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课 第一框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1

第一课 第一框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1

第一课 第一框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1
第一课 第一框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1

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编写人:胡淑亚审核人:王中印

学习目标

1.识记:商品的含义、一般等价物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和基本职能、P8第1段。

2.理解和运用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要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3.重难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要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按图索骥自主学习】

★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根据阅读6字诀,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写在“我的疑问”处,通过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该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1.阅读P4第一段,根据商品的含义,思考: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有什么异同?并根据P5

第一个虚线方框内容的论述,说明商品具有哪些基本属性?

2.阅读P4第二段和P5第一、二段,结合P4左下方的图示,回答图示的问题。并思考:商品交换中都出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然后总结出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一般等价物起了什么作用?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阅读P6,找出价值尺度的含义、判断该职能的关键词、以及货币执行该职能对货币的要求;找出流通手段的含义、判断该职能的关键词、以及货币执行该职能对货币的要求。

`

4.阅读P6。回答:什么是商品流通(与商品交换有什么不同,并注意与流通手段的区别)?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流通这种商品交换方式有什么风险?生产者应该怎样避免这种风险的发生?

5.阅读P7“专家点评”部分。熟练掌握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请根据该部分的论述,在教材该公式的后面,将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展开并细化。计算:若其他条件不变,2012年某国待售商品数量为500亿件,商品价格平均水平为10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那么,2012年该国市场上需要多少货币?若该国待售商品的数量增加了1倍,其他因素都不变,该国市场上需要多少货币呢?

6.阅读P7“相关链接”部分。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除了最初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以外,又逐渐具有了哪些其他职能?特别注意,货币在哪些情况下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7.阅读P7下面第一段。回答金银成为货币之后,在商品流通中出现了哪些困难?人们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概括出货币产生之后,纸币的产生过程。

8.阅读P8第一段。根据纸币的含义,思考:在我国,个人或者组织能不能印制人民币?我们能不能强制要求其他国家流通使用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发行了5套人民币,前3套已经停止使用,若小华今天拿着一定额度的第三套人民币去市场上买东西,他能把钱花出去吗?

9.阅读P8第一段和“名词点击”部分。找出国家发行纸币时要遵循的原则,请用等式表达这种原则。计算:若其他条件不变,2012年某国市场上需要500亿元的货币,某国发行了500亿元的纸币,那么1元纸币相当于多少元货币(即实际购买力)?若纸币的发行量与货币的实际需要量不相符合,会出现哪些经济现象?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和危害?计算:若其他条件不变,2012年某国市场上需要500亿元的货币,某国发行了1000亿元的纸币,那么1元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为多少?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自己的答案,并要求明白为什么)

探究1:

(1)你买了一只钢笔,然后又作为礼物送给了同学,这时,这支钢笔是不是商品?结合商品的含义,谈谈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

(2)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相互转化。是商品的打“√”,不是打“×”

商场待售的电视机()买回家用的电视机()

废弃后的电视机()废品回收的电视机()(3)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假设1头牛=2颗红珍珠,两种商品的所有者为什么要交换?为什么能够交换?

探究2:

(1)比较商品、一般等价物与货币的异同。

(2)填表

经济现象货币执行的职能

1件上衣标价200元人民币

小张花10元钱买了一支钢笔

小王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用人民币兑换了1 000克黄金

去年,日本从我国进口了三千万美元的大蒜

大张从公司领取了4500元的工资,并到税务部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探究3:

(1)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也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2)货币与纸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点睛示例沙场练兵】

典例解析

1(2011高考安徽卷3)假如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A. 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 价格上涨

【解析】:本题首先算出市场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10000÷4=2500亿元。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故纸币发行过多,易引发通货膨胀,该国商品价格会上涨。答案为D。

2(2011高考江苏卷7)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A.属于公共物品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的实现形式等知识,难度较大。该公司免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是公共物品,而属于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A、C、D错误;题干中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是通过费用的方式进行交换,而是通过隐性交换方式的来实现其价值,即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B正确。【知识拓展巩固提高】

1.下列物品不属于商品的是()

A.张杰在高科技拍卖会上拍卖自己的技术专利

B.信息服务公司为人们有偿提供信息

C.山间小溪、泉水

D.自来水公司提供的自来水

2.小张花2万元购买了一些装潢材料。这2万元是()

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②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③现实的货币④观念中的货币⑤这些装潢材料的价值⑥这些装潢材料的价格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⑥

3.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一则广告,“3980,奔四电脑抱回家!”说的是某品牌的电脑售价3980元。这里的3980元()

①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表现②仅是观念的货币不是现实的货币

③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④不具有一般等价物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这两个公式的区别是()

A.前者是商品交换,后者不是商品交换

B.后者买卖行为在时空上分离,前者不分

C.前者无等价物,后者有等价物

D.前者和后者都是商品交换

5.作为商品的食品,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必须保证其质量。这里的质量是指()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

C.商品的价值量

D.商品的基本属性

6.货币之所以能同一切商品相交换,同时还能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是由

()

A.货币的本质决定的

B.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决定的

C.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决定的

D.货币的基本职能决定的

7.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是()

A.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B.商品的使用价值

C.商品的价值

D.商品的交换价值

8.假冒伪劣商品被作为“仅次于毒品的第二大公害”来打击,这主要是因为()

A.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B.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假冒伪劣产品的价值与价格相比相差悬殊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9.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A.都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B.都是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进行

C.都是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D.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10.“金钱是毒蛇,是陷阱,是一切罪恶的渊薮。”这一说法()

A.是正确的,因为它与金钱万能论是对立的

B.是正确的,因为它反映了货币的本质

C.是错误的,因为它夸大了货币的作用

D.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货币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作用

11.材料一:2011年7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44个城市房价环比价格仍然上涨。

材料二:持续飙升的房价越来越成为百姓不幸福的“元凶”之一。有人建议,可以通过多发行人民币,大幅度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来解决这一难题。

(1)人民币为什么能够买“商品房”及其他商品?

(2)有人建议通过多发行人民币,大幅度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来解决房价难题。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要点归纳反思总结】

(理解并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整理笔记重点、难点;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教材围绕商品、货币和纸币三个概念,讲了哪些内容?)

示例,商品: 含义、产生、基本属性。请完善货币和纸币的相关知识。

货币:

纸币:

反思总结

第一课第一框参考答案

【按图索骥自主学习】

1.①二者的异:劳动产品不一定用于交换,而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二者的同:二者都是劳动产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②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2.(1)①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而随着商品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这需要花费时间寻找或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解决办法是出现了一般等价物,即商品交换者发现市场上总有一些商品是大家都普遍乐于接受的,这就是一般等价物。于是人们就拿着大家都喜欢的商品来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②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不同地区的一般等价物不同,严重影响力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为了突破时空对商品交换的限制,人们发现,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的特点,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地,金银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产生了货币。

(2)货币产生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产生(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价值尺度:含义略;关键词“价格”“标价”;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含义略;关键词“买了”“购买”;实实在在的货币

4.商品流通的含义略。风险是:商品生产者若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就不能生存发展下去。解决办法: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5.细化公式略。计算①1000亿元。②2000亿元。

6.其他职能略。赊销赊购、偿还债务、支付地租房租、利息、工资、税款等情况。

7.(1)①金银成为货币后,每做一笔交易都要合适重量成色,很不方便,解决办法是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橙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②铸币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铸币,贵金属流失,且携带起来也很不方便,解决办法是纸币的产生。

(2)产生过程:足值的金银条块→足值的金银铸币→不足值的金银铸币→纸币产生

8.答案均为不能。因为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9.列为公式:纸币发行量=货币实际需要量。计算①:由题目可知,500亿元纸币=500亿元货币,简化后为,1元纸币=1元货币。故1元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为1元。计算②:由题目可知,1000亿元纸币=500亿元货币,简化后为,1元纸币=0.5元货币。故1元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为0.5元货币。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1(略);探究2(略);探究3(1)略。

探究3(2)二者的区别:①含义不同。②原因不同。前者:物物交换有困难和不便;后者:货币以条块和铸币形式流通的不便和缺陷。③产生过程不同。前者: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后者: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的。④属性不同。前者: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后者:是价值符号,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⑤职能不同。前者:有五项职能;后者:在纸币本位制下,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某些发达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二者的联系:①纸币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没有货币就没有纸币;②纸币代表货币履行货币职能;③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知识拓展巩固提高】

1——5:CDABB 6——10 ACDAD

11.(1)人民币是由我国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可以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所以人们持有人民币就能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它的这种职能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

(2)不同意。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人民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致使房价新一轮的上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而且还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完美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货币的本质及商品的两个基本职能,纸币的优点及其含义。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商品流通(公式)及其对生产者的启示,纸币的流通规律。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优点及流通规律 难点:正确对待货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举例法 四、[板书设计]: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出现 (3)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价值尺度的含义 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流通手段的含义 ②商品流通的含义和对生产者的启示 ③必须使用实实在在,现实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职能 3、纸币 (1)纸币的优点及其含义 (2)纸币的发行规律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众多经济现象中,消费是最贴近我们日常生活。在市场经济中,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大多要用货币从市场上购买。货币到底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 (探究讨论活动1):商品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购买油、盐、酱、醋、服装、鞋帽、文化用品。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材分析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和纸币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难点:纸币。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定的生活感知,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略而不讲,重点放在难点知识的突破上,可运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初步把握本节主要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必修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必修1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北京101中学刘子森 一、课标要求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及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而货币与商品

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三、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商品的含义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 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公平竞争等意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习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习题 一、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错误的写X。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是商品,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 品。( ) 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 3.货币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 段。( )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 5.纸币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 )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6.下列属于商品的 有 A.教室里使用的投影仪 B .田里自家吃的白菜 C.手机定制的彩玲 D ?朋友送的礼物 7.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 .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 .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8.货币与一般等价物本质区别是 A .货币可以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不可以 B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则不是 C .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D .货币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则不可以 9.某居民需要买住房却无足够的钱购买,自己在支付给房产商一部分钱的同时,又向银行 贷了一部分款,并分期付款。该居民支付给房产商的款和还给银行的贷款其职能分别 是

12. 纸币是由国家 (或地区 ) 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作为国家,应该这样发行纸币 A. 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可以多发行纸币让人们去消费 B. 为了让纸币的购买力增大,提高人们的购买力水平,国家可以少发行纸币 C. 国家为了政府的需要,可以随意发行纸币 D. 国家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来发行纸币 13.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对“使用”应这样理解 A.纸币可以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上流通 B .纸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 C.纸币可以作为流通手段 D .纸币可以作为贮藏手段 14.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 看 A. 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与物价是否持续下跌 B. 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与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C. 物价是否全面下跌与经济是否快速增长 D. 纸币发行量是否过多与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A. 前者是流通手段,后者是支付手段 C.前者是价值尺度,后者是贮藏手段 10.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这一职能的原因 是 A. 货币和其他商品一样,能够交换商品 C.货币是商品,具有价格 11. 假定某国全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 率为 5%,当年该国发行的纸币 是 A.5250 亿元 B.5500 亿元 B .前者是支付手段,后者是流通手段 D .前者是价值尺度,后者是流通手段 B. 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 D. 货币是商品,能够表现价值 30000 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 6 次,通货膨胀 C. 4750 亿元 D.5000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那曲地区高级中学政治学科组巨海波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及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是学习经济生活的基础。本节课只讲前两目,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职能。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经济生活》,有一定的好奇心,而且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相对熟悉,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较差,对于个别知识,如商品的属性,一般等价物等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深入显出的活动形式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与高考相关性 本框内容属于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在高考中属于必考内容,一般考一道选择题,分值为4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商品的含义 (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3)理解货币的本质 (4)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活动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货币的本质,消除对货币的神秘感。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货币的产生 2、难点: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电子白板进行情景创设,由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得买东西,我们拿什么买东西呢?钱。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是不是很神秘?那么货币到底是怎么来的?是谁赋予了它如此巨大的力量?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讲授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市优质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一、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3年4月第5版,2013年7月山东第一次印刷。按照十八大精神和社会现实状况,新教材修订部分内容。 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老教材原文: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等。后来,贵金属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新教材修订: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等。后来,贵金属金银等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这些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 老教材原文: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新教材修订:删除老教材中“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第三目纸币 老教材原文: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铸币。金属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会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铸币一样使用。后来,又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新教材修订: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的,每做一笔交易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后来,又产生了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所以,纸币成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老教材原文: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新教材修订: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经济生活的开篇内容,也是学好经济生活模块的基础。升入高一的学生虽然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该框题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适当讲解的同时,可以通过一些生动形象、模拟实际生活等课堂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题目】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揭开货币神秘面纱教案 (1)

必修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课标要求】 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2、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内容分析】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及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理解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从现象入手,体验商品交换的简单过程,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及本质的理性认识,使其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生活现象,使学生懂得制贩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为树立科学的金钱观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和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纸币的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教学方法】 1.教法:学案导学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和学案,引导学生体验和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商品、货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刚刚踏入高中生活的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对商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形成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但是怎样才能使这种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呢?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具备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本框题的特点(知识含量大,知识跨度大,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在设计教案时,我着重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体验、师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侧重于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似的课堂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自我思考中形成对商品、货币等经济现象的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买东西,我们拿什么买东西呢?钱。钱是俗称,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 1.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 1.1.1 揭开货币的神秘 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 教学难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预习导学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的产生 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其他职能: 如支付手段手段、贮藏手段手段、世界货币。 (三)纸币 (1)纸币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如香港,澳门)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2)纸币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磨损。 (3)纸币发行量的限度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国家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一)导入 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可以说,没有金钱,我们的生活举步维艰、寸步难行。为什么货币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它是怎么产生和演变的?其本质是什么?又有哪些职能?我们应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今天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习目标 要点晨背 1.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知道纸币的含义、优点和不能任意发行的原因。 2.理解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3.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职能和作用,学会结合现实材料进行分析和应用。 4.自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探究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图示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 想一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的“衣”是商品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商品。因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诗中的“衣”虽然是劳动产品,但没 有用于交换。 。 价值 和 使用价值 基本属性: (2) 判断①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提示错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②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有用性。 提示错误。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即“物美价廉”。 2.货币的本质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交换 产生:货币是 (1)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 固定地 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 (3) 一般等价物 。 想一想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有什么区别? 提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则不是固定的。 大型歌剧《白毛女》(舞台剧)全国巡演的首场演出在陕西延安启动。57岁的徐大姐用80元买了一张门票,再次欣赏到“扯回几尺红头绳,给咱喜儿扎起来哎……”等经典台词。 问题探究 (1)杨白劳送给喜儿的红头绳是商品吗? (2)杨白劳送给喜儿的红头绳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吗? (3)徐大姐用钱为什么能购买门票呢?答案(1)不是商品,判断商品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第二,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杨白劳送给喜儿的红头绳虽然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 于交换。 (2)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杨白劳送给喜儿的红头绳能够满足喜 儿扎头发的需要,因而具有使用价值。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杨白劳送给喜儿的红 头绳已离开商品交换领域,不再是商品,因而不具有价值。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所以徐大姐用钱能购买门 票。 名师点拨 1.判断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 品。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高中政治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2014人教版)

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本课概述 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纸币。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货币,提出问题:货币是用来干什么的?——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二)教学过程 一、货币的本质 探究一:(多媒体展示) 1.上述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引导) 2.小李同学在商场买了一盒月饼,送给了爷爷。这盒月饼是不是商品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提前预习课文,通过探究活动,从而引发学习欲望和兴趣。 1、商品的含义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然后,通过第一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学生总结: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反问学生,你们穿的衣服,是劳动产品又是交换得来的,是商品吗? 学生活动:(否)原因?——交换以后则成为消费品,因为它们已经退出流通领域,进入了消费领域。 教师总结: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判断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 原始森林 校园三楼超市里的物品 你在使用的笔 食堂里的饭菜 自种自用的蔬菜 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 家庭用水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练习题(有答案)

[标签:标题] 篇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月考试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分)1.货币和它出现之前的一般等价物相比,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A. 货币是商品,其他一般等价物不是商品 B. 货币重量较轻,其他一般等价物笨重 C.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固定 D. 货币便于携带,其他一般等价物都难以携带2.人才是第一资源,下列对人才的看法,正确的是 A. 人才不是商品 B.人才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 C.人才是商品 D. 人才没有凝结一般人类劳动3.下列哪些是商品 ①原始森林;②自产自用的蔬菜;③商店里卖的衣服;④赠送同学的生日礼物;⑤中国向海地地震灾区提供的紧急物资援助;⑥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A. ①② B.③④⑤ C. ③⑥ D. ②③⑥ 4.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 6 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 A. 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5.通常在一定时期内,在商品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A. 与代售商品量成反比 B. 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C.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D. 与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6.货币之所以能度量出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是因为 A. 货币可以表现为商品的价格 B.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人们乐于接受 C.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使用价值 D.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7.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他们的共同点是 A. 用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商品交换的媒介 C. 都是货币的本质的体现 D. 价值尺度在前,流通手段在后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国经济主权的象征,据此回答8-9 题。8.之所以说人民币是我国经济主权的象征,是因为 A. 人民币是由我国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B.国家有权发行纸币 C.人民币是一种纸币 D.人民币是有价值的9.自我国2005 年7 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截至2006 年9 月,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66% 。这里的“人民币” ①是一种价值符号;②是我国的法定货币;③能够充当价值尺度的工具;④是本身没有价值的纸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作为国家,应该这样发行纸币 A.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可以多发行纸币让人们去消费 B. 为了让纸币的购买力增大,提高人们的购买力水平,国家可以少发行纸币 C. 国家为了政府的需要,可以随意发行纸币 D. 国家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来发行纸币 11.下列对货币职能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③作为流通手段的货

第1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第1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新华网2011年1月17日电,1月17日,民政部从中央救灾物资昆明和南宁储备库紧急调运1万床棉被、1万件棉大衣和50吨彩条布帮助云南省做好当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灾群众安置工作。这里的“救灾物资”( )w w w .x k b o m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是供人们消费的 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解析:判断一物品是否是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来交换。赈灾物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来交换,故不是商品。 答案:D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中可以看出( ) ①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产生与本质。④说法错误,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时,才出现了货币。 答案:A 3.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交换出现下列变化( ) A.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B.把商品交换变成商品流通w w w .x k b o m C.商品交换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D.把流通手段变成购买手段 解析:货币出现以后,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为:商品—货币—商品,故选B项。A项正确但不合题意,C项错误。D 项中“流通手段”与“购买手段”是一回事。 答案:B

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知道纸币和通货膨胀的内涵。2?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3?通过学习培养同学们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踝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教M独立眾考问题【基础梳理】 一、货币的本质 1 .商品 (1) 商品:用于______ 的劳动产品。 (2) 基本属性:___________ 和________ 。 2. 货币 ⑴产生:货币是______________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 _________ ,充当商品交换的__________ 。 (3)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 ________________ 的商品。 (4) 本质:货币的本质是 ______________ 。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 价值尺度 (1) 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 _______________ 的职能。 (2)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 ____________ 。 (3)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 _________ 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4)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______________ 的货币。 2. 流通手段 (1)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 ___________ 的职能。 (2) 以_______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 _________ 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 .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支付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和_____________ 等职能。 三、纸币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义:纸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_____________ 符号。 2. 发行 (1)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 __________ 发行。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 决定它的 __________ 。 ⑵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 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 ,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 (3) 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_________________ (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 _________ 、________ 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 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5)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_____________ 下跌, 通常伴随着 _____________ 出现。 【自我测试】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练习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练 习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练习题 1、“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 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②买卖两种行为在同一空间和时间进行③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④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在我国,用人民币可以购买到各种商品,这是因为人民币() A.是一般等价物B.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C.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D.是商品,能够同各种商品交换 3、国外有人将野外小溪.瀑布.小河流水.鸟鸣等声音录下来,复制出录音带高价在城里出售,卖“声音”卖出了财路。录制的声音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A.自然物品可以直接作为商品出售 B.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C.它凝结了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

D.它能给人以精神享受 4、在商场柜台上,一台彩电标价2000元,这2000元是() ①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②现实的货币③观念中的货币④商品的价值⑤商品的价格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 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贷款20万元买了一辆小轿车 B.顾客用20元钱买了10斤苹果 C.一台手提电脑价格是8500元 D.出租房屋得到租金1000元 6、2002年1月1日,欧元在欧洲12国正式流通,成为欧盟惟一合法的货币。“欧元”从本质上讲()A.是价值符号B.是一般等价物 C.是商品流通的媒介 D.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7、货币从产生时就具有的两种基本职能是() A.价值和价格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等价物和一般等价物D.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8、目前,商品房销售面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708元/平方米。据此回答下列两题。之所以把这些房称为商品房,是因为()A.它们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它们是开发商自己居住的 C.它们是劳动者劳动创造的 D.它们是一种基本生活用品 9、全国商品房每平方米售价2708元,这里() A.人民币执行了价值尺度职能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人民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D.是支付手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依据课标要求,知识跨度,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减去了商品概念,增加了对价值和等价物内容的处理,但是并不把它作为知识要求,只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货币本质时减少难度. 新课程要更注重教学策略的应用,由于采取情境教学法,学生探究法,课堂中的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或者是有些学生并没有体验——比如确定交换比例,但是它能够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很好的结合,是可以体验的.),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交融. 注重设置问题情景,激发求知和探究欲.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模拟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力求实现认知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方法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尊敬的各位的评委,你们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平台和在座的评委们指点说课、激扬教学,我说课的题目是思想政治高一经济常识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首先对教材地位进行简要分析(主要从学科知识体系、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以及现实层面三个角度来做简要分析) 从学科知识体系来看,本框题是整本教材的开篇,起着引领、导入作用;也是整框、整课、整单元、整本教材的逻辑起点,教材立足于贴近学生生活,本框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主要介绍货币这一交换媒介,阐明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现代货币表现形式——纸币,进而引申出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职能时涉及的信用工具与外汇,即第二框《信用工具与外汇》,又从商品货币理论引申出价格价值理论,即第二课《多变的价格》,货币这一交换媒介与商品价格共同构成了消费的两大基本要素,水到渠成地引出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这三课构成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三者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共同回答了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生产什么”的问题,为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即“怎样生产”和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即“为谁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从对学生发展意义来看,学习本框,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商品货币理论,从而为其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正确认识经济现象提供有效的理论武器;同时也能为其学习后续知识乃至整本教材打下良好基础。 从现实层面来看,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商品货币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健运行乃至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堂课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从 中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并知道货币的其它职能;理解纸币 的含义及其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规律;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透过现象看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从商品—货币—货币职 能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与货币 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发展生产、增加财富 的意识,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 与辨别假钞的意识。 接下来是学情分析: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对商品货币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学生欠缺一定的理论功底,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历史的看待事物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这种认识是感性的,不全面、不深刻的,此外,该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讨厌干枯的理论说教;因此,教师应投其所“好”,但切记偏离教学目标,因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本框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学地位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学生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对教学内容做如下处理: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由商品引申出货币(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为了进一步理解货币的本质,教材引申出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这体现出逻辑发展与历史演绎相统一的基本思路;进而从货币形态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练习题(有答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练习题(有答案) : 篇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月考试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货币和它出现之前的一般等价物相比,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A.货币是商品,其他一般等价物不是商品 B.货币重量较轻,其他一般等价物笨重 C.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固定 D.货币便于携带,其他一般等价物都难以携带 2.人才是第一资源,下列对人才的看法,正确的是 A.人才不是商品 B.人才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 C.人才是商品 D.人才没有凝结一般人类劳动 3.下列哪些是商品 ①原始森林;②自产自用的蔬菜;③商店里卖的衣服;④赠送同学的生日礼物;⑤中国向海地地震灾区提供的紧急物资援助;⑥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A.①② B.③④⑤ C. ③⑥ D. ②③⑥ 4.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5.通常在一定时期内,在商品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流通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A.与代售商品量成反比 B.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C.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D.与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6.货币之所以能度量出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是因为 A.货币可以表现为商品的价格 B.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人们乐于接受 C.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使用价值 D.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7.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他们的共同点是 A. 用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商品交换的媒介 C. 都是货币的本质的体现 D. 价值尺度在前,流通手段在后 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国经济主权的象征,据此回答8-9题。 8.之所以说人民币是我国经济主权的象征,是因为 A.人民币是由我国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B.国家有权发行纸币 C.人民币是一种纸币 D.人民币是有价值的 9.自我国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截至2006年9月,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66%。这里的“人民币” ①是一种价值符号;②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③能够充当价值尺度的工具;④是本身没有价值的纸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作为国家,应该这样发行纸币 A.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可以多发行纸币让人们去消费 B.为了让纸币的购买力增大,提高人们的购买力水平,国家可以少发行纸币 C.国家为了政府的需要,可以随意发行纸币 D.国家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来发行纸币

人教版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同步训练(I)卷

人教版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同步训练(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2分) 1. (2分) (2017高二下·丹徒期末) 2016年10月21日,今年第22号台风“海马”在中国广东珠海至深圳一带登陆。台风灾害发生后,某集团公司立即捐赠了价值200万元的救灾物资,并送往灾区。对这批救灾物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 B . 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C . 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 D . 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考点】 2. (4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郑板桥的《渔家》:“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诗中的“百二钱”是货币在发挥如下作用() A . 价值尺度 B . 贮藏手段 C . 流通手段 D . 支付手段 (2)“拔来湿苇难烧着”中的“芦苇” () A . 不是商品,因为烧不着 B . 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C . 不是商品,因为没用于交换 D . 不是商品,因为它是诗人的私有财 【考点】 3. (2分) (2017高一上·汪清期末) 每当遇到自然灾害,总会有很多双援助之手,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和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灾区捐赠急需的棉被.棉衣.食品.冻伤和风湿药等物资。材料中的物资() A . 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B . 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C . 是商品,因为有进行交换

D . 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 【考点】 4. (2分)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功能。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免费表明() A . 微信商业价值是通过其他形式实现的 B . 微信的功能全部是免费的,不具有交换价值 C . 微信与短信的市场属性相同,都具有公益性 D . 微信免费违背价值规律,影响其使用价值的实现 【考点】 5. (2分) (2018高一上·眉山期中) 2018年春节期间,某品牌服装打折销售。魏女士领取了2800元工资后,在该品牌服装店购买了一件原标价540元的打折上衣,实际支付了180元。在这里,2800元、540元、180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 .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B . 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 .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D . 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考点】 6. (2分) (2016高一下·益阳期末) 2015 年12 月23 日,李先生花20 万元购买了一辆汽车,然后在某加油站购买了200 元的当日零售价是5.51 元/升的93 号汽油。这里的20 万元和5.51 元() A . 前者表示的是商品的价格,后者表示的是商品的价值 B . 前者表示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后者表示的是商品的价值 C . 前者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后者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D . 前者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后者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 【考点】 7. (2分) (2016高三上·衡阳月考) 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