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设计

关键词:悟透教材;精选教法;重视学法;巧设程序;美化板书

一、悟透教材,把握重点

《乘法分配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36页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继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之后,进一步学习的乘法的一条重要运算定律,是学生进行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简便运算的重要依据,属于基础课,必须切实掌握。因此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迁移类推的能力;

3.渗透“真知源于实践”和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点的归纳、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和灵活运用的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精选教法,重在引导

教育教学家马力斯曾经说过:“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接受知识、锻炼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本课概念抽象、知识点多、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和产生畏难情绪等特点,根据“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以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原则,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尝试教学法为主,辅之直观演示法、引导探究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联系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重视学法,体现主体

“授人以鱼”只能受益一时,而“授人以渔”却能使人受益终生。可见教学最重要的是应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及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对比学习法:通过两种解法、两个算式的对比分析,发现一般规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2.讨论交流法: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个体的差异,他们独立尝试所得结果未必全面、完整,故要利用小组的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展开各自的意见,已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3.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和顺序,学会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归纳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一)复习引入,激趣揭题。

该环节主要是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垫搭桥,以旧引新,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首先出示口算题:

5×36×2 6×4×25 125×47×8

125×6×8 102×43 9×37+9×63

学生口算最后两题有困难,教师可告诉他们答案,并问:“你们想不想和老师算得一样快呢?那么,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你们就能比老师算得还要快。”(紧接着出示课题)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提供了动力。

(二)试验探索,得出结论。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1)找出有用的信息

一共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2)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解法①(4+2)×25

=6×25

=150(人)

解法②4×25+2×25

=100+50

=150(人)

学生讨论: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么样?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解法①是先计算每组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再计算25个小组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

解法②是分别计算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各有多少人,再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4+2)×25=4×25+2×25

这样设计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动脑思考,发现创新的机会,是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亲自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真知源于实践”的思想。

观察下列每组的两个算式看他们有什么关系?

(18+7) ×6 ○ 18×6+7×6

20×(15+9)○20×15+20×9

让学生算一算,得出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用“=”连接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上两组算式,找出共同点,并让学生模仿写出更多的算式,从而归纳、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启发学生模仿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写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a+b) ×c=a×c+b×c

这样设计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大胆设想、敢于创新、抽象概括的机会,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经过实践的检验,真正体会到获取知识、发现创新的成功乐趣。

(三)应用原理,形成技巧。

1.基本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数。

15×16=16×□ 25×7×4=□×□×7

(60×25) ×□=60×(□×8) 125×(8×□)= (125×□) ×14

3×4×8×5=(3×4) ×(□×□)

2.变式练习(有困难可以小组合作)

101×57 78×4+22×4

3.发展练习:38×29+38。

该环节主要是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理解,巩固并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首尾呼应。

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并且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后,再一次出示复习题的最后两道口算题目:

102×43= 9×37+9×63=

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抢答,这样设计课尾,使得整节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课尾再掀高潮,令人回味无穷。

五、板书设计,力求精美

这样设计板书,系统性强,重点突出,既体现了教学思路,又体现了学法。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五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五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资料和学情,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本事 (1)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2)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采 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进取主动 参与的学习。 2、学法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观察发现,总结规律;运 用规律,尝试练习;扩展延伸;全课小结”共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本节课是规律的学习,就资料本身而言枯燥,单调,学生很难感兴趣,所以我从 男女生的比赛开始,一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经过比赛的形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感知到用相同的数,相同的运算符号,组成的结果也相同的算式,由于运算顺序不一样,使计算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引导学生找这些式子的 相同点和不一样点时,把学生的学习心向引导到对运算律的研究上去。初步感知 了乘法分配律,为接下来归纳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二)观察发现,总结规律: 经过例题的教学,学生会在观察、比较后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肯定为这一发现 感到欣喜不已并有表达的欲望,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就让学生先交流, 但受学生的抽象概括本事的制约,表达的肯定不是很清楚,这时教师立刻让学生 练习课前练习题来比较、观察,一来让学生明白用语言表达困难时能够借助式子 用行为表达,二来也是以此来验证规律是否成立。接下来让学生把众多的的案例 概括起来——即用符号表达。这种表达方式除了能直观、简洁地显现运算律的本 质资料。学生在用图形、字母表示运算律时,也能充分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优越性,从而既加强对运算律的理解,又培养符号意识,发展符号感。最终教师把文 字规律呈现出来,一是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二是进一步巩固规律。 (三)练习的设计 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我让学生经过“课堂活动”第1题的练习,再次体验乘法分 配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之后设计了一组紧扣规律的简单填空练习,让学 生在运用中进一步体会到乘法分配律中“分配”的意义。紧之后经过一组确定题 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最终的拓展延伸练习,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迁移,使学生体会到更多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这样的类 型题也能够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使学有余力学生的本事进一步得到提高。乘法分配律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学资料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二、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首先,利用课件“学校购买课桌椅情景”引入:一张课桌65元,一把椅子每把35元。 问题:买35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样引入目的在于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的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2、解决问题,感知规律 (1让学生合作完成,男同学解答问题①得到65 X35+35 X35=3500 (元)。 (2)通过分析,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两个算式应该相等。即:65 X5+35 X5= (65+35 ) X5。 (3)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主动参与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我会重点引导学生感悟问题的解决,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3、检验规律,建立模型 (1)由学生独立完成,有7X2+3 X和(7+3 )X2两种算式,通过分析,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即7X2+3 X2= (7+3 )X2。 接着问学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建立初步的 概念。 (2)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 (3)出示乘法分配律公示字母来表示。 这个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引导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让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并且培养了学生初步归纳推理的能力。 (a+b)Xc=a Xc+b Xc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乘第3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3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数学毕竟不是生活经验的“照片”,而是对生活经验进行重组、加工,逐步抽象打造成数学模型,让学生有所感悟,在感悟中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小结规律,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4、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 32+25) X4= ( )X4+ ( )X4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教师,当学校有说课的活动时应该予以积极参加。对于从事才一年的新老师来说,可能会不知道说课时什么意思,而且它和讲课是否一样呢?答案当然是不一样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吧?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一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购买球衣、球裤等应用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归纳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归纳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乘法分配律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因为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对一些小朋友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

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我主要采用发现教学法和发现学习法,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在探索交流中去发现一般规律、去思考问题本质、敢于质疑。 四、说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环节。 第一环节:以两道应用题作为复习,分别包含了乘法交

人教版四年级《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其中适当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 2、师:(指导观察主题图,理清图中的数学内容)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关于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同事们能够有兴趣解决吗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天长市实验小学翁壁银 一、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的实际内容,本课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灵活地解决问题。 二、说教材 本课时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而且有利于他们更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出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特点,并用字母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掌握乘法分配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号感,进一步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与简练。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课前的调查了解,确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方面: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们每一堂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乘法分配律 说课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人教版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其中适当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 2、师:(指导观察主题图,理清图中的数学内容)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关于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同事们能够有兴趣解决吗 (复习旧知识,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时下正是植树节,以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比较自然)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A、要求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算,然后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说课稿简单的说就是说明如何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那么,下面是小编给 大家整理收集的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供大家阅读参考。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本 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 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 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 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 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 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其中适当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 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 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公开课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小学数学公开课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更多用掌握乘法分配率。 2.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感受教学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乘法分配律在计算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和概括能力,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和掌握乘法分配率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率的意义。 二、说教法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将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综合应用情境教学法,操作实验法,讨论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创设愉悦的生活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沿着观察、交流、类比、归纳的思路,由具体到抽象,从感

性到理性,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生 命化、生活化、动态化、过程化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 穷”,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激、感、探、固、评“五字教 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 结、相互评价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 体会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体现数学学习使学 生经历数学活动、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五字教学法,制定了如下教学环 节: (一)借比赛来激趣 新课伊始,我先和同学们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课 件出示)让学生在两道题中任选一题,教师全做,看谁做得 又对又快。当有了结果后,我设置疑问:想知道老师算得又 对又快的秘密吗?当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时,我顺势进入第 二个环节。 (二)依情境感新知 看到大家学习积极性这么高,老师送给大家一些笑脸, (出示课件)你们知道这上面一共有多少张笑脸吗?你是怎 样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4 5*4+3*4 ]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29页的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重难点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及理解含义上;因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为此在理论算术中又称之为乘法的分配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也确定为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上。 三、说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

律的成立条件,能初步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学习活动,形成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同时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几何意义。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意义的现实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纽带,以展示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为核心,通过“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应用”这一过程的演绎,探究和揭示乘法的分配律.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习方法 本节课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程序(共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乘法分配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此基础之上学习的乘法分配率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乘法分配率是学生今后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与前提,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已有的学习方法、已有的经验三方面着手。 首先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用字母表示数、并初步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其次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是运用能力不强抽象概括能力不够,形象思维占主导,个人思维受定势思维的影响。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这类的实际问题,比如:求长方形花坛的周长的方法,但是没有系统的进行总结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探究并了解乘法分配律,并会运用乘法分 配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乘法分配律过程中,体现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你我确定本节课的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我的说课流程是:说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说板书、课堂评价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含两个信息窗,主要内容有: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延续。这节课以济青高速公路为背景素材,通过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的相遇信息,由解决相遇问题的两种方法,发现和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体验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将数学问题有机结合,合理整合知识,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多种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3、让学生通过探索体会知识间的联系,理解一些规律都是从一般规律概括出来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索、验证、理解乘法分配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 4、让学生了解简算在实际生活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简算意识。 学情分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对这方面的经验学生已有了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模式: 七步式对话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有效地预习,搜集资料,极大的扩充了课上有限的40分钟的时间。本节课的预习要求是:熟悉课本知识,并从生活中寻找分配率实例进行验证。有效地预习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的关键是创设有效地活动体验,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就会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及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模拟激趣,引入学习 同学们,两个运动中的物体会出现怎样的位置关系,你知道吗? (学生思考回答。)下面我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演示一下,看哪个同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陈菊 一、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的实际内容,本课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灵活地解决问题。 二、说教材 本课时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而且有利于他们更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出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特点,并用字母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掌握乘法分配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号感,进一步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与简练。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课前的调查了解,确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方面: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们每一堂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 P36 页的《乘法分配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二)智能目标: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尘埃,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自主发现规律,抽象归纳,并能用符号、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们每一堂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说教法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谁知规律,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说学法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出示了学生的生活情景图,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乘法分配律。合作交流,体会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开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刘集二小李赛 1/ 25

说课流程: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设计理念

---------------------------------------------------------------最新资料推荐------------------------------------------------------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材中呈现的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 3/ 25

(二)说教学目标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 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最新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获奖(5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获奖(5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获奖第1篇: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资料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资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资料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本事、比较本事和概括本事。同,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本事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之后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可是学生的概括、归纳本事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资料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本事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本事。(三)情感目标: 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进取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经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经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进取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125 X 8 25 X 4 25 X 6 X 4 7 X 8 X 5 2 X 3 X 50 课件设计能够使学生看得更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师生比赛。出示一组题从中选取两道,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说课稿.docx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的内容。学好乘法分配 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 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乘法分配律教学 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 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 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 律,那乘法还有其他的运算律吗?希望今天通过我们的努力, 能有新的发现。 出示问题一、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2 米,宽是28 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生 1:(72+28) ×2 生 2:72×2+28×2( 板书两个算式) 师:同学们给出了两种办法,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到 底是多少呢 ?选择其中的一个算式计算一下。

生计算。 师:请选择第一个算式的同学,说出你的计算结果。 生:长方形的周长是200 米。 师:谁选择的第二个算式,结果又是多少呢? 生:我算的结果也是200 米。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这两个数算式的结果相同,我 能不能在这两个算式之间写上“=”? 生:可以 板书: (72+28) ×2=72×2+28×2 出示问题二:学校要换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 元, 裤子每件 18 元,四年级一班共64 人,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这道题你有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结果是多少 ? ( 生计算,汇报 ) 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结果是6400 元。师: 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的 ? 生 2:我列的算式是: (32+18) ×64,结果也是6400 元。 师: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那这两 个算式看来也是相等的。 板书: (32+18) ×64=32×64+18×32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两个等式,你有怎 样的感觉 ? 生:可能有规律。 师:真的有规律吗? 【评析:教师创设了求长方形的周长和学校买校服的 情境,提出“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两种不 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出两式相等。在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二“乘法运算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计算规律的概括,是计算经验的提升。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能力目标: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的计算,初步学会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简算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三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 二、教法及学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了“激、导、探、放”的原则,引

导学生采用猜测、验证、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组织教学。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自主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识结构,我将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2)研究素材发现规律 (3)巩固拓展应用规律(4)感悟收获、反馈总结。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创设情境(大屏幕出示24页信息窗) 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A 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B 相遇时大客车比小客车多行驶了多少千米? (2)先来解决问题: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西师版教材第二单元第22-23页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认知能力已得到发展,知觉的有意性、记忆的目的性正在逐步提高,思维方式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在以前的学习中,就曾多次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学习积极性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简便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尝试、观察、思考、比较、交流等活动,自觉发现概括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的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四、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主导性。 说学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本课时的教学程序我是这样安排的:复习旧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小结”共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乘法的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新旧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复习旧知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从而可以较好把握教学起点,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

小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苏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苏教版 一,说教材:本课时教学为苏教版第八册第54-55页“运算律”的第1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内容要为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二、说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课前调查,确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2.过程和方法: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标准》还提到:要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据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内在规律,并与他人交流。三、说学情:由于学生已初步具有探索、发现运算律并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经验,本节课遵循“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交流规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来呈现内容,这样的安排易引起学生对学过的方法的回顾,亦有利于他们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在实际教学时,我还强调依主题图情境引导观察、比较、猜测、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亲历贯穿学习全过程,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一步步发现与成功、探索与理解。四、说教法和学法: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本内容是数

乘法分配律的说课稿三篇

乘法分配律的说课稿三篇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乘法分配律的说课稿,欢迎阅读。 乘法分配律的说课稿1【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已学习了乘法、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出现的,学习乘法分配律是为简便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目标定位】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运用】 为了实践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我组织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在课堂上喜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为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获取新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情,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比赛激趣、启迪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男女生计算比赛活动。(放录像及课件)通过创设这样的计算比赛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简便计算的一些规律,把学生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迫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的准备题。(出示课件例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接着引导学生对照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来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放录像)学生感受到了两组算式结果相等,但运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