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比较文学知识

比较文学知识

比较文学知识
比较文学知识

1、为什么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呢?

答:两者不能等同。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的展开的文学研究都属比较文学。(1)比较归属的层次不同,前者指比较意识,属本体;后者仅指一种研究方法。(2)两者涉及的对象不同,前者的研究对象必须跨国家,语言,民族,学科等界限,后者不一定跨这些界限;(3)两者使用方法不同,前者除此比较方法外,还用了实证法,批评法,阐发法。后者仅用了比较法。

2、比较法国学者卡雷、基亚与美国学者雷马克、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定义?

答:(1)法国学派以基亚和卡雷为代表,明确了比较文学的归属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与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法;美国学派以雷马克和韦勒克为代表,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认为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规定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和范围既有事实联系的跨国界的文学关系的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的文学研究,还包括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但没对研究方法做明确规定。

3、布吕奈尔的比较文学定义对法国学者与美国学者的超越。

1982年,法国学者布吕奈尔、毕修瓦和卢梭三人合著出版的《何为比较文学》一书中将法国与美国学派的观点相融合形成新的理论,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只“属于同一传统的几种语言或几种文化”的文学。

4、简析比较文学学科形成的文化背景。

(1)思想观念方面,全球意识的出现,受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研究方法方面,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促使揭示事物之间联系的比较方法的广泛运用;(3)文学发展方面,19世纪各民族文学交流频繁,促使传统国别研究方式被突破,比较文明应运而生。

5、比较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基本主张。

答:法国学派: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讲求事实,崇尚实证,重视考据;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学科上囿于文学专业领域,地域则局限于欧洲;提出“总体文学”一说

美国学派:提倡平行研究的新方法;提倡跨学科研究;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反对“欧洲中心论”;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

6、格义法

佛教进入中土初期时的一种交流“方式”、“方法”,是其传习过程中,借助“外典”(儒家经书)来阐释“内典”(佛经)中的种种概念的“教学方法”。就比较文学研究而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无疑丰富了它的方法论。其“格义”之法,对异质文化文学的互识、互补,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7、如何理解比较文学的本质。

答:比较文学的性质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追问学科性质;比较文学是对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学科(其中一门必须是文学)所作的汇通性学术研究,这是比较文学的本质属性。首先说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包含这样一层意思,它是从历史、理论和批评三个维度进行的全方位综合性文学研究,而不仅仅是文学研究的三个分支——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的任何一支。其次,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定是文学问题;二是追问学科本体;比较文学的本质是以自觉的比较意识为本质的文学研究,比较意识就是指研究者进行文学研究时认同各民族文学之间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而同异共存,和谐共处的思维和观念。

8、比较意识

指研究者进行文学研究时认同各民族文学之间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必然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因而同异共存,和谐共处的思维和观念。它的本质是多元性思维,它是比较文学的本体,一种成熟的自觉的思维或观念。

9、举例说明比较文学的跨越性。

答:跨越性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它是指比较文学研究跨越各种界限并打通指涉对象的特点,具体包括族际性,语际性,科际性和跨文化性四个方面。它是比较文学的本质即自觉的比较意识的外在表现。(1)比较文学的跨民族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分属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各个民族的文学现象,如分属英国和法国的英吉利民族文学与法兰西民族文学都属此列。二是同属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种民族文学,如美国境内的黑人文学,犹太文学,中国境内的汉族文学,藏族文学等。(2)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跨越语言的文学研究,语言是民族的第一要素,跨语言和跨民族是基本一致的,但也有例外,如跨民族不一定跨语言,如英国、美国等都使用英语,跨越这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学就没有跨语言;再如,跨语言不一定是跨民族,如对用多种语言创作的作家的作品,虽跨了语言,却没有跨民族。(3)科际性是跨越性的一方面,如描写亨利·詹姆斯小说中某个人物,根据佛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吧这个人物的轮廓勾勒得条理清晰。(4)跨文化性是特指跨异质文化。如中国学派对跨异质文化的研究。

10、世界文学

最早由歌德在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是专门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学共同存在的最普遍的根本规律,它一般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注重在历史横断面的共时性上,对波及各个民族与各个国家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进行研究,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等。

11、比较文学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比较文学的开放性表现在三方面:第一,从学科意识层面说,比较文学是一种以世界胸怀和国际眼光展开的文学研究;如美誉哦学者勃洛克在一次演讲中说“比较文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广阔的,开放的”;第二,从研究对象和范围来说,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史实际上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不断增多,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的过程。如美国和法国学派的学者自觉打破“欧洲中心论”或“西方中心论”把目光转向了东方。第三,从研究方法层面讲,比较文学研究在方法方面的应用也体现出鲜明的开放性;如法国学派运用实证法;美国学派运用批评法等。

12、何谓可比性?如何理解可比性因素?

(1)“可比性”指那些具有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比较研究价值的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能够被比较研究的特点,特性。可比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学也一样,各民族文学之间,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总是存在着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可比性有些是显形的(亲缘关系)有些则是隐形的(类同关系,学科交叉关系)隐形关系不可能用考据实证的方法来认识,但可以“把问题提到一定范围之内”“提出一个特定的标准”,文学现象的可比性就显现出来。如阿Q与堂·吉诃德表面无法相比,但从内在精神(精神胜利法)来看,就可发现它们的可比性。

(2)可比性因素是指具有可比性的成分或事物,它是比较文学研究所涉的对象。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的核心部分就是可比性因素问题。可比性因素的特点是:第一,它必须同时具有文学性和跨越性两种属性;第二,它必须是两种以上的文学现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不仅仅是它们之间表面上的相似点;第三,必须是主客观的统一,他必须包含主观和客观的两个方面的成分。可比性因素分为四类:事实关系,类同关系,交叉关系,互补关系。

13、阐发法

又称格义法。指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批评方法来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或作品的方法。由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最早提出。

14、如何理解影响的含义及隐含性特征?

(1)影响指一种民族文学的演变过程或一个作家创作中外来因素。它具有外来性,隐含性,综合性的特点;

(2)隐含性特征是指与作者的气质,民族特色有机融合后变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精神性存在的内容。

15、负影响

指吸收外国文学来反对本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如中国现代文学中,郭沫若受戈尔泰惠特曼和歌德的影响,创作新诗《女神》等,不仅从内容上反应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叛逆和反抗,而且冲破了中国传统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等。

16、虚假影响

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造成了影响,而这种影响已经变形甚至歪曲。这类影响大都体现在改编,模仿的作品里。如法国作家伏尔泰把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为《中国孤儿》在欧洲舞台上演,表现的是启蒙运动张扬的个性和理性,一反原作忠奸斗争和善恶因果报应的主题。

17、影响研究

指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存在的事实关系的研究,旨在揭示文学交流对民族文学的影响及其发展规律,以实证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是比较文学最基本的研究类型和领域。由法国学派倡导。

18、如何评价传统影响研究?

传统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概况为放送者,传递者,接受者三者的关系。

其贡献是:(1)关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之间的联系,突破以往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研究的局限,开启新的研究视角,开拓新的研究领域;(2)实证法严谨科学;

其局限:(1)视比较文学为国际文学关系史与历史科学,强调历史性,蔑视文学性;(2)清理影响研究的路径,强调外部研究(可见事实),轻视内部研究(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3)突出影响的放送者,视比较文学为文学外贸,暗含民族沙文主义,有违国际主义;(4)强调实证法的科学含义,无视其美学意义;

19、誉舆学

又称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角度研究一个作家,一个作品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影响,由法国的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中最早提出。

20、渊源学

又称源流学,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去追索放送者,即寻找作家作品在思想,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国外来源,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21、译介学含义及其与一般翻译的区别;

译介学:指对文学交流中翻译的研究,目前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

区别:(1)研究范围不同,前者关注一切翻译现象;后者文学翻译现象;(2)研究角度不同,前者从语言转换角度探讨翻译的技巧,或对翻译现象进行理论阐发,属于微观研究;后者从文化活动的角度审视译者,译作在不同民族文学交流中的作用,属于宏观研究;(3)研究重点不同,前者关注语言转换活动中语言的准确性以及相关理论如等值论等问题;后者关注语言转换活动背后不同民族文学与文化的交流状况,如交融等,不涉及价值判断;(4)研究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指导翻译实践;后者探讨译者与译作对不同民族文学交流的作用;

22、何谓创造性叛逆?举例说明文学翻译中创造与叛逆的关系。

(1)创造性叛逆指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它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和环境。最早由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提出。

(2)翻译的叛逆性指把作品转换成新的语言形态,且在转换过程中出现删减,添加或改变原作等叛逆行为,因而对原作有所背离;翻译的创造性指译者从译言环境中选择能够激发读者产生与原语作品相同或相似的词汇,因而成为一种再创造。

(3)关系:创造性和叛逆性在文学翻译中具有不可避免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其根本特点是把原作引入到一个原作者没有料到的接受环境,并改变了原作者最初赋予作品的样式,并且改变了原作者原先赋予作品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叛逆的主体是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在诗歌翻译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在诗歌这一独特的体裁中,高度精炼的文学形式和无限丰富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保存了内容,却破坏了形式,照顾了形式,却又损伤了内容。如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在翻译杨巨源的《城东早春》时,将新春译为early may 因为中国和欧洲的时序景物不同,在中国五月已经将近暮春,所以这样的译法是对原诗的叛逆。但这种叛逆并非出自译者的本意 译者这样译恐怕是出于押韵的需要 不得已而为之。

23、举例说明文学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现象。

归化和异化是个性化翻译的两个特征。

(1)归化指用译语文化吞并原语文化;它的表面现象是用极其自然、流畅的译入语去表达原著的内容,但是在深处却程度不等地都存在着一个用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问题。如严复用桐城派典雅文言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的饱含激情之文;林纾翻译雨果《九三年》标题为《双雄义死录》;

(2)异化是指让译语文化屈从于原语文化;如庞德翻译李白的《古风十四首》中的诗句“荒城空大漠”为desolate castle,the sky,the wide desert , 这是译者有意仿效中国古诗的意象并臵手法,它甚至还触发了美国的一场新诗运动。

24、形象学

它是研究一国文学中的他民族或异国形象,以及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分支学科,是影响研究的分支,由法国学者卡雷首倡。

25、举例说明异国形象的特征。

(1)形象是形象制造者的情感与思想的混合物,他常常是对现实的扭曲;(2)形象是对形象制造者所属的文化现实的折射;(3)形象是象征性语言,是被程序化了的符号;如曾朴《孽海花》中的俄国虚无党群体——夏雅丽等,以及日本浪人群体——小山清之介,小山六之介兄弟,下女花子等

26、社会总体/集体想象物

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

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它分为

意识形态型和乌托邦型两类。

27、套话

意为铅板,此指一民族长时间内反复使用以描写异国或他民族特征的约定俗成的词语,是作为象征性语言的形象的重要形式。它的特征是一是陈述集体知识最基本和最小单位,单义;二是暗含“我”和“他者”的对立和等级观念。

28、举例分析异国形象类型。

(1)意识形态型形象:指认同本民族文化,强化本民族身份,从而使想象中的自我支配相异性的异国形象,是以自身文化的优势去蔑视异域文化,从而加强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和凝聚力,其特点是丑化或妖魔化异国;如英国文学中的意识形态式的中国形象,是英国文化投射的一种关于他者的幻想,它并不一定再现中国的现实,而只是不同时期英国作家对英国社会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对中国的想象。小说家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续编》中主人公鲁滨逊又一次踏上了海上漂泊的历程,这一次他的目标是遥远的东方(中国),经过千辛万苦最终到达,笛福借鲁滨逊之口发表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偏见。有几段描写集中地对中国的贸易以及城市规模进行了肆无忌惮的嘲讽,并试图借助鲁滨逊之口来颠覆几个世纪以来英国人对中国的崇敬与向往之情。(2)乌托邦型形象,指背离本民族文化,用相异性的社会替换本社会和自身文化而塑造出的异国形象,是通过对他者的肯定来批判自我,从而达到对自身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进行修正和调整的目的。其特点是美化或神圣化。如英国文学《曼德维尔游记》中创造出一个东方情调的象征着世俗乐园的契丹形象,对中世纪的英格兰有着更深层面的意义。中世纪末主宰英国的是基督教,基督教藐视财富,圣经宣扬不要为自己积累财富。如果不改变基督教藐视财富的思想观念,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起来。此时的英格兰非常需要一个物质化的异域形象,作为人们超越自身基督教文化困境的启示。曼德维尔在游记中对契丹的财富与君权的渲染,向中世纪晚期贫困混乱的英格兰展示了一个人间天堂,被束缚在沮丧的现实中的人们的幻想从人性的深处被点燃。。因此,游记所塑造的中国形象是否真实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个最初的中国形象中,我们可以发现投射到中国形象中的西方中世纪文化所压抑的欲望,看到在最初的中国形象中隐喻表现的西方文化精神。

29、误读。

阅读学中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含义的误差性阅读,此指接受者按照自身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接受外国文学时产生的偏差性理解,反映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其研究价值是:有助于了解接受者对外来影响源的选择,背离与改造情况,以及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

30、接受研究对影响研究有何刷新?

(1)研究重点转向:传统影响研究着重关注影响的放送者,接受研究重点关注影响的接受者;(2)研究范围拓展:传统影响研究者着重清理影响的传播路径,偏重外部研究;接受研究关注接受者的接受意识,偏重于内部研究,变单向为双向研究;(3)研究方法转移:清理外国文学被接受的路径,用实证法;研究作家对外国文学解读,用批评法;研究接受者所处环境和性因素对接受行为的规约,用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方法。

31、平行研究

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类型和分支,探讨不存在事实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类同关系,以揭示文学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由美国雷马克首倡。

32、缺类研究

指对某民族缺乏其他民族普遍文学体裁或文学类型的现象的研究,以探讨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特征的差异。此为文类学研究热点。

33、类型学

是指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所存在的诗学品性的类似,契合等类同现象的研究。由苏联日尔蒙斯基首先提出。它是研究文学现象中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不受文化、语言、国度、时代的限制,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大体相似的背景下,基于共同的思想意识、共同的审美体验、共同的艺术思维而产生的共同的诗学品性(文学流派、体裁、主题、风格)。

34、主题学含义及其与一般主题研究的区别。

(1)主题学指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研究同一题材,情节,主题,母题,人物形象,意象,套语等在不同民族文学间的表现,及其流传,演变情形,从而理解不同民族文学的特点。源于德国佛伦泽尔和美国列文系统阐述。

(2)区别:(1)两者所指主题含义不同:前者指前者包括题材,意象,人物形象,母题和主题等;后者仅指作品的主旨;(2)两者研究的对象不同:前者探讨同一主题在不同民

族文学中的表现,及其流传和演变情况,以了解作家用意与民族文化品格;后者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探究作品主题。(3)两者归属不同:前者属比较文学研究,后者属国别文学研究。

35、何谓母题?举例分析它的特征。

(1)母题指文学作品中反复描写的人类基本的外在行为,精神现象与自然现象,是作品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单元和主题单位。如生死,离别,战争,悲秋,爱情,思念等。

(2)特征;(1)客观性,即不带主观倾向,没有褒贬意义。如战争,爱情等。(2)不可再分性,母题多为单个的词,无法再细分;如复仇,战争,爱情,生死等细分后不能表达原意。

36、举例分析主题和母题的关系。

(1)母题是主题的构成要素,一个主题常常是由若干个母题组合而成的。如《俄狄浦斯王》通过神谕,不相识的父子之战,猜谜,放逐等母题结合成人与命运搏斗的主题;(2)母题具有客观性,不提出问题,主题带有倾向性,明确提出问题。如”战争“无倾向,如荷马史诗;“战争残酷”则具有倾向性,如《西线无战事》;(3)母题是对现象的普遍概括,数量有限;主题是对个别现象的表达,数量无限;(4)从语言形态看,母题多为单个的词,表达意思不完整,主题多是词组或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观念;母题是一篇文学作品中较小的单位,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通过若干母题的组合表现出来,母题具有客观性。倘若将母题与主题相比较的话,其主要差别就是:母题是具体的,主题是抽象的;母题具客观性,主题具主观性;母题是基本叙事句,主题是复杂句式。比如同样展示战争的两部电影文学作品《红日》与《珍珠港》,前者的主题是通过解放军打垮国民党王牌师的事件,宣扬了革命战争的正义性。后者的主题是通过日本军国主义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事件,渲染了战争摧毁人性美好的东西。而前者后者的母题就是两个字:战争。这样分析电影文学《红日》与《珍珠港》各自的主题母题,其差别十分清楚了。这里所说的母题“战争”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该两部作品中小到不可能再分的组成部分。而“革命战争的正义性”及“摧毁人性美好的东西”就具有主观性、抽象性及复杂句式特征了。

37、比较诗学

是1960-70年代确立的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分支,通过对两种或多种文学理论的范畴,标准,原则等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学的共同本原。代表作有朱光潜《诗论》,钱钟书《谈艺录》等。

38、跨学科研究

又名科际整合,是从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中揭示各种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尤其是文学的独特性,由美国雷马克最早提出。代表作有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等。39、举例说明跨学科研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一指跨学科研究必须是系统的而非随意的;二指文学以外的学科必须是独立连贯的,而非零碎的知识引证;如研究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与历史学的关系,必须将戏剧文学与历史学科作为对等的比较级,必须就某一方面系统地介绍两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历史的叙述方式(实录,全面)与戏剧的叙述方式(虚构,个案),辨别两者之间的异同。(2)文学性原则:跨学科研究始终将文学问题视为关注焦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凸显文学的特质。如对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与历史学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文学与历史学的异同比较上,最终目的是为了弄清戏剧艺术的特质。

40、论神思和想象。

“神思”与“想象”,其共同要义都是指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艺术构思。“神思”首见于宗炳的《画山水序》。刘勰将“神思”视作“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写出了《文心雕龙》之《神思》篇,对“神思”的功能、特征、方法及其诗人才性之关系作了深入而详细的探讨。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思维研究的最高水平,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神思论的成熟。

西方的想象论萌芽于古希腊,由古罗马史学家普罗提诺第一个明确讨论艺术想象,提出了“用心来创造形象”的艺术想象论。

从思维特点和美学特征上看,“神思”和“想象”有诸多相通之处:1)都具有无限性、自由性。2)都离不开主体情感的巨大推动。3)都具有形象思维的特质,既不脱离形象,又超形象。4)都与艺术家的主体修养有密切关系。

“神思”和“想象”的理论分野:

A. 审美态度不同。中国人谈“神思”,强调的是“虚静”、“养气”,艺术家要排除心灵内外的一切杂念,精神净化,审美注意力集中于艺术构思,从容率情,优柔适合。西方人论“想象”,注重“快乐原则”,追其喜悦、热烈乃至柏拉图式的“迷狂”。

B. 审美理想不同。中国的神思论注重主观情感的激发,“虚静”不是目的,“虚静”之中,正是求其神旺精爽,灵感爆发,最终达到“畅神而已”,“畅神”是目的。西方的想象论强调以形象去思维,目的却是为了表现某种理性内容,即“通过想象的活动,艺术家在内心中把绝对理性转化为现实形象,成为足以表现他自己的作品”,而情感不过是使理性内容和现实形象渗透融合的助推剂,理解力才是“常醒”的。所以,西方人讲“生气灌注”,讲“移情”,强调“想象的活动有它一定的规范。”

总之,“神思”与“想象”存在着可以互补的历史和美学的反差。从艺术构思的本来面貌说,“神思”是可以与“想象”画等号的。

41、试将沈从文与梭罗进行比较研究

①同属于浪漫主义流派,都受到道家影响,追求个性自由、崇尚自然美和人性美。《边城》和《瓦尔登湖》是他们独立人格孕育出的两株奇葩。

②一、自然的回归:沈从文《边城》“神在自然”;梭罗《瓦尔登湖》超验。

③二、世俗的叛逆:自由中立,凭良知行事。批判物欲膨胀,人性扭曲。

④三、孤独的守望:坚守精神家园,追求生命中的至善至美,孤独而芬芳,一个英年早逝,一个淡出文坛,作品却成为文学经典。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比较》(提纲)

前言

批评不是批评的目的。

一,现代、当代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环境

1,1百年轮回;1,2 30年的断层;1,3 现代文学创作的知识分子化以及潜革命化;1,4 当代文学创作的伤痕起点、先天不足及其异化;

二,现代、当代文学作者的知识结构以及价值观的区别

2,1西方文化的鲜花在封建的牛粪上怒放;2,2 不知不觉中的狼奶哺育出不完整的人;2,3 愤怒是当代文学的2,4 在栏架前因伤退却的当代文学;

三、现代、当代文学的传承和类同

3,1 在拒绝人文精神的土地上发育不良的物种;

3,2 对强权或物质的臣服是现、当代文学的殊途同归;

四、百年文学的未完成越狱;

4,1 十年黄金时间对三十年的反动的反动;4,2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千年政治宗教造成的一种群体症候4,3 摸着石头迷失在路上;

五、扭曲了的当代文学之路5,1 全民的泛物质化,告别阅读时代;

比较文学_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 渊源学: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畴。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例: 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影响研究: 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 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例:元杂剧《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 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它以跨越性的宏阔视野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及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畴,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文类学的研究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套话: 美国学者瓦尔特·利普曼在《公众舆论》分析套话是“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形象”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5分×3、填空2分×12、简答7分×3、材料分析10分×1、论述15分×2 1.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 1886,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p5) 2.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p10) 3.教堂山会议: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 第二届年会,(会上韦勒克宣读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定义”发起了大胆的挑战。韦勒克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确认的术语,指的是超越国别文学局限的文学研究。”(p12) 4.有人认为,是美国学派提出了比较文学的“比较”——平行研究。(p10) 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色是跨文明研究。(p20) 6.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提出了历史类型学的观点与方法。(p27) 7.中国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p27) 8.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 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p30)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p31-p32) (一)同源性,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传学和渊源学。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同源性成为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体系可比性的基础。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二)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鱼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了“他国化” 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三)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答案、经验指南、笔记讲义、(汇总贴)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类(723中国文学史、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考研备考指南 723和936参考书目 723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 北师大文学类723笔记是依据北师大指定的参考书目,主要包括: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中国文学史》张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邹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北师大文学类936笔记是依据北师大指定的参考书目,主要包括: 《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3版 《外国文学史(西方卷)》匡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王向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建议同学们先将参考书浏览一遍到两遍,务必要做到对需要考察的内容有所了解,对整个参考书的框 架结构以及主要的观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在看熟书之后,就可以看笔记了。结合笔记一定要再回到书中,把笔记和书融为一体,反复的理解并记忆,将知识点消化于自己的脑中。由于这份专业课笔记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各位仍然要拿起笔,在本笔记的基础上按个人需要作一些修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到冲刺阶段,笔者相信每位同学手中的资料已经是独一无二的了。 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建议大家在对专业课比较熟悉的时候,才可以把真题 拿出来研究研究了。首先,要研究真题的考察范围、题目难度、试卷模式和出题趋势,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大致判断接下来的复习方向和思路。其次,要研究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不是去背笔者给出的答案,而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1、比较文学的定义: 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 法国学派:主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 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 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 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 (1937戴望舒中译本) 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 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 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 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严谨的定 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 密的方法体系。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围是超一国围之的,多国的 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 最大不同:跨学科) 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韦勒克《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 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 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b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c列文对“主题学”的界定和实践 ⑥缺点: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2)跨学科比 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 独立性消亡。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双向阐发研究。最先由我国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精品文档)_共19页

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 出题范围:教材及课件上的知识点 重要考点: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文学性、可比性 定义之争,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学科相关的定义(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 第二章 中西比较文学发展史、学科建立的标志,教堂山会议、比较文学的危机 第三章 定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接受研究、阐发研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平行研究(具体判断哪些研究是平行研究) 阐发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案例) 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接受研究与渊源学的区别) 第四章 定义: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媒介学(译介学)、比较诗学 主题与母题、题材、人物与主题 文类的划分及其标准(中西方文类划分情况) 缺类现象中国是否有史诗?中国是否有悲剧? 形象学研究的对象:异国异族的形象(他者) 辨析: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是否就是形象学研究的对象? 媒介学、译介学翻译史上重要的译者、翻译思想,翻译中的文化现象 比较诗学(名词)诗学概念的含义、中西诗学是否可比?

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问答 一、单选题(出25题,每题1分) 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中说“比较文学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的学者是 A A、季羡林 B、钱钟书 C、朱光潜 D、胡适 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 B A、可比性 B、文学性 C、宏观性 D、开放性 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C A、伏尔泰 B、斯达尔夫人 C、歌德 D、雨果 日尔蒙斯基将比较文学称作 C A、比较文学 B、比较诗学 C、历史比较文艺学 D、文学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教学思路 [摘要]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实例。将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既能形成较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又能彰显教学改革实践中比较文学课程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开教学实例研究,以期实现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瑶族文学;实例研究 比较文学课程是当代高校中文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比较文学相对其他分门别类的文学课程而言,其最鲜明的课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跨区域,这一课程特色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通识指向,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将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课程实践,有着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地缘优势。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大多来自广东省连南、乳源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其对民族文学加入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清晰。因此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瑶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较文学教学与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研究。 一、教学目标

无论在以文学文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还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始终有着通识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学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确具体。本人在教授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既经历过作为选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也经历过作为必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文专业本科和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虽然都有比较文学的课程,但前者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而后者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因此教学目标也因课程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经参考了部分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实例,力图克服学生因教学目标不甚明确而产生的学习难题。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反馈该如何看待这门学科的意见。不仅是教材五花八门,而且类似于古代文学教学纲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齐。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疑虑随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比较意识,对于不同文化的宽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过程中较为敏感的思维方式。相对于集中讲解枯燥理论和单纯灌输西方文化的单调性,本人发现,从区域特色出发,加入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内容,显然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比较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在参考其他民族类院校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本人发现,以罗庆春教授为主导的西南民族大学的比较文学课程研究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学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境外少数族裔文学如拉美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亚洲各国文学等的比较研究,致力于通过对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中外文化的平等对

比较文学四套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 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 的。 二、简要回答:(3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2、什么是“期待视野”?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 三、论述:(54分) 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填空:(16分) 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世纪年代。 3、渊源学分为,,, 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和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跨越性和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 和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 二、简要回答:(30分) 1、什么是题材研究? 2、什么是“文学误读”? 3、什么是“套话”? 三、论述:(54分) 1、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世纪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 的。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 括、、、接受学 和。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 8、《原始文化》的作者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 2、跨文明阐发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 4、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试论述诗学与比较诗学的区别和联系。

新版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 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23)中外文学(823)比较文学概论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 (724)中外文学(823)比较文学概论 参考书目为:

1.外国文学参考书上下两册 2.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 3.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杨乃文、乐黛云:《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5.杨慧林、高旭东:《比较文学实用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于英语复习的建议 考研英语复习建议:一定要多做真题,通过对真题的讲解和练习,在不断做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于自己不熟练的题型,加强训练,总结做题技巧,达到准确快速解题的目的。 虽然准备的时间早但因为各种事情耽误了很长时间,真正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暑假学习时间充分,是复习备考的黄金期,一定要充分利用,必须集中学习,要攻克阅读,完形,翻译,新题型!大家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猛搞学习。 在这一阶段的英语复习需要背单词,做阅读(每篇阅读最多不超过20分钟),并且要做到超精读。无论你单词背的多么熟,依然要继续背单词,不能停。 真题是木糖英语的真题手译,把阅读真题争取做三遍,做到没有一个词不认识,没有一个句子不懂,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每道题目选项分析透彻。 完型填空的考察重点就是词汇辨析,逻辑关系,固定搭配和语法等。完型一般放在最后一步做,所以时间有限,不需要把文章通读一遍,只要把握首句,即文章的中心大意,不要脱节文章主题意思即可。 做题的时候多联系理解上下文,精读空格所在句,根据前后的已知信息寻找相关的线索去选择合适的单词,所以建议大家练习完形填空要注重思路和寻找文章的线索。另外,要注重固定搭配与常见词组,完型填空常常和搭配有关系,平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ht 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地域,跨语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有可能是填空) 2文类学:是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民族文学形式的种类,类型以及文学风格进行的比较研究,属于文学批评的一支. 3主题学:发轫于19世纪德国的民俗学研究,既属于影响研究,也属于平行研究.其强调的是不同语言,民族,时代的不同,作家对于同一主题(包括主题,题材,情境,人物,意象,套话)的不同处理. 4母题: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时间,空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等等 5题材研究:通常指构成一个完整故事或情节的素材,比较文学中指研究不同语言,民族,时代的作家对于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如大洪水神话,人蛇恋. 6情境研究:文学中常见的特定情境(三角恋,人鬼恋,不相识的父子之战)以及不同作家对于基本情境的不同处理研究(爱情与职责,道德,伦理等) 7意象研究:指某一民族,国家中某种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形式或文化形象. 8译介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异质文学的翻译互动研究.(探寻翻译及其翻译以后) 9形象学:是指在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形象”,诸如”晚清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以及”战后日本文学中的美国形象”. 10社会集体想象物:全社会对于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11比较诗学: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文艺理论为核心内容的研究领域,着重于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学问。 12历史类型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受到进化论的影响。研究的时空不一,但在美学上有价值,诗学上有共通性文学现象的一门学科。 13文学流派: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14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潮流。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3

第一章比较文学入门 1、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惇刘象愚 2、比较文学的特点? (1)跨越性:跨越语言、民族、文化、学科。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断比较文学的最基本的标准。 (2)比较性:约定俗成的专业学科的名称,具有特殊的学科意义。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应把两种文学体系化、内在性的汇通作为比较文学衡量的标准。 (3)文学性:立足于文学之本;通过与其他文学的沟通和交流来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 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文学本体,把文学放在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参照框架下来彰显文学特征。 (4)开放性 (5)理论性 3、比较文学的意义? (1)开拓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新视野: (2)促进异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互识、互证、互补。 互识:对不同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认识别人,也认识自己。 互证:中西各有自己的见解,寻求理解,必须对话,互相对比参照。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相同和不同的解答,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互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取营养,取长补短,谋求新发展。多种文化的比照和对话,结果不是多种文化的融合,相反这种比照对话使各种文学的特点得到彰显,更显其真面目真价值。 (3)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 第三章比较文学学派 1、法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1)主要观点: 1)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 2)讲求事实,崇尚实证,重视考据 3)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 4)学科上囿于文学专业领域,地域则局限于欧洲 5)提出“总体文学”一说 (2)评价: 优点: 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缺点: 1)狭隘、机械,过分拘泥于实证、考据,过分强调事实联系而相对忽视了作品内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2)欧洲中心意识,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研究范围局限于欧洲范围,使东西文学的比较显得不可能 2、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1)主要观点: 1)提倡平行研究的新方法 2)提倡跨学科研究 3)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 4)反对“欧洲中心论” 5)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 (2)评价 优点: 1)美国学派突破了法国学派的机械保守的实证对比较文学的束缚,使比较文学获得了生机; 2)美国学派扩大了比较文学的范围,不仅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也使中西文学比较成为可能; 3)美国学派重视作品的文学性,更接近“文学内核”。 缺点: 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

比较文学期末 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填空 1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的建立,有些事件值得一提,如: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的专著《比较文学》问世,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1900年巴黎召开的国际性文学会议把“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列入议题。同年,贝茨编定了《比较文学书目》 2 第一个系统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梵-第根,他的《比较文学论》 3 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韦勒克列文雷马克韦斯坦因 4 林纾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萌芽有特殊贡献。 5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有影响研究平行阐发接受研究四种。 6 中国比较文学萌生于西晋时期,当时佛教界产生的一种“格义”研究法,是渊源 7 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篇》前四册问世,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 8响研究还可以从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三方面研究。 名词解释: ?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类型之一。由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最早提出,是法国学派的基本特质。它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影响的超越国界存在说,影响的事实联系论;影响的历史意识论;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它的研究步骤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影响存在的提出;材料的搜求和考订;假设的证明;影响的深入研究。影响研究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挑战,但是其贡献和作用是巨大的。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之一,是继影响研究之后出现的另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类型,是比较文学学者新开拓的一个领域。是美国学派基于对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批评而创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益结论。 它提出了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和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作家、作品的比较。平行研究是注重文学性的一种研究。 ?比较诗学: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中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它是近20年来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新提出的名称,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它与一般的文艺理论研究不同,它要求研究者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有国际的角度,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关键是要脱离本民族文化体系的“模子”,站在更高层次上来探索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中西诗学的比较。比较诗学的领域极其广阔,是十分具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 ?文类学:文类,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样式。比较文学的文类学,指的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对于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研究者发现,有些文类在一个民族文学中产生之后,流传演化的历史轨迹往往可以在不同的民族文学中找到;不同民族文学的类型也有许多是相似的。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类型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就是“文类学”。 ?形象学:形象学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它的研究对象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它脱胎于影响研究,诞生于法国。它关注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但并不要求从史实或现实求证像不像,拒绝将形象看成是对文本之外的异国异族的原样复制。它的任务,就是探索异

2018年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0501)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年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0501)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人文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文学[05]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中国语言文学[0501]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 203日语或 241德语或 242法语 ③613文学基础 ④856中国文学史 2、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四、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要略》人民文学出版社童庆炳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 《文学理论要略》人民文学出版社童庆炳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郭绍虞 《中国文学史(1-4卷)》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世纪中国文学史(1-2卷)》中山大学出版社黄修已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一、选择与填空 1、比较文学首先诞生于19世纪末 2、19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比较文学才正式诞生,诞生的标志由有三个:一,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二,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三,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 3、率先开展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是旅居国外的一批华裔学者,如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等。 4、叶维廉更注意从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汇总寻找突破点,以清理文学理论架构中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寻求共通的文学规律,从而提出了关于“模子”寻根的理由。 5、1976年,古添洪、陈慧桦主编的台湾第一本比较文学论文集《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出版。后来古添洪在《中西比较文学:范畴、方法、精神的初探》一文中,把这类研究称为“阐发法”。 6、1983年后,台湾陆续出版了叶维廉主编的《比较文学丛书》11种,可以说是十余年来台港比较文学成果的以此检阅和总结。 7、1979年钱钟书《管锥编》出版,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复兴开始的标志。 8、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全面复兴。 9、法国学派提出影响研究,美国学派提出平行研究,中国学派提出阐发研究,苏联学派提出历史类型学。 10、文学三分法:抒情、叙事、戏剧四分法:小说、戏剧、散文、诗歌 11、平行研究的主要内容: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 12、影响研究分为: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 13、(法国学派——影响研究)法国比较文学的领袖梵.第根是这样理解比较文学: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历史科学的特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美国比较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雷马克下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亚牛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二、名解 1、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门诞生于19世纪末期的年轻学科,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门“显学”。第一,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种类。它不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不包括文学创作,而只是一种文

比较文学案例分析

比较文学案例分析 ——以《梅花与暗香:中日咏梅诗的文化差异》为例 【摘要】比较文学自其发展以来,在文学各个方面的比较都有广泛的运用,进行文学间的比较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进步。文人对咏梅诗在不同国家间差异的比较也已经有了较多的专论。本文就中日两国咏梅诗的异同这一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了解其采用的比较研究的方法——影响研究法,并分析其怎样以文化的角度比较中日咏梅诗的差异。 【关键词】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咏梅诗文化差异 比较文学是一门将研究对象自觉地由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学扩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学中进行“跨文化的”综合性考察和研究的学科。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陶曷因,著此文对中日咏梅诗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运用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比较方法——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是建立在各国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学交流与影响这一事实基础之上的,事实联系是影响研究的前提,即国家民族之间存在过文化交流和作家接受外来干涉文化影响的客观事实。陶曷因先生即在本文中清楚地指出日本咏梅诗吸收了中国唐宋文学的“营养”成分,许多和歌诗人在和歌的构思和用词上都借鉴了中国咏梅诗。但由于不同的地理、历史等文化因素,中日两国之间的咏梅诗在意境、情趣、蕴涵的文化上又存在很大差异。 唐宋文化远播邻国,对毗邻的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咏梅诗就是很好的证明。文章中指出,据中岛贵奈介绍,在日本人写的咏物诗中,咏梅诗占很大的分量。在安永六年(1777年)出版的《日本咏物诗》里咏梅诗是“花”中之最。概观《日本咏物诗》所收录的《梅花咏》就可以确认日本和歌诗人受到了中国唐、宋诗人的影响。在二十九首咏梅诗中,其中可见“白梅”、“红梅”、“梦梅”、“照镜梅”等诗题,很明显是模仿中国的咏梅诗而作。接着,作者从中日咏梅诗的“梅花”与“暗香”、中日咏梅诗的诗词特色、中日诗歌中“梅花”意象的文化蕴含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最早使比较文学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在意大利,1871年,桑克蒂斯开始主持比较文学的讲座。 ●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 ●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和理性发起挑战。 ●1937年,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 ●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在西方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巴斯奈特是宣判比较文学夭折的第一人。 ●翻译文本研究:勒菲弗尔“操控理论” 3.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 4.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5.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6.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设形象学研究——“人们眼中的异国”一章,这是对形象学研究进行确认的最早的一部概论性专著。 7.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8.美国学派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典型代表——韦斯坦因的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 10.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11.文学变异研究的四个层面:语言层面变异研究、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化变异研究。 12.平行研究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平行研究主要有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 13. 渊源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式:印象的渊源、口传的渊源、笔述的渊源、孤立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14.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字资料媒介。 15.翻译领域的常见现象有直译、转译;常见形式有直译、意译。 16.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是文化过滤。 17.译介学的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 18.平行研究的种类: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 19.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 20.用西方文论阐发中国文学的做法被台湾学者总结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阐发研究”。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1.比较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了解)【选择】 1)人民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3)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2.“比较文学”的定义【选择】【简答】 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的目的实质上是研究不同文学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规定只许研究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超过两国即超出了比较文学的界限。 他为两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设计了一个“经过路线”: 起点(作家、著作、思想)——放送者 到达点(另一国的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或某一页、某一思想或某一情感)——接受者 沟通二者的媒介(个人或集团,原文的翻译或模仿)——传递者 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中的所谓“比较”,并不是一般方法论意义上的比较,而是一种观念,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一种研究工作中的基本立场,是指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 3. “四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填空】 4.三个文学关系【填空】【简答】 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价值关系——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它们的相异和相同都有某种可比性,因而具有研究价值 交叉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阐发的关系 5.比较文学的开放性【选择】【简答】 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传统文学研究:作家——作品 比较文学: 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文学不仅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而且具有迅速接纳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 6.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填空】【选择】【简答】 国别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概念相区别的文学,例如,中国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美国文学等。 民族文学——按民族区分的文学。

第四讲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案例:鹅笼故事的渊源学及跨学科考察

第三讲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案例之一:鹅笼故事的渊源学及跨学科考察 一、“渊源”、“影响”及实证 约瑟夫·T·肖《文学借鉴与比较研究》:“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一个作家所受的文学影响,最终将渗透到他的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从而决定他们的作品的基本灵感和艺术表现,如果没有这种影响,这种灵感和艺术表现就不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或者不会在作家的这个发展阶段上出现。” 在考察作品的外来影响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有二: 1)一部作品所受的影响,往往难以单纯出自某一部外国作品。 约瑟夫·T·肖举二例说明:“普希金在自己的文学生涯的每个阶段中,就吸收发展了拜伦的浪漫诗体小说,莎士比亚的历史悲剧和司各脱的历史小说。”“在一部作品中可能同时存在一系列的影响。例如在《卡拉玛佐夫兄弟中》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塑造德米特里、伊凡和佐西玛神父的形象时,就分别受席勒、歌德和《帕芬尼修道士的游历》的影响,但整个作品又完全是他本人的,他所运用的这些影响只是大大丰富了这部作品。” 2)作品的类似,并不一定就能证明其间存在影响关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举了两个经典性的例子:一是易卜生。1895年,曾有人说易卜生并不是独创性的,他的社会的和道德的思想全都可在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作品中找到。可是,易卜生的密友勃兰兑斯却说,易卜生从来也没有读过乔治·桑的作品。二是都德。他的《小东西》许多地方与狄更斯的作品相似,因而被视为狄更斯的模仿者,但都德却多次否认他读过那位英国小说家的作品。对此,梵·第根解释道:“虽然看起来很奇怪,然而其间却并没有影响,而只有共同的潮流。”因为他们活动于同一时代(19世纪中下叶),从共同的潮流中汲取思想和创作资源,在艺术上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并不是“影响”。 确认“影响”关系的存在需要运用实证的方法。不光要关注作品本身的内部构成因素,也要运用各种文献记载、序跋、日记、自传、同时代人的见证和作者的阅读书目等,即所谓“外缘研究”的方法来寻找因果关系,才能确定“影响”的存在。但是,作品本身的情况要特别关注。 二、鹅笼故事的渊源学考察 日本江户时代著名作家井原西鹤小说《金锅存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