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

当代伦理学的新领域

第一节应用伦理学概述

一、应用伦理学的兴起

1、元伦理学走到了尽头:

应用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伦理学反思从单纯的理论构造、规范论证过渡到关注实践这样一种历史性的转变。这一转变最先起源于美国,随后才传播到欧洲及世界各地。

应用伦理学的兴起是当代英美哲学家反对元伦理学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西方伦理学从单纯的理论构造和规范论证转向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结果。

从摩尔等人开始的元伦理学,其主要特征就是强调对道德语言的研究,忽视对现实道德问题的研究,使其研究领域越来越狭窄,同社会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

受到许多关心现实道德问题人士的批评。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元伦理学似乎已走到尽头。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一代伦理学家终于不再封闭于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的象牙塔中,他们开始以直面现实的态度去思考、关注现实的道德争论,并在公共论坛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于是,一种反叛分析伦理学的伦理学出现了,这便是应用伦理学(applied ethics)。

2、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类在实践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诸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制度设计及其公正;社会财富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生命

过程中的堕胎与生命权;基因与个人隐私与人格尊严与生命安全保障;微电子技

术和信息工程技术普遍应用所引发的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交往关系,等等。这些问

题是亟待人们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又在已有的伦理学理论中无法直接找到解决

方案的问题。生活迫使人们直面现实,回应生活实践本身所提出的严峻课题。

在内外因的双重作用下,应用伦理学应运而生。应用伦理学的诞生,首先表

达的是现代性社会分化对传统伦理学提出的挑战,是伦理学本身问题域的转变;而在深层上则标志着伦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的应用转向。

二、“应用”什么?

应用伦理学“应用什么”关系到应用伦理学可资利用的资源问题。

(一)理论伦理学的原则与规范

应用伦理学不能完全脱离理论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把基本的伦

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应用到社会生活具体的道德难题和伦理情境中,自然需要把理

论伦理学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以理论伦理学研究所提供的根本理念、一般原则

和基本准则为研究依据,从理论伦理学那里寻求自身理论前提的内在合理性证明,获取道德原理和准则规范形而上的思辨考察,否则应用伦理学会因为缺乏基

本伦理理论的前提说明,而沦为具体部门的“纪律”要求。

(二)相关学科的理论资源

各种与之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的理论也是可以“应用”的资源。由于应用伦理学具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和境遇指向,必然要对各学科领域中的具体道德问题进行伦理学的思考和探索。从这一意义上说,应用伦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因此,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的理论原则也是可以“应用”的资源。

但这并不意味着应用伦理学就是几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交叉学科间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产物,只有全面介入相关学科领域后,才有可能对所研究的道德难题、伦理困境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透彻的分析与评判。

三、“应用”于什么?

应用伦理学“应用于什么”涉及到应用伦理学的研究主题和努力方向。

(一)应用伦理学是否关注职业伦理?

1.一种观点明确提出应用伦理学包含职业伦理。

有人认为应用伦理学是一个学科群,它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1)领域伦理学(如经济、政治、法律、宗教、科技、生态伦理学);(2)职业伦理学(如教师、医生、军人伦理学);(3)人群伦理学(如妇女、老年、青年伦理学);(4)问题伦理学(如动物、地球、网络伦理学)。也有人认为应用伦理学是在与道德哲学相对的意义上的一切具体的实践规范伦理学的总和,是道德哲学应用于具体的社会生活领域产生的伦理学,如家庭伦理学、职业伦理学、社会公德学的理论等。

2.另一种观点则明确把职业伦理排除在外。

应用伦理学所关注的主要是伦理冲突和道德悖论问题,不将职业伦理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是视职业伦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预设或前提。

(二)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1.应用于行为

这种行为不是私人的行为,而是与伦理学原则相关的“公域”的行为,包括与社会政治和法律相关的行为、与经济相关的行为、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行为、与生命评价相关的行为以及与环境相关的行为等。

2.应用于制度

应用伦理学讨论的大多是属于次层的制度,如市场制度、企业制度、税收或财产转移制度、教育制度和医疗制度等。

3.应用于某些事件

事件常常是与伦理学评价相关的对象,而且在一个事件中,相关的行为者与相关的制度的作用是交织在一起的。通过对行为、制度和事件的研究,得出道德境遇的判断方法和伦理规范的选择原则,以及伦理道德行为的实施技巧。

四、如何“应用”?

“如何应用”也可以表述为:怎样运用伦理学原理去解决具体情景中的特殊

道德问题。这实际上也就是问应用伦理学的应用模式是什么。

(一)工程模式

在西方应用伦理学中最流行的应用模式是所谓的“工程模式”,这种模式的逻辑顺序是:(1)把普遍原则公式化并从理论上加以阐述;(2)经验地描述特定的社会背景或制度背景,包括体现在个人动机和目的之中的制度习惯结构;(3)推导把道德原则应用于此背景下可能出现的行为选择过程。

这种应用模式形式上很完美,很具有逻辑严谨性,但“工程模式”所预设的“方法价值中立论”,中立于实质性伦理观点的设定,则必须予以摒弃。另外,“工程模式”设定伦理学原理是只被用作推理前提的定论,它们不必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也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应用伦理学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一方面用理论伦理学的原理去理解、说明、评价现实中的具体道德行为或制度设计;另一方面也让理论伦理学的原理接受不断变化的现实的检验。

(二)“反思平衡”方法

罗尔斯为调和抽象理论与具体情景的冲突而提出的“反思平衡”方法更具有合理性。它既反对过分强调道德情景的具体性和相对性,又反对过分强调理论原则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而追求理论原则和具体道德情景的平衡兼顾。

在此过程中,有时对理论原则的反思压倒了对具体案例的道德判断;有时对案例的深思熟虑又迫使人们修正原则。因此,不存在保留一方面而抛弃另一方面的问题。这意味着,在应用伦理学中,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伦理道德问题的统一的理论原则,伦理原则和具体道德情景总是处于互动的关系之中。

(三)达成共识应遵循的原则与步骤

由于应用伦理学所体现的并不是一种个人性的决策行为,而是一种集体性的决策程序,它要求调动全社会的智慧通过协商和讨论对道德冲突的各种层面及因素进行周密的权衡,从而求得理性论证基础上的道德共识。在运用这些方法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应遵循一系列的原则,比如:系统整体原则、普遍正义原则、自愿允许原则等。其中达成共识的基础是“自主原则”,而“不伤害”则是应用伦理学最核心的价值原则,伦理委员会是应用伦理学的实践平台,是人们通过民主对话与协商应对和解决社会生活中涌现出的伦理悖论与道德冲突,从而形成道德共识的重要场所,在伦理委员会中,伦理原则是形成道德共识的哲学依据,社会共识是形成道德共识的背景因素,诉诸表决是决策程序中的最后步骤。

第二节环境伦理

一、当前的环境问题

1.水体污染和淡水资源紧缺

2.大气污染

3.能源浪费和紧缺

4.森林滥伐和草原退化

5.土壤退化和粮食危机

6.矿产资源短缺和重金属污染

7.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8.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二、中外学术界探讨的主要环境伦理问题

(一)自然价值问题

这一问题涉及自然有无价值和自然是不是价值主体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自然有价值并且自然本身就是价值主体

自然具有内在的客观价值。这种价值是自然本身具有的创造属性,这些属性使自然物不仅能主动适应环境实现生存和发展,而且使它们相互依赖、竞争、协调发展,从而增加自然本身的复杂性和创造性,确保生命朝多样化和精致化方向发展。

比如或荒野具有多种价值:经济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生命价值等。

2.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

认为人是惟一价值主体,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按人的价值和利益来征服自然。西方的“知识就是力量”

中国的“人定胜天”

(二)自然权利问题

自然价值论是自然权利论的基础。西方自然价值论者从不同层面揭示自然的权利,强调自然权利的不可侵犯,提倡敬畏、尊重、保护自然。我国多数学者认为,所有生命形式都有生存权利,但不能无差别地看待人和其他生命的权利,且人类权利和自然权利是有矛盾的,自然权利大体包括生存和发展权、自主不受干扰权、平等权和受尊重权等具体内容。

(三)环境伦理建设问题

促进环境伦理理论研究和宣传,增强人类环保观念;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和实施;优化生产,防止污染;发展科技,合理利用资源;开展国际合作,保护全球生态平衡。

(四)国际环保正义问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矛盾,促使国际环保正义问题的产生。

讨论:应该遵循“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

第三节生命伦理

一、生命伦理的难题

(一)人工受精、试管婴儿、克隆人

1.人工受精

人工受精是用人工技术将精子注入母体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生育方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夫精人工受精;二是非夫精人工受精。人工受精可以解决不育问题,有利于优生优育,提供“生育保险”。但是,人工受精也带来了伦理上的难题。

第一,人工受精是否道德?特别是面对非夫精人工受精问题时,一些人会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不道德的。

第二,是否应该将非夫精人工受精的实情向孩子公开?

第三,能否满足未婚女子的人工受精要求?

2.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是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如在试管中)结合形成胚胎细胞并对它进行培养,然后植入子宫,让其在子宫继续发育的生殖技术。它在解决不孕不育问题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伦理问题,如是否自然?是否道德?

3.克隆人

克隆(Clone)指通过无性繁殖的手段从单一的生物体的任意一个细胞制造出和母体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后代的技术。克隆人也就是用无性生殖手段制造出与供体细胞遗传上完全相同的人。

(1)克隆人的道德困惑,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者基于下列理由:第一,克隆人是不人道的,违反神的旨意;第二,担心克隆人不能无缺陷的平安降生;第三,克隆人会带来人伦关系的混乱;第四,克隆人技术会被滥用,第五,克隆人会导致人类基因库的单一性。

赞同者基于下列理由:第一,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人类早晚会接受克隆人;第二、克隆人具有优生价值;第三,克隆人具有医学价值。

(2)对待克隆技术的正确态度

既然秘密已被揭开,再试图去掩盖是徒劳的,但也不能因此就任由科技去不负责任的触摸伦理的神圣。这就需要对科技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规范与引导,以到达二者的共生。

首先,增强科学家自身的伦理责任感,认识到科学上能够做到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就是伦理上应当做的事情。

所以,科学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主要不在于科技本身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关键在于起价值合理性。应努力做到“能做”与“应做”的统一。

其次,对科技的发展保持应有的宽容精神,这既是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性多元社会的内在要求。决不能用既有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简单地否定科技的进步,因为人们对新生事物的价值判断也存在理性不及的情况,使得人们容易对新生事物持敌对排斥态度,但这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证明是不明智的。科学的发展需要有人去探索、冒险,社会应当对此有一种必要的宽容精神。

(二)安乐死

1.安乐死的含义

安乐死是指按照病人或亲属(在病人不能表达自己意愿的情况下)的意愿和要求,经医生鉴定认可,对身患不治之症,无法挽救,濒临死亡,肉体和精神处在极度痛苦之中的病人,使用医学方法使其在无痛苦中度过死亡阶段的过程。

2.安乐死的伦理困惑

支持安乐死的理由:第一,安乐死是濒临死亡的病人减少痛苦和折磨;第二,安乐死可以节省大量医疗资源;第三,安乐死是对人选择死亡方式的权利的尊重。

反对安乐死的理由:第一,“好死不如赖活着”,生的价值大于死的价值;第二,活着对他人的心理价值、情感价值巨大;第三,不管出于什么动机,致人死亡总是不道德的;第四,容易被人利用来杀人。

二、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

(一)社会主义功利原则

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衡量行为善恶对错的最高标准,要求人们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维护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具体应用于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行为上,它以患者或相关的其他人的利益作为衡量行为对错的最高标准,要求医务人员或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其他行为者维护、促进患者或其他人员的生命和身心健康,并尽量减少费用。

(二)社会主义人道原则

首先,维护和促进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其次,关心、爱护和尊重患者。

(三)尊重生命原则

尊重生命原则指的就是生命、生存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既要尊重、珍惜他人的生命,不能轻易放弃和剥夺他人的生命,又要尊重、爱惜自己的生命。

(四)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一条重要的伦理原则,它要求每个人得到其应该得到的各种利益和好处,承担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具体来说,公正原则要求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具备以下特性。

第一,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必须具备公益性。

第二,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必须具有公平性。

第三,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必须具有有效性。

(五)自主原则

自主原则要求涉及别人的行为必须得到别人的允许,涉及自身利益的行为,每个具有健全思维能力的成年人具有自决权。具体在医疗卫生领域,自主原则指在一般情况下,有健全思维能力的成年病人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医疗和如何医疗等。

(六)保密原则

医疗中的保密原则即医疗保密指医务人员保守病人的秘密,不向他人泄露病人的秘密和隐私,以维护病人的利益,确保病人对医生的信任。

首先,医疗保密是维护病人利益,尊重病人权益的需要。

其次,医疗保密是维持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保证在诊疗中病人能和医生主动合作的需要。

讨论:应不应该“克隆”人?如何对待“安乐死”?

第四节网络伦理

一、网络世界的伦理问题

(一)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安全方面的伦理问题

1.未经允许借用、移植、复制他人的程序和信息,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2.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使其他人的计算机停止工作,丢失信息。

3.利用网络修改、破坏他人计算机里的信息。

4.利用计算机网络非法谋利。

(二)通讯自由滥用方面的伦理问题

1.在网络上传播和接收黄色信息。

2.在网络上进行恶意的政治攻击和人身攻击。

3.利用网络欺骗感情,玩弄异性。

(三)隐私权方面的伦理问题

1.电脑黑客的入侵

2.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

3.侵犯员工的隐私权

二、网络伦理规范

(一)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首先,侵犯知识产权损害信息生产和传播企业利益。

其次,侵犯知识产权阻碍新技术的发展。

最后,侵犯知识产权不利于信息共享。

(二)不利用网络从事有损于社会和他人的活动。

不制造和传播电脑病毒

不有意破坏他人程序和文件

不在网络上搞影响他人工作的恶作剧

(三)尊重隐私权

(四)不利用网络攻击、伤害他人

(五)不利用网络谋取不正当的商业利益

三、网络伦理建设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网络道德意识

培养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责任意识。

提高人们估计、认识自己网络行为后果的能力。

(二)建立和健全对网络行为的监督、管理机制

网络行为和网络行为者必须建立明确的、可查的一一对应关系。

建立专门的机构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三)加强对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工作

道德教育与法律制约相结合

(四)提高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保持对自己电脑系统存取信息的控制权

安装稽查控制软件

尽量避免病毒攻击

重要的信息必须备份,以便在信息万一丢失时能够弥补(五)加强网络伦理建设方面的国际合作

网络的国际性,决定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应该制定在世界范围内有效的网络行为规范,在打击网络犯罪等方面展开国际合作。

讨论:“网恋”是否具有伦理合理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