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整理0103.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整理0103.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44、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45、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46、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47、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48、试论嵇康诗的特色。

49、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

50、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51、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52、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53、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5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55、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56、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57、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58、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59、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60、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61、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62、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63、试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64、试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

65、试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

66、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67、简述建安赋作的特点。

68、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69、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70、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71、试述《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72、试述《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73、试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74、试论《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就。

75、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76、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77、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78、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79、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80、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

81、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82、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83、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84、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85、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86、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87、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88、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

88、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即写实手法的特点)

89、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90、试论杜诗的集大成。

91、试论大历十才子作品的艺术特色。

92、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

换时的影响。

93、试论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

94、试论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

95、试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中的创新。

96、试比较白居易与元稹在艺术上的异同。

97、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的特点。

98、简述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

99、简述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

100、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

101、试论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

102、试论刘禹锡、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的诗有何不同之处。

103、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

104、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105、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106、试叙贾岛和姚合的“苦吟”与孟郊有何不同。

107、试叙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即

韩柳古文理论有哪些观点)

108、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109、简述柳宗元人物传记的特点。

110、简述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111、简述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色。

112、简述唐传奇与志怪小说的区别。

113、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114、简述冯延巳的婉约词风和优美意境。

115、试论温庭筠《菩萨蛮》二首的艺术风格。

116、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117、试分析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异同。

118、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19、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20、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121、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122、苏轼诗歌的内容:

123、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24、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125、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126、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127、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128、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129、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

130、试叙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

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31、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132、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134、试叙周邦彦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135、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136、简述秦观词的情致的表现

137、试叙“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138、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

创作观

139、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140、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141、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

142、试叙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43、试叙《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44、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

145、试叙《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146、简述《西厢记》的词章之美

1、神话的基本特征:

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

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

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

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

(或社会)的愿望;

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

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

物。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

人间的行为原则。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

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

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

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

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

什么?

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

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

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

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

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

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

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

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

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

批评,如《鄘风?相鼠》

二、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

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

三、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B.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如《邶风?北门》

C.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如《王风?黍离》

D.称颂执政者的诗

情爱诗的内容:

A.歌咏美丽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如《郑

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邶风?静女》诗风温文典

雅。

B.《诗经》中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

C.还有一些诗,在歌唱婚恋爱情的同时,也反映着某些相关

的社会问题。如《郑风?将仲子》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

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大雅》五篇史诗包括:《生民》、《公刘》、《绵》、《皇矣》、

《大明》

一、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

和传说。

二、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

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话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

稷的出生。

四、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

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

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

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

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

诗《氓》。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

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七月》

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

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

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

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

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

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

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

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

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A.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

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

果。

B.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2.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

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

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

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

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

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

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

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

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

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

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一、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

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一、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

二、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二、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二、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紝,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

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雄辩色彩

A.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

B.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挾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

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一、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

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

三、细腻逼真的描写。

四、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二、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四、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

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

一个鲜明标志。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

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

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

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

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

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

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

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

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

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

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

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

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

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

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

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

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

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

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

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

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

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

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

上的异同。

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

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

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

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

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A.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

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

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

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B.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

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C.《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

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

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

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

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

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

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

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

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

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二、文章铺饰

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

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

《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

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

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

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

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

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

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

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

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

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

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

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

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

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

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

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

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

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

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

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

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

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

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

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

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

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

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

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

《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

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

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

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

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

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

坛。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

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

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

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

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

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

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

雄伟,物产之丰饶。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

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

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

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

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

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

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

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

的先河。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

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

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

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

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

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

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

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

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

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

显著痕迹。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

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

《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

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

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

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二、其《归田赋》

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

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

望。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

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

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

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

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

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

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

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

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

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

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

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

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

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

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一、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丽,局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但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景物描写都笼罩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感情色彩。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44、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曹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一、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

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

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

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

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

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

愤慨之音。

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

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

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

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

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

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

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

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

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

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

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

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

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

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

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45、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一、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再现了

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第一段写董卓之乱,

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第二段主要写在匈奴时想

念父母,被赎归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苦。

二、蔡琰的五言《悲愤诗》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首

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

实属罕见。其次,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

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

体,有史诗般的效果。

46、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

重大。

一、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畅玄风,

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建安诗人

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到感情满足,而正始士人则在玄思

妙想中领悟人生。玄学的基础是老庄思想,因而正始诗人

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

然地带入到诗中来。有的在诗中创作了一个庄子逍遥游式

的理想境界,诗人可以徜徉乎其中。

二、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

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

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三、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

倾向。建安诗人已发现了文学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

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理发展,在诗歌中注重

表现哲理。

47、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它们

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

一、《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

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

学命题争论中,显然阮籍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

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

短促也无可如何。

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响

逸而调远”。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

理想世界。

三、《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

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

情组诗的新形式。

48、试论嵇康诗的特色。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

如《赠兄秀才入军》。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

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

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二、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

峻切之语。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

犀利。三、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他的四言诗,继曹

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

强的语言功力。

49、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

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当屈

原对现实不满时就幻想神游天界。以“游仙”为诗名,始

于曹植的《游仙诗》。

二、游仙诗内容有二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

如汉乐府《长歌行》。另一种是愤世嫉俗之言。如曹植《游

仙诗》。

50、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内容特点:

一、“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巨

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

现绮丽情思。

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如陆机,古诗十九首,他

拟作十二首;他的《短歌行》简直就是曹操原诗的翻版。

艺术特点:(“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张溥称傅“新温婉丽”。

二、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典型的是陆机。他的诗中

对句占主要篇幅。

三、描写更细腻。

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陆机与潘岳。

51、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一、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

如《咏史》一、三,没有刻意的调饰有艳丽的辞藻,全部

思想感情喷发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成为胸次高旷,笔

力雄迈。

二、诗歌中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他的诗歌对门阀制

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

之气喷发而于诗中。如《咏史》其二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

感情。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

怨”,“左思风力”(诗品),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

抒时愤,刚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

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

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

52、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一类是“坎壈咏怀,非列

仙之趣也。”如《游仙诗》其一。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

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复食采药为主旨。

如《游仙诗》其六。二、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

怀。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生动,色泽丰富。如“风

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

53、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一、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

好在六经”,一方面“学不称师,文取皆达。”

二、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

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

融入到自然中去。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去从

心里流露出来。面对人生的苦患,以老庄的无为的玄学人

生观去对待,还靠儒家的思想力量。陶渊明摆脱了人间世

俗的烦恼,在精神上真正到达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由此而

创造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5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

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

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

和深切依恋。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

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

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戍岁

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

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笔下,

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

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55、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情

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

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最能代表作者冲淡

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

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

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和

的对仗、典故,他的诗句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

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如《闲情赋》写得多么

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他的审美趋

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语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的艺术境界。

56、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一、由于他“才秀人微”,更能认识到门阀制度的黑暗和不

公,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不平,所以他的许多诗作是

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抨击。如《拟行路难》其四。

二、边塞题材之作,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

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

总之,鲍照诗歌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

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

57、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内容:一、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

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

牧生活和尚武精神。三、反映战争及其到来的苦难。四、

反映爱情婚姻。艺术: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

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

作《敕乐川》

58、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

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二、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

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

见莲(怜,爱也)时。”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

语短情长。

59、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

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

基。谢灵运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二、诗歌创作由东晋

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三、元嘉诗

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四、元嘉诗歌的新变还

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60、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这种文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天监八年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此时尚为永明文学时期,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经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宵纲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期。第三阶段为宫体诗尾声期,以陈后主及其身边文士为主,波及隋及唐初。

61、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特点:

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主要是写妇女、男女情怀、咏物、游宴、游戏等。宫体诗人在写这些时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

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的写实技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词采美丽,构形惟妙惟肖。

62、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

二、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

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63、试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

一、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乐府《白苎舞》。二、语言也很有特色。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如《拟行路难》其三;注意吸收明间口语;善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和比喻。

三、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以前的杂言是以四言或五言为主,七言为辅。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有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杜甫也称赞“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64、试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

谢眺诗歌的主要特色是: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

一、从情思方面言,小谢因为感情单纯,所以因物色感发而或喜或悲时,较为明朗外露。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纯净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动,如《观朝雨》写晨起观雨引发的一份归隐情思,心境在空朦潇洒的朝雨中何等的平静,一切都好象在潇潇雨雾中净化了。二、小谢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在山水描写方面,大谢在意象创造上颇多着意,较多客观描写。而小谢诗中的意象,则带者更多心象的性质,把景物提纯得与他的心绪一致起来。因之,他创造的意象十分省净明快,如《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三、小谢诗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任何晦涩的文字和赘典。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四、革除了以往山水诗的玄思哲理。

65、试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

一、地域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南方都市。

北朝: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辽阔的北方(草原)

二、作者不同

南朝:女性较多

北朝:男女皆有

三、内容、题材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的内容很单一,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反映的情恋内容极其广泛,角度多样。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北朝: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

反映战争及其带到来的苦难;反映爱情婚姻。

四、风格不同

南朝:

A.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B.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C.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北朝: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66、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三都赋》是西晋赋家左思的的主要成就,其特点:

一、内容丰富,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

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

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

67、简述建安赋作的特点。

一、有一个自觉主动行动辞赋创作的作者群。如三曹、七子等。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如大自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飞禽走兽、瓜果树木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四、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

68、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正始时期的文章都是“师心以遣论”,或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或反语讥讽。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

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但两者在艺术上

也有异同:

一、《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

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

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

魂的艺术效果。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风貌。

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

之。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

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

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

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69、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

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

它的思想内容有:

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

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其中颇有价值的是

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

如干将莫邪被楚王杀死,儿子赤为了替父报报仇血恨;吴

王的小女紫玉与书生寒重的恋爱故事。

艺术风格:二、此书结构比较完整,描写较为生动,已初

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如《李寄》

70、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

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思想内容: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大多

篇章是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

名士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淡;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

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

艺术风格:

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

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

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岔狷》

篇描写王蓝田性急之事,以动作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

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

71、试述《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

文学批评论著。主要内容有:

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

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

不一。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

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

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

如在文章中论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

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

中的反映。

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根据文的体裁

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四科

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诗赋欲丽”的特点,表

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

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

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

代标志。

72、试述《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

学理论作品。此文用赋的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

创作过程。《文赋》中论文学创作的构思:

一、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认为文学创作

必须要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具有高洁心情。

二、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对文学创作构思中的各种现象

作了详细而精彩的描述,如论述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就十

分细致而生动。创作者因为有感于物而引起创作冲动。

三、构思中的灵感:认为创作者灵感的潜意识表现为突发

性和不受主观意志和人力支配的自动性。如其“来不可遏,

去不可止”。

陆机论述了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灵感的心理

特征,以及灵感的根源,特别注意并论述了文学创作的整

个过程。这也是他对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73、试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齐末梁初刘勰的文论巨著《文心雕龙》,力图用儒家思想观

点来指导魏晋以来离开经典本原,追逐浮靡文风的文学思

潮主流。全书着重探讨者有:总论,即全书的理论基础,

指导思想;;文体论,系统而周密地祥论文体的分类;创作

论,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与质的关系,以及

写作技巧等;批评论,评论前代文风及作家成就,并探讨

批评方法。

一、总论:《原道》《征圣》《宗教》《正纬》《辩骚》五篇是

“文之枢纽”,也是全书的根本论点,和论文的关键。《宗

教》在全书的理论观点中最为重要。二、文体论:刘勰《文

心雕龙》的文体论二十篇,分为文、笔两部分,即所谓“无

韵者笔比,有韵者文也(《总术》”。他为辨析文体分类:以

文笔分类;以性质分体;不可分者别辟一类。三、创作论:

是全书的精华。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对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创作过程;文学风格及写作技巧。

四、批评论:他提出建立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述了批

评家的修养,批评家的态度,批评标准。

74、试论《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就。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其

诗评主要目的是探讨作家与作品的流别,分其优劣,论述

文学的进化现象,也论各家源出得失,而且建立起历史法

的批评。

一、在文学理论上,钟嵘阐述了文学家环境与文学的关系。

二、钟嵘在书中将诗歌抒情意义的地位提到极高的程度。

如《诗品?总论》开篇就论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

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在前人物感说的基础上,将心物交

感的关系,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到社会生活。这就比人

与自然论大进了一步,心物交感论,从社会生活领域去展

开的论说是钟嵘提出和建立的。

三、钟嵘还提出自然美说。他反对人为的声律,提倡自然

声律,保持诗歌的自然美。其“自然英旨”指的是自然精

美,也就是真美。

四、钟嵘又提出风力华采说。他要求诗歌当具备写实抒情,

自然美,风骨,华美的特点。

五、从以上可见,钟嵘对五言诗进行专项研究,并别其来

源,开了专体诗研究的先河。作者在《诗品》中对汉魏六

朝五言诗所作的总结品评,全面而系统。

75、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

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

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76、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

并称初唐四杰。他们的创作特点有:

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

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

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

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

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

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77、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

一、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

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

干预现实的作用。二、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

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

情气势。

78、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创作表

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

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

兴寄的作品。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

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三、陈子

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

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

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79、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

一、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

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

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

80、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

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一、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

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二、诗歌中的情景交融。

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

蕴含蓄而风调清刚。三、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采莲

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四、创作

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

军行七首》。

81、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

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

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

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

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

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82、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

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

面是有区别的。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

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

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

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

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

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

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83、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在他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创作了极负盛名的边

塞诗作《燕歌行》。诗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如下:

一、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

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二、描写征战的艰

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

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三、具有奋发激

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