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3.1 信息时代的教师 (1)

专题3.1 信息时代的教师 (1)

专题3.1 信息时代的教师 (1)
专题3.1 信息时代的教师 (1)

第3单元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学习者

息技术的发展使教与学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教与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教师信

和学习者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扮演着与传统教学中完全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对教师与学习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单元将从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与学习者角色的转变、学习者的特征、教师与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知识点3.1 信息时代的教师

在传统教学中,作为教与学活动中主体之一的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扮演着知识的占有者与传授者、教材的执行者以及教学控制者等角色。进入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以及所需具备的能力都发生了变化。

一、信息时代教师角色与职能的转变

不同时代,教师的不同社会地位与社会对教师的不同要求,构成了教师角色内涵的时代特征。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师角色特征,是这一时期教育需要的集中反映,也从根本上体现了这一社会时期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当代教师角色往往是以一种知识权威者的形象出现在教学中,学生自己的感性经验与生活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因此,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工作者,前提就是正确转换角色观。[1]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主要认知工具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与传统教学相比将发生很大变化。具体说来,信息时代教师角色与职能发生了以下转变,如

图3-1所示。

(一)由知识的权威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型

随着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出现以及权威主义知识观受到强烈的批判和质疑,

知识的权威主义形态被彻底颠覆了。在批判主义知识观中,知识不再是权威的和不可质疑的,相反,知识的形态表现为多元的、开放的和不确定性的。相应地,教学模式更侧重创新性和个性化。这就对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通过“灌输”与“说教”的方式去传递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和唯一确定的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即教师要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过去通过控制和灌输的方式以达到学生积累和掌握知识的目标,调整为以学生的建构力、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为培养目标,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生成知识的人”。

(二)由静态知识的占有者向终身学习者转型

信息化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学习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在“终身学习”的环境下,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界限。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胜任教育者的角色。教师只有先成为好的学习者,才能成为真正好的教育者。确认教师的“学习者”角色,在理论上突破了教师角色囿于教育者的单一框架,有助于教师以平等身份处理师生关系,丰富了教师作为人这一主体的深刻内涵。当然,教师所扮演的学习者角色,不同于与教师相对而言的学生,在教师身上显现出来的“学习者”应是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解决、不断进取的个体,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具备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者,其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更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直接为教学服务。

(三)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转型

步入信息时代,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概念并没有改变,时代的发展使它的内涵更加丰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具体的学科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目的不仅要关注学习者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注重通过加强教学设计与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科上的知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更应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情感培养、品格形成及社会生活能力等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由教材的执行者向教材的研发者转型

信息时代的教育与传统教育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常规教育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教与学活动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征。它不仅对学习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传统教师的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挑战。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该脱离传统教育中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转而成为教材的研发者,不仅要能将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还要能将其

应用于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的开发研究,此外,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也是教师必备的能力。[2]

(五)由被动的“教书匠”向主动的教学反思者转型

“教书匠”是指依靠教书这一职业以获取报酬作为生活资料的教师。“教书匠”把教师看成是一种赖以谋生的职业,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为自己的职责所在;信奉“经验主义”的教学原则,强调“书本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灌输主义”的教学手段。[3]信息时代要求教师由传统教育中被动的教书匠转变为主动的教学反思者,就教育领域而言,反思是指教师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做出严肃的内省,敢于正视自己所短,努力探索补救途径,又擅长总结自己或同行成功的教育经验,从中提炼出某种可供借鉴、蕴含着推广价值的精神,为模式创新、理论突破夯实根基。教学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对话,是沟通教师“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的桥梁。[4]尤其在网络教育时代,教师更应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能力,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

(六)由教学控制者向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型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5] (七)由孤立的教学人员向关联的教师队伍转型

2010年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提出要通过联结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在这种联结教学模式中,关联的教师队伍取代孤立的教学人员,教师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教学不再是孤立的,且同行之间不会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同时,课堂教学人员也联结在一起学习使用数据资料和工具、内容、资源与系统,能够创建、管理和评价与工作相关的学习经验,并直接向校内学生提供学习支持。联结的教学使学习者可以在没有其它可行方式获取资源的地方获得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并为所有各级水平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这也对未来的教

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为了构建联结教学以支持学习型社会,更多的教师将需要成为网上教学专家。[6]

深层思考:

你认为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有哪些局限性?

二、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其重要性的淡化,相反,为了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满足时代对提高学习者创新能力的需求,信息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下面将着重从我国对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美国对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三个方面来阐述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

(一)我国对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构建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于2012年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7]

《专业标准》不仅要求教师秉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而且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教师的能力做出了规定,要求教师将《专业标准》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周瑜.信息社会教师角色定位与构建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15.

[2]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4.

[3]唐芬芬.教书匠与教育家——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4):28-30.

[4]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56-62.

[5]费英.以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为支点促进信息时代教师角色转型[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8:

15-18.

[6]黄德群,毛发生.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的学习”及其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1(1):40-43.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48445717.htm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91/201212/xxgk_145603.html, 2012-02-10

版权说明

因教材版权问题,茹请不能全部奉献,更多精彩内容请参见:傅钢善主编《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设计和组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和分享等已成为当今教师常常采用,这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九大信息素养。 一、信息获取能力 在网络尚未到来之前,教学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的。而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超文本连接、格式多样、良莠并存等特点,因而从互联网获取教学信息对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是要具有信息检索能力。互联网为知识爆炸提供了最好的释放空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庞大得难以统计,并且每时、每刻都在高速增加,在如此庞大和快速变化的信息网里,尽管有简单、快捷的搜索工具,要精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并不是一件易事,确定关键词、二次检索以及搜索式阅读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 其次是要具有超文本阅读能力。网络信息的交互性连接一方面使得所需要寻找的相关信息大量呈现,为获取目标信息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却使得网络阅读比较困难,次要的或具有诱惑力的信息常令人偏离目标,造成网络迷失。所以网络阅读不仅要具有本文阅读中所要求的理解能力,还需要时时把握阅读目标、保持清醒的头脑。 再次是信息鉴别能力。报刊、杂志等传统媒质所发布的信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错误率小、可信度高。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者多元并存,官方的、民间团体的和个人的等都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出去,因而信息的质量是良莠并存,这对读者的鉴别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读者需要具有判断信息的善与恶、真与伪、优与劣的能力。 二、资源整合能力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的筛选、组合和应用三个方面: 资源筛选能力。即能够从大量的资源中剔除无关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如资源的优劣、真假、善恶等,最后挑选出教学所需要的资源。 资源组合能力。即能够将他人的资源进行修改、加工、合并,构建一个为自身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新资源。一个资源整合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在分析、鉴别他人资源的基础上,吸收优点,将其融入到自己资源构建框架和体系之中,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资源应用能力。即能够将资源作为创设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点、搭建演练平台、检测教学效果等的教学手段、工具和环境的能力。整合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既是资源价值的实现途径,也是资源整合的航标。 三、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应用一些基本的工具,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些工具主要有:

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技术学关于教学技术AECT1994这样定义:“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与实践。”其中的设计与开发就是教育的创新。笔者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结合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中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首先要教师本身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的动机需要终身激励,所以说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取代了工业社会的能源,成为生产发展的最主要的要素。在知识成为生产力的要素的社会环境下,教育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国家的竞价水平和综合国力将更多的体现在创造、加工、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的效率和水平上。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丝毫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育的创新。而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践行者──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个性化、创造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点。

信息化时代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信息化时代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学生姓名段云翔 学号 1220022423002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行政管理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彭朝荣 日期 2014.10.8

信息化时代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摘要 政府信息化不仅设计技术,更涉及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的变革问题,它所要构建的“电子政府”,在为政府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苦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就政府信息化给政府带来的新机遇、问题及对策等加以探讨,以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方针、策略,变挑战为政府改革的动力,促进政府改革的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政府,政府管理,机遇,挑战

目录 一、绪论 (3) 二、政府信息化的目的及好处 (3) (一)加快信息传递 (3) (二)简化政府运作环节和程序 (4) (三)降低政府运作成本 (4) 三、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 (4) (一)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 (5) (二)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 (5) (三)政府信息化可以使人力和信息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开发 (5) (四)政府信息化有利干促进政府重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 (5) 四、我国政府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 (一)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 (5) (二)政府信息化公开度不够导致信息资源的浪费 (6) (三)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6) (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6) (五)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机构改革脱节 (7) 五、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7) (一)加强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确立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远景和长远目标 (7) (二)要充分认识信息资源的战略意义,制订有效的信息策略 (7) (三)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和通讯网络的发展 (8) (四)要预先研究和制定上网安全策略,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8) (五)政府信息化建设要与政府机构再造联系在一起 (8) (六)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圳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对教学和课程带来的影响资料

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对教学和课程带来的影 响

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对 教学和课程带来的影响 李志琴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从未来教育的新趋势去探讨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可以使我们站在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去迎接这场新变革的到来,从而为我国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创造条件和机遇。 一、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是最终决定教育革新成败的因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将无法实现。为适应未来的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我们需要建立新型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树立终身教育观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或信息。然而在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大大加快,知识的更新周期变短,许多知识还没有等到学生学会,可能就已经过时了。学校教学在大量和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不断发展并与认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的同时,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种种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使学生成为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这是一种富有时代精神的、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它对于已习惯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已形成了固有教育教学观念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教师只有迎接挑战,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才能与时代和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 2、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就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对所在的研究进行扩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学习成为更具有自我导向和控制的过程。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素养,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作为信息化人才的塑造者,自然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显著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积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体制和办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探索并初步构建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既要使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育网络中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作为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量,大量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和虚拟

信息时代护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信息时代护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发表时间:2017-01-05T15:58:20.6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作者:时红 [导读] 在我国医学科学前沿发展领域内,护理工作与其它前沿学科虽存在较大的差距。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 271219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发展时代,各领域都需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并带动自身不断革新。在此背景之下,护理工作就需要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对新的挑战进行把握与分析,并抓住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实现护理工作在信息时代下的现代化转型。关键词:信息时代;护理;挑战;机遇 在我国医学科学前沿发展领域内,护理工作与其它前沿学科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仍需看到护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形势[1]。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医疗技术、护理工作等的密切结合成为新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信息时代给传统的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给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都属正常现象。医院与护理工作者需要适应信息时代给护理工作带来的变化,把握其中蕴含的机遇,以此实现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 信息时代护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NIS系统的应用 NIS,即护理信息系统,主要可以用于采集护理信息,对信息进行传输、保存、处理等的新型系统,是HIS系统的子系统之一。NIS系统的应用,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但是,很多医院及护理人员不熟悉NIS系统,导致该系统的应用效果较难得到保证甚至根本无法得到应用,这也是护理工作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NIS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2 护理人员的能力较低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与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护理人员未能重视这一要求,这也是信息时代护理面临的又一个主要挑战。部分护理人员不具备信息设备的操作能力,或者只能进行简单操作,导致信息设备的效果未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1.3 护理信息标准化程度低 在护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开展中,信息的标准化程度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构成部分,也是护理信息工作开展需要面对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护理信息缺乏统一的录入标准,也没能形成科学、统一的护理信息标准化体系,导致护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护理工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又一挑战[2]。 2 信息时代护理工作面临的机遇 2.1 护理效率的提升 传统的护理工作,内部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的工作在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常出现效率较低的现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NIS系统会得到越来越多医院与护理人员的重视,其应用也将变得更为广泛,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在NIS系统中,包含有医嘱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还会有新型的移动护士站。这样一来,护理人员在收集信息与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工作效率会得到大幅提升,护理工作的流程也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间接护理的开展时间会被进一步压缩。因此,护理效率的提升,成为信息时代护理面临的主要机遇。 2.2 保证工作质量 NIS系统的应用,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各项信息得到及时的沟通与共享,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差错的发生几率。以传统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药物不良事件为主要例子,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医生、护理人员、配药人员等未能及时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护理人员在给药工作中常见的错误包括有摆药错误、配药错误、配药时间错误、剂量错误、漏配、少配等。NIS系统可以将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录入计算机中,护理人员通过NIS系统就可以及时查找患者的用药信息,根据此信息来为患者进行配药等,杜绝因护理人员查核不严而导致的工作错误。这样一来,护理工作的质量自然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2.3 管理更为科学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NIS系统的应用,还可以使护理工作管理变得更加科学,避免传统护理管理中不科学因素的存在。NIS系统可以将护理管理中的人流、财流、物流等因素变得更为贴合紧密,护理人员可以利用NIS系统在网上申请所需要的护理物品,也可以利用NIS系统来传递与发放相关文件。与此同时,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人员培训等内容都可以通过NIS系统来实现,这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工作中各项信息的传播速度,还能大幅度提升护理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带动护理管理工作向科学化方向不断发展。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必然会给各个不同行业带来强有力的冲击,传统的常规护理工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无法满足信息医疗事业的未来发展需求。因此,护理工作者需要迎接新的挑战,并把握护理工作面临的机遇,护理工作者可以积极应用护理信息系统,以此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整体效果,避免护理工作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参考文献: [1]蔡琳,王秦玲,王跃军.新形势下护理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83-84. [2]石兰萍.信息时代护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05):5-8. [3]郭淑明,郭蒲君.浅析护理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1,25(14):1300-1301.

作为未来教师,你如何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作为未来的教师,你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可以说就是引领时代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个人而言,掌握信息的多少及掌握信息速度的快慢也成为致使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一名教师而言,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应紧追时代步伐,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而不能墨守陈规,如果这样只会误人子弟,违背作为一名教师适应有的职业道德,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只能被社会淘汰。具体应做倒以下几点: 1、及时掌握时代信息,紧随时代潮流并能正确把握时代主流,积极有益的引导学生。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工具及传播方式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的学生而言,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和左右,所以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一些错误的、有害的、不良的信息伤害。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熟练的计算机及其他途径能够迅速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做简单的判断及时正确的解答学生的疑问,正确引导他们。 2、学习、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作为一名教师应掌握并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在授课过程中形象、生动、精彩。 3、在信息化的时代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4、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面对教育信息化要注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面向信息社会的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在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信息、利用信息,就会有被信息淹没的危险。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点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渠道来开展学习(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加快上述能力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再不断的运用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而言是一个新的要素,对教师个体而言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认知的工具。而从根本上说利用这些技术,驾驭这些技术最终将改变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话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两大主题,信息时代的教师如何面向教育信息化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成为焦点。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它面向教育信息化。因此,信息时代的技术、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都与以往不同,教师职业状态的变化引发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信息时代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凸显,我们认为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协作;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科研。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想驾驭信息技术 ,必须正确认识技术与人的关系。学习者与技术的关系,不是技术控制学习者,而是学习者控制技术,与技术形成一种智能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生态化的人机关系 ,使学习者与技术分布式地承担认知责任,形成学习者与技术最优化的智能整合。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从种类繁多而又快速发展的技术世界中

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工具,并且熟练掌握,做信息技术的“主人”。有研究者提出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之八项信息技术,即“信息检索技术、表达展示技术、实践反思技术、探究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技术、思维汇聚技术、网络教学技术、资源管理技术”,提出了“学得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能减轻日常工作负担,能提升教师劳动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原则。以上八项信息技术和五大原则,加上契合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学习和驾驭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随着知识爆炸,教学内容出现高端化趋势,过去熟悉的学科知识可能退出教学计划,新的知识进教材进课堂,教学的工具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没有驾驭信息技术的素质,怎么能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教师的专业知识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个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支持自己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 (1)知识检索技术工具——Google(学术搜索、大学搜索、图书搜索、Google实验室)与Baidu(百度知道、百度百科)、新浪(iask 爱问、知识人)。 (2)知识更新技术工具——信息技术支持知识更新的四种方法“实践法、交流法、学习法和反思法”。“实践出真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实践扩展了教师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视野

谈谈对李月霞老师对机遇与挑战的体会的看法

谈谈对李月霞老师对机遇与挑战的体会的看法 视频中李月霞老师提出课堂是最能体现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地方,是作为一线教师最重要的课改实践基地,任何崇高的理念最终都要回归课堂,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来落实,并且提出了思辨化、情境化、生命化和多元化等,是体现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几个关键点。 1 、思辨化的课堂——“追求真理比拥有真理更重要” 2 、情境化的课堂——“特色成就卓越” 3 、生命化的课堂——“建筑人格长城” 4 、多元化的课堂——“放宽历史的视界” 培养理性精神和反省意识,是我们新课程历史课堂的任务之一,一个理性的民族,善于反思的民族,应该是目前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它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历史课堂在这方面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那到底如何培养学生思辨型的思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具备趋于理性思维的人,其次是善于发现教学资源的人,再次是一个善于引导和营造宽松民主氛围的人,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获得一个自由舒展的空间。在新课程的历史课堂上,设计一些有价值的探究,鼓励学生成为思辨者,而不是简单的史学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反思审视的过程中,历史知识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个板块了,它被运用到历史事件的相关环节中去,使得历史不再呈现单一的平面,它多面立体化地印入学生的脑海。在思维的碰撞下,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力无形中增长了。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手段和艺术手法,创设情知交融的科学意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进入角色,在情趣盎然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索。创设情境必须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知识基础的事物之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达到掌握本质、领悟方法、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找准恰当的情境和激活点,就是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这样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得到有效驱动而进行的,这就是情境教学功效。在进行情境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明确主题,教学手段首先而且必须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 “全面实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是高中课程标准给历史教学提出的任务,新课程要求课堂是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环境,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特长得到充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班级:计算机1班姓名:XXX 学号:2015XXXX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课程论文题目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学生:XXX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1班)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这个词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的当中,而大数据也与我们的生活关联越来越紧密,对我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怎么样才能把握住机遇,在大数据时代中脱颖而出,怎么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挑战中稳步前行。 关键词:大数据;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时代分析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word big data slo wly into the people's horizons, and big data is linked to our life more and more closely, to our influence is growing.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how can ability in the er a of big data move steadily in the coming challenges. Key Words: Big dat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era of big da ta analysis

一、绪论 (一)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的词汇在互联网时代显得越来越重要。大数据究竟有多大?大数据能做些什么?在新互联网时代,这些词汇让我们应接不暇。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还有四个特性分别是数据量大,种类多,速度快,价值大。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二)大数据能做些什么? 大数据的应用示例包括了大科学、传感设备网络、天文学、大气学、基因组学、生物学、大社会数据分析、互联网文件处理、制作互联网搜索引擎索引、通信记录明细、军事侦察、社交网络、通勤时间预测、医疗记录、照片图像和图像封存、大规模的电子商务等。仅仅十余年,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等组织机构意识到数据正在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这或是明天我们治理交通拥堵、雾霾天气、看病难、食品安全等“城市病”的利器,也会为政府打开了解社情民意的更大窗口。众所周知,大数据已经不简简单单是数据大的事实了,而最重要的现实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二、本论 (一)大数据的重要性 1.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正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结点 有专家指出,大数据及其分析,会在未来10年改变几乎每一个行业的业务功能,从科学研究到保险,从银行业到互联网,各个不同的领域都在遭遇爆发式增长的数据量。在美国的17个行业中,已经有15个行业大公司拥有大量的数据,其平均拥有的数据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拥有的数据量。在医疗与健康行业,根据数据预测,如果具备相关的IT设施,数据投资和分析能力等条

互联网时代对老师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对老师的挑战 1.在“互联网+”的传道功能被弱化。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中,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育的传道功能被弱化。尤其是低龄学习者还没有足够的道德判断能力,而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如何保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2.在“互联网+”下的授业功能面临挑战。“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互联网+”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传统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自我进化能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教育系统自身的封闭性。“互联网+”敲开了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也就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人人都是教育的生产者,人人又都是教育的消费者,这种新型的教育态必然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3.在“互联网+”下的教师的解惑功能面临危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碎片与重构。而碎片化的学习会导致学

生学习的专注度和深度下降。互联网是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拓宽了知识的广度,但是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却严重碎片化,学习者会利用乘坐公交车、课间休息、睡前十分钟等等的零碎时间,学习了解一些零碎知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对于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识和信息一目十行而不加以思考;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使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从而学习者学习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点,而难以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今天的知识不再是静态的层级和结构,而是动态的网络与生态。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半衰期较以前大大缩短,出现了所谓的“软知识”和“连通性知识”,甚至认为今天的“知识很难被定义”。如此,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很难保证。这些对教师的解惑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我们的准备 1.“互联网+”+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选择性的学习。我们常说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学习”,可是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班级进行授课,教师的教学预设只能是针对大多数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只能是一种理想。而“互联网”“云技术”,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变成了可能。 我们准备尝试“综合素质在线评价体系”,关注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

信息时代给财务管理带来的新挑战

信息时代给财务管理带来的新挑战 摘要:在新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于经济领域并已成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直接动力被广泛的应用,同样也对企业的传统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会计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在面对全新的挑战时所要做出的决策与改革则变的至关重要了。 关键词:信息时代财务管理新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将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各个经济管理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电子商务环境的影响,企业依赖互联网与其供应商和客户进行交易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使企业的财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大多数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也正在建立企业与外部联结的网络化信息系统,积极参加电子商务活动,这意味着企业大多数的业务数据和会计数据完全无纸化与电子化,这必将给传统会计带来深远的影响。交易的实时监控及其信息的实时记录和传递,价值和物资的高度同步流转,业务记录和会计信息在相关的管理层面充分地得到了共享,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方式和流程,使财务会计的职能发生了转变,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在无纸化交易情况下,电子数据保存和传递安全存在着隐患,电子商务纠纷得不到法律保障,电子商务法律有待完善等。 一、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财务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1.财务软件问题 现在开发和应用的财会软件大多是以模仿手工系统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主要内容的核算软件,主要解决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量问题。缺乏对数据的深度综合利用,难以进行事前决策与事中控制,并且数据不能共享,只能为财务部门使用,会计信息缺乏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企业不仅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各项资源,而且要提高对市场反映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这就要增强会计的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原有的财会软件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性,而带有决策支持功能的管理型软件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新一代的财务软件的基础必须是网络,采用最新的、商业领域流行的技术方案。在设计方法上要引入最新的安全设计,保障会计信息更加安全、可靠、及时。目前开发和应用的财会软件的主要内容是以模仿手工系统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的核算软件。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会计核算职能的淡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增强,原有的核算型财会软件的功能范围以及信息容量都显露出明显的局限性,而管理型软件带有决策支持功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问题

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48445717.html, 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李延刚 来源:《中文信息》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和发展和应用,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 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引领下,“互联网+教育”已成为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将见证“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将变革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乃至教育制度,而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如何通过主动调整与变革,包括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乃至教育制度等不同层面的变革与创新,来积极应对“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冲击,是每个教育生态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决策者,都必须面对的挑战。本文将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旨在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中学教育互联网+ 信息技术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1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新的渠道与平台,很多年轻人在生活中、工作、学习过程中都喜欢使用新媒体。学生对各种新事物的接受和传播能力很强,例如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交流和学习,通过各种交流软件可以实现与国外朋友的沟通。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反而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接受外部环境的渠道越来越多,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可以使得教育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方便、有趣、生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的重要过程,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但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加起来,而是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生态环境。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时代的热门词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教育教学而言,新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英语教师遇到的挑战

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及面临的挑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填鸭式教学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待其消化理解后再解答疑问。所以教师的心思多用于怎样将知识巧妙地灌输给学生,以利于其接受,只要肯学,有悟性的学生都会有不错的收获。然而,90后的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学生地位的全面提升意味着传统的师生关系面临瓦解,教师不能再只是“传道受业解惑”,而应该是在更广阔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其学习兴趣,以一种合作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促使其向更深更宽泛的领域探索,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使学生保持个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团队精神,而且还要在合作中学习,并养成其终身学习的习惯。所以,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设计者、合作者和评估者。这是教育与时俱进的产物,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教师观新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老师可能会是节目主持人、导游或教练,并且是学生的好伙伴。 2.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首先,英语教师应具备英语国家的民族性格特点,如英国的绅士风度或者美国人的豪爽。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我认为英语教师以具备开放、豪爽的性格特点为佳,因为中国学生在学校的特点就是内敛,如果受英语教师豪爽、富有激情的性格影响,就会敢于发展自己的个性,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人轻松相处,不拘泥于规则所限,发挥其创造力。 其次,英语教师必须是“学习型”的。在新教材中,所有的学科都抛弃了以往一板一眼的教育路线而走向了生活化和应用型,英语学科的综合性对教师提出了“博”的要求。英语教师应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知道化学反应规律,还要清楚全世界的地震中心带及地球板块知识;既要了解流行乐坛的中外歌手的英文名,还要能说出他们的音乐风格及专辑。所以,英语教师要广泛涉猎知识来满足教学要求。 第三,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还必须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和学生互动并交换知识,在共同学习中,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做学生们的“好伙伴”。英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进,才能培养出更独立,更有思想的学生,让他们用英语去了解尤其是在政治、经济、金融、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促进祖国经济文化繁荣昌盛。 二、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而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对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都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面前应对自如、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之更能切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与学生的需求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1.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意味着什么?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教育信息化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使教育和教学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跨越新的台阶。当然,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等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已经形成。但它又是一种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和进步的冲击,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已从中初步尝到了甜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在信息化时代,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没有现代人必须具有的信息技术,难以立足于三尺讲台,也谈不上称职,更会贻笑大方。因为在如今的社会里,人人已经置身于信息化所覆盖的环境之中,从举手投足到待人接物,假如没有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恐怕会处处遭遇难堪。而校园更是信息化普及的先遣之地,教学大楼、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等等,哪一处没有信息化的痕迹?只不过程度有高有低而已。当然,我们的教师要完全适应教育信息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那么,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 2.教育信息化应该指向课程整合。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来说,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如果他能很好地运用合适的教学软件进行课程开发,对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课程整合就是将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课程中,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对教师而言,则是走向现代教学的开端。但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手段,还须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本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积累,想方设法获取各种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知识讲解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设计和组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和分享等已成为当今教师常常采用,这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九大信息素养。 一、信息获取能力 在网络尚未到来之前,教学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的。而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超文本连接、格式多样、良莠并存等特点,因而从互联网获取教学信息对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是要具有信息检索能力。互联网为知识爆炸提供了最好的释放空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庞大得难以统计,并且每时、每刻都在高速增加,在如此庞大和快速变化的信息网里,尽管有简单、快捷的搜索工具,要精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并不是一件易事,确定关键词、二次检索以及搜索式阅读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 其次是要具有超文本阅读能力。网络信息的交互性连接一方面使得所需要寻找的相关信息大量呈现,为获取目标信息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却使得网络阅读比较困难,次要的或具有诱惑力的信息常令人偏离目标,造成网络迷失。所以网络阅读不仅要具有本文阅读中所要求的理解能力,还需要时时把握阅读目标、保持清醒的头脑。

再次是信息鉴别能力。报刊、杂志等传统媒质所发布的信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错误率小、可信度高。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者多元并存,官方的、民间团体的和个人的等都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出去,因而信息的质量是良莠并存,这对读者的鉴别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读者需要具有判断信息的善与恶、真与伪、优与劣的能力。 二、资源整合能力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的筛选、组合和应用三个方面: 资源筛选能力。即能够从大量的资源中剔除无关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如资源的优劣、真假、善恶等,最后挑选出教学所需要的资源。 资源组合能力。即能够将他人的资源进行修改、加工、合并,构建一个为自身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新资源。一个资源整合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在分析、鉴别他人资源的基础上,吸收优点,将其融入到自己资源构建框架和体系之中,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资源应用能力。即能够将资源作为创设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点、搭建演练平台、检测教学效果等的教学手段、工具和环境的能力。整合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既是资源价值的实现途径,也是资源整合的航标。 三、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应用一些基本的工具,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些工具主要有:

小学教师面临机遇与挑战复习课程

小学教师面临机遇与 挑战

如何应对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要求和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正在逐步得以确立。与过去相比,这个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评价、管理、课程开发等方面都有不少创新之处,问题,它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名教学校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呢? 一、机遇 1、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明晰,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的制定,为我国未来二十年的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的重视。

2 、国家经济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增长。教育不仅肩负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而且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始终把教育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重点保障,持续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随着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有力支持,相信我国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 3 、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并践之以行,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需要经济发展予以强有力的支撑,国力强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也就相应增大。民众日益富裕,步入小康后,人民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关注,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教育消费日趋增长,占家庭消费支出非常大的份额。据2011年度《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显示,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4%。教育消费支出迅速增长反映了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二、面临挑战:1、城乡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及教师待遇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教育均衡任重而道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强,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区,给城乡教育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方面,城区在未做好教育规划与布局之际,进城上学的学生急剧增加,出现师资紧缺,校舍紧张,大班额等现象,于是,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方式从乡村学校选调优秀骨干教师,也不得不把本应用于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经费侧重于投入到城区学校的改建和扩建上。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生源大量减少,优秀骨干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区,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