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头琴的由来

马头琴的由来

马头琴的由来
马头琴的由来

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当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至今蒙古国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头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

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起源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马头琴概况图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萨其拉-蒙古族青年马头琴演奏家青年歌手优秀音乐人

蒙古族青年马头琴演奏家青年歌手优秀 音乐人--萨其拉简介 四川成都艺术剧院民族乐团马头琴演凑家,优秀音乐人萨其拉: 中国马头琴学会会员 北京《青》乐团队长 内蒙古潮尔马头琴协会理事 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成都马头琴培训基地负责人 成都市满蒙人民学习委员会艺术总监 成都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成都市腾希文化传播公司艺术总监 成都市鹰图腾民族风情部落创始人 2001年以来萨其拉先生多次在国内外举行专场演出,同时还参加过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多个大小型文艺演出,以及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春节联欢晚会均获得好评。 2001年8月跟随齐宝力高(世界级马头琴大师)参加千人马头琴演奏,创吉尼斯纪录,并跟随齐宝力高大师在北京、包头、鄂尔多斯等地演出 2002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大学生器乐比赛,演奏曲目《鄂尔多斯高原》获得:第一名 2005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了个人马头琴专场演奏音乐会 2006年1月香港首届青少年艺术节,获民乐专业组一等奖 2006年1月世界华人艺术节,获四川赛区民乐专业组一等

奖 2006年11月创作个人作品马头琴独奏曲目《遥远的呼德》等 2007年2月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节,荣获:全国民乐专业组银奖 2007年2月在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节活动中展示精湛才艺, 荣获:世界华人优秀艺术人才奖 2007年11月四川省成都市文化系统举办专业团体、专业演员表演大赛 荣获:器乐专业组银奖 2008年中国红歌会总决赛,萨其拉满达组合,获得全国前六强的成绩 2008年11月26日参加中国红歌手在人民大会堂的汇报演出。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2009年协助内蒙的梅林组合夺得中国红歌会09年度全国总冠军 2010年3月发行了个人专辑《乐宴》 2010年5月创作了作品马头琴独奏曲《怀念》 2010年6月在成都成功举办个人音乐会 2010年10月中国“华夏春杯”酒歌大赛,满达组合荣获:铜奖 2011年合3月合作作品《青》正式发行!

马头琴教学计划

《马头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8号 《马头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对照生字表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并积 累词语。 2、认识6个生字,1个多音字“中”,能按照正确的笔顺规范地书写4个字,正确运笔, 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3.在随文识字过程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苏和和白马之间的感 情,了解马头琴的来历。 教学重点: 认识6个生字,1个多音字“中”,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苏和和白马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 1、先听琴声,好听吗?这琴声非常悠扬,你想知道这乐曲是由哪种乐器弹奏出来的吗?(学 生答:马头琴)出示图片,这就是“马头琴”。关于马头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1课马头琴(板书课题) 3、课题中有一个字宝宝需要我们会认。学习“琴”字。(课件出示琴)看一看琴的演变, 用两个(王)代表多排的弦枕和弦线;用汉字有意思吧?谁能拼读并组词。 (今)代表共鸣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语文书翻到141页,老师来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们听得真认真,看来这真是个精彩的故事,请你用一、二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什么 事呢?(生答) 3、请你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圈 出文中的生字,并想办法和这些生字交朋友。标清自然段的序号。 4、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三、随文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苏和、小白 马) 苏和捡到一匹什么样的小白马?(刚刚出生)他是怎样做的呢?(细心照料)小白马渐 渐长大了。(课件出示句子)你能把文中的“渐渐“换个词语而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吗?谁能用 “渐渐”说个句子。你觉得苏和是个怎样的孩子?在这个照料的过程中,苏和付出了很多劳 动和心血,小白马得到了许多许多,它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习二、三自然段: 1、小白马长大了,这天,草原上举行赛马会。苏和骑着小白马也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 一看。 2、轻声读课文的2、3自然段。 3、学习生字“配、骏、鞭” 认识哪个字宝宝就请大声读出他的名字,并帮他找个朋友。(随机学习生字)学习“配” 拼读并组词,读一读课文中带有这个生字的句子。理解句子。这句话是谁说的?(板书:王 爷) 学习“骏”拼读并组词,理解“骏马”的意思。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小白马跑得快?用

马头琴挑选有讲究

马头琴挑选有讲究 马头琴是蒙古族代表性乐器,因纯手工制作,所以价格不低廉,而现在马头琴又赢得很多爱好者的喜爱,选购马头琴成了一个大难题。不是专业人士,一般音乐爱好者对马头琴鉴别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大家拥有一把真正好的马头琴,下面简单说说购买马头琴时的鉴别方法: 1.马头琴的木料。马头琴的木料是色木(枫木,也叫五角枫),不管是多好的马头琴,它的主要木料都是色木。但色木分很多种,常用的马头琴木料有四种:南方普通色木,南方花色木,东北普通色木及东北花色木。 南方色木(普通色木和花色木)因成长速度快而木质软,但白净。用它做的琴外观比较白(没有着色的部分)但音质不是很理想,高档马头琴不选用南方料。 东北色木(普通色木和花色木),一般生长时间为几百年(直径45CM以上,有的达到80CM),在严寒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坚硬的木质,但恶劣气候使年轮或颜色有了不一致的特点。用它做的马头琴音色悠远浑厚,尤其东北花色木做的马头琴外观漂亮,音色纯正,为马头琴之珍品。 花色木(也叫虎皮纹色木)是做乐器的高档木料,尤其东北花色木是做马头琴的最好木料,用它做的马头琴表面有

立体感,极为高贵。但对音质没有直接影响。 所以木料首选是东北色木,再就是南方色木,现在市场因色木(乐器专用料)的涨价,出现了很多花木或其他木料做的马头琴,这种琴从用料角度说不算正规的马头琴。 2.马头琴的工艺。马头琴不是谁都能做的,它有着蒙古族的独特风格,所以蒙古人做的马头琴才是正宗的马头琴,现在旅游点或一些场所出现有着类似玉雕形状马头的马头琴,虽然外观是马头,但绝对不是真正马头琴的外观。工艺精细度也有很大差异。尤其网上销售的马头琴,没有高清晰大图片效果的马头琴绝对不能买。 3.不能买一般商贩销售的,必须了解做琴师的情况、产量和信誉度。经销商中间必有利(尤其是网上),越便宜越不能买,真正马头琴的材料和工艺使其价格不会太低廉。 4.马头琴的指板通常是红木或乌木做的,乌木的档次较高,用其他木料做的均属非正规。面板要为桐木或白松木(鱼鳞松)。 5.共鸣箱的背板。一些厂家为了盈利把马头琴共鸣箱的背板用胶合板代替或整个共鸣箱用洋胶合板做,鉴别这种琴的办法是从面板孔看共鸣箱的里面结构。胶合板做的共鸣箱背板里面有贴层,很容易识别。 6.看售后服务。马头琴属稀有乐器,大多数地方没有马头琴配件或相关资料,所以要选择能为你提供比较满意的售

《万马奔腾》教案

《万马奔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3、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4、对比欣赏二胡曲《赛马》和马头琴曲《万马奔腾》 5、创编舞蹈动作表演《万马奔腾》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创设环境:用凳子围成两层半圆圈,形似蒙古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在上课之前那,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我来做,你来猜》。(老师来跳民族舞蹈:(1)藏族舞蹈《》(2)维吾尔族舞蹈《大阪城的姑娘》(3)蒙古族舞蹈《》 二、聆听《万马奔腾》 1、说的不错,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为祖国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也是功不可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

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了解他们的音乐以及特有的民族乐器,咱们先来聆听一首乐曲吧!看你能听出来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完后告诉老师。播放乐曲(第一遍聆听) 2、这就是由蒙古族特有的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万马奔腾》。 3、说到马头琴,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吗?(生自由交流,师补充) 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等。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4、关于马头琴的来历还有个小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播放视频) 5、现在知道蒙古族人民为什么喜欢马头琴了吧,让我们再回到《万马奔腾》这首曲子上来,介绍作者(出示照片) 这首马头琴曲由我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所创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课件出示: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家。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 6、乐曲创作背景 针对这首乐曲,作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一次赛马活动中,作者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当他们冲过终点的时候,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马的主人抱着它的头痛哭不止。这件事深深地触动着作

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文/敖特尔爸爸 相信大家对蒙古族不会陌生,蒙古族都能歌善舞(我除外,呵呵),蒙古族 的音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调和呼麦,另外就是马头琴。99年我曾花用了3个 月的时间制作了50把马头琴,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部是手工完成,非常的累,关于马头琴的制作过程,我想大家都比较感兴趣,下面我把制作过程简单地向 大家介绍一下,以此了解一二: 马头琴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叫它"潮尔"。马头琴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成为蒙古民族喜爱的乐器而广 为流传,它伴随着蒙古民族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已成为蒙古民族文化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琴头上有雕刻精致的马头,弦槽后开,两侧各置一弦轴,两条马尾弦分别用40、60根长马尾合成。琴弓用藤或木制杆,两端系以一束马尾。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优美、浑厚、悠扬、动听,这在古 今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马头琴由琴杆、琴弓、音箱三部分构成,音箱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琴首多 为龙头上面雕马头,后来多为马头的形象。最初的马头琴,音箱和琴杆用木材 制成,音箱正背面蒙羊皮或马皮。琴弦用两束马尾、琴弓用树枝和马尾制成。 由于马头琴音域宽广、音色浑厚而深沉,泛音丰富,为演奏者提供了可以尽情 发挥演奏技巧的条件,因此,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欢快曲调往往能使人振奋、 激动,如泣如诉的曲调令人感伤。演奏采取坐姿,琴箱夹于两腿间,琴杆偏向 左侧。马头琴细弦在里、粗弦在外,音域一个八度,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 琴弓在弦外拉奏,弓法多变,指法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几十年来,马头琴经过无数演奏家和艺人的不断研究、改进,并吸取其它 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之长处,逐步发展成现代的马头琴。琴杆、音箱的侧、背板,采用传音共鸣性能优良的长白山色木或川滇枫木制作,面板用桐木或鱼鳞

蒙古族乐器

蒙古族乐器 论文关键词:蒙古乐器 论文摘要:蒙古族乐器有好多种例如雅托克,火不思,马头琴,口琴,四胡等等…. 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广泛流行于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云南以及东北等蒙古族聚居区。 传说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个爱唱歌的牧人苏和,他有匹心爱的白马,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美丽,嘶鸣起来银铃般清脆悦耳。在一次赛马会上,白马夺得锦标后被王爷抢去了。一天,王爷骑白马炫耀,被马摔得头破血流,白马脱缰而逃,却不幸中了王爷的毒箭,待回到主人身边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在蒙古包前。苏和悲痛欲绝,日夜守着死马。白马那凄凉的嘶鸣还在耳边回响,苏和想捉住这个声音来寄托对白马的怀念,于是,他用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蒙琴面、马尾搓成琴弦、套马杆做琴弓,并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做出了草原上第一支马头琴。苏和拉起马头琴,用哀怨的琴声诉说人民的苦难,用优美的琴声表达人民的向往…… 早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时,马头琴的前身胡尔(一种胡琴)就已在蒙古民族中广为流传了。清乾隆年间,在其基础上,出现了长琴杆、倒梯形琴箱、双面蒙皮、马尾弦和马尾弓的蒙古族拉弦乐器朝尔。又经过100多年的流传,到20世纪初,朝尔的头饰由龙头改为马头,琴箱变为正梯形,才真正开始了马头琴的历史。 传统马头琴多为马头琴手就地取材、自制自用。通常分为大小两种,分别适于室外和室内演奏。大琴长100厘米,小琴长70厘米,琴箱用硬杂木作框板,正背两面蒙以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绘民族图案,琴头雕刻精致的马头。弦槽后开,两侧各置一弦轴,两条马尾弦分别用40、60根长马尾合成。琴弓用藤或木制杆,两端系以一束马尾。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优美、浑厚、悠扬、动听,这在古今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演奏采取坐姿,琴箱夹于两腿间,琴杆偏向左侧。马头琴细弦在里、粗弦在外,音域一个八度,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琴弓在弦外拉奏,弓法多变,指法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近40年来,马头琴经过改革,艺术造型更加完美,音量和音域得到显著扩大,适于舞台或室外演奏。 蒙古族有许多杰出的马头琴演奏家,较著名的有色拉西、巴拉干、桑都仍和齐·宝力高等。当代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演奏风格热情奔放,技巧娴熟,他组建了马头琴乐团,培养了一大批马头琴演奏人才。著名的马头琴乐曲有《朱色烈》、《四季》、《蒙古小调》、《草原赞歌》、《万马奔腾》和《草原音诗》等。 四胡 四胡: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蒙古族称之为呼日。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其它如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见流行。其四根弦发音是成双的,两匹弓毛分别夹在一二、三四弦之间,张丝弦或金属弦。四胡不仅能演奏单旋律,同时也能演奏较简单的和声音程与复调旋律。有高音、中音、低音之分。按弦法,有指肚按弦与指甲顶弦两种,前者多用于高音四胡,后者多用于中、低音四胡。弓法技

马头琴文化

一、马头琴 近年来,乌审旗委、政府围绕创建“全国人居环境示范镇”,组织实施“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了《创建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培养一批(3000人以上)马头琴音乐初级人才队伍,培训一批(10000人左右)民间马头琴音乐爱好者,培育一批马头琴(生产销售、人才输送、音乐演奏、系列产品研发)文化产业,建设一批以马头琴文化元素为主的标志性建筑,打造一批马头琴文化节庆活动品牌,带动群众文化、公益文化、文化产业、城市文化景观体系的全面发展,把我旗建成集传承保护、推广普及、人才培训和生产制作“四个基地”于一体的“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具体情况如下: 一、普及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完成了全旗6个苏木镇、59个嘎查村及旗直机关的普查、调研和宣传、动员工作。二是注册成立了“中国马头琴学会乌审旗分会”,成立了9个“马头琴文化协会”;组建了62支“马头琴文化独贵龙”,拥有成员1500多人;登记备案马头琴文化户3000户;在教育系统成立了12个马头琴音乐兴趣小组,成员2100多人,搭建起了以“中国马头琴学会乌审旗分会”为龙头,各协会为纽带,“马头琴文化独贵龙”为支点,马头琴文化户为基础的普及网络机构。三是成立了乌审旗马头琴音乐培训学

校,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100多个班次7100多人的培训。同时在6个苏木镇和部分嘎查村设立了民间培训校点并启动了培训工作,旗直机关以系统、部门为单位的培训工作正在展开,部分学校将马头琴音乐列为音乐课必修课程。四是在普及培训的同时,组织专家编写乌审旗马头琴音乐演奏教材,并建起了马头琴“四库一系统”,即全国“马头琴人物资料信息库”、“演奏曲目集群库”、“文献资料搜集库”、“制作企业信息库”和“检索系统”的基本框架,致力打造全国马头琴信息最为完整的数据体系。五是组建了成员40多人的马头琴乐团,并多次代表我旗参加区内外大型演出活动,2010年赴香港参加第十三届香港世界“金紫荆花奖”文艺大赛荣获7项大奖。2011年,组织300人马头琴队伍代表乌审旗参加鄂尔多斯市撤盟建市10周年《凯歌十年》大型演出,组织400人马头琴代表队参加成陵旅游周活动和“溜圆白骏马”宴等全市大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2011年新年马头琴音乐晚会,元宵节500人马头琴音乐齐奏、庆祝建党90周年等大型演出活动15场。新创作《乌审叙事曲》、《绿色乌审畅想曲》、《祝酒歌》等大型合奏曲10部,齐奏曲14首,编写中小学马头琴音乐教科书并印发2500册。为基层、学校、企业下乡演出50多场,政府无偿投放马头琴器乐7100多把。 二、品牌打造工作有序推进。一是被中国民协命名“中国马头琴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中国马头琴文化研究中心”、

马头琴的概述

马头琴论述 班级:/// 学号:/// 专业:/// 姓名:///

摘要: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并且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马头琴历史概述演奏歌曲 正文 (一)乐器概述 马头琴(mǎ tóu qín),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 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 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郭 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 琴。”[1] 对于它名字的由来,是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 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 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 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 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 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当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勺形 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至今蒙古国 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 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 形状。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据有关学者考证, 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 头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 时的流行乐器。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 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二)历史追溯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 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马头琴是 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 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 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托布秀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 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 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 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

【民间传说(十五)】马头琴的来历莫干剑

马头琴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放牛娃,名字叫苏和。 一天,太阳下山了,天慢慢地黑下来了,苏和才赶着羊回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路边有个毛茸茸的东西,走近一看,啊,原来是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多可怜啊,苏和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人人见了人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每天骑着小白马去放羊,他们真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分不开。 一年,草原上的王爷举行赛马会,四面八方的人都去参加。苏和对他心爱得小白马说:“小白马,小白马,人家都去参加赛马会,咱们也去,好吗?”小白马不会说话,一边点着头,一边咴咴地叫,好象在说:“咱们也去,咱们也去!”苏和别说有多高兴了,他带上干粮,骑着小白马也去参加了。 赛马会开始了,好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骑着棕色的、黑色的、黄色的马在草原上奔跑,可谁也没有苏和的小白马跑得快。小白马象一道闪电,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王爷一看,得第一名的是个穷小子,心里很不高兴,他让人把苏和叫来,对他说:“你是个穷小子,不配骑这样好的马。喏,我给你三个金元宝,把这匹小白马卖给我。你回去吧!”苏和怎么舍得他心爱的小白马啊,他对王爷说:“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说着牵了小白马就走。 王爷一听发了火:“你这个放羊的穷小子,敢顶撞我王爷!来人啊!拉下去狠狠地打!”苏和挨了一顿打,被王爷赶了回去。 王爷抢了苏和的小白马,就想在别人面前显一显。第二天,王爷摆了酒席,请了许多许多客人,王爷对大家说:“我刚得了匹小白马,奔跑起来,就象一道闪电,谁也比不过它。你们好好瞧着。” 他说完话,就骑上了小白马,可是小白马一动也不动,王爷生气了,就拿鞭子打它,这一打可不得了,小白马猛得一跳,把王爷摔了个四脚朝天,小白马撒开腿就跑,去找它的小主人苏和了。 “捉住它,捉住它!”王爷从地上爬起来,没命地喊着。可是谁也追不上它,王爷接着喊:“别让它跑了。用箭射死它!” 几十支箭,嗖嗖嗖嗖,向小白马射去。小白马让箭射中了,血不断地流出来。可是小白马很勇敢,它忍着痛,一个劲地向前跑,一直跑到小主人苏和家。 苏和给打得浑身上下都是伤,躺着一动也不动,心里正想着他的小白马,忽然听见一阵咴咴咴的叫声,啊,是小白马,是小白马,是小白马回来了。他忍住痛,一个翻身爬起来,打开门一看,真的是小白马回来了,可是小白马呀,雪白的毛都让血染红了,它亲了亲小主人苏和的脸,倒在地上就死了。 小白马死了,苏和几夜都睡不着觉,心里不停地说着:“小白马回来吧!小白马回来吧!”一天晚上,苏和刚一睡着,看见小白马回来了。苏和搂着小白马的脖子,亲了又亲,说:“小白马,我真想你啊!”小白马轻轻地说:“我的小主人,我也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wendangku.net/doc/8d9048078.html,/ebook/76e9de6e312b3169a451a474.html 苏和睁开眼睛一看,小白马不见了,原来刚才是在做梦呢。他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拿它的筋做弦,拿它的尾巴骨做弓,琴杆顶上雕刻了个马头。这就是马头琴的来历。从此,苏和天天拉琴,拉了许多好听的曲子,远远听起来,就象小白马在唱歌。 其它的牧民听到这优美的曲子,都学着苏和的琴的样子,用木头做了许多马头琴,他们

马头琴的由来及简介

马头琴的由来及简介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 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 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中马头琴、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等多种乐器,显著丰富了马头琴族乐器系列,在音色上仍保持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深受人民喜爱,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有的已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拉弦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个爱唱歌的牧人,名叫苏和。他有一匹心爱的小马,浑身雪白,它的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又美丽、又健壮,它嘶鸣起来,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几年以后,小马长成了膘肥体壮的大白马。在一次赛马会上,苏和的白马夺得锦标后却被王爷抢去了。白马日夜思念主人。一天,王爷骑白马正在亲友面前炫耀,不料被马摔得头破血流。白马挣脱了缰绳,却不幸中了王爷的毒箭,待跑回主人身边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在蒙古包前。苏和失去心爱的白马悲痛欲绝,日夜守在白马的尸体旁不忍离去,几天几夜都没有入睡。这天晚上,苏和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梦见白马活了,向他欢

蹦乱跳地跑来,嘴里不住地嘶鸣着,苏和也呼唤着向白马跑去,就在这时他惊醒了,举目远望,四野茫茫,苍穹像蒙古包一样罩盖下来,草原上,马群滔滔,羊群像天上的朵朵白云,但就是不见他心爱的白马。只有它那动人的嘶鸣还在耳边回响,他想捉住这个声音来寄托对白马的怀念,想着想着终于醒悟过来。于是,苏和就用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蒙琴面,用马尾搓成琴弦,拿套马的杆子做弓,并按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做出了草原上的第一支马头琴。拉奏起来,就好像梦中听到的声音一样。

额济纳简介

额济纳简介 我先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额济纳旗,“额济纳”系西夏党项语,意为“黑水”(即今额济纳河),额济纳旗旗名就是源于额济纳河的河名;额济纳旗在蒙古语称“亦集乃”,元代曾在此地设亦集乃路,在汉语中就是“害怕”的意思。额济纳旗面积114606平方公里,比江苏省和浙江省都大1万多平方公里,接近台湾、海南、宁夏三省区面积之和,是中国旗县(市、区)中面积最大者,但人口只有1.8万人,是我国是人口最少的县级行政区。额济纳旗现有胡杨林45万亩,是世界仅存的三大成片胡杨林之一。另外两处成片胡杨林位于我国新疆的沙雅县,新疆轮台县。 额济纳物华天宝,是享誉中外的“骆驼之乡”。境内有野骆驼、野马等种类众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湖泊中鱼类很多,最负盛名的是肥美可口的居延海大头鱼。野生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被誉为“沙漠人参”苁蓉的主产区。苁蓉具有壮阳补阴的奇特功效。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作过重点介绍。额济纳地区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出产的瓜果含糖份量很高,有“不吃额济纳的瓜,不知天下瓜甜”的说法,大家不妨在闲暇之余品尝一下。 济纳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周时隶属乌孙;先秦时为大月氏领地,称“流沙”或“弱水流沙”;西汉初期为匈奴牧地,到汉武帝时称“居延”。“居延”地名源于匈奴语,即“天池”或“幽隐”的意思。 汉代三百多年,是居延地区空前发展的时期。汉武帝时期,居延地区归属汉朝政权管辖,并设居延县行政机构;汉宣帝时,改置为张掖郡居延属国;王莽篡汉后改称居城;汉献帝建安末年(公元220年),改为西海郡。 魏晋时期,依然称西海郡。这里先后被前凉、后凉、北凉和西凉等各割据政权所占领。唐代曾设安北都护府和“宁寇军”,统领居延地区军政事务。 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居延地区被西夏占有,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时期。西夏在此设置了“黑水镇燕军司”和“黑山威福军司”等机构。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队攻破了西夏政权,居延地区归附元军。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后,于公元1286年在此设立“亦集乃路总管府”,统领居延地区的军政事务。现在沿用的额济纳这一地名,便是“亦集乃”的转音。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居延地区归属明朝政权,成为甘州和肃州二卫的边外地,不再有人经营了。 清康熙时期,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之侄阿拉布珠尔到西藏礼佛,随后便请求内附。几经辗转,最后定牧于额济纳河流域。由此,拉开了世界人类史上规模较大的人口长途迁徙的序幕。80年后,土尔扈 特部渥巴锡汗率众回归祖国。电影《东归英雄传》就是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而拍摄的。 清乾隆年间,“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正式设置,其行政规格较高,直属清理藩院管辖。

蒙古族民族音乐参考资料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牧歌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民歌 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昭乌达草原民歌流行的有《翠玲》、《孟阳》等。长调民歌在一些长音的演唱上,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自由延长,从旋律风格及唱腔上具有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长调民歌的衬词均以“嗒咿”、“咿哟”、“咿哟”等。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比较著名的多为长调,蒙古长调的表演者穿蒙古长袍,配以马头琴音乐,讴歌母爱、赞美生命、

民族乐器之马头琴篇

民族乐器之马头琴篇 词语解释 马头琴mǎtóuqín [a 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 scroll carved like a horse's head] 一种两弦的 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马头装饰的琴柄,为蒙 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马皮蒙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乐器概述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内蒙古西

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队内蒙古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文化艺术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历史追溯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图卜硕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 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

马头琴演奏艺术中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d9048078.html, 马头琴演奏艺术中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 作者:革汉希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5期 【摘要】马头琴演奏艺术经过历史的发展在近年来更是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新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给予广大热爱学习马头琴演奏艺术的人们以巨大的契机。由于地域、文化、语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很多学习演奏者很难在演奏中准确正确把握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马头琴这样一个民族性极强的民族乐器中很难表现其音乐魅力。本文将对马头琴演奏艺术中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以及演奏技巧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马头琴;蒙古族音乐;演奏艺术;演奏技巧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民间拉弦乐器。在蒙古语称为“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一、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 从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来说,因为蒙古族本身内部的差异性,所以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音乐风格特点,又有地方性的民族风格特点。根据蒙古族的历史,大致可以把蒙古族音乐风味东部和西部这俩个区域,蒙古族人民数千年绵延发展至今,在不同地区繁衍生活的部落由于传统、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等差异,对音乐差异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来说,不仅要把握好蒙古音乐这个大的风格方向,还要对具体地域性进行研究把握。 从蒙古族音乐的调性来看,蒙古族音乐依然还是在我们中国音乐的体系当中,调性思维依然是五声音阶。五声音阶是蒙古音乐的调性支撑与框架,然后除此之外,还有蒙古族特有的带有自己民族性的六声音阶、七声音阶、以及一些古老的特殊调式。所以演奏者不仅要贯通五声音阶,还要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之上对于一些特殊的调式进行理解和把握。 从音乐曲式结构来看,不管是历史上的创作者还是如今现代的作曲者都保留着蒙古族音乐的传统曲式结构,尤其以一些短调性的民歌乐曲以及悠久绵长的长调乐曲中(如联句体、循环体),还发展了西方的曲式(单三、复三、变奏、协奏曲式等),尤其现在一些大型的协奏、交响马头琴作品的出现,更需要演奏者不仅要在民族传统曲式中进行,还要在更高层次西方曲式之上发展。

马头琴音位精确标记法

[原创]马头琴音位精确标记法 对于初学马头琴的朋友,不能准确的找准音的位置时,老师往往会琴杆上点上几个点作为标记。这几个点到底应该点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这么点?怎样才能点的精确?却很少有人了解的,大多数人是让有经验的老师帮助点上,而老师多是凭听力和经验来标记。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使的第一次接触马头琴的人也能够精确的作出标点。 大家知道,音阶在琴弦上的位置变化是非线性的,从上码开始,越往下排的越密。一般认为没办法用量距离的方法确定。其实不然,各音阶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严格按照一种对数关系排列的,高等数学里面都讲过的(理论上讲每升高1个8度,弦的长度分别在该位置上再增加1/2、1/4、1/8、1/16......),不再赘述。请看下面的示意图:

照片名称:琴音位图 老师一般在琴杆上点5个或6个点,我介绍这种方法是用尺子精确测量距离确定,以上码到下码之间距离为1个单位,其精确位置分别是: 第一步:先找到第4个点的位置,它在上下码之间的1/2(图中C)位置; 第二步:再在上下码之间1/4处点上个点,它就是第2个点(图中F)的位置; 第三步:再把上下码之间分成3份,从上码往下找,分别在1/3处(图中G)、2/3处点上标记,这就是第3个点和第5个点;

第四步:再在上下码之间1/9,靠近上码的地方点上标记,这就是第1个点(图中D)的位置; 第五步:在从上码往下3/4的地方点上标记,这就是第6个点(一般不点这个点,标记5个已经够了),而这个点的音名是比内弦高2个8度的C,换句话说,如果按照C调作1,1/2处则高8度,3/4处高两个8度。 到此,所有(5个或6个)点都已经标记完成。 老师为什么会选这几位置标记呢?原来这几个位置是马头琴演奏时常用的泛音点!即1/2、1/3、1/4、3/4泛音。 它们也是演奏和弦常用的位置。 第1个点:按内弦时,与外弦空弦是5度和弦; 第2个点:按外弦时,与内弦空弦是相同音,但音色略有区别,演奏中常双弦同用; 第3个点:实按内弦时,与外弦空弦是高8度音程关系,虚按内弦发出的声音是比外弦空弦高两个8度的泛音,均为和诣和弦,亦被频繁应用,尤其是演奏带泛音曲子的时候,用的最多; 第4个点:这个点内外弦的音高,分别比其空弦高8度,也就是1/2泛音的位置; 第3、4点:这是演奏带泛音曲子时用的最多的位置,3指实按外弦第4个点,拇指虚按内弦第3个点,发出的声音是比外弦高8度的泛音。常看到马头琴演奏者,以拇指在第3点上触弦、3指在第4点上下滑动、配合食指、小指的按弦,演奏出动人的乐曲。

马头琴的故事

马头琴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放羊娃,名字叫苏和。一天,苏和才赶着羊回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路边有个毛茸茸的东西,走近一看,啊,原来是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多可怜啊,苏和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他们真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分不开。 一年,草原上的王爷举行赛马会,四面八方的人都去参加。苏和骑着小白马也去参加了。赛马会开始了,小白马像一道闪电,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王爷说:“你把这匹小白马卖给我。你回去吧!” 王爷抢了苏和的小白马,骑上了它,可是小白马一动也不动,王爷生气了,就拿鞭子打它,这一打可不得了,小白马猛得一跳,把王爷摔了个四脚朝天,小白马撒开腿就跑,去找它的小主人苏和了。 “捉住它,捉住它!”王爷从地上爬起来,没命地喊着。可是谁也追不上它,王爷接着喊:“别让它跑了。用箭射死它!” 几十支箭,“嗖嗖嗖嗖”,向小白马射去。小白马让箭射中了,血不断地流出来。可是小白马很勇敢,它忍着痛,一个劲地向前跑,一直跑到小主人苏和家。它亲了亲小主人苏和的脸,倒在地上就死了。 小白马死了,苏和几夜都睡不着觉,心里不停地说着:“小白马回来吧!小白马回来吧!”一天晚上,苏和刚一睡着,看见小白马回来了。苏和搂着小白马的脖子,亲了又亲,说:“小白马,我真想你啊!”小白马轻轻地说:“我的小主人,我也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 苏和睁开眼睛一看,小白马不见了,原来刚才是在做梦呢。他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拿它的筋做弦,拿它的尾巴骨做弓,琴杆顶上雕刻了个马头。这就是马头琴的来历。从此,苏和天天拉琴,拉了许多好听的曲子,远远听起来,就像小白马在唱歌。 其它的牧民听到这优美的曲子,都学着苏和的琴的样子,用木头做了许多马头琴,他们一边放牧一边弹着马头琴。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

马头琴

摘要: 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马头琴虽然两根弦,但到演奏者手中,它所传出的细腻犹如小提琴,醇厚、如中提琴,深情、似大提琴的玄妙之音,每每令人如醉如痴。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中马头琴、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等多种乐器,显著丰富了马头琴族乐器系列,在音色上仍保持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深受人民喜爱,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有的已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拉弦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关键词: 马头琴、在水一方、特色 1、马头琴名字的由来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哲黑木、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队内蒙古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传说,很久以前,在那金色的阿拉腾敖拉山麓,有一个银色的月亮湖。湖畔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的小牧民,名字叫苏和。他和妈妈过着清贫的生活。有一天,小苏和出来放牧,在山坡上做了个奇异的梦——看见从天上腾云驾雾飞来一个美丽的姑娘,对他说:“我知道你想得到一匹可心的马,我告诉你,北边湖边有一匹白骏马,善良的人哟,你快去把它牵回家吧!” 说完只见一道白光,姑娘无影无踪了。苏和“啊”的一声惊醒揉揉眼睛一看,阳光当头。他想起刚才梦里听到的话,站起来不由地向北一看,果然湖边站着一匹小白马,苏和欢快地向它跑去。 从此,苏和就有了一个形影不离的伙伴。苏和精心地喂养、调驯小白马,教它练走、练跑。很快,小白马就长成了一匹膘肥体壮、跑起来四蹄生风的骏马。 有一天,苏和到湖边放牧时,不小心踩进沼泽地的一个泉眼越陷越深。白骏马看见后,长嘶一声向主人跑去,咬住主人的袖子往外拖,苏和抱着白骏马的脖子被救了出来;一天夜里,一只野狼冲进了羊圈,苏和急忙挥棒向恶狼打去,恶狼张牙舞爪扑向苏和。这时白骏马一声长嘶挣脱缰绳,扬起前蹄向狼刨去,只听得“嗷”的一声,恶狼脑袋开了花。苏和心里一阵感激,跑过去爱扶地拥着白骏马的头不知说啥才好。 一日,苏和在野外放牧时,远处跑来几个骑士,气喘吁吁地来到苏和跟前说:“小兄弟,你能不能帮我们的忙啊?王爷命令我们活捉一只梅花鹿,如果捉不到,我们回去要受惩罚!” 听说他们的处境,苏和二话没说,跨上白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中外神话传说》检测题(含答案)

《中外神话传说》阅读测试题阅读答案 一、填空题。 1.女娲烧炼补天,燃烧芦苇吸收洪水,砍掉的四足支撑天地。 2. 是我国古代姜姓部落的首领,为感谢他给人们带来衣食,人们称他为“”。 3.我国酿酒行业的始祖是,三国时的曹操写了一首名为《短歌行》的诗,其中有一句“何以解忧?”。 4.远古时期,为了让大地不分昼夜一直都是光辉灿烂,追日,后来,为了避免人民每天在十个烈日的炙烤下生存,射日。 5.《白娘子的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和织女》,并称为“中国四大爱情传说”。 6.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童年时就熟读经史,但他屡试不第,名落孙山,最后 在的点化下得道成仙。 7.他舞动混天绫,砸下乾坤圈,打得东海龙王儿子现了原形,他就 是。 8.《燕子和莺》故事中,心地善良的姐姐擅长,后来为保护百姓,她割断了自己的,变成了一只燕子。 9.《月饼的来历》故事中,因帮助七仙女的儿子到月宫中与母亲相见,而被玉皇大帝罚到月宫中去砍桂树。 10.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精魂化作,形影相随,比翼双飞。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女娲为了给人类增添快乐,发明的乐器是()。 A. 笛子 B. 唢呐 C. 笙 D. 葫芦丝 2.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相传汉字是()所造。 A. 皇帝 B. 盘古 C. 仓颉 D.女娲 3.《白娘子的故事》发生在()。 A. 洪泽湖 B. 莫愁湖 C.洞庭湖 D. 西湖

4.八仙中有个相貌奇特的神仙,他背着葫芦,专为人们除灾祛难,他是 ()。 A. 韩湘子 B. 吕洞宾 C.曹国舅 D.铁拐李 5. 盘古临死的时候,周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血液变成了()。 A. 高山 B. 雷声 C. 江河 D. 天地 6. 《燕子和莺》故事中,擅长唱歌的妹妹为了百姓而砍断自己的(),变成了一只夜莺。 A. 手 B.脚 C. 双臂 D. 筋骨 7. 《上帝创世》中,耶和华首先创造的是()。 A. 夜晚 B.白天 C. 陆地 D. 男人 8.丘比特是一个长着双翅的美少年,他有两支箭,一支是金子做的爱箭,一支是()做的恨箭。 A. 银 B. 铜 C. 铅 D. 竹 9.《愚人节的来历》中,()是一个可怜的被愚弄着。 A. 得墨忒尔 B. 普西芬尼 C. 冥王哈得斯 D.女神阿佛洛狄忒 10.《魔袋》故事中,魔袋在善良的婆罗门手中,能变出面包,而在邪恶贪婪的人手中就会变出()。 A.甲虫 B. 眼镜蛇 C.蟑螂 D. 耗子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阿里山的故事》中,阿里为了百姓而勇于牺牲自己,他是被雷火击 死。() 2.上帝要用洪水消灭人类和飞禽走兽时,他认为重建世界时,挪亚是人类最合适的传承者。() 3.《亚伯拉罕献子》中,亚伯拉罕宁愿背叛上帝,也不愿杀死自己的儿 子。() 4. 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食物,被宙斯抓去用铁链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 上。() 5.缪斯女神是九个姊妹,她们专门管理天上和人间的艺术门类。() 6.《鱼王子》中,一次一次地帮助王子和他的妻子的是蛇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