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填空题

1.20世纪初期,抽样方法逐渐发展起来,与(问卷法)和(统计分析)结合在一起,形成抽样调查,成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标志。

A

1.按照确定分层样本数量的不同方式,分类抽样分为(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类抽样两种。

2.按照简明的文献分类方法,(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作原始文献、直接文献或第一手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作间接文献、第二手文献或次级文献。

3.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个人文献)社会组织文献、大众传播媒介文献和(官方文献)

4.按照调查的方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访谈),一类是(间接访谈)。

B

1.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C

1.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测量方法)的效度,第二,(测量结果)的效度。

2.测量的效度又有两层含义,即(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前者是指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后者则是指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

3.抽样存在的合理性是由辩证唯物主义个别与一般的理论和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律决定的。

4.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

5.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6.传统的记录信息方法主要是印刷文献的记录方法,主要有:标记、(批注)编制纲要和(撰写札记)等。

7.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8.常见的离中量数有极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与(四分位差)。

9.常用的辩证分析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具体和抽象分析法、(现象和本质)分析法。10.抽样推断主要由(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这两部分内容组成。

11.常见的线性回归分析有(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2.从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图表)和(数字)等非纯文字表达形式。

D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数理化)倾向日趋明显,推动了社会调查研究向(定量化)进步。

2.对于(非参与式)观察来说,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而在(参与式)观察中,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3.多组实验设计,一般是设置(两)个实验组、(两)个对照组,通过对各组检测结果的交叉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4.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

5.对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6.定量分析是最复杂的资料分析。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

7.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

8.调查报告双行标题必须避免内容文字(重复),而且不能将正副标题(颠倒)。

9.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10.调查报告提纲的内容通常包括标题、(观点句)和(内容纲要)。

F

1.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G

1.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调查方法和(间接)调查方法。

2.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法分为直接发送法(访谈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报刊发送法、电话发送法、网络发送法和邮政发送法);根据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则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3.个别访谈的实施一般包括访谈准备、(接触访

谈对象)、正式访谈、(结束访谈)四个环节。

4.观察法通常用于在实地调查中收集社会(初

级信息)或(原始资料),而且通常结合其他调

查方法共同使用。

5.观察的内容及其结论究竟如何,除了取决于

观察对象的(客观状况)和观察者感觉器官的感

知能力外,也取决于观察者的(认识能力)。

6.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

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

7.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适用于(定

性)类型的调查研究。

8.观察法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观察计

划)和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

9.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

两个方面。

J

1.近代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西

欧),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2.假设可由(理论演绎)得到,或由(经验观

察)得到。

3.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操作

定义。后者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

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

4.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实际上是(个

别访谈)的一种扩展形式。

5.集体访谈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方法与个别访谈

大体相同,只是对访谈过程的(控制)和访谈的

(效率)要求更高。这是访谈会成功与否的关键。

6.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

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

尾、(建议性)结尾和(预测性)结尾三种。

L

1.理论分析中的比较法首先需要(指标),另外

还需要(比较对象)。

M

1.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构和

(互联网)三种。

2.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

(SPSS)软件和SA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

还有Office 中的(Excel)等。

P

1.普查一般分为(一次性普查)和(常规性普

查)两类。

S

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

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

象)。

2.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

主要是看人口的(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

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等诸多方面

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

3. 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对象有个人、初级

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

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等。

4. 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描述事实)、解

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5.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

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基本程序

和(基本原则)等。

6.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即

(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与具体准备。

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

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

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

等。

8.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产生必须根据(理论和

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9.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变量)、

命题和(假设)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

10.社会调查研究无论是核心概念还是一般概

念,都可划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两

种。社会调查研究涉及并关注的许多概念都是后

者。

11.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

或(逻辑)上的判断。

12.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

致有(逻辑分析)、经验判断和(试调查)三种。

13.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案的传统作法是(卡片

法)和(框图法)。

14.实验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实验对象)和

(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认识实验对

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15.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

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

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

16.实验法在验证(假设)时,必须排除那些非

实验激发引起的自然变化成分,否则会影响对

(因果关系)判断的准确性。

17.实验调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

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无关变量)

的控制。

18.数字资料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

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

19.社会调查研究总结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总

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但许多社会调查研究并不专门进行前两项工作,

而是与撰写调查报告合并进行,调查报告的完

成,就是社会调查研究结束的主要标志。

T

1.统计学中通常以(30)为界,把样本分为大

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

少不能少于(100)。

2.提高实验的信度,除了要采用各种方法努力

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应注意测量工具

的(标准化)和(精确度)问题。

3.提高实验的效度,要从实验的(外在)和(内

在)两方面着手。

W

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

类在社会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包括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内容。狭义

的文化专指后者。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

要就是狭义的文化。

2.我国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长期使用着一

种通过(个案)说明(总体性质)的调查方式,

并赋予它一个特殊称谓,即典型调查。

3.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献检索、(计算

机文献检索)和(参考文献查找法)。

4.文献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大致有计词法、(概

念组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和语义强度分析法

几种。

5.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应当是(定

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6.文献法具有(间接性)和(无反应性)的特

点,所以不会因调查对象不配合而对收集资料产

生影响。

7.问卷指导语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

指导语。

8.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

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

型问答。

9.问卷设计好以后,一定要进行试调查,具体

方法有二:一是(客观检验法),二是(主观评

价法)。

10.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

一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

11.文字资料汇编首要的目标就是(系统)和(完

整),其次,要求汇编后的资料集中、简明。

X

1.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它一是指(测量方

法)的可靠,二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

2.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

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修改调查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

常用检查法有诵读法、(冷却法)和(请教法)。

Y

1.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经验论),法国启蒙思想

家孟德斯鸠、卢梭等的社会政治观点,法国社会

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德国马克思、恩格斯

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各个阶级、

各个派别的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系统化、学

科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2.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准确

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3.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

4.语义差异量表是设计一系列(形容词)和它

们的(反义词),作为极端对立的两端,在每一

两端之间又设计若干等级(一般约7-11个),分

别赋予一定分值,让被调查者选择,以此了解人

们对观念、事物或人的态度和看法。

5.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

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

6.一般的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以(1~2)小时

为宜。访谈者对结束访谈和(告别)一定要有所

重视,争取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关于访谈的整体的

美好回忆。

7.一般认为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

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

8.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

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

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

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

Z

1.直到奴隶社会的科学中心转移到(古希腊)

之后,才逐渐产生了以(认识社会)为目的的经

验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2.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二是

(同期群研究),三是(追踪研究)。

3.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防止(只重现象)或(只重理论)这两种倾向。

4.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

5.在现代社会中,抽样与(问卷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主要类型,即抽样调查。

6.总的来说,各种抽样都可以归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

7.主观抽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它又可分为(印象判断抽样)和(经验判断抽样)两种。8.在问卷调查中,人们设计出了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问卷——量表,作为在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进行主观评价的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测量工具。

9.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保证问卷的回复率。

10.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其中主要指要善于运用(表情)自己的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

11.在多数实验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匹配问题,

12.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

13.资料整理中的计算机汇总的主要方法是(资料编码)和(资料录入)。

14.综合评价法的具体操作方法较多,其中较(聚类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应用范围较广。15.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

2.(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而(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

3.(可信)且(有效)的测量是优秀的测量,是社会调查研究所追求的境界。

4.(当场记录)是观察法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它需要注意的最关键一点是不能破坏观察现场的(自然状态)。

5.(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其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

6.(证实)和(证伪)统称证明,是社会调查中相互联系且相互对立的两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和逻辑证明则是证明的两种基本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 A )。

A.美国

B.苏联

C.德国 E.英国

2.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调查研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它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是在( B )。

A.中国共产党十一大以后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以后 D.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后

A

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ABE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 个案调查 F。会议调查

2.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 ABEF )。A.个人文献、B.社会组织文献 C.手工文献D.印刷文献 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 F.官方文献

3. 按照目的、作用、内容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大致有( ABCDE )。

A、情况(概况)调查报告 B. 事件调查报告 C. 经验调查报告

D. 问题调查报告 E对策(理论)调查报告 F.典型调查报告

B

1.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C )。

A.中国人

B.古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罗马人

2.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 D )。

A.个别访谈 B.集中访谈 C.深度访谈 D.结构式访谈

3.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 A )。

A.个别访谈 B.集体访谈 C.非结构式

访谈 D.结构式访谈

4.被称作调查报告灵魂的是( B )。

A.真实性 B针对性 C典型性 D时效

C

1.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ADE )。

A.家庭B. 政府 C.政党 D.村落 E. 非正式组

织 F. 军队

2.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

( D )。

A. 普遍性

B. 复杂性

C. 同质性

D. 异质性

3.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BCDEF )。

A确定总体 B.制定抽样框 C.决定样本容量

D.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抽取样本 F.评估样

4.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CE )。

A.直接抽样法 B.分类法 C.随机数表法

D.分阶段法 E.抽签法 F.配额法

5.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主要采用( B )。

A.参考文献查找法 B.检索工具查找法

C.计算机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6.常用的表示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增长量,平均

增长量,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等。常用的速

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

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对它们的统计

分析属于( D )。

A.相对指标分析 B因素分析 C综合评

价分析 D动态分析

7.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

软件是( C )。

A.SAS B.SPSS C.Excel D.AMOS

8.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 D )。

A.记叙性的文体 B.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

文体 C.记叙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 D.记

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

D

1.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

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

这种关系称为( C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

2.当今社会的任何文献都必须具备的特性是

( BCE )。

A必须有文字符号

B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

C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

D必须有一定的价值

E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

F必须公开

3.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的非实验因

素主要来自( C )。

A.实验者 B.实验对象 C.实验环境 D.实

验方法

4.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BCE )。

A.判断资料类别 B选择分组标志 C确

定分组界限

D赋予各组数码 E编制变量数列F.制作

统计图表

5.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资料分析是( A )。

A.定量分析 B.理论分析 C.定性分析

D.预测分析

6.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根

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

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

是( A )。

A.回归分析 B相关分析 C集中量数分

析 D离中量数分析

7.调查报告无论采取何种类型、格式,其撰写

都要包括( ACDEF )。

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

B.收集资料

C.

精选素材

D. 拟订提纲

E. 起草报告 F.修改定稿

8.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

方面要掌握的原则主要是( ACDEF )。

A.朴实 B.客观 C. 准确 D. 简明 E.

庄重 F.修辞

F

1.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BDEF )。

A类型抽样 B. 主观抽样 C.整群抽样 D. 定

额抽样 E.偶遇抽样 F.滚雪球抽样

2.非结构式访谈因实施方式不同,通常有

( ABF )。

A.重点访谈 B.深度访谈 C.个别访谈

D.集体访谈 E.标准化访谈 F.客观陈述式

访谈

G

1.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之中,属于直接调

查方法的是(ABC)。

A.访谈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

E.问卷法 F.抽样法

2.个案调查是一种(A )。

A.定性研究方法 B.定量研究方法 C.定

性为主兼有定量的研究方法 D.定量为主兼有

定性的研究方法

3.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A )。

A. 统计值

B. 平均值

C. 估计值

D. 参数值

4.个别访谈法的优点主要有( ADF )。

A.访谈者与被访者互动,收集资料更为深

入。

B.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C.访谈范围不受限制

D.灵活性大,适用性强

E.对访谈者没有特别要求

F.环境可以控制,资料的质量可以保证。

5. 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 c )进行调查的一种

方法。

A.问卷 B访谈 C人们的感觉器官

D搜集文献

6. 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 BCDEF )。

A.可靠性较高 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

制 C.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D.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E.获得合作

有一定难度 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7.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 D )。

A.实验观察和非实验观察 B有结构观察

和无结构观察 C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D. 直

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8.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主要用于( A )。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问卷调查 D.访

谈调查

H

1.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

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 C )。

A.客观性问题 B.全方位问题 C.法律

和道德伦理问题 D.求真务本问题

J

1.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ACE )。

A.再测法

B.比较法

C. 分半法

D.因果法

E.复本法 F.相关法

2.集体访谈的缺点主要是( ADF )。

A.收集意见有时不够充分。。

B.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较大

C.访谈内容不集中

D.了解事实往往不够细致。

E.对访谈对象要求较高

F.不宜了解个人问题或特殊问题。

3.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B )。

A.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B.两组前后测

实验设计

C.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 D.多组前后测实

验设计

4.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

的设计是(D )。

A.因子设计 B.重复测量设计 C.多组

实验设计 D.拉丁方格设计

L

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

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 C )。

A. 费孝通

B. 陈翰笙

C. 李景汉

D. 陶孟和

M

1.美国最著名的民意测验机构是(C )。

A. 兰德

B. 哈里斯

C. 盖洛普

D. 赛林格

2.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

础主要是(B)。

A人本主义 B实证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D逻辑主义

3.命题是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 ABDF )。

A. 公理

B. 定理

C. 理论

D. 假设 E.学

说 F.经验概括

4.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

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 C )。

A. 准确性

B. 完整性

C. 互斥性

D. 唯一性

5.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

斯菲尔德的主张,将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

程分为以下阶段(ACEF )。

A. 概念的形成

B. 概念的筛选

C. 概念的界

D. 概念的分解

E. 选择测量指标 F.编制综

合指标

6.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

( ABCDF )。

A.标题 B.署名 C.前言 D.主体 E.论证

F.结尾

P

1.频数是指分布在各组中的个体数量。用频数

表示结果的分析方法属于( D )。

A.相对指标分析 B因素分析 C综合评

价分析 D动态分析

Q

1.确定观察现场必须要考虑一些条件,其中最

为关键、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条件是( C )。

A.符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要求 B.具备必

要的人、财、物等条件 C.当地部门和观察对

象不反对 D.能够隐蔽进入现场

S

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是(ABCDE )。

A. 专门性

B. 系统性

C. 客观性

D. 针对性

E. 实证性

F. 相关性

2.社会的基本要素是(ABC )。

A.地理环境

B. 自然环境

C. 人口

D.个人

E.阶层

F. 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按目的可划分为(AC )。

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

C.解释性研究

D.定性研究 E.定量研究 F.探索性研究

4.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ABDEF )。

A.客观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F.伦理道德原则。

5.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ABCDF )。

A. 实用性

B. 系统性

C. 时效性

D. 经济性

E. 准确性 F.弹性

6.社会测量的要件有(ABDF )。

A.测量对象

B. 测量工具

C.测量方式

D. 测量规则 E.测量内容 F.测量数值

7.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是(B )。

A.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B. 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C. 定类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

D. 定序测量、定类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8.实践证明,报刊问卷和网上传达问卷的最终回复率一般为( A )。

A.10%~20% B.30%~60% C.50%~80%

D.接近100%

9. 实验法具有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是( BCDEF )。

A.实验环境的特殊性 B.实验主体的实践性C.实验对象的动态性

D.实验目的的因果性 E.实验过程的可控性F.实验方法的综合性

10.实验法的优点主要有(ADF )。

A.控制性强 B.代表性充分 C.实验范

围广泛

D.可重复运用 E.简便易行 F.适于对

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11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CDEF )。

A.归类 B审核 C检验 D分组 E汇总

F.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T

1.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BDF )

A.确定课题

B. 查阅文献

C. 形成观点搜集资料

D.咨询 E.搜集资料 F.实地考察W

1.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 ADF )。

A.文献搜集B.文献阅读 C.文献筛选

D.摘录信息 E.文献整理 F.文献分析2.问卷封面信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D )。

A.调查的主办单位或个人身份

B.调查的内容和范围

C.调查的目的

D.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

E.调查的类型

F.调查的方法

3.问卷法的实施步骤包括( BCDE )。

A、确定内容 B设计问卷 C选择调查对象D.分发问卷 E回收问卷 F.分析问卷

4.问卷中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 ABCE )。

A.背景性问题 B.客观性问题 C.主观

性问题

D.态度性问题 E.检验性问题 F.社会

性问题

5.问卷法适用于( D )。

A.各种社会群体 B.个别社会群体 C.成分复杂的社会群体 D.成分单一的社会群体

6. 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 CDE )。

A.收集 B筛选 C分类 D汇编 E审查 F.分析

7.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BCF )。

A.外观审查 B内涵审查 C逻辑审查 D

程序审查 E适用性审查 F.来源判断

X

1.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 C )。

A.文献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观

察法

2.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 BDEF )。

A.思想 B. 观点 C. 论证方法 D. 格

式 E. 资料 F.字句

Y 1.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即(BDEF )。

A.确定课题阶段 B.准备阶段 C.设计调

查方案阶段 D.调查阶段 E.分析阶段

F.总结阶段

2.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

( B )。

A. 内在效度

B. 外在效度

C. 效标效度

D.

结构效度

3.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C )。

A. 总体

B. 样本

C. 抽样单位

D. 抽样元素

4.用以概括描述数据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是

( D )。

A.均值 B比率 C集中量数 D离中量

5.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

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

方法是( C )。

A.预测分析 B综合评价分析 C抽样分

析 D相关分析

6.运用系统分析法应该着重注意( ABCE )。

A.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 B分析系统的内

在结构 C分析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整体功

D分析系统的规模 E分析系统与外部环

境的关系 F.分析系统的作用

Z

1.纵贯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有(BCD )。

A.预测性研究

B.趋势研究

C.同期群研究

D.追踪研究 E。截面研究 F。历时研究

2.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

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A )。

A. 定类变量

B. 定序变量

C. 定比变量

D.

定距变量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

是( B )。

A. 连续变量

B. 离散变量

C. 自变量

D.

因变量

4.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B )。

A.调查资料的收集问题 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

C.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的问题 D.从个别认

识一般的问题

5.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

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B )。

A.便利抽样 B.主观抽样 C.配额抽样 D.滚

雪球抽样

6.在文献之中,属于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是信

息的基础,也叫信息源的是( B )。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7.摘取信息一般的步骤是(ABCE )。

A.浏览 B.精读 C.筛选 D.分类 E.记

录 F.分析

8.最为简单、同时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量

表是( A )。

A.总加量表 B.语义差异量表 C.累积

量表 D.态度量表,

调查的主办单位或个人身份

9.在设计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

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 D )。

A.任意位置 B.前面 C.中间 D.后

10.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访谈记录方式是( D )。

A.当场记录 B.事后记录 C.手工记录 D.机

器记录

11. 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

( D )。

A.文献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

验法

12.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 A )。

A.真实性原则 B合格性原则 C准确性

原则 D完整性原则

13.正式统计表的组成,一般有( ACDF )。

A.标题 B内容 C栏目 D数字 E来源

F.表注

14.资料分析中常见的描述性分析有( ACDE )。

A.相关和回归分析 B相对指标分析 C

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

D因素分析 E动态分析 F.综合评价分

15.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的原则主要有

(ABCDF )。

A.选取可靠的资料 B.选取充分、完整而

又适量的资料 C.选取有力的资料

D.选取新鲜的资料 E.选取易于获取的资

料 F.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三、名词解释

B

1.变量: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

变动的概念。社会调查研究所涉及的大多数概念

都是变量。变量可以用数值表现,表现变量的数

值即变量值。变量说明了社会现象在规模、质量、

重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状况和程度差异,具有

明确性和可观测性。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

量类型有离散变量、连续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中间变量、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

比变量等。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和

相关关系。社会调查研究需要精确描述社会现象

和事物的状况,了解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关系,

因此必须使用变量语言,了解变量间的相互关

系。

C

1.抽样调查:非全面调查的一种,是从调查对象

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出一部分个体进行

调查,并通过所选样本的情况来推论总体状况。

20世纪初期,抽样方法逐渐发展起来,与问卷法、

统计分析结合在一起,形成抽样调查,成为现代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标志。抽样调查分为概率和

非概率两大类,前者是随机抽样,后者是主观抽

样。

2.抽样: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

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

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

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和方法。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

的异质性。抽样存在的合理性是由辩证唯物主义

个别与一般的理论和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大

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决定的。正因为如此,抽

样成为一种通过部分个体的集合反映总体的性

质和特征的有效方法。它与问卷方法、计算机技

术、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了当今社会最主

要和最常用的调查类型,即抽样调查。

3.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

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

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

察。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它常用于对现代社会某

些特殊群体和社区的调查研究,目的是全面地、

深入地描述某一特定的社会现象。

它是在自然场所里进行的直接观察,而且多采取

无结构的形式,预先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理论假

设,因此需要根据调查研究主题,进行长期观察,

从大量现象中逐步概括出调查对象的主要特征。

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

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D

1.定性研究: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调查材料为

依据,对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演绎、归纳、比较、

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

的的社会调查研究。定性研究在调查方式上多通

过大量个案调查获得资料,得出结论,所得出的

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只能向人们展示被

调查事物的基本性质,若想了解具体事物的状况

还需进行更为细化的调查。此外定性研究由于缺

乏精确数据的支持,势必造成可比性较差。它一

般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历史问题

的研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对难以定量的问题的

研究。

2. 定量研究: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

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

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在收集资料方面,定量

研究强调如果不能进行普查,则应当运用抽样技

术选择样本;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时,定量研

究必须有一定结构,能对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和

调查技术实施严格控制,对调查结果能够进行量

化。定量研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调查

结果更为细化。

3.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

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实

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

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

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试点客体

和控制客体)做前测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

验理论假设。

4.单一组实验:也叫连续实验,是对单一实验

对象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前测与后测,比较其结

果以检验假设的一种实验方法。在这种实验中,

不存在与实验组平行的对照组(控制组)。同一

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前相当于实验中的对照组,在

引入自变量之后则是实验中的实验组。检验假设

所依据的不是平行的控制组与实验组的两种测

量结果,而是同一个实验对象在自变量作用前和

作用后的两种测量结果。

5.定性资料整理:定性资料是指文字资料,主

要包括包括无结构式访问和观察的记录和以文

字形式叙述的文献资料。定性资料的整理方法在

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

步骤。

6.定量资料整理:定量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

价值的重要资料,主要是指所收集到的数字及其

组成的图文、图表资料。另外,很多文字资料,

在经过了审核、分类并赋予一定数值之后,也转化成了数据资料。定量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7.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根据调查资料所写出的真实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这两类调查报告依据不同标准又可划分为多种类型。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调查研究非常普遍和频繁,所以调查报告成为一种特别常用的文体,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F

1.非概率抽样:又称为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它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所以失去了大数定律的存在基础,也就无法确定抽样误差,无法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虽然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但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非概率抽样主要有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等类型。

2.访谈法: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访谈法本来是特指直接的、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增加了电话访问、网上交流等间接访谈方式。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3.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对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回答的记录、访谈时的外部环境等,也没有统一要求,可根据访谈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各种安排。其类型有重点访谈、深度访谈、客观陈述式访谈等。同结构式访谈相比,非结构式访谈的最主要特点是弹性和自由度大,能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但访谈调查的结果不宜用于定量分析。

4.非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也称无结构观察、无控制观察或简单观察,是没有先期具体设计要求的观察类型。它一般只要求观察者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但是并没有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具体的观察内容与要求;也不是仅专注于某些特定的行为与现象,而是到观察现场去根据当时环境和条件变化随时进行观察内容和观察角度的调整。无结构观察比较灵活,适应性较强,而且简便易行,因此最为常用。但非结构式观察所得的材料分散在许多方面,也没有制定适于量化的观察结构,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和严格的对比研究。它主要用于对观察对象的定性分析。

5.非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就是要使被观察者意识不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保证他们在极其自然的、不受观察者任何干扰的环境中行动,以避免被观察者感到不自在而影响到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般来说,非参与观察比较客观、公允,但不够深入,看到的多是一些表面的、甚至偶然的社会现象,所获得的也多是感性知识。它比较适用于对某些公共场所或某些公众活动中人们行为和表现的观察。

G

1.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的类型。其调查目的不是描述大量样本的总体特征,而是针对具体调查对象的独特情况进行研究,以了解其全貌。个案调查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调查方式多样化,适用于对事件、人物和个别问题的深入研究。2.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概率抽样以概率理论为依据,通过随机化的机械操作程序取得样本,所以能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样本的客观性。虽然随机样本一般不会与总体完全一致,但它所依据的是大数定律,而且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因此可以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概率抽样主要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类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等类型。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抽样调查都采用概率抽样方法来抽取样本。

3.观察法:观察法也叫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

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

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客观现象

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收集到真实可靠的

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

论。它通常用于在实地调查中收集社会初级信息

或原始资料,而且通常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

用。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结构式

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场所的不

同,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两大

类;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

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对象的不

同,观察法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大类。

J

1.假设:假设是未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

通常是陈述两个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

系或相关关系。假设可由理论演绎得到,或由经

验观察得到。客观性、科学性、可检验性是社会

调查研究假设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假设的陈

述方式有三种,即函数式、条件式和差异式。假

设是整个调查研究方案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内容

之一,指引资料的收集,通往客观真理,因此十

分重要。

2.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

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

访谈。这种访谈的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

和标准化的。访谈对象按照统一的标准与方法选

取,访谈中所提的问题及其顺序、提问的方式、

对疑问的解释以及调查结果的答案纪录都严格

遵守问卷的要求或访谈任务书的要求,甚至连访

谈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等外部条件,也要求

同访谈任务书保持基本一致。它便于对访谈结果

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

3.集体访谈: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就是

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

集体回

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它既可以是有

结构访谈,也可以是非结构访谈;既可以是访谈

者与被访者面对面口头的直接调查,也可以是书

面咨询或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的间接调查。目前

最常用的还是面对面口头的集体访谈,在某种特

殊情况下也会采用书面咨询式的集体访谈。集体

访谈按照调查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了解事实为

主的访谈和以研究问题为主的访谈;按照调查的

内容不同,可分为综合性访谈和专题性访谈;按

照调查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

谈;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各

抒己见式的访谈和讨论式的访谈。

4.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也称有结构观察、

有控制观察或系统观察,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观

察项目和要求进行观察的类型。它要求事先对要

观察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加以标准化,明确研究假

设,规定要观察的内容和记录方法,并统一制定

观察表格或卡片,卡片上明确列出各种观察范畴

和分类,观察者只须在相应的格内标记,而不做

出自己的评价。在实际观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

设计要求进行观察,并作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构

式观察有些类似于问卷调查,对观测数据的整

理、分析也近似于对问卷资料的处理分析,即可

进行定量分析和相关分析。但它缺乏弹性,而且

比较费时。

5.经典实验设计:也叫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就是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一

批与实验对象处于相同环境、条件相同或相似的

对象作为对照组;然后,只对实验组给予实验激

发,而对对照组却听其自然;最后,对实验组和

对照组前后检测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实验

结论。这种实验设计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具体

对象完全匹配,并要求实验环境基本相同,所以

操作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但它能够将实验效

应与外来非实验效应区分开来,从而使实验结论

更为客观和准确,这一点明显优于单一实验组设

计,因此应用更为广泛。

L

1.量表: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特殊类型的

问卷。它是在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进行主观评

价的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测量工具。其主要作用

在于能通过间接的、定量的方式测量那些难以直

接观测和客观度量的人们的主观态度,特别是测

量态度和观念的不同程度和差异。量表通常由多

项测量内容综合而成,测量的是变量的综合指

标。量表通过对变量的不同变异赋予相应的分

值,使不同选项能够反映变量变异的强弱,这是

量表和问卷等其它测量工具之间的最大的区别。

量表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其类

型从内容上看,最主要和最常用的类型是态度量

表,此外还有能力量表、智力量表、性格量表、

工作成绩量表、社会地位量表等多种类型。从形

式上看,目前最流行的是总加量表、语义差异量

表和累积量表。

M

1.命题: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

其关系的表述,它通过这种表述,使各种社会现

象和事物联系起来。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

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社会上普遍存在

的公理、定理、经验概括、假设等都属于命题。

命题可分为单变量命题、双变量命题,多变量命

题三种类型。单变量命题是对一个概念的表述,

直接指出社会现象和事物的性质或直接说明在

一定时空范围内存在着什么社会现象或结果。双

变量命题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多变量

命题是对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

P

1.普查:普查是普遍调查或全面调查的简称,是

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无一例外的逐个调查。

其目的是把握某一时期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现

象的总体情况。普查一般适用于宏观调查。普查

又分为一次性普查和常规性普查(经常性普查)。

它是最全面、最准确的调查类型,能够较精确地

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一般特征和性质。但普查

往往是对调查对象最一般、最基本的描述,调查

内容较缺乏深度。此外,普查规模大、人力、物

力、资金消耗巨大。

S

1.社会调查研究: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

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

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

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它是一个由系

统的理论和方法组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主要

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基本类型、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等。

2.社会测量: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

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

法。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

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

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测量有

四个要件:测量工具;测量规则;测量对象;测

量数值。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

难度较大的工作。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

条件:准确性;完整性;互斥性。测量按照由低

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

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测量是使社会调查

研究定量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说,社会调查研究

中定量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项调查研究

指标测量的过程。

3.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指在现实社会生活场

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它不需专门对观察场所和观

察对象进行控制,而是直接地深入到现实生活场

景中,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它多数是非结构式

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它在社会调

查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社会现象

的绝大多数观察都是实地观察。

4.实验法:实验法也称试验调查法,是实验者

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

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的方法。它是一种最重要的直接调查方法,也是

一种最复杂、最高级的调查方法。实验法是有一

定结构的,即不仅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而且有较

严格的实验方案设计和控制。其主要任务就是明

确实验对象和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实验

结果既可以用于定量分析,也可以用于定性分

析。实验法按照不同标准,可有多种分类。

T

1.探索性研究:它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

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

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

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

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

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

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

研究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

调查研究的质量。

W

1.文献:所谓文献最早是指历史典籍,后来又

泛指社会中记载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在现

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把利用各类物

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

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统

称为文献。任何文献都必须具备三个特性:第一,

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第二,必须有一定的客

观物质载体。第三,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根

据不同标准文献有许多分类方法。

2.文献法: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

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

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

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

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

用的问题。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文献法具有特殊

的地位: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

资料的方法;其次,文献法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

的研究方法。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文献搜集、

摘录信息、文献分析三个环节。在文献法独立或主要担纲的调查研究中,这些环节缺一不可;而在其他调查方法为主的调查研究中,文献法一般特指前两个环节,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是和其他调查后资料的整理、分析一并进行的。

3.文献搜集:所谓文献搜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献搜集是指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它包括文献的存储和文献的检索两个过程。狭义的文献搜集则专指后者。社会调查研究中文献法所使用的是狭义的文献搜集概念。文献法的实施是从文献搜集开始的。文献搜集的方法包括文献检索和文献搜集两个环节。文献检索有人工文献检索、计算机文献检索和参考文献查找法三种。文献搜集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4.文献定性分析:文献定性分析是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来揭示文献所反映事物的性质、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是侧重对文献的个案研究,不太考虑所用文献资料的样本大小与完整程度;注重对文献内容的含义和深层解释,不太强调文献的外在形式、表面内容和量化构建;关注文献作者的动机与影响效果,不太在意内容的表达方式。目前存在的文献大多数都是通过定性分析而形成的,因此,它是最常用的一种文献分析方法。文献定性分析的步骤是:整理资料;分析和确定文献资料与调查研究主题的关系;初步确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框架。

5.文献定量分析:文献的定量分析也叫内容分析,是对各种文献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所谓“明显内容”是指各种文献外在的、表面的内容,而不是它们的内在含义。“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是说文献定量分析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采取一定的步骤对文献内容进行如实的描述。而“定量的”描述是说明这种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质是定量,它的作用通常在于明确文献内容中某一问题出现的频率,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等等,另外,还要对这些定量的结果进行一定分析。文献定量分析方法的程序和基本方法大致是:抽样;确定记录单位;编录。

6.问卷法:也称问卷调查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其中,问卷是社会调查研究中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它的形式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用以测量人们的特征、行为和态度,以及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有关情况。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法分为直接发送法(访谈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报刊发送法、电话发送法、网络发送法和邮政发送法);根据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则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另外,社会调查研究中常见的“量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问卷。问卷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问卷法。

X

1.信度: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这种可靠性一是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测量结果的可靠。所谓可靠,是指用同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其结果应该始终一致。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有再测法、复本法和分半法。

2.效度: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准确测量的程度。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测量方法的效度,主要表现为测量指标与所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第二,测量结果的效度,主要表现为测量结果与变量值的相关程度。测量的效度又有两层含义,即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前者是指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后者则特指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对测量效度的检验很重要的是对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检验。检验效度的方法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三种。

Y

1.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资料的收集工作往往是通过样本来完成的。样本的调查结果可以推论和说明总体。

Z

1.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的集合。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见的总体是一些社会群体,而个人便是构成这类总体的元素。

2.资料整理: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资料整理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

整理。

3.资料分析:它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

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

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

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

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

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

4.资料定性分析:它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

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确定研

究对象具有哪种性质及特征。其基本内容主要是

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资料分析阶段的定

性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

外延;对原来调查资料的分类以及所使用的概

念、变量间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确认;根据整

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对原定的研究假设

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5.资料定量分析:也叫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

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

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

法。它是当前最流行、最受重视也是最复杂的资

料分析。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

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

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

变量分析三类。

6.资料理论分析:它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

最终环节,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

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

析并做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理论分析承担着

透过调查感性材料,揭示事物内在本质和发展规

律,证实或者证伪理论假设的任务,对于应用性

调查课题,还承担着在理论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

对实际工作提出对策建议的任务。它以定性分析

和定量分析为必要前提,依靠科学的逻辑思维方

法进行。逻辑思维方法种类繁多,在社会调查研

究中常用的有因果分析法、辨证分析法、比较法、

系统分析法、逻辑证明法等。

四、问题解答(一):

C

1.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什么关系?

答: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

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是说,一个测量要有

效度就必须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前提条

件,不可信就不可能正确。信度不是效度的充分

条件是说,有了信度,却不一定有效度。可信的

测量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量必定可信,效度是

信度的目标和归宿。任何科学的测量,都是效度

和信度的辨证统一。

具体地说,社会测量中信度和效度关系的

表现形式有三种:第一种,可信且有效;第二种,

可信但无效;第三种,不可信且无效。

2.抽样应当怎样进行?

提示:任选一种社会实际,从教材所述的概

率抽样各种类型中,根据某种社会实际选择适宜

的抽样类型对其加以说明,按照抽样的步骤加以

叙述。

D

1.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研究的广泛化:从社会调查的主体来看已经

不再局限在小范围内;从涉及的领域来看,社会

调查广泛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调查范

围来看,往往在整个地区、整个部门的范围内进

行,有时还会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进行调查。

方法的科学化:现代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日趋程

序化、规范化,借助了其他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研

究手段,逐渐形成一门方法性科学。

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社会调查的工具和手段也日趋先进和多样化。此

外,社会调查的程序、组织方式、标准化和规范

化程度以及问卷设计、调查方式、统计分析等等,

也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研究的专业化:人员专业化成为一种趋势;越来

越多的营业性调研机构也日益涌现并不断壮大。

2.调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方案设计应注

意哪些问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

容:

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

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

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

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

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

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实用性;系统性;

时效性;经济性;弹性等。

3.答案设计有哪些原则?

答:在答案的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简捷性原则。答案必须简捷明晰,避

免使用冗长和夹缠不清的语句。

第二,相关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与问题

具有相关关系,不能所答非所问。

第三,同层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属于相

同层次(类别)。

第四,穷举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穷尽所

有的可能。

第五,互斥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是互相

排斥的。

第六,可行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是被调

查者能够回答、也愿意回答的。

F

1. 非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如

何?

答: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偶遇抽样:又叫自然抽样、方便抽样或便利

抽样,是调查者将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所能

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作为样本的方法。具体说就

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任意抽取偶然遇到的

人或者选择那些离自己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

作为样本。偶遇抽样的优点是方便省力,缺点是

没有保证使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

被抽中的机会,那些最先被碰到的、最容易见到

的、最方便找的对象具有比其他对象大得多的被

抽中概率,所以样本有很大的偶然性,代表性差,

一般不能依赖偶遇抽样得到的样本来推论总体。

偶遇抽样常用于探索性研究中的试调查。

主观抽样又叫目标抽样、判断抽样或立意抽

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

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它又可分为印象

判断抽样和经验判断抽样两种。印象判断抽样,

就是纯粹凭调查者的主观印象抽取样本;经验判

断抽样,就是根据调查者以往的经验和对调查对

象的了解来选择样本。主观抽样省略了编制抽样

框等前期程序,直接抽取样本,可以节约人、财、

物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能否采用主观抽样,

主要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条件和调查的总体规

模。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

情况下,如果调查者对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分

析判断能力较强,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分熟

练,经验比较丰富,主观抽样就能够达到既节约

又效果好的目的。但如果主客观条件不具备,主

观抽样所抽出的样本就会产生极大的误差,没有

代表性。所以,在调查的总体规模较大或调查者

的主观条件不够时,一般不会采用主观抽样。有

时即使调查的总体规模较大,却因调查者的时间

和设备有限而无法进行概率抽样时,也用这种方

法,但无法保证质量,根据其样本所调查的结果

只能说明某些具体问题,却不能用来推论总体。

定额抽样:又叫配额抽样,是先根据总体各

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抽样单位的比例分配样本

数额,然后由调查者在各个组成部分内根据配额

的多少采用主观的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定额抽样

注重的是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表面一致

性,目的在于抽出一个总体的“形似物”,各类

间的异质性与同类中的同质性不一定高。定额抽

样方法的缺点很明显。由于它注重的是样本与总

体在结构比例上的表面一致性,而且是从方便出

发进行主观的抽样,所以往往照顾不到总体单位

之间的差异性。对于那些单位众多、错综复杂、

情况不断更新的调查总体而言,定额抽样的样本

很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根据定额抽样样

本调查的结果是不能推论较大总体的,即使在较

小的调查研究中,要用定额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

总体,也应谨慎从事。

滚雪球抽样:它是指先找少量的、甚至个

别的调查对象进行访问,然后通过他们再去寻找

新的调查对象,依次类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

越大,直至达到调查目的为止。滚雪球抽样适用

于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或难以获得,不能使用

其它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的调查研究。对于诸如球

迷、歌迷、戏迷、收藏家、同性恋者、乞丐、吸

毒者等特殊群体的调查尤为适用。滚雪球抽样用

于某一特殊群体的调查往往可以收到奇效。但

是,当总体规模较大时,有许多个体就无法找到;

有时调查对象会出于某种考虑故意漏掉一些重

要个体,这都可能导致抽样样本产生误差,无法

正确反映总体状况。

2.非结构式访谈有哪些类型?其特点如何?

答:非结构式访谈因实施方式不同,通常有

以下几类。

(1)重点访谈

重点访谈又称为集中访谈,是集中于某一特

定问题的访谈。所谓重点不是指对访谈对象的重

点挑选,而是指访谈所侧重的内容。它通常针对

的是访谈对象在一定情境中因为受到某种刺激

而产生的特殊反应,调查研究者从这些反应中获

取信息,再进行分析、解释。调查研究者需事先

对情境本身有所研究,即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情境

的主要因素、模式及条件等,得出有关的若干假

设,并根据这些假设提出若干侧重点,然后根据这些侧重点进行访谈,搜集有关个人的经历或特殊感受的资料。重点访谈实际上是一种半结构式访谈,并不是完全无结构的,即虽然没有事先确定问卷或访谈提纲,但主题和侧重点是预定的。在实际访谈中,访谈者也往往预设一些问题,既有封闭式的,又有开放式的,由访谈对象根据这些问题自由陈述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访谈员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提出新问题,调整预设问题,以获得事先未曾预料的大量新资料。

重点访谈适于调查人们由于某种特殊经验而引起的态度变化。但是,此方法的使用需要高度技巧和想象力,对访谈者的素质要求很高,而且所收集的资料多是不可比较的,分析解释的难度较大,因此不适用于定量分析。

(2)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又称为临床式访谈,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的过程、动机及其情感资料所做的访谈。目前广泛用于对普通个人的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

深度访谈与重点访谈相似,都是一种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是灵活机动的、无一定之规的,但事先也选取了问题的某些方面作为访谈重点。在深度访谈中,也经常会出现意外的信息。访谈员可以像重点访谈那样,就这些意外的信息进行充分交流和探讨,使调查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3)客观陈述式访谈

客观陈述式访谈又称非引导式访谈,是让访谈对象客观地陈述对自己和周围社会的认识,即访谈者鼓励访谈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行为以及生活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这一类型常用于了解有关个人、组织、群体的客观事实及访谈对象的主观态度。

在这一类型访谈中,访谈者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众。访谈一般从中性的简单提问开始,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的所有提问几乎完全依赖于尽可能中立的简单插问,以避免访谈员的主观因素对访谈对象的影响,使回答者能自由地谈出其最深层的主观思想,自然流露出甚至连访谈对象自己都不意识或不愿承认的感情。访谈员从访谈对象那里获得客观资料后,再进行加工,形成对这些资料的某种解释。

G

1.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

答: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类似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量,是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为两类或多类的变量;连续变量,是指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量的变化的变量;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定类变量,即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定序变量,是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的变量;定距变量,是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同标准化的距离的区别变量;定比变量,是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以零为最终参照系的变量。

2.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如何?

答:概率抽样依照具体抽样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其它概率抽样都以它为基础,可以说是由它派生而来的。

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中所有个体完全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抽样时是不对所有个体进行任何分组排列的,抽取样本的数量是事先设定的,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从而使总体中任何个体都同样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简单随机抽样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类。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简单随机抽样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是概率抽样的理想类型。这种抽样方法,在总体同质性较高时,用来比较准确有效,但在总体异质性较高时,则不一定效果好。当总体所含个体数目太多时,采用这种抽样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很难操作。

(2)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其做法是先编制抽样框,将总体的所有单位都按一定标志排列编

号;再用总体的单位数除以样本的单位数,求得

抽样间距;然后,在第一个抽样间距内随机抽出

第一个样本单位,作为抽样的起点;接着,按照

抽样间距依次抽取样本单位,直到抽足样本的单

位数为止。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系统抽样有明

显的优点:易于实施,工作量较少;样本在总体

中的分布更均匀,精确度更高,代表性更强。其

局限性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也是仅适用于同质

性较高的总体。当总体内不同类别个体的数量相

差过于悬殊时,采用此法所抽出的样本代表性可

能较差。

(3)分类抽样

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

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

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

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

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

集合即为总体样本。分类抽样建立在两个假定之

上:(1)只要类型划分较细,那么同一个类型中

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同质的,所以样本可以准确地

反映总体的质。(2)只要类型划分合理,且分配

给各类的名额符合总体中各类人员的分布,那

么,样本就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量。分类抽样

分为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分类抽样两种。分类

抽样有着突出的优点:能够克服简单随机抽样的

缺点,适用于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构较复杂,

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精确度较高;便于对不同

层面的问题进行探索;便于分工。分类抽样的缺

点是,如何分类通常由人们主观判定,因此要求

调查者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并且必须事先对

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而它们在实际

工作中有时难以完全实现,这就会影响分层的科

学性和精确性。

(4)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或集体抽样,是将总

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

一个抽样单位,再用随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

取若干群体,并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

为总体的样本。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

不等规模整群抽样。人们往往采用概率与元素的

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方法,规模大则抽取样本

比例相对小,规模小则抽取样本比例相对大,从

而保证每个群体中的最终抽样单位都具有被抽

中的同等机会。整群抽样对于个体单位之间界限

不清的总体,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却并不适用

于总体单位界限分明的情况。另外,整群抽样对

于所含子群总数较少的总体也不大适用。整群抽

样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转化抽样单位扩大抽

样的应用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整群抽样的

最大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

差,因此与其它抽样方法相比,在样本数相同时,

其抽样误差较大。另外,对整群样本的资料分析,

如统计推断、假设检验等,也比前面几种抽样方

法复杂。

(5)多阶段抽样

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就是

把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分成两个或多个阶

段进行的抽样方法。它是在总体内个体单位数量

较大,而彼此间的差异不太大时,先将总体各单

位按一定标志分成若干群体,作为抽样的第1阶

段单位,并依照随机原则,从中抽出若干群体作

为第1阶段样本;然后将第1阶段样本又分成若

干小群体,作为抽样的第2阶段单位,从中抽出

若干群体作为第2阶段样本,依此类推,直到满

足需要为止。最末阶段抽出的样本单位的集合,

就是最终形成的总体样本。一般在抽取前阶段样

本时采用分类抽样或等距抽样,抽取后阶段样本

时用整群抽样或简单随机抽样。多阶段抽样的意

义在于缩小总体范围,提高抽样效率,降低抽样

成本。其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达到以最小的人财物

消耗和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调查效果的目的,特

别适用于调查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调查

对象。此外,多阶段抽样由于在各阶段抽样时可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所以能

够综合各种抽样方法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样本质

量。多阶段抽样的不足之处是抽样误差较大。由

于每次抽样都必然产生误差,所以抽样阶段越多

抽样误差就越大。

3.个别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做到

它?

答:访谈的过程就是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

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访谈

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

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

(1)提问方法

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二,提问有序。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

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订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

地按顺序进行访谈。对于非结构式访谈,要注意

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

第三,适时追问。

第四,题目转换自然。

第五,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

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在不

知不觉中改变话题。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

导。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

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

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

(2)行为方式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

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

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

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用表情

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

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

些动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响。

3.设想一个个别访谈案例,就访谈中可能

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

提示:教材中已说明个别访谈中应注意的

问题。可归纳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办法在

教材中也已说明。

4.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

差?

答: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观察都会

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

产生很大影响。

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

面。

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

有:

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

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

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

第五,观察手段。

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

有:

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

第二,人为的假象。

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

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

解决措施。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观察者,然后对他

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统一思想,掌握有关

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

按照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行事。通过这种努

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

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

基本准确。

J

1.举例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

(1)因果关系:是指在两个有关系的变量

中,因为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

化。应注意三点:第一,在两个变量中,只能一

个是因,另一个是果,而不能互为因果。第二,

原因变量一定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第三,两者

之间的变化关系是必然的,否则就不是因果关

系。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有一因一果、

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在社会调

查研究中,调查者应注意区别事物之间因果关系

的类型,对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

复杂的因果关系要仔细分析,逐一明确,这样才

能清楚地认识社会现象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相关关系:是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

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社会调查

研究运用相关这一概念,其目的是了解社会现象

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从中探寻其规律

性。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

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

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

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

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

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

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掌握变量关系的正相关与负

相关的概念,有利于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的发展

方向和趋势。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

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

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

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

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M

1.命题和假设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类

型?

答: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命题可分为单变量命题、双变量命题,多变量命题三种类型。单变量命题是对一个概念的表述,双变量命题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多变量命题是对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

假设是未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通常是陈述两个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假设的陈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函数式,即y是x的函数,若x发生变化,则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自然科学中经常使用这种形式。第二种是条件式,即“如果A,则B”,说明A和B是相关关系或者是因果关系。第三种是差异式,即“A和B有(无)差异”。社会调查研究中多使用后面两种陈述方式R

1.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答: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逻辑分析,即用理论的逻辑方法检验研究设计的可行性,主要适用于对命题和假设、变量和指标进行检验,对其他方面作用则有限。

第二种,经验判断,即用以往人们的实践经验来判断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适用于所有方面。但是由于社会生活不断变化,而人们往往只能通过以往的经验判断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每个人的阅历又总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性。

第三种,试调查,即通过小规模的实地调查来检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并根据试调查的结果修正和完善原方案。这是对方案设计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尤其在大型的调查实施之前,试调查必不可少。

2.如何就了解的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简要地设计一个调查研究方案?

提示:应按照教材所述调查研究方案框架,填加具体内容。定量、定性研究皆可。要求不能有漏项。

3.如何理解抽样的作用?

答:抽样调查是人们“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重要途径,而抽样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手段。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一项社会调查研究若能采用普查的方式,对总体的全部元素都进行了解,那当然最好,但实际上绝大多数调查研究常常会因为条件限制,而不得不在庞大的总体与有限的时间、人力、经费这二者之间寻求平衡。以现代统计学和概率论为基础的现代抽样理论,以及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各种抽样方法,正好适应了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成为架在研究者十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与庞杂广阔、纷繁多变的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有了它的帮助,研究者可以方便地通过较小的部分认识很大的整体。正是因为如此,抽样才与问卷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抽样调查类型,在现代社会中大放异彩。

关于抽样的作用,有两个相关的问题需要特别明确:

第一,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查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个问题,抽样调查的其它所有问题都是靠另外的方法来解决的。

第二,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再进一步确切地说,即使是抽样调查,也不能定义为一种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抽样调查和普查、个案调查一样,只能说是调查的类型或者方式,它们所使用的具体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就是各种类型的调查研究所通用的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4.如何设想若干种不同的调查总体状况,分别选用相应的抽样方法,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同的抽样类型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多假设一些不同的调查总体(社会现实),分别寻找与之适应的抽样类型即可。

S

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2.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2.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第一,专门性。首先在研究的方法层次上,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专门的科学,有其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其次在研究的技术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第二,系统性。从开始的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

查报告,几个步骤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

完整的系统性过程。

第三,客观性。社会调查研究是从事实出发、以

实际调查为主,能够直接从被调查者那里得到第

一手资料,即使文献资料也要求真实可靠,由此

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

第四,实证性。社会调查研究是建立在资料的收

集与分析基础之上的,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所

归纳出的结论和理论与资料所显示的结果相一

致,也经得起实践检验。

第五,针对性。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不是无病呻吟,

而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它所关注的也不是

认识对象的所有属性,而主要是其社会属性。

3.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

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

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

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

被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

统一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自然环

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调查研究关注的重

要问题之一。

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

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人

口状况,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

面。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

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

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

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

等诸多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在

社会中,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人群共同体之中。

社会调查研究对于人口问题,通常都要结合一定

的人群共同体来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

化,专指精神文化。注重的是社会的一定文化背

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指思想基

础、理论基础、行为特征、组织形态、领导形态、

控制形态、评价标准、综合特征、综合气氛等对

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

单位。它们大致可分为八类。

个人:社会调查研究十分注重研究个人社会化问

题,还要分析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并基

于个人特征来描述、解释和说明由个人行为所构

成的各种更大的社会现象。

初级社会群体:指家庭、村落、非正式组织等。

这类群体都是通过长期的、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一般不是因目标而组合。社会调查研

究把它们作为重要的调查研究单位之一。

社会组织:高级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形式和复杂的

社会群体,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直

接、间接的联系、按照一定原则而结成的社会共

同体。社会组织及其现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

对象。

阶级和阶层:阶级和阶层不但与每一个社会成员

的生活直接相关,而且对社会结构、社会性质、

社会变迁等具有决定作用。各阶级和阶层由于利

益、欲望、态度、价值观念的差异,对社会进程

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对社会阶级和阶层问

题进行调查研究,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民族:社会调查研究把民族作为特定的对象,发

掘它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特征,包括掌

握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行

为方式等的特点,对处理好民族问题作用极大。

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

社会共同体。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社区;

一类是城市社区。社会调查研究把社区作为对

象,通常都是对社区作全面的区域性的调查研

究。由社区研究一般可以进一步拓展和上升到对

整个社会的研究,以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行为:即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包括各种类

型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在对社

会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时,具体对象不是作为行为

主体的个人,而是侧重描述各类行为本身的特

征。

社会产品:指物化的人类行为的产物。它们既可

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调查研究单位,也可以作为群

体调查研究单位。

4.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

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

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

这些基本理论贯穿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调查

研究全过程之中。

构建社会调查研究理论的基础有二,即哲学原理

和具体科学原理。

哲学原理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社会调

查研究予以指导,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向。

国外17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社

会调查研究,曾先后出现了以人本主义、实证主

义为理论基础的两种类型。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

调查研究主要即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我国的

社会调查研究在充分吸收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合

理因素的基础上,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

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

具体科学原理是指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社

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科学原理。社会调查研究常用

的大量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

都来自这些学科,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

调查研究理论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突出

地表现在方法和技术层面。

5.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

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所谓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

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

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

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

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

法,等等。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

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

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

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

接调查方法。它们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别

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

和不同的调查内容,但不同的调查类型对这些方

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种为主,兼采它样。

6.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是怎样

的?

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

方案;具体准备。

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

是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

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

定的思路。

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

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

理、统计、分析的过程。

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

务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

查报告。

7.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

有: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社会调查中,资料的收集、

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都应排除研究者的主观因

素的干扰。

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及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

性。

系统性原则,是指把调查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一

个整体中去分析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对实践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抽象

过程。

伦理道德规则,是指使被调查者的人格尊严得到

尊重,使调查更加人性化,达到更好的调查效果。

8.社会调查研究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及特

点?

答: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

的是描述情况及事件,即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

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在这类研究中,

研究者一般没有或较少议论。解释型研究以探讨

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为目的,一般是

从理论假设出发,对原因与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

做一假设,再通过观察、调查来检验假设;同时

努力通过表象发现其本质及规律。

社会调查研究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

贯研究两种类型。横剖研究也称横向研究、截面

研究,是指收集某一时点的有关资料,描述研究

对象在这一横截面上的状况,或者分析在这一时

点上不同变量间的关系的调查研究。横剖研究方

式的优点是调查面广、数据格式较统一,便于反

映在某一横截面上的总体情况,分析某一社会事

实中不同部分的特点。但仅仅基于某个时点的社

会调查难以反映深层次问题。纵贯研究也称纵向

研究、历时研究,是指对不同时点或某一段较长

时间内的社会事实历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现

象的变化和前后间的逻辑关系,以期了解其发展

变化及规律性。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

研究,即对某一社会事实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研

究;二是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特征组研究,

即对某一社会特殊群体在不同时点的情况进行

调查、分析,揭示其规律的研究;三是追踪研究,

又叫同组研究,即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

而变化的研究。纵贯研究的优点是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找出蕴于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及其规律,研究的内容和结论比较深入。但纵贯研究较横向研究在时间与物资的花费要多一些,因此调查范围一般不宜过大。

依据调查的性质,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内容、特点见名词简释)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两类。(内容、特点见名词简释)

9.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和卡片等;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难度较大的工作。可直接观察到的、具体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比较简单易为,而一些抽象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就比较复杂难订,需要反复斟酌。

10.社会测量各层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四种变量,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分类测量或定名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型的测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方法。

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测量。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数量差别的测量。

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在上述四种测量层次中,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特征和功能,即它不仅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而且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能够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直接作为低层次测量使用,可以说,高层次测量也必然是低层次测量。

11.什么是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应该怎样进行这项工作?

答: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之所以要进行这项工作,是因为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性认识和互相交流形成的。概念在形成之初,通常缺乏确切的定义,社会调查研究最初提出的许多概念,特别是假设所涉及的概念,往往是这种比较粗糙的概念,因此,必须对这种概念进行某种澄清和界定的工作。

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抽象定义是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抽象定义有直接定义法和间接定义法之分。直接定义法就是通过直接描述事物的本质而对概念下定义。凡是与可以直接观察到事物的相对应的概念,都可以用直接定义法。间接定义法则是针对那些抽象程度较高、所含变量较多、无法直接观察的概念,我们可以找出概念所含变量的共同特征,通过这些特征间接地给出定义。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其作法是把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中的变量相对应的。这一过程也就是概念的操作化过程。

概念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变量。寻找测量指标可以综合采用经验的办法和理性的办

法。经验的办法是研究者通过对概念的大致理

解,提出若干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理性

的办法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找出概念的各种含

义,根据其变量列出备选的指标,再从中筛选出

适宜者。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于复杂的概念(包括

命题和假设),选出的测量指标往往很多。

为了明确其中变量的层级和变量间的关系,

人们通常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至此,概念的

操作化即告完成。

12.什么是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怎样检验它们?

答:什么是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可见以上名称

解释。

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再测法

再测法指用同一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对同一

调查对象,前后两次施测。采用再测法时应注意

三个问题:第一,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要适当;

第二,再测法适用于测验项目多的速度测验,而

不适用于项目少的难度测验;第三,应设法调动

被调查者再测的积极性。再测法简便易行,因此

是一种最普遍,最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

(2)复本法

复本法是指对同一组被调查者同时或连续

使用量表的正本和复本进行测量,复本的项目陈

述与正本不同,但测量的是同一内容,即在概念、

题量、形式和难度方面都一致。在采用复本法时,

一定要注意:一是正本和复本必须同质、同量。

二是两次测量的时间选择要适当,若同时进行,

要注意被调查者可能因测量太相似而疲倦的问

题;若连续进行,则要注意避免间隔时间太长。

复本法的检验结果比再测法的准确度高,也得到

广泛应用,但它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它只能减

少而不能完全排除练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对于

许多测量来说,建立复本有一定难度。

(3)分半法

分半法是按正常的程度实施测量,然后将全

部项目分成相等的两半,分别统计。关键的问题

是如何将测量分成两半。一个测量可以采用多种

不同的方法分半,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分为前

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不可取的。通常采用奇偶分

半法,即按奇偶数将项目一分为二,分别计算。

但遇到有关联的项目或解决同一问题的项目时,

应将其归在同一半,否则会高估信度的值。另外

要注意当量表中存在任选题时,不宜采用分半

法。

检验效度的方法有:

(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也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指测

量目标与测量内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一个

测量要具备较好的内容效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确定好内容范围,并使测量的全部项目均在

此范围内。二是测量项目应是已界定的内容范围

的代表性样本。换句话说,就是选出的项目能包

含所测的内容范围的主要方面,并且使各部分项

目所占比例适当。

(2)效标效度

效标效度又称准则效度、实证效度、统计效

度、预测效度或标准关联效度,是指用不同的几

种测量方式或不同的指标对同一变量进行测量,

并将其中的一种方式作为准则(效标),用其他

的方式或指标与这个准则作比较,如果其他方式

或指标也有效,那么这个测量即具备效标效度。

(3)构想效度

构想效度也称结构效度、建构效度或理论效

度,是指测量工具反映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的

程度。它一般是通过测量结果与理论假设相比较

来检验的。如果用某一测量工具对某一命题(概

念)测量的结果与该命题变量之间在理论上的关

系相一致,那么这一测量就具有构想效度。确定

构想效度的基本步骤是,首先从某一理论出发,

提出关于特质的假设,然后设计和编制测量并进

行施测,最后对测量的结果采用相关分析或因素

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验证与理论假设的相符程

度。

13.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

么?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抽样的常用基本术

语有:

1.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

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

2.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

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一个

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

本。

3.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

最基本单位,也称“抽样分子”或“个体”。社

会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抽样元素是单个的人,但

也可以是家庭、学校、企业、商店等。

4.抽样单位。它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

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抽样元素有时是同一

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5.抽样框。它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

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6.参数值。它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

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总体中所有元素的

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参

数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

7.统计值。它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

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

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

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

估计量。

8.抽样误差。它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

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因为抽样

本身的特点而引起的。由于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

样方式,所抽取的样本有多大,都无法涵盖总体,

所以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抽样误差的

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

14.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哪些特点?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当今社会的文献的

特点:

第一,数量急剧增加。

第二,类型日益丰富。

第三,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

第四,内容重复交叉

第五,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人类全球化的趋势使文献的语种增

多;文献的多样化和急剧增加使其分布异常分

散;文献大量涌现但发表的渠道不足使文献

的公开化严重滞后等等,也是当代文献的一些重

要发展趋势。

15.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

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之所以说它在社会

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首先,它是

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

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

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

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的更为明确和

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

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

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

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

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

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

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

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

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

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

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

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

完成的。

16.什么是文献定性分析?怎样进行文献定性分

析?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文献定性分析的步

骤是:

第一步,整理资料。主要就是将所摘录的文

献资料按问题的不同分别归类,排出大致的顺

序,并加以编号。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继续鉴别

文献资料的真伪,进一步保证其可靠性。

第二步,分析和确定文献资料与调查研究主

题的关系。对于初步整理好的文献资料,先要仔

细地、反复地推敲,理清文献资料内在的逻辑关

系,从中归纳出一个个精准的概念,并进一步由

概念演绎成推理,即形成基本观点。然后,要认

真思考这些基本观点及其所反映的内容与调查

研究主题的关系,明确其说明主题的要义所在及

其逻辑层次和逻辑顺序,形成课题的理论架构。

第三步,初步确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框

架。在这一步骤中,要根据课题的理论架构,对

原定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通过反复比较,

判断其应用价值的大小,最终确定其中必用的成

分,舍弃无用部分,形成课题的内容框架,然后

结合理论架构,形成课题的基本框架。

17.什么是文献定量分析?结合一个实例说明应

怎样进行文献定量分析?

答:什么是文献定量分析见名词解释。定量

分析从样本抽样开始。抽样的对象不仅仅是文献

摘录,而是把所有可搜集到的有关文献作为总

体。抽样可采用各种方法,较常用的是简单随机

抽样和分类(分层)抽样和分阶段抽样方法。一

般首先是名称抽样,其次是单位抽样,最后是内

容抽样,另外,各种形式的文献也都可以在时间、

地点、规模、颜色、频率等其他概念层次上进行

抽样。

接着要确定记录单位。文献的主题、项目、

人物、词组、概念、句子、段落等都可以作为记

录单位。确定记录单位的过程实际上就等于归类

的过程。要通过对文献的认真、反复的斟酌,根据发掘出的文献具体内容的各个共同因素而确定。

其后是进行编录,就是为所确定的各个记录单位制定或赋予数字符号(数值),并将这些数值按一定顺序排列,制成编录单,以便于量化分析和统计。

在记录单位确定和编码完成后,就可以进入分析环节了。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1)计词法。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以单词、主题、类型为记录单位的情况。具体作法是统计这些单词或代表主题、类型的关键词在各个样本中出现的频数和比例,然后进行比较。

(2)概念组分析法。它是将与分析内容有关的关键词分成小组,每组代表一个概念,同时也是理论假设中的一个变量。这种方法的记录单位仍是单词,并依此计算频数和百分比,但分析时的变量都是概念组。

(3)空间分析法。常用于对大众传播媒介类文献的分析,是通过计量某一内容在多篇文献构成的样本总体中所占的篇幅、位置等,分析它在文献中所处的地位,其结果就可以说明该内容重要与否。

(4)语义强度分析法。它首先是根据词汇的语义分出词汇的“强度”层级,再分别给以加权数。根据其统计结果,可以说明文献及其所代表的人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举例略)

18.什么是问卷法?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问卷法?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问卷法在社会调查中应用广泛,它适用于:

第一,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和定量分析。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问卷法通常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的定量分析相联系。许多社会调查都是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三者的结合体,这也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第二,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问卷法的适用性通常会受到调查对象总体构成情况的影响。在单一成分的总体中,由于人们的社会背景相同或相似的因素较多,问卷设计相对容易。比较而言,成分较为复杂的总体中,人们社会背景中各种因素差异较大,要设计一份适合每一类人的问卷就非常困难。因此问卷法在成分单一的总体中更为适用。

19.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

答: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各抒己见式的访谈,即与会者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不允许对别人的意见品头论足。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预测性调查中被广泛应用的“头脑风暴法”,就是这种访谈类型的代表。其主要做法是:第一,主持人简要说明会议主题,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并严格规定讨论问题的范围。第二,要求与会者自由发表意见,但不得附和或反驳别人的意见,以激发与会者进行创造性思维。第三,鼓励与会者汲取别人的观点,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意见,提出新观点。要求修改或补充自己观点者可优先发言。第四,主持人不发表意见和表明倾向,以免妨碍会议的自由气氛。这类集体访谈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而不在于寻求统一的结论。它特别适用于寻求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的调查研究。

一类是讨论式的访谈,其代表是“反向头脑风暴法”(亦称质疑头脑风暴法)。它是常用于对初步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其主要程序和做法与头脑风暴法有许多一致之处,但核心规则却截然相反:禁止会议的参加者对已提出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确认论证,而只允许提出各种质疑或批评意见。质疑和批评的内容主要是提出原设想、意见、方案不能成立或无法实现的理由,或者是说明要实现原设想、意见、方案可能存在的种种制约因素以及排除这些制约因素的方法和必要条件等。与会者既可互相研讨,互相补充,又可互相诘难,互相争论,一直到没有可质疑或批评的问题为止。最后,要归纳各种质疑和批评意见,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评估,形成一个具有可行性的统一结论。

19.什么是观察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

观察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它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

第二,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

第三,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

第四,它观察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

W 1.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

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

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

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

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

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

仔细地阅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

面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

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

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

2.文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如何?

答:文献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当前非常时兴,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但文献的定性分析也不可能被取代。许多文献本

身就适用于定性分析,如果把这类文献硬性做定

量分析,就必然引出纰漏。而且人们在进行文献

调查时,也经常是两种分析方法兼而用之,也就

是说,同一课题既包含有定量的文献分析,也包

含有定性的文献分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这才是文献分析的正确途

径和发展方向。

3.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

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

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

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

三百字为好。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

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

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

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

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

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

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

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

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

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4.问卷法有哪些优缺点?

答:问卷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省时省力省钱。

第二,有利于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

第三,便于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

第四,避免偏见、减少误差。

问卷法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调查对象的范围有一定限制。

第二,有时回收率难以保证。

第三,调查结果有时并不可靠。

5.问题设计有哪些原则?

答: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这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

调查者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人为主

观成分和影响。

第二,目的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必须

紧紧围绕调查研究的目的来进行,不能枝蔓横

生。

第三,必需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应该

是必需的,并以够用为度。

第四,对象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时要

充分注意被调查者的特点。

第五,自愿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必须

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

第六,具体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具

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

第七,单一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单

一,在一个问题中,不能同时询问两件事情,或

者说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

6.问卷法的问答有哪些类型?适用性如何?

答:问题和答案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

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开放型问答是只提出问题,不提供任何具体

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它允许回答者充

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所以能最大限

度地发挥被调查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回答往往

是自然流露,内容丰富生动,因此用于了解人们

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颇为适宜。

封闭型问答是指将问题的几种主要答案、甚

至一切可能的答案全部列出,然后由被调查者从

中选取一种或几种答案作为自己的回答,而不能

作这些答案之外的回答。

封闭型问答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常用

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填空式,即在问题后面的横线上或

括号内填写答案的形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

各种答案比较简单的问题。

第二种,两项式,即只有两种答案可供选择

的形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互相排斥的二选

一式的定类问题。

第五种,顺序式,即列出若干种答案,由被

调查者给各种答案排列先后顺序的回答方式。这

种问答方式,适用于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案的定

序问题。

第六种,等级式,即列出不同等级的答案,

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意见或感受选择答案的

问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要表示意见、

态度、感情的等级或强烈程度的定序问题。

第七种,矩阵式,即将问题和答案排列成一

个矩阵,由被调查者对比着进行回答的方式。这

种问答方式,适用于同类问题、同类回答方式的

一组定序问题。

第八种,表格式,即将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

案列成一个表格,由被调查者回答的方式。这种

问答方式也适用于同类问题、同类回答方式的一

组定序问题。

混合型问答是指封闭型问答与开放型问答

的结合,它实质上是半封闭、半开放的问答类型。

这种问答方式,综合了开放型问答和封闭型问答

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具有非常广泛

的用途。

X

1.选择访谈者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答:具体地讲,对访谈者的选择有一般条件

和一些特殊条件。

一般条件指所有访谈者都应具备的共同要

求,主要是:

第一,要有诚实的品质。这是访谈者必须具

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第二,要有综合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

辨别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及协

调能力等。

第三,要有活跃开朗和谦逊的形象气质。

第四,要有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五,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第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

第七,要有较高的学历背景。而且需要调查

研究的问题越复杂,学历要求就应越高。

特殊条件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访谈对于

访谈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性别、年龄、籍贯和

知识结构等。

Y

1.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

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

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

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学科基础研究、发展

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课题、热门课题、空白课题、

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也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和研究价值。其中要特别注意能够提出创造性、

启发性、独特性的新思想。具体来说,我们可以

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考虑:提出新的创造性理论;

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对某一理

论作补充论证;证明某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

质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论;对社会实践

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等。

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

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

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诸如制定政策、

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制定规划和计划、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等,都

可以作为调查研究课题。课题最好与当前社会发

展和变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

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虽

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

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

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

选题。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

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合、

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

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

2.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具备哪些条件?

答: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准确性,是指所赋予的数字或符号能够真实、可

靠、准确地反映测量对象在属

性和特征上的差异。

第二,完整性,是指测量规则能够涵盖测量

对象的变量的各种状态。

互斥性,是指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

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各

个变量的取值之间互相排斥,决不兼容。

3.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

有:

调查者的问题: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工作作风不认真、深入等。

被调查者的问题:被调查者样本选择不当等。

测量的长度:项目数量过少或过多。

测量的难度:测量题目太容易或过难。

4.应该怎样搜集文献?

答:在搜集文献的实际过程中,首先应当知道在哪里才能找到所需的文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检索文献的方法。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未公开发表和公开发表两大类进行检索。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主要有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自传、回忆录等文献,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内部文件、规章制度、统计报表、总结报告,宗族的族规、家谱,宗教组织的教义、教规等。这部分文献相对数量较少,查找的办法也比较单一,我们只能根据已知的线索或主观判断按图索骥,向个人咨询或到有关单位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正式出版物和仅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数量十分巨大,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情报资料和网络资源,到专门的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情报所等)或互联网去查找,其检索方法也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文献检索工具。

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按其著录形式可分为目录、索引、文摘和全文等几种形式。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它们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不仅可以提供文献的线索,更可以成为获取文献具体内容的直接通道。

目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在互联网上查找文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网站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

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当我们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上述文献检索方法发现所需文献的存身之处时,其后的搜集文献就变成一件顺其自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一般说来,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若属于个人收藏品,可以根据线索,主动联系,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复印等办法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或者官方不宜公开的内部资料,则可按照一定程序和规定,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租、借等方法搜集,某些特别的历史档案则可到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去采取借阅、复印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若是正式出版发行的各种书籍、刊物、磁带、光盘等文献资料,可到图书情报机构和可能收藏这类文献的单位、读者那里去借阅,或者从互联网上的有关数据库中下载,当然也可以直接购买。另外,对那些虽未正式出版发行,但已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献,例如个人撰写的各种文章,大众传媒机构因版面不够或其他原因未刊印的稿件,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网站中发布的各种信息、文章、统计资料等,可以通过网上下载或复制的方式来搜集。

Z

1.怎样对社会上常见的某一抽象概念进行简单的操作化?

提示:可参考教材中的示例进行框图式的操作。对所操作化的概念的范围可以无限制。2.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1)总体规模:根据抽样原理,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越接近,样本值与总体值就越一致,抽样误差就越小,样本的代表性也越强。但是当总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样本规模的加大就不是那么必要了。因此,对于10 000个单位以下的总体来说,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而对于那些超大型的总体,则可以按照一两万个单位的总体规模来确定样本规模,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抽样的精确性:从理论上说,样本的精确度越高越好,但相应的样本规模也要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调查者的时间和人财物力的消耗也要增加好几倍。而对于大多数社会调查研究来说,实际上并不要求太高的精确度。因此,调查者应当根据必要性和可能性,适当地确定样本精确度,决不能因一味追求精确度的提高而拼命扩

大样本规模,否则将导致巨大的浪费。

(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要达到同样的精

确度,在同质性较高的总体中抽样时,样本规模

可以小一些;在异质性较高的总体中,样本规模

则应该大一些。为了提高了样本反映总体的精确

度,人们通常用分类抽样的方法将总体划分为不

同的类别或层次,让这些不同类别或层次在样本

中都有代表,并使得抽样误差中基本不存在类与

类之间的误差成分,而只存在类内各单位之间的

误差成分,其效果相当于缩小了总体的异质性程

度和单位分布的不均匀状态。

(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

时间:尽管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

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但一般调查的经费、人力、

物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样本规模的大小必须与

之相匹配,否则或抽样无力完成,或根据抽样结

果所做的调查研究无力进行。

3.怎样进行问卷调查?

答: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选

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等过程。

设计问卷是在先期完成的选择调查课题、初

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等几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的。进入设计阶段之后,需要根据前期工作的结

果,按照一定的原则,认真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

案。这项工作的传统作法是卡片法和框图法。

调查者要根据调查目的、问卷内容和难易程

度,针对调查总体的不同情况,对调查对象加以

认定,努力选择最适合的、较单一的社会群体。

至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如果总体规模不大,则可

把它的全部成员都作为调查对象。如果总体规模

较大,则可用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分发问卷有多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对问卷

的回复率有重大影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

尽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

调查。

回收问卷首先必须作到前面提到的选择具有吸

引力的调查课题、挑选恰当的调查对象、提高问

卷的设计质量、采取回复率较高的问卷调查方式

等工作。此外,还应注意:争取知名度高、权威

性大的机构支持;尽可能通过宣传,增加调查的

吸引力;对问卷的回收进行主动的追踪;认真研

究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现象,采取必要的后续措

施。还必须认真审查每一份问卷的质量。

4.怎样设计一个小型问卷?

提示:要求用混合型问答形式;起码有十个

问题。内容自定。

5.在进行集体访谈时,应采取哪些具体操作方

法?

答:应当采取以下做法:

第一,引导被访者尽快进入角色。

第二,创造活跃的会议气氛。

第三,客观公正,平等待人。

第四,谦恭、中立。

第五,牢牢把握会议的主题。

第六,协调关系,化解矛盾。

第七,做好会议记录。

第八,及时结束会议。

6.怎样进入实地观察现场?

答: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

方式。进入观察现场的方式有隐蔽和公开两大

类,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者是否让观察对象知道

自己的真实身份。能够自然地、直接地、公开地

进入现场当然十分理想,但往往比较困难。因此,

观察者有时需要采取逐步进入和隐蔽进入的方

式。逐步进入是在刚开始时,并不向有关人士介

绍观察的全部内容或者观察的最终目的,以免对

方因困惑不解或配合难度过大而拒绝观察者进

入。在以后观察有了一定进展、对方习以为常时,

再提出扩大观察范围或延长时间等要求。有时,

观察者也可在观察的开始阶段先采取局外观察

的方式进行观察,再自然而然地逐步建立与观察

对象的关系,由浅入深地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

以后随着观察对象与观察者关系的加深,再逐步

暴露自己的身份。

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

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地居

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

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这种方式较为适用。

五、问答题和应用题

D

1.对文字资料分类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来说,在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时候,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按照调查要求分类。对于同样的资料,

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差异很大的多种分类。具体

在研究中采用哪一种的分类方式,完全取决于调

查者的需要。

第二,不重不漏,即每两个分类之间必须是

穷尽且相互排斥的。所有分类既需要穷尽所有的

可能,又不能使任何两个分类之间存在交叉。

第三,必须对变量进行完整的定义,语言必须

准确。对于所使用的语言,应尽量规范化,符合

一般人的理解,不应当出现歧义。

第四,对分类划分的详细程度要把握得当,

就是在分类的粗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

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第二,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

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

描述、分析和建议;必须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

阅读对象。

第三,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

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人们提供决策

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

使是描述式调查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

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

当前的社会需要。

3.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

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

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

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

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

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

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

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

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

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

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

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

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

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

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

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

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

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

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

4.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是

怎样的?

答: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

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

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

按照事物各组成部分或事物的不同性质、特

点分类来安排结构的方式为横式结构。其特点是

把报告主体横向展开成并列的若干部分,以更好

地反映事物自身的多种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及

彼的横向联系,从中体现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

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逻辑次序来安

排主体结构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

告主体纵向展开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按照顺序

自然衔接。它或者以调查过程为序,或者以时间

为序,或者以事物发生、发展的经过为序。这种

结构多见于内容较为单一的调查报告,有利于使

读者了解调查对象的来龙去脉,从而清楚地把握

其内容。

交叉(混合)结构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

往往是一种为主,兼用另一种,即总体为一种,

局部为另一种。这种方式容量大,更利于深入问

题和形成全面的结论,写法方便、灵活,因此运

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比较复杂或重要的调查报

告,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5.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是

怎样的?

答: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

结,因此,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

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

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

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

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

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

立,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

主题。

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但调查资料内涵

非常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就有

必要放大调查报告的主题。

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调查得来的材料

或问题太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

需要分写几篇报告,并重新确立每一篇报告的主

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分解。

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

些表现突出,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

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6.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第二,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描述、分析和建议;必须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阅读对象。

第三,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人们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使是描述式调查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

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

7.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8.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答: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

按照事物各组成部分或事物的不同性质、特点分类来安排结构的方式为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横向展开成并列的若干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事物自身的多种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及彼的横向联系,从中体现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

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逻辑次序来安排主体结构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纵向展开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按照顺序自然衔接。它或者以调查过程为序,或者以时间为序,或者以事物发生、发展的经过为序。这种结构多见于内容较为单一的调查报告,有利于使读者了解调查对象的来龙去脉,从而清楚地把握其内容。

交叉(混合)结构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往往是一种为主,兼用另一种,即总体为一种,局部为另一种。这种方式容量大,更利于深入问题和形成全面的结论,写法方便、灵活,因此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比较复杂或重要的调查报告,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9.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

答: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结,因此,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立,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主题。

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但调查资料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就有必要放大调查报告的主题。

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调查得来的材料或问题太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需要分写几篇报告,并重新确立每一篇报告的主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分解。

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现突出,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

J

53. 举例说明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

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

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

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

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

证伪。(举例)

R

1.如何举例说明某些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哪

些适用于参与观察,哪些适用于非参与观察?

提示:找出几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

物,联系这两种观察的特点和优缺点说明归类理

由。

2.如何选择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答: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随机

原则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这种方法适用于

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多、个体之间同质性

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少的情

况。第二种,主观挑选,即由实验者根据实验调

查的目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了解,

有意识地挑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验。

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少、

个体之间异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

况了解较多的情况。多数实验调查采用前一种方

法,以使各实验组成员的构成及其状况

3.如何举例说明普通调查报告的类型?

答: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

文书类调查报告,其类型主要有:

(1)按照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大致可以

划分为描述式调查报告、论说式调查报告、合一

式调查报告等。

描述式调查报告在撰写时偏重于对调查过

程和调查得来的情况的客观叙述,较少议论,它

注重于使受众对调查对象产生深刻的印象,从中

形成鲜明的、正确的看法。(举例)

论说式调查报告在撰写时偏重于对调查得

来的材料的分析论证,以及由论证形成的作者的

见解,并且以此来引导读者,使读者了解该调查

对象的性质及意义。这类调查报告理论色彩较

浓。(举例)

合一式调查报告是描述式和论说式两种类

型的结合,其特点是既有描述,又有议论,以全

面、深入地反映实际情况。在撰写时一般是先摆

明情况,然后分析、归纳,得出总结式的结论和

提出建议。绝大多数调查报告都属此类。(举例)

(2)按照调查报告的调查范围、调查方式,

大致可以划分为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

典型调查报告等。

全面调查报告特指依据普遍调查的结果所

写的调查报告。它涉及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所

用调查资料广泛,因此结论有普遍性,适用面宽,

指导作用相应较大。(举例)

专题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取特定

角度,以某一个或某一组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进行

专门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所写的调查报

告。它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涉及的资料专注于

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比较全面、细致、深入,

数据比较准确,所以结论较为深刻,说明力强。

(举例)

典型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用一个

或数个典型单位或事例为样本作为调查对象,经

过调查分析以后所写的调查报告。它是通过个别

说明一般;通过特殊,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从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举例)

(3)按照调查报告的目的、作用、内容,大

致分为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

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对策(理论)调

查报告等。

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也称基础性调查报告,

是全面、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的调查

报告。其特点是对调查对象的概况和特征及其发

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比较完整的表述,使人

对调查对象有全面的了解,进而理解调查报告的

中心思想。这种调查报告在撰写时要以叙述情

况,描述事实为主,较少分析、议论,主观色彩、

理论色彩都不浓。它的主要功能是给有关部门、

有关人员提供客观的、新鲜的资料,作为研究、

处理问题,制定政策、法规,决定方针、路线的

现实依据。(举例)

事件调查报告是昭示事件的调查报告。它的

特点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能发人深省的、具有一定

的代表性和突出的社会意义的事件,清晰而完整

地陈述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背景材料以及有

关情况。行文以叙述为主,较少议论,一般只对

主题略加提示,不把话说尽,事件本身所包含的

意义留给读者去思索,去追寻。(举例)

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对典型事例进行调查

分析后写成的调查报告。它的功能在于为贯彻执

行某一方针、政策提供成功的典型经验以及具体

的做法。其特点是在交代清楚具体事迹及其产生

背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成功经验和具体措施,

以期为人们提供一个样板和借鉴,推进“面”上

工作的开展。这类调查报告政策性、理论性较强,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举例)

问题调查报告是揭露问题、剖析问题和提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的调查报告。其特点是首

先说明该问题的危害程度、范围和紧迫性,再进

一步探寻它产生的根源,并尽可能提出解决它的

办法。(举例)

对策(理论)调查报告是通过对某个地区或

某类情况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取得

的资料和数据,就某个理论问题、政策性问题或

措施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主张。其特点

是论证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文章主要是

为了充分说明作者的观点和意见,注重的是说

服,而不仅仅是对客观事实的表述和客观现象的

披露。(举例)

尽可能均等。

4.如何根据你熟悉的某一社会问题,拟定一个

详细的调查提纲?

提示:任选内容,参考教材阐述的有关要求和

示例的模式拟定提纲,可详可略。

第三种,列举式,即在问题后面设计若干条

填写答案的横线,由被调查者自己列举答案的问

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有几种互不排斥

的答案的定类问题。

第四种,选择式,即列出多种答案,由被调

查者自由选择一项或多项的问答方式。这种问答

方式,适用于有几种互不排斥的答案的定类问

题。

S

1.什么是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举

例说明。

答: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

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

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

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

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

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

料,但是总让人感到有“欺骗他人”之嫌,所以

有人批评它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

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

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

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不完全

参与观察的优点是观察者不仅能够通过与被观

察者共同活动得到大量生动具体的感性资料,而

且能够公开地同被观察者深入探讨问题,收集到

许多完全参与观察难以得到的理性资料。但这种

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

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

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主观感情成

份。

2。实验法有哪些基本要素?

答: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

即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实验调查的实验

者。二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即实验调查

所要认识的客体及其所处的各种社会条件。三是

实验活动,即改变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实践活

动,它们有一个专门称谓是“实验激发”。四是

实验检测,即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所作的检

查和测定。

3。实验法是怎样组成的?

答: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的激

发因素,是引起实验对象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

激发因素的受体,是要被解释的现象和变化的结

果,在实验中处于关键地位。自变量与因变量在

不同的实验中,可以互相转化。

二是实验组与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实验

组是接受自变量激发的一组对象,对照组则

是不接受自变量激发的一组或几组对象。它

们在实验之前各方面条件和状态都基本一致。之

所以做这种区分,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实验激发

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三是前测与后测。前测是进行实验激发之前

对实验对象(包括实验组与控制组)所做的测量,

后测则是实施实验激发之后对实验对象所做的

测量。从两次测量结果的比较中,就能看出实验

对象的因变量是否发生了、怎样发生了变化以及

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正是实验法关注的焦点。

4.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及其工作内容如何?

答:实验法的实施程序与其他方法大致相

同,分为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

段。

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确定实验

课题及实验目的;提出理论假设;选取实验对象;

选择实验方式和方法;制定实验方案。

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前测;引入或改变

自变量,对实验组进行实验激发;后测。

资料处理阶段的工作主要有:整理分析资

料;撰写实验报告。

5.实验法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实验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作多种不同的分类。

按照实验的组织方式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

(对照组实验见以上名词解释)

单一组实验也叫连续实验,是对单一实验对象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前测与后测,比较其结果以检验假设的一种实验方法。在这种实验中,不存在与实验组平行的对照组(控制组)。同一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前相当于实验中的对照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后则是实验中的实验组。检验假设所依据的不是平行的控制组与实验组的两种测量结果,而是同一个实验对象在自变量作用前和作用后的两种测量结果。

按照实验的环境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人工特别设置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调查。这种实验的环境是所谓“纯化了”的和封闭的,实验者对实验环境可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实验对象除了接受引入的自变量实验激发外,不会受到任何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

现场实验是在自然的、现实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调查。实验者只能部分地控制实验环境的变化,实验对象除了受到引入自变量的实验激发外,还会受到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

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相比,前者实验结果的准确率要远远高于后者。但是社会领域的实验调查,仍然大多采取现场实验的方法,这是因为实验室实验的成本高,操作复杂,而且样本规模十分有限,所以难以广泛应用。而现场实验所处的环境都是自然的现实的环境,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成本相对较低,操作也简单得多,样本规模可以很大,并且只要对非实验激发因素有较充分的认识和一定控制,也能保证实验结果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应用非常广泛。

按照实验的目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是以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实验方法,主要用于对某一领域理论的检验与探讨。

应用性实验则是以解决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实验方法。

研究性实验调查和应用性实验调查的区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们只是就实验调查的主要目的而言的。事实上,许多研究性实验调查的结论,往往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许多应用性实验调查的结论,也可以作为重要的理论概括。因此,它们中间并不存在着截然分明的界限。

按照实验者和实验对象对于实验激发是否知情,实验法可分为单盲实验和双盲实验。

单盲实验是不让实验对象知道自己正在接受实验,由实验者实施实验激发和实验检测。目前多数实验都是这类实验。

双盲实验是不让实验对象和实验者双方知道正在进行实验,而由第三者实施实验激发和实验检测。

之所以有单盲实验和双盲实验,是为了避免两种情况:一是实验对象出于对实验激发的欢迎或反感而有意迎合或故意不配合实验者;二是实验者和实验对象出于对实验结果的某种心理预期而影响实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此外,按照调查的内容不同,实验法还可分为心理实验调查、教育实验调查、经济实验调查、法律实验调查、军事实验调查等等。

6.实验法实施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主要有二:

(1)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

实验者除了应具备各类调查研究所共同要求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一个特殊条件,即要有一定的权威色彩。

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对象,对于复杂的事物来说,还应该具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代表性。

在多数实验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匹配问题,所有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各方面状况应尽可能相同或相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和量化分析,才能保证实验结论的客观、准确。

(2)实验过程的控制

实验过程的控制主要就是对各类变量的控制。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主要是在实验激发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设计方案,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实验激发的环境和程度,使它们有序地作用于因变量。

无关变量也就是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三个方面。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就是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排除或减少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

在实验者方面,首先是不能把无关变量引入

到实验激发中来。其次是必须公平地对待实验对

象,保持实验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不同的

实验对象,实验激发的方式、强度、范围等要一

致;检测的方法、工具、标准等要一致;统计分

析的方法、依据、标准要一致。

在实验对象方面,主要是解决前测干扰影响

和故意不配合的问题。除了要加强与实验对象的

沟通,努力使他们做到对实验活动理解、支持和

实事求是以外,还应尽量使他们在测量时觉察不

到实验的真实意图。为此,可以在一些自然环境

中采用一些不太敏感的方式进行测试。

与实验无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

扰最多也最复杂,对它们的控制难度较大,通常

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方法,主要有排除法、

纳入法、平衡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排除法就是将

一切可以排除的非实验因素彻底排除在实验过

程之外。纳入法就是把无法排除的某些非实验因

素,尽可能纳入实验过程,作为实验激发的一个

变量。平衡法就是将无法排除的某些非实验因

素,在每一个实验对象中都控制在一致的、平均

的水平上。统计分析法就是对实验过程中无法排

除的非实验因素,尽可能定量化,在实验结果中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它们影响实验的具体

程度。

总之,通过以上控制手段,虽然不能说可以

彻底排除所有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但

实验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能够大大提高,则是

可以肯定的。

3.联系某一社会实际,任选一种实验设计,

写出具体实施步骤及其结果。

提示:首先,必须掌握各种实验设计的基本

概念和具体操作模式。其次,结合某一社会实际

写出具体实施步骤及其结果。

例如选择单一实验组设计,首先应明确:它

也叫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就是只选择一批实验

对象作为实验组,而不设对照组,通过实验活动

前后实验对象的变化来得出实验结论。它的操作

模式是:一是选择实验对象组成实验组;二是对

实验对象进行前测;三是引入自变量进行改变实

验对象因变量的实验激发;四是实验后对实验对

象进行后测;五是得出实验结论,其公式为:实

验效应=后测-前测。

其次结合某一社会实际写出具体实施步骤

及其结果。以实验税制改革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

响为例,并以利润率作为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主

要指标:

第一步,选择实验对象,假定选择甲、乙、

丙三个条件基本相同的企业组成实验组。

第二步,前测,即测算实行新税制前一年的

利润率,假定是2003年,3个企业平均为8%。

第三步,实验激发,即从2003年底或2004

年初起实行新税制。

第四步,后测,即测算实行新税制后一年的

利润率,假定是2004年,3个企业平均为12%。

第五步,得出实验结果为:后检测12%-前

检测8%=4%。

X

1.形成调查报告的观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观点的形成应当符合如下要求:

第一,准确。观点必须由客观实际调查材料

提炼而成,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第二,鲜明。观点必须直接、明确,不能似

是而非,概念含混。

第三,新颖。观点要反映新事物、新事件、

新问题、新视角、新主张,有突出的社会意义,

不能是老生常谈,或无病呻吟。

第四,深刻。观点是反复认识客观实际的

产物,必须透过现象指出本质,一针见血,不能

就事论事,隔靴搔痒。

2.形成调查报告的观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观点的形成应当符合如下要求:

第一,准确。观点必须由客观实际调查材料

提炼而成,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第二,鲜明。观点必须直接、明确,不能似

是而非,概念含混。

第三,新颖。观点要反映新事物、新事件、

新问题、新视角、新主张,有突出的社会意义,

不能是老生常谈,或无病呻吟。

第四,深刻。观点是反复认识客观实际的产

物,必须透过现象指出本质,一针见血,不能就

事论事,隔靴搔痒。

Y

1.应当如何精选调查报告的素材?

答: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选取可靠资料。所谓可靠资料,一是

指资料的来源可靠。二是指资料的内容可靠。

第二,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这

是从量的角度对调查资料进行选取,要以必须、

够用为度。

第三,选取有力的资料。这是指从质的角度,

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全面分析和反复比较,选

取最适合和最典型的资料。

第四,选取新鲜的资料。新鲜的资料首先是

指调查中发现的社会新事物、新行为、新思想、

新事件和新问题;其次是指早已存在,但未被发

现或未引起应有注意的问题;再次是指人们比较

熟悉,但从新的角度可以显现新的特点的问题。

第五,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素材一定要

具体、详实,而且应与多数人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2.应当如何精选调查报告的素材?

答: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选取可靠资料。所谓可靠资料,一是

指资料的来源可靠。二是指资料的内容可靠。

第二,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这

是从量的角度对调查资料进行选取,要以必须、

够用为度。

第三,选取有力的资料。这是指从质的角度,

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全面分析和反复比较,选

取最适合和最典型的资料。

第四,选取新鲜的资料。新鲜的资料首先是

指调查中发现的社会新事物、新行为、新思想、

新事件和新问题;其次是指早已存在,但未被发

现或未引起应有注意的问题;再次是指人们比较

熟悉,但从新的角度可以显现新的特点的问题。

第五,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素材一定要具

体、详实,而且应与多数人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Z

1.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是否必须有

对照组?为什么?

答: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

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

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

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

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

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但是,并不是凡实验必有

对照组,因为在单一组实验中,就不设对照组。

2.资料整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真实性原则。第二,合格性原

则。第三,准确性原则。第四,完整性原则。第

五,系统性原则,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应尽可能条

理化,系统化。第六,统一性原则。第七,简明

性原则。第八,新颖性原则。

3.怎样进行数字资料的分组?

答: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一般有如下三个步

骤:

(1)选择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就是分组的标准或者依据,一般作

法是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进

行分组。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中,我们还可以

用以上四种基本标志组合出其它多种复合标志。

(2)确定分组界限

分组界限是指划分组与组之间的边际。分组

界限包括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等内容。在

很多情况下,组中值可以作为该组的代表值。

(3)编制变量数列

变量即各个标志的具体数值。编制变量数列

实际上就是把各数值归入适当的组内。分组完成

后,就可以按照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

四个指标编制变量数列。

4.怎样制作一个数字资料统计表?

提示:统计表的要素必须完整。横标目和纵

标目不得少于5项。内容自定。

5. 怎样进行资料定性分析?

答:资料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

性、要素分析和归类。在社会调查研究前期准备

阶段和资料整理阶段,已进行了大量这方面的工

作。资料分析阶段的定性分析可以说是对此前定

性分析结果的进一步确认、更新和补充。其主要

任务是:

第一,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设计

调查方案时,我们已经规范了所用的概念

和变量。但在调查过程中,特别是问卷调查

中,会发现对个别概念的不同理解,对这些概念,

需要结合调查资料,再做斟酌或修订。

第二,对原来调查资料的分类以及所使用的概

念、变量间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确认,以便求

得更准确的定性分析。

第三,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

对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或提

出新的理论观点。

6.资料定量分析主要有哪些类型?其中哪些属

于单变量分析,哪些属于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

析?

答:资料定量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初步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并用

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人们称其为描述性

分析;另一类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

样本及相关资料,对总体进行推断,人们称其为

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

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

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

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它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

7.最常用的电脑统计软件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答: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SA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 中的Excel。

SPSS是集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管理咨询等功能于一身的巨型服务系统,其统计功能非常强大,操作界面漂亮柔和,表格和图形的制作方便美观,特别是操作简便,利于初学者使用,因而倍受人们青睐,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名气最大、流行最广的统计分析系统。它在我国的影响尤为巨大。

SAS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与SPSS功能类似的专业统计分析软件。

Excel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Office 系统中用于统计的一种软件。其统计功能虽然比不上SPSS、SAS等专业统计软件,但也足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统计分析的需要。与专业统计软件相比,Excel的最大优势在于:本身价格不高,非常普及,因此便于一般用户使用;便于与Office 的其他软件配合使用。正由于这些优点,Excel 在我国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8.资料分析分为几大类?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资料分析有三大类,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各自特点见以上名词解释。

三者关系:

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直至今天,这两种分析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但就社会调查研究本身而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定性分析的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等工作为定量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定量分析对调查对象精确的测量、描述和推断使调查对象的定性更加科学;理论分析则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必要前提,定性分析区别事物、分析划类和定量分析准确地说明事物变化的程度和趋势,为理论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理论分析承担着透过调查感性材料,揭示事物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证实或者证伪理论假设的任务,对于应用性调查课题,还承担着在理论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际工作提出对策建议的任务。

9.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其内容?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这是调查报告的首要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它是对调查主题进一步确认或收缩、放大、分解、修正、提升的过程。调查报告的观点,是调查者对调查对象提出的看法与评价,也是调查报告主题(中心论点)的发散。观点构成调查报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即调查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之下,还可以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这些论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调查报告的骨架。

(2)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观点的基础。调查报告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要,精心筛选素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要做到:选取可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鲜的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3)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型化。其内容通常包括:(1)标题。(2)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的基本观点的语句,作用是使作者牢记报告的中心之所在。(3)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条分项反映正文的构成状况。它不是观点和资料的简单罗列,而是精心设计的逻辑框架,使观点和资料在其中能居于最恰当的位置。其详略可自定。

(4)起草报告。在拟定提纲之后,便可以着手起草调查报告。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按照提纲推衍成文,还必须讲求具体的写作方法。后者除了前述格式方面的要求外,主要指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仔细推敲语言等。从表达方式的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非纯文字表达形式,即图表、数字等。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一种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但无论普通调查报告还是学术调查报告,都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只是后者议论的比重更大些。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朴实、准确、简明、庄重、

修辞。

(5)修改定稿。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其他文

章一样,一般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对初稿仔

细修改。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

段。检查的范围是格式、观点、资料、字句。检

查的常用方法有三种:诵读法;冷却法;请教法。

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

10.举例说明普通调查报告的类型?

答: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

文书类调查报告,其类型主要有:

(1)按照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大致可以

划分为描述式调查报告、论说式调查报告、合一

式调查报告等。

描述式调查报告在撰写时偏重于对调查过

程和调查得来的情况的客观叙述,较少议论,它

注重于使受众对调查对象产生深刻的印象,从中

形成鲜明的、正确的看法。(举例)

论说式调查报告在撰写时偏重于对调查得

来的材料的分析论证,以及由论证形成的作者的

见解,并且以此来引导读者,使读者了解该调查

对象的性质及意义。这类调查报告理论色彩较

浓。(举例)

合一式调查报告是描述式和论说式两种类

型的结合,其特点是既有描述,又有议论,以全

面、深入地反映实际情况。在撰写时一般是先摆

明情况,然后分析、归纳,得出总结式的结论和

提出建议。绝大多数调查报告都属此类。(举例)

(2)按照调查报告的调查范围、调查方式,

大致可以划分为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

典型调查报告等。

全面调查报告特指依据普遍调查的结果所

写的调查报告。它涉及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所

用调查资料广泛,因此结论有普遍性,适用面宽,

指导作用相应较大。(举例)

专题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取特定

角度,以某一个或某一组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进行

专门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所写的调查报

告。它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涉及的资料专注于

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比较全面、细致、深入,

数据比较准确,所以结论较为深刻,说明力强。

(举例)

典型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用一个

或数个典型单位或事例为样本作为调查对象,经

过调查分析以后所写的调查报告。它是通过个别

说明一般;通过特殊,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从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举例)

(3)按照调查报告的目的、作用、内容,

大致分为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

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对策(理论)调

查报告等。

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也称基础性调查报告,

是全面、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的调查

报告。其特点是对调查对象的概况和特征及其发

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比较完整的表述,使人

对调查对象有全面的了解,进而理解调查报告的

中心思想。这种调查报告在撰写时要以叙述情

况,描述事实为主,较少分析、议论,主观色彩、

理论色彩都不浓。它的主要功能是给有关部门、

有关人员提供客观的、新鲜的资料,作为研究、

处理问题,制定政策、法规,决定方针、路线的

现实依据。(举例)

事件调查报告是昭示事件的调查报告。它的

特点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能发人深省的、具有一定

的代表性和突出的社会意义的事件,清晰而完整

地陈述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背景材料以及有

关情况。行文以叙述为主,较少议论,一般只对

主题略加提示,不把话说尽,事件本身所包含的

意义留给读者去思索,去追寻。(举例)

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对典型事例进行调查

分析后写成的调查报告。它的功能在于为贯彻执

行某一方针、政策提供成功的典型经验以及具体

的做法。其特点是在交代清楚具体事迹及其产生

背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成功经验和具体措施,

以期为人们提供一个样板和借鉴,推进“面”上

工作的开展。这类调查报告政策性、理论性较强,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举例)

问题调查报告是揭露问题、剖析问题和提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的调查报告。其特点是首

先说明该问题的危害程度、范围和紧迫性,再进

一步探寻它产生的根源,并尽可能提出解决它的

办法。(举例)

对策(理论)调查报告是通过对某个地区或

某类情况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取得

的资料和数据,就某个理论问题、政策性问题或

措施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主张。其特点

是论证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文章主要是

为了充分说明作者的观点和意见,注重的是说

服,而不仅仅是对客观事实的表述和客观现象的

披露。(举例)

11.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其内容?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这是调查报告

的首要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

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

的。它是对调查主题进一步确认或收缩、放大、

分解、修正、提升的过程。调查报告的观点,是

调查者对调查对象提出的看法与评价,也是调查

报告主题(中心论点)的发散。观点构成调查报

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即调查

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

之下,还可以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

这些论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调查报告的骨

架。

(2)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

和观点的基础。调查报告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

要,精心筛选素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要做

到:选取可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

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鲜的资料;选取

易于理解的资料。

(3)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

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

善化、定型化。其内容通常包括:(1)标题。(2)

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的

基本观点的语句,作用是使作者牢记报告的中心

之所在。(3)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

条分项反映正文的构成状况。它不是观点和资料

的简单罗列,而是精心设计的逻辑框架,使观点

和资料在其中能居于最恰当的位置。其详略可自

定。

(4)起草报告。在拟定提纲之后,便可以

着手起草调查报告。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按照

提纲推衍成文,还必须讲求具体的写作方法。后

者除了前述格式方面的要求外,主要指采用恰当

的表达方式和仔细推敲语言等。从表达方式的形

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

采用非纯文字表达形式,即图表、数字等。从文

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一种记叙性、说明性和

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但无论普通调查报告还是

学术调查报告,都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只是后者

议论的比重更大些。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

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朴实、准确、简明、

庄重、修辞。

(5)修改定稿。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其他文

章一样,一般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对初稿仔

细修改。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

段。检查的范围是格式、观点、资料、字句。检

查的常用方法有三种:诵读法;冷却法;请教法。

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

风笑天+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x

社会研究方法 (顾书第十一章“社会工作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技术)”补充) 一、导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 人的特殊性;b)研究的干扰性;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二)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 a.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b.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a.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b.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③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阶段略。 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二、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研究 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效用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3.微观理论 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a.由一组命题构成;b.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c.命题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大多数理论属于这种形式的理论。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等。 (二)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1.概念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社会学研究中的概念可以是有形的社会现象或抽象事物如社会地位。概念由定义构成,只有在做出定义之后,概念才能有意义。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越明确和丰富,所表达的事物的特征就越清楚,但外延狭小即涵盖面窄。若抽象层次高,则对事物特征的表达就越含糊。 概念可以分为两类:标识某类现象,如太阳,称作常量;往往包括若干个子范畴、属性或亚概念,如性别、职业;称作变量。 对概念的要求: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可约化为子概念);精确、明了,不易产生歧义。 2.变量 ①变量的含义: 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也是概念的操作化。 ②变量的四种类型和测量层次: 变量有四种类型: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间距变量;比率变量。 相对应的四种测量层次为: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③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 自变量:指的是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指的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改变的变量。 当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就形成了某种因果关系,自变量是主动的变量,因变量是被动的变量。 中介变量:指的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3.命题 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关系:概念构成了命题,而理论由一组命题构成。如“工业化水平高”是关于“工业化”这一概念的陈述;“工业化使得人际关系疏远”是关于“工业化”概念与“人际关系”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 4.假设 假设是命题的常用方式,是一种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检验的,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是对命题的操作化表达。 (三)理论检验的步骤: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期末综合练习题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期末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命题是关于调查研究结论的一个或多个概念、观点的表述。 2、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3、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并用以推算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 4、重点调查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5、效度就是调查方法、手段和调查结果的有效程度、正确程度,即准确性。 6、假设是指未经得到调查研究证实的命题。 7、信度是指调查中运用的手段和所取得的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 8、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指关于社会调查研究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 10、资料整理是根据社会调查的目的,?对社会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分组、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 11、描述性研究是以了解某一事物全貌的发生、?发展为目的的调查研究,是按着客观面貌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 12、多阶段抽样就是把抽取样本单位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即先抽取大单位,再在大单位中抽取中单位。 13、简单随机抽样是指将所有总体单位事先不加任何选择或处理,?任其自然位置从中任意抽取预定的单位个数作为样本。 14、解释性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15、纵向研究是指在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现象历史演化研究。 16、非随机抽样是指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 二、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理论基础_和具体科学原理两个方面。 2、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 3、假设是指未经得到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 4、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或所有单位)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 5、课题的选择要以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6、问卷语句的类型有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和假设提问。 7、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8、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是从概念的定义、内容、状况三个方面分析的。 9、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括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 10?观察者根据预先设计的表格和记录工具进行的观察活动是有结构观察。 11、典型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全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12、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家庭、邻里。 13、文字资料合格性审核是效度审核。 14、资料整理是对原始资料的分类、加工、汇总的过程。 15、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称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16、解释性调查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1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18、调查问卷的总体框架往往采用图示法。 19、回归分析是对有相关关系的变量,根据大量资料找出合适的数学表达式,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 20、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以了解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全貌发生、发展过程为目的的调查研究,是按着客观的面貌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 21、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 崐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 22、所谓信度是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 23、全面调查是指对被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 24、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并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调查研究中“概念”的含义包括(A)。 A 定义、内容和状况 B 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 C 关于调查研究结论的表述D 没有得到证实的命题 2、简单随机抽样是指总体单位(A)。 A 不加任何处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一;第二,系统性;第三;第 四,实证性;第五。 3、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人口 和;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主要是个人、、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等。 4、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及其理论基础有和。 5、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和_____。 6、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选择测量指标、。 7、根据抽取对象的具体方式,抽样可以归纳为与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社会调查研究 2、因果关系 3、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4、概率抽样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概念间的相关关系? 3、抽样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26分) 1、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10分) 2、如何制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总体方案?(10分) 3、怎样检验测量的信度?(6分)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测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问卷调查方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问卷调查的关键工作是____________。 3、一般访谈是指访谈时要有一套完整的____________,访谈人只需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即可,无须探讨式的相互商洽。 4、深度访谈是希望通过访谈发现一些____________,此类访谈主要适用于____________研究。 5、社会观察是指有目的地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搜集人们各种行为数据资料的方法。 6、文献法的显著特点有:、、。 7、实验法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自变量与;与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前测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文献法 2、问卷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社会调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社会调查概念: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 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的特征:首先,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其次,社会调查是一种 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范围——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资料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调查目的或作 用——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 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优点:抽 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 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准确性高。 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o(╯□╰)o 2、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a)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选题阶段) b) 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准备阶段) c) 资料的收集(实施阶段) d)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分析阶段) e) 结果的解释与报告(总结阶段) 选题阶段的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客观:社会环境 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工具准备(对 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问卷的准备和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资料收集阶段: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 (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 2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 2社会研究的对象 3社会研究的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 2态度调查 3因果分析 4预测分析 5对策研究 第二节 (一)社会研究的目的: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社会研究的意义: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第三节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 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第四节 (一)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一)理论研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是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同:(简答) 1、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2、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 第二节 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一)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探索性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实地考察;2、请教专家;3、查阅资料。 (二)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1、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 2、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三)解释性研究: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和研究。 第三节 (一)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普查的主要特点: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题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题 1.概率抽样:是以概率论与数理设计为基础,首先按照随机的原则选取调查样本,使调查 母体中每一个子体均有被选中的可能性,既具有同等被选为样本的可能率,机遇均等。 2.总体:构成研究单位的所有单位的集合,该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 3.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是用来测量人们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的问题表格。 4.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 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总体情况的过程。 5.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资料整理、综合计算和分析, 以揭示社会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从而达到认识社会现象本质的方法。 6.样本:就是从总体中以一定的抽样方法抽取的一部分单位的集合,一个样本也就是总体 的一个子集。 7.非概率抽样:又称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法或主观判断 抽取样本的方法。 8.信度:即可靠性,是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9.设计研究:是指为了解答所提出问题,实现研究目的,对研究中所涉及的资料收集、整 理、分析和检验所作的具体计划。 10.抽样框: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11.操作化:是指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样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 调查的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 12.简单抽样:是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几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 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13.多阶段抽样:是按总体的层次关系把抽样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 14.正态分布:是一种概率分布,是具有两个参数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一.简答题 1.简述抽样的基本程序 答:1.界定总体 2.编制抽样框 3.确定样本数和抽样办法 4.实际抽取样本 5.评定样本质量2.概述问卷的一般结构 答:1.封面信2.指导语3.问卷标题4.问卷说明5.问题与答案----问卷的主体6.编码7.调查执行记录 3.简述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 答:1标题2.前言3.主体4.结尾5.附录 4.简述信度与效度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 答:信度:即可靠性,是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效度:即测量的有效程度,是指测量工具或者测量手段能准确测出所需要的变量的程度。 两者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信度高,效度未必高;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效度高,信度也未必高。 5.什么是概率抽样,其有何特点? 答:概率抽样是以概率论与数理设计为基础,首先按照随机的原则选取调查样本,使调查母体中每一个子体均有被选中的可能性,既具有同等被选为样本的可能率,机遇均等。 特点:1.调查结果可以用来推断总体2.调查者可获得被抽样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的信息3.能估算出抽样误差 6.问卷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整理)-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f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命题 2、定性研究 3、抽样调查 4、重点调查 5、效度 6、假设 7、信度 8、定量研究 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10、资料整理 11、描述性研究12、多阶段抽样13、简单随机抽样 14、解释性研究15、纵向研究16、非随机抽样17、操作化18、配额抽样 二、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2、横向研究是指在____________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 3、假设是指未经得到______________证实的命题。 4、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 5、课题的选择要以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6、问卷语句的类型有_______提问、______提问和________提问。 7、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是从概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分析的。 9、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括有一个以上的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 ??10?、????观察者根据预先设计的表格和记录工具进行的观察活动是__________观察。 11、典型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进行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_________ ______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12、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13、文字资料合格性审核是__________审核。 14、资料整理是对___________资料的分类、加工、汇总的过程。 15、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称为_________________。 16、解释性调查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_______________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1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_______原则。 18、调查问卷的总体框架往往采用______________。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A、B、C、D(2013.10.18)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_在线作业_A(100) 一判断题 1. 解释性研究通常具有理论假设,这也是解释性区别于描述性研究的关键之处。() (5.0 分) a 正确 b 错误 2. 横向研究就等于静态研究,它不可以进行动态分析。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3. “科学发展阶段论”是指前科学阶段→科学革命阶段→常规科学阶段→ 新的常规科学阶段…()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4. 假设是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的判断或设想,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5. 非实体概念是指可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事物和现象。()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6. 典型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7. 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具有实际的数学意义。() (5.0 分) a 正确 b 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 根据史蒂文斯的分类,下列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类型是()。 (5.0 分) a 定序测量 b 定距测量 c 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 2.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的是()。 (5.0 分)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个案调查 d 典型调查 3. ()是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5.0 分) a 社会研究 b 社会学研究 c 社会调查研究

4. ()是指研究问题、观察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参照框架。 (5.0 分) a 概念 b 式概念 c 变量 5. 通过上下变化的线段来反映所研究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图形,叫做()。 (5.0 分) a 折线图 b 圆形图 c 矩形图 d 曲线图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抽样形式中哪些属于概率抽样()。 (5.0 分) 定额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判断抽样 分层抽样 雪球抽样 2. 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包括()。 (5.0 分) 群体 社区 个人 组织

风笑天《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what/why]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紧密相关。对于同一问题可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 调…应用领域较广,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对事物的分析精确性高,对信息的收集迅速及时,兼顾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可以通过样本特征来推断总体。其资料是被访者的自我报告,对行为的测量被动、简洁,难以了解社会现实中人们的真实行为过程,对思想难以深入探讨。 实地…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适合于研究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效度高,灵活性和弹性大,但概括性差,信度低,耗时长,对研究对象会产生影响。 实验…基本目标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研究内容狭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题库抽样调查考试参考

开元捷问分享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抽样调查考试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抽样方法中可用于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是()。 A、随意抽样 B、志愿者抽样 C、判断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2、随意抽样假定总体是()。 A、同质的 B、异质的 C、足够大的 D、很小的 3、由专家有目的地抽选他认为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这种方法是()。 A、判断抽样 B、志愿者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随意抽样 4、如果要对子总体进行推断,则应该采用()。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5、以下抽样方法中,抽取的每个单元都有相同的入样概率的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多阶抽样 D、多相抽样 6、以下可以被用作评价其他抽样方案效率基准的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7、等概率抽样方法有()。 A、圆形系统抽样 B、与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阶抽样

8、以下抽样方式中,抽样效率最高的是()。 A、整群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9、非概率抽样()。 A、可假定样本对总体具有代表性 B、是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元 C、是用主观方法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元 D、可避免调查结果出现偏差 10、对于概率抽样来说,假设入样概率是1/50,则设计权数是()。 A、1/50 B、1 C、50 D、100 11、自加权抽样设计要求从总体中抽取单元的入样概率()。 A、相同 B、不同 C、接近于最大 D、不能太大 12、抽样比f 是指()。 A、n/N B、N/n C、1-( n/N ) D、(n/N) –1 13、测量抽样误差最常用的指标是()。 A、标准差 B、抽样方差 C、变异系数 D、置信区间 14、抽样设计A 比抽样设计B 有效是因为()。 A、A的抽样方差较大 B、B的抽样方差较大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 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自测题—精心整理适合考试目前最新最全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自测题 一、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是达到正确地认识社会各类现象与本质的方法之一,它是专门研究搜集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等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2.调查过程中运用定量方法时,要从定性出发,通过量化过程,返回到定性。在社会调查中,如果采用个案材料说明观点,要考虑个案材料在总体中的代表性。 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一种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手段或工具,它的最终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4.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哲学理论基础和具体科学原理。 5.社会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立场、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6.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7.7.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之一,初级社会群体是指家庭、邻里、非正式组织。 8.8.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是从概念的定义、内容、状况三方面来分析的。 9.9.概念是构成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区别是用概念来表述的。 10.10.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是给出定义。 11.11.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是自变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是因变量,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间变量。 12.12.变量值只有类别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是定类变量;变量值除了具有类别属性之分,还有等级或次序之别的是定序变量;变量值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分外,还有类别之间、序列之间的标准化距离的变量是定距变量;变量值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值中还有一个真正的零的变量即为定比变量。 13.13.当自变量的数值增加时,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相应增加,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增加时,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有减少的趋势,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 14.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随着发生变动,但这种变动是不均等的,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15.14.信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手段的信度,一是取得资料的信度。 16.15.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是,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17.16.调查中所用手段是否真正测定了要研究的命题和命题本身的类型,决定了调查的表面效度的高低 18.17.调查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调查研究的第一步,即课题的提出。 19.18.课题的选择要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20.19.探索性研究亦称理论准备。它是一种先行的摸索性的初步研究,是为达到对所研究对象的理论上的认识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所做的准备。 21.20.在分解调查目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调查目的的明确程度,调查目的的范围,构成调查目的的结构,以及调查目的的因素等。 22.21.以调查目的为依据可将调查研究类型分为描述型调查、比较型调查、因果解释型调查、评价型调查。 23.22.调查研究目的的陈述形式有:条件式陈述形式,差异式陈述形式,因果式陈述形式。 23.普查的具体方式有逐级上报普查和快速普查。 24.经常性调查是通过各种统计报表来进行的,它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25.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不是代表单位。 26.典型调查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关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原理。 27.典型调查的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选样调查;从选择数量上看,它是一种小型调查;从调查具体方法上看,它是一种解剖麻雀的方法;从调查结果上看,它是一种侧重于定性分析的调查研究方法28.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并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 29.整群抽样中,群的抽选可以采用随机方式,可以采用分类方式,也可以采用定距方式来确定。 30.多阶段抽样是先抽大单位,再在大单位中抽中单位,中单位中再抽小单位。 31.非随机抽样是以人的主观经验来抽取样本,这种抽样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 32.个案调查的步骤有:立案资料搜集判断建议。 33.各种调查研究方法综合比较起来,就调查内容的深度讲,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研究问题深刻;就可行性来看,全面调查要求条件最高;就定量研究来看,抽样调查最为严密科学。 34.问卷调查方法的特点是适用范围宽和利于定量统计分析。 35.问卷调查的关键工作是设计问卷。 36.调查问卷的总框架往往采用图示法。 37.问卷语句的类型有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和假设提问三种。 38.一般访谈是指访谈时要有一套完整的访问提纲,访谈人只需照顺序提问和记录即可,无须探讨式的相互商洽。 39.深度访谈是希望通过访谈发现一些新的重要因素,此类访谈主要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考试试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2.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专指——。 3.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逻辑分析、经验判断和——三种。 4.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 5.按照简明的文献分类方法,——称作原始文献、直接文献或第一手文献。’ 6.访谈者对结束访谈和——一定要有所重视,争取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关于访谈的整体的美好回忆。. 7.观察法多数是——式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 8.实验法在验证假设时,必须排除那些——引起的自然变化成分,否则会影响其准确性。 9.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10.调查报告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署名、——、正文和结尾。 二、选择题(一五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 )。A.中国人 B.古印度人C古希腊人D.古罗马人 2.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 )。 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比变量D.定距变量 3.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 )o A.调查资料的收集问题.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C.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的问题D.从个别认识一般的问题 4.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 )。 A.文献法 B.访谈法C问卷法D.观察法5.从整个社会看,目前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 )。 A.SAS B.SPSS C.EXCEL D.AMOS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1.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 A.界定总体 B.设计抽样方案C制定抽样框D.决定抽样方法E.实际抽取样本F.评估样本、 2.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 )。A.个人文献 B.社会组织文献C.手工文献 D.印刷文献 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F.官方文献 3.实验法的优点主要有( )o A.控制性强B.代表性充分C.实验范围广泛D.可重复运用E.简便易行。F.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4.正式统计表的组成,一般有( )。 A.标题B.内容C.栏目D.数字E.来源F.表注 5.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的原则主要是( A.朴实B。客观C.准确D.简明E.庄重F.修辞 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30分) 1.简述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 2.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它们的关键是什么? 四、问答题及应用题(45分) 1.联系社会实际设想若干种不同的调查总体状况,指出其适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并说明理由。(要求三种类型以上。20分) 2.任选内容设计一份简单问卷。(要求:结构完整;问答要在一五个以上。25分)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1.基本要素2.精神文化3.试调查4.外在效度 5.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6.告别7.非结构 8。无关变量9.真实性10.导语 ,二、选择题(共一五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C 2.A 3.B 4.C 5.C (二)多项选择题1.ABCDEF 2.ABEF 3.ACDF 4.ACDF 5.ACDEF 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30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1.简述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3分)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2分) 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2分)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2分)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1分)2.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即检索文献的方法。

智慧树知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社会研究的特征有哪些? A: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B: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C: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D:其余选项都错误 答案: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2、社会研究中的困难有哪些? A:人的特殊性 B:研究的干扰性 C: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E: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答案: 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 A: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 B: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C:研究所采用的具体类型 D:研究的哲学基础 答案: 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操作程序和技术,研究所采用的具体类型,研究的哲学基础

4、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 A:抽样 B:问卷 C:统计分析 D:相关分析 答案: 抽样,问卷 ,统计分析 ,相关分析 5、文献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A:内容分析 B:编码与解码 C:二次分析 D:现有统计资料的分析 答案: 内容分析,编码与解码 ,二次分析 ,现有统计资料的分析 6、社会研究的主体是指( ) A:被研究的个人、群体、组织或其他社会单位 B: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和人员 C:要探索的社会问题 D:要了解的社会现象 答案: 被研究的个人、群体、组织或其他社会单位

7、定量研究侧重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A:对 B:错 答案: 对 8、研究的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A: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B: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C:资料的收集 D: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E: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答案: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9、实证主义的范式对应定量研究方式。 A:对 B:错 答案: 对 10、定量研究与演绎推理逻辑过程相似。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命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业全答案

2017年《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作业一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 D ) A、英国 B、前苏联 C、德国 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 B)。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A )。 A、离散变量 B、自变量 C、连续变量 D、因变量 4、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D)。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5、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C) A、建构效度 B、表面效度 C、外在效度 D、实证效度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CE) A、家庭 B、社会组织 C、村落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伦理与道德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F、互诉性原则 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E) A、描述型研究 B、定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横剖研究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EF ) A、再测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法 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 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实地考察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概括,能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他的调查内容不如个案调查那样深入、全面,工作量也较大,在资料处理和分析上需要运用较复杂的技术。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1 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2 特点:与抽样调查相比,个案调查不是客观的描述大量样本的同一特征,而是主观的洞察影响某一个案的独特因素。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25) 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 答: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