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惯性导学案

惯性导学案

惯性导学案
惯性导学案

§7.7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课时《惯性》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惯性。

2 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会利用惯性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重点:对惯性的理解

难点:用惯性解释身边的现象。

预习

一、预习范围:教材P49~P50

二、课前自主学习: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洗手后用力甩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由于水具有的缘故。

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

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D、物体的惯性与其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

4、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

B.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合作探究

演示1、一个小物体,如钢笔冒放在纸条边上,用铅笔猛击纸条,观察小物体的运动情况。

演示2、教材49页图7-41迅速击打纸板。

演示3、取一块橡皮竖直放在书上,当书突然运动或突然停止运动时,观察橡皮的运动状态。

针对以上的演示实验,看书49页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把物体保持的特性叫做惯性。

2、举生活中物体表现出的惯性现象:

3、惯性的说明: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因素无关。

(3)、惯性不是力,因此不能说“受到惯性”、“惯性的作用”,更不能说惯性力,而应该说物体“具有惯性”,或者说“由于惯性”。

4、解释下列惯性现象:

(1)、客车突然启动后,车上的乘客会向倒,这是因为车启动前,人和车是的,启动后,

脚受到阻力随车,而脚以上的部位由于有,要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会向倒。行进中的车若突然遇到紧急情况,紧急刹车,车上的乘客又会向倾倒,这又是因为紧急刹车前,人和车是的,刹车时,脚受到阻力随车一起,而脚以上的部位由于有,要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会向倾倒。

(2)、洗衣机脱水时,衣服和水被一起甩出,当碰到桶壁时衣服会,但衣服中的大量水分因为具有,还要继续,所以水和衣服会脱离开来,从而达到脱水的目的。

(3)、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锤头就紧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锤柄在撞地之前,锤柄和锤头

是的。锤柄在地上撞击时由于受到外力,运动状态由变为,而锤头由于,还要继续,结果就紧紧套在锤柄上。

(4)、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是因为。

(5)、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后,发现仍落回到原处,这是因为。

5、列举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例子:

6、列举生活中防止惯性的例子:

课堂达标

1、行驶中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不会立即停止运动,是因为,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

2、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投弹。

A.目标的正上方B.目标的左、右方投掷均

C.接近目标正上方时提前投掷即可D.远离目标正上方时投掷即可

3、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都要系上安全带,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能造成对人身的伤害( )

A、汽车加速

B、汽车速度过快

C、紧急刹车

D、汽车突然启动

4、有些小汽车驾驶室前面安装了一个新型装置,在车受到正面撞击时,从这种装置中自动弹出一个气囊。关于气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囊可以减少人的惯性

B、气囊的缓冲作用,使人承受的冲击力大大减小

C、气囊增大了人受到的惯性。

D、气囊可以减小车速从而保护车辆不受破坏

5、(多选)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

A. 汽车刹车时的仍要向前运动

B. 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过程

C. 汽车上安装有安全气囊

D. 子弹射出枪膛后,仍向前运动

6、如上图所示,在光滑桌面上铺有薄桌布,桌布上放置盛有水的杯子,当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杯子(会或不会)随之运动,这表明杯子有。

7、今年暑假,小乐全家坐火车到北京旅游,正准备喝水的小乐突然发现杯子中的水面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减速刹车;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减速刹车;

A ①或②;

B ①或③;

C ②或③;

D ②或④

8、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运动员跳远时往往要助跑一段时间;

B 空中的篮球正在落向地面;

C 子弹离开枪膛后仍能继续向前飞去;

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人飞奔的战马绊倒

10、当我们坐在一辆行驶的客车上如果乘客突然向前倾倒是由于汽车或,若乘客突然后倒,这是由于汽车或。

11、将一个玻璃杯内盛半杯水,上面盖一块塑料薄板,板上放一只鸡蛋,用小棒猛击塑料板,塑料板飞出,鸡蛋则稳稳地落入杯中,根据物理知识分析杯中盛水的目的是(下列有一个或几个说法是正确的,选填正确说法前的序号)。①为了使鸡蛋落入杯中不破损;

②增大质量,使杯子稳一些,尽量保持不动;③增加湿度,减少塑料板与杯子之间的摩擦。

12、在小车里固定一个装满水的瓶子,瓶子里面有一个较大的气泡。请具体分析小车处在下列状态时,气泡的运动情况:(1)匀速向右时突然停止(2)车向前加速时

同体积的水和气泡比较,显然水的质量远大于气泡的质量,故水的惯性比气泡的惯性大。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

水保持向前运动的惯性远大于气泡保持向前运动的惯性,于是水将挤压气泡,使气泡相对于瓶子向后运动。

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I等.I等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截 S,其数学表达式 (4 -1a ) (4-1b) (4 -2a )

(4-2b) 式中y、z 为截面图形形心的坐标值.若把式(4-2) 改写成 (4-3) 性质: ?若截面图形的静矩等于零,则此坐标轴必定通过截面的形心. ?若坐标轴通过截面形心,则截面对此轴的静矩必为零. ?由于截面图形的对称轴必定通过截面形心,故图形对其对称轴的静矩恒为零。 4 )工程实际中,有些构件的截面形状比较复杂,将这些复杂的截面形状看成是由若干简单图形( 如矩形、圆形等) 组合 而成的.对于这样的组合截面图形,计算静矩(S) 与形心坐标(y、z ) 时,可用以下公式 (4-4) (4-5) 式中A,y ,z 分别表示第个简单图形的面积及其形心坐标值,n 为组成组合图形的简单图形个数. 即:组合图形对某一轴的静矩等于组成它的简单图形对同一轴的静矩的代数和.组合图形的形心坐标值等于组合图形对相应坐标轴的静矩除以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截面图形有时还可以认为是由一种简单图形减去另一种简单图形所组成的. 例4-1 已知T 形截面尺寸如图4-2 所示,试确定此截面的形心坐标值.

、两个矩形,则 设任一截面图形( 图4 — 3) ,其面积为A .选取直角坐标系yoz ,在坐标为(y 、z) 处取一微小面积dA ,定义此微面积dA 乘以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的平方,沿整个截面积分,为截面图形的极惯性矩I.微面积dA 乘以到坐标轴y 的距离的平方,沿整个截面积分为截面图形对y 轴的惯性矩I.极惯性矩、惯性矩常简称极惯矩、惯矩. 数学表达式为

极惯性矩(4-6) 对y 轴惯性矩(4 -7a ) 同理,对z 轴惯性矩(4-7b) 由图4-3 看到所以有 即(4-8) 式(4 — 8) 说明截面对任一对正交轴的惯性矩之和恒等于它对该两轴交点的极惯性矩。 在任一截面图形中( 图 4 — 3) ,取微面积dA 与它的坐标z 、y 值的乘积,沿整个截面积分,定义此积分为截面图形对y 、z 轴的惯性积,简称惯积.表达式为 (4-9) 惯性矩、极惯性矩与惯性积的量纲均为长度的四次方.I,I,I恒为正值.而惯性积I其值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若选取的坐标系中,有一轴是截面的对称轴,则截面图形对此轴的惯性积必等于零. 当截面图形对某一对正交坐标轴的惯性积等于零时,称此对坐标轴为截面图形的主惯性轴.对主惯性轴的惯性矩称为主惯性矩.而通过图形形心的主惯性轴称为形心主惯性轴( 或称主形心惯轴) .截面对形心主惯性轴的惯性矩称为形心主惯性矩( 或称主形心惯矩) .例如,图4-4 中若这对yz 轴通过截面形心,则它们就是形心主惯性轴.对这两个轴的惯性矩即为形心主惯性矩.

(北京专版)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04课时 力的合成 二力平衡 惯性学案

第04课时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聚焦】 考点1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向共线求合力:F合力=F大+ F小,合力方向与二力同向; (2)反向共线求合力:F合力=F大- F小,合力方向与大力同向; (3)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考点2 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叫平衡力。 定义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判断方法 八字原则:“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 项目平衡力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①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②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③受平衡力的物体失去一个力,物 体将改变运动状态 ①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②相同性质的力; ③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点拔]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是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如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考点3 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 1、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记忆口诀:物

性 体有惯性,惯性是属性,大小质量定,无论动与静 惯性不是力,力有三要素,惯性只有大小,所 以我们对惯性进行描述时,只能说某物体“具有”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某物体“受到”或“产生”了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物体的惯性就大,运动状态就不容易改变;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失重均无关 利用 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目、跳远等 危害 如:大多数的交通事故、绊倒等 古 人 观 点 人物 观点 备注 亚里士 多德 力是维持物体运运的原因 通过想象思考 伽利略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实验进一步推理 牛顿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验→假想→推理→牛顿每一定律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 装置 探究 方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 过程 ①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②在这一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做法是分别将毛巾、棉布、木板铺上,分别进行实验。 ③实验中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 推理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速度减小得越慢。进行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3、运动和力的关系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第03章第01节惯性教案13 精品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正确理解力跟物体运动的关系,掌握惯性的概念. 2.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人们经过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长时间的认识过程.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论的观点,同时体会到人们认识世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3.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抽象,进行理想实验的研究正是伽利略得到力与物体运动正确关系的基础.我们要学习这种科学抽象的方法,并把它用到今后的物理研究中去.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正确认识物体运动跟力的关系,在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2.生活常识使人们对力和运动的关系形成了不正确的认识,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们克服传统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需要下一定的功夫. 三、教具 1.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装置,自制导轨和小球. 2.说明物体在不受阻力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气垫导轨和滑块. 3.演示惯性的小车和木块.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本章的地位:在第一章我们学习了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受力问题,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力为平衡力.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学中叫做静力学. 第二章研究了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包括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在变速运动中重点讨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这部分内容在物体学中属于运动学. 在前边两章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第三章里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部分内容在物理中属于动力学. 学习动力学的知识后,可以在知道物体受力情况后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它的受力情况.动力学的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研究交通工具的速度问题,天体的运动问题等.我们从牛顿第一定律开始. (二)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一、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在桌上放着一本物理书,它是静止的,怎样才能让它运动起来呢?要用力去推它.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这是一个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对它进行了研究,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 1.历史的回顾

截面惯性矩计算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截面的几何性质 15-1(I-8) 试求图示三角形截面对通过顶点A并平行于底边BC的轴的惯性矩。 解:已知三角形截面对以BC边为轴的惯性矩是,利用平行轴定理,可求得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 所以 再次应用平行轴定理,得 返回 15-2(I-9) 试求图示的半圆形截面对于轴的惯性矩,其中轴与半圆形的底边平行,相距1 m。

解:知半圆形截面对其底边的惯性矩是 ,用平行轴定理得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 再用平行轴定理,得截面对轴的惯性矩 返回 15-3(I-10) 试求图示组合截面对于形心轴的惯性矩。 解:由于三圆直径相等,并两两相切。它们的圆心构成一个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该等边三角形的形心就是组合截面的形心,因此下面两个圆的圆心,到形心轴的距离是

上面一个圆的圆心到轴的距离是。 利用平行轴定理,得组合截面对轴的 惯性矩如下: 返回 15-4(I-11) 试求图示各组合截面对其对称轴的惯性矩。 解:(a)22a号工字钢对其对称轴的惯性矩是。 利用平行轴定理得组合截面对轴的惯性矩 (b)等边角钢的截面积是,其形心距外边缘的距离是28.4 mm,求得组合截面对轴的惯性矩如下: 返回 15-5(I-12) 试求习题I-3a图所示截面对其水平形心轴的惯性矩。关于形心位置,可利用该题的结果。 解:形心轴位置及几何尺寸如图所示。惯性矩计算如下:

返回 15-6(I-14) 在直径的圆截面中,开了一个的矩形孔,如图所示,试求截面对其水平形心轴和竖直形心轴的惯性矩和。 解:先求形心主轴的位置 即 15-7(I-16) 图示由两个20a号槽钢组成的组合截面,若欲使截面对两对称轴的惯性矩和相等,则两槽钢的间距应为多少? 解:20a号槽钢截面对其自身的形心轴、的惯性矩是 ,;横截面积为;槽钢背到其形心轴的距离是。

初中物理《惯性》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惯性》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材选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 节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运用创新实验,合作探究以及多媒体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深层次的学习潜能,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教材特点】 ?在课程标准上,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教材第一部分牛顿第一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为惯性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本节内容的难度中等,适合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并掌握了有关力和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这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认知难点:学生对惯性和“力”与“运动”的关系只有模糊的认知,很多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误认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兴趣特点: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其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意识与接受能力较强,对于贴近生活和有动手操作的物理课堂有较强的兴趣。 ?应对策略:本堂教学中利用了大量小实验,并配合多媒体教学,再结合理论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应用惯性,并能用其解释相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互动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喜悦感,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和理解惯性的含义。 ?教学难点: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教学过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2 惯性导学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2 惯性导学案(新版)教 科版 1、了解什么是惯性。 2、会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高效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学习重难点: 1、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惯性叙述中的关键词是“保持原来”,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物体在______________时,总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状态。 2、在运动会时,运动员扔出的铅球若取消一切外力,则铅球将_______________。 3、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______的作用,力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原来作曲线运动的物体,突然去掉所有外力,物体将____ ____。 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 B、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C、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二、自主导学 (一)物体的惯性。见课本26页探究实验 1、猛击纸条后,钢笔帽将_________________。 2、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________________。当书突停止运动时橡皮将_______________。结论:物体有保持 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惯性。 (二)惯性现象阅读课本最后常见惯性现象,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学会解释现象的方法。 1、乘客面向车前进方向站在汽车里。当汽车突然起动时,乘客会倒向______,这说明物体具有_______。 2、烧锅炉时工人用铲子送煤,当铲子停在炉前,煤由于 _______继续运动而进入炉内。 3、人走路时,脚被石头绊住,由于________,上身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向前倾倒、 4、骑自行车高速行驶时(尤其是下坡),往往要刹后闸,这是因为当刹前轮时,前轮被刹住而停止运动,由于__ __ ,后轮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容易向前翻车、 三、合作探究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第1页/共4页 第2页/单县实验中学初二物理学案 课题:&8.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主备:鹿时魁 审核:初二物理组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4.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1、牛顿第一定律 【思考】 a. 离开脚的足球会在草皮上滚动一段距离后逐渐停下来。是什么力使足球停下来?_____________ b. 如果是在平整的地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踢足球,足球也会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这段距离和草皮上的距离一样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的作用?如果物体不受力,情况会怎样? (1)实验探究: ①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②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让滑块从斜面上滑下,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超程度,测量滑块的运动距离,推论出当水平面没有摩擦时滑块的运动情况,验证猜想。 【注意】斜面的斜度应保持______________,滑块下滑的高度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④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a.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b. 数据记录 _________________ ⑤ 分析论证 结论:接触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运动的距离越______。 推论:假如没有摩擦力,滑块将___________________,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_________,即滑块作_______________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

惯性矩的计算方法及常用截面惯性矩计算公式

惯性矩的计算方法及常用截面惯性矩计算公式 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一.重点及难点: (一).截面静矩和形心 1.静矩的定义式 如图1所示任意有限平面图形,取其单元如面积dA ,定义它对任意轴的一次矩为它对该轴的静矩,即 ydA dSx xdA dS y ==整个图形对y 、z 轴的静矩分别为 ??==A A y ydA Sx xdA S (I-1)2.形心与静矩关系 图I-1 设平面图形形心C 的坐标为C C z y , 则 0 A S y x = , A S x y = (I-2) 推论1 如果y 轴通过形心(即0=x ),则静矩0=y S ;同理,如果x 轴通过形心(即0=y ),则静矩0=Sx ;反之也成立。 推论2 如果x 、y 轴均为图形的对称轴,则其交点即为图形形心;如果y 轴为图形对称轴,则图形形心必在此轴上。 3.组合图形的静矩和形心 设截面图形由几个面积分别为n A A A A ??321,,的简单图形组成,且一直各族图形的形心坐标分别为??332211,,,y x y x y x ;;,则图形对y 轴和x 轴的静矩分别为

∑∑∑∑========n i n i i i xi x n i i i n i yi y y A S S x A S 1 1 11S (I-3) 截面图形的形心坐标为 ∑∑=== n i i n i i i A x A x 1 1 , ∑∑=== n i i n i i i A y A y 1 1 (I-4) 4.静矩的特征 (1) 界面图形的静矩是对某一坐标轴所定义的,故静矩与坐标轴有关。 (2) 静矩有的单位为3m 。 (3) 静矩的数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图形对任意形心轴的静矩必定为零,反之,若图形对某一轴的静矩为零,则该轴必通过图形的形心。 (4) 若已知图形的形心坐标。则可由式(I-1)求图形对坐标轴的静矩。若已知图形对坐标轴的静矩,则可由式(I-2)求图形的形心坐标。组合图形的形心位置,通常是先由式(I-3)求出图形对某一坐标系的静矩,然后由式(I-4)求出其形心坐标。 (二).惯性矩 惯性积 惯性半径 1. 惯性矩 定义 设任意形状的截面图形的面积为A (图I-3),则图形对O 点的极惯性矩定义为 ?=A p dA I 2ρ (I-5) 图形对y 轴和x 轴的光性矩分别定义为 ?=A y dA x I 2 , dA y I A x ?=2 (I-6) 惯性矩的特征 (1) 界面图形的极惯性矩是对某一极点定义的;轴惯性矩是对某一坐

高一物理教案: 惯性教案5

第1单元: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 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法、阅读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小车、木块、气垫导轨滑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讲台上放一辆小车,使它处于静止状态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学生答:要用力去推它)师讲: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目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知道伽利略和亚里斯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并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历史的回顾: ①讲:远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可是直到伽利略时代才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下边请同志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②用复合投影片概括历史上几位代表人物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亚里斯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伽利略认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笛卡尔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改变原来的方向。 ③请同志们叙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让小球从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师总结:伽利略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推论说: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④学生总结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以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解释自然规律。 ⑤用气垫导轨近似地验证上述结论: 把滑块放在一个水气垫导轨上,使滑块和导轨之间形成气层,物体沿这种导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推动一下物体,可以看到物体沿气垫导轨的运动很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 (1)师讲: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物体的运动做了准确的描述,但是没有指明原因是什么,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力学知识,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讲解什么是惯性: 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又叫惯性定律。 (4)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a: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从的运动规律。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巩固训练:(用投影片出示) (1)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物体保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 (3)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 4、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现象: (1)演示:在小车上放一方木块,使它们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突然给小车一个推力,观察到木块会向后倾倒。 (2)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析: a:施加推力前,小车和木块处于什么状态?(静止) b:当给小车施加推力后,分析小车和木块会发生什么变化?——当给小车施加推力后,木块的下部由于摩擦力作用随车前行,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仍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倒) (3)巩固训练(用投影片出示) a:汽车突然开动的时候,乘客会向后倾倒,为什么? b:汽车突然停止的时候,乘客会向前倾倒,为什么?

第五节 惯性学案

第五节惯性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惯性的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知道惯性和惯性规律的区别. 课前预习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 3.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21页第一段,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 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叫做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惯性定律.___________都有惯性. 2.阅读课本上的“想想做做”部分,猜想一下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自己找一块橡皮,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把纸条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3.阅读课本21页最后几段,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学会解释现象的方法,然后合上课本,自己试着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一下,最后再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 (1)当汽车开动时,站在车上的人为什么向后仰? (2)解释一下课本图6.5-5中锤头为什么能紧套在锤柄上? 4.阅读课本21页的“想想议议”部分,想一想跳起后你会落在哪里,为什么? 典型例题 1.惯性现象的识别 例1.飞机投弹时,不是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投弹,而是要提前投掷才能命中目标,这是因为( ) A 炸弹有向前的冲力 B 炸弹受到向前惯力的作用 C 炸弹具有惯性 D 炸弹受到重力的作用 2.惯性现象的解释 例2.人走路时,被石头绊会向前倒,这是为什么? 思路引导:人走路时,脚被石头绊住,因为________,上身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向前倾倒. 【课外补充】物体的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例如:为了能够灵活地改变速度,调整方向,歼击机不但做得轻巧,作战中有时还需要甩掉副油箱;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小轿车转弯灵活,起步很快,而火车起步却很慢;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容易水准与物体的_______相关,即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______相关,且物体的______越大,惯性越大. 课堂达标 1.骑自行车高速行驶时(尤其是下坡),往往要刹后闸,这是因为当刹前轮时,前轮被刹住而停止运动,因为_____,后轮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容易向前翻车. 2.在一个水杯的口上放上一张硬纸片,上面放一个鸡蛋,用力在水平方向上弹纸片,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 A 失去了惯性 B 具有惯性 C 不受力的作用 D 惯性大于阻力 4.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人走路时脚被绊了一下,会向前倒下 B 投出去的篮球会继续向前飞行 C 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会向前滑行 D 熟透了的桃子会从树上掉下来

惯性矩总结(含常用惯性矩公式)

惯性矩是一个物理量,通常被用作描述一个物体抵抗扭动,扭转的能力。惯性矩的国际单位为(m^4)。 工程构件典型截面几何性质的计算 2.1面积矩 1.面积矩的定义 图2-2.1任意截面的几何图形 如图2-31所示为一任意截面的几何图形(以下简称图形)。定义:积分和分别定义为该图形对z轴和y轴的面积矩或静矩,用符号S z和S y,来表示,如式(2—2.1) (2—2.1)面积矩的数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面积矩的量纲是长度的三次方,其常用单位为m3或mm3。 2.面积矩与形心 平面图形的形心坐标公式如式(2—2.2) (2—2.2) 或改写成,如式(2—2.3) (2—2.3) 面积矩的几何意义:图形的形心相对于指定的坐标轴之间距离的远近程度。图形

形心相对于某一坐标距离愈远,对该轴的面积矩绝对值愈大。 图形对通过其形心的轴的面积矩等于零;反之,图形对某一轴的面积矩等于零,该轴一定通过图形形心。 3.组合截面面积矩和形心的计算 组合截面对某一轴的面积矩等于其各简单图形对该轴面积矩的代数和。如式(2—2.4) (2—2.4) 式中,A和y i、z i分别代表各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形心坐标。组合平面图形的形心位置由式(2—2.5)确定。 (2—2.5) 2.2极惯性矩、惯性矩和惯性积 1.极惯性矩 任意平面图形如图2-31所示,其面积为A。定义:积分称为图形对O点的极惯性矩,用符号I P,表示,如式(2—2.6) (2—2.6) 极惯性矩是相对于指定的点而言的,即同一图形对不同的点的极惯性矩一般是不同的。极惯性矩恒为正,其量纲是长度的4次方,常用单位为m4或mm4。 (1)圆截面对其圆心的极惯性矩,如式(2—7) (2—2.7) (2)对于外径为D、内径为d的空心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如式(2—2.8) (2—2.8)

惯性矩总结含常用惯性矩公式

惯性矩总结含常用惯性矩 公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惯性矩是一个物理量,通常被用作描述一个物体抵抗扭动,扭转的能力。惯性矩的国际单位为(m^4)。 工程构件典型截面几何性质的计算 2.1面积矩 1.面积矩的定义 图2-2.1任意截面的几何图形 如图2-31所示为一任意截面的几何图形(以下简称图形)。定义:积分和 分别定义为该图形对z轴和y轴的面积矩或静矩,用符号S z和S y,来表示,如式(2—2.1) (2—2.1)面积矩的数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面积矩的量纲是长度的三次方,其常用单位为m3或mm3。 2.面积矩与形心 平面图形的形心坐标公式如式(2—2.2) (2—2.2) 或改写成,如式(2—2.3)

(2—2.3) 面积矩的几何意义:图形的形心相对于指定的坐标轴之间距离的远近程度。图形形心相对于某一坐标距离愈远,对该轴的面积矩绝对值愈大。 图形对通过其形心的轴的面积矩等于零;反之,图形对某一轴的面积矩等于零,该轴一定通过图形形心。 3.组合截面面积矩和形心的计算 组合截面对某一轴的面积矩等于其各简单图形对该轴面积矩的代数和。如式(2—2.4) (2—2.4) 式中,A和y i、z i分别代表各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形心坐标。组合平面图形的形心位置由式(2—2.5)确定。 (2—2.5) 2.2极惯性矩、惯性矩和惯性积 1.极惯性矩 任意平面图形如图2-31所示,其面积为A。定义:积分称为图形对O点的极惯性矩,用符号I P,表示,如式(2—2.6) (2—2.6) 极惯性矩是相对于指定的点而言的,即同一图形对不同的点的极惯性矩一般是不同的。极惯性矩恒为正,其量纲是长度的4次方,常用单位为m4或mm4。

惯性 教案

《惯性》教案 【设计依据】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即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的思维习惯是: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弱,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课堂中的教学实验”是本节的关键内容,是学习惯性的思维支撑点。 【教材分析】 惯性的概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演示实验,从而让学生概括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惯性。惯性现象的解释是惯性知识的延伸,学生虽然了解、也能讲出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但都比较抽象,要他们真正用惯性知识来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这样安排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解释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重、难点】 惯性的定义应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教学原则】 启发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启发法情境教学法。 【重难点片段描述】 一、惯性 让学生观看韩寒驾驶赛车实验,当赛车加速后,快速拉走桌布,桌布上的盘子却没有掉落而是停在原处的现象,启发同学思考怎样去解释这个现象,其中又有什么物理规律,引出新课。 这是为什么呢?要认识这个现象,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惯性。 学生观看书中的小实验,并利用身边的物品自行设计几个惯性小实验: 1、一叠书本,将最下方的书本抽走,最上面的书本还停留在原处。 2、出手后滚出去的电池。 3、折纸飞机,纸飞机飞出去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4、滚出去的笔离开手后,依然继续向前滚动.....

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I等. I等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截 S,其数学表达式 (4 -1a ) (4-1b) (4 -2a )

(4-2b) 式中 y、 z 为截面图形形心的坐标值.若把式 (4-2) 改写成 (4-3) 性质: ?若截面图形的静矩等于零,则此坐标轴必定通过截面的形心. ?若坐标轴通过截面形心,则截面对此轴的静矩必为零. ?由于截面图形的对称轴必定通过截面形心,故图形对其对称轴的静矩恒为零。 4 )工程实际中,有些构件的截面形状比较复杂,将这些复杂的截面形状看成是由若干简单图形 ( 如矩形、圆形等 ) 组合而成的.对于这样的组合截面图形,计算静矩 (S) 与形心坐标 (y、 z ) 时,可用以下公式 (4-4) (4-5) 式中 A, y , z 分别表示第个简单图形的面积及其形心坐标值, n 为组成组合图形的简单图形个数. 即:组合图形对某一轴的静矩等于组成它的简单图形对同一轴的静矩的代数和.组合图形的形心坐标值等于组合图形对相应坐标轴的静矩除以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截面图形有时还可以认为是由一种简单图形减去另一种简单图形所组成的. 例 4-1 已知 T 形截面尺寸如图 4-2 所示,试确定此截面的形心坐标值.

、两个矩形,则 设任一截面图形 ( 图 4 — 3) ,其面积为 A .选取直角坐标系 yoz ,在坐标为 (y 、 z) 处取一微小面积 dA ,定义此微面积 dA 乘以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的平方,沿整个截面积分,为截面图形的极惯性矩 I.微面积 dA 乘以到坐标轴 y 的距离的平方,沿整个截面积分为截面图形对 y 轴的惯性矩 I.极惯性矩、惯性矩常简称极惯矩、惯矩. 数学表达式为

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惯性玩具 玩具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现如今,孩子手中会动、会唱、会亮的玩具应有尽有,大班的孩子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摆弄、重复操作,他们常常会冒出许多富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它为什么会动。它的肚子里有什么,怎么弄它才会跑得更快……甚至会产生拆开看看的欲望。顺应孩子的兴趣,为了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大胆思考,我们创设条件,让孩子在玩一玩、分一分、拆一拆的过程中。熟悉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激发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活动目标 1.熟悉常见玩具的多种启动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了解一些常见的民间惯性玩具。 2. 乐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惯性、电动、回力、发条、拉线等多种玩具。 2.画有电池、发条、回力、拖拉线等各种标志的篓子。 3.玩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 活动过程 一、初步分享玩具,感知不同启动方式并分类 1.幼儿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 师:小朋友们带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等一会儿请你说一说:玩的是什么玩具,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的。 2.集体交流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出示相应标记。 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为什么会动?你还发现了什么?

3.引导幼儿按启动方式的不同将玩具分放至不同标志的篓子内,并请幼儿相互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 这一环节的操作对大班幼儿来说没有太大难度,是他们能直观感受到的较为熟悉的内容。 二、探究惯性玩具的奥秘,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再次探究的欲望 1.出示惯性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师:这个玩具汽车,既没有用电池,也不用上发条,更没有拖拉的线,轻轻一推,它就能开出很远,它是靠什么启动的呢?你玩过这样的玩具汽车吗? 2.个别操作,集体观察,大胆猜想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兴趣 师:请你们猜一猜,为什么它能一推就开出很远?秘密在哪儿呢? 3.教师介绍分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分组拆卸玩具汽车是幼儿很乐意参与的任务,但两人分工合作、螺丝逆时针拆卸、有序放置螺丝钉等,都是需要帮助幼儿明确的操作要点。) 师:玩具汽车到底是靠什么开得这么远呢,光猜也不行,我们动手拆开看看吧!老师准备了螺丝刀、小盘子,知道怎么用吗? 4.幼儿分组合作拆卸,观察惯性玩具汽车上独特的惯性轮装置。 从猜想到验证,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惯性玩具汽车后轮轴上带动着的惯性齿轮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多留些时间,让幼儿充分观察和尝试 5.集体交流发现,教师进行小结。

8.1 惯性 课时二 学案+课时练(无答案)-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尚西中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学科:初二物理 8.1课时二惯性学案 2020.12.01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 理解惯性的决定因素:质量。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3. 认识惯性与力的区别。4. 会解释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1.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惯性现象。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注意惯性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危害。 任务一惯性 1.足球运动员把足球用力踢出后,足球仍能在草坪上向前滚动一段距离,这是由于__________,足球最终会静止下来,这是由于它受到____________而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足球最后停下来时它的惯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 B.物体在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物体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物体甲的质量为6kg、速度为4m/s,物体乙的质量为4kg、速度为6m/s。关于这两个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甲的惯性比较大 B.物体乙的惯性比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任务二解释惯性现象 1.为什么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前倾,汽车突然启动,乘客会后倒 思路引导:汽车突然刹车时,人会往倾,是因为: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随车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的上部由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会向,是因为:开动时,乘客的脚由于随车运动,而乘客身体的上部由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 2.锤头松了木工师傅把锤柄在凳子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木工师傅把锤柄在凳子上撞击时由于________ ,锤头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 状态,而向前进。 3.把衣服抖动几下,能把粘在衣服上尘土斗掉.这是因为抖动衣服时,尘土由于,还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尘土和衣服分离开. 任务三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的利用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2、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 A、某些地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靠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当堂训练: 1.许多交通事故是由于超载造成的。超载的汽车刹车时,由于______不能及时停下而发生交通事故。 2.竖直向上托起的排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这是由于() A.排球受到向上的托力 B.排球受到惯力 C.排球具有惯性 D.排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3.有一热气球以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脱落一实心金属小球,站在地面的观察者将看到这个小球离开热气球后() A.立即下落B.以原速度匀速上升 C.继续上升一段时间,然后下落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密闭玻璃管内有一气泡。当用手推动玻璃管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时,管内气泡将() A.向前方移动。B.向后方移动。 C.可能向前移动,也可能向后移动。D.静止不动 5.如图所示,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前倾。由此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A.静止B.突然开动C.匀速行驶D.突然刹车 6.如图所示,小车B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上放置有玻璃杯C,杯上方用细线悬挂着小球A,随车一起匀速前进,现在、如果烧断细线,则() A.小球A下落到玻璃杯内的底面上 B.小球A不会落到杯内,而是落到玻璃杯的左边 C.小球A不会落到杯内,而是落到玻璃杯的右边 D.因为小球A的高度、小车的运动速度都是不知,所以无法判断小球将会落在什么地点 7.当锤头松了时,应选择图操作,反复向地面撞击,锤头就会紧紧套在木柄上了。这是由于锤头质量大,运动状态(填“容易”或“不得易”) 改变,我们把锤头具有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8.下列示例中,利用惯性的是() A.汽车上的乘客系安全带B.公交车上的乘客抓紧扶手 C.车辆进站前关闭发动机D.汽车行驶时保持一定的车距 9.运动员跳远时总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再起跳,这是为了() A.利用惯性B.克服惯性C.增大惯性D.减小惯性 10.小兰看到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后,很容易摔倒,下面是他对这种现象的解释:①人的脚着地后受地面摩擦力作用而停下来②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③人向车行驶方向摔倒④从行驶的车上跳下的人原来与车共同处于运动状态。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11.跳远时,为什么运动员助跑后起跳会跳得更远? 答:助跑时,运动员的身体处于状态,起跳后,身体由于具有要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运动,所以跳得更远。 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的特性,我们就把这个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

初中物理《惯性》教案

惯性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 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惯性 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我国以前有人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来表述物体的惯性.这句话可以做如下解释.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运动时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物体静止时要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恒是永久的意思,即原有的运动状态会永久保持,直到有力的作用才能使它的运动状态改变. 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三、惯性现象 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面我们做几个表现物体具有惯性的有趣实验. 1.惯性小球实验 我们把一个小球稳稳地放在小木片上,用弹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弹出去,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 (演示) 小木片弹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处. 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有惯性.但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呢?

我们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必须抓住惯性的实质.惯性的实质是物体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以小球为例,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简言之,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由于有惯性,它要保持什么状态,这是解释惯性现象的关键. 2.钢笔帽的惯性实验. 教师示范:拿一个小纸条放在桌边上,在纸条上压一个立着放的钢笔帽,将纸条迅速抽出,钢笔帽不倒. (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请大家解释当纸条抽出时,笔帽为什么不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钢笔帽是静止的.当纸条迅速抽出时,由于笔帽有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笔帽不倒. 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教师:我们在小车上立一个木块,使小车和木块一起运动,小车突然停住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演示,并请学生解释,教师讲评) 教师:刹车前木块和小车一起运动.刹车时,木块底部和小车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惯性,木块上部还要保持向前运动,所以木块向前倾倒. 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 4.汽车起动发生的惯性现象 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四、学生练习 1.章后习题1 (教师讲评从略) 2.章后习题4 (教师讲评从略) 3.习题3 (教师讲评从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