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产手机“万里长征第一步”

国产手机“万里长征第一步”

国产手机“万里长征第一步”
国产手机“万里长征第一步”

1999年前三大巨头瓜分70%以上份额而众多国产手机芳影难觅,如今国产手机抢占三分

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是质的飞跃,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尔今迈步从头越”,迈出了长

征的第一步。 2002年截止12月底移动电话用户达20661.6,新增用户6139.4

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6.19部。①从国产品牌占有率增长情况来看, 1997

年国产手机几乎为零,1998年开始起步,1999年是13万部,占当年全国产量5%;2000年

440万部,占6.4%;2001年国产手机产量1048万部,占全部产量的12.3%。2002年国产品

牌手机有了突破性进展,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1-10月,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共生产手机1497万部,销售1445万部,其中出口33万部。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9.8%,由于总量中有3775

万部出口,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33%,国内市场占有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

分点。②从去年情况来看,除波导、TCL两家企业进入前六名外,还有几家企业产量超过百万,他们是科健、海尔、厦新、康佳、熊猫等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国产品牌手机形

成了整体突破。国产手机在发展初期,选择了“以速度冲击规模”的发展战略,产品采

用“技术跟进,应用突破,多层展开”,在核心技术上实施拿来主义,从国外引进,并集中人

才在应用层面上突破,特别是在款式、软件、铃声、外观,一个生产技术平台多种型号,从

而实现低成本的推陈出新。在价格操作上保持性价比最优,快速、大幅、主动性的降价,来

迎合市场的降价呼声,并结合新品及时推出,保证渠道和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小步

快跑资金周转快,较低的单机利润实现很高的投资收益,完成了手机业的资本原始积累。在

渠道建设上力主扁平化、清晰化,从而实现快速分销、快速反应;在市场推广美女秀、产品秀、保姆秀可谓大行其道,TCL的宝石手机和中国手机新形象,厦新会跳舞的手机,波导手

机中的战斗机,并组建了号称中国手机第一网的销售队伍和网络。通过产品(Product)、价

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再加上大打民族牌的公众(Public)、政府

扶持的权力(Power)的6P整合营销才赢得了2002年底3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手

机近两年获得巨大成功,成为继上个世纪末中国PC热潮和彩电热潮之后,中国企业的又一轮

流行风。如此风起云涌的国产手机风潮看起来势不可挡。有人甚至预言,按照国产手机今天

的发展势头,用不了多久,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厂商将被迫放弃毛利高达20%以上的手机制

造和销售,变成像爱立信那样靠出卖技术为生的纯上游厂商。因为在中国市场上,手机技术

水平的重要性要远远低于渠道、市场等因素。看看PC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风光一时的国外

厂商最后还不是被联想等国内公司取而代之了。不过,PC产业中的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

同样是从Intel和微软购买核心技术,在技术层级上差距不大,或者说成本起点是差不多的。

因此竞争到最后,需要完全考量厂商的成本控制和渠道能力的时候,本土的联想就会胜出。

而手机的情况恰恰相反,贴牌手机就不必说了,即便是有一点点自主开发但90%的技术都要

倚赖购买的国内厂商,在成本的起点上就与国外厂商有巨大差距。③[!--empirenews.page--] 另外,看似渠道能力强劲的国产厂商在渠道上同样存在着成本劣势。为了吸引经销商投入自

己的阵营,国产厂商普遍给经销商留出了高于国外品牌一倍的利润空间。同时,拉队伍的时

候不免鱼龙混杂,再加上“保姆”式的一条龙管理方式,国内厂商在渠道管理、渠道风险和

市场投入上的成本都要远远高于国外厂商。今天国内手机厂商在渠道上的强势,是用相当大

的代价换来的。而且这种代价在经历手机市场大规模洗牌之前,不可能减轻。国产品牌

与跨国巨头相抗衡实际是中国制造销售优势与跨国巨头科研优势的比拼,昔日的手机可谓高

科技的产品,身份的象征,乃先锋用品,决定了生产企业要以科研能力、推广能力论成败;

时至今日手机的大众化,时尚化,普及化,成就了具有制造能力优势和销售能力优势中国本

土企业的成功。在今年国产品牌手机与洋品牌博弈之时,二者将进入“交叉背离竞争”阶段,

国产品牌将试图突破洋品牌的技术封锁线,洋品牌将竭力调整在渠道和市场推广上的劣势,

早在2002年下半年,诺基亚巨头就在高层会议上提出向国产手机学习的口号。按照竞争

要素理论,拥有优势要素并不意味着必然拥有竞争优势,而有效率地调动优势要素的能力才

是竞争优势的关键。能力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显得比什么都重要④。跨国巨头在中国的成功在于无线通信技术专有,并取得了垄断地位,实现生产制造在中国的本土化,但仅享有中国本土制造优势,并没有取得本土销售能力优势,甚至在技术上也有点裹足不前;虽着无线通信技术不在专有化,中国本土企业借助韩国和法国的技术,并充分发挥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能力和销售能力形成新的竞争价值链。产业分析认为,通过产业定位,企业可以三种方式获得竞争优势:总成本领先(最低),标新立异(差异化)和目标集聚,其中差异化是最基本的战略,差异化既依赖于资源,也依赖于能力。由此看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仍然取决于企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广义的,既包括企业善于有效率地调动和使用企业内外资源的能力,也包括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营销管理创新能力。差异化、成本领先者的地位是能力的体现,有效率地使用时间的快速反应能力也是竞争能力的体现④。国产品牌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正如哈佛商业史大师AlfredDChandler,Jr(小艾尔佛雷德-钱德勒)所提出关键在于其第三重投资,那就是企业管理能力。只有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才能建立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发动机,特别是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产品创新,面向3G的移动终端充分挖掘产品三个层次的价值,由表及里,由易到难,采用“核心突破,多层展开”,正如技术市场所评价的诺基亚手机总是换汤不换药,那是因为其共用一个生产技术平台,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大节约新品研发成本,并充分延长了核心技术的生命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国产品牌的厦新也借鉴了这方面经验,靠A8打出形象和市场,并在此生产技术平台大肆推出A8+、A80、潜龙A6、游龙A6、彩蝶A6、A60、A600等;手机业靠增值服务赢利,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厂商已经纷纷提出要靠增值服务来赢利。“诺基亚音乐俱乐部”、“摩托罗拉K-Java游戏下载”等业务让人看到新的利润增长生产厂家产品定位向上下游延伸,进行深层次开发。[!--empirenews.page--] 2、价格创新,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价格的紧密结合,保证产品系列不断档,市场份额稳定提升,利润额最大化;在价格保护方面急待调整,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国市场一张表。如果说在市场开拓时期还算是一种战略投资的话,到了成熟期“价格保护”问题就是令国产手机厂商焦头烂额的牺牲。所谓价保,就是在产品降价后将差价返还给经销商。很多小的零售商素质也不高,为拿到几百块钱的手机价保补偿,往往想尽办法,一旦厂商来调查,就现从别的地方调一批货来摆在柜台里,等补偿到手再拿走。 3、渠道创新:进上步实施“渠道扁平化、清晰化、队伍专业化、掌控终端”的传统销售模式;同时积极抓住新技术,开创新的销售模式,如网上订单,销售队伍的廋身,降低销售运营成本,借鉴格力电器建立合资销售公司,实现销售自负盈亏;与运营商进行捆绑销售;发挥自身优势进军海外市场,熊猫通过与麦克塞尔的合作开拓欧洲市场,计划手机外销与内销比例为2∶1,即国内销售1部手机,麦克赛尔将负责以1∶2的比例在国外销售2部,明年的[1][2]下一页国外销售规划是500万-600万台。随着手机市场的逐渐成熟,目前手机从厂家生产完成到用户手中主要有传统的代理分销方式、专卖店和大型卖场以及不少厂商开始涉足的大客户直销模式。在国外,手机销售体制是采用运营商捆绑销售方式,目前这种捆绑销售的方式也开始在国内出现,联通在CDMA和中移动在发展GPRS时都采用了这种模式。由运营商向厂商统一采购方式,然后运营商将手机和服务整体提供给销售者,通过手机话费的方式收回成本,随着联通CDMA网络的成熟和中国移动GRPS的成熟,这种销售方式也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4、促销创新,在继续贯彻“抢占终端,赢在终端”的策略的同时积极塑造、提升企业形象,要从产品形象升华到品牌形象,从产品推广提升到企业品牌推广,从销售额标准扩充到市场份额,实现“可控的无缝隙覆盖”;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价格,开展有计划的市场推广建设,并且要加强市场管理,特别是价格管理和窜货管理,绝不能重蹈跨国巨头的老毛病。 5、管理创新,ERP业务流程,技术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快速准确流动。手机市场要发展必然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支撑。目前手机产业链基本上

包括"芯片+通讯模块+整机制造"三大部分,芯片厂商把越来越多的功能集成到芯片中;而专业制造商在芯片基础进行不同通讯模块开发;最后手机的整机制造厂商通过对目标市场的了解进行外观设计、应用软件开发。 Nokia在北京建立了"星网工业园"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部手机的任何零部件都可以在工业园中采购到,直至诺基亚将其装配出厂。而Motorola在天津、东信在杭州也有类似的动作。 7、服务创新,传统服务模式是建立服务中心、配置服务设备、培训服务人员,实现厂商承诺服务;厦新提出的主动服务、多元服务、娱乐服务,服务层次再上新台阶;深度服务是应该是移动互联网内容提供商;集团客户解决方案,摩托罗拉成立直销及企业解决方案部,满足大客户需求,服务和销售融为一体。[!--empirenews.page--] 8、技术创新:康佳、TCL通讯、科健等上市公司近来的财务报表都很好看。2001年的年报显示,TCL的毛利率高达33.4%,波导和科健分别是29%和13.9%。据说,TCL的纯利润在15%左右。一些了解内情的人认为,厂商采取贴牌还是自己做一部分研发,与利润率高低直接相关。科健与这两者的利润率有明显差距,固然跟市场销量大小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科健主要靠贴牌,而TCL和波导尽可能增加了自己开发的比例,利润空间就大得多。美国博雅公关公司经理刘兴华介绍说,手机的研发分为3个部分:手机模机核心芯片和相关软件设计,目前提供模块的供应商主要以韩日厂商(三星、LG、现代等)为主,台湾厂商也逐步具备了提供能力,而欧洲的一些厂商崛起也很快,法国微控公司在亚太地区的收入已超过了总收入的80%;最高层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关键芯片,主要还是由传统的芯片厂商如飞利浦、TI、高通等瓜分。微控在北京有代工厂,在这里完成成品模块的生产,并且完成测试,然后销售给国内厂商。采购的价格因采购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有人估计说,核心模块可能占到手机成本的80%到90%以上。国内厂商在购买的模块上,自己做一部分设计。这部分投入占成本的10%左右,也是几乎唯一可以增加利润的10%。不过,今年手机机型变化太快,只能各领风骚一两个月,所以80%左右的国产手机仍选择直接贴牌。据说,现在从韩国、台湾直接引进一款机型,最低成本是每部40美元左右。贴牌厂商短期收益较好,但容易被供货商控制,在价格和整合其他资源上没有太多自主权。TCL今年第一季度的平均出货价是1632元,波导是1256元,科健是1084元,其中10%左右分给了渠道,50%左右是直接成本。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产手机的维修成本。国外品牌平均返修率为3%左右,国产品牌是6%,有些品牌的返修率甚至高达40%。目前这个隐患被国产手机压制着。有业内人士指出,国产手机这么高的返修率将侵蚀它的利润。③ 9、品牌塑造:明星效应,卖面孔到倡导新生活方式,卖概念一个品牌不仅是一种商品的标志,而且是产品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程度、文化内涵等的综合体现,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实力、信誉、创新能力和服务特色。由于对品牌这一概念理解的模糊,中国企业在经营品牌上存在着一系列缺陷:一个品牌的品牌价值可分为品牌价值内涵和品牌价值外延两部分。品牌价值内涵是品牌价值的核心部分,反映了品牌的内在价值,是靠品牌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迅速提升。品牌价值内涵分为情感和功能两个层面,其中情感层面包括历史传承、人格特征、个人联系度、可感知的价值、文化特征等五个维度;功能层面包括可感知的质量和功能利益两个维度。品牌价值外延是品牌价值的扩展部分,反映了品牌内在价值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它是可以通过广告、促销活动等手段有效提升的品牌价值部分,通常包括对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广告语、形象使者、经营理念等认知度和美誉度的测量。⑤国产品牌形象欠丰满。大部分国产品牌在人格特征上显得比较单薄,没有个性。一个没有人格特征的品牌就像一个没有人格特征的人一样,是容易被忽略的。 [!--empirenews.page--] 然而,国内品牌在个人联系度上则较国外品牌有一定长处,给中国的消费者以更多亲密的感觉。在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这些国产品牌虽然不是什么领导品牌,但却更像自己熟悉的好友,是生活中拥有美好回忆的、亲密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若能辅之以品牌价值的其他维度的良好表现,将会形成强大的影响力。综合来看,国产品牌在品牌价值内涵的各个维度上表现不够

均衡,形象不够丰满。国产品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国产手机从无到有,奔跑着完成了赶超国外品牌的发展之路。取得市场占有率的成功并不直接等于全面超越,必须得从质量、服务、核心技术、价格、品牌、应用等各方面全面超越国外品牌,而这绝不是一蹴而就,还有很长得路要走。

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

红军长征语录和故事 一、长征语录: (一)国内的: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 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邓小平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江泽民 遵义会议,毛主席拨转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周恩来 万里长征对于我们共产党员是一次严重的锻炼,绝大多数党员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刘少奇 伟大的人民军队经过无数艰难的流血的斗争和万里长征,以求达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个伟大的目的——朱德 二万五千里长征震动了世界,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充分表现出了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张闻天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王稼祥 红二、六军团远征的成功,再一次证明红军是不可摧毁的力量——任弼时 红军部队之所以坚固与有战斗力,是由于红军兵心团结,民众给红军以帮助,红军中有一些聪敏且有才能的领袖——陈云 (二)国外的: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生存的凯歌,……”。——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美国著名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毫无疑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业绩——巨人中国醒了,它正震撼着世界!” ——王安娜在《中国——我的第二故乡》“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的学术专著《一九三五年长征》(三)毛泽东经典语录 1、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最豪迈和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最谦虚的一句话: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4、最震憾人心最震憾世界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6、最自信的一句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7、最有凝聚力的一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8、最清醒的一句话: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9、最有哲理的一句话: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10、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11、最有自尊的一句话:封锁吧!封锁它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12、最具奥运精神的一句话: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13、最像长辈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4、最令台独分子胆寒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15、最有煽动性的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七律长征的历史资料 最佳答案

七律长征的历史资料最佳答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何新的领导人出来都要提出新时期及新时期的任务,而新时期就意味着新长征,新长征就是指新奋斗。我在此仅举一真实的例子,说明“长征”在我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文化语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庆的一个好朋友李光来往密切,据他说,他的父亲是杨尚昆过世的夫人李伯钊的哥哥。因此杨尚昆来重庆时(当时他任国家主席),李光作为亲威拜见了长辈。当他对我谈起此事时,他说(形象是坚定傲气的):“他们(指杨尚昆及老一辈革命家)是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我们(指他自己)都正在经历新长征,靠自己在新时期闯出一条路来。”的确李光当时正轰轰烈烈地开办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抒情的吉它手和艺术歌曲的热爱者,他对美有一种感受和向往,当他想把这种让我们再慢一点进入《七律·长征》这首诗具体的美境吧,让我们重温一遍诗人自己对长征之美的解释:“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简介

总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瑞金 瑞金是江西省直管县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瑞金还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1931年11月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定都于瑞金。此后中共中央进行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军事斗争也是立足于瑞金所在的中央苏区。随着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瑞金成为中国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血战湘江又名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发生战斗战役的总称。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中央红军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 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但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其中比较著名的战役有:新圩(xu)之战、界首之战、觉山之战等。 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

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活动主持串讲词

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 年文艺晚会主持词 一、开场语 男1:今夜花似海,载歌载舞齐唱九十五载颂; 女1:盛世心如潮,台上台下同抒xx儿女情。 男1: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1: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男2:党的九十五岁生日是一座里程碑,南湖的红船、延安的宝塔、天安门的红旗、三中全会的转折始终历历在目。 女2:党的九十五岁生日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井冈山的号角、西柏坡的誓言、科学发展的强音、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耳边久久回响。 男1:经历了九十五年的洗礼,鲜红的党旗,更加舒展鲜艳。 当前,适逢全国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全县开展“三线五风“建设,全县党员也是牢记使命担当,县委高标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女1:是呀,我们要牢记誓词,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在实现“一城一带一园一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打造美

丽西安西大门”的伟大进程中,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男2:今天的文艺晚会,是由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xx县委组织部、中共xx县委宣传部、中共xx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xx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承办的。刚才您欣赏到的开场舞蹈《吉祥腰鼓》,是由县文体广电局选送、xx秦腔剧社表演的。 女2:出席今天晚会的县上领导有:(依次介绍) 男1:这正是: 周山藏雄奇,建党九十五载,三线为题五风作词书写发展故事; 女1:这正是: 至水蕴灵秀,开展两学一做,文化立意生态当笔绘就时代美景。 合:xx县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现在开始。 二、节目语 女2:为了一个承诺,你种下希望;为了一个承诺,你穿越征途茫茫;为了一个承诺,你把使命扛在肩上。风风雨雨,你的足迹,记载不尽沧桑;你的旗帜,荡起如歌岁月,让我们拥抱太阳,歌颂五星红旗!正可谓: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望红旗,往事涌心头。接下来,县文体广电局选送、奥歌文化传媒表演的歌伴舞《红旗颂》,相信会把我们带回到

吴起镇,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一 吴起镇,陕北黄土高坡无数个小镇中最普通的一个。只因八十年前两面鲜艳的军旗在空中迎风招展,交相辉映。吴起镇的纵横沟壑以及它身旁的无定河、北洛河从此热闹了起来,欢腾了起来。 吴起镇的天空和大地火红火红。照亮了整个陕北黄土高坡的天空和大地,照亮了整个中国的天空和大地。 八十年了,吴起镇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看似很普通的一口窑洞、一棵大树抑或一块石头,都记载着一个或多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就连那看似不变的四面环山的黄土高坡和静静流淌的那两条河水,也在涌动着一股股时代的强音,歌唱着一首首欢乐的歌曲。 唯一不变的是被历史定格后的那个壮观的场面和场面本身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二 漫步在吴起镇宽阔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当年的影子。遥望吴起镇黄土高坡漫下来的曲折山路,仿佛那支旌旗猎猎的红色军队正徐徐向我走来。我置身于他们之中,欢笑着亲吻这里的每一块土地。洗去跋涉后的疲惫,整装待发,迎接一个崭新的黎明。 就是这支红色军队,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翻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啃草根,顶着枪林弹雨,冒着围剿被灭,来到了这个改变这支军队命运的黄土沟壑——吴起镇。 就是这支红色军队,在从八万人衰减到2万人的极其弱势下,没有气馁,没有退缩,依然走上了向北方进军的正确道路。这一选择,只有具备卓越才能和战略眼光的军事家才能做到。 还是这支红色军队,看中了陕北这个不起眼的吴起镇,把它作为落脚点和大本营。从此,吴起镇和长征、和二万五千里紧紧的连在一起。红军选择了吴起镇,吴起镇以最醇香的小米发展壮大了红军。 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撑起了一部辉煌而厚重的中国革命史。 三 吴起镇的人,骄傲自豪了八十年。当年把那支红色军队迎进自己家里,忙前忙后,送吃送穿,了解山外世界,学会革命知识,懂得救国道理的当地人大多已经作古。但他们的后人以及后人的后人依然在骄傲和自豪着。这些后人们从他们的先辈那里学习了很多关于吴起镇的辉煌过去,他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本关于吴起镇的辉煌历史。 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一走进吴起镇,人人都是你的向导。他们会从地上的一块石头、村头的一棵古树,路旁的那条小溪、抑或崖畔的废弃窑洞说起,津津乐道,头头是道,听得你其思飞扬,如临奇境,羡慕不已。就连八九岁的小孩子,也会指着一口废弃的窑洞,无比自豪地对你说:“那是我家的窑洞,当年的红军老爷爷就住在那里”。如果碰上大一点的中学生,他更会把吴起镇讲得神乎其神,把“割尾巴”战役讲得如诸葛在世,孙膑重生。 如果吴起镇的人走出了大山,走进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不管是招工应聘,还是寻人问路,是观光旅游,还是出差学习,都要把吴起镇作为标签和招牌。若有人稍有疑问或蹙眉,他们会更加不解地说:“呀,吴起镇都不知道,就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直到被问者恍然大悟,投来羡慕的目光时,他们才骄傲地握手,自豪地道别。 吴起镇的标签,成了吴起镇的一张名牌,也成了吴起镇的一笔宝贵财富。 四 掬一捧吴起镇旁的无定河水,走过“吴起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旁的水泥路,虽然很难寻觅当年的景象,就连四面环山的黄土高坡也变的树高叶茂,绿绿葱葱。但我分明看到了光滑水泥路面下的马蹄印和草鞋印;看到了一排排整齐的高楼背后有人在进进出出,指点江山;看到了宽阔的无定河畔有人在追逐嬉戏,饮马洗衣;看到了弥漫在茂密山坡上战火的硝烟;更看到了一猎猎赤红的军旗在满山坡上随风飘扬。所有这些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从未走远。

永恒的长征

永恒的长征 永恒的长征 今天这个日子,最大的新闻在八十年前就已确定,毕竟长征是一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远征。想必大家也都听了今天习总的讲话,他对长征的总结,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经历八十年风雨和思考后,对长征的定性——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有一个问题,时间越久越迷人,越需要解答。我们不妨真诚一些,到底是什么,让长征精神在历史留给我们的诸多精神中,始终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为什么每个时代都能找到跟长征精神的结合点?今天的人民日报 海外版头版头条《永恒的长征》,试着对这个问题做了解答。文章从不少细节入手,甚至联系到了不久前,崔健工体演唱会上全场合唱《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探究长征精神如何在 人们心中存活,甚至跳跃。另外要提一下,这个系列的文章值得关注,叫“中国故事工作室”,口号“每逢大事讲故事”,展现出了党报的另一面。此前曾在习总七一讲话当天,准确命中“不忘初心”的主题。哦对了,这些文章都配有制作精良的 视频。文章可读性很强,推荐一读。永恒的长征本报记者刘少华 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是一栋恢弘的灰色建筑。

与广场周围的所有建筑一样,它也承载着独一无二的使命。10月是旅游旺季,平均每天有1万多人前来参观名为“信念·精神·传承”的展览——这是长征主题展。在320件极为珍贵的文物中,有一本橘红色封面的软皮书:《Red Star over China》。下方两行小字,标明了这本书的珍贵之处——“Left Book Club Edition(左翼读书俱乐部版)”,“Not for Sale to the Public(非公开发行)”。这是在中国乃至世界赫赫有名的《西行漫记》一书的初版。《西行漫记》第五章专讲长征,但作者——深爱中国并最终将自己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的埃德加·斯诺意犹未尽。他在书里写道:“总有 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80年过去,斯诺预言成真。在那场人类史上少见的远征过后,我们在精神领域一遍又一遍地行走,把长征带给我们的启迪、警示与信心,深深刻入民族骨髓。 最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如今买到的中文版《西行漫记》封面颜色也是如此,向其致敬。这个版本是1974年,加拿大文明博物馆前馆长维克多·拉比诺维奇在英格兰生活时发现,后于2012年4月,由加拿大驻华大使马大维先生转交、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岁之愿 尽管已是104岁高龄,王定国依然有着不错的精神头。闲暇时间她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教会她的打麻将,一个是玩市面上常见的铁皮小青蛙。岁月在她身上留

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篇一: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要求: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 等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 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朗诵录音。长征行军图片。 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电视剧《长征》片段。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距今75年前的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 第五次围剿。(出示长征路线示意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 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 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 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 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幻灯片,播放 诗歌朗诵录音)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指名读诗歌,纠正字音。 师:但是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才能把诗 读的更好 2、齐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

3、质疑问难,感知诗歌的大意。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么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词语不能 理解?(1)质疑:可能会提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 (2)质疑:“三军”。 (3)学生试说诗歌大意。 4、诗歌的学习: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生:查字词典生:先查字词典,再参考相关的资料。 师: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这些都是理解诗意 的好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三、品词析句,感悟诗情:1、学生畅谈初读感受,体会长征的艰难:师:那么读了这首诗之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生:难、长、险…… 师:不错,在那二万五千里 的漫漫征途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其实诗中也有一句话 概括的写出了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谁找到了?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细读诗句,品味红军的不怕与等闲a“红军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体会长征的遥远:抓“远征”一词,学生体会,教师补充 2)体会长征的艰难:抓“万水千山”一词 3)情 境引读,感受红军的精神师:那么红军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 难险阻,(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仍然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 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呀!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纵然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难万险,红军战士仍然是等闲视之,勇往直前,这是何等的乐观呀!让我们一起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红军身上的一种什么精神?生:不怕困难、无 所畏惧、无比乐观……(教师板书)师: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从下面 这句也能感受到。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对长征意义最有代表性的论述。 各路红军在长征途中有多次会师,主要的有:1934年10月,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在木黄会师;1935年6月,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1935年9月,红军第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永坪镇会师,并合编为红军第十五军团;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与第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第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1936年7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会师。每一次会师都伴随着作战的胜利,没有沿途作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会师的出现。所以会师本身就象征着胜利。在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很多次英勇浴血的奋战,如红二十五军的袁家沟战役,毙敌300余人,俘敌1400余人,缴枪1000余支等,中央红军的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等,其中遵义之战,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俘敌约3000人;红四方面军的包座战役歼敌5000人,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等;红二、红六军团的龙家寨战役毙敌1000余人,俘敌2000余人,缴枪2200余支,等等。红军在这些战斗中,几乎都是以少胜多,以英勇的作战和灵活的战术取得惊人的胜利,然后才实现了会师。 长征会师,是各地红军从分散的各个根据地出发,边走、边打、边做群众工作,为着共同的目标,向着一个方向,像很多支流流入江河那样汇合在一起。这样的会师,是战略力量的聚合和集中。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集中了战略力量就有实施战略作战的主动权。贺龙与任弼时深明这一道理,他们所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24日会师,25日即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建议“两个军团集中行动”,但是当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却不同意,并说是“绝对错误的”。28日,贺、任等二、六军团领导人再次建议“暂时集中行动”,接着在11月中旬集中力量打了龙家寨战役,对发展湘鄂川黔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红军每次会师后,紧接着就是战略作战的胜利。如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后,随即在中央统一指挥下打了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又如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陕甘宁边区会师后,在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打了山城堡战役。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不但大振了我军的声威,而且对分化敌军营垒、促进逼蒋抗日的方针的实现,起了积极的作用。主力红军会师后,就能在统一指挥下,集中力量打一些较大的歼灭战。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 长征发生在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历史条件之下,中央红军在反对敌军第五次“围剿”失败之时,同时又交错着党内的错误路线和正确路线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大义出发,毅然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把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已进行战略退却的消极行动,升华为一个积极进取的、对全国人民和对全军有号召力的大义凛然的政治行动。正如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的那样:“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北上抗日的方针,伸张了长征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师出有名,极大地激励了士气。日本侵略者是全民族的敌人,红军北上抗日就获得全民族的拥戴。而反动军队对红军的“剿杀”就把自己摆在抗日的对立面,遭到全民族的反对。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还有力地团结了全党,在党内存在着“北上”和“南下”的分歧抉择上,党中央、毛泽东坚定地坚持北上抗日,并以此团结了全党和全军,北上抗日有理,南下、西下无理,是逃避。这就促使了红军三大主力最终在西北会师,避免了张国焘的分裂危险。 毛泽东说:“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会师标志着红军战略退却的终结和战略转移的完成,开创陕甘宁苏区新局面战略阶段的开始,并为向民族革命战争实施战略转变作了准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红军主力在西北胜利会师,就成了战略转变的转折点。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说明红军长征会师后,党中央、毛泽东可以在相对稳定的(较之长征中被围追堵截的作战环境而言)“大本营”内筹划和决定政治战略方面的问题了,可以出台新的战略了。如果说长征胜利是北上抗日战略的胜利,那长征只是实施北上抗日的第一步。到了西北,长征是结束了,但抗日没有结束,还必须把全民族的抗日斗争持续不懈地进行下去。而这一切,只有在红军会师后才能贯彻实行。事实说明,红军会师后,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对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影响很大,以至于发生“西安事变”,促成建立了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红军完成人类历史纪录上第一次的伟大长征。红军面对着强大而凶残的敌人,险峻艰苦的环境,用了一年多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路,主要靠着革命精神来完成了长征。长征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有两点:就是强渡大渡河,强攻腊子口,英勇作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就是爬雪山,过草地,吃苦耐劳,在艰苦环境中,意志坚定,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红军的革命本色在长征途中最显明、最集中、最深刻地表现了出来,成了我党我军最宝贵的财富。红军就是用这种精神完成了长征任务,会师胜利更使这种精神光芒万丈。这种精神,可以养成人们高尚的情操,可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可以完成一切艰难困苦的任务。这种精神,在我国我军的文明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将产生深远影响。

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本文是关于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 红军长征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危机、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情况下发生的。1932年,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1933年春,日军相继攻占山海关、热河,并侵占长城以北沿线部分地区,锋芒直指平津,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蒋介石顽固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相继以失败告终。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表宣言,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表示对日宣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然而,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的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却在革命的生死关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使党和红军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长征的由来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考辨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考辨 【原文出处】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原刊期号】20102 【原刊页号】78~82 【分类号】K4 【分类名】中国现代史 【英文标题】Research on the Footprints of the Central Red Army during the Long March 【文章日期】2009-12-05 【作者】赵占豪 【作者简介】赵占豪,南京政治学院政治理论二系硕士生,江苏南京210003 【关键词】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

中图分类号:K2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74(2010)02-0078-05 关于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问题,长期以来学界主要偏重于对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北原因的考察,而对长征途中落脚点的选择和变化说法各异。本文拟对此作一梳理和辨析,提出管见就教大方。 一 综观近二十余年来专题论述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演变的学术成果,根据落脚点选择次数的不同,可分为“五次说”(即先后选择五处落脚点,以下类推)、“六次说”、“七次说”、“八次说”四类,涉及每一类的文章,根据落脚点地域及次序的不同,观点又各有差别。为便于比较分析,现将各类文章的观点依次提要列表如下,“五次说”仅一种观点,见《准备·密电·落脚点——〈红军长征文献〉编纂札记》(作者徐占权、周继强,《党的文献》1995年第5期)。该文认为,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五次落脚点计划依次是:湘西;黎平转兵,创建川黔边苏区;北渡长江,创建川西或川西北苏区;继续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落脚陕北。故不再列表。 表1注:文一——《长征中创建革命根据地计划问题》(作者陈荣华,《江西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文二——《中央红军五易长征落脚点》(作者李荣,《党史文汇》1996年第8期);文三——《中共中央关于红军长征落脚点的六次战略选择》(作者徐占权、徐婧,《长征中的重大战略抉择》,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文四——《弘扬长征精神,履行历史使命——军事科学

长征精神励志图片

长征精神励志图片 反复要求今天的文艺作品要由“高原”走向“高峰”。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就是今天的文艺创作或者文艺作品由 高原向高峰攀进的一个坚实的基石。要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些题材的 思想内涵,并用精湛的艺术手段将其变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 的艺术精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其二,应科学分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有声有色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 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缺少思想的艺术是很难有震撼力的,缺少艺 术的思想也是很难有感染力的。对于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文艺创作,更应当强调深刻思想与精湛艺术及精良制作的完美结合。 其三,努力探索文艺评论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推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助力讲好中国故事。文艺批评是改进文艺创作的重要 手段。推动包括长征题材在内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尤其 需要文艺评论界和批评界的积极参与。批评应关注、重视和研究包 括长征题材在内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积极探索和掌握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评论的一些独特的规律。

既要注重对艺术本体的衡量,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通过建设性的批评,推动作品的生产创作;又要把评价的目光超出艺术之外,在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视野中对 作品进行考量,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 鉴赏作品,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在人人都可以成为网 上“评论家”的状况下,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的同志要特别注意适应 这样一种新状况、新变化,努力使自己的行文方式、语言风格更加 生动活泼,更加适合大众审美的变化和需求,真正使我们的文艺批 评既推动创作,又能提高人民大众的审美,能够引领社会的风尚。

《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3.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重点难点] 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长征背景。 教师准备:搜集视频、图片等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

1、知道毛泽东是谁吗? 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2、这样的诗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4 、6、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长征 (设计意图:揭题导入,认识诗人毛泽东;介绍长征;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二、朗读感知,了解内容 1.细读三遍诗: 学法渗透: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部的停顿。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 2.指名读诗,正音: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 来,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 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次吗?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出示,生字显红)

参观长征第一渡有感

参观长征第一渡 事件发生在高中时代。 我的家乡在于都,这里是中央红军开始北上长征的地方,这里有中央红军长征地一渡。 我渴望去参观红色古迹已久,渴望走进长征地一渡纪念馆,渴望接触建国英雄,缅怀先辈,感受那厚重的红色文化和感动的红色事迹。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我走进了这里,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馆。 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走在去的路上。太阳仍然高悬,和煦的阳光洒下,暖暖的照着,周围一片金色。我心情有点激动,我渴望已久的圣地呀。 一路上,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谈论着江西革命老区的骄人历史和建国先辈的丰功伟绩。看的出来,不只是我,还有好多同学都有点期待接下来的参观,虽然有的同学以前去参观过了。 据老师说,宁都、长汀和瑞金等几个地方都想争“长征第一渡”的荣誉,后来,经专家考证,于都才是“正宗”。现在,“长征第一渡”已经上了“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经典景点”名录之中。并且,中央红军红军“长征第一渡”似乎不只是中国人的丰碑、中国人民的骄傲,来这游览观光采风的不仅仅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常有一些黑皮肤、白皮肤,蓝眼睛、绿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也在纪念碑前留影。听到此,我们更是急不可耐了,恨不得赶紧走过去。 终于,我们快到纪念馆了,一路走来,远远的看见前方河边有一座高大的船帆似的石碑,却是一座纪念碑,上书“中央红军长征地一渡”几个大字,远远望去,清晰入眼。在石碑不远处,赫然是一座刷着淡青色漆装修的房子,我激动的想,那就是纪念馆了吧。 继续往前走,看见道路两边种植着许多美丽的花儿和棵棵小树,花儿盛开,迎风怒放,小树挺拔,向阳枝展,似在诉说着当代英豪的不屈事迹和斗争精神,又像在昭示着现代人们的追求阳光、自由上进。 往前走,是一块石碑,上书“长征从于都出发”几个大字,又书“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石碑的另一侧,书写着包泽东的语录:“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几个大字。石碑上雕刻着众多浮雕相,却是中国工农红军。 再往前走,就到了纪念碑前了,这座高耸的“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是1996年再建的。纪念碑高10.18米,寓意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中央和红军机关于1934年10月18日从这里过渡踏上长征征途的;双帆造型的碑身寓意着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双帆之间镌着“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几个苍劲有力闪闪发光的大字;宽大厚实的底座象征着中央红军出征脚步坚实有力、一往无前;碑座东面刻着曾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在长征途中写就的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这是中央红军当年夜渡于都河的真实写照。西面刻着叶剑英元帅1962年建军节为缅怀当年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写的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情渐离情”。诗中引用秦朝燕国高渐离击筑高歌送别壮士荆卿刺杀秦王的历史故事,追忆当年长征夜渡于都河,刘伯坚同志为他送行的壮烈场面和动人情景,抒发了对先烈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那一株株挺拔常青、锐利直上的翠柏,则是长征精神万古长青的象征。碑身后面有一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通过此图,我明白了工农红军长征的艰难和重重危险。 长征第一渡纪念馆就在眼前。我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跑进去参观。此时,我的心再一

国产手机“万里长征第一步”_1

国产手机“万里长征第一步” 1999年前三大巨头瓜分70%以上份额而众多国产手机芳影难觅,如今国产手机抢占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是质的飞跃,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尔今迈步从头越”,迈出了长征的第一步。 2002年截止12月底移动电话用户达20661.6,新增用户6139.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6.19部。① 从国产品牌占有率增长情况来看,1997年国产手机几乎为零,1998年开始起步,1999年是13万部,占当年全国产量5%;2000年440万部,占6.4%;2001年国产手机产量1048万部,占全部产量的12.3%。2002年国产品牌手机有了突破性进展,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1-10月,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共生产手机1497万部,销售1445万部,其中出口33万部。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9.8%,由于总量中有3775万部出口,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33%,国内市场占有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②从去年情况来看,除波导、TCL两家企业进入前六名外,还有几家企业产量超过百万,他们是科健、海尔、厦新、康佳、熊猫等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国产品牌手机形成了整体突破。 国产手机在发展初期,选择了“以速度冲击规模”的发展战略,产品采用“技术跟进,应用突破,多层展开”,在核心技术上实施拿来主义,从国外引进,并集中人才在应用层面上突破,特别是在款式、软件、铃声、外观,一个生产技术平台多种型号,从而实现低成本的推陈出新。在价格操作上保持性价比最优,快速、大幅、主动性的降价,来迎合市场的降价呼声,并结合新品及时推出,保证渠道和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小步快跑资金周转快,较低的单机利润实现很高的投资收益,完成了手机业的资本原始积累。在渠道建设上力主扁平化、清晰化,从而实现快速分销、快速反应;在市场推广美女秀、产品秀、保姆秀可谓大行其道,TCL的宝石手机和中国手机新形象,厦新会跳舞的手机,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并组建了号称中国手机第一网的销售队伍和网络。通过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再加上大打民族牌的公众(Public)、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 教学内容: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背景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教材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学过好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却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且在广度和深度上达不到。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谈长征的艰难险阻,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通过加强师生互动,设置历史情境,采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使学生逐渐体会历史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欣赏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等,体会一代伟人文韬武略的风采。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朗诵毛泽东诗歌《七律·长征》。(配上音乐,营造气氛) 长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壮烈、最惊心动魄、最富有神奇色彩的一页。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有一位美国记者说: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那么当年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发进行远征的?长征中红军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长征胜利的意义何在?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主要问题。现在我们来学习第12课红军长征,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0页,完成学案的预习问题部分。(板书课题:第十二课红军长征) 二、新课学习 (一)长征的开始: 1、原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红军队伍不断迅速壮大,这使国民党惊恐不安,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向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在五次"围剿"中,前四次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部分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有感】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有感】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观后感怎么写?2016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观看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大家有什么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永远的长征》文艺晚会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有感篇1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长征,更是一座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1933年,红军在反击国民党第五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这便是长征的开始。在经历了两年的艰苦路途后,1936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 单从时间表上看,长征不过如此,但只要细细的了解,便会发现,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一共转战十四个省,历经风吹雨打,全程两万五千里,那时环境相当艰苦,红军没有充足的军需供应,没有充饥的食物,陷入了枪林弹雨与人饥马困交织的境地,他们以草充饥,煮地而食,又要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经历了千百次的战斗,最终才获得了胜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巍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秋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激昂雄浑的画卷。在长征的途中,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突破了敌人一道道实枪重荷的关口,用行动不知写下多少可歌可泣事,用生命留下不知多少惊心动魄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拿飞夺泸定桥来说,22名红军突击战士,早将生命置之度外,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艰难地在只剩光溜溜的铁索的泸定桥上行进,最终消灭了对岸的守敌,夺取泸定桥。当时,他们命悬一线,桥下是奔腾呼啸的大渡河,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滔滔河流,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为了长征的胜利,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惧怕,勇往直前,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不愧为胜利之师。红军骁勇善战,但又不失人性关怀。在穿越一望无际的草地时,到处是可以吞噬生命的沼泽泥潭,危机四伏,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可贵的团结互助精神,他们相扶相携,共度难关。记得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金色的鱼钩》、《永远的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描写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课文,都记录了红军让出食粮,扶老弱的生动事例。《永远的丰碑》描写的是一位老军需处长将棉衣分发给每一个战士,自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