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法和盈余反应系数分析法均验证出...

用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法和盈余反应系数分析法均验证出...

用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法和盈余反应系数分析法均验证出...
用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法和盈余反应系数分析法均验证出...

用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法和盈余反应系数分析法均验证出季度报告具有信息含量。通过划分不同的消息组研究发现,未预期季度盈余为正号的投资组合(即好消息组)可以获得的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高于未预期盈余为负号的投资组合(即坏消息组)。

上市公司季度盈余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栗煜霞李宏贵

引言

盈余的信息含量可以通过股票报酬率(股价变动)与盈余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价。采用此方法的逻辑基础是:如果一条消息能够导致信息接受者所关心的随机变量可能分布的变化,那么这条消息就传递了信息。在国外,盈余的信息含量研究最早始于1966年本斯顿(Benston)以及1968年鲍尔和布朗(Ball and Brown)所做的研究,他们正是通过探讨证券价格变动与盈余变动之间显著关联来检验盈余的信息含量。在我国,运用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关系方面做实证研究的,最早也最全面的当数赵宇龙博士。1998年,他借鉴Ball和Brown(1968)的研究方法对上海股市123家样本公司1994-1996年年报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检验。1999年陈晓、陈小悦和刘钊对1994-1997年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上市公司的盈余披露进行了检验;陆宇峰(1999)对1993-1997年年度盈余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检验。2003年,郭菁对1999-2001年的中期报告的信息含量进行了研究。我国从2002年开始对季度报告实行强制披露,2001年之前实行自愿披露,由于缺乏季度盈余数据,郭菁只对半年度报告的信息含量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我国目前的盈余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尚没有对季度盈余信息含量进行实证研究。我国从2002年开始实施季度报告强制披露制度以来,至今已有两年的历史,季度报告在我国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否有用?季度报告披露中存在什么问题?作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来回答上述问题。

文献综述

1977年Foster(1977)对季度盈余的有用性进行了研究。Foster首先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建立了季度盈余预测模型,然后对未预期盈余符号与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发现(1977,18页):“在1963-1974年间,在盈余公布前(包括盈余公告日)的60个交易日内,未预期季度盈余的变化符号与风险调整的报酬率(即超额报酬率)的符号显著相关”。

进入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更多地运用回归分析来研究股票报酬与未预期盈余之间的关系,通过盈余反应系数来评价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如Beaver等(1980)、Hopwood 和Meckown(1985)、Wilson(1986)、 Hughes 和Ricks(1987)、Comell 和 Landsman(1989)、Collins 和Kothari(1989)、Liu 和Tomas(2000)。

Mcnichols和Manegold(1983)调查了公布季度盈余报告之后,年度盈余的信息含量是否降低。通过比较34家样本公司开始公布季度盈余报告之前和之后的平均相对方差发现,第-4日、+1日、+2日的相对方差量在季度报告实施

后明显地变低了(p=0.05),若比较从-5日至+2日的平均相对方差,季度报告实施后的相对方差就更加小了(p=0.01)。这些证据均说明引进季度报告之后,年度盈余公布的相对信息含量下降了。

1984年,Kross和Schroeder(1984)对季度报告公布时间(早公布或者晚公布)与季度信息的类型(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之间的关系以及季度盈余公布的时间与股票报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Kross和Schroeder首先对公布时间与消息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较早(晚)公布的季度报告具有较高(低)的未预期盈余的特征。接着他们对公布时间与股票报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发现较早公布季报、具有好消息的公司五日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为0.83%,而较晚公布季报、具有坏消息的公司五日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为-0.97%。最后他们还对公司规模进行了研究,并发现“时间选择效果(timing effect)”对大公司和小公司是一样的。最后他们得出结论(1984,153页):“简要来说,我们的结果显示:(1)早公布的季度盈余报告包含了较好的信息;(2)与晚公布的季度报告相比,早公布的季度报告伴随着较高的超额报酬。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盈余预测误差为正还是为负,这一结论都成立。”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本篇文章中拟采用事项研究的方法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季度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

1.时间窗的确定。

为了避免引入较多的信息噪声,笔者估计了一个较短的时间窗:季度盈余公告前后各5天,即W=【-5,5】。

2.超额报酬率(AR)的确定。

超额报酬率是指某只股票的实际报酬率减去该股票的正常报酬率。用来度量股价对事件发生或信息披露异常反应的程度。

某只股票的实际报酬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P it-P i,t-1

R it =———————

P i,t-1

正常报酬率主要有三种确定方法:(1)风险调整法:以CAPM模型作为正常收益率预测模型;(2)均值调整法:用某只股票在前一段时间内的实际报酬率的

作为正常报酬平均值作为正常报酬率;(3)市场调整法:用市场组合报酬率R

mt

率。国外学者用上述3种方法估计超常收益的检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运用这3种方法的检验效果相差不大,但用均值作调整来估计超常收益率的方法要差一些。

用上证A指计算。

本篇文章选择市场调整法来计算股票正常报酬率。R

mt

3.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CAR)的确定。

1 N t

CAR t=——∑∑ AR

N n=1 t=-5

其中,N表示公司样本总数,t表示披露时间

4.未预期盈余的确定。

估计未预期盈余有四种常用模型:时序模型、指数模型、随机游走模型和专家预测模型。本篇文章的季度盈余数据只有2年,因此不适合采用时序模型。专家预测模型目前缺乏普遍认同。另一方面,在指数模型和随机游走模型间,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对超额盈余加以估计时,随机游走模型的效果并不差,尤其对坏消息(未预期盈余为负值)的估计,随机游走模型的估计效果甚至更好一些。因此,采用随机游走模型估计预期盈余,即用上年的盈余作为本年度盈余的预测值,用公司表达为:

E(Y

i,t )=Y

i,t-1

Y i,t 表示i公司t年的盈余水平;Y

i,t-1

为上年的盈余水平;E表示期望值,t

代表财务年度

据此,i公司t年未预期盈余UE

i,t

可表达为本年盈余之差:

UE

i,t = Y

i,t

- E(Y

i,t

)= Y

i,t

- Y

i,t-1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1.样本选取。样本选取遵循以下条件:(1)必须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2)必须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仅发行B股的公司不予考虑;(3)考虑到第一季度报告的披露日和年度报告的披露日可能有重叠,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年度报告披露的影响,因此选择第三季度的季度报告;(4)考虑到要计算未预期盈余,因此必须选择同时具有2002年和2003年第三季度季度报告的上市公司。

2.数据来源。

(1)每股收益、股价数据和股指数据来自于聚源数据软件和证券之星软件。

(2)季度报告披露时间来自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8642251.html,)。

季度盈余信息含量检验

一、采用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分析法

1.披露日前后的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的单一样本T检验。

表1 2003年季度盈余的单一样本T检验

本样本中包括未预期盈余为零的样本,下文中采用盈余反应系数分析盈余信息含量时样本中不包括未预期盈余为零的样本),是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时具有2002年、2003年披露第三季度季报的上市公司,对其进行

2003年度季度盈余的T 检验。通过上述检验结果发现:在时间窗【-5,5】内,样本均显著异于0(p=0.000),说明2003年季度盈余具有信息含量。

2.划分消息组研究季度盈余的信息含量。

为了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的季度盈余是否具有信息含量,笔者按未预期盈余的符号将样本公告分为两个子样本:好消息组和坏消息组。如果未预期盈余为正号,将其归入好消息组;如果未预期盈余为负号,将其归入坏消息组。本部分不讨论未预期盈余为0的情况。

笔者对2003年第三季度的盈余披露日前后各5个交易日的未预期盈余符号和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如表2。

从表2

和图1可以看到,好消息组可以获得的累计平均超额报酬明显高于坏消息组。这说明市场能够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会计数据,季度盈余数据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或者说,季度盈余向投资者传递了有用的信息。

从图1可以看出,好消息组的价格效应启动于披露日前2个交易日,在披露日后第1个交易日CAR 达到最大值;坏消息组的价格效应启动于披露日前4个交易日,在披露日CAR 达到最小值。

二、采用盈余反应系数分析法 1.建立模型。

为了检验季度盈余与股价波动的相关性,笔者对累计超额报酬率和未预期季

度盈余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如下:

CAR it=α+βUE it+εit

式中:CAR表示i种股票在t年度的季度盈余披露日前第五个交易日到季度盈余披露日后第五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报酬率;

表示i种股票t年度的未预期季度盈余。

UE

it

2.实证结果及分析。

笔者选取沪市2003年693家样本(剔除未预期盈余为零的样本)的第三季度报告,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为α=0.02059,β=0.349,F=34.402,R2 =0.047,Adj- R2 =0.046。

由于盈余反应系数为0.349(p=0.000),显著大于零,说明2003年季度盈余具有信息含量,能够解释股价的变动。但模型中的季度盈余对股价的解释力度Adj- R2为0.046,R2较低。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盈余对股价变动的解释力度都非常低,一般在2%-5%,最高也不超过10%。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由于其他变量所引起的。本篇文章主要是研究未预期盈余与股价变动之间的关系,因此没有控制其他变量。

盈余披露时间分析

一、整个样本的信息披露时间分析

注:day表示滞后时间,即为季度报告披露日与季度分期结束日之间的间隔天数。

从整个样本的披露时间分布可以看出,2003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报告披露呈现出前松后紧的局面,尽管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3年第三季度报告工作》中要求:为了避免披露集中,每天最多安排90家,实际披露中也执行了上交所的规定,但是信息披露不均衡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信息披露过于集中,投资者没有充分时间阅读季度报告,季度报告中的信息含量无法充分反应在股价中,必然导致季度报告的有用性下降。见图2。

三、不同消息组与信息披露时间之间的关系

从图3可知,好消息组的季度报告披露时间普遍早于坏消息组的季度报告,这也应证了Kross 和Schroeder(1984) 的研究结论:早公布的季度盈余报告包含了较好的信息。

结论与建议

1.季度盈余披露具有显著的价格效应。用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法和盈余反应系数分析法均验证出季度报告具有信息含量。通过划分不同的消息组研究发现:未预期季度盈余为正号的投资组合(即好消息组)可以获得的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高于未预期盈余为负号的投资组合(即坏消息组)。这说明市场能够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会计数据,季度盈余可以帮助投资进行决策。说明监管部门实行季度报告披露制度是正确的决策选择。

2.从披露时间上看,季度报告披露时间过于集中,不利于投资者充分了解信息,可能会降低季度报告的有用性。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采取措施均衡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

3.具有好消息的公司披露时间普遍早于具有坏消息的公司,这是各国上市公司存在的普遍现象,预告制度的推行能够有效地提前释放坏消息公司的风险,能够有效抵消坏消息公司推迟披露信息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坏消息公司业绩预告的管理,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由于我国实行季度报告披露制度只有两年时间,无法对季度报告进行时序研究,考察季度报告的变化情况和完善情况。另外,季度报告大多数未经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的不可靠性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数据》,《经济研究》1998年7月。

2.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经济研究》1999年6月。

3.郭菁:《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蒋义宏、李树华:《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黄志忠:《财务信息与证券市场:经验的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Adam Szyszka,Quarterly financial reports and the stock reaction at the Warsaw Stock Exch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8642251.html,.

7.Ku Nor Izah Ku Ismail,Roy Chandler,The timeliness of quarterly financial reports of companies in Malaysia,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8642251.html,.

利润池分析法说明

利润池分析法 (重定向自) 利润池分析法(Profit Pools Analysis) 科学技术的迅速进展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查找并保持的,如何为制造的同时实现的增长,差不多成为企业治理者所面对的首要问题。 美国的教授于1985年提出了的思想,通过近20年众多成功的大的实践证明,是研究的有效工具。从已有的研究表明,价值链理论引入企业的中能够关心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关心治理者全面地了解及劣势,从而优化企业的。然而,由于目前大部分的价值链的研究仅限于,要进行深入的量化研究还十分困难,因此在具体运用时往往因为模型及数据的缺乏而显得可操作性不

强。近几年来,一种基于视角的已日趋成熟,这确实是利润池分析法。 [] 利润池(Profit Pools)的概念 是指行业价值链各链结点所产生的利润总和。运用利润池分析法的目的是研究行业总利润在价值链各节点的分布情况,并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不论处于行业价值链的某一链节,依旧跨越若干链节,均应从利润池的分布情况动身,并结合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及拥有的利润池份额,研究行业价值链中其他有利可图的,查找进展的机会,作出放弃或开发其他链节的决策。企业能够通过分析和行业利润池的变迁,确定企业以后的。 美国汽车制造业于1996年产生了约1.1万亿的及440亿的。该行业的价值链包括:汽车制造、、汽油零售、、及租赁等

链节。通过利润池分析法能够看出该行业的与的收入是不均衡的,汽车制造及销售链节产生了的60%,然而其拥有的利润却不足行业利润池的5%;而汽车租赁却仅以约0.8%的拥有了超过20%的利润池份额。透过对价值链各节点利润池分布的分析,美国三大汽车纷纷跨越其自身所处的节点,为提供汽车金融产品(包括、、等)。在过去的10年中将近一半的利润是来源于为顾客提供汽车金融产品,而其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20%不到。 在考虑外部客观变化而可能导致行业利润池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以较小的相对较大的利润池份额,以较快的行动为操纵立即由于行业变迁而产生的新的利润池做预备,这确实是利润池的差不多。 [] 利润池分析法的优点 传统的思想立足于企业内部的治理运作,要求企业通过实施低及的来树立。实践证明,这种治理思想也有其局限性:过于注重企业的治理过程中的,而忽视了长期利益驱动下增加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价值;过于强调通过增加收入额及来增加企业的价值,忽略了总收入及市场占有率的增加并不必定导致利润的增加,将扩大市场占有率与扩大收益的关系本末倒置;过于关注企业在其自身的运作,只限于对其所参与的链节进行分析,而忽略了从行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待其所处的地位及所拥有的利润池份额,未能将本应纳入其分析体系的相关业务及实体进行全面的分析;过

MATLAB弹性时程分析法编程

计算书:课程设计计算书(题一) 根据加速度调幅公式:m i a t a a a /)(max ,00*= )/(29002902s mm Gal a m == 得:58/)(72900/)(3500i i t a t a a =*= )(i t a =[0 600 1100 150021002500 2900350 2050

15001000600200 -700 -1300-1700 -2000 -1800-1500 -700-250200 -100 0 0 0]; 所以经调幅后为0a =[0 72.6 133.1 181.5 254.1 302.5 350.9 42.4 248.1 181.5 121 72.6 24.2 -84.7 -157.3 -205.7 -242 -217.8 -181.5 -84.7 -30.3 24.2-12.1 0 0 0 ] 6.7206.72''1''2=-=-U U 5.60 6.721.133''2''3=-=-U U 依次类推可以求出地面运动加速度的差值。 因为km c 2=ζ,08.0=ζ , m kN k /9000=, m s kN m /2502?= 代入可以算得m s kN c /240?= 一、表格第一行数据计算: t c t m k K i i /3/62++=*, t=0.05s 代入得m N K i /623400 =* )△△2 /3()3/6(''''''''t U U c U t U U m P i i g i *++---=* N 18150-6.72250-=*= **=i i P U K △△ mm K P U i i 03.0623400/18150 /-=-==**△△ 起始时刻时:0=U 0'=U 0''=U 因为'''2''3/6/6i i U t U t U U -*-*=△△ 所以7205.0/)03.0(62''1 -=-*=U △

第73讲_敏感性分析、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四、敏感性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确定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并规划目标利润。因此基于本量利分析的利润敏感性分析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教材例题】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计划年度内有关数据预测如下:销售量100000件,单价30元,单位变动成本20元,固定成本为200000元。假设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别增长了10%,要求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解析】 预计的目标利润=(30-20)×100000-200000=800000(元) (1)销售量的敏感程度 销售量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经营杠杆系数 销售量=100000×(1+10%)=110000(件) 利润=(30-20)×110000-200000=900000(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900000-800000)/800000=12.5%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2.5%/10%=1.25 (2)销售单价的敏感程度 销售单价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销售单价变动百分比 单价=30×(1+10%)=33(元) 利润=(33-20)×100000-200000=1100000(元) 利润变化的百分比=(1100000-800000)/800000=37.5% 单价的敏感系数=37.5%/10%=3.75 (3)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程度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百分比 单位变动成本=20×(1+10%)=22(元) 利润=(30-22)×100000-200000=600000(元) 利润变化百分比=(600000-800000)/800000=-25%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5%/10%=-2.5 (4)固定成本的敏感程度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固定成本变动百分比 固定成本=200000×(1+10%)=220000(元) 利润=(30-20)×100000-220000=780000(元) 利润变化的百分比=(780000-800000)/800000=-2.5%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2.5%/10%=-0.25 因素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利润敏感系数 3.75 1.25-2.5-0.25

利润池分析法介绍(doc 8页)

利润池分析法介绍(doc 8页)

利润池分析法 (重定向自) 利润池分析法(Profit Pools Analysis)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寻找并保持的,如何为创造的同时实现的增长,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所面对的首要问题。 美国的教授于1985年提出了的思想,经过近20年众多成功的大的实践证明,是研究的有效工具。从已有的研究表明,价值链理论引入企业的中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帮助管理者全面地了解及劣势,从而优化企业的。然而,由于目前大部分的价值链的研究仅限于,要进行深入的量化研究还十分困难,因此在具体运用时往往因为模型及数据的缺乏而显得可操作性不强。近几年来,一种基于视角的已日趋成熟,这就是利润池分析法。

分布来看待行业的价值链中现有或潜在的有利可图的。利润池分析法不局限于对的管理,而是从了解所处行业的全景山发,决定最佳的资源配置,以实现对利润池最大限额的控制,这是利润池分析法的出发点。 利润池分析法重视价值链的复杂性、动态性及不确定性的影响,同时考虑在行业价值链上的流动所产生的竞争态势的变化及对行业利润池结构的影响,使思想可操作性更强。利润池分析法既强调对现有行业价值链中最恰当链节点,更强调通过对行业客观运行状况加以考察,在复杂的系统中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有用信息,超越现有,准确预见未来市场利润分布之所在,为即将发生的的变化早做准备,为未来竞争创造优势。 [] 利润池——对传统价值链分析的战略重新思考 利润池分析是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但却绝不同于一般的。传统的价值链主要分析企业如何在企业价值链运行内部获得成本优先,为达到成本优先,可通过价值形成。即通过价值系统的配置方式去发现维持成功的战略,其缺陷相当明显,导致实际运用水平低下,具体表现为: 1.传统价值链分析因注重成本优先而强调分析怎样在运行中,却忽视了长期利润驱动有时反而须增加成本的可行性分析,即使在企业陷于困境时也如此。其不重视战略性长期目标只考虑成本控制,会导致长期利润难以实现。利润池分析则从战略观点出发,研究如何创造更多未来利润,利润池观点认为单个企业成本不是战略因素,更多拥有利润池份额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应从利润的分布来看待行业价值链中其他有利可图的价值活动,通过重新审视行业及市场特点来决定自身的——是控制成本?亦或发生成本?还是成本转移? 2.传统价值链分析因注重而寻求怎样增创收入和扩展在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却忽视了总收入增长和市场占有率增长并不意味必然导致利润的增长,市场份额有时固然重要,但利润份额更重要。其不重视利润份额的分析会导致的盲点,忽略那些收入份额虽低而利润份额却高的业务从而丧失一些诱人的盈利机会。利润池观点则认为企业要得到的是利润份额而非市场份额,从而给企业带来利润增长的更大可能。利润池分析行业利润在价值链诸链节分布情况,努力拓展利润份额比例较高的业务,不断调整业务定位以适应新价值创造的需要。企业不但应在原有价值键内进行业务调整去适应价值链运作,更应通过创新业务去影响原有价值链,甚至重新配置价值链,以拥有更多的利润池份额。 3.传统价值链分析因过分注重核心能力,着力加强培养企业内部运作,而限于只对企业所涉入部分价值链进行分析,使价值链缺乏完全性,却忽视了从整个行业价值键的角度看待自己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自己在行业利润池中的份额,从而呈现大量相关业务、相关实体未纳入其分析视野,导致企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井底之天中描绘未来发展。利润池分析则并不局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使企业按整体目标运行,不致于形成价值“孤岛”只有了解所处行业的情况,才能决定最佳资源投放。这是利润池分析的出发点。

PEST分析方法

PEST分析方法 PEST分析方法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外部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1. P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局,政府的态度等等;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 2. E经济环境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战略要素:GDP、利率水平、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市场需求等。 3. S社会文化环境 影响最大的是人口环境和文化背景。人口环境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种族结构以及收入分布等因素。 4. T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不仅包括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市场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背景。 PEST分析方法通常采用矩阵式的方法,就是在坐标中分成四个象限。如拿政治和经济两个做坐标,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都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发展。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都不理想的情况下,就不能发展。环境一个好一个不太好时,就要适当考虑,可以发展也可以不发展。PEST分析通常用于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提示: A. PEST分析,其信息收集是长期的、艰苦的。政府工作报告、行业协会的数据、专业论坛的观点、法律法规的变动…你有信心覆盖到欲分析的每一点么?如果没有,你能覆盖一些主要方面么? B. 对于任何企业,PEST中的某一项或者几项影响较大,所以要抓住重点,对一个或者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其他则一概而过。所以你应该判断重点在那里? C. 不要忘记,PEST针对的是宏观环境,不是每一个建议都需要宏观环境的分析,做不好就成了花架子,假、大、空,会是读者的第一反应,牢记这点是很重要的。PEST模型简介 PEST分析是战略咨询顾问用来帮助企业检阅其外部宏观环境的一种方法。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如图所示:

ABAQUS时程分析实例

ABAQUS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反应的简单实例ABAQUS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反应的简单实例(在原反应谱模型上 修改) 问题描述: 悬臂柱高12m,工字型截面(图1),密度7800kg/m3,EX=2.1e11Pa,泊松比0.3,所有振型的阻尼比为2%,在3m高处有一集中质量160kg,在6m、9m、12m处分别有120kg 的集中质量。反应谱按7度多遇地震,取地震影响系数为0.08,第一组,III类场地,卓越周期Tg=0.45s。 图1 计算对象 第一部分:反应谱法 几点说明: λ本例建模过程使用CAE; λ添加反应谱必须在inp中加关键词实现,CAE不支持反应谱; λ *Spectrum不可以在keyword editor中添加,keyword editor不支持此关键词读入。 λ ABAQUS的反应谱法计算过程以及后处理要比ANSYS方便的多。 操作过程为: (1)打开ABAQUS/CAE,点击create model database。

(2)进入Part模块,点击create part,命名为column,3D、deformation、wire。continue (3)Create lines,在 分别输入0,0回车;0,3回车;0,6回车;0,9回车;0,12回车。

(4)进入property模块,create material,name:steel,general-->>density,mass density:7800 mechanical-->>elasticity-->>elastic,young‘s modulus:2.1e11,poisson’s ratio:0.3.

第五节 利润的敏感性分析

第五节利润的敏感性分析 一、利润敏感性分析的概念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Profit 是指影响利润的有关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利润影响程序的分析。 通过利润的敏感性分析,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事前明确 利润对哪些因素的变化比较敏感,对哪些因素的变化 不太敏感,以增强经营管理的预见性,分清主次,抓 住重点。 33 2011/12/22 山东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34 二、利润受各相关因素影响的敏感度 利润敏感度=营业利润变动率/因素值的变动率 1)利润受价格影响的敏感度 =基期销售收入/基期营业利润 2)利润受单位变动成本影响的敏感度 =-基期变动成本总额/基期营业利润 3)利润受销售量影响的敏感度 =基期边际贡献总额/基期营业利润 4)利润受固定成本影响的敏感度 =-基期固定成本/基期营业利润 34 2011/12/22 山东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35 1)利润受价格影响的敏感度 =基期销售收入/基期营业利润 推导: 35 2011/12/22 山东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36 [例14]某企业产销单一产品,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元,相关固定成本300000元,产销量10000件。利润受各相关因素影响的敏感度计算如下: 营业利润=10000(100-60)-300000=100000(元) Sp = p Q / P=100*10000/100000=10 Sb = - b Q / P=-60*10000/100000=-6 SQ = (p - b) Q / P=(100-60)*10000/100000=4 Sa = - a / P=-300000/100000=-3 Sp解释:如单价变动1%,利润以10倍速度变动. 请大家一起计算产销量是20000件时,利润各相关因素影响的敏感度!!

【精编_推荐】利润池分析法

利润池分析法 (重定向自利润库分析法) 利润池分析法(ProfitPoolsAnalysis)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寻找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所面对的首要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85年提出了价值链管理的思想,经过近20年众多成功的大企业的实践证明,价值链理论是研究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从已有的研究表明,价值链理论引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管理者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劣势,从而优化企业的战略决策。然而,由于目前大部分的价值链的研究仅限于定性研究,要进行深入的量化研究还十分困难,因此在具体运用时往往因为模型及数据的缺乏而显得可操作性不强。近几年来,一种基于定量分析视角的价值链分析法已日趋成熟,这就是利润池分析法。 [编辑]

利润池(ProfitPools)的概念 利润池是指行业价值链各链结点所产生的利润总和。运用利润池分析法的目的是研究行业总利润在价值链各节点的分布情况,并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不论处于行业价值链的某一链节,还是跨越若干链节,均应从利润池的分布情况出发,并结合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及拥有的利润池份额,研究行业价值链中其他有利可图的价值活动,寻找发展的机会,作出放弃或开发其他链节的决策。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和预测行业利润池的变迁,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美国汽车制造业于1996年产生了约1.1万亿美元的收入及440亿的利润。该行业的价值链包括:汽车制造、销售、汽油零售、保险、售后服务及租赁等链节。通过利润池分析法可以看出该行业的收入与利润的收入是不均衡的,汽车制造及销售链节产生了总收入的60%,然而其拥有的利润却不足行业利润池的5%;而汽车租赁却仅以约0.8%的总收入拥有了超过20%的利润池份额。透过对价值链各节点利润池分布的分析,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纷纷跨越其自身所处的节点,为顾客提供汽车金融产品(包括汽车保险、担保、租赁等)。福特公司在过去的10年中将近一半的利润是来源于为顾客提供汽车金融产品,而其收入仅占其公司总收入的20%不到。 在考虑外部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可能导致行业利润池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以较小的市场份额占有相对较大的利润池份额,以较快的行动为控制即将由于行业变迁而产生的新的利润池做准备,这就是利润池的基本管理思想。 [编辑] 利润池分析法的优点 传统的价值链管理思想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运作,要求企业通过实施低成本及差异化的生产战略来树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思想也有其局限性:过于注重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视了长期利益驱动下增加成本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价值;过于强调通过增加收入额及市场份额来增加企业的价值,忽略了总收入及市场占有率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利润的增加,

时程分析法

第九章时程分析法 第一节时程分析法的概念 振型分解法仅限于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法是用数值积 分求解运动微分方程的一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为逐步积分法。这种方法是从t=0时刻开始,一个时段接着一个时段地逐步计算,每一时段均利用前一时段的结果,而最初时段应根 据系统的初始条件来确定初始值。即是由初始状态开始逐步积分直至地震终止,求出结 构在地震作用下从静止到振动、直至振动终止整个过程的地震反应。 时程分析法是对结构动力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时程分 析法能给出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能给出地震过程中各构件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的内 力和变形状态,因而能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 时程分析法分为弹性时程分析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两类。 第一阶段抗震计算“小震不坏”中,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这时计算所采用 的结构刚度和阻尼在地震作用过程中保持不变,称为弹性时程分析。 在第二阶段抗震计算“大震不倒”中,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弹塑性变形计算,这时结 构刚度和阻尼随结构及其构件所处的非线性状态,在不同时刻可能取不同的数值,称为 弹塑性时程分析。弹塑性时程分析能够描述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在弹性和非线性阶段的内力、变形,以及结构构件逐步开裂、屈服、破坏甚至倒塌的全过程。 第二节时程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一、时程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时程分析法是根据选定的地震波和结构恢复力特性曲线,对动力方程进行直接积分,采用逐步积分的方法计算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的结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从而可观察到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弹性和非弹性阶段的内力变化以及构件开裂、损坏直至结构倒塌的全过程。但此法的计算工作十分繁重,须借助计算机,费用较高,且确定计算参数尚有许多困难,目前仅在一些重要的、特殊的、复杂的以及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应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时程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规定如下:

盈利质量探究开题报告范文杜邦分析法应用的开题报告

盈利质量探究开题报告范文杜邦分析法应用的开题报告 PESTEL分析模型又称大环境分析,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它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方法,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因素,可以分为6大因素: (1)政治因素(Political):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2)经济因素(Economic):是指组织外部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3)社会因素(Social):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 (4)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5)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6)法律因素(Legal):组织外部的法律、法规、司法状况和公民法律意识所组成的综合系统。 PESTEL是在PEST分析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egal)形成的。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六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咨询工具 安索夫矩阵 案例面试分 析工具/框架 ADL矩阵 安迪·格鲁夫的 六力分析模型 波士顿矩阵

标杆分析法 波特五力分析 模型 波特价值链 分析模型 波士顿经验曲线波特钻石理论模型贝恩利润池 分析工具 波特竞争战略 轮盘模型

时程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 定义:由结构基本运动方程沿时间历程进行积分求解结构振动响应的方法。 概述:时程分析法是世纪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抗震分析方法。用以进行超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和工程抗震研究等。至80年代,已成为多数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或规程的分析方法之一。 原理:时程分析法在数学上称步步积分法,抗震设计中也称为“动态设计”。由结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地面加速度记录进行积分求解,以求得整个时间历程的地震反应的方法。此法输入与结构所在场地相应的地震波作为地震作用,由初始状态开始, 一步一步地逐步积分,直至地震作用终了。 是对工程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对应于工程场地的若干条地震加速度记录或人工加速度时程曲线,通过积分运算求得在地面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期间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并以此进行结构构件的界面抗震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 时程分析法是世纪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抗震分析方法。用以进行超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和工程抗震研究等。至80年代,已成为多数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或规程的分析方法之一。 “时程分析法”是由结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积分,求得整个时间历程内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一种结构动力计算方法,也为国际通用的动力分析方法。 “时程分析法”常作为计算高层或超高层的一种(补充计算)方法,也就是说满足了规范要求的时候是可以不用它计算结构的。规范规定:对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及超过一定高度的高层建筑,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所以有较多设计人员对应用时程分析法进行抗震设计感到生疏。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和复杂结构的发展,时程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 地震动输入对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非常大。目前的现状是,输入地震动的选择大多选择为数不多的几条典型记录(如:1940年的El Centro(NS)记录或1952年的Taft记录),国内外进行结构时程分析时所经常采用的几条实际强震记录主要有适用于I类场地的滦河波、适用于II、III类场地的El-Centrol波(1940,N-S)和Taft波(1952,E-w)、适用于IV 类场地的宁河波等。

利润敏感性分析模型

利润敏感性分析模型 一、背景 敏感性分析是指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测算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进而判断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动态不确定性分析,是项目评估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用以分析项目经济效益指标对各不确定性因素的敏感程度,找出敏感性因素及其最大变动幅度,据此判断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 进行敏感性分析,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分析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 2.选定不确定性因素,设定其变化范围。 3.计算不确定性因素变动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找出敏感性因素。 4.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求出不确定性因素变化的极限值。 二、使用原理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在于:(1)找出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变动的敏感性因素,分析敏感性因素变动的原因,并为进一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如概率分析)提供依据;(2)研究不确定性因素变动如引起项目经济效益值变动的范围或极限值,分析判断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3)比较多方案的敏感性大小,以便在经济效益值相似的情况下,从中选出不敏感的投资方案。 根据不确定性因素每次变动数目的多少,敏感性分析可以分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指每次只变动一个因素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所做的敏感性分析;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指的是假定其它不确定性因素不变条件下,计算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发生变动,对项目经济效益值的影响程度,确定敏感性因素及其极限值。多因素敏感性分析一般是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基础进行,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大体相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因素敏感性分析须进一步假定同时变动的几个因素都是相互独立的,且各因素发生变化的概率相同。 三、使用方法 利润敏感性分析模型主要是分析销售量,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及固定成本的变动对利润影响的程度。用者可以通过变动调节器调节变动百分比,从而通过计算得出公司利润对销售量,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及固定成本敏感度。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五大趋势分析

在刚刚过去的2019上海车展上,新能源汽车成为绝对主角,无论是发布车型数量还是精彩程度都创下了历届上海车展之最。在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同时加速发力之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和接受度正逐步提升。 但与之同时,接连发生的两起知名电动汽车品牌的车辆自燃事故,也在为产业发展敲响警钟,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特别是核心技术能力的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挑战与机遇并存。今后两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拉动”向“市场引领发展”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也意味着该产业即将进入高度市场化、差异化发展的2.0时代。与此同时,在新零售、智能科技、车联网等多产业和新模式与汽车产业全面融合之际,新能源汽车产业价值链正在被革新,传统的游戏规则被挑战、打破与重建,并由产品竞争转向服务竞争,由单环节竞争变为商业模式体系综合能力竞争,由行业内竞争转向跨行业竞合。 新能源汽车厂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从行业环境来看,补贴退坡、产能过剩,以及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涌入正在加剧竞争。从自身盈利性来看,一方面成本不断攀升,包括智能科技的巨额研发投入和新零售转型与服务创新的海量投资;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尚待重构,新的利润来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如何创新服务和数据应用,创建新的利润池。因此,如何应对挑战、破局而出是摆在新能源汽车企业面前的一道必解之题。 基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现有用户和潜在用户群体的深刻洞察,我们从技术路线选择、产品差异化、销售模式转型、竞争格局和价值链革新方面分析了中国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五大趋势及背后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种价值链定位模式及核心能力建设的思考框架。希望通过本次分享,可以帮助新能源汽车企业,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进入者,不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品牌,在不断探索中,厘清思路,明确方向。 趋势一: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将共同主导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纯电动车型将会是乘用车市场的主流产品,混动车型只是过渡。燃料电池汽车将在商用车领域先行发展,短期内难以推广到乘用车市场。电力与氢燃料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国家明确的战略方向。根据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模型预测分析,2030年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台,占

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三者应用分析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是三大最常用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那么正确的认识它们的一些关键概念,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HiStruct在此简单的总结一些,全当抛砖引玉。 1. 底部剪力法 高规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适用于基本振型主导的规则和高宽比很小的结构,此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对于结构剪力的影响有限,而对于倾覆弯矩则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此采用简化的方式也可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底部剪力法尚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用它的理念,简化的估算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至少在静力的概念上把握结构的抗震能力,它还是很有用的。 2. 反应谱方法 高规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反应谱的振型分解组合法常用的有两种:SRSS和CQC。虽然说反应谱法是将并非同一时刻发生的地震峰值响应做组合,仅作为一个随机振动理论意义上的精确,但是从实际上它对于结构峰值响应的捕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一般而言,对于那些对结构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振型所对应频率稀疏的结构,并且地震此时长,阻尼不太小(工程上一般都可以满足)时,SRSS是精确的,频率稀疏表面上的反应就是结构的振型周期拉的比较开;而对于那些结构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振型所对应的频率密集的结果(高振型的影响较大,或者考虑扭转振型的条件下),CQC是精确的。这是因为对于建筑工程上常用的阻尼而言,振型相关系数(见高规3.3.11-6)在很窄的范围内才有显著的数值。 3.反应谱分析的精确性 对于采用平均意义上的光滑反应谱进行分析而言,其峰值估计与相应的时程分析的平均值相比误差很小,一般只有百分之几,因此可以很好的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正是在这个平均(普遍性)意义上,我们认为反应谱分析方法是精确的。但是对于单个锯齿形的反应谱而言,其分析结果与单个波的时程分析,误差可以达到10-30%之间,因此在个别(特殊性)意义上而言,反应谱分析结果是有误差的,因此,规范规定对于复杂的或者高层建筑需要采用时程分析进行补充计算和验证。 4.反应谱分析与时程分析对于高阶振型计算的不同之处 一般反应谱的高频段是采用平台段来表达的,实际上对于高阶振型反应不显著的结构而言,反应谱适用性很好,也足够准确。但是对于高柔结构而言,一般高阶振型的影响比较显著,采用时程分析的时候,等于其高频段的峰值并未被人为削成平台段,因此采用时程分析的时候此频段的地震响应可能很大,一般表现为高层建筑的顶部或者对其他结构对高阶振型影响显著部位,其地震响应峰值比反应谱分析结果要大(但是总体的剪力和弯矩差别则没这么明显)。 5.时程分析 理论上时程分析是最准确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但是由于其分析的复杂性,且地震波的随机性,因此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反应谱的验证方法而不是直接的设计方法使用。高规规定:3 7~9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下列情况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敏感性分析是指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

敏感性分析是指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测算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进而判断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在于: (1)找出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变动的敏感性因素,分析敏感性因素变动的原因,并为进一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如概率分析)提供依据; (2)研究不确定性因素变动如引起项目经济效益值变动的范围或极限值,分析判断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 (3)比较多方案的敏感性大小,以便在经济效益值相似的情况下,从中选出不敏感的投资方案。 根据不确定性因素每次变动数目的多少,敏感性分析可以分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进行敏感性分析,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分析的经济效益指标 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 2.选定不确定性因素,设定其变化范围。 3.计算不确定性因素变动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找出敏感性因素。4.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求出不确定性因素变化的极限值。 三、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每次只变动一个因素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所做的敏感性分析,称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在计算特定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经济效益影响时,须假定其它因素不变,实际上这种假定很难成立。可能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确定因素在同时变动,此时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就很难准确反映项目承担风险的状况,因此尚必须进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四、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是指在假定其它不确定性因素不变条件下,计算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发生变动,对项目经济效益值的影响程度,确定敏感性因素及其极限值。多因素敏感性分析一般是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基础进行,且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大体相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因素敏感性分析须进一步假定同时变动的几个因素都是相互独立的,且各因素发生变化的概率相同。 例 某项目投资170000元,寿命10年,残值20000元,基准利率为13%,预计现金流入和流出分别为35000元和3000元。试对现金流入和流出作双因素敏感性分析。 解:设x和y分别为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变化率,则净现值为: NPV=-170000(A/P,13%,10)+3500(1+x)-3000(1+y)+20000(A/F,13%,10)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 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8642251.html,/)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Key Successful Factors [K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 ? 2 关键成功因素的4个主要来源 ? 3 关键成功因素的8种确认方法 ? 4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步骤 ? 5 关键成功因素法案例分析 o 5.1 案例一:运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分析财务战 略[1] ? 6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key success factors,KSF)是信息系统开发规划方法之一,由1970年由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 Zani提出。 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KSF),关键成功因素是在探讨产业特性与企业战略之间关系时,常使用的观念,是在结合本身的特殊能力,对应环境中重要的要求条件,以获得良好的绩效。 关键成功因素法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MIS总体规划的方法。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编辑] 关键成功因素的4个主要来源 咨询工具安索夫矩阵 案例面试分 析工具/框架 ADL矩阵 安迪·格鲁夫的 六力分析模型 波士顿矩阵 标杆分析法 波特五力分析 模型 波特价值链 分析模型 波士顿经验曲线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贝恩利润池 分析工具 波特竞争战略 轮盘模型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 分析模型 波特的行业组织 模型 变革五因素 BCG三四规则矩阵 产品/市场演变 矩阵 差距分析 策略资讯系统 策略方格模型 CSP模型 创新动力模型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大战略矩阵 多点竞争战略 杜邦分析法 定向政策矩阵 德鲁克七种

Excel在利润敏感性分析与预测模型中的应用(含摸版)

Excel在利润敏感性分析与预测模型中的应用 2010-07-01 来源: 作者: 参与讨论:会计论坛 【4Fang,最简单实用的免费财务软件】【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班报名中】 【摘要】利润是企业的综合性经济指标,它反映企业一个时期的经营成果。在利润的形成过程中,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对利润产生影响,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和敏感程度不同。本文阐述了各因素对利润的敏感系数的计算及如何运用敏感系数进行利润预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利润敏感性分析与预测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利润预测。 【关键词】敏感系数;敏感分析;利润预测 敏感性分析是在投资项目评价和企业其他经营决策中常用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它是在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重复分析不确定因素(如销售量、价格、成本、投资等)变化时,将对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如利润、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的影响程度。利润敏感性分析的主要作用之一是进行利润的预测和规划。根据不确定性因素每次变动数目的多少,敏感性分析可以分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本文拟分析当影响利润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同时发生变动时,如何运用敏感系数进行利润预测,并建立Excel利润敏感性分析与预测模型。 一、单因素条件下敏感系数的计算 一定时期内,企业可实现的营业利润是由产品的产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总额等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对利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常规条件下的敏感系数就是计量上述某一因素单独发生变化时对利润影响程度的指标,一般其计算公式为: 某因素的敏感系数=营业利润变动率/该因素的变动率 某因素的敏感系数越大,说明其变化对利润的影响程度越大,管理中应对其重点关注。实务中,为事先了解各因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情况,便于利润预测和管理,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必须根据基期的有关数据直接测算。设基期营业利润为I,单价为p,单位变动成本为b,固定成本总额为a,产销量为Q,根据量本利分析法的计算公式,则有: I=Qp-Qb-a 在计算常规条件下的敏感系数时,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计划期间只有价格发生变化,其变化率为k,则:利润增长额为:

推荐:什么是结构时程分析

什么是结构时程分析 【学员问题】什么是结构时程分析? 【解答】时程分析是结构抗震分析较为高端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质是将实际地震时测得的地震加速度数据输入结构,根据结构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值方法求解结构的地震响应。由于地震加速度随时间是剧烈变化的,因此按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构响应也将与时间有关,故称时程分析。 时程分析分为线弹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两种,其区别在于前者仅考虑材料的线弹性性质,而后者考虑材料的弹塑性性质。 这里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材料弹塑性性质构件弹塑性性质结构弹塑性性质。 这三个概念是不同的。 材料弹塑性属于弹塑性力学研究对象,工程上直接应用弹塑性力学的理论方法还比较困难,例如应力空间,屈服曲面,三参数强化法则,五参数强化法则,随动强化,等向强化,流动法则,这些概念对于不少工程师来讲估计挺头疼的。究其原因,一是对数学和力学的要求较高,二是这些复杂的力学理论也不便于工程使用。不过无论如何,力学是整个土木工程的基石,良好的力学功底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讲还是相当重要的。构件弹塑性现多建立在塑性铰理论基础上,例如杆件在外加力作用下进入弹塑性后在杆件的端部产生塑性铰。结构弹塑性性质则是构件弹塑性性质的宏观反应。

静力弹塑性分析:也称Pushover分析、推覆分析。结构在假定的水平力分布下,沿水平方向不断施加单向推覆力,直到结构构件产生足够多的塑性铰而形成机构发生结构整体破坏。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不断施加外力,把结构给推倒了为止。推覆过程中关心的几个关键点包括:结构线弹性点、结构屈服点、结构性能点、结构承载力点。注意这些点都是针对结构整体受力特性而言。然而,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假定是存在缺陷的:其一是采用假定的地震力分布模式,其二是单向加载而不是像真实地震作用那样往复加载。所以,由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的计算结果不一定能够真实地放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 动力弹塑性分析:这种方法与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接将地震加速度波输入结构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其弹塑性性质一般也基于塑性铰理论。这种分析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因此更准确些。当然这种分析方法对工程人员的理论要求较高,而且较耗费计算机资源。现在仅在少数大型重要复杂工程中有所应用,当然也仅是少数水平较高设计院的专利。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

2、KJ法

KJ法的概念 KJ法是将未知的问题、未曾接触过领域的问题的相关事实、意见或设想之类的语言文字资料收集起来,并利用其内在的相互关系作成归类合并图,以便从复杂的现象中整理出思路,抓住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的一种方法。 KJ法所用的工具是A型图解。而A型图解就是把收集到的某一特定主题的大量事实、意见或构思语言资料,根据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分类综合的一种方法。 把人们的不同意见、想法和经验,不加取舍与选择地统统收集起来,并利用这些资料间的相互关系予以归类整理,有利于打破现状,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采取协同行动,求得问题的解决。 KJ法的来源 KJ法的创始人是东京工人教授、人文学家川喜田二郎,KJ是他的姓名的英文缩写。 川喜田二郎在多年的野外考察中总结出一套科学发现的方法,即把乍看上去根本不想收集的大量事实如实地捕捉下来,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归纳,发现问题的全貌,建立假说或创立新学说。后来他把这套方法与头脑风暴法相结合,发展成包括提出设想和整理设想两种功能的方法。这就是KJ法。这一方法自1964年发表以来,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技法很快得以推广,成为日本最流行的一种方法。KJ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比较分类的基础上由综合求创新。在对卡片进行综合整理时,

既可由个人进行,也可以集体讨论。 KJ法的运用范围 KJ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常用于以下生产管理活动中: ①迅速掌握未知领域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②对于难以理出头绪的事情进行归纳整理,提出明确的方针和见解。 ③通过管理者和员工的一起讨论和研究,有效地贯彻和落实企业的方针政策。 ④成员间互相启发,相互了解,促进了为共同的目的的有效合作。 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KJ法是寻找质量问题的重要工具,具体来讲,KJ法可以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制订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针和目标。 ②制订发展新产品的方针、目标和计划。 ③用于产品市场和用户的质量调查。 ④促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 ⑤协调各部门的意见,共同推进全面质量管理。 ⑥调查协作厂的质量保证活动状况。 KJ法的实施步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