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五、六单元备课

第四、五、六单元备课

第四、五、六单元备课
第四、五、六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和垂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3、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和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45页:

1、感知生活中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现象,认识平行线;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学习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感知生活中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认识垂线,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条垂线,学习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初步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时划分】

共计6课时

认识平行1课时

认识垂直2课时

练习六1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2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行

教学内容:教材第39到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认识平行线;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行线,能用合适的方法做出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资源:

例图、投影、直尺、三角尺、一张纸、小棒、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第39页上的两幅图片。提问:照片上的场,场你在哪里见过?

提问;看着照片上的红线和蓝红,说说哪些是相交的,哪些是不相交的?

指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以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今天我们就研究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这就是平行。

二、揭题,明确目标

三、自主探究

1、认识平行线自学提示:

(自学教材P3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根据上图可以画出书上三组直线,这三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

(2)你怎样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关系”?

(3)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吗?

2、集体交流,汇报

引导小结: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两条直线平行,他们的位置关系是不相交。

3、举例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互相平行的线吗?(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表达,并适当作一些启发)你还能说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吗?

4、判断

5、找平面图形中的平行线

6、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怎样做出一组平行线呢??

(1)拿出课前准备的相关材料;

(2)小组交流:怎样做一组平行线?

(3)交流展示,说说:你是怎样做的?用了哪些材料?怎样证明它是平行线呢?(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4)强调: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7、、画平行线。

师:怎样画出平行线呢?请大家自学第40页上是怎样画平行线的。

(1)独立尝试画平行线;

(2)指名示范画平行线,并说明是怎样画的。

8、多媒体演示并总结平行线的画法。

试一试:你能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吗?

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操作的方法。

9、在平移的图形中找平行线。

四、巩固应用

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

小册40页。

第二课时认识垂直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认识垂线,能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资源:

例图、投影、直尺、三角尺、量角器、一张纸、小棒、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哪两种情况?(相交和不相交)其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请你说一说,下面哪组直线是平行的,哪组直线是相交的,哪组直线相交成了直角?(出示几组直线,学生判断)

二、揭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垂线自学提示。

(自学教材P42页内容)思考:

(1

你有什么发现?

(2

(3)你能从身边找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

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

(1)学生汇报

(2

个交点就叫垂足。③这两条直线称为互相垂直,

的垂线。

3、再观察几个图形,看两条相交的直线成不成直角。

提问:哪几个图形里的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

图3的两条直线为什么不互相垂直?

指出图中谁是谁的垂线。

4、根据所学知识,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情景。

5、学生试着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

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

6、多媒体演示学习画垂线。

学生边看边学,引导归纳,小结垂线的画法。

四、练习巩固

1、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2、折纸,找垂线。

3、从平面图形中找垂线。

五、作业

1、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2、小册P41.

第三课时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垂直线段的性质的探索过程,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观察力、实践能力,体会数和形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会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两种?垂直是哪一种关系的特殊情况?特殊在哪里?

2、谈话:请你们各自用铅笔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在较远处画一个点A,用直尺和三角尺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独立画图,指名学生板演。

同学们都知道了什么是垂直,掌握了经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垂直的很重要的知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揭题,明确目标

三、师生探究

1、导入:刚才两位同学合作经过点A向已知直线作了垂线,你们说,这条垂线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如果我在这条垂线上取了两点,一点是A 点,另一点是垂足,只留这两点间的一段,其他的部分擦掉,这样留下的一段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

2、从A点再向已知直线画几条不垂直的线段会画吗?

让学生自己画,然后全班学生交流。

汇报交流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

指出: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这点到直线的距离。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让学生看书44页,最下面的两行就是讲的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画下来,读一读,看看是否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四、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题目要求我们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那么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要量距离应该先怎么办?

(2)学生各自动手作图,测量。

(3)指名汇报测量结果,全班集体校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默读题目。

(2)学生独立画图、量长度,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3)指名汇报测量结果,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1)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

(2)教师小结:照片中测量身高的方法的根据是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相等。这里把小孩上的横杆和脚下的平面看成两条平行线,竖着的伸缩尺和小孩的身体看作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所以伸缩尺上的长度就是小孩的身高。

(3)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六、作业

小册第42页。

第四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垂线、平行线的画法,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的关系,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80÷4 84÷2 46÷3 900÷3 180÷20 270÷

90

280÷40 69÷3 75÷5 210÷30 420÷70 720÷

80

2、完成练习六第1题。

⑴出示三幅图,提问:说说每组中两条直线的关系。

⑵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时,如图(3),我们又可以如何说?如何判断?指出垂足。

⑶提问:图二中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它们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是不是所有不相交的直线都是相互平行的?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⑷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垂线,一组平行线。

3、完成练习六第3题。

我们不仅可以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也可以动手折一折。

⑴按图中所示,学生们照样子分别折一折,打开后看一看,哪些折痕互相平行,哪些折痕互相垂直。

⑵自己动手再找一找,折一折。

⑶两条直线相垂直有什么特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有什么特点?

⒋完成练习六第3题,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练习。

二、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对垂直与平行有了哪些进一步认识?

三、布置作业

小册P43.

第五单元找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51页:

1、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时划分】

共计4课时

书本第48页例题、想想做做1课时

书本第50页例题,想想做做1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2课时

第一课时找规律(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做个游戏,看看哪个最先发现游戏规律?

(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数数有几个手指?再看看每两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档,一共有几个空挡?你还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得出:一只小手有5个手指,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档,一共有4个空档……

3、小结并揭示课题。

手指5个,空档4个,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像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

二、揭题,明确目标

三、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自学例题,探索规律

自学教材P48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以下填空:

(1)A、兔子晒了()块手帕,用了()个夹子;

B、有()个蘑菇,有()只兔子;

C、有()块篱笆,有()根木桩。

认真读读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2、学生交流,总结规律

我发现:

3、动手操作,感受规律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每人任意摆几根小棒,并在每两根小棒之间

(2

想一想:如果摆了12根小棒,应摆几个圆?如果摆8个圆,应摆几个小棒?

刚才我们摆了小棒和圆,小棒的位置和圆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吗?

小结:例题中每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同学们发现了排在两端的那种事物比排在中间的那种物体多一个,排在中间的物体比排在两端的物体少1个。

其实这种规律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你能找到这种规律吗?

四、想想做做

1、过渡:生活中这种规律在生活中还真不少,现在我们一起到马路边上来看一看。

这条马路共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动手演示,同桌交流)

2、摆一摆:有六粒红棋子,与()粒黄棋子能一个间隔一个排列。

3、锯木头

4、栽树

思考:第4题的栽树方法和第3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用画图的方法想想可以栽多少棵桃树?

说明:当两种树间隔栽成一排时,夹在中间的桃树要比柳树少1棵;当两种树间隔栽成一圈时,桃树的棵数就和柳树的棵数相同。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是怎样发现的?

六、作业

小册第45页。

第二课时找规律(二)

教学内容:书第50页例题,试一试,第51页“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初步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指名口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拉将学习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创设情境

出示例题图:一条林阴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根树相隔3米,林阴道前有5只兔子排队做操,相邻的两只兔子相隔2米。

林阴道一共多少长?

兔子的队伍共多长?

(2)自主探究

自学P50页,思考:

(1)林阴道长与什么有关系?7棵树有多少个间隔?可以怎样求?

(2)你会列式计算林阴道长多少米吗?列一列,算一算。

(3)按这样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

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联系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运用有关规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交流时鼓励学生发现相关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交流讨论。

三、想想做做

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讨论。

1、第1题重点讨论: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

归纳:两端放花,花的盆数比分的段数多1;两端不放花,花的盆数有可能和分的段数相等,也有可能比分的段数少1。

2、第2题重点提示:长80米的跑道一边,边长20米的正方形草坪的四周。引导比较:这两处植树的情况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四、作业

小册P46。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物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能过从正面,上面以及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5至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析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组合,学生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空间,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能克服操作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

1、认识物体的左侧面与右侧面,学习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一个物体。

2、学习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课时划分】

共计4课时

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1课时

观察两个简单物体1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2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书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从正面、上面以及从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析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能克服在操作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从正面、上面以及从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析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2、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师:如果再添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摆在哪里?请你们动脑想一想,再试着摆一摆。

1、同桌合作试摆,先在小组内展示交流摆法,再全班交流。

2、提问:还可以怎样摆呢?想办法再摆一摆。

3、同桌合作试摆,先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再班内交流。

4、提问: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找到摆的方法了吗?(回忆一下刚才的各种摆法)

5、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6、小结: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7、师: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这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哪里?

(1)学生独立思考,先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摆一摆,并让小组里的学生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2)在班内交流,并说说摆的方法。

(3)小结:在原来物体的上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8、师: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正方体可以摆在哪里?

(1)学生独立思考,先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摆一摆,并让小组里的学生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2)在班内交流,并说说摆的方法。

(3)小结:在原来物体的左面或右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并说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状,但它们摆法却不一定一样。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分组汇报。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小册第48页。

第二课时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能辨认相应的视图形状,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把观察、想象、推理结合起来,以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3、能克服在操作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不断形成积极地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辨认相应的视图形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

1、请同学们依从这组立体图形的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如果将这组立体图形分开面两组图形,我们又将如何来观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的内容。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让同学们照样子摆一摆。

(1)请同学们分组,每人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

(2)比较观察的结果。

提问:从正面观察,为什么看到的形状却不同?

2、教学试一试

(1)提出要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

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全班交流摆的方法。

(2)提出要求: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

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全班交流摆的方法。

四、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出要求,使同学们明确,学生动手摆一摆。

再从相应的位置看一看,验证是否符合要求。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小册P49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太平镇南亢小学孔祥虎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白鹅》、《猫》是精读课文,《白公鹅》、《母鸡》.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四》是综合性训练。 《白鹅》和《白公鹅》,同一种动物有不同作家来写,虽然选材不同,语言风格不一样,但他们笔下的“鹅”都是一样的高傲和活泼,让人喜爱。 《猫.》和《母鸡》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不同的动物。他用拟人化的语言将性格古怪的猫和慈爱尽职的母鸡刻画的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本组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动物的喜爱和真诚赞美。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观察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园地和积累运用的教学有机地排在观察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动物教育融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三、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颈、郑”等25个生字,会写“颈、郑”等25个生字。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5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动物的词语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2.在体会课文所描写动物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动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Unit5 Dinner’s ready partA,partB,Partc.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重点学习文具和书的种类,其中难点在于A、B部分Let’s talk中对话的口头以及书面表达。学生用书在A、B部分Let's do活动中做了铺垫,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反复利用已学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型活动感知新的语言点,以减轻教与学的难度。 2.另外,本单元A、B部分Let's s p e l l的听力练习在教学中要予以特别关注,这是主要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发音的。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单词和句子,如: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rice/ fish/beef/soup/noodles/vegetable. OK. Here you are. Pass me the bowl pass me the knife cut the vegetable use the spoon use the fork Now let’s try it 2.能够所学句子询问别人需要什么。 3.能够听懂一些用餐的简单对话,完成学生用书中的Read and write部分。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What would you like?”。能够灵活运用歌词中的问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够听说,认读单词和句子,如: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rice/ fish/beef/soup/noodles/vegetable. OK. Here you are. Pass me the bowl pass me the knife cut the vegetable use the spoon use the fork Now let’s try it 2.能够所学句子询问别人用餐的情况。 3.能够听懂一些用餐的简单对话,完成学生用书中的Read and write部分。 难点: 1.能够所学句子询问用餐的情况。 2.能够听懂一些用餐的简单对话,完成学生用书中的Read and write部分。 五、教学措施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目录 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 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4) 第三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7) 第四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0) 第五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3)

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 (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这个主题编排了《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4篇课文。这些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大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在教学时,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有所不同,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重在指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生字方法自主识字,要把识字、写字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大部分学生已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 教学目标: 1.认识55个生字、2个多音字、40个会写字。 2.结合图画识字学文,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了解数量词的不同用法,能在生活情景中恰当运用数量词。 3.背诵《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 4.初步了解不同树木的基本特点和四季农事。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喜欢大自然的丰富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

1.认识7个生字,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朗读、背诵“日积月累”中的楹联,初步了解大意。 3.阅读《十二月花名歌》,了解十二月花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教学重难点: 1.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音等。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 2.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二个课文单元,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 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要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3.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课文中的事物学生不一定都熟悉,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丰富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亲近自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十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的渴望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与战争和和平的资料。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通过本组文本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经受洗礼。本组的四篇课文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后两篇课文情感浓烈。四篇课文又有许多共通之处,如

每篇课文中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浓厚的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5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理解课文中“有志不在年高”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能通过对文本的理解,理解文中小主人公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

品质,树立热爱和平和维护和平的信念。 3、能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处理信息,并从信息中筛选自己所用的信息。 4、学会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课时安排 夜莺的歌声2课时 小英雄雨来2课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课时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课时 语文园地四4课时 五、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教学中,要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此外,本组课文篇幅比较长,因此也可以结合默读的读书要求,来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 《夜莺的歌声》一课,对话较多,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找出孩子说的话哪些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反复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参考资料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参考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等四篇课文。在文章中,作者充分发挥想象,以虚写实,虚实结合,恰当地传达了情意。 《草原》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古诗词三首》中,诗(词)人都立足于某一观察点对眼前的自然景象进行观察,然后运用优美的语言对景象进行描写,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花之歌》是《纪伯伦诗选》中的一首。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文中尽显了“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通过对句子、文章等的对比、交流,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写2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蒙、冠”等,能区分这些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的古诗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破坏,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和文化的灿烂,从中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掌握观察事物和描写景物的方法。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词语盘点和一个语文园地。 《长城》赞美了,雄伟、壮美地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颐和园》介绍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秦兵马俑》介绍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歌颂了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词语盘点”通过对本单元重点词语的归纳整理,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共二十四个,会认的字共二十三个。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积累认识生字。 2、学习本单元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逐步了解我国的一些世界遗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良好行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会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词语盘点”要求学生通过读、背、写等多种方法,积累丰富的词语知识。 4、“口语交际”要注意启发学生抓住报道谈如何保护文物,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5、“习作”要求以导游词的形式介绍我国的一处世界遗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以及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备课(全册)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四、教学措施 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五、教时安排 13——15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 二、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民风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措施 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 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 3、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 五、教时安排 10——12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 一、单元名称:第二单元 二、单元目标: 1、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3、《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木兰诗》《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都是很好的朗读课文,教学时应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三、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黄河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它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这篇课文历来深受师生欢迎。《艰

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待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主人公花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教师教学时应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接受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五、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五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这些体裁学生已有所了解,通过此些文章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这些体裁的特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课时安排 6、黄河颂(1课时) 7、最后一课(2课时) 8、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1课时) 9、土地的誓言(1课时) 10、木兰诗(3课时)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单元概要 教材简析: 本组围绕“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多样,既有小说,也有书信、诗歌,它们体现了儿童在战争中的机智勇敢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并特别突出了儿童在打击敌人的同时,又能保护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这是编者价值观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还体现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我们专门安排了“热爱生命”的专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热爱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 本组课文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教学中,要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此外,本组课文篇幅比较长,因此也可以结合默读的读书要求,来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 《夜莺的歌声》一课,对话较多,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找出孩子说的话哪些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反复阅读,体会这些句子表达出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文后泡泡中的思考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有的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安排学生演课本剧,由于费时较多,且效果不很明显,对课文的理解帮助有限,我们认为意义不是很大。 《小英雄雨来》,课文较长,教学时可以用来训练学生读书的速度和复述课文。教师要注意阅读时间的要求,上课前自己可以先默读一遍,看看需要多长时间。参照这个时间,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通读课文,然后说说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学生是否体会到了小英雄的机智、勇敢),在大体掌握课文内容的情况下,练习复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思考练习题”提示了文中的重点句子,教学时可结合伊拉克战争等具体事例来理解。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一下自己了解的有关“联合国”“联合国维和部队”“蓝盔”等知识,扫清与课文理解有关的知识障碍。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时可着重引导学生注意读出几处“这究竟是为什么”的语气,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阅读链接《儿童和平条约》是本组教材的延伸和拓展内容,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有余力的还可以背诵下来。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质教案 (含单元备课)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2.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具体包括:认识平行与垂直,画垂线的方法与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及画法,画平行线的方法);二是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3.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梯形在这是第一次正式出现,继续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4.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主要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认识了四边形的知识,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四边形的表象,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推理等手段来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进行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知识点。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为此,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第二单元 走进新的学习生活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培养集体主义感。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能力: 1、增强自我调适能力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学会融入新的集体。 2、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 知识: 1、知道自我调适的方法,理解良好的班集体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初步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2、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学习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懂得教育与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关系,知道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本主题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方法,自我评价的途径,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通过学习,了解新环境、学习的重要性、受教育的必要性,使自己真正走进新的学习生活。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教学难点之一是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融入新的班集体。描绘清晰完整的‘我’,即正确评价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学会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同时也是这部分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之二是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对如何适应新的学习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距离和落差。因此应注意联系学生自身成长、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做到学以致用。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让学生通过学习进行自我建构、内化形成自己关于知识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社会热点和中考试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指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备课 第四单元 作家笔下的动物 课 型:预习指导课 整合篇目:《白鹅》《白公鹅》《猫》《母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本单元生字生词,理解词语。认真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体会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3.正确流利的阅读本单元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一) 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把你们喜欢的小动物(图片)带来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第四单元,来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 (二)自主预习环节 本单元有《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四篇课文。 出示预习单,要求:把预习单上要求会读的词语读一读。 预习单 请大家拿出预习单,把预习单上要求会读的词语读一读。 小组长检查要求会认的生词,其他成员认真

听,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师检查要求会认的生词: 出示第一组 净角窥伺涟漪勾当疙瘩 指名读,师提醒注意:“角”读二声,拼音是jué,瘩读轻声,跟老师读两遍-“疙瘩”。“当”在这里读四声。 出示第二组, 厉声叫嚣供养不周枝折花落倘若 指名读,他读得对吗?谁来帮帮他?并给倘若找一个近义词。 一生答供读一声,倘若的近义词是假若。 师提醒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折”,拼音是sh é,枝折花落读二声,它还有几种读音,能组个词吗? 另一生答折腾读一声,折磨读二声。 出示最后一组 生机勃勃如怨如诉屏息凝视局促不安 谁来挑战? 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哪个? 屏息凝视就是精神高度集中,聚精会神的看。 哎,造个句子试试? 小猫正在屏息凝视着老鼠洞口。 谁知道“局促不安”的反义词? 是心安理得吧。 生机勃勃的反义词呢? 一生答:死气沉沉 现在,我们都会读本单元的生字了,还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那,要求会写的字,你们都掌握了吗?好,拿出听写纸老师来听写几个,(脾气、任凭、蹲下、晚餐)。 同桌互评,订正错字。 师强调“餐”和“脾”的写法,生练写。(三)点拨引导,全班交流: 1.读课文,知内容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讲课教案

Unit Five Let’s eat 第1课时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play C. Let’s draw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中的单词和句子: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初步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 I’d like some …. 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读单词vegetable. 教学准备:食物、饮料的图片和六个生词词卡。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Free talk. [1]T:(出示苹果图片)Do you like apples? [2]T:(把图片给学生)I like apples, Can I have some apples? Ss: Sure. Here you are. 3、老师出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问,学生答。 4、用以上方法,复习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等单词和句型。 Step 2 Presentation 1、单词导呈 ⑴教学单词rice T出示图片,板书教读rice,注意升降调教学。指出“I”发字母读音「ai」“e”不发音,渗透音标教学。齐读说:rice rice I like rice (集体→个别) T: What do you like ? Ss: I like rice.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帮助学生回答:I’d like rice. ⑵同样方法教学soup, fish, beef. ,noodles 2、合作学习。 [1]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别读。 [2]小组内兵教兵,此时,教师辅导检查后进生。 Step3 Practice 1、听音,找图片。 2、看口型猜单词。 Step4 Production. Let’s play. 1、教师扮演一名顾客,请一名同学上台戴好纸帽扮演营业员,师生之间练习对话:Can I have some…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2/…yuan 。付钱时可象征性地拍一下对方的手。 2、同桌表演 3、个别展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新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其中2500 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

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 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教案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 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那是遥远的彼时的回忆了.电视新闻中的战争场面虽然发生在此时.但是在遥远的彼地.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是难以 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的.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出发出和平的呼唤.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单元教学设想】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园地。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了盲童安静丰富的、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也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童女孩感人形象。 《永生的眼睛》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器官──角膜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的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爸的言行感动教育‘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美好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所有的读者,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的美好,还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花的勇气》细致描写了“阳光下藏在花丛里的花”和“凉风细雨中一下子全冒出来的花”的变化过程,感悟到:“花朵也有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勇气”,借此表了自己对生命的意味的理解:“勇气”。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花”和它的周围环境,在对比中,引领读者感悟到“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有勇气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对生命的珍爱”。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能写出17个生字;积累词语,会写会用28个词,认识、记忆31个。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白鹅》、《猫》是精读课文,《白公鹅》、《母鸡》.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四》是综合性训练。 《白鹅》和《白公鹅》,同一种动物有不同作家来写,虽然选材不同,语言风格不一样,但他们笔下的“鹅”都是一样的高傲和活泼,让人喜爱。 《猫.》和《母鸡》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不同的动物。他用拟人化的语言将性格古怪的猫和慈爱尽职的母鸡刻画的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本组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动物的喜爱和真诚赞美。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观察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园地和积累运用的教学有机地排在观察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动物教育融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三、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1.认识“颈、郑”等25个生字,会写“颈、郑”等25个生字。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5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动物的词语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2.在体会课文所描写动物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动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动物由衷的喜爱之情,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动物的了解,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动物专题安排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动物。 五、课时安排 《白鹅》 2课时 《白公鹅》 2课时 《猫》 2课时 《母鸡》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2课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学内容 1.平行与垂直。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三点。细节变化在介绍中体现 二、教学目标 三、具体内容 (一)平行与垂直 1.例1: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材去掉了情境引入,直接通过学生在平面上画任意两条直线来引入,这样编排可引导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就能比较好地回避了“重合”这种情况。分别教学平行和垂直,重点更突出、线索更清楚。 教材第一次给出了平行的记法与读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而且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能够与第三学段的学习做好对接。后面“量一量”的活动意在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两条直线相交的两种情况,认识到垂直是在相交的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从而在感知与体验中建构垂直的概念。 教材呈现了三组不同方向的垂直情况图,加深对垂直特征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垂直的表象。 2.例2:画垂线。 本套教材删去了平行线的画法,但保留了垂线的画法,因为后边画高要用到画垂线的知识。首先呈现了用两把三角尺或量角器来画垂线,意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画法。接下来,通过三幅连续的动态图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重点突出了画的过程。 3.例3: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首先自主尝试,亲身经历画、量、比、想的过程,从而发现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的这一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垂线。画、测量、发现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这一特点。

“做一做”以生活中走斑马线为素材,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2题,三幅图中的a与b两条直线看起来中间有凹、凸现象,并不平行,实际上却是笔直而平行的。使学生体验到仅仅依靠视觉观察是不够的,有时要通过亲自测量去检验。 4.例4:解决问题。 例4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垂直、长方形特征、垂线的画法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有练习)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例1:认识平行四边形。 本册教材是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安排认识,以便教学主线更清楚。 因为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这里主要是从对边平行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材去掉了情境图,是从平行四边形的生活原型出发,然后抽象成位置、方向、大小都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图形表象,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接下来通过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点,为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奠定基础。教材采用图示加文字说明的方式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突出体现了高与底的相对性,并为以后面学习梯形及面积计算做了铺垫。 2.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性质。 从两个方面来体现:通过拉动四根吸管串成的长方形这一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稳定的特性。下面的“做一做”则是通过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在平行四边形的边确定的情况下,形状还是不能确定,也就是不唯一性这个角度说明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不论是用四根吸管来拉动,还是用小棒来摆,都需要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过程,从而发现规律、概括特点,在活动中体验到变与不变的数学原理。 3.例3:认识梯形。 教材先提供生活中的实例,然后抽象、提炼出梯形的定义,再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意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建构梯形的概念。接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