D.小腹疼痛拒按 14. 颜面疔疮早期局部疼痛甚者不可采用的方法是:[1分] D.切开 15. 血证的护理下列不正确的是?[1分] D.可使用灸法、熨法、熏蒸、热敷等温热疗法 16. 安宫牛黄丸开窍可用于?[1分] D.闭证 17. 解表药服药后以()为佳?[1分] A.遍身微汗 18. 进行泪道冲洗时,若冲洗时术者感到有阻力,并见大部分冲洗液从上泪点返流,少部分入咽部,说明[1分] A.泪小管阻塞 19. 患者产后乳汁分泌由少而无,乳房胀硬,疼痛,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时有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1分] B.卧床休息以免影响乳汁分泌 20. 喘病的特征性表现是?[1分] D.呼吸困难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急惊风湿热疫毒证的证候特点为:[1分] E.初起即高热,迅速出现昏迷、抽搐,伴脓血便 2. 急惊风惊恐惊风证的证候特点为:[1分] A.惊惕颤栗,喜投母怀,夜间惊啼 3. 行痹感受邪气是:[1分] C.风 4. 痛痹感受邪气是:[1分] D.寒

2014年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2014年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 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 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同时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章整体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通泄症的病因本质是实证, 如因积滞伤食所致腹泻,因瘀血内滞所致崩漏,但取攻下治护法,就是“通因通用”法。 2、寒因寒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塞证为其假象,又称假塞, 故治疗护宜取补塞。 3、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 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并在辨证的基础上,即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并按其实施,从而达到护理目的。 4、热因热用:用热药、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但其实质热症为其假象,又称假热,故治疗 护宜取温热。 5、同病异护: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八)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三、选择题 1、下列经络的命名正确的是()。 A、手太阴心经 B、手阳明胃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太阳胆经 2、足厥阴肝经的走向是()。 A、从足走头 B、从胸走手 C、从头走足 D、从足走腹(胸) 3、足阳明胃经的走向是()。 A、从足走头 B、从胸走手 C、从头走足 D、从足走腹(胸) 4、关于十二经脉的交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交接 B、阴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交接 C、阳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交接 D、阴经与阴经多在胸部交接 5、手厥阴心包经与下列哪经相表里?( )。 A、手阳明大肠 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6、根据十二经脉的交搠规律,手太阴肺经与()经脉相交接。 A、手少阴心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少阳三焦经 7、手少阴心经与下列哪条经络相表里?()。 A、手阳明大肠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8、下列腧穴对矫正胎位具有特殊治疗效果的是()。 A、足三里 B、丰隆 C、委中 D、至阴 9、常用于休克、虚脱、中暑、昏迷等急重证的穴位是()。 A、关元 B、十宣 C、人中 D、印堂 10、具有解表清热,退热作用的穴位是()。

A、大椎 B、血海 C、列缺 D、三阴交 11、在腹中部,脐旁开2寸的穴位是()。 A、上脘 B、中脘 C、天枢 D、中极 12、既有固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不归属于十四经的是()。 A、经穴 B、阿是穴 C、经外穴 D、天应穴 13、患者,陈某,于今日午后在烈日下劳作,突然晕厥,现送入我院。医生诊断为中暑(暑厥)、根据上述病情,可选用的最佳穴位组是()。 A、关元、十宣 B、十宣、人中 C、人中、印堂 D、印堂、关元 14、对三阴交穴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胫骨内侧缘后方 B、小腿前侧 C、足内踝尖上4 D、足内踝尖上6寸 15、左右手寸关尺分侯脏腑,目前一般是()。 A、左手:脾胃、肺、肾,右手:心、肝胆、肾 B、左手:心、脾胃、肾,右手:肺、肝胆、肾 C、左手:肺、脾胃、肾,右手:心、肝胆、肾 D、左手:脾胃、肺、肾,右手:心、肝胆、肾 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B、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4寸 C、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 D、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上2寸 E、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上3寸 1、关元穴定位正确的是()。

中医护理学考试试卷

中医护理学考试试卷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中医护理学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科室:姓名:监考员:考试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石斛(枫斗)属( ) A.滋阴药 B.温阳药 C.益气药 D.补血药 2.阴阳的基本概念是() A.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B.表示事物存在状态和运动变化的两种属性 C.宇宙间任何事物的两个类别 D.以上都是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着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景岳全书 D.外台秘要 4.紫暗舌常见主病下列哪项最不恰当?( ) A.阴虚证 B.气虚证 C.血虚证 D.血瘀证

5.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针刺异常情况?()。 A.留针 B.断针 C.滞针 D.晕针 6.阴阳某一方的偏盛或偏衰是() A.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 B.—种病理状态的表现 C.一种阴阳转化的表现 D.一种明阳消长的表现 7.表寒证的中医护理宜( ) A.久煎解表方药,以利其有效成分的充分吸收 B.汗出热退的患者应继续服用发汗药,以利祛邪外出 C.对于高热头痛无汗者,应用酒精擦浴等方法以降温 D.服用汤药后,应加盖衣被,以助汗出 8.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9. 被称作“血海”的经脉是:() A.足阳明经 B.任脉 C.督脉 D.冲脉

10.大便有腥味为() A.消化不良 B.胃热证 C.虚证 D.实热证 11.虚证病人,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面白自汗,气短懒言,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烂,舌淡,苔白,脉沉迟,证属() A.阳虚证 B.阴虚证 C.气虚证 D.血虚证 12.泪与何脏关系密切() A.心 B.肝 C.脾 D.肾 13.以白天分阴阳,上午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14.灼痛多为() C A.气滞 B.血瘀 C.火热亢盛或阴虚火旺

2017级《中医临床护理学》期中考试试题2019-10-25 (B卷)

护理学专业 2017年级 《中医临床护理学》期中考试(B) 考试时间:2019年10月25日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8题为A1型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 1. 泄泻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 腹痛肠鸣,攻窜不止 B. 脘腹胀满,得矢气后痛减 C. 腹痛,纳呆 D.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E. 大便粪质稀糖,次数增多 2.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指的是 A.发病2周以内 B.发病3周以内 C.发病4周以内 D.发病6周以内 E.发病8周以内 3. 提出“无虚不作眩”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朱丹溪 C.虞抟 D.张景岳 E.王清任 4.“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于 A.《素问·咳论》 B.《景岳全书·咳嗽》 C.《河间六书·咳嗽》 D.《一门法律》 E.《诸病源候论·咳嗽》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胃痛与泄泻共同的发病原因 A. 外邪侵袭 B. 情志失调 C. 饮食所伤 D. 脾胃虚弱 E. 肾阳虚衰 6. 胸痹必备的理化检查项目是 A.心电图 B.心血流图 C.心功能测定 D.超声造影 E.运动功能试验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眩晕患者自我调控、制怒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等待法 C.躲避法 D.释放法 E.理智制怒法 8. 胃痛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 A.寒邪 B.湿邪 C.风邪 D.热邪 E.燥邪 9—12题为A2型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9. 患者,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适合该患的饮食护理是 A.热稀粥 B.生姜红糖茶 C.西瓜汁 D.鲜芦根煎汤 E.黄芪大枣粥10. 患者与家人生气后,感觉脘腹胀闷疼痛,痛引胸胁、少腹,嗳气、矢气后疼痛减轻,苔薄,脉弦。其护治法则为 A.滋阴益胃 B.活血化瘀 C.温胃散寒 D. 疏肝理气 E.疏肝泻热11. 患者,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其辨证为 A. 风痰入络 B. 痰热腑实 C. 阴虚风动 D. 痰浊瘀闭 E. 痰火扰心 12. 患者,症见头胀而眩晕,因烦劳或恼怒加剧,兼见偏头痛,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最适合该患者的食物是 A.百合、银耳 B.蛋类、红枣、山药 C.芹菜、海带 D.羊肉、胡桃肉 E.冬瓜、薏米 13—16题为B型单项选择题:每两题对应同一组(5个)备选答案,答案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请根据题干要求做出选择。 A. 甘蔗、莲子、海带、菠菜、冰糖 B.荔枝、花生、胡萝卜、茄子、红糖 C.山药、红枣、莲肉、香菇、黄花 D.茴香、苏叶、薤白、桂枝、白酒 E.苦瓜、冬瓜、西瓜、萝卜、荸荠 13.以上各项中,属清补类食物的是 14.以上各项中,属温补类食物的是 A. 心悸健忘,少寐多梦 B. 心悸胸闷,面白肢冷 C. 心悸不宁,心烦失眠 D. 心悸少寐,善惊易恐 E. 心悸胸闷,痛如针刺 15. 心虚胆怯型心悸的特征是 16. 心阳不足型心悸的特征是 17—20题为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包含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做出选择。 17. 中风病发生的诱因包括 A.烦劳过度 B.气候骤变 C.情志过极 D.暴饮暴食 E.跌仆用力 18. 胸痹心痛常可窜及的部位有 A. 肩背 B. 前臂 C. 咽喉 D. 胃脘部 E. 腹部 19. 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临床共有的症状是 A.鼻塞声重 B.鼻流浊涕 C.咳嗽咯痰 D.肢体酸楚 E.头痛汗出 20. 下列各项中,适合气虚感冒患者的饮食调护内容是 A. 生姜红糖茶 B. 鲜芦根煎汤代茶 C. 藿香、佩兰煎汤代茶 D. 山药粥 E. 黄芪大枣粥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 中医临床护理的特点是()和()。 2. 感冒的护治原则是()。 3. 胃痛的病机关键是()。 4. 中风中经络和中脏腑的鉴别要点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中医临床护理学 2.哮病 3.胸痹 4.胃痛 5. 中风 订----------------线----------------

3.4章中医护理学试题答案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是( A ) A、《黄帝内经》 B、《肘后备急方》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 2.我国医学史上,由张仲景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的著作是( D ) 3. C、《诸病源候论》D、《伤寒杂病论》 3.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成立于( B ) 4.、1979年B、1984年C、1993年D、1995年 4. “对于一个疮疡的患者,不仅要看到邪毒局部侵入的情况,还要观察患者的舌脉和形体,考虑是否存在消渴的全身病变”,此法最符合中医护理基本特点中的( B) A、天人合一B、人体是有机的整体C、人和自然相互关联D、辨证施护 5.为全面展开对病人的护理,中医护理的核心是( C ) A、对症护理 B、辨病护理 C、辨证施护 D、异病同护 6.夏天人体肌肤疏泄,汗出较多,受风寒而外感时,用药上宜用辛凉、不能过用辛温,以防开泄太过,损伤津气,此种用药护理法最符合“三因”制宜中的(A) A、因时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因病制宜 7.最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病症的中医护理原则是( A ) A、扶正 B、驱邪 C、同病异护D、急则治标 8.病房的湿度最好维持在( C )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9.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及姿体动作,了解病性的寒热虚实,阴证和虚证常表现为( D )A、患者卧时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B、患者坐而俯首,气短懒言C、患者卧时仰面伸足,常揭衣被,不欲进火者D、患者卧时蜷缩成团,面常向里,精神萎靡不振者 10.《理论骈文》说到“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甚于服药者矣”,情志护理中称之为( C ) A、说理开导 B、释疑解惑 C、移情易性 D、发泄解郁11.《老老恒言·消遣》中说“拂尘涤砚,焚香烹茶,插瓶花,上帘钩,事事不妨身亲之,使时有小劳,筋骸血脉,乃不凝滞。”指的是运动养生中的哪个项目( A )12.A、劳动B、散步C、内养功D、八锻锦12.“五禽戏”运动方法的创始人是( C ) A、孙思邈B、朱丹溪C、华佗 D、王焘13.《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高粱之变,足生大丁”,说明饮食调护应该( A ) A.饮食宜清淡 B.合理烹饪 C.饮食宜有节 D.饮食宜随和14.常用于休克、虚脱、中暑、昏迷等急重证的穴位是( C )。 A、关元 B、十宣 C、人中 D、印堂15. 以下关于穴位注射法操作不正确的是(D)A、推药速度虚寒宜缓慢B、选穴宜少个C、年老体弱药量宜少D、不可选取阿是穴16.耳穴埋豆操作不正确的是:( D ) A.进行耳穴探查 B.皮肤消毒 C.对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