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兰室秘藏》学术特色及书中消渴七方用药特点分析

《兰室秘藏》学术特色及书中消渴七方用药特点分析

98

2018 年第 5 卷第 52 期2018 Vol.5 No.5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兰室秘藏》学术特色及书中消渴七方用药特点分析

高允珊

(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关键词】《兰室秘藏》;消渴七方;用药特点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52.98.02

李东垣,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名杲,晚号东垣(老人),河北正定人。“补土派”代表人物。《兰室秘藏》为李杲古稀之年完成的一部著作。取《黄帝内经·素问》。“藏诸灵兰之室”之义而名之。书成后由其弟子罗天盖整理后付刊行。全书内容丰富,有内、外、妇、儿各科,以及眼、耳、鼻、口齿咽喉等专科。以内科疾病为主。

1 学术价值对后世影响

本书记载了李东垣许多医案和方药,是其临床经验的总结。书中共有280多方,其中绝大多数为自拟方。其方剂层次分明,君臣佐使,相须为用,相制为辅,井然有序,理法方药一致,有常有变,非常注意用药的加减变化。

2 学术思想

内伤脾胃论,是李杲学术思想的核心。

(1)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水谷。“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脾者阴土也,至阴之气主静而不动”。脾与胃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脾主生清,运化水谷,主五味也,脾为至阴,上升水谷之气于肺,充实皮毛,散于四脏,脾禀气于胃。

(2)脾胃为元气之本,李杲基于《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将元气与脾胃功能直接联系起来。提出“真气,又名元气,乃身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之”。“胃气者,谷气也,营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又天气、人气、地气、乃三焦之气。分而言之则异,其实一也。”

(3)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中医学吸收了这些哲学观点。气运行于人体各部分,其中有一个基本运动形式,就是升降出入。《黄帝内经?素问》指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李杲继承前人的这些观点,特别重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李杲以自然界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人体,认为“万物之中,人一也”,因此也依从气机升降和

阴阳作用的规律。而脾胃是人体精气升降运动中的关键,李杲阐述说;“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润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在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的同时,其基本形式是脾升胃降。李杲重视升发的一方面。

(4)脾胃与整体的关系,脾为气血阴阳之根蒂,脾胃充养五脏九窍,对于脾胃与血液,津液,脾胃与气血津液之病理。内伤脾胃,元气亏虚,内伤脾胃,津液输布失常。东垣认为,脾主五液,气化而生津液,依赖气以运行。脾胃气虚,则无以运化。气虚则津亏,气少则津液不行。运行阻滞,化而为湿邪。湿能助火,火旺,郁而不通,主大热,主病大旺。内伤脾胃,必致血病。李杲方中常佐当归、红花,说明在脾胃内伤状态下容易出现血瘀。

3 河间学派对东垣学说的渗透作用

河间学派强调六气皆能化火,“治病善用寒凉药,在东垣学说产生之际,火热论已盛行。虽然庸医的盲从导致寒凉之弊。东垣力图纠正,但他对火热论并未采取全面否定。他的学说中,也受火热论影响。因此李杲认为内伤脾胃化生阴火,内伤阴火为虚火;刘河间主张六气皆能化火,主要指外感实火。河间善用寒凉药,常用苦寒之品,用以降心火以滋肾水;而东垣在甘温泻火的之时,也配伍甘寒泻火之药。比如黄芩、黄连、黄柏等药。由此可见,火热论的内容也是东垣学说的一部分,而李东垣完善了火热论的内容。总之,东垣学术思想渊源来自《内经》、仲景学说,受张元素的启蒙和火热论的影响以及北宋钱乙等医家经验。正是在继承中医经典著作学术思想和前辈各家学说的基础上,李东垣创立了补土派,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4 《兰室秘藏》消渴七方用药特点分析

李东垣在其所著《兰室秘藏》消渴论中载有和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