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邓三教学大纲

毛邓三教学大纲

毛邓三(专科)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体大一新生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总学时数:54

编写人:徐志丽、朱春花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理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分析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其中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以及有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关系方面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的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三)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政治、精神文明、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当今的各种社会现象,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大学教育中公共的政治理论课。学好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完整、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与政治觉悟,对学生今后的专业课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参考书目: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第一、二、三、四卷)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第一、二、三卷)

《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第一、二、三卷)

(二)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2、成绩评定:期末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目的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科学体系。

2、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3、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内涵。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及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教学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教具

【教学时数】 6学时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3、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4、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阅读书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党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目的要求】

1、掌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

2、熟悉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及发展的历程;理解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新的阐释;理解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基本要求,以及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3、了解坚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都要走自己的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4)、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

2、教学难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教具

【教学时数】 6学时

【思考与练习】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3、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4、为什么说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5、实事求是思想对大学生人生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阅读书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熟悉近代中国的国情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理论和中国实际的结合。

3、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教具

【教学时数】 3学时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什么?

4、“三大法宝”对我们为人处事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阅读书目】

1、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2、熟悉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及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3、了解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2、教学难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教具

【教学时数】3 学时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阅读书目】

1、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选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讲话》,《毛泽东选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目的要求】

1、掌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2、熟悉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过程,以及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理论。

3、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和不断深化。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发展才是硬道理。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教具

【教学时数】 4 学时

【思考与练习】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阅读书目】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熟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了解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长期探索过程。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教具

【教学时数】 4学时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3、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阅读书目】

1、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目的要求】

1、掌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三个有利于”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等内容。

2、熟悉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3、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2)、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3)、正确理解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4)、“三个有利于”标准。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教具

【教学时数】 4 学时

【思考与练习】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阅读书目】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非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过程及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理解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涵义;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2、所有制机构的调整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变革与完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分配原则;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4、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积极扩大就业。

【教学时数】 3学时

【思考与练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3、如何理解“先富”、“共富”之间的关系?

4、如何理解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及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

5、如何理解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阅读书目】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主的本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历程;理解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掌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掌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民主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政治体制。

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教学时数】 3 学时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意义?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江泽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涵义、必要性和意义,掌握它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方针。

【重点、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含义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时数】 3学时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阅读书目】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

【重点、难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教学时数】 3 学时

【思考与练习】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4、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如何投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举》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十二章中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实施过程;理解“一国两制”基本内容与主要依据;掌握“一国两制”中“一个中国”及其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伟大意义;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1、“一国两制”的涵义、客观依据、历史沿革及其伟大意义。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3、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教学时数】 3 学时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阅读书目】

1、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理解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涵义;掌握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重点、难点】

当今世界的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指导方针。

【教学时数】 3 学时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如何理解独立自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3、如何理解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阅读书目】

1、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中国的对外政策》,《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团结和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及实现;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及基本任务。

4、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教学时数】 3 学时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3、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阅读书目】

1、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大会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新时期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意义;掌握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重点、难点】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强党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5、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教学时数】 3 学时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毛邓三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A 八七会议 B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2.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中共() A 十三大 B 十四大 C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 十五大 5.邓小平理论是()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D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 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D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7.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党的领导 D 坚持执政为民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 发展先进生产力 B 发展先进文化 C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发展 B 全面 C 协调 D 以人为本 10.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件是() A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 A 刘少奇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王稼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 ()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改革开放 D 为人民服务 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 A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 B 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C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是() A 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B 强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C 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新范畴 D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5.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B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21 (在习题中积累知识点) “一国两制”与祖国和平统一 一、选择题 1、英国殖民主义者宣布占领香港的时间是(B) A.1840年 B.1841年 C.1842年 D.1860年 2、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强行占领澳门半岛的时间是(B) A.1845年 B.1849年 C.1851年 D.1887年 3、清朝政府同英国政府签订的租借“新界”的不平等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D.《天津条约》 4、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5、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C)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港澳台问题 6、“一国两制”的前提是(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C.坚持高度自治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7、标志着香港进入回归前过渡时期的重要文件是(B) A.《中英北京条约》 B.《中英联合声明》 C.《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8、台湾问题的本质是(A)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英国的关系问题 D.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9、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C) A.1998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1日 C.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D.1998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1日 10、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A) A.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B.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C.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

毛邓三参考答案

一、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指必须努力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发展水平:主要指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用经济指标来衡量;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条件,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条件,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由此可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的要求。 2、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以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与 其相适应。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当代社会生产力深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即社会化大生产,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越要求生产资料高度集中(前提是生产力高度发达)。 二、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天然领导者" 答: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层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1)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无产阶级的自身特点和优点: 一是它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少见的,这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二是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它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3)无产阶级不是天然领导者,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同时又具备以上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近代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 答: 1、一般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补充: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3、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毛邓三重点内容美化正式打印版

毛邓三重点内容-.-美化正式打印版

————————————————————————————————作者:————————————————————————————————日期:

1. 中共七大所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谁的思想? P2 毛泽东 2. 毛泽东所讲的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指什么? 毛泽东把“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作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 3.谁的思想反应了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邓小平理论 4.在哪本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解释? 1941年5月毛泽东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出科学解释的著作就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5.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近代中国革命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它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客体是人民大众,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7.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土地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8.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怎样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9.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便作了明确的概括并多次强调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P138 生产力水平低 11.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什么? 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P166

毛邓三简答题考点参考资料

毛邓三 第七章 1.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改革:动力;开放:基本国策);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2.十七大: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必然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饿必由之路。 3.改革的基本理论(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其内容是: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3)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不许要采取阶级斗争的方式,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对两组矛盾中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 (4)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单选) 4.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内容有: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分别掌握)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5.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6.论述: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一)地位: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为什么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1.邓小平把改革称为革命,是就其解放射干难产里的作用而言的。革命是消除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而改革起着同样的作用,所以也是生产力。 2.把改革称为革命,是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刮宫年度和深度而言的,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体制。 3.把改革称为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所以必须强调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二)标准: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 1.含义: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解析:.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1)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 “资”而加以排斥;(如乡镇企业、集体所有制)(2)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不具有特殊的社会制度属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如市场经济、股票证券)(3)对于那些确实姓“资”,但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如私营企业、彩票等)。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注意所需要和允许的。(“三个有利于”就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是错的) (三)领域: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改革要多方面地改变两组矛盾中不适应的部分,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2.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要全面展开,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大学毛概复习资料大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辨析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本命题错误。 这个命题的关键是要分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全部思想,包括他青年时代的思想和晚年的思想,而在这两个阶段,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是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同时,党的其他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是应该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本命题错误。 “三个代表”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本命题错误。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 2.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自由意志。 本命题错误。 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本命题错误。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3)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它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本命题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明显分化,。以蒋介石为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本命题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两个不同分抽的概念。两个概念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其性质却有很大

毛邓三科

挑重点整理的,不必要红字区分了。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泉。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围绕的主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根本路线)、独立自主(基本立足点)邓论 纠正了“左”的错误,分析了原因,肯定了积极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前夕,邓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阶段; 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论初步形成阶段; 十三大到十四大,邓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阶段; 十五大是邓论正式确立命名阶段,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论,并把邓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邓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特社会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知道我党制订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论包涵的内容:建设中特;什么是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含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个有利于;三步走;四项基本原则;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独立自主;一国两制等。 初级阶段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与时俱进,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坚持党的先进性是其核心;坚持执政为民是其本质。 科学发展观 中特理论体系,包括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涵盖了自然可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设计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毛邓三复习资料

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国家所要经历的起始阶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更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 3、台湾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人权高于主权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邓小平的人权理论认为,主权高于人权。国家的独立是一个国家公民人权保障的前提和保证 三、论述题(20%) 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答题要点:(1)三权分立的含义.(2)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其一,不存在三权分立制的经济基础;其二不存在三权分立的历史前提。(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四、材料分析题(20%) 资料:“每条鱼都在乎” 暴风雨过后,有许多被卷上岸的小鱼困在沙滩的浅水里,无法回到大海。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将小鱼捞起,并使劲扔进大海。路人忍不住说:“孩子,这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要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面回答,一面捞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 根据案例思考: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可能性?谈谈每个人自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都可以做些什么? 答题要点:故事告诫人们要常怀悲天悯人之心来平等地善待弱者,常有济困爱人之行来郑重的对待贫者,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就将到来。 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国家所要经历的起始阶级。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是对原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基本制度。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更加长期的过程。

2012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8

2012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8 第八章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B)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军事问题 D.外交问题 2、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D) A.单极化 B.两极化 C.三极化 D.多极化 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A) 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4、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5、1988年我国决定建立(C) A.四个经济特区 B.十四个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

C.海南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6、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 A.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B.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C.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西方国家的“西化”与“分化”政策 7、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D)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C.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D.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B)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B.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D.社会、经济全球化 9、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运动 C.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我国对外贸易的关键是(C) A.引进先进技术 B.吸收外资 C.扩大出口 D.扩大进口 11、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B)

毛邓三详细复习

张志部分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它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贯穿于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并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纪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立足于中国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并对世情即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第三,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是中国现时的国情,但中国现时的存在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要使它能被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使其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因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要让它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没有糟粕的一面。因此,必须警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概括为“三二二三”,即: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 三个历史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发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一条是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另一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邓小平理论;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联系主要是: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们都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差异主要是:第一,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毛泽东思想所处的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邓小平理论所处的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第二,理论的主题不同: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第三,理论体系的内容不同:毛泽东思想是围绕着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这一主题构建的;邓小平理论是围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主题构建的。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看一个理论是否有科学的体系,主要的衡量标准有三条:一是看它有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其哲学基础或有没有贯穿于各个理论观点的基本线索;二是看它有没有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或主题;三是看它有没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符合这三条衡量标准: Ⅰ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都有一条贯穿于各个理论观点的基本线索和哲学思想,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Ⅱ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Ⅲ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并

毛邓三复习资料二

二、简答和论述题。(7/11)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依据何在?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到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 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邓小平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属性做出来新的解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具有制度属性,因而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它们是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起实质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新的认识,从根本上打破了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等同起来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本前提。 其次,市场经济在总体上比计划经济更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所以,按照“三个有利于”到标准,必须抛弃计划经济模式,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5)公有制经济是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的保证。 4 怎样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需然要求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5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有法可依”要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立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 第二“有法必依”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排除和杜绝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中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和腐败现象,坚持法律目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24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24 (在习题中积累知识点) 1、简述新时期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是: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2、为什么说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5)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组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三个代表”的内涵: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4)“三个代表”三者之间的关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

毛邓三科内部资料

集美大学毛邓三科期末试卷主观题出题范围(2011.6修订)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p4-p5)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十分丰富。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P20)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p33) 第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 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国情也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第二.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的现实基础。 4.试着论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p48-51) 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相互关系: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其前提和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其途径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其条件和目的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为什么改革、建设和发展都要走自己的路?(p59-p60) 第一.走自己的路,从实际情况出发,是历史的经验。 第二.走自己的路,在思想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第三.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同一 第四.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五.走自己的路,才能更好的开拓创新。 6.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6-78) 第一.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第二.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第三.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为什么要进行武装斗争?它与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有何联系? 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一.在当时的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合法的议会和权利。二.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式 联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

毛邓三考试资料毛论题目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 全党在哪次会议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识? 延安整风后的党的七大p2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10 4 什么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p47 5 贯穿”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关键在坚持什么? 坚持与时俱进p25 6 新民主主义的首要对象是什么? 帝国主义p60 7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p11 8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在什么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P39 9 理论创新必须服从哪个创新? 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P51 1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以人为本p31 11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是弘扬什么精神? 实事求是,P39倒数第六行 12 1956年,在提出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这个基本方针是 什么?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方针13 八大以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是提出的重要思想是什么? 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4 八大中指出两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是谁?…陈云 15 中国革命中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的什么? 外界的帝国主义的压迫,内在的自给自足经济 16 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即系发展。也即系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17 之所以要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为什么? 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18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施什么样的政策? 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19 马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传的原因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无产阶级实现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即无产阶级领导 21 土地改革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的政策 22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P41 23 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关系?举例说明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迅速地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组建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接过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2)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 历史的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生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不能指导中国革命获得胜利。十 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领导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 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4 材料说明:十七大报告中 25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是什么?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