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最新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设计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最新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设计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最新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设计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最新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设计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时空定位: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丁

美洲

1804海地革命

1822巴西独立伊朗立宪革

中国辛亥革命

印度民族

解放斗争

埃及反英斗争

苏丹反英斗争

埃塞俄比亚

抗意

重点知识梳理: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知识储备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1804年,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2.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的领导下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

3.1822年,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1889年建立共和国

4.1923年,美国总统发表宣言,宣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就是所谓的

5.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

二、亚洲的觉醒

1.1905年以为首的国大党带领印度人民进行推翻殖民统治,实现

斗争。1908年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2.1905年到1911年,伊朗发生了。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

的宪法。规定伊朗为

3.1911年中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建立了亚洲第一个

三、非洲的抗争

1.1882年领导埃及居民进行反抗英国的斗争。

2.1881年苏丹爆发领导的反英大起义

3.1894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年,年打败侵埃意军。

一、1.海地

2. 西属拉丁美洲

3. 巴西

4. 门罗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5. 资产阶级宪法

二、1. 提拉克民族独立孟买工人大罢工

2. 立宪革命资产阶级性质君主立宪制国家

3. 辛亥革命君主专制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1. 阿拉比

2. 马赫迪

3. 孟尼利克二世1896年

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9、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 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②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③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我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新授: 一、《诗经》和楚辞 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2、《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楚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描述的中国传统艺术是 A.魔术 B.戏剧 C.绘画 D.杂技 2.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 A.文人画 B.元杂剧 C.京剧 D.小说 3.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C.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D.符合晚清政治潮流 4.徽班进京后能在京扎根,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剧,主要因素有 ①北京社会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 ②皇室等上层权贵的喜好 ③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④吸收外来艺术的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A.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B.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 C.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6.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剧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 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 7.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 B.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 C.标志着世俗文学的诞生 D.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 8.清乾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①老大能歌善舞,在北京表演京剧 ②老二精明能干,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 ③老三子承父业,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 ④老四去了江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9.与元杂剧相比,京剧的特点是 A.融合多种表演形式 B.吸收汉调、昆曲和秦腔等剧种腔调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含义: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3)中唐:白居易。 [误区警示]《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繁荣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市民数量的增加,市井生活的需要。 (2)演变 ①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 ②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3)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能够歌唱。 (4)代表人物: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 2.元曲 (1)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知识点拨](1)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2)词: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3)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三、明清小说 1.兴起: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唐朝的传奇和宋朝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程标准]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__________强。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____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________,易于表达情感,又称“________”。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____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________华丽,________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_________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____________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__》。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________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____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原因 ①________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__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____________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 ①________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____________,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____________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__,豪放派的苏轼、__________等人。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____________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__________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____________。 (2)代表:以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兴起 ______________,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________和宋朝供说话人使用的________,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____出现。 ③________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____________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三.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道家和法家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儒学成为正统 第3课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二、程朱理学 三、陆王心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美德即知识”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二、文艺复兴 三、宗教改革 第7课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二、宋词和元曲 三、明清小说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三、京剧的出现 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经典力学 二、相对论的创立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一、教会的禁锢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维新变法思想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青年》的诞生 二、新文化运动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伟大的转折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Word版含解析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 .《诗经》 (1)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 (3) 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 楚辞 (1) 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又称“骚体”。 (2) 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 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 汉赋 (1) 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⑵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 唐诗 (1) 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丄“诗圣”杜甫—⑶中唐:白居易。

[思维点拨] 唐朝社会的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学习思考 1 .《诗经》和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提示它们分别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础。 2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风格特点上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风格: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原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杜甫生活 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经济日益凋敝,人们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 二、宋词和元曲 1 .宋词 (1) 兴起原因 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②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 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3) 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_____ 2. 元曲 (1) 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 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⑶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易混易错] 诗、词、曲的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 规范;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学习思考 3.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你能不能说出下面的四个词人分别属于哪个流派?这两派在文学风格上有何差异? 苏轼辛弃疾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诗歌与小说》高考题整理

第9课诗歌与小说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2011年题组(备注:无) 2010年题组 1.(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解析】B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2.(2010·重庆文综·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 C.陆游D.辛弃疾 【解析】D 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2009年题组 1.(2009·广东历史·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解析】D 《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2.(2009·四川文综·1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④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 2008年题组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选择题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注)於:叹美词。皇:美,辉煌。无竞:无人可以与他竞争。烈:光明显赫,功业伟大。允:诚然,信实。厥:其]该诗句应出自() A.《诗经·周颂》 B.《国风·周南》 C.《诗经·大雅》 D.《诗经·小雅》 解析:《诗经》中的“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而材料中的诗句反映的是对周武王和周文王的歌颂,故A项正确;“风”为地方民歌,因而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雅”是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布局分为“大雅”和“小雅”, 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小雅”属于“雅”的一种,故D项错误。 答案:A 2.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据此可知,司马迁() A.意在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 B.认为《离骚》与《诗经》的创作手法一致 C.旨在消除汉赋虚辞滥说之风气 D.对自己竭诚尽忠的不幸遭遇而心怀感伤 解析:材料大意是:《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离骚》两者兼而有之,可见司马迁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故A项正确;《离骚》是浪漫主义作品,而《诗经》是现

实主义作品,两者创作手法不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汉赋,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感伤,故D项错误。 答案:A 3.“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根据这段文字的特点,可知它属于() A.汉赋 B.唐诗 C.元曲 D.宋词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出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和华美的词藻,这属于赋的特点;B、C、D三项与材料反映的特点不符,故选A项。 答案:A 4.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作者对于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 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 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 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多样性 解析:题干材料中刘师培关于南北环境及文风的逻辑的叙述有些主观因素,不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地理环境是导致南北文风差异的重要因素,但并未达到“决定性”的程度,故B项错误;不管环境与文化间的逻辑关系如何,不同地区间文化不同是事实,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刘师培已经看到不同地区文化的多样性,故D项错误。 答案:C 5.宋朝文人认为“唐诗无避讳”,论及本朝时则说:“今之诗人,不敢尔也。”由此可见() A.唐人写诗不受礼义纲常的约束 B.政治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很大

高中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知识点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①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创始者:屈原。 (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②离骚》。 3.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③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2)代表作家: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孟浩然,“诗仙”④李白、“诗圣”⑤杜甫;中唐: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宋代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便于抒发感情。 (2)代表作家:婉约派:⑥柳永,其代表作是《雨霖铃》;著名女词人⑦李清照。豪放派:苏轼、⑧辛弃疾等。 2.元曲 (1)组成:散曲和元杂剧。 (2)代表作家:⑨关汉卿、马致远。 知识点三明清小说 1.演变过程: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搜神记》;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宋代出现话本;明清时,小说进入成熟、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⑩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课程目标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 1.形成: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新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风骚”(《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 (三)汉赋 1.汉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原因:(1)唐代国家统一,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2)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2.发展概况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题: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02

《作业推荐》02——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单选题(共90 分) 1.孔子曾言:“不学《诗》,无以言。”下列各项对《诗经》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收录自商至西周的诗歌 B.其诗感情真实“思无邪” C.以五言为主或间以杂言 D.奠定浪漫主义传统基础 【答案】B 【解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故A错误;《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故C的说法错误;它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所以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故D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的著名观点是其诗感情真实“思无邪”,故B的说法是正确的解读。 2.唐长孺先生在《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中认为,桃花源隐喻的是躲避赋役的农民在豪强率领下逃入山林脱离政府控制的情况,而“桃花源”中土地实际上被豪强占据,随其逃入的农民成为豪强的依附性人口。据此可知 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说明历史问题 B.历史研究应该得到文学作品印证 C.《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 D.《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经济的一手史料 【答案】C 【解析】 东晋时期豪强势力强大,与政府矛盾尖锐;东晋时期的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比北方更大。因此《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的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故答案为C项。A项“直接说明”说法错误,作为文学作品,可以有虚构的成分,排除;B项说法绝对,排除;《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的二手史料,排除D项。 3.宋词从开始的以从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即尤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的境地。这反映了宋词 A.文学的功能非常强大 B.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C.浓厚的儒家人文情怀 D.题材范围逐步扩大 【答案】B 【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10历史1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认识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通过初中三年和高一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4年的历史学习经验,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果一些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肯定是相当丰富的。高二学生由于经历了一年的高中学习,新鲜感有所下降,好奇心不大,处于学习的疲乏状态。因此,在课堂一方面要抓紧重点知识的学习,争取让他们在课堂上就能消化,避免繁琐复杂,内容冗长。二是要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通过语文学习有所掌握,因此可采取合作探究,文学内容进行分类,列表整理等方法,使得这部分内容比较清晰。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和历史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认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处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某一时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文学艺术一直都是令世界瞩目国人骄傲的优秀文化。它们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科技发展与文学艺术是推动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是我国古代发展轨迹的深刻展现,这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为现代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在本单元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分量很重,作用极大。这一单元分为三部分,第一课为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二课为文学,第三课为艺术。这一单元采取的是按内容分类讲述。不提文学就不完整,所以说文学这一课在这一单元是极其重要的,是整个单元完整性的组成部分。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代中国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在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不同反映。 本课教学中,教材按朝代顺序分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文学形式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下产生,有着各自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历史必修三第十一课

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1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共2课时) 课标要求: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1、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2、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板书课题)。 导入:当中国的大门开始被西方的炮舰强行打开的时候,西方产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在欧洲大地上研究调查,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文化上的优秀成果,从而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几十年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科学理论,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就是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你知道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的吗? 过渡语: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1、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出示自学指导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51-55页,思考并在课本上画出下列思考题的答案要点,5分钟后比谁的答案要点全、语言简洁、表达准确。 1、阅读书本51页,思考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 2、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 2、阅读书本51-52页,找到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有哪些著作? 3、阅读书本53-54页,在书本上找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4、阅读书本54-55页,在书本上找到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三、先学后教 (一)过渡语:自学指导明确的同学请举手。自学竞赛开始! (二)学生自学(看书,找答案)5分钟 教师在讲台上用眼睛巡视全班,督促每位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发现问题,下去指导(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三)检测(讨论,对答案) 过渡语:时间到,看完并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 (1)时代背景:20世纪前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3)国际条件: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知识点整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 2., 该著作也是探寻、 思想。 世纪、西学为用”的思想。 .在 维新变法期间,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 6.严复于1898。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9、1903年,章太炎 。 二新文化运动 1 2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4 ①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和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的公敌。 5”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族共和不相容。 6 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7,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8、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 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0) (2)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2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3、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

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4、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1 (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传社会主义思想。 5、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加试】——(c) (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 (2) 想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优质教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知识结构:

二.知识整合: 1.比较: ①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 ②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是 ③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 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④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 ⑤引发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 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科学家是。 ⑥的创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层 次和领域,特别是发现了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经典力学的建立: (1)建立的标志: (2)基本内容: (3)特点: (4)建立意义: 3.物理学在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和主要成就:

三.同步练习: 1.伽利略认为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 A.整理与推理 B.观察和实验 C.解析与探究D.推理和与论证 2.伽利略对天文学的贡献不包括 A.发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B.自制天文望远镜 C.发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的天体D.确定了匀速运动的新概念 3.牛顿力学体系不包括 A二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 B.物理学的相对论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 4.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对人类的主要理论贡献是 A.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B.发现落体定律 C.提出相对

论 D.创立量子力学 5.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 C.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D.相对论的提出6.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所以被看作绝对权威的理论,主要是由于 A.经典物理学日臻完善 B.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发现了海王星 C.人们认识的局限性 D.经典物理学可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7.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经典物理学不够完善 B.经典物理学自身的局限性 C.物理学出现一系列新发现 D.经典物理学仅能解释地球上的物理现象 8.伽利略和牛顿都强调①实验②实验与数学的结合③相对论④量子论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9.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理论内容属于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曹宝红赵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岳麓版 历史必修三 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

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 本课应理解的问题 1.古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深受社会背景和创作者生活环境的影响。 一般认为,诗歌的创作受诗人的人格、气质、心理、阅历、素养、师承等制约,但历史地看,诗歌更受社会政治、宗教、哲学、民俗等方面的影响。 古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首先源自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先秦《诗经》中的民歌到屈原的《离骚》,从形式宏伟的汉赋到选题华美的骈体诗,从精彩纷呈的唐诗到风格迥异的宋词和元曲,古代诗歌的创作无不以诗人的阅历为基础,反映了时代的历史线索和历史面貌。从不同时期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那个时代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社会的繁盛。、纷乱、衰敝、征战等,诗人所遭遇的离别、伤怀、愁闷、壮志等,都反映在他们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诗歌作品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里,诗歌的形式和内容特征经历了几个转变:原始歌谣发展为古代四言诗歌;诗歌的集体创作到个体创作;现实主义风格到浪漫主义风格;古体诗到近体诗,等等,既是诗人自身主观创造使然,更是历史现实发展所推动的结果。 2.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和哲学、宗教、绘画、音乐、舞蹈等关系密切。 中国古代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受国其他文化形式如哲学、宗教、绘画、音乐和舞蹈等的影响很大,并呈现出相互交融和整体发展的特点。古代哲学论题中诸如言意之辩(即言辞和意念的关系)、形神之关系等,.对诗歌的创作和诗歌理论影响至深。尤其在魏晋及以后,言不尽意论十分流行。受其影响,一般的诗歌都追求得其意,忘其言的境界,使得注重言外之意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无独有偶的是,古代的音乐艺术追求弦外之音,绘画艺术追求象外之趣,这与诗歌中的审美价值基本一致。所以我们从吟诵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图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也可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声音。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诗经》中的每一篇都可以合乐歌唱。诗人创作诗歌时不仅要用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去影响读者,还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扉,使诗歌产生音乐的效果。另一种对诗歌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宗教,尤其是禅。自禅宗在唐代确立后,在中国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谈禅、参禅,在诗中表现禅理、禅趣,不少禅师也以诗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禅对诗不断地渗透,或以禅入诗或以禅喻诗。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大抵禅道推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比较合理地道出了禅与诗的关系。 3.诗歌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每部诗歌作品都是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的产物,创作者面临的现实与其创作时的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出于对现实的思考和判断,诗歌往往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意识和感情世界,或流连,或眷恋,或哀婉,或豪迈。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尽量从诗人所处的角度和立场来鉴赏诗歌,然后归纳诗歌的演变线索,理解诗歌反映的历史。 4.弄清两个起源,即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诗经》和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屈原及其“楚辞”作品。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绝大部分作品表现出的是积极地面向现实、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的内容。另外需要师生注意的是,虽然到了封建社会,《诗经》中的所有作品都被说成为道德和政治目的而作的,而且把它变成一本儒家的道德教科书,但这显然是被曲解的。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共同讨论其形成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