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浮力》教案

《认识浮力》教案

《认识浮力》教案
《认识浮力》教案

第五节浮力

教材分析

浮力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而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其中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即阿基米德原理),能为下一单元物体的浮沉,浮力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浮力知识的另一方面作用: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体现了它的实用性,所以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是中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浮力的产生及其方向。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浮力的产生及方向。

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浮力的概念、探究浮力的大小。

难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课前准备

教师: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弹簧测力计,空拉罐筒,钩码若干,烧杯,乒乓球,红毛线,水,自制课件

学生: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25组,弹簧测力计25把,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从生活中我们知道,鸭子可以浮在水面,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轮船能在海面上航行,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这些都是一些有关浮

力的问题。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大小有什么规律?了解这些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利用浮力为我们服务。从本节起,我们将一起走进关于“浮力”的知识大殿堂。

首先,老师将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知识准备(课前复习)

1、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哪些?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怎样?

三、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漂浮在水面。

问: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浮在水面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是水。该实验说明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其方向与重力方向相

= G。

反,是竖直向上的。同时,根据物体的状态及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得到F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继续演示: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F,然后测出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视重F,,比较物重和视重的大小关系。

实验完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处于静止状态,说明此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即物重G;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即视重F,;由于视重小于物重,说明还有另一个竖直向上的力,与细线对石块的

。以上实验,拉力一起和石块的重力构成一对平衡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施力物体是水,即F

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其方向仍然是竖直向上的。同时,根据物体的状态和平衡力的条件,得到G = F,+F浮,推出F浮= G -F,。

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受力分析图。

教师归纳浮力的概念: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教师用一个小实验验证“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演示实验:找一段较粗的红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

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观察红毛线被在竖

直方向拉直。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发现红毛线仍旧被在竖直方向拉直。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我们可以通过测量重力的方法来计算浮力的大小,这在实

验室里是可能实现的。但在生活中这样的办法可行吗?比如,我们要测量漂浮在河流上的轮船受到的浮力,这样的办法显然是不可行的。那有没有其它计算浮力的大小的办法呢?或者说,浮力的大小应该等于什么呢?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1、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猜想和假设: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提出猜想和假设,教师演示实验:

(1)、将装有适量钩码的拉罐筒放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保持漂浮状态),有部分水从杯中溢出。

(2)、继续向拉罐筒中添加钩码(保持漂浮状态),又有部分水从杯中溢出。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每放下一个砝码,排出的水怎样变化。

教师进行受力分析:浮力和重力始终是一对平衡力,随着总重力增加,浮力也加大,溢出的水也随着增加,如此看来,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水的某种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猜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水的……有关。

教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分析,排除错误的猜想,对正确的猜想进行归纳,得出猜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水的重力有关。

3、实验准备

(1)、如何求得浮力?(漂浮时:F

浮= G;下沉时:F

= G -F,)

(2)、如何求得排开的水的重力?(G

排=G

-G

(3)、需要测定哪些物理量?(漂浮时:物重F,桶重G

桶,桶和水的总重G

;下沉时:

物重F,视重F,,桶重G

桶,桶和水的总重G

。设计一个记录表格)

单位:牛顿(N)

(4)、需要些什么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小桶,配重砝码)4、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展示学生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归纳实验结论:F

浮= G

(2)、教师用动画演示实验过程,巩固实验成果。

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教材P

92

5、推导阿基米德原理的推论:

教师指出,在上述实验中,如果我们把溢水杯更换成量筒,有没有办法知道排出的水的重

力呢?(有)推导:G

排=m

g=ρ

V

F,所以,F

= G

gV

教师强调:(1)、各物理量的单位。(2)、ρ

液是指液体的密度。(3)V

不一定等于V

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的时候,V

;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的时候,V

=V

。(4)、从推论

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课堂小结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计算浮力的方法(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四)、课堂作业

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1节 认识浮力》word教案 (1)

《认识浮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③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 (2)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浮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习浮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认识浮力是学习浮力知识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力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及启发式教学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从而引出浮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讲授新知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 小组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钩码的重力;

○2将钩码浸入水中,同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也变小)。分析:钩码浸入水中示数变小,说明水对钩码也有向上的托力。 师生总结;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学生活动:物体浸在气体中是否存在浮力?思考并回答 探究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1、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液体压强公式是什么? 2、如图:正方体前后左右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 上下两个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 3、如果我们把立方体再往下移动一些它受到的浮力会变大吗? 4、如果我们把该立方体密封到水杯底部它还受不受浮力?为什么? 5、我们发现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总结: 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F浮=F下-F上 探究三:物体的沉浮条件 物体在液体中受几个力的作用,又是怎样沉浮的?(重力和浮力)F浮>G时,物体上浮; F浮<G时,物体下沉; F浮=G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3、课堂小结

课程总结报告

课程总结报告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体会颇深。此前,进入实验室我们的任务大都是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自己动手的实验少之又少。如今,本学期大部分实验均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这无疑是对我们动手实践能力的大考验。虽然在很多物理实验中我们只是运用课堂上所知识的原理与结果,再现科学家经过无数次修改完善而总结的最为精妙的实验,但我们试验所经历的过程与物理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所进行的物理实 验是大同小异的的。任课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 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物理问题,使我们通过 努够顺利地解决物理实验呈现的问题,考验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深了我们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我们的创新学习能力。 在正式做物理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进行认真仔细的预习,如果没有对即将操作的实验预习,我们就无法把握实验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这就有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在未预习实验的情况下,实验室的老师是不允许我们进入实验室的。这一点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踏实的重要性。预习实验必须要弄清楚实验的总体过程,弄懂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对照教材所列 的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正确操作方法,特别是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最后我们要把预习实验的情况呈现在预 习报告上。物理实验的预习报告总共包括五的部分:1、实验目的;2、实验仪器;3、实验中的主要工作;4、预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等。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中的各项操作成功完成实验。在预习实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现象进行思考,我们可以独立进行演算和推理,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也可以参考课外资料,必要时还可以请教实验室的老师。只有把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解决掉,才能在实验操作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实验预习完成后,就要准备进行实验的实际操作了。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仪器的操作要求来操作,所有仪器要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和稳定的状态。所以在进行实验前我们一定要仔细检查实验仪器,确保实验仪器完好无损并可以正常使用。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故障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理论上的现象不符,首先应认真思考并检查实验仪器使用以及线路连接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操作及时进行改正,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请老师来指导改正,切不可马虎对待,敷衍了事。实验步骤方面可按照预习报告按部就班进行即可,但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及时记录实验原始数据,不得捏造实验数据。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这一过程对得出实验最终的结论十分重要。本学期我们学到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有: 1、列表法:列表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将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列成表格时的数据表达清晰有条理,易于审核和发现问题,有助于发现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列表时应注意:(1)首先要写数据表格的名称,必要时还应提供有关参数。例如,引用的物理常数,实验的环境参数,测量仪器的误差

第九章 第一节 认识浮力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什么是浮力。知道用称重法算浮力。 4、知道大气也能产生浮力,初步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旧知识回顾: 1、压强的基本定义式p= ,由此公式可推出压力F= . 压强的单位。 2、液体压强公式p= ,由此公式可推出液体的速度h= ,h的单位是。 3、图(1)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浸在水面中,上表面离水面20cm,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a,受到水的压力是N方向;下表面受水的压强为Pa,受到水的压力为N,方向;这两个力的合力为N,方向。这个合力实际上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浮力(如图2)。 三、新知识导学: 1、轮船、潜水艇、水中的鱼等受到水的浮力;热气球、公路上的汽车等受到空气的浮力 2、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 3、利用称重法算浮力: 图(1)图(2)图(3)图(4) 由图(1)和图(2)可得浮力产生的原因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的,浮力的方向。 在图(3)中A物块重力是N,浸入水中对弹簧秤的拉力F= N,浮力F浮= N 浸入盐水中对弹簧秤的拉力F= N, 受到浮力F浮= N,总结测重法得出的计算浮力的表达式:F浮= . 图(4)中的现象说明也能产生浮力. 四、巩固练习: 1、一物块在空气中重10N,挂在弹簧秤下一半体积浸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7N,受浮力F浮= N,全部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4N,物块受浮力F浮= N,比较可见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有关,在上图(3)中物体在盐水中受的浮力大,说明浮力大小还与物体浸入的液体的有关。 2、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测出上表面离水面上12cm则木块受的浮力F浮= N (ɡ取10N/kg ρ=103kg/ m3) 3、一石头掉入池塘中,深陷入池塘的淤泥里,你从淤泥中搬起它,和在水中搬运它感觉那种情况下需要力大?,原因是:,潜水艇下潜到海底的泥沙中还能浮上来么? 4、正月十五放的孔明灯能够升到高空是受到的浮力。 五、课堂反馈: 请将本堂课不懂的内容写下来

浮力说课稿

《浮力》说课稿 永昌城关一小杨斌元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浮力》。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再从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浮力》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中的第五课内容。这是本单元中的“分水岭”,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尝试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我打破了教材中的既定格局,着重从“认识浮力”、“ 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探究泡沫塑料块浸入水里的体积和浮力的关系”、“ 探究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浸入水里受到的浮力”这四个活动来展开教学。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解释。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研究过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对于重力、拉力等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对“浮力”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往往认为,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重力等于0,无法理解该如何测量浮力的大小。学生已有的经验不能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水里会上浮。本堂课就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将“浮力”置于研究“力”的语境中开展,并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修正和完善对“浮力”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学会用弹簧称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进行,能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以浮力可以借助重力被感知开始。先感受到水对物体有一种向上的推力,叫浮力。再知道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上时,浮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当用手将物体往下压时,浮力等于重力加上压力。最后了解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进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这一条“浮力”的概念链为主线,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生动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构建正确的科学概念。 五、教学准备 为了很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我将准备好:教学课件、教师演示实验所需的一条简易拔河绳、一个弹簧称、三个大小不一的泡沫塑料块、、一个边上贴有刻度的水槽、一根细绳、一条毛巾。将为学生准备好:每组一个弹簧称、一个泡沫塑料块、一个边上贴有刻度的水槽、一根细绳、一条毛巾。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新课伊始,我便和学生玩了一个小小的拔河赛,这时学生们兴趣高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拔绳两边的力一样时拔绳是静止状态。这样,为课堂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着我用手拉着一个空泡沫塑料块不动,问学生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你能把它画下来吗?并让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再问学生:我们想知道泡沫塑料块受到重力的大小怎么办?学生知道使用弹簧称,这时便对弹簧称的使用进行复习。又问学生静止不动时拉力应该是多少?学生便从刚才拔河的游戏中明白:静止时拉力等于重力。重力知识是本课学习的基础,而“拉力=重力”则为接下来的静止状态的“浮力=重力”作了很好的迁移。

观课评课心得体会

观课评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能在这次小学体育教师研修过程得到了一次“充电”和“加油”机会,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作为一线体育老师,我把这次研修培训作为学习新课程、执行新课标和实践新课程的切入点。观看各位老师的优课,感觉平时的教学中自己还缺乏深入思考,同时也发现对一些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新名词自己尚未了解。所以我在学的过程中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观看视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观课评课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专业理论提升的很好机会,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 优课视频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反馈和评价,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堂交流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很多的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一)侯祥管老师的《前滚翻》:他将这节课整编成一个完成的“龟兔赛跑”,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根据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让学生模仿小乌龟的滚动,在尝试与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节课充满了快乐。另外,小学生对于形象的事情记忆深刻,为此,这节课侯老师通过图片的展示,强化学生对团身滚动建立正确的团身概念,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牟建娜老师的小学体育与健康《学会合作智赢未来》:这是一节内堂体育课,在教学设计中,以游戏体验贯穿课的始终,以游戏体验难度的层层提高深深吸引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学习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一指拿球”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课的开始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这个体验深深吸引了学生,激起学生的兴趣。观看“老河口事件”的即时新闻报道,图片及配乐《世界充满爱》的播放,直击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震撼,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合作,合作不好会危及生命。观看美国北京奥运会的掉棒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不仅仅是个人的小事,团队的事,更是国家的大事,提升学生的情感高度,开拓学生的情感视野。因此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通过本次的远程研修,我对新课程改革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有针对性地练习,努力构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加强自我反思,与其他教师之间加强合作、交流与研讨。这样才能站在一个体育教师的高度去教学生,才能与学生共同享受体育的魅力。

第三节浮力导学案

第二节认识浮力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方向,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物体的沉浮的条件。 3、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的探究习惯。 重点:称重法测浮力。难点:物体的沉浮条件。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其使用规则有哪几条? 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尝试学习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它们除受到自身的重力 外还受到了水对它们的力。方向是: 2.飞艇、热气球能升上天空,说明它们也受到空气对它们的力。 3.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轻”或“重”),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力。 4.你觉得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答:,它与重力方 向。 课堂学习 一、什么是浮力: 1.浮力的存在 探究实验1:将木块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你看到什么现象?木块受到重 力的作用,为什么不沉入水中呢? 实验结论:1、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 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浮力的方向 是。 [及时练习1]如右图,作出水中小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及时练习2]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 如右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 应是() A.F1B.F2C.F3D.F4 2.称重法测浮力大小: 1、仔细阅读教材64页“测量浮力”的内容,并结合右图甲乙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体在空气中称为 N;浸没在水中时,它所受的重力变化了吗? ②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为 N,为什么示数会变小呢?因为 ③如右图2所示,你能否作出物体中水中时的受力分析,求出浮力的表达式吗?F 浮 = ④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为: N。 这种测量浮力的方法称为称重法。公式:F 浮 = 。 [及时练习3]如右图所示,小明用测力计分别在空气中、水中和盐水中测出了物体的重,则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及时练习4]一个石块重5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该石块受到液体的浮力为__N。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是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教学文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相等得出

阿基米德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材的重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探究认识V排=V浸。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上节通过探究得到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本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材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代替,使得决定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表述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那么,这两个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不难想到,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由于浮力的大小跟这两个因素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自然也跟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学生对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成正比的关系也不难确定。这就引出了本节要探究的课题:探究浮

9.1认识浮力教案

9.1认识浮力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为认识什么是浮力、怎样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整节教材的编排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的规律。 学情分析:浮力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积累中和小学自然科学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很肤浅,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说不熟悉,是因为把有关浮力的认识由感性提升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合成、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综合分析的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所必备的,而学习有关浮力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4、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 2、“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思考:为何会出现这些现象?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浮力 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那浮力究竟是什么样的力呢?师生结合“活动1”共同认识,步骤如下:

[总结]:物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物块受到了向上的托力,可见:浮力即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物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 [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物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量等于浮力。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即 =G-F (称重法) F 浮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 [学生阅读]:教材活动2中的内容,并思考讨论其中问题。 [总结]: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放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先让学生猜一猜。倒水后乒乓球并没有浮起来。再将饮料瓶的瓶口盖上,看此时乒乓球会怎样? [讨论]:为什么开始乒乓球没有浮起来?当饮料瓶的瓶口盖上时,乒乓球为什么浮起来了? [学生活动]: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回答刚才乒乓球的两种情况。 列举两个不受浮力的案例(课件展示)。 (三)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猜想与假设]:学生结合上面的情景并联系实际提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等有关。 [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辅导,视学生的情况点拔。如研究浮力与哪个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哪些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那些器材?需要记录那些数据?等。

认识浮力导学案

课题:认识浮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学习一种实验方法——类比实验法。 学习重点:1.认识浮力。 2. 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习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习过程 结合课本P169页,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各种浮力现象。 试分析生活中见到的各种浮力现象,提出一些关于浮力的问题。 思考:什么是浮力如何测求浮力的大小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点一】感受认识浮力 实验器材:物理书、塑料瓶、乒乓球、烧杯、水、氢气球、气球。 体验活动:感受浮力。 托在手中的物理书不会掉下来,是因为书受到手向上的力,漂浮在水中的塑料瓶不会下沉,是因为它受到的力。手中的氢气球一松手会 观察思考认识浮力: 1.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松手后会看到乒乓球向运动,原因是它受到的力,最后在水面上。 2. 儿童喜欢玩的氢气球,一松手会飞向空中,是因为氢气球受到 的力。 分析:静止是一种平衡状态。从二力平衡的角度看,能静止漂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或漂在空气中的氢气球,由于它们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因此必定有一个竖直向的力和它们相平衡,我们把这竖直向上托的力称为“浮力”。由此分析可得到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静止漂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F浮力= 总结:液体(或者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的托力称为浮力 结论:a.浮力的概念: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_______(填方向)托的力。 b.浮力方向:____________ c.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跟踪练习: 1.漂浮在水面上静止的木快受到_______力和________的作用,其施力物体分别 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的大小是__________的。 2.静止在空气中的气球受到___力和__力的作用,其施力物分别是_____和_____ 3.把一个塑料球放到水中(如图所示)它受到的浮力方向是_______________,若将杯子倾斜放置,它受到的浮力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认识浮力》说课稿

16 《认识浮力》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 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 三级主题: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二)教材分析 《认识浮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浮力》第一节内容,教材安排了“什么是浮力”、“称重法测浮力”和“浮力产生的原因”三个部分内容,它们是层层递进的,从现象深入本质,这种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浮力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技术中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是重力、压强、压力、二力合成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为后续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与沉作准备,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单元处于基础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 (参考范文1) 2、学生知识经验 浮力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日常生活经验和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对浮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且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感性认识往往是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如认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等。要使感性上升为理性,零散变为系统,需要本节课的深入学习。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浮力的概念、浮力的方向及浮力的施力物体。 ⑵会用“称重法”测液体的浮力。 ⑶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用理论分析法来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活现象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实验探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思维习惯。 重点及确定依据:建立浮力的概念;学会“称重法”测浮力。认识浮力从概念和测量开始。 难点及突破策略: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建立模型,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辅以教师启发引导、多媒体的直观显示。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采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交流、合作、讨论;类比法;建立模型;理论分析法;反馈练习等学习方法。 - 1 -

观课报告_观课报告范文大全

观课报告_观课报告范文大全 观课报告_观课报告范文大全观课报告范文我选择“教学问题的设计”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现将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问题设计时考虑到了学生兴趣《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呈现情境图后,教师提问:你会不会把9个面包分给4个小朋友?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生演示完分面包,老师提问:还有不同的分发吗?学生演示不同的分发。在学生分完后,老师提问:应该用哪一种运算表示呢?问题设计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三、问题的提问掌握时机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能视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问方式纵横交织,多种多样,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循循善诱,本课的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四、问题的提问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提问时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后,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又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在问题设计上,胡老师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在学生分完面包列完算式后,老师提问:同学分完了面包,还有很多的东西分一分,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能不能把算式写到草稿纸上?这个问题要求不明确,不具体。 观课报告模板在这次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看得了许多优秀教师精彩的授课,学习到了不少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受益匪浅。正是由于意识到这--点,我才知道这次机会是多么地珍贵。以前在学校听其他老师的课和外出学习听课,只是盲目的看看教师教学过程中出彩点,当时感到很有收获过后就没有了记忆。现在想来是因为没有深入的根据维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加以记忆。这次培训平台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维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技术规范、总体评价。可以一对照加以分析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改进。下面有三点就观课中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一、怀着学习的态度认真观摩六节课。 每年都要参加暑期网络培训,每年也都有部分老师怀着应付的心理参加完这项任务。好在今年平台改变了以往模式,能给大家充足的时间来学习观摩六位老师的课,并且配以相关的评价列表让大家针对性的思考,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静心学习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学习优秀教师经验的宝贵机会。观课评价设置了保存模式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细致耐心的观评每一节课,可以多看几遍,多思考学习其中的精华。所以,我们要怀着一颗学习心来对待,切不可浮躁应付,浪费了这次宝贵的与多位名师思想交流学习的机会。 二、客观评价,反映的是每一位观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观课后的点评打分环节,多是对各项描述减分理由,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部分老师为视频课老师挑毛病,找问题,甚至在提交的报告,上大篇幅的批评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这也不免忽视了问题盲点下各项优点的冷静分析与学习。这要求我们一定要结合课堂实际,客观分析问题的存在原因,以学习心态虚心研究,如果是我们自己上课又将如何改进,你又有哪些给更好的措施完善提高。组内每位学员观评的课各不相同,完全开放性的课例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机会,独立思考,没有协商交流意见的可能。而在观评到后几堂课的时候,自己往往找不出扣分原因,或者潦草应付,或者套话连篇,这也使得自己不得不多观看了几遍,因为这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必须对他人的作品认真对待,客观、公平、公正的打分。而扣

认识浮力测试

《认识浮力》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知识链接 1、液体压强的特点:。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进行新课 观看图片,感受浮力的存在 你还能举出更多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例子吗? ◆自主探究 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2)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注意:实验过程中不能让重物碰触烧杯底 (2)浮力的大小:F浮= (3)浮力的方向: ※归纳总结 (1)浮力: (注意施力物、受力物、及方向) (2)称重法测浮力: ★迷你小实验:将充足气的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于杠杆左端,调整杠杆右端勾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然后再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插入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杠杆还能平衡吗? 观察到的现象是: 你的结论是 ▲观看课件:浮力产生的原因

结论: 应用:①判断:古沉船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 ②池塘里的莲藕是否受到浮力 总结:浮力产生的条件: ◆课堂小结:你收获了什么 ★试身手,展风采 1.某物块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2.3牛,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5牛,则该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 牛,方向为________ 2、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A.F1 B.F2 C.F3 D.F4 3.一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铜块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 A.铜块的体积 B.铜块受到的重力 C.铜块受到的浮力 D.铜块受到的重力与浮力之差 4一座桥墩浸入水中10m,则桥墩受到水的浮力为 N 完成《学习与检测》P36页3,、4、5

初中物理《认识浮力(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定义。 2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3.掌握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推理过程,了解浮力产生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浮力与压力、重力的关系,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浮力的存在及用称重法测浮力 2、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1 个、饮料瓶、烧杯、水、弹簧测力计,钩码、石块、泡沫块、红绳 学生准备:烧杯、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刻度尺、水、泡沫块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去底的饮料瓶和乒乓球做小实验,乒乓球在水中没有浮起来,此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接着盖上瓶盖,乒乓球又浮起来,引入题 ---- 认识浮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意想不到的现象,给学生造成悬念,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 一、什么是浮力 1、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盖上瓶盖问乒乓球为什么会浮来?答:受浮力作用,老师分析乒乓球静止时的受力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重力和浮力这两个力的平衡关系、分析物体在液体中静止的情况) 2 、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识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那么下沉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吗?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略,老师巡查。一会儿后找小组同学上台演示实验,此实验有小组用橡皮筋演示的,有的用弹簧测力计演示的。讲解用橡皮筋的变短和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小验证了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这时再

出示下一个幻灯片,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问浮力的定义是什么?学生说出定义,然后给学生讲解浮力的的施力物体和方向。(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发现问题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放一段浮力产生的原因的视频,然后老师用液体压强压力理论推导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用公式表示: F 浮=F 向上 - F 向下,再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两种情况(物体漂浮和与底部密 合),然后进行习题训练。问我们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具体数值应该怎样测量呢?引出下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学习) 三、测量浮力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用弹簧测力计钩码烧杯和水测量钩码全部浸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然后让学生上台演示,结合学生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对物体在空气中的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得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重力的大小。然后把钩码全部浸入水中,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此时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拉力向上的浮力,此时物体处于静止,受到的三个力平衡,得出浮

-观摩课心得体会

观摩课学习心得 近日来,通过学校的组织的观摩课。我学习了多位老师的课程。非常开心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的学习,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以后需要努力地方向,给自己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更为专业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下面是我整理的这次学习心得体会。听后,感受很深,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注重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 1.注重细节的处理。例如,XXX老师在观摩课中为了突出重点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用激光笔在ppt上重点内容,反复的画圈,导致激光笔一直在快速的运动,使人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引起了我得轻微的不适,降低了学习的兴趣。诸如此类的小的细节,在其他几位老师身上或多或少的也存在,因为我们应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的反思我们身上的问题。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XXX老师的课从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学习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这种积极的氛围,形成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主动获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相信学生、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二是注重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的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地协作学习,真正懂得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面对新知识,敢于提出一连串想知道的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广泛地探讨,使概念内涵充分揭示,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化对化学的理解。整节课都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化学,获取知识。 2.注重肢体语言。过多的肢体语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呆板、木讷、无精打采等负面情绪也会随着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XXX语言魅力。合理的利用语言、声音和声调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美的声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通过上学期教学中心组织的活动,我有幸听到了XXX教授的培训,她的声音,她的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精品学案

第1节浮力

跟踪训练1.质量为0.9kg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 2.水中一正方体物块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5N,物体受的浮力为________。 3.一物体重为8N,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5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 4、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__N。 (2)根据B、C两实验,他就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对吗?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图实验中,你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1.如图是利用水和盐水等器材来研究浮力的实验过程,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研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2)实验可测出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_N,在盐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_N。 2.一个石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读数为10N,然后把它浸没到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7N,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3.有一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 上表面距水面15厘米,则物体上表面所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_帕, 压力是_________牛;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_帕, 压力 是_________牛, 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是_________牛;侧面受到水的压力差是_______牛;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牛。 4.一重为20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18N,则物体最终所处的状态为() A.漂浮在水面上; B.下沉到容器底部; C.悬浮在水中; D.无法判断 5.将两个物体分别挂在两个弹簧测力计下,然后将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发现两测力计减少了相同示数,说明两物体的() A.质量相同 B.体积相同 C.重力相同 D.密度相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B.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浮力作用

《认识浮力》说课稿

《认识浮力》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认识浮力》下面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力学部分,属于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的部分内容,它是建立在前一章力与运动,尤其是二力平衡的基础上的一课,当然,他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到下两节浮力的大小探究、计算、物体的沉浮,所以很关键。 二、说学生情况 1、知识基础 本届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尤其是数学计算很不理想,这位本节课的浮力大小的计算带来了困难。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中,已有了力的一些基本知识,虽不能灵活运用,但也对本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认知水平 学生已具备了一些认知能力,但感性认识仍强于理性认识,并且很多同学缺乏意志力,没有耐心,但对感兴趣的东西有敢挑战,愿意努力去弄清楚的精神。 3、任教班级学生特点 我所任教的年级,共两个班,60名学生,他们对实验探究、常见问题找原因等学习方式很感兴趣,有较强的参与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物体的沉浮条件。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认识浮力的存在知道怎样用测力计测量浮力,经历推理 过程了解产生浮力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浮力与压力、重力的关系,体会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 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进一步对物理产生兴趣。 由于本年级的学生基础差一点,我觉得本节课的应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做一侧重。因为浮力这一章内容尤其是浮力的计算,它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难点,如果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无疑能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一个很大的推动力,也使学生能够更快的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在浓厚的兴趣下学习枯燥的内容而不产生厌烦感。 四、说重点难点 认识浮力的存在、产生的原因及沉浮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以尝试教学为主,以学生的兴趣为贯穿始终,掌握浮力知识为教学目标的一节课。为了实现这一点,我采用了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体验过程,通过分组、回答问题、讨论问题,表达见解,充分的去体现他们的自主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结合多媒体能展现形象生动图片、动画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来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设计

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问题,在“探究”中经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历程,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最终归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科学探究的要素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探究中敢于质疑、勇于辩论,在充分交流中比较、筛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指导作用突显出来,从而使师生互动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实质意义。这样一堂鲜活的课上完后,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收获了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提高。 二、学生情况、学习任务分析 对于浮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认识,但这些认识很肤浅,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学生对于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有直观的感受,但对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却不清楚。当然,更不清楚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等问题了。因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浸在(漂浮、悬浮、下沉)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知道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做好探究实验,尤其要引导学生做好探究问题的提出、猜想、实验设计、分析论证等环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并知道浮力的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其方向,会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 五、教具

(完整版)小学语文优质课观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课心得体会 这次有幸聆听了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后,我真真正正感到获益匪浅。自新课改以来,我参加过几次语文课堂教学听课活动,听课后感觉越听越迷茫,不知道到底如何教学生学语文?不明白如何做到高效的课堂教学。通过这次的活动,犹如醍醐灌顶。理解和明白了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真实、扎实、朴实。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高效的。同时,也被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才多艺感动着。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无论新课改怎样改,我们都必须抓住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即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训练扎实。这次几位教师都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识字教学,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再到段,扎扎实实的落实了字词教学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并且落实了写字教学。 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素养。 三、创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这是几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共有的特点。教师满怀期待的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站在学生的角度喝学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每位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失时机的赞美,使课堂气氛十分和谐,连听课的老师也融入到了这愉悦的气氛中了。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几位优秀教师都很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快乐。努力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更加主动的获取知识。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到了答案,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课堂上到处都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然而对比自己的课堂,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一种危机感。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必须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去学习,并且不断的学习,想要做一名好老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给学生输送养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