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防止和快速、及时、妥善处理发生的水、尘、噪音及垃圾废弃物污染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职业中毒等事故,做好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真正实现生态环保目标,特制定《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承秦高速公路(秦皇岛段)一合同段环境保护应急预案》,简称“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施工特点,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项目部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环保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4应急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

严格执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发生事故后,首先采取应急措施,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其次,将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控制在规定限值以内。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2.2指挥机构及职责

1.项目经理部应急总指挥

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紧急事件级别,这些分析应根据相关危险类型、它的潜在后果、现有资源和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进行;

2)指挥、协调应急响应行动;

3)对外联络;

4)直接监督应急人员的行动;

5)保证场内外人员安全;

6)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行动;

7)指定代理人,以便在特殊情况(因故不在现场或在指挥中受伤)下履行其职责。

2.项目经理部应急副总指挥

1)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2)向应急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减缓事故后果的行动和建议;

3)进行现场事故评估;

4)控制紧急情况;

5)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

应急操作。

3.安保部

1)组织建立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操作指南,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2)协助应急总指挥工作;

3)督促、监督本项目部应急救援工作;

4)提出应急操作建议;

5)组织应急救援后的总结与评价,并书面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4.伤员救护组

1)现场抢救伤员;

2)护送、运送伤员前往医院。

5.事故抢险组

1)抢救现场物资;

2)组建现场环保小分队;

3)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6.后勤保障组

1)检查、监督、落实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数量,收集和建立并归档;

2)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管理人员的到位和变更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更新和达标;

3)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反应物资资源到施工现场,并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增援,同时提供后勤服务;

4)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

5)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6)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7)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

7.通讯联络组

负责应急救援的联络工作,确定联络体系,应急响应时需要建立联络的机构和人员如下:

1)应急人员之间;

2)事故指挥者与应急人员之间;

3)应急救援系统各机构之间;

4)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

5)应急指挥机构与伤员家庭之间;

6)应急指挥机构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之间;

7)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

8)应急指挥机构与认为必要的有关人员和部门之间。

8.警戒保卫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与警戒,其任务和作用是: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防止外来干扰、尽力保护事故现场人员的安全等;需要时组织人员的疏散。

9.善后处理组

负责与总指挥保持及时的信息沟通,会同有关部门处理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

3 预防与预警

3.1危险源监控

环境事故是指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

环境事故分为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破坏事故二类。

一、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因生产经营方式、工具、设备等,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粉尘、油污等的排放(或经治理后排放)未达到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规定的容许标准,致使周边环境受到污染。

二、环境破坏事故系指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

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的监控管理,同时,应结合现场的特点,再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保证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区域。

2)现场按规定堆放土方、砂石,进行固化或覆盖,做到不扬尘。

3)按工程设计,设置取土场,施工期间作好防扬尘处理,施工完毕后进行生态恢复。

4)现场按批准设置弃土场地,对建筑垃圾进行压实堆放,最后覆土种植被,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5)保洁队要随时保证现场及周边道路整洁、畅通、路矿良好,水车充足,及时洒水,不泥泞、不扬尘。

6)禁止车辆带泥上路,运输车辆进行封闭式运输。维护、保养车辆的废油、废料以及抹布,应分类收集,送往垃圾收集场地。

7)不得在施工工地设置冲洗车辆的场地。

9)食堂污水设隔油池,茶炉、灶具采用清洁燃料,油料库做防渗透处理。

10) 施工现场的噪声设备如搅拌机、电锯、电刨、切割机、无齿锯、鼓风机、卷扬机等应安置在远离居民区一侧。

3.2预警行动

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预警培训。发现有可能出现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事故等的情况,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迅速采取措施,同时报告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进行现场指挥和协调以及根据现场情况向上级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安保部门和当地有关部门汇报和求得援助。项目经理不在项目部期间应明确项目总负责人。

4 信息报告与处置

4.1 信息报告程序

见下图1。

图例

事故报告流程

应急响应流程

图1:事故报告与应急响应程序图

现场报警方式为电话。对外求救的方式为电话联络。相互通告的主要报告内容:事故类别、严重程度、具体地点等。

4.2 信息报告处置程序

1) 轻伤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项目负责人;

2) 项目负责人接到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上报所在地安监、建设等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

5、应急处置

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应急响应分为两级。

1)一级响应

如发生一般事故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项目部应紧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上报公司。

2)二级响应

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时,项目部启动本应急预案。

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分为二级。

1)一级响应程序

(1)安保部在接到发生一般事故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立即向项目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根据项目经理指示,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员。

(3)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员接到应急救援通知后,立即按要求到

达指定地点集合,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安保部负责及时传达项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做好伤员抢救、善后处理工作,并负责向项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应急处理的最新动态。接到事故报告24小时内,由主管领导带队,赶赴事故现场,协助救援,并配合国家主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置。

2) 二级响应程序

(1)安保部在接到发生一般事故报告后,立即向项目主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发生事故后应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3)安保部负责及时传达项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做好伤员抢救、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负责向项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应急处理的最新动态。

3、处置措施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的意见的基础上,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1)事故发生后,各应急救援力量要统一服从现场指挥小组的指令,做到反应敏捷、行动迅速、运转协调、救援有力。

2)迅速调动人员、设备进行现场抢救,做好现场保卫警戒工作,

以防事态扩大。

4)迅速与当地政府联系,调集社会力量组织抢救。

5)做好现场保护,不得随意破坏现场、毁灭有关证据。当事故得到控制,项目部在事故现场设立警戒标志,并有专人职守,以便事故调查小组查明事故的原因和统计受灾程度和财产损失等。

6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项目经理部应配备急救设备、应急照明及动力、通讯及运输设备,建立应急救援设施清单,明确贮存地点,并保持状态完好。其配备设备情况如下表所列:

根据救援需要,不但要保证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而且要实现快速、及时供应到位。

7、应急指挥小组联系方式

8、医院地址及联系方式

青龙县县医院:0335-*******

八道河乡卫生院:0335-*******

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

承秦高速公路(秦皇岛段)一合同段

二〇一〇年四月五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