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散文篇)

2017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散文篇)

2017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散文篇)
2017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散文篇)

2017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散文篇)

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以下整理的关于2017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散文篇),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的高考答题有所帮助!

一、分析散文的结构

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

写人叙事的散文多按时间、空间顺序进行;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物,某种情为线索行文,议论文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在阅读分析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会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句段的结构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

处在开头,一般是统引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抑扬、引发下文某种思考;

处在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过渡;

处在结尾一般为总结上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意,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等。

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

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文章需要而定;

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

二、概括段意、主题

散文阅读是从阅读开始的,不是从做题开始的。而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有:

1、读题目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切入点。

2、析首尾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内容,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析议论抒情句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主旨。

4、联系背景

有不少文章,只要了解它的产生背景,就可能深切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除了对作者和写作年代关注外,还要抓好文后的注释或说明性的文字。

同学们一定要切记。概括作品主题时一般用语是:本文通过对……叙述(描写),表现了……思想情感(赞美了……或批判了……)。

5、不同文体不同的主旨

写人记叙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价值、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对人生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晤,思想认识程度深广,更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

对局部的段意的概括,最主要的是认真、仔细地阅读,弄清句子间的关系、段落之间的照应,抓住各部分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三、体会语句丰富含意

所谓“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包括三层意思:

一是体会句子的表层意义;

二是体会句子的语境意义(即深层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三是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也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这一点也是高考的考查范围。

各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是考查的重点,同学们复习一定要格外留心。如何解答句子含义题?

1、抓关键词语

一个句子中常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意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发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

2、析修辞手法

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确有力,作者常用修辞手法。解题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了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

如果是比喻句,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要找出形象性等。

3、看特殊位置

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文章中或语段中起关键作用,理解并解释它时,可以考虑它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做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和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基本含意。

4、悟文本主旨

中心内容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会与中心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体会时可以结合主旨来进行。

5、察相邻句子

有些句子不在文章、语段开头起总起作用,也不在文章、语段结尾起小结作用,而是在文章或语段中间。对这种句子的理解,要特别结合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是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6、观结构层次

有些句子结构复杂,如大长单句,可通过提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的办法来体会;

如果是一个复句,如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句子,句意应是两个并列意思的相加;如是个偏正关系的复句,句意当然在“正”的部分,但“偏”的部分绝不可忽视。忽视它,可能丢失要点。

以上几种解读句子含意的方法可以独立使用一种,也可以视情况把其中几种结合起来运用。当然,句子解读无定法,句子的理解最重要的前提还应是结合文

本,立足主旨,否则不能正确理解句意。

四、鉴赏表达特色

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而设的一种题型,它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主要题型。这一类考题有如下特点:

1、命题角度有两种,一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二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的艺术特色。

2、考查的表达技巧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上。

3、确认所用技巧可以从五个角度切入: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方式、语言表达等。

A. 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①记叙详略

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叙写,详写不是漫不经心地多写,它往往突出细节,渲染烘托;略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丝不苟。

②记叙人称

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第三人称也用,不过很少。

不同的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表达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交流、抒情,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感染力。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客观,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③记叙的方法

顺叙、倒叙、插叙。顺叙的好处是结构清晰;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引起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插叙的好处是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

(2)描写

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关于描写景物方法的考查。描写方法主要有:抓住特征,绘声、绘形、绘色的描写;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动静结合、正侧描写,虚实结合,细节描写。

写人散文是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这些

方法是写人散文的考查重点。

(3)议论

散文里的议论很讲究艺术性。它是在记叙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故形成了夹夹议,叙议水乳交融的特色。考试中也会有涉及的。

(4)抒情

因为散文是抒情的艺术,自然成了考查重点。两种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散文考查间接抒情往往是借景、物抒情,显得含蓄,这是常考点之一。

议论、抒情在散文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了它们,就抓住了文章的精神,把握住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要全面考虑。

2017年全国卷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学.科网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

2017高考语文真题散文专题

2017高考语文真题散文专题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散文专题 一、【新课标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

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学科&网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

新闻新闻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学习目标】 1.整理新闻的基本知识,能够陈述考点要求和解题技巧 2.通过练习,能够说明题型特点 3.依据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 4.通过强化练习,能运用解题技巧并做到规范答题 考题规律 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尤其是探究题的命题,还在摸索之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根据考纲的能力要求,新闻阅读主要考查: ①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概括其主要内容; 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语言特色; ③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④评价新闻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基本倾向; ⑤对新闻文本的写作意图和实效作出评判; ⑥对新闻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 ⑧探究新闻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复习指导】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准确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2.全面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3.深刻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二)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时 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三)语言简明

2017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及例题

2017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 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二、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 1、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 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 2、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三、抓关键词 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 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三、简答题解答一般方法 1、把握文章基本思路,切分语段层次;准确把握、分析概括文章的观点;快速搜寻答题区间;组织表达语言,做到规范作答。 2、具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 利用顺序词或数字号列清思路要点 2、把握观点类题目解答方法

议论文的观点表述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1)文题即观点。一般议论文的文题只是个“话题”,它的观点围绕着这一话题来展开,但有的话题 往往就是作者的观点。 (2)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因为议论文必须要达到“观点明确”这一最起码要求,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议论文都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阅读这种文章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文章开头一内容。 (3)有的议论文观点的提出必须要通过几个分论点来表述,所以观点往往会在文章的最后提出,带有一定的总结性和归纳性。 (4)有的议论文因为话题范围较大,内容多,形式散,它的观点提出分散在文章的几个部位,而非集中在某一处。这种的观点概括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与概括能力。注重提炼概括观点: ①注意辨析文本中不同的论点(区分“我论”、“他论”) 一、设题形式 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选项模糊的主要类型有五种: (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选项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阅读中特别留意“如果”“一旦”“将要”等词语,从而做出准确判断。 (4)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把肯定说成否定,或把否定说成肯定,有些混淆主要和次要关系,有些属于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的选项设置。解答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5)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上的混淆、颠倒。有些选项在设置时,将条件说成结果,或把结果说成原因,或强加条件及因果关系。要重点辨别,找准答案。

2018年度年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8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着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密钥分发通过量子 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客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 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

2017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精编

2017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精编 1. [2017·全国卷甲卷·T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

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三道题

2017学年—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末复习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求: 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要求大家做到: 第一步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 1.勾画出文中重要词语 (1)表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 (2)体现论证对象转换的词语,即往往体现论证思路的词语 ①因果。如:因为、因此、……原因在于、因而、由于、从而,等等。 ②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 ③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等等。 ④分类分层。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等。 ⑤举例子。如:例如、如,等等。 (3)修饰、限制性词语 ①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 ②程度。如:最、基本、根本、十分、非常,等等。 ③范围。如:部分、全部、总共、所有、都、全、少量、多数、几乎、仅仅,等等。 ④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 ⑤已然、未然,或然、必然。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将、正在、假如、可能、如果、一定、必然,等等。 ⑥代词。如:这、那、它、其、此,等等。 2.勾画出文中重要句子 (1)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 (2)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章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论据,另一种是理论论据。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或总分,或并列,或对比,或递进,或点与面。这些逻辑关系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标记每一自然段的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3.简短批注 对重要词语,对表因果关系的句子,起表明中心、理清结构、区分层次、暗含材料与观点关系等作用的句子,作简短批注,为下一步操作起警示作用。 第二步提取要点,整体把握:勾画诸多要点是为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作铺垫的。 1.梳思路,明结构

2017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2017 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 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20 课时第一教时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一、考情解读 《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 B ,”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 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回顾高中阶段读过的重要散文篇目《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我的四季》张洁、《想北平》老舍、《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必修二》:《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荷塘月色》朱自清、《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必修三》:《祖国山川颂》黄药眠、《长江三峡》刘白羽、《老王》杨绛《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 三、散文的基本知识 1、散文基本特征: (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 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② 渲染气氛③ 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 铺垫情节⑤ 更好地表现主题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

实用类文本阅读(2015-2017全国及各地高考题及详解)

实用类文本阅读(2015-2017全国及各地高考题及详解) 新闻类 A卷【全国卷】 一、(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 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 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2017年全国卷真题论述类文本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D.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无中生有,强加因果。“非政府组织提出气候正义的概念”,张冠李戴,文章并不能确定是非政府组织提出了“气候正义”的概念。必然代或然。B,以偏概全。C,文意理解错误。 2.C .文意理解错误。 3.B.绝对化错误。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Ⅱ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C项“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参考答案 【文本评析】 本文,论题是“乡村的城镇化进与乡愁”,体现了作者对当今我国乡村在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中所突现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新理念。而时代性和人文性,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料的重要特征。 本文思路明晰。首段总领全文,既指出主要问题(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也提出了基本观点(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作者观点中有三个针对“乡村记忆”的关键词:“留住”、“呵护”、“活化”。 第②③④段分论。每个分论,都分why和how两个逻辑方向。 第②段扣“留住”,论说要“留住乡村记忆”。先论及“乡村记忆”的两种形态(“物质文化记忆”、“非物质文化记忆”)及两者间的关系,再论及“乡村记忆”的功能(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从而论述了“留住乡村记忆”的必要性。然后,简要论述了如何“留住乡村记忆”(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第③段扣“呵护”,论说要“呵护乡村记忆”。先略及必要性(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再着重谈“呵护乡村记忆”的做法。谈做法,先概括(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再举例论说。 第④段扣“活化”,论说要“活化乡村记忆”。先通过比较“活化”与“留住”、“呵护”的不同(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借此论说了“活化乡村记忆”的必要性,再论及“活化乡村记忆”的做法(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题目解析】 社科文阅读,做题前必须潜心读文,完成整体感知——读清论题,读清主要观点,理清各段各层大意。可用笔在试卷将这些要点划出。总有考生未完成整体感知就直接上手做题,这样做,由于缺乏整体感、大局观的支撑,错误率高。还应潜心读题,并将选项内容放回原文相关信息区仔细、冷静地核对。 总体上看,本大题难度偏低。 [第1题]正确答案C C项信息区在第③段中间——?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这里举例论说“呵护乡村记忆”的一些做法,有?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有?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定期维修?。可见,说“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是正确的。 A项信息区在第①段末——?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

2017年高考备考:散文阅读之理解词义、句意

2017年高考备考:散文阅读之理解词义、句意散文阅读:理解词义、句意 一、[2016·浙江嘉兴一中、杭州高中、效实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语老师 谢宗玉 早晨,阳光照进教室,照着一颗颗晃动的脑袋和一张张开合的嘴。我们在晨读,我们在大声晨读。别人读的是英语,我对英语不感兴趣,我在读语文。英语老师从后面走进教室,我没觉察。他冷不防从我手中把书抢了,反手就甩了我一个耳光。同时骂道:你妈拉个巴子!一教室沸扬的声音就这样被他突如其来的耳光给掀哑了,大家愣愣地看着我俩,早晨照进来的阳光这时也有些茫然无措的样子。 英语老师扭过头叫道:你们停下来干嘛!然后一教室芽一般的声音又怯怯冒出来,顷刻间又是一片灿烂。英语老师拍了一下手,没事般地走了。 他没事一般,我可不行,我在众目睽睽之下,俯下身把语文课本拾起。然后伏在课桌上,一动也不动,我能遏止自己的哭声,但止不住的泪水却从我的指缝里快速渗出来。虽然我知道错了,一三五的早晨该读英语。但我的过错难道就该由这记毫无商量余地的耳光来惩罚吗?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快了。我从没有被人打过耳光,更没有在这样的大庭广众下受辱,我满脸火辣辣的,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羞耻!我感觉我那个叫自尊心的东西,在这个早晨,就像被一把无形的快刀,给拦腰斩断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不声不响低着头进出教室。而在心中,仇恨的水草却疯了般昂扬生长。是的,我要报复,我要杀了他!我一定要杀了这个让我当众丢丑的家伙!我要用最直接的方法报复,我要痛快淋漓地拿刀捅了他!……我低着头,一声不响,就这样在自己的幻想中把内心捣鼓得壮怀激烈。那被拦腰斩断的自尊心在伤口处似乎又长出了细嫩的芽儿来。我最终还是失去了寻刀杀人的耐心,英语老师就这样在懵懵懂懂中逃过一劫。我后来的想法是,我一定要发奋读书,将来超过他,再来羞侮他! 但很快就有一事,让我很快进入了两难境地。那天英语老师闯进教室,对教室里的三个同学说:下午帮我去挖薯吧。你,你,还有你,来,把书收起,我们这就走。 三个同学其中一个就是我,英语老师仿佛早就忘了两个月以前发生的事。但现在他既然点到我了,我不能让他知道我心中的仇恨。我只能敛着头,和另两个同学一起去了他家。我记得一进家门,他就像个妇人样叨叨唠唠地骂着他的妻子:日日死人,怎么不见你死?!这样骂人的话是我第一次听到,所以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根深蒂固。挖薯时,我时不时就把红薯给挖断了。我应该不是故意这样的。挖薯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体力活,在家里,这常常是我爸的事。我还太小,力气也小,一锄下去,挖得不深,红薯往往就被拦腰截断了。我看见英语老师不时地皱着眉头,后来他说:宗玉啊,你书也读得不好,事也做得不好,以后就等着进棺材吧。我一脸怍羞,我年纪轻轻,没想到他竟把我与棺材上了。心中的恨意一下子又增加了,可手中的活儿并不能停下…… 我现在算有些明白他那时为什么脱口就是棺材就是死了。那时他除了当老师,晚上常常替人唱号歌,哪里死了人,来请他。他一般不拒绝,十里八里也要赶去。他的号歌唱得不错。小时他在茶陵住过,一口的茶陵腔,用茶陵腔唱号歌,他的号歌就别具一格。有时在教室上课,他的声音也拉得好长,像唱号歌。有时夜里唱号歌唱得太晚,白天上课,他把作业布置下去,就趴在讲桌上睡着了。 挖薯回来后不久,碰上学校组织学生入团。那时入团是件非常时髦的事,我们班当时只有三个名额,英语老师就把帮他挖过薯的三个同学都推荐上去了。全班同学知道这事后,都议论纷纷。因为如果凭成绩,我们三个没有一个能上。后来,另两个同学就在那次入了团。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汇总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7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学习资料专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达州 天宫一号:控制中的“坠毁” ①近日,部分外媒称天宫一号已经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环境及安全造成威胁。天宫一号是我国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实验性空间站),它在载人航天对接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苏美两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近50年的垄断。 ②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载人飞船神舟十号成功自动对接。结束了神舟十号任务以后,天宫一号的所有目标就已全部达成,没有进一步的安排,这也符合它预先设计的仅两年的寿命(2013年底结束)。但是天宫一号超期服役到了2016年3月才正式宣布中断数据连接。天宫一号将会逐渐坠回地球。 ③不可否认,目前的天宫一号的确是个被弃用的航天器残骸,虽然我们心里不愿意承认,但它现在的状态更接近于一个名词:太空垃圾。 ④一般来说,绕地球飞行的无用人造物体都是太空垃圾,具体有很多种。一种是航天发射活动抛弃的负重:比如多级火箭的第二级、第三级、上面级等,它们会环绕地球并在稀薄大气作用下返回地球。 ⑤另外一种太空垃级是寿终正寝的航天器。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有自己的寿命,天宫一号就属于此类。 ⑥第三种太空垃圾是导弹反卫星试验和太空垃圾碰撞产生的新垃圾。目前估计,一共有1.7亿个直径小于1厘来的太空垃圾,有67万个1~10厘米直径大小以及2.9万个尺寸更大的太空垃圾在绕地飞行。 ⑦对于飞在低到中高轨,比如600~39600千米高乃至各种大椭圆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目前完全无法处理。尤其是报废的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基本都处在20000~39600千米高的轨道,这些垃圾差不多将和地球同时灭亡。而对包括天宫一号在内的位于200~600千米高度的航天器,都会受到地球稀薄大气的影响而缓慢坠回地球。历史上,美国航天飞机可以主动移除太空垃圾,但也只在1984年回收两颗入轨失败的昂贵通信卫星的任务中展示过,成本实在太高!所以,所有像天宫一号这类的人类载人航天器,最终都会缓慢回到地球的怀抱。 ⑧从1971年到1991年,苏联7个重达18.5~19.8吨的礼炮系列空间站先后返回地球,都成功焚毁在大气中。1979年,美国重达77.1吨的天空实验室返回地球,在地表发现了几十个碎片。 ⑨除此之外,人类所有的载人航天任务,都伴随着飞船残骸的返回。比如中国神舟飞船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均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等构成,但只有经过特殊保护的返回舱是能安全着陆的,其它部分都会在空中焚毁。 ⑩俄罗斯进步号、中国天舟号货运飞船等,都会整体返回大气焚毁。例如每年国际空间站任务都会焚

新闻类文本阅读方法

新闻类文本阅读方法(一) 一、命题角度 1.关键牲语句理解题 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段的?意? 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2.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结构(思路)类题目 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 提问方式:文章画线部分(第几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规范回答: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4.鉴赏形象类题目 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规范回答: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5.信息筛选类题目 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提问方式: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 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6.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类题目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 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 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 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 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 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 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过低,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 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 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 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 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 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

2017高考语文真题散文专题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散文专题 一、【新课标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学科&网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