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新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新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新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新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2016年2月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19卷第2期第121页-第125页

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自1980年Spratt等[]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

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近几年来,国际肿瘤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转变,PC 已不再被一概认为是癌广泛转移的表现,而是一种区域性癌转移。对于经过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可以达到残余癌瘤直径< mm的部分PC患者,CRS手术联合HIPEC,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按照肿瘤根治术的标准进行手术后存在潜在腹膜转移风险的患者,经过HIPEC,清除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结节,手术后进行常规化疗,可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手术探查时,发现散在的PC,经过HIPEC后PC消失,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后行HIPEC并常规化疗,可提高治愈率。HIPEC能够发挥大容量清除或缩小PC 结节,改变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或消除恶性腹水[,]。

二、HIPEC的概念

HIPEC是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定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的HIPEC临床应用带来的技术要求,HIPEC如要实现安全和有效的最大化,其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要求达到精准化和规范化。这其中包含了精准控温、精准定位和精准清除三大新理念:(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控温精度≤±℃,流速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X"腹腔内交叉放置灌注管至膈下和盆底,使热灌注液体充盈整个腹腔,不留治疗盲区,发挥HIPEC的最佳效果;

(3)精准清除:容量清除游离癌细胞、亚临床病灶和微小癌结节[,]。

三、作用机制

腹膜总厚度约90 μm,包括单层的间皮细胞,基底膜及5层纤维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层包括间质细胞和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和蛋白聚糖组成的矩阵。细胞成分包括成纤维细胞,周细胞,实质细胞和毛细血管。热疗具有通过抑制DNA复制、转录和修复必不可少的核基质介导的功能,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它还可加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并提高药物在组织间的渗透。研究表明,正常组织细胞在高温条件下能持续耐受47℃达1 h,而恶性肿瘤细胞仅能持续耐受43℃ 1 h, 47℃和43℃持续1 h被称为正常组织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不可逆损害的临界温度[]。

热疗具有通过抑制DNA复制、转录和修复必不可少的核基质介导的功能,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高温状态下,癌细胞膜流动性增强,细胞膜及肿瘤血管通透性增高,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和吸收。研究表明,热动力学效应能加快化疗药与癌细胞的结合,使药物活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癌细胞对某些抗癌药的反应率;化疗药物在加温条件下,抗癌作用明显增强,热疗和化疗联合应用具有显着的协同作用[,,,,]。高温可消除某些癌基因对细胞摄取和排泄化疗药物的调控能力,导致热化疗后癌细胞内化疗药物排泄减少,蓄积浓度增加,同时抑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损伤的修复,改变肿瘤组织周边的血液循环,使化疗药物易于进入肿瘤组织。

由于剂量限制性毒性和腹膜血浆屏障的存在,那些残存的FCC便被相对乏血供的腹腔粘连隔离,药物肿瘤组织内不能达到有效的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浓度,这种现象至少部分解释了单纯的全身治疗对局部晚期胃癌疗效甚微的原因。而腹腔直接给药,细胞毒性药物可以增加与FCC接触的概率,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全身静脉化疗引起的毒性反应。药物一方面可以从腹膜弥散或吸收,穿过腹膜淋巴孔而进入体循环;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覆盖肝、脾、胃、小肠和结直肠及肠系膜腹膜脏层而被吸收进入门静脉,提高对潜在的肝脏微转移灶的治疗效果。由于腹膜-血液屏障,腹腔内给药的化疗药物浓度水平要比血浆水平高20~1 000倍[]。

HIPEC对预防和治疗体腔恶性肿瘤的胸、腹膜种植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HIPEC主要是运用癌细胞和正常组织对温度耐受的特殊性差异,通过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将化疗药物与灌注液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持续循环、恒温灌注到患者腹腔中,进而清除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的转移病灶。其主要机制为:(1) HIPEC热效应的多重作用,在组织水平能抑制癌组织内血管再生,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在细胞水平破坏细胞的自稳机制,激活溶酶体、破坏胞质和胞核并诱导细胞凋亡;在分子水平使癌细胞膜蛋白变性,干扰蛋白质、DNA和RNA合成[]。(2)热疗与化疗药物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该协同作用在43℃时即明显增强,热效应可增强抗癌药物的渗透性,使药物的渗透深度从1~2 mm加深至5 mm[]。

(3)通过持续的循环灌注,可对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和腹膜微小转移病灶起到机械性冲刷作用,从而清除腹腔内残留的癌细胞和微小转移灶。

四、HIPEC的治疗模式

HIPEC的治疗模式主要为"HIPEC+",即HIPEC联合其他方法。(1)HIPEC+肿瘤根治术(cancer radical resection,CRR);(2) HIPEC+CRS, CRS即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清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的目的[];(3) CRR+HIPEC+化疗(chemotherapy)即CHC治疗模式:在CRR基础上,HIPEC能清除肉眼发现不了的癌细胞和微小癌结节,手术后结合常规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4)HIPEC+CRS+chemotherapy即HCC治疗模式:HIPEC结合CRS能够使细胞减灭满意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达到CC-0和CC-1标准的部分腹膜癌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提高细胞减灭满意度达到CC-0、CC-1和CC-2标准的腹膜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手术后结合常规化疗。

五、药物选择

HIPEC的药物选择除了与原发疾病种类有关外,还兼顾药物本身的特性,如药物对腹腔肿瘤的穿透力较强、腹膜吸收率较低、43℃热疗有协同作用且腹膜刺激性小等。使用过化疗药物的患者也可以根据以往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行选择。目前应用较多的药物有奥沙利铂、卡铂、顺铂、丝裂霉素、吡柔比星、紫杉醇和吉西他滨。

实施HIPEC时,既可选择单一给药,也可联合序贯给药。化疗药物的剂量目前暂未有统一的标准,原则上以静脉用量为标准。如联合静脉应用,则剂量酌减。使用铂类化疗药物时,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水化。使用紫杉醇药物时,按照说明书进行抗过敏等治疗,对腹膜、胸膜通透性不高的药物,可适当提高剂量,增加局部药物的浓度,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效果。HIPEC具体药物的选择:(1)胃癌:紫杉醇、泰素帝、奥沙利铂、顺铂和表柔比星;(2)结直肠癌:奥沙利铂、顺铂和丝裂霉素;(3)妇科肿瘤:紫杉醇、泰素帝、奥沙利铂、卡铂、顺铂和表柔比星;(4)腹膜假性黏液瘤:奥沙利铂、卡铂、顺铂、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

(5)肝胆胰腺癌:紫杉醇、泰素蒂、奥沙利铂、卡铂、顺铂、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和吉西他滨。

灌注液主要以生理盐水为主,HIPEC的容量为3 000~5 000 ml。常用灌注流量为300~600 ml/min,灌注时间1 h。

需要注意的是,奥沙利铂和国产的卡铂与生理盐水稀释溶解在一起会引起药效不稳定,这两种药物的灌注溶液需用5%葡萄糖液,术中可引起血糖升高,需作相应的处理,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尤其注意。

六、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HIPEC治疗PC:(1)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2)腹膜假性黏液瘤;(3)腹膜恶性间皮瘤;(4)癌性腹水;(5)其他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的研究性治疗。HIPEC预防PC:(1)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根治手术后预防腹膜种植转移;

(2)进展期胆管癌、胰腺癌根治手术后的研究性治疗。

2.禁忌证:

(1)各种原因所致腹腔内广泛粘连;(2)吻合口存在水肿、缺血、张力等愈合不良因素者;

(3)肠梗阻患者;(4)有明显肝肾功能不全者;(5)严重心血管系统病变;(6)患者的生命征不稳定;(7)恶病质患者。

七、HIPEC术前评估

1.肿瘤体积的评估:

术中根据日本胃癌研究规约和Sugarbaker的腹膜转移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系统量化肿瘤体积[32]。PCI将腹部分成13个区,再结合每个区内病灶的大小(lesion size,LS)相加计分,测定所有侵犯腹膜的癌肿。见图1。0-8区除腹膜外尚包括该区内相应解剖结构上的癌结节。LS计分需在分离所有粘连、显露全部脏层与壁层的腹膜表面后加以计算和测定。LS评分为0~3分,以肉眼可见最大结节直径作为代表性评分对象。LS-0表示未发现种植病灶,LS-1表示种植灶直径≤ cm, LS-2表示种植灶直径~ cm,LS-3表示种植灶直径> cm或融合。原发肿瘤处或局部复发处因肯定能被切除而无需计算在内。若肿瘤结节融合成片或与脏器融合在一起,则直接计分为LS-3,即使薄片的融合也是如此。各区的LS分值累计所得即为PCI计分,范围0~39分。

注:0:中央(腹正中切口—全部大网膜—横结肠);1:右上腹(右肝叶上方表面—右膈表面—肝右后间隙);2:上腹中部(上腹脂肪垫—左肝叶—小网膜—镰状韧带);3:左上腹(左膈表面—脾—胰尾—胃的前、后面);4:左侧腹(降结肠—左结肠旁沟)5:左下腹(直至乙结肠处的盆腔外侧壁—乙状结肠);6:盆腔(女性包含卵巢、输卵管、子宫—膀胱—Douglas 凹—直肠);7:右下腹(盆腔右侧壁—盲肠—阑尾);8:右侧腹(右结肠旁沟—升结肠);9~12:全部小肠(上段空肠为9,下段空肠为10,上段回肠为11,下段回肠为12)

2.细胞减灭术(CRS)及其减瘤程度判断:

对于PC患者,在行HIPEC前尽可能实施CRS,最大程度清除肉眼可见肿瘤,为HIPEC提供良好的条件,而HIPEC可消除或缩小CRS术后残存的病灶。在完成CRS后于腹壁四个象限各放置1条灌注管,两侧入水口导管位于脐上4~5 cm与锁骨中线相交处,两侧出水导管位于脐下4~5 cm与锁骨中线相交处,在无菌条件下将管路与外循环管及体腔热灌注治疗仪连接,构成循环通路。

CC评分目前采用Jacquet和Sugarbaker[]制定的标准来评定术中残留肿瘤量。CC-0表示CRS 后整个手术野已无肉眼可见瘤结节;CC-1表示术后残余瘤直径< mm;CC-2表示残余瘤直径介于 mm~ cm之间;CC-3表示残余瘤直径> cm,或腹腔和盆腔内任何部位存在无法切除的病灶。以残余瘤直径不超过 mm(CC-0分和CC-1分)被视为彻底的CRS。

八、HIPEC操作过程

1.时间选择:

原发肿瘤切除后,24 h残留癌细胞增殖动力学发生变化,残留G0期癌细胞进入增殖期,残留癌细胞3 d后增殖速度减缓,1周后恢复到术前水平[]。因此,根治术或CRS后HIPEC要尽早开始,尽量在1周内完成。

2.灌注管放置方法:

HIPEC可采用腹腔镜辅助、或B超引导下、或开腹状态下放置灌注管。腹腔镜辅助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避免了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大切口手术带来的痛苦,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Ferron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腹腔镜辅助HIPEC 进行顺利,腹腔内液体分布均匀,温度适当,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故认为腹腔镜辅助HIPEC 安全可行。B超定位穿刺创伤较小,对于腹腔积液的诊断具有特异性,费用低廉,且可重复进行[]。但B超未必适用于所有恶性腹水患者,如患者曾有腹部手术史、或结核性腹膜炎等炎性病变所致腹水,腹腔内常有粘连,使腹水包裹,穿刺置管风险较大。

进展期恶性肿瘤的术中HIPEC通常是在肿瘤根治术后或CRS结束后进行,分别于左右膈下各置管1根,盆底置导管2根,导管戳孔引出体外,关闭腹腔。

灌注管的位置(以胃癌术后为例):管口位于上腹部的2条引流管作为灌注管,管口放置在左侧膈下和肝肾隐窝,HIPEC完成后左侧膈下可以作为手术后腹腔引流管。管口位于下腹部的2条引流管作为流出管,管口放置在两侧盆底。各引流管一般放置在腋前线平面,把灌注管放置在肿瘤附近,把流出管放置在远离肿瘤区域。

3.HIPEC的治疗技术参数:

灌注管连接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恒温、恒速、恒量地注入和排出腹腔。HIPEC灌注液、温度、时间、循环流速等参数设定如下:(1)灌注液为生理盐水和化疗药物混合液,一般生理盐水用量为3 000~5 000 ml,灌注液的量以腹腔充盈和循环畅通为原则,化疗药物根据原发肿瘤来选择敏感的药物,剂量参考静脉化疗剂量;(2)治疗温度设定为43℃;

(3)治疗时间为60~90 min,根据不同药物选择不同的治疗时间,多数药物为60 min,多次HIPEC时,每次间隔时间为24 h;(4)循环流速一般为300~600 ml/min。

九、镇静剂的使用

在进行HIPEC治疗时应给予镇静剂,根据患者反应调整镇静剂的剂量,根据生命体征监测情况进行补液,要使用监护仪进行监护。

常用药物为非那根(盐酸异丙嗪)25 mg或(和)曲马多100 mg(或者地佐辛5 mg),一般情况下肌肉注射给药即可,特殊情况时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或静脉给药。丙泊酚首次静脉注射1~2 mg/kg,之后维持剂量2 mg·kg-1·h-1,该药只有麻醉医师或重症监护室医生有权限使用。

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在HIPEC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和全程进行生命体征监护,监测灌注管有无堵塞和流出液是否顺畅。如果出现大汗淋漓、心率快超过100次/min等症状,需要排除血

容量不足的原因后加强补液。如果出现呼吸或血氧饱和度等异常,注意麻醉药物和灌注液用量,必要时停止治疗。

十一、临床疗效评价

1.疗效评价标准:

(1)常用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2) B超、CT、MRI、PET-CT等影像学评价;(3)部分患者微创或开放手术探查评价;(4)KPS评分或ECOG评分[];(5)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6) WHO肿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不良事件:

可能会出现低热、恶心呕吐或腹胀腹痛等不适,予退热、止吐、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后较易缓解。温热与化疗药物联合,可能产生相互叠加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或胃肠道反应等,应密切观察或监测病情变化。个别患者会出现胃排空障碍、肠麻痹等并发症,但这些并发症多与患者本身的疾病因素或手术有关,经对症处理后多可恢复正常。

十二、结语

以疾病为中心和技术至上的生物医疗模式正在被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医疗模式所替代,对患者整体健康和生命内在质量的追求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理念。HIPEC的理念和技术涵盖以手术为核心的外科治疗全过程,是将一系列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与传统外科治疗方法综合优化,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的补充治疗手段。

随着国际肿瘤学界的探索,HIPEC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层面上不断突破,充分发挥了多种治疗模式的协同效应,已成为目前预防和治疗PC的最优选择。对于部分PC患者,采用包括HIPEC的积极综合治疗措施不但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而且还有希望达到临床治愈。腹膜表面肿瘤国际PC大会已推荐HIPEC作为经过选择的结直肠癌P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而对于胃癌同时性PC患者,也已有Ⅰ级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推荐HIPEC治疗[]。当前,国内只有少数中心能够将HIPEC视为具有治愈希望的治疗手段并应用于临床。因此,亟需深入研究HIPEC在腹腔恶性肿瘤PC中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提高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水平,推动肿瘤学科的整体进步。

参与编写专家名单

参与编写专家名单(按姓氏拼音先后排序):蔡国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崔书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凛(解放军总医院);陈环球(江苏省肿瘤医院);丁研(广

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志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季加孚(北京大学肿

瘤医院);姜小清(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花亚伟(河南省肿瘤医院);李国新(南方医

科大学南方医院);李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李勇(河北医科大学第四

医院);梁寒(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唐鸿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磊(中

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吴晓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徐惠绵(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薛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薛英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英捷(贵

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艳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菊新(河南省人

民医院);张相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岩冰(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周志伟(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正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1] Blair SL, Chu DZ, Schwarz RE. Outcome of palliative operations for 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from nongynecological cancer[J]. Ann Surg Oncol, 2001, 8(8):632-637.

[2] Sadeghi B, Arvieux C, Glehen O, et al.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from

non-gynecologic malignancies:results of the EVOCAPE 1 multicentric prospective study[J]. Cancer, 2000, 88(2):358-363.

[3] 李雁,周云峰,梁寒,等.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表面肿瘤的专家

共识[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4):198-205..

[4] Tabrizian P, Franssen B, Jibara G, et al. Cytoreductive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 Surg Oncol, 2014, 110(7):786-790. .

[5] Golse N, Bakrin N, Passot G, et al. Iterative procedures combining cytoreductive surgery with 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for peritoneal recurrence:postoperative and long-term results[J]. J Surg Oncol, 2012, 106 (2):197-203. .

[6] Arjona-Sanchez A, Mu?oz-Casares C, Ortega-Salas R, et al. Long-term survival with peritoneal mucinous carcinomatosis from intraductal mucinous papillary pancreatic carcinoma treated with complete cytoreduction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J]. Int J Hyperthermia, 2014, 30(6):408-411. . [7] Spratt JS, Adcock RA, Muskovin M, et al. Clinical delivery system for 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chemotherapy[J]. Cancer Res, 1980, 40(2):256-260.

[8] Ba M, Long H, Zhang X, et al. Different sequential approaches of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in treating ovarian cancer with malignant ascites[J].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4, 140(9):1497-1506. . [9] Ba M, Long H, Wang Y, et al. Intrapleur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using distilled water at 48°C for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J].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3, 139 (12):2005-2012. .

[10] 崔书中,巴明臣,黄迪文,等.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9):7-9..

[11] Garofalo A, Valle M, Garcia J, et al. Laparoscopic 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chemotherapy for palliation of debilitating malignant ascites[J]. Eur J Surg Oncol, 2006, 32(6):682-685.

[12] Ferron G, Gesson-Paute A, Classe JM, et al. 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peritonectomy followed by intra-peritoneal chemohyperthermia:an experimental study[J]. Gynecol Oncol, 2005, 99(2):358-361.

[13] 郝希山.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表面肿瘤的专家共识导读[J].中

国肿瘤临床,2015,42(4):197..

[14] Sugarbaker PH.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natural history and rational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using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J]. Cancer Treat Res, 1996, 81: 149-168.

[15] Yonemura Y, Kawamura T, Bandou E,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free cancer cells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J]. Resent Results Cancer Res, 2007, 169: 11-23.

[16] 陈祖龙,吴印兵,唐鸿生,等.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

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8):2950-2952..

[17] 王俞,崔书中,巴明臣.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恶性腹水中的应用[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11):1041-1044.

[18] 崔书中,巴明臣,黄狄文,等.BR-TRG-Ⅰ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安全性评估的动

物实验[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19(10):27-30..

[19] Kusamura S, Dominique E, Baratti D, et al. Drugs, carrier solutions and temperature in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J]. J Surg Oncol, 2008, 98(4):247-252. .

[20] Zhang X, Shi H, Tang H, et al. miR-218 inhibits the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colon cancer cells by targeting the PI3K/Akt/mTOR signaling pathway[J]. Int J Mol Med, 2015, 35(5):1301-1308. .

[21] Cui S, Ba M, Tang Y, et al. B ultrasound-guide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scites[J]. Oncol Rep, 2012, 28 (4):1325-1331. .

[22] Ruan Q, Fang ZY, Cui SZ, et al. Thermo-chemotherapy Induced miR-218 upregulation inhibits the invasion of gastric cancer via targeting Gli2 and

E-cadherin[J]. Tumour Biol, 2015, 36(8):5807-5814. .

[23] 王佳泓,张相良.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2):1694-1695..

[24] Lu Z, Wang J, Wientjes MG, et al. Intraperitoneal therapy for peritoneal cancer[J]. Future Oncol, 2010, 6(10):1625-1641. .

[25] Brigand C, Arvieux C, Gilly FN, et al. Treatment of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 gastric cancers[J]. Dig Dis, 2004, 22(4):366-373.

[26] Canbay E, Yonemura Y, Brucher B, et al.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and its evolving role in management of gastric cancer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es[J]. Chin J Cancer Res, 2014, 26(1):1-3. .

[27] Yarema RR, Ohorchak MA, Zubarev GP, et al.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perfusion in combined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and disseminated gastric cancer:Results of a single-centre retrospective study[J]. Int J Hyperthermia, 2014, 30(3): 159-165. .

[28] Roviello F, Caruso S, Neri A, et al.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from gastric cancer by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overview and rationale[J]. Eur J Surg Oncol, 2013, 39 (12): 1309-1316. .

[29] Graziosi L, Cantarella F, Mingrone E, et al. Preliminary results of prophylactic HIPEC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 Ann Ital Chir, 2013, 84(5):551-556.

[30] Jacquet P, Averbach A, Stuart OA, et al.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doxorubicin:pharmacokinetics, metabolism,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in a rat model[J].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1998, 41(2):147-154.

[31] Sugarbaker PH.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peri-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as a curative approach to pseudomyxoma peritonei syndrome[J]. Eur J Surg Oncol, 2001, 27(3):239-243.

[32] Harmon RL, Sugarbaker PH. Prognostic indicators in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from gastrointestinal cancer[J]. Int Semin Surg Oncol, 2005, 2(1):3.

[33] Jacquet P, Sugarbaker PH. Clinical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J]. Cancer Treat Res, 1996, 82: 359-374.

[34] Fisher B, Gunduz N, Saffer EA. Influence of the interval between primary tumor removal and chemotherapy on kinetics and growth of metastases[J]. Cancer Res, 1983, 43(4):1488-1492.

[35] Ferron G, Gesson-Paute A, Classe JM, et al. 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peritonectomy followed by intra-peritoneal chemohyperthermia:an experimental study[J]. Gynecol Oncol, 2005, 99(2):358-361.

[36] Ba M, Long H, Zhang X, et al. Different sequential approaches of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in treating ovarian cancer with malignant ascites[J].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4, 140 (9):1497-1506. .

[37] de Kock I, Mirhosseini M, Lau F, et al. Conversion of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and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ECOG)to Palliative Performance Scale (PPS), and the interchangeability of PPS and KPS in prognostic tools[J]. J Palliat Care, 2013, 29 (3):163-169.

[38] Therasse P, Arbuck SG, Eisenhauer EA, et al. 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J]. J Natl Cancer Inst, 2000, 92(3):205-216

【专家共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专家共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作者: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协作组一、概述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1,2,3,4,5,6]。自1980年Spratt等[7]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8,9,10]。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

有效性。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 应用前景[11,12]。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13]。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14,15]。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

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2018 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广东省医学会 推荐意见: 该项目组自2002年10月以来,经过14余年的科技攻关,围绕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学研研究,包括:发明专利、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平台研发、相关基础细胞学试验、动物实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SFDA批文、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应用过程中形成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对预防和治疗腹膜种植转移有独特疗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经济效益。 该项目已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53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开展治疗12万余例次,并形成了12项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同意该项目成果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 项目简介腹腔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腹膜转移甚至恶性腹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本项目组自2002年针对腹膜种植转移研发了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内容:一、研发精准HIPEC技术:1.自主研发精准HIPEC技术,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3.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二、研究HIPEC抗癌机制:1.细胞试验,研究热化疗增敏最佳温度、热化疗协同抗癌机制;2.动物实验,研究HIPEC技术稳定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精准HIPEC技术临床应用:1.制订HIPEC技术标准;2.证实HIPEC是预防和治疗腹膜转移及恶性腹水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3.HIPEC技术列入胃癌、结肠癌、卵巢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防治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4.制作HIPEC技术教材、举办培训班,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精准HIPEC关键技术: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0.1℃,控温精度≤±0.1℃,流量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内交叉置管法使灌注液充盈腹腔,不留盲区;3、精准清除:双重超微过滤<40μm,清除游离癌细胞。主要科学价值:1、发明点:1)内外循环系统温度精准控制技术,实现高精准温度调节、长时间恒温治疗;2)专利:发明2项,实用新型13项,外观设计2项,广东省优秀专利奖1项;3)科研立项: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4)科研论文20篇,SCI收录12篇。2、创新点:1)技术创新:高精度温度控制、压力流量检测报警、微机单片机双保险控制等精准控制技术;2)理论创新:证实热疗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诱导调亡。3)方法创新:研发了大容量、持续循环、恒温灌注技术,热疗与化疗协同抗癌。3、主要贡献:1)技术贡献,成功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及管道组件,是我国SFDA批准的第一个体腔热灌注治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产品(国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3260924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3261721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3260061号)。2)理论贡献,热化疗协同作用最佳温度为43℃,热化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具协同作用,热疗增强胃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热化疗杀伤胃癌细胞主要形式是诱导凋亡,热疗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化疗敏感性。3)社会贡献,HIPEC可提高浆膜受侵胃癌患者生存率,减少术后腹膜复发,提高T3、T4胃癌长期存活率,降低进展期胃癌3年复发率21.9%,提高Ⅲb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13.6%,提高中位生存期31个月;治疗胃癌、结肠癌和卵巢癌恶性腹水有效率90%以上。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24个省市253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开展治疗12万余例次,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版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2016年2月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19卷第2期第121页-第125页 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1,2,3,4,5,6]。自1980年Spratt等[7]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8,9,10]。 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11,12]。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13]。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14,15]。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近几年来,国际肿瘤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转变,PC已不再被一概认为是癌广泛转移的表现,而是一种区域性癌转移。对于经过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可以达到残余癌瘤直径< 2.5 mm的部分PC患者,CRS手术联合HIPEC,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按照肿瘤根治术的标准进行手术后存在潜在腹膜转移风险的患者,经过HIPEC,清除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结节,手术后进行常规化疗,可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手术探查时,发现散在的PC,经过HIPEC后PC消失,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后行HIPEC并常规化疗,可提高治愈率。HIPEC能够发挥大容量清除或缩小PC结节,改变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或消除恶性腹水[16,17]。 二、HIPEC的概念 HIPEC是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定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的HIPEC临床应用带来的技术要求,HIPEC如要实现安全和有效的最大化,其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要求达到精准化和规范化。这其中包含了精准控温、精准定位和精准清除三大新理念:(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 ≤±0.1℃,控温精度≤±0.5℃,流速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X"腹腔内交叉放置灌注管至膈下和盆底,使热灌注液体充盈整个腹腔,不留治疗盲区,发挥HIPEC的最佳效果; (3)精准清除:容量清除游离癌细胞、亚临床病灶和微小癌结节[10,18]。 三、作用机制

腹腔灌注治疗方式

腹腔灌注治疗方式 腹腔灌注治疗是一种很新型的治疗恶性腹水的办法,对于想要摆脱疾病的患者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做这种手术,有些患者在接受这种手术之后会出现意外的状况,所以一定要检查好,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腹腔灌注治疗的一些方法。 1.开腹式热灌注化疗(围手术期热灌注化疗) 国外大部分采用术中留置腹腔导管,术后连续治疗(采用体外循环加热的方法),这种方法又可分为闭合式和开放式,前者在关闭腹腔后行体外循环加温灌注;后者采用环形托架(ring tractor),即术中用吊环把腹壁吊起,主要是增加注水量,提高温度,增加与脏器接触面积。国内有学者应用热蒸馏水

术后灌洗 2.单纯热灌注化疗 把生理盐水加热至45~48℃,快速注入,腹部轻按摩,增加扩散,减少高温区。腹部二通道方式是同时置入至少2个测温探头,对侧可开一通路,引出盐水,以提高腹腔温度。 3.循环热灌注化疗 在不开腹的情况下,置入一进水管和出水管,然后在体外进行再加温,此方法对设备要求高,另外,出水口易被肠管阻塞,所以对出水口须做特殊处理以防止肠管被吸。为解决水循环的问题,还可以进行腹腔留置管道皮下包埋,该方法可长期保留,使用方便。具体方法是在腹壁做小切口,将专用“Y”型双腔管沿内腹壁放入膀胱直肠陷凹或上腹。然后将大网膜切口处严密缝合,并使管子沿皮下隧道行走一段后出腹壁。将原切口缝合,将出口皮肤围绕管周缝合后可行注水并开始循环。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腹腔灌注治疗方式的介绍了,有一些类型的患者可以通过这个办法彻底的康复,但是这种方式也是有风险的,不管是治疗前还是治疗之后都需要有很多讲究的地方,有一些禁忌的地方患者需要引起重视。

5-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17)

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17)邓小明朱涛李天佐李伟彥李金宝严敏张卫杨承祥姚尚龙胡浩郑宏郭曲练(负责人/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在麻醉恢复过程中,由于麻醉的作用和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生理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加强监测和治疗。麻醉后监测治疗的主要任务是监测治疗全麻后苏醒的患者、镇静镇痛术后或麻醉手术后全身情况尚未稳定的患者,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改进麻醉后监护质量,以改善预后。本专家共识不作为强制性标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或部分采用。 一、麻醉后监测治疗 麻醉后监测治疗是指对住院或非住院患者在麻醉或镇静镇痛下实施外科手术或诊断性、介入检查或治疗,在麻醉苏醒和恢复期以观察和处理麻醉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为重点的医疗活动。 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 PACU是现代医院麻醉科的独立医疗单元。它具有以下特点:①靠近手术室或其它实施麻醉或镇静镇痛的医疗场所,以缩短手术后病情不稳定患者的转运时间。②需配备专业人员及相关医疗仪器设备。③为刚结束麻醉和手术的患者在转入普通病房、特护病房或ICU、直接出院回家前提供监测与治疗。 在没有设置独立PACU的医院和某些医疗单位,所有接受麻醉或镇静镇痛的患者都应该在指定区域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麻醉后监测治疗。 三、PACU的功能 1.麻醉后患者的苏醒和早期恢复; 2.术后早期治疗,包括麻醉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现和治疗; 3.改善患者情况,以利于其在ICU、特护病房或普通病房的进一步治疗; 4.评估和决定患者转入ICU、特护病房、普通病房或直接出院回家的指征和时间; 5.特殊情况下(如需要紧急再次手术)对患者状况进行术前处理和准备。 四、PACU的管理和人员职责

(完整版)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万茹马正良马虹邓小明朱涛严敏李天佐(共同执笔人)杨承祥闵苏张洁张铁铮欧阳文(共同执笔人)周星光(共同执笔人)周燕丰郑宏闻大翔,姚尚龙徐军美徐建国郭曲练(负责人/共同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程智刚潘楚雄 1909年英格兰James Nicoll医师最早提出日间手术(ambulato ry surgery/day surgery)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 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内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48h。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

-腹腔灌注化疗

腹腔灌注化疗 一、概述 卵巢癌及胃肠道肿瘤腹盆腔内播散是最常见的复发形式,肿瘤一旦出现腹腔内转移预后极差。近年来,腹腔内热化疗集其区域化疗、热疗和大容量液体对腹腔的机械灌洗作用于一体,成为治疗卵巢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腹盆腔转移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在腹腔液内,门静脉和肝脏提供较恒定持久的高药浓度;腹腔内给药,药物直接通过肝脏进行解毒,进入全身循环毒性减弱,身体其他脏器药物浓度较低,全身毒副作用轻。 二、理论依据 1、术后腹腔复发转移机理: ①浸透浆膜的癌细胞直接脱落入腹盆腔; ②手术区域被切断的血管和淋巴管内癌细胞随血液和淋巴液流入腹盆腔; ③脱落肠腔内的癌细胞随肠液经肠断端流入腹腔; ④肿瘤细胞经门静脉到达并沉积在肝实质内。这些游离的肿瘤细胞在因手术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暂时性下降和腹腔缺损情况下极易成为肿瘤复发转移的“种子”。研究表明癌细胞在腹膜内的有效种植率要比在血管或淋巴管内高出100万倍。因为完整无缺的血管内皮细胞在防止肿瘤细胞的粘附和种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腹腔内化疗药代动力学的合理性:①腹腔内

化疗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的特点,可使腹腔游离癌细胞和术后残存的微小癌灶直接浸泡在高浓度的抗癌药液中,增加抗癌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②抗癌药经门静脉系吸收入肝,也使转移至肝脏的癌细胞受到高浓度抗癌药攻击; ③大多数抗癌药经门静脉系吸收入肝,通过首次过肝效应被代谢掉,仅极少量药物进入体循环,从而能减少体循环毒性,产生最大限度药物剂量耐受性,改善疗效指数。 3、腹腔内温热化疗的抗癌机理 ①温热对癌细胞的作用:癌细胞主要以无氧酵解为获能方式,加热条件下细胞内乳酸堆积,pH值低,增加了癌细胞对热的敏感性,同时癌细胞含水量明显高于一般软组织,达89%,蓄热潜能大,因此温热可选择性破坏癌细胞,有关研究表明,正常组织在高温条件下能耐受47℃,持续1h,而恶性肿瘤细胞仅能耐受43℃持续1h,另外,肿瘤组织内血管缺乏平滑肌,不能随温度升高而扩张,增加温度后可造成肿瘤内血液减少,肿瘤组织处于低氧状态,进一步增强了杀死肿瘤细胞的效果; ②热疗与抗癌药的协同作用:体外试验及动物实验证明,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顺铂、5-FU等在加温条件下(>41℃)抗癌作用明显增强,抗癌作用增强的原因是温热促进了化疗药和癌细胞的结合,并能改变癌细胞的能透性,有利于一些化疗药渗入肿瘤细胞内发挥作用;③大容量腹腔持续温热灌注化疗还可通过机械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2016年2月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19卷第2期第121页-第125页 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自1980年Spratt 等[]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 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近几年来,国际肿瘤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转变,PC已不再被一概认为是癌广泛转移的表现,而是一种区域性癌转移。对于经过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可以达到残余癌瘤直径< mm的部分PC患者,CRS手术联合HIPEC,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按照肿瘤根治术的标准进行手术后存在潜在腹膜转移风险的患者,经过HIPEC,清除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结节,手术后进行常规化疗,可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手术探查时,发现散在的PC,经过HIPEC后PC消失,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后行HIPEC并常规化疗,可提高治愈率。HIPEC能够发挥大容量清除或缩小PC结节,改变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或消除恶性腹水[,]。 二、HIPEC的概念 HIPEC是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定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的HIPEC临床应用带来的技术要求,HIPEC如要实现安全和有效的最大化,其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要求达到精准化和规范化。这其中包含了精准控温、精准定位和精准清除三大新理念:(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控温精度≤±℃,流速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X"腹腔内交叉放置灌注管至膈下和盆底,使热灌注液体充盈整个腹腔,

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常规

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常规 概述 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是用恒温的灌注液充盈体腔,利用热灌注治疗系统持续循环、恒温、灌注一定时间,使大剂量的温热化疗液体与体腔内的癌细胞或肿瘤病灶充分接触,利用温热直接杀死和诱导凋亡肿瘤细胞的作用,热化疗协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达到预防的治疗体腔恶性肿瘤种植转移的目的。 一、适应症: 1.侵及浆膜的腹腔内恶性肿瘤可手术根治者,尤其适于进展期胃肠道肿瘤,肝、胆、胰恶性肿瘤,恶性腹膜间皮瘤,腹膜假性粘液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 2.术后预防腹、盆腔的种植转移; 3. 恶性腹水患者; 4. 已有腹膜弥散微小转移癌结节,仅可姑息切除原发灶的恶性肿瘤患者; 5. 手术后腹腔内复发转移者,结合减瘤手术应用。 二禁忌症: 1 腹腔严重粘连导致穿刺伤及脏器的危险性增加的患者; 2 腹腔广泛粘连形成无法突破的分隔,腹腔容量小于1000ml; 3 有明显肝肾功能不全者; 4 骨髓抑制; 5 严重心血管系统病变; 6 腹腔估计有炎症病变时; 7 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 8 肠梗阻患者。 三、护理

1 腹腔热灌注化疗前的护理 1.1 一般常规护理: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完善患者的各项检查如腹部CT、B超、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电解质、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1.2 心理护理:灌注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热灌注的知识和治疗过程、治疗的可行性和优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及家属能理解和认识热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能认识治疗的目的,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3 术前准备:术前一天行肠道准备,进食无渣流质,术前晚清洁灌肠,术晨留置胃管。 2 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护理 2.1 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神志清醒后予舒适体位,持续低流量吸氧,术后禁食 2.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热疗时随着体温升高,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机体代谢增加、血管扩张、心率加快、机体耗氧量增加。因此,术后注意有无低血压、肺水肿和高血容量的表现。 2.3 观察电解质变化:反复监测电解质,检查Na、K、Ca、CI等变化。 2.4饮食护理: 由于手术对腹腔脏器的广泛刺激及麻醉影响,使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肠腔内大量气体内积而出现腹胀,因此,要待患者腹胀减轻、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拔管后仍需禁食1 d,观察患儿无呕吐、腹胀,然后给予流质饮食,忌食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食物,1~2 d后如无腹痛、腹胀可进食半流质,注意少量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忌食生冷、

胃肠道肿瘤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效果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9805307.html, 胃肠道肿瘤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霍浩然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21期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当中腹腔热灌注疗法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名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化学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热灌注化学药物治疗方式进行,对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相关疗效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前对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来说,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给予良好的腹腔热灌注疗法往往对于患者的手术恢复情况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和效果,能够显著的提升疗效,保障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命安全等。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腹腔热灌注;临床效果 胃肠道肿瘤是发生于小肠和大肠的良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因肿瘤发生的性质和部位而异。一般来说﹐良性肿瘤可无症状或症状很轻。有的恶性肿瘤早期也无明显症状﹐从而影响诊断﹑治疗和预后。肠道肿瘤中,小肠肿瘤的发病率较食管﹑胃和大肠等部位为低。通过X射 线造影﹑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等方法可确诊。治疗宜手术切除。良性肿瘤预后好。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最近几年来看有显著的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转变,在临床上癌症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的来治疗相关的疾病是院方所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次课题笔者主要选取我院2016年期间所收治的患者来探究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当中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方式的临床效果,为更好的提升治疗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名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人数共计50名,观察组人数共计50名。两组患

持续恒温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

持续恒温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初步应 摘要】 目的:研究持续恒温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 Constant temperature hyperthermic 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 CTHPPC 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 法:选取 2013 年 11 月-2015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恶性 肿瘤患者 98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每组 49 例。对照组行单纯手术及术后化疗,试验组在对照 组的基础上行CTHPPC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 56.33± 1.25)分,高于对照组的 (47.48 ± 5.5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HPPC 台疗腹腔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 肿瘤; 临床疗效 Objective :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stant temperature hyperthermic 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in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 for the 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88%, 有效率和生存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持续恒温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恶性 Abstract 】

abdominal cavity.Method :A total of 98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each group had 49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THPPC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3.88%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1.43%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56.33± 1.25),which was higher than 47.48± 5.56)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CTHPPC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malignant tumo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can increase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CTHPPC;Peritoneal canc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irst-author 's address: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Yingde City,Yingde 51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5.01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