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成因研究综述_2009_公言磊

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成因研究综述_2009_公言磊

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成因研究综述_2009_公言磊
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成因研究综述_2009_公言磊

第9卷第12期

2009年12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Kun m 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Vol 19,No 112Dec 12009

收稿日期:2009-11-25

作者简介:公言磊(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成因研究综述

公言磊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 要:财务分析师报告的盈余预测是其向市场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主要内容,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届的广泛关注。然而,大量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分析师提供的盈余预测带有乐观倾向。本文采用文献调查的研究方法,回顾了国外关于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成因的相关研究。该研究对加强我国财务分析师行业建设,提高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投资效率,以及资本市场相关理论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成因

中图分类号:F23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09)12-0066-06

The Source of O pti m is m i n F i n anc i a l Ana lysts ’Earn i n gs Foreca st :

A L itera ture Rev i ew

GON G Yan -le i

(Graduate School,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L iaoning,Dalian,116025)

Abstract:Earnings forecast are one of the i m portant ways f or financial analysts t o trans m it inf or mati on t o the market,and als o the main service contents f or their cust omers .It is already ar oused wide concern fr om both theoretic and p ractical fields .However,large nu mber of e mp ir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tendency of op ti m istic in earnings f orecast made by financial analysts .A literature survey research method is used in this pa 2per t o revie w studies about the s ource of financial analysts ’earnings f orecast op ti m is m.This study is of certain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 on of financial analysts industry,i m p r ove ment of market efficiency,and the research a 2bout the cap ital market .

Key words:Financial Analyst;Earnings Forecast;Op ti m is m;Cause

财务分析师(financial analyst ),通常供职于券商、基金、证券咨询机构,他们搜集上市公司的各种数据、信息,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向投资者发布盈余预测和投资建议。正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1998年11月所评价的那样,“证券分析师使投资者了解信息,他们消化吸收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并且积极追踪企业新的信息,形成报告,他们在信息的传输中扮演了导管的角色”(Frank Fe madez,2001)。

作为向市场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主要内容,财务分析师报告的

上市公司盈余预测数据受到了学术界高度的关注。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是否无偏差,自然成为了财务会计研究者和投资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特征。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分析师盈余预测具有系统乐观倾向(参见B r own,1993的文献综述),这会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在资本市场实证研究中的应用性,投资者在投资中也不得不对分析师预测值进行调整。分析师作为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为何在盈余预测中会出现系统性的乐观偏差?究竟是分析师主观上有意为之,还是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许多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本文首先对国外

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评价。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国外的一些学者从动机理论和行为理论的角度对分析师乐观倾向及其成因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笔者对国外相关文献做了系统梳理,从认知偏差、经济激励、管理者关系三个角度对相关文献作以回顾。

(一)认知偏差(cognitive-bias)

认知偏差是行为学中的概念。用认知偏差解释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包含着一个隐含的假设,即分析师非理性地报告他们的真实预测。Clay man and Sch wartz(1994)用分析师爱上他们跟踪的股票来解释认知偏差,由此可见,认知偏差与分析师非理性的观点不谋而合(B iddle and R icks,1988;DeBondt and Thaler,1990;Cho2 p ra,1998;Clay man and Schwartz,1994),与分析师反应不足(Lys and Sohn,1990;Abarbanell, 1991;Abarbanell and Bernard,1992;Menden2 hall,1991;A li,Klein and Rosenfeld,1992),以及分析师反应过度(De Bondt和Thaler,1990)也有一定关系。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外学者发现了股票短期收益(Conrad and Kau1,1988, 1989;Lo and MacKinlay,1988)和长期收益的可预测性(Fa ma and French,1988;Poterba and Su mmers,1988)。随后,对股票收益可预测性的一个更加流行的解释诞生了:一些学者认为股票市场将会持续地对新信息做出过度反应,即股票市场过度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股票的价格会暂时偏离它们的基本价值,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乐观和悲观情绪造成的,即分析师的认知偏差。De Bondt and Thaler(1985)首先为长期过度反应提供了证据。他们执行了一个长期策略来评估他们构建的赢家和输家组合所获得的异常收益,输赢是根据股票投资组合在过去的3~5年相对于整体市场的收益。结果发现,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都具有惯性,能够在未来的3~5年持续地跑输和跑赢市场。市场对股票过去的价格表现反应过度,这激发了学者们用认知偏差解释分析师预

(1984)等人的行为理论,De Bondt和Thaler (1990)首次将过度反应研究引入了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领域。他们用t-1到t时刻盈余实际变化对盈余预测变化进行回归,发现系数为0165,这意味着盈余预测变化已经被按比例缩小以符合盈余的实际变化,也就是存在过度反应。现在这一结论通常被称之为“广义过度反应”。但它并没有说明证券分析师究竟对何种信息产生过度反应。唯一清楚的是盈余预测变化不得不按比例缩小来适应实际变化。

Klein(1990)检验了分析师形成预期的方式是否符合认识偏差理论。他将样本公司按股票业绩高低分成十组,每三年计算一次,分析师在面对坏消息时存在乐观倾向。在面对股价下跌的时候,对盈余存在乐观倾向,而在股价上涨时,则表现的既不乐观也不悲观,因此造成了分析师预测存在系统乐观倾向。

Abarbanell and Bernard(1991)在研究分析师预测行为和盈余公告日后漂移之间的潜在关系时,将刚刚讨论的这些结论予以综合。利用Val2 ue L ine盈余预测数据,他们发现预测极端值在第一季度的季报公布后得以消除。因此,分析师只有在第一季度存在反应过度现象。另外,他们发现分析师的乐观倾向与过去盈余表现差的公司有关,这与Klein的研究结论一致。对盈余信息的过度反应意味着过去糟糕的盈余将导致对未来盈余的低估。最后他们总结到分析师倾向源于对过去盈余信号反应不足,特别是负信号。

Abarbanell and Bernard(1992)检验了证券分析师是否对以前披露的盈余信息存在反应不足或过度反应,并且检验了这种行为是否能够解释股票价格异常波动。他们发现了分析师预测对近期盈余反应不足的证据,对Debondt和Thaler (1990)提出的广义过度反应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股票价格的过度反应可能是由于投资者心理因素造成的,而这些因素可能和盈余预测无关。证券分析师行为最多只是作为股票价格对盈余反应不足的部分解释,也许与股价的过度反应无关。

基于决策心理学模型的代表性研究有以下三个:(1)Barberis,Shleifer and V ishny(1997)构建了一个投资者行为的模型,发现一些环境下

?

7

6

?

第12期 公言磊: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成因研究综述

投资者反应不足,而另一些环境下则反应过度。

(2)Daniel et al.(1998)用心理学洞察典型投资者决策过程的特征:过度自信(overconfi2 dence),自我归因偏差①(biased self-attribu2 ti on)。过度自信意味着投资者过度信任自己的私有信息,这将导致对私有信息的反应过度,对公共信息反应不足。自我归因偏差,即投资者太重视与他们先前想法相同的信号,而忽略与他们先前想法相左的信号。(3)Hong and Stein(1997)假设有两类投资者:“信息观察者”(ne ws watch2 ers)和“趋势交易者”(momentu m trader),每一类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但是他们交易所依赖的信息集都不完整,这就导致了人们对盈余预测相关信息反应不足。

John C.Easter wood and Stacey R.Nutt (1999)的研究将De Bondt and Thaler(1990)的分析师过度反应与Abarbanell and Bernard (1992)的分析师反应不足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联系到了一起。他们认为分析师是否反应不足或过度反应取决于其接受到的盈余信息的本质。他们通过对信息本质的分类研究发现,分析师在考虑新信息含义时并不是系统性地错误理解所有新信息,而是对坏消息反应不足,对好消息过度反应,从而产生了系统性乐观倾向。他们还检验了分析师对过去预测误差的反应,结果发现分析师对负盈余误差反应不足,对正盈余误差反应过度,又一次证实了分析师具有系统的乐观倾向。

(二)经济激励

财务分析师按其所属的机构可以分为买方分析师、卖方分析师和独立分析师。其中,卖方分析师数量最多,研究报告也较容易取得,因此研究中通常使用的是卖方分析师预测数据。卖方分析师受雇于大券商和投资银行,其基本职责是跟踪给定行业或经济部门中的10到20支股票。卖方分析师的最终产品是公司股票的估值报告,以及买卖建议。盈余预测是分析师决策程序的一部分,是最终结果的输入信息,而不是最终结果。评价预测质量的标准有:及时性和准确性,二者此消彼长。

大券商和投资银行获利的主要来源是提供与证券业务和并购活动相关的服务。卖方分析师的预测行为直接影响其所供职的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因此,其研究活动势必受其所属公司其他业务的影响,

重要的信息资源。卖方分析师提供的报告会对机构投资者产生影响,赞许的分析师报告和买入建议有利于增加证券买入的需求,并建立长期的商业关系,间接影响分析师的收入,因此也影响了分析师的独立性。这与会计事务所同时承担审计和咨询业务类似。都是一项业务受另一项业务的影响,同时,如果分析师与业务受理人之间关系融洽,就更容易获取公司管理信息,有利于提高精度和节约成本。但是,分析师比审计师面临的环境更复杂。委托人一方面有选择其他承销商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响分析师是否得到管理层的接见。这就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分析师有乐观倾向,特别是在盈利为负的情况下。

L in and Mc N ichols(1991)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检验卖方分析师的预测精度是否高于其他分析师,是否比其他分析师更乐观,卖方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的市场反应是否与其他有所不同。研究发现,卖方分析师比其他分析师更乐观,但并不具有更高的精度。但是,这一特点并没有削弱卖方分析师预测的信息含量,并且还有微弱证据表明这样的预测被认为比其他分析师的预测更有信息含量。他们并没有研究分析师的买卖建议,但是,发现乐观预测与更大频率的买入建议相关联。M ichaely and Womack(1999),和Dechow et al.(1999)提供了与L in and Mc N ichols(1991)一致的证据。

De metriades and Hussain(1996)利用英国的数据证明,当分析师所在证券公司与目标公司有投行业务关系时,分析师对该公司的乐观程度更高。De-chow,Hutt on and Sl oan(1997)也得出结论:承销商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显著地高于非承销商分析师,并且承销商分析师往往会高估股价。L in and Mc N ichols(1998)发现,附属分析师(affiliated analysts)比非附属分析师(unaffili2 ated analysts)的评论更乐观。Dugar and Nathan

?

8

6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

①我归因偏差:出现理想结果时,人们认为是其能力使然,而出现不利结果时,则归因于运气不佳。

(1995)发现,受雇于经纪公司的分析师,如果经济公司同时也为他们所跟随的公司提供投行业务服务的话,那么他们倾向于对跟随的公司提供乐观盈余预测,不管是否存在承销关系。知名的财务期刊也支持以上结论,Siconolfi(1995)认为有投行业务的公司的分析师提供正面预测更普遍。Adair(1995)模拟分析师提供带有乐观倾向的盈余预测的决策程序,并发现乐观倾向源于他们的最大化问题(maxi m izati on p r oble m)。他表明乐观倾向是承销商确定分析师薪酬计划的正函数。与现有结果相反,他的实证检验并不支持理论假设。

Bulter and Saraoglu(1999)对1984~1991年间的4250个年度盈余预测值进行研究,发现其中7117%的取值为负的盈余预测高估了实际盈余,

两边。若将负盈利预测稍微下调一点,在低估盈余的可能性不出现过度上升的前提下,预测的相对准确度和胜过一致意见的可能性都会有所提高。至于具体下调多少,取决于分析师的动机和面临的惩罚。若预测的准确度最重要,则大约下调股价的5%为最佳;若更看重一致意见,则最多下调股价的2%,这样将同时获得以上两种好处;若分析师担心低估盈余会遭到公司管理层的惩罚,则最多下调股价的1%,以便能将低估盈余的可能性控制在015以下。

M ichaely(1999)发现承销商预测的股票在预测日前后没有独立经纪人(unaffiliated br okers)预测的股票表现好,由此得出承销商分析师作出的预测表现出显著的乐观倾向。他们发现市场并没有完全识别这种偏见,并且进一步指出,投资银行家在进行盈余预测时面对着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

为检验财务分析师的乐观倾向是否源于承销活动(under writing activities)带来的激励,Co2 wen,Gr oysberg and Healy(2003)检验分析师预测乐观倾向是否会随资助研究的业务活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他们将分析师所属公司分为四大类:主承销商(通过承销和交易销售资助研究),新股发行辛迪加成员(通过分发新发行赚取的费用资助研究),经纪公司(主要通过交易销售获取收入),纯研究公司(唯一的业务就是卖研究报告)。之后比较这些类型公司的盈余预测和股价预测乐观性。检验结果表明,纯经纪商的分析师比有承销和交易业务公司的分析师更乐观。承销公司的相对客观不能完全用银行声誉解释。经纪公司的相对乐观也不能用他们服务的客户种类解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资助研究的销售和交易行为引发强烈的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

Gr oysberg,Healy and Chapman(2008)通过对比卖方分析师和买方分析师在薪酬构成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得出卖方分析师会由于承销业务而产生乐观倾向的结论。

原红旗,黄倩茹(2007)研究了证券公司的承销业务对其研究部门分析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从盈利预测或投资评级指标看,承销商分析师均显著地比非承销商分析师更乐观。并得出承销商分析师出于促销承销股票、维持客户关系、争取下次承销机会等动机,相对于非承销商分析师而言,更倾向于发表更乐观的意见。

(三)管理层关系

买方和卖方分析师都将管理信息列为最重要的五种信息资源之一,显然他们都想与管理层保持良好的关系(Darlin,1983;Stickel,1992; Francis and Philbrick,1993;Carlet on,Chen and Steiner,1998;Siconolfi,1995,1998;L i m, 2001)。Matsumot o(2002)发现这种动机在成长型公司中更大。

Lader man(1990)认为,一些公司会报复那些发布对本公司不利的信息的分析师,阻止他们接触公司管理层,甚至将这些分析师从邮件联系列表里删除。基于以上观察,Francis and Philbrick(1993)认为目标公司管理层是分析师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分析师为了与管理层保持良好关系以获得更多的非公开信息,有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研究报告的客观性。他们利用Value L ine提供的盈余预测数据检验这一假设,结果与假设一致,证实卖出和持有股票的盈余预测要比买入股票的预测更乐观。这说明,Value L ine分析师担心评论会削弱管理层关系,因此通过为差评论提供乐观预测来修补与他们跟随的公司之间的关系。Mc N ichols和O’B rien(1997)也发现,出于维持管理层关系的考虑,证券分析师会尽量回避或拖延报告负面消息的时间。其他

?

9

6

?

第12期 公言磊: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成因研究综述

研究则发现,证券公司为了使得所持股票的价格

维持不降或上涨,将会迫使其研究部门的分析师对目标公司做出相对乐观的估计。Das,Levine and Sivara makrishnan(1998)主张财务分析师在乎与管理层关系的原因是管理层掌握着公司私有信息,使以上研究更进一步。他们假设并发现公司盈余可预测性越低,越有必要取得公司私有信息,因此偏见越严重。Krishan and Sivara makrish2 nan(1998)构建了一个模型,该模型中分析师通过适当牺牲以前预测的精确度来获得与公司管理层接触的机会,这有助于提高以后的预测精度。

L i m(1998)和Das et al.(1998)认为分析师想从目标公司管理层那获得更多的信息,特别是管理者和投资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很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引发乐观预测。与管理层保持良好关系,不但有助于获得更多信息,并且可以得到更多的投行业务和券商业务,进而从客户那得到更多的证券发行委托。L i m(1998)和Das et al. (1998)认为,虽然预测偏见会影响分析师的预测精度,但是管理层可能通过为分析师透露信息以达到激励其提供乐观预测的目的。这些信息有助于提高预测精度。当先前的不确定性(p ri or uncertainty)高时,对分析师最有利。因此,分析师需要权衡预测偏见所导致的预测误差与从管理层获得的可降低预测误差的信息之间孰轻孰重,从而做出是否提供乐观预测的决定。这导致了一种平衡状态,而不是大量乐观偏见的角解(corner s oluti on)。这个假说同时引发了一个横截面估计,即偏见会增加先前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的代理变量。(如,公司规模,成长机会等)。L i m(1998)和Das et al.(1998)的研究证据与该假设相一致。

L i m(2001)认为乐观预测或许从分析师的角度来说是最适宜的。他构建了一个模型,在该模型中理性的分析师有意识地提高盈余预测,以便赢得管理层的好感,增加接触公司管理层的机会。对于分析师来说,管理层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管理者更喜欢有利的盈余预测,因为这能表明公司股票价值(equity value)更高。更高的股票价值可以给管理者带来更高的薪酬水平,提高投资者对管理层工作业绩的评价。证据还表出不理预测的分析师。通过赢得管理层的好感,增加与管理层接触的机会,分析师可以获得更多与公司有关的信息,进而提高预测精度。当公司的不确定性高时,管理层这个信息来源将显得格外重要,此时,分析师通过提供乐观盈余预测增加与管理层接触的机会将会收获更大。

Mest(2003)扩展了L i m(2001)的模型,将研究对象从财务信息扩展到非财务信息,同时检验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和销售预测,并通过对二者预测倾向性的比较检验乐观倾向是否来源于分析师希望与管理层保持良好关系。他们假设分析师乐观预测偏见的程度取决于预测对于管理层来说的重要性。如果管理层认为预测指标不那么重要的话,乐观预测偏见带给分析师的收益就比较低,分析师将会减少预测偏见。

目前,还没有研究表明我国分析师也会为了获得与管理层接触的机会而提供具有乐观倾向的盈余预测。但是,林翔(2000)提出,我国的分析师在预测时存在对私有信息的利用,这些私有信息不能通过公开渠道获得,主要是分析师与公司管理层的交往成果。因此,不能排除我国分析师会为以后工作开展顺利、倾向于高估预测值,间接为企业制造利好消息的可能性。

二、文献评价

(一)乐观倾向成因研究相互独立,系统性不强

国外众多学者对盈余预测乐观倾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各研究之间往往相互独立。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如经济激励、管理层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仅停留在现象表面,没有系统深入地研究其背后的利益冲突根源。对于利益冲突与认知偏差对分析师乐观倾向的影响更是割裂开来研究,有的甚至认为二者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实际上,乐观倾向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原因,又有自身认知层面的原因,乐观倾向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在后续研究中加强对成因进行系统研究。

(二)研究方法上,缺少对乐观动因的系统理论解析

规范研究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

7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

实证研究则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国外的相关文献大都属于实证研究范式,缺少对乐观动因的系统理论解析。

(三)乐观倾向的度量方法上,有待丰富和改进

现有研究中对如何度量乐观倾向有多种观点,但都属于事后度量方法,即站在实际盈余数字公布之后的时点比较实际盈余和预测盈余。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分析师盈余预测公布日和实际盈余公布日之间的新信息的作用,将其统统看作分析师误差的部分。如果这部分信息对盈余有系统性影响,将会导致对分析师乐观倾向的衡量具有系统性偏差。

(四)样本选择上,没有考虑预测误差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Jeffery Abarbanella and Reuven Lehavy(2003)的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误差中存在两个相对较小的不对称分布:(1)尾部不对称(tail asy mme2 try),即极负值多于极正值;(2)中间不对称(m iddle asy mmetry),即微正值比微负值多。忽略这两个不对称将会对统计检验产生了两个影响: (1)由于样本分布不对称,当对观测值赋予的权重不同时,结果就可能不相同。(2)当选取不同的统计指示变量和控制变量时,研究结果也可能不相同。可见,如果不在选择样本时考虑误差分布,会导致研究结果不统一,也会降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Abarbanell J.S.,Bernard V.L.,Tests of analysts’

overreacti on/underreacti on t o earnings infor mati on as an

exp lanati on f or anomal ous st ock p rice behavi or[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2,67(3):1181-1207. [2]Abarbanell J.S.,Lehavy R.,Can st ock recommenda2

ti ons p redict earnings manage ment and analysts’earn2 ings forecast err or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2 search:2003,41(1):1-31.

[3]Affleck-Graves J.,Davis L.R.,M endenhall R.R.,

Forecasts of earnings per share:Possible s ources of ana2 lyst superi ority and bia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0,6(2):501-517.

[4]A li A.,Klein A.,Rosenfeld J.,Analysts’use of infor2

mati on about per manent and transit ory earnings compo2 nents in f orecasting annual EPS[J].The Accounting Revie w:1992,67(1):183-198.

[5]A li A.,Hwang L.,Tr ombley M. A.,Residual-in2

come-based valuati on p redicts future st ock returns:Ev2 idence on m is p ricing vs.risk exp lanati ons[J].The Accounting Revie w:2003,78(2):377-396.

[6]A rkes H.R.,Costs and benefits of judg ment err ors:I m2

p licati ons f or debiasing[J].Psychol ogical Bulletin:

1991,110(3):486-498.

[7]Abarbanell J.,Bushee B.J.,Funda mental analysis,

future earnings,and st ock p rices[J].Journal of Ac2 counting Research:1997,1:1-24.

[8]Bandyopadhyay S.P.,B r own L. D.,R ichards on G.

D.,Analyst s’use of earnings f orecasts in p redicting

st ock returns:Forecast horizon effects[J].I nterna2 ti 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1995,11:429-445.

[9]B r own L. D.,Rozeff S.M.,The superi ority of analyst

f orecasts as measures of expectati ons:Evidence fr om

earning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78,1:1

-16.

[10]Beaver W.H.,Pers pectives on recent cap ital market

research[J].The Accounting Revie w:2002,77

(2):453-474.

?

1

7

?

第12期 公言磊: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成因研究综述

毕业论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目录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2) 1.绪论 (2)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3) 2盈余质量相关理论分析 (4) 2.1盈余质量及相关概念 (4) 2.2盈余质量的特征 (5) 2.3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6) 3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7) 3.1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 (7) 3.2盈余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7) 3.3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 (8) 3.4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10) 4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以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为例11 4.1样本行业选择 (11) 4.2盈余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11) 4.3盈余数量与盈余质量二维分析评价 (14) 5本文结论及局限性 (15)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及目的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的证券市场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可以筹集所需的资金,可以预防和改善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乏的局面,能更好的增加竞争力,不断改进公司的营运机制,从大方面看,也促进行产业,行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逐年增加,又加上资本市场在立法,监管等方面的不完善,使得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的现象。公司的高管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修饰报表,为了吸引投资者的投资,让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人误解,从而使得因信任报表而与公司利益相关的人损失巨大。进行报表修饰,对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不利,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在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会计造假事件典型的有“紫光古汉”四年业绩造假,“万福生科”欺诈上市,还有“绿大地”等,它们使得投资者迫切的需要知道每一家上市公司的盈余的质量的高低。所以对盈余的研究,不应该只是关注其数量,更要关注其质量,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余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本文对评价盈余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意在通过研究分析后提供一个可以对盈余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综合指标,从而运用其来评价盈余质量的高低,以在广大的投资者做决策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出正常的选择。 1.1.2研究意义 如今在盈余质量的评价研究上已经有了不少的前人研究的成果,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同时对盈余质量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也是较晚的。所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的评价,分析和研究是相当迫切的,而且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对盈余质量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在理论意义上,本文通过理论的分析构建综合的指标,以及通过对模型的应用分析,使得运用上市公司的盈余作为投资选择的基础的投资者对盈余质量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本文对盈余质量的评价研究分析,不仅是对助于完善现在的理论成果,也更充实了研究的成果,对盈余质量的深入分析研究,也为今后的会计盈余质量评价的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一个新的思路。 在现实意义上,我国的证券市场上的盈余操纵案件也是时常的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所以这些都引起投资者对盈余质量的评价的关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质量

国内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_郑梅莲

– 7 – 会计盈余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及其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众多契约均与盈余信息存在密切联系,会计盈余也因其具有被操纵性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盈余管理理论与经验研究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回顾,并进行讨论。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学者研究视角的不同,定义存在差异。盈余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判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执行情况最终结果。因此,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信息观视角和会计准则范围视角的定义。 信息观视角定义,主要源于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的观点,他认为盈余管理实质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和干涉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如,魏明海(2000)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会计准则范围视角的定义,主要源于美国会计学家Scott 的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 国内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郑梅莲 霍冉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 要:盈余管理研究是经验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手段和影响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学者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借鉴国外盈余管理理论与经验研究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开始的盈余管理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盈余管理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与手段;影响因素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10-0007-03 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如,刘杰(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的管理层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原则所许可的范围内,对利润进行人为的操纵和管理,使其个人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经营行为。 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盈余管理的实施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或管理当局的控制人);②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③盈余管理是利益驱动的结果;④盈余管理的手段是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实现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企业是一个法律的虚构,是一个契约的集合(Jensen & Meckling,1976)。作为一系列契约连接点的企业(公司),与外界存在许多的契约关系与利益关联。企业管理当局必然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或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国外,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大量探索,Dechow和Skinner(2000)通过对四类盈余管理的研究,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划分为三个大类:①资本市场动机;②契约动机;③规避监管的动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动机进行大量探索,相关研究以资本市场动机研究为主;随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权期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薪酬合约动机研究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一)资本市场动机 资本市场动机指公司管理层在一系列资本市场活动过程中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国内学者普遍认为IPO、配 作者简介:郑梅莲,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管理。 霍 冉,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管理。 经济研究 现代物业?现代经济 2013年第12卷第10期

非甾体抗炎药综述

一.简介 非甾体抗炎药( no n- steroidal ant i- inf lammatory dr ug s, NSAIDs) 是指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而非类固醇结构的药物。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的第二大类药物1。非甾体抗炎药是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非类固醇一线治疗药物, 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等作用, 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能有效缓解肌肉、关节及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局部疼痛、肿胀等, 广泛用于腰背痛、牙痛、痛经、急性痛风、外伤或手术后疼痛、癌痛等的治疗, 且无成瘾性和依赖性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大约有1亿多人在服用NSA ID s, 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老年患者。每天约有3 0 0 0 万关节炎患者服用NSAIDs,在我国最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有500 万OA患者和4 2 0 万R A 患者在服用N S A I D s 。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的患者约占门诊总人数的1/ 5~ 1/ 4, 因此, 可以说N SA ID s 是临床医师特别是骨科大夫应用较多的药物之一2。随着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其临床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 二.发展简史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N S A I D s ,具有神奇的、源远流长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约460 年至377 年希波克拉底曾经使用柳树皮来治疗骨骼肌肉疼痛;1 7 6 3 年的英国传教士爱德蒙特·斯通(E d m a n dS t o n e )第一次比较科学的描述将柳树叶煎液作为一种抗炎药;1828 年德国慕尼黑药学教授约翰·布赫勒(Johann Buchner)提取出柳树皮中的有效成分水杨苷,次年汉立·里劳西(Henri Leroux)获得其结晶;水杨酸则是意大利化学家雷非·皮立亚(Raffaele Piria)首次从水杨苷中获得,1859年德国化学家赫尔曼·柯比(Hermann Kolbe)完成了鉴定及合成其化学结构的工作,1 8 7 4 年水杨酸开始生产;鉴于水杨酸的胃肠道刺激性和不适的口感,1 8 9 7 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霍夫曼(H o f f m a n n )成功合成了乙酰水杨酸;随后拜耳公司的首席药理学家海里希·狄里舍(H e i n r i c hDresser)通过自身实验和随后的动物实验证明乙酰水杨酸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并于1899 年注册了商品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此后的100 多年来,阿司匹林深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作为NSAIDs的原形药并成为药物史上的一颗“常青树”3。 1898 年, 由德国拜尔药厂首先合成的阿司匹林是最早用于风湿热及关节炎的治疗药物。由于其在大剂量时才能发挥消炎止痛作用并伴随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 逐渐被新上市的NSAID 所取代。1952 年, 保泰松( 苯丁唑酮) 问世, 为第一个被命名的非甾体抗炎药。因其强大的抗炎镇痛效应而广泛用于风湿病的治疗长达30 多年。至20 世纪80 年代, 因相关的不良反应, 如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断出现而逐渐被限制使用或禁用。1963 年, 吲哚乙酸类NSAID 的代表药物消炎痛( 吲哚美辛) 上市, 虽然其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较强, 但因胃肠道、肝脏和肾脏等毒副作用仍然很严重而逐渐少用。1969 年, 1姜爱霞.非甾体抗炎药的研究[ J].潍坊学院学报.2010,10(6):96-98 2刘红,李国珍,葛泉丽.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进展[J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401-402 3李梦涛,曾小峰.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过去、现在与将来[J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8):24-29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地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越加成熟,他们不仅关注上市公司股票的涨跌,也开始关心公司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其中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尤为关注。近年来,对于投资者来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的敏感且颇有争议的行业,因此也给了这个行业更多的关注。许多投资者和学者也利用各种方法,建立各种模型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如何能真实的评价和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国内外学者对上司公司盈利能力的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都有影响,但由于采用的方法和选取的标准不同也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1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 1.1国外研究 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我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在国外从20世纪初开始就有学者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研究了。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911)建立了许多成本计量指标并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根据成本计量标准量与实际发生量的比较结果,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这是通过成本费用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绩效。Peter.M.Drucher(1950)经过实证研究,提出企业绩效评价的八项指标,指出利润最大化虽然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但却不是唯一的目标。从此人开始思考企业盈利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盈利数量上O'Glove(1978)发表了一份投资报告《收益质量》,详细提出了收益构成的分析方法,提出盈利质量必须得到重视。至此盈利质量正式得到关注。 在之后的六七十年代大多学者开始探索用其他各项指标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Melnnes(1971)对美国30家跨国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系统进行评价,发现最常用的的评价指标是投资报酬率。

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提要盈余管理是目前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对于这个议题,目前的众多研究至今尚没有一致的结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进一步研究造成了混乱。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概念的提出、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计量方法等几个基本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一、引言 盈余管理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它是目前国外会计学和经济学广泛研究的课题。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等手段对盈利进行调节,以达到各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 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会计监管制度的不完备性给企业的会计盈余留下了可操纵的空间。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管理者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投资收益的好坏。因此,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盈余管理研究可以从深层次上理解会计盈余的有用性以及会计行为的形成与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验证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和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这将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改善公司治理,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国外学术界在盈余管理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和计量方法学术界并未统一,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研究造成

了混乱。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概念的提出、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计量方法等几个基本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但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比较通用和流行的定义: 第一,William R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他的观点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 第二,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他的观点是基于信息观的,因此被称为“信息观”下的盈余管理。 第三,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从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角度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 国内许多会计学者围绕这三种观点,形成了不同的新概念。魏明海认为,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从“信息观”的角度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刘峰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大前提下,对现行制度所存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国外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30年间,已有很多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如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估计盈余管理的模型,盈余管理的影响等。关于盈余管理的诸多方面,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不尽相同。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国外研究者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 R Scott William R Scott.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Katherine Schipper Katherin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8764889.html,mentary on Eam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1989. 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的概念,即企业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经理、部门负责人)为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在对外进行披露时,有目的地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 美国会计学者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 Healy P M, Wahlen J M.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 Accounting Horizons, 1999. 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这一定义主要是强调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盈余来误导利益相关者和影响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而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投资者,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主要包括债务条约和薪酬条约,这说明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债权人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国内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 陆建桥陆建桥 .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J]. 北京:会计研究,1999(9). 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 魏明海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9. 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件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他的观点是盈余管理会增加或减少会计数据上的报告收益,从而影响相关利益人的决策。 孙铮、王跃堂孙铮,王跃堂.盈余操纵与资源配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4. 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

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 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有阐述。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二、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对象的综述 (一)洪国赐、卢联生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分析对象有全面的阐述:1.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

盈余质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质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盈余质量的研究能够帮助投资者采取更为优化的投资策略,从1968 年Ball 和Brown 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大学者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财务分析和公司治理两个方面对盈余质量的文献进行整理。 关键词:盈余质量;财务分析;公司治理 从1968 年Ball 和Brown 的研究“会计盈余的经验评价”及Beaver 的“年会计盈余宣告的信息含量”证明了盈余质量的有用性之后,对于盈余质量的研究开始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这几十年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基于财务分析角度对盈余质量的研究 盈余质量,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讲,就是选择财务指标对盈余质量进行分析,如利润和净现金流量之比,净资产盈余率,每股现金流量,销售净利率等。 Lev and Thiagarajans(1993)引进了计量盈余质量的一个很有创意的方法。他们区分了财务分析师用来评估盈利质量的12 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应收账款相对销售收入的变动、存货和订单的积压等等。对样本中每个公司的12 条基本原则,Lev and Thiagarajans 分别赋予 1 分或0 分,然后相加,以其总和来计量盈利质量。他们把样本公司按得分高低分成5组,应用回归分析检测各组的盈余反应系数(ERC),发现盈余质量高的样本组其ERC也更高,从而验证了盈余质量同ERC 存在正相关。Sloan(1996)将会计盈余分成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两部分,并通过未来会计盈余对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的回归来进行盈余质量的研究。研究发现应计利润的系数小于现金流量的系数,从而得出结论:在会计盈余的组成部分中,应计利润的持续性弱于现金流量。这表明,当前会计盈余中,若应计利润所占比重高,这表明盈余质量低。Dechow and Dichev (2002)通过对应计在会计处理上的模型化分析,发现当前的应计可以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估计错误来表示,从而构建了著名的DD模型。由于长期应计跨度时间较长,可能跨越几个甚至几十个会计期间,因此,无法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进行很好的回归。所以,在DD 模型中只能以短期应计,也就是流动性应计作为因变量,通过回归出的残差来反映流动性应计中的估计错误数量。作者通过与流动性应计的绝对额比较,发现该残差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的长期应计前盈余持续性的企业。但是他们并没有讨论长期应计评估的错误问题,也未能阐述对流动性应计回归出的残差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应计总额的盈余质量。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说,DD 模型受

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目前,国内外研究关于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文献主要分为几个方面:(1)研究是否存在大量企业利用现有资产减值制度进行盈余管理;(2)研究企业利用现有资产减值制度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体现在哪些方面;(3)研究在现有的资产减值制度下能够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改进资产减值制度的建议措施。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关于运用资产减值制度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学者们从不同的动机、手段等方面进行解释,并大都采用了实证研究。 Zucca,Campbell(1992)采用实证的方法提取了1978-1983年67家企业公布报表的资产减值数据,结果显示,72%的公司属于制造业,而且大部分企业在第4季度自行确认减值损失。研究表明,超过80%企业的减值行为属于“大清洗”或“利润平滑”,他们的研究验证了利润操纵的存在。 Nichols(2000)的研究表示,因为在前三个季度发布计提减值消息会对公司股票造成很大影响,所以管理层一般都选择在第四个季度才公布减值消息,这和Zucca,Campbell的发现有相似之处。 Krishnan(2003)选取了1989-1998年由6大会计师实务所审计的公司,从审计师的角度检验了其职业水平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司利润操控可能性相对较小。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与前面学者观点不一样的是Francis,Hanna,Vincent(1996),他们对3年间674家美国公司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找到价值减损变量、减值损失的变量分别是公司和行业的历史股票回报率、账面市值比以及总资产回报率,验证了资产减值并不是所说的“大清洗”或“平滑利润”的工具。 2 国内文献综述 王跃堂(2002)对1998年 A 股上市公司执行三大减值政策(除坏账准备

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葫芦娃 一、研究背景 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资源配置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自2004年TCL首开集团整体上市先河以来,上市公司整体上市方兴未艾。虽然整体上市能够给上市公司的增长提供重要动力,但这种外生性动力能否成功地转化为内生性增长方式,真正给所有持股股东创造长期价值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倘若集团整体上市追求的是爆发性的财富效应,那么,在整体上市及随后的资产运作中就必然会面临大。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从理论上可以分为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两块主要内容。但在实践中,由于财务报表分析没有财务指标分析直观和方便,很多投资者都会忽略财务报表分析这部分内容。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很多时候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扩大到全球的规模,各大跨国企业为了扩展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纷纷开始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其中,海外并购就是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互联网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以专利技术为目的的并购逐渐兴起,这其中围绕专利出现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基于上述背景,文章以“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为题,希望可以通过对TCL集团的盈利能力分析当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国内文献综述 (栗煜霞,2004)TCL集团换股合并其上市子公司TCL通讯,首开我国非上市公司换股合并上市公司之先河。TCL集团的创新性并购方案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可以预见,其方案将被越来越多的其他上市公司援为先例。 (朱红军,2007)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合并TCL通讯(000542)实现整体上市这场看似保护公众股东利益的整体上市,却由于集团公司受内部人控制,且自身盈利能力较弱,而不仅损害了新公众股东的财富,从长期来看,原公众股东的利益也蒙受了损失。内部人控制下的过度扩张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敖金俐,2008)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 一、盈余管理定义美国k.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披露管理,它是管理者对财务报告进行干预以谋取私利。美国会计学者w.k.scott对盈余管理做了如下定义:它其实就是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后果,但企业管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的依据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p.m.healy和j.m.wahlen在对大量文献进行整理回顾时,对盈余管理做了定义并且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们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管理层运用一些方法对财务报告进行一些修饰,从而引起了利益相关者做出错误性的决策。 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也有着自己的理解。魏明海的观点如下:盈余管理其实就是管理层为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依据财务报告做出决策,而在编制报表时进行交易构造或者会计选择的过程。刘峰和章永奎把盈余管理当做是一种有目的的操纵行为,主要是对盈余进行操纵。张祥建和徐晋认为盈余管理首先的在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层运用一些手段对盈余信息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使企业价值得到最大的优化。 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我对盈余管理有了自己的见解,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驱使下,在法律和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对利润进行操纵和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

为了自身利益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对各类文献进行回顾时。大致发现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为了以下几大类动机:(1)契约动机,(2)资本市场动机,(3)监管动机。 (1)契约动机。契约动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债务契约,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的报酬契约。所谓债务契约动机是指管理者为了降低违约风险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债权人与管理者存在着代理关系,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资金安全,即为了到期能收回利息与本金,会在债务契约中加上一些限制性的条款,而这些条款会增加企业的一些经营风险或者丧失一些投资机会,管理者为了迎合债权人的要求或者降低违约风险都会进行一些盈余管理行为。而报酬契约动机是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所进行的盈余管理。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在管理层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利润相挂钩的情况下,管理层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会采取一些手段或者凭借自己的职业技能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一些操控,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2)资本市场动机。资本市场动机主要是企业为了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或者收购而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为了迎合分析师对企业的预测以及影响公司的股价。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会计盈余数据一直作为判断公司股票的发行与上市、配股、st 及终止上市的处理规定的硬性指标,因此资本市场动机主要包括ipo动机、增发配股动机、避免被st及终止上市动机、收购动机以及迎合证券分析师预测的动机。

我国上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

(2011届)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姓名: 专业:会计学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年月日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授权声明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摘要:盈余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它是管理者为了满足自身及公司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集合,但在实际操作中,盈余管理往往存在过度操纵的问题。管理者会利用会计准则内容滞后的缺陷或关联方关系复杂的特点,通过会计手段或非会计手段来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这种以牺牲大部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来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的行为,容易使人们将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混为一谈。为此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动机、手段和完善盈余管理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客观的认识盈余管理,希望将其与财务舞弊区分开来,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

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is to establish a legal basis, it is the manager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to meet its own series of actions taken to maximize the collection, but in practice, there is often excessive manipul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sues. Managers will use the content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lag complex defects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s, through accounting methods or means to carry out over accoun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most of this at the expense of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to satisfy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desires of the behavior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easy so that people will confuse the fake with the surplus. Through this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motivation, mean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described the four aspects of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oping to distinguish false and earning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positive for . Keywords:Listed Companies;Earnings Management;Motivation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 (ppt 14页)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 (ppt 1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1 张瑶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510275) [摘要]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其使用者关注,盈余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日益成为证券关注的焦点。理性的使用者不仅应当关注盈余的数量,还应关注盈余的质量。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随时间变化有无提高。笔者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盈余质量的定义和属性,回顾了检验盈余质量的常用模型,并构建了一套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模型,然后对我国1994-2004年所有A 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盈余价值相关性不强;盈余的总体质量并没有随时间改变而展现出明显一致的提高趋势。最后,本文对可能影响盈余质量变化的会计准则、宏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盈余盈余质量证券市场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 20世纪30年代以后,会计信息披露的中心由资产负债表转向了利润表,盈余(或收益,在本文中两者无区别)日益成为证券关注的焦点。在针对会计盈余展开的大量研究中,许多实证研究都表明相对于其他公司经营业绩的衡量标准来说,投资者更多地依赖于盈余信息(Biddle et al. 1995;Francis et al. 2003;Liu et al. 2002)。投资者通常根据会计盈余给股票定价,因为盈余水平和盈余变动可以反映投资者能够辨别并据以进行适当定价的、与公司目前及未来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有关的信息(Hawkins,1998)。管理者同样将盈余看作是投资者和分析师评估公司价值的关键尺度(Graham et al. 2003)。在Hirst和Hopins(2000)设计的一个研究分析师评估活动的有趣实验中,分析师对盈余信息的关注也是显著的,但是他们对盈余质量的关注并不显著,他们不能很好的识别盈余管理。赵宇龙、王志台(1999)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为研究对象,证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功能锁定”(Functional Fixation Hypothesis)现象,投资者在买卖股票的投资决策中,对会计盈余数字的反应仅仅锁定在名义的盈余数字上,而对会计盈余的质量缺乏应有的关注。 如果盈余质量存在严重问题,那么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必然会降低,进而导致投资者投资决策和分析师的分析结果失误,所以报表使用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利润增长源而不仅是利润的数量。借鉴相关研究,本文将以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所有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评价盈余质量的指标,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我国A股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有无提高 2.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变化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二)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李晓西在《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已经达到了市场经济中等水平;樊纲、王小鲁多年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表明我国市场化程度还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据会计和统计提供的信息来配置资源,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 在此感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徐莉萍讲师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药学专业综述开题报告

药学专业综述开题报告 药学专业的开题报告会不会很难写呢?药学专业综述开题报告 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了药学专业综述开题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 题目:非甾体类抗炎药在骨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指一大类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 非糖皮质激素而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的药物,由于其起效快、 止痛效果好,被称为抗风湿性疾病的一线药物。NSAIDs的使用往往强调个体化,一般药物使用数日后即可生效,对于骨科临床工作中意义 更为重大。 实际意义:NSAIDs是临床医生特别是骨科医生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临床上主要用于减轻或控制由非感染类炎症所致的疼痛。手术后疼痛。关节或软组织的损伤性疼痛等。对NSAIDs的认识道路应该 与其他药物一样,从理论到临床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众所周知,几乎任何药物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反应,有的甚至是致命的,无论对于患者还是临床医生来说,都需要正确的、客观的来评价它。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正确的指导患者,如何观察与分析评价NSAIDs的风险与利益,应该是未来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 国内由于多种类或者单种药物大剂量的使用,导致出现多种不 同的不良反应,我国有关NSAIDs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和文献资源中,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不

良反应,随着NSAIDs使用的增多,这类药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药师、患者、社会和政府的关注。特别是默沙东公司于xx年10月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万络(罗非昔布);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NSAIDs存在潜在的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风险,要求这些药品生产厂家在其说明书中提出警示,这使NSAIDs的安全用药成为目前全球医药界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内为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特别进行了药物剂型的更改,药物应用方式及药物浓度的调整,趋利除害,发挥非甾体类药物的最大功效。 三、论文提纲 前言: NSAIDs是临床医学工作中重要的抗炎解热镇痛类药物,本文针对骨科临床工作中部分患者进行调研,合理应用NSAIDs后带来的益处,不良反应对骨病及骨折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药学专业工作者重视起此类问题,现就次课题进行相关的综述如下:选题意义:观察国内NSAIDs产业发展市场,客观评价NSAIDs 的药物作用,合理应用NSAIDs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提出预防性建议,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 NSAIDs 作用机制一线药物骨折影响合理用药 1 NSAIDs历程及国内外发展形势概述 1.1NSAIDs出现及进展 1.2 NSAIDs在国外的占比地位 1.3 xx-xx年NSAIDs在国内的发展趋势 2 NSAIDs的药理作用机制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物质的通货膨胀,全球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下生存下去。特别对于奶制品而言,在经历08 年三聚氰胺事件过后,人民将购买的目光转向了国外奶制品,对于国产奶制品持相当怀疑的态度,从而导致中国很多奶制品企业都处于倒闭的边缘。盈利能力与质量的分析作为利润表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企业获得利润最直观的表现。在中国奶制品企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不仅对自己的产品越来越重视,同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视也逐渐加大。怎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获利的能力是各大企业所研究的重点。而盈利能力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无疑是提高净利润。本文通过结合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采取正确的盈利能力模式,对于伊利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伊利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的企业无不把利润、竞争、创新与盈利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并且给予极大的重视,都希望在对市场发展和竞争对手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自己相应的对策,力图使自己在盈利能力上高人一等,并且使企业更加的强大,获得成长和胜利,而这些问都可以归结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一、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概述彭新亮(2008)在《北方经贸》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浅析中说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首资料,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刘淑蓉(2007)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11年08月 经管空间 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文/陈奕巧 摘 要: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中外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首先对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盈余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程度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11-02 算管员会归企业董事会领导,对董事会负责,由民营企业各个重要职能部门经理组成,由董事会主席亲自担任预算委员会的一把手,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委员会负责民营企业预算目标的确立、预算方案的审批、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绩效考评、重大预算项目的调整或修改。预算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以及预算委员会授权的其他工作。民营企业各个部门都要将本部门的一把手确认为本部门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情况负责。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完善,有利于把民营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引入良性循环,有利于避免出现为管理层满意而制定预算的现象,有利于摆脱民营企业“人为控制预算”导致的不良影响。 (三)科学编制预算 民营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通过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判断和民营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目前主要有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对于市场前景不明的民营企业,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弹性预算来编制;对于市场情况比较确定的企业,则采用固定预算更为合适;对于周期性明显的民营企业,应该采用周期预算来编制长期预算,以便与企业的周期战略管理策略相适应。 (四)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民营企业要想发挥预算的功能作用,必须加强对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通过沟通与协调,预算目标自上而下下达,分解目标;预算编制则自下而上汇总,体现目标。因此在编制好了预算后,将预算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建立二级预算,并正确划分各预算归口管理部门,由相关单位执行。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并且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纳入到预算管理人员的年终考核当中,通过绩效考评使部门的小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其工作业绩紧密联系起来,以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过程中,要重视实际与预算的偏差,并从偏差中找原因、从偏差中找管理的漏洞,针对漏洞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当前经济复杂多变、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立足,必须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预算管理,不单单是财务管理的内容,更是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因此,民营企业只有脚踏实地搞好预算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决策目标实现的持续化与高效率性,民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参考文献 [1]夏朝恒,夏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刍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科技信息,2009(33). [2]殷集成.论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3). [3]栗云静.企业战略管理下预算管理的构建[J].人口与经济,2010(1). [4]孙铁柱.完善企业预算管理,防范预算松弛[J].时代金融,2011(5).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是一个有3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在这30年间,已有很多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如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估计盈余管理的模型,盈余管理的影响等。关于盈余管理的诸多方面,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不尽相同。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既包括有利的影响也包括不利的影响,为了发挥它的有利影响及控制它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对盈余管理进行监管和限制,而进行监管的首要前提就是对盈余管理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Healy and 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这一定义主要是强调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盈余来误导利益相关者和影响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而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投资者,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主要包括债务条约和薪酬条约,这说明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债权人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 S c o t 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G A A P)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从S c o t t的定义可知,他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是一种合法的行为,盈余管理对各个主体产生的影响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表现。 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是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该定义认为盈余管理是盈余操 2011.08 1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