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学原理》自检自测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自检自测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自检自测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自检自测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自检自测与解答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自检自测与解答

一、填空题

1.中国___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亚里士多德把___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4.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___,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5.___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社会时期。

A.封建B.奴隶C.资本主义D.原始

2.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哥拉底D.西塞罗

3.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A.法家B.杂家C.兵家D.儒家

4.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B.韩非C.庄子D.荀子

5.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法B.势C.术D.变

6.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用来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A.联盟理论模式B.博弈对策模式C.制度变迁模式D.理性选择模式

7.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政治沟通分析方法B.心理研究方法

C.政治系统分析D.社会学研究方法

8.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

A.经济分析方法B.历史研究方法C.利益分析方法D.阶级分析方法

9.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A.制度研究途径B.权力研究途径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10.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D.政治法律研究

三、名词解释

1.政治:

2.政治学: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五、论述题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儒家2.国家政权3.国家4.公正5.政治权力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B2.A3.D4.B5.A B C

6.A B D7.A B C D8.A B C D

9.B10.A B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学是指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

1.(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a)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b)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c)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五、论述题

1.(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在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

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在西方,也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和阐述政治涵义。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第二章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自检自测与解答

一、填空题

1.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___问题。

4.___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___政治延续2000多年。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而展开。

A.皇位继承B.治民之术C.统治术D.治国之道

2.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C.民主宪政政体D.共和政体

3.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民粹主义B.民族主义C.精英主义D.民众主义

4.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A.城市B.民主C.法律D.国家

5.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A.城市国家的观念B.城邦的理论

C.世界国家论D.直接民主理论

6.古罗马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的研究当中。

A.法律B.城邦C.社会D.国家

7.基督教神学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A.托马斯·阿奎那B.菲尔默

C.马基雅维利D.圣?奥古斯丁

8.16-17世纪以后,“第三等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和限制君权的想法,反映在政治思考和研究中,就形成了反对专制主义的()理论的诞生。

A.社会契约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自由主义

9.“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A.经验主义B.实证主义C.科学主义D.理性主义

10.()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B.经验主义C.现实主义D.理想主义

三、名词解释

行为主义:

四、简答题

1.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2.政治学所形成的政治设计思路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理想主义2.马基雅维利3.价值中立4.伦理5.君主专制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D2.B3.C4.D5.A B C

6.A D7.A8.A B C9.A B C

10.C

三、名词解释

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四、简答题

1.(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1)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总会“弃暗投明”,返璞归真。另外,对公共权力也多持肯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偶尔出现“恶政”或“暴政”,那一定是当政者个人品德出了问题,需要整顿,需要思想教育,加强领导人廉洁自律,以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基于上述认识,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保证选拔最优秀、最可靠、最完美的“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现实主义方案。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只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人是自私的动物,自利自爱、趋利避害、求福避祸是人的本性。人原本就不是天使,今后也别指望会变好。能做到彼此不伤害就谢天谢地了。另外,对公共权力也多持否定性倾向,认为公共权力本身就是“恶”,用好了能以“恶”制“恶”,用不好就更是变本加厉,雪上加霜。所以,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使“好人”不会变“坏”,使哪怕是“坏人”也无法“作恶”。这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五、论述题

在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治国之道”为核心,以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为线索,形成了一套将政治研究与伦理道德相

结合的研究思路:修己治人,内圣外王,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长达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中国思想以先秦时代之思想为基础,其间无甚大变化。

概括而言,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以下结构性特点: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这与西方现代以来明确划分自然与社会、“神道”与“人道”、“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并将政治主要限定在“人道”社会的“公共领域”形成鲜明对照。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政治学强调正确认识世界,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远大政治理想,小到个人修身养性,中到家庭/单位治理,大到地区和国家发展,治国之道包含天人合一、圣贤政治、等级秩序、家庭伦理、忠孝观念、重民爱民等广泛内容。三纲五常,被视为维持一个等级尊卑关系的稳定和睦的统治秩序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在这个宏大理论中,“家”的特征明显,且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统治者被设定为一个“大家长”,这个家长要在道德上为全国臣民做出表率;家长要爱臣民,臣民要尊重和服从家长统治。这与以“国”为特征和单位的西方政治学说也形成明显对照。在那里,存在着角色和利益不同的人;不同的利益所在,要求权力的互相制约;在这种利益和权力结构中,君主并不被看成是自然的家长,而是行政管理者。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1)君权神授说:解释权力来源与权力监督的最终力量。(2)圣贤政治观:一种古代的精英政治理论——君主是圣人,大臣是贤才,民众是愚民。(3)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用家庭伦理观念来规范社会政治秩序,君主是大家长。(4)重民养民教民思想:从防民的角度出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服从统治。在如何对待臣民的问题上,道家明确提出愚民主张,儒家则强调教民,教民服从,热爱君主,热爱大家庭,热爱等级秩序。中国传统的愚民和教化政策由此而来。(5)德刑兼重:儒家重德,法家重刑,统治者兼而用之。依照孔子的说法,乃“宽猛相济”。(6)法、术、势统治术:这是法家的思想,是统治者的必修课。(7)重农抑商思想:中国的思想家认为太富有的人容易为非作歹,商人易于致富,所以要抑制。证之西方历史,正是如此,商人发展成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斗争。相比之下,中国的思想;家聪明绝顶。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老百姓中间产生不了强大的力量来同政府相抗衡,消除了来自经济力量的威胁。(8)天朝大国理想:在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中,中国是世界中心,中华文明是世界之归依。(9)忠孝观念,三纲五常:主张统治教化从小做起,使人接受服从观念,尊卑观念,习以为常,觉得天经地义。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中,追求奇装异服不被允许,追求个性化也得不到认同,发明“奇技淫巧”更要受到惩罚。(10)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春秋大义,名分制度。每个人在制度结构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不能有非分之想。(11)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这表现在以上各个方面的原则之中,也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之中。清朝的制度可为这些原则的最佳表现,体现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统治、行政监察、民族政策等方面。(12)“汤武革命,应天顺人”:上述各项理论和原则足以保证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但“变故”也是常有的。社会出现重大变数,改朝换代之后,一切都可以重来。

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自检自测与解答

一、填空题

1.对___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2.公共利益具有___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3.经验事实表明,___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4.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素质、___、理论与策略.组织。

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___,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集体B.政党C.民族认同D.利益

2.()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A.组织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D.理论与策略

3.()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命令方式B.规范方式C.说服方式D.压力方式

4.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

A.说服方式B.命令方式C.奖酬方式D.规范方式

5.影响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的因素有()。

A.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B.民族关系C.文化传统D.历史状况

6.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和道德权利。

A.法律权利B.经济权利C.教育权利D.文化权利

7.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

A.受教育权利B.健康C.选择职业D.保持最低生活标准

8.政治权利的内容在早期关于人权的若干历史经典文献中就有明确体现,这些文献包括()。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D.《人身保护法》9.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A.肝胆相照B.荣辱与共C.互相监督D.长期共存

10.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划分。

A.体系性B.结构性C.系统性D.功能性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权力:

2.政治权利:

3.公共利益:

4.权力:

四、简答题

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一含义?

2.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有哪些?

3.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有哪些?

4.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是什么?

2.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国家政治2.公共性3.权力4.身份资格5.村民自治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D2.A B C D3.D4.C

5.A B C D6.A7.A B C D

8.A B C D9.A B C D10.D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四、简答题

1.(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2.(1)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2)物质财富。物质财富一般是指劳动形成的物质产品。任何物质财富本身都代表着一定的力量。掌握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物质财富,也就具备了对他人的支配能力。

(3)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

(5)其他。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等。

3.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

(1)能力素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力的总和。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它是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基础。

(2)身份资格。政治权力主体的身份资格的含义同样因主体不同而相异。个人的身份资格就是人的社会政治角色。群体也有其特定的身份资格,其主要有群体的社会形象.社会地位.社会政治威望和声誉等等。

(3)理论与策略。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于社会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作为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理论实际上反映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符合于多少人的利益。策略是政治权力主体在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强化自身力量.弱化对方力量的方式,因此,策略是与实际政治生活的具体时间.地点.性质.内容.对象.矛盾程度等等复杂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策略是政治权力在具体情况下能否形成和保持的关键。

(4)组织。组织是若干个人的有机集合。组织的力量取决于组织基础.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运行方式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关系等多方面因素。

4.(1)暴力方式(武力)。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

(2)压力方式(操纵)。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由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不得不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做出行为选择,从而达到自己的既定目的。

(3)命令方式(权威)。命令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4)规范方式(契约)。规范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规约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

(5)说服方式(灌输)。说服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理的沟通,进而贯彻自己的意图。

(6)奖酬方式(激励)。奖酬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施行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行动。

(7)处罚方式(遏制)。处罚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规范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

五、论述题

1.“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2.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主体指的是行使政治权力的个人和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种社会阶级集团.群众团体的组织和机构,以及承担公共职务的个体。他们代表部分或全体公民行使公共权力,体现团体利益或公共利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正由于此,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政治权力的存在,因为它驾驭和限制了个人行动;自由主义讨厌政治权力,因为它可能威胁个人自由。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正由于此,限制和约束权力才成为政治学的一个普遍议题。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正由于此,合理的制度设计才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而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才成为防止专权最有效的手段。

第四章国家与政府自检自测与解答

一、填空题

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___、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2.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___。

3.___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4.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___。

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和复合制。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限任B.监督C.法治D.选举

2.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体现了法治原则。

A.司法独立

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3.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之外,下列的()因素影响着具体国家和历史发展阶段中具体政体的选择。

A.具体的历史条件B.民族构成C.政治力量的对比D.经济生活方式

4.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以掌握立法权人数的多少为标准,把政体分为()。

A.君主政体B.共和政体C.民主政体D.寡头政体

5.马克思主义认为()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B.贵族C.二元君主制D.寡头制

6.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

A.苏维埃政权形式

B.委员会政权形式

C.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7.当今世界,()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A.法国B.中国C.德国D.日本

8.“守夜人”的小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主要是()。

A.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安全

B.提供一些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C.保卫国家不受侵犯

D.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

9.一般说来,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

A.行政机构B.国家元首C.司法机构D.立法机构

10.下列国家中采取两院制的有()。

A.日本B.中国C.美国D.英国

三、名词解释

1.国家:

2.法治原则:

3.君主制:

4.共和制:

5.国家元首:

四、简答题

1.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2.构成宪法精神的原则统一体是什么?

五、论述题

1.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的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

2.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民2.分权原则3.专制君主制

4.议行合一原则5.单一制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A B D2.A B C D3.A B C D

4.A C D5.A6.A C D7.A B D

8.A B C D9.A B C D10.A C D

三、名词解释

1.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2.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3.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4.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5.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四、简答题

1.(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2.(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2)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3)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来说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

五、论述题

1.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

(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2)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环节。当人民主权原则确立以后,人们却发现无论多么民主的政体都无法做到所有的人都能直接来行使权力,因此必然要求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国家权力的委托行使者的相互分离,这样一来主权者如何控制执政者就成为政治设计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保障国家权力所有者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并使这种保障机制具有足够的权威,确认权力制约机制的根本法也就应运而生。就宪法的基本内容来说,不仅应该首先确认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始终处于核心.主导的地位,而且对国家权力不同部分之间的制约机制也应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权力制约成为宪法对国家组织建构的核心要求之一;

(3)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

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4)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来说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

2.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

(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第五章政党与社团自检自测与解答

一、填空题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___。

2.___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___、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4.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___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___和共和党所把持。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在此方面,德国学者()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A.叔本华B.黑格尔C.康德D.哈贝马斯

2.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为特征。

A.组织的多元化B.两院制C.多党制D.社会权力的多中心

3.1869年8月,德国创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工人阶级政党,即德国()。

A.社会民主工党B.社会工人党C.共产党D.共产主义者同盟

4.欧美的保守党、自由党、民主党、共和党等都属于()政党。

A.核心会议型B.精英型C.支部型D.代表性

5.政党以其()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

A.方针B.意识形态C.政策D.理论纲领

6.()可谓多党制的典型。

A.法国B.美国C.日本D.意大利

7.在目前的政治研究中,人们一般把政治社团组织分为()。

A.制度性团体B.协会性团体C.保护性团体D.社区性团体

8.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

A.农民组织B.青年组织C.工会D.妇女组织

9.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

A.大众传媒B.立法机关C.超国家机构D.政党和议会党团

10.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

A.合法示威抗议B.政变C.恐怖活动D.司法诉讼

三、名词解释

1.利益集团:

2.政治社团组织:

3.市民社会:

4.政党:

四、简答题

1.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

2.政党具有哪些特性?

五、论述题

1.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2.试述政治社团具有哪些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政府权力2.一元主义3.工会

4.军人集团5.民主党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D2.A D3.A4.A

5.A B C D6.A D7.A B D

8.B C D9.A B C D10.A B C D

三、名词解释

1.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2.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4.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四、简答题

1.(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

(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2.(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五、论述题

1.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

(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2.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是:

(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

(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条件;

(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政治社团能否有效动员本社团成员和普通民众,能否说服议员或政府官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提供情报的数量和质量;

(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

(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在西方国家,大量的政治性利益集团都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政治社团的宗旨就是通过组织的力量,运用政治手段来维护和实现其经济利益;

(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一方面,其成员通过参加政

治社团的活动和社会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的规则和技能;另一方面,政治社团也以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影响其成员。

第六章政治秩序与治理自检自测与解答

一、填空题

1.___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___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3.政治___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

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___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二、选择题

1.社会主义将()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A.司法独立B.三权分立C.党的领导D.议行合一

2.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

A.政治妥协B.政治改良C.政治革命D.政治改革

3.()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A.罗尔斯B.韦伯C.托克维尔D.亨廷顿

4.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首先就要求政府的()能够符合市场经济对政治体系的要求。

A.机构精简B.工作高效C.人员廉洁D.职能合理

5.传统政治观点主要关注围绕着国家()而产生的行动与思想。

A.合法性B.治理C.政权D.统治

6.()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B.哈耶克C.罗尔斯D.诺齐克

7.经济制度效率概念是20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率先提出的。

A.布坎南B.萨谬尔森C.凯恩斯D.帕累托

8.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精神的结果。

A.法制B.法治C.民主D.平等协商

9.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认为,治理与统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A.布坎南B.罗西瑙C.俞可平D.韦伯

10.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B.合作C.伙伴关系D.协商

三、名词解释

1.公开性:

2.政治秩序:

3.政治共识:

4.政治合法性: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治理的含义?

五、论述题

1.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

2.试述“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3.试述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宪政2.政治合法性3.合法性危机

4.统治5.权力制约

二、选择题

1.D2.D3.A4.A D5.C

6.A7.D8.D9.B10.A B C D

三、名词解释

1.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2.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3.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4.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四、简答题

1.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这一概念具有如下几个要素:

(1)治理的目的是维护一种政治秩序;

(2)治理具有公共性,其对象是公共事务;

(3)治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五、论述题

1.(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a)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b)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

(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

A.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良好社会要求对立利益的各方尽可能地理性地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对一己利益的坚持。如果对立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的目标.原则.要求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合理的和公正的,并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应该全部抛弃的,这样他们往往会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求,可以想象其结果只能使矛盾更加尖锐,合作无法达成。因此,在良好社会里,人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B.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解决制度,法治的根本作用在于让人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自愿地做出

裁决。在人治的情况下,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而在法治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制度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人们在政治中有序地解决其利益冲突;

C.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了讨价还价的内部选择。协商机制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制度,更多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

D.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从经济管理上看,它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从社会管理上看,它还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乱的重要环节。

2.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模糊与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未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利益整合和聚合的程度,其前提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发达,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糊却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是由成员平等协商产生的。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又经过成员协商约定。决定事项的过程由于通过了彻底的民主协商,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具有非常灵活的利益表达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

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

3.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其模式可称为统治模式,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政治色彩浓厚。在古代社会,政治.行政二者合一,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管理行为是作为政治的附属行为,公共性尚未得到充分自觉。此时的治理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很少具有公共利益的色彩;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神权论大行其道,最高统治者——君主或教皇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政府权力来源于神,来源于最高统治者。权力的拥有者和行使者在欺压愚弄人民的同时,居高临下地统治着人民,防止人民起来反抗;

(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在古代社会,国家与社会领域的界限是模糊的,国家和社会高度融合。国家可以随时侵入社会,但社会力量对于政府的参与也往往缺乏制度化的渠道。国家与社会的界限不明导致国家权力的分化程度也比较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统揽于政府。政府职能一方面非常广泛,另一方面专业化程度低,这使得治理的效率非常低下;

(4)治理方法单一。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治理主要运用酷刑和宣传教化的手段。统治者一方面用残酷的刑罚威慑民众,另一方面用教化的手段用宗教或宗教化的思想禁锢民众。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的结果。

第七章政治参与与监督自检自测与解答

一、填空题

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___的思想。

2.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的政治行为。

3.我们把人民运用其___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

4.___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5.根据___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选择题

1.参加政党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多集中在()期间。

A.游行B.集会C.公决D.选举

2.作为萌芽形态的选举制度产生于()社会。

A.奴隶制B.原始C.封建D.资本主义

3.在国家的选举中,选举一般是指选举()。

A.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B.国家特定的国家公职人员

C.政党领袖D.议会首脑

4.()在18世纪大革命时开始承认秘密投票。

A.法国B.美国C.英国D.意大利

5.()采用多数代表制计算选票方法。

A.美国B.法国C.英国D.意大利

6.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A.监督B.选举C.弹劾D.罢免

7.自上而下的监督我们称之为政治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包括()。

A.司法监督B.行政监督C.立法监督D.政党监督

8.一般来讲,()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B.政治监督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D.政府监督

9.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

A.撤销决定B.制止行为C.否决议案D.罢免权利

10.新闻舆论的监督方式主要有()等舆论形式。

A.调查B.报道C.评论D.批评

三、名词解释

1.政治参与:

2.选举:

3.选举制度:

4.政治监督:

5.社会监督:

6.公民监督:

四、简答题

1.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

3.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试述社会监督具有哪些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民权利2.普通公民3.民主权利4.制约权力5.分权制衡

二、选择题

1.D2.A3.A B4.A5.A B C6.B

7.A B C D8.A9.A B C10.A B C

三、名词解释

1.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2.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3.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

4.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5.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6.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四、简答题

1.(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1)政治参与促有助于进政治民主发展;

(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

(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

3.(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五、论述题

1.(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由于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只能是少数人,这样就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相互分离,并因而形成少数领导者和绝大多数被领导者的相互矛盾。选举制度则为解决这种相互分离和相互矛盾状况提供了根本的途径;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如果公民撤回对权力行使者的委托,那么权力行使者的存在.延续以及权力行使也就失去了合法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可通过民主程序重新选举产生新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权力行使者。这就要求权力行使者必须坚持为社会公众服务,时刻牢记对权力所有者负责的思想;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同时,公民通过选举活动的参与,还可以增强民主意识。公民通过参与选举,不仅会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能增强其分析和判断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能力,从而积极地参政.议政;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通过选举,不仅可以使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与其代表之间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集思广益,对各种政策选择方案进行论证,从而为各种社会问题寻找到合理的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解决方法。

护理管理学自测一

1.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韦伯 C)梅奥 D)泰勒 2. 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德鲁克 B)戴尔 C)伯法 D)伍德沃德 3. 护理人员的“按职称上岗”体现了管理的() A)整分合原则 B)动力原则 C)能级原则 D)弹性原则 4. 下列属于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的是() A)常常逃避工作 B)不愿意负责任 C)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 D)以自我为中心 5. 提出PDCA循环的管理学家是() A)泰罗 B)韦伯 C)法约尔 D)戴明 6. 时间的本质是() A)生命 B)金钱 C)知识 D)资源 7. 群体力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韦伯 C)泰勒 D)卢因 8. 下列不属于法约尔所述的管理基本职能的是() A)计划 B)反馈 C)协调 D)指挥 9. 下列不是护理管理特点的是() A)独立性 B)综合性 C)科学性 D)强制性 10. 有关管理宽度原则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管理层次与管理宽度成正比 B)管理层次越多越好 C)每个管理者的管理宽度相同 D)根据组织目标确定适当的管理层次和宽度

11. 下列不属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是( )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C)行政组织理论 D)群体行为理论 12. 分析、预测和作出决断的能力是指管理者的( ) A) 人际技能 B) 决策技能 C)技术技能 D)领导技能 13.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马斯洛 C)亚当斯 D)弗罗姆 14. 霍桑试验的主要操作者是( ) A)法约尔 B)韦伯 C)梅奥 D)泰勒 15.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16. 下列属于X 理论对人性的假设的是( ) A)愿意承担责任 B)常常逃避工作 C)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 D)具有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作是( ) A)工具人 B)经济人 C)社会人 D)系统人 18. 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控制职能 19. 下列对目标管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具有灵活性 B)强调职工参与管理 C)有利于更有效的控制 D)注重自我控制 20. 以下属于管理手段的是( )

2019年健康管理师《理论知识》能力检测试卷B卷 附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考试须知:123 一、单选题(本题共70小题,每题1分,共70分) 1、社区卫生服务中,COPC 的确切含义是( )。 A .社区导向的基层保健 B .社区健康项目 C .社区保健 D .社区卫生服务 E .社区预防与康复 2、健康档案具体的内容不包括( )。 A 、生活习惯 B 、既往病史、家族病史 C 、诊断治疗情况 D 、慢性病的流行状况 E 、历次体检结果 3、为顾客解读体检报告时( )。 A.需要向顾客解释清楚每个数据的意义 B.需要将体检结论向顾客讲解 C.应将问卷或访谈的内容与体检的生物学信息相结合,向顾客讲解风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D.需将生理数据相互关联 E.需要警示疾病的风险危害 4、关于信息特有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无时效性 B.可再生性 C.可识别性 D.可转换性 E.可储存性 5、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下列事物具有阳性属性的是( )。 A 、静的、不括跃、柔和的 B 、抑制、消极、晦暗、 C 、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 D 、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 E 、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 6、下列关于知信行理论模式的正确的描述是( )。 A 、知识是行为改变的目的 B 、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C 、信念是行为改变的结果 D 、行为的改变过程是基础 7、健康风险评估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琢死亡之间的( )关联关系的学科。 A 、数量 B 、质量 C 、相关 D 、变量 8、SF-36评价量表研究形成的单位是( )。 A 、东京大学医学院 B 、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 C 、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 、世界卫生组织 E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9、可以通过健康风险分析和评估的方法来确定高危人群,干预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减少发病风险的疾病是( ) A 、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 B 、SARS 、流脑、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C 、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蛔虫病等寄生虫病 D 、矽肺等职业性疾病 E 、抑郁症、恐怖症等心理性疾病 10、下列哪部著作为后世中医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新修本草》 11、当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存在差异时,描述结果损失不确定的状态用( )。 A.概率 B.风险 C.危险 D.威胁 E.危害 12、关于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自检自测二(4—6)

自检自测(二) 第四章民族关系 一、填充题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A.民族团结的实现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四、辨析题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五、论述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第五章民族问题 一、填充题

第二章 自检自测1

第二章自检自测1 1、下面哪项不属于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共通特性。(共享性) 2、下面的说法哪项是先验信息的含义。(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3、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义信息的含义。(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 4、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用信息的含义。(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价值。) 5、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二次信息。(文摘;) 6、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全信息;) 7、著名的“经济人”理论提出者是:(泰勒) 8、梅奥提出的管理学思想称为:(人际关系理论) 9、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有何特点:(没有固定的传播者和受者) 10、第二传媒是指:广播 第二章自检自测题2 1、信息管理的科学理论基础是下面哪些学科:(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传播科学) 2、信息资源独特特性有哪些。(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割性、不同一性) 3、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划分,信息可以分为哪些类型。(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4、信息资源的功能有哪些?(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创新选择与决策功能) 5、信息资源的功能有哪些?(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创新选择与决策功能) 6、信息劳动者包括哪些人群:(信息生产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信息服务人员、信息传递人员) 7、信息科学研究信息运动的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四个过程,它们是:(信息产生的过程、信息获取的过程、信息再生的过程、信息施效的过程) 8、管理学思想发展经历的阶段可分为:(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的发展阶段、以战略为主的企业组织理论发展阶段、企业再造理论与企业文化管理理论) 9、下面选项中哪些属于网络传播模式的不同选择方式:(电子邮件、静态网页、聊天室、BBS论坛) 10、社会信息交流包括如下类型:(人际信息交流、组织信息交流、大众信息交流、网络信息交流) 11、人际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是:(声音语言、文字语言) 12、组织与外部信息交流表现在三个方面,它们是:(主义和宗旨的交流、发展和扩大组织的交流、组织自身形象和政绩的交流) 13、组织向外界输出信息的主要手段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公关宣传、广告宣传、标识系统宣传)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教育大众、引导舆论、提供娱乐) 15、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 1、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极其变化方式。(对) 2、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信息可以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错) 3、梅奥提出的管理学思想被称为行政管理理论。(错) 4、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的代表人物有梅奥、赫茨伯格等。(对) 5、泰勒提出的思想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错) 第一章自检自测题2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有哪些:(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2、古代信息管理该活动的特点有哪些:(信息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纸质的手抄本和印刷

护理管理学试题与答案第十一章护理信息管理(1)

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是一般信息的特点( ) A.可识别性B.不可储存性 C.可传递性D.可替代性 2.“护理信息储存于计算机中,各级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医院的计算机网络方便地共享信息资源"表明了理护理信息的( ) A.可识别性B.不可储存性 C.可传递性D.可替代性 3.“信息是一种可创造价值的知识,它的价值不但可以替代资本、劳动力、物资,而且比它们更重要"表明了理护理信息的( ) A.可识别性B.不可储存性 C.可传递性D.可替代性 4.下列哪项不是护理信息的特点( ) A.相关性B.生物医学属性 C.准确性D.非连续性 5.护理论文检索和护理诊断查询主要用下列哪种方式获得信息( ) A.口头方式B.文书传递 C.简单的计算工具D.计算机处理 6.护理信息较常用的传递方式是( ) A.口头方式B.文书传递 C.简单的计算工具D。计算机处理 7.下列哪项不是口头方式传递信息的特点( ) A.错误的责任有时难以追查B.简单易行

C.晨交班用D.不容易发生错误 8.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不包括( ) A.无逻辑判断能力B.有大容量记忆功能 C.计算精确度高D.是一种先进的信息管理方式9.目前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护理管理中不包括( ) A.住院病人医嘱处理系统B.住院病人信息管理系统C.住院病人药物管理系统D.社区卫生服务处理系统10.护理信息系统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A.收集信息B.整理信息 C.处理信息D.储存信息 11.护理信息最常用的传递方式是( ) A.人工处理B.口头方式 C.文书方式D.计算机处理 12.下列哪项不是口头传递信息方式的特点( ) A.速度较快B.容易发生错误 C.错误的责任有时难以追查D.较可靠 13.文书传递信息的优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 A.保留时间长B.有据可查 C.容易发生错误D.传递速度较慢 14.抢救病人时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 A.人工处理B.口头方式 C.文书方式D.计算机处理 15.“信息资源管理”的新概念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

健康管理师试题及答案 二

一、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的45~69 岁的300 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生活方式问卷调查,你作为该机构的技术负责人,请回答下列问题。(25 分) 1.生活方式问卷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 分) 答:生活方式一般包括:基本情况(1 分)、烟草使用情况(1 分)、饮酒情况(1 分)、膳食情况(1 分)以及身体活动情况(1 分)。2.生活方式问卷中身体活动部分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4 分) 答:一般包括:工作时身体活动(1 分)、交通时身体活动(1 分)、娱乐性身体活动(1 分)和静态习惯(1 分)。3.调查完成,信息录入前,进行录入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5 分) 答:信息录入前,要对录入员进行培训,掌握录入要求。录入与培训内容包括:数据库结构(2 分)、调查表的编码(1 分)、逻辑检错的设置要求(1 分)、数据库文件的保存(1 分)。4.为了降低信息录入错误率,通常采用何种方法录入数据?如何核查? (5 分) 答:通常采用双录入(1 分),即两个录入员采用相同的数据库结构分别独立录入同一份健康信息记录表(1 分),这样上述300 名糖尿病患者得到两份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软件查找两个数据库录入不一致的情况(1 分),并与原表格内容进行对照和修改(1 分),修改后再次校对,直至两份录入的数据完全一致(1 分)。5.信息清理过程中,发现有 3 例年龄在35 岁以下,这3 例属于什么信息?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应该采用哪些方法避免出现这类情况? (6 分) 答:这3 例属于不合逻辑信息(1 分)。在数据库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变量进行逻辑设计(1 分),包括设置合理的数据范围(设定范围或合法输入值)、逻辑跳转、自动编码、输入警告?示:数据录入完成后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检错识别(答出 4 点给 4 分)。 二、王某,男性,45 岁,企业销售主管,身高170cm,体重82kg,腰围102cm,血压137/84mmHg。工作紧张,经常熬夜,不吸烟,每日饮白酒3—4 两已十年。平时应酬多,很少运动,不吃早餐,常吃夜宵,喜欢油腻饮食。最近一年感觉全身不适、头晕头痛、记忆力明显减退、睡眠质量下降。既往无重大疾病史,其父因“中风”已过世,其母患有高血压病20 年、糖尿病15 年。根据以上信息,请您回答以下问题。(20 分) 1、请分类?述王先生存在哪些健康危险因素。(8 分) 答:(1)可改变的危险因素(7 分):血压正常高值(1 分)、肥胖(BMI>28)(1 分)、饮酒(1 分)、不健康饮食(1 分)、运动过少(1 分)、压力过大(1 分)、睡眠不足(1 分) (2)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1 分):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年龄、性别(答对一项即给 1 分) 2、您认为王先生未来患哪些疾病的风险比较大?为了对王先生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您认为至少还需要完善哪些健康风险评估指标? (6 分) 答:(1)王先生未来最可能患,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1 分) (2)至少还需要完善以下健康风险评估指标(5 分):计算体质指数(0.5 分)、血脂(1 分)、血糖(1 分)、血尿酸(1 分)、肝功能(0.5 分)、胃镜检查(0,5 分)、心脏彩超(0.5 分)。3、健康风险评估基于哪些健康结果进行危险度评价?您认为王先生的情况选择哪种健康结果进行评价更合适?其具体评价方法有哪几种? (6 分) 答:(1)健康风险评估有以死亡为结果和以疾病为基础的危险性评价两种。(2 分) (2)王先生的情况更适合采用以疾病为基础的危险性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法能让王先生更好地理解他现有的危险因素对他健康的危害,同时也有助于他更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 (2 分) (3)疾病危险性评价有单因素加权法和多因素模型法两种。(2 分) 三、刘女士,42 岁,已婚,经济状况一般,平时缺乏体力活动,肥胖,吸烟饮酒多年,每次饮白酒超过100 毫升。经常有下呼吸道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值,收缩压120~130mmHg,、舒张压80~90mmHg。您作为该女士的健康管理师,请在了解其个人信息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25 分) 1、根据刘女士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请列出需要重点筛查的慢性病的名称。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肝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宫颈癌、乳腺癌等疾病进行筛检。2、请介绍?出上述重点筛查疾病的根据是什么? (12 分) 答:(1)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收缩压介于120~130mmHg 之间,舒张压介于80~90mmHg 之间:肥胖:长期过量饮酒(每次饮白酒超过100 毫升):缺乏体力活动:(2)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缺乏

《护理管理学》-(本科正考)-答案(1)

机密★启用前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试卷 201707 《护理管理学》(本科)正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EEEAE 6—10DDCBB 11—15 BDBEE 16—20 ADEDE 二、判断题 1-5 √√√×√6-10 ×××√× 三、填空题 1 目标体系的制定目标的实施目标成果的评价 2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3 护理人员的因素患者因素物质因素环境因素 四、名词解释 1 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设计的活动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 授权是指领导者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有一定的自主权,去完成被授予的任务。实质是让别人去做原本属于自己的事情,自身仍有监督和最终的责任。 3 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习惯的总和,属于管理的软件范围。 4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 五、简答题 1.计划在护理管理中有何意义。 1.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 2.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 3.有利于合理使用资源; 4.有利于控制工作; 5.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2.组织设计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组织设计的原则就是管理人员设立和变革一个组织的结构,包括:权利层次性原则,责任不可下推原则,责任对等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职能分工原则,专业与权力结合原则,控制跨

度原则,劳动专门化与合作原则,组织优化原则和柔性经济原则。 3 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人员规划、人员选择、人员开发、培训教育 1.护理人力资源计划:护理管理人员系统确认组织护理人员需求量并作出人员规划决策的过程。 2.人员招聘:吸引足够数量的个人并鼓励其申请到组织工作的过程。 3.人员选择和录用: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和对人员知识技能的要求,招聘主管人员从一组申请人员中挑选出最合适具体护理岗位的人选,同时通知申请人组织录用决定的过程 4.人员保持和激励:为护理人员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确定工资和奖金的分配 5.人员绩效考核和调整 6.人员培训和开发

建筑构造自检自测

建筑构造自检自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建筑统一模数中规定的基本模数为( )。 A.10mm B.100mm C.300 mm D.600mm 2.民用建筑中,窗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的要求。 A.室内采光B.室内通风C.室内保温D.结构 3.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 )来体现。 A.门窗的排列组合B.建筑色彩的深浅变化 C.形体凹凸的光影变化D.装饰材料的粗糙与细腻 4.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有( )等类型。 A.空心板B.井式楼板C.槽形板D.无梁楼板 5.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优点是( )。 A.适用于平面不规则的建筑B.施工方便、工期短 C.强度大D.刚度大 6.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可采取( )等措施。 A.构造柱B.变形缝C.预制楼板D.圈梁 7’.空斗墙一般适用于( )等场合。 A.建筑物常受振动荷载B.地基土质较坚硬 C.门窗洞口尺寸较小D.建筑层数较多 8.地下室墙面防水有( )等做法。 A.涂沥青两遍B.设置多道水平防水层 C.外贴防水卷材D.外墙采用防水混凝土 9.当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地下室的( )必须采取防水措施。 A.外墙和内墙B.地坪C.外墙和地坪D.内墙和地坪 10.( )须将建筑物的基础、墙身、楼板层、屋顶等构件全部断开。 A.沉降缝B.抗震缝C.伸缩缝 11.单元式平面组合一般使用于( )等建筑类型。 A.展览馆、博物馆B.火车站、航空港C.住宅D.幼儿园 12.楼板构造中采取( )等措施能较有效地隔绝撞击声。 A.铺设地毯B.设置吊顶C.加厚楼板结构D.楼板与墙刚性连接 13.按所用材料和受力特点,基础分为刚性和柔性两类,( )属于刚性基础。 A.砖基础B.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C.混凝土基础D.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14.钢筋砖过梁适用于( )等情况。

法律自检自测

自检自测一及答案 一、判断改错 1、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内容的行为规范。(错)改正:权利和义务 2、狭义上的法的效力是指法对人们行为所发生约束和强制作用。(错) 改正:法的效力范围,即法的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对什么人适用。 3、一般来讲,法不应溯及既往,不应适用于法律生效前的行为。(正确) 4、王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 年,但依法律规定,王某在监狱服刑期间仍享有选举权。(正确) 5、香港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宪法性的法律文件,其效力范围仅限于特别行政区。(错) 改正:其效力范围适用于全国,在全国性范围内实施。 6、行政即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错)改正:行政主体所从事的非管理活动就不是行政。 7、行政主体所拥有的行政权应属于权利性质。(错)改正:权力 8、行政法律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对等性。(正确) 9、国家不可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错)改正:在特定或特殊情况下可以 10 、我国的民法就是指《民法通则》。(错)改正:《民法通则》是民事基本法,我国的民法不仅包括《民法通则》,还包括大量的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其他民事法律规范。 二、选择题(正确的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 1、行政法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以下特点。(ABCD ) 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多样 C、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D、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 2、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是(C)。 A、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B、罚款 C、赔偿损失 D、责令停业停产 3、民法不调整以下哪些财产关系?(CD) A、买卖关系 B、运输关系 C、税收关系 D、财政预算 4、(C)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意志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A、平等原则 B、等价有偿原则 C、自愿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5、甲从乙那儿买得一本书,现在,这本书是甲的了。这一买卖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在(B)。 A、甲与书之间 B、甲与乙之间 C、乙与书之间 D、甲、乙和书之间 6、甲欲上山砍伐几棵国有林木。父亲拦住他说:“别去,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是违反《森林法》的。”甲听从了父亲的劝告。该事例说明了法的哪些作用?( B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警示作用 D、政治作用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 8、下列那些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A ) A、言论自由 B、宗教信仰自由 C、批评建议权 D、平等权 三、思考题:甲知道其房屋南面邻地将建一高层住房,但佯装不知,将房屋出售给乙。半年后,南面高楼建成,乙之房光线被挡,受不到太阳照射。 此例中,甲违反了民法的哪一项原则呢? ——有人说是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 ——有人说是平等原则; ——也有人说是诚实信用原则; ——还有人说是公平原则。 你认为呢?答案:甲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履行义务,不规避法律。甲在合同订立时,隐瞒了房屋前面要造高楼的重要情况,未以诚实、善意的方式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故甲违反的是诚实信用原则。 自检自测二 一、判断并改错 1、公民的死亡是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终止的唯一原因。(正确) 2、无论是完全行为能力人,还是无行为能力人都可以委托他人代理自己进行民事法律活动。(错)。 改错:只有完全行为能力人才有资格行使委托代理权。

自检自测10

自检自测10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下列哪种情形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故意的成立?( ) A.行为人发生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B.行为人投毒,本想杀害乙某(人),但没料到甲某(人)把投放有毒药的饮料喝下,被毒死了 C.行为人欲投毒杀害乙某,没料到所投之毒物因为失效而不具有毒性,没有使乙某中毒D.山民甲某经有关部门批准,猎杀危害其庄稼的野猪。某日晚,甲某持猎枪看守在庄稼地里,见到一个黑影,以为是野猪,立即开枪射击。走近一看发现打死了一个人 2. 甲(男,30岁)在野外游玩时,遇到正在山上寻找草药的乙(女,18岁),见乙孤身一人,便起了歹心,将乙强奸。事毕,甲起身穿衣,乙乘机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将甲砸得倒在地上,然后急忙穿上衣服跑回家中。事后鉴定甲受重伤,经调查甲曾多次绑架、劫持妇女实施强奸行为。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 A.事后防卫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紧急避险 3. 甲某认为乡公安员乙某办事不公,致其“坐班房”丢脸,因而怀恨在心。某日酒后,妻子责骂甲某是“班房坯”。甲某被激怒,转身操起一把长约1.2米的钢叉,声称要把乙某和乙某的女儿刺死。他携钢叉去乡里寻找乙某未果,便沿路来到供销社门市部顺手拿走一瓶乐果农药,夹在腋下,来到乙某女儿的工作单位,声称:交出乙某的女儿,与其他人无关!该单位的职工说乙某的女儿不在。他不相信,到车间里寻找也未找到,被工厂保安控制住。( )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杀人罪(预备) C.故意杀人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4. 我国现行刑法所采用的法定刑是( )。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C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D不定期刑 5.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 ) A.甲正在入户抢劫乙时,忽闻警车鸣笛而来,以为被害人曾打电话报警,招来了警车。 连东西都没来得及拿就慌忙离去。其实,警车只是路过而已 B.甲正在入户抢劫乙,忽闻警车鸣笛呼啸而过。警车远去后甲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感到害怕。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去 C.甲把乙打昏后丢入很深的河水之中离去,以为乙必死无疑。适逢过路的人将乙救起D.甲正在撬一保险框时,忽然同伙打来电话,告知该保险柜中没有值钱的东西。甲便放弃撬该保险柜离去。其实,保险柜中有50万元现金 6. 胡某(女)因对其婆母批评其不善持家而忌恨在心,便从厂里偷回毒药按致死剂量的一半装进感冒胶囊内,骗其婆母服下,让其婆母“难受难受”,后经抢救脱险。胡某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投毒罪 C.故意伤害罪 D.报复陷害罪 7. 某甲(男)因恋爱对象某乙与其告吹而怀恨在心,准备了自制的爆炸装置,趁某乙看电影之机,放在乙的身后引爆,将乙的双腿炸断,周围3 名观众受伤,影院座椅受损。某甲的行为属于( )。 A.故意伤害罪 B.故意杀人罪(未遂)

护理管理学1-1试题

护理管理学1-1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责任制护理产生于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E.20世纪90年代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2.如何恰当地处理好标准的繁简,是一个 ?A.能力问题 ?B.素质问题 ?C.道德问题 ?D.方法问题 ?E.理念问题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可以表明护理存在价值的研究属于 ?A.护理管理研究 ?B.护理教育工作研究 ?C.基础护理理论研究 ?D.基础护理技术研究 ?E.护理心理研究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4.在人才管理中有两大系统,一个是管理系统,另一个是 ?A.科研系统 ?B.教学系统 ?C.人才系统 ?D.物资系统 ?E.计划系统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5.确定护理人员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A.满足病人护理需要 ?B.满足护理人员自身需要 ?C.医院经济状况 ?D.医院规模大小 ?E.岗位的需要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泰罗是哪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A.传统管理阶段

?B.科学管理阶段 ?C.现代管理阶段 ?D.管理科学阶段 ?E.行为管理阶段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7.护理指挥系统实施 ?A.垂直领导 ?B.平行领导 ?C.多头领导 ?D.交叉领导 ?E.间接领导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8.下列哪项不属于基础护理技术 ?A.测体温 ?B.输血 ?C.心电监护 ?D.洗胃 ?E.口腔护理 (分数:1.00) A. B. C. √ D.

健康管理师.doc

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中国慢性病疫情 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一种长期 当然,非传染性的,非自愈性的,几乎是非传染性的传染病 不治之症 ·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精神和心理疾病特点: 1病因复杂 2长延迟 三。病程长 4很难完全治愈 2、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分类:环境风险因素,行为风险因素, 宿主风险因素 12三。 危险因素:1。吸烟2。 喝酒3。不合理饮食4。肥胖 超重

缺乏体育锻炼与病原体的心理社会因素 感染 567 八 遗传和遗传因素 3、慢性病的社会危害(熟悉) 慢性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一 2慢性病的经济负担正在增加 总结: 慢性病的病因是隐蔽的,病程是隐蔽的 长期以来,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 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检测、评价和管理 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 4、恶性肿瘤流行状况 ·20世纪以来, 中国癌症的发病与死亡 一直在上升 七十 ·2015年城市居民癌症死亡的第一个原因是我

中国肝癌和胃癌的死亡率仍然很高 中国 但是,宫颈癌、乳腺癌等 肾小管癌的发病率下降 5、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目前,人们认为肿瘤是由于 环境与企业内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主办 ·80%以上的恶性肿瘤与环境和环境有关 个人生活方式。我国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中国 影响因素依次为:吸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饮食和职业不合理 工业危害等1。吸烟: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癌症,胃癌 (乙型肝炎病毒)和其他病毒:肝癌,宫颈癌 癌症,鼻咽癌 2乙肝病毒 三。饮食营养因素:肥胖和各种癌症, 饮酒与肝癌黄曲霉毒素与肝癌

四 职业危害:石棉、苯、砷 其他环境因素:紫外线辐射 6、世界癌症筛查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主要内容 策略 1宫颈癌 2我国乳腺癌的流行特点 与世界上的不同 三。 结直肠癌 4食管癌、肝癌和鼻咽癌: 没有国际公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诊疗方案 5肝癌:AFP在中国用于HBV患者 肺癌:有争议的,低剂量 6计算机断层扫描 摘要: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器官、组织和器官有害的环境、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遗传是密切相关的。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疗效

中级财务会计(二)自检自测(单选题)20111227

中级财务会计(二)自检自测-----选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自复习指导和导学) 1、 2009年2月初D公司(一般纳税人)购入一台设备自用,进货发票上列示价款42000元、增值税7140元,运输途中保险费1000元。据此,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B) A、42000元 B、43000元 C、49140元 D、50140元 2、A公司以一台自用设备(2009年初购入,适用增值税税率17%)抵偿B公司重组债务200000元,设备账面净值120000元、公允价值140000元,偿债设备应视同销售交纳增值税23800元。由本项债务重组中,A 公司应确认债务重组收益是(A) A、36200元 B、59600元 C、60000元 D、80000 3、上题中,B公司对该项债权已计提坏账准备20000元,其他资料不变。则本项债务重组中,B公司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是(A) A、16200元 B、36200元 C、40000元 D、60000元 4、购进存货用商业汇票结算,应贷记的账户是(B) A、银行存款 B、应付票据 C、其他货币资金 D、应付账款 5.下列项目中应予以资本化利息支出是( B ) A.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长期借款的全部利息支出 B.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长期借款,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利息支 C.为生产经营活动日常开支需要借入的长期借款利息支出 D.进行长期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支出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职工薪酬内容的是(D) A、医疗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B、住房公积金 C、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D、职工出差补贴 7.企业确认的下列收益中,按照现行税法规定免交所得税的是( A )。 A.国债利息收入 B.公司债券利息收入C.股票转让净收益 D公司债券转让净收益 8.B公司将自产的洗涤用品发放给职工,成本价为150000元,售价为450000元,则企业因此需交纳的增值税为( D )。 A.0元 B.25500元 C.51000元 D.76500元 9.有限责任公司追加投资时,新加入的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大于按约定比例计算的、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部分,应计入( C )。 A.实收资本 B.营业外收入 C.资本公积 D.盈余公积

人力资源管理自检自测(自开)教学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自检自测(自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看,经济活动有六个要素或六项资源,其中()被看作最根本的资源。 A人力资源 B资本资源 C管理 D信息资源 答案:A 2.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与()构成了经济活动人口。 A家务劳动人口 B求业人口 C服役人口 D就学人口 答案:B 3.某人在50年代至60年代是劳模,但到90年代就不一定是劳模了。这说明人力资源具有()的特点。 A 活动性 B 时效性 C 复杂性 D 变化性 答案:B 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其中( )为最高层次的需要。 A审美需要 B求知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需要 答案:C 5.我国现行的劳动年龄规定() A、16—60岁 B、男子16—60岁,女子16—55岁 C、18—60岁 D、男子18—60岁,女子18—55岁 答案 B 6.下面的()选项对“人力资源总量”的表述是正确的。 A、即人力资源数量 B、即人力资源数量×质量 C、即总人口-非就业人口 D、即国内人力资源+驻外人员+海外留学生 答案:B 7.人群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泰罗 B、孔茨 C、巴纳德 D、梅约 答案:D 8.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 A个人负担 B企业负担 C国家统筹 D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答案:D 9.企业年金是指() A企业年终奖金 B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C由企业及其职工依据经济状况自主建立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 D企业股份 答案:C 10.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是() A一般应高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B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护理管理学重点总结复习课程

一、绪论 1.5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职能 1.管理的方法(小题P4 看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①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3.南丁格尔——奠基人,近代护理学创始人 4.护理管理的任务(大条) ①护理行政管理②护理业务管理③护理教育管理④护理科研管理 5.影响护理管理发展的几大因素 ①护理管理的一般环境②医院护理管理组织结构③宗旨和目标④人员因素 6.我国大多数医院护理管理体制的设置情况 1)护理部主任500张以上床位的医院要求配备专职副院长 2)科(总)护士长 3)护士长 目前我国医院均已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或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管理体系 7.护理管理者的角色 1)明茨伯格的模式 创始人:明茨伯格 2)霍尔的模式 创始人:霍尔和布兰兹勒 3)其他有关角色 护理业务带头人 教育者 二、管理理论和原理 8.古典管理理论包括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通过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运用科学、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 2)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9.行为科学理论包括: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麦格雷戈的人性管理理论(“X理论-Y理论”)

10.管理理论 1)系统理论 (1)原则 整分合原则 相对封闭原则 (2)应用P36 2)人本理论 (1)原则 能级原则 动力原则 行为原则 (2)应用P37 3)动态理论 (1)原则 反馈原则 弹性原则 (2)应用P38 护理管理者必须把握上述变化,收集信息,及时回馈,对管理目标及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因地制宜,保持充分弹性,有效地进行动态管理,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护理的要求 4)效益理论 (1)原则 效益原理相应的原则是价值原则 (2)应用P39 效益原理要求管理中要讲究实际效益,以最小的消耗和代价,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理管理者运用效益原理应注意:①以讲求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②坚持整体性原则③讲实效④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相结合 三、计划 11.计划的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②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 ③有利于合理使用资源④有利于控制工作⑤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12.计划的步骤 ①分析评估②确定目标③拟定备选方案④比较方案 ⑤选定方案⑥制定辅助计划⑦编制预算 13.计划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①护理服务计划②护理人员计划③预算计划 14.目标管理的特点 ①强调整体性管理②强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 ③强调自我管理④强调自我评价 15.目标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①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②护理组织的价值理念③护理高层领导的重视 ④实施前的宣传教育⑤目标设置的合理性⑥管理体系的控制 16.项目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①领导的支持②全面的沟通③周全的计划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定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定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 急处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4、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经营。 5、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6、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从业人员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 7、对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8、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1、每年至少组织实施一次制度自查,检查本单位各项食品安全制度的合法合规、执行及改进状况。 2、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制定日常自查频率。高风险食品及其经营过程至少每周自查1次,中风险食品及其经营过程至少每月自查1次,低风险食品及其经营过程至少每季度自查1次。

公共关系作业自检自测答案

自检自测一(注:答题中ABCD可能错乱,看准正确答案再填) 选择题 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B )。B.Public Relations 2、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C )。C..公众关系 3、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D)。D.传播沟通 4、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A )。A.双向交流 5、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B )。B.公共关系观念 6、对于公关人员来说,(B )是组织值得争取的对象。B.独立公众 7、(C )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小。C.边缘公众 8、(C )也称传播对象、受传者或信息接受者,指的是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在公关活动中一般是指公众。C.信宿 9、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C )C.揭丑运动 10、1906年,艾维?李发表了著名文件是:(B)。B.《原则宣言》 11、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A )。A.艾维?李 12、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是(C). C.《有效的公共关系》 13、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伦敦成立的时间是(D )。D.1955年 14、在国外,考古学家在(A )发现了公元前1800年巴比伦王国的一份农场公告。这一发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关活动痕迹。A.伊拉克 15、现代西方公共关系学界认为,(C )是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理论著作。C.《修辞学》 16、近代公共关系的萌芽出现在(C ),以美国的“报刊宣传运动”为标志。C. 19世纪30年代 17、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以其杰出的研究,成为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D)”的根本原则。D.投公众所好 18、(A )一书提出的“四步工作法”,成为公共关系工作中最重要的流程。至此,公共关系进入到成熟阶段,该书也被后人誉为“公关的圣经”。A.《有效的公共关系》 19、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C )。C.从事实出发 20、组织形象的基础是:(B )。B.产品形象 21、企业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厂名和商标是处于:(D )。D.企业初创时期 22、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D )的。D.内部公众关系 23、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D )。D.提高素质功能 24、在(C ),公关宣传应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使产品为公众所接受,为企业发展打开局面。C.发展困难时期 25、我国许多企业提倡“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提倡敬业精神,正是公共关系( D)角色的体现。D.教育引导 26、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D )已经成为资金、人才、技术以后,又一个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D.公共关系 27、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B )。B.管理部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