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临时政府研究述评——纪念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临时政府研究述评——纪念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临时政府研究述评——纪念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临时政府研究述评——纪念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临时政府研究述评

——纪念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

摘要:近三十余年来,学界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具体而言,主要关注的问题如下:其一,南京临时政府的自身问题;其二,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问题;其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问题。此外,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民族问题、教育问题、文书问题等亦有所涉足。至于不足之处,主要为研究范式的制约,研究思维的狭隘。

摘要: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给予清政府致命一击,与此同时,南京临时政府应运而生。若置其于数千年漫长的中国史中,南京临时政府仅存短暂的三个月时间,微乎其微,不足为道;然转化视域,若置其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史或民主发展史中,南京临时政府则异同寻常,值得大书特书。近三十余年来,学界对于南京临时政府进行了一定的关注,亦取得一些成果,鉴于此,笔者拟对其研究成果作以梳理,并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以作纪念。

一、主要关注的问题

1.南京临时政府的自身问题

学界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自身问题关注重点在失败原因和政府性质问题。

失败原因:

缘于侧重点不同,学界在寻求南京临时政府失败之因时亦持不同看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观原因。李益然之文《简论南京临时政府迅速夭折的主观原因》[1](p1-5)认为南京临时政府最终失败,“是由许许多多客观和主观的必然因素促成的。”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有对袁世凯阴谋篡权没有采取正确的对策;“推翻清朝政府便是革命成功”的自我窒息;没有建立一个坚强统一的领导核心;没有用正确的政策取得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含忍屈从、妥协退让的对外政策的严重危害。之外,还有许多主观原因,如迷信议会政治,使革命党日趋分化、堕落;为了尽快享尝民国的权益,放弃革命,争相从事私人投资实业活动;盲目追求“宁静”的政治环境,大批遣散革命军队,等等。

资产阶级内部分化的原因。其实,此因素亦可归其为主观原因,只是一些学者对此方面原因有意侧重。如梁仲明之文《南京临时政府夭折原因新探》[2](p49-54)认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主体成份是商业资本家,在敌我双方殊死搏斗的紧要关头,这个阶层却醉心于自己眼前的短浅利益,不愿承受革命的暂时痛楚,最后竟背弃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革命政权,容忍和拥戴衰世凯墓权窃国。失去本阶级主休成分的有力支持,是导致南京临时政府夭折的根本原因。

经济原因。持此观点的学者较为繁多,如贾德臣的《财政问题对南京临时政府夭折的影响》[3](p88-93)、张世均与胡大泽合著的《论辛亥革命失败的经济因素》[4](p137-140)、杨振华与杨德慧合著的《论南京临时政府失败的财政因素》[5](p132-134)等文章,均认为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困难,无力应对诸多现实问题,财政危机日趋加深,最终导致政权灭亡。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历来说法不一,近年来学界仍有分歧,莫衷一是。

资产阶级政府观。赵矢元所著《论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6](p70-76)颇具代表性,该文是其六十年代所撰《论南京临时政府》稿中一个问题,但发表之时仍持其固有观点。赵认为一个政权的性质,取决于它由哪一集团掌握和它所实行的政策,在南京临时政府中革命党人占主要地位,政权基本上掌握在他们手中。此外,观察一个政权的性质,还要看它施行的政策,要分析政策对各阶级、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即政策的阶级性,临时政府发布的政令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服务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故而,“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的资产阶级临

时政权。”

彭明之文《论南京临时政府》[7](p94-114)对“国外的一些研究中,又出现了一种全盘否定辛亥革命”,“认为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都不是革命派领导”的论点,在第一部分从政权问题和《临时约法》来论证南京临时政府“不但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府,而且是一个革命的政府。”刘桂五的《论南京临时政府》[8](p24-31)、石芳勤的《武昌起义和南京临时政府》[9](p59-60)、王文素的《南京临时政府性质初探》[10](p41-43)等文章亦持类似观点。

联合政府观。在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南京大学张宪文教授著有《南京临时政府评析》[11](p59-64)一文,认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实现了各种反清势力的大联合,在各部部长、次长的人选中,有同盟会革命党人,有立宪派人士,也有旧官僚。显而易见,其主张南京临时政府为各种势力的联合政府。

在纪念南京临时政府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南京大学史全生做了《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问题》[12](p47-53)学术演讲,之后发表于《史学月刊》,提出异于此前崭新的观点,认为所谓的“立宪派”、“旧官僚”是未参加革命以前的身份,自从加入革命阵营,宣布独立,脱离清朝以后,就已经是革命分子。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同盟会、光复会等革命党组织为核心的,包括已投入革命的原立宪派、旧官僚和一切赞同革命的爱国人士在内的革命统一战线或联合阵线的临时政府。而且是一个走出了中世纪的资产阶级现代民主共和政府,一个按照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念建立起来的民主共和政治体制。

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如赵矢元所言:“多数重要著作认为它是封建势力、立宪党人和革命派三种势力的‘联合政府’。”[6](p70-76)但今天来看,资产阶级政府观成为主流观点已是不争的事实。

2.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问题

学界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问题研究重点在于经济政策和财政危机的影响。

经济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危机,为了维持政权的正常运转,采取了一些列财政措施,韩森之文《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问题》[13](p19-22)归其为九个方面:对外借款;发行公债;发行军票;设立中央造币厂;收取税款;设立银行;向私人借款;查收清政府及前清反动官吏的财产;捐款。之后,虽有文章论及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措施,然并未超出韩文所述范围,如冯君之文《浅析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14](p73-77)、易棉阳之文《南京临时政府之金融作为述论》[15](p41-44)、裴媛慧的硕士论文《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财政》[16](p6-13)等。

财政政策是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然根本解决之策在于工商业的发展,对此亦采取相应措施,朱英之文《论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17](p43-51)列举七个方面:明令保护工商业者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其自由经营工商矿务交通运输等各种公司及企业的权利;颁布商业注册章程;制定银行条例;鼓励创办各类公司和企业;恢复市场经济秩序;倡导兴农垦殖;支持成立民间实业团体。冯君则简单的归纳为四个方面:在中央成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渔林牧猎及度量衡等经济事务;制订《商业注册章程》;力图建立资产阶级的法律体系,保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尝试推行民生主义。[14](p73-77) 以上所述经济政策主要从整体出发,宏观把握,此外,学界亦着眼于具体经济政策,主要对于币制金融政策进行探究。于彤之文《南京临时政府的币制金融措施》[18](p109-113)认为南京临时政府对币制金融采取措施如下:中央银行的创办;中央造币总厂的筹建;军用钞票的发行和开国纪念币的铸造;专业银行法规的厘订。汤可可、尤学民之文《南京临时政府的币制金融问题》[19](p159-172)认为币制金融政策体现于如下几点:致力于实现币制统一;建立货币、金融的监督考核制度;鼓励兴办银行。崔晓峰之文《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币

制政策及措施》[20](p87-89)亦如汤、尤之文从上述三点进行述论,无甚创新。

财政危机的影响:

贾德臣之文《财政问题对南京临时政府夭折的影响》[3](p88-93)认为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困难所产生的影响是多重方面的。对内决策方面:临时政府领袖们为解决财政奔波,分散了政治、军事方面的精力;巨大财政赤字使得重大决策未能实施,如北伐中止;军费匮乏,迫使黄兴大量裁军;兴办实业没有必要资金只好搁浅。对外政策方面:所有财政中外债占61.3%,靠外债度日势必对外政策表现软弱。对南北和议方面:财政困难迫使孙中山对和议态度及议定条件不得不屈就。梁仲明之文《浅论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危机及其影响》[21](p83-87)则指出另外不同于贾文的一点,即财政困难导致了人们对临时政府信任度的下降。

对于财政危机的影响,学界之落脚点多为最终导致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失败,其理论来源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中寻求原因,正如梁仲明所言:“我们以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所代表的那个阶级无以克服的软弱与妥协使然。”[21](p83-87)阶级偏见之下,无论在近代史中前辈如何努力之过程即被断言,其结果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失败无疑,近代史研究在此桎梏之下失去了其固有活力,犹如套上笼头的马匹,无以还原其缤纷的色彩。

学界普遍看到的是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失败状况,政府数种措施的努力似乎不值一提。其实不然,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亦多有肯定之处,朱英对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就曾有所关注,首先,促进了更多新式企业的创办,直接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其次,各类民间实业团体的创立日益增多,开创了民初民间实业团体兴盛的起点,再次,南京临时政府实施保护和鼓励实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并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具体措施,在社会各界人士思想观念的更深层次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17](p43-51)

3.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问题

学界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问题研究重点在于法律制度和《临时约法》。

法律制度:

在宏观研究方面,邱远猷之文《试论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22](p17-21)主要肯定了南京临时政府法制的进步意义,具有鲜明的反封建专制,在立法、刑罚、诉讼的方面均适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则,并把吏治改革提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兴衰存废的高度。但在对待帝国主义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方面又存在局限。

唐上意之文《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建制》[23](p115-135)对南京临时政府拟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和政令从总体方面进行论述,主要涉及政权机关方面、武装力量方面、司法制度方面、财政制度方面、发展实业方面、文化教育方面、保护人民权利和革除社会恶习方面、国家根本大法方面。刘海燕之文《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实践及其历史启示》[24](p139-143)则另辟蹊径,从五个方面论及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状况:第一,宪政立法,包括临时宪法和国家根本大法;第二,行政性法规,包括政府组织法规、整顿吏治的法规和整饬军纪的法规;第三,保障人权的法规;第四,社会性立法;第五,发展经济的法规。至于历史启示,该文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之一,加强宪政建设,构筑民主与共和的法律机制;之二,依法治国,构建尊重和保障权利和人权的法律机制;之三,推进法治建设,必须走“自上而下”之路。袁应武、徐汉明之文《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25](p24-26)所述立法状况与刘海燕之文无多差异。

公丕祥之文《共和革命与法律进步》[26](p130-137)认为在南京临时政府期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采取以下四项原则加强法制建设:维护法制统一;倡导依法行政;坚持司法独立;主张罪刑法定,反对刑讯逼供。邱远猷之文《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改革》[27](p83-86)对于新司法原则论述更为具体,主要在十一个方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

重人权;司法独立原则的提出;推行律师制度;设立陪审制度和公开审判制度;禁止非法逮捕、拘禁、审问、处罚;罪行法定,不溯既往;刑罚轻重持平,反对重刑主义;禁止刑讯,重证据不偏重口供;废止体罚制度,实行新的刑罚制度;罪人不孥,反对株连;改良监狱,尊重人道主义。

在微观研究方面,张希坡对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搜集到前人未曾引用的文献,特别是《民立报》中相关内容,从而著有《南京临时政府司法行政法规考察研究》[28](p69-78),该文主要对南京临时政府行政法规中的司法行政法规进行探究,涉及问题主要有司法部的组织法规、各级审判机关体制建设的初步方案、关于禁止刑讯和体罚的法规、律师法草案与律师公会章程、司法部关于监狱建设的咨文、法政教育的批文和民国法律学校专章、南京临时政府修订法律情况概述。

贾晖之文《简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个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29](p104-108)主要论及《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和《中国民国临时约法》对个人财产保护相关内容,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同时存在与社会脱节、缺乏民众参与等诸多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最主要代言人,刘海燕曾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原则便是孙中山的法律思想[24](p139-143),虽有所夸大,但大致如此。因之,学界对于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有所关注,主要代表论文如陈汉生之文《孙中山法律思想述略》[30](p76-81)、刘世文之文《孙中山法律思想》[31](p77-79)、李学智之文《孙中山与民初法制建设》[32](p31-34)、邱远猷之文《孙中山与中国法律近代化》[33](p54-58)、龚春英之文《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审判制度建设》[34](p25-28)等。

《临时约法》:

总体评价方面,刘望龄之文《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5](p41-50)从《临时约法》的革命历程、《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临时约法》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论述。此外,相关研究主要还有刘锡斌之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析》[36](p50-52)、侯贵生之文《重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7](p90-92)以及郭钦的硕士论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研究》[38]。

失败原因方面,张晋藩之文《<约法>,毁法,护法》[39](p42-46)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临时约法》后,错误地以为民国形式得到了保全,因而放弃了保卫民国的进一步努力,呈现出一派瓦解涣散的状态,以致随着辛亥革命的终结,《临时约法》便遭到撕毁的噩运。王志毅之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失败原因浅析》[40](p59-60)认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忽视了政权对法律的保障作用,“所以一纸《临时约法》难免失败的命运。”音正权之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41](p142-147)则从多角度总结《临时约法》失败原因:除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低下外,临时约法本身的缺陷,如制定缺乏代表性、行政权力划分与现实政治状况相悖离、权力划分混乱等,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因人立法”方面,在法学界、史学界普遍认为《临时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为了限制袁世凯,原来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长期以来为主流观点。2000年,刘笃才发表《<临时约法>“因人立法”说辩正》[42](p152-160)一文,认为该约法规定责任内阁制却并非针对袁世凯,而是临时参议院基于利益的考虑所采取的扩大自身权力的措置。其实此前何善川已发文《试论民初“总统制”到“内阁制”的转变》[43](p90-92)提出类似观点。学界对此提出了商榷意见,如张学继的《临时约法:“因人立法”的产物》[44](p55)、《再论<临时约法>的“因人立法”问题——兼与刘笃才教授商榷》[45](p35-41)。范福潮发表于《南方周末》的《<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46]一文认为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确立《临时约法》罔顾国情、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武宁在其硕士论文《从<临时约法>到<约法>》[47]中明确指出革命党人制定《临时约法》的目的“就是以此约束袁世凯,以保卫共和,防止专制。”

制定情况方面,张国福之文《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日期和主稿人问题》[48](p89-92)针对以往研究中对起草时间和主稿人多有出入的状况,通过重新考定认为临时约法经过两次起草,第一次起草时间是1月20日以前,27日结束,第二次起草时间是2月7日至3月8日。至于主稿人,并非学界所认为的宋教仁,而先后有景耀月等20余人,其观点在《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问题》[49](p37-39)中有所重申,并指出主持人并非孙中山,而是参议员。张亦工之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人辨正》[50](p18-20)、邹小站之文《关于南京临时政府与<临时约法>的几个问题》[51](p288-295)亦与张国福持相同观点。

上述之外,学界对于《临时约法》研究视域亦相当广泛,较为重要者如刘旺洪之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透视》[52](p51-54)、王继洲之文《孙中山不赞成<临时约法>》[53](p53-56、杨天宏之文《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54](p100-114)、高天琼之文《从社会价值认同的角度比较<独立宣言>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命运》[55](p57-62)、代晓之文《论“新旧约法”之争的原因及影响》[56](p101-105)、刘劲松之文《南京参议院议员人数与<临时约法>的效力》[57](p298-304)、郭钦之文《你方唱罢我登场:民国初年法统问题述论》[58](p200-202)等。

4.南京临时政府的其他方面问题

民族问题:

在宏观研究方面,李国栋博士论文为《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59],其中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民族政策,在其发表的《对南京临时政府民族政策的历史考察》[60](p22-24)一文中有所体现,该文认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来源于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以民族平等为指导,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新型的民族政策;同时发展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把民族问题纳为民族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使反对民族压迫和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祝方林硕士论文对南京临时政府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理论主张有所探究。[61]潘先林之文《略论南京临时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及设想》[62](p49-55)对南京临时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措施进行列举,并指出其后大多为袁世凯政府所实施。

在具体研究方面,崔巍之文《南京临时政府与中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63](p52-55)认为南京临时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以近代文明国家民族平等的原则为指导,制定并实施了一套新型的民族政策,并基本上被后来的民国政府所延续,从而逐步在中国确立起了一种以维护国家统一和强调民族平等为内容的新型的民族关系。彭武麟以“五族共和”为考察对象,探析了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的建构问题。[64](p76-85)对此问题,常安在《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建设》[65]中亦有所提及。

教育问题:

在教育措施方面,韩荣宝之文《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对教育事业的贡献》[66](p47-55)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提出的教育措施进行列举,如宣布教育宗旨,兴办各类学校,派遣留学生,建立师资队伍,修订和编写新教材。通过这些措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教育体系初具规模,为保护教育,还对损害教育事业者严肃处理。杨忆宁和杨治亚合著之文《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教育事业》[67](p127-129)则从另一视角阐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主要为确立新教育宗旨,树立新道德规范;恢复教学秩序,发展国民教育;推行普及教育,倡导女子就学;发展民族教育,重视师资培养。

在教育性质方面,赵德祥之文《试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政策的性质》[68](p67-69)认为南京临时政府批判清政府封建教育政策,明确提出了革命教育思想,在此基拙上废除了以忠

君、尊孔、读经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废除了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和含有封建专制内容的民间教科书,推行资产阶级教育政策,是一次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教育革命。

文书问题:

在文书改革方面,朱兰芳之文《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的文书改革》[69](79-80)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文书改革:设置与资产阶级国家模式相应的文书工作机构;公文用语和名称的改革;公文处理程序上的改革。通过以上措施简化了公文处理手续,提高了公文传递效率,革除了封建官僚机构中公文上下左右往返运转的繁杂程序。李祚明、孔庆泰之文《南京临时政府的文书制度》[70](p134-136)则把文书制度分为五个方面:简化文种,划一程式;统一公文纪年;革除封建恶称,确定官民称谓;“公务以敏迅为归,事权以分任为主”的处理程序;严格收文制度。黄昆源之文《略论南京临时政府的公文改革》[71](p70-72)基本与上述两文措施相似。

在文书档案方面,楚晨梅与牛红颜合著之文《南京临时政府文书档案工作改革》[72](p14-15)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文书档案工作改革如下:设专人负责;废除封建专制权力的文件名称;公文处理程序化;重视档案的编辑公布;利用档案编纂历史;档案工作者备受重视;关心档案的保存。侯吉永之文《南京临时政府档案中的公文纸式及程式变革述论》[73](p13-16)认为从清代到南京临时政府,公文纸式及程式发生了划时代变革:最高元首的公文与普通官署一样,皆用白纸,无图案,纸张用相同的折式,纸幅无分大小。公文无论上行下行,折面布局趋向简明统一。

之外,学界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研究还涉及诸多方面内容,主要有南京临时政府的社会改造[74](p77-80)、南京临时政府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风波[75](p106-111)、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风波[76](p93-107)(p107-111)(p27-31)、南京临时政府报律风波[77](p42-44)、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相关立法活动[78](p56-65)(p18-21)、南京临时政府的军事制度[79](p63-73)、南京临时政府的警察制度[80](73-74)、南京政府时期的风俗变革[81](p90-94)、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原因[82](p8-12)等问题。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从以上笔者林林总总的梳理可知,学界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涉及面亦相当广泛,对一些事实有所澄清。与此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范式的制约,研究思维的狭隘。

1.研究范式的制约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学术思想领域的开放也不例外,具体到中国近代史研究,总体而言已由单一的革命范式向现代化范式、冲击-回应范式、内卷化范式、公共领域/市民社会范式……多种范式进行转化,基因与此,近代史研究颇显繁荣。与之难以相对的是南京临时政府的研究却略为沉闷,仍在革命范式之内踌躇徘徊,逡巡不前,未能出现较大的成就与突破。

如前文所言,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危机,学界寻求原因为资产阶级无法克服的妥协性与软弱性。其实这仅仅是一个缩影,其他方面莫不如是。

如法律制度方面,邱远猷在《试论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22](p17-21)一文指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及其招致的南京临时政府的短暂性,决定了它的法制建设带有一些根本性的缺陷。”如果说邱文发表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带有时代烙印的话,那么刘海燕之文《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实践及其历史启示》[24](p139-143)则属于新时代的产物,但该文仍在强调“由于南京临时政府的领导者——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其所制定的法律不可避免地带有根本缺陷,这些缺陷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反映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身上,便是既不愿彻底反帝,更不愿彻底反封建。”法律制度是南京临时政府

研究中的重点所在,以上举例只是相应代表,革命范式之下的此类文章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又如民族政策方面,韩荣宝之文《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83](p42-47)认为孙中山的民族政策“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对待国内民族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崔巍亦在《南京临时政府与中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63](p52-55)中指出,“由于其资产阶级本性,它实行的新型民族政策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祝方林在其硕士论文中亦称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软弱性,使得其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理论仍不乏失当之处。”

再如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失败原因,刘桂五在《论南京临时政府》[8](p24-31)中指出,“其主要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而起决定作用的则在内部,即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李益然认为“软弱的阶级、软弱的政党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却要对付一个得到帝国主义列强支持,经济、军事实力都强于自己的袁世凯北方政权的挑战,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1](p1-5)

……

学界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种种弊端与局限一言以蔽之: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究其缘由,乃单一革命范式制约使然。此种研究是史学不成熟的表现,范式的僵化。

范式演变为规律性的东西,使人们提起南京临时政府,想到其失败了,再即想到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缘故。治史者限于此预设的陷阱之中,思维惰性随之生成,治史者不会去证伪传统范式,而只是停留在经验层次上,固步自封,不能自拔。此种状况倘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研究沾有时代印记还有情可原,可如今依然亦步亦趋,那么就值得反思。

学术研究重在创造出什么,而并非复制出什么,是创新,非重复,研究南京临时政府者每篇文章之后冠以“资产阶级软弱性”,学者则扮演了复制机的角色,如此之“创造”惟使史学显得苍白无力,犹如“枯藤老树昏鸦”,毫无生气可言。

值得指出的是,在革命范式之下一些学者遇到两难之题,一方面需要痛斥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另一方面又要努力维护孙中山的形象。如杨华山在探讨南京临时政府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风波时,指出“值得加以探讨的是孙中山的妥协与软弱。”进而辩解为:“各方面的迹象都可以确定孙中山主持的‘汉冶萍事件’是‘革命的妥协’,而不是‘叛徒的妥协’。革命的妥协是:在形势不利于己时对敌人作暂时的必要的让步,卧薪尝胆,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增强自己的实力,虽说失去了暂时的小利权,但赢得了长远的根本利益,时机成熟即起而抗争,收回利权。”[75](p106-111)

南京临时政府研究要有所突破需在突破范式上下大力气。应当承认一些学者在此领域研究运用现代化范式进行尝试,然为数甚微。值得指出的是,不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笔者并非有意指责革命范式,其亦有闪光点之所在,问题在于范式的单一,使得史学研究教条化、简约化、公式化,急欲寻求“规律”,岂不知历史并非自然科学,本无规律可循。

2.研究思维的狭隘

通观南京临时政府研究成果,多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问题,兼及经济问题、民族问题、教育问题等,而其他方面鲜有论及。再者,对于南京临时政府及相关问题的宏观性、整体性的评论、概括多有体现,而具体、深入的探究则尤为不足。

何以至此,恐怕学者的研究思维狭隘是一重要缘由。

法律问题成为南京临时政府研究的焦点,不足为奇。需强调的是此领域研究,除了史学者的努力,法学者亦参与其中,如邱远猷、张希坡、张学继、刘笃才等等。其他领域主要为史学者的研究成果,学者边界意识强烈,视野不够开阔,自我圈地。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化,研究领域过于狭隘化,极大地制约了治史者的视野,这使得科际整合显得尤为迫切。

受主流意识影响,南京临时政府研究存在集聚效应,缺乏原创思维的渗入。如汤可可、

尤学民的《南京临时政府的币制金融问题》[19](p159-172)与崔晓峰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币制政策及措施》[20](p87-89)两文的第二章框架大体一致,无甚差异,此种状况不只一例,多有存在。往往人们喜欢探究熟识者,而漫忽了生僻者;然熟识者研究翻来覆去,毫无新意,味同嚼蜡,生僻者具有深邃的研究潜质,而无人问津,备受冷落。史学研究在于别具一格,所以必须解冻生僻的历史,激活史学思维。

与其拾人牙慧,不如转换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拓宽史学思维,转换研究视角,或许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事半功倍,柳暗花明又一村。如刘旺洪指出“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用文化研究的观点着力于分析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在我国着实是做得很不够的。”因之,刘从文化学视角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了探究。[52](p51-54)陈晓枫在此方面亦作尝试,认为“从宪法文化上看,《临时约法》的命运反映的是更广阔的文化传统对于‘大典’和‘朝纲’的处理法则。”[84](p33-36)

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进步最重要的表征是史学研究领域的变化,即由政治史、军事史向文化史、社会史的转变。简言之,关注重点向下层史学蔓延。而南京临时政府研究者在此方面关注度却大为欠缺,所瞩目者非孙中山、黄兴之流,即资产阶级、参议院等等,人民大众与其失之交臂,擦肩而过,成为“不受关注的群体”。艾萍之文《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风俗变革——以上海为个案》[81](p90-94)主要运用《申报》、《时报》、《民立报》等报刊资料对下层大众对于政府推行的禁毒、禁烟、剪辫、易服、放足、改易称呼等等风俗的变革进行探究,即是对下层史学的有力回应。

苏全有在《对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85](p74-81)一文中指出的:“不仅精英、经典需要思想史浓墨重彩地书写,很多没有思想亮色的芸芸众生,他们那似可模糊的一片灰云也值得人们深深思考,着力描绘。也就是说,思想史既应写凸显者,也应写蛰伏者,既要书变异者,又要书‘绵延’者,既要关注主流文化,又要关注边缘性文化,既要重视精英文化,又要重视民间性文化。”其实,不仅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如此,南京临时政府研究亦是如此。

此外,研究思维的狭隘表现在缺乏对南京临时政府具体、深入的探究,学界往往浅尝辄止,泛泛而谈,人云亦云,研究路径过于宏大。其影响之一是学者只知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不知其细节,因此有学者强烈呼吁“应当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文原貌”。[86](p52-58)史学研究常常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于细微处见真知。影响之二是学界对于一些事件的具体人物、时间张冠李戴,混淆不清,如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时间和主稿人方面,张亦工、张国福、邹小站等有所澄清,而其他事件呢?是不是都准备无误,不存在以讹传讹的现象,难以尽然,这就需要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京临时政府的研究如要有重大进展,亦需“源头活水”,即开拓的思维。研究者亟需摒除画地为牢的边界意识,敏于沉思,具备反思型的开放理念,使固有视角有效转换,同时在广度与深度上狠下功夫。

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之际,笔者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南京临时政府研究作以扼要的梳理,并认为此领域研究要有重大突破,需要研究范式的多元化,研究思维的不断拓展。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渐解决,南京临时政府的研究会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益然.简论南京临时政府迅速夭折的主观原因[J].安徽史学,1984,(5).

[2]梁仲明.南京临时政府夭折原因新探[J].唐都学刊,1992,(3).

[3]贾德臣.财政问题对南京临时政府夭折的影响[J].南都学坛,1989,(3).

[4]张世均,胡大泽.论辛亥革命失败的经济因素[J].探索,2001,(3).

[5]杨振华,杨德慧.论南京临时政府失败的财政因素[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4).

[6]赵矢元.论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J].吉林师大学报,1979,(2).

[7]彭明.论南京临时政府[J].近代史研究,1981,(3).

[8]刘桂五.论南京临时政府[J].天津社会科学,1981,(1).

[9]石芳勤.武昌起义和南京临时政府[J].前线,1983,(2).

[10]王文素.南京临时政府性质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2,(1).

[11]张宪文.南京临时政府评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1,(10).

[12]史全生.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问题[J].史学月刊,2003,(5).

[13]韩森.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问题[J].历史教学,1990,(1).

[14]冯君.浅析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J].嘉应大学学报,2000,(2).

[15]易棉阳.南京临时政府之金融作为述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11).

[16]裴媛慧.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财政[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17]朱英.论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1).

[18]于彤.南京临时政府的币制金融措施[J].历史档案,1989,(2).

[19]汤可可,尤学民.南京临时政府的币制金融问题[J].近代史研究,1984,(1).

[20]崔晓峰.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币制政策及措施[J].东南大学学报,2009,(增).

[21]梁仲明.浅论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危机及其影响[J].唐都学刊,1989,(4).

[22]邱远猷.试论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J].现代法学杂志,1981,(4).

[23]唐上意.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建制[J].近代史研究,1981,(3).

[24]刘海燕.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实践及其历史启示[J].江海学刊,2007,(4).

[25]袁应武,徐汉明.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2009,(9).

[26]公丕祥.共和革命与法律进步[J].江苏社会科学,2004,(4).

[27]邱远猷.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改革[J].中州学刊,2001,(6).

[28]张希坡.南京临时政府司法行政法规考察研究[J].法学家,2000,(5).

[29]贾晖.简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个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J].商业经济,2006,(12).

[30]陈汉生.孙中山法律思想述略[J].上海大学学报,1992,(3).

[31]刘世文.孙中山法律思想[J].辽宁大学学报,1993,(1).

[32]李学智.孙中山与民初法制建设[J].历史教学,2007,(11).

[33]邱远猷.孙中山与中国法律近代化[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34]龚春英.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审判制度建设[J].五邑大学学报,2008,(4).

[35]刘望龄.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J].华中师院学报,1981,(4).

[36]刘锡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析[J].辽宁大学学报,1989,(4).

[37]侯贵生.重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J].东方论坛,1996,(3).

[38]郭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39]张晋藩.《约法》,毁法,护法——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J].法学杂志,1981,(4).

[40]王志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失败原因浅析[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4).

[41]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J].政法论坛,2000,(6).

[42]刘笃才.《临时约法》“因人立法”说辩正[J].法学研究,2002,(5).

[43]何善川.试论民初“总统制”到“内阁制”的转变[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2).

[44]张学继.临时约法:“因人立法”的产物[J].浙江人大,2004,(4).

[45]张学继.再论《临时约法》的“因人立法”问题——兼与刘笃才教授商榷[J].社会科学评论,2006,(3).

[46]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N].南方周末,2007-08-02(D23).

[47]武宁.从《临时约法》到《约法》[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

[48]张国福.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日期和主稿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1984,(1).

[49]张国福.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1991,(3).

[50]张亦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人辨正[J].历史研究,1983,(3).

[51]邹小站.关于南京临时政府与《临时约法》的几个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7,(3).

[52]刘旺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透视[J].江苏社会科学,1991,(4).

[53]王继洲.孙中山不赞成《临时约法》[J].石油大学学报,1991,(4).

[54]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J].近代史研究,1998,(1).

[55]高天琼.从社会价值认同的角度比较《独立宣言》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命运[J].晋阳学刊,2003,(5).

[56]代晓.论“新旧约法”之争的原因及影响[J].许昌学院学报,2007,(3).

[57]刘劲松.南京参议院议员人数与《临时约法》的效力[J].近代史研究,2005,(1).

[58]郭钦.你方唱罢我登场:民国初年法统问题述论[J].湖南社会科学,2010,(6).

[59]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06.

[60]李国栋.对南京临时政府民族政策的历史考察[J].民族论坛,2007,(2).

[61]祝方林.南京临时政府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理论主张初探[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

[62]潘先林.略论南京临时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及设想[J].中国藏学,2008,(4).

[63]崔巍.南京临时政府与中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J].南京社会科学,2003,(2).

[64]彭武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之建构——以“五族共和”为中心[J].民族研究,2009,(3).

[65]常安.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建设[N].中国民族报,2009-10-30(007).

[66]韩荣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对教育事业的贡献[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1,(1).

[67]杨忆宁,杨治亚.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教育事业[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3).

[68]赵德祥.试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政策的性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8,(3).

[69]朱兰芳.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的文书改革[J].档案学通讯,1998,(3).

[70]李祚明,孔庆泰.南京临时政府的文书制度[J].历史档案,1982,(3).

[71]黄昆源.略论南京临时政府的公文改革[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2).

[72]楚晨梅,牛红颜.南京临时政府文书档案工作改革[J].黑龙江史志,2006,(7).

[73]侯吉永.南京临时政府档案中的公文纸式及程式变革述论[J].山西档案,2009,(3).

[74]冯君.论南京临时政府的社会改造[J].嘉应大学学报,1998,(2).

[75]杨华山.论南京临时政府期间汉冶萍“合办”风波[J].学术月刊,1998,(11).

[76]胡绳武.民元南京参议院风波[J].近代史研究,1989,(5);李学智.南京临时参议院弹劾案风波[J].近代史研究,1997,(2);刘宝东.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组阁风波[J].文史天地,2009,(3).

[77]刘劲松.南京临时政府报律风波管窥[J].皖西学院学报,2002,(3).

[78]李学智.南京临时参议院立法活动的若干考察[J].史学月刊,2000,(4);南京临时参议院维护法制的努力[J].历史教学,2000,(5).

[79]茅海建.南京临时政府军制初探[J].军事历史研究,1989,(2).

[80]许彩俊.南京临时政府警政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2).

[81]艾萍.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风俗变革——以上海为个案[J].北方论丛,2008,(5).

[82李学智.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原因之我见[J].历史教学,1996,(1).

[83]韩荣宝.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3).

[84]陈晓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透视[J].武汉大学学报,1999,(6).

[85]苏全有.对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学术探索,2010,(3).

[86]张希坡.应当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文原貌[J].法学家,1997,(2).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时在南京建立的临时中央政府。1912年1月1日成立。 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举行武昌起义,不到两个月,除华北、东北等地外,全国各地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革命风云的激荡,革命形势的急剧发展,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革命政府来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筹建统一的中央革命政权的问题就迅速摆到议事日程上来。 1911年11月各独立省代表齐集武昌,召开“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席会议”,讨论组建中央政府事宜。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各国驻华使节一面手忙脚乱地向本国政府电告中国局势,争先调集海陆军,准备武装干涉中国革命;一面大造舆论,极力促使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幻想通过袁世凯“挽救”清政府,稳定局势,扑灭革命。另外,一些立宪派和旧官僚也积极活动帮助袁世凯,从内部阻遏、瓦解革命,妄图掌握政权。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后,对南方却暂时屯兵不动,抓住有利时机加紧“和平”攻势,通过各种途径要求停战议和,以便利用南北对峙的局面,攫取全国政权。在帝国主义和袁世凯强大北洋军的压力下,革命党人不得不同意南北议和。12月2日,各省代表联合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作出了“如袁世凯反正,当共举为临时大总统”的决定。12月7日,会议迁至南京继续进行,并决定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12月25日,孙中山在经历了16年的流亡生活自国外返回上海,作为全国人民公认的领袖,组织中央革命政权的使命,就顺理成章地落到他的肩上。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举行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的会议,到会的17省代表在孙中山、黎元洪、黄兴3名候选人中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16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当选举结果揭晓时,“众呼中华共和万岁三声!“喜悦之情,达于极点。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五色旗为国旗,并建立了中央政府机构。当天,孙中山即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和《告全国同胞书》,提出临时政府的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并规定了对内和对外的方针。在1月2日发布《改历改元通电》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 南京临时政府基本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的总统制的中央政权。临时大总统在国家政权中负有实际政治责任,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在复议、统军、宣战、媾和、缔约等重要权力的行使上,总统虽然要受临时参议院同意权的限制,但临时参议院并不具有对总统的弹劾权和实际上的制约权。此外,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临时大总统得临时参议院同意,有设立临时中央审判所之权”。临时大总统以总统府作为办事机构,下辖陆军、海军、外交、司法、财政、内务、教育、实业、交通等9个行政部和法制、印铸、铨叙、公报等4个直属局,并以参谋本部为总统直辖的军事统帅机构。各部设总长1人、次长1人,并采用“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进行人事安排。虽然9个部的总长中,同盟会员只有3名,但次长除一人外,都是同盟会员。可见掌握实权的,仍是革命党人。 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权由临时参议院行使。临时参议院由各省都督府分别选派参议员3人组成。参议员产生方法由各省自定。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召开成立大会。选举林森、王正廷为正副议长。各省参议员到会43人,分别代表广东、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西、福建、广西、山东、云南、贵州、陕西、四川、奉天、直隶、河南等18个省。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参议员职权为立法权、财政权、任免权、外交权、顾问权等5项。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效力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的巨大变迁

岁月的流转时代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的常州 常州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 地处江苏省南部,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 常州还是季子故里,近代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城, 银领摇篮,科教名城。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0911班马中骏学号:0920104127 前言: 如果时光倒退三十年,当时的人们或许无法想象在这短短的三十年间常州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就好像我们无法预知一个婴儿的未来一样。现在来回忆七八十年代时人们的“梦想”,总的来说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结合今天的生活,很多人会发出会心的笑声,这笑声或许是甜美的,又或许是心酸的·· 在这里,我主要会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简单讲诉常州在近三十多年来走过的足迹。 正文: 一.八十年代的常州 “20世纪80年代的常州,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与荣耀: 80年代初,常州与全国69个同类城市相比,常州的人均产值第一,财政收入第一;与24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相比,市区的劳动生产率仅次于上海,全国第二;财政收入超过了其中的10个城市。 1982年,全市职工人均创造工业总产值12009元,仅次于上海;职工人均创造财政收入为1580元,为全国第三。 1982年,常州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1983年,常州市区累计上缴国家财政收入达78.7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拨款的8.2倍。 1984年,常州撤销6个工业局,组建10个工业公司, 同年,常

州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中 国常利企业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常州第一家私 营企业常州高氏企业有限 公司成立……” 盯着这张老照片,看到这浓烟滚滚的工厂,感觉有些恍惚,作为一个九零后,脑海里并没有太多这种景象,但这的确是我的家乡在八十年代时候的景象。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常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有许多东西令父辈们难以释怀,在我小的时候常常听他们津津乐道。比如说“香港摊”。 “香港摊”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绝不是号称东方之珠,那真正意义上的香港某一隅之摊头,而是名噪一时的常州迎春市场。因其市场繁荣,商品集中齐全,像香 港人集中摆摊做生意的模式,故取名 “香港摊”。 其实,常州人喊“香港摊”, 除了有香港人那种生意模式因素之 外,还另有其它两个原因。 一是,市场经营着许多当时从 香港舶来的时髦物品,如色样别致, 款式新颖的服装、长筒丝袜、折叠伞、轻巧灵便的气体打火机等,品种繁多,一应俱全。

浅述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的性质

浅述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的性质 摘要: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以孙中山战斗的真实的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欧美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为榜样,随着辛亥革命的枪声,出现在东方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大地上。这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清末钦定宪法和专制法律的根本否定,把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布为非法,在中国历史上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和资产阶级民主赢得一个暂短的生存权利。 关键词: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性质资产阶级法令 1911年 10月,中国爆发了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三个月内,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法律、法令,改革了司法制度,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法律制度揭开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史上的新篇章,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1南京临时政府的宪法性文件的性质 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昌起义成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提出的未来资产阶级政府的政府组织形式。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以美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临时政府为总统制共和政体,政府机关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一部带有临时宪法的政府组织法。大纲从起草到通过只用了两天时间,它不是由人民代表制定的,而是由脱离民众的各省都督的代表制定的,大纲对人民迫切需要的民主自由权利没有任何反映,显示出资产阶级性质,这些是大纲的致命弱点,但在中国历史上,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在中国的诞生,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彻底灭亡,正是根据这个大纲,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政府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府,在广大人民面前树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具体形象,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新纪元,促进了人民的民主觉醒,因而大纲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对派这间围绕政权问题而展开激烈斗争产生的,它反映革命派、立宪派、反革命派等三种不同政治势力的力量对比关系,资产阶

南京工业大学《安全人机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城建学院考试《安全人机工程学》试题 本试卷共三大张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安全人机工程学 2.人机功能分配 3.人机结合面 4.人的反应时间 5.疲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安全人机工程学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和以人机工程学中的安全为着眼点进行研究的,其研究对象是 、 、 三个安全因素。 2. 人能够产生视觉是由 、 、 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3.情绪状态可分为 、 、 。 4.颜色视觉的三种特性 、 、 。 5.“三同时”是指 、 、 。 6. 人的认知可靠性模型将人的行为分为 、 、 三种类型。 7. 所接受的信息中 觉信息所占比例最大、 觉信息次之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生理性疲劳除与劳动速度、强度和身心活动简单的因素有关外,还与( )工作环境因素有关。 A.劳动方式 B.持续时间 C.温度 D.照明 E.色彩 2.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中,由人的失误引起的事故占有较大比例,而不注意又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据研究引起不注意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 A 对对象目的、任务理解 B.注意对象设计欠佳 C.注意的起伏 D 事先有预定目的 E.对对象有间接兴趣 3.从形态和功能上可将人的机体划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共九个子系统。在人机系统中,人与机的沟通主要是通过( )。 A. 神经系统 B.运动系统和感觉系统 C.循环系统 D.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 4.在劳动者、机器设备和作业环境这三者组成的系统中,从人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学和劳动科学诸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称为( )。 A.系统工程学 B.工程心理学 C.;劳动经济学 D.人机工程学 E.人体测量学 5. 控制器和显示器的配置要满足空间兼容性。控制器应于其相联系的显示器紧密布置在一起,最好布置在显示器的( )。 A.上方 B.下方 C.左方 D.右方 E.以上答案均正确 6.相比起传统安全工程,机械安全的特性有( )。 A .系统性 B .技术性 C .安全性 D .科学性 E .友善性 7.实际工作中,根据操纵方式可将人机系统的控制装置分为( )。 A .开关控制器 B .手动控制器 C .制动控制器 D .脚动控制器 E .调整控制器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政权。主要因为:从人员组成上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控制着政权;从其颁布的法令和措施来看,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政策,体现了促进民主政治,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资产阶级文化教育,改造旧社会的热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主性,集中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同时,其对内没有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对外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继续有效,都表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也说明了这个政权的性质。 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内阁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的临时性内阁,成立於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结束於同年3月12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创立民国,中原十二省纷纷宣布独立。12月,十七省的代表齐聚上海,推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文组织内阁,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不过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不是内阁制,而是总统制,因此并未设内阁总理,内阁参谋总长由黄兴兼任,负责一切军事事务。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到11月,已有十五个省区宣告独立,相继建立了地方起义政权。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各起义省区代表集会武昌,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提出在召集国民会议、颁布宪法之前,组织临时政府。12月29日,各省代表又在南京开会,选举刚刚回国的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五色旗为国旗(代表汉、藏、蒙、回、满——当时的五大民族),并建立了中央政府机构。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它不仅结束了二百多年的清朝统治,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南京工业大学安全工程实习报告

南京工业大学 毕业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专业:安全工程 实习时间: 实习形式:校内统一实习 实习成绩: 评阅教师: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第一章学术报告 (4) 1.1 消防知识安全讲座——南京消防大队,特勤大队 (4) 1.1.1南京消防大队基本介绍 (4) 1.1.2 火灾事故的分类 (4) 1.1.3 常见火灾及扑灭方法 (4) 1.1.4 国家标准事故伤害类型20类 (8) 1.1.4 国家标准事故伤害类型20类 (9) 1.1.5 消防基本知识 (10) 1.2 南京市消防培训中心——崔凤霞 (14) 1.2.1 案例分析 (14) 1.2.2 .这场大火为何造成如此多的人员伤亡? (18) 1.3 南京市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专家杨德俊学术报告 (20) 3.2 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基本特点 (22) 3.3 石油化工一般安全基本知识 (23) 3.3.1 化工业如何报警以及报警要点 (23) 3.3.2 触电急救的原则 (23) 2.2 南京市安监局局长学术报告 (24) 第二章认识实习 (28) 2.1 企业简介 (28) 2.2 油品储运作业风险评价 (28) 2.2.1 油品知识 (28) 2.2.2 油品风险评价 (30) 2.2 十万吨/年二氧化碳工艺流程 (32) 2.2.1 二氧化碳的用途: (32) 2.2.3 生产过程体系 (33) 2.2.4 装置主要生产设备 (33) 2.3 戊醇和聚丙烯生产装置 (35) 2.3.1 聚丙烯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 (35)

第三章文献综述 (38) 3.1 防火涂料的概述 (38) 3.2 国内外防火材料的研究现状: (39) 3.3 膨胀型防火涂料的阻燃机理 (40) 3.4 防火涂料的组成 (40) 3.5 防火涂料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41) 3.6 实验技术 (43) 参考文献 (43)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 [多选]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主要体现在() A . 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B . 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 C . 同盟会会员虽不在临时参议院中占多数,但占据各个重要职位 D . 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正确答案:AB 参考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体现在:(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2)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答案为AB 南京政府是于1912年1月1日建立于南京,成立时各部实权掌握在同盟会手中,这才有了后来袁世凯篡权后,将同盟会员掌握的要害部门变为自己心腹掌管,而同盟会员只担任“冷衙门”的部长,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他当然会在成立之后

努力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是在1912年的3月.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到11月﹐已有十五个省区宣告独立﹐相继建立了地方起义政权。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各起义省区代表集会武昌﹐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提出在召集国民会议﹑颁布宪法之前﹐组织临时政府。12月29日﹐各省代表又在南京开会﹐选举刚刚回国的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五色旗为国旗(代表汉、藏、蒙、回、满——当时的五大民族)﹐并建立了中央政府机构。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它不仅结束了二百多年的清朝统治﹐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种势力,但它不是三种政权的混合体,领导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手中,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性质之新解

南京临时政府性质之新解 【摘要】:南京临时政府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成果,它所确立的制度规章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它是现代中国政府的最早雏形。对于其性质,学术界已多有论述。文章认为:从阶级性上说,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权;从其组织构成上说,它是原革命派、立宪派、及旧官僚等各革命阶层力量的联合政府。 【关键词】:定南京临时政府;民主共和;联合政府 关于南京临时政府在阶级性上的性质,学术界看法基本一致,公认其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权。但在组织构成上则存在分歧,有的认为是革命派占优势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有的认为是立宪派起主要影响,也有的认为是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这些对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的探讨基本是从其组织人员的政治身份和思想主张来进行,而且简单地把原立宪派或旧官僚与革命派对立起来,忽视了他们思想的前后变化。对此史全生教授指出:”仅从这些方面来考量还不够,还必须从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治体制和行政职能来考量,而且即使从领导成员的政治身份和主张考量,也不能只考量其辛亥革命以前的政治身份和主张,也必须考量其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态度和主张,因为一个人的政治态度和主张往往会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和认识的提高而改变。”因此他认为,所谓的立宪派、旧官僚都是他们以前的身份,自从他们加入革命阵营后,就已经是革命分子,属于革命阵营中的一员,不能再以立宪派、旧官僚对待他们了。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是各革命派革命联合阵线的联合政府,也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实行对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现代文明政府。 私以为,史全生教授的这一观点很值得重视。历史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处于历史中的人的思想也会随着形势而不断变化,有时前后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不能单纯依据之前的主张判断其之后的立场。但如果将南京临时政府界定为各革命派革命联合阵线的联合政府。在概念上容易忽视原立宪派和旧官僚和原革命派之间存在的差异。 文章将在前人基础上,从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构成、法令措施、以及成员在这一时期的政治主张等进行更深一步探讨,以求能得出更接近历史真实的结论。 一、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权 作为辛亥革命直接成果的南京临时政府,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封建朝代政权,而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府。而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应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原则,其次应大力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最后还应具备现代国家的文明性。 为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原则,1912年1月2日,修订后的《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政权。主要因为:从人员组成上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控制着政权;从其颁布的法令和措施来看,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政策,体现了促进民主政治,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资产阶级文化教育,改造旧社会的热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主性,集中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同时,其对内没有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对外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继续有效,都表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也说明了这个政权的性质。 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内阁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的临时性内阁,成立於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结束於同年3月12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创立民国,中原十二省纷纷宣布独立。12月,十七省的代表齐聚上海,推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文组织内阁,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不过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不是内阁制,而是总统制,因此并未设内阁总理,内阁参谋总长由黄兴兼任,负责一切军事事务。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到11月,已有十五个省区宣告独立,相继建立了地方起义政权。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各起义省区代表集会武昌,通过了《中华

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提出在召集国民会议、颁布宪法之前,组织临时政府。12月29日,各省代表又在南京开会,选举刚刚回国的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五色旗为国旗(代表汉、藏、蒙、回、满——当时的五大民族),并建立了中央政府机构。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它不仅结束了二百多年的清朝统治,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种势力,但它不是三种政权的混合体,领导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手中,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在政府中,孙中山全权掌握军政大权,下设9位国务委员,,陆军总长黄兴,海军总长黄钟英,外交总长王宠慧,司法总长伍廷芳,财政总长陈锦涛,内务总长陈德全,教育总长蔡元培,实业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汤寿潜。9名总长中只有陆军,外交,教育总长又同盟会员担任,其他六人由立宪派和旧官僚充任。但孙中山采用“总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办法直接任命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次长多为青年革命党人。如,蒋作宾为陆军次长,魏宸组为外交次长,居正为内务次长,马君武为实业次长,于右任为交通次长等,并任命胡汉民为总统府秘书长,黄兴兼任参谋总长,这样权利就集中在了革命党人手中。同时,有立法权的临时参议院的43人中,同盟会占34席,同情革命的绅士1人,立宪派8人,旧官僚根本没有席位。因此临时政府表面上是,旧官僚、立宪派、革命派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权,而不是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种势力的联合政府,首先因为革命党人在政权内占主要地位,政权基本上掌握在他们手中。 从形式上看,国务员名额的分配是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三种势力的联合。在国务员中,陆军总长黄兴、外交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都是老同盟会员;内务总长程德全、实业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汤寿潜,是江浙极有影响的旧官僚或立宪派领袖;在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作用的海军总长黄钟瑛是起义的舰长,司法总长伍廷芳和财政总长陈锦涛都是留学外国,深受西方影响的“法界前辈”和“理财专家”,也在清政府内任过要职。 革命派竭力团结立宪派、旧官僚,是为了借重他们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力量,因而让出内政、实业、交通等部总长的席位,极力在形式上造成各派联合的局面。而政府的实权,却通过“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办法,掌握在同盟会派的革命党人手中(注:居正:《梅川日记》第71页:蔡寄鸥:《鄂州血史》第166页。)。全部次长清一色是留学日本、欧美的青年知识分子,除汤芗铭已退出同盟会外,其余次长蒋作宾、魏宸组、吕志伊、景耀月、马君武、王鸿猷、居正、于右任都是同盟会的骨干。他们代理总长,处理部务,制定政令,出席国务会议,所以当时有“次长内阁”之称。不仅如此,程德全曾是清朝的巡抚,汤寿潜有屠杀革命党人的血债,他们在许多公开场面是“不敢吱声”的(注:章炳麟:《太炎自定年谱》,《近代史资料》总12号;《赵凤昌藏札》第36函,第108册。)。汤“力辞交通”,远走南洋(注:见《袁大总统书牍汇编》函牍,下,第1页。)。程认为革命派“一意孤行,颇难说话”,一直“养疴沪上”(注: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第292页。)。状元公张謇虽然十分嚣张,但对毫无可搞的实业部没有兴趣,根本不来就职(注:《张謇日记》第24册,十一月十四日条。)。这种情形正象《张謇传记》作者所描写的,临时政府同戏院一样,虽然挂牌写出“聘请某某名角,择吉唱演,而实际并未登台也”。他们不肯就职的事实表明,无论由于种种原因不便就职或者不愿登台,都是因为在没有取得政府实际控制权的情况下,不肯充当“取名”的总长。经常在南京的总长只有黄兴、王宠惠和蔡元培,其余皆由次长代理。 临时政府是按着孙中山的主张采用美国式的所谓总统制组织的。临时总统直接掌管九部三局。孙中山是以同盟会的总理、革命领袖而出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任命的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三局局长宋教仁、黄复生、但焘以及任其他大部分要职的,都是同盟会这一派的革命党人。 副总统黎元洪诚是一旧军人。他在武昌首义时被幼稚的革命党人硬拉来充当都督,在枪口下被迫答应“帮忙”的。临时政府成立初期,他还不能有所作为,只是在湖北都督的席位上发表一些无聊的电文。到临时政府的后期,由于湖北革命党人内部交讧、武昌与南京革命党人之间已明显对立,黎元洪才形成自己的反动势力。 南京临时参议院“大都不是官僚政客就是立宪党人”吗?不,相反地,绝大多数是武昌起义前参加同盟会的革命党人。胡瑛、居正都说过,参议员中“同盟会之人甚多”,“多同盟会员”(注:黄远庸:《远生遗著》第二卷,第15页;居正:《梅川日记》第73页。)。根据文献资料和我们向各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及有关辛亥老人调查来的资料,参议员中有:

从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

(一)南京市居民交通生活状况: 1、交通条件: (1)改革开放前南京居民的交通条件 南京地处长江的中下游,地势低洼,道路比较狭窄,车辆难行,交通拥挤,并且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大部分是泥巴路和砂路,使内部各城区都比较密闭,交通往来不发达,外部与其他城市的交通线路没有完全开放,导致经济相对闭塞。 (2)改革开放后南京居民的交通条件 南京地区的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大面积改善路面情况,从泥巴路逐渐变为了水泥路和柏油路,同时也大行筑桥建港,大建地铁线路,动车线路、隧道和各条航线,逐渐形成了以南京市为中心,以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为依托,干支相连、四通八达、辐射全市的公路网络、地铁网络和铁路网络。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减轻了线路少带来的拥堵,还促进了南京市与其他城市的联系与交流。 2、交通工具: (1)改革开放前居民的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道路的崎岖不平,生活的贫困落后。当时南京私人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农村的畜力车和独轮推车以及城市中的人力车和自行车。而公共交通工具只有公共汽车和火车以轮船。 (2)改革开放后居民的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后,个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摩托车和电动车,而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中的奢侈品 现在也逐步走进了南京普通百姓家庭,现在则家家户户都有一辆汽车。公共的交通工具发展则更加快速,以前的公共汽车、火车规模和线路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新兴的有高铁、动车、隧道以及航空飞机等,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便捷化,真正有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感觉。 (二)交通工具变迁给南京市居民带来的喜 1、从经济上说:随着交通的发展,国家吸引了大量外商外资,快速的交通工具能提高办事效率,加速发展。 2、从生活上说: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我市居民交通生活拥堵的问题 随着南京市经济实力的进步提高,交通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更加尖锐。交通拥挤问题日渐凸显,高峰期拥堵,非高峰期不畅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市道路容量严重不足,新建道路主要集中在新城区与郊区,老城中心区相对改变不大。城市新增很多道路面积,但是各种各类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不宽裕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此外我市居民汽车消费能力增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私家轿车大幅度增加,这大大加大了道路的负担。 2、公共交通日趋萎缩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私家车的增多,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所占比重日益下降。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没有公交车专用通道,公交车速度过慢,从南京到浙江的公共汽车需要行驶3个半小时,而私家车只需1个半小时。并且公交线路太长,发车频率较低,乘客候车时间过长等一系列问题。还有些公交车停靠站牌设计不合理,公交车过破过旧,空调无用,导致夏天闷热、冬天寒冷,这些问题都促使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3、交通事故问题

第十二章南京临时政府(答案)

第十二章南京临时政府(答案) 一、填空题 1、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 2、辛亥革命后,取消了清末学部的建置,而代之以教育部,总管全国教育事务 3、民初教育方针以__道德教育____为核心,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 4、壬子癸丑学制分为三段四级,这四级是指__初等小学校______、___高等小学校_____、__中学校__、___大学院_。 5、从壬子癸丑学制横向构成来看,除普通教育外,还有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 二、选择题 1、民初的教育方针,其内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它基本上反映了(B)的思想。 A袁世凯B蔡元培C陈独秀D胡适 2、民国的第一个学制是(A) A壬子癸丑学制B癸卯学制C六三三学制D壬戌学制 3、与癸卯学制相比,下列不属于壬子癸丑学制新特点的是(D) A、缩短了学制年限 B、男女享有平等的法定教育权 C、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 D、中学实行文实分科 4、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大学分为(C )三个层次。 A预科、本科、研究院B专科、本科、大学院 C预科、本科、大学院D专科、本科、研究院 三、简答题 1、简述民初教育方针确立的意义 (1)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实行了的资产阶级国民教育宗旨。 (2)完全否定了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实”、“尚武”的封建教育宗旨。(3)体现了资产阶级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教育观念。

2、《壬子癸丑学制》有哪些不足? (1)学制系统各阶段划分年限不适当 (2)中等教育阶段缺陷 (3)课程设置不够灵活 (4)大学预科有弊端 总的来说,毕竟只是辛亥革命的政治推动,教育改革的条件还不具备,这一学制在基本结构上与清末学制仍大体相同,改革只是零星的、局部的。 四、论述题 1、试述壬子癸丑学制的特点及其对近代教育的意义 壬子癸丑学制特点 (1)缩短了年限。壬子癸丑学制与清末癸卯学制相比,共缩短3-4年,有利于增 加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机会。 (2)男女平等的教育权。女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初等小学已可以男女同学, 普通中学、甲级实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都设立了女校。 (3)取消对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废止清末高等教育中所谓保人制度,大学不设 经科,有利于消除教育中的封建等级性、科举名位思想和复古气息。 (4)规定一学年为三个学期 (5)中学不实行文实分科 (6)增设初等小学补习科,高等小学补习科 (7)取消高等学堂,改设大学预科 (8)特设专门学校,与大学平行 (9)重视师范教育 壬子癸丑学制的意义 (1)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较全面的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它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到1922年新的学制出台后,虽有局部调整,但其整体结构框架基本保持不变。 (2)壬子癸丑学制在课程设置上它废除了读经讲经,这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壬子癸丑学制的体系和课程标准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安全工程专业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高校

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发表于: 2007-7-07 17:07 作者: rankedu 来源: 高校信息网 学科学科代码学校学位点通过年月备注国家重点学 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安徽理工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北京交通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2006年增 设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北京科技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北京理工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2006年增 设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东北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河南理工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南京工业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山东科技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武汉理工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西安科技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国家重点学 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中国地质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2006年增 设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中国矿业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国家重点学 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中国石油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2006年增 设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中南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重庆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安徽理工大学二级学科硕士 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北京化工大学二级学科硕士2006年增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生活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生活变化调查报告 08-12-06 11:54 发表于:《新六合人家》分类:未分类 前言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现象的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的对象是主要是钟山学院的个别人员 2、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网上浏览、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为主,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报告更加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内容 改革开放涵概的面较广,本此调查采用是由点到面的方法,了解改革开放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效,并从中 总结经验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 正文 一、调查目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作业

1、衣 从统一、单调的灰、黑、蓝、绿的衣着,到如今的色彩斑斓;从过去的中山装、军装,到现在的“不拘一格”的各种样式;从过去的“的确良”是稀罕货,到现在的“来卡”、“纳米”服装材料的出现,城市俨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时装发表会。 2、食 凭票供应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布票”、“粮票”、“油票”等各种票券变成尘封的记忆。国营的菜站、国营粮店、国营副食店,被“北京华联”、“沃而玛”这些大型的连锁超市取代。3、住 以前“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 现在“宽敞明亮大厅堂,全家舒心喜洋洋” 人们的居住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抱”发展,舒适成了人们选择时的第一要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成活就在我们的身边。 4、行

过去出门只能靠两条腿,家庭环境很好的才有可能自行车代步。如果去稍远的路程,只能挤“臃肿不堪”的公交车。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坐小汽车出门,简直就是个“神话”。 现在,交通工具多种多样。不必说轻轨、磁悬浮列车,更不必说“地铁”,单是流通在城市各血脉中的“公交车”就让你应接不暇。出远门,火车、飞机、客车、长途车,随您挑选。 5、用 居民日常耐用消费品由“实用型”向“享受型”方向发展。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这个六、七十年代代表富有的标志,早被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空调、音响、电脑所取代,并向是人工智能化发展。 6、其他 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年轻人为消费主体。 问卷结果 第1题:总体而言,你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成功还是失败? A、非常成功

南京工业大学化机厂实习

南京工业大学 南化机厂实习报告书 学院: 班级、学号: 姓名(签名): 年月 1. 实习时间及地址 实习地址: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化工机械厂

实习时间:四天 10月19号至21号,10月24号 2.实习目的 通过生产实习培养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我们进行毕业设计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参观工厂生产设备,了解各种设备的性能、特点、要求及一些细节问题;通过在生产现场中所了解到的知识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基本的工艺流程,并与目前较流行的先进工艺进行对比,找出其优缺点;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并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使我们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大致了解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与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下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能,便于以后就业和努力方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社交能力等。 3.南化机厂概况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化工机械厂是我国第一台高压容器的故乡,也是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的主要成员厂,是国家确认的“我国机械工业骨干企业”和“机电产品自营进出口单位”,是我国大型化肥、化工、石油化工、化纤原料等生产装置国产化制造基地。全厂有职工1600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50多名,经营管理人员150多人。工厂占地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各种大型精密设备1200余台,具有压力容器、压缩机和化工用泵等开发制造能力,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 该厂主要产品为化肥、化工、石油化工以及化纤等行业用的各类高、中、低压器、反应器(釜)、塔器和动设备等。1956年,南化机的前身——永利宁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开创了我国制造高压容器的历史先河,为此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国务院嘉奖令。该厂1983年取得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这在全国是第一批;1986年又在化工部系统首家、全国第二家获取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锅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授权证书及U、U2钢印,1995年又取得S钢印;1996 年,在原化工部化机行业独家取得国家B级余热锅炉制造许可证;1998年6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南化机是制造化肥、化工、石油化工等大型装置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产品主要

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原因的再审视

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原因的再审视 【摘要】:文章运用新的角度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北迁进行再审视,通过梳理研究认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北迁为现实的政治军事形势所逼,是一种客观的必然。同时由于孙中山等革命派缺乏一定的实力,不能够对当时纷乱不堪的社会秩序进行稳定和重建;而处于北京这个政治格局中心的袁世凯这个新权威在当时有相应的实力。为稳定和维持当时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格局,袁世凯需要北方做为势力凭藉而必须定都北京。 【关键词】:南京临时政府;北迁 南京临时政府自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同年4月初北迁至北京。南京临时政府北迁是一个历史结果,又是一种历史过程。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被看作是一个典型象征意义的历史事件。”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新生的中华民国表面上完成了国家统一,实际上政府大权转到袁世凯的手里……中华民国开始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的时代。”[1]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过程曲综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对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原因的研究,是辛亥革命史、北洋军阀史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一、研究成果回顾介绍 南京临时政府北迁的原因,已有不少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他们用不同方法、不同的角度解释南京临时政府北迁的原因。把这次迁都之争的失败原因可以概括如下:(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是这次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2)南京临时政府革命力量内部的分化与纷争。(3)严重的财政、外交等危机的冲击。(4)袁世凯权术手段作用使然。(5)帝国主义各列强的干涉与挟制。参见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纲》,周英才《南京北京,民国建都之争》,胡绳武《民元定都之争》,李学智《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原因之我见》,谢本书《略论1912年的建都之争》,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段云章、邱捷《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在革命史观指导下,中国近代史上任何一次历史事件,都被看作是一次阶级斗争。寻找此次事件的原因,也仅仅分析各阶级的特征,寻找不利于这次阶级斗争的阶级特征,而把其看作失败的原因。并且任何一次失败的革命斗争都被描绘屈辱史,把外来因素的冲击,西方列强的干涉归为重要原因。同样这次南京政府的北迁也是如此。所以在这种史观指导下,若要探寻中国近代史上某次历史事件的原因,类似于方程公式的代入寻求答案一般,把活生生的历史事件变成了公式的推理,显得有些枯燥无味。另外,有些文章把革命斗争被描绘成少数上层之间的政治斗争;甚至是几个人之间的权力斗争。这次建都之争在这种史观的指导下,部分文章也把其描绘成孙中山与袁世凯等个别人之间的斗争,袁世凯权术更为高明而已。最后,把这次南京临时政府的北迁看作是一次革命斗争,那么就事先预设了把袁世凯等定为反面角色,对于袁世凯和当时的有识之士定都北京的说辞认定为反革命之说,而忽视了当时的客观因素。

南京工业大学2013安全专业考试整理

843安全学原理与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安全专业考研专业课知识整理 重要参考书: 安全系统工程(徐;蒋)(一半以上内容)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一、二2.4.7、三3.5、八8.3) 一、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 1、安全系统工程:运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辨识、分析、评价、排除 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对工艺过程、设备、生产周期和资金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与综合处理,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的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2、事故: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 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特性:因果性、偶然性与必然性、潜伏性) 3、轨迹交叉论:在事故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系列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系列 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称为轨迹交叉论 4、危险有害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 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5、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 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三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6、安全检查表: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现系统以及设备、机械装置和操作管 理、工艺、组织措施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列成表格进行分析。 (安全检查的内容: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事故处理。检查的性质可分为:普遍检查、专业性检查和季节性检查) 7、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 技术改造之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相关措施等,作一概略分析。 8、故障:指系统和元素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不能实 现预定功能的状态。 9、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系统工艺过程中的 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的变化,然后再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采取的对策。 10、事故树分析(计算、简答):从结果到原因描述事件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