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习题(导论)

第一章习题(导论)

第一章习题(导论)
第一章习题(导论)

第一章市场和市场营销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及劳务;

B.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

C.消费者行为;

D.企业经营管理

2.构成市场的物质基础是()

A.购买力;

B.购买愿望;

C.人口;

D.商品及劳务

3.把整个市场分为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和政府市场,依据的标准是()

A.经营的对象和用途;

B.购买者的身份;

C.商品销售的区域;

D.市场营销的途径

4.市场营销的目的()

A.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

B.利润最大化;

C.获得产品价值;

D.同他人交换

5.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美国,时间是()

A.19世纪初;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末

6.1912年,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市场营销学》,该书被认为是市场营销学产生的标志。该书的作者是()

A.菲利普·科特勒;

B.安德森;

C.赫杰特齐;

D.泰勒

7.天气冷了,小张上街买了一件棉袄,他的行为应归属于()

A.消费者市场;

B.生产者市场;

C.中间商市场;

D.政府市场

8.下列选项中,市场营销学侧重研究()

A.卖方;

B.买方;

C.买卖双方;

D.竞争者

9.中国市场由卖方市场全面过渡到买方市场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B.20世纪80年代末期;

C.20世纪90年代中期;

D.21世纪初

10.对营销管理做出突出贡献,被称为“现代营销管理之父”的人物是()

A. 菲利普·科特勒;

B. 彼得·杜拉克;

C.赫杰特齐;

D.泰勒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

1.根据经营的对象和用途分类,可以将整个市场分为()

A.消费品市场;

B.生产资料市场;

C.资金市场;

D.信息市场;

E.服务市场

2.根据商品销售的区域分类,可以将整个市场划分为()

A.国际市场;

B.国内市场;

C.信息市场;

D.服务市场;

E.技术市场

3.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A.初级阶段;

B.应用阶段;

C.发展阶段;

D.成长阶段;

E.成熟阶段

4.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

A.市场调研及目标市场选择;

B.新产品开发;

C.定价;

D.促销;

E.售后服务

5.所谓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人口;

B.购买力;

C.购买愿望;

D.商品;

E.劳务

三、判断题

1.市场营销的目的是赚钱。

2.消费者购买产品不是为了得到产品本身,而是为了得到该产品的价值,产品只是一个价值载体。

3.市场营销就是推销。

4.市场营销的起点是市场调研,终点是售后服务。

5.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学是卖方市场的产物,是竞争的产物。

6.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推销只是营销的一小部分。

7.市场营销活动产生于20世纪初。

8.市场营销学对指导大学生创业有重要意义。

9. 市场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10.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

四、名词解释题

1.市场

2.市场营销

3.市场营销学

4.消费者市场

5.生产者市场

6.中间商市场

7.政府市场

五、简答题

1.怎样从营销的角度理解市场?

2.简述市场营销学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3.为什么说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说说市场营销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ABAC 6~10. CABC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 AB

3. ABCE

4. ABCDE

5. ABC

三、判断题

1.(X)

2.(√)

3.(X)

4.(X)

5.(X)

6.(√)

7. (X)

8.(√)

9.(√)10.(√)

四、名词解释题

1.市场: 市场是某项商品或劳务的所有现实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

2.市场营销: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3.市场营销学:它是一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4.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生活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5.生产者市场:是指为了满足企业生产其他产品需求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所有组织和个人所组成的市场。

6.中间商市场:是指购进商品后再转卖或出租给别人的所有组织和个人所组成的市场。

7.政府市场:是指为了满足自己办公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所有组织、机构和社会团体所组成的市场。

五、简答题

1.怎样从营销的角度理解市场?

答:

(1)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市场是某项商品或劳务的所有现实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

(2)企业的产品有不有市场,实质上是有不有需求,有不有购买者。

(3)市场包含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三个要素。

2.简述市场营销学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1)发现和了解消费者需求;

(2)支持企业决策;

(3)开拓市场;

(4)满足消费者需求。

3.为什么说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

答:

(1)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推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市场营销就是推销,那么,企业就会把主要精力花在推销上而忽视其它方面,这样的“营销”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实际上,推销只是营销的一部分。

(2)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市场调研、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研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产品促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企业业务经营活动。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说说市场营销学的重要作用。

答:

(1)面对21世纪的营销挑战。

我们正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及其严峻挑战。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带来比以往更为复杂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更为剧烈的全球竞争。无论在国家(地区)综合国力的发展层面,还是在微观企业经营与发展层面,新世纪的挑战都是崭新的、全面的。经济全球化、高技术特别是信息科技产业的崛起、金融危机和全球企业并购之风的兴起,预示着未来的营销从观念、规划到方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学者将这些变化方向归纳为“学习”型营销:善于学习、创新和运用新知识的组织将是最大的赢家。

可见,学习、研究市场营销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迎接新世纪挑战、适应环境变化的必需。

(2)促进经济成长

经济成长决定于多方要素。其中,市场营销占据重要地位。战后许多国家的经济成长经验表明,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和贯彻,是经济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经济成长过程,我们也不难看到市场营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市场营销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总量的增长取决于能满足人民日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社会有效供给,亦即能为市场接受的价值生产的总增长。市场营销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强调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为生产者、经营者提供不断向新的价值生产领域拓展和产品价值实现的手段,有效地促进经济成长。

第二,市场营销通过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指导新产品开发经营,降低市场风险,促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成长中的作用。

第三,市场营销的发展,在扩大内需和进军国际市场,以及吸引外资,解决经济成长中的供求矛盾和资金、技术等方面问题,开拓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第四,市场营销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道路。专业性市场营销调研、咨询机构的发展,企业营销机构的充实,市场营销支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直接、间接地创造价值,促进第三产业的成长和发展。

第五,市场营销强调经营与环境的系统协调,倡导保护环境,绿色营销,对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

在上述方面,市场营销已经和正在作出自己的贡献。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进一步研究市场营销学,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3)促进企业成长

市场营销学对经济成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其解决企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上。

价值交换(实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社会分工单位的企业,必须按社会的某种需要创造价值(产品或服务),并通过交换过程实现其价值。市场营销学以满足需要为宗旨,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面向市场组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不断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成长中的关键问题。

市场营销学为企业成长提供了战略管理原则,引导企业不断了解变化的环境,预测其趋势,不断创新其产品及营销策略,避免营销短视风险。

市场营销学为企业成长提供了一整套竞争策略,指引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市场营销学为企业成长提供了系统的策略方案。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决策和系统实施,来达到其成长目标。

市场营销学也为企业成长提供了组织管理和营销计划执行与控制方法。

总之,研究市场营销学,我们将在一些最重要的方面,完成企业最基本的功能,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成长。

《语言学教程》中文笔记(完整)

语言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语言的定义特征:从本质上将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区分开的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点。 1. 任意性: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任意性是语言的核 心特征。例如,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本书读作 a /buk/,一支钢笔读作a /pe n/。 任意性具有不同层次:(1)语素音义关系的任意性。(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 (3) 任意性和规约性。 2. 二层性:二层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特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 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话语的组成元素是本身不传达意义的语音,语音的唯一作用就是 相互组合构成有意义的单位,比如词。因为底层单位是无意的,而上层单位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语音叫做底层单位,与词等上层单位相对。二层性使语言拥有了一种强大的能产 性。 3. 创造性: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指语言有制造无穷长句的潜力,这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 和递归性。利用二重性说话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语言单位,无止境地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或没有听过的。 4.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 物体、时间或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提及孔子或北极,虽然前者已经去世两千五百五十多年而 后者位置距我们非常之远。语言使我们能够谈及已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事物。移位性赋予人 们的概括与抽象能力使人类受益无穷。词在指称具体物体时,并不总是出现在即时、形象化 的语境中。他们通常为了体现指称含义而被使用。 5. 文化传递性: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 互换性: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 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元语言功能:我们的语言可以用来讨论语言本身。比如说,我可以用“书”指代一本书,也可以用“书这个词”来指代“书”这个词本身。这使语言具有无限的自我反身性:人类可以谈论“说话”,也可以思考“思考"。所以只有人类才能提问:元语言功能对交际、思考及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2.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3.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是有限的。

语言学教程[第一章语言学导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复习笔记 Ⅰ.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以口头交流的任意的符号系统。该定义揭示了语言的五个要素:系统,任意,口头,符号,人类。 Ⅱ.语言的定义特征 语言的定义特征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其他动物交流系统的特点。 1.任意性 任意性是语言的核心特征,是指符号的形式或者声音与意义之间没有逻辑或内在联系。虽然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任意的,但也不是完全任意的。一些词语,例如一些拟声词的发音与其意义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2.二重性 二重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属性,底层结构是上层结构的组成成分,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二重性只存在于这样的系统之中,既有元素又有它们组合成的单位。 3.创造性 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它能够使人造出和理解无穷的长句,其中很多句子是以前从未听过的。 4.移位性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事件和观点。移位性赋予人们的概括和想象力使人类受益无穷。 5.文化传递性

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互换性 互换性是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Ⅲ.语言的起源 1.圣经的记载 语言是上帝的恩赐。 2.“汪汪”理论 语言是模仿自然的声音,例如动物的叫声,如 (鸭子)的刮刮声,嘎嘎声,布谷鸟的叫声。 3.“噗噗”理论 语言来源于人本能的情感声音,表达疼痛或喜悦。 4.“哟一嘿一吼”理论 语言起源于原始人共同劳动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哼哟声。 5.进化理论 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过程,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Ⅳ.语言的功能 1.信息功能 语言用来陈述某件事情,提供信息或用作推理。信息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一般出现在陈述句中。 2.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人们由此建立和维持他们的身份和社会

第一章 导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参见教材P3)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4)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参见教材P4)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8)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 P11)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参见教材P16)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参见教材P16)

最新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 练习一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以及答案

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世界,为人类造福。 (2)在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的基础上,人们进行人工增雨,以缓解旱情。正确处理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 古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试用这里所学的观点,指出其合理之处。 分析:(1)“谋事在人”,是说人们想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2)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则是正确的命题。(3)如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上帝”或“神”则是错误) “人定胜天”中的“人定”是指“人谋”,“人定胜天”所要说明的是,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2)这一命题有一定道理。因为它看到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如果从这一角度审视,该命题是成立的。世界上虽还有未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事物,但却没有不可认识和不可改造的事物。(3)对这一命题的肯定应是有条件的,不能绝对化。一方面,每代人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看不到客观历史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就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只有当人的认识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时,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方能“胜天”,反之,人不仅不能“胜天”,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所以,单纯地强调:“人定胜天”是片面的。的,属于唯心论的观点。 辨析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俗语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劈柴不照纹”它告诉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做任何事,如果不尊重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2)但若认为这就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则是片面的,它没有反映出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3)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按规律办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只有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如何理解成语“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两个成语说明主观能动性对制约它的条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能够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三个和尚和三个凑皮匠 哲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客观条件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皮匠们“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虽然勺柄太长,不好往自己嘴里喂,就往同伴嘴里喂,相互都吃得饱饱的。他们善于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和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了活动的最佳效果。而和尚们在现实条件面前束手待毙,无能为力。没有分析条件、利用条件,而最终导致了忍饥挨饿的结局。所以,不顾实际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但那种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辨析:“心想事成” ⑴“心想”即认识世界的活动;“事成”是指成功地改造世界。对心想能否事成要作具体分析。⑵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使主观符合客观,并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心想”才能“事成”。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如果光凭良好的主观愿望,不从实际出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甚至盲目蛮干,“心想”就不能“事成”;如果只想不做,即使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心想”,也不可能变为现实。⑷不加分析地、笼统地说“心想事成”是不科学、不准确的。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选择题 1.在网络上只要有一个结点故障就可能会使整个网络瘫痪的网络结构是()。 A.星型B、总线型C、环型D、分布式网络2.一般来说,用来组织广域网的拓扑方案是()。 A.总线型网 B.星型网 C.环型 D.分布式网 3.以下关于星型网说法正确的是(假定集中区所用设备是集线器)()。 A.一旦集线器出现故障,则整个网络就会崩溃B.如果有一段网络介质断裂了,则整个网路不能正常工作 C.因为网络的唯一集中区位于集线器处,所以星型拓扑结构易于维护 D.星型网络消除了端用户对中心系统的依赖性 4.以下关于局域网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B.局域具有较高的就数据传输速率和误码率C.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D.局域网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5.最先出现的计算机网络是()。A.ARPANET B.Ethernet C.BITNET D.Internet 6.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 A.数据通信B、资源共享C、远程登录D、分布式处理 7.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使用了()。 A.通信控制处理机 B.调制解调器 C.网络操作系统软件 D.集中器 8.消息服务的典型应用是()。 A.天气预报 B.文件归档 C.电子邮件

D.数据移动 9.组件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相互共享资源,这里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与()。 A.大型机 B.通信系统 C.服务器 D.数据 10.下面哪一项不是局域网的拓扑结构?()A.总线型 B.环型 C.星型 D.全互联性 11.一个拥有80个职员的公司,不久的将来将扩展到100多人,每个员工拥有一台计算机,现要求将这些计算机连网,实现资源共享,最能满足此公司要求的网络类型是()。 A.主机/终端 B.对等方式 C.客户/服务器方式 D.I nternet 1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Chapter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nowadays coming into wide use with combination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linguis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Linguistics is of great use with very wide application. —人工智能,人机对话,机器翻译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s has already gone beyond language itself.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How do you define linguistics? What is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or syste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is a science in the sense that it scientifically studies the rules, systems and principles of human language. What are we going to learn about linguistics? 1.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linguistics should include at least five parameters, namely, phonological, morphological, 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These can be called microlinguistics. 语音学(phonetics); 音系学(phonology); 形态学(morphology); 句法学(syntax) —Schools of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流派; 语义学(semantics) ; 语用学(pragmatics) (chapter2-6) 2. Macrolinguistics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Saussure, 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之父) were intended to establish the autonomy of linguistics, giving it a well-defined subject of study and freeing it from reliance on other disciplines. However, the interactive links between linguistics and other sciences are developing fast. 尽管索绪尔的目的是给予语言学自主性,给它定义明确的研究对象,将它从对其他学科的依赖中解放出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Psycho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as implied by the name, is 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 It usually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ment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language. 心理语言学,顾名思义,是对语言的心理方面的研究,它通常研究的是与语言使用相关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比如语言习得,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生成等等。(chapter 9/chapter11) Socio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as implied by the name, attempts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Sociolinguistics attempts to look at language structures by paying attention to language use in a social context and on the other hand tries to understand sociological things of society by examining linguistic phenomena of a speaking community. 这就是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语言结构的问题,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的分析了解社会构成的问题。 Research Focus1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 exist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able carrier of culture. Culture finds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through language use.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凸现,其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示。 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61), 真正的交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倾听。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s are interested primarily in the history and structure of formerly un writte n Ian guages. They are concerned with the emerge nee of Ian guage and also with the diverge nee of Ian guages over thousa nds of years. They start with the comparis on of con temporary Ianguages in order to draw inferences about the kinds of change in Ianguage that may have occurred in the past. This is the “ diachronic ” study of Ianguage. 人类语言学家主要对历史和早期无文字语言的结构感兴趣,他们关注语言的出现和上千年

导论练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一、简释下列概念 1.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2.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二、判断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3.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4.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5.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6.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7.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8.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9.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 和规范经济学。() 10.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三、单选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 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 4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B.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5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D.价格理论 6.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是()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C.价格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7.经济学中,"一方是无限的需要,一方是有限的商品",这句话的含义是() A.人类的本性是自私的,不愿与他人分享。 B.政府应当对产出进行再分配。 C.目前的生产方式是无效率的。 D.不存在简单的办法以解决稀缺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8.以市场机制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A.需求 B.供给 C.价格 D.均衡价格 9.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10.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 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11 .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12.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13.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doc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稀缺性 2、选择 3、机会成本 4、生产可能性边界 5、经济学 6、经济人 7、微观经济学 8、宏观经济学 9、静态分析10、比较分析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 13、经济模型14、常量15、内生变量16、外生变量 17、流量18、存量19、均衡分析20、边际分析 21、比较静态分析22、动态分析23、案例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 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 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 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 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 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 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知识点:“看不见的手” 6.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7.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 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 知识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 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 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 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 10.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的是( )。 A.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 000美元 11.“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 A.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 12.下列属于规范分析表述的是( C)。 A.由于收入水平低,大部分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 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越来越多 C.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D.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学习西方国家,不适于我国国情 1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包括价值判断B.研究对象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D.是否运用了归纳法 14.研究单个居民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B)。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

自考 护理学导论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与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护理(ANA) 二、多选及填空题。 1、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发展的贡献表现在? 2、护理服务对象是? 3、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 4、专业护士的角色包括? 5、护理功能分为(独立性护理功能)、(合作性功能)和(依赖性护理功能)三种。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一、名词解释 1、健康 2、生存质量(WHO的定义) 3、疾病状态 4、患病 5、角色 6、一级预防 7、二级预防 8、三级预防 二、多选题及填空 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 2、影响个人对待疾病态度的因素有? 3、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包括? 三、简答题 1、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中生理领域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2、影响个人对疾病的因素? 3、简述患病后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 四、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性,45岁,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住院后经过治疗已经好转,但由于他年迈的母亲突发卒中,他不顾医生劝阻依然离开医院承担起照顾自己母亲的责任。 请问:(1)患者出现了哪种角色行为不良?并分析其心理原因。 答:患者出现了角色行为消退。其心理原因为:“儿子”的角色在他心中占据了主导作用,于是他放弃了患者角色而承担起了“孝子”的角色。 (2)常见的患者角色适应不良有哪些? 答:常见的角色适应不良包括:角色行为冲突、角色行为强化、角色行为缺如、角色行为异常、角色行为消退。 第三章护理相关理论及模式 一、名词解释 1、人的基本需要 2、知识性需要 3、成长

4、超我 5、自我 6、压力 7、压力源 8、工作压力 二、多选及填空题 1、满足患者安全需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2、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3、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包括 4、按照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人体面对压力源刺激的反应分为? 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包括? 6、住院患者面临的压力源? 三、简答题 1、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分哪几个层次? 2、试述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层层次之间的关系 3、如何满足住院患者自尊的需要。 4、护士如何满足住院患者对安全的需要 5、影响基本需要满足的因素有哪些 6、简述需要学说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7、简述成长发展的规律及原则 8、简述艾瑞克森的洗礼社会发展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护患关系及人际沟通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 2、晕轮效应 3、人际吸引 4、护患关系 5、人际沟通 6、护患沟通 二、多选及填空题 1、主动-被动型护患关系模式适用于? 2、护患关系中非技术性关系包括? 3、促进呼唤关系的方法有? 4、非语言性沟通的表现形式有? 5、可能引起呼唤沟通障碍的不良沟通方式有? 6、人际之间的情感越密切,心理距离(),成为正性心理距离。 7、沟通的最高层次是() 8、非技术性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在交往中的心理 社会、()、法律等方面的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人际关系的特征 2、简述护患关系的分期 3、护患关系中非技术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章(管理导论)习题 文档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1、管理的载体是。 A、管理职能 B、组织 C、管理对象 D、管理活动 ()2、管理活动尽管是动态的,但还是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一是程序性活动,二是活动。 A、功利性 B、科学性 C、非功利性 D、非程序性 ()3、“管理就是决策”是著名管理学家给管理所下的定义。 A、法约尔 B、孔茨 C、赫伯特.西蒙 D、泰勒 ()4、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均是管理的。 A、管理的功能 B、管理的职能 C、管理的特性 D、管理的基本段 ()5、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A、《动作研究》 B、《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 C、《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D、《科学管理原理》 ()6、按照管理的定义,可以认为管理是。 A、一项工作 B、一项活动 C、一种艺术 D、一种资源 ()7、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他这时扮演的角色是。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D、企业家角色 ()8、公司经理正在与要终止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经理这时所扮演的角色是。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对付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D、谈判者色

()9、公司老总在员工大会上宣布本公司一季度销售额突破一亿,望全体员工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此时公司老总扮演的角色是。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D、联络者 ()10、技术技能对于管理层最为重要。 A、高层 B、中层 C、基层 D、所有层次 ()11、概念技能对于管理层最为重要。 A、高层 B、中层 C、基层 D、所有层次 ()12、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A、法约尔 B、韦伯 C、泰勒 D、巴纳德 ()13、的产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 A、传统管理 B、科学管理 C、行为科学 D、管理科学 ()14、泰勒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提高劳动效率 D、追求利润最大化 ()15、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赫伯特.西蒙 ()16、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赫伯特.西蒙 ()17、是人群关系理论研究的开端。 A、工具试验 B、照明试验 C、霍桑试验 D、标准化试验

第一章 导论 习题 以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市场市场营销交换需求交易关系营销 答:市场:最早是指买主和卖主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场所。经济学家则将市场这一术语表述为卖主和买主的集合。而在市场营销者看来,卖主构成行业,买主则构成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在从事某项生产中趋向专业化,接受报偿,并以此来购买所需之物。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都是由各种市场组成的复杂体系,而这些市场之间则由交换过程来连结。市场包含三个主要因素,有某种需要的人、为满足这种需要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个人或团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 交换:通过提供某种东西作为回报,从别人那里取得所需物的行为。 需求:需求等于购买欲望加购买力。对企业的产品而言,有购买能力的“欲望”才是有意义的,才真正能构成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交易:交换应看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只有当交换双方克服了各种交换障碍,达成了交换协议,我们才能称其为形成了“交易”。交易是交换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由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所构成的行为。 关系营销:企业与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灯相关组织或个人建立、保持并加强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的目的。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长期关系是关系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 二、单选题(含多选题) 1、市场营销的核心是( B ) A.生产 B.交换 C.交易 D.促销 2、从营销理论的角度而言,企业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是( A ) A.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 B.获取利润 C.求得生存和发展 D.把商品推销给消费者 3、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 A )的核心内容。 A.关系营销 B.绿色营销 C.公共关系 D.相互市场营销 4、市场营销学产生于( B ) A.十九世纪末 B.二十世纪 C.二战末期D.本世纪五十年代 5、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 A.市场营销者可以通过市场营销活动创造需求 B.需要就是对某种产品的需求

第一章导论答案

《中国税制》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2、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 4、税率: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是指课税的尺度。 5、起征点:起征点是课税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6、免征额: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课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部分。 7、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对象,选择应当交纳税款的环节。 8、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期限。它是税收的固定性、强制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9、税制体系:税制体系指的是一国在进行税制设计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 10、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1、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12、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13、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它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14、税收实体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规定税收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15、税收程序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为保证税收实体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而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的,用以规范税收征纳行为的法律规范。 二、填空题 1、我国现行税法的渊源有宪法、税收基本法律、(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法解释)和税收条约等。

第一章疾病概论习题

第一章疾病概论习题 一、单选题 1.有关健康的正确提法是 A.健康是指体格健全 B.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C.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态 D.健康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全状态。2.下述哪项是属于病人的症状 A.体温升高 B.胸痛 C.肝大 D.白细胞升高 3.病因学研究的内容是 A.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环境因素 B.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C.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D.疾病时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4.下述哪项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 A.病毒 B.真菌 C.立克次体 D.四氯化碳 5.导致青霉素过敏的致病因素属于 A.生物性因素 B.先天性因素 C.免疫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6.血友病的致病因素属于 A.生物性因素

B.遗传学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理化性因素 7.关于损伤与抗损伤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的斗争贯穿与疾病的始终,为疾病各种临床表现的基础B.两者力量的对抗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 C.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斗争、相互转化 D.往往抗损伤因素战胜损伤因素 8.进行复苏的关键时期是 A.濒死期 B.临床死亡期 C.生物学死亡期 D.脑死亡期 9.死亡的概念是指 A.组织器官生命活动的终止 B.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C.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的永久性停止 D.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10.死亡的标志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脑死亡 D.神经反射消失 二、多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症状指患者的主观感觉 B.体征是患者临床检查出的客观表现 C.不同的疾病可出现相同的症状和体征 D.相同的疾病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2.疾病发生发展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护理学导论》(专升本)参考答案 第一章

《护理学导论》(专升本)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 2. D 3.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DE 2. A B C D E 三、填空题: 1.国际护士会 2.个案护理综合护理 四、简答题: 1.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为人、环境、健康和护理 人:是护理的服务对象,是实施各种护理的中心。 健康:护理服务的中心是人的健康。 环境:环境是护理的场所及影响护理的因素。 护理:护理的目标是促进健康、维持健康、保护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及减轻痛苦,或让病人安全有尊严的离开人世。 2.专业护士的角色:护理者;决策者;计划者;沟通者;管理者及协调者;促进康复者;教育者及咨询者;代言人及保护者;研究者及著作者;权威者。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B 4. A 5. B 6. D 7. C 8. B 9. 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DE 3. ABCDE 4.ABCE 5.ABE 三、填空题: 1.病人角色行为缺如 2.正性影响负性影响 四、名词解释: 1.WHO的生存质量概念: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4个方面。 2.角色: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是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要求,是一个人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中的身分和地位。即一个人在某种特定场合下的义务、权利和行为的准则。 3.初级卫生保健:是人们所能得到的最基本的保健照顾,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及康复服务。 五、简答题: 1.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公平可近性冲能文化感受性自我决策 2.病人角色的特点: 脱离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及义务; 病人对于其陷入疾病状态是没有责任的,他们有权利接受帮助; 病人有希望康复的义务; 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