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逸品”《背影》——从传统父子关系看朱自清《背影》

“逸品”《背影》——从传统父子关系看朱自清《背影》

年第期

———从传统父子关系看朱自清《背影》

“逸品”《背影》

上海市金鹤中学欧淏璟

摘要:这篇文本解读从朱自清与父亲关系的生平材料入手,探究朱自清为何要选择“背影”作为散

文的抒写角度,分析了传统的父子关系,解析“背影”中蕴含的丰富的意味和文化。“背影”在中国文学史上并非绝无仅有,它具有一定普遍的象征意义。本文的最后运用比较法分析了《背影》与其他几篇抒写亲子关系文学的不同之处,将它誉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散文的“逸品”之作。

关键词:文本解读背影传统父子关系

几十年来,《背影》一直是各种语文版本里的必选篇目,时间跨度之长,受众范围之广,让它成为了几代人心目中无可取代的经典。该文无论是从内容、语言或是结构等方面都是如此素朴无华,最激动处就是做儿子的面对父亲的背影落了几滴眼泪。文章无论是“辞彩”或是“情彩”都无甚“出彩”。但它正如元好问的《论诗》所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并不“诗意”的父子关系

从《背影》简练又模糊的叙述中,我们就能够感受到朱自清和父亲并不和谐的父子关系。集中表现在文章最后一段“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如往日。”

又根据“近几年来,父亲和我东奔西走……,但最近两年的不见”这一段,可以推知1928年之前的近几年父子各自忙碌,见面的机会并不多。直到文章最后,作者发出感慨“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相见仍旧无期。

如果翻阅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可以更明确地了解到他与父亲之间的一些“恩怨”和“不快”。朱

自清的父亲朱鸿鈞,生于1869年的晚清时期,是个旧式的读书人,做过一些小官,基本上秉承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家长”的作风。他的某些做法,在现在的民主时代看起来,真是十分霸道甚至极其自私。比如,1920年朱自清自清华大学毕业,到杭州任教,每月工资70元,要寄一半回家,仍旧不能满足父亲一家的开销。朱自清后来又至扬州任教,校长恰是父亲的旧故,工资全部交由父亲。朱自清于1916年与武钟谦成婚,

一家妻小都指着他生活。直到1925年,朱自清在清华谋职成功,他将生母和妻儿一并接到北京,彻底远离了父亲。

1925年父亲的一封来信触动了儿子:“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

大去之期不远矣。”无论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否,根据朱自清父亲朱鸿鈞的卒年,他于1945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距离写信大约有二十年之久。但是面对父亲的“死亡预告”,即使如冰冻一般的父子关系,在那一刻或许也有所缓解。仍旧怀着对于父亲未解“怨恨”的朱自清,他在文章结尾处写道:“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想见到父亲的渴望一下子急切起来:“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课例品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