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对联素材

对对联素材

对对联素材
对对联素材

对对联素材

【请打乱顺序选择】

注明:本素材仅供学习交流参考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亦或是其他对学习没有帮助的用途。本素材的整理与搜集来自草率の御姐:花我笑

一、2009年湖南卷新题型对联衔接训练

1、下面是一副励志联,上联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请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A、望梅止渴,何苦煎熬自己

B、守株待兔,还是丰衣足食

C、走马观花,胜若行云流水

D、隔岸观火,莫若前与帮忙

解析:A。在对仗方面,四个选项均较工整,A项略显有诗意,境界高远。因此,可以考虑与上联意思的联系,在意境等方面进行区别。由此可知,除了加强对对联知识的积累外,还须知加强对生活的感悟。

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A、一生坎坷知冷暖B、世事艰辛识人心C、一生坎坷晓高低D、人事沧桑见冷暖解析:C。四个备选项从对联的知识来考虑,一眼可以排除A项,因其犯了重字的错误,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重字。B项犯了语法错误,同位置词语词类和结构都要相同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人心”是名词,与远近结构也不同。D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然“暖”为仄,不妥,且语意也没有C项衔接之自然。

3、以“近月江楼听水韵”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写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临水楼台听涛声B、逢春枯木又发芽C、临风野陌醉花香D、临日山崖观海潮解析:C。C项属于工对,野是田野,陌是小路。与“江楼”对得上。A项犯重字,B项“又”与“听”字词性对不上;D项“日”与“月”都是仄声,而且“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重复了。

4、为上联“莺啼柳影琴声戚”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蝶恋花丛舞步欢

B、蜂鸣花间叫声欢

C、燕舞杨枝倩影赞

D、虎鸣山澜发雄姿解析:A。这属于反对型对联,情景相反,但又和谐统一。相比较之,A项最符合。B项平仄不对,C项赞是动词,戚是形容词。D项平仄以及词组“发雄姿”不对。

5、为上联“梅花无意分春色”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白雪怎能掩傲骨

B、流水有心歌秋声

C、柳絮含情传风情

D、明月有心照客愁解析:D。A项还以梅花为内容,就是“合掌对”了。B项“秋”和“春”都是平声。C项中有两个“情”字,而且

“风”与“春”也都是平声。

6、为上联“笔传天下事”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画留尘世情B、琴抚世间愁C、棋开胜局行D、书读无字处解析:B。其他三项平仄都不对。C项“先”字在词性上与“事”不对。

7、晚上,上旬月忽明忽暗地挂在天空,刘老师家访手,走在乡间的田梗上,诗兴大发,随口说出一联,上联是:“三分月色不嫌瘦”,最合适的下联是()A、一片蛙声更觉闹B、十里清风倍感静C、一片清幽更觉闹D、十里清风犹觉幽 2 解析:D。上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平仄相反。因此备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觉”字是古入声,是仄声。学生也许知道,但根据最后一字应该选D)

8、为上联“心思淡处如山静”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感情好时似水深B、情意浓时似水深C、感情浓时似水动D、情意浓时似水动解析:B。A和C项“情”与“思”平仄不对,C与D项“动”是仄声。

9、请为一位曾饱经磨难的成功老者补写下联,上联是“经多风雨已无痛”,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历尽苦难犹有甜B、历尽沧桑却还伤C、历尽霜雪犹有香D、尝遍苦难心已伤解析:C。首先可以排除D项的对仗有错,“已无痛”难对“心已伤”。A、B项对仗工整,但缺少“雅”,而且“难”是仄声,而上联“雨”也是仄声。另外,上下联的意义一定要有变化,或相关相承,或相辅相成,或相为因依,或互为表里。D项意义不合语境。

10、以“吟诗”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上联:“笔端山水淬成句”,下联: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A、眼中风雨化作诗B、袖下沧桑演为史C、管中声律唱作曲D、梦里风烟熔作诗解析:D。“淬”对“熔”,绝妙之对,而且对仗又工整,平仄相对。其它三项逊色多了。A、B、C三项明显平仄有不对的地方。

11、某一名山胜地,石壁上一对联折射岁月之匆匆,“孤峰立做苍颜叟”是上联,依稀可辨,下联已模糊不清,下面补上的几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A、双溪卧成诱人女B、明月吟醒瘦老樵C、碧水流成翠色姑D、落日归来老苏仙解析:C。A项“双溪”与上联“孤峰”都是平声,“女”是仄声;B项“醒”和“做”也都是仄声;B项“瘦老樵”和D 项“老苏仙”都与“苍颜叟”有重合之意。

12、一私塾先生在学生的习作后写下一对联提出要求。上联是“囊中诗句少风月。。”为之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笔下文章多患忧B、杯里酒水缺春秋C、笔下文章有才华D、文中豪情冲云霄解析:A。B项内容不符,且B项“水”是仄声,与上联“句”不合;C项“有”与上联“少”都是仄声。D项“中”字与上联重了。

13、为上联“月下孤舟一叶远”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树上秋蝉一只闹

B、乡间弃妇盼夫归

C、诗中意境十分新

D、山下柳树几枝新解析:C。A项和D项出现重字,且A项平仄相同。B项意境平淡,结构不对。

14、逍遥山位于京畿道东豆川市逍遥洞,虽然规模小但山势奇特,云蒸霞蔚。一网友游历逍

遥山后欣然作联。上联是:“逍遥去雾绕”,请你为其找出下联() 3 A、幽泉水横树B、幽涧水烟横C、仙侠人游迷D、仙侠游人迷解析:B。“横”对“绕”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极富想象空间,经典之对。A项“泉”仄声,最后一字是名词;C 项除平仄有问题外,“人游”与“云雾”词性不对结构上也不相同;D项“游人”是偏正结构,而“云雾”是并列结构。

15、一茶社高价征联一对,入围上联是:“华灯初上钩如月”,请你为其选定下联()A、小院新敷雪若诗B、茶社常开客似云C、小院新敷雪若梅D、茶社常开云似客解析:B。D项明显不合,B项没有A 、C意境深远,但比较合乎对联所要求的情境,虽平淡无奇,但恭维之意,非常得体,老板当然会喜欢。

16、有一书生有一下联,想了好多年都没找到合适的上联。一天傍晚偶见一渔翁垂钓江边,灵感大发,上联顺手拈来,知道他的上联是什么吗?上联:,下联:落笔意连四海春()A、收竿肩挂一壶月B、下竿钩触一江天C、垂钓江沉一轮月D、收竿钓起数条鱼解析:A。B项意境较深,但“触”与“连”都是平声。C项“钓”与“沉”和上联相对应的字平仄一样,不合格律。D项“钓起”与“意连”结构不同,一是动补,一是主谓,意思也大直白。

17、为上联“抚琴弹落西江月”选择下联,最适合的下联是()A、把酒醉归东山云

B、横笛吹升东方红

C、临水吹开白雪天

D、击剑振飞金凤钩解析:D。上联是双关联,西江月即是景物,又是词牌。A、B两项意思皆可,而且“东方红”是歌名,但“山”与“红”字与“江”都是平声。C项格律合,意思不明。D项与之语意相连,平淡清新,对仗工稳,“金凤钩”也是词牌名,如果学生不了解,可以从格律和意思角度综合判断。

18、为“一管寒音撕碎夜”选择下联,最适合的下联是()A、两行秋雁赋新诗B、数杯淡酒切断月C、两行秋雁赋成诗D、数杯淡酒唤醒月解析:C。上联中“碎”补充说明“撕”的程度,充当补语,这样可以排除A项,A项“新”是“诗”的定语。C项与B项、D项相比,在语意上略显强一些,而且B、D两项第六字都是仄声,不合格律。

19、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20、(2007?浙江卷)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B )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载培桃李满三千株。

21、面的对联,内容不符合高考考场情景的一联是( C ) 4 A十载寒窗天道酬勤九州唯斯多才俊百万学子壮志凌云社稷于今择栋梁B盛世重英才问谁可展卷挥毫抒壮志岭南多俊彦看我能扬鞭策马上征程C夫子儒雅授业解惑教诲无涯倾厚爱后生聪敏焚膏继晷书山有路攀高峰D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期获

益一卷推开神驰畅笔科科游刃庆有余

22、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其下联是(C )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A.天涯共此时B.羁危万里身C.江山万里心D.千里共婵娟

--===============================End=================================== ====

如若仍不满意,请自行寻找。

以上。

来自:萌萌哒的痴呆高冷草率御姐花我笑

少年陶澍巧对对联

少年陶澍巧对对联 阅读天地 0622 1206 少年陶澍巧对对联 陶澍,清代嘉庆年间湖南安化县人,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是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最早领军人物。 陶澍从小喜爱诗书,聪颖过人,被人称为“神童”。在他九岁那年的除夕之夜,他看见祖父在屋里屋外点了好多盏灯,便问祖父怎么回事。他的祖父特别疼爱这个聪明的小孙子,捋着胡须,笑吟吟地说出一个联句来回答他的提问: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替乾坤增色 陶澍没想到祖父会用联句来回答他,而且答得还这么妙。于是,他就动开了脑筋,正好这时更鼓响了,陶澍灵感一发,马上对出下联: 新春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扬威 祖父听了孙子的联句,喜上眉梢,连声称赞:“好句子” ,当即写下此联,命家人贴在门上,一时传为佳话。 陶澍13岁那年,有一天,一个开榨油坊的老板,上门请陶澍的父亲陶必铨写对子。不巧,陶必铨已外出,老板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榨油坊开业那天,这位老板只好请来当地几位秀才写对联。可这几位秀才搜肠刮肚,搔头挠腮,就是对不出一副好联,便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常用联来搪塞。正当老板大失所望之时,传来一个童稚的声音“让我来试试!”看热闹的人一瞧,这人正是少年陶澍。 大家都不相信陶澍小小年纪,能写出什么好联来。只见陶澍铺平纸,搦笔沾墨,写出一联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这上下两句,把“榨油”二字嵌于上下联首字中,这是嵌字联中的鹤顶格,又用夸张的手法,将手工榨油夸大为“星斗”、“乾坤”,气魄不凡,使围观的人十分惊讶,如非亲眼所见,不会相信这副佳联竟出自一个少年之手。 第二天,陶澍的父亲从外面归来,路过榨油坊,看了门联以后,惊叹写联人的口气不小,正想赞叹几句,不料榨坊老板兴冲冲跑上前来,一个劲地夸赞

纪晓岚巧对对联

纪晓岚巧对对联 纪晓岚学识渊博且机敏诙谐,其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据史书记载,他喜联、擅对,是对联奇才。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席间有一老翁141高龄,乾隆帝得知,便以此为题出一上联,命众人答对,联曰:“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 60岁称“花甲”,“重逢”等于120岁,“三七岁月”即21岁,相加恰好141岁。纪晓岚稍加思索后随即对曰:“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70岁称“古稀”,“双庆”等于120岁,“再添一度春秋”也是141岁。 时值旧历除夕,瑞雪初霁,梅花傲放,红妆银裹。纪晓岚版乾隆帝到户外赏景,不料乾隆帝叹道:“老叟扶持观梅花,唉!青春已过。”纪晓岚悟出这是一道上联,脱口而出:“幼童侧目听鞭炮,吆!又是一年。” 纪晓岚为乾隆帝五十寿辰而做的寿联,也堪称流芳佳联:“四万里皇国,自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全联36字,字字歌功颂德,句句阿谀奉迎,尤其说乾隆帝“五十年圣寿”之后,还要活“九千九百五十年”,前后相加,正好是“万岁”,妙不可言。 由于纪晓岚才华出众,人人敬仰,不少达官显贵、豪门富户都已结交巴结他为幸事。一日,某公邀纪晓岚赴宴,正好席间座中有戊子科父子同榜者,某公说道:“人人都知纪晓岚你喜对,今有出语,能即席成之,当以百金古砚为赠,否则照罚。”他随即出上联:“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但见纪晓岚不假思索随口对云:“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众人叹服。主人又曰:“春宵一刻值千金。”纪晓岚笑曰:“太极两仪生四象。”有数对数,无数对无数,对仗严密工整,主人叹服,随即开宴。 纪晓岚一生写的对联难以计数,但多是为他人而作,写自己的联很少。据知只有一联自咏:“浮沉官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一自咏联道出了他一生居官生涯的坎坷苦乐,也表达出了他终身对治学的严谨要求。

2019-纪晓岚巧对对联-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纪晓岚巧对对联 纪晓岚巧对对联,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文臣,是中国有名的古 代才子,纪晓岚不但主持修撰了四库全书,还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故事轶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纪晓岚巧对对联,希望对你有帮助。 纪晓岚巧对对联: (一)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整日陪伴乾隆皇帝,天长日久,他思家心切,但又不敢 向乾隆说出,所以整日闷闷不乐。 乾隆看出纪晓岚的心思,就出上联让他对下联。上联写“思”,表明皇帝 已看出了纪的心思;纪晓岚下联写“谢”,抓住机会,使乾隆恩准了他探家的心愿。(来源:美国《侨报》) (二) 纪晓岚幼时读私塾,聪敏过人,过目成诵,强记不忘,有小神童美誉。其 师石先生甚爱之,只因功课对他毫无压力,他便偷闲喂家雀塞进墙洞里,再用 砖头把洞堵上,石先生发现这个秘密,怪其不务正业,便偷偷将家雀摔死又放 入洞中,然后在堵洞口的砖上戏题一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下课又去喂家雀,见砖上对联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为,便 在旁边续对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续联大为恼火,手持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不慌不忙答辨说:

“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对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是还这样对,请先生指教。” 石先生无言对答,指袖而去。不几天纪昀去见石先生,石先生怒气未消, 面沉似水,稳坐太师椅,不迎不送。纪晓岚又出了怪招,从先生屋走而复返, 又请教“阄”字的念法和写法。石先生并无介意,等纪昀走后才醒过味来。原 来“阄”及“门内龟”,是骂自己不出门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责,暗骂: “竖生,歪才也!” 有一天,纪昀与同伴数人在街道玩球,适太守大人官轿经过,他们的球偏 巧投入轿内,一时间衙役厉声呵斥,众玩童惊逃四散,唯纪昀挺身拦轿索球。 太守喜其胆识过人,且憨态可掬,未加怪罪,并和颜悦色问其姓氏年龄,故意 试一试他的才华说:“我有一联,若能续对下联,就把球还给你。”纪晓岚点 头同意。太守的一联说: “童子六七人,惟妆狡。” 纪晓岚随口对道: “太守两千石,独公……”最后一字迟迟不说。太守讶然问道:“何以不 说末字?” "太守大人如果把球还给我,就是。独公廉',假如不还……" "不还怎样?" "那便是。独公贪啦!" 太守见他聪明伶俐,对答如流,将来必能出人头地,就把球还给了他。 (三) 一老太监在冬天看见纪晓岚穿着皮衣,手执一把扇子(文人的习惯),感到 十分好笑,遂说:小翰林,穿冬装,执夏扇,一部春秋可读否?纪晓岚听老太监南方口音,对到: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有一年新年,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地前去观灯。观完灯, 猜完迷,乾隆皇帝仍意犹未尽,便命令陪同他的大臣们每人出一谜语,让大家猜,猜中者给奖。随同的大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便挥笔在大宫灯上写了一副 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猪狗仿佛,既非家禽,又非野兽;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乾隆 皇帝和文武大臣们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揭了谜底:猜谜。 纪晓岚的父亲病逝后,他按惯例辞官回家服丧守孝三年。有一年春节前夕,他应一乡亲邀请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惊天动地门户”,下联写的是 “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大年三十,这家把对联贴出之后, 围观的人很多。有个跟纪家有世仇的财主见了这副对联,认为有机可乘,马上 差人串通了当地官府,上告到京城,说纪晓岚在家乡公开煽动乡民造反。乾隆

识对联 对对联

识对联对对联——综合性专题复习·对联 根据下列对联,说说对联在内容和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①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除夕年尾,新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③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④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⑤福如东海水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1、请标出下列对联的平仄: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发现一:音韵平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2、请标出这幅对联上下联的词性,你发现了什么?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发现二:词性方面: 3、请仔细思考对联的上下联,他们是什么关系? 直登岳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姓家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 串对:对联的上下联是关系,下联是对上联的补充。 4、他们和串对一样吗?上下联分别是什么关系?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登楼看月胸襟阔, 把酒临风感慨多 正对: 5、他们和正对或串对一样吗?上下联分别是什么关系?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反对: 6、上下联的字数与用字方面有何特点?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发现三:字数方面: 总结:对联的特点: ⑴ ⑵ ⑶

⑷ ⑸ 实战训练 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②雨润春树碧连天③腊梅吐芳迎红日④学海无涯勤可渡⑤书山万仞志能攀⑥立志读尽人间书⑦绿柳展枝迎春风⑧风送花香红满地 2、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 3、分小组对对联,看谁对的更多更好 兢兢业业育桃李, 环境清幽,藏古今学术,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4、以“山”“水”为基础,创作一幅对联 如二字对:青山------- 绿水h 四字对: 五字对: 七字对: 5、元旦到了,请你创作一幅对联,送给你的朋友或亲人,表达你对他们的祝福。

巧对对联,妙趣横生

对联大全千古绝对 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 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 双手捧住炉中火,明天“大寒”。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上黄昏下黄昏黄昏时候渡黄昏 东文章西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冰冻兵船兵打冰冰开兵出 尼姑泥鞋尼洗泥泥落尼归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19.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巧对对联微课设计

作业要求 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 一、主题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学会巧对对联,弘扬文化,落实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二、学习目标 掌握对对联的方法,学会对简单的对子。 三、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和实施思路 1.词语积累。 2.复习链接。 3.品析对联的特点。 4.概括总结。 5.学以致用。 6.课堂小结。 具体内容: 1.春夏秋冬等词语积累。 2.复习链接。 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习了《对子歌》齐读: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3.品析对联的特点。 有韵味。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对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总结:“五要”——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对(实对实,虚对虚),结构要相同(断句一致),内容要相关,字音要仄起平收。 4.概括总结 “一忌”同字。我们如果把现代汉语里的“的、了、吧、不、也、吗、呢”去掉了,那影响可就大了,就会影响到正常交际。

平仄相合,使音调和谐。字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分别要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叫平声,上声去声叫仄声。一般句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集一下这样对仗工整的对联,去欣赏它们的妙处。 因为我们处于这个学段,对联的要求不高,宽对即可,它不过分强调平仄、对仗和用韵,只要你能遵循前四要和一忌就可以,所以特别简单。 知道了它的特点,那都可以怎么对呢?我说,你要听清楚。按语意关系分类:正对、反对、串对。 到此,你明白了吗? 5.习题检测,学以致用。 习题跟进指导。 6.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对联这一文学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从中我们也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能继续深入研究学习,把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它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永放光彩。

郭沫若巧对对联

郭沫若巧对对联 1961年3月,诗人萧三到海南岛儋县参观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当时这两个单位正值初创时期,条件很差,师生们一面开荒建房,一面上课学习。萧三为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提笔撰一句云: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 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萧三将下联空着,并题附言:“希望有后来高明者对下联。” 事有凑巧,不过三日,郭沫若也来这里参观。他看到萧三的上联后,笑哈哈地大笔一挥,续了下联:“劳动动教研,教研研劳动,红旗照耀光中施教,教益通红。”接着他在下联的后面写到:“勉强成对,若萧三同志见此,尚笑我自居‘高明’也。”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他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看了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 失主终于找到了,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她叫李真真,因三次考大学落榜,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了。郭老耐心地开导她,对她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过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点头,郭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听了感佩不已,心想眼前这位长者一定是位有学问的首长,便把自己的心事都倾吐出来。郭老听了,挥笔写一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昊。”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李真真仔细阅读,好像见到了楚霸王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壮烈场面,又好像看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一幕,还想到蒲松龄落第后意志不消沉而发奋创作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这副对联不正是“事事难成事事成”的最好注脚吗? 姑娘请郭老为这副对联签上名。待郭老写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后,姑娘才惊喜地知道眼前这位首长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她激动地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李真真还大着胆子写了一首诗谢郭老云:“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竞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有人曾经称赞郭沫若是“一字师”,这还得从一个下联说起。 “天风海水白云间。”最后一个“问”字是平声字,可知是下联。这下联之所以产生,是广州有一处景点叫白云山,山上经常有白云飞绕,景致秀丽。在山上俯视全城,尽收眼底。有人到此游玩,雅兴大发,便写了这“天风海水白云间”的下联。上联呢?始终想不出好句子,也就作罢。 后来有人做了两块木板,悬挂在一座听涛亭上,一块板空着,一块板刻了上述的下联,意为征集上联, 1964年,郭沫若游白云山,看到这两块板,便问明原委。 他读了下联,稍一沉思,已然成竹在胸,随即说出上联:“旭日朝霞红雨乱。” 然后,又把原来下联的“天风海水白云间”的“问”字改为“闲”。这一来,

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 作者:佚名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识对联、对对联》课例备课讲稿

《识对联、对对联》 课例

《识对联、对对联》教学课例 湖南省宁乡县第四高级中学胡健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2、欣赏一些古今妙联。 3、能够仿写对联。 (二)能力目标 1、能够仿写对联 2、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通过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2、能够仿写对联。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拟写对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缀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楹联作家白启寰 (二)、名联赏析(感性知识储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清代左宗棠作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 ——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1934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陈寅恪出的对联题: 上联: 孙行者下联: (三)、总结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位置相同,词性相同 4、平仄相对,音调相谐 5、对联张贴,仄起平收 仄起平收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求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用平声。如: 上联:春晖盈大地平平平仄仄 下联:正气满乾坤仄仄仄平平 现场出示五副写好的对联让学生区分上下联。 有志肝胆壮 无私天地宽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人梯巧搭登攀路 心血勤浇栋梁材 岁月峥嵘须奋斗 年华潇洒莫蹉跎 无情岁月增中减 有味诗书苦后甜 (四)小活动:同桌试对

识对联-对对联

识对联对对联 根据下列对联,说说对联在内容和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①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除夕年尾,新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③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④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⑤福如东海水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1、请标出下列对联的平仄: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发现一:音韵平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2、请标出这幅对联上下联的词性,你发现了什么?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发现二:词性方面: 3、请仔细思考对联的上下联,他们是什么关系? 直登岳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姓家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 串对:对联的上下联是关系,下联是对上联的补充。 4、他们和串对一样吗?上下联分别是什么关系?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登楼看月胸襟阔, 把酒临风感慨多 正对: 5、他们和正对或串对一样吗?上下联分别是什么关系?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反对: 6、上下联的字数与用字方面有何特点?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发现三:字数方面: 总结:对联的特点: ⑴ ⑵ ⑶

⑷ ⑸ 实战训练 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②雨润春树碧连天③腊梅吐芳迎红日④学海无涯勤可渡⑤书山万仞志能攀⑥立志读尽人间书⑦绿柳展枝迎春风⑧风送花香红满地 2、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 3、分小组对对联,看谁对的更多更好 兢兢业业育桃李, 环境清幽,藏古今学术,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4、以“山”“水”为基础,创作一幅对联 如二字对:青山------- 绿水h 四字对: 五字对: 七字对: 5、元旦到了,请你创作一幅对联,送给你的朋友或亲人,表达你对他们的祝福。

郭沫若巧对对联

郭沫若巧对对联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 同样成就显著,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61 年 3 月,诗人萧三到海南岛儋县参观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华南热带 作物学院,当时这两个单位正值初创时期,条件很差,师生们一面开荒建房,一 面上课学习。萧三为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提笔撰一句云: 生产产诗歌 ,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 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萧三将下联空着,并题附言:“希望有后来高 明者对下联。” 事有凑巧,不过三日,郭沫若也来这里参观。他看到萧三的上联后,笑哈哈 地大笔一挥, 续了下联: “劳动动教研, 教研研劳动, 红旗照耀光中施教, 教益通红。”接着他在下联的后面写到:“勉强成对,若萧三同志见 此,尚笑我自居‘高明’也。” 1962 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他拾得一个笔记本, 打开一看, 扉页上写着一联: “年年失望年年望, 处处难寻处处寻。 ” 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 子。郭老看了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 失主终于找到了, 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 她叫李真真, 因三次考大学落榜, 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了。郭老耐心地开导她,对她 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过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 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点头,郭改道:“年年失望 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听了感佩不已, 心想眼前这位长者一定是位有学问的首长, 便把自己的 心事都倾吐出来。郭老听了,挥笔写一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 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昊。 ” 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李真真仔细阅读, 好像见到了楚霸王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壮烈场面, 又好像 看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一幕, 还想到蒲松龄落第后意志不消沉而发奋 创作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这副对联不正是“事事难 成事事成”的最好注脚吗?

识对联,对对联(教案)

识对联,对对联 高州一中附属实验中学张玉婵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有关常识,掌握对联的创作规律。 2.能力目标:运用对联的创作知识,对一些病联做出辨析和修改,并能根 据上联对出下联。 3.情感目标: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自己对对联文化的兴趣,自觉提 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欣赏歌曲知对联 1、欣赏歌曲《声律启蒙上一东》 2、简介《声律启蒙》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二、须知此中有真意 明确学习对联的重要意义: 1、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需要。 2、是高州市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需要。 3、是中考备考的需要。 考题回放——2011年茂名市中考题 13.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5月13日,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了“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对公安局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珍贵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1)上面的锦旗,有一个错别字是,应改为。(1分)

识对联 对对子

识对联对对子 识对联对对子 张海霞 20XX/12/6 识对联对对子 一、课前谈话: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同学们紧张吗?好,同学们都是最棒的,今天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好吗?二、书中对联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我们刚学过的一句爱国名言。谁来读?好,请同学们一起读。 你们知道吗?这句名言它也是一副楹联。楹联又叫对联,俗称对子。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时候看见过它呢?三、了解对联的分类: 1、这是春节时在门上贴的对联,所以叫做春联。 2、再来看这副对联在什么时候可以看见,那它叫什么联呢?(婚联或喜联) 3、这幅呢?是的,老人过寿的时候贴的对联就叫做寿联。 4、这是写在风景优美的地方的对联,我们把它叫做景联。这是在名胜古迹出现的对联,叫做名胜联。我们教室门

两边也贴有对联,它叫门联。 四、了解对联的特点: 1、师:对联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短小精炼,充满趣味,我们再来 欣赏几幅对联。 2、细心的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对联都是一副一副的,一副对联有几联呢?(有两联)两个联的字数有什么特点,数一数,两联字数相等。这两个联一个叫上联,一个叫下联。怎么区分它们呢?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都是一声或二声,一声二声是平声。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三声或者四声,我们叫仄声,跟着老师读“三声四声是仄声”。 对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平仄相对,这样对联读起来音韵和谐。贴对联时,上联贴在门的右侧,下联贴在门的左侧。这是有讲究的,可不能贴反了。 对联还有其他的特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再慢慢体会。 3、老师邻居家过年贴着这样一副对联,看看有什么问题吗?上下联贴的对吗?贴反了,我们给它换过来。五、了解对联的创作特点,学习对对子。 快过春节了,我们想不想自己创作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呢?那我们就从最简单对对子学习。这是我们学过的对韵

成语对联巧填空

成语对联巧填空 有些成语,虽然在意思上相反或相似,结构上却互相对偶,组成十分有趣的四字对。请看:守株待兔——缘木求鱼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有趣吧,你也来对一对。 点石成金——绳锯木断——屈指可数—— 呆若木鸡——削足试履——堂堂正正—— 趾高气扬——披星戴月——灯红酒绿—— 雪中送炭——顺水推舟——源远流长—— 蚍蜉撼树——顺藤摸瓜——上树拔梯—— 目无全牛——瓜熟蒂落——画饼充饥—— 风吹草动——心中有鬼——独占鳌头—— 参考答案 指鹿为马水落石出罄竹难书 动如脱兔量体裁衣鬼鬼祟祟 眉飞色舞栉风沐雨纸醉金迷 水中捞月见风使舵根深蒂固 蚂蚁缘槐按图索骥落井下石 胸有成竹水到渠成望梅止渴 水落石出目中无人平分秋色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蚍蜉撼树-螳臂挡车上树拔梯-过河拆桥 [成语妙联撷英] 有些成语两两相对,浑然天成,犹如莲开并蒂,枝结连理,给人以知识的 启迪和艺术的陶冶。请给下列成语配上另一个成语,使之成为联语. 一、正对 1瓜熟蒂落—— 2鼎新革故—— 3守株待兔—— 4看风使舵—— 5承先启后—— 6千山万水——

7望梅止渴—— 8色厉内荏——9卸磨杀驴—— 10忠言逆耳——11精卫填海——12追本寻源——13沉鱼落雁—— 14走马观花——15牛鬼蛇神—— 16看菜吃饭——17流水落花——18循规蹈矩——19开门揖盗—— 20绳锯木断——21抛砖引玉—— 22弃暗投明——23苦中作乐——24貌合神离——25卧薪尝胆—— 26牵肠挂肚——27狗仗人势——28胸有成竹——二、反对 1流芳百世—— 2精雕细刻—— 3井然有序—— 4伶牙俐齿—— 5固若金汤—— 6指鹿为马—— 7雪中送炭—— 8粗茶淡饭—— [参考答案] 一、正对 1水到渠成 2激浊扬清 3缘木求鱼 4顺水推舟 5继往开来 6五湖四海 7画饼充饥 8外强中干 9过河拆桥 10良药苦口 11愚公移山12寻根究底 13闭月羞花 14浮光掠影 15魑魅魍魉 16量体裁衣 17残枝败叶18安分守己 19引狼入室 20水滴石穿 21点石成金 22改邪归正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寻找最美对联——巧对.妙联》

《巧对.妙联》教案 授课教师:紫荆中学刘滢莹 【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从对联中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热爱祖国的文字。 2、初步学会对、写简单的对联。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难点:初步学会写简单的对联。 【教学对象】:初一下学期的学生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节课 【教学环节】 一、导入激趣——寻找对联 学生、老师展示生活中搜集到的对联,感受对联作为活的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现在还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文化魅力。 二、初步识得——对联特点 对联基本特点: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同; 3、平仄相对; 4、内容相关; 5、意境相符。 (因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因此只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不做深入探究) 三、大显身手—对联竞赛 通过对联竞赛浅入深出巩固所学对联特点的知识,初步学会对、写简单的对联 1、对对联:门前绿水环绕——(口头回答) 2、写对联——(四人小组合作)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值夏日,鸟语蝉鸣。请同学们综合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提笔为夏天写上一副生动的对联。 (参考事物:雨、风、花、草、蝉、蛙……) 四、学以致用—对联作业 1、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小结对联特点) 2、作业 1)尝试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冬去山清水秀;______。 2)书声萦耳,如歌岁月如歌趣。初三的学长学姐们也即将迎来中考,请同学们以撰写对联的形式,为他们鼓舞士气,摇旗助威! 3、展示老师自己创作的一副对联作为课堂的结束语 炼字遣词成佳句,吟诗作对结文章。 希望同学们能以这节课为起点,创作出许许多多的精彩的对联。谢谢大家!

引用 对联对偶句知识大全

引用对联对偶句知识大全 对偶句解答对偶句大全先说说对联的起源及特点对联也称楹联、楹贴、联语、门对等俗称对子是诗园中一朵精美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对仗工巧音调和谐它以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对联还与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相结合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一千多年来兴盛不衰。尽管在日本、东南亚和欧美都有一些人写对联但也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也是由中国人或汉学研究者写的。外国人见中国人写春联都觉得很新鲜说中国人都是诗人。对联不仅是一种书法艺术而且好的对联都带有诗歌的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总之一句话对联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对联虽然短小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副对联都是一束思维的火花。可以说对联短小的文字中蕴含着大智慧多读一些对联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知识训练我们的思维。对联又称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由于对联一般是用古典艺术语言造句和修辞的所以它典雅、精炼、优美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魅力奇妙。同时它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状物写景或咏物言志或抒情寓意或缅古叙怀或扬善抑恶等。此外它又是与书法揉和在一起的综合艺术两者相互映衬更显出一种神秘飞动、瑰丽典雅的艺术美。因而对联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文体从起源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联林奇珍和趣闻轶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宝。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有悠久的历史。对联是我国所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是由我国的汉字的特点决定的。正如日本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中所说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产物。汉字书写成方块形一字一个音节才可能出现整齐的句式才可能出现对偶这种修辞手法也才可能出现对联。对联是对偶句的一种形式。由两个对偶句组成。对偶句在对联中叫对仗。对联的格律即为对仗即六相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 对联是由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的对仗组成的对偶句。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对联知识及训练题

高考对联知识及训练题 一、对联的相关知识 1.对联的性质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它言简意深,句式整齐,声韵和谐,意蕴丰富,琅琅上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价值。对联的种类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 对联由上联(也叫上句或出句)和下联(亦称下句或对句)两部分组成。其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个字。上下联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方式。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如:“神州六号飞天外遨游畅览,环宇双雄瞰地球潇洒归航。”上联写飞船遨游太空,下联写飞船回归地球。又如:“知识海洋勤是岸,科技高峰志为梯。”上联写勤奋,下联写志气。二者相互补充,给人以启迪。 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对相反,它们相互映衬,相反相成。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反一正,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串对,也叫流水对,指上、下联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即上、下联的内容连贯相承,也就是说,上、下两联虽为两句,但却是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例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意思是说在山中下了一夜雨之后,树梢上像流着几百道泉水。又如:“聚来千亩雪,化作万家春。” 2.对联的特点 ①字数相等。对联的上、下联不论字数多少必须完全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整齐、对称、平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②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对(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虚词对虚词,颜色词对颜色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叠词对叠词等。在名词中,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诸如天文(日月风雨霜露)、地理(山水江河城镇)、草木(桃李花果枝叶)、建筑(亭台楼阁门户)、人体(手足口耳目)等。如果用同一小类中的名词相对,则叫“工对”,颜色对、数目对也属“工对”;若是用不属于同一小类的名词相对,则叫“宽对”。 ③结构相应。上、下联之间的句法结构必须彼此一致,如主谓对主谓,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递进对递进,判断对判断,等等。 ④节奏相合。对联的上、下联节奏一般必须相合,如上、下联都是二字一顿、三字一顿等。同时,对联要求上、下联之间平仄相对,亦即平仄相反。它的起码要求是:上联最末一字必仄,下联最末一字必平。它的严格要求是:上、下联各自的文字排列一般应以两个字为单位平仄交替出现,不能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 ⑤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的含义必须有一定的关联,做到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互补关系,二是对立关系,三是承接关系。 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是对联的高标准。但作为初学者,只要能做到上、下联的字数相等,结构大体相同,词性基本相对,末字平仄相合,内容彼此相关,也就可以了。 二、高考对联命题形式 近年来,历经各地高考命题专家的潜心摸索,对联考查题型出现了全新的变化。现列举常见的几种形式,作些简述,以期能为大家的复习备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