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_陈涛涛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_陈涛涛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

的政策要素研究3

陈涛涛 宋 爽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市 100084)

摘 要:东道国外资政策对本国企业吸收溢出效应的影响无疑是溢出效应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对国际上同领域研究成果进行充分借鉴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我国84个四位码行业的数据,分别对“行业的开放程度”、“对外资企业进入形式的限制”和“合资企业中外方所持比例”三方面政策因素对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资企业进入形式的限制”对内资企业吸收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合资企业中外方所持比例”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并不清晰。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外资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5)06-0056-11

一、引 言

国际上各国的学者们之所以对外商直接投资(FDI )对东道国的溢出效应问题展开丰

富的研究,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要从中得出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从而使本国在开放的过程中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攫取FDI 的溢出效应。

对FDI 溢出效应具有最直接影响的政策因素是东道国的外资政策,它反映了东道国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市场、参与本国经济建设的态度,并且是东道国政府控制、引导外国资本在本国的行为方式的主要政策体现。90年代以来,各发展中国家对FDI 的进入基本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欢迎的态度,但考虑到一方面FDI 的进入对本国经济和本国企业也可能带来负面的冲击、另一方面要敦促FDI 对本国经济和本国企业正面效应的产生,各国政府也往往会对FDI 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引导。

与多数发展中国家相类似,我国当前的外资政策也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行业的开放程度。在这方面,国家出台了外商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其中具体规定了“限制外商进入的行业领域”和“鼓励外商进入的行业领域”,而没有提到的行业即是“允许外资

收稿日期:2004-12-28

作者简介:陈涛涛(1965-),女,北京市人,博士,副教授,供职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宋 爽(1982-),女,北京市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3此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金批准号为:70473045。

2005年第6期(总300期)

金融研究

N o 16,2005G eneralN o 1300

企业进入的行业领域”。第二,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组织形式。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

指导目录中规定了,对一些特定的产业,国家只允许外资以合资企业的形式进入本国市场,对独资的进入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第三,合资企业中外资方所持的股权比例。在一些允许外资以合资企业形式进入的行业中,国家对外国资本能否持有控股权也进行了相应的限制。

本文将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前期研究的成果,利用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的外资政策要素对FDI 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探讨。受限于研究的方法选择与数据,我们这里所针对的FDI 溢出效应的类型只是FDI 的“行业内(intra -industry )”溢出效应。在下文中,我们将首先借鉴国际上类似研究的成果;而后阐述我们研究采用的方法与步骤;进而给出我们经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启示。

二、国际上关于外资政策因素对FDI 行业内溢出

效应影响的研究成果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在积极探讨影响FDI 在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的因素的同时,也针对东道国外资政策因素对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过探索。所涉及到的相关政策因素也主要集中在行业的开放程度、外资企业进入的组织形式以及合资企业中外方所持比例对溢出效应的影响三个主要方面。

在行业的开放程度对溢出效应的影响方面,Blomstrom 与w olff 在1989年发表的对墨西哥1965至1984年制造业行业内溢出效应的研究中发现,在外资参与较多的行业中,墨西哥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同美国行业的趋近程度会更高。也就是说,在外资进入较多的行业中,墨西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更快,即溢出效应更为显著。由此说明东道国应当采取尽量开放的政策,鼓励外资更多地进入行业,从而使本地企业获得更大的溢出效应。

在外资企业进入的组织形式对溢出效应的影响方面,Blomstrom 和Sjoholm (1999)曾在研究中提到的,本地资本参与到外商投资的项目中,能够学习到外资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从而促进溢出效应的吸收。这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引入外资时,都鼓励外资以合资企业的形式进入本国;与此同时,一些研究发现,很多外资企业由于害怕技术泄露,尤其是在一些法制不是很完善的国家,从而拒绝采用合资的方式进入引资国,只选择建立独资子公司的方式进行投资。如Ramacharandran (1993)在研究中论证的,外国投资者趋向于投入更多的技术资源到他们的独资子公司,而不是与本国资本合资建立的企业中。同样,Mans field 和R omero (1980)的研究中也曾经指出,跨过企业通过独资子公司网络转移其技术要远比向合资企业转移技术迅速得多。

在涉及企业中外方所持比例对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方面,Aitken 和Harris on 在1999年采用委内瑞拉1976至1989年行业中4000多家企业的数据,对FDI 行业内溢出效

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外资的股权参与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呈正相关关系的,但这种关系仅仅是在小型企业(职工少于50人的企业)中才成立。而Blomstrom 和2005年第6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57

 

会显著地影响到行业内溢出效应的产生。Dimelis 和Louri (2001)采用希腊制造业企业截面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虽然同一行业中各本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会受到外资企业中外资参与程度的影响,但外资控股较少的企业所产生的溢出效应要大于外资控股较多的企业。

由以上综述不难看出,目前国际上针对东道国政策因素对行业内溢出效应影响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显然还尚未形成共识;虽然已有的研究结论还不足以为各发展中国家提供可靠的政策支持;但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的进一步研究还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针对我国外资政策因素对FDI 行业内溢出效应的

影响进行研究的数据、模型及方法

11数据与基本模型

我们所利用的数据是从国家统计局购置的包括84个四位码的行业数据。从两位码的层次上看,这些行业主要归属于包括食品和饮料、纺织和服装加工、石油和日化及炼焦业、医药、汽车、通信和电子电器设备等15个制造业的主要行业。

承续我们前期的研究,根据国际上同领域研究通常采用的建模方法(caves 1974,G loberman 1979,Blomstrom 1983),我们建立了以下的基础模型:

LP 1=α0+α1FDI +α2K /L +α3LQ +e

(1)其中,LP 1是本地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的行业平均值,用本地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行业中企业的总职工人数得到;FDI 是特定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总资产在全行业所占的

比例;K /L 是行业中本地企业的人均资本数量,用以反映行业的资本密集度;LQ 是行业中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数量占总职工数量的比例。根据caves1974年的定义,当被解释变量LP 1与关键的解释变量FDI 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时,就认为FDI 在东道国产生了溢出效应。

21政策要素的指标设计与分组

为了实现检验我国外资政策要素对FDI 在我国产生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我们需要将外资政策关注的三个主要方面转化成三个可以用来对我们的样本数据进行分组的政策性指标。

针对“开放政策”,我们采用FDI 在行业中的参与程度来表示,并且按照FDI 在行业中参与程度的高低将样本划分成两组,即“FDI 参与程度高的行业组”和“FDI 参与程度低的行业组”。

针对“进入方式的限制政策”,也就是“限制独资企业政策”,我们将测算样本行业中独资企业资产在行业中所占比例,并按照独资企业资产在行业中所占比例的多与少将样本行业划分成两组,即“独资企业所占比例较高的行业组”和“独资企业所占比例较低的行业组”。

针对“合资企业控股权限制政策”,我们将测算样本行业中外资企业拥有股权份额的58

 金融研究

总300期

企业中外资股份数额较高的行业组”和“合资企业中外资股份数额较低的行业组”。

在进行分组时,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按照分组指标的中值将样本分成两组;其二是按照样本指标小于或大于50%进行分组。

31检验步骤针对每一个政策要素指标,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检验步骤:

步骤一:遵循国际上类似研究所采用的一般方法,我们将利用政策要素指标将总样本进行分组,再利用基础方程进行检验。一旦对应组别中关键解释变量FDI 的显著性存在明显的差别,则说明所检验的政策要素对FDI 行业内溢出效应是有影响的。

步骤二:结合我们前期研究中所得到的重要结论,即“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是影响FDI 产生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关键行业特征(陈涛涛,2003,2004)”,我们将在按照“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指标对总样本进行的分组中,进一步检验外资政策因素对溢出效应产生的影响。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指标分别用“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的规模差距”以及“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的资本密集度差距”来表示。

四、检验结果与分析

11步骤一的检验结果与分析

表1、表2、表3分别反映了“行业开放政策”、“限制独资政策”和“合资企业控股权限制政策”对FDI 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的检验结果。

表1 “行业开放政策”要素的检验结果 (FDI 前的系数估计值和t 检验值)

按FDI 参与程度进行分组

按均值(014)来分组

按015来分组

<=01452

>=01452<=015>=015FDI 前系数14018181270151521261764326215246t 检验值

3117280

118806

219198

117092

显著性3333333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系数的t 统计值。333、33、3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在“行业开放政策”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当FDI 在行业中的参与程度较低或者是低于50%的时候,FDI 行业内的溢出效应是非常充分的,其显著程度都达到了1%的水平。而当FDI 在行业中的参与程度较高时,FDI 溢出效应的程度明显降低。在FDI 参与程度大于40%的行业组中,FDI 系数的估计值已从原来的1%下降为10%,而在FDI 大于50%的行业组中,FDI 系数的估计值已经是完全不显著了。这一检验结果表明,只有在FDI 参与程度较低的行业中,FDI 的溢出效应才会产生。如果仅根据这一结果来判断,从获取FDI 溢出效应的角度出发,国家对外资进入的适当限制显然是对我国企业获取溢出效应是有利的。

2005年第6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59

 

表2 “限制独资政策”要素的检验结果 (FDI 前的系数估计值和t 检验值)

按照独资企业资产占行业合资与独资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分组

按中值(45%)来分组

按50%来分组

<=45%

>=45%<=50%>=50%FDI 前系数8510144861348086161598018323T 检验值

218035

114435

310427

111753

显著性333

333

观测值

56

28

61

23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系数的t 统计值。333、33、3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

在限制独资企业政策要素方面,从表2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按照独资企业资产占行业中合资和独资企业总资产比例的中值还是按照50%进行分组,FDI 的溢出效应都是明显地存在于独资企业所占比例较少的行业组中,并且溢出效应表现的非常充分,FDI 前系数估计值的显著性达到了1%的水平;相反,在独资企业所占比例较大的行业组中,FDI 的溢出效应并没有体现出来。这一结果表明,独资企业在行业中的份额越少,或者说,合资企业在行业中的成分越多,则越有利于FDI 行业内溢出效应的产生。如果仅根据这一检验结果,从更多地获取FDI 行业内溢出效应的角度出发,我国所采取的鼓励合资企业的政策对激励FDI 溢出效应的产生是有积极效果的。

表3 “合资企业控股权限制政策”要素检验结果

按照合资企业中外资股本占行业全部合资企业股本的比例分组

按均值(34%)来分组

按50%来分组

<=34%

>=34%<=50%>=50%FDI 前系数8112011021501961362781417t 检验值

11986

31052

31355

11073

显著性3

333

333

观测值

44

39

71

13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系数的t 统计值。333、33、3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在合资企业控股权限制政策方面,表3的检验结果并不是十分清晰。可以看出,如

果按照外资企业中外资股份是否超过50%来考虑,溢出效应在外资股份低于50%的行业中是非常充分的;而按照在外资企业中外资股份是否超过中值34%来考虑,溢出效应是在外资企业中外资股份超过中值34%的行业表现出来的。从这一检验结果,我们无法得到一个有规律的结论。所以,我们认为,仅从这一检验结果来看,限制外资企业在合资企业中的控股权的政策对FDI 行业内溢出效应的产生似乎没有明确的影响。

21步骤二的检验结果与分析

“行业内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是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得到的影响FDI 行业内溢出效应产生的关键性行业要素,将政策要素对FDI 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与之结合起来考60

 金融研究

总300期

(1)“开放政策要素”的进一步检验结果

表4、表5和表6分别反映了在按照行业内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规模差距”和

“资本密集差距”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再按照FDI 参与程度进行进一步分组的检验结果。

表4 “开放政策”要素进一步检验结果-先按技术差距分组

技术差距小

技术差距大

按FDI 参与程度进行分组

按中值2418%分组

按50%来分组

按中值3815%来分组

按50%来分组

<=2418%>=2418%<=50%>=50%<=3815%>=3815%<=50%>=50%

FDI 前系数1841276192138788131952911563061598-5119051541457371887T 检验值

118901

214586

210010

213154

118318

-014467

112867

011818

显著性3

33

33

33

3

观测值

28

28

40

16

13

12

18

7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系数的t 统计值。333、33、3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表4反映的结果与前面步骤一的检验结果有了很大的区别。首先,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小的行业组中,无论是FDI 的参与程度不足50%还是超过50%,FDI 的溢出效应都表现的十分充分,也就是说,FDI 的溢出效应并不受到FDI 在行业中参与程度的影响。按照FDI 在行业中参与程度的中值分组检验的结果基本上也反映了这一规律。相反,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大的行业组中,无论按照FDI 参与程度是否达到50%来划分还是按照中值来划分,我们发现,FDI 的溢出效应都没有产生。这就意味着,当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大时,溢出效应的产生受FDI 参与程度的影响也都不是很明显。其次,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大的一组中,在FDI 的参与程度超过中值的行业组中,FDI 前系数的估计值虽然没有显著性,但其系数的符号由正转为了负值。这种迹象提示我们,当行业内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大时,较多的FDI 的进入对本地企业的劳动效率似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表5 “开放政策”要素进一步检验结果-先按企业规模差距分组

企业规模差距小

企业规模差距大

FDI

按中值3815%分组按50%分组

按中值2317%分组

按50%分组

<=3815%>=3815%<=50%>=50%<=2317%>=2317%<=50%>=50%

FDI 前系数11714491961890123187230916003471251-10911721221456-581702

T 检验值

11658

21152

21400

11921

11651

-11358

11511

显著性33

33

3

观测值

27

28

36

19

15

14

25

4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系数的t 统计值。333、33、3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2005年第6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61

 

表6 “开放政策”要素进一步检验结果-先按资本密集度差距分组

内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差距小

内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差距大FDI

按中值4416%分组按50%分组

按中值3817%分组

按50%分组

<=4416%>=4416%<=50%>=50%<=3817%>=3817%<=50%>=50%

FDI 前系数2101341159188414419381731183101420-1331770441632-891532T 检验值

11725

21029

21713

01864

01099

-11259

01487

-01532

显著性3

3

333

观测值

28

28

43

13

14

14

18

10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系数的t 统计值。333、33、3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表5和表6分别反映了在按照“内外资企业规模差距”分组的基础上和先按照“内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差距”分组的基础上再对FDI 参与程度进行进一步分组的检验结果。两表中反映出的FDI 溢出效应产生的规律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比较“内外资企业规模差距小”和“内外资企业规模差距大”以及“内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差距小”和“内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差距大”两个组,可以明显看出,FDI 溢出效应主要产生在差距较小组中;其次,在差距小的组中,无论是FDI 参与程度的多与少,都有溢出效应产生的状况,在步骤一的检验中存在的只有FDI 参与程度少的行业组才产生了溢出效应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再次,在“内外资企业规模差距大”和内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差距大”的两个组中,无论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无论FDI 在行业中参与的程度高还是低,FDI 的溢出效应都没有产生。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在这两组中当FDI 的参与程度较高时,FDI 前系数的估计值都有呈现出负号的情况,这一结果表明,这两组中不仅没有溢出效应产生,反而存在使得本地企业的生产效率下降的迹象。

综合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对开放政策要素对FDI 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的检验结果,我们发现,虽然从步骤一的检验结果中表面上看,限制性的开放政策对我国企业获取更多的溢出效应是有利的;但步骤二的检验结果告诉我们,在影响FDI 溢出效应产生的“行业要素”和“政策要素”这两种要素中,行业要素起着更加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它表现为,在按照行业内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进行分组后,在步骤一中展现的检验结果并不成立。结合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这一结果是合理的。原因在于,FDI 行业内溢出效应产生的机制是行业内内外资企业之间发生充分的并且是适度的竞争关系(2003,陈涛涛),行业内内外资企业的竞争能力相近是使两种企业之间发生充分而适度的竞争的基础条件;而行业中是否进入了较多的外资企业并不能保证内外资企业发生这种状态的竞争关系。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大的行业中过多的FDI 的进入对我国企业的劳动效率有一定的负面效应,我们理解这是因为,当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大时,除了内外资企业由于采用不同技术而不发生竞争关系的情况以外,在发生了竞争关系的情况下,大量的外资进入使内资企业因为能力的悬殊而被挤占了原有的市场,从而形成了效率下降的结果。

(2)“限制独资政策”要素的进一步检验结果与分析62

 金融研究

总300期

FDI 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检验的结果。

表7 “限制独资政策”要素进一步检验结果-先按技术差距分组

技术差距小

技术差距大

按照独资企业资产占行业合资与独资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分组

按中值2719%分组按50%分组按中值3919%分组按50%分组

<=2719%>=2719%<=50%>=50%<=3919%>=3919%<=50%>=50%

FDI 前系数1091801921496851014117186913912984019491181135-1181288T 检验值

21927

11830

31180

11199

11439

01440

11198

-11678

显著性333

3

333

观测值

28

28

42

14

12

13

16

9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系数的t 统计值。333、33、3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表8 “限制独资政策”要素进一步检验结果-先按规模差距分组

企业规模差距小

企业规模差距大

按照独资企业资产占行业

合资与独资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分组

按中值28%分组按50%分组按中值32%分组按50%来分组

<=28%>=28%<=50%>=50%<=32%>=32%<=50%>=50%

FDI 前系数15910949617531181941951864181176-421044431210141794T 检验值

31819

11769

41197

11038

01239

-01553

01651

01146

显著性333

3

333

观测值

28

27

39

16

14

15

22

7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系数的t 统计值。333、33、3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表9 “限制独资政策”要素进一步检验结果-先按资本密集度差距分组

按照独资企业资产占行业合资与独资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分组

内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差距小

内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差距大

按中值3513%分组

按50%来分组

按中值3919%分组

按50%来分组

<=3513%>=3513%<=50%>=50%<=3919%>=3919%<=50%>=50%

FDI 前系数1531824124192311215911801423221800-1691633381341-2081472T 检验值

21990

21685

21250

21090

01467

-21502

01882

-41827

显著性333

33

333

3

33

333

观测值

26

30

41

15

15

13

20

8

2005年第6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63

 

从表7、表8和表9可以看出,针对限制独资政策要素的研究,步骤二与步骤一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在步骤一的检验结果中,凡是独资企业参与程度较低的行业组都显示出了明显的溢出效应;而在步骤二的检验结果中,独资企业参与程度影响溢出效应产生的规律却随着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的不同而又不同。由于上述这三张表中所反映出的规律有一定的类似性,这里我们就进行统一的表述。这种类似的规律主要表现为:首先,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它体现为,溢出效应主要是在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小的行业组中产生,而在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大的行业组中往往没有溢出效应的产生;其次,独资企业在行业中的参与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小的行业组中,在独资企业所占份额较少的行业组中溢出效应要相对更加的充分;其二,在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大的行业组中,独资企业参与程度较高往往会对本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负面的影响在表9先按资本密集度分组的检验结果中特别的突出。

结合国际企业运作理论,我们认为上述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外资企业之所以以独资企业的形式进入东道国市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这种企业形式可以使外资企业仍然把握关键技术的所有权,使之不外泄、不产生外溢效果,从而使外资企业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依靠其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因此,在有可能产生溢出效应的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小的行业组中,独资企业越少(在我们的研究中相当于合资企业越多),技术溢出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在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大的行业组中,独资企业较多本来就不利于溢出效应的产生;加之内外资企业的能力悬殊,就必然对本地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3)“合资企业控股权限制政策”要素进一步检验的结果与分析

表10 “合资企业控股权限制政策”要素进一步检验结果-先按技术差距分组

技术差距小

技术差距大

FDI 按中值3417%分组

按50%分组

按中值3115%分组

按50%分组

<=3417%>=3417%<=50%>=50%<=3115%>=3115%<=50%>=50%

FDI 前系数861529134109395156611013961161986151973721465—T 检验值

11896

31584

21734

11003113180121411236—显著性3

333

333

观测值

27

29

46

10

15

13

25

3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系数的t 统计值。333、33、3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表11 “合资企业控股权限制政策”要素进一步检验结果-先按照规模差距分组

企业规模差距小

企业规模差距大

FDI 按中值3315%分组

按50%分组

按中值3318%分组

按50%分组

<=3315%>=3315%<=50%>=50%<=3318%>=3318%<=50%>=50%

FDI 前系数113167213511601331128551880-68174148195541090—T 检验值

21561

31278

31694

01721-111300*********—

显著性33

333

333

观测值

31

24

45

10

14

15

26

3

64

 金融研究

总300期

表12 “合资企业控股权限制政策”要素进一步检验结果-先按资本密集度差距分组

内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差距小

内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差距大FDI 按中值3411%分组

按50%来分组

按中值3215%分组

按50%分组

<=3411%>=3411%<=50%>=50%<=3215%>=3215%<=50%>=50%

FDI 前系数146129112913751471297821399-1201503561191-51750—T 检验值

31022

31101

41299

11389-21486

01831-01144—显著性333

333

333

33

观测值

28

28

47

9

15

13

24

4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系数的t 统计值。333、33、3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表10、表11和表12所反映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较为明显的规律是,FDI 的溢出效应只在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小的行业组中产生,这一结果与针对前两种政策要素进行检验的结果相一致;然而,我们针对“合资企业控股权限制政策”要素进行进一步检验时,无论在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大还是较小的组中都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具有规律性的结果。

五、研究的主要结论及政策思考

综合以上检验的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的主要结论:

第一,“开放政策要素”和“限制独资政策要素”都对FDI 在我国产生行业内的溢出效;从获取FDI 的溢出效应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开放的程度和限制外资企业以独资的形式进入我国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相比之下,“在合资企业中限制外资控股权的政策要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

第二,相对于以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表示的行业特征要素,外资政策要素对FDI 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是相对间接的。这主要表现为,首先,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这一行业特征对FDI 溢出效应的影响总是始终一贯的,即在差距小的行业中有溢出效应产生,在差距大的行业中没有溢出效应的产生;其次,外资政策要素在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不同的行业组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是不同的,并且作用表现的强度也不同。特别是限制独资企业的政策要素,在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小的行业组中表现为独资企业的参与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溢出效应的产生;而在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大的行业组中,独资企业较多地参与会导致与之竞争的本地企业的生产效率的下降。

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我们有以下的两点政策思考:

首先,对于开放政策的把握应该与对行业特征的把握相结合。具体来讲,我们相信,对于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较小的行业,政府采用大胆的开放政策是合适的,这些行业中的本地企业不会因为FDI 进入的太多而效率降低,相反,这些行业中的本地企业会因为政策引进了充分的竞争机制而获取动力,从而促进FDI 溢出效应的产生。然而,在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较大的行业,大量的FDI 的进入可能导致本地企业劳动效率降低的迹象也值得引起重视。

2005年第6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65

 

虑。一方面,总体来讲,对于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小的行业,对独资企业一定程度的限制政策,特别是鼓励合资企业的政策,对激励FDI 产生行业内溢出效应确实是有积极作用的;另一方面,对于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大的行业,除了对独资企业的适度限制政策以外,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或激励本地企业迅速提高竞争能力,从而使本地企业增强获取溢出效应的能力。

最后,根据本研究的结果,限制合资企业中外资控股权的政策要素没有明显的起到对FDI 溢出效应的促进作用。但我们认为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1M agnus Blomstr ?m and Edward 1N 1W olff ,(1989)1Multinational C orporations and Productivity C onvergence in M exico 1W orking Paper N o 13141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 ic Research 1

21M agnus Blomstr m and Ari K okko ,F 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s of technology ;2001,Int 1J 1Technology Management ,v ol 122N os 15/61

31Beata Smarzynska JAVORCIK and M ariana SPAT ARE ANU (2003),D os Local Participation M atter for S pillovers from F oreign Di 2rect Investment ?W orld Bank P olicy Research W orking Paper 3118,August 20031

41Ramachandran ,V 1(1993)‘T echnology trans fer ,firm ownership ,and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Review o 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 ol 175,pp 1664-6701

51M ans field ,E 1and R omeo ,A 1(1980)‘T echnology trans fer to overseas subsidiaries by US -based firms ’,Quarterly Journal o f

Economics ,V ol 195,pp 1737-7501

61Fredrik S joholm 1T echnology G ap ,C om petition and S pillovers from Direct F 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Establishment Data ;

The Journal o f Development Studies ,London ,Oct 1999,pp53-731

71Dimelis ,S 1and Louri ,H 1(2001)‘F 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 fficiency Benefits :A C onditional Quantile Analysis ’,Centre for Econom ic P olicy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 :2868;London :CEPR 1

81AITKE N,B 1and A 1HARRIS ON (1999),“D o D 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Direct F 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Venezuel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 ol 189,pp 1605-6181

91陈涛涛,白晓晴: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与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金融研究》2004年第8期,117-126。101陈涛涛:影响中国外商投资溢出效应的行业特征,《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33-43。

Abstract :The research focus on the im pacts of host country ’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olicies on intra -industry FDI spillover.Based on 84four -digital industry data in China ,Three policy factors have been tested in the study ,which are ”the extent of openness of industry sectors ”,”the entry limitation of wholly -owned foreign firms ”and ”the limitation on control share of joint venture ”.The em 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first tw o policy factors had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stimulating FDI spillover ,but there is no clear sign for the last one.K ey w 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ra -industry ,spillover ,policy factor

(特约编辑:吴雪玲)(校对:LN )

66

 金融研究

总300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