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死亡的最科学最圆满的认识

关于死亡的最科学最圆满的认识

中阴救度密法西藏度亡经

中阴救度密法重译述缘

夫三界如火宅,众生没在苦,我能仁世尊,以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其一大事因缘者,最简单言之,无非拯拔群伦,出秽若愚迷之轮回生死,登常乐我净之涅槃智岸。

已既利济,还当同样利济他人而已。

教自天竺。

金口圆宣,初固无何大小等乘之分别也。

洎自双林息照,结集分流--

执拘于业力之片面理事者,有如今之南传教;夸大于般若之玄深高调者,有如今之东行教;独其晚成于西藏之北传一脉,则小大融通,有如我宗喀巴祖师之菩提道次第广论所弘明者。

近岁以来,世渐明藏传佛教之博大精深,醇正完备,匪特东洋,即在欧西甚不乏佛徒中志士学人,舍汉日南洋大小诸宗,而砥砺研求于西藏佛教之经律论密者,岂无故哉?!

盖藏传佛教,归纳所谓小大诸乘为下中上三士之整个菩提道,而一梯以阶之。

经纬于性相中观华严等以为学之基,而趣求四级密乘乃至无上瑜伽以克行之证.其步伐组织,理论实践,实超越于南东二传远甚也。

当慨乎吾国自晚宋以降,举凡文化宗教,乃至科哲,所以委靡不振者,有三大病根:一喜自贡高,二故步自封,三因循苟且。

既好护已之短,又拒受人之长。

如今日纷纷毁碍于至极健全之藏密者,未事研究,辄妄讥其为鬼神教,或指为带有藏地旧时之笨教成分。

及印度晚出之丹特罗,不知丹特罗乃冒袭密乘瑜伽而变相,正同我国偷窃禅法初门之道流,如谓吾国佛源于道何其谬乎?!

至谓藏密含有类似笨之事相,则彼极少分事相,早已化体易性;犹之佛初亦化纳婆罗门首领事火迦叶师徒辈,岂得因此谓佛教带有婆罗门色彩乎?

况藏密之与笨,佛之与婆罗门,至今仍各别其道。

史实事实,皎然在也。

如曰鬼神,则唐时善无畏及不空等弘来之密法,非早即有鬼神乎?!

今扶桑之东台两密,尚只作修等部,至多不过瑜伽,固亦有鬼有神;我国水陆焰口之夹杂密,亦有鬼神。

彼不明乎各各颜色,多手多面,乃至双身等等事相之表法意义者,徒因未研究密部典籍耳!

岂不知吾国密典残缺,今不及日本,即其当初,亦根本不及藏传之富乎!?

至或不满于藏方普通鲜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而特盛行嗡嘛呢呗咪吽六字大明,则因未读大乘庄严宝王经,而不知此六字陀罗尼之要妙功能,甚不可与彼六字佛号妄为轩轾分别也。

莲菩提亦渴欲生阿弥陀佛净土者之一,然于一心不乱及念佛是谁,彼彼境界及面目,自嗟业深障重,实尚未能得、未能见也。

惟堪信正如我之尚未能得、尚未能见者,似亦不无极大多数。

此而既尚未能得、尚未能见,是否可遂高枕而操生西之左券;或大言不惭,学舌于一千七百公案,明达者自思之,况每读定不定业之经论传著,乃至眼见耳闻于七众老小之伸腿闭目,而无人敢为之入往生传者,比比皆是。

则可与我洒同情之泪者,想亦有大多数其人也。

呜呼!人死后不能说话,婴生时只管娇啼。

然则一切芸芸众类,攘攘熙熙,到了将死不死之时,真正死了以后、或其死而又生之间,究竟如何景况?如何经过?瑜伽师地论中,虽有一大篇唯识法相的中有说法,但无有如此书中所述极尽周详,为之澈底提拔之办法。

且此种办法,就其理论,至极成立;就其实践,则据译传此书之达哇喇嘛,口述于其纂集之受法弟子伊博士。

而博士叙入原书绪论中所云,藏方固有喇嘛成就者,以定力验得七七中阴境界,而后愈努力于本法之宏扬,则此书即名之中阴历程指南,亦无不可也。

惟此中结穴处,仍不外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两句总话头。

此两句总话头,何尝不举整个佛法,包摄而无余,且由作密进至于修密、再进至于瑜伽、乃至于无上瑜伽,愈深造而愈切全此两句。

即如此书中所引大圆满与大手印两大无上瑜伽法者,无非讲究生死涅槃不一不异者,然决非空谈。

乃亦有特别办法与把握者,岂同说说罢了,未得为得、未证为证者乎?故若并未纯习于此种特别无上之办法,且确切得有把握者,切忌口开河,说甚有相三密、无相三密,扪住眼睛哄鼻子,自宽自解,且自欺欺人、自害害人,逞利口于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一派的漂亮风头话,以为本尽的办法,原来如此,而小之、少之、浅之、易之,乃至或如上述之三大病根,深自固闭而拒之、疑之,甚至毁之、碍之。

此则释尊复活,龙树再来,亦无办法者矣!

盖本书所言于上述两法,修习有成者,可无须乎此法云。

其最著重,乃在有成者之成字,成即成就之省文。

成就者,即已修习功成,确得把握之也。

金缨珞要门,引历代祖师上师,关于大手印之传承法语颂中,有一龙树上师(此诸历代祖上师之一,非龙树菩萨,应知)之颂曰:

未达,不可行于达者行,如鄙劣人,触犯国王位;

达者,不可行未达者行,犹如大象,陷坠淤泥中。

依大手印立场言之,龙树上师此颂之意,为达者劝勉,著眼处在后两句;但此颂亦可以之交警达者未达者,则尤当著眼前两句。

大象陷泥,尚无性命之忧;鄙人犯王,几何能保其首领?此则敢敬告读此书者也,嗟乎!彼欧西形下唯物之邦,后吾几三千年方得闻大乘佛法者,乃竟先有此醍醐妙宝,出现彼中。

而吾震旦,方拥美号,为释尊教统中,三嫡支之优者,今始从彼,转输而得之,亦未免惭且愧矣!惟莲菩提自顾愚蒙,世出世学,均极下劣,显密圣教,未窥尘毫。

而不自量力,冒昧从事,重译于此之似易实难,似浅实深,一部大法。

区区鄙怀,亦不过以其有亟宜提供于吾国佛化界之必要耳。

世之达者,倘能细心取原书,更治译之,使臻美善,曷欣盛欤!

中华民国第一乙亥丙子重译草成张莲菩提金刚正时客于荆沙

获此法本于中阴救度密法有大因缘

如要修习仍请觅求上师传授灌顶方为如法

中阴救度密法西藏度亡经上卷

上卷

藏文原名“巴多脱卓”英文译本名“西藏度亡法”

前西藏喇嘛格西达哇桑杜英文遗译从学弟子美国伊文思温慈博士纂集印行于英国牛津大学,震旦观化庐三密弟子张莲菩提重译华言。

皈敬偈

皈命法界体性尊其光无量不可思

无上圆满报化尊莲部金刚喜怒部

我莲华生大导师一切有情摄护主

历代上师及三宝我今至心皈命礼

凡夫之人,报尽命终,将入已入,中阴境界。有上妙法,使之听闻,即得救度,是名中阴救度密法。法有三分:初序言,次正述,后结述。

初序言

密乘中有种种法,教令行人,于人世间,修菩提道,死后乃得超越中阴,直趣涅槃。行人生时,依上师教,如法修习。有上等成就者,命终自得救度;生时修习未得成就,临命终顷,但当专念于昔所修习,亦得救度;即普通曾闻密法之人,临终如此,亦易得度。惟因业力所障使,而有未能者,则于此际本来真空实相当前之时,须安祥忍耐,谛听于此从闻得度之无上妙法。

密乘中又有观察死状自度之法:行人临命终时,先自观察其将死状况次第来前、一一毕现时,即当专心致志,如法入观,即自度矣!若此者,自无须乎此书之所云云。其有未能自度,或不免于业力牵使及障碍者,则此上妙要法,不得不请由他人读诵之,使能由闻得度。有时死者之尸,不在其处,则为读诵之人,可据坐于死者生时习惯所常用之椅座床榻等,如法读诵。须先作观,召使死者之灵识,来前谛听。斯时死者亲属人等,切忌哭泣嘈闹,徒为无益反碍作法故。

若死者之尸,在于其处,则其呼吸将欲不继,即当请由其传法上师,或其宿昔亲近之金刚弟兄,或其亲近挚爱之眷属亲友堪任者,引唇附近死者之耳,但勿贴近之,而为此“巴多脱卓”之读诵。“巴多”意云中阴,…脱卓?意名…闻度?,合言之即由闻得度于中阴也。

次正述

若力能备广大供养,即当如法敬备,以供养三宝;如力未能者,可称力备办,当一一作观,观其化为无量上妙之供。于是如下依次举诵各祈愿偈:一请诸佛菩萨普加被偈

二祈求护免中阴险难偈

三六种中阴境界警策偈

四护免中阴恐怖总愿偈

上之四偈,附本书之附编中。藏地度亡作法之喇嘛皆熟读能背诵,每诵七遍或三遍,依时间长促为定。念毕诸偈,即依下述种种,逐步逐日,为此巴多脱卓之念诵。

此巴多脱卓法,总分三步:

第一步--于将欲命终而尚未命终之际,作法使之入实相光明观;

第二步--命终已后,中阴现前,作法导示提醒灵识使之趣入实相光明;

第三步--既已深入中阴,上胜能度脱之机会已过,妄心炽然又复求生,作法导示其灵识令醒悟补救,即生亦导示其如何避下劣而上胜,有闭胎择胎入胎等法。

本书上卷详第一二两步,下卷专述第三步及结述分。

第一步将欲命终入观实相

有人于佛法唯曾听闻,而不认识信受;亦有人虽认识信受,而不甚真切。

但无论何人,如属曾受密乘灌顶且曾多少受习密法者,则此巴多脱卓之妙法,一经使用,此之人等,即得当前合入根本净光,不落中阴。

由径直大道,而得投入本不生之一真法界体性海中。

其作法如下:最好能将传授彼密法之金刚上师请致到来,否则请其金刚弟兄到来:倘此均未能办到,则请其信行相同、而有学识之知交到来,或有学识之眷属伴侣亦可。

如并此之人等亦无,则但觅一能读此法之文字者,为之照书读诵,但必字句音读,明白清朗,向彼耳际,了了读诵之。

于是彼垂死之人,一经入于耳识,即为提醒,具其作观之妙增上缘。

一时根本净光,豁然开曙,俱生智得以显发,而未有不得其解脱者矣!人于将欲命终,其至极最后一次出息吐呼出体,其体之灵力活素,一时散降而欲由中枢灵脉道中部之心脏处更复下趋。

斯际人之灵识,虽欲证验实相法界之根本净光,往往不自支持,随其体中灵力活素向下劣之灵脉窍道而窜降(灵力活素及灵脉窍道意义均详见另由鄙译《明行道六成就法》)。

故行此巴多脱卓法之念诵者,必趁其灵力活素至多不过散降过中部之心、甫欲过脐而下然尚未更下降入于左脉下端处之顷,为有效之提醒。

此之时间,等于垂死人至极最后一次吸入之风息住其体中之长久,大约二三十分钟或食顷之久。

此际行法之人,须极端注意,惟恐失此千钧一发之机。

总须趁垂死者尚未至于此极之时,即坚切勤恳反复叮咛,为如下导示以提醒开晓此垂死之同类者曰:

“善信某某:

汝之气息,现将不继矣,入观于实相法界之净光明者,今其时矣!汝金刚上师昔曾教汝如何作观于清净光明之法,汝今将实地体验之。

此时中阴境方将开始,根本清净光即当初一曙发现前之最要境地,不可错失。

此中所有,惟一虚空,如一片无云之晴空。

汝之赤裸无瑕自性亦空之心识真空体,与之合入无间,如入无中心无边际之一太虚空里。

汝当如是了知之、观得之且入住之。”

如上嘱告,不计遍数,反复叮咛,向死者之耳际说言。

要在于其至极最后之一次出息未终之先,已得入于其灵识而生效,方能使之得度。

又死者之出息将停未停即宜预移其体右侧而作狮子卧式,其喉际静脉管如有急跳乱动之状,宜以指尖轻轻微按,以安止之。

如死者欲深入睡眠状态,务宜频频轻呼其名止之勿眠以谛听嘱告,一面以指轻按止其喉际静脉管之跳动,此法能令其灵力活素不致附带灵识降入下劣窍道;一经提醒,便可上趋顶门之梵穴,即能脱颖而出,于一刹那顷得睹必行始一闪放于中阴最初境之法界妙明清净光。

有情得度于中阴,此为最初最要关头,故极宜注意者也。

死者至极最后之一次入息与其至极最后一次之出息中间相距之时间,即其此生之灵力活素最后贯注于其中枢灵脉穴道之惟一最后之一次,此之时间普通泛称为昏厥或曰闷绝。

然非至其最后之出息终了及灵识离体,出而不再入息者--尚未死。

此种似死未死之时间久暂,与各个人体之四大色力及其灵力活素之强弱,乃至与平昔入定功夫,皆有正比关系;其色力灵力定力大者,则此之时间较长。

故如上之最初导示须趁此际不计遍数继续不断而为之,出息终了后仍为之,直至其某一窍或多窍流淌一种黄色液时,始可休止。

人于生时多所恶行,而色力及灵力活素乃至定功均薄弱者,流淌此液特速!最快者气绝方一弹指顷,即流淌此液;稍优者能经食顷之久;总以愈缓愈佳,依密乘法典所述:人于气绝后,灵识离体,未得立即认证解脱者,率皆经过一种昏沉迷惚境况。

为时三日又半,至四日之久。

于此期间,亟宜继续不断时时依下所述者,以导示之。

将死之人,如自己能察知死期已届(察知死状法极多,密乘有特别教授,大乘要道密集书中亦有此法少分),不待将绝气时,即当自行作法,成就其入证实相光明之解脱。

如觉恐因障碍而未能者,则当于身旁留得其金刚上师或金刚弟兄,为他力之帮助。

此助法或作法之者,于其将死象徵次第现前,即须为警告曰:

“今者,地大降于水大矣”等云云。

注地大降于水大者:谓死者之体,忽尔觉受一种极强大压力之痛苦。

此外本书尚略去二句:一为、“水大降于火大”,谓死者之体,忽尔觉受犹如坠落冰水之一种至极寒冷之痛苦;又、“火大降于风大”,谓死者之体,忽尔觉受如被极狂烈之风,吹折其体,碎为尘埃,至极支解之痛苦。

此诸觉受皆有外表可徵:如面部筋肉抽缩视听不灵、呼吸阻困、喘急莫堪,等等苦状,即其四大粗根解离之象徵也。

(此但言四大,如明行道六成就法之中阴成就法中,则言五大,尚多《风大降于空大》一句可参读彼书)

死者之死状,一一呈现时,作法之人,即须软语附其耳曰:

“善自作意!善自作意!”

如死者为师长前辈,则但加属曰:

“师长”或“尊者”“请善专念作意!”

如属师兄弟,或曾通之他人,则须导示之曰:

“善信某某:所谓死之一法,今临汝矣!汝当专念,作意思维,而自念言曰:“我今者报尽命终之时至矣!我当以此机缘,实证菩提。普为十方世界一切有情,尽吾能力,使之一一同证菩提,广行我之大慈悲愿,达于至极圆满地。”

善信某某:须知此正是为利乐一切众生之妙明净智法界体之实相,当为汝体自认证之极大机缘。

汝唯专念作意,决勿失之交臂,且须自念言曰:“我至今虽尚未认证,然已了解中阴境中,有究竟真实之法界光明,任其现相种种,我惟认证投合其中任何胜上之一体,誓不舍离之。”

善信:汝如平昔有所修习,有何种种胜上妙严之本尊道场观法者今时切宜忆念而修行之,坚固不舍。

上之告言,反复叮咛,使垂死者明白入在耳识,印入心中,无一刹那涉及妄念,直至其死法决定完毕已。更加如下导示:

如死者为作法者之上师辈、喇嘛辈,或高德尊长辈,则但曰:

“师长”或“尊长”“请善专念作意,观合住入根本净光。”

若为同辈或他人,则须如左祥告曰:

“善信某某:一心谛听,今者汝当证验,由真实清净之法界体性所发射而出之妙明净光,汝当认知之,当证合之。

善信!汝之心体,本元真空,无色无相,唯一真空,同此法界之真实体性,无二无别;但此空者,并非空无所有之空。

所谓空者,无障碍故,无不照故,无不应故,大自在故,等同诸佛真实性故。

又此心体,虽实空寂,而常摄照,虽常摄照,而实空寂,此寂与照,不可分离,即诸如来法性之身。

又此心体,恒寂恒照,不生不灭,是即如来之无量光及无量寿。

汝能得如此,一切已具。

汝既知汝心性本空,同诸佛性,又此真空,即汝心性,汝即能入诸佛心中,和合无间,而一切成就。”

如上导示,务极分明清楚,反复述告,三遍七遍乃至多遍。

则一者提醒死者之识神,犹如上师所导示于彼之入观实相法;

二者足使死者认证其本己心性与妙明净光体者元本非一非异;

三者本来面目既已当前明了,即可究竟合体于法界体性之智身,而安住彼岸矣!

第二步中阴现前入观实相

(甲) 中阴初期(七七日之前三日半或四日,藏文名此期曰“几海”中阴)

以上所述,乃指死者,一经命终,即得体证于初次放光之本妙明净之法性,而得度脱之境界。

倘此初放净光,未得体证之者,则于死法完全决定终了以后大约食顷馀久之时,净光虽又复有第二次之放射,然死者通常不能如初见者之明,因其业力此际渐开始发生障碍。

人于世间作业,或善或恶,每多畸重畸轻,则其命根业识,亦必随其涣散之灵力活素,牵使之循右或左之灵脉穴道,经由相当之窍道,游离出体。

然甫经出体未久,其业识必有一刹那,尚不昏沉迷惚,而顿觉清明。

此一刹那之清明,可体证于第二次之净光,但其能得体证与否,端赖于其宿习善恶业力,及其曾否有禅定修持及密法作观等以为断,故不一定也。

又通常死者离体之业识,每自迷闷,且自计曰:“我岂已死乎?抑尚未死乎?”彼亦恍惚能见其亲属人等一一当前。

此种昏沉迷惚之几海境界中,尚无后述之喜怒诸尊及司命鬼王现前。

在此期中,为此巴多脱卓法者如下:

若死者生时修习密法本有若干成就程度者,则此时仍可但用如上之极简单之劝告曰:“善自作意!善自作观!”等言已足。

若其修习密法无何程度可谓成就,但亦曾受习且略有修作于其本尊道场观者,则为如下之导示曰:

“善信某某:一心谛听!汝今者当如昔所修作,入观于汝某某本尊之曼荼罗道场观,一心不乱,但作意专念,观汝本尊,观其犹如水中月轮。

虽非实月,然了了月轮,与实月者无二无别。

又必了了分明,观汝本尊,如同真有生命之活体。”

若死者为极曾通而未习密法之人,则可改云:

“专汝心念,观想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本尊即白色四臂观音,今印一像于书首以便缘观)。”

上之嘱言,感示入于死者心识中,则彼之或将毫无把握以入中阴者,如是即当有确切之认识。

有人在世,虽曾从上师受学观法,然徒未实修。

斯时必再得其上师或同法已修习之金刚弟兄,一一从头复说与彼之灵识,乃能收效;亦有受学密法作观,曾经习练,然因病苦剧烈,心识中未能将幻法妄想之积习清除而即死者,则上之嘱示,至为必要;复次,有人于所修持,纵颇纯熟,然于戒律净行,有所犯失者,则此嘱告,万不可少。

总之人能观入初曙之妙明净光而解脱者,斯为最上等。

如其未能则提醒其灵识导示之,使之能观入次曙之清净光明,仍得上等成就。

盖此际死者之身可谓之为方舍大种身之非大种灵识身,方不自知其已死抑未死。

故若经导示如法,提醒其灵识,一时如所提醒者,正念观想,则穷子归来,投于慈母,与妙明净性,和合不二,虽有业力,不能为阻。

譬如日出,昏夜明破,妙明净光,自能消灭业力之黑暗。

又此际死者灵识,倏入新界,正自莫知所可,故必趁此以净境之观念,提醒之使作净观。

净念之观成,则其业力自末由发生以牵引之入歧途也。

(乙) 中阴中期(藏文名此期曰“踵倚”中阴)

倘虽经如上各种导示提醒,仍未得正念观入实相光明者,则死者灵识,不久当降入中阴之中期名曰“踵倚”中阴者。

至彼之时,死者平生业力,将逐一相逼而来,阻其入观实相,故其解脱,自较初期中阴者更难。

然此脱卓密法,仍可救度之;因此密法,有无上威力故,能救度利益至于一切究竟故。

死者之灵识于初期及中期两中阴境方将转替之时,如睡后方欲醒之顷,忽而顿觉较前清明,能了了见知棹上供设各品,有一部为自己而陈列--或此时有人徒其尸身脱衣物,或有人粪除其垫具卧褥等事,乃至或有其眷属亲朋向其尸身悲号哀泣。

然因彼尚未完全脱其昏迷故,见彼哭叫者,竟一一答之。

讵任彼答言,诸人无一理会彼者!如是彼懊丧莫可名状,怏怏不乐,废然欲他去。

甫欲离去,忽焉所闻之声、所见之光、所触之焰,奇异莫名,惊惧恐怖,不知其可。

当此时也,正宜为之作明白晓畅如下之导示曰:

“善信某某:汝之心识,切勿散乱。

谛听谛听!

中阴法者,总有六相:一者处胎,二者睡梦,三者禅定止,四者报尽命终,五者命终入法界观,六者又复转生。

善信!汝今所经历者,为上述之后三。

即报尽命终,命终入法界观,以及又复转生之三种境界。

自汝死至昨日止,其间已有两次法界体性之真实妙明净光,照临于汝。

惜汝不胜汝之昏沉迷惚,未得如所导示于汝者,以观入而证合之。

此时也,汝之初期中阴已过,汝已将入于中阴之中期矣!

善信!再勿昏迷,当一汝心念,谛听我言:须知此后汝仍有观入证合妙明净光之机,但切勿昏迷,坚信遵从所导示于汝者。

善信乎!一切有情,生必有死,汝今所历者,死之境界也,汝已脱离汝最近以前所生之世界。

此非汝一人如此,同此世界中,各各有情,皆当如此,汝决不可有何痴恋怯懦贪著于此人生世界。

汝纵再欲贪著不舍,已不可能,纵能得之,亦不过再度随波逐流,于茫茫生死苦海,头出头没,有何益乐?!故汝决不可痴恋怯弱,贪著于生死。

最要者,念念不忘,皈命于三宝!善信!汝于中期中阴境界,如遇有足使汝惊惶恐怖、莫知所措者,有一偈言,无上秘密。

汝坚诚持念,即可得度。

偈曰:

嗟我今入中阴妙明净光当证

纵有惊惶恐怖我观之如幻境

且能认知诸幻皆我自识变映

又知诸境即是中阴幻法之影

此中唯一大事一心观妙明净

喜怒诸尊现前毫无恐怖相应

善信!此偈义谛,至为要妙,汝当一心持念,牢记勿失,且了达之。

如是勇往直前,则一切如幻境界,汝当认知之,而无复有所惊惶恐怖者矣!

善信!汝方作意欲抽身他去,汝必立即感受有法界真空性之无比大光,骤然闪亮,光芒眩耀,莫可仰视。

如秋云善变,忽现奇形怪相,咄咄逼人。

须知此皆汝之自识所变现发射者,不必警恐,但如是认知之。

又此极强大光焰照射之中,忽然带有无比巨大之声,千倍电雷之烈,此亦无非汝之自识变现而有,不必惊恐。

须知汝今之身乃灵识之身,非复四大和合之血骨肉身,所有一切任何暴烈之光焰声浪,固不能坏汝之灵识身,此种之身,实更无可坏灭死亡者。

汝但如是知如是解,则汝自能认识种种幻相,皆汝自识变现所成,亦即汝之中阴现相。

善信!倘汝今时,尚自昏沉迷惚,不自振作,如是如实以认知之者,则汝生时所有修行之观法定法,亦均徒为无益,而未能使汝得免于此幻相之惊恐。

又汝若仍不明白了解上述偈文之义谛者,汝亦不能依此总持偈语以悟入实相之道,则结果汝终不免于生死轮回之苦趣而已。”

(子)首七期中入观喜乐部诸尊

今假定死者为一般极普通之人,为业障牵使,纵经上之数数导示,终未感入其心识。

则此之死者必须经历通常七七四十九日中末两中阴之境界,除非彼能于中间任何一日,得如导示而忽然证合以得度脱,于是今当将七七日之逐日导示入观法全部述明。

今初述其首七期中,导示以使之入观于喜乐部诸佛圣尊之法。

作法者须逐日依法详为导示之,俾得安然得度其业识幻情,或邪惑积习所妄认为难过渡之困难危险之境界。

又下述之第一日者,须知非由死时算起,乃由死后之三日半或四日之时为始。

通常死者于此时如从睡梦醒觉,确知已死,然其妄想未除;又亟欲求生之妄念,即于此时将发轫也。

第一日之作法

“善信!汝于前此之三日半期内,乃在痴迷。

今乃如梦初醒,必自惊讶曰:“究已发生何事乎?”

汝且谛听:汝须认识此为中阴,生死业轮转动之时也。

汝于此中所当见者,将有种种光焰及各部圣尊。

汝今所见,方如一片蓝色之晴明天空耳。

善信!中央当现法界体性智种之发生佛土,此中当有毗卢遮那簿伽梵世尊,白色、坐狮子宝座、手执八幅*轮,与无上空性尊圣佛母相抱。

此最胜双尊之无上净光,将由毗卢遮那世尊之心中发射,光蓝色,灿烂眩耀,直射汝身,汝将不敢仰视。

随此蓝光同时射入汝者,将有一种薄弱之白光,此乃天道之光。

汝因业力所牵,或以法界体性智之蓝光为强烈而怀恐怖,不敢观入,欲逃避之,反于白光生喜乐心。

但汝此时,切不可如此!不可于彼灿烂眩耀之蓝光生惊惧心,惟当恭敬信受,坚固虔诚,而祈愿之。

须一心观想此光即毗卢遮那世尊心中所放射,于中阴之险隘道中,来摄受汝者,乃毗卢遮那世尊之恩光也。

至于彼薄弱白光,由于天道,汝不可喜乐求著于彼,否则汝虽得入天道,仍未脱出六道轮回。

此为一大障碍,不可错误,不可怯弱,惟当一心钦仰皈命毗卢遮那世尊之蓝色净光,且随吾诵偈可言曰:

吁嗟悠悠生死皆由无始无明法界体性智光今幸炳然照我

毗卢遮那世尊愿为我之前导无上空性佛母为我拥护于后

中阴险隘道中度我安然而过住入圆满一切清净佛性界中

如上祈愿,汝当反复诚恳念持,则汝可为毗卢遮那心中证得法身佛性,住入中央密严净土。”

第二日之作法

倘纵经上法导令入观,而死者之嗔心业障力强。

口虽诵上偈,而心夺于幻境,仍自怯弱,未克悟入清净法界体性,则第二日当有持金刚部主尊,及其眷属菩萨,放光接引;然同时亦有其地狱业因力相牵引。

于是作法者,当呼其名而示之曰:

“善信!汝心莫散乱,谛听我言:此第二日者,将有根本清净水大之白光发现。

当此之时,宝蓝色之东方,上胜妙乐国土,有佛名持金刚部主阿閦鞞薄伽梵世尊,蓝色、手执五钴金刚杵、坐象王宝座,与玛嘛几佛母相抱,与其眷属地藏王及弥勒两菩萨,各有其佛母名纳先玛及补别玛者,现在汝前,令汝之原本清净识性,等同大圆镜智体者,映入此持金刚部主尊心中,反射一种清净白光。

乃又有由地狱发出之一种如烟如雾之光,亦照汝身。

汝为嗔心业力所牵,乃于白光生恐怖,而于地狱之烟雾光,反生喜著。

汝切不可如此,汝当振作精神,不可喜著地狱之烟雾光,不可恐怖白光。

须知此白光者,乃持金刚部主世尊之妙净光,来接引汝,度汝于中阴狭道之恩荣光,汝当至诚皈依,投入之;其地狱之烟雾光者,乃汝嗔心业力之所积感,汝若误著彼光,即入地狱道,一入其中,即诸苦无量,求出无期,故汝不可顾视,而当避此足以妨汝度脱之大障碍。

汝当息止一切嗔念,毋自怯弱,惟一心竭诚致敬而皈向持金刚部主薄伽梵世尊,持念如下之偈言曰:

吁嗟悠悠生死由于嗔业之力大圆镜智净光

今幸照耀我前持金刚主慈尊其为我之前导

圣玛嘛几佛母其为我之后护中阴险隘道中

度我安然而过住入圆满一切清净佛性界中

如上祈愿,汝当反复诚恳持念,则汝可为摄入金刚部主心中,证得报身佛性,住入于东方上胜妙乐土。”

第三日之作法

然有恶业障碍,及诸骄慢之人,虽经上法指导,仍未能一念观于上述之白光而得度者。

则第三日有宝生如来放光照射彼身,法当又呼死者之名,而示之如下:

“善信:一心谛听!第三日者,当由根本地大中,射出黄色妙净光。

有南方众宝庄严佛土之宝生如来世尊,身黄色、手执妙宝、坐马王宝座,与佛眼佛母相抱,与虚空藏及普贤菩萨各有其佛母名玛莲玛及杜别玛者,以为眷属,于其圆光聚中,放射平等性智之黄色光,其光焰各各毫端皆具无上妙宝,发光无量,灿烂眩耀,人莫敢视。

此光直射汝身,然同时另有一种由人道放出之薄弱黄而带蓝之光,亦照射汝身。

当此之时,由于汝之我执骄慢,或畏观黄色大光,反喜著黄而带蓝色小光。

汝不可如此,须知黄色强大之光,乃智慧之光,故必钦仰注观,不可舍离。

若汝能知此智慧光即汝之本智所射映者,汝即可与之合体,无二无别,即可顿证佛果。

汝若未能如是认识,则汝当自念:“此乃宝生如来之恩荣光焰,我惟一心皈命。”此实即宝生如来之恩光,钩召于汝,汝当信受。

又彼黄而带蓝之弱小光者,乃由汝之无始我执种子,积聚发现,汝如仍喜著于彼,汝惟再向人道,再历生老病死诸苦,自甘凡下之趣耳。

此为汝解脱之大障碍,故汝不可怯弱,不可顾视于彼小光,惟当消灭我见、及一切偏执,振作精神,一心专念皈向宝生如来世尊,如下偈言,坚诚祈愿曰:

吁嗟悠悠生死由于我慢太深平等性智净光

今幸照耀我前宝生如来世尊其为我之前导

佛眼佛母圣尊其为我之后护中阴险隘道中

度我安然而过住入圆满一切清净佛性界中

恭敬虔诚,如上祈愿,汝将为宝生如来尊圣双身之圆光聚所摄受,证得报身佛性,住入于南方众宝庄严佛土。

第四日之作法

如上观法,虽属心识怯弱,应亦得度。

虽然,有种人等,即令如上指导入观,而其恶业甚重,或犯戒誓,或向无修持者,仍不能悟入。

其障深业重,由于贪悭所使者,则虽见净光,终怀恐怖而避去之。

是故于第四日,当有阿弥陀如来世尊,及其眷属放光接引;同时饿鬼道,亦放业感之光前来摄取。

则应如下作法,呼死者之名而导示之曰:

“善信:一心谛听!此第四日,当有根本清净火大之红色光,由于西方红色极乐净土所放射,有阿弥陀如来世尊,身红色、手执妙宝莲花、坐孔雀王宝座,与白衣尊圣佛母相抱,与观自在及文殊师利两菩萨,各有佛母,名吉尔地玛,及阿洛克玛者,以为眷属。

此六圣尊之圆光聚中,放射净妙红光,照临汝身,此妙观察智光,红色宝焰,灿烂眩耀,皆出生于阿弥陀慈父之心中。

以其光焰强烈,汝或不敢仰视,但汝不可畏缩;同时又有饿鬼道之薄弱红光,亦随之照射于汝,汝不可著此,须振作精神,毫无怯弱。

因汝之贪心业力,此时牵使汝畏观眩耀之强大红光,而喜著于弱小之饿鬼道红光,则为汝之大障。

汝此时应实心认识大红光为智慧光,而观入之,则汝当认证佛果。

若汝未能认识,须专心诚敬,自念言曰:“此为阿弥陀世尊之恩光,我惟一心皈命。”须知此实阿弥陀世尊钩召于汝之恩荣光,当敬谨信从,不可怯弱而思躲避。

汝虽欲躲避,此慈恩之光,必仍不离汝,不可恐怖;至于彼薄弱之红光,乃汝贪生死心之所感召,来相摄汝于饿鬼道中者,为汝解脱之大障碍,切不可喜著于彼。

如喜著之,即为摄入饿鬼道,无量众苦,再求解脱,穷劫无期。

故汝此时不可怯弱,惟当诚信皈敬于强大之红光焰,一心不乱,投入弥陀如来双身尊圣体中,如下颂偈,坚诚祈愿曰:

吁嗟悠悠生死由于贪欲太深妙观察智净光

今幸照耀我前阿弥陀佛世尊其为我之前导

白衣尊圣佛母其为我之后护中阴险隘道中

度我安然而过住入圆满一切清净佛性界中

恭敬虔诚,如上祈愿,汝将为阿弥陀佛尊圣双身圆光聚所摄受而证得报身佛性,住入西方极乐佛土。”

第五日之作法

依上法,应无不可得度者。

然有有情,久狃贪欲,未得观入,此恶业力并其嫉妒妄念不除,终不免于恐怖怯弱,未能为上述之光钩摄入。

于是迁延至第五日,此日当有不空成就如来及眷属,放光摄受;然同时亦有阿修罗道之光相牵取。

乃当作法如次:

“善信:一心谛听!此第五日者,当有根本清净风大之绿光,照射于汝,北方无上妙行成就佛土,有佛号日不空成就,绿色、手执交叉羯磨金刚杵、坐于上身人形下身鸟形飞空兽王宝座,与多尔马绿色救度佛母相抱,与金刚手及除盖障两菩萨,各有其佛母,名扛得玛及尼得玛者,以为眷属。

此成所作智之妙绿光明,由无上妙行聚积之不空成就双圣尊心中射放,有如使人不敢逼视之强烈虹光,直射汝身。

汝或惧睹,然不可畏惧,彼即汝自清净性中,所应同具之威光,汝当以无二无别之正念以观入之;其与此同射,一种暗淡绿色光者,乃阿修罗道之光,为汝嫉妒嗔恨之心所感召,亦将同时照射于汝。

汝惟无动于心,即汝意志低劣,亦切勿著彼,因汝若意志低劣畏惧强大绿光之眩耀而欲避去,反喜著于彼阿修罗道之弱小绿光,则将退坠。

须知强大绿光,正是不空成就如来成所作智之智光钩,须坚信之,不得引避,汝即引避,此光亦钩摄不离于汝,汝勿畏惧;不可喜著阿修罗道之小绿光,彼为深强嫉妒之毒业力,来钩引汝,汝若贪著入彼道中,则斗争无休,苦恼无量,故切勿喜著于彼,须止息妄念,勇猛直前,深信欲乐于威赫大绿光,一心不乱,注观于不空成就如来,坚诚持念如下偈言曰:

吁嗟悠悠生死由于嫉妒太深成所作智净光

今幸照耀我前不空成就世尊其为我之前导

多罗圣救度母其为我之后护中阴险隘道中

度我安然而过住入圆满一切清净佛性界中

恭敬虔诚,如上祈愿,汝当为不空成就佛尊圣双身之圆光聚所摄受,证得报身佛性,住入于北方无上妙行成就之佛土。

第六日之作法

如上所述五日中导示入观法,即属有业力牵引者,应亦可观入其中一尊。

但能观入任何一尊,即已度登彼岸矣!然有有情,虽经如上之连续导示,终不免妄执过甚,或于正智之净信欲乐上,素乏习近,则如此之辈,根于恶习,懦缩于正智之光明,不为其光钩摄,而自徘徊歧路,将自退坠。

于是彼五方五佛,与其眷属,犹复悲愿不舍,于第六日,同时齐放光明;然同时彼诸轮回之业力光,亦复放射,此日当为作法,呼死者之名,而为如下之导示曰:

“善信!迄至昨日,五部佛尊,已曾一一放光,照摄于汝。

惜汝宿障力故,使汝畏缩未得观入,徘徊于此,以至今时。

汝若明了,彼五佛光明,亦即汝自清净识中映现而生者,则今时以前,早已可为五尊任何一者所摄入矣!今者汝当一汝心念,今者彼五佛之四智合体光明,

同时再放,摄受于汝,汝当善自了知。

又善信!此第六日者,彼五根本净大之佛土,各色光明,同时再放:

由中央法界体性智发生土中,有毗卢遮那佛,与佛母,及眷属,来向汝放蓝光;

由东方上胜妙乐土中,有阿閦鞞佛与佛母及眷属,来向汝放白光;

由南方众宝庄严土中,有宝生佛与佛母及眷属,来向汝放黄光;

由西方极乐净土中,有阿弥陀佛与佛母及眷属,来向汝放红光;

由北方无上妙行成就佛土中,有不空成就佛与佛母及眷属,来向汝放绿光。

善信!在此五禅那佛及佛母及大圆光外四隅,又有东南西北四门守护忿怒尊,共名曰勇胜者、摧坏死神者、马颈王者、甘露瓶者;

复有四门守护之女身尊,其名曰持叉棒者、持索者、持链者、持铃者;

复有六道之佛世尊,天道之佛名曰无上威权,阿修罗道之佛名曰坚固甲胃,人道之佛名曰释迦狮子,畜生道之佛名曰不可摇动狮子,饿鬼道之佛名曰焰口,地狱道之佛名曰真实王。

此守护四门男女八圣尊,及六道之导师六佛尊,及一切勇胜者皆来向汝放光。

更有具一切善,且为一切佛之父母,名普贤王如来,及普贤王佛母者,亦来向汝放光。

善信!如上一切佛部眷属,共四十二尊,一一皆即汝自清净心菩提种类性所出生者,皆来放光相摄,汝须善识之。

善信!此诸胜上境界,原本非在汝之身外也,汝之自心四周及中央,即彼五方五部一大曼荼罗也。

彼诸尊者亦非由他处而来,原本汝自心清净识所变现,汝须如是觉知之。

善信!诸尊之体,非大非小,皆应感而有其大小;各别庄严,各别其色,各别其坐式,各别其宝座,各别其所持之标帜。

又善信!此曼荼罗诸尊,共有五圆光,每一圆光内,有一双身佛尊像,其眷属菩萨,惟四方圆光有之。

男身菩萨,形同其佛父;女身菩萨,形同其佛母。

此诸佛菩萨聚,共成一大曼茶罗,向汝密集放光摄照,即汝身相依以为依怙者,汝须如是觉知之。

又善信!此时各部依怙诸尊,又各于心中放出光明,联合而为四智之和合光,犹如日体光明,系组合各色光线而成者,向汝直射,照耀汝心之光体。

若分析之:则有达摩驮睹智之蓝色光,如倒置青蓝宝石制成之圆底杯,作光球之中心;其周围复绕有较小之同色光球,其各小光球之周,复绕无数之光星,层层之光球光星,周匝围绕,成一无比眩耀之蓝光圈,向汝直射。

又有金刚萨埵心中之大圆镜智白色大光明聚,如倒置玻镜制成圆底杯形,亦周匝围绕无数无量之白色光球与光星,放射无比眩耀之白光,向汝直射。

又有宝生佛心中之平等性智大黄色光明聚,如倒置黄金制成圆底杯形,亦层层周匝围绕无数无量之黄色光球与光星,放射无比眩耀之黄光,向汝直射。

又有阿弥陀佛心中之妙观察智大红色光明聚,如倒置珊瑚宝石圆底杯形,亦层层周匝围绕无数无量珊瑚色之光球与光星,放射无比眩耀之红光,向汝直射。

上述各色光明聚,同时直射汝之心中。

然须知此之各各光明,来相照摄于汝者,并非由他处来,乃汝自清净心智

所映现,以故汝又不可矜持之,亦不可懦怯畏惧,惟当制伏沉掉,安和身心,以住于三摩钵提观。

住此观时,则所有各相及光,自与汝体融合不二,而摄汝入佛地矣!何故此时独无成所作智之绿光来照摄于汝,则因汝之心智本能,现已表示,犹未发达至与彼相应之程度故。

善信!此即所谓四智之和合光,由其引摄,即能得达所谓经金刚萨埵而趣入之内乘果道。

当此时也,汝如曾习密法者,或能忆及汝之上师,所授汝之作观法。

汝如领会所教汝作观之作用者,汝即能认识此各各光明,为汝内心之光所映射,一望而知彼等为汝之旧友,深信无疑,一见如故,直同游子之归家见母也。

复次,汝如能信解般若实相,真空不空、无有一异者,则汝于自心体中,自能得安详之三摩地,举体投合于圆满觉性,证得报身佛果,而不退转矣!虽然,善信乎!同此智光放射者,须注意又有彼六道之幻色光。

彼光之色状何若?则由天道出者微白,阿修罗道出者暗绿,人道出者淡黄,畜生道出者呆篮,饿鬼道出者呆红,地狱道出者如烟雾是也。

此六道劣光,与诸智光,同时杂射,汝勿恐惧,亦勿为所动,但自镇定,住于正念,切勿于彼清净炽盛大智光明,生怖畏心,而于彼六道不清净之劣小光,反生染著。

苟如此者,一为彼六道之光所引入,则又被转入生死漩涡,头出头没,无穷苦恼,又将经历,而难出离。

善信乎!倘汝忘失汝之上师所予汝之要妙教训者,汝将于智光生怖畏,反于六道光生染著。

切不可如此错误!须竭诚致敬,信彼炽盛之智光,坚汝信心,作是思维曰:“五方佛之大悲智光,已来照我,已发悲愿度我,我誓皈依。”一向汝心切勿为彼六道不净幻色光所牵引,但一心敬向五方佛及及佛母而念持如下之颂偈曰:吁嗟悠悠生死皆由五毒妄念上妙种智和光

今幸炳然照我五方勇胜佛尊其为我之前道

五尊胜上佛母其为我之后护六道不净劣光

拯我不为所夺度我中阴险道置我五佛净土

死者一心专念于上偈颂,即自认识内心光明,与净智光无二无别,与之合体,而顿证正觉。

虽普通行人,专念此偈,但能竭诚坚信,一心皈敬,亦得度脱。

即属根性下劣者,专念此偈,亦能仗此威力,闭塞六道之门,豁然心开,了了于四净智和合光明,摄入于金刚萨埵之真空妙智海中,而登正觉。

如此者,虽有多众;但有最极下劣之根性,宿业极重,于圣教徒不生信随喜,且于戒多犯,则此辈因其业力太重自障过深,一时仍莫能认识,纵经如上所述这祥明导示,仍自迷离不辩,徘徊迁延,遂不免落后而每况愈下矣!

第七日之作法

至第七日,则有由圣乐土出生之持明部诸尊,来相接引;同时由妄情愚痴所本酿生之畜生道,亦来牵摄。

此日应示入观之法,呼死者之名而告之曰:

“ 善信谛听!此第七日者,将有清净识种之各色光明,向汝放射;即由圣乐土出生之持明部诸尊,来相接引于汝.于一大曼荼罗之中心、大圆光聚中,有曰…莲

花舞主?之持明部最上成就主尊,放射五色光明,有红色之扎格尼天母抱之。

持明主右手高举,作降伏手印(无名指屈入掌心,中指与大指相捻,食指小指伸)持偃月宝刀;左手执持人骨碗,内盛血物(此表甘露),作欢舞式,其光耀直射汝身。

曼荼罗东隅,有曰…地居?之持明主,白色、放光、笑容,有白色之扎格尼天母抱之。

持明主右手高举,作降伏手印,持偃月宝刀;左手执持人骨碗,内盛血物,作欢舞式,其光耀直射汝身。

曼荼罗南隅,有曰…住寿威权?之持明主,黄色、笑容、放光,有黄色之扎格尼天母抱之。

持明主右手高举,作降伏手印,持偃月宝刀;左手执持人骨碗,内盛血物,作欢舞式,其光耀直射汝身。

曼荼罗西隅,有曰…大手印?之持明主,红色、笑容、放光,有红色之扎格尼天母抱之。

持明主右手高举,作降伏手印,持偃月宝刀;左手持人骨碗,内盛血物,作欢舞式,其光耀直射汝身。

曼荼罗北隅,有曰…自成就?之持明主,绿色、笑容、放光,有绿色之扎格尼天母抱之。

持明主右手高举,作降伏手印,持偃月宝刀;左手执持人骨碗,内盛血物,作欢舞式,其光耀直射汝身。

曼荼罗之外周,围绕上述五大持明主,有其他无数扎格尼空行天母,所谓八大尸陀林扎格尼、四部扎格尼、三处扎格尼、三十圣地扎格尼、二十四朝参地扎格尼等,又有男女大勇将、拥护正教武士,拥护正信武士,各各具足六种骨制之庄严品,有大鼓、腿骨号筒、头骨小鼓、罗洽皮之大小旗帜、人皮伞盖、人皮旗帜、人油香膏,以及无量无数之音乐,充满宇宙,使之震荡,作种种舞蹈,以欢迎接引具正信者,而惩治不具正信者。

善信!此五清净识种之俱生净智,发为五色光芒,晃耀放射,犹如无数色丝,荡漾空际,令人警眩,莫敢逼视者,将由诸持明主之心中发放,直射汝身,汝或不敢用目直视;而同时又有由畜生道发出一种呆蓝色光,随同净智之光,向汝放射。

由于汝之妄念邪执,汝将怖畏于彼五色智光,而欲避之,反为畜道弱光之牵引。

然不可如此,不可怖畏于彼智光,须知彼即汝之本心净智光明。

又于彼智光放射时,必有一种真性巨声,千倍雷鸣之甚!此巨大声响中,汝且闻有如喊…杀?…杀?之极可怖畏明咒声,汝亦不可畏彼。

须知此亦由于汝之本体,内净光明而来,不可为畜道弱光所惑,不可自示怯弱,否则一为畜道引入,汝将堕入种种杀死苦、痴暗苦、聋哑苦等,求出无期。

汝惟一汝心念,至诚信仰彼赫耀之智光,屏尽妄念,而自思惟曰:…今者持明诸尊、勇胜诸尊、扎格尼诸天母等,已皆降临,接受于我。

我惟皈依,倚为恃怙。

因我直至今日,虽经三世五部佛尊,皆已不舍悲愿,放光接引;而我未悟,自失救度,我何愚耶!?我今惟愿持明部诸尊,不舍悲愿,即此拥持于我,以智光钩,将我钩住,使我不复下堕,引我以入圣乐土中。

专心致志如上思惟。

复至诚恳切,诵下偈言曰:

持明诸尊幸垂听我言勿舍悲愿摄我入正道

漂流生死皆由我愚痴今愿向彼俱生净智道

持明胜者诸尊导引我扎格尼等天母拥护我

诸尊救我中阴险道中令我得入胜上之乐土

恭敬虔诚,如上祈愿者,不久即得举体合入,大圆光聚中,持明主尊之心内,往生净智乐土,可无疑也。

即使十恶五逆,邪执重炽已极者,但能于此日,如实认识,亦能于此得度。

次七期中入观忿怒部诸尊

概说

上文所述,喜乐部诸尊,现前于中阴境界者共有七次,于其任何一次之入观导示,若死者之灵识,能随导示,如实认证,自得度矣!如是得度者,固已为数极多;无如有情业惑,无量无边,其恶业邪惑,染执深强者,则其无明妄念,难破离故,一时不进不退,而终久仍未免为恶业所惑,使之落后,如是者,为数亦复无量无边。

是以虽经如上所述,喜乐部诸尊,现前接引,而尚自有其未能证入之者。

于是继续当有五十八尊,住智火轮,忿怒饮血之变化身,现前摄引。

此忿怒饮血之变化身,须知即是喜乐部诸佛圣尊之示现。

其部居方位,无二无别,特变现之形貌相状有不同耳。

忿怒诸尊现前时之中阴境界,既有更觉可恐怖之相状,则认证之者,亦自较难。

又死者之灵识在中阴界中,昏迷复清醒,清醒复昏迷,极不安定,极不自在,但求于其一度清醒之际,能具少分之真实认辩力,即可得度。

故诸部圣尊,弘慈不舍,变现诸相,一再施放恩荣威光,使之认证有多方,且亦即使之能数数警觉而勿长久昏迷也。

是以有情至此境者,如未尝习闻此等法教,则纵令其曾闻如海之教理,亦徒无益。

每有持津清净,擅长显说者,于此“脱卓”密法,未曾见闻,一至此境莫知义趣,难免以未能认证解脱故,而惟轮转于生死途中。

至于普通世俗,更为堪虞!盖其一至此境,妄生恐怖,但欲妄想逃避,仓惶失措,即复坠入其恶业牵摄之恶趣而受苦无量求出无期矣!但在修持密乘行人,除其最少数之最少数外,一见此忿怒饮血诸尊现前,因习见故,如旧识相逢,一念净信其即为彼之本尊怙主等,即能观入而证合一体以解脱矣!因彼在生时,于此忿怒饮血诸尊,或曾如法修持供养观想等仪轨,或至少曾瞻观于其同样之绘画塑造诸像,均得一见如故,此修持密法之所以特别殊胜也。

复次,每有持律比丘、显说法师,当其在世,戒相清洁名称高美,开演教理才辩优长;但于此“脱卓”密法,乃至一切密法,从未闻习。

及其死后火化,曾不见其火端有何圆光,骨上有何殊胜迹相。

此则因其对于密法,从不信仰,甚或毁谤,从不请受密法灌顶,亦从不瞻睹密乘圣像。

一旦于此中阴界中,骤然见之,不惟毫不认识,且或发生仇异见解。

此种仇异见解一生,愈促其堕入苦趣,当然火化无光,骨亦无相矣!

修持密乘行人,除其绝少数之绝少数外,纵使其缺乏礼仪精勤及起居习惯不合律教,或于所受学者修而未成,亦万不可轻视疑议之,为密法能加持不思议故!依于密法能不失其成就解脱于中阴境故!故密乘行人,生时所行,容或有不严整;然于死后火化,往往有其瑞相,如圆光骨相等,则因密法有不可思议之力能故。

至若较高于极普通之密乘行人,谓于本尊观及大仪轨即或各本尊之简略仪轨,乃至最少于一本尊之心中心咒,如所传习,修得圆满之度,则彼不致于深入第二七日之踵倚中阴,至少亦能于首七之末摄入于持明成就圣乐土。

如此之成就者,自必有其瑞相--如天空晴朗无云、发现虹霓之圆光、太阳放射霞彩、异香天乐盈空,乃至火化后骨现殊胜之迹相等。

由是言之,此中阴救度密法者,于戒律师、讲教师、犯戒之密乘行者,及普通世俗等人,尤为极必需要者矣!

至若于“大圆满”及“大手印”等之无上瑜伽法门,曾经如法承传修习有成者,则可无须乎此法。

因其命终之顷,即可证入清净光,得法性身;或任运以入“踵倚”之中阴,睹喜乐忿怒诸圣尊,亦可自在取证胜报身;即或以愿力,更入“悉罢”之中阴,亦自一切认证,随其意乐宿愿,取证适合之上妙化身,自在转生。

再值遇且堪任持于正法,以上弘而下化,享受其圆满善慧胜业之持续于无限也。

然而此“脱卓”救度中阴法者,又妙在不假禅定,但凭耳亦可得度,且能摄引任何大小恶业凡夫同入金刚果乘道,又能令已否入密乘之人因行虽异果亦无差,但能刹那认证即能刹那成就于圆满觉道。

故一切人等,遇此妙法,即同已得必不退堕恶道苦趣之一大保障。

又此妙法与佩带于亡人身上之“搭卓”咒本同使用之,则同金器更饰以珍宝庄严尤增上其胜妙也。

已上概说“脱卓”法之殊胜竟。

以下当述“踵倚”中阴之后段自第八日至第十四日期中,忿怒饮血诸尊现前时,逐日导示死者之法。

第八日之作法

作法者呼死者之名,如下导示之曰:

“善信某某:一心谛听!

因汝未能认证于上述喜乐部诸尊,故汝徘徊自误至于今时。

今此第八日者,有饮血忿怒诸尊,现前放光,来相摄受,汝当听我导示,专一心念,以认证之。

善信!此大光荣主尊名曰…白坚波补达黑噜嘎?者,深棕红色、三面六臂、四足稳立,右面白左面红中面深棕红色,周身智火焰射,共九目,皆大开睁,放光可怕。

眉毛光闪如电,利牙外露,发粗大之声而吼曰:…阿-拉-拉?及…哈-哈?,声调尖锐。

发作红黄色,直向上竖亦放光焰。

载干骷髅于首作日月形之庄严,腰系黑蛇及鲜活人头以为庄严。

右上手持*轮次持刀次持斧;左上手持铃次持人脑盖骨碗次持犁耙。

抱持大忿怒佛母名“补达卓地烁哩玛”,佛母右手抱佛颈,左手奉佛口以满

盛血物之红颅器,搭嘴咂唇之声极粗大。

两尊又同低轰声如雷连鸣,每一毛孔皆放智火光焰,每一光皆有炽燃之金刚杵。

两尊抱持而立,各以两足一卷一伸立一台上,台为有角鹰王所负载。

此皆从汝脑之中央所出生者,了了放光向汝照射,勿怖勿畏。

须知此即汝之自识所变现,体无有二,即汝之本尊怙主,故勿怖畏。

且此实即毗卢遮那如来及佛母之清净双身相,勿生恐惧。

汝若认之,即得俱时解脱,而证入佛之胜妙报身。”

第九日之作法

惟于上述中央佛部变化忿怒身,如生恐怖心,妄想引避,未得证入之者。

则第九日,当有金刚部变现之饮血忿怒尊,现前放光。

于是导示如下曰:

“善信某某:一心谛听!此金刚部饮血怒尊名…薄伽梵缚折罗黑噜嘎?者,身深蓝色、三面六臂、四足稳立,右面白左面红中面深蓝。

右上手持金刚杵次持人脑盖骨碗次持斧;左第一手持铃次持人脑盖骨碗次持梨耙。

抱持佛母名…口缚折罗卓地烁哩玛?,佛母右手环抱佛颈,左手奉佛口以盛血之红颅器。

此之双身忿怒尊,由汝脑中东隅出生,放光向汝,汝勿怖畏。

须知此皆汝之自识变现,体无有二,亦即汝之本尊怙主,勿生怖畏。

且此实即金刚萨埵及佛母之清净双身,汝勿恐惧,如实认识之,即得俱时解脱。

又汝既识知即汝之本尊怙主,当如是称念之,即得与之证合一体,而成就佛道。”

第十日之作法

如为业惑力所障,于上述金刚萨埵变现之饮血忿怒尊,亦生恐怖,妄想引避而未得证入之者。

则第十日,当有宝部变化之饮血忿怒尊,现前放光,此时应为如下导示曰:“善信某某:今第十日者,有宝部饮血忿怒尊,名…薄伽梵罗特那黑噜嘎?,黄色、三面六臂、四足稳立,右面白左面红中面深黄。

右上手持宝次持三叉棒次持短棍;左上手持铃次持人脑盖骨碗次持三叉棒;周身智火焰射。

佛母名…罗特那卓地烁哩玛?,右手环抱佛颈,左手奉佛口以贮血红颅器。

此圣双身由汝脑中南隅出生,放光向汝,汝勿怖畏。

须知此皆汝之自识所变,体无有二,即汝之本尊怙主,故勿怖畏。

且此实即南方宝生如来及其佛母之清净双身,勿生恐怖。

汝如认识,则汝之解脱,同时而得。

汝既知其为汝之本尊怙主,则一心称念之,汝即得证合一体,而佛道成矣!”第十一日之作法

虽经如上导示,仍有妄执,生恐怖心,引避而未证入之者。

则第十一日,当有莲华部变化之饮血忿怒尊,现前放光,于是导示如下曰:“善信某某:今第十一日者,有莲华部变化之饮血忿怒尊,名…薄伽梵珀玛黑噜嘎?,黑红色、三面六臂、四足稳立,右面白左面蓝中面深红。

右上手持莲华次持三叉棒次持棍;左上手持铃次持人脑盖骨碗内满盛血次

持小鼓。

抱持佛母名…珀玛卓地烁哩玛?,佛母右手环抱佛颈左手奉佛口以贮血红颅器。

此清净双身圣像,由汝脑中西隅出生,放光向汝,勿怖勿畏。

须知此为汝自识变现,体无有二,又即汝之本尊怙主,故勿怖畏。

且此实即西方阿弥它佛及佛母之清净双身,汝应信乐,勿生恐惧,如是认识,汝即得俱生之解脱。

又既知其为汝之本尊怙主,汝当敬信之,一心称念之,即得证合一体,成就佛道。”

第十二日之作法

纵令如上导示,若仍为幻执牵使恐惧退避,未得证入之者。

则第十二日,有羯摩部变化之饮血忿怒尊及眷属名“起哩玛”“塔门玛”及“汪取玛”等,现前摄引,应为导示如下曰:

“善信某某:此第十二日者,有羯摩部之忿怒尊主尊名…薄伽梵羯摩黑噜嘎?者,深绿色、三面六臂、四足稳立,右面白左面红中面深绿,像极威猛庄严。

右上手持刀次持三叉棒次持短棒;左上手持铃次持人脑盖骨碗次持犁耙。

抱持佛母名…羯摩卓地烁哩玛?,佛母右手环抱佛颈左手奉佛口以贮血之红颅器。

此双身圣像,系由汝脑中北隅出生,放光向汝,汝勿怖畏。

且此实即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及佛母之清净双身,即汝之本尊怙主,勿生恐怖,惟当信乐之称念之。

又即汝之自识所变现,体本无二,汝当如是认识之,即得与认识俱时而解脱,与之证合一体,成就圆满佛道。

复次,善信!汝当善忆汝之上师所教,谓凡观想而成之本尊,无不由自识变现而生。

此至要妙,譬如狮子之皮,知之者一见而认知其为一皮耳,有何恐怖?!但未见未知者,一见则不免恐怖心生,然若经人详告以彼非狮子惟是空皮,彼亦即无恐怖。

此与今兹所见忿怒尊者,同一其理。

人骤见此饮血忿怒之相,其体绝大,肢分亦庞硕无比,全身之量几等天空,不期恐怖心生。

惟经导示,告以此即汝之本尊怙主,即汝识体所变现,汝即可如是认识之。

因其为汝本元妙明净心之所出发,有彼光明惟未照射,谓之…母?清净光。

今由母生子,即发生彼…子?清净光。

有…子?愈显…母?,故子母两光,同时出现无二无别,是谓…俱生?净光。

其根本原来不外汝之自识,故云汝但认知即能证合一体,无二无别,即得解脱矣。”

第十三日之作法

倘经如上详示,仍有未能认证之者,则纵属不无善行之人,亦甚堪虞其不免于为恶业幻执,牵使退堕,沦入生死海中之苦途。

于是复有种种忿怒外护尊,现前摄护之。

此诸外护,亦由脑部发生,于此第十三日现前者,当有八忿怒名“起哩玛?等,

及种种异类首女人身之“塔门玛”等亦八尊,两层绕护,各按八方部位。

此日作法者,应呼死者之名如下导示之曰:

“善信某某:今第十三日矣!汝如仍怀观望,则有种种善护之忿怒尊,现前为汝之依怙,名起哩玛及塔门玛等,亦由汝之脑中发生,亦即诸忿怒主尊所分化示现。

汝勿恐怖,但当如实认识,仍能证入清净之解脱道。

一心谛听!吾为详述如下:

善信!由汝脑中东隅出生者,有白色之起哩玛者,右手持人尸及棒,左手持满贮血物之人脑盖骨碗,现前放光,映射于汝,汝勿恐怖。

复次,由南隅现前者,有黄色之纠哩玛,持弓箭欲射;

西隅者,红色之扎木哈,持水中巨狮皮之旗帜;

北隅者,黑色之比达里,持杵及贮血之人脑盖骨碗;

东南隅者,红色之补迦瑟,右手持肚肠,左手摘取之放口中嚼食;

西南隅者,深绿色之嘎什玛哩,左手持贮血之人脑盖骨碗,右手以杵搅之,且狂喜而饮;

西北隅者,黄白色之藏达利,由一尸身扯脱其头已,右手摘取其心,左手举尸腔向口吮食其血物;

东北隅者,深蓝色之司马刹,亦由人尸扯头而食。

此八方之善护忿怒尊者,围绕于前述五方五佛变化之忿怒尊,汝皆不可恐怖,惟一一认知之。

复次,善信!外绕于上述之八忿怒尊者,又有女身异类首之八忿怒外护,皆名…塔门玛?,亦皆由汝脑中之所出生。

东隅者,深绿色、狮首,两手叉胸际,口含人尸而食,振动其长鬣毛;

南隅者红色、虎首,两手叉胸下,露其牙根,怒目切齿;

西隅者,黑色、狐狸首,右手持匕首,左手持肠,刳吮其血;

北隅者,深蓝色、狼首,两手方扯碎一尸,怒目而视;

东南隅者,白黄色、秃顶大兀鹰首,肩背一大尸,手持人骨架一全副;

西南隅者,深赤色、食尸之大鸟首,亦于肩上负一大尸身;

西北隅者,黑色、大乌鸦首,右手持刀,左手持人脑盖骨碗,内满贮心肺而食啖之;

东北隅者,大枭鸟首,右手持杵,左手持刀,插入肉而食之。

以上八忿怒饮血尊,围绕于第二外周,形相极凶猛,汝切不可恐怖。

须知亦皆汝自识所变现者,一一认识之,自可得度。”

第十四日之作法

“善信!此第十四日者,汝之脑中又复出生有四门守护之女身异类首之忿怒尊者,现前映射,汝皆勿生恐怖。

其守东门者,白色虎首持捧,左手且持贮血之人脑盖骨碗;

守南门者黄色猪首持索;

守西门者红色狮首持链;

守北门者绿色蛇首持铃。

其各各左手亦皆持满贮血之人脑盖骨碗。

善信!凡此之一切忿怒尊,皆汝之怙主,亦皆汝之本尊所示现,亦即汝之自识所映变,当如是认识之,不可恐怖”善信!上述者连前五方佛之变化忿怒双身,共有三十,此外更有最外周之二十八女身忿怒…瑜祗尼?,亦异类之首,每方

我心中理想的教师

我心中理想的教师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羡慕隔壁的班主任或者是任课老师是多么好,又不打人,上课又有趣,而且布置作业又少;要是给我们班上课该有多好呀!我怎么没有碰到这么好的老师……想必在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理想教师的形象。 如今,我也没有想到我会当一名教师。面对着那群天真烂漫,充满童真稚嫩的孩子,我有的时候在想我到底怎么做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老师,才能给这些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要对孩子充满爱 没有爱就没有,任何人都渴望被人爱,更不用说是孩子了。孩子在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在园希望得到的爱。而他们希望得到的这份爱又很小,或许,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或是一个轻微拍头的动作,就足以让他们高兴兴奋一天了。 不然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孩子做错事以后也不告诉原因,为什么错啦?错在哪里?就大声的斥责或打骂孩子,而不是耐心的讲道理。这样反而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顽固、冷酷、残忍,会失去自尊心、自信心,给孩子内心世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爱每一个孩子,给每一个孩子同等的爱,不论他们聪明与否,懂事与否、健康与否、进步与否……都试着用同等的爱去陪伴他们的成长。 二、要有责任心,要对家长和孩子负责 孩子是那么的脆弱,可能很小的一个举动都会对她造成巨大的伤害。家长是那么的信任我们,将孩子毫无保留的交给我们保管,希望孩子能从我们身上学到一些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可是,我发现有些老师觉得小孩太烦了,就懒得管理或者是随随便便得备课、讲课,只要这一天孩子不出事就算完成任务了。 可是我们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可能对于我们而言,班上那么多的孩子,有的时候忙都忙不过来,多一个孩子和少一个孩子没有什么多大的差别。可是对于家长而言,那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对于孩子而言,老师的一个轻微的举动,可能是一句赞扬的话语,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所以从的手中接过孩子时,也就接过了一份沈甸甸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好孩子还要照顾好孩子,还有要用心去呵护孩子,要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 三、理解和沟通孩子,以快乐的心态面对孩子 沟通和理解最重要,不管是家长和老师还是孩子和老师等等。如果一个老师对沟通技能方法的掌握非常好,与孩子示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紧密相联。 孩子的沟通能力需要培养,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在幼儿园学会与教师同位的沟通技巧,当他走入社会时,他也能很快地与他人沟通,更重要的是与他们沟通是建立在理解的基本上,而不是不讲理的乱说一通,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孩子的情感上的培养与沟通,让孩子学会最基本的交际能力。 有一位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杂敌视中,他便学会了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了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爱的环境中,他便学会了钟爱别人。”那么如果一个生活在快乐的环境中呢?他的心情一定会很快乐。所以,在的过程中,的行为是营造快乐环境的根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能体现你对孩子关注与否,都有可能是孩子快乐的源泉。我觉得,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应该是做作,而应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更应该以快乐的心态面对孩子。 四、勤于学习,让反思成为习惯

对死亡的认识

对死亡的认识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死亡对于我们来说一直都是一件很忌讳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死亡的蔑视。相反,我们对死亡的看法是很正式很神圣的,“入土为安”,“死者为大”等等一系列的词语都表达了我们对死亡的尊重。我们常常喜欢把死亡当作是一种离去,而不是消亡,我们宁愿相信他们只是悄悄地离开,但却还是会一直默默的陪伴在我们的身旁,静静的守护着我们。 死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是一个让人恐惧的事情,所以很少有人提到它。有人常说,生命是一个轮回,一个生与死的轮回。人们喜欢生而厌恶死,对于一个新生的生命人们欢呼喜悦,对于一个逝去的生命人们常常悲痛欲绝,无论这条生命是否和你有任何的联系。为什么我们惧怕死亡?是因为怕死亡带来的痛苦还是对这个美丽世界中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的留恋?我想应该都是有的。如果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我们生命的每一天就会充满力量。生是一个偶然的事情,而死却是一个必然的事情。有了这种态度,生命的意义将完全不同。如果我们把死亡视为朋友,我们就能泰然自若地看待生命的短暂。有了这种态度,我们也就能更好地对待死亡。如果亲人去世了,重要的是尊敬他们,尊敬亡灵对所有家庭成员都是有益的。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有些人却对这些短暂的时光不加以珍惜,那些轻生的人不仅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还是对责任的一种逃避。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有自己的亲人有朋友,将来还会有陪伴自己的伴侣以及自己的下一代,轻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死亡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终结,留下的只是关心你的人内心的伤痛…… 我们常常教导别人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有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的人才会知道生命的不易,好好地生是对死亡最好的阐释。

我心中的榜样演讲稿与我心目中理想的幼儿教师(演讲稿)汇编

我心中的榜样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五班的支圣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心中的榜样。”榜样是什么?榜样是船,让我扬起希望的帆,带我驶向胜利的彼岸;榜样是灯,照亮人生的道路,驱走黑暗的彷徨;榜样是指南针,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不再迷茫。当时钟嘀嗒嘀嗒的响着,当国歌奏起的时候,我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炙热。 想起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想起在民族危亡之际,青年人把火热的激情投入到革命的前沿;想起战士们用不屈服,不言败,再艰苦也要坚持换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想起在丰碑中把棉袄让给别人,在雪山上牺牲的军需部长。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榜样!当然,还有列奥纳多·达·芬奇,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世界的榜样!但是,榜样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伟业,只要你用心寻找,其实榜样就在你身边。那是周六联赛,比赛结束后,作为队员的邹辉已是满头大汗,可是他自己并没有感到疲劳,也许在他心里班级荣誉高于一切吧!依然带着几个同学去换垃圾桶,垃圾桶外垃圾满地,邹辉不怕脏、不怕苦、也不怕累,用手拾起地上的垃圾放入垃圾桶,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我立刻对邹辉产生了敬仰之情,如果是我,我能像他那样做吗!当他看见四年四班的垃圾桶满时,又走向他班的垃圾桶,又做着同样的动作,崇仰之情不禁从我心底犹燃而生。这在邹辉眼里只是举手之劳,在给别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进了自己的品质。这就是我身边的榜样! 是他们让我明白了如何从点点滴滴做起。他们是我们心中的砖瓦,等待我们用它建造辉煌的大厦;他们也是我们心目的石料,等待我们用它雕凿雄伟的丰碑;他们更是我们心中的彩笔,等待我们用他们绘出图画,他们能够为我们今后的道路指清方向,让我们在未来的路上走的更好,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前方的路还长,榜样好比人生的坐标,事业成功的向导。它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锐气,朝气,是必胜的信念,是永无止尽的力量源泉。让我们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我们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我们要学的还很多,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榜样,让我们一起在榜样的鼓舞中愉快前行! 谢谢大家! 第1 页共3 页

4~5岁儿童对死亡三个特征的理解

4~5岁儿童对死亡三个特征的理解 [摘要] 以50名4岁和5岁儿童为被试,用访谈法和实验法研究他们对死亡三个特征的认知发展,结果发现:他们对死亡的认知是随着年龄发展而提高的;对死亡三个特征的认知表现出不平衡性,死亡不可逆性的理解最先开始发展。 [关键词] 儿童死亡认知死亡特征 一、文献综述 死亡认知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死亡概念的复杂性,它也是儿童较难掌握的一个概念。Speece等(1985)综述前人的研究认为,死亡的特征主要包括:不可逆性,即明白死亡的人不能够再活过来;普遍性,即知道所有的生物都会死非生物不会死;功能丧失性,即明白人死后生理和心理的功能都停止了。如果儿童能够理解死亡的所有特征,那么,他就掌握了成熟的死亡概念。 早期的研究者认为,10岁以下的儿童不能够理解死亡概念,他们把死亡看做是一种暂时的状态,是可逆的(Anthony,1940;Nagy,1948)。近期的研究发现,儿童最先了解死亡概念是在学前期,虽然他们对死亡概念的理解还不成熟,但是对死亡特征的理解已经慢慢发展起来。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4~10岁儿童是按照固定的顺序掌握死亡的3个特征:不可逆性最先掌握,然后才掌握死亡的普遍性和功能丧失性(Koocher,1973)。但是,我国学者张向葵等(1998)对我国3.5~4.5岁儿童死亡认知的研究中发现,我国学前儿童对死亡三个特征(普遍性,不可逆性,功能丧失性)的认知并非像西方儿童一样存在着发展顺序上的差异,而是均衡发展的。这种差异是文化原因造成的,还是实验条件造成的?在中国文化里,死亡是人们很忌讳的一个话题,大部分父母都不会直接与儿童谈论死亡甚至会回避儿童关于死亡的一些问题。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否会造成我国儿童死亡认知发展上的延迟,造成死亡三个特征均衡发展的情况?因此,本研究通过结构化访谈法,来研究我国学前儿童对死亡普遍性、不可逆性和功能丧失性三个特征的认知发展。 二、研究方法和程序 1.被试 随机抽取四川省一所幼儿园4岁和5岁儿童各25名,男女各半。平均年龄分别为4岁4个月和5岁3个月,均为正常儿童。 2.程序 采用临床访谈法,由一名女性主试在安静的房间对被试进行单独施测。在实验开始前,告诉所有的被试答案没有对错,只要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就是最

(完整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有人说,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山间清凉的山泉,用清凉的甘露浇灌我们这些树苗。一名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那么在大家心目中好老师是什么样子呢?我想说说我心目中好老师的形象。 首先,他能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正所谓:为人师表。一名好老师,会严于律己,能时刻以自身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同时,一名好老师,会时刻以“节俭朴素”的生活打动学生;会时刻以“大方得体”的举动感染学生;会时刻以“言传身教”的理念折服学生。能让我们从老师身上切身体会到生活所带给我们的乐趣。 其次,他能教会我们学习。学生们的性格差异很大,学习上自然也是如此。一位好老师,可以让我们每位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快乐中获得真知,实习自己的目标。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好老师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能各方面融会贯通,足以教书传知,育人感人。 第三,他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理想中的大学老师应该在无私奉献知识的同时,不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改革创新成了新一代青年竞争的标志。在这样一个充满开拓和竞争的时代,如果老师不紧紧跟随时代前进的脚步,不把陈旧知识进行淘洗,不把教学方法创新,而仅仅停留在原来的知识和模式上,那么我们年轻一代所学知识在信息化时代的投射下,岂不是显得太暗淡和枯黄了吗?在实践检验中岂不是显得太苍白了吗?所以,一名好老师能把理论实践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一名好老师还能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交流的时间。能让我们在他的引导下,开展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能照顾个到性差异,能在各方面做好表率,让不同的个性得到不同的领悟。 第四,他能真诚,坦荡,宽容的对待学生。一名好老师会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在人格上尊重学生,能够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心事。他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变得更加自然和充实。另外,还要懂得理解和宽容学生。年轻莽撞的我们在求学路上难免会犯错误,这就要求老师在对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能抱着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我们。 第五,他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当我们成功时,我们渴望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当我们失败时,我们希望老师投以鼓励的目光,让我们重新鼓起勇气,这需要老师花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我们,多点耐心与我们进行沟通。我坚信,一定会使我们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重新树立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心,在今后敢于面对一切困难。 老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的老师本着“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原则,并且真诚,坦荡,以友善的态度在课堂内外尊重每一位学生,与我们经常交流。我坚信,那些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良苦用心的学生,总有一天,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而我们的人生历程也会因为你们的出现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生死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对它的解答是人们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死亡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原始宗教中,人们对死亡和自然现象有着本能的恐惧。儒家的死亡观是入世的、积极的, 它主张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道家的死亡观是出世的、飘逸的, 它主张顺应天理和自然之道, 既不悦生,也不恶死。佛教的死亡观是抑我的、消极的, 它主张战胜自己肉体的欲望来享受来世的快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具有伦理化、政治化、神秘化的特征, 对现代人善待人生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死亡观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死亡的思考往往被人们所忽略。由于历史、地理环境、人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个民族往往形成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此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的对待死亡及人生问题的死亡态度和死亡智慧。可以说,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连续性文化传统而没有中断的民族, 其处理死亡的方式也有其独特性。 在中国原始宗教中, 中国人关于死亡的思考总是与自然或自然现象相联系。古人认为, 天上是神的世界,神无生无死, 是永恒的。地上是人的世界, 有生必有死, 地下是鬼的世界, 阴森的令人恐怖。中国原始宗教中的死亡意识与当时低下落后的生产力、科技水平相联系, 源自于人们对死亡和自然现象的本能恐惧。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各种关于死亡的思考开始出现。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中国人的死亡观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对于生死这个问题,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请教过他的老师,孔子脱口而出“未知生, 焉知死”。意谓人如果连“此生”都照顾不好,何谈照顾“来世”。孔子的本意是要求人们务本求实,关注现实感性生命的愉悦,对生活负责,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对生命社会价值的追寻,而不要分心去考虑死亡及死后世界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孔子的这句话并不表示他对死的问题的放弃, 这只是一种理性的暂且搁置, 但隐含了关于生死关系的思考。儒家关于死亡问题的议论都是围绕通过思考生而超越死展开的,既然死亡是最大的不幸, 儒家干脆搁置难以证明的死亡世界, 而在现实生活中另立终极关怀的对象, 把人们对永恒的追求与现实建构统一起来, 关注自身如何实现对死亡的超越, 那就是道德价值的开拓或内敛。所以儒家建立了一系列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死亡观, 通过树立一种死后的崇高目标来给生命确立一整套的价值标准, 提供理想和规范。儒家学说认为,面对死亡威胁,如果只考虑自己的身家性命而置社会价值于不顾,将不齿于世人。反之,那种“杀生成仁、舍身取义”,将生命的社会价值置于生命的本然状态之上,从而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光彩的仁人志士应受到世代推崇,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儒家文化把人的自然生命作为实现社会价值的载体,只有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人的自然生命才具有存在的意义。所以,人们恐惧死亡也是担心“立德、立言、立功”的不朽功业难以实现,为实现社会价值,即使付出生命也无所畏惧。正如孟子所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这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使得死亡成为了一种精神升华的过程,而同时儒家文化的这种把死亡问题排斥在生命视野之外的现实主义生存哲学,也是中国人忌讳死亡、恐惧死亡的文化根源之一。 与儒家相比, 道家对待死亡的态度就自由、任性得多, 表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如果说儒家是努力在“生”中探寻“死”, 那么道家主张的就是“出生入死”, 把万物归结于“道”, 而“道”法自然。凡事不能强求, 要顺其自然, 主张“无为”。“无为”并不是消极

你心目中最好老师形象的调查问卷定稿版

你心目中最好老师形象的调查问卷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关于你心目中最好老师形象的调查问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是父母,是园丁,不仅给在学业上给以我们教诲和帮助,还在生活和道德上给予我们启迪!学习到现在,总有一些老师带给你一些无可磨灭的影响,总有那么一个老师印象深刻,真心爱戴!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应该怎样做才是好的老师,从而为老师教学成果的提高提供素材和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二.调查对象 西南政法大学08、09、10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 1.材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同学们发放《关于你心目中最好老师形象的调查报告》,了解同学们对老师形象的认识和要求。 2.调查方法:把学生分成08、09、10三层,分别发放调查问卷,然后整理材料,分年级、男女区别统计。最后进行材料汇总,得出结论。 四. 调查内容

1. 你更喜欢男老师还是女老师? A.男老师 B.女老师 C.无所谓 2. 你最喜欢的老师类型是 A.活泼风趣 B.严肃认真 C.博学智慧 D..------------ 3. 你认为老师的知识水平是不是越高越好 A.是 B.不是 C.不仅要有知识还要能教 4. 你认为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品质是 A.有师德,负责任 B.博学睿智,循循善诱 C.谈吐风趣,幽默活泼 D.---------------- 5.你对老师衣着的要求是 A.穿着整齐朴素,不花哨 B.流行时尚,前卫 c.穿着无所谓,合适就行 6.. 你对老师长相的要求是 A.出众 B.普通 C.没有要求,但气质要好 7. 你最讨厌老师的那个不文明动作或习惯

我心中好老师

人们常说,教师是园丁—用心血浇灌祖国的花朵;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航灯—指引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但是我觉得我们班的袁老师却更像一个魔术师,一个会变成不同角色的魔术师。 上课时,他是我们的好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带着我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因 为有他的带领,所以我们不会迷失方向。瞧,他手拿着粉笔,平稳地站立在讲台上,嘴里 不停地讲述着精彩的课文,多认真啊!他把知识像甘泉一样浇灌在我们求知若渴的心中。 别看他一股认真劲儿,就以为他是一个死板的、很闷的书呆子,但是有时一两个笑话,就逗得同学们笑不拢嘴。他偶尔也会叫一些字的部首的由来,等他讲完了,我们再仔细琢磨琢磨,好像也有那么一回事下课时,他是我们的好朋友。在下课的时候,他总是像朋友一样关心我们,对着我们 问寒问暖的,当然我们也会把他当成倾诉的对象。开心的时候会跟他分享,伤心的时候会 想跟他分担,他也十分乐意听我们讲心事,和我们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与乐。活动课时, 他又仿佛回到了童年。他那矫健的身影,流畅的动作,他往往是运动场上最突出的一个。 同学们为他欢呼,这时汗流浃背的他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学习时,他是我们的好同学。他总是在我们有难题的时候出现,总是不厌其烦地、耐

心地给我们讲解,把我们的谜团逐一解开。有时候还议论纷纷呢,成了最精彩的辩论赛,老师、学生双方辩得面红耳赤,辩论完后我们都笑了,那时候,他好像不再是我们的老师了,而成了我们最好的学习伙伴。 困惑时,他是我们的好长辈。他经常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班会课上,老师总是讲一些 做人的道理,但这些并不是空话,老师收集大量资料,甚至用自己的亲自经历做例子,真 人真事令我们心服口服。老师教我们做人,不但表现在口头上,而更多的是落实在行动上。 老师平时也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与典范。 他还是我们的…… 这样的他难道不是一位出色的魔术师吗?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事情, 他总变来变去,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协助与快乐。 他是方向盘,他是指明灯,指引着我们的前进的方向,他是一本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他是一把火,一把永远不熄灭的火……

学前儿童对死亡的认识

学前儿童对死亡的认识 成人与儿童一般并不谈论死亡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前儿童对死亡一点儿认识也没有。与此相反,有幼儿教师、家长经常反映,学前儿童会提到“死”。只是此时,作为成人的我们,经常不知道如何与他们交谈。 两位家长的困惑 一位2岁幼儿的家长回忆说:“孩子的奶奶去世了,我和孩子说,奶奶去世了。孩子问我,什么是‘去世’”?我说就是不在了。有一天,孩子喝完杯子里的牛奶后,对我说:“妈妈,牛奶去世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办? 孩子有一天突然问我:“什么叫死?”我当时一愣,对他说:“死就是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很美,但现在你还不能去。”我的孩子今年6岁了,这样回答孩子行吗? 有关儿童死亡概念发展的研究很多,结果也不尽相同。纳吉(M.Nagy)于1948年对378名3~10岁儿童进行研究,建立了死亡概念发展模式的三个阶段,对以后的研究颇有影响。 第一阶段:3~5岁的阶段,否认死亡是一定的、最终的过程。此阶段的儿童视死亡是可逆的过程,是一种离去;死亡是暂时的。 第二阶段:5~9岁是拟人化的阶段,此阶段的儿童认为死亡是一个人,叫做死亡先生(deathman),只有被死亡先生抓走的人才会死。所以儿童已知道死亡是生命的终止,但不是普遍的,不希望自己会死。他们认为死亡不是经常发生的,而是神奇的事,死亡和死者被认为是相同的。认为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如聪明的人、幸运的人、特殊的人不会被死亡先生抓走。 第三阶段:9岁以上的阶段,儿童知道死亡是普遍的,是真实而不可避免的。 后来的研究者虽然受到纳吉研究的影响,所得到结论却有所不同。比如,斯皮斯(M.Speece)认为儿童的死亡概念要到10~12岁甚或更大以后才相对成熟。我国台湾学者刘惠美研究4~7岁儿童之死亡概念,发现4岁儿童开始对死亡概念已有了解,年龄愈大更趋成熟。我国台湾学者张淑美的研究则发现,影响儿童对死亡的了解,以“学校教育”最少,而以“本身经验”为最大比例。 斯皮斯和布伦特(S.Brent)提出有关死亡的三个次概念:不可逆性、无机能性、普遍性。真正理解了死亡,应该认识到:凡生物体一旦死亡,则其肉体无法再复活;所有界定生命的机能均停止;所有生物体都会死亡。 我国学者正是根据这一有关死亡的理解,对3.5~6.5岁儿童对死亡的认知进行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有人说,老师是土壤,把知识化作养分,传授给祖国的花朵,让他们茁壮成长。亦有人说,老师是一座知识的桥梁,把我们带进奇妙的科学世界,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可我认为老师是一束烛光,光虽微弱,但在黑暗中为我们照亮了前方的道路,让我们不必害怕,不必慌张。当我们不开心时,老师也是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心灵的枷锁,让我们的心灵重新获得释放。 孩提时有个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个老师;读书时细心观察:怎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现在梦想实现后,我还是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慢慢在探索着: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究竟是怎样的? 我想,他应该是一个带着微笑总是充满着爱心、细心、热心、诚心、耐心走进教室的人。他要每天微笑着面对孩子,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的每一天!学生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才会对你笑。所以他总是用温和的声音告诉学生们“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一名好老师,首先就要有爱心。热爱教育首先要热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她们一步步长大。他们只有深入理解、关心学生,才能取得相互之间心灵的沟通,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重,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一名好老师,其次对教学工作要细心。严谨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个

老师的基本要求。虽然传统教学要求备课,但在具体对待学生,好老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容易吸收的方式去教学相长,比如幽默。细心更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看起来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孩子犯错误时,最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正是不断地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他们才成长、成熟起来。所以好老师要懂得细心地去观察学生,了解他们,帮助他们。 一名好老师,教育他的学生要热心。要充满着热情的心去引导孩子,使他们充满智慧,保持热情的态度去学习. “学生都是一本书,只要你愿意读就能读懂”。带着一颗年长者宽容的心和孩童般敏感的心去接近孩子。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老师也是人,也有缺点,有时也如大孩子。正因为如此教师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神,才那么可亲可近。“别以为在我心目中好老师是一个完人,她也会带着缺点,有时普通话发音不准确,她会接受我们的纠正,共同学习”。诚然,学生不会喜欢“学生面前说一不二,自己的话就是命令,不服也要照办”的老师,更不会喜欢“神情严肃、行动快速、教训不离口、笔不离手,每天板着脸,倒剪着手,然后来回穿梭在座位之间,用审视的目光扫视每个人,就象是警察在抓小偷一般”老师。他们渴望的是微笑、和蔼、公正、幽默、热情、细腻、可爱、倾听、守信、情绪稳定的老师。他们希望老师是身边的朋友,他们最爱的老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

我心中的好老师(59)

我心中的好老师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望着相片上老师那和蔼可亲的脸,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我打开记忆的抽屉,往昔那一幕幕又清晰的浮现在眼前...... 朱老师,我小学的老师。朱老师虽然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是朴素大方,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和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让我们敬佩。朱老师对待学生似姐姐,但比姐姐更关心我们;似妈妈,但比妈妈更慈爱;似奶奶,但她的关爱却不是溺爱我们。 有一次,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过生日,朱老师知道了,就让我们全班同学准备一个生日惊喜。等到那位同学看见后,很是感动,眼泪已经不由得在眼眶里打滚了。老师说出了对他的生日祝福,最后我们一起唱生日歌。在那时,我们之间已经没有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了,仅仅一起玩的忠实同伴,共同为我们的好友庆生而已。 朱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上课语言幽默,形式多样灵活。同学们都知道作文课,对于绝大部分同学来说是最头疼的课。但是朱老师却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死板,而是想方设法让我们喜欢上作文课,爱上作文课。有一次上作文课,朱老师走上讲台没告诉我们是作文课,而是问我们:“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那好,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朱老师面带微笑地说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儿不小心把鼻子给弄丢了,她急得哇哇大哭,我们班的学生都是有爱心的学生,我们帮小女孩儿的鼻子找回来,看看我们谁最能干,能把眼睛蒙上,把鼻子贴在最合适的地方。”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都高高举起手,如同小树林一般,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说:“我来!我先!”看呐,同学们有的贴歪了,有的贴到了嘴上,有的根本没贴到脸上......其他看着的同学也笑得前仰后合。不知不觉中,一堂课已经过了一大半。同学们还犹意未尽,但老师打住了学生,说:“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这样来玩,不如这样,我们先把这次活动写下来,能够写已发生的场面,同学们的表现、心情,也能够设想场面和你们自己的表现、心情。”“行!”同学们都拿起笔来,刷刷地写起来,令人头痛的作文课,却变得简单而开心! 老师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像园丁,细心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老师像一颗闪烁的繁星,照亮了我们的锦绣前程......慢慢关上记忆的抽屉,将记忆永远的锁住

从对死亡的态度看中西方文化现象的区别

从对死亡的态度看中西方文化现象 摘要:中西方文化中对待个体生命的态度及生死观存在着很大差异,不同的社会所影响人们对死亡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本文试从死亡观解读中西方的文化现象,分别从精神生活,向死而生的态度以及自杀现象来浅述。 关键字:死亡观精神文化自杀向死而生 死亡是个无法逃避的话题,也不乏大量的学者从各个领域展开对其的研究,死亡是神秘的,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知道的人也再也不能回来。作为现象研究,死亡涉及的范围广泛。中西方对死亡的态度折射出了不同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实。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西方重视“精神”的文化传统 中国人对死其实是怀着一种莫名的惶惑和恐惧的,因为对死亡的意义从未深究,不知道死亡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因此,面对亲人或朋友的死,他们的悲痛是一种彻底的绝望;相比之下,我们很少看见西方人在葬礼上毫无节制的痛哭,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不重感情,而是他们早已了解了人死后灵魂的归宿,在他们看来,死亡并不是生命最后的终结,而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这使得他们对亲人或朋友的离世表现得更加理性,他们的悲痛更多是来自于一种对分别的惋惜和伤感。 中国人似乎不如西方人重视精神生活,反而更看重实实在在的物质享受,生前如此,死后亦然。亲人去世,常会以焚纸的方式祭奠亡灵,寄托思念。不过烧的不是书信,而是纸钱、纸衣、纸车马等,不外乎是一些生前所需的吃喝穿用,仿佛人死之后已经无形无象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里也照样过着人间的世俗生活,照样需要人世间的荣华富贵。过去有钱人家死了人,还要把真东西拿去陪葬的,这一点,看看中国历代皇帝的豪华陵寝和无数随葬的珍宝就知道了。 可是,很少听说欧洲哪个国家的帝王陵墓修得如此富丽宏伟,或者是墓地里挖出了多少珍奇宝物。西方国家的墓园内草木茐茏,偶有一束鲜花散放在某个墓前,温馨而淡雅。每一座墓前都是一尊体现死者独特个性的雕塑,个个构思精湛,形神兼备,别具匠心,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徜徉其中,使人在艺术的感染下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启迪。 二、西方“向死而生”的文化传统 “向死而生”是死亡本体论的建构,海德格尔认为,死即“向死亡的存在。”(Being-towards-death)或说是“向死而生”。海德格尔的观点是,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就是说一直以“有死”或“能死”的方式活着。这种贯穿一切“活着”的死亡存在,先于任何形式的亡故。死亡所意指的结束,不是此在的在终极的存在,而是这个存在者的向终结的存在。向死而生指的不是活着的人与等候在生命尽头的死亡之间的一种外在关系,人们不是一步步走向还在远处尚未到场的死亡,而是在我们的“走向”本身中死亡已经在场;或

我心中理想的幼儿教师

我心中理想的幼儿教师 我心中理想的幼儿教师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孩子的引航,.教师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然而幼儿教师是最重要的而最容易被忽视的-------孩子的起蒙老师。记得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则变成 ?然而在孩子幼小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和家长。那么怎样做才是一位理想的幼儿教师呢? 幼儿教师应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专业的知识,并细心的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当然专业知识并不是只懂得自己的一点专业,对于专业以外的东西一概不知也毫无兴趣。比如:他们非常缺乏常识,就像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对时事等问题发表的拙劣看法,时常成为人的笑柄。理想的幼儿老师应该胸宽广,富地献身精神,充满仁爱之心,理想

的老师应该能够看到矛盾和缺陷,并立志去解决它,做到公平、公正、公私分明,正确地对待工作中的问题。 (一)爱心 如果一个教师在孩子做错事以后也不告诉原因就斥责或打骂,而不是耐心的讲道理,反而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顽固、冷酷、残忍,会失去自尊心、自信心,给孩子内心世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耐心 对待孩子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耐心,不管你有多忙多烦,都应该做到孩子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在向孩子传播知识和方法时决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该了事,一定都要真实合理,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对社会矛盾和缺陷有辨别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孩子潜在的能力。如果培养出来的人辨别不出人间的好坏和善恶,对世界没有思考的认识,这类人越多将会成为社会的累赘。 (三)责任心 如果一位教师没有责任心,他不管孩子是否来上课了,是否学会了?孩子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他一概不知,这样的教师我想是不会教出好学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忘记自己的责任或对工作不负责,后果不堪设想。 (四)沟通和理解 沟通和理解最重要,不管是家长和老师还是孩子和老师

儿童对生命的感悟,可能来源于对死亡的认识

儿童对生命的感悟,可能来源于对死亡的认识 来源:少年心里事 三岁半的女儿看到妈妈躺在病床上待产,竟然突然间忍不住哭了,嘴巴里不停的说,妈妈,我会想你的。 一个月前,老家有位爷爷辈的亲戚过世,父亲作为晚辈披上孝布服,依次排队祭奠过世的长辈。女儿看到爷爷不见了,穿着一套白色衣服进去之后,一会没有出来,忍不住也流了眼泪,哭了起来,总是问我,我爷爷在哪里? 她是对死亡有很清醒的认识吗?

我不禁思考这个问题。分开离别对孩子而言,是莫大的伤痛。她们不能亲眼看到自己最亲近的人离开短暂自己的视线,或者离开很长时间。否则,他们就会哭闹,或者跟着那个亲人,像跟屁虫一样。 女儿在两岁多的是就问过我们,死是什么? 当时,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像网络上一些流传的类似教育方法一样,告诉他,人死了,就是睡着了,或者就是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不回来课,或者去了一个叫天堂的地方。

因为这些在她生命的过程中都会碰到。睡觉之后都会醒,醒不来的肯定不是睡着了;很远的地方有多远呢?或者去旅游一次就是去了很远的地方;天堂是什么呢?她很有可能接着会问,如果你告诉她是个好地方,就更容易让她困惑,好地方太多了,游乐场就是一个。 这些回答都不能很好的避开她生命中的遇见。真正在被孩子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做的,是,告诉她事实。当我的孩子问我们时,我们告诉她,因为她离开了我们,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离开,就是远离,再也看不到就是一个结果,告诉她,让她知道,她对这些后来就会内化成很多自己的词汇,或者说关键词。例如,你跟她说分别的时候,她可能认为你死了,你告诉她去上班,她一时看不到你,也会认为你死了。所以,她会很伤心,因为她会想到再也见不到你了。

我心中的好老师(8)

我心中的好老师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教师比作蜡炬,赞美他们默默地发光,无怨无悔地奉献,而教师也一直以蜡炬精神来鞭策自己。教师”虽说仅仅一个职业称谓,而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职业行为似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以牺牲自我换来学生的茁壮成长,他们心系学生,他们情倾讲坛。一只粉笔,写下了你辉煌的人生;一块黑板,记录了你无悔的追求;一张讲台,使我们驰骋知识的海洋;一间教室,放飞我们美好的梦想。民族兴亡,国家强盛,追根朔源在于教育,千斤重担,系于教师。教师履行了这个神圣职责,将其这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身上,无悔付出,他们当之无愧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最佩服的老师莫过于谭老师了。教学严谨、学识颇多、幽默风趣的他,教学独特是他一大亮点,他的种种对我影响甚大。 记得昨年,我们班上开办了一次热闹的元旦晚会。晚会上请了几位老师,其中自然也有谭老师。在晚会上我们唱歌、玩游戏、看小品,别提有多开心了。最后到了每个老师献节目的时候,有几位老师硬是推辞了,让大家甚是扫兴。轮到谭老师了,他从容地说:“在新年里祝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虎虎生威。”随后他起身从衣袋里掏出一个蓝色口琴,说:“新年里送大家一首《彩云追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说完,捧着口琴吹奏起来。旋律的优美,让大家听得如痴如迷。我的心也随之飞出窗外,到了空旷的大地上,似乎看见了天空上金黄色的月亮和银白色的云彩……吹完了。我们热烈鼓掌致谢。说实话,当时我真恨不得去买一个口琴来吹一吹,但毕竟没买成。不过我至今还佩服谭老师的音乐才华。 谭老师人挺厉害的,不过他从没在班上打过一个人。因为这样,大家在背后叫他“老谭”,有一次,我上课不专心走了神,不知何时他站在我的课桌前面,大吼一声“嘿”,同时瞪大眼睛严肃地盯着我。当时吓得我不知所措了,心想,“妈呀!这运气也太背了吧!”但他立刻收敛回严肃的神情,用余光向班上扫过一遍,转而笑着说:“刚才我看到有人走了神耶!”然后停滞了三秒又继续上课。太险了,差点就完蛋了!还有的时候,有不想去上早自习的同学,只要一听说是谭老师的课,便立刻起床飞奔到教室。嘿!这就是谭老师的威信和魔力。 课堂上听谭老师讲课真是一大乐趣,他态度和蔼、风趣幽默,他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他讲课很投入、有激情,常常伴随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让我们在轻松愉悦之中学到知识。他与人和写的《金中赋》文辞优美,颇具特色,用其深厚的文学知识把金中的历史、现在、未来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深受感染、倍受鼓舞、满怀希望。他经常将书本知识延伸到现实社会,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戏称“谭氏定律”,别说他的这这“定律”还帮我们解答了好多心中的疑惑,让我们深受教益和启发。曾记得他写过的一篇小诗《露珠》中说到,“你看,那挤得头扁身碎的露珠,钻进绿叶的缝隙,化作不竭的血液,成了生命的续延”。是

对死亡的感悟

对死亡的感悟 我的爷爷于2012年8月30日早晨5点多因肺病离开了人逝,享年80岁。其实他有祝多的舍不得,看他最后一眼时,他还留恋这个世界。可能到最后死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这也是一种要悲。 回忆我爷爷的一生,我认为,他是个极其勤劳、平和、善良、孝顺、爱护子女的老人。在小时候我的记忆里,我爷爷几乎没怎么休息过,一直在劳作。偶尔在晚饭后给我们几个孙子孙女讲讲故事,最初听到朱元璋的故事,就是爷爷给我们讲的。童年的记忆最为深刻,现在回忆最高兴的事,仍然是在童年里,虽然当事生活的比较艰苦。 形容一个人瘦,叫皮包骨头。看我爷爷最后一眼的时候,我真真正正理解了什么叫皮包骨头,真是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太寒心了,太令人可怜了。一个人,如果得了病,非得熬到所有的血、肉、气、神都没有了,才能真正走向死亡。如果让我选择死亡,我宁愿选择以《非诚勿扰2》里的李香山的一种方式,非常之洒脱、超俗,也能给世人留下一个完整的形象。 小时候我对死亡特别的恐惧,现在对死亡却特别的释然,人总归要有一死,什么时候、什么方式我们无法选择,就像我们生一样,但真正要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一样要尽量走的安详些,洒脱些。 死亡其实是生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就像刘胡兰就永远被定格在15岁,赖宁也永远是16岁的青年,董存瑞也永远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伙子,也就像我们单位的陈光,也永远在37岁,不会老不会变。我不知道自己会是一会什么的方式工,但我希望自己到时候能勇敢面对死亡。 我时常在想,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我的一生到底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死了以事到底能给这个世界留什么迹痕,但我到不到答案,我感觉自己既没有给社会带来什么大的价值,也没有推却社会文明的进步,我到底做了什么呢………,我想唯一做对的就是:延续了生命,生了一个儿子 所以,人在活的时候应该尽力活出自己想要的一种生活状态,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也要坦然面对。让我们珍惜属于我们的,但只有一次的生命,生命不可从来,要永于面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2.9.2早7:00

我对死刑的看法

对死刑的看法 1)死刑是不必要的。 如果人们对死刑的恐惧可以消除他们去犯罪的决心的话,那么我想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被执行死刑了,如果死刑是为了消除罪犯再次犯罪的可能性的话,那么无期徒刑完全可以代替死刑。而且无期徒刑可以让罪犯在以后的时间里忏悔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并且改过自新。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培养一个人,如果判处一个人死刑这笔资金则不会得到回报,如果让他在监狱内参加劳动改造的话,这样国家便不会白去培养一个人还可以得到一定收益。 2)死刑并不是约束警示他人的好方法。 设想一个人来到枪决现场观看执行死刑,当罪犯应声倒地后,他一定会想今后一定不可以犯罪,因为犯罪的后果可能是死刑。但一年以后他一定不会再记得那血的教训,因为人总是健忘的,即使死刑给人的刺激十分强烈,但它过于短暂,如果想长时间的警示人们不去犯罪,则需要多次的执行死刑,则需要多次的犯罪,这显然与原本的初衷相悖而且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找另一种刑罚来警示他人这种刑罚一定要有长久性与持续性,无期徒刑就十分合适。相比对人来说一无所知的死亡来说可能永无尽头的禁锢更让人望而生畏,而且这些实例总是存在的。 3)死刑并没有最好的惩罚罪犯。 刑罚的作用之一就是让罪犯为自己的罪行忏悔,而被判处死刑的罪犯甚至连自己罪行的危害还没想清楚就失去里生命,更有甚者在死之前依然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面对枪口时还带着安详与坚定的表情,在他们面前死亡并不可怕,所以就要用比死亡更可怕的刑罚去惩罚那些拒不悔罪的罪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由此可见失去自由比失去生命更加可怕,一个人可以承受一瞬间的痛苦,却禁不住永恒的桎梏。一块石头经过一次击打只会被打碎不会变得圆润,而将其放入河水中,终有一天会变得圆润,人亦如此,面对那些拒不悔罪的人,不如剥夺他永久的自由,为他的忏悔留出后半生的时间,当他坐在寂寞的监狱内的时候他会思考当初的行为,当他思考时便会想明白自己当初是对么错误和愚蠢,以致陷入忏悔和痛苦之中,由此观之,永不休止的痛苦绝对大于一瞬间的痛苦,死刑并没有最好的惩罚罪犯。死刑是存在在当今社会的史前文明的遗迹,而不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产物。马克思说:“死刑是往古的以血还血,同台复仇习惯的表现。”在以血复仇的初期,死者的近亲者会为死者进行复仇,复仇的对象不限于杀人者以及所在的部落。到了以血复仇的盛期对象局限于杀人者以及所在的部落,随着国家的产生,处罚杀人犯的工作就交给了一定的审判者。死刑比一些复仇进步文明,但死刑也是源于以血复仇的,他不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是以血复仇的变种。

我心中最理想的老师

我心中最理想的老师 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 有人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 ; 还有人说,老师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位好老师,有的和蔼可亲,有的严厉而不易亲近,有的善解人意……刘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她的笑容、举动,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每当想起教师这个伟大的名字时,我心里不禁油然而生地想起我女儿的老师刘老师,她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老师。她从不严厉指责和训斥犯错的同学,她总是循循善诱地做好思想工作,使同学们自觉地认识错误。 我女儿的班级里调皮捣蛋的同学较多。记得刘老师刚来教她们班的时候,她们班某些同学上课前还在那边“起舞弄清影”,刚好被老师撞个正着,同学们都以为“难逃此劫”了,老师肯定会大发雷霆。听女儿这样说,作为家长我真担心她们班级的纪律。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却微笑地说:“同学们有此雅兴,怎么不请老师分享呢?”听完这番话,同学们都大笑起来了。没想到,老师抓住这个机遇说:“课前准备是否充分,会直接影响到上课的效果……”老师说完这番话后,同学们自觉认错了。此后,这种现象在她们班销声匿迹了。我过后回想,老师善于抓住机遇,引导教育学生,又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老师真的是用心良苦。 作为教师,我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她像一盏明灯照耀学生前进,启迪学生们走向成功。他们班有一位男同学思想不开窍,做什么都为所欲为,结果什么都“坏”,一无所长。但刘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而是教育和引导他,并且努力地挖掘他的“闪光点”,给他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从上刘老师的第一课时,她就让这个男孩出尽了风头。渐渐地,在老师的“重拳之下”,男孩终于“甘败下风”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各方面都表现不错。还有谁说他一无所长,是“坏学生”呢?他今天有这样的成绩,都是老师引导的结晶啊! 刘老师在思想上对学生循循善诱,在教学上更是尽职尽责。在秋冬交际之时,老师感冒了,咳得很厉害。但她还始终坚持给孩子们上课,虽然她在讲课时声音很小,但学生呢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几次我看见她那憔悴的脸庞,显得疲惫不堪。而老师却不以为然的继续讲课,直至课完。后来,我从其他老师那里了解到刘老师已经连续打了三、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