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协议分层

网络协议分层

分层网络协议

OSI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创立的。这是一个理论模型,并无实际产品完全符合OSI模型。制订OSI模型只是为了分析网络通讯方便而引进的一套理论。也为以后制订实用协议或产品打下基础。

OSI模型共分七层:从上至下依次是

应用层指网络操作系统和具体的应用程序,对应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应用软件

表示层数据语法的转换、数据的传送等

会话层建立起两端之间的会话关系,并负责数据的传送

传输层负责错误的检查与修复,以确保传送的质量,是TCP工作的地方。(报文)网络层提供了编址方案,IP协议工作的地方(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将由物理层传来的未经处理的位数据包装成数据帧

物理层对应网线、网卡、接口等物理设备(位)

第七层-应用层

功能:指网络操作系统和具体的应用程序,对应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应用软件

1、术语“应用层”并不是指运行在网络上的某个特别应用程序,而是提供了一组方便程序开发者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使用网络功能的服务。

2、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传输(FTP)、文件管理以及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SMTP)等。

第六层-表示层

功能:内码转换、压缩与解压缩、加密与解密,充当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角色。

1、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例如,IBM主机使用EBCDIC编码,而大部分PC机使用的是ASCII码。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会话层来完成这种转换

2、表示层协议还对图片和文件格式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

3、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如系统口令的处理。如果在Internet 上查询你银行账户,使用的即是一种安全连接。

第五层-会话层

功能: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

1、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例:使用全双工模式或半双工模式,如何发起传输,如何结束传输,如何设定传输参数

2、会话层通过决定节点通信的优先级和通信时间的长短来设置通信期限。

第四层-传输层

功能:编定序号、控制数据流量、查错与错误处理,确保数据可靠、顺序、无错地从A点到传输到B点

1、因为如果没有传输层,数据将不能被接受方验证或解释,所以,传输层常被认为是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

2、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

3、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的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并编号。例如:以太网无法接收大于1 5 0 0 字节的数据包。发送方节点的传输层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片,同时对每一数据片安排一序列号,以便数据到达接收方节点的传输层时,能以正确的顺序重组。该过程即被称为排序。

4、在网络中,传输层发送一个A C K (应答)信号以通知发送方数据已被正确接收。如果数据有错或者数据在一给定时间段未被应答,传输层将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

NOTE: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TCP/IP协议套中的T C 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另一项传输层服务是IPX/SPX 协议集的S P X(Serial package Exchange 序列包交换)

第三层-网络层

功能:定址、选择传送路径

1、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的最佳路径。

2、在网络中,“路由”是基于编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达性来指引数据的发送。

3、网络层协议还能补偿数据发送、传输以及接收的设备能力的不平衡性。为完成这一任务,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和重组。

4、分段和重组是指当数据从一个能处理较大数据单元的网络段传送到仅能处理较小

数据单元的网络段时,网络层减小数据单元的大小的过程。重组是重构被分段的数据单元。

Note 1、网络层的分段是指数据帧大小的减小,而网络分段是指一个网络分割成更小的逻辑片段或物理片段。

Note 2、路由器:由于网络层处理路由,而路由器因为连接网络各段,并智能指导数据传送,所以属于网络层。

Note 3、TCP/IP协议中IP属于网络层;IPX/SPX协议中IPX也属于网络层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功能:同步、查错、制定MAC方法

1、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

2、帧(Frame)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未加工)数据,或称“有效荷载”,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

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3、通常,发送方的数据链路层将等待来自接收方对数据已正确接收的应答信号。

4、数据链路层控制信息流量,以允许网络接口卡正确处理数据。

5、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

Note:有一些连接设备,如网桥或交换机,由于它们要对帧解码并使用帧信息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方,所以它们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

第一层-物理层

功能:传输信息的介质规格、将数据以实体呈现并传输的规格、接头规格

1、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网卡等。

2、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3、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

例: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网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连网的基础。换言之,你提供了一个物理层。

OSI模型7层的运作方式

数据由传送端的最上层(通常是指应用程序)产生,由上层往下层传送。每经过一层,都会在前端增加一些该层专用的信息,这些信息称为“报头”,然后才传给下一层,我们不妨将“加上报头”想象为“套上一层信封”。因此到了最底层时,原本的数据已经套上了7层信封。而后通过网络线、电话线、光缆等媒介,传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会从最底层向上层传送,每经过一层就拆掉一层信封(亦即去除该层所识别的报头),直到了最上层,数据便恢复成当初从传送端最上层产生时的原貌。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功能:同步、查错、制定MAC方法

1、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

2、帧(Frame)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未加工)数据,或称“有效荷载”,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3、通常,发送方的数据链路层将等待来自接收方对数据已正确接收的应答信号。

4、数据链路层控制信息流量,以允许网络接口卡正确处理数据。

5、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

Note:有一些连接设备,如网桥或交换机,由于它们要对帧解码并使用帧信息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方,所以它们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

第一层-物理层

功能:传输信息的介质规格、将数据以实体呈现并传输的规格、接头规格

1、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网卡等。

2、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3、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

例: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网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连网的基础。换言之,你提供了一个物理层。

OSI模型7层的运作方式

数据由传送端的最上层(通常是指应用程序)产生,由上层往下层传送。每经过一层,都会在前端增加一些该层专用的信息,这些信息称为“报头”,然后才传给下一层,我们不妨

将“加上报头”想象为“套上一层信封”。因此到了最底层时,原本的数据已经套上了7层信封。而后通过网络线、电话线、光缆等媒介,传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会从最底层向上层传送,每经过一层就拆掉一层信封(亦即去除该层所识别的报头),直到了最上层,数据便恢复成当初从传送端最上层产生时的原貌。

用于记忆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正确顺序的普通方法是无数网络通过传输语音信号来表示它的应用之一。

网络协议总结版

文章来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410644458.html,/blog/static/8312073620089634134536/ 这个小结,很难写啊~~~网络的东西太多了~~主要是细节很多~~而且,协议也很多,感觉也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些细节~~似乎找不到重点~~~也没好的办法 ~~~copy了一大堆资料,整理了几个问题~~~~希望可以勾勒出网络的框架~~有的是概要性质的,也有些是细节方面的,选择性的瞄一眼吧~~~貌似有的写的挺详细,有的就很简略~~~最后一看,有点像大杂烩了,嘿嘿嘿,能看完算你狠(LF)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 TCP/IP(*) ●CSMA/CD ●网桥 ●交换机 ●RIP 与 OSPF(*) ●集线器与交换器比较 ●虚拟局域网VLAN ●什么是三层交换 ●二层交换、三层交换、路由的比较 ●交换机与路由器比较(*) ●IP分片控制 ●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TCP拥塞控制 ●CS模型与SOCKET编程(*) 其他还有一些很小很小的问题,放到最后了,包括协议三个要素,协议分层优点,NAT,ICMP等等 我觉得网络的重点仍然是对网络的整体性概念,如果不是专门进行协议开发的话,一般不会深入到协议的细节。仍然有重点。协议的重点是TCP和IP,然后概要性需要了解的是UDP,ICMP,ARP,RIP,OSPF等等,其他像NAT、CIDR、DNS、HTTP、FTP、SNMP等有个简单的了解可能更好。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TCP/IP OSI每层功能及特点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在其上串行传送比特流,即所传送数据的单位是比特。此外,该层中还具有确定连接设备的电气特性和物理特性等功能。物理层的作用:尽可能地屏蔽掉各种媒体的差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网络节点间的线路上通过检测、流量控制和重发等手段,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为做到这一点,在每一帧中必须同时带有同步、地址、差错控制及流量控制等控制信息。 网络层为了将数据分组从源(源端系统)送到目的地(目标端系统),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使源的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信息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地,并交付给相应的传输层,即完成网络的寻址功能。 传输层传输层是高低层之间衔接的接口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当报文较长时将它分割成若干分组,然后交给网络层进行传输。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中的最关键一层,该层以上各层将不再管理信息传输问题。 会话层该层对传输的报文提供同步管理服务。在两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交互。例如,确定是双工还是半双工工作。 表示层该层的主要任务是把所传送的数据的抽象语法变换为传送语法,即把不同计算机内部的不同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的标准表示形式。此外,对传送的数据加密(或解密)、正文压缩(或还原)也是表示层的任务。 应用层该层直接面向用户,是OSI中的最高层。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应用的接口,即提供不同计算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与管理,电子邮件的内容处理,不同计算机通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功能等。 TCP/IP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协议的最低一层,包括有多种逻辑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协议。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或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出IP数据报并转交给网际层。 网际网层(IP层)该层包括以下协议:IP(网际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该层负责相同或不同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处理数据报和路由。在IP层中,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RARP协议用于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ICMP协议用于报告差错和传送控制信息。IP 协议在TCP/IP协议组中处于核心地位。 传输层该层提供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两个协议,它们都建立在IP协议的基础上,其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传输层提供端到端,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

计算机网络 TCP IP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

计算机网络 TCP/IP 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 TCP/IP 参考模型,如同OSI 参考模型,也是一种分层体系结构。它分为四层,由下至上,依次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虽说TCP/IP 参考模型与OSI 参考模型一样采用层次结构概念,并对传输层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两者则层划分与使用上由很大的区别。如图2-8所示,显示了TCP/IP 参考模型与OSI 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TCP/IP 参考模型OSI 参考模型 图2-8 TCP/IP 参考模型与OSI 参考模型对应关系 1.网络接口层 这是TCP/IP 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包括了能使用TCP/IP 与物理网络进行通信的协议,且对应着OSI 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它主要负责接收从互联网层传来的IP 数据报,并将IP 数据报通过底层物理网络发送出去,或者从底层物理网络上接收物理信号转换成数据帧,抽出IP 数据报,交给互联网层。 2.互联网层(IP 层) 互联网层的主要处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将分组封装到IP 数据报中,填入数据报头,选择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送至相应的网络接口来传送。 ● 处理接收数据报:接收到数据报,首先检测其正确性,然后决定是由本地接收该数据报还是转发至相应的网络接口。 ● 处理路径、流量控制、拥塞等问题,并且提供相应的差错报告。 3.传输层(TCP 层) TCP/IP 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作用与OSI 参考模型的作用类似,即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两个实体之间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传输层管理信息流,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以确保数据无差错地按序到达目的节点。 4.应用层 提 示 在TCP/IP 参考模型中,最低层名称有很多,如链路层、网络访问层、主机—主机层、主机—网络层等。

网络协议分层知识集锦:七层、四层、五层

一、概述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概念清楚,理论比较完整,但既复杂又不用。 TCP/IP 四层体系结构:简单,易于使用。 五层原理体系结构: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为了学术学习。 二、详述 网络协议设计者不应当设计一个单一、巨大的协议来为所有形式的通信规定完整的细节,而应把通信问题划分成多个小问题,然后为每一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这样做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时限和测试比较容易。协议划分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确保目标系统有效且效率高。为了提高效率,每个协议只应该注意没有被其他协议处理过的那部分通信问题;为了主协议的实现更加有效,协议之间应该能够共享特定的数据结构;同时这些协议的组合应该能处理所有可能的硬件错误以及其它异常情况。为了保证这些协议工作的协同性,应当将协议设计和开发成完整的、协作的协议系列(即协议族),而不是孤立地开发每个协议。 在网络历史的早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共同出版了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一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

网络过程包括从应用请求(在协议栈的顶部)到网络介质(底部),OSI参考模型把功能分成七个分立的层次。图1表示了OSI分层模型。 图1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模型的七层分别进行以下的操作: 第一层物理层 第一层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它信号用于网上传输。它由计算机和网络介质之间的实际界面组成,可定义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数据传输用的连接器。如最常用的RS-232规范、10BASE-T的曼彻斯特编码以及RJ-45就属于第一层。所有比物理层高的层都通过事先定义好的接口而与它通话。如以太网的附属单元接口(AUI),一个DB-15连接器可被用来连接层一和层二。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不同的网络和协议特征,其中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物理编址(相对应的是网络编址)定义了设备在数据链路层的编址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定义了设备的物理连接方式,如总线拓扑结构和环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向发生传输错误的上层协议告警;数据帧序列重新整理并传输除序列以外的帧;流控可能延缓数据的传输,以使接收设备不会因为在某一时刻接收到超过其处理能力的信息流而崩溃。数据链路层实际上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介质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al Link

计算机网络应用 X.25协议分层结构

计算机网络应用X.25协议分层结构 X.25协议并没有定义路由选择算法,这属于分组交换网网络内部的控制功能,由各个厂家来决定。与TCP/IP协议一样,它也具有分层结构,如图3-34所示。其各层在功能上相互独立,与OSI参考模型一样,对等层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对等层之间的规程实现。 DTE DCE 图3-34 X.25协议分层结构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用以描述物理环境接口,即在X.25通信网络中,它定义了DTE和DCE之间的电器接口,以及建立物理信道传输信息的过程。在物理层包括以下协议类型: ●X.21协议 X.21协议定义了一种接口,且该接口运行于8个交换电路上,常见的RS-232-C就属于X.21协议接口。 ●X.21bis协议X.21bis协议定义了一种模拟接口,正式它允许模拟电路访问数字电 路交换网络。 ●V.24协议V.24协议实现了DTE能够在租用的模拟电路上运行,最终以连接到包交 换结点或集中器。 X.25协议的物理层能够提供的功能包括:在DTE和DCE接口处提供数据传输;在设备之间提供控制信号;提供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数据流和规定比特速率;特工机械的连接器。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DTE和DCE之间的可靠的数据传输,它定义了像帧那样的数据传输。在该层又包括了LAPB、链路访问协议(LAP)、LAPD和逻辑链路控制协议(LLC)四种协议。 ●LAPB LAPB(Link Access Procedure Balanced)源于HDLC,使用较为普遍。它具有HDLC协议的所有特征,其主要作用是能够形成逻辑的链路连接。 ●链路访问协议(LAP) 链路访问协议(Link Access Protocol,LAP)是LAPB协议的前身,目前几乎已经不再使用。 ●LAPD LAPD(Link Access Protocol Channel D,ISDN D信道链路访问协议)源于LAPB,用于ISDN,在D信道上完成DTE,特别是DTE和ISDN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LLC)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结构

第2章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结构 本章复习时应以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结构的概念为线索,结合TCP/IP体系结构, 掌握各个层次的有关概念及其功能,以及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构造出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架构来。 一、掌握数字信道中速率的概念 速率(比特率):每秒可以传输的比特数就是信道传输的速率。单位:bps 二、掌握网络协议的概念 让通信硬件按照所规定的控制规则去运行,这些规则我们就称之为协议(Protocol)。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是多个协议相互配合作用的综合结果,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协议合在一起被叫做"协议栈"(Protocol Stack,又称Protocol Suits)。 三、了解同等层协议 只有在同等层次上的协议实体之间才可以互相联络,这就是同等层协议的概念。 四、掌握主/从的概念 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凡是可以主动发出通信请求的一方,就称之为主机;而在通信过程中从来就不能主动发出请求信息,只能被动地"聆听"并执行主机发来的指令的计算机就称之为从机。 五、掌握服务的概念 服务是指在网络的低层模块向高层提供功能性的支持,高层利用底层的"服务"来开展工作。 六、单工通信和双工通信的概念 1.单工通信 2.双工通信 3.半双工通信 七、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1.结合上图,掌握横向规程控制信息流和纵向数据流的概念。 2. TCP/IP网络模型的概念,每层的名称、每层传输的信息格式(比特流、帧、包(报文分组)、报文)。 3.层间服务的模型,主要了解的概念: ?网络的每个层次都要运行与该层次功能相适应的软件或硬件,这个硬件或者软件的运行活动称之为该层次的"实体"。每一个实体都要向它的上一层提供支撑功能,提 供支撑服务的方式是通过一个称为"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简称SAP)的接口来提供的。 ?SAP实际上是一个确定的数据结构,它定义了两个功能层次之间的交互所需要的所有内容,两个相邻层之间的一切与"服务控制"相关的参数都通过这个地方来交换。 具体传输的大块网络信息均通过双方约定的"缓冲储存区"进行传递。 ?在实施通信时,相互通信的计算机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都可以借助层间服务来反映,每一层功能层都利用它的紧邻的下一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本层次的功能。它可以认 为只是它的下一层在为它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可以对下一层以下的各个层次的工作 不加领会。 八、物理层 1.掌握物理层的主要作用:即是承担各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的实际传递,当在传送信息时,要解决怎样把从相邻一层交下来的要向外发送的信息,用适合所选用的该种传输媒?quot;物理"特性的方式,传递到该媒体上进行传输。或者反过来,实现从该种"物理传输媒体"上把信号取下来,转变为适合计算机内部运用的代码。 2.了解几种常用的物理传输媒体的特点 包括:光纤(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50欧姆阻抗)、无线方式(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 构与协议 1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划课时】 4课时(教材第二、三章) 2.1网络通信协议 2.1.1 协议(protocol) 教材P29 网络传送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可靠地交换数据,许多工作要协调(如发送信号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调与出错处理,信号编码与电平参数,传输速度匹配等)。 假定一个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正向另一个与网络相连的设备发送数据,由于各个厂家有其各自的实现方法,这些设备可能不完全兼容,它们相互之间不可能识别和通信。解决方法之一是在同一个网络中全部使用某一厂家的专有技术和设备,在网络互连的今天已不可行。另一种方法就是制定一套实现互连的规范(标准),即所谓”协议”。该标准允许每个厂家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互连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当按同一协议制造的设备连入同一网络时,它们完全兼容,仿佛是由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样。 【协议】网络上不同计算机之间为了协调互相通信而使用的技术规范,即通信技术标准(也是软硬件厂商开发网络产品的标准) 协议由语义、语法和时序三部分组成。语义规定通信双方彼此”讲什么”(含义),语法规定”如何讲”(格式),时序关系则规定了信息交流的次序(顺序)。 P29

实际上,生活中任何由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一起完成的事件,都必须有”协议”(例:讲话/赛跑) 廖鸿鹏:”当一个中国人碰上一个日本人 时,如果中国人说她的中文,日本人说她的日文,那么恐怕两个人就是 讲到天黑,都不会有什么结果……网络上各节点之间若需要传送数据 时,也要有一个共通的语言,这就是通信协议”。 理论上只要有一套协议即可,但由于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加上历史的原因(70年代各大计算机公司在网络领域”诸侯割据”,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络通信协议,既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亦造成协议品种杂多的局面),因此当前一套统一可用的网络协议。 正如理论上人类只要一种语言就能够相互沟通,但实际上却有许许多多的语言存在一样。 学习网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了解各种常见的通信协议。对于网络开发/集成工程师,则需要深入理解甚至精通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协议。 用于普通网络用户,则只需知道访问网络资源你的系统或机器上需要配备何种协议,而无须知道这些协议的具体含义。 封闭的协议——协议内容(规范)不对公众公布 开放的协议——协议内容对公众公布 NT4.0可同时具有5种协议,犹如一个懂最常见的五国语言的人,在世界各地旅行,便畅行无阻。 NT Server 4.0提供的五种协议

网络协议基础知识

网络协议基础知识 网络协议 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 想,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 :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 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3、能描述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一、计算机网络协议定义: 网络协议是网络设备之间进行互相通信的语言和规范。常用的网络协议有:IPX、TCP/IP、NetBEUI。TCP/IP是Internet使用的协议。 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规则。 每个网络中至少要选择一种网络协议。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络的 规模、网络的兼容性和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常接触的局域网中,一般使用NETBEUT、IP/SPX和TCP/IP三种协议。

OSI模型,即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是国际标准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很复杂的信息系统。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可以采用一种分 层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如寄信的过程,整个过程如下: 寄信过程虽然复杂,但人们采用分层分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下一层次为上一层提供 服务,对等层完成对应功能。 为了解决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层次模型),将通信所必需的功能分为七个层次,如下图:

1、分层中的每一模块便于研发,更易于理解。 2、网络部件能够标准化。 3、允许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4、各层功能相对独立,易于维护。 5、各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接口,同时也为它的上层提供接口。 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 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数据包 (datagram)。TCP协议负责把数据分成若干个数 据包,并给每个数据包加上包头;IP协议在每个包头上再加上接收端主机地址,这样数据 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如果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数据失真等情况,TCP 协议会自动要求数据重新传输,并重新组包。总之,IP协议保证数据的传输,TCP 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计算机网络 体系层次结构的划分

计算机网络体系层次结构的划分 刷钻代码https://www.wendangku.net/doc/8410644458.html,/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独立的计算机通过已有通信系统连接形成的,其功能是实现计算机的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因此,计算机网络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异地独立工作的计算机之间如何实现正确、可靠的通信,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模型正是为解决计算机网络的这一关键问题而设计的。 分层的原则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思想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功能分工的原则:即每一层的划分都应有它自己明确的与其他层不同的基本功能。 2.隔离稳定的原则:即层与层的结构要相对独立和相互隔离,从而使某一层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对其他层的影响小,各层的功能、结构相对稳定。 3.分支扩张的原则:即公共部分与可分支部分划分在不同层,这样有利于分支部分的灵活扩充和公共部分的相对稳定,减少结构上的重复。 4.方便实现的原则:即方便标准化的技术实现。 层次的划分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的互连,它的基本功能是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根据网络系统不同的拓扑结构可归纳为两种基本方式:第一种为相邻结点之间通过直达通路的通信,称为点到点通信;第二种为不相邻结点之间通过中间结点链接起来形成间接可达通路的通信,称为端到端通信。很显然,点到点通信是

端到端通信的基础,端到端通信是点到点通信的延伸。 点到点通信时,在两台计算机上必须要有相应的通信软件。这种通信软件除了与各自操作管理系统接口外,还应有两个接口界面:一个向上,也就是向用户应用的界面;一个向下,也就是向通信的界面。这样通信软件的设计就自然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形成用户服务层US和通信服务层CS两个基本层次体系。 端到端通信链路是把若干点到点的通信线路通过中间结点链接起来而形成的,因此,要实现端到端的通信,除了要依靠各自相邻结点间点到点通信联接的正确可靠外,还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在中间结点上要具有路由转接功能,即源结点的报文可通过中间结点的路由转发,形成一条到达目标结点的端到端的链路;第二,在端结点上要具有启动、建立和维护这条端到端链路的功能。启动和建立链路是指发送端结点与接收端结点在正式通信前双方进行的通信,以建立端到端链路的过程。维护链路是指在端到端链路通信过程中对差错或流量控制等问题的处理。 因此在网络端到端通信的环境中,需要在通信服务层与应用服务层之间增加一个新的层次来专门处理网络端到端的正确可靠的通信问题,称为网络服务层NS。 对于通信服务层,它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相邻计算机结点之间的点到点通信,它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第一步,发送端把帧大小的数据块从内存发送到网卡上去;第二步,由网卡将数据以位串形式发送到物理通信线路上去。在接收端执行相反的过程。对应这两步不同的操作过程,通信服务层进一步划分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对于网络服务层,它的功能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维护和管理端到端链路的功能;二是进行路由选择的功能。端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划课时】4课时(教材第二、三章 2.1网络通信协议 2.1.1 协议(protocol教材P29 网络传送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可靠地交换数据,许多工作要协调(如发送信号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调与出错处理,信号编码与电平参数,传输速度匹配等。 假定一个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正向另一个与网络相连的设备发送数据,由于各个厂家有其各自的实现方法,这些设备可能不完全兼容,它们相互之间不可能识别和通信。解决方法之一是在同一个网络中全部使用某一厂家的专有技术和设备,在网络互连的今天已不可行。另一种方法就是制定一套实现互连的规范(标准,即所谓“协议”。该标准允许每个厂家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互连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当按同一协议制造的设备连入同一网络时,它们完全兼容,仿佛是由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样。 【协议】网络上不同计算机之间为了协调互相通信而使用的技术规范,即通信技术标准(也是软硬件厂商开发网络产品的标准 协议由语义、语法和时序三部分组成。语义规定通信双方彼此“讲什么”(含义,语法规定“如何讲”(格式,时序关系则规定了信息交流的次序(顺序。P29 实际上,生活中任何由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一起完成的事件,都必须有“协议”(例:讲话/赛跑廖鸿鹏《NT Server 4.0建站指南》:“当一个中国人碰上一个日本人时,如果中国人说他的中文,日本人说他的日文,那么恐怕两个人就是讲到天黑,都不会有什么结果……网络上各节点之间 若需要传送数据时,也要有一个共通的语言,这就是通信协议”。

理论上只要有一套协议即可,但由于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加上历史的原因(7 0年代各大计算机公司在网络领域“诸侯割据”,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络通信协议,既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亦造成协议品种杂多的局面,所以目前一套统一可用的网络协议。 正如理论上人类只要一种语言就可以相互沟通,但实际上却有许许多多的语言存在一样。 学习网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了解各种常用的通信协议。对于网络开发/集成工程师,则需要深入理解甚至精通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协议。 用于普通网络用户,则只需知道访问网络资源你的系统或机器上需要配备何种协议,而无须知道这些协议的具体含义。 封闭的协议——协议内容(规范不对公众公布 开放的协议——协议内容对公众公布 NT4.0可同时具有5种协议,犹如一个懂最常用的五国语言的人,在世界各地旅行,便畅行无阻。 2.1.2 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 有三个最具影响力的团体为网络通信制定了各自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第三章 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答: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具有以下好处: (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2)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只要这层提供的接口保持不变,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屋。(3)整个系统被分解为若干个品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复杂系统的实现和维护容易控制。(4)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说明,这样做有利于实现标准化。 3. 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答: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1) 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屮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当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报文);报文传送到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网络层的数据服务申i元(分组);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后构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顿数据链路层的巾贞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当比特流到达目的结点时,再从物理层开始逐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发送给目的结点的应用进程。 4.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5. 1.OSI环境中数据发送过程 1)应用层 当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应用层报头,组成应用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表示层。 2)表示层 表示层接收到应用层数据单元后,加上表示层报头组成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表示层按照协议要求对数据进行格式变换和加密处理。 3)会话层 会话层接收到表示层数据单元后,加上会话层报头组成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传输层。会话层报头用来协调通信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4)传输层

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 协议设计 系统工程原理已应用于创建一组通用网络协议设计原理。复杂协议的设计通常涉及分解为更简单的协作协议。这样的一组协作协议有时在概念框架内称为协议族或协议套件。 通讯系统同时运行。并发编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软件的同步,用于按正确的顺序接收和发送通信消息。传统上,并发编程一直是操作系统理论课本中的主题。 形式验证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并发程序因它们所包含的隐藏的和复杂的错误而臭名昭著。研究并发和通信的数学方法称为通信顺序过程。 也可以使用有限状态机在电信或电子设备中以硬件的形式用作数字电子系统中的设计工具。 计算机通信与编程之间的许多类比。类似地,协议的传输机制可与中央处理单元相提并论。该框架引入了规则,这些规则允许程序员彼此独立地设计协作协议。

分层 在现代协议设计中,将协议分层以形成协议栈。分层是一种设计原则,它将协议设计任务划分为较小的步骤,每个步骤完成一个特定的部分,仅以少量明确定义的方式与协议的其他部分进行交互。 分层使协议的各个部分得以设计和测试,而无需案例的组合爆炸,使每个设计都相对简单。Internet上使用的通信协议旨在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运行。 Internet协议旨在简化和模块化,并适合Internet协议套件中定义的功能层的粗略层次结构。前两个合作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和Internet协议,是将原始的传输控制程序(单片通信协议)分解为该分层通信套件的结果。

在OSI模型是基于对网络,早在互联网作为与协议交互和严谨的层次感更严格的规则,一般通信的参考模型的经验国际上开发的。通常,应用程序软件构建在强大的数据传输层上。 这个传输层的基础是数据报传递和路由机制,该机制通常在Internet 中是无连接的。跨网络的数据包中继发生在仅涉及网络链接技术的另一层上,该技术通常特定于某些物理层技术,例如以太网。分层提供了在需要时交换技术的机会,例如,协议通常以隧道的形式堆叠在一起,以适应不同网络的连接。例如,可以在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上通过隧道建立。 协议分层协议 分层构成协议设计的基础。它允许将单个复杂协议分解为更简单的协作协议。每个协议层解决一类独特的通信问题。这些图层共同构成一个分层方案或模型。计算处理算法和数据;通信涉及协议和消息。 因此,数据流程图的类似物是某种消息流程图。为了可视化协议分层和协议套件,图3中显示了两个系统A和B之间以及之间的消息流图。两个系统A和B都使用相同的协议套件。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结构

第1章计算机网络导论 一、掌握摩尔定律p3 二、了解IDC、ASP p7 三、网络的拓扑结构p10 图1-2 四、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p12 通信子网、网络高层、网上应用 五、了解电路交换与包交换p14 自测题 第2章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结构 本章复习时应以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结构的概念为线索,结合TCP/IP体系结构, 掌握各个层次的有关概念及其功能,以及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构造出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架构来。 一、掌握数字信道中速率的概念 速率(比特率):每秒可以传输的比特数就是信道传输的速率。单位:bps 二、掌握网络协议的概念 让通信硬件按照所规定的控制规则去运行,这些规则我们就称之为协议(Protocol)。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是多个协议相互配合作用的综合结果,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协议合在一起被叫做"协议栈"(Protocol Stack,又称Protocol Suits)。 三、掌握层次化模型及同等层协议 应用层Array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ISO/OSI的七层结构 只有在同等层次上的协议实体之间才可以互相联络,这就是同等层协议的概念。 四、掌握主/从的概念 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凡是可以主动发出通信请求的一方,就称之为主机;而在通信过程中从来就不能主动发出请求信息,只能被动地"聆听"并执行主机发来的指令的计算机就称之为从机。 五、掌握服务的概念 服务是指在网络的低层模块向高层提供功能性的支持,高层利用底层的"服务"来开展工作。

六、单工通信和双工通信的概念p21 1.单工通信 2.双工通信 3.半双工通信 七、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1.结合上图,掌握横向规程控制信息流和纵向数据流的概念。 2.TCP/IP网络模型的概念,每层的名称、每层传输的信息格式(比特流、帧、包(报文分组)、报文)。 3.层间服务的模型,主要了解的概念: ?网络的每个层次都要运行与该层次功能相适应的软件或硬件,这个硬件或者软件的运行活动称之为该层次的"实体"。每一个实体都要向它的上一层提供支撑功能,提供支撑服务的方式是通过一个称为"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简称SAP)的接口来提供的。 ?SAP实际上是一个确定的数据结构,它定义了两个功能层次之间的交互所需要的所有内容,两个相邻层之间的一切与"服务控制"相关的参数都通过这个地方来交换。具体传输的大块网络信息均通过双方约定的"缓冲储存区"进行传递。 ?在实施通信时,相互通信的计算机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都可以借助层间服务来反映,每一层功能层都利用它的紧邻的下一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本层次的功能。它可以认为只是它的下一层在为它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可以对下一层以下的各个层次的工作不加领会。 八、物理层

协议分层流程图

基本流程图一 具体内容: 1:动画一开始要介绍网络协议及分层的基

本原理、内容和功能。再一一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出来。 2:七层分别怎样出来的问题: 可以分别弹跳出来或者是由卡通人物将他们一个一个的牵带出来。(可以自己想象) 2:全程配带欢快点的音乐。 3:整个画面可以花俏点。(个人观点) 4:当然整个过程要用卡哇伊一点的声音(或者模拟蜡笔小新的声音)来配音,这样 可以提高同学上课的兴趣同时加强记忆其中一些知识点: 1协议 是一个规则或一组规则和标准。它用来帮助实体之间、网络之间互相理解和正确进行通信。网络协议是网络中所有计算机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它是计算机相互通信的保证。 协议组由具有分层功能的不同协议构成的一组相关协议。 协议可以定义为在两个实体间控制数据交换规则的集合。 2协议关键要素:语法、语义、时序 l语法:定义所有信号的电频和发送数据格式; l语义:含有使实体协调配合和数据管理所需的信息结构,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动作需要做出的响应 l时序:包含速率匹配和对接受数据的正确排序。

3层次 层次是人们对复杂问题的处理方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为容易处理的小问题,是一种模块化的方法,降低处理复杂问题的难度4网络标准化组织 与这种体系结构密切相关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是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在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研究和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国际电信联合会(ITU,原名为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X系列和V 系列建议书、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 IEEE802 LAN协议标准以及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的RS系列标准等都是著名的国际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为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 OSI模型的划分原则 OSI标准于1983年颁布,旨在促进所有计算机网络都具备互联能力,并最终开发成为全球性的网络结构。其划分原则如下: l网络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l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l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l每层可以使用下层为其提供服务,并为其上层提供服务 l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来实现同层之间的通信 l层次的划分应当从逻辑上将功能分组,层次应该足够地多,应使每

网络协议分层的好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各层的定义

网络协议分层的好处 1)减少以后继续增加功能的成本,减少了耦合度,让功能的细化更 加易于实现。 2)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 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此外,对某一层提供的服务还可进行修改。当某层提供的服务不再需要时,甚至可以将这层取消,更容易管理。 3)各层之间是独立的:.在各层间标准化接口,允许不同的产品只提 供各层功能的一部分某一层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由于每一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因而可将一个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容易处理的更小一些的问题。这样,整个问题的复杂度就下降了。 4)易于实现和维护:这种结构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 系统变得易于处理,因为整个的系统已经被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减少复杂性,允许更容易编程改变或快速评估,产品开发的数度更快。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因为每一层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务都已有 了精确的说明,.较低的层为较高的层提供服务。 6)人们可以很容易的讨论和学习协议的规范细节。 7)层间的标准接口方便了工程模块化。 8)创建了一个更好的互连环境。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各层的定义1)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该层是网 络通信的数据传输介质,由连接不同结点的电缆与设备共同构成。 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处理数据传输并监控数据出错率,以便数据流的透明传输。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2层。 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3)网络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3层。主要功能 是: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 4)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4层。主要功能 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此,它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5)会话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5层。主要功能是: 负责维扩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

6.1数据通信协议与分层

6.1数据通信协议与分层 一、通信协议的概念及OSI参考模型

(一)、概念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各种类型的终端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通信协议 ◆在数据通信中把通信的发送和接收之间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定、约定和规 程统称为通信协议。

(二)、作用 ?通信协议的功能 ◆分段和重组、封装和拆装、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寻址、排 序、复用以及附加服务等。

(三)、通信协议的组成要素 ?通信协议的组成要素 ◆语法:语法确定协议元素的格式,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和信号等级。 ◆语义:语义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和内容,包括数据的内容和含义以及用 于协调的控制信息和差错控制。 ◆同步:同步确定通信过程中通信状态的变换,包括速率匹配和排序。

?分层通信 ◆把实现通信的网络在功能上视为若干相邻的层组成,各层功能明确。◆建立在较低层的基础上,利用较低层的 服务,同时为较高层服务。 ◆把复杂的协议分解为一些简单协议,再 组合成总的协议。 ?分层通信原则:功能明确、层与层传递信息量少、数量适中。 第1层 第2层第n 层 … 第1层 第2层第n 层 … 系统A 系统B 网络 第2层协议 接口 第n 层协议 (四)、协议分层

(四)、协议分层 ?系统:一个能够执行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送的独立单元。 ?实体:每一层都执行一定的功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称之为实体。?接口:相邻层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一组规则(软件/硬件)。 ?服务:下一层以及以下各层通过接口提供给上层的一种能力。 ?应用进程:系统为某一具体应用而执行信息处理功能的一个元素。

1.4网络协议

1.4网络协议 一、教材分析 网络的组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网络协议软件的选择和安装。在计算机网络的组建过程中,除了规划与设计硬件选型配置外,还要考虑采用哪种网络协议软件进行通信。因此,本节内容是从设计阶段向组网实施阶段过渡的内容。采用不同协议的网络属于异构网络,这些网络之间彼此是不能够通信的。因此,要求学生理解正确选择网络协议的重要性。 从内容上看,这部分教学内容说教式的多、理论方面的也多,从教学目标上看了解的也多。因此,对本节的学习,会以讲授为主,在技术方面注意进行淡化,着重强调对技术的思想方法的理解。特别是对于OSI分层模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分层、分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 二、学情分析 尽管在高一阶段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有了一些基础。但本学期的《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对于刚升上高二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些偏难。而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则会觉得难度更甚。对他们来说,“网络”指的就是因特网,可以上网查资料、聊QQ、听歌、购物……。网络协议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什么是OSI模型?为什么要装TCP/IP协议?他们是一点也不了解的。基于此,在本节的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从身边的事例入手,结合简单易懂的语言去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专业名词概念和技术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理解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3、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体验,了解网络协议的安装方法;通过对TCP/IP协议的“取消”、“勾选”操作,体会网络协议与因特网接入的关系; 2.采用类比法,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协议及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3.通过对上课机房的观察,了解三种常用的局域网协议的应用场合。 4.通过生活中的形象事例结合图示法、动画演示,理解OSI模型的分层思想。 5.通过图例、Flash动画,对比OSI模型,理解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与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TCP/IP协议在计算机网络配置中的重要性;形成网络协议工作原理粗略的框架; 2、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同其他人一起完成复杂问题的讨论研究; 3、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4、能将分层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理解网络协议概念; ②描述OSI分层模型的思想; ③描述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与思想。 2.难点: ①OSI分层模型的思想。“为什么分层”、“分层设计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分层设计的思想方法; ②TCP/IP协议与OSI体系结构分层情况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一)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叙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本课程包括四个部分: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规划管理和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数据通信技术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是本课程的核心部分,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是本课程向网络应用方面的延伸,使本课程与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的结合更加直观。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 有助于理解相关的较抽象的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并为具有计算机组网全过程所需基本技能打下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系统掌握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概念和指标,如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检测和控制技术等。 2理解数据通信规程(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各标准化组织的沿革和工作范围, 掌握若干重要数据通信规程的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理解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理论基础及应用的基本方法。 4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具有前瞻性。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操作系 统(NOS)是管理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一种系统软件,是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扩充,也包含了网络设备的驱动程序,因此需要了解计算机原理和操作系统。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概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二) 1 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三) 1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第2章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难点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 (二)课程内容 1 2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