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郭安娜

郭安娜

郭安娜
郭安娜

郭安娜,生于1894年,原名佐藤富子,原籍日本,出身日本望族,毕业于日本仙台女校。是郭沫若的第二位夫人,与郭沫若生有四男一女。建国后加入中国国籍,定居大连,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历任。中央统战部和全国政协曾为她庆祝90大寿。1995年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此前,她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了中国政府。

折叠编辑本段家庭背景

安娜出生于仙台地区属于名门望族的武士家庭,毕业于日本仙台女校。从小的家庭教养,培养了她特有的温柔、贤淑、酷爱自由和富于同情心的性格。明治维新以后,其父亲在西方思想影响之下,当了牧师。安娜很小就受到这个影响,她也受过洗礼,算是基督徒。

安娜21岁那年,母亲没跟女儿商量便给她订了亲,安娜知道后毫不犹豫地离家出走,来到东京圣路加病院,做了一名护士。令安娜始料未及的是,在这所教会医院里,她开始了自己浪漫却又苦涩的异国情缘。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事迹

1916年8月,在日本东京圣路加病院,郭沫若认识了年仅22岁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当时,郭沫若在冈山高等学校攻读医科,她是护士。他们相识后便书来信往,佐藤富子被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写的爱情诗所陶醉。不久,她毅然辞去圣路加医院的工作,随郭沫若到冈山同居,郭沫若还为她取了中国名字郭安娜。

首先,她与郭沫若的结合,没有得到家庭的认可,佐藤家是基督教徒之家,断然不允许她与一个华人青年同居的。她的家庭对她和郭的结合终身没有谅解。其次,郭沫若作为学生,经济条件是有限的。

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洲帝国大学,富子为使丈夫学业有成,独自承担全部家务,洗衣做饭,忙里忙外,他们几经搬家并且要支付昂贵的房租。为了生计,郭沫若拼命写作译书,没有桌椅用皮箱代替,没有砚台用磨平的砖头代替…… 这样清贫的日子,没有父母的亲情关照,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富子含辛茹苦地坚持着,为郭沫若哺育了四儿一女。

1937年,政治风云变幻,使郭沫若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而富子是日本人,他不辞而别离开日本回国了,7月27日下午,郭沫若顺利到达上海。日本当局得知消息后恼羞成怒,立即对郭沫若住所进行彻底搜查,拿走了大量的书信及书稿。不久,又逮捕了安娜,对她严刑拷打,监禁一段时间后才释放出来。郭沫若在当年的8月和11月还接到过安娜的两封信,此后,双方的音信就完全中断了。

漫漫的11年过去了。在新中国诞生的前一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娜知道了郭沫若的消息便立即携儿带女西渡大海专程来中国,开始万里寻夫。当安娜知

道于立群已为她的丈夫生育了儿女时,对对方回避的态度很难过,她心酸地说:“我走……”

建国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郭安娜加入中国籍,带领儿女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1983年被推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历任。

1995年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折叠编辑本段与郭沫若

折叠相识相恋

1916年8月,在日本东京圣路加病院,郭沫若认识

了年仅22岁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当时,郭沫若在冈山高等学校攻读医科,她是护士。他们相识后便书来信往,佐藤富子被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写的爱情诗所陶醉。郭沫若在给安娜的第一封信中写道:“我在医院大门口看见您的时候,我立刻产生了就好像是看到(了)圣母玛利亚那样的心情,您的脸放出圣光,您的眼睛会说话,您的口好像樱桃一样,我爱上了您!” 不久,她毅然辞去圣路加医院的工作,随郭沫若到冈山同居,郭沫若还为她取了中国名字郭安娜。

折叠克勤克俭,照顾起居

在与郭沫若相识后,佐藤富子的炽热爱情给了郭沫若在异国的孤独以极大的慰藉,她的真诚和热忱激发了郭沫若的创作欲望,写出了很多篇脍炙人口的著作。不久她未经家里的同意就与郭沫若自由结合,为此她失去了富足家庭的经济支持,只靠郭沫若每月的48元官费补助度日,由此开始了克勤克俭的平民生活。在这种生活的历练中,她从无怨言,特别是他们的大儿子郭和生出世以后,生活更为艰难。尽管如此,为支持丈夫读书,她对这种开支从不吝啬,而自己有时以红薯充饥,却仍然很贤惠地对待郭沫若和他的儿子。

安娜能吃苦,能耐劳,忧愁与烦恼从来就与她无缘。郭沫若获得了九州大学的学士学位后,便带着安娜和他们的三个孩子回到中国。由于郭沫若弃医从文,经济收入不确定,生活依然很拮据。安娜跟随郭沫若辗转、奔波于上海、广州、汉口等地,仍然维持生计很艰难,但安娜从无怨言,总是任劳任怨地服侍丈夫,照料孩子。

1927年,郭沫若因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并发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而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他们又举家逃亡日本。1937年,政治风云变幻,使郭沫若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而富子是日本人,他不辞而别离开日本回国了,7月27日下午,郭沫若顺利到达上海。日本当局得知消息后恼羞成怒,立即对郭沫若住所进行彻底搜查,拿走了大量的书信及书稿。不久,又逮捕了安娜,对她严刑拷打,监禁一段时间后才释放出来。郭沫若在当年的8月和11月还接到过安娜的两封信,此后,双方的音信就完全中断了[1]。

折叠万里寻夫

漫漫的11年过去了。在新中国诞生的前一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娜知道了郭沫若的消息便立即携儿带女西渡大海专程来中国,

开始万里寻夫。当安娜知道于立群已为她的丈夫生育了儿女时,对对方回避的态度很难过,她心酸地说:“我走……” 。

安娜带着五个孩子在日本艰苦度日,依靠她打零工维持生活。她干过煮糨糊、腌咸菜等杂活,也干过苦力活,但她都能默默承受,因为她心中有颗明亮的灯,那就是对郭沫若和他的儿子的执著的爱。安娜的贤淑和任劳任怨的品格,使得她即使在极端困苦面前,也从不示弱,也从不被困难所吓倒。正是这种性格磨炼了她的身躯,增强了抗御艰难困苦的能力,从而也使她能够得以长寿。

直到建国后,安娜带着郭沫若的五个孩子回到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加入中国国籍籍,并定居于大连。人们敬仰文化名人郭沫若,更尊重他日本血统的妻子,1983年她被推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折叠最后一面

1977年(郭沫若去世前一年),安娜写信给他,说两人都已届耄耋之年,希望无论如何见一次面。经过安排,两位在年轻时曾如此炽烈地热恋过,而后又长期分隔的老人见面了。幸有这一次见面,否则他将抱恨终生,安娜自然更加要稀嘘叹息,难以自己了。

折叠积极奉献

安娜夫人这些年来在中国,除住大连外,有时也住上海,因两地都有她的子女,她除了原先熟识的成仿吾等郭老的知友外,平时极少与他人来往,也不参加社会活动。1983年她首次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开会期间,正值她九旬寿诞,统战部和全国政协曾为她祝寿。但她仍然谢绝任何记者的访问。

安娜每年多半要到日本探亲一次,不过每次日日本总只在短短几天,她向亲人表示,她毕竟已是风烛残年,万一在日本病了怎么办?她表示要死在中国,埋骨在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安娜如是说。

在郭夫人1994年8月病危之前,她把自己仅有的500万日元捐给了中国政府。折叠编辑本段子女情况

长子:郭和夫是中国科学院的著名化学物理学家。

次子:郭博是建筑家和摄影家,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参事、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三子:郭复生(亦叫佛生)是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工程师。

女儿:郭淑瑀。郭淑瑀后来与林爱信结婚,生一女林丛。林丛后留学日本,归化为日本籍,改名藤田梨那,现任日本国士馆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教授,参与创立日本郭沫若研究会。郭淑瑀与林爱信的儿子林靖,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

四子:郭志鸿是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钢琴家。

中国的风流人物郭沫若

中国的风流人物郭沫若 周如清 总所周知,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大文豪,是新时代的奠基人之一,是二十世纪成就辉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化巨星。正如毛泽东主席生前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郭沫若正是二十世纪风流人物的代表。他一生著有大量的歌颂党和祖国的诗集和诗歌、历史剧等文化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女神》、《星光》、《前茅》、《蜩螗》、《瓶》、《战声华》、《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作品。他不但对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而且对历史、地理、考古、戏剧、甲骨文等的研究都有重大成就。 《革命春秋》一书,是郭沫若自传,他天生的聪明过人,六岁就能熟练的背诵“三书”、“四经”、《论语》等经典书籍,所以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才华横溢,比清朝康熙年间被称为一代宗师的大文豪纪晓岚还要略胜一筹。因此他的民声蜚声于国内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见真才学。就是说往往关键时候才能突显出一个人的才华风流本色和气质。在关系到国家威望声誉的紧要关头是郭沫若站出来解围。才打破了尴尬局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国总统访华期间一次他的夫人同看中央文武百官的面,提出了一道问答题,想测验一下中国人的智力和反应能力,她说,一人有一个,一家有几个,全中国有十二个,猜这是个什么?可以说,当时在场的有学问的人不在少数,包括一向被称为铁笔杆子的,张春桥、姚文元在内,这样的厂场合,谁都明白响炮早放、有粉往脸抹这个道理,一个能答出来的是光彩,有名有声的,有面子的,是微风的是正经四座的,也是显示一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水平的,沉默了几分钟没人回答可想而知当时的场面是如此的被动和尴尬?如果要回答不上来可要落个外国人的耻笑了,平时都不互不服气。是你能我也能,你行我也行,这个时候才是检验你能不能和行不行的试金石和分水岭的时刻,最终还是郭沫若站出来脱口而出,十二属,并带有轻视的口吻说“您出的题太简单了吧”,尼克松夫人有点不好意思的伸大拇指说ok,来赞赏郭沫若,当时在场的人松了一口气无不佩服郭沫若的才华和头脑灵活,由此看来一个人学问是假不了的,但是农场生长冗香生长在深山里和紫和同类,一旦拿到市上就身价百倍了。 常言道“是名士自风流,郭沫若的私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人说文如其人,他的私生活,和他的作品一样充满着浪漫绚丽的色彩,因为他有学问,留洋见过大世面,视野开拓,思想开放有着超前的意识,不受传统观念枷锁的束缚敢于走出在错觉中生活的小圈子,不管别人说三道四,只要自己认准的路就一直走过去,人怎么过都是一生,所以他一生结过七次婚,当年留学日本和一个日本姑娘结婚并生有子女,回国时把他们留在日本,曾来中国找过郭沫若。郭沫若的最后一位夫人也就是她的第七任夫人据说是一位乒乓球运动员。当时的国务院周总理前来参加了她的婚礼,同着众人,周总理和郭沫若一边握手一边半开玩笑带有严肃成分说“沫若,我希望这是你最后一次婚礼了”,这句话别人是不能随便乱说的,只有周总理有权利能说这句话,因为他是一国总理,是中国按级来说属于二号人物。郭沫若是相当聪明智商高人一筹的人物。他心知肚明总理的话中有话的含义就是

郭沫若的两次豫园之行

郭沫若的两次豫园之行 郭沫若作为一代文豪,既是文学家、历史学家,又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在郭沫若的一生,有过两次豫园之行。 一次是在他风华正茂,投身革命之际。1926年,郭沫若居住在上海。一天,他游至城隍庙,在九曲桥、湖心亭匆匆转了一圈,留下一篇游记。游记中这样写道: “我想这池水里,在三五百年前一定植满美好的荷花,那四周的商场,一定是修整的林树,在那时一定有清脆的好鸟,时常飞到林间歌吟,一定有悠然的游鱼在清可鉴底的荷池中浮泳,荷花开的时候,满地都浮泛清香……” 的确,清代的西园,乃至更早的明代豫园,这里是异常清幽、美好的。 当年,此地原名绿波池,池中植荷花。湖心亭原在池中的小岛上,原名凫佚亭。九曲桥原是精巧的木栏石桥,玲珑宛转,似湖心之两翼,展于湖面之上。湖心亭之体量也只有今天的一半,而湖面要比现在大些,亭与湖的比例适当,布局美观,各尽其妙。无怪乎当年留下的西园记赞曰: “……湖心有亭,渺然水上,东西筑石梁九曲,以达于岸。亭外远近植芙蕖万柄,花时望之,灿若云锦,凭栏延赏,则飞香喷鼻,鲜色袭衣,虽夏月盛暑,洒然沁人心脾。” 由此可见,郭沫若之言不妄。面对历经沧桑的豫园,作为诗人的他浮想连翩,对这“消逝的美好”当然会倍感无奈和惋惜。 郭沫若第二次游豫园是在1961年10月28日。也许带着35年前的些许惆怅和对新中国豫园新生的期盼,郭沫若此次可谓“下马观花”。他以历史学家特有的眼光对豫园的各处景点仔细观赏,逐一评判,对豫园保护的如此之好深感满意。但是,最令他感奋的不是这里的景点,而是发生在点春堂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发生在1853年至1855年的小刀会起义,把一个腐败的清朝地方政府和凶悍的外国殖民势力打了个人仰马翻,演出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农民(包括城市贫民)起义的雄壮活剧。小刀会起义后,豫园点春堂成了起义军首领陈阿林商议军政要务、指挥作战、颁布政令的一个重要场所。整个豫园也随之成了起义军的大本营。虽然小刀会起义最终失败了,点春堂自然也无法免遭灭顶之灾,可是点春堂是不会被摧毁的。它的断墙残壁犹如小刀会将士宁折不弯的铮铮铁骨,映天地,昭日月。 此后,点春堂几经修缮,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精心维护整修下,才使它恢复了原貌,劫后余生,重现风采。堂上置有“点春堂”金字大匾一块,为苏淞太兵尚道沈秉成所书。堂中挂有一幅对联:“胆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此联为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所题。其意为:小刀会起义将士们的胆色和勇气无限广大,他们的品质也是完美无缺。如今,此堂已辟为上海小刀会起义历史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郭沫若)【圣才出品】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郭沫若 4.1复习笔记 一、生平及创作道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笔名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 (一)生平经历与创作概况 1.幼年 (1)文学影响 ①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 ②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论,林琴南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都对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2)社会活动 目睹清政府统治的腐败和黑暗,民主意识和反叛精神不断增强,多次参加反抗军阀统治和教育当局的学潮。 2.日本留学 (1)经过 ①东渡日本学医:1914年初 留日期间,广泛涉猎大量世界名著。泰戈尔、歌德、海涅、雪莱、惠特曼等诗人的作品对他产生了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影响。

②诗的创作爆发期:1919年上半年~1920年上半年 1921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女神》,开辟一代诗风,成为中国现代新诗运动真正的奠基之作。 ③成立“创造社”:1921年7月 1921年7月,郭沫若与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等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共同发起组织了创造社。 (2)思想 在接受西方文艺理论和哲学思潮的过程中,他特别受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泛神论”哲学思想的影响。 (3)影响 学医的兴趣逐步以至完全被文学所取代,开始创作白话新诗和小说。 3.第一次归国:1923年~1928年 (1)经过 ①1923年回国后,在继续从事创造社工作的同时,又创作了许多新诗和历史剧。如:先后结成诗集的《星空》《前茅》《瓶》和历史剧集《三个叛逆的女性》。 ②1924年,翻译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的著作《社会组织和社会革命》,开始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③1926年夏,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在实际革命斗争中更清醒地认识了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 ④1927年3月底,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前夕,郭沫若写下震惊中外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⑤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在白色恐怖的情况下创作诗集《恢复》,以大无畏的

千古风流人物作文800字3篇

千古风流人物作文800字3篇 在我们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里,有这麽一个人,他既机智过人又愚不可及,既坦率真诚有狡猾奸诈,既心胸豁达有小肚鸡肠,既是菩萨心肠又是小人嘴脸,没错,如此自相矛盾的人,正是被称为“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的千古风流人物——曹操。 曹操出身于官宦之家,年轻时便当上了官,他厌恶官场的阴险狡诈,憎恨那些贪官污吏,年轻气盛的他,有着鸿鹄之志,所以他不愿意与那些人同流合污。执政为民。见义勇为,为名除害,两袖清风。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 东汉年间,天下大乱,烽火连天,民不聊生。他亲眼目睹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一一统一天下,并且已经牢牢的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深根。从此, 他为了这个梦想开始在这条漫漫之路上艰苦跋涉…… 可是,他的人格却发生了巨变。竟忘恩负义的杀死了救他多次的项羽,残忍的杀害了神医华佗,而且对自己的手下的人疑心重重,消灭了大量军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这足以说明他是何等的奸,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他

表现的是雄。因为,就连亲刘贬曹的罗贯中,都无不赞叹他独特的智慧和英勇的胆魄! 有的人一生挥毫泼墨,也有的人一生与刀枪为伴。而 曹操呢,却是文武双全。一生征战于沙场,却懂得广开言路,开张圣听,重视人才,而且满腹珠巩,难得一个全能之才。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足以可见他的狼子野心,他曾只身行刺暴君董卓,可见他那非凡的胆魄。他还大胆的使用空城计虚张声势并打败吕布,而且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这是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可见他拥有多么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然而,一想做事严密的他,却在赤壁之战大败,这是他败得最惨的一回。面对人生最大的失败,刘备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最终因病崩逝。周瑜心胸狭隘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杨仪也是畏罪自杀。然而,此时年近花甲的他,面对茫茫大海,发出强有力的感叹:老骥伏板,志在千里! 然后又积极的投入到沙场,英勇作战。如果他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强键的体魄,在如此大年龄又怎能会作出那麽惊人的举动!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下来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靠自己打出来的!”我想,这句话对于曹操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篇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郭沫若)【圣才出品】

第5章郭沫若 5.1 复习笔记 一、郭沫若概述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他是鲁迅在20世纪初热切呼唤、终于出现的摩罗诗人,又是新中国的预言诗人。郭沫若是使新诗的翅膀飞腾起来的第一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二、《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1.《女神》的文学地位 《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诗的抒情本质的强调,以及诗歌个性化的问题的提出,标志着对诗歌艺术认识的深化。 2.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1)《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是“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为时代再造的中华民族的崭新形象在《女神》中第一次得到充分的艺术表现。人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人的尊严得到尊重,人的创造力得到承认,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2)《女神》的主人公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我”的形象所面向的是整个世界与人类。他崇拜自己的本质,热烈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 (3)《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又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女神》中的“我”不仅表现了崭新的民族魂,也袒露着诗人自己的灵魂。《女神》的魅力及其不可重复性,正是在于它所达到的民族(与个体)精神及作家写作的自由状态。 (4)《女神》同时真切地展现了诗人在美学追求中的内在矛盾。 三、《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1.《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 《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泛神论思想使诗人思绪飞腾,产生了《女神》式的奇特想象:大自然被充分地人化,地球成了有生命的母体,人与自然合二为一。从泛神论思想出发,诗人把宇宙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进化、更新的过程。《女神》的主导性风格是壮阔、雄奇,代表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特征。 2.《女神》创造了自由诗的形式 就《女神》总体看,其形式是自由的。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类外在格律相对严谨,押韵、诗节、诗行大体整齐,如《晨兴》;另一类(占《女神》的大多数)则讲求情绪自然消长的内在节奏,但也并非完全不讲外在形式,而是在自由变动中取得某种程度的整齐与和谐,如《天狗》。 【名师点拨】《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要注意从作品本身出发,去感受郭沫若独有的艺术创作魅力,并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深刻领悟《女神》是如何适应时代需要,表现作者创作风格与个性的。

五我心目中的千古风流人物素材

五、有关资料 (一)诗词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二)风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轲(刘江滨) 两千年前,太史公司马迁读《孟子》,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遂废书而叹。老先生所叹者,是以为利乃乱之始也。两千年后,我读《孟子》,也不禁废书而叹。我所叹者,是前贤亚圣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气和沛然淋漓的阳刚之气。人说:大哉孔子!我则想说:英哉孟子!天地间一伟丈夫,真男人也。 读《论语》与读《孟子》,感受迥然有别。前者循循善诱,吉光片羽,如雨露之养,时风之化,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儒雅风范;而后者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其势不可当,“其锋不可犯”(苏洵),雄辩无碍,一泻千里。孔子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自己的三千弟子,故心平气和,大言炎炎,诲人不倦,在人们眼里是一个“至圣先师”、蔼然仁者。孟子更多的是向不可一世的君王陈说自己的为政之道,故尔常常踔厉风发、意态亢昂,有时甚至带有火气,言辞犀利,显露出十足的刚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的个性,有一种睥睨王者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气度。尽管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为争霸天下,莫不纷纷采取功利主义的攻伐之术,以为孟子的“仁政”治国方略“迂远而阔于事情”,也即见效太慢而不肯采纳,但在孟子义正辞严的强大思想攻势下,不能不一时心悦诚服。而孟子并不为了让君王接受自己的政见而屈尊阿附,他无意于取媚讨欢,弄个一官半职干干。他不仅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反而常常直刺君王的痛处,陷这些愚不可及的家伙们于尴尬难堪的境地,不得不“王顾左右而言他”。每读书至这样的段落,便情不自禁再三嗟叹:孟子孟子,何其智勇!孔老夫子曾批评他的学生子路过于勇,而他的嫡传弟子孟轲,其勇较之于子路则更胜一筹。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不讲勇,但是,勇,实在该是男人的本色啊! 不知怎么回事,一提起文人书生,就是一副文弱、寒酸、迂阔的窝囊相,让人“不足观”,不大瞧得起。然而,在文人老祖宗孟子身上能寻出半点窝囊的影子吗?他若知道后世文人把自身形象糟蹋成那种样子,肯定会怒发冲冠,大骂子孙不肖的。孟子实在是为后辈文人树立了刚直英武的楷模。男人的形象不只让剑客游侠武装专美,文人亦男人也。《孟子》中记载,一次,孟子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正好派人对孟子说:“寡人本应去拜访你,但不巧感冒了,怕风吹,如果你能来朝,我可以接见你。”孟子一听这话,反而不想去了,于是回答说:“刚好我也病了,不能上朝见王。”第二天,孟子却到东郭大夫家吊丧。公孙丑说:“你昨天托辞有病,今天却去吊丧,这样不太好吧?”孟子理直气壮地说:“昨天病了,可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以臣子的身份公然与君王较劲,没有一身的正气、骨气、胆气是不行的。孟子曾引一位勇士的话说道:“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都是男人,谁怕谁呀!又有一次,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一个人想替齐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样端坐着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理他,趴在几上装睡,那人很不高兴,孟子就坦率地教训他:对一个年长的老头子应该懂得礼数!在孟子看来,一些峨冠博带的君王,只不过是贪财、好色的草包蠢货,或者是率兽食人的独夫民贼,哪里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英雄气概,溢于言表。孔子制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礼数,孟子并未昏愚地全盘接受,他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遗世独立,傲岸宏达,凛然不可侵犯,完全不把一些平庸的君王放在眼里。 相对于孔子的“君子”学说,孟子给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增添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概念: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者,男子汉也;大者,巍巍乎崇高也,“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一怒而天下惧并非真正的大丈夫,蛮勇斗狠、奸诈残忍、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徒更难望大丈夫项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人,是富有仁德的人,是胸怀宽广的人。大丈夫人格的获得,孟子有一秘诀:善养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说这种“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是一种崇高刚强的正气,一种不可势压利诱的骨气,一种超迈雄放的豪气,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宏毅坚定的志气。孟子这一特点,是他的精神导师孔子所不及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孟子有些英气。”近人林语堂说:“我们读孟子,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孟子尝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苦心孤诣的教诲,一直使得后代文人们进退有据。不管身在魏阙,还是远处江湖,都不应失去了做人的立身根本,培养浩然正气。孟子身上那种有棱角、有个性的哲人风采、英俊气度、男人本色,成为一条汲之不尽的文化源泉,更行更远还生。 二、丰功伟绩到处传扬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郭沫若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书法成就直堪与东坡媲美,为世所重。东坡书法向来受到书法界重视,为宋代尚意书风代表。郭沫若书法从宋四家出来,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个性突出。苏东坡书法曾被黄山谷戏为"石压蛤蟆",但其横向取势的结体,实际从隶书而来的书法史上就已有历史,与黄山谷书法取纵势截然不同。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字之结体汉唐即有横纵二种。黄纵苏横,不必是病。"沙孟海先生以"斜划紧结"与"横划宽结"概括之。郭沫若书法与东坡书法同属于横画宽结一类。郭沫若抗战期间在重庆时,书写了大量书法作品,同时,与马衡、常任侠等人进行了江北汉墓的试掘,发现"富贵"等字砖,为保护文物做出了贡献。由于他当时任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了一大批文学美术书法界人士,为繁荣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郭沫若的书法研究,可以从他对甲骨、金文研究开始计算,成果丰硕。到六十年代,郭沫若与高二适等人展开《兰亭》真伪大讨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研究的深入,带来了书法事业在"文化革命"时期的发展。这些成就,尤其是后期兰亭论辩中的数篇论文,无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一生大风大浪中过来的郭沫若,在其书法里头,充分表现出其大学者、大文豪风范:每幅作品,无论长篇巨制,抑或短笺小札,用笔都十分肯定、果断,没有犹豫与迟疑;书写内容多自作诗词,无论旧体新体,都富有时代气息;对古典书法有过广泛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深得苏东坡、颜真卿神韵。郭沫若学习书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穷年专于一家而难有自家面目,而是从一开始便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非以自身作为先人奴隶,而是化他人为己用,独具风骨。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作业12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开放本科试点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一 (2010秋) 说明:本作业在学习完教材“专题四”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可以携带本课程教材(包括“补修课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参考资料。作业时间为120分钟(两个小时),作业总分为100分。本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 或多选均不得分。 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 A.鲁迅B.陈独秀 C.胡适D.李大钊 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这个人物是( D )。 A.阿Q B.孔乙己 C.闰土D.祥林嫂 3.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B )。 A.青年杂志社B.新潮社 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 4.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 B )。 A.郭沫若B.胡适 C.刘半农D.鲁迅 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 D )。 A.汪静之B.胡适 C.朱自清D.冰心 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 C )。 A.《呐喊》B.《朝花夕拾》 C.《野草》D.《坟》 7.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 B )。 A.汪静之B.宗白华 C.徐志摩D.郭沫若 8.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 C )。 A.上海戏剧协社B.民众戏剧社 C.上海艺术剧社D.南国社

郭沫若试题

郭沫若 一、填空 1、郭沫若,原名___________。 2、1921年,郭沫若的诗集《》出版,这部诗集不仅确立了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3、1921年6月,创造社在日本成立,这是继文学研究会后又一重要的文学社团,那它的发起人和核心人物是___________。 4、1927年3月,蒋介石制造了著名的赣州惨案与安庆惨案,其后郭沫若便写下了讨伐名文__________。 5、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是《》,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6、郭沫若的哪一部作品充满彻底反叛的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_________。 7、1917——1921年郭沫若的文学思想,集中表现在论文_________和通信集___________。 8、继《女神》之后,郭沫若20年代又出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郭沫若在________的无韵诗的启迪下,写下了《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等。 10、郭沫若在南昌起义中的作品是___________。 二、选择 1、郭沫若与鲁迅一样,他东渡日本的最初目的是为了() A、学习考古学 B、学习医学 C、学习文献学 D、学习文学 2、如果说《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那么,它真正具有代表性作品应该是()之类的作品。 A、《天狗》 B、《凤凰涅槃》 C、《晨安》 D、《地球,我的母亲》 3、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A、海明威 B、鲁迅 C、海涅 D、劳伦斯 4、郭沫若是以下哪个文学社团的主将?() A、创造社 B、新月社 C、文学研究会 D、京派 5、郭沫若创作的最早的新诗是() A、《女神》 B、《凤凰涅槃》 C、《地球,我的母亲》 D、《死的诱惑》 6、郭沫若的原名是() A、周樟寿 B、郭开贞 C、蒋冰之 D、田寿昌 7、《文学与革命》一文的作者是() A、鲁迅 B、周作人 C、郭沫若 D、闻一多 8、下列作家中属于创造社的是() A、田汉 B、鲁迅 C、郭沫若 D、闻一多

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读后感

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读后感 郭沫若 他的诗女神充满活力,诗中运用了大海、波涛、地球、太阳、万里长城、金 字塔等豪迈壮阔的青春的意象构成了阔大雄浑的意境。 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读后感一 这是郭沫若《女神》读后感作文,《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 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 《女神》的反抗精神和《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 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的反抗精神。 《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 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 斗者。 《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 情绪的极好表现。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 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天狗》是《女神》创作中诗人 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 丰富奇特, 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 色彩将是照彻诗歌 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 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炉中煤》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 的光和热;《棠棣之花》、《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等作品都是以自我献 身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 动, 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 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 《女神》 之中了。 《女神》 的进取精神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 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 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太阳礼赞》 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 《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 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 进取心。

郭沫若在当代文学上的地位

论郭沫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小康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秘书学班,201414040131)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要: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卓有成就的作家。本文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整个中国的国情变化对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解读,所要解决的的问题是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如何影响郭沫若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同时我们得出这样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郭沫若对中国当代文学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造就了怎么样的审美资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怎么样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郭沫若文学地位贡献历史时期 作者简介:李小康(1995-),男,安徽六安人,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生。 引言 随着清末废除科举,兴学堂,新式教育得以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自主开放的新型的知识者群体,他们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郭沫若少年时代也正是处在维新变法向辛亥革命过渡的历史转换时期,也是新旧思潮首次交锋的时代,郭沫若正是近代中国过渡时期孕育出来的一株幼苗-也是最后一批接受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严格训练的学童,也是较早接触资本主义文明的少年。郭沫若也正是在这种社会变动中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郭沫若创作文学的黄金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对于中国这一古老的帝国来说,是危机与机遇并存,甲午战争的惨败,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之中,国家到了存亡危急的时刻。当一个阶段的历史走到了终点,也就预兆着它的新生。不图强,中华民族则难以自立;不变革,中国将亡国灭种。寻求变革之法,成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的活动中心。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导致郭沫若对医学越来越厌弃,对文学越来越狂热。[2] 1914年郭沫若初到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1919年由于五四运动的冲击,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作,其当年小说《牧羊哀话》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1921年郭沫若和成仿吾等人创建了纯文学杂志《创造》,意为我们要以创造者的姿势,努力创造个光明的世界。着手于新文学的建设。也在同年6月,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女神》问世。诗集《女神》作为"开一代诗风"堪称现代诗词的转折。摆脱了传统中国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女神》成功把握了"五.四"时代的脉搏和时代的追求,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不仅从思想上引领了现代诗歌的创作,更从艺术和表达形式上展现了独特的创作。从诗歌的内容及表达形式方面论述了《女神》对现代诗词的影响。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作。[3] (二)十年日本避难时期

以《女神》的精神看郭沫若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二)《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诗化 《女神》的成功首先表现在它是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统一。它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见教材P98) 1、《女神》是诗人的民主理想的诗化: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封建,勇敢地向传统挑战,冲破传统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凤凰涅槃》(1920/1) 这首诗熔中外神话于一炉,借用一对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表现彻底摧毁旧世界、旧传统,争取自由、新生的民主理想,诗中的凤凰既是诗人自我的象征,也是新世界的象征。 爱国主义思想是诗人民主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女神》的诗魂。 《炉中煤》《晨安》《匪徒颂》等集中体现了《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 《炉中煤》(1920)是一首爱国主义绝唱,借用了情诗、恋歌的形式来表达爱国主义主题。诗人别出心裁,把“五四”后新生的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满腔热血,愿为祖国奉献青春。 2、讴歌“自我”,伸张个性,礼赞自然。(见教材P99) 《女神》的许多诗篇鲜明地体现了个性解放思想,流露出强烈的个性意识。 在这些诗篇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这个“我”不是普通的“自我”,他是一个顶天立地,富有非凡的征服力量的“巨我”形象,一个“开辟鸿荒的大我”。这个“我”完全摆脱了忧伤颓废的感伤色彩,具有破坏一切,创造一切的大无畏精神。(见教材P102) 《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梅花树下的醉歌》《湘累》《金字塔》等。 从这些诗中,显然可以看到“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泛神论”思想为诗人讴歌自我,提倡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这些诗里,“我”、“本体”与自然界万物已完全融为一体。 3、彻底的毁坏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见教材P100) 五四时代是一个改革的时代,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时代,一代觉醒的青年人把毁坏旧的、创造新的,解构传统、建构现代,作为自己的社会使命。郭沫若是一位敏感地感受着时代脉搏的诗人,他总是能够与时代保持同步。所以,他的《女神》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五四创造精神的颂扬,对创造新世界的坚定信念。 《女神之再生》《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女神之再生》(1921/1),诗剧,把我国古代传说中“女娲补天”的神话进行改造加工,再次抒写了重新重造这一主题。 女神们不愿再做修补残局的改良工作,即否定改良主义,表现了诗人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不再抱着希望,是一种彻底革命、重新创造的思想。 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叛逆的精神。爱国情思的抒发。 二、思想精神——《女神》的时代精神

从《女神》看郭沫若对中国新诗创作的作用

从《女神》看郭沫若对中国新诗创作的作用1921年出版的《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步真正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全面显示出现代意识和时 代精神的新诗集,也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诗集之一。它以鲜明突出的时代精神、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新颖自由的艺术形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开创了一代诗风。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而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则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的作品。 闻一多就对《女神》做出了高度评价:“若讲新诗,郭沫若的诗才配称新诗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事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产儿。《女神》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女神》中的大部分诗篇都充满着炽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充满了对社会黑暗势力的深恶痛绝。诗人身为弱国子民在日本留学,“读的西洋书,受的东洋气”,早就盼望中国能够尽快强盛起来。诗人不仅猛烈抨击旧世界、旧事物,而且对自己的“旧我”的批判也毫不留情。 《女神》在艺术上“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具有独创性,这主要变现为其雄浑豪放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即所谓开一代诗风的“女神体”。《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它以其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女神》在诗歌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创造出不 拘一格的自由体诗。《女神》是自由诗体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郭沫若主张诗要“写”,不要“做”,他说:“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这是针对旧诗格律形式而言的,并非无视诗的自身特点。所以他同时又说:“然于自然流露之中,也自由它自然的谐乐,自然的画意存在。”他还认为节奏是诗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又说:“我相信有裸体的诗,便是不借重音乐的韵语,但在自体是有节奏的”。它的五十余首诗,每首诗都是一种新的格式。《天狗》诗句短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一种割不断的绵绵情意,整好适合变现眷恋之情;《凤凰涅槃》的诗句参差不齐,长短并用,富于变化,或长吁,或短唱,节奏十分强烈,表现出一种悲壮气氛。 《女神》的豪放风格是新诗中豪放派的先驱。在《女神》中虽也 有“丽而不雄”的风格的作品,但能代表《女神》特色的,是惠特曼式的“雄而不丽”的风格。它的想象新奇,语言粗犷,气势磅礴,声调激越,笔调恣肆。它的美是一种壮美,男性的阳刚之美。 总之,《女神》以它充满时代精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成 功创造,奠定了白话新诗的正宗地位,使新诗真正具有了现代品格,并开拓了新诗发展的广阔前途,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评郭沫若的《女神》

评郭沫若的《女神》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文化活动家,新文学活动的先驱。《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这部诗集发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呐喊。那狂飙突进式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代新的诗风,奠定了现代诗歌的基础。郭沫若认为,只有人格比较圆满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所以,一个真正的诗人首先应进行“人格创造”,要美化感情、净化感情。《女神》中许多篇幅便是诗人的人格冲动与诗人内心激情的统一。郭沫若的拳诗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诗作借助泛神论的滋润,热情赞美十月革命,彻底反抗旧有传统,极力张扬个性主义,抒发诗人的爱国情感,表现对祖中美好明天的憧憬。《凤凰涅槃》是一首庄严的时代颂歌,宣告在“五四”开辟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正经历着伟大的涅。诗中“凤歌”、“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生动、自由、净朗、华美的民族振兴新时期的到来。《炉中煤》是一首诗人对于祖国的诚挚而热烈的恋歌。全诗通篇以比喻的形象抒发感情。诗人以煤自比,用燃烧着的煤比喻自己被革命烈火点燃起来的爱国热情,以年轻的女郎比喻“五四”以后青春的祖国,富有恋歌的深婉含蓄。 贯穿在《女神》中的那个无所不在、顶天立地的自我便是作者的化身。他像山岳一样耸峙,大海一样广阔,你像狂风一样呼号,烈火一样燃烧;他要摧毁整个的旧世界,要“不断”的破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直到扫荡 世间的腥风血雨”,再创造个新鲜的太阳来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这里诗人的形象是何等鲜艳夺目,光彩照人!但是,郭沫若在这里所表现的个性,并非偏狭的、孤立的,他所抒发的感情不只是一己的、小我的感情,而是同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要求,反映了时代和大众的情绪、愿望和呼声。如《匪徒颂》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强烈愤恨;《我是个偶像崇拜者》表现了永无止境的追求和创造意志;《梅花树下醉歌》赞颂了人的愽大胸怀和解放要求等等。 《女神》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在《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诗篇中,郭沫若凭藉地球、大陆、海洋、宇宙等宏观物体和诸多意象,激励人们“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拥抱一个崭新的世界就诞生于凤凰涅槃的熊熊火光这中。《凤凰涅槃》是一首庄严的时代颂歌,充满彻底反叛的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1、曹操 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评价: ①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 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 有。” ②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③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2、诸葛亮 简介: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评价: ①司马懿:“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②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③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3、周瑜 简介: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评价: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蒋干称瑜曰:“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③孙权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4、伽利略·伽利雷 简介:伽利略·伽利(1564—1642)雷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评价: ①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②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5、岳飞 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评价: ①金兵中流传着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中国现代新诗》2020章节测试答案

《中国现代新诗》2020章节测试答案 1.1新诗的诞生 1、【单选题】《尝试集》的作者是()。 A、鲁迅 B、胡适 C、徐志摩 D、闻一多 答案:B 2、【单选题】“我以为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这一观点出自()。 A、胡适 B、俞平伯 C、毛泽东 D、鲁迅 答案:D

3、【单选题】关于新诗,胡适的观点不包括()。 A、话怎么说,就怎么写 B、作诗如作文 C、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 D、按照词调曲谱的先制填词作诗 答案:D 4、【判断题】近代诗歌变革有两个方面,一是改用白话文,一是摆脱了过分严格的格律形式。() 答案:√ 5、【判断题】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曾创办《新青年》杂志。() 答案:√ 6、【判断题】用白话写诗是一个大变革,代表一种趋向,要表现和贴近现代生活。() 答案:√ 1.2新诗的发展

1、【单选题】《繁星》、《春水》两本诗集的作者是()。 A、沈尹默 B、宗白华 C、冰心 D、周作人 答案:C 2、【单选题】中国第一个新诗刊物是()。 A、《新青年》 B、《新潮》 C、《诗》月刊 D、《现代》 答案:C 3、【单选题】刘半农从理论上提出了新诗方案,下列出自刘半农的文章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我之文学改良观》

C、《文学革命论》 D、《文学革新申议》 答案:B 4、【判断题】湖畔诗社于1922年成立,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答案:√ 5、【判断题】沈尹默是著名书法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代表作有《三弦》。() 答案:√ 1.3新月派 1、【单选题】《死水》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歌传统,集中表现了丑恶。这首诗的作者是()。 A、徐志摩 B、闻一多 C、朱湘 D、刘半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