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食用菌

食用菌

食用菌
食用菌

作业:

1.食用菌有哪些经济价值?

2.为何说食用菌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初生菌丝与次生菌丝有哪些区别?

2.子实体和次生菌丝有何区别?

3.担子和担孢子有何区别?

4.菌托和菌环有何区别?

5.同宗和异宗有何区别?

1.导致烂料的因素有哪些?

2.导致子实体畸形的因素有哪些?

3.酸碱度对食用菌的生长有哪些影响?应怎样调节?

4.对温度、空气湿度、空气、光照的需求有何规律?

1.高压灭菌与常压灭菌有哪些不同?

2.高压灭菌应注意些什么?

3.紫外线灭菌应注意些什么?

4.为何不使用高浓度的酒精?

1.设计菌种厂的依据是什么?

2. 怎样防止菌种的衰退?

3.怎样判断菌种的衰退?

4.自然基质保藏法是怎样进行的?有何优缺点?

思考题:

1.你当地的食用菌生产现状如何?

有哪些有利的发展条件?

2.试分析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有利因素及限制因素有哪些?

1. 在自然条件下,你发现易在何时何地生长野生食用菌,采完后还能再长出吗?为什么?

2.长时间在菇棚内操作,容易产生呼吸道

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应怎样避免?

1.香菇、木耳等菌类为何不用粪草培养料栽培?

2.利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

为什么?

1.为何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时间短?

2.来苏尔和石炭酸都是酚类,为何来苏尔的杀菌效力高?

1.栽培时为何不用母种作菌种?

2.母种扩成原种的目的是什么?

3.怎样使用接种箱?

4.菌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

实验一食用菌母种制作 、目的要求: 1、了解母种培养基制作过程,理解灭菌原理; 2、掌握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了解无菌操作基本原理,掌握母种的无菌接种培养方法。 4、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法的方法步骤; 5、熟练分离出栽培用菌种。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材料: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电炉、铝锅、漏斗、纱布、菜刀、砧板、 烧杯、捆扎绳、硅胶试管塞、试管(18x180mm、手术刀、镊子、75%酉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菇子实体。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①培养基的制作 1 PDA 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2.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1) 熬制。马铃薯洗净,挖芽去皮。称取200 克,切成玉米大小颗粒或薄片。量筒量取1 000毫升水,铝锅中煮沸后记时30分钟。四层纱布过滤于量杯中。滤液倒入锅中文火加热,加入葡萄糖和琼脂,不断搅拌,直到琼脂溶化。补足水量至1000 毫升。 (2) 分装试管。将熬制的培养基用小漏斗趁热分装。培养基高度为试管长度的1/5 左右,注意避免培养基沾于试管口外。分装完成后,盖紧硅胶塞。 (3、捆把。7支试管为一捆,用牛皮纸包裹试管口,用捆扎绳扎紧。贴上标签,准备灭菌。 ( 4 、灭菌。注意加足水量和排气,灭菌完成后降压不能太快。 (5 、摆斜面,培养基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1 /2 。斜面试管上覆盖洁净的厚 毛巾或几层纱布,防止试管内产生过多的冷凝水 ①菌种分离与培养 (1)种菇选择。选取无杂菌感染,无病虫害,出菇均匀,适应性强的子实体,要

求个体健壮,朵大肉厚,外形规整,出菇早,约七八成熟的新鲜子实体。子实体采收后切去大部分菌柄,放入干净器皿内备用。 (2)母种分离(组织分离法)。在分离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菇体进行表面消毒,在超净工作台内将子实体撕开,用消毒刀片在菌盖与菌柄交接处的组织上取一小块(绿豆大小)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的适当位置,迅速塞上硅胶塞。将分离的试管放在室内避光培养7-8 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 每人制作平菇母种一支。记录母种菌丝的生长情况。 五、作业 1. 食用菌菌种分离有哪些方法?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哪一种?该方法有何优点? 2. 组织分离法制作母种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在操作中如何避免母种制作失败? 实验二食用及药用菌原种制作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原种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过程;

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发展现状 我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有着很好的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 国拥有丰富的菌品种。食用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其基底可为农业中、畜牧业中的剩 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的成为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而经过食用菌产生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种植业、畜牧业中优质的肥料和饲料。在现在的全球资源紧缺和全球环境恶化上起一定作用。 食用菌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在东西国家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有记 述到关于其的栽培。如《吕氏春秋》:“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的“千岁之根,食之不死。”;在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的药用及如何判断 其品质;还有《齐名要术》等等。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食用菌国家之一。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 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一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蘑菇栽培起源于法国,有300年历史(1707年)。而其他食用菌如猴头、 金针菇等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 晚。20世纪30年代才从法国引进菌砖,开始科学方法的食用菌栽培。 食用菌是新兴产业,近十几年来,人们慢慢对食用菌有了认识,了解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 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在许多国家人们开始打来那个的工厂化的栽培菌类。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几年来,还发展了观赏 菌类、可食用菌类,还有利用菌类生产食品添加剂等等。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 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 食用菌行业 中国国大地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我国食用菌有900多个品种。当今世界上畅销的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研究其基础应用技术某些方面有许多重大突破。我国食用菌产业有着鲜明的特色。 在我国,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的产业,较看重于社会效益,为其他国家的食用菌产业做 出了有益贡献。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

实验一食用菌母种制作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母种培养基制作过程,理解灭菌原理; 2、掌握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了解无菌操作基本原理,掌握母种的无菌接种培养方法。 4、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法的方法步骤; 5、熟练分离出栽培用菌种。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材料: 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电炉、铝锅、漏斗、纱布、菜刀、砧板、烧杯、捆扎绳、硅胶试管塞、试管(18x180mm)、手术刀、镊子、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菇子实体。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①培养基的制作 1 PDA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2.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1)熬制。马铃薯洗净,挖芽去皮。称取200克,切成玉米大小颗粒或薄 片。量筒量取1000毫升水,铝锅中煮沸后记时30分钟。四层纱布过滤于量杯中。滤液倒入锅中文火加热,加入葡萄糖和琼脂,不断搅拌,直到琼脂溶化。补足水量至1000毫升。

(2)分装试管。将熬制的培养基用小漏斗趁热分装。培养基高度为试管长 度的1/5左右,注意避免培养基沾于试管口外。分装完成后,盖紧硅胶塞。 (3)捆把。7支试管为一捆,用牛皮纸包裹试管口,用捆扎绳扎紧。贴上标签,准备灭菌。 (4)灭菌。注意加足水量和排气,灭菌完成后降压不能太快。 (5)摆斜面,培养基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1/2。斜面试管上覆盖洁净的厚毛巾或几层纱布,防止试管产生过多的冷凝水。 ①菌种分离与培养 (1)种菇选择。选取无杂菌感染,无病虫害,出菇均匀,适应性强的子实体,要求个体健壮,朵大肉厚,外形规整,出菇早,约七八成熟的新鲜子实体。子实体采收后切去大部分菌柄,放入干净器皿备用。 (2)母种分离(组织分离法)。在分离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菇体进行表面消毒,在超净工作台将子实体撕开,用消毒刀片在菌盖与菌柄交接处的组织上取一小块(绿豆大小)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的适当位置,迅速塞上硅胶塞。将分离的试管放在室避光培养7-8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 每人制作平菇母种一支。记录母种菌丝的生长情况。 五、作业 1.食用菌菌种分离有哪些方法?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哪一种?该方法有何优点?

食用菌研发工作人员

职位描述:山东省淄博花山食用菌研究所招聘岗位如下: 一、实验室人员5名: 1、中专以上学历,农业院校微生物食用菌相关专业 2、有一定食用菌工厂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工厂化食用菌流程和管理者优先。 二、食用菌生产主管1名: 1、负责工厂化食用菌栽培技术管理; 2、3年以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生产或技术指导经验; 3、熟悉食用菌栽培的整套工艺流程; 4、能吃苦耐劳,服从安排,具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和适应能力。 三、食用菌技术研发人员数名: 1、精通食用菌各种生产流程,在公司现有基础上,改进配方,改进技术水平,加大实验力度,研发新进菌种,新品种; 2、要求:生物技术相关专业。 四、食用菌技术员数名: 1、负责食用菌发菌培养技术工作; 2、负责食用菌菌种制作、发酵培养技术工作; 3、负责出菇管理技术工作。 食用菌研发人员 职位描述: 1.负责完成食用菌相关的基础研究和科研项目; 2.负责食用菌生产管理工作; 3.负责撰写研究报告和生产工作总结,提出创新性建议。 岗位要求: 1.年龄在25-40岁之间,本科及以上学历,微生物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优先; 2.从事食用菌研发室工作三年以上,熟悉食用菌培育、种植、加工、制种等工艺; 3.具备独立在实验室完成微生物实验的工作能力; 4.了解各种食用菌的栽培及接菌技术。 食用菌菌种研发人员

岗位要求: 1、生物、食品、食用菌相关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 2、有1年以上菌种选育及发酵相关工作经验,具有食用菌育种及栽培经验者优先; 3、能熟练操作发酵罐、HPLC、分光光度计等仪器; 4、协助菌种研发中心的筹建工作,协助制定菌种厂的项目进度计划并贯彻执行; 5、协助研发中心的经营管理工作; 岗位描述: 1、食用菌生产菌种的筛选,驯化、复壮和保存; 2、擅长菌种选育,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菌种的生产性能; 3、跟踪、搜集同类菌种的最新水平,建立优质的菌种资源库; 4、食用菌栽培工艺优化,解决栽培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做好生产记录; 5、食用菌菌种研发的小试及中试; 6、建立相关技术档案; 7、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现招聘如下岗位:岗位名称:研发工程师(硕士)工作内容:菌根菌相关研究。 要求:1.硕士,英语过6级。2.代谢组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或植物学、食品科学类相关专业。3.在毕业设计或社会实践中进行过菌根真菌相关研究、微生物代谢研究者优先。4.吃苦耐劳,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5.在校期间曾参加过社团或担任一定职务。6.硕士要求发表过核心期刊论文。岗位名称:研发工程师(本科)工作内容:食用菌相关研究。要求:1.本科或以上,英语过4级。2.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或植物学、食品科学类相关专业。3.在毕业设计或社会实践中进行过食用菌相关研究者优先。4.吃苦耐劳,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5.在校期间曾参加过社团或担任一定职 食用菌研发工程师 岗位职责: 1、负责药用菌发酵生产技术的管控和实施; 2、管理管控药用菌多糖发酵生产各个环节; 3、监督车间工作环境,一切以生产为中心,严格把关; 4、负责处理生产部工艺执行状况; 任职要求: 1、食用菌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年以上相关行业工作经验;

食用菌类和菌类制品的通用标准

食用菌类和菌类制品的通用标准 1范围 本标准包括了适用于所有食用菌类,不管是新鲜的、还是加工过的蘑菇属(Agaricus 类)的一般要求,本标准所涉及产品的其它要求,可能在产品的系列标准或单独的标准中规定。 2描述 2.1产品的定义 2.1.1食用菌类 是指特殊植物的果实部分—野生的或种植的,经过必要的加工可作为食品的食用菌类。 2.1.2种类 是指植物学的种类和相近的种类,例如,可食用的牛肝菌属菌类和圆的或尖的菌丝均被视为同一类。 2.1.3新鲜的菌类 是指经过拣选和包装的食用菌类,被包装后尽可能快地运送给消费者。 2.1.4 混合的菌类 是指混合的菌类或为按本标准的2.4进行挑选后的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类的公认部分 2.1.5菌制品 是指干的菌类制品(包括冷冻干燥菌类、菌颗粒、菌粉)、泡制菌类、盐渍菌类、发酵菌类、浸泡在植物油中的菌类、速冻菌类、消毒菌类、菌提取液、菌浓缩液和干的菌浓缩液。 2.1.6干燥菌类 是指由同一种类的食用菌类经干燥或冷冻干燥而制得的产品,不论是整个的还是片状的。 2.1.7菌颗粒 是指同一种类的干燥的食用菌类经简单(粗略)的研磨而成 2.1.8菌粉 是指同一种类的干燥的食用菌类经细致的研磨而成,菌粉细到可通过200微米的筛网。 2.1.9泡制菌类

是指新鲜的或事先保存的一个或多个种类的食用菌类,在粗洗、洗涤和热烫、在醋中浸泡,添加或不添加盐、调味品、糖、植物油、乙酸、乳酸、柠檬酸、维生素C等,然后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巴氏灭菌。 1原来的CAC/RS 28-1970. 2.1.10盐渍菌类 是指同一种类的新鲜的食用菌类(不论是整个的还是片状的),在粗洗、洗涤和热烫后保存在盐水中。 2.1.11发酵菌类 是指同一种类的新鲜的食用菌类在盐水中保存,在乳酸中发酵。 2.1.12速冻菌类 是指在清洁、洗涤和热烫后的同一种类的新鲜食用菌类,在适当的设备里进行冷冻加工,加工条件符合本标准中本部分和7.2的要求。该冷冻工作应在最大的结晶化的温度范围,快速通过而完成。产品的热量的中心的温度达到-18℃,冷冻加工完成。 2.1.13菌提取液 是指从新鲜食用菌类的汁或从一个或多个种类的添加盐的干的食用菌类的水浓缩,浓度为7%无盐的提取物。 2.1.14菌浓缩液 是指从新鲜食用菌类的汁,或从一个或多个种类的添加盐的干的食用菌类的水浓缩,浓度为24%无盐的提取物。 2.1.15 干的菌浓缩液 是指从菌提取液或菌浓缩液获得的干的产品。 2.1.16消毒菌类 是指不论是一个或多个种类,整个的或片状的、新鲜的、盐渍或冷冻的食用菌类,在密闭容器中在水或盐水介质中包装,经过的热处理以保证产品有一定的抗腐败的能力。 2.1.17浸泡在橄榄油和其它植物油的菌类 是指同一种类的,不论是整个的,还是片状的,新鲜的或经过盐渍的食用菌类,包装在含橄榄油和其它植物油的密闭容器中,并经加热处理以保证产品有一定的抗腐败的能力。 2.1.18菌类菌丝的块 2.2缺陷的定义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 [信息来源: 张树庭] 2008/01/25 [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前言 1978年,我应轻工业部邀请讲授了中国第一期食用菌讲习班课程。此 次培训在北京举行,为期两周。当时,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只有6万吨。可到 了2002年,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已超过860万吨(见表1)。从表1我们还可 看到中国的食用菌产量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和年均增长速率。现在中国已成 为世界食、药用菌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1978年,中国的食用菌年产量只是 当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5.7%。如表2所示,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占世界食用 菌总产量的比重近年来稳步增长。中国的食用菌年产量到1983年增长到 17.45万吨,占当时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12.0%。1986年的中国食用菌产量增 加到56.8万吨,占当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218万吨的27%。1990年被认为是中国食用菌生产的转折年,因为这一年的人工栽培食用菌产量第一次超过100万吨,占当年世界总产量的28.0%。从那时起,中国食用菌产量以每年18-20%的增长率稳步增长。1994年中国人工栽培食用菌产量是260万吨,占世界总 产量的54%。估计2002年中国栽培食用菌年产量超过了860万吨约占世界总 产量的70%。尽管产量的高速增长已持续了许多年,但最新数据显示该产业的 发展潜力远没有达到极限。 2002年,国内市场的食用菌消费量超过该年产量的80%,而用于出口的不到年产量的20%。这与上世纪80年代时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当时食用 菌年产量的80%被用来出口外销。仅以北京地区为例,1980年该地区食用菌 年产量只有5吨,1990年已迅速增长到3500吨,到2002年更是达到了22000吨(见表3)。但是这里我们要强调食用菌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确保其不存 在有毒有害的物质。稳定的质量、鲜明的分级、可信赖的产品对于获得公众 信任、确保稳定而不断扩大的市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市场的扩大,以 食用菌为原料的产品扮演着功能食品和保健滋补品的角色,相关的法规管理 也会不可避免的越来越严格。以下三个食用菌品质控制环节应予以重视:(1)栽培料的质量控制;(2)栽培和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3)制成品的质量 控制。 表1. 中国栽培食用菌的年产量(1978~2002) 时间产量 (单位:千吨) 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 (%) 1978 60.0 - - 1986 586.0 876.7 109.6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丹麻镇锦州村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为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要求,围绕丹麻镇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 为导向,以食用菌示范基地为基础,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狠抓落实,突 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逐步整体推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路 子。 二、任务目标按照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项目安排,积极开展创业富民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累积技术和管理经验搞好示范基地,并作为锦州村食用菌种植技术现场观摩、培训和推广中心,带动锦州村民规模化种植食用菌,从而达到创业富民的目的。 三、工作重点 示范优质品种:主要是双孢菇、平菇等。 集成高产技术:本着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种化,良种良法配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利用农作物秸杆栽培食用菌,拉长生物链条,开发高蛋白食品。 加强病虫害防控:优先采用科学育种、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天敌、灯光诱杀等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菇体生长期杜绝施用化学农药,无菇期适量使用低残农药,在突出生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掌握适时适期防治,把病虫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 该技术通过利用选育低温型优良食用菌品种进行反季节栽培,实现低温、高海拔地区成功栽培食用菌的目的,对于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食用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1.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技术。根据锦州村特殊气候条件,采用反季节栽培模式,推广应用优质 高产、适销对路及价值较高适宜反季节栽培的低温双孢菇、平菇和香菇,针对锦州村冷凉气候特点, 采用塑料大棚设施或空置平房,进行栽培。菌种生产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母种、原种、 栽培种生产。 2.培养料选用。栽培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持适宜的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培养料采用通风发酵处理和高压、常压灭菌,达到防霉速生增产的效果。 双孢菇具体配比如下(以100 平方米用料计算):稻草3500斤,牛粪3000斤,过磷酸钙100 斤,石膏100斤,石灰60斤、尿素30千克、发酵剂5 千克、农药若干。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doc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 设施农业栽培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 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 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 道德,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知识,能够对食用菌进行分类识别,熟练掌握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技术,并能根据播种期与生产量,确定出合适的各级菌种的生产时间与制种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制订食用菌生产计划,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食用菌菌种的概念,能够分辨出各食用菌种类。 (2)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 (3)掌握食用菌生产中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4)熟悉平菇、香菇、木耳、双抱菇、鸡腿菇、金针菇等主要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栽培关键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项目类别教学内容考核要求参考学时 绪论 1. 食用菌的概念和分类 1. 了解蔬菜食用菌的概念 2 项2. 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及分类 3.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2. 熟悉食用菌的营养和药 目 4.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用价值 一 3. 了解食用菌产业的现状 与发展前景 食用菌基 1.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1. 熟悉食用菌的形态结构8 础 2.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繁殖及生活和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 史 3 条件 项. 食用菌的营养 2. 熟悉食用菌对营养物质 目 4. 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的要求 二 5. 食用菌遗传育种 3. 了解食用菌的生活史和 6. 实训育种方法 (1)食用菌形态结构观察 (2)食用菌抱子大小的测定 食用菌菌 1. 菌种生产的基本设备 2. 培养基 1. 熟悉食用菌菌种生产的10 种生产的配制 3. 消毒与灭菌 4. 接种与培设备和菌种生产过程 项养 5. 菌种分离方法 6. 菌种的保存 2. 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 目与复壮 7. 液体菌种生产简介 8. 实制方法 三训( 1)菌种培养基制作( 2)接 3. 能够独立进行消毒与灭 种与培养菌、接种和培养、菌种分离 和菌种的保存 木腐型食 1. 香菇 1. 掌握香菇和平菇的栽培 用菌栽培(1)概述管理技术 ( 2)生物学特性 2. 熟悉黑木耳、银耳和金针 ( 3)栽培管理技术菇的栽培特点 2. 平菇 (1)概述 ( 2)生物学特性 ( 3)栽培管理技术 项 3. 黑木耳 目 (1)概述 四 ( 2)生物学特性 ( 3)栽培管理技术 4. 银耳 (1)概述 ( 2)生物学特性 ( 3)栽培管理技术 5. 金针菇 ( l )概述

食用菌的加工

食用菌的加工 (一)干制品 1.自然干制:是利用风吹、日晒等自然条件使食用菌鲜品得到干燥的方法。 a.方法:将适时采收的新鲜食用菌,摊铺于晒帘上,晒帘以竹编或苇编为宜,勿用铁丝编的晒帘。摆放时,银耳以耳片朝上,基座靠帘,一朵朵地排放,切不可重叠,以免压坏伸展的朵形。其他菇类应采取菇盖朝上,菇褶向下,依次排放好。白天出晒,晚上连同晒帘搬进室内。通常晒l~2天,进行挑选整理,再晒2~3天,一朵朵地翻起,把耳座或菇褶向上,晒至干燥后收藏。 b.其设备简单,节省能源,干制成本低,但干燥时间长,产品质量低,同时受环境气候条件影响较大,若遇到阴雨连绵,则极易造成鲜品腐烂,影响品质。 2.人工干制 a.方法:①烘房:烤烟房也可以用来烘烤食用菌。在烤烟烘烤结束后,应立即着手烤菇房的准备工作:在挂烟杆的烤架上垫一层竹子形成竹楼,竹子固定在烤架上,竹子间隔3~4厘米,每层相距30厘米,最低层离火管50厘米。烤筛相靠在烤架上。烤房内壁用石灰浆粉刷清除烟味。烧火烘2天,烘干竹楼、烤筛、墙壁,并检查火管是否漏气,修整天窗。 ②食用菌干燥机③微波干燥④冷冻干燥⑤食用菌快速干制法

b.与自然干制比较,人工干制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人为地控制干燥条件,干制时间短,干制品外形丰满、色泽好、香味浓。而且在烘烤过程中,霉菌孢子、害虫被杀死,提高了商品价值,且更利于长期保存。 (二)罐藏品 1.根据各种食用菌化学组成上的不同,其罐头加工技术有所差异,但工艺过程基本上相同:原料菇的验收→漂洗→预煮→分级→装罐→加汤汁→预封→排气封罐→杀菌冷却→揩听→检验→包装。 ①原料菇的验收:用于加工出口蘑菇罐头的鲜菇必须是一级菇;二级菇和三级菇可加工一般罐头。用作加工片状和碎片蘑菇罐头的鲜菇,须选用菇色正常、无严重机械损伤的蘑菇。作为片状菇罐头的原料,菌盖直径不超过4.5厘米,作为碎片菇罐头的原料,菌盖直径不得超过6.0厘米。 ②漂洗:将不同级别的鲜菇分别倒人0.03%的焦亚硫酸钠溶液中,轻轻地上下翻动,洗去泥沙、杂质以及菇表层的蜡状物、脂质等。漂洗2分后,捞出放人流水中洗净。 ③预煮:先把配制好的0.1%柠檬酸溶液在预煮机中煮沸,然后放人漂洗好的蘑菇,水与菇之比约3:2。继续煮沸直至煮透为止,共8~10分,然后快速冷却。 ④分级和切片:按加工罐头的规格要求进行分级,挑出菌盖裂开、畸形、开伞及色泽不正等不适宜整装的菇体,直径1.5厘米左右为—级

《食用菌罐头》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食用菌罐头》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起草工作组2019-11 一、工作概况 1、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8年下达的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国标委发[2018]68号),计划编号为20183047-T-469,项目名称“食用菌罐头”,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起草单位为福建绿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紫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2、主要工作过程 (1)起草(草案、论证)阶段 计划下达后,根据工作安排,于2019年3月26日在厦门组织召开标准起草工作启动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主要有来自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等二十多家单位32位行业专家和同仁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就《食用菌罐头》国家标准的前期预研工作、国内外标准比对、修订思路、工作方案进行了探讨,最终形成一致意见。 2019年7月30日在漳州组织召开了《食用菌罐头》国家标准修订第二次起草组内部工作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主要有来自福建绿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紫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同发集团、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漳州佳伟食品有限公司、漳州金铭食品有限公司9名行业专家。此次会议主要就术语定义、产品分类、感官要求、氯化钠的检测等内容的修订进行了探讨,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并将文本和编制说明做进一步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2)征求意见阶段 2019年10月-11月,根据两次起草工作会议的内容,收集福建绿宝、紫山等多家食用菌罐头主要生产企业生产数据,对文本和编制说明进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向全行业进行征求意见。 经标委会秘书处同意,2019年月日,发送到行业向有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截止年月日,共发函个单位,收到个单位回函,其中个单位提出了条意见或建议,采纳。 (3)审查阶段 (4)报批阶段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作的工作等 本标准由福建绿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紫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负责起草。 主要成员:。 所做的工作:XX任工作组组长,主持全面协调工作。XXX、XXX为本标准主要持笔人,负责本标准的起草、编写。XXX、XXX为组员负责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并对生产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XXX负责对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归纳、分析。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标准编制原则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制订符合产业发展的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及标准的目标、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原则来进行本标准的修订工作。

组织培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

组织培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3、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 1、母种培养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的配制。 2、菌种分离和培养。 三、实验材料 材料:白玉菇、杏鲍菇、金针菇。 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培养皿、解剖刀、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夹、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镊子。 试剂: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等。四、实验步骤 1、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维生素B1 5mg~10mg、琼脂18~20g、水1000ml,Ph5.5~6。 培养基配制: (1)首先给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g,放入铝锅中用1000ml 清水加热煮沸,维持20min左右,煮到软而不烂为止,用双层湿纱布过滤,然后取滤液并补足蒸发损失的水分。再加入琼脂继续加热,待琼脂熔化后,添加葡萄糖及其他成分,搅拌均匀后装入三角瓶中,塞上棉塞,棉塞上方用牛皮纸包好,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用牛皮纸包好9个培养皿,一起进行灭菌。0.1MPa,121℃,30min. (2)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已灭菌的三角瓶中的培养基趁热倒入9个已灭菌的培养皿中,等待凝固之后就可以进行接种了。 2、菌种的分离与培养 (1)种菇的选择与消毒: 选择出菇早,菇形正,菇盖肥厚,具有该品种特征,无病虫害,无杂菌污染,子实体八九分成熟的作为种菇。种菇选定后,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2)组织块的切取: 将平板培养基放进超净工作台内,用紫外灯(或化学药品)消毒0.5小时以上,关闭紫外灯20min后,再开始进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用无菌刀在菇柄或菇盖中部纵切一刀,然后用手将菇体掰成两半,在菌柄和菌盖交界处用刀切取0.3—0.5cm3的小方块组织,将其移接到平板培养基上,移植3—4块组织块,要分布均匀。 注:金针菇的菌柄较细,菌盖较小,故可用这种方法分离组织块:左手抓住菌柄,右手持长柄镊子沿菇柄方向去掉菌盖,这时菌柄顶端露出弧形的生长点,取生长点的组织块。 (3)菌丝培养: 接种后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2—3天后可见组织块周围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此时每天都要检查杂菌污染情况。培养7—10天后,菌丝即可长满平板,菌丝长满平板即为一级种(母种)。

食用菌种植项目可研

食用菌种植项目可研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示项目 2、建设单位: 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规模及容:建培养房900平方米,培养架3000平方米。购制冷机25台,锅炉1台,灭菌锅4个,接种箱20台,以及装袋机、搅拌机、粉碎机等生产设备。 年产杏鲍茹24万公斤,草茹9万公斤。 5、建设总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205.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2.2万元,流动资金投资13.3万元。资金来源渠道为:拟申请财政拔款15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55.50万元。 6、经济效益:投产后年销售收入255万元,年利润78.68万元,缴纳所得税后年净利润52.72万元。项目财务部收益率33.37%,财务净现值218.91%(IC=10%),投资回收期3.89年,投资净利润率38.29%。项目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 二、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食药兼用的菌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素,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它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外市场极为畅销,每吨售价达4000—1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有人预测21世纪的食品重点是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而食用菌正是保健食品的佼佼者,它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目前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蘑菇量已达20公斤,而我国仅5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因此,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市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市适合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材料十分丰富。目前大量栽培食用菌的基质主要以富含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农作物副产品为主,如稻草、木屑、玉米秆、玉米芯、甘蔗叶、甘蔗渣等,作为糖业大省的每年生产的甘蔗渣多达60万吨,而且还有大量的其他经济植物副产品(茎、叶、荚、壳)和加工下脚料(渣、饼)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二是气候条件好,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16℃-23℃,高、中、低温型食用菌品种都能种植。目前,我区栽培食用菌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是常见的香菇、木耳、双孢蘑菇、平菇等,数量不到10种,栽培季节也主要集中在秋、冬季,高温季节栽培的品种更加少,难以做到常年均衡供应。 工厂化周年栽培食用菌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技术,其特点为工厂化周年生产,实行环境控制智能化,生产操作自动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周年生产使周年供应成为可能,尤其是反季节生产,使人们在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菇类食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杏鲍菇不但营养丰富,味如杏仁及鲍鱼,而且产量较高。一般纯棉籽皮或棉籽皮与木屑混合料,生物效率可达80%左右。杏鲍菇属低温性品种,出菇温度为13—18℃。该品种在国外市场极为畅销,目前盐渍菇8000元/吨。如进行工厂化生产,周年供货,鲜菇价格在10000元/吨左右。 草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因受常规栽培方法和技术

食用菌和菌类制品通用标准

食用菌和菌类制品通用标准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信息网作者:发布时间:2019.08.17 1 范围 本标准包括了适用于所有食用菌类,不管是新鲜的、还是加工过的蘑菇属 (Agaricus 类)的一般要求,本标准所涉及产品的其它要求,可能在产品的系列标 准或单独的标准中规定。 2 描述 2.1 产品的定义 2.1.1 食用菌类 是指特殊植物的果实部分—野生的或种植的,经过必要的加工可作为食品的食用菌类。 2.1.2 种类 是指植物学的种类和相近的种类,例如,可食用的牛肝菌属菌类和圆的或尖的菌丝 均被视为同一类。 2.1.3 新鲜的菌类 是指经过拣选和包装的食用菌类,被包装后尽可能快地运送给消费者。 2.1.4 混合的菌类 是指混合的菌类或为按本标准的2.4进行挑选后的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类的公认部分 2.1.5 菌制品 是指干的菌类制品(包括冷冻干燥菌类、菌颗粒、菌粉)、泡制菌类、盐渍菌类、发 酵菌类、浸泡在植物油中的菌类、速冻菌类、消毒菌类、菌提取液、菌浓缩液和干的菌浓 缩液。 2.1.6 干燥菌类 是指由同一种类的食用菌类经干燥或冷冻干燥而制得的产品,不论是整个的还是片状的。 2.1.7 菌颗粒 是指同一种类的干燥的食用菌类经简单(粗略)的研磨而成

2.1.8菌粉 是指同一种类的干燥的食用菌类经细致的研磨而成,菌粉细到可通过200微米的筛网。 2.1.9 泡制菌类 是指新鲜的或事先保存的一个或多个种类的食用菌类,在粗洗、洗涤和热烫、在醋中 浸 泡,添加或不添加盐、调味品、糖、植物油、乙酸、乳酸、柠檬酸、维生素C 等,然后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巴氏灭菌。 1原来的 CAC/RS 28-1970. 2.1.10 盐渍菌类 是指同一种类的新鲜的食用菌类(不论是整个的还是片状的),在粗洗、洗涤和热烫 后保存在盐水中。 2.1.11 发酵菌类 是指同一种类的新鲜的食用菌类在盐水中保存,在乳酸中发酵。 2.1.12 速冻菌类 是指在清洁、洗涤和热烫后的同一种类的新鲜食用菌类,在适当的设备里进行冷冻加工,加工条件符合本标准中本部分和7.2的要求。该冷冻工作应在最大的结晶化的温度范围,快速通过而完成。产品的热量的中心的温度达到-18℃,冷冻加工完成。 2.1.13 菌提取液 是指从新鲜食用菌类的汁或从一个或多个种类的添加盐的干的食用菌类的水浓缩,浓 度为7%无盐的提取物。 2.1.14 菌浓缩液 是指从新鲜食用菌类的汁,或从一个或多个种类的添加盐的干的食用菌类的水浓缩,浓度为24%无盐的提取物。 2.1.15 干的菌浓缩液 是指从菌提取液或菌浓缩液获得的干的产品。 2.1.16 消毒菌类 是指不论是一个或多个种类,整个的或片状的、新鲜的、盐渍或冷冻的食用菌类,在 密闭容器中在水或盐水介质中包装,经过的热处理以保证产品有一定的抗腐败的能力。

实验: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

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8学时) 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3、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 4、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 (1)母种培养基配制。 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的配制灭菌 摆斜面 (2)菌种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 工艺流程:种菇的选择与消毒组织块的切取菌丝培养 三、实验材料 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试管、试管架、解剖刀、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 试剂: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等。 四、实验步骤 (1)母种培养基配制 A、培养基配方:以PDA培养基为例,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B、培养基配制:首先将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 g,放入铝锅中用1000ml清水加热煮沸,维持20min左右,煮至软而不烂为止。用双层湿沙布过滤,然后取滤液并补足蒸发损失的水分。再加入琼脂继续加热,待琼脂溶化后,添加葡萄糖及其它成分,搅拌均匀后准备装管。 C、分装试管:培养基配制后应趁热分装。装管时勿使管内外壁沾上溶液,以免浸湿棉塞,污染杂菌。装管后塞上棉塞。棉塞的大小、松紧度应适宜,以用手提棉塞、试管不脱落为准。然后每10支度试管扎成一捆,棉塞上方用牛皮纸包好,避免灭菌时被水蒸汽浸湿。

D、灭菌:灭菌前将水加至锅内水位标记高度。将试管放入锅内,盖上锅盖,对角旋紧锅上螺旋,并闭排气阀,开始加热,当锅内蒸汽大量排出时再继续排汽3-5 min,关闭放气阀.当压力表指针指到0.15 Kg/cm2时(灭菌所需压强)开始计时,继续维持该压强30min。灭菌结束持压力表指针自然回到”0”位时打开放汽阀,排出锅内剩余蒸汽后,打开锅盖.注意切忌在压力表未到”0”位时就放汽,以免试管内的培养基向上冲浸湿棉塞,造成以后菌种的污染. E、摆斜面:当培养基的温度降到60℃时,将试管斜面放在木棒上,使呈斜面,斜面的长度以占试管长度的1/2为宜。冷却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菌种的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 种菇的选择与消毒:选择出菇早,菇形正,菇盖肥厚,具有该品种特征,无病虫害、无杂菌污染,子实体八九分成熟的作为种菇。种菇选定后,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组织块的切取:将斜面培养基放进超净工作台内,用紫外灯(或化学药品)进行消毒0.5h以上,关闭紫外灯后20min后,再开始进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接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中以无菌操作方法进行接种,才能减少污染。无菌操作是接种过程中最基本的操作方法,要求操作熟练,动作迅速。用无菌刀在菇柄或菇盖中部纵切一刀,然后用手将菇体掰成两面三刀半,在菌柄和菌盖交界处用刀切取0.3-0.5cm2的小方块组织,将其移接到试管内培养基的中央,将其移接到试管内培养基的中央。 菌丝培养:接种后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2-3天后可见组织块周围发生白色绒毛状菌丝,此时每天要检查杂菌污染情况.培养7-10天后,菌丝即可长满斜面。菌丝长满试管即为一级种(母种)。(可进行母种转管继代培养。) 思考题: 1、组织分离获得菌种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的母种,为什么要进行出菇试验后才能用于生产?

食用菌

食用菌的发展前景广阔 1、食用菌概况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保健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防癌、抗癌、防止多种疾病的功能,是一种健康长寿无任何污染的绿色的食品,也是一种美容食品,常吃食用菌不但可提高免疫力,还可消除面部的色斑、黄斑、雀斑,使皮肤变白、变嫩的神奇效果。 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过去食用菌都是靠自然野生,数量稀少,采集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7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到1978年全国产量只有5万多吨,80年代进入了发展阶段,1990年突破100万吨,到2001年达到781万吨,产值达314亿元,而且每年都是以30-40%的速度增长,。其中平菇259万吨,香菇207万吨,双孢蘑菇74万吨,金针菇38.9万吨,黑木耳42.4万吨,银耳11.4万吨。还有姬菇、草菇、滑菇、灵芝、天麻等产量均居第一位,随着技术上不断改进和更新,新品种不断增加,目前可不受地区资源条件的限制都可栽培。 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是世界上的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就业人口1500多万,食用菌产品成为我国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食用菌生产,2002年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在考察北京楼梓庄乡食用菌基地时指出:“要把食用菌这个产业做大、做强”。2003年10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山东定陶县视察食用菌生产时,赞扬“食用菌搞得很好,要继续发展下去”。 全国很多食用菌生产大县,都是县长书记和县长亲自挂帅抓食用菌生产,如福建古田、浙江庆元、河南泌阳、西峡等县都以食用菌生产为主,全县85%的人都在从事食用菌生产,这些县的年产值在7亿元以上,全县出现了很多百万富翁。 在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食用菌生产发展,已由过去小规模演变成巨大的产业化经济,已形成了经济支柱。全国出现了食用菌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县多达30多个,年收入上百万元的食用菌专业户达万名以上,带动了内地食用菌的生产。目前河南、四川食用菌的年产量也超过了100万吨。食用菌在全国的种、养殖业中,排行仅次于粮、棉、油、果、菜位于第六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发展潜力很大。 2、食用菌生产条件 气候环境条件:生产食用菌除技术资金而外,食用菌栽培条件首先要进行地区区域选择,关键是温度的选择十分重要。一般除干旱高温沙漠地区而外,其余地区都可栽培,适宜自然生长气温一般在5℃-30℃之间,根据不同的品种安排不同的生产季节,使每个品种出菇时处于最佳的温度时期,有利于高产、稳产。 根据不同的品种,若利用自然条件,大多数食用菌生产季节为每年9-次年3月,出菇期为10-次年5月,属于中低温型品种,高温型品种生产季节应为每年3-5月,出菇期5-9月,很多品种都能常年生产。 栽培条件:栽培方面的条件首先是资金,根据资金决定生产规模,一般是第一年投资较高,以后投资较低。除了资金而外,主要是栽培管理技术。

食用菌可行性研究报告讲解

------------------------------------------------------------精品文档-------------------------------------------------------- 漳平市荣鑫贸易有限公司 1000 亩 食 用 菌 示 范 基 地 建 设

项 目 可 研 报 告 漳平市荣鑫贸易有限公司 2016-02-04 1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要 (3) 第二章效益分析 (4)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 第四章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研究范围 (9)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11) 第六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12) 第七章技术方案 (14)

第八章环境保护、劳动安全 (16) 第九章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管理 (16) 第十章工程建设实施进度 (19) 第十一章经济效益分析 (19) 2 第一章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1000亩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漳平市荣鑫贸易有限公司 3、项目法人:詹如荣 4、建设性质:新建 5、建设地点:漳平市象湖镇象湖村 6、建设期限:2016 年03 月至2016 年12月。 7、建设规模:新建年产香菇、杏鲍菇、地栽黑木耳培养基1000 万袋制种厂2 座. 8、具体建设内容:(1)菌种厂:占地600 亩,其中:原料库150亩,拌料及装袋车间,灭菌室,制种室,接种室,

养生室共计450亩。其中菌种厂土建工程共计6400 ㎡。主要设备包括木宵粉碎机械、制种设备、接种设备、拌料机、装袋机、锅炉、灭菌箱等设备。配套设施包括增温及加湿设施,养生架等。 3 (2)大棚养菇示范点:3 个大棚养菇示范点,示范点占地350 亩,钢管连拱大棚,并配套三层养菇钢架、加温补湿及通风设施。 (3)食用菌深加工车间占地50亩,其中建筑面积3000 ㎡:包括大型全自动保鲜烘干、包装流水线一条。 第二章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