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

【孔德】

一、孔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现实大于依赖的各部分之和(即整体优先),但是为了理解这个现实,就要确信社会就象物质现象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必须

运用经验调查的方法。

二、实证社会学

1、人类认识演变的规律:①神学阶段②形而上学阶段③实证阶段

2、实证主义的含义

1)、实证意味着真实,而不是虚幻

2)、实证意味着有用,而不是无用

3)、实证意味着肯定,而不是犹疑

4)、实证意味着精确,而不是模糊

5)、实证意味着由相对代替绝对

3、孔德认为,社会学应当像物理学或化学用严格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质世界一样,也采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它是研究人类社会秩序与进步的一般法则的科学。

4、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三、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A、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静力学在逻辑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

【人性结构】人性的三重性质:情感活动才智

【社会性质结构】孔德认为,宗教(既是情感、行为又是信条或信仰)、语言(才

智的反映)、所有制、家庭(情感单位)、社会组织和劳动分工(人类本性中的一个

活跃因素)等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B、社会动力学是孔德关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理论。进步本质上是观念和思想的进步,人类历史上的几个重大阶段都是由思想方法决定的。

【两者的关系】:

社会静力学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社会动力学叙述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

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动力学从属于静力学。“进步就是秩序的发展”。

四、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

?1、军事阶段

?2、过渡阶段

?3、工业阶段

?孔德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除了理性的因素,还包括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

【涂尔干】

一、《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1、社会现象:

所有“活动状态”,无论固定与否,只要是由外界的强制力作用于个人而使个人感受的;或者说,一种强制力,普遍存在于团体中,不仅有它独立于个人固有的存在性,

而且作用于个人,使个人感受的现象,叫做社会现象。

2、社会现象的特征:

?社会现象的外在性

?社会现象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现象的普遍性

3、社会现象的动态部分和形态部分

由生理现象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即关于思想、行为和感觉的现象,我们统称为“活

动状态”现象。它们是社会现象的基本部分。如道德、宗教教规、社会潮流等。

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外貌的、形态的现象,我们称为“存在状态”现象。如组成社会的

各个基本分子,这些分子的形式和集合的程度、各地区人口的分布、交通道路的状况、人们的居住环境等。

4、观察社会现象的规则——将社会现象看作客观事物

①在科学研究中排除所有成见

②根据社会现象的外部共同特征进行定义

③客观地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

二、关于区分规则现象和不规则现象

如果不是从性质上而是从存在形式上去区分,可以把普遍存在的现象称为规则现象,

把其他特殊的现象称为不规则或病态现象。(出自原著)

三、解释社会现象的规则

1、解释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产生社会现象的真实原因和社会现象所实现的功能。

2、一种社会现象只能通过其他社会现象去解释。

3、社会现象包括“社会环境”和其他现象。用社会现象来解释社会现象时,其中最重要的是用社会环境来解释其他各种社会现象。

四、社会环境

A、事物。是一些以往的社会活动的产物,诸如法律、风俗习惯、建筑、艺术等。

B、人的环境。社会容量:社会团结在一起的数目。社会动态密度:群众的集合程度。

五、关于检验社会现象的规则

?1、比较方法必须坚持因果关系的原则

?2、共变方法与社会现象的研究

?3、比较社会学是社会学本身

六、《社会分工论》

1、劳动分工产生的原因:“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的增加所导致的人们之间生存竞争不断加剧的结果。

2、劳动分工产生的社会后果——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3、社会分工的三种反常形式

①失范的分工

由于缺乏充分而有效的社会规范,因而使得分工过程中各个机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得不到正常规定和调节的那样一种劳动分工。

②强制的分工③不适当的分工

4、消除危机的方法:职业群体与职业伦理的建设

涂尔干把现代社会各种危机的产生原因归结为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的丧失。

涂尔干有关现代社会危机解决方案的理论中,国家、个人和法人团体之间是一种相互辅助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国家借助于法人团体这种中介力量来对个人的行动进行具体的管理和规范,又通过对法人团体的监督和节制来捍卫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受这些法人团体的侵犯;个人从法人团体那里获得最直接的道德生活环境和生存意义,又从国家那里获得自由和独立的保障,但个人也必须接受法人团体和国家的规范与引导;法人团体虽然受到国家的控制,但却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借助于国家的力量来实现其在全国范围内的联合和调节。

七、《自杀论》

1、自杀是指凡由受害者本人积极或消极的行为直接的或间接引起的、受害者本人也知道必然会产生这种后果的死亡。

2、个人自杀属于个体层次,而自杀率属于社会层次。社会学对个人自杀事件并不感兴趣。社会学兴趣的只是自杀者在某一群体或某一社会中的比例,即自杀率。

3、直接影响自杀的社会原因

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自杀率的社会因素,涂尔干通过追溯导致现象的原因来对自杀现象分类。即直接考虑自杀是随着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宗教信仰、家庭、政治团体、行业团体等——发生变化的。然后利用统计资料对自杀类型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细致

的分析。

上述分析表明,自杀虽然是个人行为,但却具有一种无可否认的社会性质。无论是何

种类型的自杀,本质上都是由于某种社会原因而造成的。

?利己主义自杀:与个人主义的兴盛相随的社会整合不足;

?利他主义自杀:社会整合过度;

?失范型的自杀:与社会进步相随的秩序瓦解。

?各种各样的个人因素顶多只是直接促发自杀行为的导火索,而非影响自杀率的根本因素。

【滕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

“共同体”与“社会”是人类共同生活的两种表现形式。

?共同体生活的基本特征是:人们的相互联系是建立在亲密的、排他的、纯朴的自然感情基础上的有机联系体。共同体是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来

的人群组合。它的基础是“本质意志”,即表现为意向、习惯、回忆,它与生命

历程密不可分。它体现为一种有机整合。

?社会则是建立在外在的、利益合理基础上的机械组合的群体。社会是靠人的理性权衡即“选择意志”建立起来的人群组合,是通过权力、法律、制度的观念组

织起来的,是一种机械整合。

【齐美尔】

见课本

【韦伯】

1、价值相关与价值中立

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

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

价值中立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研究

机构的区分。

价值相关性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和收集材料上所表现出的主观

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

观目的性。在通常情况下,研究者根据其所在社会中人们所持有的一般文化价值,选

择经验中的某一部分题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特定时代的价值目标对社会科学

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探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理解社会学

在韦伯看来,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韦伯是这样为社会学下定义的:“社会

学(就这个多义词在这里所表达的意义)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行诠

释性的理解,并从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

3、社会行动及其分类

韦伯从理想类型的思想出发,对社会行动进行了区分。他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a、目的合理的行动:是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他人客体行为的期待所决定的行动,这种期

待被当作达到行动者本人所追求的和经过理性计算的目的的“条件”或“手段”;

b、价值合理的行动:是通过有意识地坚信某些特定行为的——伦理的、审美的、宗

教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自身价值,无关于能否成功,纯由其信仰所决定的行动;

c、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是通过当下的情感和感觉状态所决定的行动;

d、传统的行动:是通过根深蒂固的习惯所决定的行动。

4、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韦伯认为社会学应始终将个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5、社会学方法论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

特点

?①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不同于经验事实;

?②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对繁多的经验进行整理后,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具有共性的或规律性的东西,使之成为典型的形式。

分类韦伯的理想类型划分为三大类:(1)具体的历史事件的理想类型,或者说是

由于历史的特殊性确定的理想类型。如,“新教徒的伦理观”、“现代资本主义”(2)社会现实的抽象因素组成的理想类型。“官僚制”、“封建主义”(3)“一种特定类型的理性化的重构”。“经济人”。

6、韦伯的政治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1、权力: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排除抗拒其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什么。

2、统治(支配):一群人会服从某些特定的(或所有的)命令的可能性。

3、纪律:是指在所属的多数人员中找到由于训练有素而自觉地、机械地、公式化地服从某一命令的机会。

7、统治的理想类型

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Charisma)法理型统治

8、科层制的特点

?首先,韦伯对科层制管理机构的构成作了如下说明,他指出管理班子在最纯粹的类型中是由这样一些官员组成的:

① 他们人格上是自由的,并且仅仅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

② 组成牢固的职务等级;

③ 具有严格的职务权限;

④ 根据合同,从而原则上是以自由选择为基础,并按照专业熟练程度进行职务聘任,严格说来,应当是通过考试来确定,并以文凭来鉴定其专业熟练程度;

⑤具有以货币形式付给的固定薪金,多数人有退休保障金,薪金的多少按等级职位、责任大小以及“身份尊卑”的原则分档划开;

⑥把自己的工作视为惟一的或主要的职业;

⑦按照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而不是按照上司的印象来决定一个人的升迁;

⑧管理者并不因其所履行的职务而具有任何特权,他们也不应占有生产资料;

⑨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9、宗教社会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见课本

【结构功能主义】

1、模式变量理论的提出表明帕森斯将分析重点由社会行动转向社会系统。

五大模式变量:普遍性与特殊性扩散性与专一性感情性与中立性

先赋性与自获性公益性与私利性

2、行动系统的普遍功能要求:AGIL

?帕森斯认为,行动系统为了保证其本身的存在、持续以及有效性,必须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在一般意义上,有4种必要功能:

?①适应(Adaptation )。能够确保从环境获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

?②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 )。能够制定该系统的目标和确立各种目标间的主次关系,并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

?③整合(Integration )。能够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

?④潜在模式维系(Latency即pattern maintenance )。能够维持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之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以及处理行动者的内部紧张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紧张问题。

?这就是AGIL功能模式。

【默顿】

功能分析的范式

显功能:是有助于系统调适、为系统参与方期望和认可的客观后果。

潜功能:是无助于系统调适、系统参与方不期望也不认可的客观后果。

【社会冲突论】

【达伦多夫】

辩证社会观达伦多夫认为,事实上的社会有两副面孔,一方面是它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是它的冲突性。

?准群体指在强制协调组合体中占有相同地位、但其利益尚处于潜在状态的人群集合;

?显群体是普遍意识到与地位相联系的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组织起来的处于共同地位的人群集合。

a、影响冲突强度的因素

?社团的重叠程度;

?权威关系与其他报酬分配的相关程度;

?社会流动性的程度

b、影响冲突烈度的因素

?社会经济的剥夺情况;

?冲突的调节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

社会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求。

1、库利将之定义为“镜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他人的姿态充当了镜子的

作用,从中可以看到并衡量自身;正如他们在其社会环境中看待和衡量其他事物一样。我的自我意识是我从别人的心里看到别人怎么看的我。

库利对符号互动论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镜中自我”思想。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

念是在与交往中形成的。自我要以社会为镜子,我们的面相、衣着、姿态、性格、事

业等等是否满足自己的理想都可凭这面镜子照了出来,这就叫做“镜中的自我”。他还认为,初级群体为人们创造了了解“镜中我”的环境。

3、原初群体

他对原初群体的定义是一个面对面亲密地关联与合作的群体。原初群体有塑造自我的

力量,就是使镜中我得以形成的群体。最常见的原初群体就是家庭、邻里与儿童游戏

群体。他认为原初群体中所显出的人际关系之特性就是哲学家所说的“人性”。人性

不是在个人里面的某种特性,因为无论个人有什么特性都是由原初群体所塑造出来的,若脱离原初群体,这样的特性也会退化消失的。而原初群体中的人类特性是放诸四海

皆然,所有人类社群都基本相同的。

4、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和情境分析的思想

“如果人们把情境界定为真实的,那么它们在结果上也就是真实的”。这一被称为“托马斯公理”的假设向人们展示,情境的社会定义尽管是主观的,但却有其客观的

结果。

情境定义的概念使人们注意在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有一个人类行为特有的解释、选择、判断等主观的心理活动。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反应是以人们对所处的客观环境的

判断为前提的。个人的定义受到社会定义的制约。

?如果用“托马斯原理”去解构毛泽东的一句名言,那么虚心不一定会使人进步,骄傲也常常不会使人落后。因为如果周围的人都将你视为一个骄傲的人,你就

别无选择,只能够按让人感到值得骄傲的方式去生活。

5、米德

米德对符号互动论思想作了全面的阐述。米德认为,人类个体的自我反省、反思、自我控制之所以能存在,就是由于人们参加到了社会互动中来,并且掌握了互动中产生的语言等交往工具。米德对“自我”做了尤为深入的研究,他不仅明确区分了“主我”和“客我”,而且进一步研究了儿童的自我的形成发展过程。他将这个过程分为“嬉戏阶段”和“群体游戏阶段”两大阶段。

米德强调自我发展的两个阶段:

?A、嬉戏(玩耍)的阶段

?B、游戏的阶段

?米德认为完整的自我既是“主我”,又是“客我”。

?A、所有他人的态度组织起来并被一个人的自我所接受,构成了“客我”。

“客我”是有机体自己采取的一组有组织的他人态度。

?B、“主我”是有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是动作的原则、冲动的原则和创造性的原则;它在其行动中改变社会的结构。

?他人的态度构成了有组织的“客我”,然后有机体作为一个“主我”对之作出反应。

【舒茨】

1、.赋予行动以意义

在舒茨看来,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涉及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前者是“我”

如何确定意义的问题,而后者则涉及“我”与他人如何建立“主体间性”的意

义问题。前者主要涉及的是时间问题,而后者主要涉及的是符号和沟通问题。2、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持续的意识过程,是具有时间性的,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是已经冻结的、空间化的。

相应地说,韦伯所谓“行动”实际上既可指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过程,也可指业已

完成的状态。前者舒茨称为“行动”,而后者舒茨称为“行事”。

当“我”处于“行动”状态时,“我”就沉浸在绵延的时间流中。而一旦当“我”意

识到这一绵延,这种意识本身就使我脱离了这种时间流,使我借助时间的回溯,通过

反思的态度总结经验,从而使持续的意识流转化为冻结的、空间化的完成状态,将“行动”构成“行事”,最后从中构成行动的意义。

3、舒茨在使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时,仍然认为生活世界作为一个文化世界,是日常人们所作所为的基础,但放弃了生活世界的先验性这一观念,而且试图通过运用社

会学方法分析生活世界的结构,以揭示先验性本身的生活世界基础。在舒茨的分析中,生活世界是与自然态度和主体间性这两个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处于生活世界中的人,其基本特点就是自然态度。它使人们认为生活世界是不言而明的现实,普通人的

任何社会行动,对世俗“问题”的任何考虑,却都是以这一不言而明的生活世界为前

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先验性、客观性等观念正是在这种自然态度中产生的。

【北大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解简答表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社会学系】

育明教育推荐参考书目(解析) 社会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一. 社会学理论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2005年。 2、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北大出版社,2006年。 3、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人大出版社,2008年。 4、吉登斯:《社会学》?,北大出版社。2009年,870页。 5、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 6、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二. 社会学方法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大出版社,1997年。 2、郭志刚:《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人大出版社,1989年,456页。 3、袁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53页。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5年。 5、卢淑华:《社会统计学》?,北大出版社,2005年,504页。 6、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人大出版社,1999年。 ◆三. 社会学分支理论与方法 1、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2004年。 2、佟新:《人口社会学》○,北大出版社,2004年。 3、杨善华:《家庭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89页。 4、方文:《群体过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242页。

5、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人大出版社,2009年。 ◆一、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分支理论与方法 ?(理论+教程)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重点精读○?只看2~13章。 ※概论性质的教材,反复阅读,背诵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至少占40分。 2、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精读○(笔记与书结合) ※北大多位老师按照人物思想编著的教材,难度稍大,应认真阅读。重点掌握经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线索,以及核心理论概念和理论命题。自己总结出理论点。 ?上卷:太散,不适合考试,不妨用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下卷:对于后现代名家思想的把握,只需要精读该书即可。——重点掌握舒茨、加芬克尔、科尔曼、新功能、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布 迪厄的思想。 ㊣题型:论述为主,至少占40分。 3、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 ..》○精读○ ※古典和现代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如2007年考“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20分;2009年“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 ㊣题型:至少占20分。 4、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精读 ※比较通俗易懂,复习考研很有针对性。尤其注意每章后面的评价部分。?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掌握重要概念,有可能出简答。 ?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复述名著的主要内容即可。(参考资料:提纲)?谢立中《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论文专著。后现代考题可能由谢老师出题,如2007年关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考察,2008年关于“福柯权力思想”的考察。 ?(人口+劳动+心理+家庭+城市) 1、佟新《人口社会学》○精读○; ※系统掌握人口社会学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相关问题。㊣题型:考试占10分。 2、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精读○; ※掌握重点章节核心内容。精简内容,以便记忆。㊣题型:考试占10分。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

1 社会学正式出现于(C ) A.人类社会出现时 B.十三世纪 C.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 社会学的创始人:(A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3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B.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整体 C.过去了的社会 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 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C )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客观存在的实体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聚集到一起 5 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 ) A.社会

B.小康社会 C.理想国 D.和谐社会 6 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C ) A.孔子 B.马克思 C.孔德 D.韦伯 7 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A )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8 《自杀论》的作者是(C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马克斯·韦伯 9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 B.帕森斯和默顿 C.科赛和达伦多夫

D.库利和米德 10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D) A.1952年8月 B.1958年6月 C.1978年12月 D.1979年3月 11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 ) A.晏阳初 B.费孝通 C.景汉 D.本文 12 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 ) A.庆典方式 B.拜访方式 C.礼仪禁忌 D.科学技术 13 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 A) A.文化特质 B.文化特质丛 C.文化丛 D.文化模式

2018年电大西方社会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资料全【完整版】 (5)

作业一思考题 请比较分析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等方面有何区别与联系?(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作业二阶段性测验(第1至10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自1838年(D )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 2.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 3.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 )→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 4.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C )。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事实D.社会组织 5.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 A.物理学B.几何学C.心理学D.动力学 6.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 7.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A )的。 A.非逻辑B.合逻辑C.合理性D.合规律性 8.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D )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B.社会进步C.道德要求D.直接利益 9.默顿认为,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之为(B )。 A.隐功能B.功能失调C.反功能D.显功能 10.米德提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 C)。A.情感沟通B.语言交流C.姿势对话D.意义表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孔德认为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 2.齐美尔根据服从于多数人、服从于组织、服从于思想原则这三个标准对统治与服从的关系进行了划分。 3.迪尔凯姆论述了利己性自杀、利他性自杀、失范性自杀等三种自杀类型。 4.韦伯指出,理解社会行动的基本形式是投入、体验和设身处地。 5.米德指出,游戏阶段是嬉戏阶段的发展,它的基本特点是复杂性、组织性、规则性和预期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实证阶段(孔德) 孔德认为,实证阶段是超越了神学和形而上学虚幻性和绝对性的阶段,是以实证科学为知识基础,直接面向经验事实的阶段。 2.社会比率(迪尔凯姆) 社会比率是由个人行为或个别事实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统计比例或计量关系,如出生率、死亡率、失业率等。 3.有机团结(迪尔凯姆) 有机团结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 4.社会唯名论 韦伯的立场被称为“社会唯名论”,其实质是认为那些诸如阶层、阶级、组织和社会比率等概念并不是实际存在,而是表达人们思想观念的名词,真正实在的是受主观意愿支配而真实行动着的人。 四、简答题(每题10分,2道题,共20分) 1.帕森斯A—G—I—L框架中的适应、目标达到、整合与维模(即潜在的模式维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47

福建自考心理学“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47) 这是科塞重点分析的第二种冲突类型。科塞注意到:“关系越紧密,感情越投入,就越倾向于压抑敌对的情感。而不是把这种敌对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次级关系中,比如企业合伙人的关系,敌对情感往往能相对自由地表达出来;相反,在初级关系中,参与者全部投入使得这种情感的发泄对他们的关系形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敌对情感趋于积累起来,并得到进一步强化。这就是说,在初级关系中,冲突不易爆发,但是不等于没有矛盾。如果不注意敌对情感的释放,让敌对情绪积累起来,一旦冲突爆发,就可能非常激烈。例如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冲突就是这样。 同时,科塞也注意到紧密关系中,当不牵涉到参与者的整个个性,也就是说,参与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是一种片面的关系时,冲突并不一定带有敌意和攻击性。例如老同学关系、老同志关系、朋友关系便是如此。 (三)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 这是科塞重点分析的第三类社会冲突类型。它是依据冲突发生在群体内部还是外部而划分的。内群体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外群体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之间酌冲突。科塞分析了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酌一些重要特征。 在分析内群体冲突时科塞指出,R群体冲突的激烈程度与其成员的人格投人程度相关。“在只是涉及其成员人格表面部分的群体中,或用帕森斯的术语来说,在其关系是专门性的和非情感性的群体中。其冲突的程度要比在其关系是扩展性的、情感性的,其成员用整个人格从事其活动的群体中的冲突程度低,也较少是最烈的。” 因为,前者成员之间关系的强度远低于后者。前者的成员以部分人格投入群体,那么情感性因素进入现实性冲突的可能性也就较小,所以冲突的程度便相对的低些。 此外,在内群体中,那些积极热情参与群体生活的成员,对群体中的“叛徒”会采取更多的暴烈式反应。因为那些积极的成员是与群体的生存联系在一起的,而叛徒即便不是在实际上也是在象征的意义上威胁到群体的生存。再加上叛徒离开群体后往往对原来群体的精神进行一系列的清算,这就更使得原来的群体把其视为危险的象征而激烈地反对。 再有,群体对于内部异端分子的反应有时要比对变革者更充满敌意。因为叛徒离开这个群体只是到敌人那里去。而异端分子虽然拥护群体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但是主张达到同一目标的不同手段。从而使群体分裂成不同的派别,严重威胁了群体内现存领导人的政治地位。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正确答案:B 2.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正确答案:C 3.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正确答案:B 4.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A.角色丛 B.复式角色

精选文库 C.先赋角色 D.实际角色 正确答案:A 5.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优势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正确答案:C 6.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反社会化 正确答案:A 7.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同事一起春游 B.赶时髦 C.抢购 D.球迷闹事 正确答案:D 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库利

精选文库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正确答案:D 9.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正确答案:D 10.“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 1.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生理 正确答案:ABC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现代社会学理论》精.doc

《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结构 见书P7——P15页 第二章行动:社会安排中的意义和动机(构建理论) 韦伯和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人类意图的产物。 1、韦伯:德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一位奠基性的人物,也是构建理论的奠基人。认为人总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社会现实的行动者,其行动方式要看他们是以怎样的方式理解其行为的,以怎样的方式赋予行为以意义的。将社会行动体系分为四类:工具理性行为、价值理性行为、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对于非理性行为我们可以用直接性观察理解其行为的意义,而对于理性行为,我们以说明性理解其行为意义。对说明性理解要求在因果和意义两方面都必须是充分的。 2、齐美尔:德国社会学家,与韦伯同为建构主义经典理论的奠基人。认为社会的缘起在于其成员的心智中,考察的对象是个体的人及其境遇、行动。 3、符号互动理论:齐美尔影响了20世纪早期的美国社会学思想,最突出的是由芝加哥大学米德发展起来的符号互动论。符认为:社会是由代表心理过程的姿态和语言(符号)的交换构成的。 4、米德: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分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其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人类在描述自我时,既用主我“I”也使用宾我“me”。主我是思考着行动着的主体,宾我me是主我I所思考的那个客体的自我,是自我的一个面相,是他人对自我凝视的一种表达,社会经由宾我me进入个体,并且同时被主我I所建构和重构。符号互动论者讨论的互动是主我与宾我之间的内在对话,社会期待与个体的要求和表达在其中进行协调。一个发达完整的自我意味着,人们能够比较确信,自己赋予一个符号的意义与他人所赋予的意义大体一致。 5、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者,认为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主张一种拟剧视角,印象管理是其核心主张。其核心理论概念仍是自我。一是正式自我,它定位于社会情境中。正式自我是外在于人的,并寓于社会控制模型中,又是在与个人的关联中发挥作用的。第二是进行表演或印象管理的自我,这种自我是冲动的,情绪的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也正是在正式自我和表演的自我之间不断协调的过程。 6、现象学:现象学受韦伯的影响较大,代表人物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关注的是行动者通过哪些方式,将感觉材料转变成各种类型化或心智图像来解释社会世界。 舒茨对韦伯行动的意义与行动的动机是同一的观点提出的质疑,将行为的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因果动机和目的动机。 7、常人方法学:想要用一种科学的方式将社会世界类型化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学家必须以与行动者的做事方式完全相同的方式来解释社会。代表人物,[美]加芬克尔,致力于对日常生活中例行性的平凡活动进行直接经验性的研究,认为这些活动的核心特质是反身性。 8、帕森斯:自愿行动。 9、哈贝马斯:把行动分为两个主要类型:沟通行动和策略行动,但主张这两种类型的行动都是理性的,可以被观察者理解的。沟通行动理性是为了平衡把理性行动仅看作目的性的或工具性行动的片面观点,沟通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成理解。 第三章理性:个人利益最大化 1、马歇尔:马歇尔体现了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功利主义社会学思想的基础。马从需求、个人欲望或目标的角度入手来说明人的活动,并引入效用这个关键词来点明一个行动者可能追求的各种社会对象的相对价值。 2、帕累托:与马歇尔同时代的意大利政治经济学家,帕累托最优:成功的公共决策应该建立起一种个体效用的计算方法,应该明确地以全部人口的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 3、交换理论:关注的焦点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成本和收益。其核心假设是,人们会理性行动,争求价值最大化。 4、其他见书P95—96 第四章结构:决定经验的隐秘模式 1、弗洛伊德(略) 2、列维:原始的思维(略)

西方社会学理论各章复习指导与复习题

复习西方社会学理论指导及各章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复习要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知识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复习要求: 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知识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思考题: 1.试论西方社会学产生的知识背景。 2.试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传统 第二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复习要点: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复习要求: 理解孔德、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试评价孔德的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2.评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 第三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复习要点: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和知识社会学。 复习要求: 掌握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阅读迪尔凯姆的一本主要著作,并进行评介。 第四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复习要点: 社会与社会学的本质形式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和货币哲学。复习要求: 掌握齐美尔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试评价齐美尔的货币哲学理论。 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复习要点: 社会学方法论,社会行动、理性化过程、统治类型、科层制和宗教社会学。 复习要求: 掌握韦伯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试评价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

2.试分析韦伯对理性化的论述。 3.结合东亚的发展评价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理论。 第六章功能主义理论 复习要点: 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复习要求: 了解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掌握帕森斯和默顿的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试分析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 2试评述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3.分析默顿中层理论观的意义。 第七章社会交换理论 复习要点: 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社会交换论。 复习要求: 了解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掌握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社会交换论。 思考题: 1.试分析社会交换理论的渊源。

西方社会学第三次作业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1

西方社会学第三次作业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霍曼斯(1910—1989),( B.美国)社会学家。 2.在霍曼斯对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的分类与描述中,( A.成本与报酬)这对概念成为解释社会交换形式最基本的范畴。 3.霍曼斯认为,只有把社会交换行为研究聚集在( C.小群体)上,才能观察到人们真实而具体的交换行为。 4.霍曼斯用( C.成本与报酬)来讨论群体凝聚力问题。 5.以下属于布劳所讲的内部交换的是( A.友谊、恋爱)。 6.人际交换权力结构产生于( B.社会交换中的不平衡)。 7.以下选项中属于布劳的著作的是哪一项( C.《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8.美国社会学家( C.米尔斯)提出了“权力精英理论”。 9.柯林斯提出( D.互动仪式链)。 10.齐美尔将社会冲突作为一种主要的( A.社会过程形式)予以研究。 11.( A.达伦多夫)将社会冲突程度区分为冲突的强度和烈度。 12.以下选项中关于经济冲动和宗教冲动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D.宗教冲动力与经济冲动力紧密相连,具有相互亲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二者在本性上又是根本对立的。)。13.( C.丹尼尔?贝尔)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 14.以下属于丹尼尔?贝尔的著作的是( C.《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15.马尔库塞认为,( A.技术理性与政治理性的统一)是当代先进工业社会统治的最基本的特征。 16.马尔库塞是( C.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在西方社会学史上有着重要作用。 17.马尔库塞认为,( C.单向度思想)直接表现为高层文化被现实排斥。 18.马尔库塞认为,文化革命要以( B.艺术)的形式,开展一场艺术性超越的思想意识革命。 19.以下选项中属于马尔库塞的著作的是( A.《单向度的人》)。 20.马尔库塞是( B.德国)社会学家。 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 1.布劳认为,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包括(A.成本与报酬 B.惩罚与强化 C.数量与价值 D.失落与满足 E.投资与公平分配)。 2.以下关于群体的外部系统与内部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体的外部系统,指受外部环境影响产生的内部结构。 B.活动、活动和情感超出环境限制所构成的联系就是所谓内部系统。 C.任何一个群体都有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并且两个系统始终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霍曼斯的理论深受以下学者或理论思想的影响(B.行为主义心理学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马林诺夫斯基等人的人类学思想)。 4.以下选项中属于霍曼斯的著作的是(A.《社会行为的基本形式》 B.《人类群体》 C.《社会科学的本质》)。 5.布劳在分析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时指出,社会交换具有(A.非功利性 C.模糊性)。6.以下选项中属于布劳的著作的是(A.《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B.《不平等与异质性》 C.《科层制的动力》)。 7.科塞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A.被统治者对自身不平等地位的自觉意识 B.下层被剥夺状态 C.对群体的忠诚 D.亲密关系)。 8.柯林斯通过“互动仪式链”指出,社会冲突的根源主要包括(A.控制他人的主观愿望 B.资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 (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奥地利维也纳) 1.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称为行动),具有时间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称为行事),具有空间性。 2.手头库存知识(名词解释)(stock of knowledge at hand):意义构造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人们的手头库存知识。 3.主体间性的理解(名词解释) 只有发生行动的意义时才是真正的理解,要做到真正的理解,不仅要理解行动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表面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舒茨认为我们对他人行动意义的把握总是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绝对的主观意义之间。 4.社会世界的构造(填空) (1)直接经验世界:面对面的互动的世界 (2)间接经验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论时间、空间上都是间接地,存在着一种“他们”关系。 5.生活世界(名词解释)是人的直接性的世界,是感觉、需求、幻想、希望、怀疑、断言、回忆过去和预料未来的现象世界。 6.生活世界的交往基础是主体间性理解(填空) 7.生活世界的本质是同感现实(填空) 8.处于生活世界的人的基本特点是自然态度(填空) 自然态度是将生活世界视为独立的客观的存在,以缺乏反省的习以为常的方式对待的一种态度 9.库存知识在生活世界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填空) 有两种:一为类型化,另一为关联性 ①类型化:普通人总是将生活中不断变化的场景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来处理 ②关联性: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们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三种关联:主题关联,解释关联,动机关联(填空) 10.科学知识的构造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假定:(填空,简答) 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 ◆、关联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relevance)科学家构造的知识要受到其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点实际上是韦伯所谓“价值关联性”思想的一个新表述) ◆、适当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adequacy)在研究人的科学行为模式时,必须以普通人的行为为基准。(社会科学的规律是具有概率性的,而自然科学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性的) ◆、逻辑一贯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logical consistency)要具有最高程度的清晰性,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原理,可以保证科学构造的客观有效性 ◆、相容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compatibility)必须与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相容③、上面四项假定中,前两项假定阐述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得常识基础之间的关联,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概述

2 社会学教程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三个)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五个) 社会学的功能★(四个)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什么是社会★(我国典籍中的社会、西方的社会概念、现代社会概念) 社会本质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 文化的含义(广义与狭义) 产品文化 物质文化 工具文化 文化的分类★智能文化 精神文化规范文化 理念文化 文化的特性 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从、文化模式) 文化的功能★(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文化的多样性与相对差异性 文化变迁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关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个性发展角度、文化发展角度、社会结构角度)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个人角度与社会角度)和可能性(三个方面) 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五个) 社会化机制含义

对于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或机制的理解可分为三种:教化论、学习论和互动论。 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含义★ 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群体互动) 社会互动的类型★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冲突) 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集体行为) 社会互动的意义(三个)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人际互动)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 按获得角色的方式划分: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社会角色的类型按角色规范性程度划分:规定角色与开发角色 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角色扮演的含义★ 角色扮演的过程(了解角色期望—角色认同—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 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失败)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会群体的特征(四个) 按群体规模:大群体、小群体 按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分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社会群体的分类★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 其他分类:内群体和外群体参照群体

社会学答案

一、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孔德提出,社会学术语,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社会条件: A.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1789,法国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的产业革命。 B.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西欧社会转型,推动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C.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孔德,西方社会学,社会改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革命。 历史材料: A.历代思想家,社会思想。如孔德接受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的思想。严复接受荀子的思想。 B.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同时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C.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人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D.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经验观察资料,为社会学成为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论自杀》是代表作。 二、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国外看法 A.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实证主义。 B.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韦伯。反实证主义。 C.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D.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 ?国内看法 A.社会为研究对象。社会学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乱兴衰的原因(郑杭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样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李大钊)。社会学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费孝通)。 B.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孙本文)。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龙冠海)。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性事(庞树奇)。 C.第三种类型。剩余说,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研究的剩余领域。学群说,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调查说,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问题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未定说,社会学研究对象尚未确定。 ?正确把握 A.社会学有独特研究对象。社会学史可证明。 B.社会学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多方面的探索,是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必然现象。 C.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不应强求一致。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 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 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 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 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 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 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 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 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 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 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 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 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 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 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 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 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 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 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 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 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 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二)模式变项P173 1.模式变项是用来说明行动者的行为取向特征,又称一 定情景下人们的角色选择的类型,用对立的“二分法”表示:感情中立性—情感性, 自我取向—集体取向,普遍主义—特殊主义,成就性—先赋性,专一性—分散性。 2.模式变项首先说明不同的社会关系或角色特征,还可以说明各种社会制度、群体 与组织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可以用来说明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 3.模式变项的不同组合级反映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反映不同的社会结构。 (三)AGIL 功能分析模型 1. AGIL 强调系统的“必要条件”。 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P176 :行为有机体系统——适应功能(Adaptation) 人格系统——目标获取功能(Goal Attainment)社会系统——整合功能 (Integration )文化系统——模式维持功能(Latency) (四)社会学中层理论观P182 1.中层理论特点:①它主要 用于指导经验研究;②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 高一层,如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都 属中层理论;③中层理论可 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系统中,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 体系;④中层理论区分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⑤中层理论是经典理 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⑥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3.根据默顿的中层理论观点,社会学理论第一步就是先要建立具体化的理论,接 下来才可以建立综合性的概念体系。 (五)功能分析范式P184 1.范式:指一套严格的分析的研究程序。范式的作用主要是明确清楚的假设、概念 以及命题,提供简练、准确的规范化语言。 2.默顿指出以往功能主义的三个错误假定:第一是社会的“功能一体性”假定,第二是“普遍功能主义”假定,第三是“不可或缺性”假定。 3.默顿功能范式:指出功能分析的步骤:①首先要明确所研究的社会或文化事项,②然后分析这些事项存在于其中的结构关系,③最后说明事项所履行的功能。由此默顿总结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求明确区分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二是功能与结构密切相关。“结构影响功能,功能影响结构”。 4.十一个澄清的问题1.功能归属事项2.主观意向概念3.客观结果概念4.功能指向单位的概念 5.功能需要的概念 6.功能实现的机制概念 7.功能选择的概念 8.结构脉络的概念 9.动态与变迁的概念10.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11.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涵问题。 (六)结构分析范式P186 1.他在结构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是强调社会结构或制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 默顿结构分析范式,即结构分析的14条规定:1.社会结构 三.社会冲突论 (一)以权威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冲突理论P201 1.社会冲突的根源。其根源是特定的社会结构,这种特定的社会结构就是阶级结构,这种阶级结构是根据统治与服从之间的权威关系来划分的。现代社会围绕“权力”和“权威”而形成了两个阶级:一方是占有很多权力和权威的阶级,一方是被迫服从权力和权威的阶级。(权力:不顾反对而把某人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能力。权威:期待他人屈从的合法化权力。) 2.社会冲突的形成。 “准群体”是没有阶级意识的集合体,而不是组织起来的团体。显群体是组织起来的,具有明确利益要求和奋斗目标的群体,如党派,工会等。 3.“准群体”转化为“显群体”的条件:(1)具备基本的技术保证,包括领导者、物质设置、纲领和意识形态;(2)政治上必须有一定的政治自由,法律上必须允许结社联盟;(3准群体内部之间有沟通的可能程序与正式程序)。 3.达伦多夫认为一旦社会冲突形成了,只能通过制度化来调解冲突。 4,社会冲突的程度: (1)影响社会冲突强度因素:①社团的重叠程度②权威关系与其他报酬分配的相关度;③社会流动性程度。 (2)影响社会冲突烈度因素:①社会经济剥夺情况;② 冲突的调节:即冲突的控制方式。 5.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冲突的结果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特别是权威结构的变迁。 三种变迁类型:革命变迁:所有统治人员的更换;改革变迁:部分统治人员的更换;最低层次的变迁:把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结合到统治阶级的政策中 6.度量社会变迁的尺度: 根本性:社会变迁的程度,关联阶级斗争的强度 突发性:社会变迁的速度,关联阶级斗争的烈度 (三)社会冲突的类型分析P210 1.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 现实性冲突: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作为手段的冲突,冲突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非现实性冲突:至少冲突中一方为“释放紧张状态的需要”而发起的冲突,冲突本身就是目的,没有任何结果可言。 注:两种冲突的区别不是纯粹的,两种性质的冲突往往是交叉着、混合着。 2.紧密关系中的冲突:在初级关系中,冲突不易爆发,但是并不等于没有矛盾,如果不注意地对感情的释放,让敌对情绪积累起来,一旦冲突爆发,就可能非常激烈,当参与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是一种片面的关系时,冲突并不一定带有攻击性和敌对性。 3.内群冲突与外群冲突:内群冲突: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外群冲突:发生在群体之间的冲突 4.意识形态下的冲突:实际上是指作为集体的代表参与的、以集体的目标为动机的那些冲突,科塞认为,以集体的目标为动机的冲突要比以个人目标为动机的冲突“更激进、更冷酷无情”。 (四)社会冲突的功能P213 1.群体内冲突的功能:冲突不涉及(涉及)群体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积极(消极)功能。

杨善华 西方社会学理论

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理论的主要特点、构建方式和基本类型,梳理西方社会理论发展的脉络,分析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问题的关联,以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的关联。 第一节理论的特点、构建与类型 一、理论的二元性:抽象与具体;逻辑一致与悖论;说明与解释。 二、理论的三种基本类型:形式的;实质的;实证的。 三、理论是如何提出来的: 1.对通行理论的批判 2.综合 3.吸纳具体研究的结论 4.追求基本的形式特征 5.理解重大事件 第二节社会理论的基本路径 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充斥着个体与集体、主观与客观的二分法。任何社会学理论必须回答两个基本问题: 一、社会实在的性质是什么? 二、怎样认识社会实在? 三、四种理论组合:功利主义;建构主义(主观主义);实质主义;功能主义。 第三节社会学的三代理论史 一、第一代(经典)理论:三大传统 二、第二代社会学理论:帕森斯主义与反帕森斯主义 三、第三代理论:后帕森斯时代的新综合 四、当代综合的特点: 1.多种综合并存。 2.综合多采用对传统理论的重构。 3.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学科的分化与综合。 第四节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问题 一、现代性问题 二、区分三个词:现代性;现代化;现代主义。 三、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问题 复习思考题 社会理论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问题有何关联? 拓展阅读书目 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第一章 第二章现象社会学与常人方法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行动社会理论的主要特点,了解现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思路,重点掌握常人方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行动理论

社会学概论-全国-1404

1404-全国-社会学概论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属于斯宾塞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的是()(1分)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动力学》 C:《社会静力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1分) A:社会发展 B:社会行动 C:社会心态 D:社会问题 3、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是()(1分)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艾尔弗雷德·舒茨创立了()(1分) A:现象学社会学 B:后现代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 D:符号社会学 5、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1分)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太炎 D:谭嗣同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指的是()(1分)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文献法 D:实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的步骤是()(1分) A: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B:汇总、分类和编码、审查 C:审查、汇总、分类和编码 D:分类和编码、审查、汇总 8、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1分) A:自然资源 B:文化 C:人口 D:环境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1分) A:文化采借 B:文化冲突 C:文化传播 D:文化震惊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被称作()(1分)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优越主义 C:文化排斥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11、再社会化也称()(1分)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1分)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1分)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类型中,金钱借贷属于()(1分) A:指导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自发性合作 15、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可以分为()(1分)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16、配偶双方或配偶一方曾有过婚史,而且配偶双方或一方将与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带到新的家庭,这种家庭被称为()(1分) A:丁克家庭 B:断代家庭 C:重组家庭 D:残缺家庭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