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课后习题2 心理学导引 考试必记

第四章 课后习题2 心理学导引 考试必记

第四章 课后习题2 心理学导引 考试必记
第四章 课后习题2 心理学导引 考试必记

第四章学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是学习现象的是()

A 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体操

B 成人每天浏览报纸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幼儿初入幼儿园怕生人,过几天就不怕了

2、人在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完成的()

A顿悟B形成条件反射C模仿D尝试错误

3、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D以上都是

4、基于观众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设计的广告是对()的应用。

A.经典条件作用B.操作条件作用

C.正强化D.负强化

5、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6、老鼠学会用爪按压杠杆就能获得食物,这是________。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初级条件反射

D、高级条件反射

7、奖励先进,树立好榜样,利用的强化形式是()

A替代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间接强化

8、某次小孩哭闹时,家长给予糖果,小孩停止哭闹,重复几次后,一旦小孩哭闹,家长就给予糖果,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家长给糖果的行为得到了()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

9、儿童观看电视里的暴力镜头而出现相应的暴力行为,这种学习方式是()

A、发现学习

B、顿悟学习

C、接受学习

D、观察学习

10、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在白鼠走迷津的实验中,己经发生却没有从行为中展示出来的学习,称为()。

A、潜在学习

B、顿悟学习

C、试误学习

D、观察学习

11、提出顿悟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B.苛勒C.华生D.弗洛伊德

12、“观察学习、替代强化”是___________的核心概念。

A.条件反射理论

B.人格特质理论

C.人格因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二、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现象的有()

A见贤思齐B望梅止渴C蜘蛛结网D谈虎色变

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辨别学习是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B信号学习是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

C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D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3、下列关于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接受学习是低级的,发现学习是高级的

B 接受学习是高级的,发现学习是低级的

C 接受学习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D 接受学习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是机械的

4、以下属于桑代克的观点的是()

A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B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

C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D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5、下列学习理论观点中()不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

A.接受学习

B.认知地图

C.潜在学习

D.观察学习

6、班杜拉指出,诱因来自()

A、直接诱因

B、替代诱因

C、自我生成诱因

D、间接诱因

三、填空题、

1、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________ 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与________在时间上多次重合或相继出现,________通过这一方式与无条件反应建立暂时联系,从而形成经典条件作用。

3、行为主义学习观和________学习观的本质差别在于,学习是否有“心”的参与。

4、斯金纳认为,在行为实验中,强化方式是最容易控制的、最有效的变量。强化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_ 、固定比例强化和变化比例强化、固定时间强化和变化时间强化等。

5、托尔曼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________,他得出系统的依据来自于________ 实验。

6、班杜拉将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称为_________。

7、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的情况叫做________ 。

8、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背诵后仍继续学习,称为_________________。

9、观察学习中的强化往往是________强化。

四、判断正误

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共同点,但其不同点是根本的。

2、最早对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当首推德国的艾宾浩斯。

3、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负强化。

4、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形成受学习行为结果的影响,即学习的效果律。

5、爸爸因为小明打了妹妹而取消给小明零花钱,这是对小明的正惩罚。

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分化。

7、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8、蕴涵“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9、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既属于意义学习也属于发现学习。

10、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1、在经典条件作用中,强化的作用是奖励有效的行为。

12、走迷宫即属于意义学习又属于发现学习。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习,学习行为具有什么特征?

2、请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具体训练内容设计一个最佳的强化程序安排。

3、苛勒的顿悟说主要的两个基本观点是什么?

4、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5、榜样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对学习者产生有效的影响?

6、请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四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六、论述题

1、试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经典实验以及基本观点。

2、试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经典实验以及基本观点。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2.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 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一般动机 5.林林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6.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 7.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 8.阿特金森以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

是()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9.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 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0.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A.格式塔派 B.认知派 C.联结派 D.建构派 11.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12.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13.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外部动机 1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15.维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6.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心理学基础第二章 课后习题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 )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 树突 B.轴突 C.神经元 D.细胞体 ( )2、大脑左半球的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 A. 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运动皮层区 D.感觉皮层区 ( )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___________来进行的。 A.细胞体 B.细胞核 C.树突 D.突触 ( )4、人脑中主要具有协调肌肉运动和维持平衡功能的是。 A.丘脑 B.下丘脑 C.中脑 D.小脑 (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脊髓 B.躯体神经系统 C.交感神经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 )6、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为神经元,由及其发出的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构成。 A、神经纤维 B、细胞体 C、髓鞘 D、神经递质 ( )7、调节内脏器官的肌肉和腺体活动的传出神经系统称为。 A、交感神经系统 B、副交感神经系统 C、自主神经系统 D、躯干神经系统( )8、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为神经元,由细胞体及其发出的和轴突三部分构成。 A、树突 B、神经纤维 C、神经递质 D、髓鞘 ( )9、负责感觉器官(包括骨骼肌)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信息交流的神经系统称为。 A、交感神经系统 B、副交感神经系统 C、自主神经系统 D、躯体神经系统( )10、周围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系统和__________构成 A、脑 B、脊髓 C、自主神经系统 D、交感神经系统 ( )11、__________的主要机能是接受从感受器或其他神经元发出的刺激。 A、细胞体 B、树突 C、轴突 D、突触 ( )12、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侧裂处,有一个言语运动区,这个区域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这个区被称为____________。

职业高中心理学 第四章练习题

心理第四章 填空 1、()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2、记忆包括识记()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3、()以过去练习过的动作内容的记忆 4、()是指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 5、()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 6、机械识记的基本条件是() 7、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 8、遗忘的规律是() 9、()就是典型的无意再现 10、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和() 11、表象分为()和想象表象两类 12、表象具有()和()两大特征! 13、()指幼儿记忆上内容各类的多少 14、()指幼儿在单位时间内所记住材料的最大数量 15、儿童期有条理的记忆是从()开始的 16、记忆的质量是指记忆态度()和()和发展等 17、()是儿童记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质变 18、注意培养幼儿学习和()和()提高记忆效果 19、根据表象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种类将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味觉表象()等

20()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 21()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情绪记忆 22、()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23、按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材料的理解的程度,可以把衰亡分为()和() 24、()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重新呈现其映象的过程 25、()是以概念,判断,推断等抽象思维为内容的记忆 26、()的信息是为加工的原始的效果 27在整个幼儿期,()的效果仍然高于词语记忆和效果 28、幼儿记忆的()较差,主要表现在回忆时记忆材料大量被遗漏 二、选择 1、知时记忆是记忆的一中,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上贮存不超过()分钟 A 1秒钟 B 1分钟 C 10秒钟 D 10分钟 2、遗忘的规律是() A 匀速的 B先快后慢 C 先慢后快 D 以上都不是 3、记忆内容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首先出现的是() A 运动记忆 B 情绪记忆 C 形象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4、视后象属于() A 短时记忆 B 长时记忆 C 瞬时记忆 D 运动记忆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埃里克森认为6~11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3、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4、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6、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9、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后面。() 10、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1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12、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智力。() 13、个体早期才是智力培养的关键期,青少年时再来培养已为时太迟。() 14、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

属于() 15、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二、选择题。 1、在小学阶段,学校不开设化学、物理课程,这是受() 单项选择题 A、学生认知发展制约 B、师资力量制约 C、仪器设备制约 D、课程复杂性制约 2、根据维果斯基对人的心理机能的划分,以下哪些机能属心理的低级机能() 单项选择题 A、思维 B、逻辑记忆 C、形象思维 D、有意注意 3、自我意识最原始形态是() 单项选择题 A、心理自我 B、理想自我 C、社会自我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被认为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美]G.W.奥尔波特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 ?B=f (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 f——函数关系。 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美国学者霍兰德 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哲学思辨——启蒙期。 经验描述——形成期。 实证分析——确立期。 K.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 ?对于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系统性原则 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伦理原则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社会化 社会化的概念(1)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从个体视角看 ——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的概念(2)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 ?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社会化的基础) ?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人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心理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 一、是非题: 1.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顿误式解决问题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 2.研究表明,有意义习得的概念与原理的遗忘进程,不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 3.在有逻辑意义的材料学习中,一般不会产生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4.控制加工是依赖注意资源、受资源量限制、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 5.感觉过程不仅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对于维持正常的心理功能同样是必不少的。 6.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7.俗话说:“一遭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这是形象记忆。 8.当人们仰望天空,不由自主地把朵朵白云看成起伏的山峦,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再认。 9.注意的稳定性与主体状态和对象的特点有关。 10.“一心两用”即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 11.实验证明,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加法运算是可能的。这属于注意的分散。 12.当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13.红外线不能被人看到是因为低于视觉刺激阈值。 14.对未知的事物的好奇、探究愿望是一种与物种生存有关的先天的能力。 15.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叫做语言记忆。 16.去年夏天学会了游泳,过了一年下水,马上能游起来,依赖的是形象记忆。 17.按回忆时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18.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帮助人们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的思维分析方法。 19.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刺激,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20.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根据目前状态与目标状态间的距离,寻找方法,不断缩小与目标状态距离的思维策略。 21.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改变讲课的语音或语调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单选题: 1.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成回忆叫: A暂时性遗忘 B永久性遗忘 C干扰性遗忘 D逆向性遗忘 2.学生解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他的哪种思维能力强: A直觉思维 B分析思维 C聚敛思维 D发散思维 3.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斯皮尔曼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 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听觉 D统觉 5.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类,可将记忆分为: A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B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C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抽象记忆 D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6.早上读外语单词效果好,主要原因是: A倒摄抑制弱 B前摄抑制弱 C延缓抑制弱 D超限抑制弱 7.父母常常通过自己的皮肤接触,发现孩子有了热度。对这一现象最适当的解释: A.温度超过差别感觉阈限 B.温度超过绝对感觉阈限 C.父母对孩子的关心 D.人对温度感觉敏锐 8.指出下列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符合的情境: A.刚好能背出来的外文单词的拼写 B.小时侯学唱过的儿歌

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题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注意的含义(填、选)P19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特定的对象上并深入下去。 ?注意的功能(填、选)P20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品质(填、选)P20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广度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也称为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种类(填、选)P21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设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设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成随意后注意。 ?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简)P23 中小学生良好的注意能力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也可以进行专门训练。 1.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 2.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 3.加强意志锻炼 4.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 5.运用特殊方法,训练注意力 6.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论)P25 无意注意的含义:是指没有预设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它既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又受人的主观状态的制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消极因素,充分利用那些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积极因素。 1.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无关因素 (1)优化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注意教室外部环境对课堂的干扰;其次,应该注意教室内部环境的影响。(举例) (2)注重教师仪表行为:首先,教师着装服饰要自然大方;其次,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避免过多的口头禅。(举例)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09、11整理 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l、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生命的哪一阶段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D 】P13 A.幼儿园毕业 B.小学毕业 C.青春期 D.死亡 2、人的思维发展是沿着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思维,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B 】P14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逆性 3、1-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说明心理发展有它的【 D 】 P14 A.连续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4、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C】P14 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5、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C 】P14 A.5个 B.6个 C.8个 D.10个 6、哪一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C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7、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I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的时期是【 C 】 P14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关键期”概念是和动物的哪一种行为现象有关……………………………【 A 】P16 A.印刻现象 B.学习现象 C.本能 D.无条什反射 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一种水平【 C 】P19 A.儿童思维现有的发展水平 B.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C.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 D.最高发展水平 10、“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D 】 A.现有的发展水平 B.即将达到的水平 C.最高的发展水平 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11、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最高表现是【 B 】P16 A.想象 B.逻辑思维 c.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 12、儿童不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看到的一样,叫【 A 】P17 A.自我中心 B.去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3、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念,叫做【 A 】P17 A.去自我中心 B.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能够掌握“守恒”概念其认知发展水平处于 【 C 】P17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_第四章记忆及学习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记忆P79 2.陈述性记忆P82 3.情景性记忆P83 4.图式P90 5.组块P86 6.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P94 7.记忆术P96 8.学习P98 9.接受学习P100 10.发现学习P100 11.意义学习P100 12.机械学习P100 13.知识学习P101 14.技能学习P101 15.社会规范学习P101 二、单项选择题 1.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P79 A.识记和保持B.接受和储存C.储存和提取D.编码、储存和提取 2.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 )P79 A.识记B.保持C.再认D.记忆 3、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被称为( )P80 A·编码B.保持C.储存D.提取 4、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忆是( )P82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5、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 )P82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6.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7.托尔文认为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8.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P85 A.瞬时记忆表现B.感觉记忆表现C.短时记忆表现D.长时记忆表现 9.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 )P84 A.瞬时记忆B.情景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10.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 )P85 A.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C.情景编码D.听觉编码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 )P86 A.五加减二B.六加减二C.七加减二D.八加减二 12.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这是( )P88 A.保持性复述B.精细复述C.形象性复述D.注意性复述 13.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网络结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P90 A.图式B.命题C.内化D.建构 14.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P92 A.冯特B.弗洛伊德C.巴甫洛夫D.艾宾浩斯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六节沟通的结构与功能.doc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一、沟通的定义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1、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2、大众沟通(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大众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二、沟通的结构 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七个要素构成。 (一)信息源: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 (二)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他人的观点和情感。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语词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符号(文字)。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语词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的心理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沟通双方产生情绪的互相感染。 (三)通道:是沟通过程的信息载体。人际沟通是以视听交流为主的沟通。在各种沟通方式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因为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语词信息外,还有交流双方的整体心理状态的信息,并且沟通者和接受者还有互动和反馈,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以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四)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者是沟通的另一方。 (五)反馈: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 (六)障碍 (七)背景: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沟通的背景包括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等。 三、沟通的主要功能 1、沟通是获取信息的手段; 2、沟通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3、沟通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4、沟通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5、沟通能协调群体内的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人际沟通的分类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组织系统划分) 1、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优势:信息通道规范,准确度较高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

《设计艺术心理学》 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练习题集: 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2.距离说 3.实验心理美学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5.感性工学 6.有限理性 二、问题与讨论 1.简要论述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工程学的发展阶段及发生转变的原因。 2.目前国内外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现状如何?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1)心理美学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哲学家们的思辨。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中国古代老子、庄子提出的“虚静说”、“天人合一说”,以及之后出现的“顿悟说”、“意境说”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发表《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许多重要的美学论断仍是由哲学及所提出来的,他们的美学理论主要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通过抽象思辨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等问题; (2)心理美学受到科学心理学影响而倾向实证研究之后,成为了现代科学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相比,较重视探索情绪、情感及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实验心理美学,早期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将心理实验引入到心理美学研究中,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从他开始,心理美学进入实验心理美学的

阶段; (4)20世纪初与实验心理美学同时兴起的重要理论还有“移情说”和“距离说”,也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美感和审美体验; (5)20世纪现代心理美学蓬勃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美学影响最大,该学派重视无意识,强调无意识对于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 (6)其后,心理美学主要沿着科学心理美学和实验心理美学的路线前进,并且将新尽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融入其中; (7)此外,与西方的心理美学流派相比较,俄国心理美学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并且对我国影响较大,如“社会历史文化美学”。P20-25 2.距离说:认为审美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无法引起美感。P22 3.实验心理美学: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P22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师格雷夫斯,1951年出版了《为人民设计》(并开始有意识地将人机工程学理论运用到工业设计中。书中介绍了设计流程、材料、制造、分销以及科学中的艺术等。对于他而言,设计师不仅是将美学原则运用于产品的表面,“诚实的设计工作应从内至外,而非从外至内"。书中的第2章主要介绍了人体测量和人机工程学研究,提出人与人的体形和尺度存在差异;在第4章(测试的重要性)中他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表现如何。格雷夫斯的测试不同于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他认为过于正式的测试使人感觉紧张而不可能得到与真实场景类似的结果,而通过询问(焦点小组)可能会获得被误导的答案,因为被试可能会说出你希望的答案,因此测试应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 举例:(他还在书中列举了如何设计测试环境,比如他模拟了一一个客机内部舱位,让“乘客”呆10多个小时(这个时间是那时一个远洋飞机通常航行的时间)以检验人在这一空间中的活 动。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中,他利用实例介绍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提高产品使用性,例如针对老年人设计电话时应该考虑到他们难以阅读细小的数字;或者设计飞机场座椅时,应适应不同人身形的需要。除了可用性以外,他还提出设计师应考虑时尚对于设计的影响,一个最有趣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残余造型,即设计师应将“旧”与“新”混合起来,所谓的“新”应是“新的和改进的"。) 虽然格雷夫斯没有在书中明确提出所谓的“设计心理学”,可是书中的许多内容都紧密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四章-知觉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四章-知觉 一.名词解释 知觉知觉链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知觉恒常性双眼视差两耳距离差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似动知觉错觉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持久性 D.知觉的完整性 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 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 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 B.前者劣于后者 C.两者没有差别 D.两者相辅相成 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A.创造想象 B.幻觉 C.知觉的理解性 D.错觉轮廓 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 B.双眼辐合 C.单眼线索 D.双眼视差

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A.看到深度和距离 B.看到单一的物体 C.双像 D.无法判断距离 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意义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 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 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 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 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知觉具有哪些作用?( ) A.觉察 B.分辨 C.选择 D.确认 12.知觉恒常性包括 ( )。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距离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E.颜色恒常性 13.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 )。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E.运动透视 14.错觉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 A.物体轮廓对眼动方向和范围产生影响 B.侧抑制改变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 C.受视觉生理特点的影响或限制 D.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E.误用知觉恒常性 四、简答题:15-19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里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2、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5、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7、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

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一)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二)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三)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心理咨询师真题整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含复习资料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三级)真题2010年5月 1.(单选)F.H.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A社会认知 B社会心理 C社会行为 D社会影响 2.(单选)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 A角色不清 B 角色失败 C角色中断 D角色冲突 3.(单选)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是() A哲学思辨阶段B学派阶段C实证分析阶段D经验描述阶段 4.(单选)“性别”表示() A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B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C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D男女在社会方面的方面 5.(单选)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是() A近因效应 B收银效应 C光环效应 D刻板印象 6.(单选)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的代表性理论 A新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发生认识论 D精神分析论 7.(单选)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不包括() A交换原则 B平等原则 C强化原则 D相互原则 8.(单选)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的行成有重要影响,反映在() A光环效应 B刻板效应 C近因效应 D期待效应 9.(单选)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叫() A控制点 B三维 C可控制 D平衡 10.(多选)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包括() A算法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复述策略 D启发式策略 11.(多选)人类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包括() A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B人脑复杂的神经网络 C良好的社会规范 D社会角色的引导 12.(多选)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 B行为表现的反馈 C活动的性质 D参照群体 13.(多选)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 A情绪 B兴趣 C动机 D经验 14.(多选)态度的特点包括() A完整性 B内在性 C稳定性 D对象性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3.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_______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 变量是指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可变的事物的___________。在实验中实验者_________、 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__________称为因变量。 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______________不一样时,就发生了__________。 6. 匹配法是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7. 排除法是把___________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8.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___________能够普遍推论到_________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9. 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____________。它主要是__________和安排__________的计划。 10. 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__________。 12.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______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_________。 13. 实验信度其实就是实验的可验证性问题。它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 操作定义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提出,他主张一个_____________应由测定它的_________来下定义。 15. 从实验变量角度实验设计涉及三个基本问题:(1)实验采用多少_______和________?(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________?(3)如何将_________分配到各自变量的各处理水平中? 16. 匹配设计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______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 _______到各个组别。 17. 小样本设计是___________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________或___________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 处理方式。 18. 实验效度是指_____________能达到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程度。实验效度主要包括_________效度和___________效度。 19. ____________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二、选择题 1.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 (B) 随机化 (C) 拉丁方设计 (D) ABBA设计 2.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 (A) ABA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 匹配 (D)ABBA设计 3.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 统计回归 (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 (C) 零结果 (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在职研究生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一、填空题 1关系。 2 3、观察的品质包括: 4、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应,可分为 5 6 7. 8 9 觉。 10.观察的品质有观察的目的性、 二、单项选择题 1、知觉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对象的影响仍然相对不变的 特性称为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出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 这种知觉称为()。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幻觉D时间错觉 3、月朗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现象B对比C后象征D视觉障碍 4、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A内受感觉B本受感觉C外受感觉D运动觉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

A继进对比B回想C适应D继时对比 6、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称为()。 A思维B感觉C知觉D概括 7、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应称为()知觉。 A深度B大小C形状D面积 8、视觉属于()。 A内受感觉B本受感觉C机体觉D外受感觉 9、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知觉。 A运动B空间C方位D时间 10、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应是()感觉。 A外受B内受C本受D皮肤 11、费希纳指出符合对数定律的是()。 A 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B心理量变化和物理量C物理量的变化和心理量D感觉和感觉阈限 12、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 A 感觉B知觉C记忆D注意 13、内脏痛觉属于() A外受感觉B本受感觉C内受感觉D感受性 14、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 A嗅觉B皮肤觉C暗适应D明适应 15、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 A嗅觉B皮肤温度觉C触压觉D痛觉 1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B.反应c.知觉D.阈限 17.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是( ): A.感觉阈限B.绝对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差别感受性18.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出磨苹果感到光滑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C 阶段。 A.6.7-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 A 思维已从“实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辩证 D.单维 3.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 主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B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尊 6. 威特?提出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辐今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继时性 7. 最经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A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8. 最经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9. 有能力,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D 教育方式下成长进步的。

B.专制型 C.自由型 D.民主型 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行 D.多命题形式进行 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人的发展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13.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C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5. 有种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是语行为的A A.关键期或敏感期 B.行为学习期 C.习得期 D.发展期 16.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讨论之一是B A.男伏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伏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则不相等 17. 青少年自觉的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A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实验心理学第四章习题

1. 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_______(reaction time, 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____________的时间,而是指_____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___________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3. 反应时实验中有二个基本因变量,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因此,反应时间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_________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心理学上关于反应时间的研究可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称__________,它是由唐德斯奠定基础的。又称_______或唐德斯三成分说。第二个时期称_________,它是由斯顿伯格奠定基础的。 5. 唐德斯提出反应时ABC之后,心理学之父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带领自己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比如对注意、知觉、联想和选择过程等的反应时测量。 6. 认知心理学家___________(1969)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逻辑,提出了___________,称之为_________。它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和___________。 7. 继人差方程和赫尔姆霍茨(1850)对青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之后,荷兰的生理学家___________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他试图揭示反应时任务中的一些心理加工过程。为此,他设计了两类反应时任务,___________任务和___________任务。 8. 斯腾伯格曾借助加因素法揭示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 ________、_________和反应组织阶段。 二、选择题 1.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____心理过程的研究. (A) 有意识 (B) 无意识 (C) 前意识 (D) 潜意识 2. 内隐联想测验是以____为指标来进行的. (A) 概率密度 (B) 反应时 (C) 正确率 (D) 信心评价 3. 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 (A)人工语法 (B)序列反应时 (C)复杂系统 (D)信号检测论 4. 实验(Sternberg,1969)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 (A)平行扫描 (B)系列自中断扫描 (C)系列全扫描 (D)线索扫描 三、名词解释 1. 速度-准准确性权衡 2. 减数法 3. 开窗实验 4. 人差方程 5. 简单反应时 6. 选择反应时 四、简答题 1、反应时新法。 2、减数法的原理。 3、加数法的原理。 4、序列反应时范式。 5、内隐联想测验。 6、Go/NO-Go联想测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