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艺术的精神

论艺术的精神

论艺术的精神
论艺术的精神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

瓦西里·康定斯基[俄国](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

摘要:1987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论艺术的精神》是查立译,腾守尧校对的,是李泽厚的美学译文丛书中的一册。此书收集了康定斯基的四篇论文,即:《论艺术的精神》、《点、线、面》、《关于形式的问题》和《论具体艺术》其中,《论艺术的精神》与《点、线、面》是比较著名的,也是康氏的美学理论精华《论艺术的精神》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本文是作者暑期读书计划中的一篇读书笔记。从《论艺术的精神》的总体架构、知识内容以及对设计的帮助上做出了一定的理解和自我诠释。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艺术完全由一个具有着亚裔血统欧洲人用“精神”的力量释放包围——艺术,在伟大的20世纪显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内在力量,被无数注重人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重新解读与创造。从这本书的总体风格来看,书中弥漫着沃林格尔对艺术表现的本质解释以及20世纪整个思想文化氛围下的尼采、叔本华等所提倡的自我意志的含混氤氲,这是把二元论作为世界观的典型体现,并且也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创作的思想源泉及理论基础。

自康德起,艺术就不断地寻找它自律的道路,像现代人寻找个人位置一样,艺术在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注重“写实”的探索之后,逐渐的开启了新的方法道路。“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不但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法国文坛,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直到20世纪,抽象主义作为主导艺术之一“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纪的面貌”(米歇尔.瑟夫)叔本华在《康的哲学批判》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可见世界幻觉的产物,是一种骗人的巫术,一种把视觉幻想和空间加以比较所产生的无根基、即无自身本质的外观,这个可见世界是一层环绕着人类意识的浑浊的迷雾,它是那种同时是错误和真实的东西,这种东西人们可以在说他不存在的同时说他是存在的。”康定斯基在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文化产生着巨变的背景之下,追求精神自由,强调内在力量的作用,成为了《论艺术的精神》的原动力与理论出发点。

第一篇论艺术的精神

论艺术的精神,是康定斯基的最重要的理论文献之一,这篇文章分为了概论与绘画两个部分。概论中用引言、运动、精神转折点与金字塔四个小部分解释了他对于艺术品、艺术家等的定义与互动把艺术的过程与变化归结到精神的作用并以一种运动的方式把这个过程展现给读者。

第一部分概论

“所以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有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所举,这是艺术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件优美的作品是内涵和外表统一和谐的结果:换句话说,一幅画是个精神有机体,他像一切物质有机体一样,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艺术的原动力来自于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在作者对人类自身的认知中,灵魂与肉体紧密相连,它通过各种感觉媒介产生印象。演绎了欣赏艺术品的整个过程:感情(艺术家的)——>感受——>艺术作品——>感受——>感情(观赏者的)。在这里,整个过程包含了几个概念:艺术家的感情,感受1,艺术作品,感受2,观赏者感情。整个过程似乎揭示了作者的理论主旨:精神至尚。艺术品的形式应该“内在的,所以它孕育着希望和未来。”艺术作品包含着艺术家的灵魂,艺术家是“能够描绘一切事物的人。”抽象的论述和高亢的基调铺垫了艺术精神的“运动”,精神生活所代表的“巨大的锐角三角形”,也许也是康定斯基绘画思维的产物,又也许是他

抽象成果的宣言符号。这个巨大的三角形需要冲破的,不仅仅是旧的“怎样表现”的向上的物理运动,同时在内部的形式里也有着层出不穷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稳定结构。随着三角形的运动,内部的结构似乎在一个临界状态开始动荡,带着摇摇欲坠和呼之欲出的惊悚,人类的精神终于出现了康定斯基所认知的“转折点”。在“精神的转折点”一节中,蕴含着批判的影子,康定斯基提出了他对于时代思想混乱的出路及自己的艺术理论基础:通神学,并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内心。他标榜了布莱维斯基夫人的理论把梅特林克与瓦格纳作为了例证的典型从象征与重复的文学手法与结构等发掘了艺术精神的表现形式。在他所引证的伟大的艺术家之中,有音乐家和印象主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画家,但无一不都指向了他所旨在阐明的艺术的内在精神力量即向上的,冲破传统追求自由的状态。在“金字塔”一节中,充满了康定斯基近乎豪迈的对艺术的展望“‘自我分析’可以把每门艺术和其他艺术区分开来,它们之间的相互研究使他们的内在努力重新结合。每门艺术均有其独有的力量,这是无法相互替代的。最后,各门艺术的独有力量可以相互配合,而这种配合终将导致我们现在可以展望的一门新的艺术——真正史诗性的(monumental)艺术。”

第二部分绘画

绘画是《论艺术的精神》中的第二个部分。这个部分可以看成是第一部分的理论实践。绘画是康定斯基在三十而立之后才开始追求和耕耘的艺术形式。在这部分里,显然是康定斯基在此之前的,对于艺术的无尽热爱和探索的一个总结性的结晶成果。这个部分分为以下几个小点:五色彩的效果,六形式和色彩的语言,七理论,八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九结论。看康定斯基的画,我们不难理解这部分所诠释的内容,像他提倡的“感觉”一样,我们用内心的情感去感受他的画:丰富、跳跃的色彩,绚丽的、仿佛又节奏的音乐感……在这部分或者描述或者解释的理论中就能更深的了解作者所言的理念。艺术是发自于人类的需要,绘画“色彩和谐统一的关键最终在于对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启示激发;这是内在需要的指导原则之一。”而内在需要原则成为了超脱于非本质的、普遍存在和唯一纯粹的艺术标准和原则。在第一部分中,康定斯基对于“金字塔”的理论揭示了他所理想的史诗性的艺术。音乐和绘画的紧密联系必会使绘画在抽象性上发展,最终达到绘画构成的境界。在“形式和色彩语言”中,有种种神秘的质感,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又蛊惑着抽象艺术蠢蠢欲动的情愫围绕着心理学和形而上构成了“纯粹结构形式”最终提出了“数是各类艺术最终的抽象表现”理论。“凡是由内在需要产生并来源于灵魂的东西就是美的。”艺术家要具有的三大责任:1)他必须发挥出自己的天才;2)他的行为、情感和思想与常人一样,但他却必须用他们创造出一个精神境界,这精神境界要么情节纯净,要么掺进了杂质;3)他的行为和思想是创作的素材,他们将会对他创造的精神境界发生影响。从这种互动式的纲领下,似乎隐含了康定斯基对于现代艺术的理解。在最后的“结论”中,康定斯基表明了他的观点:“我们正在迅速临近一个更富有理性、更有意识的构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画家们将自豪地宣布他们的作品是‘构成的’——这是与他们根本解释不了的印象主义者的主张相对而言的,宣布他们的艺术来自于灵感。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有意识的创造的时代,绘画中的这种崭新的精神正与思维携手并进,正在迈向一个伟大精神的纪元。”不得不说,这是构成主义的宣言,抽象艺术的先锋理论之作

“有人说,艺术是时代的产儿。但是这种艺术,只能艺术地重复那些以被同时代人清楚地认识了的东西。所以它没有生命力,它仅仅是时代的产儿,无法孕育未来。这是一种被阉割了的艺术。它是短命的,那个养育它的时代一旦改变,它也就立刻在精神上死亡。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继续发展的艺术,它同样也发源于当代人的感情,然而它不仅与时代交相辉映,共鸣回响,而具有崔人醒悟,预示未来的力量,其影响是深远和广泛的。”我们常讲:“艺术要反映时代精神”,康定斯基固然也没有否定艺术作品的时代感,但就艺术与时代的关系,他的认识却更加深入了一层。在中国摄影界,一些人对于“艺术作品的时代感”

的理解,还不能完全摆脱极左思潮的套路,这势必会对艺术创作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进而使艺术作品丧失个性,沦为权力和时尚的标语口号。

在《精神》一书中,像以上这样的,关于艺术宏观方面的精辟昭示还有很多,而且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并完全适用于摄影艺术。

康定斯基对于平面造型语言基本元素(诸如点、线、形状、色彩、构成等)的精细研究,占据了《精神》一书的很大篇幅。对于缺乏平面造型语言基础训练的一些艺术摄影家来说,这一部分尤其值得仔细品读。即使你不想涉足抽象摄影,同样会从中受益的。因为对于视觉基本元素的研究,是所有视觉艺术创作的基础。这个基础薄弱,将使你永远与“艺术金字塔”的顶部无缘。下面不妨让我们引上几段康定斯基关于色彩的论述,看看能否作为彩色摄影中处理色彩的根据:

“如果人们持久注视着任何黄色的几何形状,它便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他刺激、骚扰人们,显露出急躁粗鲁的本性。随着黄色的浓度增大,它的色调也愈更尖锐,犹如刺耳的喇叭声。黄色是典型的大地色。它从来没有多大深度。当它掺入蓝色而偏向冷色时,就会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产生一种病态的色调。如果我们用黄色来比拟人类的心境,那么它所表现的也许还不是精神病的抑郁苦闷,而是其狂躁状态。一个疯子总是漫无目标到处袭击别人,直到他精疲力尽为止。换个比方:黄色使我们回想起耀眼的秋叶在夏末的阳光中与蓝天融为一色的那灿烂景色。”

那么黑色呢?“黑色的基调是毫无希望的沉寂。在音乐中,它被表现为深沉的结束性的停顿。在这以后继续的旋律,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诞生。因为这一乐章已经结束了。黑色像是余烬,仿佛是尸体火化后的骨灰。因此,黑色犹如死亡的寂静,表面上黑色是色彩中最缺乏调子的颜色。它可以作为中性的背景来清晰地衬托出别的色彩的细微变化。这一点上,它与白色也不一样,如何颜色,只要跟白色相调和,就会变得混浊不清,仅剩下一丝微弱的共鸣。”“蓝色是典型的天空色。它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宁静。当蓝色接近黑色时,它表现出了超脱人世的悲伤,沉浸在无比严肃庄重的情绪之中。蓝色越浅,它也就越淡漠,给人以遥远淡雅的印象,宛如高高的蓝天。蓝色越淡,它的频率就越低,等到它变成白色时,振动就归于停止。在音乐中,淡蓝色象是一支长笛,蓝色犹如一把大提琴,深蓝色好似倍大提琴,最深的蓝色可谓是一架教堂里的风琴。”

以上只是《精神》中对于抽象视觉元素最通俗浅显的论述,若想获得更系统的了解,也只能去看书了。

总之,《精神》是很值得仔细读来的一本书。因为不是宏篇的纯理论专著,使得从事创作的艺术家们尤其喜欢它。同时我也相信,此书同样会使从事艺术摄影的人受益非浅的--即使你对抽象艺术及抽象摄影不感兴趣。

二、《精神》及其作者

中文版的《精神》是李泽厚先生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中的一本,由查立先生翻译,腾守尧先生校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集了康定斯基的4篇论文--《论艺术的精神》《点.线.面》《关于形式问题》《论具体艺术》,其中以前两篇最为著名。

该书的作者康定斯基1886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其早年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和法律。1895年在莫斯科展出的法国印象派绘画作品,对康定斯基步入艺术之路起到了触发的作用,他尤其喜欢莫奈的《干草垛》。1896年,30岁的他屹然放弃了德班大学法学教授的职位,并跑到慕尼黑学习绘画;1900年进入慕尼黑皇家美术学院。1909年他与别人一起创立了“慕尼黑新艺术家联盟”并出任主席。1910年创作了第一幅抽象画,并写成了《论艺术的精神》一文。1914年他返回莫斯科;俄国革命胜利后,曾任人民文化委员和莫斯科美术学院教授。1921年又返回德国任教于包豪斯学院,学院被纳粹查封后,他流亡到巴黎,并加入法国国籍。1944年逝世于巴黎。

康定斯基在世界近现代艺术史上的地位毫不低于马蒂斯、毕加索,更可贵的是,他的价值同时体现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两方面。虽然他没有什么宏篇巨著,但基于他那成功的创作实践和受过的良好教育,使他的文字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并尤其被艺术家们所喜欢。康定斯基的探索虽然以绘画艺术为主,但却影响了艺术总体的发展,因为抽象艺术的原则是贯穿于整体艺术之中的,其中包括艺术摄影。

三、《精神》的启示

《精神》的启示可分为宏观和具体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指的是对艺术总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具体方面指的是关于抽象艺术语言的分析。

1、抽象艺术不是形式主义

长期以来,抽象艺术在中国一直不能被正确认识,误解之一,就是认为抽象艺术是远离生活的、缺乏深刻内容的形式主义艺术。

其实抽象艺术的诞生,本是西方艺术发展到某一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它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脉络。抽象主义绘画理论不但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黑格尔等人的理性哲学和经验哲学有着一定的联系,还明显地受了德国美学家沃林格尔思想的影响。抽象主义还与印象主义有着内在的因承关系,如果没有成熟了的印象主义作为基础,我们将很难想象,古典主义的母体能够分娩出抽象主义这样一个新生儿。就此,从哲学和传统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说抽象主义是没有根据的突发奇想,是肤浅的、表面形式的故弄玄虚。

而康定斯基在阐述他的艺术观念时,也表述得很清楚:“内在因素,即情感,它必需存在;否则艺术作品就变成了赝品。内在因素决定艺术作品的形式。”关于艺术作品的形式与情感、精神的关系,他还认为:“只有凭借感情,艺术家和观众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循固守于某一种形式,则必然步入死胡同;唯有任凭感情驰骋,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因为前者将自己局限于物质的存在,后者则追随精神;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形式。”一些人之所有将抽象艺术作品贬为形式主义的货色,其实是因为他们没能搞明白抽象艺术作品是怎样通过抽象的形式来抒发情感和展现精神内涵的。抽象作品基本排除了题材因素,而是直接用抽象的语言(色彩、线条、构成等)来揭示“精神内涵”,这便注定了人们不应再以欣赏具象作品的方法来解读抽象作品。至于应如何欣赏抽象作品,我们自然可在《精神》中找到答案。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否认,如今有些搞抽象作品的人,实际上连他自己也没弄明白抽象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如何处理抽象的形式与精神内涵的关系。他们的作品往往是不得要领的“瞎抽象”,其实连形式主义作品都够不上,因为能够称得上“形式主义”的作品虽然内容空虚,但却离不了深厚的造型功底作为支持。搞抽象摄影创作,同样是这样。

2、关于艺术的层次

康定斯基将艺术的形态比作一个三角形(可将三角形理解为金字塔),而越是高级的艺术家和作品就越少,就越接近三角形的顶角--“三角形的顶端上经常站着一个人。他欢快的目光是他内心忧伤的标记。甚至那些在感情上和他最接近的人也不能理解他。人们愤怒地骂他是骗子、疯子。贝多芬生前就是一个受尽辱骂的孤独者。”我们经常强调艺术作品要“雅俗共赏”,康定斯基的观点则提示我们,“雅俗共赏”不应是衡量艺术作品质量的绝对标准。相反,走在时代前列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是“俗不能赏”的。而若想读一些懂抽象作品,恐怕也和能听懂某些室内乐作品一样,要有一定的修养为基础,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种努力包括逐渐把握抽象视觉语言的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多看,使理论与作品、理性与直觉贯通融合。而《精神》一书中,就包含着对于抽象语言进行理性分析的内容。就此,对于把握抽象艺术,《精神》还有着教科书的意义。

3、对于艺术学院迂腐教育的批判

“即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会或多或少地在这方面被学院磨灭几分,而那些天赋较差的儿童(康定斯基把天赋好的艺术家比作儿童,--笔者注),则会成百上千地遭到扼杀。一个受

过学院教育的而天赋一般的人的特点在于:他虽然学得了一些带有实用目的的技法,但却失去了聆听内在共鸣的能力。这种人虽然能画几幅“正确的”图画,但是这些画都毫无生气。”根据康定斯基在学院学习和教学的经历可知,他的这一观点不是凭空杜撰的,而属经验之谈。那么中国摄影高等教育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制定摄影艺术高等教育的方针呢?学生又应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那些艺术定论呢?事实上建立起既能够让学生受到严格的摄影基本功训练,又不损伤其艺术天赋的高等教育体系,并非易事。而高水平的艺术教师,他们希望的是学生最终应成为出色的叛逆者。恰巧,杨恩璞老师前几天对于摄影美学课的结课论文,正是这样要求的--按照我的观点和书上的内容,就是写得再好,也只能及格;如果能够提出不同的、或反对的观点,即使理由不大充分,也可得高分。虽然这种要求不能完全适用于一些基础课,但我还是将之视为高等艺术教育的终极精神。

4、关于艺术家的精神修炼

“精神和肉体一样,能够通过经常的锻炼得到加强和发展。人要是不注意身体,就会日渐消瘦,最后竟至孱弱无力。同样道理,如果精神得不到精心培养,它就会枯竭衰败。艺术家天生的感情是上帝赋给的才华,绝不能将其埋入尘俗之中。正因为如此,艺术家才有必要懂得如何着手陶冶他的精神。”精神方面的培养和修炼,是所有艺术家致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即使是一个卓有成就的摄影艺术家,一旦忽视了精神的陶冶,也势必会很快堕落为庸俗之辈。其实康定斯基的这一观点,在当今的中国摄影界是最容易被验证的。因为我们随便就可点出一串人名,这些人的天赋和以往的艺术成就都不错,但如今却变成了醉心于和金钱的人;虽然也还不时地按几下快门,但照片已经无法掩饰他们的心不在焉和精神的堕落。那么艺术家应如何陶冶自己的精神呢?《精神》中也可找到部分答案。

5、关于艺术与时代

“有人说,艺术是时代的产儿。但是这种艺术,只能艺术地重复那些以被同时代人清楚地认识了的东西。所以它没有生命力,它仅仅是时代的产儿,无法孕育未来。这是一种被阉割了的艺术。它是短命的,那个养育它的时代一旦改变,它也就立刻在精神上死亡。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继续发展的艺术,它同样也发源于当代人的感情,然而它不仅与时代交相辉映,共鸣回响,而具有崔人醒悟,预示未来的力量,其影响是深远和广泛的。”我们常讲:“艺术要反映时代精神”,康定斯基固然也没有否定艺术作品的时代感,但就艺术与时代的关系,他的认识却更加深入了一层。在中国摄影界,一些人对于“艺术作品的时代感”的理解,还不能完全摆脱极左思潮的套路,这势必会对艺术创作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进而使艺术作品丧失个性,沦为权力和时尚的标语口号。

在《精神》一书中,像以上这样的,关于艺术宏观方面的精辟昭示还有很多,而且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并完全适用于摄影艺术。

康定斯基对于平面造型语言基本元素(诸如点、线、形状、色彩、构成等)的精细研究,占据了《精神》一书的很大篇幅。对于缺乏平面造型语言基础训练的一些艺术摄影家来说,这一部分尤其值得仔细品读。即使你不想涉足抽象摄影,同样会从中受益的。因为对于视觉基本元素的研究,是所有视觉艺术创作的基础。这个基础薄弱,将使你永远与“艺术金字塔”的顶部无缘。下面不妨让我们引上几段康定斯基关于色彩的论述,看看能否作为彩色摄影中处理色彩的根据:

“如果人们持久注视着任何黄色的几何形状,它便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他刺激、骚扰人们,显露出急躁粗鲁的本性。随着黄色的浓度增大,它的色调也愈更尖锐,犹如刺耳的喇叭声。黄色是典型的大地色。它从来没有多大深度。当它掺入蓝色而偏向冷色时,就会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产生一种病态的色调。如果我们用黄色来比拟人类的心境,那么它所表现的也许还不是精神病的抑郁苦闷,而是其狂躁状态。一个疯子总是漫无目标到处袭击别人,直到他精疲力尽为止。换个比方:黄色使我们回想起耀眼的秋叶在夏末的阳光中与蓝天融为一色

的那灿烂景色。”

那么黑色呢?“黑色的基调是毫无希望的沉寂。在音乐中,它被表现为深沉的结束性的停顿。在这以后继续的旋律,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诞生。因为这一乐章已经结束了。黑色像是余烬,仿佛是尸体火化后的骨灰。因此,黑色犹如死亡的寂静,表面上黑色是色彩中最缺乏调子的颜色。它可以作为中性的背景来清晰地衬托出别的色彩的细微变化。这一点上,它与白色也不一样,如何颜色,只要跟白色相调和,就会变得混浊不清,仅剩下一丝微弱的共鸣。”“蓝色是典型的天空色。它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宁静。当蓝色接近黑色时,它表现出了超脱人世的悲伤,沉浸在无比严肃庄重的情绪之中。蓝色越浅,它也就越淡漠,给人以遥远淡雅的印象,宛如高高的蓝天。蓝色越淡,它的频率就越低,等到它变成白色时,振动就归于停止。在音乐中,淡蓝色象是一支长笛,蓝色犹如一把大提琴,深蓝色好似倍大提琴,最深的蓝色可谓是一架教堂里的风琴。”

以上只是《精神》中对于抽象视觉元素最通俗浅显的论述,若想获得更系统的了解,也只能去看书了。

总之,《精神》是很值得仔细读来的一本书。因为不是宏篇的纯理论专著,使得从事创作的艺术家们尤其喜欢它。同时我也相信,此书同样会使从事艺术摄影的人受益非浅的--即使你对抽象艺术及抽象摄影不感兴趣。

【最新】一线记者工作总结范文

【最新】一线记者工作总结范文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对于本人来说,又积累了一年的经验.在这短暂的一年中,由于上级.报社和部门领导,各位同行同事以及亲友的帮助,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本人在稿件撰写.新闻摄影.政治敏锐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提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现将___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学而时习之,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在___年的一年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本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上级部门.报社保持一致,做到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和市的各项中心工作,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本人重视理论学习,利用工余时间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温习新闻学.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不断拓展知识和认知面,时刻关注世界和中国传媒界的信息,真正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二.吃得苦中苦,爱岗敬业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本人主要负责跑纪委.文化.宣传.体育以及一些市领导活动等〝线口〞,为了捕捉到信息含量大,新闻价值高的新闻信息,本人坚持深入现场.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做到〝脑勤.耳勤.手勤.腿勤〞和〝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在过去的一年中,跑遍了全市9个县(市.区),同时延伸到乡镇一级,联络了一批通讯员,有意识地〝培植〞了一些线人.在___年__月报道铅中毒工作中,不怕辛苦,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采写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

稿件,受到了上级部门和报社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奖励.___年__月采写的>.>等,引起了各方关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在协助市纪委报道〝廉风和畅〞教育方面,也受到了市纪委的肯定. 三.励志耕耘,永不止步 作为一名新晋记者,自___年_月进入新闻记者队伍,如何履行记者的职责,怎样做好本职工作是本人一直以来都在思索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___年本人采写的各类报道共4_篇,其中包括消息.通讯.新闻摄影.文艺作品.评论等,参与了市〝两会〞报道.团市委〝文化信息年〞报道.供电安全运行900天系列报道.市四运会报道.城乡清洁工程系列报道.市委全会报道等,并得到了报社领导的信任与厚爱,为新辟栏目>作开篇报道>,随后远赴青海西宁.甘肃兰州等地采写>.>等稿件. ___年6月,本人与报社一名摄影记者负责采写国庆前夕推出的〝清远当代史记〞大型系列报道,深入到连州.连南.连山.阳山.英德.佛冈.清新等地的乡镇,亲临当年战争和建设现场,采写了近_篇几万字的稿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认可与一致好评. 励志耕耘锐意进取.经过不懈努力,虽然___年本人圆满完成了本职工作,但是___年已过,___年还有更多的挑战,本人将继续发扬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清远日报社尽心尽力,奉献一己微薄之力.

师大读书笔记考核方式

师大读书笔记考核方式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积极贯彻落实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决定颁布《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办法》提供了143种学生应该阅读的经典名著目录,分为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类和教师教育类五部分,其中文学部分38种,哲学部分34种,历史学部分31种,艺术类部分10种,教师教育类部分30种。 第三条我校本科生应在学好所修课程的同时,有选择地认真阅读《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素质。 二、成绩考核 第四条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查和毕业前考查两种方式,具体由本科生导师负责。平时考查由学生所在院(部)组织实施,一般应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进行;毕业前考查由院(部)统一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同时,学校将组织校督导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于平时和毕业前进行随机考查。

第五条学生应在《办法》中认真选择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籍进行阅读。每读完一种书,要认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 第六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从《办法》所规定的书籍中选读10种书籍,其中从文学、哲学、历史学和艺术类、教师教育类各部分中选读的书籍均不得少于2种。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学和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须在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目中选读,完成读书任务,经考查合格,可取得2学分。 第七条学生每学期选读的书籍不得少于2本,其中一本为精读书目。学生在学期初应向本科生导师提交个人学期读书计划,并定期向本科生导师汇报读书进度。 第八条本科生导师应做好学生读书的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阅读建议,定期检查学生读书进展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读书计划,在学期末审阅学生读书笔记或小论文并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讨论会。 第九条各院(部)应组织本科生导师做好学生阅读必读书目的年度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为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等。 第十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读完2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并通过有关学院指定教师的检查,学校发给“文化名著阅读证明书”;如果能读完5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参加文学院、

记者到一线的启示

记者到一线的启示 恩施日报社开展的记者到一线活动,组织33 名记者到30 多个点采访,浓墨重彩地推出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受到 读者好评。 此次推出的报道,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记者不辞劳苦走基层的务实作风,还看到了《大桥横空添美景》、《风情小镇浮眼前》、《越转越火“地盘子”》、《高山明珠惹人爱》、《昔日坡地变良田》等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细细品味“记者到一线过节”报道,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带着深情厚谊贴近群众新闻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只有融入百姓生活,才能走进其内心世界;只有了解百姓诉求,才能感知其所思所盼;只有扎根基层,才能提高素质、增强本领。 2013年11月7日至8日,恩施日报的33名记者兵 分三路,分赴咸丰县朝阳寺镇、坪坝营镇和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采访。按照编委会“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把镜头对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的

要求,记者们进农家、宿农舍,与村民拉家常、话发 展,在基层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 夜宿农家话农事,群众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融入作品中,使新闻增强了感染力和亲和力。大家感 受最深的是,只有深入基层,扎根生活,才会对群众 多一些关爱,才会以客观的视角关注社会百态,才能 让报道有更强的感召力。 在朝阳工业园和恩黔高速朝阳大桥、白果园循环 经济路、黄虎坪片开发区等工地,大家与工人、村民 悉心交谈,记录这里的巨大变化。在恩施市龙凤镇综 合扶贫改革试点,大家先后到金龙大道北段、龙凤初 中、喻家河水库、龙马旅游风情小镇、青堡"四位一 体"烟叶综合服务中心等建设现场米访。记者所到之 处,看到的变化令人鼓舞,当地干群的实 印象深刻。记者们沉下身子静下心,与百姓同吃同住, 从劳动生活中汲取营养,写出了一批鲜活生动的报道, 《风情小镇浮眼前》饱含真情,感人至深,可读性强; 《高山明珠惹人爱》有故事有细节,内容翔实,说服 力强。 用敏锐的视角发现亮点 长久以来,恩施日报一直坚持深入一线、深入基 层,开辟了《走在山路上》、《身边正能量》等开展“走 转改”活动的新闻栏精神让人 目,培养记者深入思考、研究问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

“有人说,艺术是时代的产儿。但是这种艺术,只能艺术地重复那些以被同时代人清楚地认识了的东西。所以它没有生命力,它仅仅是时代的产儿,无法孕育未来。这是一种被阉割了的艺术。它是短命的,那个养育它的时代一旦改变,它也就立刻在精神上死亡。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艺术完全由一个具有着亚裔血统欧洲人用“精神”的力量释放包围——艺术,在伟大的20世纪显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内在力量,被无数注重人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重新解读与创造。从这本书的总体风格来看,书中弥漫着沃林格尔对艺术表现的本质解释以及20世纪整个思想文化氛围下的尼采、叔本华等所提倡的自我意志的含混氤氲,这是把二元论作为世界观的典型体现,并且也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创作的思想源泉及理论基础。 自康德起,艺术就不断地寻找它自律的道路,像现代人寻找个人位置一样,艺术在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注重“写实”的探索之后,逐渐的开启了新的方法道路。“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不但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法国文坛,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直到20世纪,抽象主义作为主导艺术之一“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纪的面貌”(米歇尔.瑟夫)叔本华在《康的哲学批判》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可见世界幻觉的产物,是一种骗人的巫术,一种把视觉幻想和空间加以比较所产生的无根基、即无自身本质的外观,这个可见世界是一层环绕着人类意识的浑浊的迷雾,它是那种同时是错误和真实的东西,这种东西人们可以在说他不存在的同时说他是存在的。”康定斯基在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文化产生着巨变的背景之下,追求精神自由,强调内在力量的作用,成为了《论艺术的精神》的原动力与理论出发点。 第一篇论艺术的精神 论艺术的精神,是康定斯基的最重要的理论文献之一,这篇文章分为了概论与绘画两个部分。概论中用引言、运动、精神转折点与金字塔四个小部分解释了他对于艺术品、艺术家等的定义与互动把艺术的过程与变化归结到精神的作用并以一种运动的方式把这个过程展现给读者。 第一部分概论 “所以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有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所举,这是艺术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件优美的作品是内涵和外表统一和谐的结果:换句话说,一幅画是个精神有机体,他像一切物质有机体一样,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艺术的原动力来自于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在作者对人类自身的认知中,灵魂与肉体紧密相连,它通过各种感觉媒介产生印象。演绎了欣赏艺术品的整个过程:感情(艺术家的)——>感受——>艺术作品——>感受——>感情(观赏者的)。在这里,整个过程包含了几个概念:艺术家的感情,感受1,艺术作品,感受2,观赏者感情。整个过程似乎揭示了作者的理论主旨:精神至尚。艺术品的形式应该“内在的,所以它孕育着希望和未来。”艺术作品包含着艺术家的灵魂,艺术家是“能够描绘一切事物的人。”抽象的论述和高亢的基调铺垫了艺术精神的“运动”,精神生活所代表的“巨大的锐角三角形”,也许也是康定斯基绘画思维的产物,又也许是他抽象成果的宣言符号。这个巨大的三角形需要冲破的,不仅仅是旧的“怎样表现”的向上的物理运动,同时在内部的形式里也有着层出不穷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稳定结构。随着三角形的运动,内部的结构似乎在一个临界状态开始动荡,带着摇摇欲坠和呼之欲出的惊悚,人类的精神终于出现了康定斯基所认知的“转折点”。在“精神的转折点”一节中,蕴含着批判的影子,康定斯基提出了他对于时代思想混乱的出路及自己的艺术理论基础:通神学,并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内心。他标榜了布莱维斯基夫人的理论把梅特林克与瓦格纳作为了例证的典型从象征与重复的文学手法与结构等发掘了艺术精神的表现形式。在他所引证的伟大的艺术家之中,有音乐家和印象主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画家,但无一不都指向了他所旨在阐明的艺术的内

记者感言_心得体会

记者感言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记者感言,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记者感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电动货车,起于垒土”。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近年来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着眼基层、依靠基层、着力基层、服务基层,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带动力和基层党组织内部的合力、活力、运作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但也要看到,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省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任务艰巨而繁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切实筑牢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凤城街道党委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一条“民生党建”之路。他们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破解了基层党建工作难题、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更好地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更好地集中了基层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创先争优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好风凭借力。值此十八大召开之际,相信凤城街道党委基层党建工作在李秋超书记的带领下能够更好地创新机制、铿锵前行。一年中有好几个节日,过节总是让人放松让人欣喜,但记者节却给我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记者所肩负的责任,使我在这个节日里总是要做一些思考和回味。我是半路转行步入记者这个行业的,也正是这一年有了记者节,所以我庆幸我和记者节一起走来,同步成长,同时,也是记者这份职业让我生活更加充实,心灵更加丰富,是记者这门职业让我更广泛地接触了社会各阶层方方面面的人,是记者这份职业让我在品尝工作、快乐的同时,也更深地领悟了做事做人的道理。因此,我常常对自己的职业满怀感激,今天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感触和体会。 一、当记者让我感到快乐。 我一直喜欢做一些社会类新闻,捕捉生活,演绎真情,传播真、善、美,在每一期节目的采编过程中我接触最多的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一年四季在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有乐于奉献、忘我工作的一线工人,虽然这都是一次次普通的采访,但他们那一张张因劳动而流汗的脸庞,怎么也无法从我的脑海中抹去,

结论与启示

结论与启示 纵观海尔电冰箱技术创新过程,其经历了从模仿创新-创造模仿-改进创新-后二次创新这四个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典型的基于全球竞争二次创新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海尔针对自身特点,在主导战略、管理焦点、管理模式、研发活动重点、技术策略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而实现了技术创新活动与企业发展的整体协调,这也是海尔成功实现二次创新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回顾海尔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以下几点尤为值得我国制造业其他企业借鉴:其一,“高起点”的技术引进,即引进当时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样可以尽可能的缩小与国外技术的差距,从而在短时期内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其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程度,当时武汉有家企业也引进德国利勃海尔这条生产线,但由于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没有根据中国的国情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实践证明引进效果并不太好。其三,在改进性创新阶段,技术资源的整合能力非常重要,许许多多的创新并没有产生新的技术,而是把许多相关技术有效的整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有效的创新点;其四,充分借助外部研发资源,如与国际大公司组成技术联盟,与各大研究所组建研究中心等。 行业分类】家用电器 【地区分类】全世界 【时间分类】20101213 【文献出处】中国经济周刊 【标题】海尔冰箱全球销量三连冠(238字) 【正文】 12月9日,一份权威市场报告显示:以品牌份额统计,海尔冰箱以高达10.8%的市场占有率,第三次蝉联世界第一,并领先第二名5个百分点;按制造商排名,海尔冰箱则以其12.6%的市场份额,第二次蝉联世界第一,并继续领先美国百年企业惠而浦。不久前,海尔冰箱刚刚迎来了其全球第一亿个用户,成为世界上成长最快的品牌。此外,海尔还同时获得“大型白色家电全球销量、洗衣机全球销量、酒柜全球销量与制造商”四项全球第一。 拆开冰箱说亮话消费者目睹海尔冰箱真品质 2011-03-07 12:06 新闻主:企业新闻北京2011-03-07(中国商业电讯)--“真新奇,居然还敢把冰箱拆开看……”3月6日,海尔“拆冰箱见证好品质”大型活动在全国各地同时上演,目睹这一活动的消费者纷纷发出惊叹。

师大读书笔记考核方式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积极贯彻落实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决定颁布《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办法》提供了143种学生应该阅读的经典名著目录,分为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类和教师教育类五部分,其中文学部分38种,哲学部分34种,历史学部分31种,艺术类部分10种,教师教育类部分30种。 第三条我校本科生应在学好所修课程的同时,有选择地认真阅读《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素质。 二、成绩考核 第四条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查和毕业前考查 两种方式,具体由本科生导师负责。平时考查由学生所在院(部)组织实施,一般应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进行;毕业前考查由院(部)统一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同时,学校将组织校督导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于平时和毕业前进行随机考查。

第五条学生应在《办法》中认真选择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籍进行阅读。每读完一种书,要认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 第六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从《办法》所规定的书籍中选读10种书籍,其中从文学、哲学、历史学和艺术类、教师教育类各部分中选读的书籍均不得少于2种。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学和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须在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目中选读,完成读书任务,经考查合格,可取得2学分。 第七条学生每学期选读的书籍不得少于2本,其中一本为精读书目。学生在学期初应向本科生导师提交个人学期读书计划,并定期向本科生导师汇报读书进度。 第八条本科生导师应做好学生读书的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阅读建议,定期检查学生读书进展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读书计划,在学期末审阅学生读书笔记或小论文并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讨论会。 第九条各院(部)应组织本科生导师做好学生阅读必读书目的年度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为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等。 第十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读完2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并通过有关学院指定教师的检查,学校发给“文化名著阅读证明书”;如果能读完5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参加文学院、

《中国艺术精神》5000字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其提升和纯化,进而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上,奠定人生价值的基础。所以只有儒道两家思想,才有人格修养的意义,并使这种人格修养的作用成为文学艺术的根基。而具体地看,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又呈现出两种典型性格。由孔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合一的性格;由孔门通过音乐所呈现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即是善与美的彻底谐和统一的最高境界。由庄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则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上是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画家及画论家,常常在若有意若无意之中,在不同的程度上,契会到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孔子所奠定的儒家艺术精神才是“为人生而艺术”,由庄子所奠定的道家艺术精神则是“为艺术而艺术”,可以说,唯有“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正统。但儒家所开出的艺术精神,立足于仁义道德,需要经过某种意味的转换方能成就艺术,没有这种转换便不能成就艺术,而更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则是庄子的艺术精神。对庄子的艺术精神进行疏释,是徐复观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画龙点睛之笔。 徐复观进而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论析。他指出,庄子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通过魏晋玄学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而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通过人物画与山水画两方面表现出来的。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中国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则由老庄思想系统所导

做一个给百姓办实事的记者

做一个给百姓办实事的记者 --------------天津日报社记者胡然事迹材料 ?当记者,要努力给老百姓说实话、办实事。?这是胡然刚工作时,带他的老师对他说的话。他牢牢记住,将它当做座右铭。做关系百姓冷暖的民生新闻,做政府和百姓间的?连心桥?,成为他的职业追求。 胡然,中共党员,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在天津日报群工部(舆情中心)已从事13年的一线记者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作品《日航事件追踪》、《何时斩断车检利益链条》等,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天津市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党报新闻奖一等奖等20多次;天津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9年度天津日报集团最佳记者,2010年度蝉联天津日报集团最佳记者,并获得集团个人顶级大奖。 “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群众疾苦, 要努力反映弱势群体心声” 胡然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深知群众的疾苦,找到报社求助的老百姓,都有一肚子委屈和难处,?他们大多是社会底层,尽管衣着脏,说话没条理,但都是社会的一员。我必须把这些人当成亲人,用心倾听心声。?胡然认为,党报记者更应关注民生,宣传党的政策绝不能依靠空洞的说教,而应落实新闻三贴近,从百姓视角入手,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几名在津外地民工讨薪,被工头纠集社会人员持猎枪威胁,拿镐把追打,致重伤。胡然历时20天采访,期间遭匿名电话恐吓,车辆被人?盯梢?,但他坚持不懈深挖真相,最终揭开?工程违规转包致工资克扣?内幕。该报道不久前刊登,打人者已被刑拘,民工拿到了数十万元欠薪,项目违规承包得到制止。 70多岁的王老头到夜总会嫖娼,女孩丽丽被逼卖淫,并跳楼摔残。采访中,面对穷困潦倒的丽丽母亲,胡然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全部现金,还曾多次请母女吃饭。经过他的跟踪报道,夜总会被查封,丽丽获赔70余万元,责任人被判刑。 胡然报道的民生事件,范围广泛。除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日航事件,本市首例乙肝歧视事件、黄色信息台毒害少年晓东事件、刘金凤泼硫酸事件外,更多的则是诸如教育乱收费、婚托乱象、食品安全、手机电脑等产品伪劣、工商卫生环保质检等部门执法不作为等?小事?。为做好民生报道,胡然付出了更多辛苦、承担了更多危险。他采访一起工伤事故,纹龙绣凤的外地老板见?好言相劝不成?,将玻璃杯砍向自己头部,指着渗出的鲜血威胁他?掂量清楚?;采访黑网吧,他被10多个彪形大汉围困在小黑屋内,遭受众人推搡乃至群殴;?王老头嫖娼?报道后,夜总会老板损失数百万元,扬言?花30万元,我要记者身上的一个‘零件’?…… 从业以来,胡然没有一篇失实报道。他要求每次采访必须深入基层,尽最大努力听取各方意见,务必把握新闻真实性。今年年初,胡然作为天津市平面媒体选派的唯一代表,入京参加中宣部、中国记协?抵制虚假新闻?座谈会,介绍了天津媒体的经验,部分做法得到大会主席团认可,并向全国媒体推广。 “给百姓解决问题, 要注意维护政府的形象” ?关注民生,舆论监督,并不是要跟政府作对,而是给政府领导提供决策参

论艺术的个性与共性—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

第36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月 Vol.36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4 ────────── 收稿日期:2014-07-07 作者简介:邱磊(1980-),男,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管理哲学。 -99- 论艺术的个性与共性 —— 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 邱 磊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培训鉴定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哲学与艺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与此同时,对艺术自身也可做哲学反思。进而从艺术的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的视角来审视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一切又是与作为审美观照主体的人无法割舍的。 关键词:艺术;哲学思考;共性与个性;审美观照主体 中图分类号:B-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4)06-0099-03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6.025 On the Individuality and Universality of Art QIU Lei (Training and Testing Center, Tangshan Industrial V 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inseparable connect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art.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 itself can be reflected philosophically. Then from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versality and individuality of art to interpre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rt. However, all this is and as aesthetic subject people who can not give up. Key Words: art;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he universality and individuality; aesthetic subject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不仅有着优美的形式,而且有其深刻的内容。艺术的思想内容,可以囊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哲学等意识形态[1]。无论是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小说中世态炎凉的人间,还是冯梦龙、曹雪芹笔下光怪陆离的社会,都反思着社会和人生的哲理。由此,使他们不仅因其作品而成为伟大的文学巨匠,而且成为深刻的思想家。 一、哲学与艺术 哲学是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思考,而后再以理智的思维应用于客观事物之中,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思维,并影响其行为。在西方语境中,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问题上:一个问题是艺术如何再现世界;另一个问题涉及到艺术表象与社会反思的关系。在前一个问题中,哲学与艺术的必然联系,体现在哲学思考对“反思艺术”的概念框架的澄清上。在后一个问题中,哲学与艺术的必然联系,体现在哲学思考对“反思社会”的贡献上。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哲学与艺术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研究的是世界的普遍规律;艺术是具体学科,研究的是审美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通过美学这一中介来完成的,同时哲学也从世界观、方法论上直接影响作者和作品。作者和作品又从审美的角度论证哲学的观点、丰富哲学的内容。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处于意识形态的上层。意识形态诸形式(包括艺术在内)为哲学提供思想素材,哲学则为它们作理论的论证。由此可见,哲学与艺术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是相互关联、相互反衬的关系。仅就哲学与艺术的辩证关系来看,不外乎哲学是一般而艺术是个别,双方之间存在着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二、艺术的共性与个性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其共性与个性的,共性是指不同事物共同具有的性质即普遍性质;个性是指一种事物

记者感言

记者感言 篇一:2014记者节感言痛并快乐着 2014记者节感言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记者肩负着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追寻理想、拷问真相、守望良知是新闻记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记者,不应该是简单的记录者,而应是一个善于交流的访问者,反应敏捷的运动员,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温厚善良的慈悲者,嫉恶如仇的侠士。 11月8日,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所以,记者的光荣,并不属于一己,而是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伟大的国度。古人有云:躬逢其盛,躬既可解为亲自,也可解为曲身:面对伟大,个人怎能不心生敬意,怎能不满怀谦卑?细数光荣后,请束之高阁,在这个幸运的时代,从容前行。 7年的记者生涯,所流过的汗水和泪水,让我切身地感受到做记者的艰辛与痛苦。所经历的劳累、疲惫、委屈、欣慰,酸甜苦辣全都浸透在一篇篇具有新闻价值的文章中。然而,当一篇篇精心采写的稿件获读者的好评时;当我的新闻作品获得广东新闻奖时;当名字成为文章的金字招牌时,心里骤然涌出的那份收获累累果实的自豪感,便犹如母亲经历了孕育和生育阵痛之后,抱着哭声响亮的孩子时那样甜蜜。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忙碌的身影。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举例今年的大事件)&&每一个重大事件,我们的记者都战斗在一线。虽然这些事件现场离我们云浮很遥远,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依然忙碌。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连夜赶稿,多少次加班;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采编人员反复琢磨、反复讨论。记者坚守在现场采访,把最感人的故事与场景记录下来,经常忙完已经是凌晨了。这种忙碌是辛苦的。可当我们把最感人的事迹写出来刊登在报纸上,再辛苦的忙碌也是幸福的。 走在新闻的路上,我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但我知道,我不会放弃。人的一生,能把职业与理想完美结合起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以上这篇是2014记者节感言。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篇二:11月8日记者节感言心得:新闻工作的快乐 新闻工作是紧张的,新闻工作者的神经永远紧绷着。新闻工作是艰苦的,只要有新闻,新闻工作者总是在第一时间冲在第一线。新闻工作是危险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非军事职业中,矿工是最危险的,其次就是记者。新闻工作要为别人做嫁,编辑、校对、美编等许多新闻工作者永远工作在热点新闻的背后。??但是,为什么?邵飘萍三次入狱,多次被追捕,但终生无悔;为什么?一代又一代新闻人的鲜血没有阻挡住后来者的脚步?我想,那是因为新闻工作苦中有乐,新闻事业的大乐远大于新闻人个体的小苦,真正的新闻工作者总能够体尝那至苦至难之后的至甜,总能够享受那汗水、泪水和血水之后的工作乐趣。新闻工作快乐因为她职责神圣。从近代报纸开始,新闻工作就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读书报告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读书报告 瓦西里·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理论美术家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 他于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 一康定斯基的点线面理论 1926年康定斯基出版的《点,线到面》一书中,给组成作品要素的点、线、面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理性的下了一个绝对的定义。这个定义就是指一个要素对另一个要素及对整体的关系。 (一)康定斯基关于点的理论 、点是“雄辩与沉默”。何以理解这话?举例说,一个点在一个空白的画面上,它是“雄辩”着自己的存在;要是点的数量增加了,这时的点在画面上不再是“雄辩”,而是“沉默”。点在数量上的改变,可以改变点的意向。当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改变会有这种变化,即便是点的大小、形状,同样使点的意向有所相应的改变。点的数量、大小与形状可以改变,所引起的内在声音也随之改变。如从颜色上说,把背景颜色与点的颜色进行对比或者调

和,改变点的大小,所体现的意向也不一样。几何学上的点是简洁的,绘画上的点在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通过绘画创作,点就有目的地激发人类的情感。 点是由于绘画工具表面最先的接触而形成的,通过这最初的接触,产生了最基础的面。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形状、方向、大小、位置、多少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点的外形是灵活的,有可视性,一旦物质化,点就必然被规定了大小、占据画面的位置。也就是说:点可以扩展,并形成面。康定斯基曾写道:“我用调色刀在画布上划成条状,画成点状的颜料,让它们尽可能自己表达出我要表达的东西。”点不断积聚在面上,强调了点的发展 过程。而在这过程中,点本身就阐释出它特有的性质。点只有张力而没有方向,无论是圆的点或者是方的点或者是其他形状的点,它的“张力”是向心的。康定斯基在1926年创作的油画《圆之舞》,是体现点的代表作。这幅画面由大小不等、颜色不同的圆点进行组合,叠置。每个圆点、每块颜色既在各自的位置上 发出自己的声音,又在相互的关系中制约与协调,给人感觉是画面构成了一曲主次分明的旋律。根据点的特质,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点本身的变化,而引起了与它相关的其它元素的改变呢?还是由于点相关的其它元素变化了,而改变点本身的改变呢?对于这个问题,康定斯基认为这取决于技法的表现,以及构图的需要。譬如说,在点的大小比例上的任何改变,它本身的“张力”就从中央扩展开,其结果就相对减弱了它的中心张力,这引

西方近现代艺术之我见论文

西方近现代艺术之我见(论文) 年级:美教10-1 学号:20101001141032 :戴晓妍 专业:美术学

指导老师:王凡 时间:2013-6-8 目录 第一章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简介 1.1 西方近现代艺术的背景 1.2 西方近现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1.3 西方现代艺术- 影响缘由 1.4 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特征 第二章西方近现代艺术流派的产生和分类及代表人物2.1 现实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2.2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产生及发展 2.3 野兽派的产生及其发展 2.4 表现主义 2.5 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2.6 达达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2.7 超现实主义.抽像主义.巴黎画派和抽像表象主义 结论 致 第一章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简介 1.1 西方现代艺术的背景 西方现代艺术是在物质方面的极大充裕与富足而精神方面极度空虚与无助的现代社会土壤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艺术史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西方现代艺术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西方现代艺术在1910年前后形成一种完全独立于自然之外的抽象主义(Abstractionism)艺术。从 这时起,抽象艺术某种意义上就变成西方现代艺术的标志。正如某位西方艺术史家指出:“这是一个科学和机器的时代,而抽象艺术正是这个时代的艺术表达。” 从整个欧洲美术历程来看,现代派美术思潮是从印象派前后这个时期开始的。确切的说,起源与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高更和荷兰画家凡高。 西方现代美术,是指从19世纪后半叶印象派开创现代美术开始,发展至今的各个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派别所呈现的西方现代绘画、雕塑、建筑的美术面貌的总称。 背景1一战2俄社义革命,兴起3二战,美争霸4工业科技5全面否定传统6思想活跃导致混乱。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20初到-1945二战结束2.1945至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美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前卫美术思潮的统称。后现代艺术的所有流派中, 行为艺术和观念艺术属于最重要的2个流派。也是最有意义的两个流派。中国艺术家对行为艺术的理解犯了极大的错误,他们认为行为艺术只是一种表演性行为,或者认为行为艺术是猜灯谜性质的,让观众猜出作者的本意,这是非常离谱的错误。其实,行为艺术是心理体验性的,不是表演性的也不是表达一种普通道理的猜灯谜

千万播放量短视频带来的传媒启示

千万播放量短视频带来的传媒启示

千万播放量短视频带来的传媒启示 李东楼03月31日16:21 分享到:18新媒体传统媒体移动媒体分类: 互联网摘要: 当前,正处于一个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交汇融合的十字路口。微博、微视、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正消费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而传统媒体则面临着新媒体巨大的挑战,需要做出改变来适应这个时代。 文/李东楼(微信号:lidonglou) 当前,正处于一个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交汇融合的十字路口。微博、微视、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正消费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而传统媒体则面临着新媒体巨大的挑战,需要做出改变来适应这个时代。 微博作为一个社交媒体的代表,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已不用多说。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机构进驻微博,而许多的新闻素材很多也来自微博。而从去年底开始,微视仿佛一夜之间就火了。微视作为

具粘性。 第二,微视基于短视频分享的特征,正好符合当下社会的潮流。当下,网民已经从文字图片阅读时代,过渡至移动视频观看时代,视频比文字的内容更加丰富,可读性更强,也使得网友愿意长期停留在平台上。 第三,微视跟微博一样,都有很强的媒体属性。微视每天产生无数条的短视频内容,有些视频极具新闻价值。比如杨幂和刘恺威大婚期间,一线婚礼现场的微视频就非常有价值,而且成为了众多门户视频网站引用的对象,还有像两会、马航等一些热点新闻事件中。 第四,微视的移动产品特征使然。当下移动互联网已成主流,人们在移动终端的产品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且移动产品随时随地进行视频录制和播放的特征,使得产品不再受制于设备。 新媒体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微视的爆发一方面是基于微视的产品基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下正处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时代交替当口。因此,如果将微视作为一个新媒体的典型案例来分析,我们还可以清晰的判断出新媒体在未来的发展走势。 1、自媒体主导的内容生产模式 事实上,从去年虎嗅,钛媒体这样的自媒体平台的爆发开始,由自媒体主导内容生产的模式已经普遍得到了业界认可。自媒体的本质就是UGC,即用户生产内容。虎嗅去年之所以能够很快做出了影响力,跟其拥有超过1000名的原创自媒体作者密不可分。有了这些自媒体达人的存在,甚至不需要专职记者写稿,只需要几个编辑对内容方向和质量进行把关,就可达到生产高质量内容的效果。 而微视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视频自媒体的聚合平台。这上面不但聚集了一些明星大腕,更多的参与者是一些爱分享短视频的草根达人。这些

陕师大读书笔记

篇一:陕师大读书笔记专用10篇 一:文学部分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了自己。 最终他的顽强意志却并没能得到好的结果,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可老人最后说:“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在26个字间阐述了英雄的含义,生命的意义,也在刹那间烘托了全文,点明了文章主旨: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 “那是什么?她问一名侍者,指着那条大鱼的长长的脊骨,它如今仅仅是垃圾,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了。 “tiburon,侍者说,eshark。他打算解释这事情的经过。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在这段话里,作者通过老人的梦含蓄的表明,老人依旧有梦想,依旧有热血及与生活抗争的勇气,他没有倒下,没有失败。游客的无知也说明了一点:或许英雄会不为人知,但只要有与命运斗争的勇气,人人皆是英雄。 生活中,能压倒一切的不算是强者,但不被一切所压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拿破仑曾经说过:“默认自己的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所以,人最先应当战胜自我。有很多人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才能的有限,真实,才能往往得力于自我竞争。自我竞争,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最好的成绩超过自己原先所创下的“最好成绩”。人要逾越自己过去的最高度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只要你跨过这极难的一步,你就再一次战胜了自己,你跨过这极难的一步,你就会更上一层楼。在现实生活中,人和自然是对立的,人总是要受到大自然的磨练,只有能够坚持进行坚强不屈的斗争的人,才能获胜。虽然有时人们会战胜自然,有时会被自然所打败乃至于被毁灭,但是最重要的是,当自己被自然所打败的同时,自己能否使自己的意志不消沉,重新回复自信,以更高的热情去迎接大自然的挑战。 ——《雷雨》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在这梅子初黄,菡萏微红,闷热的夏季,“平地一声雷”,年仅23岁,清华大学的学生曹禺挥笔写下惊世之作——《雷雨》,同时造就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同样是在令人烦躁的夏日,我重读《雷雨》,依旧对他二人颇有感触。他二人便是曹禺最先构思出的角色,周蘩漪和周冲。 谈到曹禺,提到《雷雨》,没有人会忽略曹先生刻画得最经典的人物,周蘩漪。她疯了,不断地有人说她疯了,周

从石涛的艺术观念看现代艺术论文

从石涛的艺术观念看现代艺术论文 内容摘要:文章论述了石涛艺术的表现观念、形式、语言与现代艺术的“情感性”“表现性”“抽象性”的一脉相承之处。 关键词:石涛现代艺术 列夫·托尔斯泰在《论艺术》描述艺术活动的情感性,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石涛主张,“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全,即笔墨由造化产生,又顺还之于造化去。”①他切实地实践了“进此当以天地为师”的理念,其一生都在“搜尽奇峰打草稿”,则是物我合一的即景“情感”,合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代优秀传统。 现代派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是“情感”的表现。石涛是清初画坛杰出的革新家,他冲破陈规,反对不师造化,陈陈相因,拘泥于古人的创作方法,要求从真实山水中写出生动活泼的富有生命的新风格。“主人门不出,领略一庭秋”“窗中人已老,喜得对梅花”“船窄人载酒,岭上树皆酣”“秋老树吐脱,林深人自闲”“谁从千仞壁,飞下一舟来”,从这些小品的诗情画意中,可能看出石涛这个出家人本是一个陶醉于生活的真正艺术家,他视觉敏锐,文思如源,写诗作画,尽情发挥自己的独特感受,笔底锋芒毕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全不像压抑性情的佛门信徒。可以说,他是个十足的“现代派”的艺术家。

现代派艺术更附合艺术的本源,是艺术家内心世界“情感”的反映。现代派艺术主张“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 ___依赖”“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强调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信息”,反映着时代的哲学、人文、信仰、道德等。 西方的绘画艺术进入印象主义时期,标志着绘画艺术进入了现代派艺术时期,莫奈的《印象日出》,讲究是“有意味的形式”。后印象主义的凡·高、塞尚重情感,象征把绘画推向风格主义。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蒙得里安都从写生中走过来,又更艰难地走出这条因循前人的老路。着意探寻自我的感受和形式美的规律,从客观形象到艺术境界之间,亦即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之间,无不是“情感”在艺术升华。以“情”动“人”,作品才有感染力,而且寓意深刻、发人深思,与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进此当以天地为师”的理论一脉相承。 中国的吴冠中、林风眠的绘画充满现代主义,而又具传统绘画的气韵生动,抒情意趣“似与不似之间”表达情感,这是东方艺术的精华,也是现代艺术“情感”的表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