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高一劝说师说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苏教版高一劝说师说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苏教版高一劝说师说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苏教版高一劝说师说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劝学》

文学及文体常识: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yú舟楫jí跬步kuǐ驽马nú锲而不舍qia金石可

镂l?u骐骥jì

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活用情况: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善假于物也:对,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师说》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传道受业解惑:同授,传授。句读之不知:同逗,停顿。或师焉,或不焉:同否。

活用情况: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名词作动词。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形容词作名词。

一词多义:

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

师道之不复: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句读之不知: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古之学者:助词,的

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指士大夫,后为语气词。

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理吾师道也:道理道相似也:道德学问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风尚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的人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吾师道也:学习、效法

或师焉,或不焉:从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不耻相师:学习、效法

无无贵无贱:无论圣人无常师:没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予业务知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

被动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艺经传都普遍的学习,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二、文言阅读(24分)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并完成后面问题:(15分)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错误的一项()(3分)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办法);

(B)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C)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本来)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句末语气词)

6、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蚓无爪牙之利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7、从句式特征看,与“青取之”一句相同的一项()(3分)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

9.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

(1)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

翻译: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翻译: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

翻译:

9、翻译(每个3分共9分)

(1)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除了蛇洞和鳝鱼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心里浮躁(2)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3)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从师学习,有的人不向老师学习了

三.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8分)

10、(1)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2)孔子曰:三人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三、文言文阅读(1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18——21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声非加疾.也(洪亮) 其出.

人也远矣(超出) B .而闻者彰.(清楚) 或.

师焉,或不焉(或者) C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假.

舟楫者(借助) D .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君子不齿.

(提及) 1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古之.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学于师 C .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

智乃反不能及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 20.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 .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 .《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 .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21.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㈣默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四小题,8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考生学号:

线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1.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提示:借助船的人,并不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提示:不懂得句读,不能解答疑难,有的从师学习,有的就不从师学习

㈣默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四小题,8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__不积跬步__,_无以至千里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_骐骥一跃_____,不能十步:_驽马十驾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⑷__蟹六跪而二螯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

B.对益.圣,愚益愚益:更加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

D.吾未见其明.也明:明达,聪明

8.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9.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不拘于时

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又论述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应用门户之见。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君子”,

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译: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

三、文言文阅读(1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18——21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洪亮)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B.而闻者彰(清楚)或师焉,或不焉(或者)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假舟楫者(借助)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君子不齿(提及)

1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0.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21.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㈣默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四小题,8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苏教版高一语文默写训练

必修一测试

姓名班级得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君子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其曲中规;,不复挺者,。故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见而呼,,。假舆马者,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善假于物也。

4.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基础知识梳理

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或师焉.,或否焉.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

..必有师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古之学者

C.师者,所以

..十驾,功在不舍

..传道受业解惑也 D.驽马

8.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师说”中的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类似于现代的议论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行议论和论证,阐述自己的观点。

B.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C.荀子,名况,春秋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与其门人著有《荀子》。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9.选出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下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抒发了诗人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B.《劝学》一文阐述道理,以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设喻,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现出来,如以提取靛青色法、水寒成冰和车轮制作法为喻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C.张洁在《我的四季》中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D.《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

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1、在空白处补写句子。(6分)

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粪土当年万户侯。

⑵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⑶《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

故,”的观点是相同的。

⑷,。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2、文学常识。(4分)

⑴食指,原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相信未来》、

等。

毕淑敏,生于1952年,山东文登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我的五样》,等。

⑵韩愈,字退之,世称。他和柳宗元是唐代的倡导者,

主张“文以载道”。

⑶《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

《乐》、、。

(二)阅读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题目(10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

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

(许多人)

..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师说》中运用了哪三个对比?请说出这三个对比的作用?(4分)

二、阅读《师说》语段,回答11-14题。(共8分,每小题2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皆出于此乎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彼童子之.师

C.不拘于.时,学于余师不必贤于.弟子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13.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作《师说》以贻之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段中“其可怪也欤!”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B.选文第一段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其中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C.选文第二段是在选文第一段“破”的基础上的“立”,以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的无可辩驳的言论和实践为例,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说服力极强。

D.选文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三、(11分)

15.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课本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橘子jú 百舸gě 寥廓liáo ku? 峥嵘zhēng r?ng 遏止a遒劲qiú

寥廓峥嵘遒劲遏制风华正茂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诗人。词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

《相信未来》

灰烬jìn 笔杆gǎn 瞳孔t?ng 惆怅ch?u 轻蔑mia 嘲讽

fěng脊骨jǐ

不屈不挠náo灰烬摇曳曙光笔杆瞳孔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矿藏zàng 闪烁shu? 震颤chàn 战栗lì 憎恨

zēng 栖息qī倔强ju?诞生dàn 撒遍倔

强金碧辉煌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

《十八岁和其他》

迷惘wǎng炫耀xuàn沉湎miǎn眷恋juàn溺爱nì抹煞shā 遨游áo 翱翔áo迷惘炫耀晨曦沉湎眷念杂夹溺爱惆怅干涉譬如抹煞急噪慈祥摭拾轻

率鞭笞洋溢涉猎琐碎废寝忘食引吭试啼

《我的四季》

磕绊bàn 汗流浃背jiā感慨kǎi企望qǐ 挣脱zhang愚昧mai 干瘪biě锈钝磕绊孕育懊恼淘汰落

寞敷衍怨天尤人入不敷出

张洁,作品《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别获1978、1979、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电视剧《有一个青年》获全国优秀电视剧评一等奖。《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召唤zhào厌倦juàn蒙蔽m?ng 藐视miǎo 恪尽职守

ka 吮吸shǔn钦佩qīn 教诲huì驱使蒙蔽废墟啮噬

鬼迷心窍妄自菲薄战战兢兢完美无瑕

《我的五样》

斟酌zhēn水泵bang 雏形chú纤细xiān忐忑tǎn ta 抉择

ju?瞠目结舌chēng奢侈chǐ 商榷qua思忖cǔn苟延残喘

chuǎn 墓冢zhǒng骨骸hái斑斓妥帖逻辑勾销执著

百无聊赖不可或缺忐忑不安瞠目结舌苟延残

喘四肢百骸

毕淑敏,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8卷)等

《获得教养的途径》

狭隘ài跋涉bá沉溺nì慰藉jia时髦máo

跋涉丰盈慰藉麻痹恢宏望洋兴叹1.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代表作《在轮下》《荒原狼》《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3.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昌黎,韩愈在文中多次自称“昌黎韩愈”,人们也称他韩昌黎。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三代两汉散文,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险怪,讲究用奇字,造奇句,人们评为“以

文为诗”。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昌黎先生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2、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

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页 1 第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课文解读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本文利用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富有特色。而且涉及很多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例如“师”、“学者”、“惑”等,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词含义,夯实古文功底。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下列词注音: 受业()解惑()愚笨()乐师()阿谀()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李潘()经传()或不焉()嘉()贻()句读()读书()嗟乎()长幼()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分享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分享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师说》原文: 作者:韩愈【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 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 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 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翻译: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十八)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专项训练(十八)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媲.美(pì)付梓.(zǐ) 发横.财(héng ) 焚膏继晷.(guǐ) B.下载.(zài) 剽.悍(piāo) 豁.出去(huō) 泾.渭分明(jīng) C.胡诌.(zōu) 磋.商(cuō) 跷.跷板(qiāo) 酩.酊大醉(mǐng) D.谄.媚(chǎn) 肇.事(zhào) 综合征.(zhēng) 心宽体胖.(pà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发详地别出新裁殉私舞弊大海捞针 B.敲竹杠步履为艰甘拜下风吊以轻心 C.破天荒自惭行秽不径而走儒子可教 D.挖墙角焕然冰释稳操胜卷相形见拙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各级政府机关要按照国务院的决策________,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进一步传播节约理念,促进全社会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②美国罔顾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事实,________抛出“《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言论,这一言论彻底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本质。 ③南沙区地理位置独特,享有粤港澳合作先行先试的政策,可以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种发展优势令其他新建的经济区________。 A.部署公然望尘莫及 B.部署竟然望其项背 C.布置竟然望其项背 D.布置公然望尘莫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皖江城市带引来的是带着真金白银争相来此投资的央企,从而搭起经济腾 飞的平台,而“国际旅游岛”在海南所掀起的房产热,其前景则不得而知 ....。 B.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 ....,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落实。 C.庄子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 涉及的世界,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 D.霸王别姬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可谓路人皆知 ....,但几乎没人能说清楚霸王项羽是在哪里诀别虞姬的,又是怎么诀别虞姬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A.目前银行收费备受诟病,从年报看,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增速甚至高过业绩增速。2011年五大行的手续费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30%,增幅最大的是农行,2011年其手续费收入增幅将近49.04%左右。 B.为了避免学生的身心不受伤害,地方政府应依法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交通风险,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需要的农村地区,要采取措施保障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是从长远发展考虑还是从眼前文凭考虑,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国际市场油价持续震荡攀升,我国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强调,按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适当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利于鼓舞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同时有利于合理引导社会消费,促进节能减排。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一天早晨,爱斯梅拉达在屋顶上看到弗比斯,十分激动;卡西莫多心里也很高兴,因为爱斯梅拉达去找弗比斯最终无功而返,所以她因为这个而责怪卡西莫多。从那天起,他不再到她的小屋来,但送给她一只狗做伴,并冒着生命危险打破了让爱斯梅拉达害怕的一个雕像,还唱歌给她听。(《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高觉新提亲。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 通假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三、一词多义 1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着作) 3.道? 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7.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10.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 1.氓 2.采薇 3.离骚 4.孔雀东南飞 5.短歌行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2020年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十七)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专项训练(十七)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惩.罚(chénɡ)挑剔.(tī) 绯.闻(fēi) 情不自禁.(jīn) B.强.求(qiánɡ) 请帖.(tiě) 匡.正(kuānɡ) 潜.移默化(qián) C.挫.折(cuò) 棱.角(lénɡ) 漂.洗(piāo) 数.九寒天(shǔ) D.阐.述(chǎn) 包扎.(zhā) 估量.(liánɡ) 排忧解难.(nàn)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搏弈水蒸气按部就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账簿闭门羹纵横捭阖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编纂放冷箭耳濡目染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D.监控充其量仗义直言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西方“外松内紧”的姿态,伊朗方面顺势反戈一击 ....,于15日中断对欧盟六国的石油供应,并宣布新的“重大核成果”。 B.曾几何时 ....,莲荷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其中含有关于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美妙比喻。 C.“革命战争片”题材领域里别具一格的大家,首推成荫和汤晓丹。20世纪50年代,他 们就联袂 ..执导了《南征北战》。 D.调查显示,由于一些地方对中央房价调控的政策执行不力,致使房价不但没有降下来, 而且 ..还略有上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12月13日驳回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伊朗索要遭截获的美无人侦察机。 B.日本防灾科技研究所的研究员熊谷博之等人在调查日本9级地震的发生原因时发现,有可能是由于海底山脉卡住了板块边界,致使板块积累了巨大能量所致。 C.每个民族都会创造出自己的文化,生死爱欲在这些文化的规则中演进,它不仅深化了生命的意义,而且让人感觉到生存的依托。 D.据央视春晚官方微博宣布,因刘谦在德国机场丢失证件,不能登机,无法参加今天下午的央视元宵晚会录制,原晚会设计刘谦与董卿的对唱及魔术节目被迫取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 1.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 2.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3.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 4.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5.知,通“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不迁怒,不贰.过 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 ④表处所,地方。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③微.言大义 ④见微.知著 ⑤国势衰微. 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 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

坏,破旧。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 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 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

(完整word版)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诵读文言文。 (2)掌握阅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把握常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点的奠基,精讲试题的引领及演练方阵的强化训练,从课内逐步走向课外,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阅读试题题型,并把握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 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每读一篇文言 文,要先通览全篇,初略掌握其大意,然 后再借助工具书,消灭阅读中的文字障碍, 弄懂难字、难词、难理解的语句,进一步 体会其含义之后,再逐句逐段地理解全篇 的内容。这就是古汉语常说的“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的道理。 2. 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 其一是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对文言字第14讲: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词,从字音到字义,都应读正确并理解准确明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时,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其二是认准通假字。通假字是借用一个音同或形近的字代替本字。 其三是弄清古今语句的异同。句子结构形式,一般来说,古今差别不大,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有些句子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学习的一种障碍。 3.要求学生常做翻译练习。 翻译是极其重要的综合训练,它既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又能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对于翻译,要做到忠于原文,不能望文生义,要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的时候,要注意紧扣课文,弄清字词本义,做到字字落实、词词落实、句句落实。按照以上步骤,多下功夫,文言文是可以学好的。 文言文答题技巧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历次考试中,课外文言文失分也是十分严重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好。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三师说(含答案解析)

师说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 ) 2.或师焉,或不焉(“”通“”)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古义: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吾从而 ..师之 古义: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6.师不必 ..贤于弟子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得璧,传之美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从惑而不从师()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3.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4.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5.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可怪也欤()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吾师.道也( )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2.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 导读:1.三标准——信、达、雅 “信”,真实,不歪曲,不遗漏;“达”,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雅”,优美,造句考究,文笔优美。文言翻译的三标准,我们只记于口,未落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翻译时抛于九霄。请看下面对《庖丁解牛》一段的翻译。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这段翻译粗看好象还通顺,但仔细推究,里面存在不少问题。“解”译为“杀”,不准确;“牛头”、“牛脖子”、“牛肚子”、“牛身子”原文没有此义;“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也属无中生有。两个“合乎”缺少宾语,“一个厨师丁”、“杀牛刀在前进”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可见,“信”、“达”都没做到,就更不用说“雅”了。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用“信、达、雅”来要求并检验文言文翻译。 2.五步骤——审、切、连、验、誊 (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

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请看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16题,翻译划线句子。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①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②…… 首先“审”。分析①句的语境,太宗将杀“受馈绢一匹”的官僚时,裴矩当廷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也接受了裴矩的观点,教育“百僚”时讲了一段话,由此推断,“廷”、“面”是名词做状语,“遂”是竟然,“折”是反驳。分析②句,“恶”与“乐”是反义,“忠”与“佞”是反义,再结合全段可翻译。[] 4.十注意 (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如:①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好”原指女子的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的品质。(词义扩大)

师说、劝学、过秦论、石钟山记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字词 1.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授”,传授,讲授。) 2)或不焉(冋“否”)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 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小学而大遗古: 小的方面。今:学校。 3)今之众人古: 般人。今:表示很多人。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 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吾从而师之古: 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6)句读之不知古: 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今:看着文字发出声 音。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 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 无论。今:没有,否定副词。 3?词类活用 1)n. T意动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2) a. T n.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n. T v.: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4) a. T v.:惑而不从师(形容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5)使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使……学习) 4.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 a n,名词,解释六经的著作) 3)道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形容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5. 重点实词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2)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难道) 3)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还) 4)士大夫之族.(类)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6)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7)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6. 虚词 1. 而 1)连词,表承接 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 2)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小学而.大遗 3)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4)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 5)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2. 于 1)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介词,向:而耻学于.师 3)介词,对于:于.其身也 4)介词,从:其皆出于.此乎 5)介词,表被动,被:不拘于.时 3.也 1)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其可怪也欤 4.乎 1)介词,相当于“于”,在;表比较: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语气助词,表反问,吗: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语气助词,表揣测,吧:其皆出于此乎 . 4)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读gōng)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害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

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练习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写出通假的字形并释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 2.圣人之所以为圣. 3.则耻.师焉 4.孔子师.郯子 5.而耻.学于师 6.不耻.相师 三、古今异义 1.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2.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远矣 3.古之学者 ..必有师 4.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5.吾从而 ..师之 6.小学 ..而大遗 四、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犹且从师.而问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惑而不从.师 4.惑 惑.而不从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圣 圣人之所以为圣. 圣益圣. 五、虚词积累 1.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之.不知 郯子之.徒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之.学者必有师 辍耕之.陇上 久之.,目似瞑 2.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可怪也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其皆出于.此乎 6.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7.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所以 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 ..为圣 六、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不拘于时 七、填空 1.韩愈,字,自谓,故称。唐代家,家,运 动的倡导者,谥“”,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后人将其与柳宗元、、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八、翻译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整理五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整理五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 (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其 (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 (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 3.之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 4.焉 (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 (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 (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 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耻学于师。(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基础知识过关测试——文言文阅读

基础知识过关测试——文言文阅读 姓名学号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②,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③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④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书.李白传》)【注解】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 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靧:(huì)洗脸。④擿:(tì)挑剔,挑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子天才英特 ..英特:才智超群。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沮止:阻止。 C.安禄山反,转侧 ..宿松、匡庐间转侧:翻来覆去。 D.白浮游 ..四方浮游:漫游。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B.力士素贵,耻.之。 C.递欲官.白,妃辄沮之。D.白自知不为亲近 ..所容。 3.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项是() (1)白之生(2)因以命之(3)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4)见郭子仪,奇之(5)力士素贵,耻之 A.(1)(2)(3) B (2)(3) C.(3)(4)(5) D (1)(2)(3)(5) 4.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一组是() (1)即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2)为任侠,轻财重施 (3)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4)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5)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 (6)益骜放不自修 (7)著官锦袍坐中,旁若无人(8)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A.(1)(3)(5) B.(2)(4)(7) C.(4)(6)(8) D.(1)(6)(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一、文学常识 1、《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潜,世称先生,他自号。他的代表性作品有 2、辞,是介于与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的《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较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而赋重。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乃瞻衡宇 曷不委心任去留 景翳翳以将入 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解释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于时风波未静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 既窈窕以寻壑 策扶老以流憩 问征夫以前路 将有事于西畴 四、词类活用 情在骏奔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生生所资 园日涉以成趣 携幼入室 善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怡颜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寓形宇内复几时?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农人告余以春及 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翻译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 七、一词多义 1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审 审容膝之易安 用意详审 为人主计,莫如先审取舍 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 4将 田园将芜 将信将疑 暂伴月将影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5绝 请息交以绝游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 通“授” , 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 o u) 二、古今异义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得人; 今义: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得人 (2)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得;今义:表因果关系得连词 (3) 就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 就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常为否定副词 (5) 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得或结果得连词 (6) 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得人, 大家 (7)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得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得一个阶段, 也指实施这种教育得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得“小学”) 一词多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 老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吾从而师之(名词得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 学习) 2、传 ①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 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 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 d n,名词解释经文得著作) 3、道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得意思) ③道相似也(名词, 道德学问) 4、惑 ①惑之不解(名词, 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形容词, 糊涂) ③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乎 (1)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 相当于“于” ,前一个就是“在”得意思后一个就是“比” , 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 表反问, 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 表揣测, 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 表感叹,与“嗟”连用, 译为“唉”)6、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 表承接) (2) 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 (3) 吾从而师之( 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 表承接)

高一文言文部分知识点归纳

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 《兰亭集序》 一、一词多义 (一)之 (1)动词,例:所之既倦。 (2)代词,例:以之兴怀。 (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 (1)例:若合一契 (2)例:其致一也 (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例:一觞一咏 三、词类活用 少长咸集: 映带左右: 齐彭殇为妄作: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固知一生死为虚诞: 足以极视听之娱: 四、通假 虽趣舍万殊 亦由今之视昔 或悟言一室之内 五、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 今义: 【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如:亦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六、特殊句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以为流觞曲水 映带左右 悟言一室之内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当其欣于所遇 虽无管弦之盛 【本课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赤壁赋》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4、杯盘狼籍 5、举匏尊以相属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坐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凌万顷之茫然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2、歌: 扣舷而歌歌曰倚歌而和之 3、如: 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然: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5、长: 抱明月而长终 而卒莫消长也 6、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